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院固定资产盘点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固定资产;问题;建议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医院为维持日常治病救人、护理病人而特有的、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其范围包括病床、电视、空调等,医院固定资产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转和提供服务保障的基本物质基础,对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它的重要性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它所面临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提出新方案来解决。当前,大部分医院主要采用归口分级的管理模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院计财处负责全院固定资产价值与产权管理,各归口部门负责具体的业务管理,即设备科负责管理医疗设备,信息科负责管理电子网络设备,后勤处负责管理家具,房屋建筑物,办公室负责交通工具,统一入账标准,统一账卡管理模式。
二、南京市江宁医院后勤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部门管理,权责不分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小到固定资产表格、卡片的制定,大到固定资产归属管理部门的明确,整个医院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存在多头管理问题,使固定资产管理职能分散,财务、设备、信息、后勤等部门权责界分不清,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盲区,造成固定资产购置、领用、保管等环节出现脱节问题。
(二)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
固定资产管理薄弱,内部控制不够严格,造成有些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和损失,利用率低。尤其是后勤固定资产的价值低、可移动,所以普遍对后勤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不足,这就导致部分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发挥特定的作用的同时又占用了医院的大量资金,造成医院的资源浪费,也妨碍了医院的更好发展。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在固定资产购买时没有考虑过它的实用性,盲目购买的后果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的后期利用率降低;其次是因为是在后勤固定资产管理的时候没有有效的使用计划安排,有效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缺乏使得固定资产在购买后的利用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造成了医院的资源浪费。
(三)清查、盘点制度执行不到位
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不能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盘点前没有安排熟悉的相关人员进行,盘点时常发生错盘、漏盘的现象发生,盘点后没能及时生成盘点报表,有的生成盘点表对盘亏、盘盈未附文字说明原因。
(四)报废过程、手续不完善
在医院的具体工作中,有些科室认为后勤固定资产价值较低,在不能使用时自行报废处理,报废后又没有及时上报财务和管理部门核销的情况,有些固定资产报废时未经主要领导同意即发生报废事实。同时,有些固定资产由于资产使用部门无专人保管财产,造成财产损失或丢弃,从而导致固定资产亏损,以上几种情况发生均会导致固定资产账面数和财务不符现象。
(五)管理方法落后
虽然现在多数医院已经实施信息化管理,但只是简单的数据录入,有的未及时录入,有的录入时发生差错,时常发生固定资产调剂给其它部门使用,但未更改使用部门,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要求。
三、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明确职责权限主体
财务部门统一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卡片,管理部门负责登记且一式三份,一份交财务、一份交使用科室、一份管理部门留存。卡片详细记录资产名称、规格、型号、财产编码和使用变动等具体情况。固定资产采购管理部门负责所属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定期前往使用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盘点,并与账务进行核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本科室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本科室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的具体存放地点、使用人员进行详细登记。
(二)制定合理的程序
PDCA循环是我所认同的一种可参考的模板,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修正。将其借鉴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上则可将此程序细分为初审申请、交由领导审批、采购、入库、科室领用、调剂等各个环节全方位进行管理,减少固定资产毁损和流失,确保账实相符,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三)规范操作流程
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物品的出入库等方面工作,用科学的视角看即使是入库一个小小的步骤也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物资是否合格,入库后库存时间定为多少合适、科室领用手续是否完备、对于弃置物品处理是否得当等,因此将每个环节都考虑到并做到细致严谨即可使流程更加符合规范。
(四)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
定期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盘盈、盘亏,以及在盘点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由财务部门与使用科室一起协同查明原因,形成书面报告,报医院主管领导批准后,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进行处理。财务和管理部门会同使用科室定期进行账、卡、物核对工作,完善固定资产档案,确保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五)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环节处理
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的管理,使资产与账实保持一致。人员变动或装修、改造、搬迁时,及时通知归口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并进行账务处理,对利用率低的闲置固定资产进行内部调拨。固定资产报废应首先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经维修部门检查审核,确实没有维修价值后,协同归口管理部门到现场核对实物的名称、型号是否一致,核实无误后,使用科室将废旧财产交给管理部门,废旧资产回收管理人员在报废单上签字,会同财务部门对账务进行调整,以确保医院资产的真实性。
四、结语
总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种既繁锁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只有明确权限主体,制定合理的程序,定期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加强固定资产报废环节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从意识上重视,在管理环节上严格把关,双管齐下,以期能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甘丽云.试论新时期医院资产管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4(08).
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资产档案;分层架构;WCF;物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006-03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of requirements on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and the difficulty in managing it,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of fixed assets has become a very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hospital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he customer requirement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busines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in WCF hospital, depending on which the designing scheme of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was determined, including a total design of system structure and architecture. Then there was a module division based on different functions of the system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functions of service layer, persistent layer and presentation layer and got the service of WCF hospital deployed finally.
Key words:fixed assets; asset archives; layered architecture; WCF; material management
1 概述
医院对信息化要求很高,而由于医院在业务量不断增加,业务范围逐渐扩展,新形势下的固定资产管理急需变革,设计开发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对医院来说意义重大。系统采用Visual Studio 2010开发工具和C#设计语言,以SQL Server 2008 作为后台数据库,基于分层架构模式,结合WCF技术构建。本系统以资产为核心,具备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不但提供资产增加、调拨、折旧、增值、报废基础管理功能和基础信息管理功能,还具有库房管理、资产维修管理、资产盘点、货款支付管理的功能。库房管理包括资产入库、资产出库、科室领用和科室退回,记录资产来路和去向。
2 系统需求分析
2.1 业务需求分析
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大,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乃至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院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满足以下业务需求:
1)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系统基础信息进行设置,比如仓库、资产类别、资产名称规格、生产厂家设置等。
2)库房管理:针对资产出入库进行管理,包括采购入库、采购退货、科室领用、科室退回。
3)货款支付管理:资产采购入库后,物资管理部门发送货款支付申请;财务部门对申请单进行审核。
4)资产条码标签管理:每个资产进入信息系统后,生成并打印唯一条码标签,贴在资产规定的位置,避免账务不符情况的发生,也利于资产跟踪管理。
5)固定资产的变更: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增加、所属科室改变、折旧方法的变更等等。
6)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耗损,按照折旧年限每月平均提取耗损金额。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会有不同,因而需要按资产类型设置折旧年限。
7)固定资产增值:由于资产新购的配件一般体积较小还可能安装在原资产的内部使用,不方便作为独立资产来管理,可以通过资产增值的方式,配件不作为新的资产入库,而是增加原资产的增值金额,配件和原资产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资产管理。
8)资产盘点:指利用手持智能设备扫描条码,对所管理的资产进行清点,调整信息系统中资产存放位置信息,统计资产盘盈盘亏情况。
9)资产维修管理:资产设备发生故障后,使用科室登记维修申请;然后设备维修负责人收到维修申请后执行接单操作,并安排维修人员去修理;维修结束后,记录维修结果和维修金额等。
10)固定资产的处置:即固定资产的减少,其方式种类很多,按其去向不同可分为报废、报损、盘亏等。
