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遇到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共享遇到的问题

篇1

根据中央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评聘专业职务中有关工资问题的规定,结合我市企业的具体情况,现就我市全民所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实行专业职务聘任制有关工资问题通知如下:

一、执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工资的人员范围是:我市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经过规定的评审程序,取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任职资格,被有任命权的单位(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聘任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的人员。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中的政工人员不列入本范围。

二、执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工资的具体办法是:

1.企业在核定的比例限额内聘任的各档次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人员档案工资按工程技术人员系列的同级档案工资标准执行。即聘任为高级政工师,现档案工资低于企业干部工资标准9级以下的,可按9级工资标准(118元,122元,125元)执行;聘任为政工师,现档案工资低于10级副的,可按10级副的工资标准(98元,101元,104元)执行;聘任为助理政工师,现档案工资低于企业干部工资标准13级以下的,可按13级工资标准(69元,70元,72元)执行;聘任为政工员,现档案工资低于企业干部工资标准14级副的,可按14级副工资标准(54元,55元,56元)执行。(以上各级工资标准均不含提高粮油统销价后增加的6元)执行起始时间为1990年4月1日,从1991年5月1日起可按市劳动局京劳资发字(1991)114号文件规定的相应档案工资标准进行调整。

2.参加首次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评定的企业政工人员,如果在本企业首次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截止时间前,按我市首次评定政工专业职务的年限规定,同样符合本人现在所担任的政工专业职务的任职资格条件并被聘任者,其现档案工资低于本企业首次评聘的同档次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现档案工资水平的(在1989年9月30日以前聘任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现档案工资为160元;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现档案工资为138元;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现档案工资:助理为103元,员为84元),可按本企业首次评聘的同档次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现档案工资水平执行,但各单位要严格审定和掌握。

3.对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和成本列支工资总额包干办法的企业,聘任政工专业职务所需的增资额,市劳动局将根据有关政策,核定下达一定的增资指标,计入挂钩、包干工资总额基数。所需增资的不足部分,由企业在核定的挂钩、包干工资总额基数和企业随效益增长而增提取的工资增长基金中解决。这些企业还可以根据经济效益和负担能力等具体情况,在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被聘任为政工专业职务,按规定时间进入工资档次后,自主确定高于或低于档案工资的实际工资水平。

4.尚未实行工资总额同效益挂钩和成本列支工资总额包干办法的企业,聘任政工专业职务所需的增资额由市劳动局核定下达,作为专项资金计入成本。

5.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评定工作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的单位,方可按上述办法执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专业职务工资。

篇2

与普通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有:首先,它能够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在业务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减少财务人员编制;其次,可以把复杂的财务工作规范化、流程化、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减少财务人员的流动性,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最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能够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提供更多的支持,在财务信息统一集中的情形下,财务人员可以更加准确高效的给管理层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

一、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意义

(一)资源重新配置,节约企业的人工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成后,集团可以取消各地分子公司的财务编制,据此减少企业内部的重复岗位,消除重复性的工作,共享服务中心的员工可以跨地区跨部门的处理各子分公司的业务,直接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企?I还可以根据业务量的变化对财务岗位安排进行灵活的调配,避免资源闲置。

(二)提升工作效率,推动财务转型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由于所有的子分公司采用了统一的业务流程和标准,减少了繁琐的步骤和流程,很多资料文件也可以通过扫描上传等方式提交到系统中,由管理人员进行查阅审批,减少了纸质文件的传送时间,财务人员也可以在共享中心及时审阅处理原始资料和凭证,显著的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的财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奠定了基础。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由于采取了统一的作业流程,财务共享中心可以随时调取各分子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更加方便、高效的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另外还可以对财务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四)支持集团战略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集团扩张时期,公司在新的地区建立子分公司时,管理层不必制约于为新的子公司配置财务系统和人员,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马上为这些新建的子公司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公司的管理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公司的业务拓展上,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建设财务共享中心的关键要素

(一)内部管理流程制定

首先,要根据集团自有的业务特性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对资料文件的提交、管理层和财务部门的审批流程、权限等都应和内部控制体系相对应,同时兼顾效率和控制的平衡;其次,要对财务核算系统的流程进行规范化,从制单到审核、到报表数据出具的同时,还要防范财务税务方面的风险。

(二)信息系统和IT人员的合理配置

信息系统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强力支撑,是保证共享服务平台平稳运行的关键因素。财务共享服务系统不但包含会计核算的全部业务要素等共享业务,根据和子分公司的不同需求,可能还需完成与其他系统的对接,以便达成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目标,这些都离不开强大的信息支持系统,同时也离不开IT团队及时的配合和支持。

(三)人员管理

由于财务共享中心是面对集团内部所有人员的,需要所有员工的参与和配合,因此人员管理是保障共享服务中心高效运转的重要因素,需要按照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的不同分配权限;另一方面,由于实行了规范化后,需要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减少部分重复的岗位,这就意味着要对部分员工进行遣散或重新安置,这个过程可能会引起轻微的动荡,故要安排好交接以免影响共享建设的进度。

(四)中心选址

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一般会参考下列因素。

1. 设立中心当地的政策是否对集团的运营模式、战略发展等有利。

2. 当地的人力资源是否充足,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是否合理,通讯网络等基础配置是否能满足共享中心的需求。

3. 当地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因为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都会引起业务的中断。

当然,不存在能够满足所有选择标准的办公地址,所以在决策过程中应择优选择最适合集团本身的地方。

(五)实施共享的步骤与范围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运行和推广时,不可操之过急,应当分阶段、分步骤的逐步进行,在每个阶段和步骤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下一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面临的问题

以下结合高达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过程,对跨国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践提供一些经验。

高达企业为跨国集团公司,集团总部设立在加拿大,在全球多个国家都设有子公司,员工数约为8000人左右,为了业务需要,每个国家的子公司在不同的城市还设立有分公司,成立之初,各国城市的分公司各自独立设立完整的财务机构,财务报销、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等由各分公司自主进行。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网点不断扩充和公司业务经营集约和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高达集团开始尝试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首先,实行了每个国家内的财务共享,取消了每个国家各个城市的分公司财务设置,所有的财务报销、会计核算等相关事宜集中在了各国的总部;其次开始进行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址:在经过比对各个国家的政策、成本、信息技术及各方面资源配置的综合考虑下选择了加拿大总部作为财务共享中心;接着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由于作为共享中心的加拿大,及位于欧美的各子公司的信息化程度较高,时差较小,且交通地域等方面便于位于加拿大技术团队及时的支持,所以试点设立在了加拿大及邻近的欧美国家,至目前,这些国家已经全面实行了财务共享服务。

然而,在亚太区的国家准备实施共享中心时,却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集团的信息技术中心采取的是全球统一的集中式管理,IT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统一集中在加拿大总部,其他国家的IT支持人员为总部指定的位于各国的第三方服务商,各国子公司并没有自主权随时联系第三方服务商提供服务,遇到问题时,只能远程沟通,必须在集团的信息共享系统中提出申请,申请被批复后才可联系其所在地区的服务商,现实是由于时差或流程的繁琐性,导致亚太区的国家有时面临即使是很紧急的事务也只能束手无策的等待着总部的批复,在对于信息化程度要求很高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上,如果无法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话,只能说是举步艰难了。

