网络心理学范文
时间:2023-03-19 05:56: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心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网络谣言 皮革奶粉 认知失调理论
一、问题提出
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谣言都被视为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它不仅是一种信息的类型,也是一种心理的映射。美国学者“谣言研究之父”奥尔波特将谣言解释为“缺乏具体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的、与当时事件相关的命题”。[1]科技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结合网络形成了一股新势力,即网络谣言,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谣言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激荡并引发了狂热的,这些事件破坏公共秩序、影响社会和谐,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目前对网络谣言的研究多以其传播特点和机制为主,以社会学和新闻学视角研究网络谣言居多,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较少。网络谣言传播规模、信息的变异以及影响力都是由人的心理主导的。可以说,社会心理促成了谣言,谣言推动着社会心理的发展,因此,网络谣言也是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社会科学家关注的研究主题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对网络谣言产生原因、传播机制、传播特点及影响进行研究,针对每一环节提出控制和应对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以“皮革奶粉”这一网络事件对网络谣言进行研究。
三、案例分析
(一)“皮革奶粉”事件概述
事件起源于2011年2月17日下午,一则“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新闻登上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的首页,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及人们对内地食品安全的担忧,导致内地游客大批量到境外、尤其是港澳地区采购进口奶粉,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后农业部证实该事件报导失实。
(二)“皮革奶粉”事件的心理学分析
“皮革奶粉”作为一个社会事件,其发生有着深刻的心理原因。任何一个社会群体行为,总是存在一定的综合诱因,一个固定的综合动机,一个客观的心理活动并激发决定行为的决策过程。
近年来,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光明回收过期变质奶再生产事件、“大头娃娃奶粉”事件、三聚氰胺事件、圣元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事件、雅培婴幼儿奶粉“甲虫门”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使人诚惶诚恐、敏感、害怕,缺乏安全感,“闻奶色变、谈吃心惊”。根据态度形成的学习理论原理,环境刺激的重复,可使人对一定事物产生较为稳定的态度体验,如果新的刺激与既有态度的对象相联系,那么新刺激也可引起同样的态度体验。[2]经由这一系列事件,公众对食品安全不满的情绪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皮革奶粉”事件的报道直接导致公众情绪的爆发,引发大量内地游客到境外抢购进口奶粉。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关系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们有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皮革奶粉”事件的报道,让公众缺乏安全感,引发了恐惧、焦虑情绪。港澳抢奶事件是消费者渴望得到安全的需要而产生的行为,反映出公众对食品缺乏安全感。
图式法将人看作“吝啬的认知者”,即由于信息处理的能力有限,人们只花费最小的办法,解决或回答一个社会问题,尝试用最有效的途径判断事物,而不是去权衡和组织各种各样的信息对问题作出系统的解释和判断。[2]面对谣言,公众选择最简单的途径去判断事物“人云亦云”,不去进行深刻分析,从而导致谣言扩散化。
勒庞提出的群体心理解释了谣言发展及传播的机制,[3]群体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单位,在社会心理学中,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个体,为了某个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彼此之间具有情感联系的人群。[2]群体中各成员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影响,群体心理会使个体产生归属感、认同感。网络群体中的个人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就像是受到催眠的人,面对谣言,失去判断的意识,而另一些与自己性格习惯矛盾的能力得到极大强化。
(三)网络谣言的特点
1、 扩散迅速
在网络的媒介环境中,谣言被获取和复制的速度就变得越来越快,而网络信息的公开性使得几乎所有的网民都成为了谣言潜在的传播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方便快捷的媒介技术和数量众多的接收群体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载体和更加广阔的空间。2月17日“皮革奶粉”的新闻报导后,公众纷纷赴港澳买进口奶粉,导致港澳地区“限购令”,扩散速度可见一斑。
2、 网络谣言在可信度方面具有一种内在的矛盾性
一方面,网络信息本身的置信度低;另一方面。正是由于意识到了这一点,谣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有意识地主动加强谣言的可信度。这使得网络环境中的谣言具有更多“合理”的性质。该报导称:疑有不良商人将皮革废料或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成皮革水解蛋白,再将其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这一说法含糊不清,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增强了这一谣言的可信度。[4]
3、 网络谣言的传播过程控制难度越来越大
网络媒介给网民提供了自由信息的平台,每个网民都可以任意上网浏览或者信息。在网络环境中,人们也很难去验证其接受的信息的真实性。尤其对于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公众是宁可信其有。而心理决定行为,公众产生不安全感后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皮革奶粉”新闻一出现,就在网上广泛传播,影响群体不断扩大,导致其传播的过程越来越难以控制。
四、网络谣言传播的控制及干预
提高信息认知能力。人是理性,社会化的动物。对于接触到的各类信息内容,民众要用理性分析抵挡住从众心理带来的信谣与传谣压力。对于那些未经证实或者难以证实的信息,能认真地思考分析,不人云亦云。网民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识辨能力,才能不为谣言遮望眼,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最大限度地压缩网络谣言的生存空间。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涉及日常生活和社会运作表层的价值观改变起来非常迅速。[2]网络谣言所传播的内容多与具体事物相关联,情境多变,容易引起网民的价值观的改变。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网民们要对客体进行价值评判,选择正确标准。
加强自我传播约束。在网络立法规范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受众有必要自觉强化网络伦理道德。将现实社会传统的伦理准则、道德规范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我约束自己的网上传播行为,不做有损于网络道德的事。
强化社会责任。民众要确立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始终把国家和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大局出发,对于那些无中生有、弄虚作假、破坏社会安定与团结的各类网络谣言,要主动筛选和过滤,不予理睬,坚决抵制。每个网民在享受网络传播的快捷便利和网上自由言论的同时,时刻牢记公民职责,以讲真话为荣、造谣生事为耻,始终坚守网络道德,而不滥用网络赋予自己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美]奥尔波特等著,刘水平等译.谣言心理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
[2]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法]古斯塔夫?勒庞,冯克利译.乌合之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陈子晨.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谣言特点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
?基金项目:2011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资助课题。
篇2
关键词:网络 探究式学习 心理学习环境
武法提博士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活动展开过程中赖以持续的情况和条件,一般包括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非物质条件主要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我们认为,非物质条件主要是指人与人、人与物质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心理环境,也可称为软环境,或精神环境,而物质条件一般是指物理环境,或称硬环境和物质环境。我们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教育环境中学业校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在现代学习化社会中,心理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心理学习环境是第一位的,物理学习环境是第二位的,物理学习环境对学习和教学的影响必须通过心理学习环境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在关注学生的物理需要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搭建网络化的物理学习环境容易,因为面对的是物,而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心理学业习环境难,因为面对的是人。
近来,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与网络技术的有效整合,已经初步地显现出巨大的综合性效果。网络探究式学习关键是探究,而非网络。实施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核心并不在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与其说网上的技术重要,不如说网下的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是取得最优化学习效果的关键,信息技术本身的教学意义是有限的,只是信息技术的单边参与不能自动地解决教与学的现实课题,也不能自动地产生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在此,“工夫在诗外”的内涵值得我们深思。另外,一系列的网络化学习活动必须在一个适合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心理环境之中运行,因此应该深入研究与人有关联的问题。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行为应该得到良好学习环境的有利支持, 这个学习环境就是我们要重点设计的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心理学习环境。
一、教学设计理念的转变──从“教学环境”到“学习环境”
在此我们提出的二元化命题,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命题假设,而是要强调一种理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教育教学自身变革的需要。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学习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以教师为权威的理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发展的大好时机。以往我们过于关注教学环境的建构而大大忽视对学生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过于关注教授者的环境需求而忽视了学习者的环境需求,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设计学习环境。我们认为,如果需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应该包括由学生自己决定要做什么、自己拟订学习计划及自己确定学习进度等。
在实施网络探究式学习时,学习环境必须从单一的知识传授墨迹为自主自立的学习,从单纯重视学习的结果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从重视教学内容的数量转变到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质量,从单一评价尺度到多元尺度评价从而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从封闭式学习转变到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的学习,从学校中心的教学转变到终身学习。
二、设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学习环境
1.提供给学生充分自由运用的学习时间,激发学生发挥潜能
如果说教师的支持对学生进行网络探究式学习具有重大意义的话,那么,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时间和对学习时间做适当的灵活性安排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为了设计出发挥个性、激发潜能的学习环境,在平时、周末及假期中,不宜硬性规定家庭作业的数量,只应做原则性规范,使学生有机会自主选择想做的事情。另外,由于探究式学习的特殊性,要求学生自主建立学习计划,确定研究主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时会发生变化,会出现中途变换主题中研究方法的情况,因此对预定时间的灵活把握就显得十分重要。
以往基础教育的课时一般为45分钟,而且是固定不变的。这种不变的时间原则,不通适应网络探究式学习的需要,如果学生的活动是小组讨论学习,反复练习,实验,实地考察以及访谈等,那种硬性规定为45分钟或50分钟的课时就不适宜了。应该根据教学和学习的需要,适当采用15、25、75分钟等多种时段,灵活调整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时间。很多网络探究式学习活动是在课余时间里进行的。
2.设计学生自我负责的环境
网络探究式学习的主题大多是由学生自己确定的,或是由教师提供备选课题,学生自由选择,并承诺完成时间,这样可以激励学生自我负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主体意识以及主体能力。特别是在网络化学习的情境中,更应该强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获得了自主和自律,必须同时接受要求和责任的约束,这一点以前我们强调得不够,只是一味追求自主、自律和全作,而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网络责任的教育,学生并非只享受自主而不负责任。因此,网络化学习环境应该是以学生的自主与必要要求两个方面为重点。作为主体之后,学生能否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主体地位有效地自我发展,与其自身的主体能力有很大关系,没有主体能力就不能发挥主体作用,学业生的主体性就失去了意义。当然,如果学生提出了教师规定选择项目之外的替代方案,教师更应该鼓励和支持。
3.设计与社区共同学习、互相协调的学习环境
网络探究式学习可以突破传统学校的封闭式校园,打破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生活环境隔绝的现象,学生的学习环境可以融入社区,将社区的各类人员作为学习资源,从社区中收集大量探究性资料,作为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基础,通过交流、互动,使学生形成与社区共存共荣的态度,并转化为热爱社区以至更大范围的实际行动。
三、设计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学习环境
进行网络探究式学习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从全球性视角思考问题并作出价值判断,以全球性全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设计学习环境。
1. 设计能够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精神和拓展智慧技能的学习环境
网络探究式学习所具有的创新特性,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精神和提高学生智慧技能的问题。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应该将自己作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个性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身的特殊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这里我们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协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因此,我们应该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养成质疑习惯的心理学习环境。
2.设计开发共同生存的、具有多元文化氛围的学习环境
应该设计有利于学生建立多元文化共存的理念,发挥文化多元性的环境,更应该设计超越文化差异而探究具有普遍性价值的理性和精神,这个环境应该可以提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作业的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多文化共存社会的模式以及异文化之间碰撞的学习环境。学生所处的可以说是全球网络化时代,具有协调性、宽容性以及责任性等内涵的学习环境对于网络探究式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应用网络技术把学生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为他们创建有益地球和人类的共同体验学习的学习环境。
转贴于 四、设计有利于网络探究式学习的策略环境
1.促进学习目的的统一化和共识化
