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业会计准则范文
时间:2024-03-06 17:35: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企业会计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结构;特点;意义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全面推出了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这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在中国会计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一、 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新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由1个基本准则、38个具体准则和1个应用指南构成。
1. 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由11章50条构成。基本准则处于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层次。基本准则涉及整个会计工作和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对38个具体准则起统驭和指导作用,各具体准则的基本原则均来自基本准则,不得违反基本准则的精神。
修订后的基本准则与1992年的基本准则比较,呈现以下五个特点:
(1) 继续坚持我国基本准则的定位。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中《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的内容与我国的基本准则有相似之处,但该框架不作为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主要是用于指导准则制定机构的制定工作。我国已经有了基本准则,十多年来已被理论界和实务界所接受。所以,这次修订基本准则,没有将原来的基本准则改为类似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仍沿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形式,只对其中的部分内容做出修改。
(2) 对会计目标进行修改。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最终要达到的结果。在国外,也称为财务报表的目标。根据会计的本质和国内外会计实践,修订后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企业会计应当如实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以满足有关各方面对信息的需要,有助于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基本准则根据这些新情况对会计目标有关内容作出了相应的修改。
(3) 对会计一般原则进行完善。原基本准则中的一般原则,具体规定了12项原则。国外一般称为会计信息或财务报表的质量特征。本次修改将原一般原则改为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这样更能体现本章的内容实质。此外,在原来12项一般原则基础上,增补了会计的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的原则要求,这也是近年来国际上通行的要求,另外,本次修订同时对原12项原则的内容也作了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4) 对会计要素的定义作了重大调整。这次重大调整的主要原因是,2000年国务院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定义,取代了原基本准则中关于会计要素定义的规定。基本准则修订后的这部分内容完全是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进行的,而且是本次基本准则修改的核心部分。除了修改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外,还吸收了国际准则中的合理内容,例如,在利润要素中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
(5) 对财务报告进行修改。本次修改删除了财务情况说明书的提法,将第九章财务报告改为财务会计报告。在语言表述上做到中国化和通俗化,便于理解、操作和执行。
2.具体准则
具体准则共有38项,其中,新制定的会计准则22项,以前制定、现在修订的16项。这38项具体准则基本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具体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二层次,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用来指导企业各类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
具体会计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
(1)一般业务准则。它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包括存货,会计政策等具体准则项目。
(2)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它主要规范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确认与计量要求。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等准则项目。
(3)报告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等准则项目。
3.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三个层次,是根据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制定、指导会计实务的操作性指南。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主要解决在运用准则处理经济业务时所涉及的会计科目、账务处理、会计报表及其格式,类似于以前的会计制度。鉴于这次会计准则体系改革的幅度很大,如果由企业自行设计科目报表可能会出现混乱的局面,所以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二、 会计准则体系颁布和实施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我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要使中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会计作为商业通用语言,必须国际化。会计国际化的关键点之一就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现行企业会计制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还有相当的差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减少或消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充分协调,可以提高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在全球经济中的可比性,降低我国企业信息报告成本和融资成本,有利于推进我国当前实施的企业“走出去”战略。因此,制定一套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是我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迫切需要。
第二,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没有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贯彻了先进科学的会计理念,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适合中国国情的会计政策和程序,使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了制度保证。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和实施必将对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从整体看,与我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对会计人员职业水平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国际上先进国家的会计水平相比,差距更大。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的职业水平,增强其职业判断能力,成为我国会计界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一靠培训,二靠在实践中锻炼。以新会计准则体系培训为契机,将国际上先进的会计理念和先进的会计方法传授给会计人员,将有利于会计人员职业水平的提高;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将使会计人员有机会在会计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第四,有利于提升我国会计的国际地位。新准则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我国更快地实现制定高质量的会计准则的目标,促进全球会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我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影响力,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的国际地位。
三、 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新会计准则体系较好地处理了借鉴国际惯例与立足国情的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科学规范与便于理解和操作执行的关系。所以,与以前颁布类似的会计规范相比,新会计准则体系表现出如下特点。
第一, 科学性。首先,科学性体现在其会计理念的科学性。新会计准则体系比以往更加关注企业资产的质量,更加强调对企业资产负债日的财务状况进行真实、公允地反映,更加强调企业的盈利模式和资产的营运效率,而不仅仅是营运效果。其次,科学性体现在其体系结构和表述的科学性。新会计准则体系是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既有一般的原则指导,又有实务的操作指南,既体现了国际协调性,又密切结合中国实际。新会计准则体系体例合理、表述清晰、定义科学,是一套质量较高的会计准则体系。最后,科学性还体现在其会计政策和方法的科学性。新会计准则体系保留了在我国行之有效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剔除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旧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如存货计价的后进先出法等),引进了一些符合中国实际的、新的会计政策和方法(如在合并会计报表中引入实体理论等)。
第二, 全面性。纵向上看,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是一个有机整体;横向上看,38项具体准则和1个应用指南基本上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这些业务不仅包括以前的一些常规业务,而且包括了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而出现的新业务(如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等)。即使将来出现具体准则没有涵盖的新经济业务,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基本准则进行判断和处理。
第三, 可操作性。新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一般的原则指导,而且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提供了操作指南。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应用指南以会计人员喜闻乐见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的形式对如何运用会计准则作出了规范,避免了会计人员在具体运用时出现无所适从的情况,避免了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时可能出现的混乱局面。
第四, 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充分协调性。新会计准则体系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适合中国实情的内容,绝大部分会计政策与方法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是一致的。从总体上看,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保持了高度的协调性(或趋同性),但同时,新会计准则与现行的国际会计准则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公允价值的应用;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关联方的披露;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
第五, 层次性。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基本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最高层次,它是制定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的依据,也是指导会计实务的规则。具体准则处于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二个层次,它是根据基本准则制定的对各类企业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规范。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制定的、指导企业进行会计实务的操作指南。新会计准则体系的这三个层次相互联系、各有分工。
第六, 动态性。新会计准则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当实务中出现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时,可以对应用指南进行修订,使新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体现实务出现的新的、更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一、基本准则修订的动因分析
(一)融入会计准则全球趋同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到现在已经由国际协调阶段进入了全球趋同阶段。所谓会计准则全球趋同,指受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各国国内会计准则在不断的国际比较和协调中,在国际强势集团的推动下,向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目标发展这样一种动态的过程。