其次,由于财务会计、税务等政策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问题:以中国子公司为例,在收入确认、费用成本的会计核算、及会计年度的定义等方面和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置有着很大的差异,中国公司一方面要在财务信息共享中心满足集团内部的要求,另一方面还需要满足中国的财务会计、税务等方面的要求,那么就意味着中国需要同时在共享中心和本国各有一套核算系统,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必然会加倍,这就违背了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中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初衷。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问题的解决方案

目前初步解决方案为:

亚太区各国与总部管理层的多次沟通和协调后,管理层同意尝试以下改进方式。

(一)IT及信息技术支持问题的解决方案

首先,下放部分IT管理权限,在各国指定1~2名有权限的员工联系当地指定的IT服务商,对于紧急突发事务,在集团的信息共享系统中提出申请后,无须等待批复,即可由有权限的人员直接联系指定服务商,但需在事后及时提交情况说明给总部IT管理部门。

其次,对总部的IT岗位划分出了亚太区的专享技术支持岗位,配合亚太区的工作时间,以保证能随时配合各国各地区的需求,避免由时差引起的远程沟通障碍,减少由各国直接联系当地IT服务商的次数,尽量实现集中式管理。

(二)财税政策差异问题

首先,尝试财务共享中心系统与各国使用的财务系统并行,在财务共享中心,将集团会计核算中与各国相同的部分增加附加编码,以此附加编码作为索引,实行2个系统的数据对接,即2个系统间的信息可以通过导出导入功能而实现部分数据的共享,这样可以避免一部分工作的重复,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其次,由于需要实现2个系统的并行,虽然可以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和效率,但鉴于情况的特殊,和只使用一个系统相比,并不能降低管理成本,也无法减轻 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所以目前继续保持亚太区各国目前的财务人员编制。

目前各亚太区国家进行进一步的尝试,希望能就以上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整个集团公司的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共享中心的优势。

篇3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报告 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为了更好支撑企业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财务集中管理、共享服务领域展开了探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中处理企业内部分散在不同地域业务单元的会计业务,带来企业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和传统模式相比,作为财务共享服务核心环节之一的财务报告管理对应的管理目标、实施方式都将发生显著变化。

一、财务报告管理目标

确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报告管理目标既要考虑外部监管要求,也要考虑企业内部自身发展的需要。从外部来看,《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营决策”。从内部来看,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内在要求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为企业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并为企业创造价值”。

基于以上内外部要求,笔者认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报告管理目标可以概括为三方面内容:一是集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中编报财务报告,原业务单位不再设置报表编报人员,降低成本;二是高效,通过建设和优化流程、依托信息系统自动出具财务报告,提高编报效率;三是高质,实施标准化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管理、建立分层分级质量管理机制,提供可靠财务信息。

二、管理体系框架及实施路径

为了保障目标的实现,在管理体系构建上,需要有组织、制度和流程保障,结合企业实际选择适用的管理工具和方法。

(一)组织、制度和流程

首先需要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成立财务报告工作小组。同时,由于财务报告涉及内容非常广泛,不仅包含了大量的财务信息,还延伸到人员、知识产权、存货、投资等多项业务领域,这些信息往往分布在企业内部业务系统或由基层单位手工管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无法直接获取,需要引入相关人员提供和审核这些业务信息。基于电信企业集约化管理要求以及对财务共享服务职责定位,成立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牵头,跨部门、跨专业业务管理人员共同组成工作团队开展相关工作是企业财务报告管理组织方式的最优选择。接下来是工作流程的优化,优化关键在于信息收集,原来基层单位财务部门收集本单位所有信息后层层上报汇总工作流程需要重新设计和调整。根据确定的组织原则,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报告信息收集流程调整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直接编制企业内部所有财务核算信息、业务部门从业务系统提取或向基层单位业务部门收集业务信息,完成审核后发送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信息整合。为了保障工作效果,在确定组织方式、优化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还需要配套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团队成员工作范围、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职责,明确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和信息反馈方式。

(二)管理工具和方法

一是搭建报表体系、实施分级信息展示及管理。由于财务报告涉及面广、使用范围广,从信息保密和操作方便的角度,在功能实现上需要兼具整体和个性。企业要分析信息来源和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分层级、多维度企业报表体系,根据使用者权限范围,形成个性化展示和操作界面。

二是建设和优化信息系统。基于电信企业信息化管理优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很早,在管理核心领域均实现了系统管理,具备良好的系统实施环境。在此基础上,实施集中财务报告,系统方面的主要优化点在于:核算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内及系统间信息自动提取、自动整合,报表自动生成;报表信息分层分级展示;审核规则系统固化、实施自动信息审核和差错提示;信息横向、纵向实时挖掘。

三是优化业务信息数据来源和质量。借助企业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计费收入、资产管理、关联交易管理等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推动财务报告所需的业务信息集中通过系统管理,满足数据提取的及时性要求,提高效率,同时通过完善系统规则及控制提升业务信息质量。

四是建立分层分级的质量管理机制。根据历年审计、检查及报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梳理质量关注要点。根据这些要点的类别分解为核算环节关注、报表编制环节审核、专项质量检查三类,辅以不同的质量管理手段,落实管理责任、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控制和检查,及时挖掘信息质量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

四、难点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工作习惯改变引发阻力并带来大量沟通成本

成立跨部门工作团队,由业务管理人员负责业务信息提取或收集,将基层单位财务人员从报表编报工作中彻底解放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业务部门人员的工作量及责任,改变了传统工作习惯,推进过程难免遇到阻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沟通协调。这时需要得到管理层强力支持,从企业整体业务、流程整合、整体效率提升的角度实施引导,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加强管理工具的研究运用,优化工作形式,帮助业务部门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定位,实现工作协同、保障工作质量。

(二)集中程度提升受制于业务管理集中度

财务核算信息完全集中后,财务报告集中程度提升主要依赖于业务管理集中和业务系统集中。传统模式下,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往往聚焦于业务管理,不会主动考虑其他管理要求,同时扩展业务系统承载信息往往也会加大业务管理难度,面临阻力。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以共赢的理念推动目标的达成,持续关注系统建设情况,保障系统优化实施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报告管理是一项全新的课题,需要结合公司流程、系统建设情况,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通过这种自发的优化保障财务报告管理目标的达成,推动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篇4

缘起

最初。中兴通讯是出于怎样的考虑而决定实施共享服务的呢?其原动力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落实成本领先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中兴通讯的主要战略之一,也正是对这一战略的贯彻,使中兴通讯在这场国际范围的金融危机中依旧保持着旺盛的成长性。中兴通讯历经20多年发展,公司规模逐步扩大、组织结构日益复杂,无论总部还是各分子公司的财务人员数量都在急剧增长;但与人员增加相对应的却不是服务和效率的提升,而是业务流程冗长、人员效率低下,财务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二是国际化的需要。随着公司国际市场的不断拓展及国际业务的持续增长。对于财务支持提出了新的课题。哪种财务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国际化业务拓展?一方面是从内部科学管理的需要出发。另一方面是为适应国际业务拓展的要求,双向驱动下,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韦在胜前瞻性地着手筹划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并于2005年正式拉开建设中兴通讯共享服务中心(以下简称SSC)的序幕。

