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基本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7: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建设基本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建设基本知识

篇1

一、全面提升日本职业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

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低速增长,产业结构转换,从资本密集型的传统工业占主导快速转化为技术密集型的新型工业占主导。90年代提出以新技术立国,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制造业比重停滞不前。信息时代知识总量爆炸,现代化生产对劳动力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少子化”现象日益严重,适龄入学人数激减,高等教育的门槛不断降低,青少年更愿意选择进入普通教育机构,以获得更多的升学机会,职业教育机构的入学人数逐年下降。职业教育机构的生存问题成为学校经营者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过去职业教育机构中讲授专业课程的教师只需要关注自己的专业教育能力即可。但随着毕业生毕业后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仅仅是就业找工作或是获得某种职业资格许可证,升学也成为学生毕业后一个重要的出路,而且升学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增加。这些变化就会反过来要求教师提高自己除了专业教育能力以外的综合实力。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之后更快地与学术性高等教育接轨。比如,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就提出,职业训练指导员需要具备七种能力,包括职业能力开发指导力、训练协调能力、生涯咨询能力、发现问题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为实现职业训练指导员的培养目标,日本职业能力开发综合大学提出了PDCA一体的培养方案。其中,P(Plan)指根据训练需要设计课程方案,D(Do)指高效实施训练、辅导就业,C(Check)指评价训练结果发现问题,A(Act)指修正课程方案。

二、日本职业教育教师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日本职业教育机构一直以来注重和当地企业的联系,特别是一些学校经营管理人员和负责学生就业的指导老师,日本1947年出台的《职业安定法》明确规定,初中、高中等学校的校长可以给毕业生推介工作。学校一方面有较高的社会信誉,同时又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通过学校的推介,降低了学生求职的成本,维护了学生求职的利益,帮助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又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企业的用工要求,实现了学校与职场间的顺畅衔接。职业教育机构的教师因此也与地方企业建立了紧密的联系。1999年和2008年修订的学习指导纲要中,都提出了要在高中职业教育课程中增加“企业实习”的部分。“企业实习”就是在企业生产的现场就业体验,在之前日本的职业教育中,“企业实习”都是不被列入教育课程当中的。之所以出台这样的规定是为了让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就业,同时也从“就业”的角度出发,重视与自身“?R祷?”有关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

除在学生就业的层面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之外,在职业教育内容、学校经营管理层面职业教育机构也要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而这方面恰是日本职业教育机构的一个短板。2013年8月出台的文部科学大臣告示133号《创设“职业实践专门课程”》是日本政府在积极提倡与推动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交流合作的成功开展。这一计划的提出是在201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的《关于今后学校的职业教育》和2013年6月内阁会议决定的《教育振兴基本计划》与2013年7月公布的《关于创设“职业实践专门课程”,保证提高专修学校办学质量的调查研究会议报告》的基础上公布的。“职业实践专门课程”属于专修学校的专业课程,其创设目的是为了培养职业必须具备的实践专业能力、专业领域实际相关的知识、技术、技能。通过实施“职业实践专门课程”,最终可以提高专修学校专业课程的职业教育水平。《创设“职业实践专门课程”》中明确规定满足条件的“职业实践专门课程”由文部科学大臣直接认定,这些条件包括:(1)修业两年以上;(2)为确保与专业领域相关企业团体的合作体制,必须开设相关的教学课程;(3)职业学校的实习、实验、实践或演习等教学工作,必须与企业合作完成。获得“职业实践专门课程”认定的专修学校可以在招生时获得更多的关注。

三、设置“教职研究生院”培养高学历职业教育师资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加剧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综合能力的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成为日本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上世纪末,日本教师培养审议会连续三年公开了三份针对教师教育改革的咨询报告:《面向新时代的教师培养改革方案》(1997年7月)、《关于充分利用硕士课程培养教师――推进在职教师的再教育》(1998年10月)、《关于教师培养、任用、进修一体化的发展》(1999年12月)。进入新世纪后,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2005年6月提出了“在教师培养中增加教师教育研究生院”的基本构想,指出在充实、加强本科阶段教师培养的同时,有必要在制度上重新探讨研究生阶段的教师培养和再教育的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将其定名为“教职研究生院”,同时规定“教职研究生院”可以设置职业教育相关课程以培养职业教育教师。教职研究生院自2008年4月开始招生,当年有19所大学单独或联合设置了教职研究生院。

“教职研究生院”职业教育具有这样几个特点:(1)招生对象:各所大学有招生自主权,招生对象范围较广,包括在职教师、社会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为满足在职教师继续学习提高的实际需要,有些大学会专门为在职教师留出适当名额。(2)课程设置:各大学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课程培养方案,包括专业课程和实习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还要组织研讨会、使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提倡主动式学习、参与式学习。(3)任课教师:要求任课教师在职业教育领域有教育和科研的业绩,不仅能传授理论知识,还可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研究指导教师要达到4人,其中三分之二的研究指导教师原则上是教授。(4)学位授予:无须撰写毕业论文,以此保证学生的实习时间,毕业后授予“教职硕士”学位。(5)合作办学:教职研究生院在办学上采取校内外联合办学的方式,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合作学校,有些是大学自己的附属学校,有些是其他教育机构。学生们可以在这些合作学校开展实地考察、角色体验、实例研究等学习、见习、调研的实践活动。

四、日本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1.职业教育师资发展需革新理念。面对知识经济大潮下的职业教育师资发展需紧扣时代主题,师资队伍的发展需要从根本上进行理念的革新。职业教育师资的定位也不再仅仅是教会学生基本实用技术、基本技能知识,还需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面对学生职业发展、生涯规划、创业选择、行业前景等多个方面给给予学生必要的引领与指导。

篇2

一、建立健全社区犯罪防控体系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前提基础

由于社区的社会化功能,社区的组织机构、各种社会团体、社区人群、家庭、学校等正式或者非正式组织,是社会化的重要基础,社区的稳定、和谐和安宁直接决定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主题的今天,和谐社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构成部分,和谐社区建设已成为是基层执政能力的新目标。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切人点就是社区公共安全,保证社区公共安全的核心就是构建社区犯罪防控体系。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大、中、小城市居民居住的社区化,以及犯罪手段和技术的先进性,决定了当前建立健全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影响目前社区犯罪防控系统建设的原因

随着整个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社区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社区警务建设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不但影响了社区的和谐和稳定,也给社区建设提出了迫在屑睫的新课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社区法制建设严重滞后。目前,由于社区本身概念的不明确,当前社区管理和建设所依据的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有关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能却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对于构建有效地社区犯罪防控系统,构建和谐社会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二是社区警务建设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社区警务工作还处于初创阶段,社区民警的配置、社区警务室的建设、社区警务工作的全面开展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差距仍然很大,尤其是对社区警务的理解上还存在着偏差,对社区警务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社会参与也不够,群众参与维护治安的积极性并未全面调动起来。社区警察多沿袭过去管片民警的工作方法,对本身角色还不太适应。总之,社区警务的优势尚未发挥出来。对此,人们无不期待在预防上多下工夫,发挥出社区警务的优势。

