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保护区条例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库保护区条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库保护区条例

篇1

第二条松华坝水库径流区629.8平方公里及水库枢纽工程为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以下简称水源保护区)范围。

第三条在水源保护区从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遵循统一规划、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责任制、过错追究制、贡献奖励制。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源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水源保护投入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大对水源保护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第六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和监督;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源保护区水污染防治的管理和监督。

水源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的保护和管理。

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盘龙区、嵩明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第七条对保护水源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水源保护区划定

第八条水源保护区范围按照水域功能和防护要求,划分为一、二、三级保护区:

(一)一级保护区为水库正常水位线(黄海高程1965.5米)沿地表外延200米的水域和陆域内;冷水河、牧羊河河道上口线两侧沿地表外延100米的区域内;

(二)二级保护区为一级保护区外延1500米的区域内;

(三)三级保护区为一、二级保护区以外的径流区域。

第九条水源保护区的地理界线,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盘龙区、嵩明县人民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提出,按法定程序批准后实施,并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分级保护的地理界线,设置界桩、界碑等警示标志。

第十条水源保护区水质按照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

第三章水源保护

第十一条在三级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二)在禁止开垦区内开垦土地;

(三)盗伐滥伐林木,破坏水源涵养林、护岸林以及与保护水源有关的植被;

(四)破坏水库枢纽工程、堤防、护岸和防汛、水文、水质监测、环境监测等设施;

(五)使用对人体有害的鱼药;

(六)使用含磷洗涤用品及不可自然降解的泡沫塑料制品;

(七)移动、破坏界桩、界碑等警示标志;

(八)可能污染水源的其他行为。

第十二条在二级保护区内除遵守第十一条规定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保护水源、改善水质无关的建设项目;

(二)新建、扩建排污口;

(三)设置畜禽养殖场;

(四)旅游、露营、野炊;

(五)设置有害化学物品的仓库或者堆栈;

(六)无防护措施运输强酸、强碱、毒性液体、有机溶剂、石油类、高毒高残留农药等危险物品的车辆进入;

(七)洗矿、挖沙、采石、取土等破坏水质的活动。

第十三条在一级保护区内除遵守第十一、第十二条规定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设置排污口,直接或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废液;

(二)与水源保护无关和产生污染的船只下水;

(三)向水域、陆域倾倒、堆放、掩埋废液、废渣、病死畜禽及其他废弃物;

(四)在水域游泳,水上训练以及其他体育、娱乐活动;

(五)在水体内或临近水源的地方洗刷车辆、衣物和其他器具;

(六)毒鱼、炸鱼、电鱼、钓鱼、偷盗水生动物和猎捕水禽;

(七)围滩造田、围库造塘、网箱养殖和放养畜禽;

(八)设置商业、饮食、服务网点。

第十四条在二、三级保护区内现已设置排污口的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应当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

第十五条按照水域功能水质标准和防护要求,对进入水源保护区的外来人员及车辆实行有效控制。

第十六条水源保护区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林分改造,发展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增强森林植被涵养水源功能,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七条水源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平衡施肥和生物防治技术,提倡施用生物肥、有机肥和生物农药。

第十八条直接从水源保护区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第十九条市人民政府及盘龙区、嵩明县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水源保护财政专户,统筹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和能源替代、医疗保险、生活补助、生态保护等补偿机制。应当提取一定比例的水资源费,扶持水源保护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水源保护专项规划,领导水源保护区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引导二、三级保护区农户调整产业结构,有计划地组织劳动力转移,安排一级保护区农户易地安置。

第二十一条盘龙区、嵩明县人民政府在水源保护区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照本条例加强对本行政辖区内水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制,保护水源;

(二)按照水源保护专项规划,拟定本行政辖区内水源保护实施方案、综合整治方案及保护管理配套办法,并组织实施;

(三)建立健全实施本条例的各项责任制度,监督检查本辖区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制度的具体情况;

(四)组织制定本行政辖区内水源重点污染物的总量控制实施方案,做好水源保护区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防止污染水源;

(五)严格控制水源保护区人口机械增长,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一级保护区农户的搬迁工作,并妥善安排其生产生活;

(六)进行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本条例的宣传教育。

第二十二条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源保护区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与相关部门共同拟定水源保护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负责监督实施;

(二)协调有关部门和县(区)依法保护水库水源;

(三)制定年度蓄水、供水计划及水库工程运行调度方案和防洪预案;

(四)做好供水服务,确保用水安全;

(五)负责水源保护区及枢纽工程、设施、设备的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水源保护区管理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水源保护专项规划,编制水源保护区水污染防治方案,并指导和监督实施;

(二)组织协调水源保护区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做好水源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工作;

(三)依法实施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调查处理水污染纠纷和事故;

(四)负责水源保护区环境质量和水质状况的监测,建立和完善水源保护区水体水质监测网络,汇总监测资料,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水质情况;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或者水质未达到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的,提出防治污染的对策措施,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四条水源保护区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贯彻水源保护法律法规和本条例;

(二)负责水源保护区及枢纽工程的保护和管理;

(三)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和实施水源保护的规划;

(四)依据职权或者在受委托权限内制止和查处水源保护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五条市林业、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水源保护专项规划和本条例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的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负责指导、监督和实施。

第二十六条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水源保护区的建设项目,从严控制,依法审批,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对按规定可以在水源保护区建设的项目,其规划选址、定点应当有市水、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重大项目应当举行听证会。

第二十七条市水、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与其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定期联系制度,建立执法联动机制。

第二十八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源保护区水体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监督其治理。

第二十九条因突发性事件、公共卫生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水源保护区水污染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减轻、排除污染危害,同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及水、环境保护、卫生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村庄、单位和个人。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一)项,第十二条第(一)、(二)项,第十三条第(一)项,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二)、(三)、(四)项,第十二条第(五)、(六)、(七)项,第十三条第(三)、(六)、(七)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水、环境保护、林业、农业、公安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三)、(四)项和第十三条第(二)、(四)、(五)项规定的,分别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并对责任单位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责任人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五)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七)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并处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八)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

第三十六条从事水库水源保护管理的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本条例未作规定,国家法律、法规和《滇池保护条例》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篇2

关键词 水库;水源地;保护区;水质污染;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水库概况及水源地环境现状

沋河是渭河南山支流之一,流域面积224km2,河道全长42.3km,自东南流向西北, 沋河水库坝址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向阳办蒋家村南1km,距城区约4km,坝址控制面积224km2,坝址以上河道全长33.8km,平均河床比降3.47%,多年平均径流量3278万m3,水库总库容3028万m3,兴利库容1970.5万m3,调洪库容747.5万m3,正常水位405.1m,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具有城市供水、旅游开发等多功能的水利枢纽工程。

水源地一类保护区内居住着徐家、宋家、雷家、张嘴、张坡、周坡6个大队14个自然村3568人,库区东西两岸分别有西南铁路、渭花公路穿越一类保护区并长距离经过流域。自90年代给城区供水以来,水源水质保护就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彻底改善水源地环境现状,沋河水库管理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宣传、协调、库区绿化、水源水质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流域内现状分析

1、流域内水质评价分析

根据《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及《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的相关规定,参照河流及湖泊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结合沋河水库实际情况,在水库主要功能区范围内设置了2个监测断面:①监测断面Ⅰ:距拦河坝上游约300m处,属水库取水区范围;②监测断面Ⅱ:距拦河坝上游约1000m处,为水库中心区域。采样频次为每月进行一次。

监测项目包括了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中的项目。通过对环保水质监测结果的分析及现场踏勘观察的情况来看:沋河水库水体水质大多监测项目都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Ⅱ类标准,全部指标满足Ⅲ类标准。总体上符合陕西省黄河流域渭河水功能二级区划中对沋河水库划定的地表水水体功能(Ⅲ类)。

2、流域内污染源调查分析

(1)非点源污染

a.水土流失及农业面源污染

现场调研发现,由于一级保护区内仍有大量村民居住,水库周边农田分布较广,耕地面积较大,甚至在水库取水口附近均有农田,农业面源污染是水库的主要污染来源之一。

沋河水库整个水源保护区面积255.1km2,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水土流失现象,土壤侵蚀的形式主要以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为主,水土保持分区为秦岭北麓黄土台塬轻度流失区、骊山丘陵沟壑强烈流失区,年平均侵蚀模数为分别为1900t/km2.a、6700t/km2.a。

b.交通污染

库区东西两岸分别有西南铁路、渭花公路穿越一类保护区并长距离经过流域,铁路沿线旅行遗弃的垃圾易对库水造成污染。

c.旅游污染

水源区域良好的植被和新鲜的空气,成为城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相继开发的水上娱乐、钓鱼、农家乐等项目,无疑带来了旅游污染,其污染物随人群活动呈无序状态,从而构成了水源区一定的污染。

