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篇1

[论文摘要〕与其他城市相比,山西省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政府充分重视社区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使山西省的城市社区建设发展更快、更好。

近年来,山西省城市社区建设迅速发展,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社区从老头老太太当家的居民委员会,发展成了一个承担辖区内常住居民管理、社会保险、计划生育核查,兼具一些行政管理职能、服务职能的社会机构。发展速度比较快,但也出现了一些间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了这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一、山西省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投人严重不足。太原市,平均每个社区的办公服务用房不过3一4间,建筑面积不过100平方米左右,这已经属于比较好的了,条件差的仅仅有办公房间1一2间,建筑面积不过40平方米左右,这与北京每个社区办公用房都在300平方米左右没有办法相比。即使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差无几的辽宁、吉林省相比,也有很大差距,目前他们的社区办公用房在230平方米左右。由于办公条件的限制,社区的许多功能不能发挥,比如缺乏固定的图书阅览室,活动室,导致社区的一些活动难以开展,严重影响了社区的形象。

第二,社区干部报酬偏低、工作繁杂,收人与付出不对称。太原市社区干部的报酬基本是月均粼刃余元,低于当地月平均工资。这样的工资水平不足以养家糊口,因此,社区干部大部分是企业的离岗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偏低,严重制约了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尽管报酬很低,工作却相当繁重,计划生育、扶贫、低保、失业人员的统计等项工作都在社区。社区干部们说,我们干的是政府的工作,出的力比公务员多,但收人只是公务员的几分之一。报酬低而工作繁重,也限制了专业人员进人这个领域。

第三,社区服务的市场运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社区服务水平较低,覆盖面小。在其他大城市社区已经开展的家政服务、职业介绍、中介信息、咨询服务、以及社区养老、社区照顾、社区矫治等项目均没有开展,社区服务基本处于自愿免费的状态。

第四,社区办公经费短缺。目前社区的办公经费仅为每月20(〕元,仅够交电话费和出墙报,稍微复杂一些的事情就没有办法去做。因此,社区干部即使想做一些事情,也没有办法去做。

第五,社区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发展不均衡。太原市基本都纳入了社区网络,另外一些地区城市,如运城、大同等正在开始进行社区建设,而中小县城基本就没有社区这个概念,这种不均衡状态将会制约社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对比与思考

2000年11月3日,民政部发表了《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后,社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并开始由中心城区向城郊,大中城市向县(市)和集镇发展。一些大中城市的社区工作搞得非常好,总结起来,他们成功的经验是:

第一,有专业研究人员的研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去观察、研究社区,每年都有专业人员针对社区建设提出建议,比如,建设和谐社区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评价社区发展应该有什么样的指标体系等。

第二,有地方政府的引导。根据民政部《全国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指导纲要》精神,北京、上海等地积极指导各区(县)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先进经验,发挥示范单位的带头作用,引导各区(县)的社区的建设。

第三,有高素质人员的参与。北京率先引进了博士学历的人员参与基层社区建设。u106年春节过后,清华、北大等高校的30位博士来到基层社区担任主任助理,挂职一年,每周到挂职单位工作两三天,其他城市也纷纷效仿。

对比之下,山西省在这三个方面都比较薄弱。在专业研究方面,山西省虽然也建立了三晋社区建设研究中心,但相对来说没有整合全省的研究力量,形成强大的研究阵容,因而研究成果比较少。在政府引导方面,山西省做得还不够,先进社区和社区干部的示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吸收高素质人员方面,有些街道也引进了大学生副主任,但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对基层社区的建设没有太大的贡献。因此,山西省急需找到差距,弥补不足,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

三、改进山西省城市社区建设的几点趁议

社区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建设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而且还影响到能否解决城市下岗与失业、扶贫、帮困、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充分重视社区建设工作,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社区建设。

(一)投入资金,改善社区的基础设施

社区基础设施的改善,不仅使社区管理有一个基本的依托,而且也使社区的各项功能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应当制订一个规划,使社区办公用房在一定时期内达到201)平方米左右,使他们能够建立专用的阅览室和活动室。

(二)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

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与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二者是相互促进的。不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很难吸引到素质高、能力强的人。社区建设需要大批专业人才,但山西目前的现状是专业人才不愿进人社区工作,要推动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投身社区建设事业,必须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山西省现在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院校有3所,从2006年开始,每年毕业的学生有100名左右,如果他们都进人社区,则社区工作者的素质将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三)提高杜区服务水平,改进社区服务现状

派遗一些社区干部到大城市参观学习,了解如何进行社区养老、社区文化、社区矫治等各项工作,回来后着手开展这些工作,逐渐开设热线电话,拓展服务项目,使社区服务上水平、上台阶。

(四)理顺管理体制,减少社区负担

篇2

【关键词】现代住宅小区;建筑设计;问题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许多的便利,但是也给城市和人们的心理增加了许多无形的压力和负担。下面主要谈谈现代住宅小区建筑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居民住宅需求缺乏必要的调研

合理确定各户型类别在项目中的配置比例、每一种户型的面积大小很重要。因为前者将决定项目主要卖给谁,而后者则将决定项目是否真正能满足这些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开发商并不对居民实际需求作细致的调查,户型面积通常偏大,在现今楼价高企下造成大部分居民无法消费住房。或者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花功夫去追求构图变化,把总平面图做好了再往里塞住宅。以至设计出来的效果达不到消费者的需求。

2. 不分场合地采用错层式

错层在一些情况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手法,但是错层住宅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不分对象不分场合地滥用,那就欠妥当..有的住宅,面积不大,为了做出错层,免不了踏步的设置,而踏步却占了一定的面积,这不但减少了使用面积,而且由于踏步的空间分界作用使房屋空间显得小气。

3、现代住宅小区建筑设计中,往往融入了许多市场因素,比如说在住宅小区的周围招商,让小商贩和一些超市、娱乐场所等进驻住宅小区,这种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虽然给住宅小区的居民带来方便,但是,也有很多不利因素,比如说环境污染,住宅小区的环境不能够保障,娱乐场所等也给住宅居民的睡眠、休息造成一定的困扰,娱乐场所还有菜市场的噪音问题成为住宅小区建筑设计的一大缺憾。

4.采光不足,日照间距不够。

目前一般常见到的大进深住宅,往往室内中部出现“暗厅”,或房间的形状狭长,中部采光不足。一些住宅为了避免出现面积大于l0 m2的暗厅,采取了中部暗厅开口,形成狭长的大房间的变换设计,不仅房间使用不方便,也不能满足起居厅采光标准中规定的侧窗采光要求窗地面积比大于1:7的规定。还有一部分住宅套内居住空间均为不利朝向,不符合住宅设计规范规定的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能获得日照的规定。国家现行标准对住宅间距有明确规定,一些城市对住宅间距也做出了地方规定,而一些开发商为多出房,房屋的日照问距连最低标准都不能满足,使1层~3层住房基本不能得到日照。

