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检查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5 18:10: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纪律检查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法律监督;看守所;检察机关
2007年3月23日桂林市平乐县人民法院原法官黎朝阳因涉嫌受贿被桂林市检察机关决定刑事拘留,由桂林市公安机关执行刑事拘留,先羁押于桂林市第一看守所,3月26日转移到桂林市兴安县看守所羁押。4月2日被发现已经死亡。同年4月底经过两级相关司法行政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调查后,桂林市在新闻会上公布调查结果:“黎朝阳系猝死,死亡原因较符合青壮年猝死综合症”。调查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检察机关在办理黎朝阳涉嫌受贿一案中,严格依法办案,法律手续齐全,程序合法,没有发现办案人员存在刑讯逼供的行为。黎朝阳在桂林市第一看守所、兴安县看守所羁押期间,收押手续齐全,符合法律程序规定,监所管理教育到位。黎朝阳羁押期间,没有发现监管民警对其有体罚、打骂、虐待的情况。没有发现桂林市第一看守所23号监舍,兴安县看守所14、15号监舍在押人员对黎朝阳实施殴打、体罚的情况。而网络和部分媒体则以广西法官全身伤痕离奇暴毙看守所之类的字眼,对该案表示质疑。同年8月中国政法大学司法鉴定研究所鉴定结论是:黎朝阳尸体符合窒息所致死亡的特征,不排除与受限有关,但该鉴定结论一得出即被桂林市公安局否定。峰回路转发生在2008年5月30日,同监舍犯人黄于新在被宣判死刑并立即执行后,当庭喊出黎朝阳死于看守所同监舍犯人的虐待。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督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和南宁市检察院层层交办,2009年广西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原兴安县看守所民警王万安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原兴安县看守所所长盘定龙因犯妨害作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案件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但是由《南方周末》以及《中国青年报》等权威强势媒体报道之后的黎朝阳案所引发的社会质疑与愤慨,值得我们每一位法律人深思。
原因一:立法的缺失
处于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制约,我国现行立法关于法律监督的规定突出的表现为原则性偏强,可操作性不足。就看守所而言,现行规定是看守所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设置,由公安机关管辖。看守所是羁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人犯的机关。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不便送往劳动改造场所执行的罪犯,也可以由看守所监管。看守所的任务是依据国家法律对被羁押的人犯实行武装警戒看守,保障安全;对人犯进行教育;管理人犯的生活和卫生;保障侦查、和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虽然看守所有检察机关派出的检察室负责监督,但是整体效果还难以达到满意的境界。检察机关在看守所的监督被不当的架空,其法律监督效应还没有发挥应有的功效。看守所隶属于公安机关,在刑讯逼供提供了温床,检察机关在看守所的派出检察室由于人员较少,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和管教人又多,又处在公安机关管辖的看守所内执行监督使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主观发挥。近年来,学界对于看守所改革的呼声一直在增大,有学者建议将看守所转由检察机关管辖,有利于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的侦查进行更有利的监督,尤其在防止刑讯逼供、滥用私刑方面将有重大突破;也有学者从权利均衡的角度出发,认为不应该由司法机关管辖,而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管辖,通过行政机关对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进行中立的监督,实现权利的制衡,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不受强势的司法机关的过分追究。
就检察机关而言,依照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8年的规定《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办法》,对检察机关的看守所法律监督提供了引导和保障。但是,该规定的具体可操作性并不完善,监督效力受到影响,仍需进一步细化完善。
原因二:“人文因素”的不当影响
