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亮点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社区建设亮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据悉,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电信宽带用户数达到434万,光网覆盖达到650万户,其中光网用户达到217万户。中国电信城市光网,奏响了“智慧城市”的新乐章。
作为中国工业领域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工博会每年都吸引了数十万国内外专业观众的关注。在展会上,中国电信通过“智慧社区”、“天翼领航”、“天翼e家”、“天翼3G”四大展区,展示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成果。中国电信展台整体以流线形框架结构将4大展示项目和舞台圆融连接,平衡与动感相交融,体现了富有科技感与时代气息的全新企业形象。象征未来科技的蓝色,与象征家庭生活的暖黄色共同构成展区主色调,体现了中国电信以信息科技服务智慧城市的决心与努力。
其中,“智慧社区”、“天翼领航”、“天翼e家”是最为令人瞩目的亮点。中国电信通过三折幕高清投影、实景大沙盘、图片展示以及现场体验等多种创新展示方式,使与会来宾形象生动地了解到其在城市光网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政务、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以及天翼3G等方面的重要成果。
“城市光网第一城”
早在2009年,上海电信就率先启动“城市光网”建设。2011年,上海电信主动积极配合上海市规划,制定了《上海电信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为上海“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基础设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息服务能力”的两大目标。
目前,上海已成为“城市光网第一城”、“IPTV第一城”。中国电信视讯运营中心、中国电信上海呼叫中心及中国电信创新孵化基地陆续投入使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车载通信、数字园区、中小企业信息化等领域,促进两化融合发展。上海电信开展的四次宽带大提速活动和营业厅服务提速,使上海的宽带水平大踏步提升。在2012-2013年期间,中国电信还将把上海市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应用环境作为奋斗目标。
在中国电信展区,备受观众们瞩目的“智慧社区”、 “天翼e家”等亮点展项都是基于中国电信城市光网而构建起来的。预计到2015年,上海电信可率先实现城市光网、WiFi和3G之间无缝切换,为上海构筑起应用融合、安全可靠的立体化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在“城市光网”和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推进中,中国电信克服了新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四难”发展难题,即“市民接受难”、“建设推进难”、“标准实施难”、“成片改造难”。特别针对“建设推进难”问题,上海电信连续攻克技术难关,自创了引导光纤穿越暗管等办法,创新开发“城市光网”家庭网关,开发业务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建设推进难。
在“天翼e家“展项区,现场展示的城市光网光纤入户互动穿线向观众们展示了中国电信光网入户的创新技术,许多观众表达了对城市光网进入自己家庭的热烈期待。
“智慧社区”的多彩服务
应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在中国电信展区,观众可以充分体会到信息化惠及民生所带来的安全与舒适。
走进“智慧社区”板块,中国电信在智慧社区建设的信息化应用显著成果就展现于眼前,观众首先感受到的是“绿色社区”。通过中国电信IPV6和物联网技术,检测社区环境质量和管理社区内的能源,可帮助我们拥有更为良好的生活环境。来到“平安社区”,在社区内会有全球眼布防和智能门禁系统保护您和您家人的安全。在“信息社区”和“便民社区”,以中国电信手机或IPTV为载体的智慧社区信息平台,能帮用户实现打开电视即可了解政府各级信息,参与实事问卷调查;足不出户即可掌握周边商家信息,并能直接订货和支付,随时了解即时路况信息,方便出行。
而在大家最为关心的“健康社区”和“关爱社区”,通过远程医疗功能可实现在家进行健康咨询和远程医嘱。同时可以通过手机或IPTV进行远程预约挂号,免去排队烦恼。老年人可以通过联网的医疗器械自动检测血压和心跳,并及时发送其监护人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助老设备可为老人提供紧急求助服务,定位服务,居家生活服务等多项服务。
天翼领航“智慧应用”
上海电信“智慧应用”的目标,是加快推进社会和行业信息化应用,中国电信以智慧城市为切入点,面向智慧政府、智慧民生、智慧产业三大领域推进智慧应用。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先后与75个城市签署了智慧城市战略合作协议,以智慧应用为主题,全面接应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的需求。中国电信深入分析交通、金融、教育、医疗、保险等多个行业的特点,打造泛在网络,特别是运用移动互联网手段,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中国电信“电子政务”应用助力打造高效政务,基于政府机关应用的协同办公系统,通过3G移动网络的延伸,扩展至手机办公应用,实现了固网办公和移动办公的无缝应用。用户几乎只需使用手中的智能手机,就能处理办公事务,从而实现了业务链形态的政务办公模式,上请下达协调而流畅。
中国电信“税务E通-网络发票”产品是根据企业自身营业开票管理和税务发票管理以及电信公司基础通信业务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应用集成创新,应用和安全网络的整合,方便用户使用,增强网络信息安全。通过技术突破、降低应用对硬件的要求,支持各类低端手机、电脑、打印机以及手机直接连接各类打印机,减轻企业用户在营业开票管理过程中的总体投入成本负担,使产品能满足不同信息化条件的企业用户。
中国电信的校车信息服务为孩子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观众在现场看到,通过装置在车辆中的各种传感器、高清摄像头、3G通讯模块,车辆行进中的每个 “动作”都能准确地显示在学校和政府的监控平台上,同时,114号码百事通专职客服人员提供24小时在线的人工服务,校车在行车过程中,一旦发生意外情况,驾驶员只需要一键即可与服务中心取得联系,获得车辆救援、报警、实时信息查询等服务。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在国内的兴起,不少服务商纷纷推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云服务。与会观众可以现场体验中国电信于今年6月初改版上线的“商务翼云2.0版”。作为上海首个运营商级中小企业公用云服务平台,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创业门槛,为其节省IT系统建立、维护成本,对于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2
第十二届中国・宁波国际住宅产品博览会于11月1―5日在宁波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本届住博会由宁波市人民政府、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联合主办,展出面积5.5万平方米,展位2800个,参展企业近千家。展品涉及房产、家装、建材、门窗管道、厨具、陶瓷卫浴、油漆涂料、信息家电、家私、家纺布艺、太阳能十一大行业共计4000余种展品。
经济适用房在此次展会上首度亮相,成为本届住博会的一大亮点,参观者可以在展会上了解经济适用房的位置、面积,价格等具体事宜。众多参观者反映,以往住博会多是高档商品房唱主角,难以见到适合低收入者的廉价住房,“曲高和寡,望楼兴叹”,而宁波住博会的做法尽显人文关怀。
本届在博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绿色住宅,建设人居名城”为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办会方针,通过全面展示国内外住宅产业产品最新成果及发展趋势,加强国内外住宅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快住宅产业化、国际化进程,普及健康的消费理念,改善居住质量,满足市民住房需求,为最佳人居城市建设和宁波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主办方特别安排的活动形式注重展与会的有机结合,即展中有会,会中有展,以展带会,以会促展。主要表现在展会引入国际性学术会议――200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暨第四届中国滨水城市规划国际论坛和2007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前者邀请中国工程学院院士泰斗级人物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围绕“更新规划理念,构建和谐社区”的主题,就人本思想与规划理念、城市管治与社区构建、物权法案与旧城更新、高效节能与邻里环境、公众参与社区组织、设施配套与住区规划等议题进行专题演讲和交流,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探讨建设和谐社区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更新和提高规划理念,使中国社区建设尽快与国际接轨。后者是中国目前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房地产专业论坛,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吸引了中外地产界人士的踊跃参与,其凝聚效应不断扩大,所浓缩的行业顶级智慧,为房地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论坛邀请中国地产界、金融界,学术界及传媒机构的首脑人物、专家学者、企业家,就宏观政策解读、地产金融、房地产营销、产品创新、开发模式等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讲解和交流,并对宁波房地产区域性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不仅对上层提供了决策依据,也对企业内的执行层面提供有效的帮助,极具权威性,指导性;利民力度加大,“老百姓展会”色彩更加浓厚,亲民、便民是住博会历来所坚持的宗旨。本届展会除继续举办家装无忧等利民活动外,还在展会现场宣传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的有关政策。
本届住博会现场发行了2007版宁波楼市图,以方便百姓购房。由于住博会的品牌效应和影响,继去年安徽等省、市参展后,今年,千里之外的新疆建设厅闻名组织了阵营强大的参观团观摩本届展会,他们还将推介众多的建设项目,给当地的投资商走出去西北地区开发带来机会。
篇3
参观学习的养老服务机构,目前在全省养老服务方面,从建设规模、运营模式、经营理念、服务标准、专业程度、产业运作等方面都有很强的代表性,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建设规模大。____乐天养老中心项目,由企业集团承建,由省发改委立项规划建设集公益事业、养老产业为一体的社会公益项目。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规划占地40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近30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以满足3万名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一期项目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建成后可提供7000张养老床位,年均接待老年人9000人。____市____区民生信息服务平台,把89000民生服务中心作为民生领域“一号工程”。中心呼叫大厅设有49个坐席,“点对点”承接群众电话、短信、网站、微信等服务诉求;民生大厅设有25个窗口,“面对面”接待群众来访。同时,借助国内领先的“智慧民生社区项目”,将智慧移动理念植入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远程医疗、数字养生和居家养老等个性化服务,首批2万部一键通手机已免费发放到全区70岁以上老年人手中。
二是经营主体活。招远市社会福利中心,是招远市政府投资由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承建,招远市金都医院租赁经营,集养老、医疗为一体的现代化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总投资3.1亿元,占地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设计床位620张。该中心的建设,政府给予政策扶持,要求其发挥托底保障作用,发展成为招远市集护养、休闲、医疗为一体的大型公益性养老机构。考察公办民营的单位是非政府组织在运营,他们的危机感、紧迫感强,管理、研发、服务团队精干高效、有事业心。
三是产业链条长。____乐天养老中心项目在做好养老服务业的同时,重点打造养老服务产业,在优先满足老年人基本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加强残障老人专业化服务。围绕适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娱乐等需要,开发老年产品用品,真正把老年服务业办成了老年产业。涉足院舍养老、医疗卫生、居家照料、老年餐饮、清洁管家、护理教育、老年用品等领域。
四是服务标准高。考察的几处养老机构都结合实际探索出一套成熟的服务标准。____市____区老年人护理中心的智慧养老模式,启用老年人服务热线12349,将服务细化为基础服务、候鸟养生、异地养老、居家养老、精神慰藉、养老护理、特殊订制服务等板块,进行量化、细化、标准化服务。参观学习的养老机构均有自己的专业培训机构和团队,从具备国家职业鉴定证书护士资格的人员中招募专业服务人员,并经过养老专业护理师培训,进行全责护理训练,同时面向社会对相关管理及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如失能老人房间无异味、服务人员工作时间无空隙安排等现象,充分体现了团队管理专业化水平。所参观养老机构均实现的医养结合,如乐天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目前医疗康复中心已与省立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将建设综合性三甲医院。乐天养老中心推进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复合养老的服