11)查询统计:由用户选择查询条件,显示相应的查询结果,包括业务数据的明细查询和统计查询。查询报表主要有出入库报表、折旧报表、在用资产统计报表和各类业务报表。
2.2系统主要用例分析
本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使用用户有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科室。资产管理部门使用系统执行资产管理业务操作;财务部门使用系统执行财务核算管理;资产使用科室使用系统针对本科室资产做查询和一些业务申请操作。
篇3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综合管理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不仅数量多而且金额大,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不断增大,有些医院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0%,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面临新的挑战,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的,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够重视,固定资产虽然是资产,但购进资产后,还会产生大量的折旧费和维保费等费用,如果对资产使用不当,不及时维保,致使固定资产提前报废,也会造成医院经济上的损失。随着卫生经济体制改革,各级地方财政资产管理政策不断推出,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监管也越来越严格。所以,改变医院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使固定资产管理由分散、孤立的管理向全面管理转变,实现价值管理、实物管理和信息管理的一体化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与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有效结合,可以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职责不清
对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责任不清,使用部门人员对资产管理缺乏专业知识,对资产管理不重视,导致资产毁损、流失或被盗。
(二)不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1.设备购置申请审批环节管理不到位。设备购置申请由使用科室提出,各个职能处室共同审批并签署意见,往往职能处室意见被忽视,从而不能达到全面、科学的论证。2.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欠规范。单位签订的设备采购合同欠规范管理,不规范的情况包括:有些政府采购合同无合同签署日期,则无法确定合同生效日期。审批时间滞后于合同签订时间,合同签订时间滞后于经济事项发生时间。未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合同条款,如合同约定交货时间为合同生效后30日内,但设备验收和开箱时间已经超过30天,实际交货时间滞后于合同约定交货时间,已造成延迟交货,但合同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约定的违约赔偿条款。3.设备验收入库及转固周期长。设备验收入库的时间往往被忽视,验收和入库的时间过长会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对固定资产从论证、决策、构建、安装、交付使用到清理的全过程进行管理,需要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三)资产的调拨、租借、对外投资、处置、捐赠等业务未按照资产管理规定执行
1.赠送设备未入账。如有些科室接收社会捐助的资产,未办理资产入库手续,不利于固定资产有效的管理,造成账实不相符,会导致资产的流失。医院接受社会捐赠资助应纳入医院统一管理使用。单位接受的社会捐赠资助的设备等实物资产,需办理入库手续,登记相关账目,领用时必须履行审批程序,并办理出库手续,达到固定资产核算起点的,要按照固定资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达到报废期后,根据相关规定办理报废手续。2.设备借用无手续。科室相互间的设备借用,无借用手续。出于医疗需要,跨科借用,经双方科室负责人同意,医疗设备可以跨科室临时借用。借出方需由固定资产管理员填写《医疗设备跨科借用登记表》,对借出设备的名称、固定资产编码、完好状况、借出日期、归还日期等进行记录,借出及归还后均需有借入方固定资产管理员确认签字。借出设备原值超过3万元需报医学工程处进行备案,跨科借用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长期借用需办理资产转科手续。3.资产报废过程欠规范。使用科室部分资产已达报废条件但未及时履行报批手续,造成不能使用的资产长期堆砌。使用科室已经办理资产报废手续,实物资产已经转移到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待报废资产,但双方未办理资产交接手续。资产报废审批流程已经结束,资产已由回收公司接收,单位财务与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销账,若不及时销账会造成账务核对困难。4.不重视固定资产标签的管理。部分设备未贴固定资产标签或设备办理转科后标签未更新,对盘点工作增加难度,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利于对账工作。使用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和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补贴上正确信息的标签。对没有标签或标签信息不正确的情况严格检查,并与绩效挂钩,使资产管理人员重视资产的管理。以上情况会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账、账卡、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固定资产采取电子信息化管理,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四)资产日常维护不当、长期闲置
资产使用人员没有专业系统的知识,简单培训后就上岗操作,导致专用设备使用不当,不重视日常资产的维护保养,导致资产使用年限减少、使用效率低下等。医院应当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有些资产购入时技术先进,金额巨大,但实际操作人员技术有限,不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折旧费、维保费等费用高于此设备带来的收益。应积极提高使用人员的专业技术,使资产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增加医院经营收益。还有些资产购入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买来后长期闲置。使用率低或闲置的资产,科室没有及时报送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调拨使用的意识,不利于全院资产的合理调配,没有做到物尽其用,造成资源浪费。
(五)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有些医院对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使得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强。没有设置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缺乏相互制约和相互制衡。没有建立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定期轮岗制度,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三、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应职责明确,实行分级核算、分级管理
医院设备资产实行院级专门委员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级管理制度。院级专门委员会统一领导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院级专门委员会主要由院领导、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年度装备计划、采购活动等重大事项进行评估、论证和咨询,确保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资产管理部门包括医学工程处和总务处后勤组,医学工程处承担医学装备计划、购置、验收、质控、维护、修理、应用分析、处置、档案等职能;总务处后勤组负责后勤物资、设备的申购、计划、采购、入库、保管、出库、供应、使用、质控、回收、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使用部门为实际使用设备资产的具体科室。设备资产各级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履行其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职责,合理配置、安全与有效利用设备资产,充分发挥使用效益。资产管理职责清晰,明确归口管理部门,有利于资产的使用和保管。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分级核算、分级管理。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金额账),负责资产的价值管理和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分类明细账(数量、金额账),记载资产金额、数量、存放地点、管理单元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的实务管理,核查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使用情况,制定具体的业务管理规范并指导资产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定期培训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定期清点资产并与财务部门对账。对于盘点差异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盘亏的资产,对相关责任人下达归还资产通知书,尽快归还固定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资产使用部门负责三级分类明细账(台账)、记载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资产编号、存放地点等,每个科室设置专门人员管理资产,定期盘点资产,如固定资产管理员可以每月末对本科室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于盘盈或盘亏的资产及时查明原因,并以书面的形势及时上报给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需查明原因,制定解决方案。
(二)全生命周期优化管理
1.设备采购。科室根据预算和工作需要提出申请,重大固定资产申购需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分析并由院级专门委员会审批。2.验收。设备到货、安装、调试使用,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使用部门、供货方依据合同约定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中应重视使用部门专业人员的参与,可以从专业技术上及时发现设备运转中是否会有后续问题,避免只看外表的验收方式。合同签订日期等要素应齐全,避免执行在前,签订在后的情况。全面履行合同约定条款,切实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避免经济纠纷。3.入库、出库。验收完成后应当填写验收报告、固定资产入库单和固定资产出库单,并由各方签字确认。设备验收后,验收人员将固定资产入库单一联传给财务部门入账,确保资产安全完整。加强设备采购、验收入库、出库过程管理,缩短采购验收入库周期,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固定资产充分发挥作用。4.维修。资产管理部门要实地检查设备,排查原因,确定是人为事故,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医院应当建立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保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5.设备报废。设备报废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使用科室需详细说明报废理由,专业设备的报废申请还须附相关技术专家签署的技术鉴定报告。然后科室主任审核通过后提交至资产管理部门维修组进行实地核查,核实具体情况。核实无误审批后将设备送至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由资产管理部门上报至主管院长审批。使用科室按照资产管理部门安排,将已批准报废的设备资产,经由院办公会同意后,由财务处统一向市医管局报批。经上级机关批准后,由政府指定公司对报废设备统一回收处理。根据回收公司开据的回收文件,资产管理部门核销二级分类明细账,财务部门核销总账和一级分类明细账务。
(三)固定资产应当全方位综合管理