各个学校应该有自己明确的、统一的学业习目标体系。在让学生学到什么,培养学生什么等基本理念问题上,学校的教师之间必须达成共识,由此才能为学生建权一个和谐统一的心理学习环境,教师也能有效地实现相互支持,取长补短。例如学生主体性发展主要应该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社会性,这四个特性就应该被广大教师所认同,使之能够自觉地在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指导工作中贯彻这些理念,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一个适合于探究式学习的心理环境中进行活动。
2.追求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关联
应该说,学生所学习的每一个学科都有其明确的预期目标和内容,学生面对着不同的学科内容。如果学科之间依然不打破传统教学的学科壁垒,每个学科只考虑如何将本学科的知识内容系统、完整地教授给学生,很少有全面性、横断笥和综合性的教学,学生也就无法有效地获得统整的知识和能力,也就不利于展开探究式学习。一般而言,探究式学习不只是将知识的获得作为唯一目标,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教学和学习,问题则往往是综合性的,解决问题就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寻找各个学科的关联点,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
3.建构教师合作指导机制
由于网络探究式学习一般多采用主题式学习方式,比较淡化学科的界限,强调分科教学变领域教学,因此应该对现行的以班级教师制为中心的教师指导机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善,建立起一个教师协同合作的指导机制。传统学习环境中的很多因素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一作意识的形成,例如,教师单打独斗的工作已经形成,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尚未形成共识,有过创新进取行为但履遭挫折,少数教师心存安逸心态,教师之间人际关系淡漠,少数教师人格特性比较封闭,学校缺乏民主气氛,教师再说儿考核制度不健全等。我们认为教师的合作机制可以由三个主要步骤构成:一是共同构思探究主题,以共同理解原则和共同参与原则原则设计探究主题;二是进行合作实践活动;三是成功体验的交汉,应该增加目标实践体验的交汉机会,重视失败的体验,相互借鉴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教师协作教学的类型可分为五种,学科内协同合作,同年级协同合作,跨年级协同合作,各学科综合协同合作和主题式的协同合作。
4.扩大学生学习体验的环境范围
信息化环境中的信息形态不人仅仅是电子化的,同时非电子化形态的信息对于问题解决学习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网络化探究式学习不仅需要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以作探究之用,而且还应该从其它方面获取信息。学生应该与具有丰富经验和科学知识的社会人士加强联系,与国际国内学校的广泛接触,从多方面挖掘探究主题、素材和活动内容,可以增进网络探究式学习内容的多样化,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体验的机会,帮助学生联系各方面的社会支持。另外,各种有效的社会设施也应该得到充分的利用,探究活动并不局限于校内,可以利用社区环境进行自然体验和社会体验。
5.鼓励教师和学生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师生能够有效自如地应用信息技术是网络探究式学习的首要前提,否则就会出现只有探究式学习而不见网络的情况,这样就与我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不相符合。可以说,网络探究式学习在应该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收集、处理与交汉,例如学生共同利用网络观察日食现象、调查世界各地酸雨情况,通过网络交换共享资料,讨论研究成果等。这里提到的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往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往往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低下,会直接影响到网络探究式学习的效果。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信息技术,体会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转变观念,所谓先有实践体验,才会产生观念。信息技术的观念不会凭空产生,不使用信息技术就不会产生信息技术的观念。因此,应该为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积极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氛围。
6.合理使用同龄与混龄小组学习增进脑力激荡
网络探究式学习当然强调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但同时也特别重视个性之间的相经作用,强调相互之间的脑力激荡、经验分享、相互支持的过程。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打破班级的壁垒,形成更加丰富的心理学习环境。网络探究式学习的各种学习主题,通过同龄或混龄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逐渐加深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年龄层的相互学习,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不生提出建议,你年级可以减少尝试错误的过程,效果往往优于同龄小组的学习。
7.为学生搭建主动发表意见与探究成果的舞台
学生在网络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收集、处理和发表信息的能力,而学生发表学习成果又是网络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环节。这里指的发表能力主要包括运用文字信息、非文字信息表达的能力,更应该包括运用各种信息技术表达学习成果的能力。一般而言,学生比较擅长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而经较惧握口头或肢体表达,但是在网络探究式学习中,要求学生必须灵活发挥多种表达学习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综合表达能力,它既需要学生的文字表达,也需要学生的将学习体验和感受以口头和肢体的形式表达,更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把学习成电子作品,用信息技术将各种学习素材或学习结果整合起来,并与其他人一起分享。这样,可以使得学生自评学习成果,拥有成就感和自我效能感,使学生对成长充满希望,更能增进人际关系的能力。
8.转变教学评价的标准
与接受式学习不同,网络探究式学习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态度和能力变化,而不是考试成绩或或分数评比,甚至可以扬弃量化学习结果的呈现方式。教师应该从学生活动或学习过程、报告书和电子作品、发表和讨论之中找出优点与不足,进行适当评价。网络探究式学习确实不能象一般学得以成绩进行量化评价,而比较适合于记述个人发展的内部评价,主要包括横向式个人内部评价和纵向式个人内部评价,注意记录和收集学生生探究过程的各种学习资料,如搜索过的网站,下载的各种资源,评价学生的研究方法和学习策略,以及发表时使用的原稿、图表、照片、光盘、主页以及网络作品等,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进行学习档案评价。
参考文献
[1] 武法提 《基于Web页的学习环境设计》 《电化教育研究》 2000.4
篇3
《医护心理学》网络课答案
形考任务1
最早提出心理护理的护理科学的先驱是( )。
选择一项:
B.
南丁格尔
题目2
提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是( )。
选择一项:
E.
冯特
题目3
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心、身常常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观点称为( )。
选择一项:
A.
心身统一的观点
题目4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undtW.)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年代为( )。
选择一项:
A.
1879年
题目5
护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不包括( )。
选择一项:
E.
运用心理学加强医院管理
题目6
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流派是( )。
选择一项:
E.
精神分析
题目7
提出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是( )。
选择一项:
C.
华生
题目8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是知觉的
选择一项:
A.
理解性
题目9
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称为
选择一项:
E.
被害妄想
题目10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指的是一种现象为
选择一项:
E.
适应
题目11
人的外部感觉不包括
选择一项:
A.
机体觉
题目12
人脑对当时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称为
选择一项:
A.
知觉
题目13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称为
选择一项:
E.
思维
题目14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不包括
选择一项:
B.
整理问题
题目15
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感受性改变的现象称为
选择一项:
E.
适应
题目16
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等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称为
选择一项:
E.
记忆
题目17
吃完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现象称为
选择一项:
C.
感觉对比
题目18
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称为
选择一项:
E.
迁移
题目19
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
选择一项:
D.
感觉
题目20
在人际交往中,与彼此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称为( )。
选择一项:
E.
人际情感
题目21
心境低落、兴趣和愉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下降的可能诊断为( )。
选择一项:
D.
抑郁障碍
题目22
对于复杂的工作要提高学习效率应保持的情绪状态一般为( )。
选择一项:
C.
较低焦虑
题目23
情绪带有的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社会性
题目24
一种迅猛爆发、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称为( )。
选择一项:
A.
激情
题目25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称为( )。
选择一项:
E.
情绪
题目26
一般说来,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的焦虑状态为( )。
选择一项:
B.
适度的焦虑
题目27
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称为( )。
选择一项:
B.
应激
题目28
人在动物园中看到狮子,丝毫不会有害怕的感觉,但看到迎面跑来一头狮子时会惊恐万分,引起这种情绪反应的因素是( )。
选择一项:
C.
认知
题目29
是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较低级的简单的体验称为( )。
选择一项:
E.
情绪
题目30
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的体验称为( )。
选择一项:
D.
情绪
题目31
一种使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轻微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称为( )。
选择一项:
D.
心境
题目32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高层次为( )。
选择一项:
E.
自我实现
题目33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是( )。
选择一项:
E.
人格的稳定性
题目34
人格形成的标志为( )。
选择一项:
B.
自我意识与社会化
题目35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低层次为( )。
选择一项:
A.
生理需要
题目36
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 )。
选择一项:
D.
人格
题目37
食、色,性也
指的是人的需要类型为( )。
选择一项:
A.
生理需要
题目38
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意念活动指的是( )。
选择一项:
E.
动机
题目39
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并使人格染上独特的色彩指的是( )。
选择一项:
E.
气质
题目40
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指的是( )。
选择一项:
B.
性格
题目1
认为万物以人为贵,也就是
“人为万物之灵、人定胜天”的理论称为( )。
选择一项:
D.
人贵论
题目2
提出人本主义学派的学者是( )。
选择一项:
B.
罗杰斯
题目3
护理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运用心理学加强医院管理
题目4
提出行为主义学派的学者是( )。
选择一项:
E.
华生
题目5
提出构造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家是( )。
选择一项:
C.
冯特
题目6
最早提出心理护理的护理科学的先驱是( )。
选择一项:
D.
南丁格尔
题目7
对外界环境的刺激,心、身常常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反应的观点称为( )。
选择一项:
E.
心身统一的观点
题目8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
选择一项:
C.
感觉对比
题目9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称为
选择一项:
E.
感受性
题目10
根据内容,记忆的种类不包括
选择一项:
D.
机械记忆
题目11
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是知觉的
选择一项:
B.
理解性
题目12
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称为
选择一项:
E.
迁移
题目13
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称为
选择一项:
A.
思维
题目14
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称为
选择一项:
E.
被害妄想
题目15
人脑对当时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称为
选择一项:
E.
知觉
题目16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一般不包括
选择一项:
B.
整理问题
题目17
吃完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是酸的现象称为
选择一项:
A.
感觉对比
题目18
人的外部感觉不包括
选择一项:
E.
机体觉
题目19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指的是一种现象为
选择一项:
D.
适应
题目20
情绪出现问题后的调节方法不应采取的为( )。
选择一项:
E.
不停宣泄
题目21
情绪与情感均具有的特性为( )。
选择一项:
E.
两极性
题目22
对于简单的工作要提高学习效率应保持的情绪状态一般为( )。
选择一项:
A.
较高焦虑
题目23
人在动物园中看到狮子,丝毫不会有害怕的感觉,但看到迎面跑来一头狮子时会惊恐万分,引起这种情绪反应的因素是( )。
选择一项:
B.
认知
题目24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称为( )。
选择一项:
D.
情绪
题目25
一种使人的一切体验和活动都染上情绪色彩的、比较轻微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称为( )。
选择一项:
D.
心境
题目26
心境低落、兴趣和愉丧失,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的精力下降的可能诊断为( )。
选择一项:
E.
抑郁障碍
题目27
情绪带有的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社会性
题目28
一般说来,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的焦虑状态为( )。
选择一项:
E.
适度的焦虑
题目29
一种迅猛爆发、激动而短暂的情绪状态称为( )。
选择一项:
A.
激情
题目30
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的体验称为( )。
选择一项:
C.
情绪
题目31
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称为( )。
选择一项:
D.
应激
题目32
人格的特性不包括( )。
选择一项:
C.
外倾性
题目33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 )。
选择一项:
C.
能力
题目34
食、色,性也
指的是人的需要类型为( )。
选择一项:
D.
生理需要
题目35
马斯洛认为需要的最低层次为( )。
选择一项:
B.
生理需要
题目36
决定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 )。
选择一项:
D.
人格
题目37
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对己、对客观现实所持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指的是( )。
选择一项:
B.
性格
题目38
人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与人的生物学素质有关,并使人格染上独特的色彩指的是( )。
选择一项:
E.
气质
题目39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指的是( )。
选择一项:
C.
人格的稳定性
题目40
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意念活动指的是( )。
选择一项:
B.
动机
形考任务2
与心身疾病发病相关的生物学因素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生活变故
题目2
心理社会因素作为重要原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是指(
)。
选择一项:
E.
心身疾病
题目3
以下疾病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
选择一项:
E.
