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究生范文
时间:2023-03-30 18:44: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研究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其实,研究生,不止三个字那么简单,有很多类型。打算考研的你,首先要明确研究生的不同类型,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报考。
Part A 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
我国研究生学位类别分为学术型学位与专业学位,二者属于同一层次,这与欧美研究生教育中的研究型硕士和应用型硕士分类异曲同工。
【培养模式】科研能力PK实践能力
学术型硕士主要以培养科研型人才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做实验和读文献占据大部分时间,在本校本专业有博士点的情况下,一般可以经过考核后硕博连读,博士生和部分硕士生的主要输出地是大学和科研院所。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非常注重理论,所以毕业生往往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能力,且因为都有双证(毕业证和学位证),且入学标准较高,所以社会认可度非常高。然而,学术型研究生也有劣势,对理论学习的过分追逐导致实践能力严重缺乏,很多同学的理论知识并不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不符合部分用人单位的要求。而专业学位一般学制两年,一年理论课,一年实践。一般学校的专业学位硕士执行“双导师制”,除了在学校读书期间配备教授理论课程的教师作为论文指导老师,在所学专业的相关行业会有一位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导师”,帮助学生更快地提升实际工作能力。如果是打算硕士毕业就参加工作,且有相关领域的爱好但不打算从事学术研究的考生,报考专业学位硕士能够收获更多,对就业会有很多好处。
【学费】学术型学位
2014年以前,大多数情况下,计划内录取的学术型硕士都是免交学费,或者以奖学金冲抵学费,且一般学生都会享受生活补贴。2014年以后,虽然全面收费,但国家规定不高于8000元/年,且很多学校都会有奖学金冲抵。专业型硕士一般都自费,每年学费在10000元左右,像MBA之类会更高,且大多没有生活补贴。
【报考难度】学术型专业竞争更激烈
学术型的录取分数相对较高,且英语考试科目为英语(一),专业学位很多采取英语(二),前者难度较大。一些学校允许报考学术型硕士的考生调剂到专业学位,反之则不可以。由于学硕一直以来的认可度高及无数学子怀揣学术梦想,学硕目前的报考人数比较多,故而也增加了成功的难度。专业学位录取的人数较多,如法律硕士在清华北大等名校都是每年招收数百人,所以难度自然低于学术型硕士。
【学位类型】专业硕士覆盖所有热门职业
学位类型的授予也是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学位的重要区别。学术型学位按照学科门类授予,分别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专业学位毕业的硕士获得学位的名称表示为“××(职业领域)硕士专业学位”,包括建筑学硕士、文物与博物馆硕士、出版硕士、翻译硕士、艺术硕士、应用心理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法律硕士、审计硕士、资产评估硕士、保险硕士、国际商务硕士、税务硕士、应用统计硕士、金融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等等。目前设置的专业学位基本涵盖所有热门的职业,所以广受欢迎。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相对于同一个专业而言,学术型专业和专业学位的学科代码不同,如临床医学学术型学位的前四位是1002,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前四位是1051。因为学科代码的不同,在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时候,专业学位有时会受限,比如某单位的行政岗要求获得文学、法学学位的学生报考,那么新闻与传播硕士、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则在专业代码上无法与报考要求对应,便无法报考。所以,考生在选择报考专业类型的时候也要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考虑在内。
Part B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读研类型】全日制读研VS在职读研
“学历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录取的学生,按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便属于此类。报考全日制硕士需要参加1月份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难度相对较大。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愿意全职脱产读研、回归校园的人,更适合读这类研究生。一旦顺利考入,就要全心在校园学习,很难兼顾其他工作。
在职研究生属于“非学历教育”,通常是想深造的上班一族报考。在职研究生是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即人事档案在本单位)、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学习的方式,适合工作稳定,需要提升学位的在职人员报考,一般不影响正常工作。
【证书】双证VS单证
全日制研究生完成学业后,由学校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也就是“双证”,在学信网上可以查询。同时,学历受各用人单位承认,含金量高。而在职读研者在完成硕士学习后获颁硕士学位证书,大部分在职研究生没有毕业证书,也就是“单证”。
【考生档案】非定向研究生与委培研究生
除了单位定向委培的情况,全日制硕士不可以在工作单位保留档案,而是转入学校。当然对于尚没有工作单位的应届毕业生来说,档案关系等一般也都会顺理成章转入学校。
委培研究生指委培研究生本人所在单位委托教育单位培养的研究生,学生在学习期间档案一般不转入学校。在报考前要与自己所在单位签订一份合同书,表明自己隶属于所在单位,并保证在毕业之后回所在单位工作。由此,报考者在被录取后即可获得所在单位提供的学费,在学习期间还可以享受所在单位的基础工资等一系列福利。
【考试时间】在职研究生一年报考机会多
篇2
2、论文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
3、发表该论文的杂志的名称,简介,影响因子。
4、该论文的选题依据。
5、主要的研究方案和内容。
6、主要的实验结果和内容。
篇3
1、若申请者为应届生,除工商管理课程以外(报考此课程需要有两年的全职工作经历),可报读其他所有课程;
2、申请者需提交本科毕业证、学位证或同等学历;
3、语言要求:托福80,雅思6.5,TEM4或TEM8。
申请流程:
1、申请者需于报名期内登入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网上申请表格。申请者需按照网页内的指引填写表格;
2、申请者必须阅读报名须知;
3、申请者需把所需文件扫描并上载于报名系统内。
所需文件:
篇4
1、自考本科、非全日制也可以报考全日制研究生。
2、只要是国家承认的本科学历(包括自考/承认教育/继续教育/网络教育/函授)等形式都可以,简而言之,本科学历在学信网可以查到,就能报考。
3、不过有一点要注意,虽然国家政策是这样说,但落实到学校的时候会有区别,有的学校招生简章上会明确说明有些专业只招收全日制本科或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助理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招办副处长。负责考务录取、信息处理及招生计划制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生培养特色是什么?