务模式,其亮点在于将养老服务标准化、模块化,便于复制和推广,为解决社会养老难题做了有益尝试。(一)我县养老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助养需求多。我县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7.1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9.8%,高于全国水平(14.8%)5个百分点,其中农村老年人4.6万人,约占全县老龄人口的70%,而且每年还在递增,高龄比重逐步上升,单独居住、独自生活的老年人也越来越多,需要照顾的失能老人和半失能老人随着高龄比例增多而增加,养老需求日益增长。
二是全面推动养老体系建设。自2014年以来,我县将社会养老体系建设作为“重点惠民举措”之一来实施,制定了《关于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实施意见》,在县镇村各个层面推动养老体系建设。目前,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场所)50处,其中公办养老机构8处(7处镇(街道)敬老院,1处光荣院),床位1153张,集中供养了74.5%的农村五保对象和24名孤老优抚对象。建成农村幸福院36处,床位720张,已运营22处;建成运营城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处床位80张;民办养老机构2处(玫苑老年公寓、红枫叶老人养护院),床位252张。目前全县共有养老床位1851张,每千名老年人26 张,年底可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的目标。
三是开展多方面养老服务。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博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为符合条件的52名(其中8名城市“三无”老人)特困老人每人每月提供20个小时的无偿上门送时服务。为336名80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发放了高龄津贴。采取物质配送、生活照料及家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为老人上门医疗巡诊,春节前送食用油、面粉、贴春联等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机构方面。公办养老机构改革进展缓慢,7处镇街敬老院,已经运行多年,但未按要求对敬老院办理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人员现在只能由政府从其他岗位上调用。没有成立社会福利中心,导致部分孤儿和城市三无人员无法集中供养。
二是人员方面。养老服务队伍不专业,缺少专职护理人员。敬老院除镇街委派的管理人员外,没有专职护理人员。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大多年老、体弱、多病,对医疗、康复、护理的需求十分迫切,缺乏相应的医疗设施,缺少专业的医生进行值班。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由村(居)管理,运营不规范。
三是经费方面。建设运营资金不足,镇街存在对敬老院的建设资金和运营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部分农村敬老院从五保老人供养经费中列支2013年以来陆续成立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机构,因村级经济基础薄弱,建设标准较低,达不到标准化运作的要求。
四是管理方面。养老场所隐患较多。由于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处于探索阶段,体制和政策上还不完善,大部分都是在原有闲置场所的基础上因陋就简进行改扩建,建设手续并不健全,没有通过验收或审查,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养老机构(场所)管理服务缺乏规范,目前运营的农村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在管理服务上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距离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现代养老服务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村(居)干部对养老工作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村两委干部认为做养老事业无利可图、担心老人在养老场所发生意外,不愿意让老年人入住养老场所,直接影响到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同时,我县仅停留在养老服务业方面,没有形成养老产业,社会资金投入养老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一)建设完善养老机构(场所),实现县镇村养老服务全覆盖。根据老龄人口的基数和供养需求,科学编制养老服务机构布局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一是建议成立我县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将老年公寓、县光荣院、县救助站(未成年人养护中心)及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院等纳入中心统一管理,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引进医疗机构建设康复中心,实行医养结合,集中供养城市三无人员、孤儿、流浪乞讨人员、孤老优抚人员等民政服务对象及社会化养老服务对象,提高入住率、盘活国有资产。二是整合资源,通过改善提升敬老院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重点向最低生活保障老人、生活困难老人、高龄老人及重度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提供养老和护理服务,同时向居家老人、留守老人提供寄养代养、日间托养、家庭护理、配送餐等服务。探索打破镇街行政区域界线,建设县级综合性五保供养中心,将全县五保对象纳入县级财政供养范围。三是继续加强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规划建设。将农村养老房建设与美丽乡村、危房改造、幸福院建设和基层服务机构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分批建设,形成具备居住、医疗、娱乐、日间照料等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公寓式(一室一厅一卫)养老房,实现医养结合、老残托养、产权集中、循环使用等多种服务功能,解决农村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养老难问题。四是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鼓励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兴办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床位补贴、运营补贴和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利用闲置土地、场所、设施等,开办各种模式的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养老服务机构。
(二)积极推进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解决包括日间照料中心在内的社区居委会综合用房紧张问题,在城市建设中将社区居委会综合用房建设纳入强制性规划审批序列:由规划部门牵头负责城市社区综合用房建设工作,国土、建设、房管、民政、财政等部门共同参与。在县城和各镇新建房地产项目的社区,要求开发建设单位按照社区用房面积每百户(套)25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其中不少于5平方米用于社区养老设施),并按每平方米不低于400元的标准进行装修,无偿提供给社区居委会。规划建设部门在进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时,应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施工图)中明确社区办公服务用房的具体类别、建筑规模、设置位置。二是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依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同步建立社区家庭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教育和文化活动、助餐、保健康复、日间托老等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参与居家
养老服务,为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文体娱乐、老年教育、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社会化服务,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三是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建立民政服务对象信息平台,将民政各类服务对象信息录入信息数据库,根据不同业务划分养老服务、社会组织、救灾应急、城乡低保、各类救助、优抚对象、社区建设等不同板块。依托民政服务对象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完善老年人救助服务系统功能,建立包括老年人健康档案、子女联系方式、居家呼叫服务等功能的信息系统,为老年人提供有效的求助和信息沟通等服务。(三)推动养老服务规范化建设,实现对养老行业的科学监管。一是完善制度。制定我县养老服务设施管理章程流程,推动我县养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出台《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养老机构管理条例》、《农村幸福院管理暂行办法》,完善养老机构的基本规范,制定养老服务机构星级评定标准和服务管理规范。二是加强养老机构管理。明确的机构建设、设计规范,行业准入、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完善收费机制、护理技术、食品卫生安全、医疗保障、教育培训和应急处置等具体实施细则,形成规范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指导各农村幸福院成立幸福院监督委员会,做到定期公示公开幸福院账目。
篇4
众所周知,在澳大利亚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其创意产业园区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尤其是布里斯班的创意产业园区,更是被国际创意产业界称之为“昆士兰模式”,与美国苏荷创意产业园、英国伦敦创意产业园一起并称为世界三大创意产业园。而在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园区中,城中村(Urban Village)又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极具代表性的特色与亮点。
该城中村是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园区的一个组成部分,占地面积为16公顷,距离布里斯班的中心商务区有两公里。城中村是一个由入住者参与设计与规划的新兴社区,是对当今城市发展中如“可持续发展”、“多功能社区”等理念的一种实践。城中村的建设乃是基于这样的原则,即尽最大可能来平衡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放眼全球,该城中村的建设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可谓首屈一指,是一个典型的处于城市内部的“创意社区”。该社区为身处其中的“村民”提供一种回归传统的、重视情感交流的、重视邻里沟通的、有内在吸引力的生活方式;同时,该区域又是一个创意产业的集聚区,吸引着那些富有创意、极富想象力、喜欢不断探索、想要尝试不同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创意人才前来入驻。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城中村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方面都充分贯彻和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城中村旨在通过一种绝对开放的、兼容并蓄的态度向社会传递一种包容的、多元的价值观念。在城中村中,居住者可以居住各种不同承租形式、不同类型的房屋,形式多样,不一而足。为了尽可能地营造一种和谐、交融的生活环境,城中村中建有大量的公共设施及公共空间。这些公共空间及设施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往往都是以能够给邻里间提供尽可能多的交流与沟通机会为基本原则。因此,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共空间,这里所有的公共空间及设施完全与村中村民的居所水融在一起,难分彼此。不仅如此,城中村中的公共空间及设施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村民们孕育创意思维、点燃创意火花的重要场所。与此同时,在城中村中,传统人际交往的融通方式与现代化的信息与传播技术也紧密联系在一起,村中建有先进的信息传播设施,方便村民与外部世界的沟通与联系。
“创意开创生活”是城中村中永恒的主题,村中的居民与昆士兰科技大学的师生们、研究人员、创意工作者们全天候相处在一起,毫无隔阂,村民们甚至可以随时参与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创意设计等活动中,成为其中的一份子,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自己好的创意变成现实。在这里,大学与社区并没有明显的区隔和界限,村民与学校的师生、创意工作者们亦没有明显的身份上的差异。正因为这样,城中村中的“邻里关系”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社区)结构与姿态,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社区人与人沟通与交往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式。
应该说,创意已经融入到了城中村的血液中,体现在它的方方面面。在环境建设方面,城中村不仅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崇尚绿色生活方式的精神,更重要的是,绿色生态的环保意识与创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缔造了一个典型的后工业时代的创意生态社区。社区的建筑简约而极富创意及个性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所使用的建筑材料也绝对符合“绿色生态社区”的标准。由于政府的提倡和村民的支持,村内拥有汽车的家庭不多,村民们进出大多使用公共交通或自行车,于是,节能、环保、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成为城中村一种全新的风气与时尚,倍受村民们的推崇。麝香大道是城中村中唯一的一条主干道,绿色是这条充满活力的主干道的主旋律。沿着麝香大道,两侧分布着家庭花园和房前屋后的绿化与鲜花,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