5.通风不畅

在小区规划设计时,住宅的布置就应充分考虑日照和通风的要求,有些小区住宅间距已经满足日照要求,但由于小区进风口不足,建筑布局不合理,依旧存在小区内部和住宅内部通风不畅的情况。正如不少住户埋怨:“尽管看到路边的树木被风吹拂,可我就算把家里所有窗门都打开,我还是没法感到一丝风。”

6.套型设计不合理

①客厅面积偏大。以普通家庭的客厅为例,这里陈设的是沙发、电视、音响、金鱼缸、花木等,是迎客、家人闲聚的空间,谈话、看电视是这里的主要节目,太小让人有压抑感,过于空阔则又易于让人有四边不着、相互有隔阂的感觉。如果一套房子中有部分面积既不能用于摆设家具电器、又无助于人的活动、亦不能增添艺术情趣,则只能增加购买费用、增加主妇打扫卫生的时间与难度,面积利用率大减。在户型面积有限的情况下,牺牲厨房、卫生间、房间面积,以追求客厅的宽敞舒适,住房整体的舒适性也大减。所以那种大客厅的设计并不适用于中小户型住宅。

②卫生间私密性不足。在住宅设计中,对卫生间的私密性要求最高,因而卫生间的位置不宜正对入口或直接对客厅开门。卫生间窗户设计为宽扁的高窗,窗台在1500 mm以上,窗上口提高至圈梁下皮,使原来的狭长形改为扁宽形,减少不同住房之间的视线干扰。在墙面布置一些镜面,这样在保证私密性的同时不至于因窗台抬高而形成暗光区。2)卫生间与其它用水点布置分散。卫生间的位置最好与厨房邻近,以便于管线的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又美观大方。3)卫生间通风不畅。卫生间有比较高的卫生和安全要求,有不少住宅设计有“暗厕”,仅靠内部的通风井道排气,卫生条件相对较差。由于煤气热水器的普遍使用,暗厕在洗浴时安全隐患较多。因此在设计时应重视卫生间的通风要求。4)卫生间内各种功能混合。不少住户(住房面积较大住户)希望将洗脸、便溺、盆浴分开,尤其在早晨使用时间比较集中,更显出分离的必要性。为了满足住户的这种需求,可在卫生间外设一前室,把洗脸盆和洗衣机移出卫生问,既可满足住户的需求,还可避免洗衣机的锈蚀,提高卫生间与前室的利用率,避免了相互干扰,达到了改善使用功能的效果。

③厨房设计很多户型存在面积小、开间窄、与餐厅联系不便的情况。根据洗、切、烧的操作过程,厨房的台面呈L形及N形柜式布置较合理,同时其开间不宜小于1.8 m,进深取决于水池、煤气灶、操作台面所需的长度,并要求有足够长的台面能放置如电饭煲、微波炉等这些家电。从厨房的实例调查中可以看出,现有厨房的使用面积太小,多数在4.0 m2左右,给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等排列零乱,没有统一专用管道井,检修也十分困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冰箱已不再作为奢侈品放在起居厅,微波炉、电烤箱等厨房电气产品不断增多,若将厨房使用面积增加2.0 m 2左右,使用功能却会大大提高,这样的厨房一定会深受广大住户的喜爱。

7.高层住宅电梯和楼梯

电梯数量设置不足.国家现行设计标准规定十二层及以上住宅必须设置不少于2台电梯。目前大部分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每层6-10户,电梯数量依旧是2台,造成住户候梯时间增加,在上下班高峰期时显得明显不足。设计时应根据实际使用人数对电梯数量进行合理的配置。

消防电梯间、疏散楼梯间、消防前室存在消防隐患.

篇3

关键词:工程建设;基础设施;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first of China'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the problem of existence undertook brief analysis,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hat should be taken, for reference only.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迎来了建设的,公路、桥梁、房屋建筑、港口堤坝等均有了很大进展,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也极大的促进了各项工程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施工技术被引人,更是极大的提高了工程建设中的劳动效率和质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工程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埋下了安全隐患,甚至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故应引起工程建设领域的高度重视。本文以下内容将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首先对我国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随后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仅供参考。