冠心病
题目4
因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改变而引起心理应激的刺激或情景,该因素称为(
)。
选择一项:
A.
文化性应激源
题目5
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概念指的是(
)。
选择一项:
C.
应激
题目6
心身疾病的心理学诊断包括(
)。
选择一项:
C.
病人的人格特点
题目7
塞里对应激的研究提出了包含三个反应阶段的一般适应综合征指的是(
)。
选择一项:
C.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题目8
心身疾病的治疗特别应重视的是(
)。
选择一项:
A.
心理治疗
题目9
与心身疾病发病相关的心理学因素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性别年龄
题目10
应激的调节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不间断的宣泄
题目11
直接作用于人的躯体、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在应激现象称为(
)。
选择一项:
E.
躯体性应激源
题目12
以心身疾病下不作为的疾病是(
)。
选择一项:
E.
肺结核
题目13
高温、低温,辐射、电击,强噪声,损伤、微生物和疾病等对人造成损害时属于(
)。
选择一项:
B.
躯体性应激源
题目14
社会动荡、战争、灾难、重大事故、社会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该因素称为(
)。
选择一项:
A.
社会性应激源
题目15
下列反应中常见的急性应激反应是(
)。
选择一项:
B.
急性焦虑反应
题目16
借助各种问卷、调查表和晤谈等方式,向了解被评估者的人了解情况,据此评估被评估者的心理特征,这种心理评估方法是(
)。
选择一项:
B.
调查法
题目17
评估者通过对被评估者的可观察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这种心理评估方法是(
)。
选择一项:
D.
观察法
题目18
可以测量到所要测量的对象的程度称为(
)。
选择一项:
C.
效度
题目19
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测验指导语因人而异
题目20
患者将过去的情感转移到治疗师身上指的是(
)。
选择一项:
C.
移情
题目21
心理治疗的发生作用的机制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社会环境
题目22
告诉患者很多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是一种发展阶段常见的暂时的困境的技术称为(
)。
选择一项:
B.
一般化
题目23
心理治疗的原则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长期原则
题目24
关于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来给患者一些东西
D.
支持性的关系就是支持性心理治疗
题目25
心理治疗中往往要涉及个人的隐私,不宜在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的原则为(
)。
选择一项:
E.
回避原则
题目26
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称为(
)。
选择一项:
C.
心理咨询
题目27
让患者打消--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治疗师承诺对谈话内容保密,鼓励患者按自己原始的想法讲出来,不要有意加以修改的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
选择一项:
E.
自由联想
题目28
那些在患者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当问题可以合理地期待发生,但不知为何没有发生的情景的提问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B.
例外提问
题目29
治疗师使用一些暗示性语言,试图影响、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向,引导患者向正向的、积极地解决方法思考的提问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E.
预设性提问
题目30
目前我国常用的心理咨询的方式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微信心理咨询
题目1
过度换气综合征可能是下列问题的反应形式(
)。
选择一项:
E.
急性应激反应
题目2
血管迷走反应可能是下列问题的反应形式(
)。
选择一项:
C.
急性应激反应
题目3
导致个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各种情绪反应的冲突和挫折等应激的生活事件,该因素称为(
)。
选择一项:
B.
心理性应激源
题目4
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的概念指的是(
)。
选择一项:
B.
应激
题目5
心理社会因素作为重要原因参与发病的躯体疾病是指(
)。
选择一项:
C.
心身疾病
题目6
心身疾病的心理学诊断包括(
)。
选择一项:
B.
病人的人格特点
题目7
高温、低温,辐射、电击,强噪声,损伤、微生物和疾病等对人造成损害时属于(
)。
选择一项:
D.
躯体性应激源
题目8
以下疾病属于心身疾病的是(
)。
选择一项:
E.
冠心病
题目9
应激的调节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不间断的宣泄
题目10
社会动荡、战争、灾难、重大事故、社会经济制度的重大变化,该因素称为(
)。
选择一项:
D.
社会性应激源
题目11
塞里对应激的研究提出了包含三个反应阶段的一般适应综合征指的是(
)。
选择一项:
D.
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题目12
以心身疾病下不作为的疾病是(
)。
选择一项:
C.
肺结核
题目13
与心身疾病发病相关的生物学因素不包括(
)。
选择一项:
E.
生活变故
题目14
与心身疾病发病相关的心理学因素不包括(
)。
选择一项:
C.
性别年龄
题目15
因语言、文字、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改变而引起心理应激的刺激或情景,该因素称为(
)。
选择一项:
C.
文化性应激源
题目16
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实验法
题目17
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的估计称为(
)。
选择一项:
B.
信度
题目18
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包括(
)。
选择一项:
A.
标准化原则
题目19
关于心理测验选择原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D.
可以直接使用国外的测验工具
题目20
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患者的认识、情绪及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指的是(
)。
选择一项:
D.
心理治疗
题目21
治疗师采用一种戏剧化的方式,请患者想象,他寻求帮助的问题解决了,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的提问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A.
奇迹提问
题目22
关于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D.
支持性的关系就是支持性心理治疗
题目23
告诉患者很多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是一种发展阶段常见的暂时的困境的技术称为(
)。
选择一项:
B.
一般化
题目24
心理治疗的原则不包括(
)。
选择一项:
C.
长期原则
题目25
心理治疗的发生作用的机制不包括(
)。
选择一项:
E.
社会环境
题目26
那些在患者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当问题可以合理地期待发生,但不知为何没有发生的情景的提问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C.
例外提问
题目27
让患者打消--切顾虑,想到什么就讲什么,治疗师承诺对谈话内容保密,鼓励患者按自己原始的想法讲出来,不要有意加以修改的心理治疗方法称为(
)。
选择一项:
C.
自由联想
题目28
目前我国常用的心理咨询的方式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微信心理咨询
题目29
给来访者以心理上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称为(
)。
选择一项:
A.
心理咨询
题目30
治疗师使用一些暗示性语言,试图影响、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向,引导患者向正向的、积极地解决方法思考的提问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D.
预设性提问
形考任务3
题目1
护患冲突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选择一项:
D.
护士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目标存在冲突
题目2
为患者做某事的护患关系类型为(
)。
选择一项:
B.
主动—被动型
题目3
护患关系的特点包括(
)。
选择一项:
A.
具有一定时效性
题目4
护患关系的重要性在于(
)。
选择一项:
E.
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
题目5
护理人员与休克患者的护患关系为(
)。
选择一项:
E.
主动—被动型
题目6
护士不恰当的自我定位会常常会导致的结果是(
)。
选择一项:
C.
护患关系中的交往障碍
题目7
护患交往的两个水平包括(
)。
选择一项:
E.
技术与非技术水平
题目8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之间产生和发展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的人际关系称为(
)。
选择一项:
D.
护患关系
题目9
护患交往的两种形式包括(
)。
选择一项:
A.
语言与非语言形式
题目10
社交距离的大小为(
)。
选择一项:
C.
1.2~3.5m
题目11
沟通双方不断地将自己对接受到的信息的反应提供给对方,这个回馈的过程称为(
)。
选择一项:
E.
反馈
题目12
在人所获得的信息总量中,面部语言的信息大约占了(
)。
选择一项:
C.
55%左右
题目13
信息源试图传递给他人的观念和情感称为(
)。
选择一项:
E.
信息
题目14
拥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称为(
)。
选择一项:
C.
信息源
题目15
非语言沟通技巧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多进行身体接触
题目16
仪表、动作、手势与表情属于(
)。
选择一项:
A.
非语言形式交往
题目17
护患冲突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医疗纠纷的一种形式
题目18
护士要求扎实的专业素质不包括(
)。
选择一项:
C.
高度的同情心
题目19
心理护理的方法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自由联想
题目20
儿童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E.
用冲击法缓解患儿恐惧
题目21
老年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一般不包括( )。
选择一项:
E.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题目22
心理护理的程序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挖掘病人潜意识
题目23
临终关怀的实质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积极治疗
题目24
青年期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挫折感不强
题目25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E.
不易绝望
题目26
青年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持续采用认知调整
题目27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E.
持续提供认知治疗
题目28
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易生幻觉
题目29
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C.
偏执期
题目30
中年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一般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治疗抑郁的情绪障碍
题目1
患者的执行医嘱率又称为(
)。
选择一项:
D.
依从性
题目2
护士要求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艺术美感
题目3
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政治敏感
题目4
指导--合作型护患关系模式常见于的疾病为(
)。
选择一项:
A.
急危重症
题目5
护患间的信息不对等的原因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经验太缺乏
题目6
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常见于的疾病为(
)。
选择一项:
A.
慢性躯体疾病
题目7
护患交往中护士基本素质的要求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明确的政治方向
题目8
告诉患者做什么的护患关系类型为(
)。
选择一项:
D.
指导—合作型
题目9
护士不恰当的自我定位会常常会导致的结果是(
)。
选择一项:
B.
护患关系中的交往障碍
题目10
言语沟通技巧不包括(
)。
选择一项:
C.
多使用专业术语
题目11
公众距离的大小为(
)。
选择一项:
A.
3.5~7m
题目12
人与人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称为(
)。
选择一项:
D.
人际距离
题目13
正确的沟通态度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与患者紧密目光接触
题目14
沟通信息的传送方式称为(
)。
选择一项:
E.
通道
题目15
非语言沟通技巧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多进行身体接触
题目16
为患者做某事的护患关系类型为(
)。
选择一项:
A.
主动—被动型
题目17
护患关系的重要性在于(
)。
选择一项:
B.
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
题目18
护患冲突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
选择一项:
E.
护士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目标存在冲突
题目19
儿童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C.
不易产生焦虑
题目20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一般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不易激惹
题目21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不孕不育知识的系统教育
E.
帮助患者调节负性情绪
题目22
临终关怀的护理目标不包括( )。
选择一项:
E.
采取一切措施消除患者的疼痛
题目23
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改变护理对象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方法称为( )。
选择一项:
C.
心理护理
题目24
心理护理的基本目标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治疗抑郁等消极情绪
题目25
儿童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用冲击法缓解患儿恐惧
题目26
中年期患者的心理护理重点一般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治疗抑郁的情绪障碍
题目27
青年期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包括( )。
选择一项:
E.
挫折感不强
题目28
心理护理的程序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挖掘病人潜意识
题目29
临终关怀的实质不包括( )。
选择一项:
D.
积极治疗
题目30
心理护理的方法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自由联想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答案
形考任务1
疾病是指(
)。
选择一项:
E.
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
题目2
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
)。
选择一项:
D.
疾病的诱因
题目3
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
)。
选择一项:
D.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
题目4
一期愈合应具备的条件是(
)。
选择一项:
A.
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
题目5
5、内脏器官的坏死组织经自然管道排出后留下的空腔称为(
)。
选择一项:
D.
空洞
题目6
2、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
)。
选择一项:
B.
肝、肾、心
题目7
3、细胞核缩小、消失见于(
)。
选择一项:
D.
坏死细胞
题目8
最易导致脑萎缩的因素是(
)。
选择一项:
D.
脑动脉粥样硬化
E.
颈内动脉栓塞
题目9
女,23岁,第二产程过长,在分娩过程中突发呼吸困难,口鼻黏膜大量出血而死。尸检镜下可见肺小血管内有胎脂及角化上皮。最可能的死因是(
)。
选择一项:
C.
羊水栓塞
题目10
男,57岁,右大腿大隐静脉曲张6年,行大隐静脉切除术,术中见静脉腔内多个褐色物堵塞血管,与血管壁紧密相连,该褐色物最可能是(
)。
选择一项:
C.
