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特点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建设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建设特点

篇1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社区护理越来越被重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社区护理工作由于具有深入病人家庭,可具体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特点,在糖尿病的康复及日常护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本文选取了国内糖尿病社区护理的一些有效做法,希望对促进糖尿病社区护理工作有所帮助。

1社区护理特点

1.1预防保健为主:通过一级预防途径达到促进健康、维持健康的目的,减少社区人群的发病率。

1.2强调群体健康:社区护理的对象是社区全体人群,既包括健康人群也包括患病人群。

1.3社区护理工作范围的分散性及服务的长期性: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居住相对比较分散,使得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更广。社区中的慢性病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服务对象对护理的需求具有长期性。

1.4综合:由于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求社区护士的服务除了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等基本内容外,还要从整体全面的观点出发进行综合服务。

1.5可及性护理服务:要求护理服务具有就近性、方便性、主动性,以满足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

1.6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社区护士的工作范围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要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来预测和发现人群中容易出现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这就需要护士具有一定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社区护士需经常上门服务,采取“一对一”的服务形式。对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及职业道德水平要求较高,护士必须具有慎独精神。

1.7多学科协作性:社区护理的内容及对象决定社区中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可能涉及多个部门才能解决。

2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目标是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消除症状或延缓并发症,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当患者了解了糖尿病的有关知识后,在饮食治疗、科学用药、运动锻炼、生活习惯和方式、心理调节等方面可进行主动自我调控,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保健。该项工作首先应得到街道居委支持,加大宣传力度,使社区健康教育顺利进行。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患者个人档案资料,跟踪服务。内容包括指导患者学会血糖、尿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注射方法、技巧;自我管理;自我保健及护理指导等。具体做法有:①发放糖尿病健康教育小册子;②举办糖尿病知识专题讲座,1次/月,以幻灯、投影、播放糖尿病专题录相等形式系统讲解,鼓励患者及家属互相交流经验,认真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并给予科学指导;③电话热线咨询解答;④家庭随访,了解患者饮食、运动以及血糖控制情况,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再给予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2.1心理疏导:

心理疏导是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大多数糖尿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水平下降明显,护理人员针对每个病人的不同年龄、病情情况有的放矢,耐心细致地开展精神心理教育,帮助病人和家属正确对待疾病,建立适合病人康复的社会和家庭环境,加强与家庭和他人的沟通,鼓励病人参加适度的家务劳动和社会活动。正确的心理疏导可使病人对于治疗疾病和重返社会的决心普遍提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2行为矫正:

行为矫正是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基础因素,糖尿病与生活方式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多数病人均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良行为和饮食习惯,如嗜好烟酒、饮食结构不合理等较为普遍,可从健康教育入手,宣传糖尿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帮助病人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为病人制订合理的饮食结构,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医疗咨询是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必需因素,糖尿病病人在社区必须坚持定期检查和服药等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对病人进行检查和用药指导,加强对病人有效检测,以取得较好的效果。护士通过耐心细致地向病人解释各种治疗护理措施细节,使病人对治疗有安全感,消除病人的焦虑、忧郁等负性情绪,使病人乐于与护士交流。

2.3实施临床护理路径:

篇2

社区护理是针对个人、家庭及人群的护理,但以人群健康为重点它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其目的是促进、保护和维持人群的健康水平,达到预防疾病、延长寿命、提升生活质量。在目前社会变革快速而复杂的情况下,社区护理变更肩负着保证人群健康的重要职责,已成为当今当今世界各国护理工作研究的重点,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社区工作的实践,就社区护理特点及健康教育对象,谈点浅显的认识。

1 社区护理的特点

社区护理将公共卫生学与护理学有效的结合一起,既强调对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以促进健康维护健康为目的。同时它又是医院护理的延伸和和补充,它与医院临床护理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兼具是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特点,它的主要特点体现在:

1.1 社区护理是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中心,医院的临床护理多以恢复人的健康为重点,社区护理强调促进健康和预防,而不是单纯性的治疗护理病人,其主要目的是提高人群身体、心理、社会整体水平。

1.2社区护理是以群体健康为主,其工作是以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态,并解决人群中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社区护士的工作任务是从单一的一个护士照顾一个病人扩展到照顾社区人群,包括健康人群和患病人群。从而担当起对整个人群健康负责的重任。

1.3 社区护理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工作的独立性,临床护士经常是在医嘱指导下进行工作,而社区护士由于工作范围和工作性质决定,往往需要独立深入家庭进行各种护理。故要求应具备一定的辩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高度的的自主性。

1.4 社区护理需要与社会各方面加强合作,社区中除医务人员要密切配合外,护士还要与当地居委会、社区、工厂、学校等很多人员联系,只有主动与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密切合作,才能有效的做好社区护理工作。

2 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

2.1 健康人群。健康人群一般在社区占的比例最大,他们由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组成。这类人群中有些人可能对健康教育最缺乏需求,也许会认为疾病距离他们太遥远,对健康教育持排斥态度。对于这类人群,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卫生保健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其目的是帮助维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保持健康,远离疾病。同时也提醒他们对一些常见疾病的提高警惕,不要忽略疾病的预防及早期诊断。

2.2 具有某些致病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所谓具有某些致病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主要是指那些目前尚健康,但本身存在某些致病的生物因素或不良行为及生活习惯的人群。致病的生物因素包括个体遗传因素如高血压病、糖尿病、乳腺癌等疾病有家族史等;不良的行为及生活习惯包括高盐、高糖及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等。这类人群中可能会有一部分人对疾病过于恐怖,因个体的某种家族病史而过分焦虑,甚至疑虑重重;还可能会有另一部分人对自己的不良行为或生活习惯不以为然,把健康教育看作是老生常谈,甚至是小题大做、故弄玄虚。针对这类人群,健康教育应侧重于预防性健康教育。从而帮助他们掌握一些自我保健的技能,如乳腺痛的自我检查及一些疾病的早期自我监测等;或帮助他们自觉地纠正不良的行为及生活习惯,积极地消除致病隐患。

2.3 患病人群。患病人群包括各种急、慢性疾病的患者。这类人群可根据其疾病的分期分为四种患者,即临床期患者、恢复期患者、残障期患者及临终患者。临床期患者、恢复期患者、残障期患者一般来说对健康教育比较感兴趣,他们均不同程度地渴望早日摆脱疾病、恢复健康。因此,对于这三种患者,健康教育应侧重于康复知识的教育以帮助他们积极地配合治疗,自觉地进行康复锻炼,从而减少残障,加速康复。对于临终患者的健康教育实质是死亡教育,其目的是帮助他们正确面对死亡,以减少对死亡的恐惧,尽可能轻松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

2.4 患者家属及照顾者。患者家属及照顾者与患者接触时间最长,他们中部分人往往因长期护理而产生心理和躯体上的疲惫,甚至厌倦。因此,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这类人群,健康教育应侧重于养病知识、自我监测技能及家庭护理技能的教育。其目的是:一方面提高他们对家庭护理重要性的认识,坚定持续治疗和护理的信念;指导他们掌握家庭护理的基本技能,从而科学地护理、照顾患者。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指导他们掌握自我保健的知识和技能,在照顾的同时保护和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和预防疾病的能力。

