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门考核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事部门考核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人事部门考核制度

篇1

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如何处理好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衔接问题是教育部门人事部的工作重点。

(一)制度的衔接问题

由于人事管理在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是需要对某些制度进行改革发展的,因此在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制度上的衔接问题。例如,在人事管理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人事部门改变了员工的养老制度。之前的员工缴纳的养老金是给上一辈人用的,但是现在制度改变了,现在员工缴纳的养老金是作为自己以后的养老金。那么,员工之前缴纳的养老金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都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重点。这些资金退与不退都已经成为波及部门及员工切身利益的管理环节,所以在制度上必须要做出一定的说明。

(二)具体工作的衔接问题

人事管理在管理内容、形式、策略等众多方面上跟人力资源管理都有区别,因此,人事部的员工对突如其来的改革可能会不适应。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基于以事情为中心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基于以人为中心来开展管理活动。因此,人事部员工的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都要相对地提高,从而才能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在管理形式上,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重视员工的发展,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静态管理相比,有很大的区别。

二、如何解决教育部门现存的人事管理的问题

(一)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考核

为了更好地解决“在编不在岗”问题,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考核。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完善部门的监督和考核制度来解决“在编不在岗”问题。首先,教育部门应严格监督好员工的出勤情况,对于出勤率较低的员工给予警告,对于无故缺勤的员工予以开除。员工的工资与员工的表现成正比,并提高员工的考核,应成为人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人事部门员工处理事情的灵活性

俗话说:“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教育部门应该加强人事部门员工处理事情的灵活性。要想加强人事部门员工处理事情的灵活性,教育部门就应该赋予人事部门员工一定的权利。如果人事部门员工在工作的过程处处都受到制度和上级领导限制,那么灵活性就无从谈起了。因此,教育部门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应该要把加强处理事情的灵活性这个因素考虑进去。这样,人事部门员工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才会更加灵活,才能将事情处理得更完美。

(三)加强对人事部门员工的培训

面对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衔接问题,教育部门应该要加强对人事部门员工的培训。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加强人事部门员工的工作培训,才能使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工作,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新的工作内容,提高工作效率。例如,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对人事部门员工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因为人事部是需要与各个部门进行信息交流的,因此人事部门的员工在信息传递上应起到很好的作用。如果人事部门的员工在与各个部门的交流过程中出现了错误,那么对于以后的信息传递和工作都会带来极大的问题,因此人事部门一定要加强本部门员工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

三、小结

篇2

【关键词】医院管理;人事管理;优化管理

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为人们营造了更高层次的生活环境。但是医院人事管理却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医院的发展需要。这表明,在新的历史环境背景下,当前医院人事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那么如何来做好人事管理工作,进一步的对人事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成为了人们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作为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人事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该项工作的优良,对医院工作的进行具有积极的意义。因而,相关人员指出,当前应全面对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进行优化。

1对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教育体系、医疗体系都受到了影响。而医院作为一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其肩负着看病救人的重任。所以,在外在社会大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以为广大患者提供出更为优良的医疗服务。而做好医院人事管理优化工作,则将为医院整体医疗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下更为有利的基础。不仅如此,医院内人事管理工作的优良,对于外在医院形象的树立,医患关系、医患信任度的良好建立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医院日后的发展奠定下了一个更为有利的基础。再则,做好医院内部人事管理工作对于内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谐工作氛围的树立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进而将医院内人事管理工作的作用充分的发挥了出来,并为更多优秀医务工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对于医院自身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升、病患的救治意义深远。因此,在当前紧跟时展来做好医院内人事管理的优化是一件非常有必要的事情。

2不同时代下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优化思路

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内人事管理工作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下医院的发展。所以,在当前医院不能一直默守陈规,应积极的对当前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进行改革。进而一些学者指出,当前对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进行整合优化应遵循以下思路来进行。首先,相关人员应明确在进行医院人事管理时,需要在原有的认识管理制度下来引进新的管理方法、科学的管理理念,从而来达到对当前人事管理工作进行创新的目的;其次,在对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必须先明确当前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而后在结合未来医院的发展方向来对人事管理工作进行优化、改革。

3当前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3.1医院人事管理体制陈旧: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当前医院内人事管理体制较为陈旧、落后。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管理者的思想观念依然较为落后,对于人事管理的思路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下。这样的管理理念自然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无法达到当前人们对于医院管理的需求。最终便引发了相应问题处理不当、思想落伍、认识管理冲突等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都源于当前医院内人事管理体制不科学、管理体制陈旧、管理观念落伍。而没有创新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最终导致认识管理执行力弱化情况发生,这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患者的治疗服务都将带来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作用,是当前需要人们予以解决的一个问题。

3.2人才招聘制度不合理:进入到市场经济体制下后,人才的引入变的更为自由化。但是,当前很多医院中依然采用行政分配的方法。该情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医院人才的选拔。一些优秀的人才无法被引入到医院中来,而被引入到医院中又未必适合医院。该情况的存在表明,当前医院内人才聘用在制度上存在不公平情况。于一定程度上而言,医院内部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性对于人才的招聘带来了负面影响作用,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2]。

3.3医院内人事考核制度不科学:不仅如此,当前医院内的人事考核制度也存在落后情况。该情况的存在,无法为医院内相关人员的考核提供科学的标准。很多优秀员工在缺乏公正考核的体系下,无法得到应有的待遇。此外,在薪资的确定上不够明确化,进而引发了令人无法信服、薪资矛盾情况的发生。甚至当前一些医院依然采用机关考核标准,完全背离了市场化发展标准,未能为医院内部人才的选拔、评定、储备奠定下一个有利的基础。进而弱化了医院内薪资管理作用,将薪资管理的问题一一的暴露了出来。作为医院人事管理的一部分,该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4当前对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的几点建议

4.1改变观念、解放思想:人的思维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引性的作用,作为医院竞争管理的核心内容。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的落后对于其的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作用,进而阻碍到了医院未来的整体发展。所以,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人们首先应转变观念,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具体表现在,作为医院内的人事管理部门,应接受先进思想将管理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对优秀人才的选拔上,同时要根据当前时代的发展来改变、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不要一直沿用计划经济下行政人事管理制度,主要是因为,原有的管理制度已然无法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需求。已有效的规避思想不端正者钻制度的控制,造成人事管理上的混乱。进而将部门管理错误思想所摒弃,从整体战略性角度将医院人事管理作用充分激发出来。

4.2优化、改善人才招聘及绩效考核制度:在市场经济下,对医院人事管理进行优化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但是在人才招聘、薪资待遇等方面的管理改革不大。这些关乎到医院员工切实利益的人事管理工作,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做好改项工作,可有效提升医院内容部员工的凝聚力,让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有效的达到这一目的,医院人事部门应从两方面入手来对当前医院内人事管理工作进行优化。首先,人事部门应做好人才招聘工作,改变原有分配制度下的人才招聘方式。尽量做到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来进行人才招聘,以强化医院内人才的引入;其次,要做好人才考核。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医院人事管理部门应针对当前医院内人才录用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来进行人才绩效考核制度的制定。尽量做到,及员工之所想,同时兼顾到医院的整体利益。另外还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任何制度的制定都要考虑到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不可脱离市场实际情况来制定制度。因而,医院人事管理部门在尽量满足员工薪资管理需求的同时,还要对其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进而将人事考核与薪资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尽量做到既满足员工薪资的满意度,又最大限度的为医院整体效益的发展提供有利支持的目的。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医院提供出更多的全能型的医务人才,以从根本上来杜绝人才的流逝,为医院的未来发展奠定下更为有利的基础。