(2)点源污染

a.工业污染

历史上沋河流域工业基础薄弱,甚至几乎空白,改革开放以后,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建立了一批建材企业,包括采石场、砖厂、花岗岩开采加工厂、预制板厂、空心砖厂等,这些工厂对保护区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b.周边村镇污染

水库原设计保护范围无界桩,整个保护区无隔离措施,属于自然开放状态,管理难度较大。流域及保护区内农民因生活、耕作引发的农药化肥污染和生活垃圾、人畜粪便污染是当前库区污染的主要问题。

三、水源地及流域内水资源保护的应对措施

1、做好水源保护规划

坚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与生态治理相结合,重点突破,全面治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高标准的做好水源地保护治理的总体规划,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水源保护的关系,确保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划定水源保护范围

沋河水库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包括黄土台塬区和丘陵沟壑区沋河集水区,南北从水库大坝至沋河源头(包括源出于秦岭山脉二郎山的清水河和源出于石鼓山南的稠水河)以及箭峪水库及其集水区,总面积约255.1km2。保护区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

3、预防水质污染目标与措施

(1)水质目标

一级区内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得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下同)Ⅱ类,且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也应满足该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二级内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应达到Ⅱ类;准保护区内,地下水、地表水水质均按Ⅲ类控制。

(2)预防水质污染控制措施

可以采取环境保护和工程管理措施:①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将水质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应用水卫生标准范围之内。②严格控制污染物在保护范围内排放,排放污水应符合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③设定醒目标志,严禁乱挖滥采。④严禁在水源保护区及输水管道左右5米设立生活居民区。

(3)加强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以水质监测为主,同时对水量、水位变化进行观测。设立观测点,全监测每季进行一次,常规监测每月自检一次,遇突发污染、暴雨洪水等特殊情况时,应适当增加监测项目和监测次数。定期的水质监测是保障水源保护区水质安全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四、各级保护区污染物的控制措施

1、一级保护区

主要污染为:非点源污染和点源污染。控制措施:认真落实水源地保护条例及水库管理条例,禁止在水域垂钓,水上游乐,行船游泳等;对沋河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的农家乐及其他可能污染水源的企业进行了强制停产;加强管理人员力量,增设水质检测仪器及设备,定期对水源水质进行自动检测化验;实施沋河水库一类保护区居民搬迁工程,耕地实行退耕,实施封闭式管理,不得建设污染水源的项目。

2、二级保护区

非点、点源污染皆有。控制措施:一是改善二类保护区聚居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可减少或避免群众生产、生活垃圾及施用农药、化肥等对水源的污染。二是管理单位在水源地附近设立隔离网并增加水上巡查次数、增建宣传标语;三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保意识。

3、准保护区

主要污染物为水土流失造成的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一是河道防护林带建设。即在河岸边栽植护岸林,降低水流的冲刷,固沙保土落淤,稳定河岸;二是柳桩护岸工程,可根据当地居民已有的经验进行设计和实施;三是在水库上游新建淤地坝,拦蓄洪水,减少泥沙入库,延长水库使用寿命。

4、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一是在水库管理处设立水政监察大队,负责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定期对流域内涉水事务进行监督检查;二是设立检查站,对进入库区的车辆进行常规安全检查;三是加强政府各部门的协作,确保水源地保护措施的落实;四是加强水源地及其保护区和监控区的水质监测;五是加强节水教育,确保合理高效的使用;六是调整种植结构,禁止施用有毒农药,以生产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为主;七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决制止污染水源、减少入库水量的项目上马。

参考文献:

篇3

加强水源保护宣传教育

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法制宣传月”等活动,经常组织职工和执法管理人员,深入库区及周边,采取张贴标语、散发传单、悬挂横幅等形式,进行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宣传,增强了库区乡村组织、人民群众、来水库参观游客保护水源的意识。狠抓水源污染防治认真执行《宝鸡市冯家山水库水源保护管理办法》,严格禁止在水库开展网箱养鱼项目,防止投喂饵料造成水质污染;严格禁止在水库库区修建娱乐设施和开展水上游乐活动,防止造成人为水质污染;严格查禁向水库倒渣弃土、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污染水质问题;严格保护水库生态鱼类,靠鱼类摄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藻类,控制有害生物繁衍,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发展。开展水源地生态环境整治积极实施了库区水保生态治理工程,治理库区水土流失12km2,新建苗圃35亩,育苗7.5万株,建设生态园154亩,完成库区植树85万株,造林5556亩;更新改造库区重要工程设施,加固堤岸,绿化美化库区环境;实施库区和城市供水引水明渠隔离网工程,设立保护、警示标志牌等,使库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加大水源保护执法力度针对水库水域辽阔,库区地形、社情复杂,偷盗、破坏水利设施、林业和渔业资源的行为及涉水案件多发等情况,管理单位充分发挥水政、渔政执法组织机构作用,加大依法查处破坏水质案件力度,有效保护了水源地安全。实施水质有效监控水库管理专业人员坚持每月1日、11日、21日三次定时定点在距引水口上游1km的断面采集水样,及时送达专业检测部门进行水质化验,定期向有关部门报告检测结果;同时发挥水库枢纽安全监测、图像监控、自动测报等自动化管理系统作用,对水库水质实施有效监控。多年检测结果显示水库水质良好,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各项检测指标稳定在地表Ⅱ类水质标准以上。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流域内绿化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特别是每年汛期洪水含沙量增加,杂质和杂物增多,对水质影响很大。库区一些建设项目存在污染隐患。如穿越水源地的宝中铁路、宝平高速公路、千阳千湖湿地公园等工程没有必要的防污措施,直接威胁水库水质安全。流域内的污水处理重点设施,因资金不足等问题,运行难以维系。在治理水库炸鱼、排污等违法事件和库区水保、生态保护、资源开发等方面,由于库区各县和水库专管机构在土地权属、治理理念、利益和工作上的矛盾,缺乏有关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体制和机制。水库一级保护区范围内,目前仍留居有陈仓区和千阳、凤翔县7个乡镇、26个村、81个村民小组近20000人,人畜活动给库区封闭管理和水源保护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几点建议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冯家山水库的水质和水量直接关系到广大市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关系到宝鸡市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按照2011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要建立水功能限制纳污红线,整治饮用水一级保护区污水排放总量控制方案,推进实施排污许可有偿使用机制,全面改善水环境生态治理”的要求和满足大城市百万人口用水需求目标,对加强冯家山水库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充分认识库区生态环境重要性,增强水源保护的自觉性各级政府、广大人民群众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对水源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自觉落实省政府《关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及验收工作情况报告的通知》和《陕西省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同时建议市政府修改完善1996年颁布的《宝鸡市冯家山水库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增加对破坏水源地生态环境、污染水源事件和行为等的行政处罚的相关内容。治理流域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冯家山水库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水库水质的有效途径。

建议尽快成立宝鸡市千河流域综合治理管理机构,积极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加大库区综合治理工作力度,通过农业、林业、环保、水保等部门的支持,整合有关项目和国家投资,向流域和库区综合治理倾斜,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建设、水污染防治等项目建设;同时,重点在库区滩涂、正常水位至塌岸线高程区域及塌岸区以上荒山荒坡分区分类栽植水保林草,控制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库岸垮塌,减少入库泥沙和杂物。发展水库流域环保产业,减少水体污染目前,水源保护区的主要污染源是流域内农业生产产生的面源污染、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点源污染。因此,建议在水源一级保护区周边建设50m~100m宽的环库绿化隔离带,拦截径流带入水体的各种杂物,阻止人畜靠近水体。鼓励和支持流域内特别是保护区农业生产者降低化肥、农药等施用量,通过政府扶持建设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和种养业基地;大力推广保护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实施厕改和沼气池建设工程;加强流域内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旅游餐饮服务、医疗卫生、矿产和化工、建材行业等重点污染源防治工作,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减少污染源,保护水库水质安全。严格库区建设项目许可制度,加强水源地环境整治开展冯家山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标桩亮界工作,设置水源地保护标志、警示牌;将一级保护区内居民逐步搬迁,有效杜绝和减少人为活动造成污染。严把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建设项目审批关,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坚决取缔千阳县在水库库区建设的湿地公园游乐项目。同时将城市供水头部3km引水明渠改造工程纳入宝鸡市重点项目计划,尽快实施暗管引水方案。组建监测和执法机构,强化水源地保护管理建议成立冯家山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协调机构,实行统一监管,制定水污染处置应急预案,建立水质污染预警制度。组建冯家山水库水质监测站和库区执法大队(或水利公安分局),提升水库水质监测水平和能力,强化水源地保护管理,及时有效处置水源污染事件。