3 体会

3.1 强化社区护理人员的选择与培训

护理人员的选择。社区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较全面的临床护理知识、熟练的护理技术,而且要有一定的社会工作能力,能广泛地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社区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护理人员的培训。针对医院护理人员缺乏社区护理的理念;护理人员观念还未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病人为中心,以院内护理转向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人员知识陈旧,对社区护理人员有必要进行岗前培训,从护理理念到照顾病人的技术、急救诊疗技术、与病人交流和进行健康教育的技巧、心理护理、妇儿保健及社区传染病的预防和护理等进行系统培训是确保社区护理质量的关键。

3.2 重视社区护理管理

篇3

关键词: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负温度系数;串口;锁相放大器

中图分类号:TN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08)1600803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for Testing the Property Curve of Thermistor

XIANG Yi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510665,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a hardware circuit is designed to test the property curve of thermistor.Taking DS18B20 as temperature sensors,its communication program is written between single chip computer and PC and the temperature value is sent to PC by the serial port.By sound card,the voltage value is picked PC and tested via virtual lockinamplifier by LabVIEW.By the way,it may realize the change curve of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for the thermal resistor.its innovation lies in that it collects voltage variation values caused by resistance value changes by bridge and reads them into PC,thus realizing the computerbased data colletion and analysis.

Keywords:thermal resistor;temperature sensor;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serial port;lockinamplifier

热敏电阻是开发早、种类多、发展较成熟的敏感元器件。热敏电阻由半导体陶瓷材料组成,利用的原理是温度引起电阻变化。热敏电阻包括正温度系数(PTC)和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以及临界温度热敏电阻(CTR)。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1Cient)是指随温度上升电阻呈指数关系减小、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现象和材料,它在电子线路、自动控制以及传感技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系统是要检测热敏电阻的特性曲线,所以除了要有阻值的变化外,也要有温度的同步变化数值。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可检测到-55~100 ℃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变化,精度可达到0.01 ℃。利用DS18B20对热敏电阻温度的监控,通过单片机对继电器的控制,完成对热敏电阻的温度控制。测量值采集到了计算机中,可以实现基于计算机的数据采集和分析。

1 温度特性测量原理

当温度变化不是很大时,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不明显,一般的测量方法(如伏安法)测量不精确。本测量方法采用电桥提取阻值变化引起的电压变化信号,这一电压信号一般在几μV,环境噪声对它的测量结果影响较大,而采用锁相放大器来测量则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测量电路如图1所示。

信号发生器作为交流信号源,产生1 000 Hz标准的正弦波信号和同步触发的参考信号,一路作为参考信号直接送锁相放大器;另一路接入电桥测量电路的AB两端。R1和R3均为1 kΩ左右的电阻,R2为10 Ω左右的电阻,RT为待测的热敏电阻,阻值为几~十几欧姆。

由于电桥A,B两端的信号电压VAB值为固定,当热敏电阻RT所测的温度改变时,将引起电桥C,D两点的电压的变化,而C,D两点的电压VCD就是锁相放大器被测信号的输入电压。根据锁相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在参考信号不变的情况下,锁相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O与VCD有线性关系。根据测量回路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可以求出电压VCD与电阻RT的关系如下:VCD=VAB[RT/(RT+ R3)・R2・(R1+ R2)]由于R3远大于RT,所以上式可以近似写为:VCD=aRT+b因此,VO正比于aRT+b(a,b为常数)。

这样,通过测得锁相放大器的输出电压VO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就可以求出热敏电阻的阻值RT随温度变化的特性。

3 温度特性测量硬件电路

3.1 系统结构的整体设计

硬件电路的系统结构整体设计如图2所示。

实验硬件系统由真实信号发生器提供信号源。信号发生器上方输出端为同步TTL方波,串接分压电阻衰减后,输出为1 V方波。其输出直接连接至音频输入电缆的右声道,通过声卡模/数转换后输入到计算机中。

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设置为正弦波,频率为500 Hz,幅度调节为1 V。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作为桥式电路的输入信号,C,D两端之间的电压差输出连接至一差分放大器,放大器输出的C,D间的电压差由音频输入电缆的左声道采集,通过声卡模数转换后输入到计算机中。

热敏电阻RT紧靠着一个水泥电阻,由一个继电器控制水泥电阻电路的通、断状态,计算机通过串口向单片机发送指令,控制继电器的状态,共同构成了加热控制电路。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紧靠在水泥电阻旁,在水泥电阻给热敏电阻加热的同时测得热敏电阻的温度,该温度值读入到单片机中,经串口发送到计算机中。

3.2 电压采集电路

电压采集电路由桥式电路和放大器AD620组成,电路如图3所示。

在电压采集电路中,因为C,D两点电压差在毫伏级变化,所以采集到的信号必须经过放大才能输入到PC机。在本系统中放大器选用AD620,放大倍数G=130,RG=130 Ω。AD620是一个高放大倍数的放大器,通过对可调电阻R4的调节可以控制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从1~1 000倍之间变化。 AD620运放增益计算公式:

G=(49.4 kΩ/RG)+1;RG=49.4 kΩ/(G-1)

采集到的输出电压经声卡的左声道送入到计算机中,由LabVIEW软件编写的虚拟锁相放大器测量。

3.3 温度测量电路

温度测量电路由温度控制电路和温度读取电路组成,如图4所示。电路中采用负温度系数(NTC 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1Cient)的热敏电阻。所谓负温度系数是指随温度上升电阻呈指数关系减小,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现象和材料。

要检测热敏电阻的特性曲线,除了要有阻值的变化外,也要有温度的同步变化数值。集成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美国DALLAS公司最新推出的一种可组网数字式温度传感器,它体积小,电压适用范围宽(3~5 V),用户还可以通过编程实现9~12位的温度读数,即具有可调的温度分辨率,因此它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比同类产品更高。它可检测到-55~100 ℃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变化,精度可达到0.01 ℃。

DS18B20与单片机的接口极其简单,只需将DS18B20的信号线与单片机的一位双向端口相连即可。在实验电路中温度传送设置为10进制BCD码,一共传送5个字节,第一个字节发送十进制数09,为开启标志。接下来送温度的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从测得的热敏电阻当前的温度开始,连续采样读取温度值。

继电器K1控制着水泥电阻R3电路的接通与否。当继电器闭合,电路导通,水泥电阻开始加热;反之,停止加热。继电器的状态通过单片机控制,单片机发送ASCII码“30H”,控制继电器闭合;发送“31H” ,则控制继电器断开。串口通信采用常见的通信转换芯片MAX232。从MAX232的9,10脚输入单片机信号,经转换后再从7,8脚输出到PC机。

3.4 电源部分

本系统设计了电源部分,其中+5 V电源给单片机供电,±12 V电源给水泥电阻供电,±5 V给放大器AD620供电。

3.5 C语言编写的单片机程序

单片机和PC机之间的通信协议为:波特率4 800 b/s,校验位无,数据位为8,停止位为1。单片机给PC机传每帧数据为5个字节的BCD码,第一个节字为开始标志,第二、三、四、五个字节为温度数据。

4 结 语

本文研制了热敏电阻温度特性测量实验的硬件电路。实验电路输出的待测电压由音频信号线采集,经声卡模数转换后输入到计算机中,由LabVIEW软件编写的虚拟锁相放大器测量。用C语言编写单片机程序,完成了计算机通过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的状态,以及由串口将热敏电阻的温度值读入到计算机中,量值由计算机软件编程显示。实现了测量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参 考 文 献

[1]黄贤武,郑摅筱.传感器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戴逸松.微弱信号检测方法与仪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3]赖发春,翟燕.用锁相放大器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2,18(2):4547.