蓄势

如果说中兴通讯是2005年开始正式建立SSC的,那么为实施共享服务所做的准备实际从1999就开始了。中兴通讯的第一代网络报销系统于1999年开始建设,标志着中兴通讯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开始,也是为共享服务管理所做的最早的信息化系统工具的准备。其后中兴通讯又开发了第二代、第三代网络报销系统。网络报销系统是使用者最多的系统,为员工提供无地域和时间限制的高效快速的费用支付服务,减少重复性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会计核算质量。而目前正在使用的第三代网络报销系统,更应该说是财务的数据和信息平台,不仅能实现网络报销、预算和资金管理,还具有票据实物流和影像管理、对账管理、合并报表等功能。

信息系统是实现业务流程的工具,一方面信息系统为业务整合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信息系统是基于业务整合的需求而建设的。2001年,为规范业务流程并进行流程整合,在财务总监韦在胜的亲自带领下,中兴通讯进行了ERP系统实施。最终,实现了财务成本核算流程与业务流程的整合,方便财务信息的及时采集和实时反映。更重要的是中兴通讯以ERP数据库为基础搭建了一个财务信息化平台,构建7--个由核算、财务业务、资金管理、决策支持多层级构成的财务信息化系统架构。不仅能实现公司核算报表的统一出具,还为业务部门提供了如ECC(电子协同商务)、STEP等业务与财务的信息交互平台。公司内部财务数据能及时自动上报,总部能对上报数据进行汇总、合并和分析,使公司领导及时掌握全公司的财务状况,为其提供决策支持数据。提高了公司的市场应变能力。

2003年,中兴通讯进一步整合财务业务,将收入核算流程整合到总部,整合后又自主开发了合同管理系统CMS。2004年。在网络报销系统实现银企互联功能后,中兴通讯将资金管理全部统一到总部,所有收款与支出业务均通过公司总部账户进行,统收统支,实现公司资金的统一调配、管理和资金运作的集中监控。

集中

在科学管理和国际化要求驱动下。当信息化财务系统工具平台及主要业务的整合完成后,中兴通讯SSC的实施已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由于公司总部设在深圳,为了管理、支付等各方面工作的便利,SSC中心选址深圳,并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有序地进行建设:2005年8月,共享服务的模式首先在数据事业部开展试点,将数据事业部的费用核销人员全部集中,报销单据集中处理:2005年11月,产品事业部的所有财务核算人员全部集中,在深圳建立核算组:2006年2月,全国的财务核算业务集中到深圳处理,SSC中心正式成立。

SSC成立之初,由于工作环境发生变化,人员情绪不稳定:同时由于集中后业务流程发生改变,以及绩效考核等管理手段未配套实施,工作效率非常低下,报销单据大量积压,人员的心理状态及工作状态很不稳定。此时,SSC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及工作士气?SSC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讨论确定主要问题并将解决办法细化到可操作最小单元,最终确定从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从业务方面开展流程优化,通过运营数据的分析,找出影响业务效率的关键节点,进行业务流程的优化,去掉冗余,并疏导流程有效运行:二是实行绩效考核,实行员工浮动工资,多劳多得,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情感方面关心和疏导员工,变革过程中人的心理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需要通过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使员工认可变革势在必行并了解变革的过程,使每个人成为参与者而非旁观者。通过以上举措,危机很快得到化解。

在共享服务实施过程中会遇到流程、系统、人员等各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两个途径:一方面要做好集中前流程、系统、制度及人员等方面的准备;另一方面是在遇到问题时,运用有效的机制及时解决问题。

改造

财务集中只是实现了人员和业务的物理性集中,而从财务集中到成立SSC还有一段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是业务流程还是管理方式都要发生实质性变化。简言之,财务集中是实现物理变化,而实施共享服务是实现化学变化。

改造过程是实现共享服务的必经之路。这段路可能要走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但中兴通讯仅用半年多时间就完成了从集中到SSC的改造。那么。中兴通讯是如何实现的?

以上问题的答案可以在中兴通讯对财务管理干部的要求中找到:如何用科学的思维与工作模式改进我们的效率,是每一位管理干部每天都要思考的事,不能只忙碌于日常事务中。为了确保SSC中心全面、持续的发展,中兴通讯SSC构建了包括组织管理、流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等九个方面的共享服务管理体系,该体系覆盖了SSC管理工作的主体内容,确立了SSC共享服务能力的测评评价的因素,全方位、多角度评价SSC管理水平,实现雷达扫描式管理,为模式的移植和复制提供了可能。管理体系的规划使SSC事业--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以下简要介绍一下中兴通讯SSC管理体系几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一、组织管理。中兴通讯SSC实行专业化分工,按照业务类型分成不同的业务处理组,让专业的人处理专业的事,采用会计工厂的运营模式,整合分散而重复的业务,保证效率的提高。

二、流程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之法,而流程则是企业管理制度基础中的基础。中兴通讯SSC在实践中总结出对于流程管理的方法,例如通过对业务模块逐级分解,建立每个子模块的流程清单,从而形成流程管理的工具;在流程优化上主要采用PDCA循环(P-Plan计

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处理)与实时监控,并定期梳理需改进的流程。

三、信息系统。通过运用信息系统,建设SSC中心的系统平台,实现公司级数据信息共享。其中中兴通讯自主开发的电子报账系统是SSC中心的主要运营系统~--,融合人事系统、营收系统及商旅管理系统等,总体以预算控制同ERP系统无缝对接,并外联银企系统,成为功能非常强大的财务系统。该系统开发加入票据影像管理模块,提交给财务的单据在提交地影像扫描上传服务器,实物票据按周期寄交SSC中心进行票据归档,无需在财务人员手上流转:财务人员可通过影像系统及时调阅票据实物影像,同时在财务系统进行业务操作,双显示屏幕进行业务处理,使财务运营效率大幅提高。

四、绩效管理。我们制定了包括数量、质量、效率及服务四方面要求的考核指标,并实行操作人员计件工资制。同时,定期分析SSC的整体运营绩效,根据分析数据及时优化和改进。运用现场大屏幕数据滚动监控系统对运营过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展现实时报表,检查流程改造及优化效果并传递绩效压力。

在全面的管理体系覆盖下,中兴通讯用半年多时间实现财务集中到SSC的改造,业务运营稳定高效。为了共享服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选址分析模型数据的论证支撑下,2007年12月,中兴通讯SSC迁址西安,确立西安为SSC中心发展基地。

袖展

迁址西安后,SSC人力资源更加丰富,发展空间更加宽广,在西安这片沃土上,SSC不断拓展其服务的业务领域。现在中兴通讯SSC的处理业务除基础会计核算业务、档案业务及数据处理业务之外,还拓展了更多的业务。

其一,子公司一体化业务。将集团子公司的会计核算业务全部交由SSC中心来完成,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对控股子公司的全面、有效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各子公司财务人员从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为子公司经营决策提供更多的财务管理信息,辅助子公司运营。

其二,商旅管理。2009年中兴通讯的商旅业务整合到SSC中心,为员工提供从预订机票、酒店到统一结算的全流程的服务。由此SSC中心开始参与到业务处理流程,并逐步将财务信息加工与业务处理流程整合,为员工输出更简捷高效的服务。