4.3强化相关业余活动的组织:为了进一步的做好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相关人员不但要转换思想、完善、改进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人才的招聘、绩效考核工作,同时还应强化做好相关业余活动。而医院业余活动需要人事部门来组织,这就要求人事部门应强化认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组织一些具有意义的,对于医院人事管理有利的业余活动。之所以要组织此类活动,主要是因为业余活动的开展可起到增进员工彼此沟通,强化员工对于医院新制度了解的作用。同时,一个良好的工作、休息活动环境也有利于员工的压力释放。例如,人事部门可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一下马拉松活动、篝火晚会等。进而让员工参与进来,为提升医院内凝聚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4.4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医院人事管理中来:所谓松弛有度,才能帮助人们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所以,医院人事部门不但要在业余活动组织方面加以改进,同时还要强化做好日常的人事管理工作。具体到实际中,我们可将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到医院人事管理中来。例如,通过信息技术来完成人事数据的统计工作,可极大的减轻人事统计工作量,同时还提升了工作效率、强化了统计的准确率。也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人事考勤、薪酬考核、工作招聘中来。从而来将一些繁琐的问题简单化,有效的将各项人事工作通过信息技术结合到一起,为人事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有利的信息化支撑[3]。

4.5提升人事干部的素质:人事管理工作最终是需要人来完成的,所以从事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对于该项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因而,在对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进行优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做好该项工作。以全面的来提升人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优化提供有利的支持。综上所述,在当前人们非常有必要对当前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从而来为医院未来的发展,社会服务质量的提升奠定下更为有利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王丽.浅析如何优化医院人事管理工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4):41-42.

篇3

一、干部管理工作原则

(一)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局党组要加强对干部工作的领导,干部工作要自觉地置于局党组的领导和监督之下。局党组应按照党管干部的原则和有关规定管理局系统的干部。

(二)坚持分级管理的原则。要按照有关的法规、条例和上级文件规定,划定干部管理权限;坚持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原则,管好、用活干部。

(三)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标准,采取平等竞争的方式,客观公正地选拔任用干部,增加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

(四)坚持正面教育,预防和事前监督为主的原则。加强对干部的日常考核,严格执行诫勉制度、谈话制度和考察反馈制度,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二、干部管理范围和权限

(一)局党组管理的干部

1、人事处处长由局党组提出任免意见,报市委组织部履行任免程序。

2、机关党委副书记、监察室主任的任免要分别与市机关工委和市纪检委沟通同意并公示后,由局党组作出任免决定。

3、机关处、科级干部由局党组管理,处、科级干部的任免分别与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沟通并公示后,由局党组作出任免决定。

4、局直属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由局党组管理,处级干部的任免与市委组织部沟通并公示后,由局党组作出任免决定;科级干部的任免由局党组讨论并公示后,作出任免决定。

5、局直属事业单位负责组织人事工作的科级干部由局党组管理,任免由人事处提出意见,局党组讨论并公示后作出任免决定。

(二)局直属事业单位管理的干部

局直属事业单位管理本单位科级以下(包括科级)干部,科级干部任免由单位提出意见,征求分管局长意见,与局人事处沟通并公示后,由本单位作出任免决定。

三、干部选拔、任用程序

(一)干部选拔

1、正确把握干部德才标准,主要看政治思想素质、工作业绩、群众公论。

2、选拔处、科级干部实行竞争上岗、聘任制和试用期制,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视考核情况任免。

3、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任用年轻干部。

(二)干部任用

干部任用竞争上岗。主要程序是:

1、公布职位。由局组织人事部门确立并公布职位、任职条件、具体形式和方法等事项。

2、公开报名。一般由符合竞争上岗条件的人员个人报名,也可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报名。

3、资格审查。根据竞争职位的任职条件要求,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局组织人事部门进行任职资格审查。

4、考试、答辩、民主测评。由局领导、组织人事、纪检部门负责人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及群众代表组成的考评组进行全面考评。

5、组织考察。

根据考试、答辩成绩和民主测评结果,按考察对象人数多于拟任职位2人以上人数的原则,择优确定拟任人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有关规定,对被拟任人选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考察。

6、讨论决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局党组或基层班子集体讨论作出任免决定。

①局党组或基层班子讨论任免干部,无特殊情况,应全体成员到会。

②在会议上,局党组、基层班子分管干部的成员或人事部门负责人,介绍拟任干部人选的考察情况,提出拟任免意见。

③讨论干部任免时,对得不到到会半数以上人员同意的,不能任免。

7、沟通。根据局党组会议形成的决议,由人事部门填写《干部任免职沟通单》。处级干部由局人事处与市委组织部沟通;局机关的主任、副主任科员由局人事处与市人事局沟通。局直属单位其他科级干部(局管干部除外)由本单位人事部门与局人事处沟通,局直属单位主管局长签字后履行任免手续。

8、公示。根据局党组、各单位的决定,由人事:请记住我站域名部门以局党组、各单位名义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

9、任用。拟任职干部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且在公示期内群众无不良反映的,按干部管理权限,由干部管理部门起草并下发任职文件;在沟通审核干部任用职务时,上级干部主管部门提出不同意见的或在公示中群众有反映经查实的,须再次召开会议,进行复议,重新做出任用决定;任用前,由主管领导、人事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同新任的干部谈话。

四、干部管理和待遇

(一)竞争上岗干部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一年,试用期间享受同职级干部的待遇。竞争上岗的干部,一般一年内不应调整或调动。

(二)建立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在个人总结、述职的基础上,进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向被考核人反馈考核结果。

(三)坚持对干部进行动态监督管理。发现问题由主管领导和人事、纪检部门及时进行诫勉谈话,对在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20或基本称职票和不称职票之和超过40,且无特殊原因的视为不称职干部,视情节给予免现职或黄牌警告。

篇4

第一条为保证博士后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博士后管理工作,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博士后制度是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单位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招收获得博士学位的优秀青年,在站内从事一定时期科学研究工作的制度。

国家建立博士后制度,旨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特别是创新型优秀人才,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灵活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流动站是指在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本规定所称工作站是指在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等机构内,经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在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以下简称博士后人员)。

第四条博士后管理工作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注重提高质量,稳步扩大规模,健全完善制度。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五条人事部是全国博士后工作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博士后工作的政策、规章、规划,并组织实施。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由国务院人事、科技、教育、财政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负责对全国博士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管理本地区博士后工作,建立由人事部门牵头,有关单位和专家组成的博士后管理协调机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博士后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经人事部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博士后管理部门可承担本地区的博士后设站申报、博士后工作评估、博士后人员进出站手续办理,并向人事部登记注册等事宜。

