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6: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职英语,英语教学,多元智能,项目导向,模拟仿真
高职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具有自身的特点,更加强调的是英语知识的实践与运用。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各个高职学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将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内容的目的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为了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与高职英语教学中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性。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所谓的多元智能理论主要是在1983年间,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主要是指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能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情况下能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自己所属的文化背景下能够具备服务能力和价值的创造能力”。多元智能并不是只是单纯只有一种能力,而是由不同能力综合而成的。从总体上来说,多元智能可以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还有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普遍性特征。这主要是由于每个人都是独立客观存在的个体,都能够同时具备这八种能力,只是构建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其次是差异性的特征,因为每个个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个体所具备的智能能力也有着不同的差异;在此时发展性的特征,每个人的发展程度与发展方向都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影响。
二、“项目导向”和“模拟仿真”教学模式的概念及特点
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简而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项目教学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方案。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1)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信息时代的需求,改用以“项目”为线索,以“子项目”为模块,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强调所学知识要与时代同步。
(2)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
(3)在能力培养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会积极地去思考、探索。调动和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4)在就业指向上,采取的项目全都来自实际工作。仿真教学也称为模拟教学,就是用计算机来模拟真实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仿真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模拟仿真教学的特点是具有综合作用的教育手段,学生置身于仿真环境中,可以充分调动感觉,运动和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此外,仿真教学可供学生在没有教师参与的情况下自学,并反复试验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实施多媒体和计算机模拟仿真教学。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地发展下,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事实上目前很多的科学实验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的。此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得到节省,同时使教学的直观性得到增加也可以运用计算机仿真和多媒体开展教学任务。
(二)逐步推进项目教学法。为了逐渐推进项目教学模式,以学生完成各个项目的实践为先导,积极创造条件。主线应以实际操作为主,使相关的理论知识得到补充,整合教学内容,同时制定一个可行的方案,让学生做到自己动手设计完成项目的任务,使“在学中做”的方式获得知识技能真正的得到实现。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探索。分层教学的优势很多。可以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促进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课堂讲授的内容也同样有所不同。还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接受能力得到满足。针对试验基础层次不同的学生设置深浅不同的学习任务。实施分层教学是建立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潜力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实施分层。值得强调的是,实施分层教学并不是对学习较差的同学的歧视,教师也应该避免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到“被歧视”,教师可以以“分组完成某一具体项目”的名义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的学生小组认识到自己是在进行分工协作。
总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出发点进行新型的英语课堂教学,对教学进行跨学科设计,使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同时又可以把学生已有的多元智能作为切入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化。智能的普遍性特点代表着智能多元化。客观上教师需要做到实施教学的开放性和多样化,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所以我们要有机地把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英语教学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龚怡祖.略论大学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8,(l):34.
[2]梅汝莉.多元智能与教学策略[M].开明出版社,2003.37-48.