[4]杨乐平,李海涛,杨磊.LabVIEW程序设计与应用\.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本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孙余凯,吴鸣山.数字电路基础与技能实训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9]江力.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谢云祥.欧阳森.电力电子单片机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篇4

论文关键词:涉农职务犯罪 监督机制 预防 打击

一、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最新特点

(一)犯罪主体趋向职务化、权力化、年轻化

在我院查办的涉农犯罪职务案件中,犯罪人员多是农村基层组织的“村官”或财务人员,往往实际掌握涉农资金的管理和支配的权力;犯罪性质多为利用职权侵吞、占有涉农资金的贪污、受贿和挪用资金等犯罪;犯罪人员多为四十多岁的年轻干部,且有不断年轻化的趋势。

(二)犯罪领域多元化、扩大化

随着花都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过去相比,近年来,涉农职务犯罪从之前较集中表现为贪污、挪用农村集体组织共有资金,逐步涉及征地拆迁、退耕还林、救济补助款、农机具补贴、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汽车家电下乡补贴等领域,如我院立案查办的黄某某贪污案,犯罪人员侵吞的即为征地拆迁过程中补偿给村民的青苗补偿款。

(三)犯罪形态上,窝案、串案明显增多,共同犯罪趋势明显

之前,涉农职务犯罪一般是单人作案、偶发作案,但近年来,涉农职务犯罪多为团伙型共同犯罪,犯罪呈现出长时间预谋、分工明确等特点。

(四)犯罪手段更加多样化,隐蔽性更强

主要表现在:一是欺上瞒下,利用村民对国家惠农政策了解渠道的有限和一些项目制度设计存在的漏洞,伪造单证、假冒村民签名,侵吞、挪用惠农资金,骗取、套取国家补贴;二是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虚报、瞒报数据,骗取、截留、侵吞补偿款;三是集体组织成员恶意串通,巧立名目做假帐等手段私分公款。四是“借”钱下蛋,挪用公款。有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利用管理、经手、分配公有资金的权力,大打时间差,大肆挪用集体资金用于经商和投资,甚至用于发放高利贷、、购买“”等非法活动,妄图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在资金无法回笼时又再次挪用,企图填补亏空,但往往是积重难返,最终无法归还,导致案发。

(五)社会危害性更大,影响十分恶劣

“涉农”职务犯罪分子以权谋私,最直接地侵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败坏了党风党纪,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威信,易激起民愤、引发上访,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六)查处、打击难度增大

如上所述,当前,花都区涉农职务犯罪一般都是多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犯罪,相互之间利益攸关,而且在社会关系上,犯罪人一般都同根同宗,极易订立攻守同盟,而利益被侵害的对象又往往是同村村民,一般都与犯罪人沾亲带故,村民们或摄于,或碍于面子,或担心打击报复,很少会主动举报和揭发,即使办案人员通过其他途径掌握部分初查线索开展调查时,村民们往往也拒绝配合,甚至有意包庇、袒护,导致调查取证存在诸多困难,从而给查处、打击该类犯罪造成不少障碍。

二、当前涉农职务犯罪高发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中趋利思想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不少“村官”心态失衡,诱发犯罪

主要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收入差距拉大,导致盲目攀比心态、“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心态盛行。另外,部分“村官”自恃带领群众致富有功而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心态失衡。这些不正常的心态驱使部分“村官”大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从而犯罪。

(二)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权力扩大、权力失控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家投往农村的资金逐年增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社会保障等领域涉及大量资金,相应的,村干部的权限空间也不断扩大,他们既是具体经济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又是集体资金、国家下拨资金的管理者或代管者,手中握有大量公款,集权钱于一身,为滋生犯罪提供了更大空间。

(三)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健全,监督缺位降低违法成本

从近年来花都区查处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情况来看,其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有效的党内监督,有的农村基层组织长年不开民主生活会。而且,农村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是由村民自主选举产生的,但罢免村官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某些“村官”当政后,或利用小恩小惠拉拢、或利用权力打压一些村民,导致一些村民不愿、不敢或不能对其进行监督。二是上级监督失位。从目前花都区农村工作现状来看,乡镇级以上政府侧重于涉农项目的行政审批和宏观管理,对具体支付项目、支付渠道和用途缺少必要的跟踪监督,而“村”属于最基层单位,数量多,不易管理;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对群众反映的苗头性问题重视不够,没有及时治理,最终导致犯罪。

(四)村务公开等民主制度建设不到位,村级财务管理混乱

从花都区范围来看,虽然村务公开等制度在全区范围内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执行,但仍有部分村集体组织未严格执行该项制度,村务公开流于形式。主要表现在:一是收支和重大事项不向群众公开,村干部暗箱操作,没有制度程序制约监督;二是政务、村务、财务不公开的问题普遍,缺乏有效的群众监督;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账目不全、不清,部分账目长期不审核、不对账,财务收支随意性大;四是农民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维权意识不强,对直接间接侵害农民利益、破坏党的惠农政策的腐败现象有一定的容忍度,助长了基层一些干部肆意妄为、有恃无恐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三、打击和预防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重点领域涉农职务犯罪的查办力度,增强打击犯罪的震慑作用

从花都区来看,涉农职务犯罪案件多集中于土地征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保障等领域,直接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极易引起民愤,影响社会稳定。目前,要进一步加大重点领域涉农职务犯罪查处力度,针对涉农职务犯罪易发、多发部门、环节,重点查处截留、挪用、侵占、贪污支农资金和征地补偿费案件;对群众意见大、多次上访、影响稳定的案件,要迅速查办,依法严肃处理;要善于分析涉农职务犯罪的最新特点,有针对性地及时掌握犯罪的新动向,加大宣传,鼓励村民积极举报、控告;要重视相关案件线索,及时分析、甄别、收集、固定证据,做到有的放矢。通过集中查办一大批涉农重点领域职务犯罪案件,有效遏制涉农职务犯罪多发态势,同时推动健全完善涉农惠民资金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强化监督,完善管理