受几千年封建思想余毒的侵害,在司法机关当中确实存在少部分重刑主义者,他们坚持“不动刑,犯罪嫌疑人就不会交代”,导演出刑讯逼供或者变相指挥牢头狱霸逼供,造成了部分犯罪嫌疑人的重大伤亡的闹剧,致使社会对于司法机关的公信力锐减,司法权威性受到排斥,甚至引发仇视社会的敌对情绪。法治思想的缺失,导致执法人不当执法而未出现有效监督。由于“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指引,部分司法工作者认为,对于犯罪嫌疑人对其适时施以必要的压力,包括身心压力,有利于实现实体正义。检察机关的检察室对于犯罪嫌疑人的举报,并没有较高的责任使命感以及必要的权利对举报的事实进行核实,假以时日,对于看守所内发生的不法行为已经达到麻木的境界,甚至与部分民警串通,对于刑讯逼供等不法行为听之放之,放任不管,这显然违背了人民检察院设立看守所检察职能的初衷,违背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以及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等法律原则。看守所检察人员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忠于职守,清正廉洁;应当坚持原则,讲究方法,注重实效。
原因三:司法鉴定“百花齐放”
司法鉴定对于刑事案件的顺利开展,作为刑事案件证据具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现阶段,我国关于司法鉴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除了公安机关内部设置有专门机构负责司法鉴定,还有法院系统的法医作出的司法鉴定,另外部分具有一定科研实力的三甲医院也参与到司法鉴定中来,还有著名的司法院校内部也设立有司法鉴定机构。各种鉴定机构的鉴定能力难免会有一定的差距,介入到鉴定中的时间段也有先后之分,而作出最终鉴定结果采纳决定的又是具有一定优势地位的相关司法机关。基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检察机关对于司法鉴定的法律监督往往停留在表面之上,并未深入到具有权威否决权的程度。例如在黎朝阳案中,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鉴定结论遭受社会质疑,中国政法大学的鉴定结论更符合尸体的表征,而却被公安部门予以否定,由于检察机关对于司法鉴定也没有能够提供中立、可行、便捷的司法鉴定方式方法,因而检察机关对于司法鉴定的法律监督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原因四:相关处罚机制的滞后
虽说刑法设置了相应的处罚,但是判决结果往往只是对于部分直接责任人予以处罚,黎朝阳案严重影响了社会对司法的公信力,以故意杀人罪判处看守所所长十五年有期徒刑仍难以让被害人家属信服。
《人民检察院看守所检察办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纠正违法的程序:(一)驻所检察人员发现轻微违法情况,可以当场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并及时向驻所检察室负责人报告,填写《检察纠正违法情况登记表》;(二)驻所检察室发现严重违法情况,或者在提出口头纠正意见后被监督单位七日内未予纠正且不说明理由的,应当报经本院检察长批准,及时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三)人民检察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后十五日内,被监督单位仍未纠正或者回复意见的,应当及时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告。对严重违法情况,驻所检察室应当填写《严重违法情况登记表》,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监所检察部门报送并续报检察纠正情况。第四十三条规定被监督单位对人民检察院的纠正违法意见书面提出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复议。被监督单位对于复议结论仍然提出异议的,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复核。第四十四条规定发现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中存在执法不规范等可能导致执法不公和重大事故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应当报经本院检察长批准,向有关单位提出检察建议。对于看守所内发生是可能涉嫌违法行为,主要采用提出检察建议或者上级检察机关复核,并没有及时对涉案的不法人员实行切实有效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也无权对相关当事人施行必要的处罚措施,削弱了检察监督的有效性,容易导致出现工作的被动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遭受不法侵袭等现象。
小结
黎朝阳法官案暴露了检察机关在对看守所的法律监督方面存在着缺失,这固然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和司法分工不同有着重大的联系,然而,作为宪法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依法保障看守所内的犯罪嫌疑人或罪犯的合法权益,是尊重人权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法制文明进步的合理要求,是检察机关践行以人为本的现实体现。