中科大在研究生教育中重视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所毕业的研究生,普遍基础知识深厚扎实、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后劲足。
据统计,几乎所有研究生都参与了导师的科研项目,大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973计划”等资助课题。许多研究生的在SCI、E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
中科大通过建立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质量保证机制,使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目前,学校共有39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论文总数列全国高校第五位,比例居全国之首;78篇论文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中科大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有什么区别?
中科大的本科生实际上都不是为了就业来培养的,我们是在培养一个很好的坯子,学生在4年的本科训练过程之后,这个坯子会培养得很好。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就是在这个坯子上进行的,这是在培养方面主要的差异。
相较以往,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招会有什么变化吗?
近几年,中科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在3400人左右,其中招收学术型研究生1600人左右,专业硕士1800人左右。2014年研究生招生无大变化,仍以招收理工科学生为主,在每年的招生中,90%是理工类研究生,其中理学占43%、工学占47%。中科大研究生招生的理科学科全部是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推免生比例占多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大量接收推免生为主。从这几年的生源质量来看,推免生还是比社会报考的生源质量要好一些。所以中科大非常欢迎有推免资格的学生。
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出台后,很多考生对是否考研犹豫不决,您怎么看?
学校还会通过增加奖学金的形式将学费返还的。其实攻读研究生是自我投资的一种形式,从国家层面而言,既然是自我投资,当然需要自己交学费。
您认为现在考研的科目中,哪一科需要改革?
考研英语需要改革,关键是考什么,考哪个方面。对于研究生,英语的要求是需具备听、说、写的能力,现在的应试考试无法很好体现。
现在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复习期,对于备考的大学生,您有什么建议?
政治和英语是全国统考的科目,并不是在为难学生,这只是一个环节,所以做足够的准备就可以。但是在专业课的准备上,一定要了解每个学校的特点,查看各个学校历年的试卷。但是不能盲目参考,像我们学校每两年就会更换一批命题老师,命题类型就会完全发生变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专业课上会给考生一些方向吗?
在考前一个月,也就是专业课命题结束之后。我们会针对已经命好的题目出一份考题大纲。这份大纲针对今年这份题目进行说明,说明选择题有多少,问答题有多少,各个知识点覆盖的比重是多少。这样的大纲才是真正对考生有指导意义的复习资料。
您建议大家怎么样选择导师?
导师带学生是非常慎重的。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两个因素很重要,一个是学校的平台给你的环境,另一个是导师给你的指导,也许你将来在科研方面不那么突出,但是导师如果对你个人能力和素养方面培养成功,将来你还是会是一个成功的人。导师的世界观、视野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好的影响。选择好学校,选择合适的导师是最重要的,不要盲目地选择名气大的导师。
您怎么看硕士毕业后是找工作还是读博的问题?
篇6
在职研究生社会认可度高不高?