全方位综合管理是指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价值管理的有效结合。第一,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到报废全过程进行预算控制。第二,固定资产管理需结合成本管理。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合理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使用成本。第三,固定资产管理需结合绩效管理。将科室资产管理使用状况与科室绩效挂钩,作为科室绩效考核的一个因素,加强对实物资产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利用,提高使用效率。在资产购置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重点对已经配置的资产使用效率进行评价与考评,避免资金浪费,资产损失。通过固定资产使用率,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率,固定资产医疗收入比率等比值和资产的完好率、维修率、收益率等指标与科室的考核挂钩,完成好的给与奖励,否则给与处罚。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账账、账卡、账实核对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执行医院资产捐赠管理制度、跨科借用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发生报废或者毁损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履行国有资产报废审批手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盘活闲置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效能。
篇4
1.设备及物资账实不符。
1.1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改革之前,医院物管部门对于报废的医疗设备、物资也有“重钱轻物”的思想
对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不及时,没有制定报废审批制度,使申请报废科室无制度可遵循。报废时,直接从科室拉走,一些设备及物资无人记录,无人审核,报废物品长期堆积在仓库。另外,报废处理程序未与财务账务处理部门配合好,造成实物设备已经退回,但相关账目一直未清理,所以也造成账目数量多,实际使用少的糊涂账现象,使以后的管理监督工作难以开展。
1.2科室固定资产“入”无节制。
由于采购部门与使用部门沟通欠缺,对有些设备及物资使用情况不了解,大批量采购仪器设备且价格居高,科室之间出现需求与采购偏差,既浪费资金成本,又没有达到预期效率,部分医疗设备出现闲置。例如,住院部普通外科病区使用的一台监护仪,购入原值138000元,与其他护理所需监护仪使用功能一样,但购入原值高于其他类监护仪,出现成本浪费、闲置等问题。另外,一般设备成批采购,出现使用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例如电子设备中的打印机,对于医院医技科室,人员工作常常需要24小时在岗,24小时不停使用,打印机耗损大,所以对于医疗科室配备的打印机要求使用寿命长,质量有保证,功能通用简便。但也有不少科室反映,部分批次的打印机价格高,容易出现坏损,修理成本高,维修人员通常以旧换新,所以坏损的打印机还未维修就已经报废,科室账面又登记一台新打印机,造成设备上账就无“入”的限制。
1.3存在“隐形资产”,物品管理科室没有及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登记建账工作。
一部分设备及物资没有通过财务登记上账或是被拖延登记,这部分资产成为医院的“隐形资产”,造成一部分医院国有资产的流失,其中包含一些接受捐赠的设备及物资。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三条规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包括行政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单位的资产、行政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由于使用科室与物管科室没有国有资产意识,认为接受捐赠的设备资产属于自有资产,没有及时上报资产管理部门。
2.未达账项申请报废。
会计范畴中未达账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取得凭证的实际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结算凭证且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未取得结算凭证尚未入账的款项。与财务会计范畴相比医院的未达账项可以理解为:物管科室与财务部门取得资产凭证或者资产申请时间不同,导致记账时间与使用时间不一致,一方已经接收开始使用,而另一方尚未取得资产处理申请单或收据,从账目角度看形成“隐形资产”。由于以上“隐形资产”确实存在并一直使用,当毁坏或需要报废,申请科室报废时无账可查,所需报废的设备、物资滞留科室。例如在盘查核实部分医疗科室资产,显示盘盈一张转椅,但无账目记录,这时如果科室申请报废转椅,虽已到达报废年限,但是无法进行报废审批手续,从财务记账角度看,这把转椅就是未达账项申请报废。属于未达账项的设备物资,从账面上无法显示,不易发现,相关管理部门缺少对医疗设备及物资定期盘点核查。
3.医疗设备与一般物资易耗品混合登记建立账目。
医疗设备一般包括医用电子仪器、激光仪器设备、临床检验分析仪等大型仪器,其特点是原值大,维护成本高,流动较稳定;一般物资包括低值易耗品、药品、材料等,其中低值易耗品包括,办公用品、医疗护理用品、消毒工具、简单手术器具等,具有原值小、易消耗、流动频繁等特点。在管理建账时将两者混合记入固定资产卡片管理,造成账目繁多,查询冗长、处置手续繁琐等,使日后的管理工作造成效率低,监管差。例如棉被、棉褥、电话机、工具等物资易耗品,每一项设备及物资应使用一个资产编号,当成批登记上账时,会计人员为了记录方便,将几十件物资归属于同一个资产编号登记入账,如果科室只报废同批次的几件棉褥,怎样把这几十件物资平均使用一个资产编号做报废处理,这也为报废工作造成困难,使工作效率减低,报废时间延长。因此,管理者应将医疗设备与一般物资分开登记建账,区分报废处理。
二、医疗设备及物资管理要求
早在1920年,美国就已开始培养组织医学工程人员,注重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以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1989年已有85%的医院具备医学管理工程部。欧盟每届会议都会表扬在设备管理、维修等方面作出贡献的人员。在国内,1999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通过《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并于2000年4月1日起施行,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促进了医疗体系的健康发展。新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于2014年6月1日起施行,新版的管理条例加强了对大型医疗设备备案事项的监督检查,注重对使用单位的日常管理监督,对高风险产品建立可追溯制度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再评价、召回等上市后监管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2006年5月30号财政部第35号令,《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国有资产实施账目、清查、维护、统计、建档等职责,以及国有资产的具体监督管理工作并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对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各类资产的经营和使用,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具体地说,就是对国有资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进行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三、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疗
设备及物资管理机构及管理办法介绍201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医疗机构率先成立国有资产管理部,现已逐步解决医疗设备及物资管理混乱等问题,进一步实现医院医疗设备的优化管理,资产有效配置与使用,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供管理依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各种医疗仪器和设备共计资产价值6.85亿元,大型医疗设备有双螺旋CT、瓷共振仪、全身伽玛刀、准分子激光治疗仪、乳腺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ECT、高能高频多弹头微波肿瘤治疗仪、数字胃肠造影、数字减影仪、远程会诊系统、CCU和ICU、监护系统等当今一流设备。
1.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成立国有资产管理部实行集中管理。
由过去固定资产分散管理,即原来由使用科室、总务后勤部、医学工程部、招标采购部、财务部等多部门分散管理的工作,集中改为由国有资产管理部统一协调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部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及其他低值易耗品账目。划分医疗设备及物资实物管理部门,由医学工程负责医疗器械维修护理及采购保管,总务后勤部负责一般医疗物资、易耗品、办公用品等实物的库存采购及管理。减轻医院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对财务管理的压力,使其集中注意力在精细化管理及内部控制。其次,成立专属部门有利于责权划分,从整体统筹、协调总务后勤部与医学工程部资产管理工作,同时有利于总务后勤部与医学工程部发挥科室优势,专注于设备器械维护与研发,以及库存物资管理,最重要的是有利于管理监督医院固定资产变化动向,做到优化配置。
2.建立医疗设备与物资易耗品的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及《自治区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对医疗设备及物资采购、管理、处置等问题进行因的制宜的调查与研究,制定适合本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例如,对单价在1000元以上(包括1000元)的设备及物资划分为固定资产类管理;对单价1000元以内的器具及物资划分为低值易耗品类账,分开建账。按照医疗设备与一般物资的特点分类,分别编制医疗设备资产编号与一般物资编号,医疗设备处理要严格遵循国有资产报废处理条例,以优化配置,效率最大化为主,做不同的资产类别区别管理,有利于规范医院财务体系管理,使医疗设备及物资管理工作更加有效率,便于核查监督。
3.加强医疗设备及物资盘点管理。
疏于医疗设备及物资盘查监督,是导致账实不符的主要因素,定期资产盘查能有效防止资产流失,起到监督管理作用,引起固定资产使用者重视。医院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全院固定资产实地盘查,深入门诊、住院、急诊等部门盘点统计。由采购部门、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派出专人组成盘查小组,制定盘查办法,在实物盘查中记录盘查科室、数量、型号等。盘查结束后,由各科室负责人对盘查结果签字确认,各盘查专员总结汇报盘查中出现的问题,并上报盘查小组或国有资产管理部处理,盘查小组要认真负责并对盘查结果负责。
4.规范医疗设备与物资条码管理。
配套应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实施医院医疗物资的数字化管理与医院HIS系统结合,实施医院医疗设备及物资条码化管理,将每一项资产信息包含在每一个条码中,包括:原值、入库日期、型号、厂家、折旧等等,不仅有效减少了人员录入出错率,而且为医院节约管理成本。
5.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定期对医疗设备及物资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使用科室的物资节约意识,规范医院固定资产使用人员行为,提高设备使用者的素质,爱护公共设备。对管理工作人员每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一方面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物资管理的法律意识、专业技能培养,努力维护好国有资产管理;另一方面培养固定资产软件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日常业务。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核算 解读
2010年12月31日财政部的《医院会计制度》是结合医院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进一步规范医院财务核算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医院资产中固定资产占相当大的比重,是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规范的核算,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需要,也为医院强化成本控制,考评医疗服务效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旧《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所规范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所带来的账面反映医院资产信息不真实、不利于固定资产更新和日常管理、不利于成本核算和领导决策等等一系列问题[1]早已为业界诟病,本文不再赘述。本文试就新《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进行解读。
一、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分类