2、我国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我国工程建设中重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设计方面。有很多设计单位,本身资质不够,通过挂靠一些大的设计院下面,来承接工程,进行工程设计,这从根本上给建设工程埋下了质量上面的隐患。改革开放以来,很多设计单位从事业单位改制成为了企业单位,国家对其控制实际上是不断减弱,这造成了很多设计单位为了追求利润而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使得很多建设工程在投入使用后,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其应有的功能无法得到发挥,浪费了国家的资源,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及一方的和谐稳定。另外,有一些设计人员,通过各种关系,私下接活,不仅严重扰乱了设计市场的秩序,更是给设计质量埋下了隐患。第二,在施工方面。很多施工单位没有健全的组织结构,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成立相应的安全质量管理机构,造成了现场管理松散,一些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由于建设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施工单位通过低价竞标策略中标以后,不按照规范进行施工,特别是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劣质的材料,简化施工程序,给建设工程埋下了极大的质量隐患。很多施工单位本身资质不够,但是有关系,能接到工程,其或者采取转包的方式从中抽取好处费,或者采取挂靠到较大的施工单位,每年上交一些所谓的管理费,以这种形式进行现场施工,其施工质量可想而知。第三,在监理方面,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监理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很多监理人员不是正规专业毕业,甚至一些以前学习文科类的人员、一些高中毕业生等通过某种渠道弄得一个毕业证,然后就可以投入到监理行业,使得工程质量的监督形同虚设。一些监理单位不能按照规范标准及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工程监理工作,在监理过程中暗箱操作、收受施工单位的好处费等等,严重扰乱的工程建设市场。第四,招投标方面。在很多地方存在招投标成为一种形式的问题,使得很多工程项目被有相互利益关系的公司承接,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也为工程项目质量埋下了隐患。第五,在国家法律法规方面。我国的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之中,在这个期间,不免会出现一些企业钻法律空子的现象。另外政府部门的一些执法人员、质量监督人员、安全监督人员等没有很好的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中饱私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仍存在不健全的一面。第六,从业人员的素质问题。随着我国大学教育的普及,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历史的欠账太多,一些基层的建设工人素质不高,很多都是从广大农民兄弟中直接转变而来的,而且他们闲时入工,忙时入农的工作方式更是给建设工程工期安排带来了麻烦,特别是一些城市相应的保障措施不到位,使得广大农民兄弟在城市中得不到应有的对待,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我国在脱农入工的路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3、要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要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第一,重新对监督机构进行定性。监督机构应明确定性为国家独立执法单位。国家及省级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核定各级监督机构的人员和运作经费,明确经费列支渠道,对于由工作量决定的经费可在工程中按比例提取,以便从经济上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工程前期,并赋予监督机构相应职权。通过加大监督前期工作中的招投标环节,强化准入制度,对施工、监理队伍的资质、等级严格把关。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考核、处罚规定,使监督机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构建完整、严密的监督网络。首先,实现监督资源省级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统一考评,以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次,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监督检查工作实现方便、快捷、准确的动态管理,使非法从业人员无缝可钻,从而净化建设市场,提高工程质量。第二,加强对设计行业的监督管理和对设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对设计行业严格招投标制度,避免通过关系得到设计工程的现象,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不能独立承担相关工程设计,地方建筑业管理部门应严格审查,对违规者处以适当罚款并在行业内部公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行业信用体系,并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勘察设计市场。目前我国已经实行注册考试制度,应该进一步全面展开专业资格认证体系,工程项目各专业主要设计人员必须经专业认证以后才能进行设计活动,这一点在一些中小设计单位实行可能有些困难,因此必须加强设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政府主管部门可通过授权相关的行业协会来组织进行。第三,各地方应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招标管理机构应独立行使管理权和监督权。国家虽然已经颁布《招标投标法》,但多数地方都没有严格执行,造成了公众对招投标的不信任。要建立招标机构信誉评价制度,以市场手段对招标机构进行优胜劣汰。各省可以建立统一评标专家库,下属市县可通过网络终端随机抽取评标专家,这样既节约了分设评标专家库所需资金,又一定程度上割断了专家与行业部门的利益关系。要在招标投标领域逐步形成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第四,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应加大对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相关建设法规的引进吸收和转化,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不断将这些管理经验和法律法规进行内化,以不断完善我国的建设领域的法律法规。第五,采取措施,从法律层面上面彻底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以此来保证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的广大农民能安心在城市中生活、工作,能长期的从事建设工程的建设施工,积累经验,也为工程建设提供稳定的质量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应采取措施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惩戒力度,要把按规定兑现工程款和工资作为重要的信用要求,完善业主、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对企业、个人、银行的信用进行评级,促进它们在经营活动中始终坚持讲信用、守信用、履行信用契约,保持良好的信用状况。要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和市场监管制度结合起来,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惩戒机制,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从源头上遏制建设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这样才能保证农民工在有了社会保障的同时,在收入方面也有了保障,才能使得他们安心的为工程建设做贡献。第五,加大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相关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人员的整体素质,增进其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进度意识和成本意识。加大对监理行业的整治力度,对于不合格的从业人员进行限制进入,从根本上解决监理单位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另外还应加大各项监理法规的落实,对于违背监理法规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总之,我们应正视我国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整改,不能因为工程建设中仍存在问题而否定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取得的巨大的成就。

4、结尾

以上内容首先对我国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随后提出了解决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方法,从各个方面提高自身素质,以为提高我国工程建设的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杨露江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篇4

关键词:盐碱重污区;电力设备;污闪;对策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的污染程度越来越高,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致使电力设备积聚的污秽逐渐增多,极易引起电力设备污闪的问题。电力设备的污闪在沿海重污染地区更为严重,因为沿海地区盐碱地较多,大气盐分含量较高,更容易污染电力设备。因此,加强沿海盐碱重污区电力设备的监控和管理,预防污闪事故的发生,将显得很有必要。

1 盐碱重污区对电力设备的影响

电力设备绝缘瓷瓶必须在大气过电压、内部过电压与额定电压条件下正常安全工作,但是在盐碱重污区瓷瓶表面积聚太多的固相、液相等污秽物,在极端天气下,使得电力设备绝缘瓷瓶绝缘水平降低,极易引起电力设备的闪污。影响沿海盐碱重污区电力设备闪污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1.1 气候因素。沿海地区常年遭遇台风,暴风暴雨天气时常出现,并且盐碱区土壤盐分含量较高,在恶劣天气影响下,使得含有盐分的粉土大量附着于电力设备上,诱发污闪,特别是在大雾等天气下。

1.2 工业污染。沿海地区的工业比较发达,但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城市郊区等产业比较集中的区域,化工厂、火电厂等排出大量废气和工业粉尘。沿海地区湿度较大,恶劣天气极易诱发电力设备发生闪污。

2 盐碱重污区电力设备存在的问题

2.1 母线排、互感器等高压电力设备,因为附着有大量的盐分尘土和工业粉尘,当湿度达到一定条件时,设备绝缘子表面的电阻会变小,设备漏电情况变得严重,减小了设备绝缘子闪络电压,情况严重时即使设备处在正常电压下工作但仍能发生闪络。因此,电力设备的污闪事故时常出现,污闪事故的发生,不仅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还能造成大范围、长时间的停电,影响社会正常生活,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继电器、端子等低压电力设备,设备表面积聚了大量的盐分污秽物,给设备的电子元件带来不利涌向,比如散热性能变差,容易引起短路、电子元件因温度过高损坏等情况。情况严重时,电力设备老化速度加快,使得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安全问题突出,容易引起短路等故障,影响整个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甚至诱发火灾等严重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

2.3 电力电缆。以交联聚乙烯为原料的绝缘层电缆,具有敷设便捷、易于维修等优点,已在得到大力推广,并得到普遍认可。但是,这种材料的电缆不宜使用在潮湿和盐分含量较高的环境中。特别是沿海盐碱重污地区,不仅土壤、大气中盐分含量较高,而且严重的污染使得电缆绝缘层容易被腐蚀,在这些地区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层电缆,不仅会降低电缆绝缘水平,而且造成电缆强度的降低,诱发电力安全事故。

2.4 电气接地系统。电气接地系统的建设,主要是帮助电力设备的故障电流和雷电感应电流安全流入大地,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电力设备故障的扩大化,引起更大的损失。然而,在沿海盐碱重污地区,大气、土壤中含有一定量的腐蚀盐类成分,这些盐类的存在还会损坏电气接地系统,给电力设备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

3 解决盐碱重污区电力设备存在问题的相关对策

针对电力设备的污闪问题,可采取以下几点建议:

3.1 依据国家及行业规范,合理调整电力设备爬电比距是预防污闪的基本方式,因此,需及时更换无法满足防污要求的电力设备。调整电力设备的爬距指通过增大电力设备外绝缘的爬电距离,提升设备的绝缘水平。比如增大污秽积聚区的绝缘子数量,或者使用防尘绝缘子、合成绝缘子等。