检察机关有必要对现行的看守所法律监督进行改革,除了可能将看守所转由司法行政机关管辖外,检察机关可以进一步出台更为具体细化的可操作性司法规范,如对进驻看守所的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实行定期轮换,防止麻痹主义思想不当慎入;可以在必要时协同司法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对于不法分子从严从中加快处罚进程与处罚力度;通过争取国家立法,赋予检察机关对于看守所内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快速处理权限;提高进驻看守所的检察人员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感,消除或者降低封建残余思想和重刑主义的不当影响;为排除地方政府的行政压力,实行逐级上报,必要时由省级人民检察院介入;通过东部沿海发达区域、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选取试点,由各地试点检察机关探索如何切实有效提高对看守所的法律监督举措,并逐步予以推广。经过一系列探索改革,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的看守所法律监督职能,维护监管场所正常秩序,保障国家刑罚权的顺利实施,对推动我国司法改革进程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许海峰;法律监督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赵燕;对我国看守所改革试点的评析[J];经济与法;2011年01期
[3]苗生明;张帆;看守所检察工作的问题与出路[J];中国检察官;2011年01期
[4]陈惠娟;浅议当前监所检察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0年31期
[5]高鸿雁;论被羁押人的人权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篇2
一、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法律制度
(一)法律框架
澳大利亚的外资审查法律制度是由议会单独制定法律,政府部门颁布法规和相关审查政策,审查机构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查和监管。审查机构对外国投资采取个案审查的方式,重点考察投资是否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
《1975年外国收购与接管法案》(ForelgnAcquisitionsandTakeoverAct1975)是澳大利亚外资审查的基础法律,规定了审查机构、审查对象、何谓取得目标企业控制权、豁免和法律责任等核心问题。
《1975年外国收购与接管条例》(ForeignAcquisitionsandTakeoverRegulations1975)是澳大利亚审查机关审查外国投资的具体指导法规,详细解释了《法案》的重点概念,并列举了豁免审查的条件。此外,澳大利亚国库部还经常公布具有约束力的外国投资政策。
《条例》第12条将银行、航空、机场、航运、媒体、通讯业列为敏感行业。这些领域的外国投资除需符合《法案》有关规定外,还受该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制。如外国人在澳大利亚银行部门的投资需符合《1959年银行法》和《1998年金融法》等银行业法律法规;外国投资者拥有澳大利亚国际航空企业(包括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的股权上限为49%;《1996年机场法》规定,联邦政府出售的机场中外资比例不得高于49%;《1981年海运注册法》规定,凡在澳大利亚注册的船只必须由澳大利亚人拥有大部分所有权;外国投资者对澳大利亚电讯公司的所有权不得超过该公司私有股份的35%,单个外国投资者不得超过5%。
(二)审查机构
《法案》第2章第18条规定,澳大利亚国库部部长或其代表(通常为副部长)负责审查外国投资。如果国库部部长认为一项外国投资有损于澳大利亚国家利益,可以禁止该项投资或附加修改条件后批准。国库部部长在做出审批决定时,主要依靠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
外资审查委员会只负责咨询和审查,没有审批外资的权力。澳大利亚政府一直强调委员会咨询的一面,但事实上,委员会的成员由国库部部长任命,现任总经理科尔默(PatrickColmer)兼任国库部投资贸易政策司司长,因此该委员会是澳大利亚外资审批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者,在外资审批上有很大的影响力。绝大多数情况下,委员会对外资项目提出的审批意见都会被国库部部长采纳。这种在行政部门外,另没咨向性机构审查外资的做法非常巧妙,可以提高外资审查制度的灵活性并为政府决策提供缓冲空间。
(三)审查对象