新制度明确了固定资产的概念,将医院固定资产划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四类。通过对新制度有关固定资产核算内容的分析,现从不同角度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分类。
1、按照取得方式不同分类
包括:(1)外购的固定资产;(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大型修缮后形成的固定资产;(4)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5)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6)无偿调入或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
2、按照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不同分类
包括:(1)使用自有资金购入的固定资产;(2)使用财政补助资金购入的固定资产;(3)使用科教项目资金购入的固定资产;(4)使用其他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
3、按照使用部门分类
包括:(1)临床服务类科室、医疗辅助和医疗技术类科室使用的固定资产;(2)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3)具有多种用途、部门混合使用的固定资产。
4、按照使用情况态分类
包括:(1)使用中的固定资产;(2)未使用的固定资产;(3)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二、医院固定资产核算不同阶段的划分及主要科目设置
新制度对固定资产从进入医院财务核算系统到退出该系统,按照所取得的方式及服务对象等不同情况下的核算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1、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同阶段包括
(1)取得阶段;(2)正常使用阶段(含为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或延长使用寿命的后续支出和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而进行的修理);(3)处置阶段(指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无偿调出、对外捐赠等);(4)定期清查盘点阶段。
2、与固定资产核算有关的科目设置及其核算范围
“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医院固定资产的原值;
“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医院固定资产所计提的累计折旧;
“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医院为建造、改建、扩建及修缮固定资产及安装设备而进行的各项建筑、安装工程所发生的实际成本;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医院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及其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
“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医院已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医院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各项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
“待冲基金”科目,核算医院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构建固定资产等物资形成的,留待计提资产折旧摊销或领用发出库存物资时予以冲减的基金。
以上科目的设置,结合了现阶段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实际状况,搭建了医院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的主要科目框构,且便于理解和实际操作。
三、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改进及其现实意义
1、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
这一规定彻底改变了沿袭多年的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模式。通过 “累计折旧”科目,将固定资产价值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消耗转移的部分体现出来,在资产负债表中也能直观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避免因制度不完善带来的虚增资产、净资产以及人为调节业务收支结余等问题的发生。新制度还规定,医院的图书参照固定资产管理,不计提折旧,其他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以系统分摊固定资产成本,计提折旧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为解决不同来源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成本分摊问题,新制度同时规定,应在固定资产明细帐中登记每项固定资产原价中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其他资金的金额及所占比例。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方法、计提基数及折旧年限的确定,最大限度减少财务核算的可选择性,有利于合理分摊固定资产成本,增加不同医院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创造性地采用“待冲基金”科目
通过该科目医院就可以把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区分开来,对财政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过程性管理。从资金循环来看,待冲基金是财政及科教资金留在医院尚未消耗的部分,该金额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 “净资产” 要素下的“待冲基金”项目得到直观反映,对“待冲基金”明细科目的分析,可确定核算期间医院使用财政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购入固定资产的具体金额及两项资金承担的医疗成本,有利于真实反映医院的医疗成本,有效解决了由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所形成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
3、医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分析,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
新的医院财务制度重点强化了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对成本范围、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4、新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的改进和成本报表参考格式的推出,使作为临床服务科室医疗成本构成重要组成部分的固定资产折旧也像人员经费等项目一样能反映在成本报表中,使成本构成要素更清晰明了,便于对各要素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这将引导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像关注卫生材料、药品等有形消耗一样关注固定资产折旧,必将重视在以科室为考核单位的固定资产界限划分和混用固定资产的成本分摊原则和标准问题,从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保管和维修,使其为在开展医疗活动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5、新制度将于2011年7月1日起在国家试点城市的公立医院改革施行,2012年1月1日起在全国的医院施行
新制度的贯彻实施必将促使医院对包括固定资产在内的医院资产进行彻底的盘点和清理,掌握实际存量,以适应新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的客观需要。固定资产成新率的合理核定将关系到应提折旧额的大小,是相关部门重点考虑的事项,同时新制度对由财政补助资金和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采用新的方法进行核算,这意味着要求医院重视对这部分资产的管理。
6、信息化建设在现代医院管理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制度对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作了改进,为确保计提折旧基数的准确性,对信息化软件进行重新设置将成为必然
信息系统要能对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的具体情况进行准确判断和区分,如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仍需计提折旧,已经提足折旧但仍在使用的固定资产无需再提折旧等,同时因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不同,计提折旧的时所对应科目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设置核算的相关功能,以便计算机能进行分类处理,准确完成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任务。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内部控制
一、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
1.预算控制风险
部分医院经济管理基础薄弱,不重视预算管理,没有将预算控制工作提升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从而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使得医院收支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增加了资金风险。大部分医院仍采用固定预算法编制预算,没有考虑到医院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发展需要等因素,使得预算编制质量偏低,降低了预算的可执行性。同时,医院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度不足,各科室的预算执行符合率偏低,在预算考核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严重弱化了预算执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没有调动起全体职工参与预算控制的积极性。
2.成本管理风险
医院面临的成本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信息生成风险。具体包括成本归集不正确、成本核算不及时、管理费用划分不正确、成本与收入不配比、间接费用分摊不合理等情况,这会造成成本信息失真,难以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是,成本效益管理风险。具体包括药品销售对医院效益贡献越来越小,盲目借贷造成资金成本率偏高,缺乏对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估,延期收回医院医疗款,成本费用支出审批不严等情况,严重阻碍了医院成本效益目标的实现。
3.资产安全风险
医院在资产管理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重采购、轻管理的思想,使得医院存在着资产流失的隐患,不利于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管理目标。大部分医院没有落实资产清查制度,没有定期开展资产盘点工作,导致医院账实不符现象较为严重。尤其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盲目购置固定资产、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的情况,没有健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保管、报废等环节的操作流程,不仅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而且还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现象。
4.财务监督风险
财务监督是确保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医院缺乏财务监督机制,为财务舞弊案件的发生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间。同时,部分医院没有设立监督机构,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监督评价,易导致内部控制形同虚设。此外,还有部分医院将内审部门设立为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严重弱化了内审部门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基于财务风险为导向强化医院内部控制的措施
1.强化全面预算控制