建立健全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切实保障“政务、村务、财务”三公开。一是要切实执行村务公开制度,增强农村经济活动透明度,重视保障村民对村务活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目前,尤其应加大征地拆迁、土地承包、村企业经营收入款、退耕还林补助款以及社会保障领域款项的公开,做到各项帐目清楚,钱物去向明确,允许村民质疑和询问,真实、客观、全面地向村民公布重大信息,对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切实保障村民享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规范村级干部和财务人员的职责,严格执行会计财务制度,严禁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兼任财务人员;三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村级事务的管理和监督职能,认真倾听村民反映情况,及时掌握村财务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审计工作,查纠不当经济活动,尤其要重点跟踪、监督、核实惠农资金的使用情况,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三)党委领导、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一是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涉农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打击、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实事求是、有针对性的开展调研工作,分析、掌握涉农职务犯罪的新特点、新形势,更多理解、关心和支持相关部门开展打击、预防工作,及时、妥善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把涉农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工作部署中,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综合治理的工作体系中。二是社会各单位要在党委领导下开展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涉农职务犯罪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专门性,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在涉农职务犯罪多发易发的领域和环节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案件线索移送制度、工作协助制度,加强协作、配合,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现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打击涉农职务犯罪。

篇5

摘要:社区化职业教育作为社区教育和职业教育共生发展的载体,在我国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为例,从办学路径、办学经验、办学模式三个方面阐释职业教育社区化的实践,分析其办学理念与目标、办学主体与功能、办学管理与运行的三个方面特点。

关键词 :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个案;特点

基金项目:广州市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2014年社区教育重点项目“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项目编号:2014SQJY04)

作者简介:杜君英,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闸北区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市民学习指导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4-0073-04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办学模式

当前学术界关于“办学模式”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春梅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将办学模式看成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活动是有规范化意义的,能使教育活动中各要素的配置最优化的一种结构体系或程式。可以从广义上和狭义上理解办学模式,前者着眼于国家和地区,后者聚焦于某所学校。并且,提出办学模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示范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征。[1]郭景扬教授认为,办学模式的内涵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抽象概括而成的,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的,有效的富有个性特色的学校管理的艺术结构及其操作程序。[2]各位学者由于研究立场、视角的差异,致使该概念存在理解差异,要彻底明辨该概念需要运用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

“办学模式”从字面上可拆分为“办学”和“模式”两个词语。“办学”一词在《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创设、兴办、管理学校,可知“办学”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1)创办过程,即从无到有的新建过程;(2)经办过程,即从有到优的科学管理与良性运作的过程。办学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系统,包括经费筹措、师资选聘、考试招生、教学科研、后勤保障和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内容。“模式”一词在我国是由著名社会学家最先提出的。1984年,他在考察苏南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后提出了“苏南模式”的概念,1986年,在考察温州后,进一步明确提出:模式就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2]赵庆典认为,“模式”一般应具备三个要素,即事物(或客体)的规范或标准、事物现象(包括思维现象)的抽象、人们可以学以致用(包括研究所用)。[3]饶坤罗认为,“模式”就其外延来讲,就是指有特色的发展路子或发展范式;就其内涵而言,应是理论化、标准化、定型化的型式及其内在运作机制。[2]

依据上述分析,综合各家观点,可将“办学模式”界定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实现预定的办学目标,对在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供借鉴的规范化特色化的发展样式。

(二)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社区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职业院校能够以社会化开放化作为指导性的办学理念,为实现民富区强的办学目标,将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结构形态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规范化特色化的职业教育发展样式。

二、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个案研究——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为例

(一)办学路径

一个学校的发展路径就是一个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经历的道路,这条路径由一些关键事件连接。研究一个学校的发展路径有助于从历史中找出学校办学的机制构成,把握学校未来发展方向。

1.初成阶段。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前身是上海市闸北区业余大学,作为地区性的成人高校,只有服务社区依靠社区,才能生存发展。为适应这种趋势,学校在1992年就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机构,当时称为“区服务办公室”,负责沟通协调,开展为社区服务工作,参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2000年,学校转型为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后,重心偏向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但是,学院领导仍然清醒地认为,学院既是高等职业学校,又是所在地区的社区学院,不应该游离于社区的文化孤岛,而应主动与社区架设桥梁,致力于社区问题的解决。

2.核心发展阶段。学院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同时,附设成人高等教育中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上海电视大学闸北分校。2002年,学院与闸北区社区紧密关联起来,专门成立了为社区服务的部门——闸北区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和市民学习指导中心(简称“两中心”)。该部门作为学院下属部门之一,服从学院和闸北区社区教育实验工作办公室的双重领导,主要职责为:(1)承担沟通学院内部与外部,为区提供社区教育指导与服务的职责,承担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为闸北区提供政府决策咨询;(2)承担全区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3)指导服务闸北区社区学校内涵建设;(4)作为全区社区教育信息资源库,即代表学院发挥社区教育龙头作用,发挥社区教育研究站、指导站、信息站、服务站等功能。2005年12月,学院召开以“社区发展与高职教育”为题的学生专题研讨会。“两中心”在学院领导下,为社区教育工作的探索研究、信息沟通、教育培训和指导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全面发展阶段。学院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注重辐射周边服务社区,结合社区特色,使得其在上海市乃至全国的社区教育服务方面表现突出。2008年,闸北区被评为全国首批社区教育示范区。可以说,学院在服务社区的理念及实践上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学生积极参加特奥会、世博会志愿者,学院团委组织敬老爱老、学雷锋活动,维护和促进区域发展。这一阶段,学院实现了从单一的场地开放到办班开课,从孤立服务到与社会公益机构、基层政府等合作的完美过度。2014年,学院在院内成立闸北区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旨在整合学院各系部优势力量集中为区服务。学院在各个方面尽高职所有、为社区所需,学院服务社区,也从社区吸纳一定数量的学生、教职员工,共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熟悉本土环境的资源,在发展社区的同时,也全面发展了学院。

(二)办学经验

1.开放资源为社区提供服务。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成立之后,并没有把自己看成一个孤立于闸北区的职业教育学校,而是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认识到学院位于闸北区,是闸北社区的一部分。多年来,学院不只做好围墙内的教学科研工作,还开放资源为社区居民服务。学院有一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练舞蹈用的舞蹈房,这个舞蹈房在学生不上课的时候,开放给居民学习舞蹈使用。学校还安排许多实验室、机房,空闲的时候安排社区的小朋友们参观学习,让他们提前对做实验有个初步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院充分调动高职师生资源,为社区居民开设钢琴班、摄影摄像班,素质拓展班,吸引周边居民参加学习,并与阳光之家、居委会联动组织开展居民学习活动,开发了居民学习指南。这样既增加了资源利用率,方便了社区居民学习,而且,密切了学校与社区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校知名度,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平台。