三、从三个方面建立健全社区犯罪防控体系

一是加强社区法制建设,促进社区犯罪防控体系的建立。加强社区法制建设不但可以维护社区治安,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救意识,还有助于建设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文化,促进社区良好氛围的形成,对防范、控制和打击社区犯罪具有积极的意义。无论是基层政府,还是社区治安管理者,都应当利用多种手段宣传社区建设及社区警务的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社区居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对社区警务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维护社区治安,防范、打击社区犯罪,从而减少社区治安问题。避免或尽量避免案件的发生,降低社区犯罪率。

篇3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今年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根据国家减灾委、省减灾委有关要求,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从5月7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周活动。下面,我就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都明确要求必须把防灾减灾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抓紧抓好。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把救灾工作的重心转向防灾减灾并重上来,坚持防灾减灾协调推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日益严重自然灾害的迫切需要,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

我市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灾害呈现种类多、季节强、分布广、频率高、损失重的特点,尤以水灾最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我市进入新的灾害多发期,1991年、1998年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和去年年初发生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范围之大、损失之重、影响之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年初,全市部分乡镇持续出现旱情,后又遭遇连阴雨天气,形势不容乐观。面对灾害发生的严峻形势和发展趋势,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减灾救灾工作,做好减灾救灾工作就是在与灾害赛跑,许多工作早一日去做就可能多些主动,少些被动,灾前多一分准备就可能在灾害来临时减一分损失。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有利于唤起全市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广泛普及避灾自救互救知识,有利于深入推进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因此,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防优于抗”、“减先于救”的思想,切实做好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二、明确任务,认真组织好首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

1、广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5月7日至13日,我市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宣传部门要认真制订宣传方案,组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设专栏专题、播发评论文章、播放公益广告及标语,大力宣传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及时跟踪报道全市防灾减灾活动的开展情况,为“防灾减灾日”活动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相关部门要面向基层,通过举办专题展览、组织街头咨询、张贴海报标语、印发科普读物、开展知识答题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与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5月12日上午,市里将在体育馆举办“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各有关部门要精心部署、密切配合,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活动。

2、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教育。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和灾害易发地区,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教育普及活动,重点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教育部门要在全市中小学校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结合中小学校实际,对可能出现的雷电、冰雹、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校内外可能出现的火灾、拥挤、踩踏、食物中毒、传染病、交通、溺水等安全事故,有针对性地归纳、设计出各种应急、逃生的基本知识和标识,通过主题班会、讲座、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站、远程教育、观看展览和影视作品等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学生普及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深入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课堂,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市公安部门针对交通事故、市消防大队针对火灾事故、市卫生部门针对公共卫生事件等都要切实开展对应的预防、自救互救、逃生等技能的宣传活动,切实增强广大群众应对灾害地处置能力。

3、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根据市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市教育局将于5月11日选择城区一所中学举行防火灾、水灾、地震逃生演练,通过演练教育学生掌握各种逃生方法,提高学生的避险能力。相关单位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活动,针对消防治安、生产安全、医疗救护等内容,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业务研讨和应急演练,通过监测预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应急保障、医疗防疫等内容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对预案的掌握和运用能力,提高避险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

4、加强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方式创建减灾示范社区,选定居民户数较多、经济状况较好、管理比较规范的仙女山办事处西门桥社区,作为全市“减灾示范社区”工作试点单位,试点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灾害预防知识全民化、灾害救助工作经常化、灾害救助技能普及化的标准,逐条落实,积累经验,并以点带面做好全市的“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在体育馆广场、中小学操场及电力局新楼房、防空地下室等处划定避难场所;在人员集中的地方划定紧急疏散通道,并规范设置明显标志;在具有灾害隐患的单位和居民院落设置消防器材,配备灭火器械,在关键地方设置逃生设备、逃生导向标识、救援电话标志、急救器材等。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成立了市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各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统一部署落实“防灾减灾日”的各项活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合理安排时间进度,精心组织,确保活动顺利安全,在5月12日前后将“防灾减灾日”活动推向。

二是务求取得实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宣传教育资源,广泛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使防灾减灾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家庭;结合“防灾减灾日”活动开展,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备灾各项工作,深入查找灾害风险隐患和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制订落实整改方案,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

篇4

邻里关系重要性:唇亡齿寒

出白《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说的是相邻国家之间的利害密切相关。

比邻而居的两户人家,不也是如此吗?大家生活中可以互相照应,往小的说可以防个小毛贼啥的,往大了说可以保障家人出意外时的生命安全,所以说,好的和睦的邻里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我小时候,大家都住在公房里,人均面积很小,水电都是公用的。一到晚上,各家各户都会在门前放一个小桌子,几个小凳子,开始吃晚饭,边吃边聊。我也可以到处去串门,而且,东家阿姨、西家叔叔、隔壁阿婆、一号奶奶这样亲切地叫着,仿佛大家都是一家人一样,很是快乐!大家平时出入都会打招呼,几百号人相互都认识,这样的邻里关系让人很有归属感。后来旧房改造,大家各奔东西,以前住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宽阔的马路,过去走走看看,感觉很不一样。

邻里关系的现实情况

现在大家都搬进了楼房,有了独立的水电煤和卫生问,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住进楼房后,大家碰面的次数少了,认识的人少了,随之而来的关系疏远也是必然。当然,现在住房结构对保护大家的私有财产和隐私还是利大于弊的。新的邻里关系需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在现有情况下改善问题。

症结之一:缺乏安全感

现在信息传播可以用光速来形容,哪个小区出什么事了,谁出于好心被骗了,谁家的小孩被拐了,让所有人都提心吊胆,不敢相信任何人。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具备明辨是非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不盲目害怕,又能把握住保护自我的基本知识,举几个很简单的例子:可以和陌生人说话,但不要透露隐私即可;对人要热心,但一切活动都要在大庭广众下等。

症结之二:社区建设缺失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力的增强,一个小区有了小花园、大花园、中心湖、儿童游乐园、健身区等等。社区硬件条件虽然越来越好,但社区管理、服务等软件方面仍然是缺失的,软件建设得好才能真正构建起和谐社区,改善邻里关系。比如定期的比赛活动、弱势群体的日常关怀、居民心灵沟通、生活温馨提示和学习班等,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居民更好地融入社区,成为一家人,也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搞好社区软件建设也要充分发挥居民的长处,让他们当家做主,从而使各种活动长效化、常态化。