静脉内血栓形成
题目11
贫血性梗死常发生于(
)。
选择一项:
C.
肾、心、脾
题目12
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部位是(
)。
选择一项:
B.
肺
题目13
下述不易出现血栓形成的是(
)。
选择一项:
E.
皮肤荨麻疹
题目14
脂肪栓塞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是(
)。
选择一项:
A.
急性右心衰竭
题目15
不属于DIC原因的是(
)。
选择一项:
D.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抑制
题目16
妊娠末期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主要由于(
)。
选择一项:
A.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题目17
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因素不包括(
)。
选择一项:
C.
肾小球囊内压降低
题目18
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
选择一项:
A.
血浆白蛋白减少
题目19
患者口渴,尿少,尿钠高,血清钠>150
mmol/L,其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
选择一项:
C.
高渗性脱水
题目20
早期易发生休克的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类型是(
)。
选择一项:
A.
低渗性脱水
题目21
大面积肌肉挤压伤,患者易出现(
)。
选择一项:
E.
高钾血症
题目22
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不包括(
)。
选择一项:
B.
代谢性酸中毒
题目23
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升高可见于(
)。
选择一项:
C.
呼吸性酸中毒
题目24
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增高可见于(
)。
选择一项:
B.
代谢性碱中毒
题目25
对固定酸进行缓冲的最主要系统是(
)。
选择一项:
A.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题目26
答题方式:根据你所学知识,将右侧图片拖动到左侧框内。
题目27
答题要求:将关键词正确填在空格处
第三章
病例与分析
病例:
患者,男,56岁。因患肺癌、肺门淋巴结转移入院,于入院后一周行肿瘤切除术。术后一直安静卧床休息,遂出现轻度右下肢胀痛,病情稳定,恢复较好。术后7天拆线,患者下床去厕所,突然晕倒,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经多方抢救无效死亡。
尸检所见:营养状况良好,无明显恶病质。心脏冠状动脉轻度动脉粥样硬化,未见心肌梗死。肺脏:剖开肺动脉系统,可见一大的血栓栓子阻塞于肺动脉主干。
分析:
运用本章知识分析患者的死亡原因并加以解释。(将关键词填放在合适的位置)
关键词:凝血因子增加、呼吸循环衰竭、卧床、血栓形成并脱落、癌细胞、下肢深静脉、凝固性升高、血流速度变慢、肺动脉主干栓塞、猝死
1.患者死因:患者是由于右下肢(血栓形成并脱落),致(肺动脉主干栓塞),患者发生(呼吸循环衰竭)而(猝死)猝死。
2.死因分析:
患者患肺癌,(癌细胞)可释放出促凝因子,如组织因子等,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患者手术后大量失血,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加),并补充大量幼稚的血小板,使血液(凝血因子增加),而易于黏集,易形成血栓;患者术后安静(卧床)休息,使(血流速度变慢),又进一步促进血栓形成。因为患者出现右下肢胀痛,考虑血栓来源于右下肢静脉,并且肺动脉栓塞95%以上血栓栓子来自(下肢深静脉)。(每空1分,共10分)
形考任务2
乏氧性缺氧又称为(
)。
选择一项:
A.
低张性低氧血症
题目2
对缺氧最敏感的器官是(
)。
选择一项:
B.
大脑
题目3
不属于血液性缺氧的原因是(
)。
选择一项:
C.
支气管痉挛
题目4
不属于中枢发热介质的是(
)。
选择一项:
A.
干扰素
题目5
不属于发热激活物的是(
)。
选择一项:
C.
cAMP
题目6
属于发热的是(
)。
选择一项:
E.
伤寒
题目7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
)。
选择一项:
B.
变质,渗出,增生
题目8
男,40岁,左手不慎被沸水烫伤,局部红、肿、热、痛,随之皮肤上起水疱,其最准确的病变是(
)。
选择一项:
B.
浆液性炎
题目9
最常见的致炎因子为(
)。
选择一项:
A.
生物性因子
题目10
脓肿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
选择一项: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题目11
最有防御意义的炎症改变是(
)。
选择一项:
A.
白细胞渗出
题目12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最常引起(
)。
选择一项:
D.
蜂窝织炎
题目13
卡他性炎一般是指发生在(
)。
选择一项:
C.
黏膜的渗出性炎症
题目14
休克治疗时应遵循的补液原则是(
)。
选择一项:
B.
需多少,补多少
题目15
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
选择一项:
A.
儿茶酚胺
题目16
“自身输液”作用主要是指(
)。
选择一项:
D.
组织液回流多于生成
题目17
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
选择一项:
E.
不灌不流
题目18
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
)。
选择一项:
C.
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
题目19
“自身输血”作用主要是指(
)。
选择一项:
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题目20
不属于肿瘤的是(
)。
选择一项:
D.
动脉瘤
题目21
属于癌前疾病的是(
)。
选择一项:
B.
慢性萎缩性胃炎
题目22
胫骨旁可见一巨大肿物,包膜不完整,切面淡红色、已侵犯骨皮质,镜检瘤细胞弥漫分布,异型性明显,有少量胶原纤维形成,应诊断为(
)。
选择一项:
B.
纤维肉瘤
题目23
肿瘤的发生与内分泌因素密切相关的是(
)。
选择一项:
D.
乳腺癌
题目24
女,38岁。乳腺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肿物为球形,直径2
cm,有包膜。镜下见乳腺腺上皮增生形成腺体,腺腔周围有大量纤维组织。此瘤最可能的诊断是(
)。
选择一项:
B.
乳腺纤维腺瘤
题目25
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
)。
选择一项:
D.
肿瘤发生的部位
题目26
答题方式:根据你所学知识,将右侧图片拖动到左侧框内。
题目27
答题要求:将关键词正确填在空格处
第9章
病例与分析
病例:
患者,女,因交通事故被公交车撞伤腹部50分钟后入院就诊。查体发现,腹腔有移动性浊音,腹腔穿刺可见血液,血压54/38
mmHg,脉搏144次/min。立即快速输血800
ml,并进行剖腹探查术。手术中发现脾脏破裂,腹腔内有积血及血凝块共约2
800
ml,逐进行脾脏切除术,手术过程中血压一度降至零。又快速给予输血、输液2
500
ml。术后给予5%Na2HCO3600
ml,并继续静脉给予平衡液。6小时后,血压恢复到90/60
mmHg,尿量增多。第二天患者病情稳定,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分析:
本病例属于哪种类型的休克?其发生机制是什么?治疗中使用碳酸氢钠的目的是什么?(将关键词填放在合适的位置)
关键词:剧烈疼痛、休克期、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严重创伤、代谢性酸中毒、失血性休克、血管壁平滑肌、血钾
1.
休克类型:(失血性休克)
2.
发生机制:是(严重创伤)造成(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剧烈疼痛)引起体内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强烈兴奋,多种缩血管物质释放,但由于失血量大及未能及时止血,机体的代偿反应难以达到维持动脉血压和心脑的血供,因此进入(休克期)。
3.
治疗中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是为了纠正患者体内的(代谢性酸中毒),有助于改善(血管壁平滑肌)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增强心肌的收缩力,降低升高的(血钾)浓度。
形考任务3
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不包括(
)。
选择一项:
A.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持续升高
题目2
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
)。
选择一项:
A.
全身大、中型动脉
题目3
缓进型高血压病病变主要累及(
)。
选择一项:
B.
全身细、小动脉
题目4
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继发改变是(
)。
选择一项:
A.
斑块内出血
题目5
心肌梗死最常好发的部位是(
)。
选择一项:
A.
左室前壁,心尖,室间隔前2/3
题目6
女,28岁。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3年,近半年心悸,气短,近一个月双下肢水肿,查体:颈静脉怒张,双下肢凹陷水肿,肝大右肋下3
cm,听诊:心尖区可闻隆隆样及吹风样杂音,本患者最正确的诊断应是(
)。
选择一项:
E.
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右心衰竭
题目7
高血压病时心脏的向心性肥大是指(
)。
选择一项:
A.
左室心肌肥厚而心腔不扩张
题目8
心力衰竭的定义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E.
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不足以满足全身组织代谢需要
题目9
心功能降低时最早出现的变化是(
)。
选择一项:
B.
心力储备降低
题目10
大叶性肺炎的病变实质为(
)。
选择一项:
A.
肺泡的纤维素性炎
题目11
矽肺常见的并发症为(
)。
选择一项:
B.
肺气肿
题目12
肺气肿的病变发生在(
)。
选择一项:
E.
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端肺组织
题目13
关于小叶性肺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B.
病变多为浆液纤维素性炎
题目14
男性,65岁,因骨折卧床数月。近来常咳嗽,并咳黄色脓痰。查体:听诊双肺下叶可闻及湿性啰音;X线光显示双肺下叶不规则散在小片状模糊阴影。最有可能的诊断为(
)。
选择一项:
B.
小叶性肺炎
题目15
下列不符合肺鳞状细胞癌特点的是(
)。
选择一项:
D.
肿瘤细胞常产生异位激素
题目16
肺通气障碍所致呼吸衰竭时最常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
选择一项:
A.
呼吸性酸中毒
题目17
阻塞性通气不足可见于(
)。
选择一项:
E.
慢性支气管炎
题目18
核黄疸是指(
)。
选择一项:
D.
大脑基底核黄染变性
题目19
最常见的易发展为门脉性肝硬化的病毒性肝炎的类型是(
)。
选择一项:
C.
重度慢性肝炎
题目20
正常时胆红素的主要来源是(
)。
选择一项:
C.
衰老的红细胞
题目21
我国引起门脉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是(
)。
选择一项:
E.
病毒性肝炎
题目22
直肠癌特别易出现的临床症状是(
)。
选择一项:
E.
黏液血便
题目23
女,60岁。胃窦部有一较浅溃疡,直径3
cm,边缘不整齐,溃疡形似火山口状,明显出血坏死。此患者应诊断为:(
)。
选择一项:
E.
溃疡型胃癌
题目24
下述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中最为常见的是(
)。
选择一项:
A.
消化道出血
题目25
不易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是(
)。
选择一项:
D.
酸中毒
题目26
答题方式:根据你所学知识,将右侧图片拖动到左侧框内。
题目27
答题要求:将关键词正确填在空格处
第11章
病例与分析
病例:
患者,男,40岁。半年来心慌、气短、头晕、食欲缺乏,并逐渐加重。有15年高血压病史。查体见面色苍白;心率100次/分,叩诊见心界向左扩大;肺部可听到散在湿性啰音;血压170/110
mmHg;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X光检查显示肺脏淤血。
分析:
试给出该患者的诊断,并分析其发病机制。(将关键词填放在合适的位置)
关键词:高血压病史、心功能不全、肺脏淤血、左心衰竭、左心室肥大、湿性啰音、心界
1.可能的诊断:(左心衰竭)。
2.