医院应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落实全面预算控制,从而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不断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制定和落实财务目标。医院要结合以前年度预算完成情况,在合理预测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目标。针对有收入的科室,要根据科室人员结构、历年经营状况、设备投入情况以及科室职能等因素,对收入和费用目标进行分解落实。针对无收入的科室,要根据科室职能、提供的服务确定预算支出目标。其次,完善预算经费审批制度,对预算方案涉及的经费支付进行严格审批,并落实由分管院长、财务部门负责人以及各科室负责人层层把关的三级审批制度,用以规范各科室预算内资金的具体使用,杜绝随意调整支出。再次,强化预算执行控制,跟踪检查各科室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时掌握预算支出进度。同时,医院还应当落实预算考核制度,对各科室的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考核,其考核重点为成本费用节约额、成本降低率,并将考核结果与职工的薪酬挂钩,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
2.强化成本控制
医院应在识别成本管理风险的基础上,从强化财务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加强成本控制,落实成本控制措施。具体如下:首先,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医院应规范原始凭证的取得和汇总、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财务报告的生成等会计基础工作流程,正确划分医疗业务成本和管理费用,准确进行成本会计计量,确保成本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同时,还要对已生成的成本信息进行审计,杜绝出现错漏和舞弊现象。其次,加强成本效益管理。在事前成本控制方面,医院要科学分析外部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对医院内部成本管理带来的影响,并结合医院成本管理的具体情况,制定风险防范策略。在事中成本控制方面,医院要建立投资决策集体审议责任制度,规范重大投资决策的程序,尤其对于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基本建设项目投资,要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彻底消除盲目投资现象。在事后成本控制中,医院还要对成本效益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考核,激发员工参与成本控制的积极性。最后,健全成本费用审批制度,强化收支管理,明确审批权限和程序,对金额较大的物资采购采取招标的方式,严格控制款项支出,避免暗箱操作增加医院成本。
3.强化实物资产保全控制
医院财务内部控制要重视各类实物资产的保全控制,防止资产流失,确保账实相符。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明确实物资产管理职责,限制无关人员接近先进、易变现资产和库存物资。尤其针对货币资金而言,要加大管控力度,妥善保管好各类印章和票据。其次,落实实物清查制度。医院要根据业务特点,对固定资产、设备、药品、医用器具、材料等物资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根据盘点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账务处理,确保实物实存数与账面数相符。再次,做好资料保管工作,医院要分派专职人员负责资产、财务、会计等资料的保管,防止出现资料丢失、毁损、被盗等情况。最后,加强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监控,对固定资产的成新率和使用状态进行检查,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追溯调整固定资产折旧,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医院要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审批程序,不得随意处置固定资产,以便造成资产流失。
4.强化财务监督
医院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使其独立于财务部门,并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尤其在财务工作方面,要加大监督力度,有效防范财务风险。首先,内部审计部门要重点对财务关键岗位、关键环节进行不定期审查,并指出财务内部控制的缺陷,提出相应整改建议。内部审计部门要重视财务信息真实性、合法性审查,保证财务信息质量。其次,医院要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内部控制目标是否实现,并对执行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价。再次,将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政府职能部门要不定期对医院经营活动进行检查,根据医院风险特征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杜绝医院存在违法乱纪的经济行为。
三、结论
总而言之,医院在经营管理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财务风险,为了有效规避和降低财务风险对医院带来的负面影响,医院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建设,构建起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医院要以财务风险为导向,加强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实物资产保全控制以及财务监督,从医院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入手,落实内部控制措施,从而堵塞财务管理漏洞,规范医院经济运行秩序。
参考文献
[1]陆文莉,杜相品.浅谈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师,2012,(10):81-83.
[2]郑大喜.基于财务风险导向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2):56-58.
[3]吴涛.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促进内部控制建设的实践[J].财会月刊,2015,(5):42-44.
[4]季磊.加强全面预算控制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J].会计师,2014,(9):74-76.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 医院 措施
医院固定资产在整个医院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务必要保证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只有在固定资产的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盲目购置
医院固定资产采购制度不完善,缺乏可行性。许多医院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和效益分析就匆忙购置设备,导致高投入无回报或高投入低回报,甚至闲置;或者在没有充分了解大型和贵重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的性能甚至培训人员还难以达到操作技术规范的要求就购入仪器,利用率不高,随着技术损耗和自然损耗,很快被淘汰报废,造成资金极大地浪费。
(二)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不健全
医院所接受的社会性捐赠物资中包括一些固定资产,可是有些医院并未把这些资产记在固定资产账户中,以致账物难以统一,另外对于这些资产的利用程度有限,浪费情况严重。
(三)对固定资产的控制与管理不到位
很多医院领导者片面的追求对于货币资金的管理,忽视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制度建立的重要性。问题之一是医院内部缺少专业的统计人才,有些医院并未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而是由其他部门如财务部门负责这项工作,使得内部审计难以正常开展,也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监督的有效性。问题之二是工作人员在审计时注重对医院开支情况进行审计,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审计,造成了这样一种情况:某一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度取决于审计工作人员的是否认真负责。
(四)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不能有效约束
医院内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各部门权责分工不尽详细,不能进行集中式管理;在当前不健全制度的影响下,各部门间难以有效沟通。有的医院没有对院内的医疗设备年检进行有效管理,使得很多没有经过年检的固定资产不能继续投入使用,出现资源浪费,同时对于医院来说,也不容易把握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不能向医院管理层传达准确信息,以致影响最终决策。
(五)旧的房屋建筑翻新改造处理不标准
按财务制度规定,如果在原有固定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扩建,按固定资产原价加改造扩建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变价收入后重新对固定资产定价,然而有些医院将其作为维修费用直接列支。
二、医院固定资产有效管理方案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相关的规章细节
现在业界普遍以“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为基本指导思想,大型专业设备应组织专家进行专业论证,申购单由相关人员和领导签字后交相应的采购人员,按照规定的采购程序和要求实施设备采购。采购完毕后入库,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现场验收,资产会计根据核实后的单据登记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和科室明细账,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正常使用后遇维修,需相关人员填写维修单,报告维修人员分析维修原因,落实责任,相关的费用计入成本,如有责任人,则应扣发当事人。报废资产由使用科室填写报废单,报告相关科室,人员,经过认定及领导签字核准,审计部门的同意,相关部门的备案后执行报废,物资会计进行固定资产核销工作。
(二)重视院内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医院的不断发展使得对固定资产的需要量在结构和数量上不断扩大,这就要求首先由医院核对已有固定资产并统一进行登记,医院各相关单位包括财务部等必须密级配合,通过整理有关数据和信息,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需求量。另外对于已有固定资产要注重维修和养护,如对房屋建筑类应保证建设质量、合理使用以及定期保养;对专业设备要安排相应的人员进行管理,并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使用,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的维护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制度,对于每一次维护的结果进行记录,同时要配备相应的维修配件。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和盘点固定资产的安全性,防止出现事故,并整理出相应的意见,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正意见及建议,报经相关领导批示后及时处理,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搭建固定资产数据库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院内各相关部门有机结合起来,搭建固定资产数据库,并是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领导者随时掌握院内固定资产的详情,以便日后进行决策时参考。同时固定资产数据库的搭建,在优秀的技术支持下能够将出入库、报废等手续简化,并自动生成各项报表,供计算使用。
(四)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
(1)将固定资产折旧计入科室成本,将科室资产消耗以成本核算为依据,将各项资产按标准计算折旧并计入科室成本,进一步减少科室闲置设备和报废资产不处理的现象,提高资产使用率。(2)注重对固定资产相关部门及人员的考核,包括使用科室是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有效利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否将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等等。
参考文献
[1]狄艳辉.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改革之我见[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2]何燕,范萍,庞燕玲,何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建议[J].会计之友(中旬刊),2010(11).