篇2
教育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教育知识和理论包括教育学科本身的发展,教育本质和职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课外校外教育、班主任工作等内容。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教育规律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地体现。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而教育经验偏重于感性、具体的东西,有些教育经验不一定符合规律。因此,教育学所揭示的教育规律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篇3
一、理论与实践上出现误区的主要表现
1.割裂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的关系。目前我们都在提倡教育的“两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其实,两全的目标模糊,在办学条件严重不足、在大班额、师资素质不高等情况下,“两全”的教育思想是没法真正落实的。我们只要认真分析研究就会发现,教育方针所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使受教育者全面发展,就是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素质教育的提出就是解决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问题,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党的教育方针,统帅了教育在这个历史时期的发展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发展和变化。可以说,贯彻不同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就是素质教育需要的目标和方向。任何割裂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的认识都是不够科学和全面的。
2.异化考试与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关系。许多人把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比较,列举了素质教育的各种优点,分析了应试教育的种种错误。一种感觉,对素质教育的爱有多深,对应试教育的恨就有多深。各种考试被当成了应试教育的代言人。这实在是一种绝对化的形而上学的偏见。考试是一种方法,一种检测手段,其本身不存在任何问题。考试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一种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考试对于“选才”的公正性、公平性是其他任何一种方法都无法可相比的。无限夸大考试的作用,给考试强加上附加值,逼迫考试异化,才流落为应试教育。错误不再考试本身。应考能力也是一种素质,考试也是检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于考试,我们应认真、谨慎地探索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把考试用好、用巧、用妙,而不是给考试扣帽子。
3.混淆了素质教育点与面的关系。有的人认为学校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小组等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志,而有的人则认为学生考级或得了比赛奖项就是素质教育的成果等等。其实各种课外活动只是学校教学环节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点。如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来谈就值得研究了,让其代替整个素质教育,作为“面”来理解,就歪曲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的特征,它渗透在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中,任何一项具体工作都只是“素质教育”这个整体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以点带面的认识和做法是偏颇的、不全面的,是有碍于素质教育健康推进的。
4.忽视家庭与社会的素质教育效能。成功有效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有机组成部分,三者缺一不可。它们的教育对象相同,教育目的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因“学校”、“家庭”、“社会”在不同时空承担着各自特定的教育任务,如何把三者统一起来,共同促进教育对象朝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教育方针指引的方向前进,就是一个需要认真研讨和实践的问题。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事。现实中“家庭”和“社会”没有有效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还极不和谐,没有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存在推诿现象,严重的影响和破坏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5.急于求成的功利做法。素质是人最本质的东西,是积淀在人身上轻易不会改变的、深层的、稳定的、持久的东西。这就决定了培养一个学生的素质,一定要通过日常积累,要假以时日,不能立竿见影、急功近利。素质教育相应的应该有次序、有层次地进行。不加快对素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不提高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就会出现一些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现象,就容易造成素质教育的盲目、无序和低层次发展,最后预速不达,事倍功半。
二、提高认识,走出误区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使素质教育深入人心,使大家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实施的目的和意义;使大家弄懂素质教育“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为实施素质教育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一场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讨论,找准推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创造经验,抓好典型,及时推广,理智地推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活动平台搭建,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素质教育的成果,加深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感性认识,优化素质教育发展环境。
2.强化研究,破解难题。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或一种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来进行的。素质教育作为一定时期教育的一种追求,一种探索,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为素质教育的科学开展提供丰富的实践和理论的支撑。教育经不起颠簸,素质教育不能长期盲目的、无序的、自以为是的开展。如素质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研究;科学的课程体系研究;科学的评估体系研究;和谐协调的学校、家庭、社会相一体的教育环境研究;制约素质教育的开展的政策因素研究,素质教育人才观和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等等,都是素质教育实施中应当认真探讨、研究、解决的科研课题。问题明白了,措施办法找到了,沿着素质教育正确的道路走下去,我们就会尝到素质教育甜美的果实。
篇4
一、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执行上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主持全校行政工作,确定全校性工作纲要及措施,主持校长办公会议。
二、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教育目标的要求,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学年、学期计划,并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规划(计划)完成的情况。
三、领导和管理学校的教学工作,合理地安排教学人员,保证教学计划和新课标的实施。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提出教改和教研意见,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关注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四、组织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及其特点,进行生动、活泼、有效的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密切与家长、社会的关系,加强对学生的校内外的思想教育工作。