症结之三:缺乏沟通互信

大家可能都碰到或看到过邻里之间有时为一些衣服滴水、楼上响声的事情而大闹特闹,结果两败俱伤。为什么旁观者觉得是小事而当事人就这么失控呢?这还是因为平时缺乏沟通,有矛盾了不会沟通,事发后拒绝沟通造成的。如果大家平时见到都能打个招呼,那楼上滴点水、有个响声就可以在下次打招呼时善意提出,楼上人家自然会改进,碰到个不讲理的也不用发怒,找居委会、物管公司,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邻里关系应与时俱进

现在的小区旋转门、笼子门、防盗门越装越多,那是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这些而阻碍了邻里关系的发展。时代在进步,改善邻里关系的方法也应该不断更新。

篇5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县社区人防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比较好,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人抓。县人防办对宣传教育工作有部署、有要求,城区10个社区都有义务宣传员和分管领导。二是有阵地。各社区都有一个公共宣传栏可以宣传人防知识。三是有资料。各社区基本上都有人防办编印下发的宣传资料。但同时也存在不足,归纳起来就是“三少”现象,即:关注人防工作的少,了解人防情况的少,人防宣传活动开展得少。如何改变这种“三少”现象,使“少”“变”多,不断扩大我县人防宣传教育的社会覆盖面和公众知晓率,这不仅是目前我们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同时又是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人防会议精神,深入广泛开展人民防空宣传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深化内容,解决好社区居民对“人防为民”的认识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一条规定:“为了有效的组织人民防空,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法”。开宗明义地阐明了我国人民防空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生活中,通过了解,我县还有不少居民只知道有人防这项工作,但对人防工作具体是干什么的不甚清楚。有的甚至认为,和平时期搞人防建设没有必要,人防与我不搭界等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人防宣传的社会覆盖面不够大,公众知晓率不够高。尤其是在宣传教育中缺乏对人民防空法律法规的宣传,缺乏对人民防空工作目的和任务的宣传,缺乏对人民防空为谁服务的宣传。针对这一情况,今年我们在开展社区人防宣传教育工作时,除了继续坚持宣传国际政治和军事形势、人防常识、人民防空的发展战略等内容以外,还着重突出人民防空法律法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的宣传,把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向社区居民讲清楚。通过宣传教育,使居民了解什么是人民防空、人民防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任务等基本知识和一些简单的防护方法,更重要的是帮助居民进一步深化对人民防空目的、任务以及重要性的认识。从而使社区居民真正认识到人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也是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自己服务的利民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社区和居民均反应良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形成制度,解决好社区人防宣传教育工作的考评问题。

目前,有少部分社区人防宣传教育工作基本上处于“自主”状态,想起了就抓一下,想不起就不抓;有时间就抓一下,没有时间就不抓;时间多就多抓一点,时间少就少抓一些。工作缺乏主动性,没有规范性,流于表面性。个别乡镇社区至今还没有启动人防宣传教育工作。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不是因为没有要求,也不是因为社区的同志不愿意去做,而是因为缺乏工作考评和激励机制。为此,我们依据《人民防空法》的有关规定,建立了“社区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工作目标考评机制”。考评范围确定为人防重点镇、社区;考评内容着重从组织领导和工作班子、宣传教育的计划和实施、宣传教育的成效以及人员、时间、内容和效果的落实等方面进行设置;考评办法实行综合考评法,结合人防工作的目标任务,采取百分制打分,由县人防办负责牵头,组织镇、社区的同志参加,组成综合考评组进行考评。对考评成绩突出的镇、社区,将实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推动工作。

篇6

关键词 社区卫生 社区康复 康复需求

卫生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若干意见》(卫基妇发[1999]第326号)中提出“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工作内容,把康复列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下城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全面实施社区康复服务,2006年完成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创建,2008年开始,实施“百万康复器材进家庭”及“社区和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工程,2009年开展“星级社区康复服务站”创建,大力推进残疾人“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模式,残疾人享受社区康复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大大提高。然而,社区康复毕竟是一门新学科,是一个新模式和一项新任务,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服务尤其如此,要推广普及和使之可持续地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积极探索[1]。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探索以社区卫生为依托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的开展,提升了社区康复服务的水平。

社区残疾康复一般状况

东新街道位于城乡结合部,面积7.3平方公里,人口5.02万,有15个社区。现有残疾人907人,其中:肢体残疾423人、精神残疾149人、视力残疾119人、智力残疾100人、听力残疾90人、多重残疾14人、言语残疾12人。2010年8月中心对615名残疾人员(不包括精神残疾人员)进行了康复评估和需求调查,有康复需求的513例(83.4%),其中家庭康复66.7%,社区康复26.9%,机构康复6.4%,目前,建有社区康复站15个,1家工娱疗康复站。每个社区康复站配有1名社区康复员,并实行责任医生团队服务。

残疾人社区康复存在的问题

社区康复硬件建设较完善,但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按照社区康复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化推动的原则[2],目前,东新街道社区康复站点由社区建设并负责日常管理,残联负责设备配置和监督,社区卫生参与康复服务,社区承担总协调人的职责。东新街道现有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5个社区康复服务室,网点建设比较完善,但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和社区康复服务网点各部门单独建设,信息互通和协调不足,造成社区卫生网点和社区康复网点在部分社区重复建设。社区卫生以老年保健和慢性病康复为主要内容,对残疾人社区康复参与较少,而社区康复站点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较难开展针对性的康复指导,使社区康复站的服务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社区康复技术人才缺乏,影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社区康复服务主要由社区康复员和社区全科医生共同提供,人员配备已经到位,但技术队伍尚未形成。社区康复员对一般康复指导知识和技能掌握有限,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在能力上还显不足。社区全科医生从临床内科经转岗培训而来,对系统性康复知识和技能掌握是有欠缺的,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较多的状况下,全科医生开展社区康复服务有力不从心之感。

对社区康复认识不足,影响社区康复的推广。人们对社区康复的概念认识不清,混同于综合医院所开展的现代康复诊疗技术,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很难开展[3];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对社区医生是一门新的学科和新的任务,需要更新观念、更新技术、更新设施、更新服务项目;社区层次的康复对象,基本上已是伤病恢复中后期患者或已恢复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残疾人,以功能保存和恢复,预防残疾为主要目标,需要长期坚持,然而目前康复介入的时间较晚,后期康复的费用和效果比较低,残疾人本人及家属对社区康复的认识和参与性差,以上因素影响了社区康复的推广。

转诊转介系统不完善,影响早发现早康复。我国没有形成社区首诊和定点医疗制度,转诊转介系统不完善,社区医生和社区康复员尚不能及时掌握新发残疾人员和复发残疾人员的状况。机构康复向社区康复延伸和社区康复向机构康复转介均有困难。

康复经费短缺,影响社区康复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急性期康复已有条件(每人90次康复治疗)列入医保支付范围,社区康复员也作为公益性岗位由残联和街道给予基本资金保障,然仅仅这两方面是不够的。社区康复往往已是后期康复,需要长期坚持,医保支付的90次康复已用完,绝大部分的残疾人家庭的经济条件尚不能支撑其进行后期功能保持的康复费用。社区卫生服务中目前也没有专项的社区康复服务经费,无偿服务会影响到项目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