篇8
本文阐述了我院如何使用微信平台条码系统对医疗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并对系统特点和具体操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
医疗设备管理;微信平台;微信条码系统;物资管理系统
医疗设备是指用于临床实践诊断与治疗的仪器、设备,是医院日常医疗、护理工作得以开展的物质基础。我院建立于1956年,是一所以骨科和烧伤科为重点,内、外、妇、眼、口腔、耳鼻喉、中医科等并驾齐驱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随着2013年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分院区的开设,我院为之购置了相当数量的医疗设备,目前全院在用医疗设备8887台,总价值6.16亿元,且种类繁多(图1)。作为负责全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资产管理处,负责医疗设备入库验收、出库上账以及设备报废等工作的库管员只有1人。可见,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工作量之大,如何更科学有效地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成为我处的首要任务[1]。
1利用传统信息化方法管理医疗设备存在的问题
我院从2000年开始使用固定资产物资管理系统对设备的购买、上账、使用以及报废等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2]。随着医院医疗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不断深化,该系统存在的问题不断显露。(1)相同型号设备无法准确对应。由于相同型号的设备无法在物资管理系统中为每台设备做出唯一标识。如:2012年购入了型号为FMS输液泵40台,由于该批设备型号相同,物资管理系统又无法为每台设备自动分配唯一的设备编码,造成系统中40台输液泵的信息是完全一致的,导致在以后的资产盘点、设备的绩效分析以及维修保养方面只能通过手工方式进行设备的逐个记录,增加了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人工记录的差错率也随之增长。(2)设备的转账手续繁杂。为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分摊折旧费用,科室间经常将便携式设备(监护仪、输液泵等)进行相互拆借或转移,这就需要设备转出和转入科室及时办理转账手续。由于物资管理系统操作复杂(要经过退库申请、退库确认、设备申请及设备转账确认等),往往出现办理手续滞后,从而影响了绩效部门计算科室实时成本,同时也不符合医院对资产精细化管理的要求。(3)专业设备名称容易混淆。由于资产管理人员往往不是工程专业毕业的,所以对于专业性较强以及规格型号较多的医疗设备无法做到精确认知和记录。如:快速检测心梗病人相关指标的设备(Rochecobash232)与检测降钙素原(PCT)的设备在进院初期曾出现设备混淆情况,导致医疗设备管理工作出现延迟现象,影响了工作效率。(4)资产盘点工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传统的资产盘点方法为:打印各科室《设备使用账目表》、资产管理人员与器械科工程师一同进行设备盘点以及盘点完成后的登记和汇总等工作。面对我院医疗设备数量大、种类多的情况,每年盘点工作需要数个月才能完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也影响了资产管理其他方面的工作进展。
2微信平台条码系统的引入
微信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我院医疗设备条码管理系统正是基于该平台开发出来的。
2.1微信平台条码系统的特点(1)二维码生成方式灵活、简便,系统兼容性强[3]。二维码(2-DimensionalBarCode)具有信息容量大、编码范围广、容错能力强、输入速度快以及可靠性高等特点。微信平台条码系统,无需与其他物资管理系统做接口,只需按照规定格式导出电子表格,就可以根据电子表格中与医疗设备相对应的图片、文字等信息,单独或批量生成二维条形码。避免了传统条形码生成系统与其他系统对接过程中出现的人员和费用问题[4]。(2)设备相关信息保密性强。我院所使用的系统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而成。通过微信企业号后台可以设置相关人员的权限,其他无关人员即使经过扫码后也只能读取标签上少量设备上通用信息(设备名称,型号等),而大部分重要信息(经销商、设备原值、维修成本等)则无法显示。(3)扫码设备普及易用。传统条形码系统往往需要购置数台PDA或者扫描枪与之配套使用。而微信平台条码系统不仅操作方式与目前公众所用的微信软件一样简单易用,而且无需另外购置新设备,仅使用智能手机便可完成扫码和设备管理功能,为医院节省了人员培训和购置设备的费用。(4)设备盘点工作简单易行。微信平台条码系统大大改变了传统医疗设备盘点的模式,由传统使用PDA只能读取设备信息升级为集设备信息读取和管理为一体的工作模式,由原先的多人共同盘点简化为单人即可完成盘点工作。由原来需要提前打印《科室设备使用账》转变为无纸化操作方式。节省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节约了医院的成本。
2.2微信平台条码系统在我院的具体使用情况(1)二维条形码的生成和粘贴。对于已购买使用的医疗设备,通过我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按照要求导出包含关键字段(资产名称、型号、序列号、使用科室等)的Excel表格,而后微信平台条码系统将自动根据表格生成我院所需要的二维码标签,见图2。对于新购置的医疗设备,资产管理人员通过微信平台录入界面输入设备相关信息并生成条码标签。最后,将打印好的二维码标签统一粘贴在医疗设备的铭牌旁边,作为该设备的唯一标识[5]。(2)设备的检查和盘点。为保证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医疗设备管理员和器械科工程师要定期对全院设备进行检查和盘点记录工作。相关工作人员首先对设备进行例行检查,然后只需使用微信条码系统(图3)对设备上的二维码进行扫描确认后,系统将自动在后台记录相应设备的运行状态并最终形成资产盘点表。(3)设备的日常维修管理。利用微信平台条码系统,工程师只需对设备标签进行扫码并在手机端备注栏中填写当次维修所使用的配件和费用[6]。在需要统计维修情况时,只需在系统PC端输入查询条件(设备名称、维修期间以及维修次数等条件)便可调取以往的维修记录。(4)医疗设备的绩效成本管理。微信平台条码系统可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和库房物资管理系统对接,在进行绩效分析时通过扫描设备条码可读取所需的相关数据(设备使用次数、设备收费情况以及设备折旧情况等)。资产管理部门可根据这些数据结合设备的购买和维修成本对拟购买同类设备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考量[7]。
3小结
微信平台条码系统的引入是我院资产管理工作的一次革新。医疗设备的检查、管理和分析工作由原先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变成现在只需要1~2人即可完成,而且从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目前,我院资产管理处已经使用该系统对医疗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并在实践中学习了很多新知识,积累了不少经验[8]。今后,将不断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将微信平台条码系统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参考文献]
[1]袁丹江,夏慧琳,王学致.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实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孔林.基于HIS的数据仓库构建及多维分析[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1,32(11):6-9.
[3]张成海,张铎,赵守香.条形码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张新慧,马海潮.谈医院物资管理的优化[J].中国医院,2009,13(10):78-79.
[5]陆一滨.二维码在医疗设备标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5,30(4):140-141.
[6]王鲁,韩晗,王希霖.医疗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医疗装备,2010,(11):9-11.
[7]金鑫,龚纯贵.浅谈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医疗设备电子档案[J].中国医学装备,2012,9(6):64-67.
篇9
一、新形势下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模式必要性分析
1.医院经济管理创新是行业竞争的需要。医院要生存发展,不仅要有良好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质量,还要有合理的医疗收费,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改革医院经济管理模式,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和医疗费用,减轻病人负担,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和病人的根本利益,也是吸引病人就医的重要手段。
2.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可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医院建设及进一步完善医院环境。经济收入主要是提高医疗质量,加强服务态度、优质服务、热情、耐心,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为宗旨,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应掌握医院经济命脉,更快更好地建设新型医院,让病人来医院治病有家的感觉,医院的各项科研新技术的引进,关系到医院的经济管理,彻底抓好医院经济管理是一项长期、持久的重要工作。
3.经济管理创新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尚不成熟,客观上医院运行的经济负荷不断加重,医院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自身的医疗服务经营收入,医院具有一定的经营性质已成为事实。但对医院来说,医院所有的采购都是以市场价进行的,而所有的技术服务、药品的价格却是政府计划控制的,大部分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均低于成本,使医院面临严重的发展后劲不足问题。因此,借鉴企业管理经验,降低医院运行成本,也就成为必然。
4.国家对医疗体制的改革的需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医院的投入越来越少,而且对各类医疗服务采取低廉的收费价格,加上在现行医保政策下,超标准费用又得不到补偿,因此,医院入不敷出的现象严重,采取增收节支的措施势在必行。当前医疗行业竞争激烈。每个医院不得不运用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对合理的经管方案(尤其是分配方案)便成了最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转变观念,强化经济管理,以实现医院两个效益双丰收
1.加强财务部门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医院经济管理及运营决策中的参谋助手作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工作决不仅仅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反映,更重要的是要综合运用管理会计、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结合IT技术,对经济状况和运营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趋势预测,为医院决策提供支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强化财务部门管理职能,要从职能定位、人员配置、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统筹考虑,缺一不可。
2.增强资金流转时间价值观念,使资金运动与市场变化相适应,获得成本上的竞争优势,实现预期利润。编制和运用现金流量表,了解医院现金流量净额的构成情况。医院的固定资产投资起点高、金额大、品种多,因此,必须坚持对固定资产实行投资论证,保证采购质量,公开招标,降低采购成本,缩短投资回收期。坚持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核实账簿制度,掌握新增固定资产净值占全部固定资产净值的比例是否不断增长,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比例是否合理。只有医院资产配置合理,才能增强医院的抗风险能力。对于医院流动资产,除制定合理的消耗定额外,每月还必须对库存物资、药品材料的储备量、周转天数、周转率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备定额,减少资金占用。
3.发挥经济管理杠杆作用,优化配置资源。医院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遵循卫生事业的规律,综合考虑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如何促进医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医院须运用经济手段引进人才、技术装备、交流信息、科技合作来提高学科水平和竞争实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医院可通过基本医疗服务,非基本医疗服务,特殊服务等满足各方面、各层次的医疗需求,适度拉开不同级别医院的收费标准。引导患者合理分流,来提高医院经营与经济管理的效益。医院在经营管理中才能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和健全经济管理的秩序,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4.适应社会发展,改革分配制度。医院是公益福利性事业单位,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必须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考虑救死扶伤的责任,控制过度医疗消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医院应当把职工的工作岗位性质、技术难度、风险程度、工作数量与质量等工作业绩和医德医风状况,作为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和奖金分配的主要依据,进行奖罚,兼顾患者、医院、职工三者利益,坚持多劳多得、按劳分配,体现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使职工的收入按业绩和贡献大小拉开档次,形成激励机制,切实杜绝开单提成、开大方和滥检查的行为。