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直属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可按有关规定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负责本部委及直属机构博士后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第七条设有流动站、工作站的单位(以下简称设站单位),制定博士后具体管理办法,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三章流动站和工作站的设立

第八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博士后工作发展规划,开展增设流动站、工作站工作,一般每两年开展一次。

第九条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申请设立流动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相应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已培养出一届以上的博士毕业生;

2、具有一定数量的博士生指导教师;

3、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承担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处于国内前列,博士后研究项目具有理论或技术创新性;

4、具有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并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可优先设立流动站。

第十条企业、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事业单位、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申请设立工作站,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

2、具有一定规模,并具有专门的研究与开发机构;

3、拥有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具有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的博士后科研项目;

4、能为博士后人员提供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建有省级以上研发和技术中心,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单位可优先设立工作站。

第十一条流动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提出申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直属机构人事部门审核汇总后报人事部。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由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第十二条工作站的设立,由拟设站单位提出申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委及直属机构人事部门组织初评后报人事部。经专家评议,由人事部审核批准。

第四章博士后人员的招收

第十三条具有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的人员,可申请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四条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应当向设站单位提出书面申请,提交证明材料。委托培养、定向培养、在职工作以及具有现役军人身份的人员申请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应当向设站单位提交其委托单位、定向培养单位、工作单位或者所在部队同意其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证明材料。

在职人员不得兼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五条设站单位应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博士后人员,要对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严格审核,采用考核、考试、答辩等形式择优招收。

设站单位应与博士后人员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工作目标、课题要求、在站工作期限、产权成果归属、违约处罚等。

第十六条设站单位按有关规定在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办理博士后人员进站和户口迁落等有关手续。

申请到军队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凭军队博士后管理机构的审批通知,按上述程序办理。

第十七条除经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外,申请人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的单位同一个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第十八条对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非设站单位或已设站单位的非设站学科,经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可以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招收项目博士后人员。

第十九条工作站应与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人员,合作双方应当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保证质量、共同受益的原则签订协议书,明确双方及相关博士后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流动站应向工作站提供科研支持和专家指导,帮助工作站做好确定博士后研究项目、招收博士后人员等联合招收工作。以工作站为主做好联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并视导师指导和设备试验等情况向流动站支付一定费用,费用数额由双方协商确定。联合招收的博士后人员在工作站所在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办理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出站手续。

学术、技术实力强,具备独立培养博士后人员能力的工作站,经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单独招收博士后人员。

第五章博士后人员的管理

第二十条各设站单位应建立在站博士后人员的考核指标体系,以及博士后人员进站招收、中期考核和出站考核制度。制定对博士后人员目标管理、绩效评价、奖励惩处等具体管理办法,对博士后人员进行定期考核。对研究成果突出、表现优秀的博士后人员,应当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对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博士后人员予以劝退和解约。

第二十一条各设站单位应将博士后人员纳入本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其人事、组织关系、福利待遇等比照本单位同等人员对待,或按协议执行。博士后人员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第二十二条博士后人员应与设站单位职工享受同等的医疗保障待遇,所需资金的筹集应当执行设站单位职工医疗保障资金的筹集办法。

第二十三条博士后人员进站报到后,可在设站单位所在地落常住户口,凭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其流动,按有关规定到当地公安派出所办理暂住手续。

第二十四条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可以凭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在其子女暂住户口所在地办理入幼儿园、上小学和初中,报考(转入)高中以及报考高等院校或中等专业学校等事宜,享受当地常住户口居民的同等待遇。

第二十五条博士后人员在站工作时间为两年,一般不超过三年。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基金资助项目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的博士后人员,如需延长在站时间,经设站单位批准后,可根据项目和课题研究的需要适当延长。

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后应按时出站,确有需要可转到另一个流动站或工作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博士后人员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最长不超过六年。

第二十六条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根据研究项目需要,经设站单位批准,可以到国外开展合作研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进行短期学术交流,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经设站单位批准,可根据项目情况适当延长。

第二十七条博士后人员的研究成果归属,依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办理。

第二十八条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前,设站单位可以根据其在站期间的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工作成果,对其提出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意见或建议。

第二十九条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须向设站单位提交博士后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博士后工作总结等书面材料,报告要严格按照格式编写。设站单位应将报告报送国家图书馆。博士后人员出站时,设站单位要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对其科研工作、个人表现等进行评定,形成书面材料归入其个人档案。

第三十条对出站考核合格的博士后人员,由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颁发博士后证书。

第三十一条博士后人员期满出站,到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办理出站手续。凭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的介绍信和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到当地公安户政管理部门办理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女的户口迁出和落户手续。

第三十二条博士后人员工作期满出站,除有协议的以外,其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和设站单位要为出站博士后人员的合理使用创造条件,做好出站博士后人员的就业引荐等服务工作。

第三十三条博士后人员在站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予退站:

1、考核不合格的;

2、在学术上弄虚作假,影响恶劣的;

3、受警告以上行政处分的;

4、无故旷工连续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以上的;

5、因患病等原因难以完成研究工作的;

6、出国逾期不归超过30天的;

7、其他情况应予退站的。

第三十四条退站的博士后人员,不享受国家对期满出站博士后人员规定的相关政策,其户口迁落和有关人事关系手续由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办理。

第三十五条加强对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做好博士后管理工作。

第六章博士后日常经费和公寓管理

第三十六条博士后日常经费是用于博士后人员日常生活和日常公用的专项经费,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和设站单位筹资。

第三十七条人事部和财政部确定国家资助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制定国家日常经费资助年度计划。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站单位资助招收博士后人员,其日常经费标准参照国家规定的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

第三十八条留学博士回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国家按照博士后日常经费标准给予专门资助。

第三十九条博士后日常经费由设站单位统一管理,单独立账,专款专用。对国家下拨的博士后日常经费,设站单位博士后工作主管部门可以提取不高于博士后日常经费总额的3%,作为博士后管理工作经费。

第四十条人事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负责对其下拨的博士后日常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对违反规定使用不当的,按照有关财务规定处理。

第四十一条国家、地方和设站单位共同出资,在设站单位和在站博士后人员数量较多的城市集中建造博士后公寓。有条件的设站单位也可自筹经费建造博士后公寓。

第四十二条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站单位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博士后公寓管理办法。博士后公寓是在站博士后人员居住的专门住房,不得挪作他用。博士后出站时,应及时从博士后公寓中迁出。

第七章评估和表彰

第四十三条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统一组织全国博士后工作评估。评估工作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

第四十四条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部门按照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要求,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本部门博士后工作评估,并将评估情况报人事部。

第四十五条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根据评估结果,划分评估等级并予以公布。对管理工作优秀的流动站和工作站进行表彰;对管理不善、评估不合格、不具备设站条件的流动站和工作站视情况予以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撤销,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十六条人事部博士后管理部门或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对受到警告并限期整改的设站单位在制度建设、组织机构、博士后人员在站管理等方面进行专门的指导和帮助,并在整改期满时组织考核,将考核结果报人事部。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根据考核结果作出撤销警告或撤销设站资格的决定,并向社会公布。