篇4

关键词:蒙自市水库;水源林安全;对策

收稿日期:20160120

作者简介:章伶眉(1971―),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S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13303

1蒙自市自然地理概况

1.1地理位置

蒙自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界于东经103°12′至103°50′,北纬23°01′至23°35′之间,地处珠江与红河分水岭两侧,北回归线从境内鸣鹫镇小坝心、西北勒乡苏租、文澜镇大台子、雨过铺镇新光、长桥海东坝穿过。东与文山县接壤,南接个旧、屏边,西与个旧相连,北和开远、砚山毗邻。全市国土面积2228 km2,其中山区面积1683.8 km2,占总面积的75.6 %;坝区面积544.2 km2,占总面积的24.4 %。

1.2生态环境状况

蒙自面山主要以岩溶地区的石漠化严重(平均石漠化达到40 %以上)的地段,属云岭支系葱蒙山脉西北部断陷下沉的蒙自坝区面山,为暖湿气流的背风面,气流下沉增温减湿,雨量骤减,气候干燥,日照时间长,植被单一,年平均气温18.6 ℃,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800 mm,年蒸发量为2380 mm,高于降雨量的2.9倍,属半干旱地区。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环境的有力保护屏障。森林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和生态系统之间的补偿作用、改善气候环境条件、截留降水,涵养水源,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延缓土地的石漠化和荒漠化速度,改良土壤条件,维护土壤肥力。森林资源的减少,将使人类赖以生治、生产的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蒙自是云南省人类文明发源较早的地方,同时森林资源及其植被也是较早遭到破坏,原始森林几乎荡然无存,次生林的演替也未得到很好的保护,成为有名的缺林少盖的石山地区。石漠化严重,岩溶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6.6 %,在云南省排第一(见表1)。

虽然经过大规模的人工造林,但主要是营造用材林,边造林边采伐,而且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较快,不少地区的耕地出现不足,大面积陡坡被开垦,使森林覆盖率没有得到稳步增长。另外大量毁林开垦,植被的严重破坏、减少,加之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防护林效能减弱,造成气候降水反常,水土流失加剧,人畜饮水困难,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如今坝区面山,已是举目光山秃岭,成为石山、岩石的石漠化。

2水利状况

蒙自市地处盘江水系与红河水系南的分水岭,产水量不丰富,多年平均降雨量为828.6 mm,80 %的降雨量集中在6~9月份。境内水资源总量为8.47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6.47亿m3,地下水总量2.27亿m3。境内河流分属南盘江和红河两大水系,红河水系区域的径流面积1250 km2,总降雨量16.73亿 m3,年平均降雨1338.2 mm,径流量6.94亿m3。南盘江水系区域的总径流面积920 km2,年均径流量1.78亿m3。

水利设施有菲白水库、庄寨水库、五里冲水库等主要水库,初步形成了防洪、灌溉、排涝、生活供水、水土保持等多功能的水利体系,对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抗灾减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年度可实现防洪减灾效益1亿元以上,实现有效灌溉面积26.7万亩。

2.1各主要水库现状

菲白水库位于西北勒乡香塘村,径流面积:59 km2,水库库容为1440万m3,肩负着滇南中心城市的生活供水任务,对蒙自的城市化建设起到了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对美化、优化、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汛抗旱都起到积极作用。目前,菲白水库担负着蒙自县第一纳税大户,即蒙自矿冶公司冶炼厂的生产生活用水。

庄寨水库位于芷村镇庄寨,水库径流面积:782 km2,蓄水提高到1440万m3。

五里冲水库是云南省重点水利工程之一,是蒙自市最大的一个水库,位于蒙自县期路白乡龙宝坡,径流面积:25.4 km2。库容为7949万m3,是滇南中心城市蒙自核心区的主要饮用水源。随着滇南中心城市蒙自掀起了现代化园林城市建设的热潮,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镇人口、城市道路、城市绿化、娱乐服务设施迅速增加,城市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一个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的现代化园林城市正在云南边陲崛起,蒙自五里冲水库水源林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以上三座水库的建成,如三颗明珠镶嵌在蒙自东部山区,成为蒙自一道亮丽的风景,为缓解蒙自坝缺水的状况起了重要作用,对促进蒙自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助力。

2.2存在的问题

菲白水库、庄寨水库自建成后,对水库周边及水源中上游森林植被缺乏管理和行之有效政策措施,库区面山森林植被和水源林遭严重破坏,毁林开荒种地,水库周边面山曾多次造林,现大部份被毁,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逐年扩大,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造成水库泥沙大量增加,照此发展下去,菲白水库、庄寨水库库容量将被泥土全部填满,水库蓄水量大量减少。菲白水库、庄寨水库的功能就不再是蓄水,而是蓄土。一旦遇到大雨或暴雨将形成山洪瀑发,对水库下流的村庄和五里冲水库等,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菲白水库和庄寨水库又是五里冲水库补水主要水源之一。菲白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库周边面山大部份土地资源虽属芷村林场权属,现由西北勒乡农民占用,因土地资源权属没解决,州芷村林场多次造林被毁、蒙自市水务局多次组织造林队,植树造林均无法实施。庄寨水库周边山地属农民承包地。五里冲水库是滇南中心城市蒙自核心区的重要饮用水源地,但是,目前水库周边还居住有期路白、冷泉两个乡镇12个村民小组352户1419人,总面积25.4 hm2,其中陆地面积23.57 hm2,耕地面积5427亩,园地3222亩,林地24639亩,草地1620亩,村庄占地235亩,水域面积1.83 hm2。对五里冲水库安全饮用水造成潜在危险。

3建议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1)建议解决土地资源权属问题,加强对菲白水库、庄寨水库周边面山绿化,实施退耕还林、水源林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保持水库蓄水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蒙自市菲白水库、庄寨水库水源林建设保护区管理条例》,划定水源林保护区的界线,设立标志,并予以公告。水库保护管理坚持统一规划、保护优先、科学管理、综合防治的原则。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2)根据《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五里冲水库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五里冲水库管理区范围内的村民进行移民异地搬迁,以确保居民用水安全。

(3)提高水库面山的绿化率和植被的复盖度是保护水库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菲白水库、庄寨水库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当前的林业发展状况,为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照顾造林者的经济利益,应选择生态目的和经济目的相结合的树种,调动造林者的积极性。人工造林要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科学造林的原则;坚持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优良乡土树种,积极推广引进取得成效的优良树种,尽量选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式造林方式恢复植被。

(4)为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在林业建设中,需将封山育林提高到与人工造林同等重要的地位,加快水库周围封山育林工程进度,提升森林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充分利用“自然力量”改善生态环境,投资小、见效快、生态综合效益高,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特别对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区域,冲沟、河流两侧、水库周围、石质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宜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对现有郁闭度在0.2~0.5之间,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效益低下的低质低效人工林、群落结构遭受严重破坏的天然次生林,实行工程性封山育林,能逐步改造成树种多样、层次复杂、结构稳定、功能强大的生态公益林。

(5)以水库汇水面为重点,建设石漠化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水库库区汇水面为重点,安排一定的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项资金,把石漠化治理与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碳汇工程、水土保持、农村能源建设等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对石漠化地区的专项治理,以发挥各工程良性互动的整体效应。

(6)实施替代能源建设,减少森林资源低价值消耗,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农村能源消耗是事关生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森林资源消耗中,生活能源消耗占了森林资源总消耗的71 %。在蒙自广大山区特别是边远地区,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农民习惯了传统的能源消耗方式,生活能源对森林资源依赖性强,乔木、灌木、草本、树根成为能源消耗的主要对象,在个别地方,“荒山秃岭”成为生态状况的象征,生态恶化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制约和阻碍着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因此,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环境,要高度重视替代能源建设,将其摆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加以认真对待。在农村能源建设方面,沼气建设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沼气建设不仅成本低、适应性强、原料来源充分,而且清洁卫生,每年节约大量劳动力,生态和经济效益相当明显。通过建设沼气、推广秸秆燃气炉、改灶节柴、以电代柴、太阳能等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村用能途径,缓解农村用能与森林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巩固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成果,对于维护蒙自县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积极的经济和生态意义。

(7)为保障滇南中心城市蒙自人民的生活及生产用水,依法加强水库、水源林建设的管理和宣传,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基本国策,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退耕还林条例》、《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五里冲水库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条例,扎实搞好菲白水库、庄寨水库、五里冲水库周边面山绿化,实施水源林建设性保护。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工程、经济、科技等手段保证用水控制指标。

参考文献:

[1]

裴应昌.蒙自年鉴[M].德宏:德宏民族出版社,2000.