五、领导好体育卫生工作,加强学生的卫生保健工作,关心学生的生活,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服务性劳动,控制学生活动的总量,保护和增进学生的健康。
六、抓好教职工队伍建设,根据规定确定学校机构设置、人员聘用、调配,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形成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中心的教职工队伍。
七、贯彻勤俭办学、勤工俭学方针,努力扶持校办企业,依法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改善办学条件,搞好师生的集体福利。管好校舍、设备和经费。
八、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美化、绿化、净化、优化学校环境,努力为师生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篇5
所谓品行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经常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固的倾向和特征。
所谓学校教育是指教师在遵循我们的有关法律和教育方针,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所谓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遵循我国的有关法律,在我国教育目的的知道下,同学校密切配合,全面关心子女的成长,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青少年良好品质的形成,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认为家庭教育对青少年良好品行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甚至是重要的作用,但青少年良好品行的形成主要靠学校教育。判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主要,我提出了五个标准,即:方向上谁主导,内容上谁更全面,教育者的素质谁更高,方式上谁更有效,环境上谁更优化。青少年良好品行的形成主要靠学校教育,其理由是:
1、从历史发展角度阐述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原属于家庭的生产功能、抚养功能和教育功能正逐渐由社会的专门机构来作为主要承担者。因此,由学校教育作为培养青少年良好品行的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2、 学校教育在方向上占主导
①学校教育注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 “四有”新人,而“四有”就是优良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既是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学校工作的灵魂。②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把传道作为首要职责。
3、 学校教育的教育者素质更高、方式上更有效
学校教育有专职的教师。他们不仅懂得教育理论,而且懂得教育心理、教育方法、教育技巧。①他们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地去雕塑学生的灵魂。不是吗?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②他们能懂得教育心理,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身努力,决不是生硬的说教。试问,在目前中国有多少家长能深谙此理呢在?③他们能用自己言行一直、表里如一、热爱学生、敬业乐教的优良品德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暗示学生。大家知道,学生绝大部分时间生话在学校里,教师的优良品德每时每刻,无孔不入地渐移默化着学生起到此时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试想一下,对方辩友也是从青少年过来的你愿意听父母喋喋不休的唠叨呢?还是喜欢这种无声胜有声的良好效果呢?④教师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他们还具备父母的形象。
4、 学校教育在内容上更全面
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爱祖国、崇尚民族文化的崇高的情感,热爱真理、追求新知、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尊重他人、讲求奉献、热爱劳动的思想境界,讲文明、懂礼貌、有纪律、守信用的行为习惯,热爱自然、崇尚艺术、身心健康的精神风貌。
5、 学校教育在环境上更优化
学校教育可以排除社会不良环境、社会传媒的消极影响,对社会传媒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健康向上的东西去影响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而所有这些,,是家庭教育根本不具备的。
6、家庭教育必须具备三方面的条件。而最好的家庭教育归根到底还是来自于学校教育。
篇6
关键词:激发创意、表达情感、改善环境与生活、提高审美能力、获得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美术素养、促进智力发展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成为一门不可取代的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美术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环节。
目前,有些中小学仍然对教育方针目的不明确,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美术教育。通过调查,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学校配备专职美术教师甚少,美术教师精力明显不支,有时成了自习课或其他辅导课。
(2)有些学校领导认为美术课不是主课是副课,不做为升学考试,无关痛痒,所以安排课时不足。
(3)有专职美术教师,但学校没有美术教学设备,没有活动场地,使正常美术教学不能得以实施。
要使美术教育的价值得到充足发挥与体现,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端正办学理念,正确实施教育方针。其次,要切实解决必不可少的教学设备,起码要有专用的美术教室。美术教室必须有艺术的韵味,有石膏像、画板画架、各种静物、衬布等,参与艺术活动。第三,还要解决中小学美术师资问题。现在的城市倒不缺少合格的师资,主要是教师待遇跟不上,条件差,资金跟不上,使的很多有意义的教学活动难以实施,教师不安于现状,不能潜心研究教学。对各级、各类美术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培训、培养,让教师安心在教学岗位上工作。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任务重大。第一,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第二,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境与生活;第三,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经过系统地学习,丰富了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从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从整体上讲,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其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它包含着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训练、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这样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既互相渗透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贯穿在整个美术教学的始终。
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结构中的环节,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了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的优势。我作为从事十多年美术教学的教师深深感到,教育者的责任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去感受,帮助学生运用美术的多种形式手段,积极地、自由地表达学生的美术语言,抒写自己的心灵。至于怎么运用这些手段(技法)则是个次要的问题,主动地表达、创造才是主要的。也正因为这样,评价学生的画不看他是否掌握了成人眼中的所谓技法,而应该看到是否有创造才能。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才能启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欲,才能真正使美术教育成为如教育大纲所说的“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目前在教育教学方法过程中最流行的艺术教学方法依然是学生被动式的“听课式”教学方法,虽然新课程标准里已进行了新的实施建议并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的教学方法。在许多学校,艺术课是一门容易应付的课,不求质量,不求深入,简进易出,老师不重视,学生不用心,形成了一种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从种种迹象上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教师还要有良好的美术素质,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艺术表现活动,从而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进而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提高他们的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