1、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必要性。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市场已突破时空界限,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市场,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资本、商品和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空前活跃。跨国上市和发行证券等国际筹资活动日益增多,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在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必须采用相同或相近的会计准则,以提供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
2、融入会计准则全球趋同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和全球资本的流动将世界经济带入了全球化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国家或地区如果要脱离世界经济谋求自身发展是不可想像的。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出口国,我国的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大潮,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我国境外筹资企业、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由于其母公司、子公司或投资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需要分别按照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会计标准编制财务报告,造成大量的信息披露成本。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筹资成本和交易成本,因此采用全球统一的会计标准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也将使会计信息更为有用和便于理解,以促使我国企业在全球性的经济竞争和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此外,加入WTO后一些成员国对我国的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某些成员国因不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拒绝接受我国会计标准所计算的成本资料,并要求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第三国的成本资料为依据,从而使我国的企业在反倾销中处于不利地位,成为出口贸易的巨大障碍。因此采用全球统一的会计标准就显得日益迫切。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并涉及到相关各方的利益分配。正如美国著名会计教授泽夫所述,会计准则将影响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和债权人的决策行为,受影响的决策行为反过来又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利益。因此,发达国家等强势集团牢牢地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制定权抓在手中,将IFRS演变为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IFRS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利用它获得外资的同时,也要以开放市场、损害一定的经济利益作为代价。但是如果完全拒绝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必然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利于我国吸收国际资本,更不利于到国外上市和发行债券,还要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费用。因此,在利益权衡下,必须做出趋利避害的抉择,应在考虑国情需要的前提下,尽量与全球化会计准则、国际惯例趋同。
(二)基本准则本身所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新兴事物的不断涌现,1992年底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已经不符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原基本准则内容陈旧,存在技术上和操作上的滞后性。例如,早在2000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就已对会计要素做出了重新定义,而原基本准则上的要素定义早已过时,在会计理论和实务中已没有利用价值,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一种边缘化现象。再者,原基本准则中还存在大量与《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相矛盾和抵触的地方,成为组建我国统一会计制度体系的一大障碍。因此,对基本准则进行修订已势在必行。
二、基本准则修订的内容与特点
(一)基本准则修订的内容。本次基本准则的修订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基本准则的定位,由指导制定企业会计制度变为指导制定具体会计准则;(2)新准则明确提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该目标是决策有用论和受托责任论的结合,这是充分考虑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后所做出的规定;(3)新准则增加第十条关于会计要素及其构成的规定,其作用无非是统领第三至八章的内容;(4)将准则第二章“一般原则”更名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该部分提出了八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包括一贯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其中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要求,并删除了原有的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配比等规定;(5)重新对会计要素进行了定义,其中收入和费用要素的定义较为新颖。指出“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由于首次提出“利得”和“损失”的概念,相应地也改变了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构成;(6)剔除了大量的具体账务处理,提高基本准则的理论性;(7)突出会计计量问题,并单设一章列出了五种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并对它们做出了具体解释,其中由于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相关问题上的应用而受到了特别的推崇;(8)扩大了财务会计报告的范围,提出“财务会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二)基本准则修订后所呈现的特点。修订后的基本准则注意了整体结构的布局,删除了大量的具体账务处理,修正了很多陈旧的内容,引入了一些国际上流行的会计概念等等,这些无疑都是一大进步,使得基本准则更为精炼和完整,具体来说呈现出以下特点:
1、基本准则已经呈现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雏形
(1)从总体布局来看,新基本准则的结构更趋向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简称CF)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提出来的,它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贯的准则,并对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做出规定。美国FASB所颁布的概念框架,在国际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也纷纷效仿,如加拿大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也了一份名为“财务报表概念”的文告;英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的相类似的文件是财务报告“原则报告”等。此外,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的前身)也在1989年7月1日公布了《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的准则公告,其性质类似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修订后基本准则的结构更趋向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图1)两者的结构都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起点基础运行呈报,只有逻辑一致的概念框架才能制定出首尾一贯的准则。
(2)从具体内容来看,新基本准则更多地吸收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理念。新的基本准则删除了大量的具体账务处理,只保留了基本概念等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因此,其定位是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具有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同的功能。再者,首次在准则中引入概念框架中的“利得”、“损失”、“留存收益”等概念并做出了具体解释,相应地也改变了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构成项目,由此对会计报表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此外,在分析新基本准则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该部分由八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构成,我们暂且把其中的“明晰性”解释为“可理解性”,并将它们按照在基本准则中的出场顺序排列(图2)。我们可以发现: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体系的前两项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所规定的主要信息质量相同;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体系的前四项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加拿大等规定的主要信息质量相同,这不能被理解为是一种巧合,而是我国在制定会计准则上为国际趋同所做出努力的结果。
2、反映受托责任和可靠性,体现国家特色。每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的特殊环境,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对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我们只能借鉴而不能照搬。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在进行国际趋同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我国的具体实际。例如,财务会计报告目标的提出就反映了这一特点,该目标是决策有用论和受托责任论的结合。对于决策有用论,国内已达成共识,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且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会计信息造假严重泛滥等等,财务报告急需反映管理层的受托责任,以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两者的结合才是权宜之计,其中当务之急更是强调受托责任的目标。与此相应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可靠性也将摆在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体系的首位。
3、内容表述更为准确和完整。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内容表述更为准确和完整,这一特点可散见于准则的各项条款中。例如,基本准则的制定依据在原准则中表述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准则”,而新准则改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由于会计准则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属于第三层次,在此级别以上的其他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也对会计准则构成权威性,成为其制定依据,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在“谨慎性”条款中,原准则规定应“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新准则提出“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从资产(或收益)和负债(或费用)两方面加以限制,堵塞了舞弊的漏洞,体现了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只有拥有准确和完整的条款内容,才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准则。
4、确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地位。这一特点是本次基本准则修订的一大亮点,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将会计计量问题单设一章加以规定,并突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重要性。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中的难点所在,缘于其理论性和实务性很难达到完美的结合。会计存续这么多年来,历史成本一直作为会计计量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属性。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新兴事物的不断涌现,特别是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得历史成本理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其他计量属性,尤其是公允价值逐渐开始发挥作用。在适当的时候,运用除历史成本外的其他计量属性更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从以上的特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修订后的基本准则大大提高了其理论性和时代性,为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组建我国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提供了可能。