发病机制:患者有心慌、气短,心率增快(100次/分),提示出现(心功能不全);叩诊见(心界)
向左扩大,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厚,提示该患者可能为(左心室肥大)引起的心功能不全。患者有心慌、气短,肺部可听到散在(湿性啰音)及X光检查显示(肺脏淤血),进一步支持该诊断;(高血压病史)可能为其原因。
题目28
答题要求:将关键词正确填在空格处
第12章
病例与分析
病例:
患者,男,27岁。淋雨后发热,体温39℃,咳嗽、咯铁锈色痰,左侧胸痛,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血化验:白细胞总数为12×109/L,中性粒细胞80%。X线见左下肺叶大片致密阴影。
分析:
①
此患者应诊断为何种疾病?②
根据病理知识分析诊断依据。(将关键词填放在合适的位置)
关键词:支气管呼吸音、诱因、大叶性肺炎、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铁锈色痰、左下肺叶大片致密阴影、左侧胸痛
1.患者可能的诊断是:(大叶性肺炎)。
2.分析诊断依据:
大叶性肺炎好发青壮年,该患者27岁。淋雨是(诱因),而出现发热。因红色肝变期肺泡腔内渗出大量纤维素及红细胞,所以患者咯(铁锈色痰)。大叶性肺炎波及胸膜出现(左侧胸痛)。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肺部实变,传导增强,因此听诊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大叶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引起,血化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增高。大叶性肺炎发病常见于左下叶,发生实变,所以X线显示(左下肺叶大片致密阴影)。
形考任务4
与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关系最密切的是(
)。
选择一项:
A.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
题目2
肾小球肾炎所累及的主要部位是(
)。
选择一项:
A.
双侧肾脏的肾小球
题目3
不属于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的是(
)。
选择一项:
E.
脓尿、蛋白尿、管型尿、菌尿
题目4
肾细胞癌的好发部位是(
)。
选择一项:
E.
肾上极
题目5
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出现多尿,夜尿,表明肾的主要损害部位是(
)。
选择一项:
B.
肾小管
题目6
肾盂肾炎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
)。
选择一项:
A.
上行性感染
题目7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水代谢紊乱的主要表现是(
)。
选择一项:
E.
水中毒
题目8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
)。
选择一项:
A.
代谢性酸中毒
题目9
引起肾性贫血的原因不包括(
)。
选择一项:
C.
消化道铁吸收增多
题目10
不符合白血病的描述是(
)。
选择一项:
B.
急性白血病可转变为慢性白血病
题目11
霍奇金淋巴瘤最常发生的部位是(
)。
选择一项:
C.
颈部淋巴结
题目12
不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是(
)。
选择一项:
B.
粉刺癌
题目13
乳腺最常见的良性瘤是(
)。
选择一项:
C.
纤维腺瘤
题目14
乳腺癌最常发生在乳腺的(
)。
选择一项:
A.
外上象限
题目15
前列腺癌中最常见的是(
)。
选择一项:
A.
高分化腺癌
题目16
关于子宫平滑肌瘤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E.
常发生恶变
题目17
某患者,29岁。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易感染,血糖升高多年,近期出现肾功能衰竭,失明。可能的诊断是(
)。
选择一项:
E.
糖尿病
题目18
最常出现砂粒体的甲状腺癌是(
)。
选择一项:
B.
状癌
题目19
克汀病的主要病因是(
)。
选择一项:
A.
缺碘
题目20
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A.
结节具有完整包膜
题目21
梅毒引起的心血管病变主要见于(
)。
选择一项:
C.
主动脉
题目22
艾滋病容易并发的恶性肿瘤是(
)。
选择一项:
D.
Kaposi肉瘤
题目23
患者,24岁。低热、盗汗、咳嗽,X线见右肺尖直径2.5
cm,边缘模糊的云雾状阴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
选择一项:
C.
浸润型肺结核
题目24
伤寒主要累及的系统是(
)。
选择一项:
E.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题目25
细菌性痢疾的炎症性质是(
)。
选择一项:
D.
纤维素性炎
篇4
关键词 网络依赖 团体咨询 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Group Counseling in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dependent Intervention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ositive Psychology
ZHAO Yanqing
(Office of Students' Affairs,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Abstract Group counseling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s role has gradually been recognized, but in a positive psycholog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group counseling is still a minority. In group counseling combined with positive psychology for intervention methods to nine network-dependent engineering students for intervention objects, explore group counseling intervention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rely on the value of the network.
Key words network-dependent; group counseling; positive psychology
1 网络依赖的界定
网络成瘾和网络依赖已成为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截至2014年1月底,我国有6.18亿网民,5亿手机上网用户,其中20~29岁的年龄阶段网民占总网民的比例为30%。①大学生的大多处于18~25岁之间,其网络使用的问题是大学生群体、学生家长和高校教育者都应当着力应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网络成瘾和网络依赖虽然有密切联系,但还是存在本质区别。网络依赖较网络成瘾程度较轻,危害较小,具体说来,网络依赖的大学生群体在社会适应、人际交往、自我控制和时间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较差,由于这部分人群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网络成瘾人群,所以对网络依赖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关注更加富有现实意义。②王树华在一项关于大学生网络使用的研究中发现,1.2%的大学生存在重度网络成瘾的问题,8.0%的大学生存在网络依赖的问题。③本文通过团体心理咨询的方法对9位网络依赖的大学生进行干预,来探索其价值。
2 团体心理咨询
2.1 团体心理咨询的内涵
团体咨询与个体咨询相对应,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由6-16名成员在团体咨询师的带领下开展。在团体咨询中,咨询师运用相关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技术,有计划的设定一定的情景,以促进成员有效地分享、探索、反省,促进个体通过在团体中的观察学习和洞见反思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在团体中的成长和收获可以有效帮助成员改善人际关系、应对环境压力、调整自我情绪。
团体心理咨询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动力学,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勒温应用格式塔认知理论丰富发展了“场论”,提出了“团体动力学”理论。在团体咨询中,成员相互影响,产生交互作用,在共同的目标、规范和契约的约束下,自由的相互观察、相互学习、相互分享,实现团体特有的功效,从而促进每一位成员成长改变的可能性。
自团体咨询引入我国以来,逐渐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大学生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和身心健康的促进和问题干预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杨臣等人认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展望未来,团体咨询会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改善大学生当前自卑、抑郁、人际敏感等不良的心理品质。
2.2 团体心理咨询与积极心理学的结合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流派,主张研究人的积极的人格特质,相信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乐观、坚韧等积极的心理品质,使个体能从对问题的积极解释中获得积极的意义,从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何瑾、樊富珉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撑,针对贫困大学生群体开展了一期团体辅导,发现参与团体辅导的成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有了显著性提升。
本次团体咨询将注意力聚焦在个体的优秀品质和积极潜能上面,把激发成员的优秀品质作为关键点,将对积极品质和积极能量的挖掘嵌入到团体咨询中,使得常规的团体咨询和积极心理学有机地融合起来。
3 团体心理咨询的实施过程
3.1 前期准备过程
10名参加本次团体咨询的学生是由辅导员通过对其日常上网时间、人际交往和学业状况等情况的观察了解而选的。随后采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测验,该量表由20道题目组成,每道题得分为l~5分。总分20~49分为网络使用正常,50~79分判定为网络成瘾倾向,80~100分判定为网络成瘾。十位同学的得分最低分为58分,最高分为75分,均在网络成瘾倾向的范围之内,属于网络依赖人群。
人员选拔好之后,进行了初步的会谈,签订团体契约书,施测了自我管理和自我和谐两个问卷。除一位同学情况特殊外,其余九名同学均参与了团体咨询。
3.2 团体咨询活动方案
本次团体咨询的主题是“拥抱绿色生活”,团体的性质是结构性团体、同质团体、发展性团体。团体咨询的目的是帮助成员降低对网络的依赖,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本次团体辅导共分为八期,每期活动在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又有单独的分主题。具体介绍如下:
第一次活动的主题是“初步相识”,具体活动有个性名片、棒打薄情郎、信任圈活动和团队名称。第二次活动的主题是“我的情绪我做主”,具体活动有传球夺秒、我说你画、价值达拍卖和放松操练习。第三次活动主题是“E网情深”,具体活动有击掌传球、比比谁高、集思广益和分享探索。第四次活动的主题是“你会放松吗”,具体活动有粘口香糖、我要……网中你我和腹式呼吸训练。第五次活动主题是提升自信,具体活动有可怜的小猫、自信百宝箱、进化论、自我寻宝和敞开心扉。第六次活动的主题是“你认识自己吗”,具体活动有解开千千结、多维的我、暗示的作用和信任举人。第七次活动的主题是时间管理训练,具体活动有相见欢、时间分割、同舟共济、人生曲线、官兵捉贼和拥有与丧失。第八次活动的主题是“我的成长我做主”,具体活动有SOLER社交技巧、呼吸放松训练、自信心训练、总结性活动和结束性活动。
3.3 实施
时间地点确定好之后,本次团体咨询正式实施。在团体咨询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活动的趣味性、适宜性和过渡性;成员的自我表露程度、被接纳程度和彼此的信任度;团体的氛围和凝聚力;咨询师的观察总结、催化联结和引导反馈。
4 干预结果分析
4.1 问卷法
在团体咨询的前后用自我和谐量表和自我管理量表进行了前测后测两次测量,除了个别成员变化不大,大多数成员均有明显提升。这说明团体咨询可以有效提升网络依赖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而前有研究发现,这正是很多网络依赖大学生群体所欠缺的。
4.2 反馈法
自我反馈结果显示,五名同学在后续的短信回访中表示最近状态很好,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更有信心。他人反馈结果显示,八名成员的变化得到了辅导员的认可,主要表现在对待学业的态度上,另外对网络的自我控制也有所提升。
5 团体咨询在大学生网络依赖干预中的价值
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团体咨询在大学生网络依赖干预中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网络成瘾干预方面具备可靠的价值。团体活动逐渐在高校兴起,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渠道。团体咨询可以通过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和行为因素三个方面影响网络依赖的大学生群体,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团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把积极心理学等作为辅理论支撑,帮助学生形成更多积极体验,提高压力应对能力和认知调整能力,进而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自我适应和自我成长。
注释
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年1月第33次报告:15-22.
篇5
第一次
话题讨论
一位幼儿园教师建议父母:不要太担心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冲突只表示
他们遇到了问题并开始尝试处理问题,孩子们可能会有建设性地解决他们的冲突
并从中获得成长。请问这位教师认为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谈谈你的观点。
答:教师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放的,是一个有机体儿童会主动地东来和自我创原有的经验经由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或小横手,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望性,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老师则应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和学习,微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诚少约束和规则,老师起到引领和支持作用
第二次
话题讨论
怀孕了两月的文清对自己腹中的胎儿很好奇,她说:“我现在看起来还不像个孕妇,这是不是表示胎儿还没怎么发育?胎儿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呢?”请你给她一些答复。
答:现在胎儿器官已经开始有明显的特征,手指和脚趾间看上去有少量的蹼状物,他(她)像跳动的豆
子一样开始有运动。孕2个月末时,胎儿已经能辨别头、躯干的轮廓,尾巴也小了一些,眼睛、耳朵、
口唇大致出现,已经有脸的轮廓,但眼睛还分别长在两侧,骨骼还是软骨状态。心、肝等内脏已经初具规模,大脑在迅速发育中,羊膜腔里有羊水,胎宝宝好像漂浮在上面。
第三次
话题讨论
5岁的浩浩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他甚至能自己读他喜爱的故事书了。可是他经常念错字,如把“倩”读成“青”,把“兢兢业业”读成“克克业业”等,妈妈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他以后汉字的学习。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答: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刚刚开始认汉字时都会有类似的情况,他们可能还会把“打”说成打针,“阳”说成太阳。对汉字有兴趣,愿意多读多看,是一个好现象。
但孩子总是容易辨认出事物的突出明显的特征,比如提到小白兔,他想到的就是长耳朵,提到大象,他立刻想到长鼻子,而不会去注意一些细节信息。他们观察事物也常常表现得有些马虎大意。因为他注意不到形近字的细微差别,才成为把倩读成青,把兢兢业业念成克克业业;同时孩子认识新事物的时候,也喜欢和自己熟悉的东西相联系,所以他会执著地把“打”说成打针,“阳”说成太阳。爸爸妈妈千万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这样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对学习书面语言产生反感。家长应当引导分析字有哪些不一样,告诉他正确读音,并鼓励他念正确。
第四次
话题讨论
3月份刚刚插班进入你们小(1)班的涛涛,每天还没进幼儿园就开始哭,好容易被他爸爸安抚下来,可是一进班级见到你就又开始哭,两周以后,他仍然不太适应,他不喜欢你抚摸他的头,有小朋友靠近他,他也会很警觉,不愿意参与你组织的集体活动。请用学习过的有关气质的知识,来解释这个孩子的情况。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他适应
答:(1)分析气质的定义,涛涛的气质可能是退缩的、适应慢的、反应阈限低的(敏感的);
(2)气质与教养行为的适配性原则(耐心、不催促、接受、关爱、放慢速度等)。
我准备先不要急于肢体接触涛涛,先找个和他的气质差不多的去和他接触;当看见我哭时先拿个他喜欢的东西转移注意力,暂时离开;多做有趣的实验,游戏。
第五次
话题讨论
5岁的嘟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上课注意力集中,接受力强,还认识许多汉字,他还非常友好,喜欢帮助别的小朋友。但是他也有缺点,比如他兴奋时会大笑,上课时也如此;他还喜欢折纸飞机,在别人画画的时候,他扔他的纸飞机。请问,对这个孩子,老师会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方法会不会影响他的自我评价和同伴对他的评价?