要说社会认可度高不高,小编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先来看看在职研究生证书含金量如何吧。
在职研究生可以分为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同等学力申硕在职研究生两种,二者所获取证书有所差异。具体如下:
非全日制研究生:这种读研方式属于学历教育,其报考流程、考试难度乃至于录取线都是和全日制研究生是一样高的,读完非全日制研究生我们能拿到研究生毕业证书(非全日制)以及研究生学位证书。
同等学力在职研究生:这种读研方式属于非学历教育,我们可以免试参加其课程培训,待课程结业后获取研究生结业证书,符合本科学士学位满三年者可参加申硕考试获取研究生学位证书。
篇7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行为;阅读动机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83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阅读的情有独钟。阅读作为人类一种独特的文化交流活动,是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取知识的最根本的途径。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未来创新的中坚力量,是社会阅读群体中最活跃的部分,他们的行为和动机直接影响着我国全民阅读活动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及阅读动机,对大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历程,规范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1问卷调查
1.1调查对象和方法
该问卷是以江苏省大学生的调查为基础的。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全面性,通过问卷星以网上问卷为载体向江苏省各大高校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402份,利用问卷星的分类统计和交叉分析功能得到我们所需的数据。
在402位被调查者中,男生153人,占比38.06%;女生249人,占比61.94%。在年级方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等其他人的人数分别为49、84、197、29和40人,分别占比12.19%、21.64%、49%、7.21%和9.95%。在学历方面,来自985或211高校的有50人,占比12.44%;来自普通本科高校的298人,占比74.13%;来自专科院校的有54人,占比13.43%。在地区方面,城镇户籍的有119人,占比29.6%;农村户籍的有283人,占比70.4%。此外,这些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
1.2调查内容
为了解大学生的阅读现状,研究大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动机,本文从大学生阅读量、图书类型、阅读途径与阅读影响因素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基本情况和阅读行为、图书馆利用情况、家庭影响因素和对阅读的看法,以基本情况和阅读行为这两个部分为主要调查内容进行研究分析。
2调查结果分析
2.1阅读行为分析
2.1.1阅读量分析
阅读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文以每天花费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和每学期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这两个指标来衡量。调查结果表明,每天花费在课外阅读上的时间小于1小时的人数最多,达209人,所占比例为51.99,而花在阅读时间为1-2小时,2-3小时和三小时或以上的人数分别为128,36,29,分别占31.84%,896%,7.21%,呈递减趋势。与此同时,大学生每学期阅读课外书的数量也呈递减趋势,每个学期阅读课外书五本以下的占了54.48%,而15本以上的只有871%。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大学生的阅读量严重匮乏。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压力大,空余时间少,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其中有42.79%的调查者赞同此观点。另一方面,有42.54%的调查者因为缺乏阅读兴趣,没有阅读动力,利用业余的时间做阅读以外的事情。
2.1.2图书类型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用户的普遍增加,大学生的图书选择范围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图书类型的选择上,74.38%(299人)的学生阅读小说散文类的书籍,阅读报刊的比例也达到了4279%(172人)。除此之外,生活新闻类的书籍和专业书籍也是大学生阅读时主要关注的图书类,而哲学类的书籍最不受学生的关注,仅达到了13.93%(56人)。具体如表1所示。
然而,电子图书的出现也给传统图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通过调查,49.75%(200人)的学生喜欢阅读传统书籍,喜欢阅读电子书籍的比例仅占15.17%(61人),而对于35.07%(141人)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传统书籍还是电子书籍,哪种方式方便就选择哪种。每个人从一开始的诞生就会遭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这类影响往往是多方面、深刻的,家庭环境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大学生的阅读行为产生作用。本文中的家庭环境分析主要是指硬环境分析,包括课外藏书量、父母文化水平、经济状况。
在藏书量上,数据显示家里课外藏书量为11-30本的学生人数最多,达到了36.57%,其次是10本以下,占比25.37%(102人),家里课外藏书量超过100本的学生人数最少,仅占7.96%(32人),表明了大学生的家庭课外藏书量普遍偏少,与大学生的阅读量呈正比关系。
在父母文化水平上,父母最高文化水平为本科及以上的学生人数仅占9.45%(38人),而学生父母的最高文化水平普遍为初中及以下,比例达到了47.76%(192人)。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有31.59%(127人)的学生认为父母的阅读行为和习惯对他们影响很大,有46.52%(187人)认为父母的阅读行为和习惯对他们影响不大,认为没有影响的比例占21.89%(88人)。
在经济状况上,主要用家庭每年用于图书购买的支出来衡量。每年用于图书购买的支出低于500的学生人数最多,占比70.9%(285人),支出500-1000、1000-2000的学生人数分别占比22.14%(89人)、423%(17人),而支出在2000以上的人数最少,仅有2.74%(11人),说明家庭普遍用于图书购买的支出偏少,不重视阅读,这与大学生较少的阅读量相对应。
(3)图书馆环境。
图书馆是一个收集、整理、采集书籍和资料来供人们阅读、参考的场地,是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来源。本文研究图书馆环境对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影响,主要分析大学生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利用状况。
从大学生去图书馆的频率来看,每天必去和经常去图书馆的学生约占40%,而偶尔去和从不去图书馆的人数达到了60%,可以看出不常去图书馆的大学生占到了多数。进一步分析影响大学生去图书馆的原因时,有42.54%(171人)的学生认为空余时间多少是影响他们去图书馆频率的主要原因,认为是图书馆距离宿舍或教学区的远近、图书馆的硬件措施分别占比2786%(112人)、16.42%(66人),而认为图书馆的存书量和更新速度是主要原因的人数最少,仅占13.18%(53人)。
从大学生去图书馆的目的来看,以自修为目的学生人数最多,达到了52.49%(211人),看报刊、借书查资料的学生分别占比10.2%(41人)、27.61%(111人)。结合大学生去图书馆的频率来看,大学生不仅去图书馆的次数少,而且去图书馆以自修为主。
2.2阅读动机分析
阅读动机是学生阅读的主观意图,是促进学生阅读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一种鼓励和引导学生阅读的必要条件。它具备唤起读者行为、深化阅读进程、提高阅读效用的功能。
2.2.1为了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调查结果表明,为这一动机所驱使而投入阅读活动的学生人数最多,达到了33.33%(134人),这也恰恰说明了阅读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和手段。阅读不但能够开阔视野,而且能够增长知识。知识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他自己的经验,而另一个是别人的经验(这是知识的继承)。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和精力,大学生们都很忙,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获取知识,最好的方法是阅读。