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法律制度将外国投资者对澳大利亚商业和不动产项目的直接投资作为审查对象。在界定商业项目直接投资时,澳大利亚没有采取国际通行的做法,即将外国投资者出资比例10%以上(含10%)的投资视为直接投资,而是关注投资者是否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因此,即使出资比例低于10%,如投资者能通过获得投票权、任命董事会董事和签署特定合同(如贷款、提供服务和承购协议)等方式对目标企业施加影响,也将被视为直接投资。此外,获得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票的担保物权也被视为直接投资。
为外国投资不动产项目设置专门的审查标准是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法律制度区别于其他发达国家相关制度的特色。2008/2009财年,外资审查委员会共批准5352项外国投资。其中,4827项为外商对澳大利亚房地产领域的投资,比例高达90%。澳大利亚政府将房地产投资纳人审查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外资对澳大利亚房地产业的投机行为,确保外资有助于增加澳大利亚住房供应,带动建筑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虽然近年来中国个人和企业对当地房地产投资有升温的趋势,但与并购澳大利亚企业相比,投资规模与影响力均较有限,因此本文不具体阐述。
(四)审查门槛
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法律制度根据投资者的不同身份背景设置了三种不同的审查门槛。第一,对外国政府及其实体的投资,执行最严格的审查模式,即无论投资金额大小和拟持有目标企业的股份比例,都需接受审查。第二,对美国以外的外国私营部门的投资,澳大利亚法律规定只要达到一定投资金额和一定股权比例就需接受审查。投资金额门槛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将根据澳大利亚国内生产总值进行调整,并在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网站上公布。2010年,外国私营部门对澳投资审查金额门槛为2.31亿澳元以上。在股权比例方面,外国私营投资者需获得澳大利亚企业15%或以上的股份,才需要接受审查。第三,基于《澳大利亚一美国自由贸易协定》,美国投资者对澳大利亚投资享有更优惠的审查条件。2010年,美国私营部门投资者对澳大利亚非敏感行业的投资审查金额门槛为10.04亿澳元,高出其他国家四倍多。
(五)审查程序
澳大利亚严格执行强制申报和事前申报原则,要求所有需接受审查的外国投资必须在交易完成前向外资审查委员会申报。在审查程序设置上,澳大利亚政府将外资审查分为初审和调查两个阶段。首先,初审期为30天,之后国库部部长需在10天之内告知交易方审查结果。如国库部部长认为交易不会对澳大利亚国家利益造成损害,将批准交易正常进行。如认为交易较为复杂,可能损害澳大利亚国家利益,一般将启动调查程序。其次,调查期为90天,国库部部长需在此期间决定是否批准该交易。这种根据外国投资对国家利益影响程度划分阶段进行审查的做法体现了澳大利亚立法者追求审查效率的立法初衷。一方面,缩短对金额较小、较为简单的外国投资的审查时间,可减少审查给交易带来的影响,维持投资者的积极性,并降低行政成本,加强审查针对性;另一方面,对部分金额庞大、敏感度较高的特殊交易要求交易方进一步补充信息,展开深入调查,确保澳大利亚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六)法律责任与救济
《法案》第2章第25条规定,如果交易方(自然人)不遵守国库部部长的决定,将被处以不超过500个罚金单位(约5.5万澳元)
的罚款或不超过两年的监禁;如果交易方是经济实体,罚金将可能高达2500个罚金单位(约27.5万澳元)。
尽管国库部部长对外国投资进行审查属于行政行为,但其并不受《1977年行政决定<司法审查>法案》(AdministrativeDeci-sions(JudicialReview)Act1977)和《1975年行政上诉法庭法案》rAdministrativeAppealsTribunalAct1975)管辖。澳大利亚普通法院可根据普通法对国库部部长做出的外资审查决定进行司法审查。事实上,澳大利亚法院一贯尊重国库部部长对外国投资进行国家利益审查的权力,轻易不启动司法审查程序,只基于以下原因开展审查:一是国库部部长做出决定时未满足法定要求;二是考虑的因素超出国家利益范围;三是决定不符合一般理性标准。
二、国家利益考虑因素
《1975年外国收购与接管法案》、《1975年外国收购与接管条列》和澳大利亚政府历年来颁布的外资政策均未明确规定国家利益的含义。2010年6月,澳大利亚政府公布最新外资政策,规定审查外国投资时将从六个方面衡量投资是否符合澳大利亚国家利益,并首次明确提出将重点审查投资金额较大、目标企业员工众多、市场份额较大、涉及敏感行业或拥有特殊资产的外资项目。
(一)国家安全
澳大利亚政府将国家安全作为国家利益审查的首要考虑因素,体现了国家安全对澳大利亚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澳大利亚政府依赖国家安全机构的意见,考虑投资影响澳大利亚保护其战略及安全利益的能力,评估投资是否触及国家安全问题。在实际审查中,国家安全是导致外商对澳大利亚投资受阻的重要因素。例如,2009年3月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收购澳大利亚奥兹矿产公司(OZMinerals)时,被澳大利亚政府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要求放弃位于南澳州军事中的一处铜金矿资产。2010年5月,澳大利亚国防部以项目位于军事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名义,建议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否决武汉钢铁集团对澳大利亚WPG公司的收购。