3.2 因环境污染与盐碱因素引起的电力设备锈蚀,需及时做好设备的防腐工作。

3.3 定期开展电力设备污秽清理工作,需停电清理、逢停必清,每个季度需至少结合两种方式对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同时做好日常设备巡视工作,特别是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设备,比如污闪事故时,瓷瓶炸裂对人身安全构成较大威胁,因此需重点巡视,确保电力设备的工作性能。这些都是预防设备污闪、保证设备绝缘水平的有效措施。

3.4 RTV涂料具有优越的憎水性及憎水迁移性,在电力设备上喷涂RTV,能大大提高电力设备闪络电压,同未喷涂的电力设备相比,其闪络电压可增大2倍以上,因此,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设备抗污闪性能。

3.5 安装防污闪增爬辅助伞裙。防污闪增爬辅助伞裙通常使用合成硅橡胶为原材料制作,一般安装在瓷绝缘子或原有瓷瓶上,因为增大了闪络距离,相应提高了设备的闪络电压。同时,合成硅橡胶具有良好的绝缘与憎水性,设备上的污秽不易被水浸湿,抑制了设备污闪的条件,进而减小了设备发生污闪的几率。

3.6 盐碱重污区的电缆不适合使用直埋铺设方式,适合使用桥架方式、防腐铺设方案。盐碱重污地区由于各种腐蚀物质含量较高,不仅腐蚀钢管,而且也能腐蚀电缆绝缘层。污染严重的地区,优先使用桥架方式铺设,如果使用直埋式,需使用玻璃钢进行保护。

3.7 制定严密的电力设备检修计划,对接地系统进行系统检修,并定期开展接地系统的性能测试,及时发现受到锈蚀的接地设备并更换,对接地电阻值突增的接地网使用开挖检查方式,减小因接地因素引起的电力事故。

3.8 加强环境治理,减轻污染。在重污地区,必须加强环境治理,减轻污染对电力设备的不利影响。加大环保投入,建设环境监测系统,对重污地区的环境做到有效监控。政府部门加大对“五小”企业的整顿力度,切实做好节能减排。

3.9 电力设备的闪污事故离不开恶劣天气,为预防在极端天气下设备发生闪污,必须强化与气象部分的联系。比如:加强同气象台的联系,随时关注天气情况,做好预防工作,尤其沿海地区台风较多,更要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对确保电力设备正常运行发挥着积极作用。

4 结束语

当前,我国电力设备的运行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在沿海盐碱重污地区极易引发闪污事故,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全文分析沿海盐碱重污地区对电力设备的影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爬距、治理环境、加强天气部分的联系等九项措施,以期对未来防闪污工作提供一定借鉴。因此,电力企业要与时俱进,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采取一系列的科学措施,减小电力设备发生闪污的概率,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林健枫.基于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的研究[J].才智,2011(10).

篇5

1 品种选择有问题

设施葡萄栽培主要目的是使其所种植的葡萄提前成熟上市、果品及早供应市场、甚至达到周年供应。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应根据品种生长特点、适应性、当地消费习惯等全面考虑,合理选择适应当地需求的优良新品种。从目前来看,适应豫东地区种植的大棚葡萄品种主要有巨峰、藤稔、绯红、玫瑰香、夏黑、无核早红等,这些品种普遍表现为结果早、产量高、成熟期早、抗病性强、容易管理,品质优良,果粒大、外观鲜艳、含糖量高。实践证明凡是栽植以上品种的农户,通过科学管理均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个别农户盲目相信苗木销售商虚假宣传,片面追求所谓新、奇、特品种的,将一些不适宜设施栽培的葡萄品种种进大棚,甚至将一些晚熟品种进行设施栽培,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浪费,达不到设施栽培早上市、抢占市场的目的。

2 温室建造设计不合理、温棚材质差

目前,豫东地区设施葡萄栽培大多为简易设施大棚,虽然对大棚建造没有传统温室大棚严格,不需要搭建保温墙、火道等,有支撑物和塑料薄膜组成,但是部分大棚未能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葡萄生产特性等因地制宜的设计和建造。主要存在建造方位不合理、温棚大小不适宜、棚内二膜、三膜搭建不当、棚体高度不够。用于支撑棚体的水泥杆质量较差、大棚塑料薄膜透光性差、抗老化程度低等。严重影响了采光、升温、保温、蓄热以及防风效果。

搭建设施大棚的合理方位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决定,一般以选择东西方向为好,大棚大小以2 500~3 500平方米为宜,大棚过小保温性能较差,过大不利于整体管理,一旦出现漏气、烂膜现象损失十分严重。因此薄膜一定要选择透光性好、抗老化、韧性强的薄膜,透光性差的薄膜不仅影响萌芽生长,而且葡萄病虫害严重。二膜、三膜选用性能优良,透光性高的稍厚于地膜的薄膜即可。棚内铁丝一定要用性能较好的钢丝,好的钢丝可以连续使用3~5年。葡萄冬季修剪时将钢丝收起,萌芽前再搭建。棚内通风口多采用扒缝式,通风时将两膜搭缝扒开即可,并通过扒缝宽窄来调节通风量。

3 片面追求早扣棚

很多葡萄种植户为了达到早上市的目的,片面认为扣棚越早,成熟上市时间越早,效益也就越高。忽视了果树生长的基本规律,人为的无限度的打乱了果树的休眠期,从而导致了葡萄生长发育不正常,出现发芽迟、不整齐、花芽分化不良、生长势较弱的现象,造成设施栽培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所以确定葡萄设施栽培扣棚时间是栽培成败的关键因素。在豫东地区通常情况下,满足休眠,昼夜平均7℃以下需1 000小时以上;5℃以下需800~1 000小时;0℃以下需600小时左右。根据多年经验,简易设施葡萄栽培扣棚时间一般为2月上旬。此时扣棚棚内温度升温快,外界温度影响小。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葡萄发芽。

4 棚内光照条件较差

葡萄设施栽培中种植户最重视的是棚内的温度,想尽各种办法提升棚内温度,往往是在大棚内再加盖二膜、三膜。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提升温度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棚内的光照。再加上种植户为了增加大棚稳固度随意增加棚内架干,为了节省成本使用透光性较差的薄膜或者使用本该更换的老薄膜。由于简易设施葡萄栽培多在春季进行,这段时间光照时间短,强度弱加之其他因素的存在,远远不能满足葡萄生长所需要的光照,造成枝叶虚旺生长、新梢瘦弱、叶片较薄、生理落果严重,果实品质差、病虫害严重等。解决棚内光照的方法包括一是合理使用支架,适当降低大棚高度,二是选择质量上乘的薄膜,增加光照条件,三是及时清理棚外薄膜上的灰尘,棚内地上铺设反光膜。四是适当早揭和晚盖草帘,并且尽量缩短揭盖草帘的时间,增加葡萄光照时间,五是应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如采用南北定向栽培模式,选择适宜的栽培密度,培养采光良好的树形,及时进行夏季修剪等。