5.要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其一,建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在医院内部设立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的内审部门,按照审计法规,对医院财务部门及科室经济管理实行定期的全面审计,并写出审计报告,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限期更改;对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其二,建立完善的财务监督制度。现代的财务工作要延伸到医院工作的每个角落,也就是说,只要有经济业务发生或有费用开支的部门、地方,都要接受财务监督。对他们取得的每笔业务收入、支出的每笔成本费用都要加以监督,随时掌握医院经济的运行情况,及时向医院领导反馈信息,为医院加强经济管理提供依据。
篇10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实现其经营战略、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正确可靠的重要手段,近十年来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自改革开放步入市场经济后,中国企事业单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开始正式重视内部控制,2006年开始步入风险管控视角的内部控制阶段。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组织上下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从风险管控入手进行内部控制,才能有效地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国内已初步完成内部控制理论引进工作,但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演进机理的研究很少,更缺乏针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笔者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广东OC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为例研究其内部控制演进过程,从理论上剖析国内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演进机理,总结其特征与问题,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二、内部控制演进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演进过程 现有文献对内部控制演进过程有两种不同的划分。丁友刚和胡兴国(2007)认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就是控制风险的两种不同的语义表达形式(谢志华, 2007)” 的观点,从风险控制视角讨论了财产实物风险控制、财务报告风险控制、经营风险控制、三种风险控制思想的理性加强、风险评估思想的产生与风险控制目标的最终确立等五个发展阶段。张砚与李凤鸣等则侧重内部控制范围和手段的变化,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牵制、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四个发展阶段。就演进过程看,丁友刚和胡兴国(2007)认为,早期财产所有者面临的主要是财物保管中的失窃风险,后来是投资中的财务报告风险,再后是企业经营风险,再其后是风险控制的理性加强及风险管控体系的确立。李凤鸣等则指出,早期内部控制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交互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事项;20世纪四十年代后,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要求加强对生产经营的控制与监督,内部控制就相应地超越了会计与财务范畴,逐步从对单项经济活动进行独立控制为主向对全部经济活动进行系统控制为主发展,但注册会计师仍主要检查会计控制,宗旨是预防和发现错弊;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西方内部控制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是向纵深发展,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畴,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对比上述有关内部控制演进过程的两种阐释,其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从诺斯(2008)的制度变迁路径看,都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即“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是财物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在内外部动态环境下的互动博弈行为推动了内部控制的演进。我国在2003年国资委成立和运作之前,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所有者基本是缺位的或不到位的,内部控制发展缓慢。然而,其后几年内部控制则发展迅猛,这与国资委的大力推动分不开。
(二)内部控制演进原因 李凤鸣和韩晓梅(2001)认为,推动内部控制演进的原因是经营环境的复杂化,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对企业活动的影响;丁友刚和胡兴国(2007)则认为,内部控制演进是组织与经济环境变迁的结果。虽然两者都认为外部环境是内部控制演进的作用主体,但后者强调了组织变迁因素。程新生(2004)认为是对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共同追求推动了内部控制演进,但也没有言明具体的作用主体构成。结合体制内企事业单位国有属性,需要明确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演进的作用主体与西方市场经济的私人企业的不同之处。
三、内部控制演进案例分析:以广东OC医院为例
(一)广东OC医院及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概况建院于1978年的广东OC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现在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功能于一体的面向海内外开放的综合性现代化医院。广东OC医院当前的发展思路和经营策略是:抓住时机,更新思维,选准方向,跨跃式发展,尽快缩短与同级医院的差距;采用超常规投入的办法扩大再生产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财务预算与规模投资相配合,合理调节运作资金,并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经过几年的战略发展,医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总资产5.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亿元 ,开放床位900张,拥有高场强磁共振、多排螺旋CT、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化学发光检测仪、全自动生化检测仪、直线加速器及伽玛刀肿瘤治疗仪等先进大型医疗设备。固定资产一直占医院总资产一半以上的比例。广东OC建院之初,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较高,曾一度达到75%。当各科室的医疗设备逐步添置齐全后,医院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就是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这样,固定资产比例逐渐下降,到九十年代初时已下降到60%左右,20世纪初时进一步降低到50%以下。但随着广东OC医院新战略实施,筹建新综合大楼、添置床位和各类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所占比例又上升到了55%,且近几年继续维持这个高位。从内部控制视角看,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过程滞后于流动资产管理,其内部控制可分为防控阶段、制度规范阶段和效益阶段。
第一阶段:防控阶段(1981-1999)。广东OC医院早期几乎没有正式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完全靠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以院为家的归属感。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固定资产管理日益变成一个影响医院正常经营的因素。1995~1996年间相继发生员工私占照相机、科室领导不当占用电脑、科室拆分带来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及固定资产报废管理缺失等事件,使得医院不得不提出“反私占挪用、防账物不符”的号召,并出台《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条例》,明确了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责和可移动办公器材及设备的使用区间、使用规则和设备管理与护养等。
第二阶段:制度规范阶段(2000-2006)。经过前一阶段固定资产管理改进,账物不符、私占挪用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很快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在2000年中开始,随着广东OC医院的迅速发展及与周边医院的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各科室纷纷申请购置新的医疗器材,淘汰旧设备。这一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及时跟进到位,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新设备添置问题,有些科室未经审批,就私下试用甚至使用某供货商提供的新设备,到审批下达时,有些设备实际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带来的问题,除了使一部分人不当得益外,还有可能因为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带来一些潜在的纠纷,如试用中的设备损害,试用后不购买该设备等。旧设备淘汰问题方面,典型的例子是,如果相关科室不说明该设备性能状况,设备科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很可能将其作废品处理了。实际上,旧设备淘汰中如果管理不善,潜存的风险更大,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声誉影响更大。
通过调研和分析现存问题及此前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医院管理层认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同行竞争加剧,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将比其他一般性固定资产管理越发重要,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应该进行“防范、规范和示范”,也就是采购和报废时的问题防范,使用中的使用和护养规范,成功或失败的防范与规范措施对相关固定资产管理的示范作用。这需要采用一个制度性的解决方案,为此,经过多次研讨和试点,广东OC医院在随后几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性固定资产管理的解决方案,包括《固定资产(医疗设备)管理实施细则》(2004)、《固定资产管理制度》(2005)、《广东OC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2006)。
第三阶段:效益阶段(2006年至今)。进入2006年后,珠三角地区医院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竞争手段不断升级:兼并区级医院、与企业医院建立战略合作、新建或装修医疗大楼、购置高端新型医疗仪器与设备、提高医疗管理水平等。广东OC医院为了有效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按“跨跃式发展,尽快缩短与同级医院的差距;采用超常规投入的办法扩大再生产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思路和经营策略,让各科室不断配备高端新型医疗器械和设备。此时,全国医疗系统也开始正式实施国资委提出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措施。在双重压力之下,2006年12月广东OC医院提出了“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以更好地实施新的战略目标”。但快速发展带来管理水平难以跟上的问题。因此,在新医疗器械与设备的引进中,出现了几起严重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如2007年2月,医院肾移植科花费50多万元采购一台高性能的德国费森尤斯血透机,但使用时才发现,这套设备与其他一般设备不同,不能使用普通蒸馏水或纯净水,必须用特殊净化水。这台新设备使用几次后,终因成本过高而被迫放弃闲置。但2008年8月就蒸汽房更新设备的一次“节能减排”专题研讨上,“先管理节能、再技术节能”的观点让医院受益匪浅。结果,医院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几起例子让管理层意识到风险因素对医院经营成败的影响,遂于2010年年底固定资产管理年会上,正式提出了固定资产管理“双效益、又增值”的目标,强调效益意识是保值增值的前提,要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的基础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为新目标下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制度体系保障。