篇3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铁路会计;价值;策略
一、引言
铁路行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更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着跨越式的发展,铁路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都发生着较大的改变,内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变不仅给铁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形势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作用也越来越得到凸显,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位置不断稳固。铁路企业财务管理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主体因素,与企业的其他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贯穿于铁路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科学合理的使用资金促使铁路企业经营利润最大化是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铁路企业要想实现更大跨越的发展,全方位提升运输能力,优化运输生产效率,就需要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背景下,进一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创新,提升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为铁路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对铁路会计应用的价值体现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指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方向。铁路行业是我国众多行业主体中的一个特殊行业,铁路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的重要支柱性力量,铁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探究需要立足于铁路企业的特殊性。铁路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具备自身的企业特点。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下铁路企业更是要结合自身组织结构的特殊性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方向,铁路总公司是一级组织结构主体,在铁路总公司下面设置各铁路局,铁路局作为二级组织结构,下设了两大类型铁路运输业。在运输业之下分别设置了不同级别的组织段以及不同级别的工程部门,铁路部门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了业务类型的拓宽。尽管如此,运输业作为铁路企业的主营业务内容,一直是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优化了会计管理与核算体制。新企业会计准则是一个会计工作有效的实施范本,当前不同的行业的会计制度针对不同会计方面要素的确认以及计量方面存在着工作的缺陷,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现弥补了会计工作规范化实施的漏洞,明确了一个具体化的行业规范,有助于优化会计管理以及核算体制,更好的满足铁路行业会计核算的需求。针对会计管理与核算,新企业会计准则给予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有助于铁路部门的财务工作者能够规范合理的实现会计处理,进一步提升会计工作的质量水平,优化铁路主体的管理,促进铁路企业的有序运行以及健康发展。(三)新企业会计准则规范了会计基础工作。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是会计基础工作的进一步规范,进一步保障了铁路企业主体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能够进一步完全的对企业会计报表进行披露。新企业会计准则进一步明晰了资产负债表的要素性地位,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进一步提升资产负债信息的整体质量水平,能够有助于铁路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促进铁路企业产业升级,有助于铁路企业在产业以及资本结构等方面更好的设置发展目标。更是促进了铁路企业在会计政策的应用上融入创新性元素,强化了铁路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扫除了铁路企业在会计处理过程中的财务障碍。
三、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铁路会计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企业内部治理,修订财务绩效指标。近几年来,铁路企业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也在进行着改革,铁路企业需要结合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规范化要求,不断的强化企业内部治理工作,严格的遵照自身企业的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财务绩效指标的修订。铁路公司在改制之后,运输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必须要在企业内部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铁路企业内部要形成良好的绩效规范,这对于铁路企业更好的实行企业决策,提升财务工作的管理质量水平都有着极大的好处,变革过去以“利润表现”为绩效考核基础,将资产负债表现作为全新的考核重点,将经济增加值融入到铁路企业的发展中。(二)建立信息采集系统,展现企业财务成果。对于铁路企业来说,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剧。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也给予铁路企业的会计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铁路企业需要结合行业发展的需求,顺应时展的潮流,构建自身的企业财务信息采集系统,进而能够更加全方位的及时的对新企业会计准则所需的资产市场价格信息、公允价值以及相关行业参数信息进行呈现,能够随着时势的发展更加真实明确的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展示,促进铁路企业在全新的背景下进一步有序持续的发展。(三)加强企业人员培训,提升会计工作水平。铁路企业会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企业的财务人员,作为工作成效的重要影响要素,铁路企业需要在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新背景下对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相结合的业务培训,让会计工作者能够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创新会计工作的思维模式,拥有自身正确的职业判断意识,呈现出完整而真实的会计信息。与此同时,需要让财务工作者多方位的学习,针对税务以及审计等方面更是要多加学习,提升会计工作的效率更是强化会计工作质量,提升会计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结语
铁路会计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存在着一定的独特之处,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铁路会计的发展是一种有力的推动,对于铁路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张德江,李春红.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2).
[2]庞建国,管红燕.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影响[J].中国科技市场周刊,2017(21).
[3]戴坤龙,徐红兵.浅谈铁路会计的工作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铁路运输与经济周刊,2017(9).
篇4
1.1企业人工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由于企业生产运营性质的不同,再加上我国在会计方面并未能提出完整、全面的人工成本概念,使得企业人工成本的核算也是比较混乱的。而新企业会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篇,便针对以前企业人工成本核算不合理的现象,提出了新型全面的人工成本核算观念,相信在新会计准则的推广应用与不断完善下,有望扭转长期以来关于人工成本核算中劳动耗费与补偿方面存在的模糊现象。
1.2企业直接材料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原企业生产成本会计管理中,直接材料成本核算主要是指产品生产中,所耗费的直接材料的成本(包括从原材料存货的采购成本或其他途径所获得的成本)。而在新会计准则中,直接材料成本核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其一,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而根据应用指南的指示,主要可通过加权平均法来核算当前企业的直接材料成本。其二,当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当前的成本时,可通过贷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以下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等科目,保证能够在企业成本会计处一手法基本统一的情况下,对所有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转销,从而尽最大可能地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1.3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面的变化
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大多是采用吸收成本法进行,该核算方法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三部分所构成,而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生产成本核算方面主要发生了两点变化:⑴其规定企业生产成本是指除过工资总额与职工福利以外的其他职工薪酬,均由生产单位员工承担的部分。且需要长时间构建或生产才能完成的产品存货,所发生的借款费用的资本化部分需纳入到企业成本核算中。⑵原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支出,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均要求将其计入到当期损益中。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成本会计实务的调整
通过以上几点分析可见,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影响下,对企业会计实务中的人工成本核算、直接材料成本核算以及生产成本核算方面起到了实质性的优化作用。但若是在实际的企业会计核算管理工作中,未能科学、合理的利用新会计准则,也会影响企业成本会计管理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对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成本会计实务进行调整,以便能真正提高企业成本会计水平。
2.1更新企业成本会计观念
在大时代的发展下,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加快对成本会计观念的更新,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此外,会计工作人员还应该严格遵循到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会计实务管理,以保证成本会计在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2.2加强企业成本理论研究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成本会计人员应该打破传统会计理论的束缚,以不断探索与创新为目标,应用务实、严谨、科学的态度,深入经济市场调查,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加强企业成本理论研究。通过转变企业成本理论,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引下,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会计理论研究体系,以此来促进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管理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2.3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组织
完善企业成本会计组织,主要体现在通过有效措施,提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与素质水平方面。首先,各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应该大力的推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使企业的成本会计系统能够得到改进与完善。其次,企业需选拔、培养出一批年轻、合格、专业性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成本会计人员,使这些人员掌握全面的专业知识,并具备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以便能为企业会计实务工作打好基础。再次,企业应该对现在会计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使其能够深入地了解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促进企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成本会计工作中,能从旧会计准则的应用渐渐朝着新会计准则的应用而不断转变,最终让企业在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应用下,促进成本会计实务的精准与完善。
三、结束语
篇5
【关键词】 新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融资 影响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new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financing impact decisions.