5 棚内温度提升过快

葡萄扣棚以后,很多种植户为了使葡萄尽快发芽,总是急于将棚内温度迅速提升,忽视了葡萄生长的基本规律,一般葡萄自然休眠后,其温度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扣棚初期外界温度和棚内温度相差较大,往往容易造成葡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不协调,根系活动滞后于枝梢生长,容易出现萌芽早、枝条徒长。甚至发芽后又萎缩枯死的现象。因此葡萄设施栽培在扣棚前25~30天最好地面铺设地膜,扣棚后逐步提高棚温。具体方法可以扣棚后5~7天,白天拉起1/3草帘,一周以后白天拉起1/2草帘。15天以后白天全部拉起草帘。温度过高时打开顶部放风口降温。

6 管理不科学、“隔年结果”现象严重

由于缺乏连年丰产技术体系, 葡萄经设施栽培后,“隔年结果”现象普遍存在,不能实现连年丰产,但不同品种“隔年结果”现象的轻重有所差异。大多数品种经过一年设施栽培后,第2年产量很低,造成“隔年结果”现象最主要原因是葡萄第1年结果时,枝条生长不充实,树体未达到丰产要求,对各种营养的吸收不能满足果实的需求。看到葡萄果穗后舍不得疏除,结果系数极高。在修剪上所留结果枝条过多,个别果园亩结果枝条量超过标准1倍以上,一般情况下设施栽培葡萄产量应控制在每亩1 500~2 000千克亩结果枝量2 500~3 500个。“隔年结果”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设施葡萄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7 水肥管理不科学

棚内施肥不科学主要表现在基肥施入过晚,施入的有机肥未充分腐熟,大量穴施碳酸氢铵和撒施大量尿素,造成烧根和氨气中毒。造成葡萄幼梢、叶片、幼穗受害。灌溉和大田浇水方法相同,浇水次数过多,棚内湿度大,病害严重。所以设施栽培葡萄一定要讲究科学施肥、灌水,每年果实采收后应及时施足底肥,尤其是负载量较大的年份,这样可以使其尽快恢复树势,增加营养积累,为来年丰产打下基础。在整个生长季节田间土壤要求一直保持湿润状态,上冻前结合全园翻地亩施腐熟鸡粪等有机肥3 000千克,过磷酸钙80千克,第2年花期施硼砂0.5~2千克,硫酸钾复合肥50千克。转色期亩施硫酸钾30千克。

篇6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隆阳区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9-0048-02

一、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隆阳区成立了区级领导和22个区直单位组成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并对新开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每个给予3 000元~5 000元的开办费、培训费补助,同时在项目、资金、技术上给予倾斜扶持,确保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发挥作用一个。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05年成立第一家登高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来,每年以4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速度递增,截至2012年1月,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社达到246个,其中烤烟合作社已发展到92个、蔬菜52个、水果22个、养殖44个、特色农产品14个、其他22个。入社股金9 611万元,辐射带动农户5.6万户,2011年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1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二、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运作多年的时间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对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产品流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降低农民生产经营成本、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和制约其发展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登记管理条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国家赋予农民经济合作社组织以法人资格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农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理解上有偏差,对合作社的性质和运行机制不够了解,有种种疑问和顾虑;偏远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民的市场意识还不够强,合作经营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加之受农业生产周期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时间短的影响,示范引导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

2.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牵动作用还不够突出。农民商品经济意识和合作经营理念相对淡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数量少、规模小、层次低、带动能力弱等问题,而且各地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明显滞后,严重制约着我区农业发展。

3.品牌意识谈薄。全区246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只有6个取得商标。产品虽然能够销售出去,但未必能取得最大效益,且对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很不利,是一个薄弱环节。

4.缺乏带头创办能人,合作社成员整体素质偏低。隆阳区大部分农村缺乏领办合作社的带头人,会经营管理、能开拓市场的复合型骨干人才缺少,农民普遍缺少合作意识。现在多数合作社的理事长大都是该相关产业的种植大户或是养殖能手。这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一些有文化、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农民多数外出打工,留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年龄偏大的农民。还有一些能力强的“能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够了解,缺乏兴趣和动力组建合作社,牵头领办的意愿不强。

5.内部管理机制不规范,农民成员的权利和利益需要保障。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民主管理、利益分配和监督约束等机制不健全。一些合作社根本无章程,无账目,合作社的成员不了解合作社章程内容与个人的利益关系,有的领办人把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机制与公司制企业管理相混淆,在民主决策和利益分配上不依法办理。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农民成员行使民利和切身的经济利益。

6.科技支撑薄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障碍。农民专业合作社缺少流动资金,得到国家和省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是过去成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经过几年的发展有了自己的项目,而新创办的合作社则没有这样的待遇。另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虽具有法人资格,但因其承担的有限责任没有实际资产做担保,因而贷款难的问题不易解决。一些已经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别是从事种植、养殖业的,缺乏科技力量支撑和有效快捷的信息渠道,难以实现做大做强,只能是维持现状。

三、促进隆阳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篇7

摘要:转型时期特定的国情和社会背景,决定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必须选择“政府主导”的模式。社区管理中的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政府必须扮演多种角色、行使多样职能,更好地培育和扶持社区的持续发展。但是,政府角色的不当和政府行为的“越位”、“缺位”和“错位”,容易导致社区管理中的“政府失灵”现象。因此要推进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稳步、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政府在社区管理中如何进行功能定位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社区;社区管理;功能定位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共同体。社区管理是指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健康发展的过程,是对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1]社区管理靠两种力量的推动,一是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的力量,二是政府的力量。从目前的实践看,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政府支持不力或包办过多(行政化倾向),是城市社区管理中的普遍的现象,而这一问题的存在,相当程度上已影响了社区建设走向深入。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找到社区管理的出路,推动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政府在社区管理中如何进行功能定位的问题。