2.结合专业特色举办特色活动。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有学前教育、信息技术与机电工程、经济管理、商务外语系、应用艺术系5个系20多个专业。在为社区服务中,各专业结合本专业特点,利用本专业人力、物力等资源,创造性地举办一系列活动,不仅服务了社区,也使学生得到了实践训练。2008年,在学院、系以及彭浦镇等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学前教育系慕心社与闸北区小海豚早教中心结成服务对子,协助该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员对0-3岁儿童及其家长开展早教活动。募心社成员在校内完成培训后进入志愿者岗位。随着小海豚服务基地的建立,学前教育系募心社的校外服务基地数已达多所。通过在普陀区悦苗寄养园和彭浦镇阳光之家中开展的服务活动,学前教育系已积累了一定的操作经验。而参加社会服务,不仅为学前系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也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2011年,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在闸北区大宁剧院隆重开幕。学院礼仪社的25名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担任此次活动的礼仪接待服务。其中11名同学参加了会所晚宴礼仪接待,另14名同学担任主会场的贵宾引导、嘉宾入席引导等礼仪活动。这样的礼仪服务活动,不仅为办在社区的大型活动提供了帮助支持,也使职校的学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从实际需求出发为社区服务。学院由“两中心”牵头,发挥社区学院在教育教学中的龙头作用,组织社区学校、社区居民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取得积极效果。组织全区8街1镇社区学校探索特色课程建设。在对闸北区人文风俗、居民学习需求等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围绕“社区学校班级——社区居民学习团队”互动模式的研讨、座谈会,指导社区学校建设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提升社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社区学校内涵建设,进而满足居民丰富多元的终身学习需求。学院高职大学生通过社团、社会实践从社区的实际需求从发,设计服务项目,为区域居民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三)办学模式

办学模式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以一定的办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为实现预定的办学目标,在对办学实践中形成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可供借鉴的规范化特色化的发展样式。

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是一种社校联合、整合资源、服务社区的办学模式。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区域高职院校,突出的特征是它的社区化。主要表现在建在社区、脱胎于社区成人教育、服务社区、依靠社区、与社区环境融为一体。从学院的办学路径和办学经验可以清晰看出,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采取社区化办学模式,从其结构形态上有“两中心”这样专门为社区服务的部门,在学院的课程设置、实践活动中,紧密与社区相关联。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相比,社会服务的职能更加突出,意义更为重要。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因此,学院走社区化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各专业的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发挥高职院校在社会工作专业化方面的作用,为社区提供青少年校外教育服务、居民基本学习服务、再就业实用技能培训、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等。

一直以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把高职教育与服务社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理论培养与社区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学院资源开发与社区资源利用结合起来,使社区化办学模式在多方共赢的状态下日趋完善。

三、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特点分析

(一)办学理念与目标

1.社会化、开放化的办学理念。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区域性、开放性特征,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该秉承“立足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的理念,在生源选择、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学校规模、就业指导等方面科学预见区域的发展需求,广泛开展社会调研。职业教育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环与外界发生紧密的链接,应当树立开放化的理念,破除独立办教育、封闭办教育的境况,尽快使自身融入社会,与企业合作,依靠市场经济规律办教育。

2.民富区强的办学目标。办学目标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要求,是职业教育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应当倡导“民富区强”,这是由个体发展、社会进步和职业教育本质共同决定的。职业教育的首要特征是职业性,遵循“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原则。同时,职业教育作为区域性教育,应当承担促进社区发展、致力社区建设的历史使命。“民富”就是要使培养出的学员物质生活富足、精神世界充裕,既要具有专业的技能,又有深邃的素养。“区强”旨在通过职业教育与社会要素的融合、互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社区居民的职业素养,凸显区域的经济竞争力与文化优势。

(二)办学主体与功能

1.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办学主体多元化是职业教育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要求,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强调社会系统中利益相关者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与推动。职业教育的规范办学与有效运行需要社会力量提供物质设施、资金经费、师资队伍、法律制度、实习基地、教学场所等。因此,政府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都理所应当成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区域性教育事业,应当鼓励并引导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办学,搭建合作平台,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对话,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益。办学模式多元化能够使职业教育灵活全面地反映社会需求,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使职业教育获得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2.服务社区的办学功能。社区化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以服务社会为努力方向,通过促进学员的社会化来实现社会服务的办学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推动社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为经济建设输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促进高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2)维护社区政治环境稳定和谐。职业教育通过培养学员的民主、法制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与政治参与意识,维护社会和谐局面。(3)促进社区文化繁荣昌盛。职业教育是践行终身教育的重要力量,通过职业教育传承、传播、创新科技文化、职业岗位文化、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来濡染学员,激励社区文化持续地生成与更新。(4)实现社区民众素质提升。社区化职业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满足广大居民的教育愿望,提高社会弱势群体的职业素养。

(三)办学管理与运行

1.民主协商的管理体制。多元化的办学主体决定着必须实行民主协商的管理体制。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职业教育多头领导、缺乏统筹的管理局面导致职业教育办学效益过低、发展方向不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开放性、社会性特征逐渐得到认可,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社会组织、学校法人和个体等应该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形成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合力。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应当遵循“平等对话、共同协商、合作共赢”的原则。高效的管理体制依赖于多方力量的密切合作,需要确立一定的规章制度来引导和保障这种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2.动态全面的运行机制。职业教育的运行机制,是指职业教育内部组成要素及影响职业教育运作的外部诸要素相互影响的内在机理与外化的体制,它是职业教育持续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4]职业教育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运行机制主要有:(1)投入机制。在职业院校新建阶段,需要解决资金、设施、场地、师资等要素的来源问题。(2)竞争机制。职业教育参与市场竞争,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从而树立品牌,获得办学效益。(3)约束机制。为保证职业教育科学规范地运作,职业院校应当制定规章制度,建立监督、检查体系。(4)激励机制。职业教育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需要政府给予地位认可、财政支持。除此之外,还应当有利益分配机制、保障机制等,而且,在具体运行中应当动态地遵循,不断调整、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春梅.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模式研究:从对东丰县办学模式的调查中引起的几点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2.

[2]饶坤罗.中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比较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6:1,2,2.

[3]赵庆典.关于高校办学模式研究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5):4.

篇6

关键词: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58-01

如今各大城市妇幼保健护理站点在社区扩散,发展迅速。发展过于迅猛总会由于软硬件设施跟不上,伴随着产生许多矛盾与问题。即使这样,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仍在多方面使社区妇幼保健的状况得到改善。

1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的特点

一般来说,一个小区的社区妇幼保健护理站,是为该小区内的妇女儿童还有其他家庭成员服务的。因此具有一些其他医疗单位不具备的特征,比如社会性、薄利性、区域性以及工作内容复杂等特点。

1.1社区妇幼保健按区域开展,每个独立社区将建立独立的站点。

1.2社区妇幼保健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它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防止疾病,提高人口健康素质,保障生殖健康,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

1.3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具有家庭性,主要是为小区内的妇女儿童服务,同时也以其他家庭成员为次要的工作对象

1.4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配备的仪器,医疗用具比较简易便携,是社区医生方便上门为住户进行简单的医疗保健。也使医生单独工作方便,独立性强。

1.5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不仅仅是对小区居民进行医疗护理,更多的是对住户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教育,为用户解答一些保健方面问题,督促用户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根据不同居民各自的文化水平与生活习惯来规范人们各种各样的活动,促使社区形成一个健康宜居的环境。

1.6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人员要学会协调社区居民家庭成员、街道、居委会、妇联、公安等部门的关系以便于进行各种调查统计工作。

2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

妇女儿童人口众多,她们是弱势群体,身体薄弱,患病几率较高,恢复能力差,这些都说明了妇幼保健工作的相当重要,需求也很大。而当前的妇幼保健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资源严重不足,分布不平衡,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低下,规章制度还不够完善。据相关部门统计,社区的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及资源相当匮乏,仅较发达的城市社区配备较完善的妇幼保健机构。说明当前国家用在妇幼保健相关事业上的经费不多,重视度不够,相关机关单位用于妇幼保健工作的经费比较少,社区个人能用于妇幼保健的消费更是及其有限。