篇6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心理;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在信息传播方面所展示出来的巨大的优势,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使大学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心理障碍,面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所产生的网络心理障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网络心理的定义及特征
大学生的网络心理是指大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群体,对网络的认知,对其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1]大学生的这种网络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情绪方面、处理知识与信息方面、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一)在人的情绪方面的特征:1.稳定性与波动性并存。2.外显性和内隐性并存。3.丰富性与复杂性并存。(二)在处理知识与信息方面的特征。1.独立与从众心理并存。持独立心理的人往往能冷静的对待网络信息,以研究的态度决定对信息的取舍。另一种是从众心理,这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他会影响到个人的认知水平。2.求知与猎奇心理并存。大学生网民可以通过网络满足自己的求知与猎奇心理,探索自己生活中的未知领域。(三)在自我意识方面的特征。1.理想自我与现实自冲突。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总是会有一些差距的,当这种差距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就会发生心理冲突。[2]2.自控心理与失控心理的冲突。大多数人都能很好的在现实生活中保持自控,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隐蔽性可能发生失控的行为。3.自律心理与放任心理的冲突。由于网络的隐蔽性人的自律心理就放松,放任心理就会增加。
二、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及危害
随着当代大学生对于网络的适用程度越高,网络所带来的心理障碍也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畸形网恋。大学生通过网络而相互认识,他们通过“网恋”来弥补现实情感交流中的遗憾与不足,满足自身内在的情感需求,发展自我的情感体验。一些大学生对“网恋”抱着“一场游戏一场梦”的态度,轻率的恋爱,甚至欺骗对方感情,缺乏最起码的真诚和责任心。(二)网络孤独症。大学生由于长期沉迷于上网而忽视了与人正常的交往,从而在生活中产生孤独感,人际交往方面出现障碍。(三)网络依赖型人格障碍。长期上网的学生,把计算机网络看成万能之源。他们将自己的需要依附于网络,过分顺从于他人的意志;要求并容忍他人安排自己的生活,当网上的亲密关系终结,找不到自己需要的资源时,则有被毁灭和无助的体验,有一种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来对付逆境的倾向。
(四)网络犯罪。大学生网络犯罪主要表现为网上盗窃行为、维护互联网运行安全的犯罪行为、建立的行为、利用网络进行诈骗行为、网上散布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五)网络成瘾综合症。有学者认为网络成瘾是个很广泛的概念,成瘾者有大量的行为和冲动控制上的问题,可以分为网络性成瘾、网际关系成瘾、网络强迫行为、信息手机成瘾、电脑成瘾。[3]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的对策
根据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各种网络心理障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网络心理教育活动,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我们要在大学校园内外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环境,开展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使得大学生能够克服各种网络心理障碍,以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竞争,更好的立足于社会。(二)建立网络心理危机干预和反应机制。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要得到及时防治,必须建立网络心理危机干预和反应机制。应加强宣传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消除大学生前来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的疑虑。同时要加强对专业咨询老师的培训,确保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启动网络心理危机干预和反应机制。(三)加强网络管理的法治建设。首先,要尽快出台尽快出台相关的网络管制的法律、法规,对网络中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依法严惩。其次,要利用技术手段加强网络安全防范,阻止国外垃圾信息的流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高校政治教育者在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工作重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引起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辅导,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帮组他们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给他们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起到预防和舒缓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发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陶国富,王祥兴.大学生网络心理[M].北京: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94-95.
[2]李正军.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06.
篇7
摘要:网络现在已然成为了大学生学习和交往所必不可少的工具。诚然,网络给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了方便,但是却又有不少大学生因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拔,这样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为了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健康障碍,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本文将针对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导致网络犯罪的成因进行分析,思考并探索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犯罪;心理健康
一、 网络时代:
1.网络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21世纪是个网络的新世纪,网络如今影响着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地影响。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就能浏览全世界各种信息,网上购物,网上炒股,网上交易,极大方便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网络的出现,是人类史上一项重要的发明创造。
2.网络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毫无疑问,网络的出现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的工作学习更加方便快捷,极大提高的人们日常的工作学习效率,提高了生产力,相应也推动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不能否认,当今网络时代的高速发展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但这些负面效应却也是的的确确真实存在的。比如,价值取向上,重个人轻他人而弱化伦理道德规范。交往方式上:虚拟化、隐秘性使人际关系慢慢疏远和淡化。消费方式上,个性化、奢侈性而主体性被无限削弱。同样,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生力军,而又处于时代的最前沿,对新生事物具有极大的好奇心理,导致迷恋网络进而被网上不良信息诱导导致违法犯罪的问题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1.校园里的网络文化:
相当今,“网络文化”已然成为了大学校园里的最新的一种文化现象。通过调查,目前来说,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智力、心态、道德等几个方面。“网络文化”不论是内容还是就其形式来说,都不同于之前的所有文化,并且网络文化还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效应。网络生活中的糟粕文化对这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网络犯罪。所以有一些学者专家不无夸张地说,“网络文化”继活字印刷、语言文字的产生和形成的发明之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第四个里程碑。
2.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心理分析:
目前大学生网络犯罪的犯罪动机无非就是两方面,一是好奇心理和表现欲望强烈,二是爱慕虚荣,贪图钱财。大学生由于社会经历少,与社会上的人交流不多,再加上好奇心重,很容易落入不法分子设置的网络骗局,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如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所吸引从而在这些信息的影响下导致违法犯罪。而大学生通常是二十多岁年龄阶层的人群,可以说是年轻气盛,虚荣心强,表现欲望强,为了不劳而获,或者是单纯为了取乐,很容易做出一些对社会有害的事情。就比如,有很多大学生制造计算机网络病毒目的并不是为了报复社会,或是想扰乱社会,不合法的侵入、盗取他人的账号或者虚拟的财物,大多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确实有这方面的实力,满足虚荣心,却不是以单纯的窃取财物为目的。他们这样做甚至只是想要向其他人表现自己高超的计算机水平。所以,好奇心理和表现欲望强烈是当代大学生实施网络犯罪的很大诱因。再者,有一部分大学生错误地认为只有经济实力和家庭状况才能让自己在同学、异性或者是在整个学校中的地位得到证明,他们之间会进行盲目的攀比。而大部分大学生还没有创业,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又在少数,他们没有过多的经济来源。因此,这样因为生贪图钱财,不惜铤而走险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就时有发生。另外,内心挫败,寻求刺激和宣泄,法律意识以及道德意识上的淡化或者人格发展不健全也是导致大学生网络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3.针对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人群,我们应采取不同的措施来杜绝大学生网络犯罪。诚然,网络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方面有积极的影响,但我们也不可否认,网络文化也给校园以及社会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我们应该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正确对待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尽可能减少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的负面影响。网络心理问题的产生并不像某些人所归因的教育失败、世风颓废那么严重,它只是网络时展过程中的必经过程。作为学校应该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应该正视时代的挑战,把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竞赛上来,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摒弃不道德、不文明的上网行为;家庭方面应该转变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明确网络的意义和作用,让大学生感受到社会的责任和家庭的温暖,同高校一同督促学生健康文明上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健康的文体活动,多途径、多渠道培养大学生广泛的爱好和兴趣。通过行政和法律、技术等手段正本清源,凸现网络的有利的价值,强化社会管理者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督作用以及法制化和制度化的保障作用。各大高校应该也有必要适当的引导大学生建立他们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和人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的对待网络时代下现实中人与人间的交往方式。外界的引导和监督都需要围绕学生的内在动机和欲望来展开,教育的关键是要有针对性,让学生自我教育,引导学生自我反省才是对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真正有效的教育方式。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网络心理的问题,不能仅仅依赖于医疗机构的努力,也不能单纯通过监管网络运营、治理网吧的手段,更不能仅仅进行心理疏导和道德教育,应该综合治理,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要整合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等各个必要因素的力量,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生理还有社会支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看待问题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才能全面预防并进而解决网络心理问题给大学生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河南警察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参考资料:
[1] 施今.网络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引导[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 于波.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浅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7
篇8
[关键词] 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全球化到来的时代,网络以其迅猛的发展姿态在社会上占据重要地位,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更好的趋利避害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网络心理健康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心理学的学术领域,也可以更好的发挥网络的作用。
一、加强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加强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既优化了学科结构,又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指学生的政治水平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也包含心理品德的培养。对于思想道德理论体系而言,一般包括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教育四个方面,只有这四者之间协调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才能建设的更加健康。因此为了构建完整的思想道德体系必须要注重调整四者之间的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2、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和谐社会的表现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六方面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社会或者人与自然最根本的是人的和谐,人是和谐社会的主体,个人的心理健康是人和谐的重要因素,个人心理健康表现为情感丰富,处理事情处于乐观的态度等等,个人心理因素构建的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早日完成。
二、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针对高职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必须要结合各方各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在寻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的同时,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网络环境。那么如何更好地进行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以下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1、高职院校可以有效寻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塑造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网络的参与可以增加教育的方面,使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可以拓宽研究领域,网络的参与可以使学生在享受科技带来的快乐时可以改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内向,但是在网络上他们可以侃侃而谈,他们在网络上变得热情开朗,这不能不说是网络促进了学生健康的心理。
2、高职院校可以引导学生更科学的使用网络。近年来学生是网络人数增长最为明显的人群,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例如,近年来“网恋”愈演愈烈,这种现象会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有利于学生更科学的使用网络,避免学生为网络的匕刃所伤。
3、努力塑造积极的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和谐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在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构建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与此同时,网络上也要构建积极向上的表现方法,在环境的塑造上争取做到学术、科学、文化、娱乐共同发展,使学生在健康、欢快的情境下提高思想道德,在良好的环境熏陶下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协调发展的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共同发展。