依托社区卫生开展残疾康复的措施

针对社区康复中存在的“有网点没有形成网络、有人员没有没有形成技术队伍”问题,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加强卫生和残联结合,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来探索社区康复新路。

部门协调、整合资源,共建社区康复站点。就近、就地、经济、有效开展社区康复服务,是社区康复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区残联的支持下,中心和街道残联加强合作,充分整合街道残联的管理、资源优势和社区卫生的人才、技术优势,在站点位置选择、康复设施的配置、康复团队的组建上双方共同合作,建设完善社区康复站点网络。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建设功能完善的规范化康复室,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康复室合并建设星级社区康复站,未覆盖社区建立独立社区康复室。目前,建有规范化康复室1家、卫生服务站内建康复站5家、独立社区康复室9家,实现了15个社区的全覆盖,其中一家社区康复站被评为杭州市示范社区康复站,3家社区康复站评为下城区星级社区康复站。形成了区康复指导中心-规范化康复室-星级社区康复站-社区康复室组成的街道社区康复服务网络。

引进人才、加强培训,共组社区康复服务团队。针对康复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现有人员社区康复技术缺乏的现状,中心采取组建康复服务团队等措施,来整体提高社区康复服务水平。①组建社区康复指导科:中心专门引进康复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组建独立的社区康复指导科,对社区康复服务统一进行规划和指导,并对社区康复员开展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②培训现有康复服务人员:为提高社区责任医生康复指导水平,中心和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省人民医院、浙二医院康复科等建立转介协作关系,送社区责任医生进修学习,已有6位责任医生进行了为期6~12个月的康复进修。同时,请省残疾人康复指导中心社区康复专家对社区责任医生进行每年不少于2次的康复指导技术培训。③组建社区康复服务团队:在原有社区责任医生服务团队的基础上,将社区康复员和社区康复指导科人员整合进团队,组成社区康复服务团队,提高社区康复服务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提高社区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残疾人员的信任度。

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全力推广社区康复模式。有资料显示,康复对象对康复治疗越了解就越愿意接受康复治疗,所以向社区居民宣传社区康复知识能促进他们接受康复服务[4]。针对人们对社区康复认识缺乏,中心和残联合作加强康复知识的宣传。①动员社会力量:街道残联和中心召开辖区医院、学校、银行等单位、残疾人代表、社区志愿者、社区责任医生参加的座谈会,宣讲社区康复的基本概念,同时,利用“爱耳日”、“爱眼日”、“残疾人日”等特殊时段,到社区举办残疾康复宣传咨询活动,提高对社区康复的认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②普及康复知识:印制“残疾三级预防”、“辅助用品用具使用知识”、“康复训练与服务”等20余种康复知识小手册,在康复站点、诊疗点、进家庭服务时发放。在社区健康教育课堂中增加社区康复的相关内容,以课堂和发放资料等形式,普及社区康复知识。③开展重点人群宣传:每年组织2期对残疾人本人和家属开展康复知识宣传和简单康复训练技能培训,充分调动残疾人及家属参与社区康复的积极性。

建立制度、深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康复服务。社区康复是为残疾人全面康复铺平回归之路的最终目标与手段,宜采取“进社区、进家庭”方式,尤其不能将医疗康复的模式缩小搬到社区里去[5]。①建立例会制度:中心社区康复指导科人员参加每月1次的街道残联社区康复工作例会,既能加强社区康复相关知识的宣传,也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街道残联的沟通效率。②开展社区康复需求调查和评估:从2006年开始,中心每2年开展1次社区康复需求调查和评估工作,及时摸清和掌握基本情况,并结合区“百万康复器材进家庭”工程,为不同残疾人员选择相应康复器材,提供针对。③全面开展家庭康复和上门康复:中心采取以社区康复指导科专业人员为骨干,社区责任医生为依托,社区康复员为基础,以“进社区、进家庭”为主要工作模式开展服务。对已基本回归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残疾人,以社区康复站和残疾人家庭为场所,以残疾人本人及家属参与康复为主,针对性的提供康复器材,由康复医生制订康复计划和定期评估,责任医生或康复员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对有康复潜力和康复需求,但不能行动又无能力进行机构康复的残疾人,中心专业康复医生进入其家庭,每周不少于3次,为其进行系统的医疗康复和功能训练服务。④组织康复联谊活动:组织由残疾人及家属和康复医生参与的“中途之家”组织,中心提供活动场和部分资金,为来中心康复的残疾人及家属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康复的意识。中心康复医生也主动参与到街道残联组织的残疾人娱乐活动中去(如:柔力球运动、歌咏等),在自娱自乐中增强残疾人员的自信心。⑤和辖区三级医院开展转介服务:中心和辖区内的省人民医院康复科、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签订合作协议,实行康复病人的“双向转介”服务,解决三级医院康复科病人出院后由于缺乏继续康复而功能退化甚至残障现象发生,社区中急性期病人或有特殊需求的病人也能及时向上级医院转介。

筹集资金、优惠减免,减轻残疾人康复经济负担。无论是因病(伤)致残、或先天残疾,绝大部分残疾人家庭的经济条件是十分困难的。中心积极争取残联和区卫生局支持,按照“个人出一点、中心让一点、残联补一点”的原则,对持有区、市两级困难家庭证的残疾人员在中心康复的给予优惠减免。中心康复医生上门提供康复服务和残疾人在社区站进行功能性康复训练的给予免费,在社区站进行医疗服务的,享受“十免十减半,药费分别减”的优惠,残联和区卫生局从困难求助资金中给予适量补助。2006年至今,中心已对社区残疾人康复让利13.6万元,减轻了残疾人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讨 论

社区康复是在家庭和社区层次上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新途径,是我国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必然选择。从2010年8月中心对615名残疾人员进行的康复评估和需求调查分析,在83.4%的康复需求中,家庭康复66.7%,社区康复26.9%,机构康复6.4%,社区康复的需求量是十分巨大的,目前的社区康复服务还不能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探索以社区卫生为依托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偿试以社区为平台,将残联资源及管理优势和社区卫生技术及人才优势进行整合,建立“由中心规范化康复室、社区星级康复站、社区康复室组成的社区康复服务网”和“由社区康复指导科专业人员为骨干,社区责任医生为依托,社区康复员为基础的康复服务团队”,以“进社区、进家庭”为主要工作模式开展社区康复服务。这样既能扩大康复服务的受益面,又能提高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能满足多数残疾人共性的康复需求及部分残疾人个性化的康复意愿。2010年8月中心对615名残疾人员进行了康复评估和需求调查,对社区康复服务满意度达90%,实践证明,依托社区卫生开展康复服务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卓大宏.社区康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国全科医学,2002,5(5):337.