毋庸置疑,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园城中村先进的设计与建设理念乃是21世纪城市发展(尤其是内城的发展)的典范之作,它充分体现了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建设有人情味的新社区”、“尊重自然、回归自然”、“提高公众对城市规划的参与性”、以及“回归传统习惯性的邻里关系”等价值观念与城市文化,为21世纪的城市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早在2006年,布里斯班政府就了《布里斯班2026年远景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创意城市的战略目标。这一远景规划致力于将布里斯班打造成为友好安全的、绿色环保的、精心设计的、包容的、智慧型的、繁荣的、有活力的、健康的、生机勃勃的、有创意的区域及世界级的创意城市。其中,将布里斯班建设成为生机勃勃的创意城市的目标被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
《远景规划》指出,布里斯班创意城市的建设要充分突出典型的自我特征,即到2026年将布里斯班建设成为具有突出城市个性的创意城市,吸引文化、艺术及创意企业到布里斯班投资和发展。另外,布里斯班创意城市的建设还应在学习型、包容关怀且内外衔接的社区建设、精心设计的环境友好型建筑设计、健康的区域经济等方面不断做出尝试和努力。
近几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持续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在其中可以发挥的巨大作用。对此,应该说以布里斯班为代表的澳大利亚的创意产业为全球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树立了典范,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尤其是,以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园城中村为代表的“创意郊区”的存在,更加彰显了创意融入生活、创意改变生活的新城市文化理念。
1994年以来,在澳大利亚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创意产业就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成为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质与内涵的重要力量。事实证明,大力发展创意产业不仅能够激活城市的经济发展,有效推动经济转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创意产业在改变传统社会结构,培育新的城市文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昆士兰科技大学创意产业园城中村作为处于城市近郊的一个创意社区,其功用已然有目共睹。而在这个创意社区的背后,我们更应该看到澳大利亚政府在培育新的城市文化,倡导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所取得的杰出的成绩。
篇5
一、强化学习
首先是继续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实际工作中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在处理问题上,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执行区委区政府的各项决议,对待工作不讲条件,积极主动地参预到各项工作中去。其次是根据工作需要全面学习各种专业知识。我分管的工作主要是解决民生问题,包括低保、优抚、劳动就业、残疾人保障等等,涉及到千家万户,每项业务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所有业务都需要从头学起。我一方面加强自学能力,丰富知识,开拓视野,熟悉业务。另一方面主要是向老领导、老同事勤于请教,加强同市级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同时也能不耻下问,虚心地向年青同志学习专项知识,向社区工作者、公益性岗位人员、社区志愿者等了解最基层工作情况。通过采取阅读材料、查阅档案、拜访座谈、实地调研、参加会议、学习考察等多种方式,目前已经系统地掌握了相关的业务知识,可以实实在在地为区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勤奋工作
我一直具有较强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上敢于坚持原则,有话讲在当面,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不搞小动作,不怕为工作得罪人。同时也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能积极向领导请示,善于同其它同志交换意见,沟通思想。尤其是在业务问题上,坚持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基层同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
1、推进落实,创新争先。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00万元对牡丹立新办及所属6个社区进行升级改造。完成后6个社区全部达到省级300平方和谐社区标准,也是社区唯一一个办事所有社区全部达到省优标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飞跃发展。其中西牡丹社区将建成一个千米社区,成为社区地区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备、功能最先进的社区,也将成为社区工作的最大亮点之一。同时我还在整合社区资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本着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原则,对牡丹立新办及所属社区房产所有房产都亲自进行全面核查、测算,反复比对,最终拿出价值130万元的5套社区房产用以购置新社区部分房产,这种资源整合的模式今后会继续得以实践、推广。二是服务领先。我区是全市唯一的居家养老试点城区。我们加强领导、整章建制、规范服务,并对100名助老专管员和201名社区干部进行专职培训。9月份,在齐齐哈尔召开的全省居家养老工作现场会上,我代表社区做了经验交流。目前这项服务已在全区全面铺开。三是培训创新。在全市首家开展了社区干部“星期六大讲堂”活动。与社区大学联合,聘请民政、劳动、心理等专家、教授,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知识水平、提高业务本领,开展了六个方面内容的培训(政治理论、社区业务、政策法规、社工队伍建设、公文写作、电子政务),使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2、加强协调,确保稳定。一是处理出租车。区委区政府及时做出正确决策,机关干部全体包扶下到社区,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深入到每一个出租车主家讲解政策,化解矛盾,社区干部每天甲7点晚8点都要入户做工作,顾不上自已的身体,顾不上一家老小,放弃了一切休息日。我包扶温春镇65户车主,最难办的是南江村17户车主,因为他们用卖地钱买出租车,又相对集中,一直拒不出车。我就亲自和他们面对面谈,有时晚上谈到半夜,最后虽然对政策仍有疑问,但是被我们区的诚意感动了,全部同意出车。可以说区在这次中劝导最为成功,出车次数最多,付出的努力最大,为带动全市恢复正常营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是为国庆60周年庆典创造良好环境。从九月下旬全区就进入高度敏感期,集中所有力量对不稳定因素进行大排查。所有属地不属事的上访案件都由各办事处负责,我就是相应包案责任领导。我们采取逐人见面、逐人掌握、逐人落实,采取有力手段,坚决稳控。对个别情绪激动人员,我也亲自为其疏导。基本上完成稳控工作。三是日常稳定工作。我分管的民政中的低保、廉租房、优抚,劳动中的仲裁,残联中的救济都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最不好平衡的问题。今年廉租房实物配租73户。我专门主持召开了联席专题会议(街道办事处、纪检监察、民政、残联等部门参加),认真部署、周密安排,确保每个环节不出现一点纰漏,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四城区唯有我区没有上访事件,在全市廉租房会议上受到表扬。8月份,我区一刑满释放人员能过要求享受三轮车政策,立即采取多种措施给予解决,市委书记徐广国同志对此做出“落实得好”的批示。
3、组织有力,全面发展。一是招商引资工作中,我负责推进的小组目前已超额完成任务157%,居全区第一名。二是双拥工作取得了突破。“八一”建军节,我们不局限于驻区部队,而是邀请全市驻牡部队,召开了规模宏大的庆祝建军82周年酒会。会上还举行了我区18家单位与部队军民共建结对仪式。区委书记还亲自带队走访慰问部队15家,得到了市领导和部队官兵的一致好评。三是队伍建设上有新提高。在社区建设汇报上,指导民政工作人员在区首创采用多媒体形式汇报工作。同时还利用广电局的工作优势,为区在媒体及广播电视技术上多次给予帮助。
三、一点体会
随着对区里情况的了解和工作的深入,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工作中处处体现出发展思路的超前性、功能定位的准确性、干群关系的和谐性,我认为区的领导班子能够坚强领导、果断决策,目前已经最广泛地凝聚起职工的共识,最大限度地调动起蕴藏在职工中潜在的巨大能量,从容应对最严峻的挑战,显示出有效驾驭复杂局面的卓越能力,受到职工群众的衷心爱戴。
四、挂职收获
1、锤炼了务实作风。区的很多工作往往是“先干后说、多干少说、甚至干了也不说”,注重工作的实际效果,不讲排场,不搞形式主义。对于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始终坚持“不争论、不埋怨、不推诿扯皮,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的务实态度,营造出和谐的工作氛围,让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气顺、心齐、有干劲。
2、开阔了工作视野。区里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机遇意识和创新意识,近年来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在这里挂职锻炼,使我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区里工作的特色和经验,使自己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使自己的思维跳出了原有的圈子,学会了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方法,学会了从宏观层面思考工作,增强了掌控局面的能力。
3、增强了适应能力。对于来自机关的挂职干部而言,最大的难题不是工作的难点,也不是快节奏的工作,而是工作性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此,我就多听、多看、多问、多想。首先从自己的角度努力去理解、适应,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主动介绍自己的情况,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适应。同时,我坚持“谦虚自信”的准则,不害怕、不回避矛盾的产生,通过有礼有节的方式进行工作,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认可。在这半年的工作中,我的适应能力得到了锻炼,也与区里的干部们建立了真挚的友情。这半年,是充实的半年,愉快的半年,更是收获的半年。
五、存在不足与改进
一是深入基层调研不够。个别社区还未去过,对一些基层状况欠缺第一手资料。今后我想办法多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
二是领导水平和协调能力还要加强。主要是因为工作经经历相对单一,对区里情况掌握不多。今后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整体利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篇6
工作总结
*&年是我市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城乡规划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城市规划工作取得显著成绩。__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推进市属重点工作
__年,我们坚持以“优先办理、优化程序、优质服务”为指导思想,把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任务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努力简化管理程序,加强前期协调,完善报送制度,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市属重点工作。
市属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去年我局承担的市属重点项目有市植物园、迎宾馆、中医院、职教城、篮球中心、网球中心、运河综合整治、城市规划展览馆、*山城市公园、虎门港客运码头搬迁、__卫生学校新校、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及工人文化宫、__火车站迁建工程和东莞市若干主干道路交通堵塞节点整治工程等20多项。为科学、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我局不断完善“专人跟进、领导督办”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程有序推进。
三区规划设计顺利收官。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三区规划设计基本完成,其中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经过前期研究、国际竞赛和成果深化三个阶段,目前已通过专家评审,待市政府审批后,将交由市南城国际商务区规划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实施;中央商贸区和中央休闲区规划设计成果已通过市城建领导小组和市规委会审议,实施方案获市政府批准,目前城市彩贝、*湿地公园等市级重点项目正在开展规划设计,相关镇街也通过编制专项规划明确了重点项目,实施工作全面展开。