其三,咨询服务。在多年实践经验基础上,SSC不断进行理论总结,形成中兴通讯对财务管理的独特观点及最佳实践,并不断将这些成长经验及思想总结传递和共享给业界同行。2008年中兴通讯开始承接外部咨询项目,开展SSC中心方案设计及项目实施的管理。收益

历经四年,SSC的成长为中兴通讯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从量化指标来看:SSC为公司带来50%~70%的财务运营成本节约:财务业务的处理效率从原来的平均2.8天降低到现在的平均0.22天:财务热线的接通率达到98%;员工对SSC服务综合满意度达到95%以上:质量单据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

篇5

【关键词】 信息化; 问题; 对策

煤炭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在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财务核算已远不能适应煤炭业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实现财务信息化,是企业财务工作的发展趋势。财务信息化不仅能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减轻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财务信息搜集、整理、反馈的灵敏度,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信息质量提供有效的途径,最终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为促进山西煤炭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自2004年以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煤炭信息化会计技能大赛。经过近七年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竞赛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竞赛内容贴近现实,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形成了以团队竞赛、仿真模拟、综合应用、远程互动的竞赛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水平,为提升煤炭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促进了企业相互间交流与学习。此外,竞赛也成为凝练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的重要渠道,山西省煤炭行业信息化技能大赛已成为山西省财务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

煤炭信息化竞赛中,采用了仿真化、网络化的竞赛环境。每个代表队由会计主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出纳五名选手组成,模拟煤炭生产企业一个月的会计业务展开竞赛。涉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数据综合利用等相关内容。在竞赛过程中,设置了传票录入、财务决策模型制作、会计账簿整理、会计数据检索、企业绩效评价五个单独竞赛项目,要求指定岗位的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同时,在比赛过程中,设置了模拟银行、模拟税务、模拟往来客户等企业外部环境与参赛队进行数据交换,而企业内部业务数据则通过远程互联方式,直接采集真实企业的业务数据,并交给场上选手完成财务处理,实现了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处理。

在历届煤炭信息化技能大赛中,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公司代表队屡创佳绩,优秀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经验在同行中得到了广泛借鉴和推广。白家庄矿业公司是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的一个基层煤矿,已有70多年的开采历史,该矿从1997年开始实施电算化管理,至今已经举办过多次计算机培训和考试,经过十几年的摸索,该矿的信息化运作良好。不仅在财务部门实行了信息化管理,而且在供应、机电部门都实施了材料、配件的进销存一体化。该矿财务信息化建设已不仅仅体现在建账、记账、工资与固定资产管理中,而且与银行、地税部门实行了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不仅实现了网络申报,而且在缴税环节上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企业申报后由税务机关发出逐笔扣税信息,付款银行收到后予以扣款,并将回执及时返回税务机关。纳税人的税款由银行自动从账户扣缴入库。企业足不出户便可完成申报缴税业务,节省了时间,降低了纳税成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务。

煤炭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且基础薄弱。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现根据白家庄矿业公司在实施财务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对策,做一浅议。

一、实施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人才的缺失

财务工作专业性很强,一个称职的财务工作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财务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各专业院校都设置了信息化和电算化课程,培养了大批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财务工作的实际岗位上,正处在人才的青黄不接时期,老的财务人员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新的财务人员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应对日益复杂的账务处理,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计算机的考试也只是一些基本的操作应用,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甚少或是一窍不通,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是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原因。

白家庄矿业公司20世纪90年代中期实行财务信息化时,公司的财务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平均年龄43岁,他们在以前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虽然他们财务经验较丰富,但面对全部是英文字母的电脑键盘却束手无策。企业对财务信息化人员进行的培训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硬件设施的落伍和财务软件的落后

电子计算机是实现财务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各单位应根据财务信息化应用的程度和今后的发展目标投入一定的财力,选择与本单位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炭企业平时比较注重井下一线生产,相对来讲地面科室的硬件配置可能会稍逊一筹。国内的软件琳琅满目,但真正找一种适合自己企业财务核算的软件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白家庄矿业公司在1995年配备了电子计算机,那时候的硬件配置比较落后,起初操作时只是用来打字排版、简单表格操作,1997年时开始正式实行会计电算化,在DOS系统下进行记账、凭证录入、报表编制,虽然稳定性不强,出错后还得经常翻工,但当时已经算是经历了一次财务核算的“工业革命”。财务软件是实现财务信息化的灵魂,选择合适的软件对财务信息化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三)信息的共享与集成问题

在已有系统中,财务部门选用的系统对本部门业务是适用的,却很少考虑和其它系统的信息共享,且系统之间存在技术路线差异,导致各个系统之间信息交互不畅,集成困难,缺乏统一的集团信息集成平台,无法实现跨部门之间的业务集成,造成信息利用率低下,信息价值无法体现,“信息孤岛”、“信息化烟囱”现象严重。

各部门职能条块分割且没有信息共享平台支撑,同一数据不同渠道收集,信息不一致,真实性、唯一性无法保证,使信息统计失真、信息质量下降,同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导致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实现基于信息共享的数据挖掘和群体决策,降低了对市场的响应力度,信息反馈滞后。例如:财务部门和供应、机电部门使用的材料出入库软件是否互相兼容?互相拷贝是否格式一致?再者集团企业中,由于资源整合或兼并重组,吸收进新的企业,如果该企业的财务软件与集团的财务软件不一致,如何实行报表汇总?这些问题都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可能会遇到的。

二、解决问题需要实施的对策

(一)单位应抓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单位要分期分批地使财务人员接受财务信息化知识的培训,逐步使多数财务人员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和实施过程中,重点选拔1~2名具有计算机基础的年轻人做系统管理员,让系统管理员在日后操作过程中再对其他人员作细致的指导。2.要做好单位领导、财务负责人的财务信息化培训工作,使他们充分体会到财务信息化带来的优越性,财务数据从手工方式下的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记录转变为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数据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信息反馈及时、通畅、正确,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各单位的财务信息化工作才能蓬勃发展起来。

(二)选择适合自己企业财务核算的硬件和软件

硬件是实行财务信息化的基础,软件是实行财务信息化的保证。财务信息化既要求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稳定性好,又要保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被淘汰,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配置尤为重要。

2003年,白家庄矿业公司财务科在上级部门统一安排下,应用了由重庆林木森公司研制开发的《企业之魂》财务软件,该软件主要包括:初始设定、财务管理、部门账管理、专项管理、内部银行管理、利息管理、账簿查询、往来管理、报表等十几个功能模块。而且针对煤炭企业的特点,《企业之魂》实现了真正的大规模的功能集成。同时,业务数据的通过智能报表系统的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使企业的成本管理、经营业绩管理和往来管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三)总结经验,制定合理的规划解决信息的共享与集成

在具体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中,财务、供应、机电系统应统一思路、加强交流、总结经验,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建设的规模与要求,通盘考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防止重复建设,规范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既要实现现有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提升,充分利用已投入使用的资源,又要考虑到财务信息系统将来的扩展和升级,还要在识别信息化风险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信息化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

煤炭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会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能力、管理水平;而且能促进企业的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煤炭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6

共享服务比较权威的解释是布莱恩.伯杰伦在《共享服务精要》中给出的定义:“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供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