2 吴春容.社区康复的基本知识.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2):66.

3 沈永梅.社区康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厂矿医学,2007,20(4):443.

篇7

关键词:社区;消防工作;治理

社区消防工作是社会火灾预防体系的重要环节,社区消防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乃至整个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服务功能的好坏,同时也能够反映出其抵御火灾风险的能力和水平。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群众对城市社区消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1 社区消防工作的概念

社区消防工作特指城市中街道范畴内的消防工作。社区消防工作是指公安消防机构依托市街道办事处、公安派出所、社区居委会等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实现消防工作与社区组织、社区公众的有机组合,加强规范社区消防安全管理,提高社区的自防自救能力,增强社区的消防安全环境。

社区消防工作具有区域性、法律性、社会性和群众性。区域性是指社区消防工作是在一定范围或地域内的消防安全活动。法律性是指社区消防工作是一定区域内的消防行政执法活动。社会性是指社区消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方法和工作环节上都具有社会性。群众性是指社区消防工作对群众的依赖性。群众性既是社区消防工作的客体、又是主体。

2 当前社区消防工作的现状和成因

2.1 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没有真正运作

街道负责人思想上对网格化管理不够重视,工作不是主动作为,而是被动应付,存在“上热下冷”现象。街道网格划分不全面、网格责任人不明确,没有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责任真正明确。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成效考评奖惩机制尚未建立,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缺少必要的人、财、物保障。在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上级对下级、部门对基层的指导督促不够,基层网格化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不会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宣传消防知识。

2.2 派出所“全警消防”工作流于形式

各派出所在现实中地区发展、业务开展以及执法动态不平衡,部分派出所仅作为阶段性工作推进,没有将消防监管执法与其它公安警务工作有机结合。在监管对象上重企业、轻社区,对居(村)委消防缺少指导、监督。在业务上重执法、轻宣教,没结合入户调查、重点人员管控和出租房管理等开展居民防火宣传与指导。消防民警缺少系统的消防业务知识培训,消防专业知识远远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常遇到不知怎样检查、应检查哪些部位、如何整改火灾隐患。消防工作考核实施办法不够细全,未能真正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分局消防、法制以及督察等部门对派出所消防工作指导不够深入。

2.3 社区企业单位“四个能力”薄弱

社区企业单位领导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安全制度不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组织不健全。社区企业单位自身不能及时检查发现存在的火灾隐患,或虽发现但不能及时整改。员工消防安全知识欠缺,缺乏对员工岗前和日常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和疏散演练,员工自防自救能力和火灾疏散逃生的能力较弱。以上种种,造成社区企业单位自身不能及时发现存在的火灾隐患,发生火灾后员工不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不会扑救初期火灾,不知道如何引导消费者疏散逃生。

2.4 社区物业服务企业消防管理不力

物业服务企业不能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规定的消防安全职责,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设置。物业公司从事消防工作的安保人员主要来源于社会招聘,未受过正规的消防管理技能培训,缺乏必要的消防管理知识和能力。由于大部分物业服务企业没有建立健全消防设施日常维修保养管理制度,物业中的建筑消防设施完好率低,致使消防设施形同虚设。由于物业管理中的消防安全工作的政策、法规欠缺,同时现有法律对建筑维修基金的收取、保管、使用等方面的规定,其操作程序复杂,致使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经费的使用得不到最终保障。

2.5 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严重淡薄

居民对消防安全不够重视,缺乏必要的消防常识,平时思想麻痹大意,不懂得本处所的火灾危险性。违章操作、用火不慎等时有发生;逃生通道被人为设置障碍,装修材料带来先天的火灾隐患,电气线路老化的现象普遍。居民平时不积极参加小区组织的消防培训和演练,平时对火灾防范意识薄弱。发生火灾时,不懂得如何报警和使用灭火器,火灾时不知如何逃生,不会自救。

3 加强社区消防工作的对策和措施

3.1 推动街道网格化的实体运作

各街道要成立专门班子,搭建组织架构,细化划分各网格,进一步明确网格责任人和工作职责。明确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机构,为街镇开展消防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提供人员、经费和机制保障。要设立专门工作场所,规范工作台账,高效运作各级网格,确保工作有序、有效推进。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要整合民政、安监、工商等相关部门的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纳入社会综合管理工作统筹动作。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联动,切实形成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整体合力。综治部门要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内容;民政部门要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纳入城乡社区建设规划和体系;安全监管部门要将消防安全作为安全生产和安全社区创建的重要内容。公安消防机构要积极推动区(县)政府、有关部门落实消防工作职责,指导街道推进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街道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消防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培训内容上力求全面,通俗易懂,贴近工作实际。要依托“智慧城区”建设,研发《社区消防信息管理系统》和《社区消防网格化管理系统》等信息化软件,实现消防工作的动态监管。培育社区消防监管新力量。全力建设、发展好公安消防执法、社区协管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联防组织以及消防志愿者四支队伍,努力构建社区消防工作群防群治新体系。积极探索建立电子巡查日志系统,以信息化系统为支撑,强化对社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区域的消防安全检查和日常监管。将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纳入政务督查、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考评内容,建立消防奖励经费和惩处制度,严格执行火灾事故责任倒查机制。各级督察部门要不间断督导消防安全网格化工作落实情况,对网格化工作展开督查,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

3.2 全力发挥派出所“全警消防”的主力作用

依托“全警消防”联席会议平台,不断创新联查、联动等方式,推动“全警消防”工作向纵深发展。重点完善防火监督员与联系公安派出所对口指导、驻所作业、联合检查、捆绑督改等工作机制。要提请分局重新修订“全警消防”工作考核办法与消防评分权重,明确分局相关部门及派出所消防工作职责与专兼职民警、其他警种民警工作指标。组织法制、警务督察等部门定期开展消防执法抽查,提升消防执法质量。分局政治处要将消防基础知识列为新警入警和民警晋职、晋级、晋衔等各类培训的必修课程,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消防支队定期派员为派出所民警上门授课,并采取“实地操”方式面授机宜,传授监督执法工作方法和经验。各派出所要定期从消防执法案件中挑选出典型案例组织全所民警学习,不断提升民警消防监管业务的水平和能力。分局各警种要将“全警消防”工作纳入各自工作中,推动分局各职能部门在警务督察、重大安保、火灾事故调查、民爆物品管控等工作中的联勤联动,有效整合警务、警民、警社资源,催生“全警消防”实战功效。消防支队要根据各类隐患特点,制定隐患分析移送流程,分局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将检查中发现的火灾隐患,并迅速按隐患分析移送流程规定移交属地派出所处理。对于派出所无法独立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派出所要及时按隐患分析移送流程规定移交消防支队,由消防支队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疑难火灾隐患分析评估,合力督促落实整改。