中小学美术教育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获得艺术审美体验。有人认为,年龄是影响艺术体验获得的一个主要因素,甚至断言,儿童阶段不能产生艺术体验,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一年级学生高兴地唱着“闪闪发亮的小星星”时所获得的那种审美体验,与音乐家沉浸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辉煌之中的体验是有共同之处的,其主要区别恐怕就在于体验的深度不同而已。艺术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缩小这种程度的差别。因而在中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是否让学生参与到艺术活动之中以及参与程度的深浅,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美术教学的成败。
篇7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教学 审美教育 渗透
美育是中小学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宗旨的重要内容。《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不同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美育活动。”这段论述明确地阐述了美育的目的、意义以及美育与其它各育的重要关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简称美育)的重要学科。但事实表明,美育目前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内容,更是品德与社会课进行美育教育忽视遗漏的方面,在美育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学生美丑不分,标准不明,审视美、判断美、欣赏美、体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差。因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方法,落实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美育教育。
一、明确美的不同形态
美是以各种具体形态呈现出来的,它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这四类。
自然美是客观世界中自然界事物的美,它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美千姿百态,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是小学美育教育最直观、最常见的内容。根据自然形象美,可以归结为雄伟的自然美、秀丽的自然美和奇特的自然美三种基本类型。
社会美是指社会事物、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美。社会美主要是由人的思想、意识、情感以及人们和自然的相互关系的体现而组成,其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是美育教育培养的重要任务,主要有人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等。
艺术美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也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常见的艺术美有文学作品中的美、绘画书法中的美、音乐舞蹈中的美、朗诵表演中的美等等。
科学美是指科学与美的联系以及人在科学认识活动中产生的美感,它在各门自然科学中广泛存在,是中小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
实施美育教育,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科学审美的标准。小学生不能正确地分辨健康与腐朽、正确与错误、善良与丑恶、真与假、美与丑,关键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掌握正确的审美标准是衡量美的标尺,是欣赏美的前提,是创造美的根本,也是发展美的指针,它受客观实践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正确的审美标准包括三方面的内涵:一是能够激发人们的美好情感;二是能够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三是能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上述三个主要内涵是不可分割的。当然,各种类型的美或美的不同领域还有其更为具体的标准,还需要在深入审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审美修养,去逐步了解和掌握。
三、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良好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感受力、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审美统摄力和审美创造力,它们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审美能力素质。我们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艺术实践活动,采取“三结合”的教育方式,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
学校美育是培养审美能力的主阵地,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美育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一是注重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现代教育观,丰富教师的文化内蕴,提高教育语言的感染力,来增强教师的魅力,塑造教师的“形象美”;二是通过优化教学目标,和谐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的“活动美”;三是通过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追求校园的“时空美”。
篇8
关键词:地理;理论;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26-01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调整后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话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理论依据
1、培养目标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四有”人才。
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不但要通过课堂去贯彻,而且还要通过课外活动去贯彻。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贯彻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课外活动的全过程就是运用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同时发挥作用同时进展的过程。因此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起着明显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人,培养一代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只有在活动中把德智体美劳统一起来,才能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2、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开展课外活动与学校的课堂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获得课堂中口授笔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同时对推进教改和发现培养热爱科学的人才 幼苗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打下基础,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起着巩固、补充等辅助作用;也起着扩展 、深化、强化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特别关注这种课外活动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课堂打基础,课外出人才”。