2.2.2为了工作需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侵略性的核心问题,而这一阅读动机占比24.88%(100人)。谁具有更多的知识,谁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在未来的工作中,比别人更成功的把握。在心理学的指引下,大多数学生尝试着多读书籍,掌握更多的知识,使自己成为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他们以增加他们的知识面和重点研究某个专业层面作为阅读的主要目的。如经管类院校的大学生,他们在校期间就以阅读经济管理方面的书籍为主。
2.2.3为了提高内在修养
修养是一个人安身于社会待人处世的一种立场,是知识、实力、人格通过大脑思维治疗后的最后外在表现,它体现了一个人的素质和水平。数据表明,有13.93%(56人)的学生以提高内在修养为阅读动机。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读书的多少往往能用外在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更多的阅读无疑是提高内在修养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女孩来说,阅读能提高气质。
2.2.4为了休闲娱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部分的学生进行阅读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达到了25.37%(102人)。相比初高中生,学业以外,大学生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因此对于喜欢阅读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积极的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而对于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来说,在无聊寂寞的时候也可以通过阅读来休闲娱乐,让大学生活更加充实。
2.2.5无阅读动机
有2.49%(10人)不知道自己除了阅读课本以外还应该重点阅读什么书籍,根本就没有明确的阅读动机。他们的阅读往往表现出一种从众心理,也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别人看什么书、最近什么书比较火,他们就看什么书。于是,他们选择阅读书籍时,具有盲目性和随机性,阅读的范围也更广泛。
3分析和讨论
此次调查研究描绘了当前大学生阅读行为和阅读动机的基本状况,反映了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3.1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大学生严重匮乏的阅读量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当代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时间分配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次,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大学生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很多大学生把大学生活的重心放在课外实践上从而忽略了阅读。第三,书籍成千上万,而如何选择合适的书籍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阅读障碍。因而,为解决选书难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相应的文献检索功能。同时,根据自己的知识领域、阅读兴趣和待解决的问题利用互联网来获取可能会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以及自己想读的书籍。
3.2阅读的盲目性普遍存在
这是大学生阅读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不论是在阅读类型的选择上还是阅读途径的来源上,小说杂志等网络流行书籍备受大学生的喜爱,充分表现了大学生阅读的盲目性,他们或跟随潮流的趋势,或附和他人的选择,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其中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只是漫无目的地用小说来打发时间,对他们的知识拓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此外,由于网络书籍的传播性,容易接触到很多并受到错误观念思想的影响,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3功利性阅读问题突出
所谓功利性阅读,即阅读的功利性,是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为行为准则的阅读。在考研、就业压力日益增加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阅读也日益功利化。如每年临近四六级考试、计算机考试等证书等级考试以及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图书馆中各类辅导书、专业用书的借阅量会迅速增加,书店中相应备考书也最为畅销,但是考试后这些书很少人会看。说明大学生并不是喜欢阅读这些书籍,只是为了考证或考研需要,为自己以后的就业增加筹码。另外,为了更好的实现就业,很多大学生还通过参加辅导班或培训的形式阅读一些实用性的工具书,如面试指南、大学生择业指南等。
4建议
4.1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学生除了完成所学课程和必要的考试以外,还是很喜欢阅读的,但是,喜欢阅读和进行阅读完全是两个概念,其中很多人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建议开展全校性的阅读活动,大力宣传阅读的重要性,组织、鼓励学生的加入,让更多的学生认识阅读、了解阅读、进行阅读,从而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4.2加强阅读引导
大学生活是人生的最佳选择,是最好的学习阶段,对大学生的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大学期间,除了学生以外,与学生联系最多的就是大学教师,其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思想认识有重要的影响。建议老师们将阅读贯穿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如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作业或论文,与学生交流阅读的感想,相互推荐优秀的书籍等。总之,高校教师应学会观察和分析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心理,通过他们的行为、理解的表达,针对不同的个性特征和心理活动,来指导他们的阅读活动。
4.3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质量的提高不仅表现在阅读量上,还表现在读物的质量上。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大学生对良莠不齐的网络小说娱乐类读物情有独钟,占用了大量的阅读时间,甚至沉迷于虚拟的想象之中,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因而建议学生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与自制力,多读些求真、向善、蕴美的好书,尤其是经典名著,对于提高自身修养、传承民族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4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不仅能够吸引大学生更多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对其阅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要担负起大学生阅读环境的建设功能,在做好馆藏建设的基础上,对图书馆的阅读环境也要加以美化,如对全馆进行网络覆盖、保持阅读场所适度的安静、增加观赏性植被等。与此同时,良好的阅读环境还离不开高校其他部门的全面配合。因此,良好的阅读环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设好的,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坚持。
参考文献
[1]陈春梅.近十年来国内大学生网络阅读行为研究述评[J].煤炭高等教育,2013,(3).
[2]赵玉光.影响大学生阅读行为的几种因素[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1).