撤销的流动站和工作站三年后方可重新申请设立流动站和工作站。申报程序见本规定第九条、第十条。

第四十七条对在科学技术、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博士后人员,人事部和全国博士后管委会通过组织开展全国优秀博士后评选活动进行表彰。

第四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部门应加强日常管理,做好评估和表彰工作,对优秀的流动站和工作站给予奖励,对存在问题的设站单位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各设站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日常管理和检查制度。

第八章科研资助

第四十九条国家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为博士后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提供资助。基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拨款,同时接受国内外各种机构、团体、单位或个人的捐赠。

第五十条博士后科学基金设普通资助和特别资助两种方式。普通资助是对博士后人员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特别资助是为鼓励博士后人员增强创新能力,对在站期间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和研究能力突出的博士后人员的资助。

第五十一条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按照《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和配套办法执行。

第五十二条各地方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的人事(干部)部门,以及博士后设站单位应对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的博士后人员给予配套资助。

第九章职业道德建设

第五十三条加强对博士后人员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淡泊名利,潜心钻研,自由探索,锐意创新。

第五十四条加强对博士后人员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意识的培养,严格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权益。创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依法申报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篇5

关键词:两级收入分配 绩效工资

所谓两级收入分配体制,指的是在一个主体单位内部,单位一级分配和部门二级分配并存的一种收入分配体制,即职工的薪酬收入一部分来源于单位一级分配,另一部分来源于所在部门的二级分配。一般而言,两级收入分配体制普遍存在于具有一定规模、业务性质跨度较大的单位,如集团公司、医院和高等学校。以高等学校为例,院系教职工的收入中一部分来源于学校一级分配,主要体现为国家基本工资和地方津贴补贴;另一部分来源于院系二级分配,主要体现为院系酬金。

一、两级收入分配体制的利弊分析

2006年10月,人事部、财政部、教育部联合《高等学校贯彻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高等学校的基本工资已按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执行。时隔四年,从2010年开始,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逐步开展了地方津贴补贴的归并。按所在地区的政策完成归并地方津贴补贴的工作之后,高等学校的绩效工资相当于完成了基础性绩效工资的一大部分。剩余的绩效工资部分由高校在核定的剩余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分配程序和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和办法,自主分配。

由此可见,高等学校两级收入分配体制的存在具有合理的政策依据,符合国家绩效工资改革中关于分配形式的文件精神,体现了分配形式的灵活性。一般而言,高校院系二级分配的主要经费来源是院系创收收入,通常采用财务结算的方式直接划拨到院系由院系掌管。由于这种二级分配形式充分承认了院系的专业和资源优势,体现了院系绩效的差异,所以对于院系的创收能力起到了正面的激励效果,对增加学校的财力是一种很好的补充。

但是,两级收入分配体制也存在着一些制度性的弊端,对绩效工资的实施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难以体现高等学校的发展战略和目标

高等学校的发展战略首先应以国家对于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要求为基础,我国《高等教育法》、“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纲要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高等学校的基本定位可总结为:以全日制教学和科研为中心,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而院系创收收入主要来源于各类培训班学费收入,与全日制教学和科研的基本任务有偏差。

高校一级分配的工资项目和院系酬金由于经费来源的不同而割裂分配,前者主要由人事部门直接发放,总量由人事部门掌握;后者由财务部门按项目结算划拨至院系,由于创收收入的不稳定性,院系酬金的总量由财务部门事后掌握,很难预测。因此,单凭人事或财务一个部门都很难对学校的绩效工资总量进行有效的调控。

(三)不利于学校内部的收入平衡,容易产生负激励。

除了学校一级分配的工资项目,有创收收入的院系还可以享受到另一部分的酬金,这对于其他没有创收收入的部门是一种负激励,尤其是那些需要扶持的院系和无法创收的机关部处。

因受政策所限,机关部处不得经营创收项目。但不可否认的是,院系的创收收入离不开学校的整体效益,机关的绩效也是提升学校整体效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却没有享受到创收收入中应有的分配额。造成了院系和机关行政管理人员薪酬水平的政策差异,带来了管理人员系列内部的不平衡,对机关管理人员是一种负面激励。

(四)催生院系的短期行为

院系是高校基本任务最核心的实施者,当院系以创收收入为主要目标时,他们的工作会偏离全日制教学和科研的基本任务。加之创收收入是以项目结算的方式直接划拨,更容易催生院系的短期行为,一味追求收入高的项目。长此以往,将不利于院系的长远发展。

二、政策建议

既然院系二级分配的酬金收入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主管部门应充分尊重普遍存在于高等学校的这种两级收入分配体制,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给予适当倾斜。高等学校自身也要从绩效考核、分配秩序和监督检查等方面规范和完善院系二级分配活动。

(一)建立健全两级收入分配的绩效考核机制

2000年6月,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此后,高等学校陆续建立了校内津贴分配制度,并同时制定了校内津贴分配的考核办法,学校一级分配的考核机制初具雏形。但校内津贴的考核办法多停留在一些数量指标和岗位等级的衡量,少有对质量指标的量化。时隔十几年的时间,重数量轻质量的考核办法已经不能适应高等学校的发展阶段变化的要求。

高等学校必须在健全学校一级分配绩效考核的同时建立对院系二级分配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学校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先按专业技术、行政管理、工勤技能三个系列的纵坐标,再按岗位职责的横坐标将绩效考核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工作岗位。唯此,高等学校内部才能形成一股合力,确保每个岗位都能够朝着一个相同的方向为实现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而努力。

(二)规范分配秩序,适当放权

高等学校的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加强协作,将学校的所有绩效工资项目统筹考虑。逐步以二次分配的方式改变目前按项目分配的形式,先将所有绩效工资项目集中到学校一级分配后,再以创收收入对应的权重分配绩效工资的形式二次分配到院系,由院系自主分配。从发放形式上来讲,可以考虑将创收收入对应的绩效工资的80%二次分配给院系按月发放,剩余的20%以年终奖的形式一次性发放,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纠正院系短期行为的倾向。

(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高等学校应成立由人事、财务、审计和监察等部门组成的绩效工资检查小组,定期抽查院系对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和考核制度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增强学校政策的约束力和严肃性,确保绩效工资分配的有序落实。

参考文献

1.人事部、财政部、教育部,高等学校贯彻的实施意见,2006.10

2.李芳,高校双层绩效工资体系的协调与完善,高等学校薪酬管理研究论文集萃.第2辑,2008.11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专职教师;聘任制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137-02

1999年1月1日公布实施的《高等教育法》第48条规定:“高等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教师经评定具备任职条件的,由高等学校按照教师职务的职责、条件和任期聘任。高等学校的教师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平等自愿的原则,由高等学校校长与受聘教师签订聘任合同”。

1 独立学院教师聘用制度的实施状况

1.1 独立学院教师职务的设置

我国独立学院教师职务的设置分为4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师要取得职务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2)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

(3)具备相应职务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4)承担相应职务的课程和规定课时的教学任务。助教与讲师要系统担任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自愿承担少许科研工作量;副教授和教授除了担任一门主干基础课或者两门以上课程的讲授工作外,还应当对本学科具有系统而坚实的基础理论和比较丰富的教学、科学研究经验,教学成绩显著,论文或著作达到较高水平或者有突出的教学、科学研究成果。