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传统的分散模式下,财务人员的数量就会变得非常庞大,分散在各地与各个机构。总部在统一调控时费时费力,各地人员在理解上还存在较大偏差,分支机构人员单独进行核算,管理控制,不同企业的财务人员不能共用,企业成本也迅速增长;财务人员还会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从事基础核算工作,财务的工作质量、管理水平都参差不齐。由于上述弊端,财务共享服务就应运而生了。

当然,财务共享服务的应运而生也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分布式的办公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了组织结构、规范了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才使得财务共享能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的生产服务。财务共享服务将原分散到集团内部各基层业务单位的财务基本业务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通过网络为分布在企业集团内不同地区的业务单位提供标准化、流程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共享服务,并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财务共享的基本模式大致可分为服务型和管控型。服务型致力于交易处理服务的平台搭建,管控型则整合了基础处理和财务监督管理职能。目前结合本公司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了服务模式。按总账、费用、资金等为主模块建立财务共享中心。

二、现阶段企业财务共享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共享职责划分不清楚

目前企业按会计工作的几个重点部分,将财务共享分为:总账中心、信用中心、收入款中心、费用中心等。而对于不熟悉财务分类的人员,例如业务员,如想知道报销何时能到账,就存在到底应该咨询费用中心还是收付款中心呢?想对应的对于费用报销不能及时到账的KPI到底是由费用中心承担还是收付款中心呢?也有可能是费用中心已提交单据,付款中心也进行了付款,但由于总账中心做账时间的原因,造成了账面的记账延迟。此种情况下,就会造成各个中心间职责的划分问题及各自处理事务缺乏及时性。

因此,需要处理好财务共享机构定位和各个共享机构的职责划分,各个共享机构作为企业财务部门的不同分类既有区别又有很多方面需要相互配合,要明确各个机构的职责,避免出现“真空地带”。

(二)财务共享缺乏激励机制

设置共享中心后,员工的工作变得相对单一了。在传统模式下,会计人员有机会从应收、应付、总账等方面进行岗位轮换。而设置了共享中心后,中心的人员的工作就会单一的变成仅应收或者仅费用审核等等的内容,相对于之前的分类,可能在员工的职业发展方面缺乏了吸引力,如费用中心人员整天在与各种报销、发票等打交道,工作繁琐又相对枯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注重如何建设激励机制,让财务共享的参与者更积极。

(三)财务共享机制流程未实现标准化

对于财务共享机制的新兴事物,企业缺乏可直接借鉴的内容。各个共享中心由于内容性质的差异,流程也会存在不同。统一的、标准化的会计核算规则与业务处理流程,是成功实施财务集中核算的关键,应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续统一处理规则和流程。但是,财务共享中心在建成之初,仅仅是人员的集中,而人员由于前期的操作习惯等不同,难免在操作同类型的事项时,存在不同的操作方式。

(四)财务共享缺乏考核机制

各个共享中心由于工作的内容缺乏可比性,每一种考核方法都有其独特性,很难用同一个考核标准去评定共享中心的优劣。例如如果只设置标准为100件,超过标准量享受浮动工资的方式作为考核标准。此种方式运用在付款中心可能很适用,但是在费用共享中心实际操作中,仅仅按件数去考核人员的工作,遇到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或者附件比较繁琐的单据就会占用员工大量的时间,而因为件数少影响到操作人员的绩效。同样。在总账中心单单以每月完成凭证的多少去考核员工也显得有点脱离实际。

三、优化企业财务共享建设的对策研究

(一)明确企业财务共享中的职责分工

对于职责分工的具体划分,企业应定期检查各个共享中心的内容,避免工作的重复性。如果财务工作的内容需要不同中心进行合作,可以制定一个完善的流程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工作或无人提供相关内容的窘境。虽然共享中心分为总账、费用、资金等但其实各个共享中心都是有关联性的,增进大家沟通非常重要。每个月组织各个共享中心的管理人员开会集中处理中心协作问题。因此,在日常的管理中,应尽量多运用现代化的沟通工具,有问题及时联系沟通处理。根据公司目前现有的ERP架构,建议把各个共享中心与ERP架构中的内容相结合,例如付款中心、费用中心操作AP(应付)模块,信用中心操作AR(应收)模块,总账中心负责GL(总账)模块。例如当费用发生后,实物单据传递至费用中心,费用中心人员完成审核后在AP模块中完成凭证,业务单据通过影像扫描系统扫描生成,一张张影像单据携带条形码形成新的虚拟实物流,通过网络实时传递到付款中心。付款中心人员在接收到影像单据后核对费用中心的凭证内容,进行付款。最后实物单据传递至总账中心进行统一装订。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三个共享中心的分工合作,各个中心人员要及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传递至下一个环节。

(二)营造良好的财务共享激励机制

企业按共享中心不同性质,设置不同的激励机制与评分标准,引导员工树立岗位责任意识和职业风险意识,强化团队协作和沟通服务。虽然采用共享中心模式后财务人员很难能横向的发展其他财务共享中心的内容,不利于财务人员的全面发展,但是可以通过激励员工对于本共享中心的内容进行纵向的思考而发展出某方面的专项人才。同时,企业出于人员成本的考虑,对于某些比较简单的共享中心的内容,在人员需求时可不必消耗太多的人力成本去招募高端人员,用更合理的人力成本去构建共享中心,同时给予较低层人员一定的学习环境激励他们自我增值。

(三)加快标准化流程的建设

随着共享中心的不断发展需求,通过流程再造和优化,每个岗位之间的接口更为标准,流程运转过程更加高效和透明。标准化的流程单元使得每个业务单位对业务能力的要求大幅降低,人员的培训能够迅速完成。首先,寻找关键流程,将关键流程运用专业工具表述出来,流程图与文字的结合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其次,对流程表述进行分析,此时除了实际业务操作人员还需要借助流程专家的建议实际操作人员对流程有深刻的了解但往往缺乏优化流程的动力和能力,此时流程专家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最后,流程优化后需要一个稳定期,在此期间需要加强对流程的检查和控制,以确保始终按新的流程方案进行运作。例如,企业费用报销原始单据从费用中心转送至付款中心的流程就是在变化后,形成了目前的影像传送模式。最初,使用快递方式进行传送存在原件丢失和泄漏的风险,而后改成了影像传送模式,然而,影像模式存在查询单据费时费力的问题,在后期运行过程中,费用中心增加了条形码识别和控制。这才形成了目前的单据流转模式。

(四)推进考核机制的建设

篇7

1 企业集团面临的突出问题

随着国家加大对国内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以及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和倡议,企业集团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出现以下共性问题:其一,财务数据不能及时反馈以满足各类需求。集团化经营过程中,由于管理机构层次多,导致财务报告级次多,流程长、速度慢,不能及时、准确、完整的反馈相应的财务动态信息以提供有力决策支持和满足各类部门、机构的需求。其二,企业集团资源整合价值低。企业集团各类机构往往不仅出现大而全、小而全且资源分散和闲置的问题,甚至存在成员企业各自为战的现象。由于无法形成集中管控、资源共享,内部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低下,甚至出现管理失控的现象,现有的管理体制难以为企业集团带来经营效率和经营效益。其三,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企业集团子、分公司、以及独立核算单位的过于分散,并且各类核算单位配备相同的或者相似的管理职能机构,结果造成企业集团的管理层级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臃肿,造成企业集团管理成本大幅上升。