[2] 蒙自二类资源调查报告[R].云南省通过省级验收,2003.

[3] 何庆文.红河州农牧业志[M].个旧印刷厂印刷,1987.

[4]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五里冲水库保护管理条例[Z].200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Z].1985.

篇5

1.1 五里冲水库概况

五里冲水库位于蒙自市东南部,距离城区方向22km,五里冲水库是南溪河调水工程的调蓄水库,1970-1974年调水工程完成了改造工农大沟,水库枢纽完成了5.247km输水隧洞的建设。五里冲水库总库容7949万立方米,调节蓄水8160万立方米,设计水深106米,水库是利用天然洼地,采用堵洞与灌浆相结合的防渗工程措施,在我国岩溶地区成功建造的第一座水深超百米、库容超过5000万立方米的无坝水库。

1.2 五里冲水库流域社会经济

五里冲水库周围有8个自然村259户共950人。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顾工业城镇生活用水的中型水库,灌溉面积2.45万亩 ;供水人口17万人;工业用水25万m3,城镇生活供水1210万m3,灌溉1150万m3。

2 季节性肯达尔(Kendall)检验法

季节性肯达尔(Kendall)检验法的原理是将历年相同月(季)的水质资料进行比较,如果后面的值(时间上)高于前面的值记为“+”号,否则记作“-”号。如果加号的个数比减号的多,则可能为上升趋势,类似地,如果减号的个数比加号的多,则可能为下降趋势。如果水质资料不存在上升或下降趋势,则正、负号的个数分别为50%。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可分为高度显著上升(++)、显著上升(+)、无趋势(0)、显著下降(-)和高度显著下降(--)等五级。我们取显著性水平α为0.1和0.01,即当α≤0.01时,说明检验具有高度显著性水平,当0.01<α≤0.1时,说明检验是显著的,当α计算结果满足上述二条件情况时,t为正则说明具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上升趋势,t为负则说明具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下降趋势,t为零则无趋势。当α>0.1时,也为无趋势。

3 监测资料及分析参数的选用

3.1 监测资料的选用

水质监测数据序列的长短对趋势分析具有很大的影响,水质数据序列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趋势分析的准确性,使用过长的历史资料会掩蔽目前的趋势,而使用过短的历史资料往往不能确定趋势,为保证趋势分析的可靠性,本次分析选用了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红河分中心2008-2012年对五里冲水库监测的水质资料作为依据。

3.2 分析参数的选用

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红河分中心在2008-2012年期间对五里冲水库采取按月监测的方式进行常规监测,参与评价的项目共19项,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评价标准,按照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

4 趋势分析结果

运用PWQTrend2010水质趋势分析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总氮显高度著上升;总磷显著有上升趋势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项目均无明显升降趋势。总氮浓度变化趋势且显著性水平为零,说明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有上升的趋势。

5 成因分析

从五里冲水库总氮含量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的结果来看,首先,水库通过工农大沟输入水库。对水库水质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从对入流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可以得到证实。其次,可以从水库所在流域的情况及水库自身几个方面来分析:(1)近年来,因来水量的关系,蓄水量下降,水体环境容量也随之降低,导致总氮出现偏高;(2)周边农村人口较多,且现代化程度不高,致使一定数量的生活污水及畜禽污水在地表径流下进入水库;(3)土地总面积较大,致使雨季会有一定数量的农田废水及化肥农药随雨水迁移至水库;(4)毁林开荒及以木材为燃料的生活方式依然存在,致使流域范围内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率降低,水库得不到充足的水源供给;(5)水库淹没区周围基本没有生态隔离带且整体坡度较大,基本失去了拦截污染物的最后一道屏障;⑥对水库的周围管理力度不够。

6 建议

为使五里冲水库的水质达到甚至优于目标类别,也为了蒙自人民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源地,特提出如下建议:(1)制定严格、细致的管理条例,建设精干有效的管理机构和权威高效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权[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服务]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层层落实,严格管理。(2)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大力宣传报道,如报纸、广播、宣传画、标语及墙报等,以提高全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3)在保护区内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不利于生态恢复的采伐活动。(4)加大宣传和科学指导力度,让周围农民尽量以有机肥代替化肥,以无公害的杀虫方式代替大量农药的施用。(5)对引水沟渠水体中总磷、总氮含量进行控制,搞一些湿地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篇6

山东电力设施保护条例最新版全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电力设施的安全,保障电力生产和建设的正常进行,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电力设施是指发电、变电、调度、电力线路设施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已经运行和正在建设的电力设施的保护。

第四条 省电力工业局主管全省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市地、县(市、区)供电(电业)局主管本辖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其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电力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制定电力设施保护规划;

(三)协调解决电力设施保护的有关问题;

(四)组织电力设施保护的培训、宣传和普及教育;

(五)本级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 电力设施的保护,贯彻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方针,实行电力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领导。各有关部门应当配合电力主管部门做好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

第七条 电力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规划和规范标准兴建电力设施,并加强技术、质量监督管理,搞好维护检修,确保电力设施安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

第八条 对于危害电力设施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制止、检举揭发的权利。

第二章 保护范围

第九条 发电、变电、调度设施及附属设施的保护范围:

(一)发电、变电、调度场所内的发电、变电、调度设施及其附属设施;

(二)发电、变电、调度场所外各种电力专用管道(沟)、阀门井、水井、泵站、冷却塔、油库、堤坝、铁路、桥梁、道路、码头、煤场、燃料装卸设施、灰坝(场)、水库、避雷针、消防设施;

(三)水力发电厂使用的水库、大坝、取(排)水口、引水隧洞(含支洞口)、引水渠道、调压井(塔)、露天高压管道、厂房、尾水渠设施;

(四)风力发电站风机、铁塔、塔下电子箱、联网设施;

(五)其他发电、变电、调度设施及附属设施。

第十条 电力线路设施的保护范围:

(一)杆塔、塔基、拉线、导线、接地装置、避雷线、金具、绝缘子、爬梯、脚钉,导线跨越航道的保护设施、巡(保)线站、巡线检修专用道路、桥梁、标志牌等架空电力线路设施;

(二)架空、地下、水底电力电缆和电缆联结装置、电缆分支箱、电缆管道、电缆隧道、电缆桥、电缆沟、电缆井、盖板、人孔、标石、水线标志牌等电力电缆线路设施;

(三)电力线路上的变压器、电容器、断路器、刀闸、避雷器、互感器、熔断器、计量仪表装置、配电室(架)、箱式变电站等设施。

第十一条 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为导线边线按下列标准向外侧平行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1至10千伏 5米

35至110千伏 10米

220千伏 15米

500千伏 20米

在厂矿、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架空电力导线边线向外侧延伸的距离可略小于上述标准,但应当满足导线在最大风偏时与建筑物保持如下安全距离:

1千伏以下 1米

1至10千伏 1.5米

35千伏 3米

66至110千伏 4米

220千伏 5米

500千伏 8.5米

第十二条 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

(一)地下电缆为距电缆沟、隧道、直埋电缆护板两侧各零点七五米内的区域;

(二)敷设于二级以上航道的电缆为距外侧电缆两侧各100米内的区域,敷设于三级以下航道的电缆为距外侧电缆两侧各50米内的区域;

(三)海底电缆为距外侧电缆两侧各两海里(港内为两侧各100米)内的区域。

第十三条 发电、变电、调度、供电专用的输水、输油、供热、冲灰管道(沟)的保护区为距管道(沟)两侧各1.5米内的区域。

第三章 保护措施

第十四条 电力设施周围及沿线的乡(镇)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合电力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组织群众做好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

电力主管部门应当选聘、培训群众护线员,开展群众护线。

第十五条 电力主管部门应当在电力线路设施易受损坏地段采取下列措施:

(一)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区界上,设置保护电力设施标志牌;