1.2 独立学院教师的聘用

学院各系部向人事部门申报用人计划,人事部门根据计划,分析具体情况报学院董事会商议,最终决定录用人数。之后人事部通过网络、报纸向外招聘信息,负责参加人才招聘会或通过网络接收简历。最后根据需要,筛选出符合招聘要求的简历,约定时间单位与毕业生见面、双向选择。

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主要来源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或是紧俏专业毕业的本科生。对待应聘的毕业生,独立学院的做法一般是这样的:首先由系和学校人事部门通过面试对应聘者的政治表现、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家庭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进行审查,对应聘者条较满意,则约定应聘者到校试教;试教时,系部领导及相关教学督导和人事部门负责人员到场听课。应聘者一般要经过两次试讲:一是自选课程讲授,二是指定课程讲授,时间均控制在二十分钟左右。听课人员分别对应聘者上课的表现做出评点,然后由在场的听课人员讨论并不记名投票表决是否聘用。如果同意聘用,本系的意见报学院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审核后报院长,院长办公会议同意后,由人事办理聘用手续,聘期有短期和长期的,一般是一年一签或是三年一签。毕业生进校当了助教以后,就沿着讲师、副教授、教授的阶梯晋升,一般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对于少数不能履行教师职责或不安心工作的教师,学校可以根据合同规定辞退教师。

1.3 独立学院教师的考核

独立学院每年要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包括自评、学院考核和学生评教三部分。考核的内容是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作出的成绩。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政治态度和职业道德。业务水平主要是指教师所任职务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工作态度指教师在履行教育教责中所具备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成绩主要指教师在本职岗位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及作出的贡献,主要包括工作量、教学效果、科研成绩、成果等。考核之后,根据优劣定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这项工作一般是各系组织进行:先由教师作出总结,填写有关表格(包括上课门数、课时、科研等,自评占考核成绩的50%;再由系部领导和督导根据平时的表现考核,成绩占30%;最后与学生评教成绩20%相加,汇总成绩后各系按比例优秀的不超过10%进行评定后报送人事部门);人事部门收到后进行整理、归纳、存档。独立学院教师考核的结果与教师的聘用联系紧密,教师考核必须达到称职,否则很有可能被学校辞退,因此相对于公立高校在考核教师时有“走过场”的现象,独立学院的考核对教师来说有一定影响。

2 独立学院实施教师聘任制存在的问题

独立学院在我国还是一种新事物,独立学院人事管理者经验缺乏,再加之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实施教师聘任制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管理者素质偏低

当前有些人事管理者法律意识淡薄,侵犯教师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有些制度不能很好地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与工资挂钩,动则就是扣工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工作不能安心,造成人员流失现象严重。还有些管理者观念还停留在企业人事管理阶段,用管理企业员工的一套约束教师,服务意识淡漠,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不听取教师的意见,强制推行一些制度,教师对此产生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势必对独立学院发展不利。

2.2 绩效考评体系不完善

独立学院成立之初在绩效评价上基本沿用公办高校的一些做法,这与独立学院的民办机制不相适应。

2.2.1 考核指标有些脱离实际

独立学院大多为教学型大学,考核教师教学的质量是重中之重,假如仿照教学研究型高校的考核制度,严格考核教师的科研工作量,这势必脱离独立学院的实际,因为独立学院成立不过几年,教师本来教学任务繁重,而且大多是助教职称,科研能力相对较差,如果要求教师每年必须在公开刊物,显然考核目标难以实现,该项指标的考核作用有限。

2.2.2 指标体系可操作性不强

考核指标过于复杂,在相对较紧的考核时间和较多参评者的情况下,会加大统计难度;考核指标过于简单,又可能造成评审工作的片面性,得出的统计数据不够真实。因此,如何使考核指标在保证全面性的同时又兼具与可操作性,本身对指标制定者来说是个难题。某些独立学院在设计考核指标时,考虑到自评、学生评教和教师互评,然而在三项评价之间如何划分得分所占的比例,使得分不失偏颇、又反映真实教学情况,管理者感觉很难操作。2.3 激励不足

2.3.1 薪酬不高

薪酬是对教师工作付出的回报,其“外在价值”主要体现为可量化的货币价值。目前独立学院的福利待遇对教师来说没有吸引力,基本工资参照公办高校的发放方式,福利待遇跟不上公办院校,有些院校不按国家规定给教师缴纳社会保险金,假如教师退休,养老金将远远低于公办高校教师的退休金,社会保障不足,对维持教师队伍的稳定产生负面影响。还有些院校为了避税,将工资额度划分的很低,福利待遇比例划分的颇高,从长远看对退休教师也有不利。

2.3.2 培训制度不健全

教师培训不仅是独立学院拥有高素质人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发展职业能力,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现在一些独立学院也意识到培训是激励教师成长的重要方式,开始逐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内容也日益完善,但由于有关培训对象、内容以及考核方面的制度不健全,使得培训的激励作用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比如在培训前没有分配好培训机会,有些教师工作了三四年没有一次培训机会,有些教师一年内参加多次培训。培训完后,由于没有考核的约束,培训效果有可能大大削弱。还有的院校没有与教师签订进修合同,教师学成后直接跳槽,造成人才流失。

2.3.3 情感激励不足

在许多独立学院,虽然提出了情感留人,但是学校领导与教职工的情感交流很少,教职工觉得自身没有受到重视,自我价值不受认同,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也是许多教师离开独立学院的一个原因。教师上课任务繁重,教师之间的交往频率低、范围窄,有的只与所在教研室有互动,平时学院组织的集体活动少,没有提供促进教师间改善关系的机会,这样就难以为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势必影响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3 构建独立学院聘任制度的建议

针对独立学院聘任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改善独立学院聘任的现状,首先要提高管理者素质,其次要从绩效评价体系、激励机制、薪酬体系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3.1 提高管理者素质

独立学院管理者要增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依法管理”的意识,深入领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及法规、政策的精神,认真贯彻各项法律法规,依法履行自己的管理及服务职责,依法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同时用法律来约束教师的不当行为,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另外独立学院管理者要增强自身业务能力,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自身适应变革的能力;增强服务意识,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教师教师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全面配合和协调好教师的工作;科学管理,建立合法可行的制度条例,以制度推进管理,提高管理效益。

3.2 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

绩效考核是教职工在全部职业生涯中都要接触到的问题。教职工在独立学院工作,希望自己的工作成绩得到学院的承认,得到应有的待遇,希望通过个人努力取得事业上的进步,同时也希望能得到上级对自己努力方向的指点。因此,绩效考核要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客观的反映事实,着重考核工作,其他与工作无关的因素不要带入到考核当中。

考核采取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定量考核是以统计数据为基础,把统计数据作为主要考核信息,建立考核数学模型,以数学手段,求得考核结果,并以数量表示出来。在独立学院教师考核中融入合理的定量激励目标,并在教师职务聘任、培养培训、工资资金等管理环节中充分运用定量考核结果,就能使教师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定性考核是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考核对象做出判断和评价,主观因素占主导地位,判断结果往往是模糊的,很难精确做出判定的结果。由于模糊数学的发展,专家的这种评价思维过程得以定量化,使得定性考核技术的科学性更强,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3.3 构建激励机制