三旧改造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完善“三旧”改造制度。加强政策研究,积极参与市组织的《*市“三旧”改造实施细则》修订工作,编制完成《__市“三旧”改造规划管理政策中期评估报告》,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先行争取指标、简化审批环节”等政策建议。二是加快单元规划审查。通过明晰责任、简化程序、突出重点等多项措施,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绿道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建成260公里城市和社区绿道是__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为按时按质地完成建设任务,我局和绿道办组织编制了《__市绿道网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市和社区绿道的规划选线和实施计划,并集中精力加强工作协调和进度督导,__年,已建成城市及社区绿道413公里,完成绿化*公里,建成驿站18个,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件实事的建设任务。
简政强镇工作顺利实施。按照市委市政府简政强镇的工作要求,一是在试点基础上,制定《*市城乡规划局在市属园区推开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实施方案》和《__市城乡规划局在中心镇开展简政强镇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向园区和中心镇下放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六个方面的审批事项。二是着力构建镇区联网办公系统,加强放权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有序推进方案实施。三是完善跟班学习制度,做好简政放权的规划人才培训工作,4-12月,共18人参加第二期跟班学习培训,取得了明显成效。
对口援建工作稳步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局积极参与对口援建工作。一是积极承担援建新疆任务,选派一名业务骨干常驻新疆,并多次派员到农三师图木舒克市进行实地考察和工作对接,组织编制完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总体规划修编》和《图木舒克市近期建设规划》等六个规划项目。二是参与援建林芝工作,及时成立林芝县小康示范村规划项目组,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村等八个小康示范村村庄整治规划,顺利完成了援建任务。
莞惠一体化进程加速。经多次沟通,我市与深圳、惠州两市规划部门就《*惠地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惠边界地区规划协调试点研究》的内容、深度、时间要求、费用安排和委托方式达成了一致意见。同时,我局牵头组织召开了四次*惠规划信息共享平台工作小组会议,编写的《深莞惠规划信息共享系统工作方案》得到了市财政局和电子商务办的认可。
此外,我局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开展宜居社区和名村创建活动,协助制 定《东莞市宜居社区建设工作指引手册》、《*名村指标体系》等配套文件,加快具体项目的规划核实和技术审查,有关工作进展顺利。
(二)深入开展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着力加强规划研究工作。组织开展了《*市今后五年城建工作建言》、《__市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研究》、《*市中心区交通综合改善规划研究》、《*市轨道交通线网沿线土地利用整合研究》、《*东站交通枢纽规划研究修编》、《望洪枢纽站站点地区规划研究》、《城市彩贝项目前期研究》、《__湿地公园项目前期研究》、《松山湖第二通道可行性研究》、《基于3S技术的东莞市生态控制线智能动态监测与预警平台》等20余项规划研究工作,其中《基于遥感和GIS的东莞市生态资源核算研究》荣获“*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__市城市扩张与生态环境变化遥感动态监测研究》荣获“东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__年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被列为__市*年社科立项课题;《__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研究》被正式列入“住建部__年科学技术项目”。
不断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一是启动东莞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上版总规实施评估,并开展了网上征集意见活动;各镇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展开,沙田、寮步、大朗、望牛墩四镇规划方案已通过我局技术审查和市规委会审议,其中寮步、沙田两镇总规成果已通过市政府审批。二是积极推进《__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确城市近期发展的方向、规模和布局,组织编制完成《东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
积极开展城市设计工作。一是对“三区”、松山湖、轨道站点和镇街中心等重点地区,尝试通过国际招标,高标准开展城市设计,取得了较好成效。二是地块包装制度日趋成熟,已成为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合理确定规划设计条件、提升土地价值和开发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全面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推进规划管理规范化。我局从20__年开始编制《__市城乡规划局管理手册》,目的就是通过建章立制,统一管理标准,明晰审批流程,提高规划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目前行政管理篇已编制完成,内容包括内务管理制度、外联管理制度、廉政制度和镇街规划管理制度等;业务管理篇正在加紧编制,内容包括“一书两证”业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生态控制线调整的管理程序和具体要求等。该手册将成为我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守则。
推进规划管理精细化。一是完善规划手续预告知、公示现场管理和批后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规程,加强巡查督导,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加强村镇城建档案管理,开展“东莞市村镇城建档案管理合格单位”评定工作,塘厦镇规划所成为第一个获评单位。三是开展地下管线普查及截污管网竣工测量工作,市区地下管线普查二期工程顺利通过成果验收;截污管网竣工测量的外业探测全部完成,成果已提交水务局审核使用。
推进规划管理信息化。一是建立了规划资源目录体系,将研究报告、规划成果、业务资料整合起来,统一了规划资料来源,方便归档和查询使用。二是健全控规入库制度,全面梳理控规成果,实现了控规“一张图”管理,为规划审批提供依据。三是建立项目报建成果库,制定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入库流程,将关键信息统一录入,为分类查询、统计分析等深入应用提供基础。四是健全重点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重点工程的管理水平。
(四)有效落实阳光政务工作
认真办理议案提案。去年我局共承办议案提案51份,其中三份为市重点提案。为提高办理质量,我局高度重视,按照“领导主抓、分工督办”的工作制度,通过认真解读、深入调研、多方论证和规范答复,在规定时限内圆满完成了办理工作,得到了提案人的认可。
全面推进行政公开。一是作为我市“行政三公开”六个试点部门之一,认真制定《*市城乡规划局开展“行政三公开”试点活动实施方案》。6月*日召开“__年市城乡规划局媒体公开局务办公会议”,10月9日举行“感受阳光规划”行政三公开主题开发日。二是对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通过专家咨询、实地调研、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与社会各界进行沟通,主动向媒体。三是完善建设项目规划公示制度,采用建设项目现场、固定公示栏和网站等多种途径进行公示,明确具体操作流程、公示文件格式和现场管理责任,并加强公示后信息采集与意见反馈工作。
强化规划监督工作。加大规划效能监察力度,促进机关作风建设,专人专责跟踪阳光热线、市长热线、群众咨询办理工作,不断完善《事项处理制度》,规范案件处理行为。住建部向我市派驻的城乡规划督察员,在强化规划监督和依法行政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作计划
__年,我局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创新规划理念,着眼城乡统筹,着力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着重推进城乡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紧紧围绕市政府的工作任务部署开展规划工作,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双转型目标如期实现。
(一) 以理念创新引领城市规划工作
坚持以城市转型发展理念作为指导思想。我市城市规划工作将书记在全省城市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绿色、智慧、包容、人本”的城市转型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确保生态底线的基础上实现“精明增长”;坚持智慧发展理念,提高城市规划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坚持包容发展理念,为多元文化融入创造条件;坚持人本发展理念,将市民幸福感作为衡量城市规划建设的价值标准。
坚持以服务产业升级转型作为工作宗旨。市第*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实现高水平崛起,城市崛起是基础,产业崛起是重点”,为城市规划工作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要以服务产业转型为宗旨,为产业升级提供载体,拓展空间,做好服务,为打造创新型经济强市提供支撑。
坚持以城市内涵和品质提升作为工作追求。一个好的城市应做到“形神兼备”,目前__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形”已初具规模,但“神”仍比较欠缺。因此,今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应从扩张规模转向提升品质,从搭建框架转向丰富内涵,从而实现城市功能的完善和人文精神的提升。
(二) 以总规修编统筹规划编制工作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的纲领性和法定性文件,是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参与城市综合型战略部署的工作平台。目前,我市正在积极筹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各镇总规修编也在有序推进,将总规修编与全省城市化工作会议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会议精神结合起来,统筹全市规划编制工作。
继续加大规划编制研究力度。继续推进《*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实施评估》、《__市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__中心区道路交通改善研究》、《白沙站点地区规划研究》、《*东站交通枢纽规划研究》,《东站交通枢纽规划研究》、《东纵商圈“城市彩贝”项目前期研究》、《__市龙湾湿地公园项目前期研究》、《*湖第二通道可行性研究》等专项规划及课题研究,及时组织安排成果汇报。加强指导,有序开展全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
切实加强热点问题的研究。要围绕全省城市化工作会议和市第*次党代会精神,结合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针对“城市如何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如何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风格”等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丰富总规成果,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此外,还要在总体规划的统筹指导下,有序推进控规、城市设计和地块包装工作,规范管理程序,突出编制重点,提高成果水平。
(三) 以搭建平台落实市属重点工作
__年是*的“产业建设年”,城市规划工作要按照市
委市政府打造“三区四城”和“创新型经济”的统一部署,积极做优城市平台,围绕承接优质产业、吸引优秀人才、提高生活品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为创新型经济和大项目引进保驾护航,为东莞高水平崛起开好局、起好步做出贡献。
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继续做好市属重点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加快建设城市规划展览馆、市民艺术中心、工人文化宫等功能设施,认真落实交通治堵方案,积极配合轨道交通建设以及宜居社区、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吸引力、集聚力和辐射力,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积极推进三区建设。促进高端商务、商贸和休闲资源的集聚,为现代服务业等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提供平台。*年,“三区”工作的重心将由规划设计转入实施阶段,其中南城国际商务区由设在南城区的专门办公室负责;中央商圈和中央休闲区的实施工作由设在我局的专门办公室负责,要重点做好城市彩贝、龙湾湿地公园等市属重点项目规划设计,全面跟进镇街项目的申报、实施和督查工作。
全力推进绿道建设。完善我市绿道网,提升宜居发展水平,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产业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绿道建设已被列为*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今年计划建成城市和社区绿道300公里,使全市绿道总里程达到900公里。市绿道办应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工作制度,尽快出台《*市城市及社区绿道结算流程》等配套政策。
加强站点统筹开发。通过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加快轨道站点地区更新改造,打造城市亮点和建筑精品,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加强轨道站点地区用地控制,根据省住建厅、发改委和国土厅联合发文要求,对于珠三角城际轨道站场半径800米范围内的土地,暂停出具规划设计条件,因重大工程项目确需开发的,由地级以上市政府向省政府专题申请;二是继续做好《__火车站一河两岸区域规划研究》、《虎门白沙站站点地区规划研究》、《__东站站站点地区规划研究》、《市轨道交通R2线沿线站点城市设计》等编制工作,不断提高规划水平。