另外妇幼保健工作的各个项目之间也发展的不平衡,许多与妇幼保健相关的服务项目发展的水平还很低,像儿童视力方面的保健,口腔健康,孕妇产后的复查工作还处于初期刚开始开展的状态。

妇幼保健工作的管理者与护理人员本身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社区妇幼保健站点的护士普遍学历较低,素质不够,人数少,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造成了妇幼保健服务质量低下,不能满足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3如何提高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的质量

现代医学模式不断变更,妇女儿童的生理心理需求和所处社会环境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妇幼保健护理工作也有了新的需求。因此,妇幼保健护理工作在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如何提高社区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是我们应该重点注意的问题。

3.1对保健护理人员素质提出高要求。护理工作人员直面社区居民,为他们服务,妇幼保健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护理人员的高业务素质要求,包括护理点医生护士的专业知识应当全面,而且护理技术要求熟练。从事人员应当具备妇幼保健护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基础诊断相关知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的护理知识,临床护理相关经验丰厚,面临突发事件方应迅速。

3.2及时总结工作与学习成功经验。当前全国各个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社区妇幼保健的水平也不一样。在发达城市的一些社区护理工作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些优秀的经验与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后发展地区借鉴与学习。因此,不同水平地区进行就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举行一些交流讨论会,总结不足与学习成功经验,对社区妇幼护理保健工作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社区妇幼保健制度,以少走弯路。

3.3优化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出效益的保障,社区妇幼保健工作的发展基于好的制度。要根据妇幼保健护理本身的特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监督,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做到少出问题不出医疗事故,令住户满意,整体提高妇幼保健的护理质量。

4结束语

总的来说,我国现在的社区妇幼保健护理工作还在起步阶段,比较空白。但其所能达到的巨大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当重视妇幼保健工作的管理,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完善制度,使其合理的运作发展,在未来的健康工作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参考文献

[1]胡敏予.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的设想[J].山西护理杂志,1997 ,11 (2):57

[2]洪金兰.妇幼保健机构护理工作现状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1999,14(9):233

篇7

关键词:农村 城镇化社^ 建设 研究

1 农村城镇化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的现状

近几年对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由于政府和村委会的监管力度不足,建筑工程施工队伍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施工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较低,对于社区建设的质量管理观念淡薄,导致很对农村社区的建设中出现很多质量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以及在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中,乡镇相关的建设管理部门等服务机构的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无法全方位提供相关的技术指导以及社区建设的设计、施工和后期维修等质量监督,导致农村社区建设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和服务性基础设施建设不全面。

1.2 农村社区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中的不足

目前我国针对农村社区的建设还处于发展和试点阶段,农村社区建设又完全不同于城市社区建设的范畴,针对农村社区工程建设和生产,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施工规范要求,不论是在农村社区建设的选址上,无法根据农村人口的密度、原始地形地貌,以及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研究,目前很多地区农村社区建设的选址上都很随意,完全不综合考虑农村的整体发展等,反而制约了农村的发展进程。其次在农村社区建设施工中对于建筑工程的管理面狭窄,局限性较大,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建筑工程规范要求实施监督管理,在社区建设的原材料控制、土方基坑验槽和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以及社区建设竣工验收不规范等方面监管力度不足,以及乡镇建设管理部门的对社区建设的管理责任不明确,导致农村社区建设中质量得不到保障,以及其他服务性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2农村社区建设的管理措施

2.1加强农村社区建筑工程的管理

建立科学有效地社区建设管理制度,加强乡镇建设管理部门组织建设,尽量把社区建设的各个环节落实到责任人。实现与社区建设项目部联动机制,合理统筹安排社区建设管理监督工作,强化乡镇建设单位对农村社区建设的管理。其次是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的特殊性,在社区规划建设中,农村社区的选址、设计和施工,以及后期的竣工验收,可以吸引农村居民参与其中,加大社区建设管理的宣传力度,调动村民监督管理的积极性。并定期针对社区建设出现的常见问题和相关技术管理要求,对乡镇相关施工管理人员和村民进行建筑施工管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水平,这样一方面实现民主管理的模式,更能加强社区建设的管理力度。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农村社区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不单是解决农村居民住的问题,还应统筹考虑农村经济发展,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性设施配套,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村住行和生活水平为目的,结合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文化、水文地质条件和交通等全方位科学规划设计农村社区,避免乡镇企业为了落实国家政策盲目建设的问题,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村民的满意度。同时社区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对项目建设和后期使用等都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农村社区的工程质量和使用年限,以及后期农村社区正常使用和发展。首先是根据整体规划,选择多个社区建设地址,严格根据规范要求对选址地区的地质勘测,然后进行综合评判后,针对建设地区进行设计,在设计施工中针对农村村民的要求进行各类优化设计,正确处理优化设计和社区建设的经济关系,进行工程造价和技术对比分析,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控制社区建设工程造价,另一方面提高设计质量。

2.2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服务性设施建设

新农村城镇化社区建设不同于传统的行政村的房屋建设的区别在于有健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性设施,但乡镇建设管理部门往往容易忽视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道路、天然气、供电、自来水和绿化、健身设施和道路照明、以及通讯等设备的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重点,提高村农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设施。因此乡镇建设管理部门要正确认识基础设施和服务性设施对于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根据农村社区的建设规划和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建造,一方面极大的改善了农村交通状况,就近与国道和省道连接,促进农村和城市交流,另一方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条件。因此合理规划社区道路,结合就近的城市道路连接贯通,根据农村社区的地理分部特点,设计多级道路,在主干道的建设中,根据社区的设计规划,加强管线综合工程内容包括给水、雨水、污水、电力、路灯、电讯和有线电视等管线的设计和施工,预埋配电线路应社区主要干道采用PVC管进行敷设。同时对于干道和社区照明和楼道照明设计用尽量选用节能性灯具。还应在主要道路上设置交通标志、路牌和警示牌等、道路两边设置绿化带和景观设计等,提高农村道路的景观艺术。其次就是农村社区室外工程的建设,一般对于农村室外工程建设中多采用雨污分流和污废合流的方式,雨水通过雨水管道就近排放到河流和水库等,生活用水等经过化粪池等设施处理后集中排放到收集池作为以后村农生产用有机肥料或建造大型沼气池等,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以及在社区消防设施的设计中,由于农村社区人口密度较大,村民防火和用电意识较差,因此在设计规划中应考虑室内外消防系统,可以选择单独建造蓄水池供给消防或者直接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室内外消防。

2.3加强农村社区施工队伍的管理

对于农村社区建设中,乡镇政府建设单位在选择施工单位时未严格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施工力量进行筛选。在施工单位的好坏直接影响社区建设的施工质量。因此对于施工单位应公开招标的形式,择优选取。减少施工成本。要求施工单位针对农村社区建设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材料采购方案和人员计划等,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照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避免出现豆腐渣工程等现象,确保农村社区建设的质量安全。

总结:随我我国城乡发展的趋势,对于农村经济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比较缓慢的特点,以及结合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居民居住较为分散的特点,加快农村社区建设,不能实现加快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优化,合理分配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改变过去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因此对于我国发展新农村城镇化社区的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在这个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研究,借鉴国内外农村社区建设成功的案例,根据目前农村地区城镇化社区建设试点的实施经验,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施工质量,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社区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颖举. 《中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河南省为例》[J]. 贵州农业科学. 2011(02).