[3]樊立娜,崔文浩.我国大学生阅读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12).
篇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是一所拥有50多年历史,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经、管、法、文、理、工等六大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
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人才发展、劳动关系、法律经济学、安全管理工程、城市经济与战略管理18个二级学科/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劳动经济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一级学科及企业管理、会计学二级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近年来,为树立研究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学术理想,培养其科学探索和学术创新精神,学校积极推进博士生质量培养体系建设,建立了研究生培养项目资助体系,并制定了配套的激励机制。其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新人计划”,为优秀博士生提供20万元科研资助;“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项目”资助研究生3~6万元赴国外一流大学交流研讨;科技创新项目资助研究生进行初期科研探索;此外,科研奖励、学业奖励、创业大赛等评比,为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同时,依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博士研究生还可以申请“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相关专业方面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1、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高的个人素质,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积极向上。
2、考生必须具备下列学位条件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
(3)其他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人员(须在资审前获得硕士学位)。
3、在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否则报名无效。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体检要求。
5、有两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不含所报考导师)。
7、本校教师报考须持人事处批准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职工在职攻读学位申请表》,并将原件提交研招办,否则报名无效。
三、招生专业及人数
2014年我校拟招收博士研究生65名(含硕博连读生和“申请-审核”制选拔的学生),专业方向及导师见附表1(表中数据为我校计划招生数,最终的招生名额以教育部正式下达指标为准)。
四、招生类型、修业年限及学费
1、全日制脱产。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就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三年,一般不超过六年。学费10000元/人/年,学生享受国家规定的补助和学校的奖助政策。学生入学时需将人事档案转至学校,毕业时可就业派遣。
2、在职攻读。录取类别为定向就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最长不超过六年。学费为10000元/人/年,不享受国家规定的补助和学校的奖助政策。学生入学时不将人事档案转至学校,毕业时不可以就业派遣。
五、报名办法及注意事项
报考我校博士学位研究生一律实行网上报名和考前现场资格审查,所有报名考试相关招生信息均在我校研招网(yz.cueb.edu.cn/yz /),考生随时登录网站查询相关信息。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认真准备网报材料和资格审查材料,并按规定时间进行网上报名和参加考前资格审查,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一经查出将被取消考试资格或录取资格,责任自负。未进行考前现场资格审查的考生,不得入场考试。
(一)报名时间及网址
1、网上报名时间: 2013年12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2、考生初次登录“博士在线报名系统”时,请登陆yjszs.cueb.edu.cn/xscx/ 网址,点击“博士报名”注册姓名、身份证号和密码(请务必保存好密码)。
3、考生再次登录“博士在线报名系统”时,请登录yjszs.cueb.edu.cn/xscx/网址(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为身份证号,密码为注册时输入的密码。
(二)报名流程
1、网上提交信息
用户注册,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按系统提示如实录入个人报考信息,并网上提交本人近期免冠电子照片;
2、下载并打印相关表格
考生填报无误后,点击“提交”按钮,下载并打印PDF文件,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此表格系存档使用,请务必如实填写)
3、提交材料
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务必于2014年1月1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之前现场或邮寄提交以下材料:
(1)自行下载打印有照片并经本人签字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3)最后学历及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所在研究生院的在读证明);
(4)硕士生课程成绩单(需盖章);
(5)《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两份(推荐人要求必须为与所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正高职称);
(6)本校教职工报考我校博士生,需提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职工在职攻读学位申请表》原件。
(7)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提交“定向就业类别考生单位同意报考证明”
注意:按教育部有关要求,不论录取与否,考生提交的报名材料一律不予退还。
4、 交纳报考费
(1)标准:200元/人。
(2)交费方式:网上缴费
(4)交费截止时间:2013年12月31日
5、准考证打印
网报结束后,考生可登录博士在线报名系统(时间待定)yjszs.cueb.edu.cn/xscx/下载打印博士生准考证。
(三)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将于考试前一天(时间待定)在博纳楼三层进行。届时如发现提供虚假信息者,将取消考试及录取资格;未参加资格审查的考生将取消考试资格。
1、基本材料
(1)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现役军人证件)原件;
(2)准考证;
(3)硕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原件;
(4)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交学生证原件。
2、考生必须确保自己的报名信息真实有效,如因弄虚作假、提供不真实材料导致资格审查不合格、取消考试资格以及取消录取资格等一切后果,考生责任自负。
3、资格审查确认无误后,我校研招办在准考证上加盖公章,作为考生准考凭证。未加盖研招办公章的准考证一律无效。
六、考试
1、考试方式
考试分初试、复试两个阶段。初试采取笔试形式,复试由专业复试和综合面试组成。专业复试和综合面试时间另定。
(1)初试。初试科目为:外国语、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具体内容见附表1)。
(2)复试。实行差额复试,根据考生提供的材料,进行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考核。跨专业学科加试随复试一同进行。
2、考试时间
时间待定(请考生随时关注首经贸研招网yz.cueb.edu.cn/yz/的通知,)。
3、考试地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本部(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21号),请在考试前三天登陆我校研招网,查看具体考场安排。
4、考试科目相关说明
(1)外国语为英语或日语,其中数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仅限英语;
(2)跨专业考生需加考两门专业课。经济类专业报考我校管理类专业或管理类专业报考我校经济类专业不属于跨学科报考;工学类专业报考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不属于跨学科报考。