独立学院的专职教师和行政人员大多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对“公平”的要求十分强烈,每个个体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得到社会的认可,领导的肯定,希望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在晋升、福利待遇、评奖评优等方面优胜劣汰,鼓励优者上,能者进。同时要尊重教师,以人为本,既关心教师的政治进步,也关心教师的生活改善;既要不断增加教师的物质待遇,也要通过各种活动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对学校的认同感。

独立学院的办学者和师资管理部门要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起到发动、维持和深化的作用,尤其是对校本师资培训和自学性的教师培训。对于培训的全过程和培训结果进行追踪评估和适时反馈,以保证独立学院教师培训的连贯性和效用,而避免其流于形式,这是独立学院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需要强调的是,教师的教育培训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它是提升独立学院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独立学院要在管理理念上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并将其纳入正常的工作轨道,以保证独立学院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为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精神,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和方法等要求,在总结近年来我省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浙江省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现就完善党政机关年度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工作力度问题提出如下意见,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贯彻落实。

一、改进考核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标准

党政机关年度考核的内容要根据党政机关的职能和特点合理确定,要把德、能、勤、绩四个方面作为党政机关考核的主要内容,在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的同时,强化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情况的考核。改进考核方法,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健全机关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体系。

要把年度考核与平时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各有重点,互为补充。平时考核的重点是日常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出勤情况,可以通过考勤、工作记实和月、季、半年工作评鉴等方式进行(详见附件一)。年度考核是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评价,重点是全年政治表现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结合年度工作总结进行。平时考核是年度考核的基础,年度考核要以平时考核为依据。平时考核结果在年度考核计分中应约占30%的比例份额。

要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准确性。考核指标体系依据考核目的和考核内容设定,体现党和政府在新时期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思想政治素质、廉政建设、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的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考核指标量化测评表》(见附表二),设立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分类组织测评,并将量化测评结果与定性考核结果相结合,提高年度考核结果的准确性。

要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使被考核人的领导、同级、下级等不同层次的人员参与考核过程,使考核结果综合反映各方面的意见,领导测评的分值按约占总分值的50%折算。直接面向群众的党政工作部门和窗口单位,要面向社会,在一定范围内接受直接服务对象的评议,把机关内外的意见结合起来,综合评定考核结果。

考核当中对各方面的情况和意见要进行分析,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地确定被考核人的年度考核结果。考核量化测评结果既要作为确定年度考核等次的主要参考因素,又要具体分析,结合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估,不能简单的唯票唯分数,避免简单化、绝对化。

要严格掌握考核标准,增加考核区分度,特别要加大择优汰劣、调整不称职干部的力度。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拟制了年度考核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确定的标准(见附件三),供参照试行。确定基本称职、不称职等次,要核实情况,准确把握,并按规定审核审批。

二、规范考核程序,增加考核工作透明度

年度考核工作要公开、公正,严格按程序操作,增加考核工作透明度。重点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撰写个人述职报告(总结)。被考核人要按照考核内容的要求,实事求是地撰写个人总结或述职报告,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个人述职报告(总结)要报直接主管领导审阅。

(二)在一定范围内述职。各级考核机关可根据不同的考核对象,分类确定相应的述职范围。党政工作部门内设机构人数较多的,可在内设机构范围内述职;人数较少的,可由相近处室组合进行。市(地)以下党政工作部门,可在机关范围内述职。

(三)进行民主评议。在听取个人述职报告(总结)后,进行民主评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测评可采取量化打分的形式进行。对本年度获得省部级劳动模范荣誉称号或省级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及记二等功以上奖励人员可在量化测评的基础上适当加分。测评分值要作为确定年度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确定考核等次。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考核标准,综合被考核人平时考核和个人总结等情况写出评语,提出考核等次意见。为避免唯票数、唯分数确定等次,提高考核优秀人员的认可度,对优秀人员的确定,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要根据民主测评分值,从高分到低分按参加考核人数的20%或30%划定优秀预选人员名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审核,在规定的优秀比例限额人数内,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提出确定优秀等次人员意见,考核结果报部门领导批准。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要按照《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组建,组成人员要有一定的公认度。

年度考核拟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要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公示,时间一般为两至三天。对反映的问题,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应进行核实,确实不符合优秀等次条件的,应重新确定考核等次。

(五)考核结果反馈。考核结果应以书面形式(见附件七)通知被考核人。年度考核结果登记表(见附件六)存入被考核人档案。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若有异议,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复核和提出申诉。

三、加强监督管理,做好审核备案工作

各级各部门领导要增强考核责任意识,加强对考核工作的领导。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建立健全考核的监督管理、审核备案制度,保证考核工作按照规定的内容、标准、程序和时间有序进行。对平时考核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对年度考核要切实加强检查指导。通过督查和审核备案,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严格考核纪律,确保考核工作的质量。各考核单位要在每年2月底前,将上年度考核工作基本情况、《年度考核结果审核表》(表式见附件四)以及《优秀、基本称职、不称职人员名册》报同级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备案。年度考核基本情况报告内容包括:年度考核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需要说明的有关问题,确定各等次比例是否符合《浙江省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等。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反馈后,考核单位方可按规定兑现考核结果。经审核或调查发现在年度考核工作中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不按规定程序和规定内容实施考核的,随意突破优秀比例限额的,以及其它违反考核工作纪律和规定的,必须予以纠正,否则不予兑现考核结果,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及时兑现考核结果,切实发挥年度考核的作用

考核优秀比例要与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相结合。优秀人数应掌握在本部门实际参加考核总人数的12%以内。对上年度政府目标考核为优秀或本年度受到县以上党委、政府或省级以上主管部门与政府人事部门联合表彰的先进单位,经同级组织、人事部门核准,优秀比例可按15%使用。要把年度考核结果与干部调整使用、升降去留以及奖励、工资晋升等紧密结合起来,发挥考核工作的激励鞭策作用。要根据考核结果,对不适合继续留在机关工作的要果断调整出机关,该辞退的要坚决予以辞退。当年评为优秀的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可按有关规定适当放宽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员,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给予一次性的奖励。对年度考核优秀且政绩特别突出的,可给予嘉奖、记功奖励;对确定为称职等次的人员,在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同时,根据其不同的情况,明确努力方向;对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人员,可按称职等次晋升级别和工资,但扣发当年年终一次性奖金、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对上年度定为基本称职等,本年度仍无改进的应定为不称职。对当年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人员,要在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的次月降低一职使用,工资级别作相应调整;对无职可降的人员,可降低一个级别;无级可降的可降低一个职务工资档次。连续两年确定为不称职的,要坚决予以辞退;对当年确定为不称职等次、确实不符合公务员基本条件的,也应该予以辞退。对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人员要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按职位要求进行基本素质培训。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 管理干部 绩效考核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种探索和创新,中层管理干部在独立学院有着特殊的地位,负担着学院各项事务性工作,如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等,是学院高层领导干部决策的具体执行者,是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人员,决定着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目前独立学院多参照公办院校绩效考核办法对干部进行管理,然而独立学院的中层管理干部普遍年轻化,管理经验缺乏,流动性大,这使得绩效管理工作难度较大。参照公办院校的考核标准难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独立学院中层管理干部的工作绩效。因此,客观评价中层管理干部的工作绩效的优劣对独立学院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独立学院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的目的和意义