3、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旺盛时期,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正常发育,课外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这正适合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偏重感性的特点。经常为他们开展形象化的课外活动、并加以启发引导,就是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中学生还具有兴趣广泛,喜欢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和发展,就能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打下基础。
二、开展原则
1、积极引导与坚持自愿相结合
由于中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完全自发地,独立地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因而中学一般采取新学期开始,由学校领导动员,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某项活动;也可组织全校性或班级性的地理课外活动。前者一般为长时间定期,后者为短期不定期的活动。
2、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对任何地理课外活动,教师都要加强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但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则应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他们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不要怕出错,不要怕反复,让他们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长才智,不断进取。3、.精心组织与形式多样相结合
组织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地理课外活动,按活动范围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类。
三、实施的步骤
1、列出计划表
制订学期地理课外活动计划表(活动序列表)。每一次活动前由指导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目的要求方法。有材料,物品工具的准备工作。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每次活动后要及时加以总结,要找出成功原因及失败的地方。当然有的活动内容应有老师作出必要的示范。因此,无论是短期的或长期的地理课外活动,都必须列出计划表,包括目的、任务、方法及所需的场地材料等等。活动计划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2、组织与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班主任与指导老师商量同意而确定,每周安排1到2课时的活动量。小型活动人数一般10到20人为宜,大型活动可视情况而定,分若干小组,选出组长,以后在活动中由各组长实际负责工作。师生共同配合有利活动开展。
3、活动过程中督促与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指导教师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如在调查我县乡镇企业污染源时,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凡是活动准备充分,教师督促与指导得当,活动率就高,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就大大提高。
篇9
一、目的任务:
家长学校是对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与方法、提高家长素质的业余学校。家长学校的任务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传授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长素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提高家教水平,促进少年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学目的是:通过向家长讲授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营养学等有关家庭教育知识,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介绍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和科学性,促进家长主动配合学校把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组织领导:
社区书记、主任巢凤英任组长,社区副书记叶明芳任副组长,同时由辖区退休老教师和志愿者等担任组员,切实加强家长学校管理,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学内容:
1、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1)学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明确思想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点,掌握在家庭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了解新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知道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懂得如何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品德教育。
(3)知道对孩子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规范训练,掌握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家庭礼仪行为的方法,教育孩子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社会公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2、中学生的智育
(1)知道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的重要性,明确加强对孩子进行学习指导的意义,掌握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2)掌握培养孩子正确学习态度、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减轻过重学业负担。
(3)知道如何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指导孩子过好双休日、寒暑假。
3、中学生的健康教育
(1)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了解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掌握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2)知道中学生睡眠、卫生、饮食和用眼等方法及生活习惯的要求和内容,掌握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训练的方法。
(3)知道为孩子选择适宜的体育锻炼项目、时间和运动量,知道体育锻炼时应注意的事项。
4、中学生的审美教育
(1)知道中学生衣着打扮要整洁、美观、大方、有中学生特点,并帮助选择适宜的影视、书籍、音乐等。
(2)了解中学生审美教育的内容,掌握家庭中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5、中学生劳动教育
篇10
一、思想政治方面:
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一名体育教师,我首先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力争思想上和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都树立起榜样的作用。一个年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应该做的工作。
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学校组织的关怀下,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更加努力工作,勤学苦练,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经受得起任何考验的教师。
二、教学工作方面: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认真备课、上课,写好课后反思,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实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利用体育教材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不怕苦、不怕累、勇敢顽强的精神等。
三、本学期的主要成绩:
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各位体育老师的多方努力下,学校的体育工作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我武术队参加县第1届小学生武术操的比赛中,总分获得了全县第二名的好成绩,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离不开老师和同学的努力,希望在今后的比赛中,能多为学校争光。
- 上一篇:国际财务准则
- 下一篇:教学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