(3)各专业考试科目、综合考试参考用书及跨专业考生加试科目详见附表2。
六、其他事项
1、凡不能脱离原工作岗位、不能将档案转至我校的考生,只能录取为定向就业博士生;对于脱离原工作岗位并将档案转至我校的考生,录取为非定向就业博士生,如录取后,档案不能迁入我校,录取类别须转为定向就业,并按相关规定执行。
2、考生与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及工作单位之间的各类责任关系,由考生本人与之协商处理,与招生单位无关。
3、录取考生于2014年秋季入学,报到时须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应届硕士研究生考取我校博士研究生若未能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则取消录取资格。
4、有关报名、资格审查、初试、复试及录取的相关事项将随时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公布,我校不再向考生寄发书面通知,请考生及时登陆网站查询。
5、材料邮寄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21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编:100070
注意:由于一些快递不能保证考生材料送至研招办,为防止材料丢失,请考生一律使用顺丰快递或者EMS邮寄材料。
七、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和发改委《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我校在2014年博士招生中面向优秀应届毕业生试行“申请-审核”制选拔办法,欢迎符合条件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报名,具体选拔方式按照《2014年博士生招生“申请-审核”制工作程序》执行。
八、联系方式
校本部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张家路口121号
联系电话:010-83951759
篇9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收费 标准 成本核算 资助体系
一、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变迁
1977年10月,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的意见》,研究生教育得以恢复。1978年,我国正式恢复研究生教育,并实行学位制度。
有关硕士研究生是否实行收费入学的问题,很早以前就进行过讨论。大概从1997年开始,由于本科收费并轨工作已基本完成,于是有许多人就猜测是否紧接着就要实行硕士研究生收费。但事实是时间过去了数年,硕士研究生教育不仅没有实行收费,而且由于扩招,公费的比重还有所增加。
在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时间临近的时候,“读研究生要自行缴费”的说法在考生中流传颇广。当时针对这一说法,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曾向记者表示,从长远看,研究生教育收费是必然趋势,但目前还没有完整方案。
2013年2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我国于1978年正式恢复研究生教育,据统计,当年全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达6.3万人,经过考试之后录取10708人。
2011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有151.1万人报考,教育部计划招收49.5万硕士生。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65.6万,连续三年年增长超10万人。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硕士生招生规模已是1978年的近50倍,与1984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规模相当,约为1977年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规模的2倍。
据统计,1994―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及报名人数增长率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伴随录取人数的快速增长,考研报名人数也快速增长,2008年以前,保持了近20%左右的速度增长,录取比例从1996―2001年间的20%左右上升到30%左右。2008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首次出现下滑。经济因素是导致考研人数下降的因素之一。从2008年开始,很多高校开始实行研究生收费改革,改革后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不再区分公费和自费,而是采取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受全球金融风暴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大量毕业生为了躲避就业压力选择考研,2009年后考研人数开始反弹,2012年达到历史新高,但增长趋势逐渐放缓。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及报名两方面都步入了平缓发展的阶段,全国范围内的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的时机也逐步显现出来,具备一定的可行性。而且,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
三、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理论及其实施困境分析
1、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理论分析
首先,从产品属性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研究生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这种性质就决定了研究生教育到底应不应该收费。而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原则,研究生本身就作为高等教育的受益主体之一,所以应该分担教育成本。
其次,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对研究生教育收费有利于公共资源配置的最优化。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以及政府财政能力有限,决定了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性。由于有限的财政难以支撑起庞大的教育支出,势必会导致公共资源投资失衡。这不仅没有使公共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也不利于研究生教育的稳定发展。
最后,从成本收益角度来看,研究生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人力资本投资。相较于基础教育,研究生教育的私人收益率要远远高于社会收益率。其投资收益除了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基本上由受教育者本人获得,个人作为这种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载体和主要受益者,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2、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实施困境分析
虽然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已经实施多年,其理论及实际上也有了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当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使得收费政策的实施仍然面临许多困境。
首先,研究生收费标准难以确定。虽然目前社会各界对于研究生教育收费都持肯定态度,但是具体到到底应该收多少的问题上就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研究生收费标准应该按照成本分担理论来确定,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迄今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研究生教育成本核算机制。
其次,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受到挑战。当今教育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下降已经成为了有目共睹的事实。其中原因除了研究生招生数量逐年扩大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导师对研究生投入的时间及精力不足之外,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的实施也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由于研究生是在校生,无法获得独立生活的收入,高昂的学费带来的负担迫使他们从事兼职工作,从而分散了他们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与研究生收费政策相配套的激励机制没能够得到广泛有效地实施,没能够使收费政策达到最初的激励目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从中收效也不大。