3.3 扎实提升社区企业单位“四个能力”水平

落实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单位全面建立健全安全自查、隐患自改、责任自负的管理机制,保证消防设施器材配备到位、维护保养到位,定期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和巡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督促指导单位建立相应消防组织机构,经常组织开展消防培训、演练,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完善单位应急疏散预案,加强经常性演练,切实做到火场能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落实单位消防宣传培训制度,提升员工消防知识知晓率,切实提高员工消防安全素质。

3.4 强力推进社区物业服务企业的消防管理

物业服务企业要建立逐级防火岗位责任制,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对消防安全负有相应岗位责任,层层明确责任,从而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训,使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人员增强消防安全观念、消防基本常识,切实掌握相关的消防基本技能,使物业服务企业管理人员会报警,会组织人员疏散,及时组织扑救初起火灾。物业服务企业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居民小区内各类消防设施、器材进行系统的维护和保养。要完善规范维修基金的使用管理程序,以便尽快地启动维修基金,确保消防设施维护保养经费得到有效保障。物业服务企业要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堵塞消防通道、占用消防车道、在楼梯间及走道堆放杂物等现象,做到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及时消除。对火灾隐患经劝阻无效的,应及时上报移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防止遗留火灾隐患。

篇8

敢闯敢干积极筹建安全社区

为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福建省安监总局开展了安全社区的试点工作。厦门市思明区篑笤街道就是福建省首批创建安全社区的三个试点单位之一。2010年10月,篑笤街道正式启动安全社区的创建计划,现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参与篑笤街道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专兼职人员共有500多人。

安全社区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每一步都是新的探索和尝试。篑笤街道首先做的是邀请专家前来对参与创建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社区基本知识的培训,让大家对安全社区有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多次组织人员赴湖南、北京、天津、河南和山东等创建国家安全社区较早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为具体的创建工作积累经验;最后才是全体创建工作委员会的班子成员一起开会确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任何人都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力,这是安全社区的宣言。篑笤街道目前已成立“老民警社区服务队”、“爱心妈妈帮教组”等业余组织来服务社区居民。此外,爱心斑马线、移动红绿灯、福乐家园等项目的开展,也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便利。为了让社区居民更及时更准确地了解安全信息,安监站人员在每个社区都设立了安全宣传栏和科普画廊,其中科普画廊最长的有22米,最短的也有11米。

安全社区创建计划开展以来,篑笪街道安监站人员更加注重实地走访、倾听民声、切实为民解忧的工作方法。针对居民反映的经常有人在楼道摔伤的问题,安监站人员经深入了解后发现,街道内共有400多栋多层住宅建于20世纪80年代,如今多存在无物业管理、设备简陋、管理困难等问题。其中居民反映的早晚出行经常摔伤的原因是楼道未安装照明灯。本着“城市上水平,百姓得实惠”的工作目标,篑笤街道全面启动了居民楼“楼道亮灯”工程。自2010年以来,先后分两期共安装楼道灯744梯4790盏,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老城区旧楼楼道无照明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篑笤街道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正有序开展。街道安监站站长方庆忠表示,他们的计划是争取在2012年把篑笤街道建设成符合要求的国家安全社区,在2013年建设成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安全社区标准的国际安全社区。

常抓常练重视防火灭火工作

篑笤街道靠着狐尾山和仙岳山,一直以来,篑笤街道安监站人员都将森林防火消防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抓。

为做好森林防火宣传,今年上半年,篑笃街道在上山的路口和山上人流较大的地方增加了20块固定森林防火宣传牌,并向上山的游客现场发放了1000多份《森林防火须知》宣传单。

为加强森林防火物资的储备工作,篑笤街道安监站共增加灭火水枪及组合工具40套、火钩13把、消防大斧8把、塑料灭火扫把150把、强光手电35个,合计投入3万多元。

此外,他们还成立了10人扑火应急小组,队员们平日坚持演练与值班,一旦有火情,能够立即赶赴现场。

每逢重大节假日,篑笤街道安监站人员都专门开会重点部署森林防火工作。除了印发相关主题的森林防火宣传材料,街道安监站人员还特别重视森林防火检查,为此特别增派护林员。如今每位护林员都新配备了防火物资带,里面有灭火器、小铲子和森林防火宣传材料。

为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让居民掌握自救和及时扑灭火源的方法要领,篑笤街道举办了多场消防演练。2010年的消防演练分别在狐尾山和仙岳山山上、金桥社区、武夷工贸商务区和水岸篑磐小区进行。消防演练规模最大的一次,一共有33个队伍参加。每个社区、工业区及学校都派出了队伍。今年5月,篑笤街道联合多部门共同在港厦工业区进行了包含实地油盘、油桶灭火、水带连接、人员疏散等方面的实战演练,极大地增强了居民的自救互助能力,同时提升了街道针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引进街道社区全覆盖的安全监控系统

自2004年以来,为有效遏制社区入室行窃、路面行窃等案件高发的情况,篑笤街道在领导高度重视下,开始强化科技防控建设。

2007、2008年,厦门思明区、街两级共投资800多万元,建成了社区治安报警监控系统,初步形成了覆盖街道、主要道路、敏感部位和居民居住区的电子防控带。目前,社区治安监控系统和派出所监控系统共有探头1133个,其中球形探头418个、枪击形探头588个。在监控室内共配有台式电脑1台、工业电脑2台、数字矩阵2台、16路硬盘录像机29台、21时监视器24台、50时三星液晶彩电2台、冠捷显示器6台、华3交换机2台、云台控制器2台。此外,街道还面向社会招聘了13名较高素质的大中专协警员,经过专业培训后,实行24小时全天候三班轮值,确保监控系统的有效运行。

安全监控系统正式运行后,篑笤街道的安全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在打击现行犯罪、整治路面黄丑现象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以2009年1~3月为例,辖区共立刑事案件72起,同比下降15.3%。其中人室抢劫案件14起,同比下降26%:两枪案件2起,同比下降33.3%:路面案件28起,同比下降28.21%。

“利用安全监控系统,我们成功破获了一起团伙抢劫案,抓获3名主要成员,一举破获抢劫案件40多起,涉案金额达5万余元。”方庆忠告诉记者。

建立“平改坡”违章出租整改长效机制

“平改坡”是厦门近年来景观美化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在楼房平面屋顶加上一个“盖子”的方式,不仅可有效防止违章搭盖,还能够营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谓一举两得。但是在“平改坡”项目完成后,却出现了部分顶楼居民违章出租的问题,这给小区安全带来了隐患。

篑笤街道安监站人员对此十分重视。他们以“平改楼”为目标,经过走访摸底,发现街道内有5个社区进行过“平改坡”改造,涉及186梯2700多户。其中违章隔离出租的有17户,共隔成47间住76人,堆放杂物的有40户。还有一个社区有屋顶式斜层建筑,涉及12梯144户,其中违章隔离出租的有6户,共隔成12间住23人。