引言
会计是企业经营过程、经营成果和发展决策的信息来源和判断的数据基础,没有翔实、准确的会计统计数据,就无法判定企业经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企业会计准则则是会计工作的统一规则,是规范会计行为、进行企业管理和纵横向会计信息比较与沟通的基本准则。因此,会计和会计准则对于企业经营和国家的经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基本框架上反映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1.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
1.1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体系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和原则,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1.2强调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1.3体现了中国特色。新会计准则适应我国的国情,在关联交易、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政府补助等业务的会计处理上保持了中国特色。
1.4法规体系一致。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其他具体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规范趋于一致,彻底改变了1993年7月1日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来,陆续实施具体会计准则出现的会计准则相互冲突的不利局面,从而使会计准则体系内的各会计准则之间达到协调一致。
1.5在新业务方面有所突破。新准则制定了规范金融工具、保险合同等新业务的会计准则,并在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计量上有了重大突破。
1.6增强了相关性。历史成本不再是惟一的主要计量属性。由于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数量不足、涵盖面较小、可操作性较差、信息披露的广度不够以及对公允价值和价值重估的方法较为排斥等问题,所以新准则首次比较全面地导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2.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效率的影响
所谓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效率的影响,主要是指对我国企业在境外的融资行为的影响,由于原企业会计准则还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痕迹,与国际通行的会计准则差距较大,不利于国际经济合作中会计信息的沟通,尤其是对我国企业在境外融资行为有许多不利影响。新准则完全抹去了原准则中提出的“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的计划经济原则, 对原准则的会计目标进行了根本的变革。这种变革,标示着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发育成熟,可以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实现了国际趋同并获得了IASB、欧盟等组织的认可。对于今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在国外进行投融资等方面都十分有利。通过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得中国企业的财务报告、融资文件等均与国际通行的做法一致,提高了国际融资的效率,同时降低了财务信息报告和会计信息理解与应用的成本。
3.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3.1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比如,按照已经公布的年报估计,实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将可使整体股东权益上升15%左右。所以,可能会出现股市上涨而市盈率和市净率不升反降的极端情况。市场分析家如果再依赖市盈率和市净率来判断股市是否出现泡沫、是否过高,尤其在公司相互持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将会发生非常大的问题。
有些上市公司在实行新会计准则以后,其净利润和净资产可能会像孩子的脸一样一日三变,可以说,对于某些资产占用形式主要为金融性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有多大,他们的净利润和净资产的波动就有多大。这其实是对此类公司的管理者提出了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波动幅度加大意味着风险加大。因此,此类公司的管理者为了稳定经营业绩,必然会大量使用股指期货和利率期货等金融期货衍生产品来管理风险,由此又导致对金融期货产品的需求剧增。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将长期利好于资本市场发展,并促使企业资本结构趋于合理。长期以来,我国多数国有企业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其实这种融资也不能称其为融资,而是一种计划经济的残余,等、靠、要的表现。由于没有其它融资渠道,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很不合理。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将长期利好于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资本市场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多个领域改革的同步深入,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将趋于合理。
3.2公允价值的引入可能影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从而影响资本结构。
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理念,表面上公允价值信息更具有相关性而实际上更具真实性、可靠性。表面上,公允价值计量是为了追求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实际上,它首先是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融资时不但要考查资产与负债的合理性,还要考查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对融资后的企业目标资本结构必须合理掌控,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时,应充分关注资产、负债的计量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降低企业的融资风险。
4.可转换公司债券计量方法的变化对融资决策的影响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计量方法进行了变革,彻底改变了原准则不考虑损益而只将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做为一种长期负债来处理,到期或转股时只计算票面金额和应得利息进行支付或转股。
由于准则规定的变化,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应进行综合分析,对于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和可转换债券的发行进行利弊权衡。相对于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有较大的优势,股票发行的风险性相对较高,而可转换债券以债券的形式发行,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转为股票,这种选择权给企业提供了避开融资风险的机会。而普通债券则没有转换选择权,对投资者和企业都没有较好的吸引力。通过分析可转换公司债券对每股收益指标的影响,可以正确判断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权衡利弊,找到最佳的融资渠道和方法。对于规模较大、负债率不太高、流通股比例不大、经营比较稳定且具有一定成长性的上市公司而言,可转债融资比配股、增发新股更能以较低的成本筹集更多的资金。
结语
应该指出的是,我国会计准则体现的这些的诸多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它们代表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和不断改革的方向,其对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也是逐渐显现和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正视会计准则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正确解读新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减少企业的融资风险。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财政部.2006.
[2]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财政部.2006.