大力优化园区平台。园区是承接创新型产业和龙头项目的主要载体,应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力争使园区土地发挥最大效益。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松山湖、虎门港、生态园和长安新区等园区的发展定位,加快镇街工业园区整合,严格筛选入园企业,严控过度发展房地产项目,确保优质项目落地和扩张。
切实抓好三旧改造。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挖掘土地潜力,为新型产业发展拓展空间。__年是实施“三旧”改造特殊政策的最后一年,要继续配合市“三旧”办,主动研究问题,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点工作的引导和服务,继续深化“三旧”改造单元规划的审查工作。总结经验,加快对“三旧”改造单元规划和方案的审批,建立较为完善的“三旧”规划审查、管理框架。
(四) 以提升效能强化规划管理工作
大力提高规划审批效率。继续推进规划管理规范化,加快编制《__市城乡规划局管理手册》,尽快修订《__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统一办事流程和技术要求。创新重点项目审批制度,建立市属重点项目快速反应机制,在前期工作中尽早提出后续规划审批的具体要求,并通过定期催办制度,督促相关镇街加快落实。
篇7
根据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部署要求,结合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的工作实际,我们围绕全面提升张掖地质公园建设管理水平专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以期总结经验,找准差距,明确思路,强化措施,不断提升张掖地质公园建设管理的整体水平。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张掖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秀美,地貌景观独特,是国家历史家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祁连山水源涵养区、黑河湿地、荒漠戈壁三大生态系统交错衔接,冰川雪山、森林草原、沙漠绿洲、彩色丘陵、丹霞地貌、沼泽湿地、河流峡谷等多元地貌聚于一域,被誉为中国地貌景观大观园。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322平方千米,由彩色丘陵、冰沟丹霞、大肋巴沟景区组成。拟建张掖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1289.71平方千米,由彩色丘陵、冰沟丹霞、中华裕固风情走廊、九个泉景区组成。公园主要发育有1.35亿年至6500万年前的白垩系“红层”,经构造运动、流水与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彩色丘陵和红色碎屑岩地貌。公园地貌景观独特,文化积淀深厚,地质遗迹和动植物种群丰富,彩色丘陵、冰沟丹霞、九个泉蛇绿岩套地质遗迹世所罕见,裕固族民族风情浓郁独特,榆木山岩画、冰沟肃南二齿兽化石、冰沟硅化木等历史文化和自然遗存丰富多彩,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是一座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地质遗迹保护于一体的大型地质公园,对研究自白垩纪以来青藏高原及祁连山隆升过程中的重要地质事件和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科考价值。同时,独特唯一的地质地貌景观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近年来,张掖地质公园立足落实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发展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大任务”,积极开发地质旅游资源,着力催生旅游新型业态,张掖地学旅游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亮点。张掖地质公园先后获得“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全球最刻骨铭心的二十二处风景之一”和“全球二十五处梦幻旅行地之一”“三十个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中国最美外景地”等殊荣。2008年被甘肃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被原甘肃省国土资源厅命名为省级地质公园,2016年被原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国家地质公园,2013年、2014年彩色丘陵景区、冰沟丹霞景区、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先后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一)强化统筹指导,地质公园发展动力不断增强。2017年6月,张掖市坚持高点定位,立足品牌引领、提升张掖整体形象,作出申报创建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决策,确定以张掖地质公园为龙头,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先后6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地质公园建设工作,对地质公园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对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创建进行统筹谋划,形成了创建张掖世界地质公园,打造国际化旅游目的地的鲜明导向。甘肃省政府高度重视张掖地质公园建设工作,连续两年将张掖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创建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为推进地质公园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坚持规划引领,精心编制张掖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和彩色丘陵景区、冰沟丹霞景区、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及丹霞口民俗文化旅游、丹霞七彩镇修建性详细规划等15个专项规划,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规划体系,为加快推进地质公园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市上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县区和市直部门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申报创建工作的统筹指导。认真按照《世界地质公园指南》,精心制定申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向3个县区和30多个部门单位交办了申报创建工作任务清单。市、县政府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对地质公园科研科普及地质遗迹保护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地质公园建设政策扶持、领导干部联系重点项目、目标考核、景区晋等升级重奖等制度,形成了各级领导干部亲自谋划部署地质公园建设、各级党政组织整合资源强力推动地质公园建设、旅游企事业单位着力打造地质公园特色品牌、社会各界倾心支持地质公园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全力补齐短板,地质公园科学研究成效明显。张掖地质公园坚持把地质科学研究作为重点任务,深入开展地质科学研究活动,地质公园科研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认真开展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和数据库建设工作,共调查和定性评价地质遗迹景观点115处,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世界级和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点21处;对彩色丘陵、九个泉蛇绿岩和丹霞地貌3处世界级地质遗迹点进行国际对比研究;完成地质遗迹资源综合调查评价报告。争取原省国土资源厅项目资金60万元,我市配套20万元,与省地矿局地质调查院、省地质博物馆共同立项进行彩色丘陵地貌和冰沟丹霞地貌成因科学研究,研究成果已出版发行。编制完成公园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动植物多样性名录,设置安装一批植物解说牌。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公园科研设施建设,地质公园科普研学基地、九个泉野外科考站、冰沟丹霞地质展示馆建成投入使用。在张掖召开甘肃地质公园地学科普创新文化建设研讨会,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与湖南湘西国家地质公园、安徽九华山国家地质公园、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延庆世界地质公园、福建平谭国家地质公园缔结为姊妹公园,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安地质调查院、省地矿局地质调查院、省地矿局水勘院、省地质博物馆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教学研究及科研科普合作关系。
(三)创新方式方法,地质公园科普宣传力度加大。张掖地质公园坚持把提高社区居民和广大干部群众地质科学素质作为关键环节,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地质科普活动,地质公园科普工作取得了新成效。投资1.6亿元,建设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宣教五大功能于一体张掖地质公园博物馆。馆内设置科普影视厅、VR体验厅,布展大量文字、图片、实物,并通过声、光、电等设备,全方位、立体化介绍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彩色丘陵与丹霞地貌的形成与特点,多角度展示张掖神奇的地貌景观和地质变迁。张掖地质公园博物馆先后被评为“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甘肃省特色科普基地”“甘肃省科普示范基地”。2015年9月开馆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0多万人次。编制完成中英文版地质科普教材、科普读物、公园导游手册、公园科学考察指南等科普系列丛书及地质公园与社区建设、地质公园与民族文化、地质公园与妇女发展、地质公园与生态环境保护、地质公园与科研科普、地质公园与旅游开发主题系列读本,设置科普解说牌102块、地质科普长廊4处,建成地质公园学校建设,张掖中小学地质科普读物出版发行。精心策划开展大型恐龙及古生物化石展、“万名学生科普行”主题研学、主题广场快闪、“我眼中的张掖地质公园”主题科普绘画和“2019地质科普培训月”等系列活动,对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地质科普教育培训。张掖地质公园网站、微博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平台及自助讲解小程序“两微多端”自媒体系统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自助讲解小程序集地学科普讲解与导游于一体,可满足公园内30个景点的双语解说及云导览服务。
(四)科学开发资源,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张掖地质公园积极开发地质旅游资源,着力催生旅游新型业态,张掖地质旅游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亮点。市、县政府和公园社区先后投资30多亿元,建成丹霞七彩镇、丹霞快速通道、丹霞景观大道、综合游客服务中心、广场及环形干道、内部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河西民俗博览园、丹霞通用航空机场、地质公园博物馆、丹霞民俗文化旅游村、华夏牡丹文化旅游观光园、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博览城、冰沟山庄等重点旅游项目22项,新建和改扩建高标准旅游厕所16座。多方筹措资金4000多万元,配套完善地质公园供水、供电等设施,地质公园旅游接待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2018年,张掖地质公园接待游客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9.6%。张掖地质公园已成为甘肃省成长性最好、发展最快的大景区和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最具影响力的品牌景区。
(五)积极宣传推介,地质公园显示度不断提升。坚持以深化“张掖文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为统揽,着力构建地质公园宣传推介新机制,公园的品牌形象和显示度进一步提升。投入资金1500多万元,在中央电视台、《读者》等主流媒体投放丹霞宣传广告;冠名开行“裕固风情号”“张掖丹霞号”“冰沟丹霞号”品牌列车。先后邀请2000多家国内知名旅游企业负责人和300多家境外知名旅游企业负责人考察踩线,邀请400多家国内媒体和100多家境外媒体拍摄制作专题宣传节目。精心策划举办世界旅游小姐年度皇后直选赛、冰沟丹霞大型徒步活动、马拉松骑行大会、首届国际美食节、健美黄金联赛张掖菁英赛、国际旅游摄影大赛、丹霞首届热气球节等节会节会赛事,面向社会征集张掖国家地质公园形象标识和吉祥物,对获奖作品进行重奖,广开渠道开展地质公园宣传推介,地质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六)强化保护措施,地质公园遗迹保护扎实到位。张掖地质公园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对地质资源实施分区管理、严格保护、适度开发、精准监测,实现了地质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联促共进。对公园内的地质资源,按特性和功能进行分区管理,划定特级地质遗迹保护区1个,一级保护区5个,二级保护区3个,三级保护区3个,分别按照不同级别保护区的保护要求制订了保护措施。先后埋设公园边界及各级保护区边界界碑172块,设置交通标识、环保及地质保护警示等引导说明牌152块。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原则,点面结合,多措并举,对公园内因人为活动所造成的山体破损、矿石弃渣堆积、河道破坏等原生态受损区域进行了恢复治理,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地质公园地质旅游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拓展了有效空间。同时,将公园管理区域纳入了张掖市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定期对公园内的各类自然资源进行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对比,为公园开展地质遗迹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旅游开发建设等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动态监测数据。督促景区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智慧景区管理系统,架设监控摄像头300多个,实现重点地质遗迹和生态保护区域全覆盖。并通过指挥调度中心,及时掌握游客流量、分布区域和游览行为,适时实施管控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地质公园科学管理与风险预警防控能力。