一、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功不可没,首先表现为社区建设运动是由政府发起和组织的。政府还通过制定社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社区建设、规范社区行为,对社区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其次,政府均有专门的机构和组织来具体负责社区管理工作,为社区提供管理和服务;第三政府为社区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政府运用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社区建设,不断提高社区硬件建设水平,在政府强有力地推动下,社区改造,尤其是硬件设施建设在短期内得到推进和改善;最后,政府是社区建设的协调者和控制者。在改革开放后,政府在中国城市社区发展过程中渐渐让渡出部分权力,其改革目标是扮演规划者角色。这里说的协调者,是指政府对于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引导和监管,逐渐由过去的政府机构直接管理,向总体规划协调的间接调控方式过渡。

(二)政府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现阶段社区管理的实际来看,政府在其角色的扮演和行政职能的行使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总体来说,这些现象和问题可以概括为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政府职能的越位是指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超越了其本来的职能和权限,是超职责、超权限的行政过程。[2]

政府越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行政因素向社区弥漫式渗透,使自组织力量和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政府包揽社区事务必然导致政府承担所有的成本;社区行政化,政府成为社区的惟一资源来源,社区居民没有形成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政府的无限责任诱发了社区的道德风险,不利于社区自组织的培育、本地社区内资源的聚集。

政府职能的缺位主要表现在对非政府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等第三部门社会组织培育不到位,对社区内的非政府专业性社团资金投入不够,导致这些非盈利的服务性机构发展比较缓慢;政府缺位主要表现在:政府投入少。有些地方也出现了由于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出现一些违章建筑、马路市场以及乱收费、乱罚款等屡禁不止的问题;宣传力度不够,地域发展不平衡,社区成员的认可和参与程度不高。

政府行为的“错位”主要是指政府混淆了工作的主次和轻重,特别是把社区的社会建设当做经济建设来抓,既当“裁判员”又做“运动员”。政府错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重管理、轻服务”现象相当普遍;社区组织的职能错位。我国现行社区组织中除了政府机构、居委会以外,还包括社区内的各类单位组织,他们往往隶属于各自不同的上级单位,社区内的许多单位处于半封闭状态,“单位办社会”现象十分严重。

鉴于政府在社区管理中如此重要的作用和当前存在的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我们必须定位好政府在社区管理的地位。

二、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功能定位

政府在社区管理中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导致作为社区建设的两大主体政府和自治组织的功能失调、角色错位。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功能进行定位。

(一)政府应该担当建设社区的功能

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应当发挥适当的主导作用。表现为:倡导、动员、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监督、评价和经验的推广,用政策去促进社区建设资源的聚集和社区的持续发展。政府发挥主导推动作用直接目标是支持具体社区活动的开展,而深层目标则是促进社区资源的开放和动员,促进社区成员的参与。因此,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应是:担当建设社区的功能,积极发挥引导推进作用,在负起相应责任的同时,决不可“越位”、过度参与包办。

各级政府是我国社会管理中最具控制力的政权组织,能有效地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准确而有效地引导社区建设的方向,合理运用场地、设备和资源,限制任何偏离社区建设总目标的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保障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总的来说,各级政府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管理和服务、组织协调服务和动员社区参与来担当建设社区的功能。

(二)政府应该担当建设社区自治组织的功能

社区自治组织是社区建设的基础,是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的平台、场所,因此建立完善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是社区建设的关键。笔者认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街道办事处层面构建社区组织的网络结构—社区理事会。社区理事会在成员组成上具有广泛代表性,包括街道办事处的代表、驻街政府职能部门的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和居民代表等,其负责人由街道办事处代表兼任。社区理事会建立后将成为社区运行的主体组织,其主要职能是规划、协调和监督。

其次,培养专业性社区工作者。社区建设需要大批政治素质好、热心为群众服务的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在于推进社区工作专业教育与实务的发展,协调社会关系,在服务社会成员、推进社会互助、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安全阀和推进器的作用,因此作为城市政府应积极开展培养专业社区工作者的工作。[3]

(三)政府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政事分开的有效载体,要按照行业职能“同类项合并”的原则,界定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工作界面,逐步将现在由行政机构承担的一些技术性、服务性、事务性工作进行彻底的剥离,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承担,而不要再层层下放到社区。

笔者认为首先要取消挂社团的“挂靠制”,保证社团的民间性、自愿性和独立性;其次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对于从事社团活动的个人,无论是对其所在组织实行完全税收优惠、部分税收优惠,还是完全税收,都要完全按照个人收入的多少,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4]第三要完善社团的有关法规政策,政府是社团组织的后盾,负有为社团提供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的责任;最后要充分发挥社团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在整个社区建设中,政府、社团和居民共同参与,明确定位,合理分工。政府是社区建设的倡导者,社团是社区建设的具体操作者和组织者,是沟通政府和居民的桥梁和纽带,居民则是参与社区建设的主体和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加快社团的发展,形成社区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另外政府部门要坚持依法管理,从法律上保护社团的合法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引导建设与社区需要相符合的新型社团。

城市社区建设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和体制转轨的宏观背景,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必须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切实的指导,方能健康发展,这其中政府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政府职能作用发挥得充分、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进程与质量,这一点必须引起方方面面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孟华.论中小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政府职能.泰山学院学报,2003,1.104页

[2]徐永祥.社区发展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53页

篇8

关键词:政府;社区;社区管理;功能定位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共同体。社区管理是指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健康发展的过程,是对社区工作的总体概括。[1]社区管理靠两种力量的推动,一是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的力量,二是政府的力量。从目前的实践看,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开展,政府支持不力或包办过多(行政化倾向),是城市社区管理中的普遍的现象,而这一问题的存在,相当程度上已影响了社区建设走向深入。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找到社区管理的出路,推动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政府在社区管理中如何进行功能定位的问题。

一、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功不可没,首先表现为社区建设运动是由政府发起和组织的。政府还通过制定社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社区建设、规范社区行为,对社区建设进行宏观指导;其次,政府均有专门的机构和组织来具体负责社区管理工作,为社区提供管理和服务;第三政府为社区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政府运用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社区建设,不断提高社区硬件建设水平,在政府强有力地推动下,社区改造,尤其是硬件设施建设在短期内得到推进和改善;最后,政府是社区建设的协调者和控制者。在改革开放后,政府在中国城市社区发展过程中渐渐让渡出部分权力,其改革目标是扮演规划者角色。这里说的协调者,是指政府对于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引导和监管,逐渐由过去的政府机构直接管理,向总体规划协调的间接调控方式过渡。

(二)政府在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从现阶段社区管理的实际来看,政府在其角色的扮演和行政职能的行使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总体来说,这些现象和问题可以概括为政府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政府职能的越位是指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超越了其本来的职能和权限,是超职责、超权限的行政过程。[2]

政府越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行政因素向社区弥漫式渗透,使自组织力量和机制难以发挥作用;政府包揽社区事务必然导致政府承担所有的成本;社区行政化,政府成为社区的惟一资源来源,社区居民没有形成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政府的无限责任诱发了社区的道德风险,不利于社区自组织的培育、本地社区内资源的聚集。