(二)在架空电力线路跨越重要公路和航道的区段,设置垂直安全距离标志牌;

(三)地下电缆和水底电缆铺设后,设立永久性标志,并将电缆具置书面通知胡关部门。

第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有下列危害发电、变电、调度设施的行为:

(一)闯入发电、变电、调度、供电场所扰乱生产秩序,封堵、破坏进出道路、损坏电力设施;

(二)打砸、破坏输水、输油、供热、冲灰管道(沟)、水井、泵站等设施;

(三)在输水、输油、供热、冲灰管道(沟)保护区内采石、取土、钻探、挖掘,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堆放垃圾和矿渣,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兴建建筑物、构筑物;

(四)危害电力专用铁路、公路、桥梁、码头;

(五)利用发电、变电、调度、供电场所的围墙兴建建筑物、构筑物,堆放易燃易爆物品;

(六)在电厂灰坝上挖掘、取土,兴建建筑物、构筑物,种植农作物;

(七)在用于水力发电的水库内,进入距水工建筑物300米区域和火力发电循环水入口划定区域内炸鱼、捕鱼、游泳、划船;

(八)在水底冲灰管道保护区内抛锚、拖锚、炸鱼、挖掘;

(九)其他危害发电、变电、调度设施的行为。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有下列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

(一)盗拆或破坏杆塔、变压器材,盗割电力导线,移动、损坏永久性标志或标志牌;

(二)向电力线路设施射击,向电力导线抛掷物体;

(三)在架空电力线路两侧各300米的区域内放风筝或其它放飞物;

(四)擅自在电力导线上接用电器设备;

(五)攀登杆塔或擅自在杆塔上架设电力、通信、广播线路,安装广播喇叭、广播牌;

(六)利用杆塔、拉线作起重牵引地锚、悬挂物体、拴牲畜、攀附农作物;

(七)在杆塔支柱间或杆塔与杆塔固定拉线之间修筑道路;

(八)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和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采石、挖掘、取土、烧窑、烧荒,兴建建筑物、构筑物,种植乔木,堆放谷物、草料、垃圾、矿渣、易燃易爆物品,倾倒酸、碱、盐及其他有害化学物品,安装易燃易爆设施;

(九)在水底电缆保护区内抛锚、拖锚、炸鱼、挖掘;

(十)其他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

第十八条 实施下列行为必须征得电力主管部门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一)迁移、拆除电力线路设施;

(二)在架空电力线路设施保护区和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打桩、钻探、挖掘等作业;

(三)在距离电力设施周围300米范围内从事爆破作业;

(四)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从事起重机械施工作业;

(五)在架空电力导线的垂直距离小于国家规定安全距离的运输机械及装载物,通过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

(六)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和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新建、改建道路、铁路、桥梁、隧道工程及敷设管线、疏浚河道;

(七)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架设通信、广播、电车线路及其他线路;

(八)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和电力电缆线路保护区内拆除建筑物、构筑物,砍伐树木;

(九)其他影响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

第十九条 除持有特种废品收购许可证的废品收购站、点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收购废旧电力设施专用器材;出售废旧电力设施专用器材的,必须交验电力主管部门或者公安部门开具的证明。发现盗窃电力设施专用器材的可疑线索,应当立即报告电力主管部门或者公安部门。

第二十条 土地、城建、林业等部门在审批建设用地、规划建设项目、制定造林规划时,应当避开电力设施保护区。

第二十一条 对新架设电力路线保护区内的原有树木截干或者伐除,应当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架空电力线路穿过林区时,应当征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后砍伐出通道,通道宽度为拟建架空电力线路两边线间的距离与林区主要树种自然生长最终高度两倍之和。

树木因不可抗力危及线路安全的,电力主管部门为紧急避险,可以先行截干或者伐除,事后及时通知树木所有人。

第二十二条 在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内种植低矮树木,必须事先征得电力主管部门同意,并保持树木生长最终高度、宽度与导线之间能满足下列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 最大风偏时的安全距离 最大弧垂时的安全距离

1至10千伏 1.5米 2米

35至110千伏 3.5米 4米

220千伏 4米 4.5米

500千伏 7米 7米

第四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电力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对破坏电力设施或者哄抢、盗窃电力设施专用器材的行为检举、揭发有功的;

(二)对破坏电力设施或者哄抢、盗窃电力设施专用器材的行为进行斗争,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的;

(三)为保护电力设施而同自然灾害作斗争,成绩突出的;

(四)其他为维护电力设施安全,做出显著成绩的。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的,法律、法规已有明确处罚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电力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危害发电、变电、调度设施的,责令其停止危害,赔偿直接经济损失,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万元以下或者直接损失额5倍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责令其停止危害,赔偿直接经济损失,没收违法物品和非法所得,并可以处以2万元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额3倍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规定擅自实施影响电力设施安全行为的,责令其限期改正,赔偿直接经济损失,没收违法物品,并可以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盗卖非法收购电力设施专用器材的,责令其赔偿直接经济损失,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非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前款规定的处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但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依据本条例重复处罚。

第二十五条 电力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由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电力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行使处罚权时,应当出示省电力主管部门统一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并使用其统一制发的处罚决定书;执行罚款处罚时,应当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款收据,罚没收入全部缴同级财政。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所管辖的电力设施及其附属设施的保护,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条例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规定的直接经济损失赔偿费,按修复电力设施成本费加少供(发)电量损失折款计算。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修改《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的决定一、第二条修改为: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已建或在建的电力设施(包括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及其有关辅助设施,下同)。

二、第三条修改为:电力设施的保护,实行电力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电力企业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三、第四条修改为:电力设施受国家法律保护,

这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电力企业应加强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对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制止。

四、第八条第一项修改为:发电厂、变电站、换流站、开关站等厂、站内的设施;

这一条第二项中增加储灰场。

五、第九条第三项中增加电抗器。

这一条增加一项,作为第四项:电力调度设施:

六、第十条中的导线边线向外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修改为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地下电缆为线路两侧各零点七五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修改为地下电缆为电缆线路地面标桩两侧各0.75米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

七、第十三条第二项修改为:危及输水、输油、供热、排灰等管道(沟)的安全运行;

这一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五项:其他危害发电、变电设施的行为。

八、第十四条增加一项,作为第十一项:其他危害电力线路设施的行为。

九、第十五条第四项修改为:不得种植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植物。

删去这一条第五项。

十、第十九条修改为:未经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购电力设施器材。

十一、删去第二十条。

十二、第二十二条改为第二十一条,修改为:新建架空电力线路不得跨越储存易燃、易爆物品仓库的区域;

十三、第二十三条改为第二十二条,修改为:公用工程、城市绿化和其他工程在新建、改建或扩建中妨碍电力设施时

十四、第二十五条改为第二十四条,修改为:新建、改建或扩建电力设施,

这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种植的或自然生长的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树木、竹子,电力企业应依法予以修剪或砍伐。

十五、第二十七条修改为三条,作为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

1.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作业、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

2.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危害发电设施、变电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10000元以下的罚款。

十六、第二十九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危害电力设施建设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

十七、删去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第三十四条。

篇7

1根据近几年的水质资料分析,岗南水库水质较好

2005年5月,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水利厅与省环保局共同颁布了《河北省水功能区划》,岗南水库被划为滹沱河石家庄保护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

1.1水质资料分析结果,岗南水库水质较好

根据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多年对岗南水库库区水质的监测,我们选用2004年1月到2010年12月份的水质监测资料对岗南水库水质进行分析:(1)水库中的Ph值、电导率、总碱度、总硬度、离子总量、矿化度等重要离子成分均仍保持了天然水的优良属性。(2)水体中与人体健康有关的五毒(酚、氰、砷、六价铬、汞)检出率很少,检出的含量很低微,都在I类水范围内,这说明水质无毒。(3)水体中重金属元素(铅、铜、镉)的含量极其微小,说明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4)在监测的各月份中I类水有32个月,占38.1%,并且近三年以来,水质一直维持在I类―II类之间。(5)水体中总磷含量有4个月超过II类水质标准,超标率4.76%。总氮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没有超标现象。(5)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有5个月超过II类水质标准,超标率5.95%,说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存在轻微污染。(6)水体中Ca2+、Mg2+、Cl―、SO42―、HCO3―无机盐、矿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所以,岗南水库是一盆宝贵的水资源。