2 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可行性

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具有如下可行性基础条件:其一,拥有良好的集中管控制度基础。企业集团自从引用并实施法人管项目模式以来,通过人、财、物等资源有效的集中管控,各项集中管控制度为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二,降本增效需求。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可以减少管理层级,消除机构臃肿,相应的减低管理成本,提升管控和决策支持;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人力资源价值;促进财务人员转型,增加财务共享中心附加值;通过整合各类软件系统(成本系统、资金系统、财务核算系统、报表系统,快报系统等),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其三,现有可借鉴的经验。

国内外大型企业,比如管理结构集中、分散点的终端核算简单的阳光保险、中兴通讯、金蝶集团、四川长虹、中国国旅等企业成功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并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发挥作用日渐明显,为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国内同类行业如终端核算复杂的中国铁建等企业实施了财务共享中心,施工类企业集团应借鉴其优势,规避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中交二航局由于原有的组织结构运行成本增加、管控难度加大,经过多年的摸索,实施了会计与财务平行的财务共享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其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根据该公司历年数据统计,原来超长业务(处理时间超过三天以上的业务)一般都控制在1%的水平线上,实施共享中心后由2013 年21%下降并稳定在1%左右。

另外,根据其历史数据统计,该单位过去独立核算单位总计有700 多个,每个独立核算单位配备会计主管和出纳,财务人员大概有800 人,目前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并实施扁平化管理后,设置资金结算、材料核算、费用核算、船机核算、收入核算、税务核算、报表等岗位,集中办公,财务人员总计大概有500 多人,将近减少财务人员约300 人左右,极大地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和办公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

3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

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不能脱离原有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的设计应该由现有的直线型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结构转变。借助相应的信息化技术促使信息流、资金流、实物流管控一体化;在实施财务共享中心过程中确保三流有机融合,是财务共享中心高效运行的前提。持和满足各类部门机构的需求。

3.1 建设目标降本增效,这是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最基本的目标;提高财务信息质量,财务共享中心核算具有一定的标准化、流程化操作模式,各岗位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各司其职,保证了财务信息准确、及时、可靠;加强资金集中管控,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整合各类信息系统(核算系统、资金系统、成本系统、预算系统、工程管理系统等各类信息系统)并提高各部门之间协同效益和运作效率,通过财务人员转型,相应的增加财务共享中心附加值。

3.2 共享中心组织结构设计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应以企业集团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为设计依据,根据对共享中心的定位确定未来设计方向。根据会计的反馈与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企业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设计应以财务核算为基础,并为财务管理提供相应的服务,逐步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职能适当分离。

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的需要,财务共享中心下可以设立资产费用、收入成本、总帐报表、资金结算、票据归档、设备租赁、薪酬核算、综合管理、债权债务、项目管理等部门。资产费用科收入成本科总账报表科资金结算科票据归档科设备租赁科薪酬核算科财务部财务共享中心财务管理部门综合管理科3.3 财务共享中心地点选址由于企业集团施工地点分散于全国各地和国内外,财务共享中心地址的设置不可能具有唯一性和不变性,可根据业务需要和成本效益原则,在不同的业务地点设立多个财务共享中心,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片区设立财务共享中心,在后期随着业务规模和项目的变动需要,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做出相应的调整。

4 企业集团财务人员转型及增加财务共享中心附加值

建议大型施工类企业集团财务人员众多,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后,子、分公司、独立核算单位的财务人员将脱离日常会计岗位。如何将众多的财务人员转型,将是实施共享中心的企业集团面临的重要课题。从两个方面可以考虑财务人员转型。其一,从企业集团日常业务需要考虑财务人员转型。让部分财务人员参与到子、分公司、独立核算项目的经营活动中去,如项目损益管理,债权债务管理,项目存货管理,以及后续参与收尾结算和二次经营管理,让部分财务人员参与管理岗位,逐步的使财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必将对企业集团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其二,从财务共享中心未来发展方向考虑财务人员转型。当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中心不断地完善和成熟,形成各行各业标准化流程和作业;根据其拥有自身的各类财务核算和财务咨询专业队伍并确保满足企业集团的需求同时,财务共享中心按照某种经营模式走向市场,承接外部企业的会计外包业务,从成本中心逐步向利润中心转变。可以设计两种模式,一种是根据剩余的财务人员,独立注册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为企业集团提供服务的同时参与市场竞争,推出自己的服务内容,积极取得外包业务,提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

篇8

一、高校会计模式现状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各行各业都注入了新的血液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高校受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招生规模扩大化、生源构成复杂化、经费来源多元化、学校单位内、外部经济联系频繁化,这都使得高校会计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复杂。面对这样的经济信息系统,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方法来管理财务,显然已不能适应管理科学化的需要,更谈不上为学校的决策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缓解了这一矛盾,可以讲计算机技术与传统会计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高校会计电算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目前已逐渐步入正轨。据估计,现阶段全国大约有90%以上的普通高校已经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这种高校会计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实现了内部会计电算化。在手工会计系统中,高校财务部门内部会计信息均由手工处理。从编制记账凭证、过账、有关数据的归集、分配或计提、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及会计信息的检查与分析等完全由手工执行。但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上述工作主要由计算机来处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校内部会计信息核算电算化。这种方式大大缩短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时间,同时也使财务数据更为准确合理,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少数高校实现了内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网络化。在高校内部建立局域网可以将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有关决策者通过网络连接起来,这种模式实现了会计核算和管理的网络化,大大满足了多人同时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而且便于同时进行财务管理、账务查询。对于会计数据,财务人员、管理人员、有关决策者均能够通过内部终端实现共享。但这种所谓的网络是仅限于高校内部的网络,是一种只能实现高校内部相关人员会计信息共享的局域网、校园网,外部直接或间接的有关机关人员,各院(系),对电算化数据利用不够或根本无法利用,使网络的最大优点“共享性”仍不能有效地发挥,从而也影响了其他部门利用财务信息进行管理和决策的效果。

3、模拟原始的手工模式。高校所实现的电算化模式还是模拟原始的手工模式。一方面,从账务处理流程而言,高校的整个管理系统同传统的手工模式一样要经过记账、算账然后等到年末会计决算后才能通过各单位的上报、汇总得到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说就整个高校系统而言所实现的电算化模式还是原始手工模式的模拟。另一方面,同原始的手工模式一样,电算化模式也是只搞核算,不抓管理,会计电算化应用水平还仅仅停留在“算”的阶段,这种“算”出来的数据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二、当前高校会计模式遇到的挑战

高校产业化的逐步实现使高校的经营业务更加多元化,决策的范围扩大、难度增加。不论是对于高校内部的决策者还是对于外部的监管者决策的及时、正确成为必然要求,这在客观上对当前的会计模式提出了挑战。