篇6
引言
在当下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虽然不断的进行新能源的推广和利用,但是煤炭的能源地位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国家近年来的整改和优化,煤矿企业在建设和发展当中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无论是从生产设备还是从管理方面都不断的进行升级和改进。从而使得当下的煤矿企业在经营发展当中,拥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当中,管理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强,为确保其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在新会计准则出台以后,对于煤炭会计的管理也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而在这个背景之下,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针对这个变化进行的一系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调和,则是当下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新会计准则
新会计准则颁布是对旧会计准则内容的一点补充,其中增加了关于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相关内容,也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在新会计准则之中,对债务重组、企业合并以及所得税等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更加详尽和全面的描述,这就对于煤矿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对过去会计准则中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作为核算准则的原理实现了改善。不仅如此,新会计准则还对国际会计核算原则实现了同步接轨,并且依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中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对相关工作实现了大幅度改进。通过对于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可以看出,它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煤矿企业在此契机之下,如何更好的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是确保其能够在市场竞争当中屹立不倒的关键。
二、新会计准则下煤矿企业会计管理的现状
(一)监管工作得不到落实
在当下的多数煤矿企业当中,由于监督力度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从而影响财务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便会导致会计管理工作过分的流于形式,对于资金的监管也没有按照既定计划进行。事后监督的现象存在的较为普遍,这样便会导致?务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体系,从而使得实践当中诸多工作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二)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
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管理制度虽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但是在实践当中,许多的煤矿企业在实践当中采用的应用标准和程度仍然存在偏差,甚至还存在一定的会计管理漏洞,如果过分的偏离会计准则范围,不仅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风险,场次以往的发展对于煤矿企业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煤矿企业同其他企业发展历史不同,因此从业人员在思想和意识上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作为传统的能源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无论对于新会计准则的认识和接受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在财务制度管理上,仍然会有一部分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于新会计准则和管理应用上存在接受程度和应用程度欠缺的现象。这样,不仅会增加企业的运作成本,而且还会给企业在财务管理发展上带来一定的阻力。
三、新会计准则下煤矿企业的对策优化
(一)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管力度
要想保障新会计准则下煤矿企业的财务能够实现较大程度的整合和优化,就需要切实有效的保障财务监督的实现,在这个基础上不仅需要企业加强内部的自我监察,还需要鼓励企业外的机构发挥外部监督的作用,通过内外相互角度,来促使监管方向的全面,通过发挥出群众监督的作用,使得财务管理的监督能够更好的实现公开透明,从而从内部促进财务部门进行更好的优化管理。同时,还需要推行财务委派制度,通过借助该制度,来实现完善集中核算,切实落实各方面工作,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工作的效率,还可以提升对于企业财务的良好把控。而对于监管部门建设,煤矿企业应该将岗位轮换制度和财务委派制度实现有机整合,这样确保监管队伍在流动性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的具有客观的评价性。
(二)完善会计部门的管理制度
在管理制度的优化过程,会计部门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法人治理机制,通过借助此机制,企业能够真正的实现对于管理的有效把控,以企业实际状况出发对企业资源配置进行优化,构建具有实力基础的法人实体。这样,不仅对自身的结算和预算部门进行完善和强化,也能够有效的加强企业管理层对货币资金的控制和运用效益,提升企业的实际收益。在此基础之上,会计部门如果想要使得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到实处来指导实践工作,就需要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加强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交流,通过部门之间信息的整合,来提升信息交互的价值,以信息化技术的融入强化对企业资金运营状况的分析,从而确保煤矿企业会计管理能够实现全面控制,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也能够使得对于煤矿企业进行全面的经济把控,从而切实提升其对于煤矿企业会计管理的风险控制能力。
(三)加强会计管理的团队建设
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团队结构进行优化,可以大大提升会计部门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加强团队建设当中,建立全新的人才引入机制,不断充实煤矿企业的会计从业人才梯队,并对当前在岗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这样可以有效的保障煤矿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时,煤矿企业需要定期举办相应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交流会和培训进修班,煤矿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工作岗位进行适当调整优化,确保其和员工素质能够形成对应,从而最大程度发挥出员工自身的能力,促进相关工作不断提高。
篇7
关键词: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影响
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以后,准则中的相关条例对我国当下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进行了良好的阐述。因为,此时我国正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可以有效推动我国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转变的进程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这项新兴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实施以后,对于会计在计算过程中的确认、计量、报告等步骤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制约作用,新计准则的约束下,将会计政策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与选择,于会计的功能发挥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作用。
一、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
(一)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又称为会计原则,源于美国。美国最早关于会计准则的界定是在1930年以后,称为“会计公认原则”(Gen-erallyAcceptedAccountingPrinciples)。随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出现了不同的会计准则表述方法,不同方法名称不同,含义相似。中国会计准则的含义借鉴西方,在《中国现代会计手册》中表述为,会计准则是对整体会计工作领域的概括,不仅包括会计技术标准、会计工作方法,而且包含会计工作思想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等,是这些项目整体的统称。尽管因为各国的不同情况,让会计准则内容有差异,但是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会计准则必须要与会计的实际内容要相互协调,应该对会计工作是有促进作用的,否则这样的会计准则就是不合理和不科学的,会计工作也要在会计准则的范围内进行,只有遵循会计准则才能让会计计量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二)会计政策与会计准则一样,会计政策(Ac-countingPolicy)也源于西方。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采用的原则、基础和方法。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相对会计准则而言,会计政策更为具体,是企业基于固定的经济环境下,为了促进企业健全发展,同时较好地实现企业经济核算目的,在遵守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原则的条件所采用的财务处理方法。