1.2水库供水情况

自2000年4月至2010年12月,岗南水库共向石家庄市供水7.6682亿m3,其中生活供水5.6289亿m3,平均每年0.5629亿m3,环境用水2.0304亿m3,平均每年0.2030亿m3,且逐年呈上升气势。为缓解石家庄市生活和环境用水提供了重要保障,大大降低了石家庄市地下水超采和地下水位下降现象。

2加强水库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是水源保护的一项基本工作,要保护水源,改善水体水质,就要加强水质管理工作。在制定水质管理规划、落实水源保护措施中,全面掌握水质的情况,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来确保供水质量。

2.1加强水源保护区建设

岗南水库被定为省会水源地初期,平山县政府果断取缔网箱养鱼、打击非法捕捞、关停水库周边的小化工、小电镀等排污企业。从2000年底起,又先后实施了禁伐禁牧、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绿化造林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还将散布在水库上游河道附近的100多家石材加工企业搬迁到水库下游。近年来,在岗南水库水源保护区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在库区流域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组织实施了西柏坡山区综合开发、岗南坝上综合开发、库区上游防护林建设等工程。全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1%,植被覆盖度达到0.9,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为水库蓄积了丰富的水源,也有效控制了上游的水土流失。

2.2布设水质监测站,进行全面水质监测

目前,水库流域内已设有水质监测站19处,其中干流占10处,支流站9处,基本控制了流域内河流的水化学特征的变化情况,由于岗南水库控制流域面积的80%以上在山西省境内,上述水质监测站中的17处为山西省设立,河北省在干流入库站小觉和库区设有水质监测站,主要监测项目有水温、水位、电导率、Ph值、主要离子成分、矿化度、总硬度和有机污染物、有毒污染物、重金属等20多项指标。目前,石家庄环境监测中心(隶属石家庄市环保局)在库区设有1处水质自动监测站点,能够对7项水质指标进行自动监测;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石家庄分中心(隶属石家庄水文局)对岗南水库水质的监测频次为旬测,从库区取水样后测验34项水质指标,并对水库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河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石家庄分中心在库区水域新设了2处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其中位置靠上游的西柏坡站可自动监测5项水质指标,位置靠下游的供水口站可自动监测7项水质指标,能及时掌握水质变化动态,为水质管理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了依据。

2.3成立了水库水政执法监察大队,依法治水,依法管水

几年来,水政执法监察大队根据《水法》、《水体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和省市政府制定的《河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石家庄市岗南、黄壁庄水库水源污染防治条例》有关文件,从98年开始,对上游水环境进行经常性的调查评价,取缔了岗南水库旅游、游泳、网箱养鱼及其它有可能污染水源的水事活动;对上游严重污染水质的企业采取关、停、并、转、迁等各项措施减少水体污染;同时,加强对库区周边的巡视,对堆放废渣、垃圾和其它废弃物等水事案件进行了处理,大大减少了污染事件的发生,使水源保护走上了法律化、标准化的轨道。

2.4加强水污染应急机制建设,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近年来,与水有关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频频发生。岗南水库关系着下游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旦出现突发性的水污染事件,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切实做好水库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岗南水库管理局成立了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岗南水库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为切实做好岗南水库工程设施和水源地保护工作,编制了《河北省岗南水库管理局关于加强水利工程设施和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组成大坝工程巡查组、机电设施巡查组、水面执法检查组、水质信息采集组等职能组织,制定并实施加强水库工程设施和水源保护的具体计划。同时建立了水污染事件联络制度和月报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水体污染应急机制建设,预防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3建议

岗南水库引水入市工程是国家花了巨额投资而建造的一项民心工程。做为省会的一盆清水,我们必须强化水质管理工作,继续采取各项措施,进一步确保安全供水。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3.1岗南水库作为省会饮用水源,水体功能要求高,对排污量大的用户,严禁发放取水许可证,禁止配给水资源。严格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尽快建立全新的水资源补偿机制:谁耗费水量谁补偿,谁污染水质谁补偿,谁破坏水生态环境谁补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和切入点,制定一个统一的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树立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忧患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条件、环境状况相适应。

3.3健全流域水环境监测网络,实行动态监测、区域联防。在河流的行政区划断面处设置水量、水质监测设备,严格分清污染责任,按零污染(上游不得对下游造成任何污染)的原则,对河流的污染实行有效的防治。加强现场测试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自动测报与预警系统,对重大污染事故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水环境信息。加强省际水体监测,积极开展跨省的污染联防。

篇8

【关键词】 五里冲水库 水质 季节性肯达尔(Kendall)检验法 趋势及成因浅析

1 五里冲水库基本概况

1.1 五里冲水库概况

五里冲水库位于蒙自市东南部,距离城区方向22km,五里冲水库是南溪河调水工程的调蓄水库,1970-1974年调水工程完成了改造工农大沟,水库枢纽完成了5.247km输水隧洞的建设。五里冲水库总库容7949万立方米,调节蓄水8160万立方米,设计水深106米,水库是利用天然洼地,采用堵洞与灌浆相结合的防渗工程措施,在我国岩溶地区成功建造的第一座水深超百米、库容超过5000万立方米的无坝水库。

1.2 五里冲水库流域社会经济

五里冲水库周围有8个自然村259户共950人。水库是以灌溉为主,兼顾工业城镇生活用水的中型水库,灌溉面积2.45万亩 ;供水人口17万人;工业用水25万m3,城镇生活供水1210万m3,灌溉1150万m3。

2 季节性肯达尔(Kendall)检验法

季节性肯达尔(Kendall)检验法的原理是将历年相同月(季)的水质资料进行比较,如果后面的值(时间上)高于前面的值记为“+”号,否则记作“-”号。如果加号的个数比减号的多,则可能为上升趋势,类似地,如果减号的个数比加号的多,则可能为下降趋势。如果水质资料不存在上升或下降趋势,则正、负号的个数分别为50%。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可分为高度显著上升(++)、显著上升(+)、无趋势(0)、显著下降(-)和高度显著下降(--)等五级。我们取显著性水平α为0.1和0.01,即当α≤0.01时,说明检验具有高度显著性水平,当0.010.1时,也为无趋势。

3 监测资料及分析参数的选用

3.1 监测资料的选用

水质监测数据序列的长短对趋势分析具有很大的影响,水质数据序列过长或过短都会影响趋势分析的准确性,使用过长的历史资料会掩蔽目前的趋势,而使用过短的历史资料往往不能确定趋势,为保证趋势分析的可靠性,本次分析选用了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红河分中心2008-2012年对五里冲水库监测的水质资料作为依据。

3.2 分析参数的选用

云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红河分中心在2008-2012年期间对五里冲水库采取按月监测的方式进行常规监测,参与评价的项目共19项,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评价标准,按照单因子评价法进行评价。

4 趋势分析结果

运用PWQTrend2010水质趋势分析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总氮显高度著上升;总磷显著有上升趋势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项目均无明显升降趋势。总氮浓度变化趋势且显著性水平为零,说明水库富营养化程度有上升的趋势。

5 成因分析

从五里冲水库总氮含量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的结果来看,首先,水库通过工农大沟输入水库。对水库水质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从对入流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可以得到证实。其次,可以从水库所在流域的情况及水库自身几个方面来分析:(1)近年来,因来水量的关系,蓄水量下降,水体环境容量也随之降低,导致总氮出现偏高;(2)周边农村人口较多,且现代化程度不高,致使一定数量的生活污水及畜禽污水在地表径流下进入水库;(3)土地总面积较大,致使雨季会有一定数量的农田废水及化肥农药随雨水迁移至水库;(4)毁林开荒及以木材为燃料的生活方式依然存在,致使流域范围内生态系统退化,水源涵养率降低,水库得不到充足的水源供给;(5)水库淹没区周围基本没有生态隔离带且整体坡度较大,基本失去了拦截污染物的最后一道屏障;⑥对水库的周围管理力度不够。

6 建议

为使五里冲水库的水质达到甚至优于目标类别,也为了蒙自人民拥有一个安全可靠的饮用水源地,特提出如下建议:(1)制定严格、细致的管理条例,建设精干有效的管理机构和权威高效的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管理部门的权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层层落实,严格管理。(2)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大力宣传报道,如报纸、广播、宣传画、标语及墙报等,以提高全民的水资源保护意识。(3)在保护区内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禁止在保护区内进行不利于生态恢复的采伐活动。(4)加大宣传和科学指导力度,让周围农民尽量以有机肥代替化肥,以无公害的杀虫方式代替大量农药的施用。(5)对引水沟渠水体中总磷、总氮含量进行控制,搞一些湿地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篇9