4、有效沟通与交流是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常都是采用“计算机答题”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死板的方式难以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且通过计算机答题来普及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其见效是微乎其微的。代答、乱答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只有通过有效教师或者班干部与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才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5、就当前各大高职院校来讲,一般都设置有心理咨询室供学生咨询心理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抗拒心理,觉得去咨询的一般心理都是有问题的,因而对于在学习过程当中产生的心理问题,往往无法寻求到合适的途径去解决。所以,相对于当前各大高职院校所设置的心理咨询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使得心理咨询师与学生当面接触、并且面对面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当中所产生问题,这对社会主义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三、结语
随着近年来高职学校在我国高校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高职学校为社会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专业性人才。但是,高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的时候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投入不足,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的心理发展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显得尤其重要,而网络近年来发展迅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借助网络的优势,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网络更协调的融合,将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熊礼杭,罗湘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01)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需求,现实满足,网络满足。
分类号 B844.2
1 前言
大学生早已成为我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群体。截止到2009年12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3.84亿。在这个庞大的网民群体中,18~24岁人群占到了31.5%,其中绝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多项研究显示,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比例达6%~13%,在所有网络成瘾群体中高居榜首。更为严重的是,网络成瘾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网络成瘾不仅会影响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出现人际关系淡漠等一系列的社会性发展问题。而且,还会严重地影响到个体的学业发展,有研究发现,在退学的大学生中80%与网络成瘾有关。
为什么面对这么严重的后果,却仍然有如此多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研究者们在努力探讨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以便能够为开发有效的干预方案提供依据。研究者从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和互联网自身特点等方面出发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纵观这些研究可以发现,相比较而言,作为个体行为最主要内在驱动力的心理需求却较少得到探讨。
已有理论指出心理需求是个体行为最为主要的内在驱动力,内在的心理需求决定了个体将采取什么样的行动。那大学生网络成瘾会不会是由于网络满足了大学生的某些心理需求而导致的呢?心理需求在网络成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有研究者从理论层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Suler认为,个体之所以会网络成瘾,是因为网络满足了人类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这就是网络行为的动机来源,并认为较低层次的心理需求可以定义为“缺失性需求”,而高层次心理需求可以定义为“满足性需求”。他认为缺失性需求和满足性需求是网络行为的心理需求的两个维度。而Morris和Ogan借用McOuail的“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playtheory in mass communication)和“使用一满足理论”(uses and gratiications theory)来解释网络成瘾现象。他们提出,网络像电视和报纸一样。是一种基本的大众媒体,社会和心理的最初需求诱发人们对网络产生某种期望,这种期望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网络使用并让使用者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满足和快乐体验,如果个体过度依赖这种心理体验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控制。则最终会导致网络成瘾。更有一些研究者指出,网络具有心理补偿作用,认为网络能够提供给大学生补偿现实中受到的心理挫折的机会,从而形成网络补偿心理。而这样的补偿心理很有可能就是造成网络成瘾的原因之一。
也有研究者从实证出发,探讨了网络可以满足的个体的心理需求。结果发现,网络使用主要满足了人们的认知(信息搜寻、控制、监督等)、情感(如娱乐、新颖、审美)、社交(沟通、互动、陪伴和支持等)和逃避(如解闷、逃避、娱乐)、认同(如职业认同、地位认同等)和金钱(如商务、交易股票、消费、节约)等有关的需求。网络使用需求的满足程度可视为预测网络成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台湾大学生的网络使用研究发现,网络成瘾与逃避、人际关系、整体沟通的需求正相关。关于网络游戏行为的研究也发现,16~24岁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的心理需求主要由三个因素构成,分别是现实情感的补偿与发泄、人际交往与团队归属需要以及成就体验,并且进一步发现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心理需求程度与其对网络游戏的使用程度显著正相关。
然而对以往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有研究使用的心理需求量表很少是专门针对网络使用或成瘾而开发的,几乎都是将其他领域的心理需求量表应用到网络使用和成瘾研究领域,这势必产生针对性不强的问胚。为此,本文拟以大学生为被试,首先通过访谈,探讨网络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哪些心理需求,然后,在访谈的基础上编制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并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以发展出适应于我国文化的大学生心理需求的网络满足问卷。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2.1.1 访谈被试
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五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以张贴广告和在论坛上发帖的方式招募访谈对象26人,使用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对被试进行筛查,最终确定12名网络成瘾大学生为访谈对象,进一步通过访谈将他们划分为三种成瘾类型:其中网络游戏成瘾6人,网络信息下载成瘾4人,网络社交成瘾2人。理工科学生8人,文科和艺术类学生4人;男生9人,女生3人。网络成瘾类型比例、专业比例和性别比例均与大学生群体中网络成瘾的发生率相符。这些被试平均年龄为20.67±1.78岁,平均网龄为5.61±2.25年。
2.1.2问卷调查被试
①预试被试
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武汉市两所重点大学和两所一般大学,在每所大学各选取文科和理工科各一个院系。每个院系选择大一到大四各一个班的学生为被试进行预测,回收问卷45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418份,有效问卷率为92.89%。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从17-25岁,平均年龄为20.27±1.43岁,平均网龄为4.52±2.15年。
②正式施测被试
从湖北省武汉市的五所大学抽取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发放问卷1281份,问卷回收后剔除无效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183份,问卷有效率为92.35%。被试的年龄范围从16-26岁,平均年龄为20.19±1.40岁,平均网龄为4.41±2.13年。
2.2研究工具
2.2.1访谈提纲
访谈提纲包括三部分,分别是访谈指导语、访谈主体和访谈结束。访谈主体部分包括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网络使用的主要内容、网络使用满足的需要和乐趣,以及受访者的现实生活及其与上网动机的关系。
2.2.2自编的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
在访谈的基础上,首先编制了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预试问卷。预试问卷包括7个维度。60个项目。要求被试回答网络满足题目所述心理需求的符合程度,为4点量表,“0”代表“很不符合”,“1”代表“不符合”。“2”代表“比较符合”,“3”代表“很符合”。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一个包括8个维度、44道题目的正式问卷。原来的休闲娱乐需求不复存在,而原有的成就需求拆分为3种需求。具体的8个维度为:权力需求、认同需求、迎接挑战需求、人际交往需求、逃避压力需求、自主需求、认知需求和成就需求。在测查时。要求被试回答“题目所描述的心理需求在网络中的满足程度”、“题目所描述的需求在实际的强烈程度”以及“题目所描述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的满足程度”,均为4点计分。
2.2.3 Young网络成瘾量表
该量表是Young编制的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共有8道是否类题目,如果被试对其中的5个及以上题目给予肯定回答,就被诊断为网络成瘾。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71。本研究采用总分进行计算,总分范围从0~8分,分数越高说明网络成瘾问题越大。
2.3 研究过程
2.3.1访谈
选取被试进行访谈。通过对12个录音文件12万多字的分析,以“网络使用满足的心理需求”为核心概念,共形成130初级编码,经过三级提炼,最终确定了网络成瘾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满足的主要7大类需求,包括认知需求、人际交往需求、认同需求、自主需求、成就需求、休闲娱乐需求和逃避现实需求。
2.3.2编制问卷
以访谈结果作为问卷项目的语义来源,编制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然后,请参与了访谈转录和分析。并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比较了解的6位心理学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与研究者一起对原始问卷的项目进行讨论和修改。在修改原始问卷中主要遵循的原则如下:首先,从语义上考察项目是否反映了维度的含义。项目在各个维度上是否具有语义区分性;其次,项目表述应没有歧义,表达恰当,语言精炼。再请专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博士生和青少年社会性发展方面的教授对问卷的总体结构和设计进行了修改。形成了60个项目的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初始问卷。
2.3.3预试
共选取4所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为预试被试,对自编的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进行匿名测查,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确定正式施测的问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斜交旋转,缺失值整列删除的方法,用特征根大于1提取因子数目。通过17次迭代提取了11个因子,KMO为0.95。逐步删除项目载荷低于0.30,以及交叉载荷较多且低于0.40的项目后,共获得46个项目,分为8个维度,提取的因子可解释总变异的58.78%。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见表3。
2.3.4正式施测
选取武汉地区5所大学的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为被试,对经过预试确定的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进行匿名测查,以集体施测方式进行,在课堂上当场发放问卷,当场回收。主试由2位研究者担任。正式施测后一个月,随机抽取参加正式施测的77名大学生再次进行测查,以检验问卷的再测信度。
3 结果分析
3.1 正式问卷的结构效度
根据预测中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对正式施测被试共1183人的数据采用极大似然法,对包括46个项目的问卷进行8因子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根据结果删除载荷较低的项目2和11,最终形成包括44个项目、8因子的正式问卷。对正式问卷的因子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问卷的维度及因素载荷、模型的拟合指数,以及维度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分别见表4、表5和表6。
从表4可知,项目在所属因子上的载荷在0.48-0.77之间,且均在p
从表5可知,模型的拟合指标中除了y2/df略大于5外,其它指标均非常理想。考虑到y2/df与被试人数有关,因而,从整体上来看,模型的拟合指数达到了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从表6可以看出,维度两两间相关系数除个别比较高(>0.70)之外,其余均处于中等程度相关,而且均在p
3.2 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
分析了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分半信度、重测信度,结果见表7。
表7发现,整个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都在0.90以上。各个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大都在0.7以上(仅有两个分别为0.66和0.57),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分半信度也显示出问卷具有较高的等值信度:一个月后的重测信度除了自主维度和迎接挑战维度稍低之外,其余都达到0.63以上,表明问卷测量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
3.3 问卷的区分效度
根据理论构想,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应能够反应出网络成瘾者和非成瘾者不同的心理动力特点,即网络成瘾者心理需求的网络满足程度要高于非成瘾者。为了考察问卷是否具有这样的区分效度,采用Young的网络成瘾诊断量表,从正式施测被试中筛查出105名网络成瘾大学生。占所有有效被试的8.88%。然后在非成瘾组中按照总数(105人)、性别(男80人,女25人)、年级(大一16人,大二20人,大三33人,大四36人)、学校类型(重点院校38人,一般院校67人)与专业类型(文科18人,理工科87人)相匹配的原则抽取非成瘾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考察问卷的区分效度。两组被试的t检验结果见表8。
表9所示,除迎接挑战和自主两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偏低外。其余各维度和整个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达到了心理测量的要求,说明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需求问卷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指标。进一步对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学生在心里需求网络满足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说明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具有很好的区分效度。
3.4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需求问卷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对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需求问卷和现实满足问卷进行分析,一方面考察大学生心理需求问卷和现实满足问卷是否具有与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一样的结构,另一方面考察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心理需求问卷和现实满足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指标,以检验这两个问卷是否达到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需求问卷各个维度的因子载荷介于0.36-0.71之间,模型拟合指数除x2/df=5.51(略大于5之外),其余NFI,CFI和IFI均大于0.95。RMSEA=0.062;而各维度之间的相关介于
0.29~0.75,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介于0.68-0.88,说明大学生心理需求问卷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大学生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问卷各项目的因子载荷介于0.37~0.70,模型拟合指数除x2/df=5.36(略大于5之外),其余NFI,CFI和IFI均大于0.96,RMSEA=0.061,而且各维度之间的相关介于0.46~0.78,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介于0.75-0.88,说明大学生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进一步对大学生网络使用心理需求问卷和大学生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问卷各维度及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进行检验,结果见表9。需求问卷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根据有关理论,本研究假设在心理需求方面。网络成瘾大学生与非成瘾大学生并无显著区别:而在心理需求现实满足方面,网络成瘾大学生明显低于非成瘾大学生。分别以心理需求程度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为因变量,以是否成瘾为自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0。