(七)推动社区发展,地质公园助农增收成效显著。张掖地质公园立足推动社区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指导公园社区和经营主体积极开发休闲度假、文化演艺、科普研学、摄影采风、健身露营、民俗文化体验、低空观光、驼队观光、现代农业观光等适合社区群众参与的旅游产品,积极动员社区群众开发原生态餐饮、养生美食、风味小吃等地方餐饮和主题酒店、民宿客栈等住宿业态及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拓宽社区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目前,地质公园社区群众开发销售七彩玛瑙、临泽小枣、山丹马油、牛羊肉、临泽小枣、野生蘑菇、和祁连玉、刺绣、剪纸、彩岩画、民族服饰等特色文化旅游商品200多种,建成酒店、客栈、商铺及餐饮门店330家,接待床位总数达到5689张,吸纳群众就业4000多人,为群众增收致富搭建了良好平台。2018年南台村有286户1033人参与旅游发展,379户参与经营主体入股分红,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82元,高出临泽县平均水平2000多元。肃南县康乐镇、白银蒙古族自治乡投资1.5亿元,开发旅游项目,引导群众建成蒙古大营、冰沟山庄、绿之源、梨园河等旅游观光、服务设施4处。临泽县倪家营镇南台村充分征求贫困户意见,将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五万元产业扶贫贷款以入股形式全部投入民俗文化旅游村建设,2017年7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获得分红11.7万元,让旅游红利直接惠及到了贫困群众,贫困综合发生率从15.5%降至1.61%。
(八)完善制度机制,地质公园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张掖地质公园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地质公园管理工作逐步规范。近年来,先后组建张掖丹霞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冰沟丹霞文化旅游发展公司和裕固风情走廊开发公司,对公园重点景区进行统一开发和经营,地质公园旅游经营管理和开发建设进入了市场主导的新阶段。市上成立张掖丹霞大景区管委会,加挂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牌子,核定编制14名,为县级建制事业单位,隶属市政府管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保护”和“市场主体、企业经营”的基本原则,实行管委会(管理局)领导下的股份公司经营制,地质公园旅游开发走上了规范化轨道。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巡查制度、地质遗迹保护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和地质公园徽标授权与使用办法、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地质遗迹与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社区村规民约等制度方案,与3家景区经营单位签订地质遗迹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市政府聘请10名地质专家建立地质公园技术指导专家库,指导地质公园开展科研科普、地学旅游开发和地质遗迹保护等工作,并制定下发了《张掖地质公园管理暂行办法》,对地质公园管理的范围、管理机构的职责及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地质公园管理工作日趋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张掖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工作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标准相比,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加强和改进。
(一)公园管理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制度及公园管理运行机制亟待健全完善。
(二)景区基础设施需进一步完善。冰沟丹霞、中华裕固风情走廊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景区道路、观景台、观光步道、导览标识牌、地质遗迹保护设施等诸多方面尚需进一步提升。
(三)地质科研科普力度需进一步加大。对景区景点从业人员、旅行社导游、出租车司机、学校师生、社区居民等重点对象的地质科普知识培训,还存在覆盖面窄等问题。地质科研工作存在明显短板。
(四)地质公园经费保障需进一步强化。地质公园正常工作经费需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地质科研科普、人员培训、对外合作交流、地质遗迹保护设施建设等工作顺利推进。
(五)专业人才需进一步补充。地质公园博物馆讲解员、地质专业工作人员和翻译人员数量不足,难以保证工作需要。
三、下一步的思路与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以申报创建世界地质公园为契机,紧紧围绕“保护地质资源,普及地学知识,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举措,不断加强张掖地质公园的保护、建设和管理,让张掖地质公园自然人文资源得到更好地保护,让地质科学知识得到更广地普及,让地质旅游产业得到更好地发展,让世界了解张掖,让张掖走向世界。
(一)全力做好地质遗迹保护设施建设工作。在市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建设完善地质公园界碑、界桩、围栏、警示牌等保护设施。指导督促相关景区进一步建设完善景区道路、观景台、观光步道、导览标识牌、警示牌等保护设施,不断加大地质遗迹保护力度。
(二)全力做好地质科研科普工作。进一步编制完善地质公园系列科普丛书、科普教材、科考指南等资料,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地质科普培训力度。进一步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地质科研工作,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真正补地质科研短板,为世界地质公园中期评估奠定基础。
篇8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我们团结拼搏、克难奋进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陕西强县”目标,坚持对标管理、激情实干,全力落实促投资稳增长各项措施,经济运行呈现出“提质有进、进中有势”的良好趋向。预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74.6亿元,同比增长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815元和11016元,分别增长8%、9%。
——重点项目强势推进,投资拉动呈现新态势。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全年召开30余次项目会商会、调度会,有力推进了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年初确定的134个项目完成投资27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7%;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全年预计完成投资300亿元,同比增长21%。争取专项建设债券和中省项目资金6.2亿元,采取PPP模式推进的4个项目完成投资5.4亿元。全年新签约北控电商、苏宁二期等重大项目19个,合同资金103.1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5.6亿元,招商引资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双“1113”工程引领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实施6个重点工业项目和10个扩能技改项目,华晨汽车产业园一期、秦星新能源整车一期建成试生产。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户,总户数达到96户。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预计达到223亿元、64.7亿元,分别增长11%和10%。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四色产业聚集新优势。茯茶生产企业达到49家、销售企业超过100家,泾阳茯茶乘“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正式走出国门。我县与陕南2市6县区签订茶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稳定了原料供应基地。全年新发展奶牛5010头,升级改造标准化奶牛场10家,奶畜产业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高。新栽酿酒葡萄5200亩、鲜食葡萄7600亩,新建千亩示范园3个,波尔特、天润、天心3个酒庄正式运营。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的蔬菜试验示范站建成投入使用,8项新技术和171个新品种实现全覆盖,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新的提升。
——第三产业异军突起,三产融合彰显新亮点。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两大产业迅速崛起。郑国渠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龙泉公社被确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郑国渠峡谷风景区完成投资4.3亿元,茯茶小镇二期、乐华城·88℃温泉乐园、寿平民宿小镇建成开园,乐华欢乐世界被评定为4A级景区。全年接待游客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90万人次。苏宁云商一期项目正在安装设备,泾阳供销网和云阳电子商务中心投入运营,发展电商企业31家、个体网店600多个,电商交易额达到3.5亿元。预计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5亿元,同比增长12%,城乡消费步入快速增长轨道。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11项城建重点工程完成投资5.1亿元,对泾干大街、北极宫大街等7条城区主干道实施升等改造,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桥北一路延伸段等项目开工建设;新增公共自行车300辆,新建公厕5座。启动实施云阳等8镇示范一条街建设项目,山东庄等4个民俗文化村、贞陵小镇等4个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茯兴大道、原点西路北延段、张家山旅游路北延段全面建成,211国道县城过境段、正阳大道跨泾河大桥和县东路跨泾河大桥开工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改善步伐全面提速。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达到新水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泾阳中学投入使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县创建通过省级督导评估,中考成绩位居全市前列,高考二本上线率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拓展到10家公立医院,荣获新一轮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演出3000余场次,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5%。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幸福指数得到新攀升。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63亿元,支出达到24.76亿元,其中民生支出21.5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86.7%。十件惠民便民实事全面完成,覆盖2城8镇32万人的张家山泉群供水工程完成了30公里主管网铺设。新开工保障性住房792套,城镇新增就业4118人。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全年整合资金5288万元,落实脱贫贷款贴息、移民搬迁、医疗救助等一揽子政策,完成了18711人的脱贫任务。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环境案件全部办结,困扰泾阳发展多年的矿山盗采问题得到有效整治。
——重点改革有序推进,跨越发展注入新活力。建立了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向社会公布行政权力3483项、公共服务事项50项。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崇文镇、永乐镇农民市民化试点开始居民回迁安置。全面启动县信用联社改制,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主体完工,元顺茶业、泾昌盛茯茶、日新农业在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不动产登记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网上政务服务大厅建成投入使用,群众办事更加快捷便利。