原告:襄阳县石桥镇宏道村第三村民小组(以下简称宏道村三组)。法定代表人:李贵强,组长。

被告:湖北省襄阳县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县政府)法定人:吴永明,县长。

第三人:襄阳县西排子河水库管理处(以下简称西排子河水库)。法定代表人:李万野,西排子河水库管理处主任。

第三人:襄阳县石桥镇宏道村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宏道村村民委员会)。法定代表人:李付坤,主任。

西排子河水库原属襄阳县石桥人民公社集体所有。该水库始建于1959年11月,当时水库规模较小。1960年扩建成中型水库,扩建后石桥人民公社设立了水库管理处。1963年,县政府根据湖北省委批转的湖北省水利厅党组“关于水利管理会议的报告”即鄂发(63)113号文件精神,决定将西排子河水库及其所属财产全部移交襄阳县人民政府水利局管理,水库的性质由集体所有变更为全民所有。1965年11月,湖北省水利厅批准下达了再次扩建西排子河水库的计划,并由襄阳县人民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次年二月竣工,水库扩建后为大(二)型。为水库管理、生产、生活、办公等需要,水库扩建竣工后水库管理处请示县长韩文孝,要求增加用地。经韩指定,水库管理处在大坝禁脚地外至“防洪路”以北占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即本案争议之土地)210.26亩至今。西排子河水库一直没有办理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有关手续。原告宏道村三组对第三人西排子河水库占用的210.26亩土地多年来一直主张其集体所有权利,多次与水库管理处发生纠纷,并曾就此上访中央、省、地(市)、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

被告县政府曾多次派员调查并主持有宏道村村民委员会和西排子河水库双方参加的会议,进行调解,并于1993年3月20日达成书面协议,协议规定:一、维护现有各自的土地使用现状,以土地6至10号拐点为争议地段;二、维护双方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都不能以任何借口侵犯他人利益;三、任何一方若有不服,依上级人民政府裁决为准。“随后,原告宏道村三组认为,西排子河水库占用之争议土地属该村民小组所有,而不属村民委员会所有,因而不履行协议,并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诉。

被告县政府遂于1993年4月10日作出“关于水利局西排子河水库国有土地确权定界的裁决书”,该裁决书认定:“鉴于1988年土地资源调查时,西排子河水库与宏道村土地权属界线单方有争议。经调查,县水利局西排子河水库始建于1959年,1965年进行扩建。之后,经当时县政府县长韩文孝指定,将‘防洪路’以北到坝脚的土地归西排子河水库管理使用,延续至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湖北省处理土地权属争议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等规定,裁决按土地资源调查6至10号拐点为界以北土地所有权属国有,土地使用权属于西排子河水库。”原告宏道村三组对被告县政府的裁决不服,向湖北省襄樊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原告诉称:“1959年新建西排子河水库,占用了原告的大片土地,1965年又进行扩建,再次占用了原告的大片耕地。水库建成后,划定了安全保护区,在保护区外东西两段间有一块原属原告所有的土地,约300亩,被西排子河水库占用,建水库办公楼、养鱼池。原告对这块耕地的权属曾多次申请被告依法确认,被告一直不予理会,不得已,原告不断上访中央、省、市三级政府,请求解决,直到1993年4月,被告才作出没有法律依据的裁决。”“请求撤销被告的行政裁决书,判令被告对原告与西排子河水库争执的土地权属重新作出裁决。”被告县政府答辩称“本府裁决书所作出的关于水利局西排子河水库国有土地确权定界的裁决,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并符合法定程序,请求依法判决维持,驳回原告的无理诉讼请求,保障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本府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第三人西排子河水库答辩同意被告的意见。第三人石桥镇宏道村村民委员会未予答辩。

「审判

诉讼中,被告襄阳县政府就原告的诉讼主体资格问题向法庭提出异议,被告襄阳县政府认为,裁决并没有直接指向宏道村三组,即原告,且村民小组不享有对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权,本案的原告应是宏道村村民委员会,宏道村三组不具有行政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法庭审查认为,根据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可以属于各该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国家土地管理局对该条款的明确解释为:“根据上述规定,在生产队解体为村民小组后,原生产队所有的土地,可以属于该村民小组相应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这就是说,我国目前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组织形式有两种,既可以是村民委员会集体所有,也可以是村民小组集体所有。再从本案被告裁决的法律后果看,直接影响到原告的权利义务,也就是裁决之争议的土地,原告认为应属原告所有。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条的规定,该村民小组认为被告的裁决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襄樊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原告宏道村三组同第三人西排子河水库争议之土地原属集体所有,且属村民小组(或生产小队)所有。1965年水库扩建后,虽经当时的县长口头批准第三人西排子河水库使用,但至今没有办理有关征用土地的手续。被告所作的土地权属裁决,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且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原告的诉讼请求应予支持,被告应参照国家土地管理局《意见》第八条第三款的规定即:“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或按当时规定补办征地手续,或退还农民集体。”故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1、2目之规定,判决撤销被告襄阳县人民政府1993年4月10日作出的《关于水利局西排子河水库国有土地确权定界的裁决书》,并判决被告在接到本判决书生效后30日内重新作出处理。宣判后,被告襄阳县人民政府没有提出上诉。

「评析

本案中,第三人西排子河水库1966年占用原告宏道村第三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土地,一直未办理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有关手续,事实是清楚的。处理好本案的关键在于正确适用有关确定土地权属问题的法律、法规。国家土地管理局的《意见》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的《暂行办法》,是贯彻土地管理法、解决土地权属问题的规章,应予参照。其中《意见》第八条对处理本案有直接的指导作用,该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凡1962年9月《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以下称《六十条》)公布以前,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的华侨农场使用的原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含合作化之前的个人土地),1962年9月《六十条》公布后迄今没有退给农民的,属于国家所有。”第二款规定:“凡1962年9月《六十条》公布时起至1982年5月《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公布时止,全民所有制单位,城市集体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原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国家所有:1、签订过土地转让等有关协议的;2、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使用的;3、进行过一定补偿或安置劳动力的;4、接受农民集体馈赠的;5、由农民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转为全民所有制的。”第三款规定:“凡属上述情况以外使用的农民集体土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具体情况,或按当时规定补办征地手续,或退还农民集体。”

根据该规定,结合本案的实际,进一步说明以下几点:

1.《意见》第八条第一款的规定可否适用于本案。该款的规定是,凡1962年9月《六十条》公布以前,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原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1962年9月《六十条》公布后迄今没有退给农民的,属于国家所有。而本案争诉之土地,是在1965年占用的,此前属集体所有,显然不属于上述规定的情况,因而不能适用该规定将争议土地确认为国有。

2.《意见》第八条第二款第5目的规定可否适用于本案。该目规定,凡在1962年9月《六十条》公布时起至1982年5月《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公布时止,全民所有制单位使用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农民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转为全民所有制的,属于国家所有。而本案中的西排子河水库由集体转为全民在1963年,虽在上述规定的期间内转变的,但本案争议之土地被西排子河水库占用是在转为全民之后的1965年,因而,也不能适用本规定将争议之土地确认为国有。

3.《意见》第八条第二款第1目和《办法》第四条第(三)项之规定,可否适用于本案。两者规定的基本精神是,当事人之间签定的土地转让协议书可作为确定土地权属的依据。本案的被告曾召集第三人宏道村村民委员会和西排子河水库双方签订过一份协议书,但没有把原告宏道村三组作为一方当事人,又没有真正就争议之土地的权属问题达成协议(如前所述协议内容),只是强调要维持现状。协议对本案的原告没有效力。

篇10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饮用水水源,是指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供集中饮用的江河、湖泊、水库等地表水资源。

第三条饮用水水源保护坚持环保优先、综合治理、确保安全的方针。

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实行统一规划、防治结合、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资金投入,确保饮用水水源保护的需要。

市、市(县)人民政府设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委员会,统一负责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市、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组织规划、水利、环境保护、农林、园林、供水等行政主管部门编制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

编制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应当从城市发展的需要出发,与水资源综合规划和中长期供求计划相协调。

建设项目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应当符合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的要求。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的科学技术研究,进行蓝藻防治技术的开发利用,推广使用先进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实用技术。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自觉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意识。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法规和本办法,有权对污染饮用水水源的行为进行监督、劝阻和举报。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市(县)、区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实际需要,实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视具体情况划分为准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一级保护区。

第九条准保护区按照下列范围划定:

(一)太湖贡湖(沙渚)、锡东饮用水水源:贡湖湖体及沿贡湖湖岸5公里区域;入贡湖主要河道上溯10公里以及两岸各1公里区域。

(二)宜兴市横山水库饮用水水源:宜兴市太华镇太华村、乾元村、楼新桥村、茂化村、胥锦村、太平村、桥涯村和西渚镇横山村行政区域。

第十条二级保护区按照下列范围划定:

(一)太湖贡湖(沙渚)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外距离2500米范围内的水域和东起**市新港入湖口,北到新港河浮沙桥,向西沿塘前路、长泰路延伸至湖边的陆域。

(二)太湖锡东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外距离2500米范围内的水域和东至望虞河、西至许仙港、沿湖高速公路以南的陆域。

(三)江阴市长江小湾、肖山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上游2000米、下游1000米内的水域及其沿岸纵深500米内的陆域。

(四)**市锡澄水厂长江饮用水水源(长江窑港口):取水口上游3000米、下游1500米内的水域及其沿岸纵深500米内的陆域。

(五)宜兴市横山水库饮用水水源:横山水库设计洪水水位线以下库区及其水库大坝背水坡以内的区域。

第十一条一级保护区按照下列范围划定:

(一)太湖贡湖(沙渚)、锡东饮用水水源:以取水口为中心,半径500米内的水域和陆域。

(二)江阴市长江小湾、肖山饮用水水源:取水口上游1000米、下游600米内的水域及其沿岸纵深50米内的陆域。

(三)**市锡澄水厂长江饮用水水源(长江窑港口):以长江西石桥水厂与窑港口取水口中点位置为中心,上游1000米、下游600米内的水域及其沿岸纵深50米内的陆域。

(四)宜兴市横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以取水口为中心,半径500米内的水域和水库大坝背水坡以内的陆域。

第十二条保护区范围经法定程序作出调整的,按照调整后的执行。

第十三条保护区所在地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报告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情况。其主要职责:

(一)制定保护区生态保障方案,控制保护区内的土地使用和养殖,合理调整保护区内的土地使用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退耕工作,增加水源保护植被;

(二)建立备用水源、应急水源,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当饮用水水源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及自然灾害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

(三)依照管理权限,依法对保护区内污染单位(项目)采取关闭、停业、治理等措施,负责保护区内居民点的布局调整和搬迁;

(四)建立并实行饮用水水源地日常巡查制度,逐步推行生态补偿机制,参与跨行政区域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五)组织打捞蓝藻等影响饮用水水源水质的有害水生植物,并进行无害化处置;

(六)省、市人民政府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

(一)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二)负责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和日常监督、监测;

(三)组织饮用水水源水体富营养化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与防治,探索生物监测途径;

(四)对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实施业务指导;

(五)组织保护区内环境执法检查,调查处理保护区内水污染纠纷和事故;

(六)会同水利、供水等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水质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水质监测预报、预警和应急系统,定期向社会保护区水环境状况公报。

第十五条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饮用水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其主要职责:

(一)实施保护区内的取水许可;

(二)负责饮用水水源水体以及入湖(库、江)河道的水量监测工作,定期向社会保护区水文情报预报;

(三)根据需要实施调水引流,改善饮用水水源水质;

(四)负责保护区内生态清淤,依法查处擅自围垦水域、改变堤坝功能等违法行为;

(五)会同环境保护、供水等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饮用水水资源保护规划;

(六)配合环境保护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水质监测工作,核定水环境(功能)区划水域的纳污能力,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意见。

第十六条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职责:

(一)按照划定的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设置明确的地理标界和明显的警示标志;

(二)组织实施对一级保护区的封闭管理和区内淤泥、水草、杂物等的清除打捞,按照规定对制水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尾水的处理进行监管;

(三)当取水口水质受到突发性污染时,采取紧急措施,立即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通报有关部门;

(四)负责取水口水质的日常监测;

(五)饮用水水源水质异常时预报、预警,按照规定启动供水应急预案。

第十七条农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保护区生态农业建设和植被(湿地)保护。其主要职责:

(一)制定保护区内的生态农业、防护林带、湿地保护和渔业养殖规划;

(二)对保护区内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实施控制与监督检查;

(三)依法查处保护区内非法养殖、捕捞等违法行为。

第十八条规划、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保护区内建设项目实施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

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保护区内纳入风景名胜区范围的湿地、生态防护林的建设和管理。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保护区内船舶水污染的防治工作,查处船舶污染饮用水水源行为。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参与保护区内医疗卫生单位水污染治理设施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对其污染物处理情况进行监管。

公安、旅游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供水企业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第十九条准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设排污口;

(二)新建不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的项目;

(三)新建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四)新建、扩建化学制浆造纸、制革、染料、印染、电镀、化肥、农药、食品、酿造、淀粉、化工、医药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污染物的企业(项目)和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项目;

(五)擅自通行装运油类、粪便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船舶和车辆;

(六)排放或者倾倒油类、酸液、碱液、剧毒废渣废液、含病原体的污水、工业固体废物、放射性废气废液等有毒有害废弃物;

(七)使用农药等有毒物毒杀水生生物、炸鱼和使用电器工具捕鱼;

(八)使用不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污水进行灌溉;

(九)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有害污染物的车辆、船舶和容器等;

(十)向水体直接排放人畜粪便、倾倒生活垃圾;

(十一)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十二)从事水上餐饮经营活动;

(十三)开山采石和进行破坏林木、植被、水生生物等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活动;

(十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禁止行为。

第二十条二级保护区内除禁止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水污染物和存在水环境污染隐患的建设项目;

(二)开辟产生污染物的旅游景区;

(三)设置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码头;

(四)从事水产养殖、集中式畜禽养殖和捕捞作业活动;

(五)在水域滞留、停泊住家(渔)船等。

第二十一条一级保护区内除禁止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行为外,还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饮用水水源无关的一切建设项目;

(二)船舶和排筏航行、停泊及作业(执行饮用水水源保护公务的船只除外);

(三)从事旅游、游泳、垂钓和一切可能造成污染饮用水水源的活动。

第二十二条保护区内已有的下列项目,由所在地市(县)、区人民政府按照下列规定处置:

(一)所有排污口按照市人民政府的规定限期封堵;

(二)二级保护区内排放水污染物和存在水环境污染隐患的建设项目,一级保护区内与保护饮用水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依法责令限期拆除或者关闭;

(三)工业固体废物集中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和生活垃圾填埋场以及水上餐厅等污染水体的项目和排放含磷氮的项目,二级保护区内装卸垃圾、粪便、油类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码头,依法责令限期停业或者关闭;

(四)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的项目,依法责令限期接入城镇污水管网,逾期不接入的,依法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保护区内已有的旅游景区,具备条件的,应当接入城镇污水管网排放污水,不具备条件的,必须实施中水回用,确保零排放。

第二十三条保护区内的单位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岗位责任和操作规章制度,制定防止水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并落实措施,接受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二)保证水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污染治理设施的预处理能力不得低于接入城镇污水管网标准和相应生产系统应处理量。水污染治理设施需暂停使用的,必须提前1个月书面报经所在地市(县)、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三)经水污染治理设施处理后的水质应当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接入城镇污水管网,不得将未经处理或者处理后的污水排入保护区水体;

(四)因突发事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饮用水水源污染的,事故责任者应当停止排放污染物,采取应急措施消除污染,立即按照有关规定报告所在地市(县)、区人民政府或者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并通知有关取水单位。

第二十四条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可能威胁供水安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减少或者停止排放污染物等紧急措施。

第二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保护区内应当关闭、停业、治理的污染单位(项目),不依法责令限期治理,或者不按照规定责令停业、关闭的;

(二)不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予以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对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未评价,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批准,擅自批准项目建设或者办理征地、施工、注册登记、营业执照、生产(使用)许可证的;

(四)发生水污染事故时,不按照规定报告或者不依法采取必要措施,致使事故扩大或者延误事故处理的;

(五)其他、、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未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在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保护区内的建设单位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文件,新建、改建、扩建可能产生水污染的建设项目的,由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在保护区内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产整顿,限期治理,并处3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由所在地市(县)、区人民政府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按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向保护区排放不得排放的放射性废气废液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保护区内的单位未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岗位责任和操作规章制度或者未制定防止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并落实措施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规定,保护区内的单位不正常使用水污染防治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拆除、闲置水污染防治设施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恢复正常使用或者限期重新安装使用,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属于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处罚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损毁保护区标志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