[2] 徐勇.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J]. 江汉论坛. 2007(04) .

[3] 于晓东.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乳山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问题研究》[D]. 山东大学.2014.

[4] 王正男. 《新乡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2013.

篇8

三、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我们在总结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绩的同时,必须清楚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有待完善的地方,以更好地指导和推进今后的社区建设工作。

1、社区硬件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

硬件设施主要是指办公用房和服务活动用房。我市现有23个社区(包括新登镇4个),其中:基本符合办公服务用房标准的只有2个社区(秋月社区、虎山社区);虽自有办公服务用房但达不到标准用房的有11个社区;无办公服务用房(临时租用)的有10个社区。原老居民区合并组建的社区用房存在以下几点不良特点,一是办公用房面积小;二是分

布在多处不集中;三是部分社区办公地点环境差;四是部分社区办公用房属临时建筑。新登镇东安社区和惠来社区办公地点还租用在异地,对社区的管理和居民办事带来很大难度。对新建社区配套用房,富委[2003]18号《富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 四、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建议。

1、加强社区设施建设,构建社区建设网络体系。

篇9

关键词:农村;牧区;社区建设;兴安盟

中图分类号:F325 文献标识码:A

兴安盟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包括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汉族在内的20多个民族。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全盟常住人口数为1613250万人。汉族人口为874393人,占54.2%;蒙古族人口为665828人,占41.27%;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73029人,占4.53%。其辖区内共有853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6.5万hm2。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农村、牧区人口占多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对农村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调研,有助于兴安盟更好地抓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推进城乡的一体化。笔者通过对兴安盟农村社区的走访调查发现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并就加强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提出相关的对策。

1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村容、民主自治、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调研发现,兴安盟农村社区建设虽有明显差异,比如说有些社区建设注重村容整治、有些社区下大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等等,但总体上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对于农村社区建设认识不足

1.1.1从政府的角度看

对于社区的功能给与了错误的定位,管理多,服务少。许多政府部门把社区当做了办事机构,把“无利、费力、不讨好”的职能强加给社区执行,政府任何涉及社区方面的职能部门都有权力对社区发号施令,造成社区工作无所适从,卫生收费、村容管理、普查登记、数据统计等行政性事务繁多,而针对农民的服务性工作很少。

1.1.2有的乡镇对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对农村社区建设的宣传不够广泛深入,部分干部在认识上仍有偏差,了解掌握有关政策措施不够充分,有畏难情绪,工作被动应付。

1.1.3对于农民自身而言

作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评判者和受益者,他们并没有成为社区管理的主体。同时,村民们不知道社区建设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好处,所以导致农民缺乏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把新农村建设当成政府工程,与自己无关,“等、要、靠”思想严重。

1.2社区建设缺乏合理规划

有些农村社区在建设过程中根本没有规划先行的意识,想怎么建怎么建,今年铺铺路面,明年规整一下街道,没有统筹社区建设当中的各要素,比如街道、绿化、美化、房屋建设等,缺乏合理的布局。还有些村的建设属于无序状态,尽管有些村进行了规划,但由于长期形成的老村建设格局,一时间也难以达到规划目标。同时,由于村民的不能积极配合或是没有征求群众意见导致的规划但实施不了的情况也客观存在着。

1.3社区建设资金紧张

钱从哪里来,这是社区建设的关键。一方面,社区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另一方面,资金缺口大,筹资难,已经成为制约社区建设的重大难题。这集中表现在:

1.3.1政府投入不足,大部分地区没有把社区建设纳入到财政专项支出中,而单纯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建设的需要。

1.3.2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因为可用收入不足而无法建设,即使建设好了,也存在后续资金和经营管理费用的缺口,导致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1.3.3社会投入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经济鼓励,企业参与、社会组织投入、个人赞助等社会力量参与严重不足,资金投入未能实现多元化。

1.3.4农民自主投入少。一方面农业产业不发达,农民生活还不富裕,没有更多的剩余资金投入基本建设;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建设的宣传不到位,村民对社区建设认识不清,缺乏自治的意识。对于社区的政治表现出冷漠、被动和无所谓的心态。所以,对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公共服务,也不愿意投资投劳。

1.4社区服务功能不强

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农民群众对居住环境、社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事实上,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

从整体上看,农村社区居民与城市社区居民享有的服务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服务层次低。城市居民通过城市社区享受到了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化教育、卫生保健、综治警务等公共服务、社区志愿互助服务、市场化的便民利民生活服务和物业管理服务。而农村社区还不能享受城市社区待遇。大多还是最简单、最基础的服务项目,比如在卫生服务方面,打针、吃药倒是有,但体检、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几乎没有。而这种低层次的服务也难以保证它的质量过关,乱开药、滥打针的现象并不少见。

服务设施不健全。比如说文化设施的紧缺,农民看书、看戏、看电影难。有的虽然有这些设施,但真正开放的并投入使用的却很少。书屋中的书更新也比较慢,有些书不能引起农民的兴趣,所以利用率很低。村民的闲暇时间除了看电视外,喜欢打牌的比较多,因赌博致贫、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社区文化的形成。

服务领域窄,相比城市社区的服务,农村社区缺乏一些满足农民群众新需求的服务项目。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农村社区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或者经商,农村出现的大批的留守儿童和大量空巢老人,他们有的需要生活上的关照,还有的需要精神上的关心,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导致这些农村的弱势群体无人照顾。

1.5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总体不高

1.5.1社区建设 需要一批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但现有的大多数社区工作者都是些学历不高、年龄较高的中老年人。他们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措手不及,对社区建设中出现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差,反应速度慢,缺乏应对能力。

1.5.2社区工作 者待遇低,在职的积极性不高,年轻有为的又不愿意参加社区建设。造成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断档。

1.5.3对相应人 员的培训不够,大多数在任职前都没有接受过社区管理和建设方面的培训,有的虽然参加过培训,但培训内容大多是为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而为社区村民服务的培训内容几乎没有。这直接导致社区工作者服务能力和职责的空位与缺位。

2加强社区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通过调研,我们既看到了兴安盟农村(牧区)社区建设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总结了一些成功经验,综合国内一些省市农村社区建设的典型案例,我们认为,要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农村社区至少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对于政府和社区干部而言,要清楚农村社区建设的目的是要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这就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村居民的根本利益做为建设农村社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村居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增加农村居民建设农村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农村社区建设成为农村居民满意的社会经济生活场所。

而作为农村社区的直接受益者,农民更应该认识到,农民不仅是受益者,还应该是重要的参与者。社区的建设单单靠政府和社区工作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自己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2.2制定科学的规划