(二)对竞争环境的影响
在考察外资项目对澳大利亚国内竞争环境的影响时,澳大利亚政府采取双重审查体制。一方面,澳大利亚外资审查委员会在进行外资审查时,考虑项目在竞争方面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对项目开展独立的市场竞争审查。该审查独立于外资审查制度,不受外资审查结果的影响。因此,一项外国投资可能顺利通过竞争环境方面的审查,却受阻于外资审查。例如,2009年中国铝业集团收购力拓集团股份项目在顺利通过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市场竞争方面的审查后,却被外资审查委员会要求延期审查。
在竞争格局方面,澳大利亚强调各行业所有权的多元化,考查外国投资是否会导致投资者控制澳大利亚产品或服务的定价权及生产权。此外,澳大利亚政府还会考虑投资对全球相关行业的影响,特别关注可能导致投资者控制全球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投资。
(三)与澳大利亚政府其他相关政策的关系
澳大利亚政府将考察投资是否符合澳大利亚税收、环境等方面的政策。
(四)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澳大利亚政府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一是收购重组计划对澳大利亚企业员工、股东及债权人等方面利益的影响。二是融资安排的性质,关注外资收购后澳方在被收购企业中的参与程度。三是考查投资者对被收购企业开发运营的安排,确保投资惠及普通民众。四是确保投资不影响澳大利亚对全球客户产品供应的稳定性。
(五)投资者的性质
投资者是否进行公开透明的商业运作是澳大利亚政府审查投资者性质的关注点。澳大利亚政府将考虑外国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情况,强调投资应足够透明并受到监管。对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澳大利亚政府将考虑基金的投资政策,以及如何实施澳大利亚企业投票权等问题。
(六)外国政府及其相关实体
对外国政府及其相关实体的投资,澳大利亚政府特别关注投资目的。投资是否出于商业目的,投资者是否独立于外国政府商业化运营都是决定投资项目是否通过审查的重要因素。澳大利亚政府认为,如果外国政府出于政治或战略意图,对澳企业进行投资,则是违反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的行为。尽管澳大利亚法律未禁止外国政府及其实体对澳投资,但商业目的不明确的投资将受到外资审查委员会的严格审查,且通过审查的几率很低。对于有私营资本参与的外国政府相关实体,澳大利亚政府将重点考察私营资本在该实体中的规模、性质、权益的构成及行使权利是否受限等。
三、分析及建议
(一)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法律制度特点及变化趋势
1.审查法律制度较完善,但审查标准不够明确。
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法律制度由基础法律、法规和政策构成,涵盖了外资审查的基本要素,包括审查机构、审查对象、审查门槛、审查程序、法律责任与救济等,较为完善。自2008年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屡次公布外资审查政策,对原有法律、法规进行了梳理,使外资审查法律制度更趋透明、成熟。特别是2008年2月和2010年6月,澳大利亚政府两次公布衡量外国投资是否符合澳大利亚国家利益的考虑因素,勾勒了审查制度的核心问题——国家利益的基本概念框架。从澳大利亚政府公布的六点国家利益考虑因素看,国家利益的概念并不明确,是一个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系。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动态性,即国家利益的内容和侧重点不固定。国家利益概念不固定造成外资审查标准不确定。审查标准不确定将导致外国投资者对审查结果缺乏合理预见,打击投资信心。澳大利亚立法者之所以采取这种刻意模糊的立法方式,避免明确定义国家利益,是为了保持审查制度最大限度的灵活性,便于审查机构根据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运用自由裁量权,调整审查的标准。确保澳大利亚在充分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同时,国家各领域的利益不受冲击。
2.审查程序公开性加强,但仍存在一定任意性。
近年来,澳大利亚外资审查程序的公开性逐渐加强。澳大利亚的外资政策规定,审查委员会有义务通知交易方审查的启动时间和各阶段的审查结果。此外,澳大利亚政府还鼓励外国投资者在申报前与审查委员会进行沟通,以便委员会听取交易方对投资计划的解释,并回答交易方对相关审查法律法规的疑问。