二、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以后,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在基本准则部分内容中,新会计条例中的相关内容从宏观上,对会计目标以及要素等进行了计量内容上的规划。并相应的提出了许多规范性要求。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准则部分,对我国现如今的企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与此同时,还根据不同行业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会计处理原则上的规范。在业务准则的规定上,主要分为三个:一般业务、特殊业务与报告准则。一般业务在内容上适合所有的行业,并没有特定的行业划分对象。普通的会计工作都可以按照相应的要求,开展业务上的处理。而特殊业务准则的出台,则是针对那些特殊行业以及特殊业务制定推出的,有针对性的对这些会计工作的开展,进行了相应的操作规范。最后一项,是报告准则上的内容改动,主要是针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与公司业务在开展过程中,需要对报表进行统一的格式确定,与此同时,还要根据相关条例,将关联交易等实施内容进行规定。新会计准则在执行过程中,较旧会计准则虽然内容上有很多改动,企业在运行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相应的转变问题,但是大部分企业对于最新会计准则的使用反馈,还是较为肯定的。这些主要得益于新会计准则的结构较为清晰,并且条例层次鲜明,规范与条例之间会进行相应的补充配合。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以后,企业需要根据相关的条例规定,对企业原有的会计政策以及体系制度进行相应的转变,与此同时,还要根据新会计准则下的相关标准进行财务报告上的方法实施,科学合理的规划书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会计运作模式,企业需要做出改变的方面,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一)会计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对与会计计量属性上的影响方面非常多,不仅间接的将计量属性上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改动,也让计量时间上的计算方法出现了很大的形式变化。传统的会计计量方法是,使用历史成本法对会计要素进行统计。但是,新会计准则实施颁布以后,在相关条例上对于公允价值的概念进行了内容上得明确,此时,会计计量方法想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实施,就必须在公允价值对数据进行可靠计量以后,才能开展实质上的内容。
(二)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传统的准则规定存货发出方法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这些方法在原有的制度规定下比较常用,但是,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在条例规定过程中,将后进先出法进行了删除改动。这项存货发出方法的删除,使得经常使用这种方法的企业,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尤其是那些生产周期长、周转率低的企业。在利润的营销上受到了很大的波动影响,就目前的形式来看,我国很多企业在正常的运行过程中比较依赖个别计价法与平均法,所以这项政策出台,对于后进先出法上的删除改动,我国大部分的企业正常运行基本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三)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新会计准则出台以后,对于长期投资上的核算方法进行了相应的改动。同时,在内容的规范上,言语就有着不同之处,例如,在债券投资以及股权投资的内容与范围上,旧会计准则汇兑短期以及长期上的时间划分具有明确的规定。而新近出台的新会计准则,则对这种股权投资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只是在相关内容上进行了一些制度上的规范。与此同时,还将长期债券划分进到期投资的运行范围内,短期投资在内容上则分属于交易型证券投资的制度规定中。企业股权投资的分类与核算内容在新会计准则中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制度上的变化,也让企业中的会计工作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规定中的长期投资,一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监制上的变化,投资企业不能立刻将资金转回。需要通过相关的手续与认证,才能将投入的资金进行收回处理,这段时间的等待会让企业的利润出现下滑的现象。
(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以后,不能立刻对资产的前期投入进行转回处理,这不仅影响很多投资公司的利润盈利,对于上市公司的业绩同样有巨大的阻碍作用,新会计准则规定让原有的企业利润操作方法,不再发挥其原有的效用。
(五)合并政策选择新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于公司合并处理内容上的范围与控制变得更加严格。旧会计准则在内容规定上,对于企业原有的特殊业务子公司可以不纳入合并的范围。而新会计准则则不同,按照准则上的规定,想要收购合并的企业,必须对被收购企业的子公司也要进行合并承担上的处理。与此同时,这些特殊业务的子公司,在以往的运行过程中遗留下的总资产、收入、利润或是债务等这些资金上的问题,合并企业都需要进行承担,这种条例会侧面影响企业财务的状况,以及现金上的流量。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可以发现,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与计量,在制订的步骤上,就已经存在相应的问题。所以,在实际实行过程中,企业的实际操作运行也会相应的给企业的经济盈利带来损失。所以,在对新会计准则进行推广的过程中,企业必须依据自身运作上的实际情况,将新会计准则上的内容进行有效实现,针对会计政策信息上的透明度,也要进行最大化的落实,让会计计量上的真实可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此同时,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培训,让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会计政策中的相关条例与内容规划。只有根据企业自身实际的需要,对条例内容进行不断地积极探索,才能让企业在新会计准则下更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篇8
关键词:企业会计;利润;经营成果
1 可能使短期会计利润增加的影响分析
1.1 存货准则
新准则允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此举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影响较大,如造船、某些机械制造和房地产等行业。如果借款较多,执行新准则后,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计入存货成本,将大大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提高当期的会计利润。
1.2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原准则规定,初始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份额出现贷方差额时,作为资本公积列示。出现借方差额时,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并予以逐年摊销;新准则规定,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该公允价值时,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投资成本。这样,新准则不仅将投资成本小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相应份额的差额计入损益,而且,当投资成本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相应份额时,将原规定的以其差额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摊销逐年减少会计利润的规定改为将其作为被投资单位的商誉直接计入投资成本,未予确认股权投资差额。
1.3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原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及存货的计量属性一般均为历史成本,并定期计提折旧或摊销;新准则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并将二者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此举不仅直接减少了折旧或摊销费用,相应增加了利润,而且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牛市的情况下,因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也将相应增加当期会计利润。
1.4 无形资产准则
新准则规定,对于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在能够具备准则提出的条件时,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开发费用的资本化将显著提升科技及创新类企业在此期间的利润水平。
1.5 债务重组准则
原准则规定,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或用以偿债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新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所规定的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将其终止确认,计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另外,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视同销售或转让,计入当期损益(一般为收益)。
1.6 收入准则
新准则规定,合同或协议明确规定销售商品需要延期收取价款如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时,其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定其公允价值。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摊销金额,冲减财务费用。
1.7 政府补助准则
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原准则规定是先作为负债,待项目完成后转入资本公积;新准则将这种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将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鉴于目前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接受政府补助的较多,准则允许将其作为收益处理,而不是作为资本公积,将使公司业绩有所提升。
1.8 借款费用准则
新准则不仅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由专门借款扩大为一般借款,而且扩大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范围,由固定资产扩展到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这对房地产公司、生产周期长的先进制造业公司而言,可使其资产增加、费用减少,对业绩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转贴于
2 可能使短期会计利润减少的影响分析
2.1 固定资产准则
新准则规定,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在固定资产存在高额弃置费用时,按其相应现值计入固定资产初始成本并追溯调整。此举会增加资产价值,导致折旧费用增加。
2.2 资产减值准则
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这样避免了部分公司提取秘密准备,在以后年度突击转回减值准备的可能。所涉及的资产是指除存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金融资产、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八类资产之外的资产,包括商誉和资本化的开发支出。此项规定导致企业减值费用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2.3 职工薪酬准则
新准则规定,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3 对企业短期会计利润的影响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分析
3.1 存货准则
新准则取消了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对原采用该类方法的公司而言,改变存货计价方式将对存货成本的结转产生较大影响,至于对利润是增是减,将视当期物价变动趋势而定。
3.2 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新准则将对控制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由以前的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这样,如果该子公司处于盈利状态,会相应引起母公司会计报表利润数额的减少和资产数额的减少;如果其投资子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将使母公司会计报表的利润和资产同时增加。