篇9

关于客服主管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一、指导思想

  1、作为和客户后续沟通的主要渠道,客服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客户数据收集,服务产品监查,客户关系的维系都是客户服务的工作。以“客户为中心”为宗旨,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努力做好客户服务的工作;树立精品服务形象,提高售后服务管理水平,建立专业化队伍,将售后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2、围绕公司20_年产销15万台目标需要很好的服务支持,需要打造一支吃得了苦充满活力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团队,需要一套管理这个团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要充分发挥服务人员身处市场第一线的优势,收集行业内先进的技术信息和潜在的客户需求信息,要及时反馈外部质量信息和多提合理化建议,要塑造良好的“窗口”形象,要牢固树立“服务营销”的理念。

  二、部门总体工作思路

  按照工作目标的'要求及化、可量化、可考核的原则:

  1、延伸服务功能,做到售前、售中、售后、信息反馈的全方位服务。

  2、缩短服务流程,避免多头服务,实现“来电一拨就通,一通就服务到底”的一站式服务。

  3、加强团队建设,提高服务人员整体素质,全面改善服务形象。

  4、根据产品销量及分布区域,逐步增加巡回服务人员数量,缩短服务到场时间。

  5、加强客户档案管理和利用,提高回访频率,坚定用户再次购买信心。

  6、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方针,是售后工作的必须,对以往的成果要加以保持,在服务体系运作过程中发现的矛盾以公司目标为准。

  7、服务体系素质建设,坚决推行服务有关管理制度,为内外部服务人员的工作建立细化的指标,除现有考核内容外,增补月度工作总结、服务过程记录等,实施内部培训。

  三、工作目标

  1、保修期内客户回访率为100%。

  2、服务满意率98%以上。

  3、配件出货正确率为98%以上。

  四、人员要求

  1、人员编制的完善;随着客服工作的开展,部门人员配备需要完善。

  2、完善客服内部流程,管理培训,及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客服部主要内容的描述;客服中心员工守则;客服岗位职责;回访制度;客户抱怨/投诉制度的制定与实施。

  五、客户信息管理

  1、客户资料的管理:客户资料要求按地区详细登记每个客户的完整资料,并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与销售部保持良好沟通,对客户地址、电话、负责人等有变更的要及时更改;配件供应厂商的信息要保证准确,以方便公司及客户处售后工作的处理。

  2、用户信息管理:客户反回的售后回执单,全部录入系统,方便查找和统计、分析等。

  3、产品质量信息管理:收集客户反馈回的各种产品方面的投诉,做好分类、整理、分析工作,及时的交公司相关部门处理。

  4、配件质量信息管理:售后仓库要做好配件质量信息的反馈工作,针对重要零件如:电机、控制器、后桥、差速器、车架、前减震、轮辋焊合等做好数据监控,及时将异常信息分类、整理、分析,并报品质检验部以防批量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客户的培训、监控工作

  1、由巡回服务人员对其负责区域内维修技能不高或新开发经销商的售后能力进行评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或定期组织到公司进行培训,提高维修技能,增强产品专业知识;对公司新产品、新技术要与客户及时进行沟通并详细讲解。

  2、针对售后服务做的好的客户;引导并帮助客户建立独立的售后服务店,独立解决区域内所售车辆的维修,配件更换等售后问题。

  3、加强对客户售后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不符合公司规定的要进行纠正指导,发现严重违规行为的要及时反映到客服部,根据《经销商合同书》相关规定进行相应处分。

  七、投诉管理

  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的客户投诉,应及时向上级领导反映,并详细记录实际情况。并整理及时交于上级领导等待处理;并严格按照客户投诉处理流程操作。应并协助各部门做好投诉处理,待事件处理完毕时,整理投诉单和各项处理文件归档备案。

  八、客服人员培训

  随着新技术不断应用,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及客户期望值的提高,客户服务人员素质及战斗力须相应提高一个台阶,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做出如下工作计划:

  1、加大培训工作的频次,分为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考核;

  2、注重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培训,对接待客户要注重产品基本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特别是实际接待能力的考核。巡回服务人员注重操作技能、常规故障排除能力和沟通技巧方面的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战斗力。

  九、团队建设

  坚持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坚持只有团队利益化,才能确保个人利益化,营造学习氛围,提升员工服务理念及个人技能;进行职业道德、服务理念、主人翁意识培训;塑造员工服务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问题的发掘,促使员工主动提高自身素质

  十、弱项完善

  1、日结周报,信息共享

  每周将回访结果、客户反映情况以书面形式发馈给相关部门,便于及时掌握客户动态。利用质量周会时间,全面总结客户意见及反馈,总结当周服务质量,并分门别类制定相关的整改措施,并重点检查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

  2、各部门多方位合作,降低客户投诉

  在接到客户投诉,或者在公司内部回访过程中发现的客户不满意时,客服部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且由客服部专人根据部门解决情况再次与客户联系,确认客户满意程度。

  关于客服主管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客户服务,这是一种趋势,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而800呼叫中心客户服务部作为呼叫中心新成立的工作组,在大家的支持帮助及指正下,做出了一系列的成绩,也发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开展下一阶段工作,平稳度过年后的销售断层,根据部门相关规定,制定计划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以客户满意度为标准。

  顾名思义,作为客户服务部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应以客户为中心来开展。现代企业的竞争已经由产品竞争转变为服务竞争,谁的服务更到位谁的客户就更稳定,市场也更具发展潜力。因此,我们要树立一种大客户服务意识,并且以此来带动全部门员工,使我们的服务更具专业性、有效性、针对性与责任感,使得呼叫中心的全员服务意识得到体现。

  二、制定工作计划目标

  在大客服意识指导下来看客服部的工作,可以将我们的主要工作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首先是短期目标:

  I. 巩固并维护现有客户关系。

  II. 发现新客户(潜在客户、潜在需求)。

  完成目标I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 通过电话和信函与老客户沟通,收集客户的反馈信息及了解客户最新的出游动向。

  2. 定期选择客户群,进行有针对性的上门回访及促销。

  完成目标II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 在受理客户来电咨询时记录下客户的基本资料和咨询内容,列为我们的潜在客户,在适当的时机将其发展为既有客户。

  2. 在接待来访客户时详细记录来访客户的基本资料及出游动向,提供新客户来源。

关于客服主管年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一)第三季度主要工作:

  1、加强业务培训。

  为切实提高我区物业管理工作,提升物业服务水平,_区建设局编制了《_区物业管理培训材料》,于第三季度x月份联合区委组织部、区社区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举办_区第一次(也是全市县、区级第一次)的物业管理工作培训班,分四批次对我区物业从业人员共计500余人次进行专业培训(参训人员包括:各街道及社区主要领导、物业服务企业项目经理、业委会正、副主任),同时还举办了物业项目经理考证培训班。通过培训来有效的提升我区物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服务意识。