从表10的结果可知,网络成瘾组与非网络成瘾组在心理需求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而网络成瘾者与非网络成瘾组在心理需求现实满足的得分上具有显著差异。结果符合本研究假设。表明两个问卷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访谈构建了大学生网络使用中的心理需求理论维度。并通过问卷调查确定了大学生与网络使用相关的8类心理需求,分别是:权力需求、认同需求、迎接挑战需求、人际交往需求、逃避现实需求、自主需求、认知需求和成就需求。在访谈的基础上,自编了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并选取被试对其信效度进行检验,发现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在此基础上,继续对大学生心理需求问卷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也发现这两个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4.1 问卷编制的必要性
有研究者指出,大学生网络成瘾可能与其特殊的发展阶段有关,这一阶段需要完成同一性发展任务以及亲密关系发展任务,故而在考察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动力机制时。需要扎根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来建构其特殊的与网络使用有关的心理需求结构。
另一方面。有研究者发现网络使用动机是网络成瘾的极强的一个预测变量。似乎网络使用动机越强就越容易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但也有研究者进一步指出,网络是补偿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未能满足的需求,从而导致的网络成瘾。还有研究者认为现实受阻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在现实中突破困境,转而寻求网络的帮助本身就是一种病理性补偿,进而导致网络成瘾。
从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心理需求的网络满足在网络成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并没有直接针对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的测量工具。因此,非常有必要编制一个这样的问卷,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所用。
4.2 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的结构
访谈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包括7个维度:认知需求、人际交往需求、认同需求、自主需求、成就需求、休闲娱乐需求和逃避现实需求。但大规模数据收集后对问卷结构的分析发现,原有访谈中的休闲娱乐需求不复存在,而原有的成就需求一分为三,变为了权力需求、迎接挑战需求和成就需求。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
(1)访谈对象是网络成瘾大学生,所得出的理论结构更偏向于网络成瘾的心理需求满足结构,而问卷施测是在符合正态分布的一般大学生群体中进行,抽取的是大学生网络使用有关的心理需求结构,所以导致理论结构与数据结构有所偏差;
(2)成就需求在网络成瘾者的访谈中聚焦于一个维度,但是在普遍的大学生群体中又进一步细化为权力需求、迎接挑战需求和成就需求,说明在一般的大学生群体中。成就需求有不同的侧面,其不同类型在网络上的满足有不同的特点。这种访谈和问卷的差异提示成就动机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系较为复杂。问卷的结构正好有利于进一步考察背后的动力机制。而且,对照已有研究所揭示的和网络使用相关的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结构,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Suler通过对在线社区的调查研究发现网络互动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成就和控制、自我实现、人际交往、改变感知体验以及归属等需要,这和本问卷维度中的成就、迎接挑战、权力、人际交往、认知以及认同等维度在内容上有很大程度上的契合;我国学者采用访谈的研究方式发现16~24岁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中,人际交往和团队归属、情绪宣泄、成就体验等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关网络游戏使用的综述也表明挑战与竞争乐趣、自我肯定、幻想与角色扮演、人际关系、逃避归属、获取信息等六个方面是网络游戏参与的主要动机。而这些结果也与本研究发现的成就、迎接挑战、人际交往、自主、认同、逃避现实、认知等维度非常一致。以往基于网络使用满足理论的一些实证研究还发现网络可以满足人们的认知、情感、社交、逃避现实、认同和与金钱有关的需求,本研究的结果也与此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总之,本问卷的结构同时涵盖了个体的权力、迎接挑战、成就、认同、认知等与认知有关的需求:自主和人际交往等与社交有关的需求:同时还包括逃避现实等与情感有关的需求,结构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所编制的问卷可用于测量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心理需求及其与网络成瘾关系的后续研究中。
4.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信度和效度是检验测量工具科学性的最为重要的两个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发展的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不仅具有较好的理论构想和结构效度,同时也较好地满足了信度方面的要求,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将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和非成瘾的大学生做一个很好的区分,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的程度明显超过非成瘾的大学生,这一个区别可能正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当对照大学生心理需求问卷和心理需求现实问卷的区分效度分析结果时,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明白大学生心理需求、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和网络满足在大学生网络成瘾中的作用。结合三个问卷的区分效度分析可以看出,网络成瘾大学生和非成瘾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心理需求现实满足的程度远远低于非成瘾的大学生,而网络满足的程度却远远高于非成瘾的大学生。这似乎存在一个心理需求网络满足补偿的问题,即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现实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而在网络中得到了很好的满足,所以才会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如果这一个假设成立。那么这是对“网络使用满足理论”的一个很好补充。网络使用满足理论认为只要心理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导致人们更多地使用网络。但是本研究的结果发现,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需要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后才会导致人们寻求网络的满足,只有网络满足很好地补偿了现实生活中未满足的这些心理需求,才有可能导致人们网络成瘾。不过这样的假设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检验和证明。
此外,大学生心理需求问卷、现实满足问卷和网络满足问卷在迎接挑战和自主两维度上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半信度和再测信度存在偏低的情况。这可能与这些维度的题目数(均为3道题)过少有关。因此,这些维度在今后的修订中需要适当增加题目数。
5 结论
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由八个维度构成,具有较好的模型拟合指数和结构效度:
篇10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心理机制心理辅导
计算机的普及造就了网络时代的快速与便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一方面提供了快捷全面的服务,另一方面因其虚拟性和提供的娱乐服务而使绝大多数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低下的群体面临艰难处境,他们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游走,甚至深陷于虚拟网络世界中难以自拔,逐渐成瘾。这种成瘾效应在网络游戏的受众主体中表现最为突出,而大学生群体占据了这类主体的绝大部分。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据调查显示:近几年高校在对学生作出退学警告、留校察看、退学等学籍的处分中,有近80%的学生因过度迷恋网络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有86%的学生因网络游戏成瘾导致学业荒废而被退学。鉴于此,我们首先要探寻大学生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继而找出给予心理辅导的方法。
一、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因素
首先,大学生身份心理的获得有一个必经过程。在我国,部分高中生经历了高考而踏进了大学门槛,完成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这种身份获得最本质的部分是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习得。因为高中学习虽负担重但目标明确、同一,教师管理严格,生活整齐单调,而到了大学,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放松,业余生活丰富,自主支配生活的可能性扩大,使得学生形成彷徨心理,缺乏自我成就感,再加上教师的心理辅导出现滞后甚至缺位,所以网络游戏便以其生动的仿真性乘虚而入,成为大学生实现自我的有力平台。
其次,大学生生活中人际关系处理困惑或失败诱使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高中生提高到更重要的层次,学生之间相处的空间距离更近,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演绎出更多内涵的人际关系,如朋友关系、恋爱关系等。这些人际关系的协调手段和方法不再单一,要求大学生灵活有效处理,一旦方法缺失必然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因为在现实中受到挫败无法得到心理上的平衡,所以很多大学生就开始在网络游戏中寻求放松或是学习相处方法。
再次,大学生活的不确定性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大学生活的不确定性首先在于对专业学习前途的担忧,大学生在学习狭窄专业与广泛兴趣爱好培养之间难以权衡,二者产生过大张力时的负面作用之一就是大学生不务正业,沉迷网络。大学生活的不确定性还在于对就业前景的担忧,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这种压力是高年级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
最后,从环境角度来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大学校园的周边地区网吧林立,大学生上网玩网络游戏是这些网吧赢利的关键来源,这些网吧多通过“包夜”等促销手段吸引大学生上网玩游戏。另外,大学生由于年龄阅历浅,易产生从众心理,在同伴沉迷网游的牵引下,易随波逐流,陷入网瘾当中。
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几个心理因素看来,不同年级大学生因客观环境的差异、不同时期不同的学习和生活任务引发不同的心理反馈,在消极层面即表现为具体的网络游戏成瘾行为。因此,教师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应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二、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程序
大学生对于网络游戏的成瘾有一个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游戏成瘾这个现象,首先就要界定网络游戏成瘾的概念,分析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从中找出网络游戏之于大学生的魅惑所在,并对其行为进行辅导矫正。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表现为游戏者在过去的12个月内有下列六种症状中的三种以上:第一,“耐受性”明显增强,即游戏者要不断通过增加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瘾”越来越大。第二,戒断症状明显。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进行网络游戏,就会变得焦躁、抑郁、恍惚,“魂牵梦绕”。第三,游戏的时间和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得多。第四,企图控制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第五,网络游戏使正常的社交、学习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第六,虽能够意识到问题严重,但常常难以自拔。我们把网络游戏成瘾界定为:通过重复地使用网络游戏所形成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迷恋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愿望,同时产生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现象,对网络游戏所带来的会一直有生理与心理上的依赖。
从游戏本身的特点来看,某种游戏能够吸引住受众有其内在的心理诱发机制,令受众产生而产生依赖心理。从荣格的心理学来看,游戏快乐的秘密是:动力压力压力的释放。首先,动力分为持续动力和初始动力。进入游戏的最开始几分钟,大肆宣传的某一大作的续作,有某一知名制作人参与等都可以成为初始动力,这直接决定了游戏者是否会花钱购买一个游戏。持续动力主要决定是否要继续一个游戏,一个悬念、一个优美的故事、一个目标都会诱发持续动力的产生。其次,在动力的推动下,游戏者不停地追寻着却不能一下就得到他想要的东西,不停踩爆“地雷”,被某个人或者某个怪物打败等,这些设计作为调味剂,就是压力。最后,游戏者终于升级,找到宝物,疑惑解开,压力解脱,即压力释放。这种过程引导着游戏者的心理发展,使其逐渐产生“再玩一次”的依赖心理。同时,游戏中虚拟社区联结的人际关系,包括主仆、朋友(或战友)、恋情等关系成为游戏者的心理寄托。网络游戏的升级结构和虚拟的人际关系使得一些大学生从好奇的尝试到深陷其中,逐渐产生网瘾,难以自拔。
三、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防治
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因素及其发生机制的探讨,我们可以据此来思考如何防治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的发展问题。
首先,学校要从学业上给学生施加压力。对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学校应设置合情合理的具体目标体系,具体课程的学习要求也应提高几个水平,让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学业上,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对网络游戏有所疏离。
其次,采用学习迁移和倾听疏导法满足学生受尊重的需要。沉迷网络游戏的学生多数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受挫,感到自己无能,没有自我成就感。心理学认为,两种学习之间有一定的相同因素时可以互相影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叫做迁移。学习迁移法可以使学生体验到现实生活的成功。从某种角度来说,网络游戏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如果把这种学习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能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地方,就可使其逐步摆脱对网络游戏的沉迷。而一个人的兴趣、专长往往是其最易获得成功的地方,发掘并发挥学生的兴趣、专长,使其体验现实中的成就感,发生兴趣迁移,满足其尊重的需求并矫正网瘾。而教师通过倾听大学生的心声、困惑,可及时帮助其疏导心理压抑情绪,培养积极进取的心态,防止他们通过网络来寻找刺激和放松等。
再次,加强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识与人际交往技能的训练。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就是缺乏爱与归属感,缺乏教师、同伴的认可。这源于学生对人际关系缺乏正确认识,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使其难以与教师和同学顺畅交往,难以被团体接纳,进而转入网络游戏,寻求归属感。要防治学生对网络游戏的沉迷,就要传授人际交往知识和进行人际交往训练。
最后,依靠家长与学校、政府齐抓共管,单一依靠某一方面都不可行。多数沉迷网络的学生经常是通宵上网,因此,在学校加强管理的同时,家长也应经常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及时与学校和孩子进行沟通,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同时,政府应该对学校周边网吧进行较为严格的管理,例如通过限制开放时间、加收各种费用等来限制其因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人性发展的社会负面作用的滋长。
从心理防治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在网络游戏和大学生群体之间有着天然的心理联系,如何控制这个心理联系的度成为大学德育教育者十分重要的任务。因此,面对所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我们需要发挥信心、耐心和爱心通过不断的倾听疏导,使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华.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和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6,(2):11-14.
[2]张宏如.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7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