绩效考核,主要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制定考核指标,对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的结果对员工的工作产生正面引导的过程和方法[1]。对独立学院中层管理干部的绩效考核要根据独立学院的战略发展目标,中长期发展规划,将战略目标具体分解到各个部门。学院人事部门应当以学院发展规划和办学定位为出发点,细化部门考核指标,促使学院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的考核指标对中层管理干部进行较为客观公正的考核,真正发挥中层干部的领导作用,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为推动学院发展做出贡献。

2.独立学院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的现状分析

2.1独立学院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的特殊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独立学院正面临转型期的关键阶段,中层管理干部能否面对重大的挑战,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迫在眉睫。独立学院中层管理干部群体普遍知识层次较高,自我认知意识强烈,他们希望工作业绩能够被认可,被尊重。独立学院中层管理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往往参照公办院校,根据“德、能、勤、绩、廉”的指标体系进行考核。但是,由于办学经费紧张,独立学院又希望能够像企业单位那样考虑“绩效”的概念。因此,其绩效考核有一定的特殊性。

2.2管理部门忽视绩效考核过程,过分注重考核结果

独立学院高层管理者越来越重视绩效考核,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过分注重考核结果,忽视考核过程。多数独立学院每年都会专门下发考核文件,成立考核领导小组,撰写考核报告,制定考核指标,量化工作量,整个过程声势浩大。看似十分重视绩效考核,实际却是为了考核而考核,未能深层次理解绩效考核的内涵,没有最大化地发挥绩效考核的过程管理的作用。

2.3绩效考核方法较为单一,考核标准有待完善

目前,独立学院干部绩效考核方式单一,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采用由干部述职,领导、下属、服务对象等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评价,这样的考核很难连续跟踪管理干部日常工作的实绩,容易出现以干部近期表现为考核依据的“近因效应”,以及由一时的印象作为考核标准的“晕轮效应”[2]。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客观准确的评价管理干部。因此,人事部门应当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建立不同的考核指标,尽可能地将考核指标量化,这样才能较为客观地评价中层干部。

2.4绩效考核体系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外部环境

绩效考核体系一旦建成,很少改动。然而,绩效考核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国外的绩效考核理念逐步引入国内,即使部分独立学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也不代表从此一劳永逸,应当根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逐步修订、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因此独立学院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思考、探索绩效考核体系。

2.5绩效考核指标缺乏量化考核

绩效考核的成功取决于明确的考核目标,可操作的考核指标。然而独立学院中层管理干部大多属于非技术岗位,很难对其工作业绩进行量化,多数只能从平时的工作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人们主观印象进行判断,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管理干部不能像专业技术人员那样,可以在考核中加入数量化的考核指标,只能用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的模糊等级进行考核,而绝大多数人员的考核结果都是合格,没有真正体现管理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管理素养上的差距,很难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模糊的考核指标导致无法准确地体现管理干部的实际情况[3]。

3.独立学院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的问题分析

3.1绩效考核方法简单陈旧

大多数管理干部考核的方法参考360度考核法,以个人述职、领导评价、中干互评、民主测评等方式进行。在考核的过程中,多数以人事部门组织下级或服务对象进行测评,然后根据一定的权重计算被考核者的考核等级。而中干互评这一环节,由于很多部门联系不密切,工作上几乎没有往来,大部分中干在打分的时候会选择合格,这对绩效考核结果有严重的影响。

3.2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德、能、勤、绩、廉”,每一个范畴的指标很难量化,多以定性为准。比如对“能”的考核多为履行职责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等方面,虽然管理干部的岗位不同,但是他们考核的内容却基本相同,没有特别的针对性,因此,对不同职责范围的干部,包括正副职,被考核时只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印象,或者关系的好坏进行考核,这样的考核体系不够完善。

3.3未充分使用考核结果

大部分独立学院在考核结束后,将考核结果存档,并未认真、全面分析考核结果,不能有效提高和改善管理干部的个人能力和管理水平,也没有针对考核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干部制定个人发展和培训计划。这样不能有效激发管理干部的潜能才智。

此外,很多独立学院只注重考核结果,不注重考核结果的反馈,只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却很少有对干部进行问题的反馈,尤其是考核结果优秀的干部,并未对其不足之处加以指出,很多干部不能加强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

4.改进独立学院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体系的对策

4.1树立正确的考核理念

为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独立学院中层管理干部考核体系,应当树立正确的考核理念。

首先,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应当注重关键事件考核指标,不应追求面面俱到,应当尊重干部任职期间的客观条件,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参数[4]。

其次,应当利用考核指标的导向性,充分利用考核指标激励中层干部,尽可能使其个体发展目标与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保持一致。

最后,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理念,制定的考核指标应当公示,征求各级干部的意见,标准尺度掌握要统一,考核方法、内容及结果都应当公布,并及时做好考核结果的反馈工作。

4.2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指标

针对中层干部的考核指标应当有别于普通员工的考核指标,应当建立有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应当根据岗位的差异性,建立能够突出岗位重点、难点工作的指标。在考核指标的建立过程中,应当围绕学院的战略发展目标,根据岗位职责,层层细化战略目标,根据目标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考核指标,这样既能使考核指标成为督促其完成任务的有效手段,又能使中层干部的工作围绕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开展。

4.3加强日常考核,完善考核制度

人事部门应当根据各部门的分解目标,加强管理干部的日常考核,年度考核及任期考核。加强日常考核,强化过程管理。通过日常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为年度考核提供基础数据。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在建立考核指标时,应当对考核指标进行逐项分解,使其可以量化考核,健全考核制度。

4.4合理有效地运用绩效考核结果

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在绩效考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人事部门应当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对中层管理干部进行面谈,帮助这些管理干部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方法。帮助问题较大的管理干部提升个人的管理水平,对表现优秀的管理干部进行重点培养,优先选派其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使其成为学院发展的中流砥柱。

科学合理的运用考核结果,不仅能使其充分认识考核的目的,而且能够在整个管理干部队伍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考核结果应当与干部评优评先、晋职升迁相结合,这样才能体现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5.结语

独立学院应科学制定中层管理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差异化的考核指标,合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建立能上能下、奖惩分明的干部任免机制,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尽可能的确保管理干部能够人尽其才,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余明南,王东学.现代企业管理[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02.

[2]刘雨华.关于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绩效考核问题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3(23).