充分考虑和尊重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根据地理位置和资源配置情况统筹进行空间布局,结合历史沿革和村民生活习惯等因素,明确规划内容,包括住房、街道、用地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要把社区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纳入到规划范畴。因地制宜,因村制宜规划设计。确保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统筹性。要保持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严格执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依法查处违规建设行为。

2.3形成多元的投资机制

政府多投一点,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投入。积极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建立涉农财政资金整合使用平台,按照“项目捆绑、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各计其功”的原则,对能够整合的涉农资金进行整合,集中投向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作用。

政策免一点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涉及各种证件办理、各类行政性和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或是免收这些收费项目将会大大降低社区建设的支出。

吸纳社会建设资金。积极动员有实力、有需求、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参与农村社区建设,把解决社区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和企业用地等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企业与新型农村社区融合发展、互利双赢。

群众自筹一点儿。充分发挥和调动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农民自筹资金和找与本村有关联的名人、能人募捐,解决一部分建设资金;实行市场运作,把村集体资源通过公开拍卖、承包加以开发利用,获得的收益用于新农村建设。

2.4改善人居环境

2.4.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抓好村庄综合整治,搞好农村道路、水电、通讯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建设, 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五改”“五化”“五整治”工程,建设村容整洁的宜居社区。即“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房”“布局优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污水净化、垃圾无害化”“畜禽粪便污染整治、生活污染整治、垃圾固废污染整治、化肥农药污染整治、河沟疏浚污染整治”。设立生活垃圾回收点,成立农村社区清洁队和农民志愿者环保协会。依靠农民自己来改善生活环境。

2.4.2完善社区的服务功能

要结合农村生产、生活特点,以农民需求为导向,逐步构筑起以基本公共服务为基础,经营为依托,志愿互助为补充的相互衔接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

对照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各项服务,结合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从农民的需求出发,拓宽社区的服务领域,提高服务层次。比如说,定期为农民提供免费体检服务,提供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及诊断明确的慢性疾病的治疗、护理和伤残康复、生殖健康服务。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管理,突出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信息收集与报告等服务。再比如经常性开展具有农村特点,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群体性文体活动,比如说大秧歌、围棋等。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居民的凝聚力。

2.5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建立一个“愿意来、留得住、用得上”的用人机制。要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改善社区工作者的待遇。通过“派选聘考”等渠道,选用素质高、能力强、对社区建设感兴趣的人参与社区建设。同时还要经常组织和开展必要的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农民的生产生活。

2.6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篇10

确立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宏伟蓝图2012年4月,青岛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将以四方区、李沧区为重点推进七区统筹,以平度市、莱西市为重点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和社会管理一体化,加快县域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乡镇(街道)合并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农村产权、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和户籍管理等改革,构建城乡互动发展长效机制,建设国家东部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青岛市将坚持规划先行、服务下沉、循序渐进、和谐集聚原则,在五市规划建设大约1000个3000-5000人的新型农村社区。2012年上半年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年内开工建设100个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完成50%以上。此外,设立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补助资金,市级财政给予每个新建新型农村社区一次性奖补资金200万元,支持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设立新型农村社区特色园区建设补助资金,给予每个完成规范建设的特色园区一次性奖补资金200万元。获得市级财政资金支持的区市予以等额配套。1.2明确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具体路线图2012年8月,青岛市在黄岛区和胶南市召开全市新型农村社区暨农村住房建设现场会。会上下发了《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路线图。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建设思路是:“两区共建、三个集中、四个融合”。“两区共建”,即要将集聚型新型农村社区和集约化的特色经济园区一起规划建设,在解决好农民居住问题的同时,解决好农民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三个集中”,即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四个融合”,即有序实现社区服务融合、组织融合、居住融合、经济融合。其中,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要做到“八有”:有社区组织办公场所、有综合服务厅、有卫生室、有警务室、有幼儿园、有党员远程教育室、有文体活动中心、有综合超市等商业服务设施。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布局;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坚持以人为本,让群众满意;坚持配套完善,市场运作;坚持依法办事,创新体制机制。

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举措

青岛市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新型农村社区和社区特色经济园区“两区共建”为重点,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和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为导向,有序实现社区服务融合、组织融合、居住融合、经济融合,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领、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彰显特色、分类推进、农民主体、组织保障的要求,着力打造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功能整合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中心村融合型等类型的新型农村社区。青岛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科学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布局规划与建设规划结合青岛市总体部署与要求,各区县立足当地实际,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布局规划与建设规划,以规划引导新型农村建设工作。在充分考虑现有村庄规模、发展水平、地缘关系、历史沿革、风俗习惯、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3000—5000人、服务半径1.5—2公里的规模,将现有的5400多个行政村整合为1000个左右新型农村社区。例如,胶南市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原则,结合西海岸经济新区规划和乡镇合并试点,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规模、基础配套,编制了全市新型农村社区总体布局和建设规划,把全市980个村居规划成为183个新型农村社区。多类型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青岛市各区县探索出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功能整合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和中心村融合型等多种类型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具体实现方式。城中村改造型,结合城中村改造工程,对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的村庄,积极推进村集体股份制改制,充分利用城市公共设施和资源,重点采用“多村一社区”模式,实现集中改造。小城镇集聚型,以建制镇为依托,引导镇驻地周边村民和其他有条件的村民向镇驻地聚集,做大镇驻地规模,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建设新型社区。功能整合型,对产业园区和生态保护区等区域内的村庄,适合整合,建设以集中居住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新型社区。龙头企业带动型,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企业与周边村庄联合,高标准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中心村融合型,对暂不具备上述集聚条件的村庄,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产业关联、有利于整合资源要素等原则,确定合理服务半径,将几个村庄融合为一个社区,提升中心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巩固以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成果,完善水、路、电、气、暖等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长效管护机制。根据新型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和建设规划,由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组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实现社区服务融合。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主要职能是,承接政府延伸到社区的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就业指导、社会救助等各类公共服务,健全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和经营体系,组织社会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生产生活服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坚持有社区组织办公场所、综合服务厅、卫生室、警务室、幼儿园、党员远程教育室、文体活动中心、综合超市等“八有”标准。2.4渐进推进社区组织改革与建设坚持社区建设组织先行,多村合并、仍保留原行政村建制的新型农村社区,要成立新型社区党委,同时成立新型农村社区民主协调委员会,在社区党委领导下,负责社区建设和自我服务。在基本实现服务融合、组织融合、居住融合、经济融合的社区中,适时依法撤销社区民主协调委员会和社区所辖各村村民委员会,成立新型农村社区村民委员会。稳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经济融合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权利,适时启动原行政村股份制改革,坚持资产不平调、资金不平分、债务不平摊和资产所有权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变的原则,按照农民自愿、民主决策的要求,对原行政村集体资产实行股份制改革,设立股份经济合作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营和管理。对社区建设中新形成的资产,按照股份化要求,量化到每个社区居民,进行股权登记,实行股份制管理,逐步实现社区经济融合。加快新型农村社区特色经济园区建设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社区采取直接投资、土地入股等市场化手段,规划建设特色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或服务业园区,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动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实现社区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