政府职能的缺位主要表现在对非政府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等第三部门社会组织培育不到位,对社区内的非政府专业性社团资金投入不够,导致这些非盈利的服务性机构发展比较缓慢;政府缺位主要表现在:政府投入少。有些地方也出现了由于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出现一些违章建筑、马路市场以及乱收费、乱罚款等屡禁不止的问题;宣传力度不够,地域发展不平衡,社区成员的认可和参与程度不高。

政府行为的“错位”主要是指政府混淆了工作的主次和轻重,特别是把社区的社会建设当做经济建设来抓,既当“裁判员”又做“运动员”。政府错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重管理、轻服务”现象相当普遍;社区组织的职能错位。我国现行社区组织中除了政府机构、居委会以外,还包括社区内的各类单位组织,他们往往隶属于各自不同的上级单位,社区内的许多单位处于半封闭状态,“单位办社会”现象十分严重。

鉴于政府在社区管理中如此重要的作用和当前存在的缺位、越位和错位问题,我们必须定位好政府在社区管理的地位。二、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功能定位

政府在社区管理中职能的越位、缺位和错位导致作为社区建设的两大主体政府和自治组织的功能失调、角色错位。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功能进行定位。

(一)政府应该担当建设社区的功能

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应当发挥适当的主导作用。表现为:倡导、动员、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监督、评价和经验的推广,用政策去促进社区建设资源的聚集和社区的持续发展。政府发挥主导推动作用直接目标是支持具体社区活动的开展,而深层目标则是促进社区资源的开放和动员,促进社区成员的参与。因此,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角色定位应是:担当建设社区的功能,积极发挥引导推进作用,在负起相应责任的同时,决不可“越位”、过度参与包办。

各级政府是我国社会管理中最具控制力的政权组织,能有效地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准确而有效地引导社区建设的方向,合理运用场地、设备和资源,限制任何偏离社区建设总目标的组织行为和个人行为,保障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总的来说,各级政府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管理和服务、组织协调服务和动员社区参与来担当建设社区的功能。

(二)政府应该担当建设社区自治组织的功能

社区自治组织是社区建设的基础,是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和公共管理的平台、场所,因此建立完善的社区自治组织体系是社区建设的关键。笔者认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的重点应该放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街道办事处层面构建社区组织的网络结构—社区理事会。社区理事会在成员组成上具有广泛代表性,包括街道办事处的代表、驻街政府职能部门的代表、企事业单位代表和居民代表等,其负责人由街道办事处代表兼任。社区理事会建立后将成为社区运行的主体组织,其主要职能是规划、协调和监督。

其次,培养专业性社区工作者。社区建设需要大批政治素质好、热心为群众服务的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的作用在于推进社区工作专业教育与实务的发展,协调社会关系,在服务社会成员、推进社会互助、缓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等方面起到安全阀和推进器的作用,因此作为城市政府应积极开展培养专业社区工作者的工作。[3]

(三)政府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政事分开的有效载体,要按照行业职能“同类项合并”的原则,界定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工作界面,逐步将现在由行政机构承担的一些技术性、服务性、事务性工作进行彻底的剥离,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承担,而不要再层层下放到社区。

笔者认为首先要取消挂社团的“挂靠制”,保证社团的民间性、自愿性和独立性;其次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对于从事社团活动的个人,无论是对其所在组织实行完全税收优惠、部分税收优惠,还是完全税收,都要完全按照个人收入的多少,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4]第三要完善社团的有关法规政策,政府是社团组织的后盾,负有为社团提供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的责任;最后要充分发挥社团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在整个社区建设中,政府、社团和居民共同参与,明确定位,合理分工。政府是社区建设的倡导者,社团是社区建设的具体操作者和组织者,是沟通政府和居民的桥梁和纽带,居民则是参与社区建设的主体和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所以要理顺三者的关系,加快社团的发展,形成社区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另外政府部门要坚持依法管理,从法律上保护社团的合法地位和作用的发挥,引导建设与社区需要相符合的新型社团。

城市社区建设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和体制转轨的宏观背景,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必须得到必要的支持和切实的指导,方能健康发展,这其中政府的作用是最为关键的。政府职能作用发挥得充分、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进程与质量,这一点必须引起方方面面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孟华.论中小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政府职能.泰山学院学报,2003,1.104页

[2]徐永祥.社区发展论.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53页

篇9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社区建设;评估方法

从一定意义上说,公民对于社区的意识是比较强的,从这点出发,众多的文化机构和图书馆都非常重视社区的问题,将社区建设作为基础进行服务建设。在我国,图书馆服务社区建设刚刚起步,并没有相关的案例当做参考,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参照,这就导致图书馆服务社区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成熟。以下笔者就从当前探索阶段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实际参与的经验提出个人的浅显思考。

一、图书馆参与社区建设的意义分析

之所以党和政府要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的步伐,是因为这既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需要,也是满足社区管理方式变革的需要。将图书馆服务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中,既可以将其作为图书馆服务扩展的一种途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民对物质文化的必然需求。从目前我国初步探索的图书馆参与社区建设的尝试结果看,此项建设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图书馆参与社区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化进程达到一定阶段时的要求,也是面向新时代进行城乡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方法。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社会转型也缓慢开始。在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新世界中国改革的重要途径。社区建设不仅需要政府和相关文化部分的大力推广,更加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可以说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源作为支撑,图书馆服务社区建设的计划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其次,从图书馆的角度看,参与社区建设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社会文化机构,图书馆的主要职责就是提供公益性的服务。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就使得图书馆的经费同计划经济时代下的资金来源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社会各界的资源成为图书馆得以维系的重要基础。对于图书馆而言,参与社区建设是其关注社会需求,根据需求改变自身和调整自己的一种方式,只有不断地参与到社会中,才能提高其对社会的适应力,并且由此获得社会各界的信任和支持,得以不断推动图书馆发展。对于图书馆而言,参与社区建设是为公众服务的一种方式,这项服务工作只要能够做好,图书馆的社会知名度也就会逐步攀升,图书馆就会获得更多人的支持,在足够资金的帮助下,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质量也会越来越高,进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获得更高的知名度,如此便形成了良性循环的态势。