1、不能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高校业务种类增多、收支频率增加,舞弊和出错的可能性提高,监管难度和决策难度也随之增加,这在客观上需要有关各方共享高校信息,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获取、整理、分析高校会计信息,尽量实现高质量的监管和决策。而在单机系统下,高校会计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对于决策者和监管者而言只能是你报什么我看什么,只能根据所报的会计信息做出决策进行监管,这使决策和监管在参考范围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无法达到有效的目的。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多,不再像过去那样彼此独立,尤其是产业化后高校联系更是频繁,而当前的会计模式根本不能实现高校间的信息互通,严重阻碍了高校经济的发展。

2、信息获取滞后,不能满足及时性要求。如前所述采用目前的高校会计模式会计核算资料以及会计信息不是及时向上级提供的,往往要等到年底会计决算后通过各单位的上报、汇总,上级才能得到所需的会计信息以及预算的执行情况。在传统的高校收支情况下,金额小、收支单一、舞弊差错的可能性小,这种年终报送资料的方式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当前的高校收支不再单一,收支的频率加大,金额增多,如果仍然等到年底决算后再逐级上报,只怕错误的收支已经发生,成为既定的事实难以弥补,尤其是对于金额较大的收支更是如此。可以说,高校的产业化要求上级对高校进行实时、追踪控制,随时监督与评价高校的收支情况、决策情况,而不是要等到年底被动接受逐级所汇总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上级对高校会计信息能够及时获取,在当前的高校会计模式下这种要求是无法实现的。

三、网络条件下的高校会计模式

高校会计模式所遇到的这些挑战严重阻碍了高校会计作用的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令我们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为高校会计模式的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

1、实现各高校内部网络化。各高校是整个高校体系的组成单位,要实现整个高校体系的网络化,首先必须实现高校内部的网络化。将高校财务部门、有关的信息需求部门、信息需求者之间建立一个局域网,这样通过这个内部的局域网财务部门的财务信息可以实现共享,各个信息需求者(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直接、随时获取有关的需求信息。对财务信息使用的限制可以通过设置具体权限来实现,各信息使用者只能按照授权获取一定范围的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实现了财务透明,同时信息需求者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获取有关信息,实现实时决策、实时监督等。当然,不同于单机下的电算化会计,网络下的高校会计模式在会计人员的设置、信息管理方式、内部控制等方面都会有所改变,目前已有一些高校实现了内部网络化,但并未得到普及。

篇9

关键词:ERP时代;会计信息化;问题;对策;分析

1 ERP系统下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作用

1.1 改变传统会计的内部控制系统

传统会计在核算时,依据的是企业各部门的信息,而各部门的信息相对独立,导致会计核算信息不够准确和完整。影响企业做出的决策,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ERP系统对于这一问题可以提供十分有效的解决方案,企业会计信息得以共享和集成,更为主动地掌握相关核算业务流程,在企业制定规划、进行决策时提供正确的数据。

1.2 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基于企业信息管理平台,ERP系统才得以建立。所以,企业管理的内容也属于ERP管理的范围。在信息技术方面,ERP有着很大的优势,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企业资源价值得以最大化地实现。企业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是有较大局限性的,而ERP系统的应用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ERP系统的业务流程具有连贯性,以及全面性的特征,通过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对企业信息平台的完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ERP系统下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对于ERP系统的认识过于片面

目前,很多企业对于ERP系统的理解不够全面,将会计信息化工作想得过于简单,认为只是单纯地更新企业的会计系统。企业过度依赖软件供应商,在遇到问题时,也都是软件供应商来解决的。这就难免会脱离企业的实际需求,与ERP会计信息化系统出现矛盾和冲突,进而造成了ERP系统同企业实际工作的适应性问题。

2.2 对于ERP软件配置的考虑不够全面

2.2.1 衡量软件的标准较为单一

这种选择方式没有考虑到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较为片面,企业的资源被浪费,进而影响到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实际效率偏低。

2.2.2 软件的选购标准不够全面

出于经济性的考虑,很多企业将软件的性价比作为选择ERP软件的标准,这种方式虽然有一定的道理,然而会计信息化的整体价值并非是仅仅通过成本来体现的。供应商的服务和技术,才是发挥计算机软件的价值的根本要素。一些软件,虽然有较高的性价比,但是在服务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上却无法得到保障,会计信息化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和发挥。

2.2.3 忽视供应商潜力

供应商的潜力也是选购ERP软件的一个关键要素,如果忽视供应商潜力,在软件使用的过程中很可能面对各种问题。

2.3 ERP系统下财务方面存在着问题

2.3.1 财务控制方面缺乏系统化

企业财务工作随着信息化的介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财务控制的方法和流程也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以适应变化。然而,很多企业虽然脱离了手工管理的模式,但是对财务控制方面的系统化改善,却较为忽视,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2.3.2 无法保证财务信息的正确性与安全性

ERP系统的引入,使得会计信息更为统一和集中,使信息共享成为现实。然而,企业财务信息的数据,其来源是各个业务部门的子系统,因此财务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财务信息的使用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另外,企业对财务信息的使用权限缺乏明确的规定,致使企业财务信息面临被滥用和泄露的隐患。在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操作时,如信息传输等,还面临着病毒入侵、黑客袭击的风险,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

2.3.3 财务人员方面的问题

首先,专业人才较为欠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急需相关的专业人才,而目前的现状是这类人才数量较少,阻碍会计信息化作用的发挥。其次,会计人员的分工情况,由于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些人员产生消极不满情绪,会计电算化进程受到阻碍。最后,在员工激励和晋升制度上,一些企业存在管理制度上的缺陷,无法吸引有助于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3 推进ERP系统下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3.1 全面提高企业对ERP系统的认识程度

首先,应树立现代管理理念,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根据会计信息化的实际需要,重组会计业务的流程,使会计信息化的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和发挥。其次,供应商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因此要和供应商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在保证ERP软件质量的前提下,及时和供应商沟通,以解决系统运行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和企业的适应性问题。最后,重视自身人员的积极参与,在与供应商开展技术交流时,利用这一有利机会,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财务技能,扩展知识面,从而更好地运用ERP系统。

3.2 对ERP软件的应用进行优化配置

首先,要根据选取ERP的目的来选择系统,并制定好目标,以解决会计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其次,选择ERP软件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供应商的服务和技术、软件的价格和质量,考察供应商的资质和经验,保证一旦ERP软件投入使用,就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用。最后,供应商的发展潜力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绝境,然而ERP软件的应用却是较为长期、持续的,因此企业具备长远的竞争实力是尤为重要的,否则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认真考察供应商所具有的发展潜力,并作为选择ERP软件的一个重要依据。

3.3 从财务工作的整体出发解决各类问题

3.3.1 在ERP系统下加强财务工作的控制

ERP系统的运行,不能脱离传统的手工方式,要展开深入的分析,才能切实地解决问题。在安排各项财务管理工作时才能有的放矢。加强同供应商的沟通和合作,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选择软件,并进一步完善财务控制工作。

3.3.2 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与准确性

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十分重要,因此必须加强原始数据的录入工作,并且要保存好原始单据,方便以后的核对工作。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必须健全内部系统控制制度。降低信息被盗或者被篡改的危险,通过安装杀毒软件和建立防火墙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财务信息的安全性。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ERP系统的会计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历程。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容面对ERP系统\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努力解决,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和联系,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和认识程度,及时解决ERP系统下的财务问题,优化系统配置,使ERP系统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优势和作用,加快我国会计信息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解春苓.ERP时代会计信息化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0,8(19).