最后,市场调节机制尚未引入。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研究生收费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学校、学科上的差异,实行差别收费。美国高校的研究生收费一般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私立高校高于公立高校;二是对外地学生收费高于本地学生;三是著名大学高于一般大学。而我国的研究生收费标准主要是参考改革前标准,并结合各高校出台的政策来确定。这一标准不仅反映不出教育成本在不同地区、学校、学科之间的差异,也反映不出市场调节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四、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实施的建议
1、制定合理的研究生教育成本核算机制,建立差异性研究生教育收费标准
虽然我国有许多学者对研究生的教育成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能够精确测算研究生教育成本的计量方法。研究生教育成本应当根据各地区、各学校、各专业不同而相应的有所差距,需建立动态的收费标准。在确定具体专业研究生所需教育成本的基础之上,还应考虑研究生本身具备的人力资本的差异,根据各方“利益获得”原则进行成本的合理分担。
另外,收费标准核定方面除需考虑利益获得原则外,还应当体现“能力支付”原则。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均高等教育成本与人均GDP之比远高于其他国家,因此,国家仍应承担研究生教育经费的主要部分。此外,在市场供求中所体现出来的大学“名牌效应”以及专业“冷热效应”也应显示出不同的收费标准。最后,研究生教育的收费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研究生收费调整期之内,要合理调整收费的上下限。
2、构建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
国家在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前提下,首先应完善对研究生的教育资助体系,从而逐步帮助研究生解决读研期间的经济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许多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都非常完善,他们的研究生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资助,包括政府、高校、慈善基金会、私人组织及个人;而我国研究生教育资助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首先,完善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我国现行的普通奖学金制度只能起到“助学”作用而非“奖学”,优秀奖学金由于覆盖面小,额度低,起不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因此,奖学金制度有待丰富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激励研究生加倍努力,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从而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其次,建立高校间的竞争机制。各高校作为教育产业中的主体,同样需遵循“优胜劣汰”原则。各高校的收费标准以及其所提供的教育资源与教育质量之间的性价比是学生选择学校的重要标准。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意味着研究生教育的市场化程度提高,那么各高校作为“生产主体”,根据供给决定价格,必须遵守市场规则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再次,引入金融机构,加大研究生贷款力度。贷学金制度是国际通用的助学方式,我国在实行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制度后,应加大研究生贷款力度。由于研究生还贷能力较高且信誉普遍较好,有可能成为金融机构日后的潜在客户,因此金融机构应出台文件简化研究生申请贷款的手续,放宽贷款的条件,提高申请人数占在校生人数的比例,增加贷款金额,降低贷款利息,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助学贷款。
最后,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或资助研究生教育。例如,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育部门以外的研究机构、慈善团体、企业等设立专项奖学金或者投入定向培养基金,或者提前与研究生签订培养合同。这样,既能扩大研究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来源,又缓解了国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的压力,同时,相关机构可以通过提前储备人才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2] 彭拥军:研究生教育收费问题探讨[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
[3] 陶红:研究生收费与资助制度改革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7(1).
[4] 梅锦萍:研究生收费制度的公共经济学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3).
[5] 李硕:研究生教育全面自费政策的经济学分析[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7,5(1).
[6] 黄宝辉、王吉培、熊希彦: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调查研究――基于四川省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问卷的分析[J].成功(教育版), 2009(3).
[7] 樊华强:困境与出路:我国研究生收费政策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
篇10
【关键词】研究生 教育收费制度改革 高等院校
2013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彻底由过去双轨制进入全面收费阶段。该项改革通过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对于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学者对于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的研究始于1999年,研究视角大多数是将政府和高校作为这项改革的主体,将研究生群体作为客体,从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的理论、模式以及相应配套机制等方面进行论述,这些成果为我国推行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但是上述研究只是将研究生群体作为单纯的受教育者,却忽视了研究生群体兼具学生和青年科研工作者的双重身份,即研究生既是高校的教育对象,也是推动高校科研发展的潜在力量,这也就意味着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中,高校与研究生不是单纯的主客体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
高校与研究生双主体的关系将在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实施后更为明显,且会影响高校的发展,改革促使研究生不再考虑自己如何零成本接受教育,而是需要考虑如何在付出一定成本的情况下,接受更加符合未来人才市场需求的教育。就我国高端人才初次聘用市场的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有明显的名校学历需求倾向,这必然促使研究生将部属高校作为深造的首选,而研究生群体由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所引起的这种选择,将进一步加速优秀生源向部属高校集中流动的趋势,而这一趋势将对我国高校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对高校发展的有利影响
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激发了高校科研主体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且该项改革所引发的人才流动效应,促使高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自身学科优势时更具目的性和计划性,也有利于高校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