二、图书馆参与社会建设探索阶段的基本情况分析

从全国各地图书馆参与社区建设的状况看,由于相关的理论和模型还没成熟,各地开展的建设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大有不同,各图书馆和各社区在建设过程中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也存在很大的不平衡。对于原先已经进行过教育方面的工作的图书馆而言,由于有足够的经验和良好的资源,因此只需要将参与社区建设作为其服务的一次拓宽或者是服务手段的一次创新即可,这也就使得这些图书馆走在图书馆参与社区建设最前沿。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他们取得的成绩是被所有人所承认的,很好地起到了先锋带头作用。但是也还存在部分数量的图书馆,由于重视程度、资金资源等方面原因,对于社区服务建设并不是那么积极主动,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开展活动也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要求,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已,成效也就几乎为零。

对于我国图书馆参与社会建设工作而言,探索阶段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有些图书馆急于求成,照搬抄袭。由于各个图书馆的资源和主要优势并不相同,各图书馆就必须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来为社区提供服务,这是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图书馆在了解社区居民和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就会重视调查和研究服务对象并做到区分,然后积极地寻找到服务对象对文化的需求点,然后有目标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我国目前图书馆参与社区建设主要问题分析

处于社会转型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增快,图书馆参与社区服务也从一开始的自由发展向目前的自觉发展,由经验型建设向科学型建设转变。这一转变进程进行快慢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解放程度,观念更新速度和创新意识。在认识到图书馆参与社区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若不解决,必然会导致图书馆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遇到巨大的阻力。从各方面实践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1.缺少长远的规划

从总体来看,各地的图书馆对于社区服务建设工作都表现的热情无比,各项社区服务活动也非常顺利地开展,社会各界人士对图书馆的评价也越来越高。但是从众多图书馆的发展情况来看,不少图书馆对于社区服务还是没有形成做长远的规划,没有宏观的把握,也没有将其纳入到发展的总体计划中,还停留在被动建设的阶段。

2.思想解放程度不够

全国各地的图书在社区服务建设这方面开展的活动很不一致,这种一致主要是图书馆的本身实力和服务水平不一致导致的;同时图书馆提供的服务社区项目也千差万别,内容参差不齐。追究其主要原因,除了地区经济条件限制外,部分图书馆领导思想不够开放,对于图书馆的认识还停留在借阅图书的阶段,没有认识到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性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对于图书馆的社区服务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投入的力度和资源也不够,最后就使得图书馆参与社区项目活动开展得非常少,个别图书馆几乎没有开展过。

3.活动缺乏创新性

尽管不少图书馆在开展社区服务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组织活动,为各地图书馆树立的榜样,但是从目前全国图书馆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来看,多数图书馆在开展活动和项目上形式相当单一,手段和方法也大相径庭,创新型的活动较少,这都反映了我国的图书馆参与服务社区建设在探索阶段的对社区需求了解不够深刻的问题。

四、推进和深化图书馆服务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1.提高图书馆服务社区建设的重视程度

目前有一部分地方图书馆对服务社区的重要性并没有充足的认识,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都是被动开展的,只是随着全国的口号在举办活动。这些图书馆的领导并没有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馆服务社区建设是使图书馆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履行职责的重要需要,只有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去,同社会各界人士处好关系并得到他们的认可,才能为图书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外部环境,这能最大程度地展现出图书馆的职责和巨大的社会文化价值。目前我国的图书馆服务社区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各方的理论研究并不充足,许多实践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成效,也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总结问题和提供理论依据,但是对于图书馆服务社区建设一定要重视,在思想观念上一定要尽快转变。

2.积极了解和满足社区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区建设一方面是人们物质生活建设,另一方面也是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整个全国都想着小康社会在不断发展,城市也在快速建设学习型社区,物质生活得到一定满足的人们对于文化需求也就会越来越迫切。目前各地的社区建设也开始向着这个方面倾斜,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和活动,以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从这当中得到启示,图书馆也应该转变观念,不要仅仅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更加需要从社区、社会的视角来看待他们对图书馆的要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服务建设工作必将成为社区的重要工作,社区对于图书馆服务社区,深入社区,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有更高的要求,图书馆也就不可能回避这些要求。所以对于图书馆而言,就要化被动为主动,自觉走进群众,了解群众的需求,找到贴近生活的元素,在社区服务建设中提高自己建设理念,从居民的需求、社会的要求来重新定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这样才能形成社区文明共建、资料共享的目标。

3.完善图书馆服务社区建设评价体系

图书馆服务社区工作能否做好、能否长期坚持,仅仅靠图书馆是不够,更需要监督人员做好自己的工作,尽快完善评价体系,对图书馆有一项准确评估的标准。这个时候就需要将服务社区建设作为图书馆一项专业性的、经常性的工作。当图书馆服务社区工作成为一项基本工作之后,就能够保证服务社区建设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并且完善的评价标准也使得这项工作有改进的依据,保证了此项工作能够扎扎实实地进行下去。

五、小结

对图书馆服务社会建设工作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简要概括了我国此项工作的开展存在不一致的现状,然后针对当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缺乏长远规划、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和创新意识不够等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要从提供重视程度,积极了解居民需求和社会需求并满足和完善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来推进和深入图书馆服务社区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新廉. 社区图书馆建设论析[J]. 河南社会科学,2006,(5).

篇10

一、平安县社区建设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平安县县城5个社区经过几年的运行,在协助党委政府落实城镇低保、困难群体救助、计划生育政策、法制宣传、调解民事纠纷等社会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1、社区管理难度大。同在社区居住的有村民、居民、外来户,还有行政、企事业单位职工,许多社区居民游离于社区管理之外,造成社区管理难度大。在对外来人员管理上,个别居委会对基本情况掌握不清,管理缺乏有效手段,由此带来辖区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2、社区功能不健全。社区居委会对自身的职能职责认识不清,功能定位不准,对居民的服务意识不强,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社区工作尤其是社区服务和协调职能不到位,有关部门往往把社区当成其“二级单位”,社区承担着繁重的行政事务,没有精力去为居民服务。

3、运行机制难激活。社区经费严重不足,基本无创收渠道,自我“造血输血”功能弱,且财务管理权大部分收归镇政府。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从工作人员配置到协调服务意识的增强、从服务机构设置到服务设施的配置等都相对滞后,服务内容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丰富和提高。

二、进一步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理顺管理体制。要把和谐社区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增强和谐社区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是明确建设目标。制订出包含全县新时期和谐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发展思路和建设措施等内容的发展规划。二是明确领导体制。调整充实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大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协调力度,进一步完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三是明确社区功能。对社区的职能职责和工作内容进行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理顺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切实推进政府依法行政、社区居民依法自治。

2、健全服务体系,强化服务功能。加强社区服务体系的网络化建设,使社区真正发挥好为广大居民的服务功能。一是引导社区组织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协调意识,把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成果和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社区工作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二是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健全各种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鼓励社区创办家政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和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物业管理业,培育社区生活类民间组织和组织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