篇9

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

张学忠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人才队伍快速发展壮大,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人才总体数量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人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束缚人才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体制性、制度有待进一步消除。

张学忠说,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靠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同样要靠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因此,人才的培养、开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

张学忠说,党的十六大为新时期新阶段如何进行人才建设指明了奋斗方向。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人事部门要与时俱进,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要求,努力开拓创新,形成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人才机制和社会氛围。要使更多的人实现对自身能力的真正占有,提高我国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更好地调动和聚集人的智慧,使之化作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动力。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加强“三个体系”建设

张学忠说,人事部门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人的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人的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人的发展的体制弊端。要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建立完善人才的汇集机制、选拔任用机制、竞争激励机制、管理监督机制、人才与用人单位的权益保障机制。要不断深化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三项制度”改革,加强人才评价体系、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培训体系“三个体系”建设。

张学忠说,要按照十六大健全公务员制度的要求,严格执行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制度,完善考核制度,全面推进和规范竞争上岗,加强公务员管理的法制建设。要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搞活内部分配为关键,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来实行岗位管理。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改革,将目前高度集中的工资管理体制逐步调整为统分结合、调控有力的工资管理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

张学忠说,要建立科学化、社会化、多样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准确地肯定人才的价值。建立人才市场体系,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制度性、体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人才培训体系,以能力建设为主线,形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人才培训新格局,不断提升人才的各种能力。

努力建成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张学忠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人才队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作用的发挥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人事部门必须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充分发挥我国的人才资源优势。

篇10

【关键词】中美;私立高校;聘任制;比较

1.引言

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想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1]进入到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我国民办高校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本文拟对中美私立高校师教师聘任制作一对比研究,以进一步加强我国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聘任制的全面实施。

2.中美私立高校教师聘任制对比

2.1 自主性

在美国,私立高校聘任的自主性主要体现在大学拥有对各级教师的聘任权,大学董事会是大学的最高管理机构,但董事会往往不直接介入学校内部管理工作,而把许多权力委托给校长,因此校长实际掌握着管理大学的实权,包括对各级教师的聘任。不同规模的大学对教师聘任的运作方式也不同。中小规模的学校校长直接聘任教师,而在规模较大的学校,校长往往接受院长或系主任的建议聘用教师,院长或系主任对本院、系教师的聘任有实际决定权。而我国民办高校在教师的聘任方面,校长虽然有权聘任各级教师,但是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附于行政权力,要接受政府的宏观调控。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四章第二十三条规定“民办学校应当有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师;其中,实施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聘任的专职教师数量应当不少于其教师总数的1/3。”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民办学校的发展。

2.2 教师的资格及来源

在美国,高校明确规定了对教师的资格、学历要求。一般讲师要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助理教授要具有博士学位,并且表现出在教学和科研工作方面的潜力,还要有2-3年的教学经验;对副教授及教授的要求就更高了;个别有特殊经历的也可聘为教师。如当过部长、大使、总统助理的,退职后愿意当教师,但是没有博士学位,也有被聘为教授的。另外,美国私立高校为了避免“近亲繁殖”及抑制本校毕业生可能形成的学阀帮派或在招聘过程中夹杂私人感情,有的学校甚至规定不从本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教师。[2]

在我国,民办高校教师资格学历参差不齐,有公办、民办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硕士毕业生、离退休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受聘到教师岗位,也有学校举办者为了解决学校管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为了实施对学校更进一步的控制,还会安排的一些低学历或无学历的亲戚、朋友到学校从事相关部门的管理服务工作。但是现在有许多规模较大的民办高校,如:西京学院就明确规定,只有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讲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才有资格竞聘教师岗位。另外,我国民办高校为了教师能够尽快熟悉学校,熟悉工作,常常会从本校选拔优秀毕业生留校工作,这种教师“自产自销,近亲繁殖”现象比较严重。

2.3 招聘程序

在美国,私立高等学校需要招聘教师时,首先是通过媒介在全国公开招聘信息,然后通过选拔委员会(由学监或校长、教学主任或学校董事会组成)的考核,校方通过提问、交谈、笔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应聘者的素质、教育观念、知识水平及各方面能力。考核合格后经选拔委员会向学校董事会推荐,并由学校董事会决定聘任,应聘者签订聘约,试用期为3年。[3]

在我国,一般程序是各院(系)根据编制和岗位空缺情况向学校人事部门申报聘用教师计划,学校人事部门通过登报、网络等方式公布招聘岗位或在各类人才招聘会上进行招聘。对应聘人员,先由院(系)和学校人事部门审查应聘者的政治表现、学习成绩、学历证书、科研成果、家庭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如对应聘者的条件比较满意,则通知应聘者到学校试讲;一般试讲之前,各院(系)教研室会给试讲者准备试讲内容,有的学校是试讲者自己准备试讲内容,各院系有关领导和教师到场听课。应聘者一般要讲授一节课。试讲者要接受听课教师对其上课、学习、工作等方面情况进行评点与询问,然后,由院(系)务委员会等相关人员讨论是否聘用。如果同意聘用,则签署本院(系)的意见报学校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审核后报校长,校长同意后,由人事部门办理聘用手续,一般试用期3-6个月,试用期满后经考查合格方可转正。

2.4 聘任合同

美国私立高校是严格按照合同管理教师,聘任合同明确规定教师的职务、工作量、任教学科、任教年级、工资报酬、聘任期、就职日期、有关问题的法律程序及责任。每一个教师都非常清楚自己的责、权、利。当要解聘教师在正式下达辞退通知之前,学校会给即将辞退的教师提供必要的培训机会,还会给教师提供必要的听证程序保护,让教师有自我辩护的机会。另外。美国的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备,教师可以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地与学校签订聘任合同。

在我国,民办高校聘任合同没有明确规定教师的职务、工作性质,工作量、任教学科、任教年级、甚至在竞聘时是教师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到了行政岗位。在聘任过程中,缺乏公正、公开的必要的评聘方式与方法,聘任合同大多是例行公事。在解除合同时,即使合同规定,双方一般要提前30天告知对方,但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民办学校可能因为教师犯了一个错误就当即解聘,甚至不给教师自我改过自新,自我辩护的机会。另外,在我国,由于民办高校教师的社会保障制度尚处于初级阶段,教师的失业,养老、医疗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这就使得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归属感,教师流动太频繁。

2.5 考核制度

在考核制度方面,美国实行“非升即走”的淘汰制、规定讲师聘任合同为1年,助理教授为3年,还可续聘3年,到期后,如不能通过专门委员会对其教学效果、科研能力、论文及著作水平等方面的考察,就得被解聘离校;新聘助理教授如果在5-6年内晋升不了副教授,必须自动离开学校。[4]

在我国,虽然在学校的相关文件中也规定了试用期满或合同期满进行相应的考核,以决定是否转正或续聘,但(下转第110页)(上接第106页)真正在试用期满或合同到期那天,往往没有落实考核工作就直接转正或续签合同。另外中国目前民办高校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没有固定聘期,有的到退休年龄了还是讲师,有的最高职称到副教授。但是学校并没有因为在长时间没有晋升职称而解聘这些教师。

3.结语

总之,通过对中美私立高校教师聘任制的对比研究,再结合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不断总结国内外的经验,认真研究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要深化认识,不断总结、不断研究,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我国的民办教育才能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陶爱珠.世界一流大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3,9.

[2]易金生.美国高校教师招聘及其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6).

[3]史珍.美国教师聘任制状况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