一年来,县志、审计、统计、老龄、双拥、慈善、保险、气象、人防、档案、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和民兵预备役等其他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16年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标志着我县“十三五”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战胜了诸多挑战,办成了许多利长远的大事、惠民生的实事,顺利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迈入了全新发展阶段。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跨越发展不动摇,奋力争先进位,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前进了3个位次,位居全省第15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领跑全市,五年完成投资905亿元,为我们稳增长、调结构提供了坚强支撑。规模工业总产值提前两年完成预定目标,总量是2011年的2.79倍,经济发展已经站稳了全市的第一方阵。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转型升级不放松,着力优化结构,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34:35:31调整到2016年的28:40:32。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全面展开,粮食单产蝉联全省最高纪录,奶畜养殖、设施蔬菜、酿酒葡萄规模位居全省前列。茯茶产量超过2万吨、产值24亿元,连续两年入围“全国重点产茶县”。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强化,汽车制造、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柱作用明显增强。新兴产业领跑经济转型,我县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示范县,“乡村旅游在泾阳”越唱越响。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协调联动不断档,推动区域合作,城乡面貌持续改善。西咸新区3个新城在我县实施重大项目130个,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迈出新步伐,实现了“两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五年大跨越”的目标,一座现代化的田园城市初具规模。县城“四横五纵”城区框架初步形成,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3.2平方公里。我县在全市率先实现环境卫生“四级”管理全覆盖,被授予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称号,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已经通过省级公示。农村公路实现村村通,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70公里,比2011年增加133公里,新建西咸北环线、西延高速等5座跨泾河大桥,泾阳全面融入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的“半小时经济圈”。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不懈怠,注重兜底补短,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坚持民生投入“两个80%”不动摇,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财政资金91.2亿元,一大批群众呼声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全面落实十五年免费教育,新农合参合率连续五年达到100%,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连续三年位列全省第一。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5%和6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9%。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万人,2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城乡居民收入比由3.2:1调整到2.9:1。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止步,加快职能转变,发展动力持续释放。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精简行政审批事项151项,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营商环境明显改善。扎实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2%。圆满完成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面落实村级干部待遇。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59件、政协委员提案902件。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府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们泾阳发展势头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对外形象提升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五年。这五年,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县、普法依法治理先进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全省第一批创新试点县、招商引资先进县、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平安建设先进县等50余项荣誉,荣膺全省双拥模范县“七连冠”,谱写了泾阳发展史上的新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了泾阳历任班子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智慧和心血,展示了全县干部群众不甘落后、勇于赶超的豪情和气概,体现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同心同德、同谋发展的胸怀和境界,倾注了公安干警、武警官兵、驻泾部队勇挑重担、无私奉献的辛勤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为泾阳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们泾阳迈向全省“十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根据县第十六次党代会和县委十六届二次全会部署,到2021年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坚持追赶超越主题,生产总值和规模工业总产值大幅度提升,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城镇化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率先在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建成大西安北部中心、率先在全省建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先行区、率先建成西部电商强县。
“一个主题、两个提升、三个高于、四个率先”是经济工作的主旋律,是追赶超越的导航标,更是小康泾阳的生动阐释。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一是面对新方位,前面的“标兵”体量大、步子快,后面的“追兵”势头猛、劲头足,追赶超越的形势不容乐观;二是面对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大,经济总量不大、增速趋缓、人均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三是面对新形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破解瓶颈制约、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质量效益的任务十分艰巨;四是面对新期待,满足群众公共服务需求,解决城乡发展差距较大、民生领域短板补齐的问题任重道远;五是面对新要求,政府效能需要持续加强,解决少数干部新常态下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的问题更为迫切。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泾阳发展也拥有重大机遇:一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泾阳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向西开放的最前沿,各项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二是西咸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3个新城建设进入快车道,泾阳的发展已经上升到更高层面,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三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沿海发达地区和西安主城区产业外迁势在必行,为我们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四是华晨汽车、苏宁云商、秦星汽车等一大批项目即将投产达效,这些项目为我们实现长远发展蓄积了强劲势能;五是全县上下政通人和、心齐气顺,干部群众对建设陕西强县充满期待和认同,为我们干事创业汇聚了强大的正能量。新挑战催生新动力,新机遇孕育新希望。我们将牢牢把握发展大势,顺势而为、逆势而进、乘势而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追赶超越、建设强县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始终坚持创新为源、驱动发展,在释放发展动能中实现追赶超越。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新空间,厚植新优势。到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80亿元,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三次产业加速融合,结构比调整为15:50:35。县域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实现翻番目标,“泾阳制造”迈向“泾阳智造”,成功跻身陕西工业强县行列。大力发展独具泾阳特色的品牌农业,“黑白红绿”四色产业的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奶畜产业和设施蔬菜保持规模优势,建成西北地区知名的葡萄酒产区、全国最大的茯茶产销基地。实施两个“国家级电商示范县”建设,率先建成西部电商强县;按照全景泾阳、全域旅游的理念,打造全省旅游示范县,电子商务和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始终坚持协调为要、统筹推进,在提升整体效能中实现追赶超越。把协调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兼顾、综合调度,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均衡性。牢固树立主动融入西咸新区的发展理念,与新城对外开放上联手、城市建设上贯通、产业发展上互补、民生改善上同步、社会管理上一体,成为共建共赢的命运共同体,同步建成大西安北部中心。坚持“一尊重、五统筹”,建强县城、建特城镇、建美乡村,形成“一区两核两轴两带”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到2021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15万。
——始终坚持绿色为纲、打造和谐,在构建生态文明中实现追赶超越。把绿色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建设全过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严格划定并执行各类生态红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二五”末降低16%左右。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开展“保护母亲河·澄清泾渭水”行动,坚决推进北部矿山综合治理,保护好全县人民的青山绿水。积极倡导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努力把道路建成风景线、把村庄建成小公园、把全县建成大景区。
——始终坚持开放为径、推动繁荣,在扩大合作共赢中实现追赶超越。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重,努力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新机遇,主动出击、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大企业,承接一批新项目,积蓄追赶超越的新动能。深化与西咸新区的合作共建,建成正阳大道、县东路、秦汉大道3座跨泾河大桥,实现与西安、咸阳主城区的互联互通。大力发展电商物流和跨境电商,支持特色产品走出去,扩大泾阳茯茶出口规模,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努力把泾阳打造成内陆开发开放的关中新高地。
——始终坚持共享为本、提升幸福,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实现追赶超越。把均衡共享作为发展的本质要求,着力提高居民收入,着力提升公共服务,着力促进公平正义,着力转变治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认真落实“两个80%”的硬指标,实施民生工程,办好惠民实事,补齐民生短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合理配置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资源,逐步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100%,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各位代表!冲刺十强、决胜小康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将立足爬坡过坎,矢志追赶超越,凝心聚力,背水一战,奋力书写泾阳发展更加灿烂辉煌的一页!