  2、创建示范小区。

  为了更好的开展物业小区整改提升、创建示范小区工作。我区8个街道办事处确定了9个住宅小区作为整改提升、创建示范小区的试点,以做到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物业管理工作水平。第三季度以来,区建设局共指导10个物业小区参加省、市级优秀示范小区评选活动,有7个小区获得市级物业管理示范小区称号,其中3个通过全省物业管理示范项目考评。

  3、规范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

  区建设局自接管物业管理职能以来,高度重视规范前期物业招投标程序,全力做好前期物业招投标活动的指导和监督工作,第三季度新售楼盘前期物业招投标的有10个项目,做到100%实行招投标。

  4、推进业委会成立。

  针对业委会成立难的现状,区政府根据我区实际情况,季度初下达任务给各街道办事处,要求第三季度各街道办事处符合成立业委会条件的小区成立业委会应达到50%以上。目前,我区已成立业委会的物业管理小区112个(其中当季度成立的有24个),第三季度的任务基本完成。

  5、加强小区信息化系统建设。

  为提高我区居民小区自行管理的效率,体现小区事务表决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区建设局在我市率先开发成功“住宅小区事务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投票、公告、数据采集等功能,采用一户一卡一密码,在操作平台进行刷卡操作(类似银行自助服务系统),预留扩展至网络平台操作,可有多种投票方式(如:上网、电话、短信等)。系统于6月份在_住宅小区进行试运行,效果显著,参与投票人数由原来的60%多提高到97.39%。投票表决无需再租用场地召开业主大会或逐户书面征求意见,突破了时空障碍,大大提高了投票效率。而且整个投票过程透明、公开、公正,投票结果统计准确、及时,完全杜绝假投票、假签名的现象,大大简化、缩短了整个投票程序和时间,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日前,区建设局拟再确定1-2个小区进行二次测试,完善后报区、市政府向全市推广。

篇10

一、社区概况

小屯村位于纳雍县骔岭镇东南部,距县城25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全社区总面积 5.2平方公里,林地面积1660亩,耕地面积2238(土地确权)亩,公益林面积2697.56亩。辖12个村民小组,全社区户籍人口583户2239人。居住有穿青人、汉、彝、苗、白、布依、壮等7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910人,占总人口数38.53%。有劳动力1169人(其中贫困户95人)。6到25岁青少年儿童562人,占总人口的25%。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开展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和青少年零受伤害”活动,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实践中,本着教育服务并重,服务为主的工作思路,注意发挥综合治理的综合优势,侧重抓了小屯社区未成年人教育管理基础建设。在辖区学校内建立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班。以此为阵地,定期举办法律常识竞赛、法律知识、心理咨询等各类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荣辱观,从小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一年来,在小屯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班共举办法律常识讲座20期,组织法律知识竞赛8次,开展心理咨询10次,各类文体活动20余次。

建立小屯社区家长学校。主要把社区家长学校作为提高家教水平的有效载体,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小屯社区家长学校举办了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的家长培训班,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人犯罪法》作为基本教材,普及家庭法律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对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家长进行重点培训,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法制观念,提高他们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管理和法制教育的能力。建立小屯社区青少年维权岗。重点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综治把办、派出所、司法所、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青少年维权岗在行动”活动,积极与安监站、文化服务中心、市场监管所等部门协调配合,集中开展了对侵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行动。特别是对非法网吧、出版物、违规经营电子游戏厅等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场所开展专项整治,查获非法出版物5种,打击处理扰校违法人员4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建立未成年人安全档案。以每个村民小组和学校为单位,对辖区未成年人状况进行全面动态排查,对排查出的闲散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父母监护不力的未成年人(离异、单亲、留守儿童)全部建立动态跟踪帮扶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现已建档12人,重点服务对象8人,小屯社区动态跟踪管理工作人员2人,全部实行社区包片包人管理。

协助开展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一是在辖区学校内建立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班。以此为阵地,定期举办法律常识竞赛、法律知识、心理咨询等各类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荣辱观,从小养成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习惯。一年来,在小屯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班共举办法律常识讲座16期,组织法律知识竞赛6次,开展心理咨询15次,各类文体活动20余次。

部门联动,突出青少年“”双零”工作。一年来,镇综治办和关工委把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和青少年零受伤害”活动列入年度综治工作规划,专题进行研究制定创建工作方案。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任组长,小屯社区支部书记任副组长,辖区学校、综治办、司法所、民政办、妇联、团委、关工委等为成员的“未成年人零犯罪和青少年零受伤害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综治办。相关部门和小屯社区均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构。小屯社区成立了以社区支部书记为组长,管片民警为副组长的创建工作网络,同时在小屯社区建立起三支工作队伍:以“五老”(老干部、老复员军人、老技术专家、老教师、老劳模)为主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队伍;以各类人才和社会热心人士为主体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以学校老师、优秀家长代表为主体的宣讲团队伍。从而在全镇构建起以综治组织为主导、以小屯社区为依托、以群防群治组织为骨干的齐抓共管创建工作网络。

注重机制建设确保措施落实。为使“未成年人零犯罪和青少年零受伤害”小屯社区创建活动不断深入,取得实效,我们注意狠抓了四项机制建设:一是坚持条块结合的原则,构建协调联动机制。在镇综治办成员中建立了创建联动制度,发挥其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创建活动,形成合力。派出所经常派出干警到小屯社区、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律常识启蒙教育。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例对青少年进行现实教育。司法所经常深入小屯社区开展法律援助活动,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构建衔接教育机制。注意把创建活动延伸到学校,小屯社区与辖区内学校建立了创建联系点。以开展“净化工程”为载体,主动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活动。一年来,先后清理校门前流动商贩2个,经营小门点3处,净化了教书育人环境。同时,还注意发挥关心下一代协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优势,以“细胞工程”为载体,大力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将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列为创建标准,从而使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和青少年零受伤害”活动进入千家万户创建活动奠定了基石。三是坚持专群结合的原则,构建帮教工作机制。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和单亲、服刑人员的子女等特殊家庭,小屯社区专门成立了特殊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建立帮教网络,规范帮教制度,丰富帮教内容。目前,采取“一帮一,大手拉小手”等方式,建立帮扶服务小组6个,经过热情帮教,耐心教育,使6名辍学生重返了校园,7名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改邪归正,7名社会闲散青少年走上了工作岗位。四是坚持面上与集中的原则,构建宣传教育机制。小屯社区专门开辟了未成年人法制宣传园地和专栏,开展经常性的法律宣传。同时,利用“六一”儿童节、综治宣传月等时机,开展集中宣传。在今年宣传月期间,小屯社区针对未成年人特点,围绕治安防范、心理健康、“八荣八耻”等主题,举办了自护培训、心理咨询等活动,营造了人人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二、存在困难及下一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