(二)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演进过程 从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演进过程不难发现,随着医院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医院整体经营规模和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升级。经营战略的调整和实施对医院固定资产构成及其占总资产的比例产生决定性作用,相应地,面对新的经营环境,医院在经营思路和管理模式上的改变又带来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模式的改进。
医院发展早期,固定资产主要以不动产和一些基本医疗器械设备为主,还包括一些日常办公设备与用品。总体来讲,这一阶段还处于改革开放早期,以院为家和爱护公物的单位观念及社会风气较浓,即使有些不当行为,也主要是些办公设备与器材的私占挪用问题。这一阶段医院也还没有太多市场经营的概念,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较低。1996年明确提出的“防账物不符、反私占挪用”措施正反映出这一阶段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早期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手段比较简单,基本停留在账与物的简单管理层面。因此,这一阶段内部控制最初的目的是防止财产丢失,防止内部人行为不当导致企事业单位损失。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医院业务的迅速发展,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人不当得利的方式逐渐增多,除了少量私占挪用医院财物外,大多采用其他手段如转移医院财产或限制医院投资机会的不当得利行为。内部控制从先前的基于个人和组织的内部控制逐渐发展到基于过程的内部控制,表明医院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基于经营事项的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重方式不足以有效解决内部控制问题,更需要一个包括内外部环境控制、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的完整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防范和解决内部人道德风险与不当得利行为。因此,这一阶段广东OC医院采取了一套制度性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解决方案,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防范、规范和示范”措施。
随着医院医疗服务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各医院纷纷走上竞争手段升级之路,固定资产投资成为首选手段之一,包括添置更新的高端医疗设备、扩大医院建筑面积以增添病床数量和办公用地。与前两个阶段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不同,第三阶段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旦投资与经营失败,则很可能会给医院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如该阶段2007年弃置先进设备、2008年护养设备失败就是没有做好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典型事例。至此阶段,医院经营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心必须从防止内部人不轨行为和制度规范转移到医院经营风险控制上来。2010年的节能减排方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根据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演进现状,广东OC医院发展至今,虽然开始有了风险意识,甚至采取了一些初步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但仍然处于转型期,尚未真正进入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阶段。因此,从目前已有的内部控制措施看,仍然是以过程控制为主,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控措施。具体而言,首先,广东OC医院没有明确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医院虽然明确了整体发展战略和经营思路,但却没有设定风险偏好,包括固定资产风险控制范围。正是因为医院采取“跨跃式发展,尽快缩短与同级医院的差距;采用超常规投入的办法扩大再生产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营思路,而在扩大再生产投资中却未能及时改进与升级相关的管理措施,从而导致几次较大的投资失误。再者,从医院内部环境看,医院组织文化中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意识强调不多,一般员工和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比较缺乏。通常情况下,医院组织文化更多强调的是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防止医疗事故,而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理解不到位。医院普通员工,甚至一些中基层管理者认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医院高管层考虑的问题,与他们没有关系。在这样的内部环境中,固定资产使用是各业务科室的事,但风险控制则成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事。其三,没有真正的风险意识,就谈不上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风险确认、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策略选择。即使有一两次成功的风险控制行为,也只能算是意外得来的收获。其四,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广东OC医院已经形成一些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活动,如各类制度和程序,包括核准、授权、验证、调整、复核、定期盘点、记录核对、职能分工、资产保全、绩效考核等,但这些只是在旧的管理模式上形成的控制活动,并没有以风险管理和控制作为立足点。在引入风险管理视角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后,这些控制活动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此外,在目前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信息沟通和检查监督相对不足,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风险。
四、内部控制演进机理: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一)广东OC医院内部控制历程 广东OC医院虽然只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先后经历了以“账物相符、防私占挪用”为主要内部控制目的的“防控”阶段,以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重的“制度规范”阶段,及以“双效益、又增值”为主要目的的保值增值阶段。对比之下,这三个阶段发展特点与基于行为人层面控制的“内部牵制阶段”、基于组织层面控制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基于过程控制的“制度基础控制阶段”特征基本吻合,但尚未真正进入到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阶段。
纵观广东OC医院三个阶段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演进的驱动因素,可以发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演进是四个因素互动作用的结果:固定资产所有者(即股东/国资委)和固定资产管理者(即广东OC医院)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认识,市场环境,固定资产管理者与企图不当得利的内部人之间的互动博弈。早期,固定资产所有者并没有明显的保值要求,固定资产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只是防止私占挪用,尽量做到账物相符,以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即早期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功能只起到防范内部人明显不当行为,如私占挪用和偷盗。但到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图不当得利的内部人手段逐渐变得隐蔽,固定资产管理者开始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不得不主动积极地做好内部控制。这样,医院开始主动地进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从“制度规范”入手,防范、规范和示范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直到2004年,医院响应当时政策,提出资产管理要保值增值,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说法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随着2006年前后开始的地区性同业竞争升级,各医院纷纷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失败问题开始出现,这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正常经营与发展。与内部人的不当得利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失败导致的损失才是真正致命的。于是医院在2010年正式提出了“双效益、又增值”的固定资产管理目标。
(二)广东OC医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趋势从制度变迁角度看,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分两个阶段:2004年前(医疗系统则是2006年前)基本属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内部不当得利者和医院在一定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互动博弈的结果;但其后则更多属国资委保值增值考核要求推动的结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前者为自发所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内在要求;但后者是以政府命令和法律形式引入和实行,要在企事业单位层面有效落实,尚需一定的时间,更需要其他作用主体积极参与。广东OC医院要顺利演进到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阶段,有赖于以下方面的改进:目前医院管理层和员工对固定资产保值和增值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意识还比较弱;国资委尽管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指示,但并没有一个明确考核指标及相应的激励机制;近年来,地区性大医院同业竞争恢复相对均衡状态,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让各医院业务迅速增多,良好的财务状况会在一点程度上降低大家对固定资产风险管控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当然,随着医院经营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企图不当得利的内部人手法也更加隐蔽。
五、结论
为探讨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演进机理和未来发展动态,笔者以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为例,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与各阶段特点、作用主体、制度变迁特征和未来演进趋势。分析表明,广东OC医院先后经历了以“账物相符、防私占挪用”为主要内部控制目的“防控”阶段,以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重的“制度规范”阶段,及以“双效益、又增值”为主要目的的保值增值阶段,但尚未真正进入到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阶段。从制度变迁特征看,受国资委角色影响,2004年前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属诱致性制度变迁,但其后属强制性制度变迁。从目前的情况看,广东OC医院只有高度重视和把握相关的变数,才有可能顺利地步入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阶段。
参考文献:
[1]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4期。
[2]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会计研究》2007年第12期。
[3]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 上一篇:大气污染防治整改方案
- 下一篇:财务部绩效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