三、2017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
(一)坚持投资拉动,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用心策划项目、用力推进项目,不断凝聚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动力。
抓项目强化支撑。坚持围绕项目抓经济,签约项目抓落地,新建项目抓开工,续建项目抓投资,建成项目抓产能。全年安排县级重点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22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1.1亿元。苏宁云商一期项目春节后投入运营;华晨汽车产业园全面投产;神洲雷达项目开工建设;秦星新能源整车投入生产,进入咸阳市场,二期项目年内开工;茯茶产业园年内入驻8户企业。深度策划包装项目,提早运作项目前期手续,力争列入中省盘子的项目实现数量和资金双增长。
抓招商增添后劲。紧盯投资新动向,突出平台招商、补链招商、情感招商,坚持“两套班子”运行,实施重大项目招商攻坚,全力以赴招大商、大招商,在项目签约、项目质量和投资总量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不低于100亿元。积极捕捉“一带一路”战略新信息,启动多元招商渠道,吸引外商投资,力争外商投资额不低于全年招商合同资金的2%。
抓服务保障发展。严格遵守项目基本建设程序,落实牵头包抓责任,定期会商、定期调度,促进项目快建设、早达效。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盘活“僵尸企业”的存量土地,为加快发展腾出新空间。持续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严厉打击干扰、阻挠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大力营造亲商、安商、惠商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转型升级,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发展集聚、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四色产业。稳定粮食基础地位,实施高标准农田、土地深松等项目,力保粮食生产再创新高。突出做好“黑白红绿”四篇文章,茯茶产业要优质量、奶畜产业要保存量、酿酒葡萄要扩增量、蔬菜产业要抓销量,推进“优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开展“茯茶质量提升年”活动,加快“一业三区”建设,筹划组建泾阳茯茶集团,修订完善茯茶标准体系和质量体系,扩大泾阳茯茶公共品牌影响力,茯茶产量达到2.6万吨、产值30亿元。推进畜牧产业“三个示范(试点)县”建设,保优质奶畜提升奶量、扩温氏生猪促进合作、增黑萨肉羊扩张存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发挥蔬菜试验示范站引领作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实施国家级蔬菜规模化集中连片基地项目,新增设施蔬菜2000亩,建设5个旅游观光采摘园,推进5个种养结合、综合利用示范园创建,新建5个社区直销店,做优“泾阳蔬菜”品牌。进一步扩张葡萄产业规模,引进酒庄1个,新建葡萄庄园2个。以现念和现代技术发展现代农庄经济,不断扩大“三品一标”认证规模,支持农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打造泾阳特色品牌农业。鼓励农业园区完善功能,向休闲观光农业迈进,着力提升特色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加快建设工业强县。按照“强支柱、扩总量、调结构、建集群”的思路,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抓好“一区多园、五大集群”建设,落实双“1113”工程制度化推进机制,加快实施恒广化纤、秦川乳业、张裕葡萄酒等工业项目,逐步开展新兴产业园土地储备和设施配套工作。坚持一产向二产转变,重点扶持四色产业龙头企业和本土企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率。全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户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超过7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248亿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构建战略联盟、实施技术改造、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温商电器产业园转型建设中小企业孵化园,吸引“瞪羚企业”落户,构建工业经济增长梯队。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75%。
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围绕建设省级旅游示范县,编制《泾阳县全域旅游规划》,投资1600万元,实施安吴青训班基础设施建设、唐贞陵景区形象提升、郑国渠大坝展示利用等十大工程,启动郑国渠首遗址开发,力争郑国渠峡谷风景区开放运营。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以上。围绕建设西部电商强县,实施“一园两街三中心”;健全电商网络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双向流通渠道,实现农村电商网点全覆盖。
(三)坚持城乡统筹,打好城镇建设攻坚战。围绕全域景观化、县城品质化、城镇特色化目标,走三产融合、产城融合之路,实施环境卫生大整治、城镇品质大提升、城乡面貌大改观,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提升县城品位。守牢“三区四线”,执行县城总体规划,实施城建十大工程,总投资5.67亿元,打造南区、中区、北区三大组团。县城南区以拉伸框架、塑造形象为重点,启动综合体育场和室内体育馆的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文教大道,建成泾阳大剧院,改造211国道县城过境段,畅通县城“南大门”;县城中区以改造提升、完善功能为重点,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实施茯园二期建设、泾干湖公园景观提升、背街小巷亮化优化工程,完成泾干湖周边拆迁工作,启动泾润花园周边等旧城改造项目,恢复麻布巷古街;县城北区以产业带动、提升基础为重点,加快电商物流产业园、茯茶产业园建设,完成茯兴大道绿化亮化工程,建好县城“北大门”。实施品质城市工程,继续推进集中供热项目,完成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抓好精品绿化节点和道路景观建设,完善城市公厕布局、修补人行道、增建停车场、增设公交线路、谋划农贸市场、逐步打通“断头路”,探索城市保洁市场化运营新模式,为群众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互联网+”工程,统筹共享信息化资源,建设社会治理民生数据中心,提升城乡信息化水平。
打造特色镇村。用现代城市标准规划建设城镇,优化空间布局,加强风貌管控,打造特色小城、魅力小镇。加快云阳、安吴两个国家级重点镇建设,支持云阳镇建设县域副中心、安吴镇争创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支持崇文、永乐、高庄、太平、泾干等5个镇办与新城融合发展,支持桥底、王桥、兴隆、口镇、中张、三渠等6镇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坚持一镇一策,引导项目和资金投向城镇,实施王桥、安吴镇区标准化建设试点,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活力。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标准,加快社树村、阴郭村、山东庄、曹家村4个民俗文化村和王桥郑国、兴隆贞陵等新型社区建设,打造兴隆白王、王桥北峪、云阳张屯等11个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点,推进移风易俗和环境整治,打造有特色、有品质、有记忆的美丽乡村。
服务共建新城。坚持“三合”工作思路,全力服务支持西咸新区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继续把保障项目建设作为支持新区发展的突破口,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全力推进。尽快启动高泾大道、泾河大道、秦汉大道、第五大道的交通对接工作,加快正阳大道跨泾河大桥、县东路跨泾河大桥建设,切实在加强合作中实现共进共赢。会同新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养老、安置工作,实现统筹发展、同步发展,努力为泾阳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
(四)坚持生态优先,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坚守生态红线,做好生态文章,让泾阳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
铁腕整治北部矿山。坚持“停产、整合、严查、修复、规范”十字方针,重拳出击、全面治理,推动“旱腰带”地区发展方式和生态环境实现质的转变。组建矿山综合管理联合执法大队,坚持常态化执法、网格化监管,坚决根除矿山非法盗采问题。加快原有矿山企业依法依规退出,落实新设矿山“边开采、边治理”要求,建成陕煤化石灰石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冀东产业园项目,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启动编制《泾阳县北部矿山恢复治理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引导原有矿山企业转型发展光伏、现代农业等新兴产业,复制矿山修复试验段经验,逐步扩大矿山治理范围,力争北部山区每年都有新变化。
铁腕整治大气污染。继续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做好“减煤、抑尘、控烟、禁烧、治车”工作,加快建设第二垃圾填埋场,探索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工作,建成洁净煤仓储配送中心,打好“组合拳”,守护“泾阳蓝”。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铁腕整治水污染。遵循柔性治水理念,落实“水十条”和河长制,扎实开展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巩固提高三年行动,加快建设洁净城市项目,完成县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确保泾河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启动泾河综合治理项目,筹备申报泾河国家湿地公园。建立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建设节水型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不但要只争朝夕治理当前突出问题,还要千方百计努力偿还历史欠账,为泾阳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守护好绿水青山!
(五)坚持惠民共享,打好民生改善攻坚战。民心就是民生。紧盯民生“指南针”、瞄准民心“晴雨表”,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惠民生,让泾阳人民拥有满满的获得感。
全力决战脱贫攻坚。坚决完成剩余3895人的脱贫任务。实施“四色五抓、百社万人”工程,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投身脱贫攻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快移民搬迁步伐,建成白王、木梳湾幸福院,完成“交钥匙”安置106户、中心村安置268户、社区安置42户、进城安置269户。严格落实各项脱贫政策,切实做到政策不断档、投入不减少,决不让一名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深入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省级“双高双普”县创建工作,改善农村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施龙泉、蒋路、燕王3所卫生院扩建项目,推行三医联动、分级诊疗,提升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让人人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积极筹备咸阳市第十二届运动会,采取PPP模式推进奥体中心项目,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着力打造“健康泾阳”。弘扬“文化泾阳”理念,申报泾阳茯茶国家非遗项目,推进二轮县志编纂工作,推出秦腔《骆驼巷》等文艺精品,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大培训、大就业、大发展”,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作,年内新增就业3250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构建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统筹推进城乡救助体系建设,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兜底性制度,确保社会救助广覆盖、兜底线。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化平安泾阳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精准化、高效化。开展“七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意识,大力排查整治食品药品、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基金会清偿等工作,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引导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
办好惠民实事。今年我们投资2.9亿元,为群众办好十件实事。①县财政整合各类资金5000万元,实施脱贫攻坚,实现扫尾清零。②投资5600万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40所学校新增校舍2万平方米,改造操场7万平方米。③投资400万元,为全县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免费体检,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④投资670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网改户表工程,提升农村电网安全水平。⑤投资4000万元,实施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⑥投资1070万元,实施冶峪河灌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项目,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⑦投资1000万元,分期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升级户户通、无线WIFI覆盖、应急广播建设项目,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⑧投资3500万元,实施扶贫路西段18公里改造项目,打造旱腰带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连心路”。⑨投资500万元,实施农村道路“生命防护工程”,保障农村居民安全出行。⑩投资1400万元,提高农村低保和医疗救助标准,着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增进民生福祉、提升民生质量始终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一届政府将坚持发展经济不忘社会进步,财力增长不忘民计民生,开发建设不损百姓利益,努力让全县人民群众更多的、更好的共享发展成果。
(六)坚持创新引领,打好重点改革攻坚战。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创新体制机制,做好“加减乘除”,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促进要素最优配置,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空间和发展后劲。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信用联社改制,组建泾阳农商行。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出一批PPP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减少和规范行政许可事项,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积极探索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试点工作,加快筹建行政审批服务局,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完善镇村综合改革,支持镇域经济发展。
加快社会民生领域改革。深化教育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收入分配制度和便民服务改革,推进农村“三权分置”,创新住房保障制度,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更快更准的破解民生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冲刺十强、决胜小康,我们重任在肩。新一届政府将牢记使命,严守规矩,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坚持科学理政。树立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跳出泾阳看泾阳,着力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创造性开展工作。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把该放的坚决放开,把该管的坚决管好。全面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推行网上行政审批、综合执法、公共资源交易等应用系统,落实行政审批“零超时”要求,让信息和服务多跑腿,让群众和企业少跑路。
(二)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治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推进执法重心向基层下沉,切实做到严格规范执法,切实解决在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社会诚信等领域的管理缺位问题。加大财政预决算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和媒体监督。
- 上一篇:小学班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 下一篇:办公室用电安全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