[2]耿玉芹,胡可上.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师,2014,12(02).

[3]常 ,耿春梅.基于ERP会计信息的财务流程创新[J].青岛大学学报,2009,2(12).

篇10

关键词:多元化;集团;财务共享;难点及对策

自上世纪90年代,财务共享服务流入中国后,国内已经有很多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些企业集团成功实现了由传统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已成为大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然而,由于当前很多企业集团奉行多元化经营策略,产业链较为复杂,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障碍,而国内也鲜见多元化企业集团的成功案例。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投集团)是广西重要的投融资主体和国有资产经营实体,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经营范围涉及多个行业,已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为了提升集团财务管理水平,助力集团建设千亿元产业,广投集团自2014年起进行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工作,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障碍。笔者认为,以广投集团为例分析多元化企业集团如何进行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难点

1.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势必造成对原有管理模式和一些人员利益的冲击。实施财务共享服务,需打破传统习惯,对现有财务管理组织架构、操作流程、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较大的调整,工作量大,难度高,且不可避免地会触及现有内部利益格局。一些企业和员工存在畏难情绪,或者是害怕实行财务共享服务后,共享企业的财务工作对集团将变得更加透明,一些企业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效果也存在疑虑。

2.行业间业务流程差异较大。广投集团当前合并范围内的企业超过80家,涵盖了金融、能源、文化旅游、铝业、海外资源、化肥等业务板块,各业务板块内部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多个行业,如能源板块内部包含了天然气、电力及相关产业链的焦化、水泥建材等行业;铝板块内部可以细分成电解铝、铝棒、铝材等行业。由于行业数量众多,不同行业间的业务流程存在较大差异,尤其在成本控制流程上显得更加复杂,流程的规范及统一存在较大的障碍。将哪些业务纳入财务共享流程范围、如何统一规范和优化、能否达到规模效应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

3.财务共享服务机构远离各企业易造成沟通障碍。广投集团的经营业务主要集中在广西,并已逐渐扩展到贵州、广东、江西、甘肃、宁夏、内蒙、四川、安徽、上海等省份,在香港和印尼也设置有经营机构,经营地域较为分散。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目的,就是要将各共享企业的基础财务业务进行集中处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目的,这决定了财务共享服务机构的数量必将是有限的,财务共享服务机构远离各企业,如何保证他们能够理解业务,并较好的完成共享服务工作。

4.财务共享服务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新难题。财务共享服务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人力资源管理难题:一是实行财务共享后,部分业务从原来的企业转移到财务共享服务机构,原来从事该项业务的财务人员该如何进行安置?二是财务共享服务的各项业务节点将更加细化,在某一岗位上体现的将是更机械化的操作,大量、重复性的工作很容易让人烦躁,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缺乏具有财务共享服务实践经验的人员。

5.现有的信息系统不能支撑管理变革。目前广投集团已建立了统一信息平台,并通过用友NC软件实现了会计核算、报表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结算和融资管理等功能,部分企业也拥有自己的ERP系统,但大部分信息系统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尤其是财务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难以实现完全对接,各企业的信息系统也差异较大,无法满足财务共享服务的需求。

二、解决实施难点的相关对策

1.管理层重视。财务共享服务的成功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层的决心和支持。广投集团管理层高度重视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工作,不仅组织集团相关实施人员前往中广核、中兴通讯、国投等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进行调研,还聘请在国内最先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兴云服务公司为集团规划财务共享实施方案,并将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工作列为集团信息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力保障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工作的顺利推进。

2.进行组织机构变革。一是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为集团各业务主体提供共享服务,形成“战略财务、业务财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三层运营模式;二是按职能进行专业化分工和精细化管理,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下按职能设立费用组、采购组、收入组、成本组、总账报表组、运营管理组等六个专业小组,并在成本组下按行业特点细分成金融、铝业、能源、国际业务、文化旅游、化肥等几个小组,分别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业务;三是分流共享企业富余的财务人员,实行共享服务后,共享企业富余的财务人员优先用于充实本企业的业务财务,加强共享企业的财务分析能力,其次可将部分财务人员安置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愿前往异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的财务人员可选择在本企业或集团内的其他企业转岗,对于自愿离职的员工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处理。

3.以沟通和绩效管理获取广泛支持。一是要与共享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充分沟通推行财务共享的必要性及价值贡献;二是由财务共享中心与共享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在服务提供方与接收方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约、同担责任、平等互利的良好关系;三是在财务共享中心内部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从预算执行、成本控制等财务指标和客户满意度、标准化程度、业务处理质量和效率等非财务指标两方面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帮助员工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及岗位职责和目标,促进财务共享中心提升效率并不断优化流程,为客户提供稳定、持续改进的优质服务。

4.重视员工能力的培养及职业发展规划。一是建立培训机制,尤其在实施初期需要通过大规模培训让员工尽快熟悉共享业务流程和制度,后期还要继续培训进行知识更新,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新进财务人员也必须先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学习锻炼;二是进行定期轮岗,建立员工发展通道,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人才基地为集团培养业务财务或外派财务经理,在公司快速发展过程中,为努力奋进的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保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处理和未来集团发展对财务人才的需求。

5.统一作业标准和流程。制定流程梳理规则,从职责划分、属地分析、系统实现等方面对纳入财务共享体系的相关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管理,并绘制流程图、编制流程说明书,规范共享事项的流程步骤、输入输出内容、岗位职责、风险点管理等,建立固化流程和统一模板,形成标准化操作手册,并设置专人负责流程优化及培训工作,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知识更新。各业务板块还要结合行业特点和管理需求,统一行业会计科目、业务流程,优质、高效、可靠地完成业务处理。

6.整合信息系统平台。一是以现有的统一信息平台为依托,以用友NC财务系统为核心优化现有的各种信息系统,达成系统间互联互通;二是按产业板块、产业链节点将ERP系统统一到有限的几种,使同类企业间管理更加标准、信息更加统一,降低系统优化、系统维护和员工的学习成本;三是建立电子影像系统和报账系统将分散在各地的原始凭证集中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实现会计档案全电子化管理,管理者及财务人员审核业务时可随时调阅发票和合同等影像附件进行审核,沟通更加顺畅。

7.分行业、分阶段推进。由于广投集团行业众多,业务流程较为复杂,而各行业的管理水平却又参差不齐,在整个集团全面推进具有较大难度,可采取分行业逐步推进的方法。第一阶段先在具有财务集中经验的铝行业进行试点,重点在于流程优化、信息系统整合等标准化管理工作,测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否实现正常运行;第二阶段将逐步扩展到其他行业,主要是境内的非上市企业,优先实施能源、文化旅游、金融等主要板块,并对系统和流程做进一步优化,建立轮岗、培训、绩效考核、人才输入输出机制,加强运营团队管理;第三阶段可考虑将境外企业及上市公司纳入共享服务,最终建立起整个集团统一管理的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必要时可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独立出来单独成立公司,既可对外承接业务,从成本中心转型为利润中心,又可以满足证监会对于上市公司财务独立性的监管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张庆龙,潘丽靖,张羽瑶.财务转型始于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5.

[3]陈虎,陈东升.财务共享服务案例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4]张庆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要点分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3).

[5]段培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J].金融会计,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