有助于提升高校科研水平。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与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是密不可分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则对高校科研工作者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起到了深远影响。本次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明确了导师对研究生的具有资助责任,这在客观上促使导师必须关注研究生科研能力和成果,有助于调动导师对研究生进行指导的积极性;同时本次改革促使有意向进一步深造的学生,需要认真考虑自己读研的动机、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以及研究方向,因此一旦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就能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有助于明确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计划性和目的性。高校为了加强自身学科建设,缩小自身与部属高校之间的科研水平差距,往往通过吸引高层次人才,带动本校学科达到科学研究前沿水准,形成学科优势,以迅速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和学术知名度。但是高校在高层次人才的引入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未对自身学科建设基础和规律有深刻把握的基础上,就制定人才引入计划,导致引入的高层次人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但未能达到加快学科建设的预期目标,反倒造成有限的科研资源浪费。而即将全面展开的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将会形成更加激烈的高校之间凭借优势学科吸引优秀研究生生源的竞争,这就要求处于学科相对弱势的高校,在科研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更需要结合本校的现有学科建设基础和规划,切实发挥高层次人才在优势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有助于优化高校研究生课程体系。高校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应所在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但是受财政投入单一等因素的影响,高校缺乏根据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课程体系改革的动力。而此次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促使高校不仅要在学科建设上与其他高校竞争,还要依靠社会对于本校毕业生的认可度来吸引优秀生源。为此高校在短时间内难以缩小与部属高校差距的前提下,会转向利用自身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规律的优势,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产业、区域人才需求状况,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进行研究生课程体系优化,从而提升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普遍认可。
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对高校发展的不利影响
尽管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能够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但是也对那些依靠研究生教育收费“双轨制”的基础性学科、交叉学科以及地方院校优势学科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阻力。
可能会造成基础性学科研究后继人才不足的问题。基础性学科研究水平既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强弱,也决定着一所高校科研基础的雄厚程度和科研潜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基础性学科研究难度大,理论性强,研究成果难以直接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基础性学科不如应用型学科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尤其是当前我国高校倾向于应用性研究的情况下,高校的基础性学科往往通过扩大公费生比率来吸引生源,但是随着研究生收费制度改革的推行,将使由“双轨制”带来的对基础性学科科研人员的保障作用下降,容易造成高校基础性学科研究后继人才不足的问题。
可能会不利于交叉学科的兴起。高校的科研工作多以解决生产实践问题为导向,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科研所要解决的问题,逐渐出现难以依靠一个学科的知识能够得到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多个学科的联合公关才能解决。这其实为高校进行交叉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基础,也有利于交叉学科在高校的兴起。但是交叉学科的初级阶段研究往往是多学科边缘的探索性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科研资源,且存在很大的失败可能。尤其是在交叉学科兴起初期,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大小和科研工作者的热情高低几乎是决定研究能否进行下去的关键所在。但是随着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实施,强调了导师利用自己课题经费对于研究生的资助力度,在高校教师本身科研资金就有限的条件下,出于降低科研风险的考虑,可能会更加倾向于能够提高科研产出比的自己熟悉的领域之中,而这必然削弱导师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热情,从而导致交叉学科在初级阶段就有可能陷入到停滞阶段。①
可能会削弱高校的学科优势。高校经过多年与所在地经济社会的融合,已经形成了一批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相融合的优秀特色学科,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文化繁荣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高校在知名度、师资力量、人均教育事业经费拨款金额方面都不及部属高校。在未进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之前,高校通常采用扩大公费生比率的方式吸引和留住优秀生源,但是随着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高校赖以通过公费生吸引优秀生源的手段将彻底失效,加之自身的资金实力、师资队伍均逊于部属高校,导致高校的优势学科将因为缺乏优秀生源而逐步被削弱,这无论是对我国高校学科均衡布局还是区域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
关于推进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合理划分研究生资助体系层次,提升科研积极性。本次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以图通过将教育成本分担合理化,鼓励研究生在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的基础上,从事科研工作的热情。针对此项改革,高校应该将研究生资助体系划分为两个层次。其一是助学金体系,对于只要能完成研究生基本学业要求的学生进行发放,但是对于那些从事基础性学科和处于初始阶段的交叉学科研究的学生,应该以能够抵付其学费甚至生活费为标准发放助学金;其二是奖学金体系,主要奖励那些在研究生阶段学业成绩突出,科研贡献大的同学,尤其是对那些从事应用型学科研究的同学,应该适度降低其助学金增加,但是大幅增加其奖学金,以鼓励其多出优秀成果。②
明确奖学金发放主体和评价标准,加大导师话语权。在研究生资助体系分为两个部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科的人才培养规律,对于那些从事基础性学科或者处于从事交叉学科初期科研工作的研究生,除了按照科研成果进行评奖外,还要根据其在读期间的学术能力、学术参与程度进行评奖;对于那些能够在研究生阶段取得较为明显科研成果的优势学科研究生,由导师组成评委会制定标准,综合评议奖学金等级,以此真正调动起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高校应走区域内特色优势学科之路。高校的学科优势主要体现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但是囿于自身科研资源短缺发展较慢,在知名度和科研资源都不及部属高校的情况下,高校应该凭借自身在区域内的智力优势和对区域社会经济把握的透彻程度,与当地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将自身打造成区域内的人才培养基地和智力支持机构,将企业资金与自身学科建设充分结合,形成区域内特色优势学科。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注释】
①刘俊:“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度及若干问题思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