3.3 固定资产准则
新准则取消了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高”的定性标准,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企业可以重新修订固定资产目录,修订后报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为纳税调整打好基础,由此可能引起企业固定资产确认范围、相应折旧费及所得税费用的变化。
4 结语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第5号(生物资产)、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11号(股份支付)、13号(或有事项)、第15号(建造合同)、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及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对企业短期会计利润的影响,尽管并不直接和具体,但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需要关注的。
需要说明的是,仅仅讨论影响企业短期会计利润的波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从单一、静态的角度来看,准则的修定只是改变了会计利润,并没有改变现金流。比如,减值准备的冲回虽然可以带来不少的会计利润,但只是将以前隐藏的会计利润转回而已,不会带来真正的价值。因此,如果只进行简单分析,则会计准则的变更在短期内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
篇9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工作;会计政策
新会计准则的框架主要是由一项基本准则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及二十一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构成。会计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假设,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要求等都是由一项基本准则来规范的。而三十八项具体准则,则是为我国各行各业的经济事务提供了明确的处理原则和规范,以供经济事务的进行可以有法可循,有理可据。
一、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
1、新会计准则包括的内容
新会计准则具体准则是依靠基本准则为基础来指定的,三十八项具体准则又会根据事情的特殊性与一般性来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特殊性业务准则;一类是一般业务准则;还有一类是报告类准则。二十一项会计科目及会计报表,不仅为整个新会计准则提供了一个补充说明,而且还具有规范新准则下的科目设置等作用。
2、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新会计准则具有更加长远的眼光,落脚点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注重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偏重于企业资产的质量并揭示出企业今后的发展潜能或者是运营中所潜在的风险,避免了在面临多变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抗风险能力低的特点。而且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新会计准则也接轨了国际会计准则,与此同时,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对适合我国经济状况的条款进行了相适应的借鉴。并且还根据我国的国情,又引入了使资产交易更公允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取消了以前使用的商誉直线法摊销,还限制了利润调节。在存货的问题上,新会计准则也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中不许采用后进先出的做法,而是采用的先进先出法或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这也是新会计准则所具有的新特点。
二、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于企业会计政策的影响,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1、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政策有利的一面
新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原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对利润的操控力度,企业无漏洞可循再利用计提和特定手段进行利润的操控。新的会计准则在存货上,不再采用后进先出的方法,使企业不能再人为的调节历史成本数据。其次,在会计报表这一方面,新的会计准则扩大了合并报表的范围,这样的变迁,同时增加了会计报表所称呈现出的信息更加具有真实信。规定纳入合并报表的范围扩大到只要是母公司能够控制的子公司。使企业不能为了掩盖整体业绩将不好的经营状况及缩小持股的比例等从合并范围中去除。长此以往,可以极大地维护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
债务重组准则作为一项特殊业务准则,到目前为止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财政部于1998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其次是2001年对其修订版;最后是于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现行准则与旧准则相比,在许多方面进行了重大修改,其中关注和争议较多的一点就是规定债务重组的收益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与原准则非货币交易收益只能计人资本公积相比,现行会计准则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将直接产生利润,这对公司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这对那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债务被全部或部分豁免,将会大大提高其每股收益。现行准则规定,符合商业性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可以公允价值计价,将换出资产公公允价值与其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份联合研究计划课题报告通过分析2007 年上市公司中报后发现,债务重组和公允价值对上半年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影响最大,st公司普遍采用了债务重组作为改善当期业绩的手段。
2006 年2月15日,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由公允价值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它给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公允价值是指在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自愿的双方交换一项资产或清偿基本原则债务所使用的金额。作为会计行业计量的新形式,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剂量已经得到广泛范围的认可。资产处置应该在符合公允价值的情况下进行,现行准则将原准则中不合理的要求做了修改,要求将总部资产结合相应的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确认资产减值损失以后才能进行资产的处置,从而就提高了会计准则对抑制盈余管理的功能。运用公允价值的识别方法尽可能去关注企业的盈余管理手段,对市场价格的关注可以使得信息通常,也能够对公允的计量价值作一个充分的认识和评估。
注册会计师具有丰富经验,能够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其变动进行分析和考察,形成专业判断。所以分析者要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仔细研究。如果注会的报告中再三认为应收账款金额过大,可能就是会计师认为应收账款出现了问题,有可能很难收回,应该引起重视。另外,在前后任会计师之间会产生微妙的变动,这时就必须对两份审计都进行反复研究,并且对比后仔细的进行核查,比如前任出具的审计报告不是标准的,而后任是标准的,很有可能前任是没有与公司高层的审计达成一致而被更换,而后者明显做了一些退让,也就是所谓的博弈结果。
2、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政策不利的一面
新会计准则与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其出现时都会带来社会的变革,新会计准则在出台以来对企业政策产生了极大影响,它使企业财务数据和企业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首先是在存货的问题上,由于新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规定,为一些存货过多和存货周转率很低的企业带来了极大地损害,同时也会使具这样特点的企业在利润或其他方面出现非正常波动。其次,当新的准则开始实施的时候,一些隐藏的利润将无法体现出来,企业利润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在企业合并报表利润上,新会计准则使母公司承担所有者权益为负的子公司债务,同时也使隐藏债务显露出来,对企业合并报表的利润造成了大的影响。因此,新会计准则规定的新会计报表,虽然会提高报表信息的真实度,但是也会显现隐藏的债务,会对报表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中国的会计发展史上有重要作用,它显示了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同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相适应的、并且与国际会计准则相适应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运用了先进的科学的会计理论,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先进的会计信息,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企业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且有利于我国企业做大做强,并且走出国门,使我国的企业经济也可以和国际经济相适应,在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管理并协调其发展。总的来说,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政策有合理规范的作用。但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因此会计政策也不能墨守陈规,应该不断的根据新形式来进行改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实施和计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实践操作上出了很多问题。所以,新会计准则的推广期间,必须结合实际建立准则,提高会计政策信息的透明度,加强会计计量的可靠性,同时也要对会计人员也提出更高专业水平,严格执行操作监督制度。笔者认为,新会计准则的运用一定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企业各项经营运作更规范化,同时也促使我国的企业进一步健康、有序的发展,也是为大范围推广使用新会计准则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靳云;对新会计准则变化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5)
篇10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影响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中包含了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而1992年颁布的会计准则是在考虑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况的条件下颁布的,当时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状况,因此这项准则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一套准则,是我国会计改革的标志,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会计理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自我国加入WTO之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财政部于2007年2月15日颁布新会计准则,成为新时代会计史上的里程碑。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建立之后,会计政策选择成为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关键点。会计政策选择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的整个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会计准则下,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会计政策,关系到会计功能能否有效发挥、社会经济利益能否得到合理分配,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
1.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又称为会计原则,源于美国。美国最早关于会计准则的界定是在1930年以后,称为“会计公认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随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出现了不同的会计准则表述方法,不同方法名称不同,含义相似。
中国会计准则的含义借鉴西方,在《中国现代会计手册》中表述为:会计准则是对整体会计工作领域的概括,不仅包括会计技术标准、会计工作方法,而且包含会计工作思想以及会计处理方法等等,是这些项目整体的统称。
虽然会计准则具有多种不同的解读方式,但是有两点共同特征得到一致肯定:第一,会计准则要一定能够与会计实务相协调,并且有助于促进会计实务的开展,同时能够规范会计实务。相关的会计主体人员在进行会计工作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会计原则所规定的方法,使得计量结果具有可比性。第二,会计准则必须是公认的。一般而言,会计准则的确定需要全国性乃至国际性会计团体通过,方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2.会计政策
与会计准则一样,会计政策(Accounting Policy)也源于西方。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采用的原则、基础和方法。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相对会计准则而言,会计政策更为具体,是企业基于固定的经济环境下,为了促进企业健全发展,同时较好地实现企业经济核算目的,在遵守会计理论以及会计原则的条件所采用的财务处理方法。
具体来说,会计政策分为微观政策和宏观政策两个方面。微观会计政策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能够反映企业自身经营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的会计核算原则、程序。而宏观政策则是由政府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制定并颁布的,促使企业能够通过宏观的会计政策进行规范化的计量。
3.会计准则与会计政策的关系
会计同时服务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为了防止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往往外部的信息使用者会对内部信息制定有相关要求,这种要求就是会计准则。在一定的会计准则约束下的会计信息,会计准则能够衡量外部信息使用者和内部管理者的信息需求,做出同时符合两者需求的判断。
会计准则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第一,会计准则分为多种,而不同会计准则所维护的集团利益也不同;
第二,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受制于会计准则的指导的,并且能够促使会计准则不断优化;
二、新会计准则解读
1.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新会计准则有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包括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2个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第一部分是基本准则部分。基本规则从宏观上对会计目标、假设、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对整个准则系统起到了纲领性作用。
第二部分是具体准则部分。该部分针对我国现行经济中行业不同,针对各个行业提出了较为明确的会计处理原则规范。具体准则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一般业务准则没有特定的行业区分,对各类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通用要求,包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会计估计变更、资产负债表日后项目等。特殊业务准则针对特定行业的特定业务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规范要求,如石头天然气行业、金融资产转移、原保险和再保险合同等。报告准则是规范企业财务报告的规范,对财务报表列报、关联交易披露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三部分是金融和非金融会计科目和报告体系,是准则的具体应用。对会计科目设置、报表项目的格式内容等做了相应规范。
新的会计准则结构清晰、层次鲜明,不同部分之间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是一套全面完整的体系。
2.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第一,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新的会计准则在国际会计准则基础上,借鉴了其基本框架和基本原则,开始与新会计准则接轨。具体来看,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项目构成上,新会计准则包括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大部分项目;在整体结构上,我国新会计准则加入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具体内容上,涵盖了国际会计准则所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第二,新会计准则反映了中国基本国情。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不是完全照搬,在新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关联交易上,国际准则将国有企业视为关联方,而我国没有;在资产减值损失转回上,新会计准则规定已经确认的减值损失不能转回;在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上,我国规定,以收入处理作为一般规定,以权益处理作为特殊规定。
第三,新会计准则具有明显的创新性。首先,新会计准则在理念上有重大创新,相比于旧准则,新准则将市场经济理念引入其中。其次,在内容上,新会计准则包含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2个会计科目和报表,内容翔实、体系完整,涵盖了方方面面;第三,在形式上,国际会计准则中包含的解释性说明内容,被纳入到新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中,方便使用者正确认识和使用会计准则。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会计政策是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主要手段,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企业需要改变自身原有的会计政策,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报告方法。具体来说,可以将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政策的影响概括为下面几点:
1.会计计量属性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计量会计要素要尽可能地采用历史成本法,但是如果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话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对公允价值的概念进行了明确,是新会计准则的一个特点,在就会计准则中,主要采用历史成本法计量,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十分慎重。
2.存货发出计价方法
旧准则规定存货发出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新准则将后进先出法删除了,仅保留其他三种方法。
后进先出法的剔除导致采用后进先出法的企业在短期内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生产周期长、存货多、存货周转率低的企业,造成利润的异常波动。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很多企业对存货计量的方法普遍采用个别计价法、加权平均法以及先进先出法,只有极少数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总体而言,后进先出法的剔除对大多数企业的影响不大。
3.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
在长期投资的核算方面新旧新会计准则和旧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差距,新会计准则进行了较大的改变。例如,旧会计准则中包含债券投资、股权投资,并且有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之分。而新会计准则中只是对股权投资进行了规范,并且将长期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将短期投资划分在交易性证券投资。
新准则中企业股权投资的分类和核算有较大变化,对于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也较大。同时新准则中规定长期投资计提的减值准备不能转回,将会减少企业的利润。
4.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确认
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不得转回,对上市公司的业绩有重大影响。使得原有的利润操作方法失效,对公司利润调节产生重大影响。
5.合并政策选择
新准则对于合并的范围以控制为基础。在旧准则中,不重要的子公司和特殊业务的子公司可以不纳入合并的范围,而新准则规定均应纳入合并的范围。新准则的实施将会增加合并报表的总资产、净资产、收入和利润,从而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现金流量。
6.所得税的处理
新准则规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负债,要求企业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而在旧准则下,绝大部分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这样将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