但在具体审查过程中,澳大利亚外资审查委员会仍存在不透明的做法。例如,在审查中资企业并购澳大利亚能源矿业企业时,审查委员会多次在初审阶段临近结束时(如第28天或第29天)要求交易方撤回申报,补充信息或修改交易计划,重新递交申请。这将重新激活初审程序,延长审查时间。在个别案例中,审查委员会甚至多次要求交易方撤回申报,导致审查时间屡次延长。例如,2009年兖州煤炭集团对澳大利亚菲利克斯资源公司(Felix)的并购计划曾两次被审查委员会退回要求修改,在第三次递交申报后才获得批准。同年,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收购澳大利亚稀土生产商莱纳斯(Lynas)的并购交易更是在四个月内三次被要求撤回申报。通过研究《法案》和《条例》,本文均未发现有关审查委员会要求交易方撤回申报,重新递交申请的条款。审查委员会在实际审查过程中采取这种措施,实质上是对现有法律法规的突破,不利于审查的稳定性和公开性,可能导致外国投资者因此错失投资的最佳时机。
3.在逐步放宽外国私营部门投资审查的同时,收紧对外国政府及其实体的投资审查。
澳大利亚政府近几年一直在调高外国私营部门的审查金额门槛,实质上缩小了审查的范围,使外国私营部门可不经过审批,直接开展一定金额以下的投资项目。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通过不断调整投资政策逐渐收紧了对外国政府及其实体的投资审查。实际上,除澳大利亚外,近年来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出现了收紧审查外国政府投资的趋势。这些国家的外资审查机关认为,相比于一般商业公司,有政府背景的公司或实体在进行投资时可能不是出于追求商业利益的考虑,而是源于该国政府的授意。在政府资金的支持下,这类企业的投资往往金额较大,更有意图和能力对东道国的国家安全造成损害。因此在审批这类外资项目时,审查机关特别关注投资目的,强调市场导向。澳大利亚政府2010年6月公布的外资政策,首次提出了评估有政府背景的外国投资是否出于商业化运作的几点考虑因素:首先,是否有外部合作伙伴或股东的存在;其次,无关联的所有权权益水平;第三,投资的管理安排;第四,是否存在保护澳方利益不受非商业交易影响的安排;第五,目标企业是否即将或继续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市场或其他公认的交易市场上市。
(二)对中资企业应对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法律制度变化的建议
1.投资前充分调研,根据审查法律的变化调整投资计划。
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不足。在对澳大利亚进行投资前,中资企业需充分了解澳大利亚外资审查法律法规,密切关注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变化。澳大利亚国库部和外资审查委员会通常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最新外资审查政策,中资企业应及时浏览。此外,应关注澳大利亚国库部部长、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委员或其他负责审查外国投资的官员针对外国投资所作的公开表态,这可能体现了澳大利亚政府对审查外国投资的最新立场。例如,2009年9月24日外资审查委员会总经理科尔默曾表示,澳大利亚政府希望外国投资者持有澳大利亚大型资源类公司股份不超过15%,对矿业新项目的投资比例不超过50%。
2.在与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沟通的基础上,认真准备申请材料。
在向澳大利亚外资审查委员会递交投资申请前,中资企业应重视与委员会成员进行沟通。这不仅将帮助委员会更好地了解项目情况,也便于中资企业根据委员会要求及时补充、修改申请材料,提高审查效率。申请材料应尽可能详实、准确。国有企业在申请材料中应详细阐明投资目的,突出市场导向。可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重点围绕澳大利亚政府最近公布的,评估有政府背景的外国投资是否出于商业化运作的五点考虑因素撰写申请材料,强调投资的商业目的。
3.中资国有企业可考虑丰富赴澳投资方式。
为应对澳大利亚政府收紧审批外国政府及其实体的对澳投资,中资国有企业可考虑以多种方式赴澳投资。例如,与民营企业或跨国公司联合,以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入股、参股澳大利亚企业。同时,也可考虑加入投资基金,凝聚资本合力,利用专业化管理团队赴澳投资。
4.分析以往投资案例,总结经验。
篇3
一、借力检察机关,可以增强内控机制和措施的针对性
立足于促进医疗单位自律能力的提高和他律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加强医院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配合与协作:一是充分发挥联合预防工作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制定有效的工作制度,坚持必要的会议制度,保持日常工作有序进行。二是加强信息交流,及时沟通情况。定期召开预防情况分析会议,通报情况、交流信息。检察机关对发生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职务犯罪,及时进行个案剖析和类案分析,研究犯罪特点、规律和危害,并进行通报。同时,定期向纪检监察部门全面了解出现的违规、违纪或可能诱发职务犯罪的倾向性问题,共同分析情况,及时研究改进措施。三是共同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努力从深层次把握医疗卫生领域当前发生职务犯罪的内在规律。
二、借力检察机关,可以增强纪委履行监督职能的震慑性
检察机关有着大量的查处职务犯罪实践,我们定期组织医疗工作人员,把检察官请进来,通过一件件活生生的身边案例来警示教育,对违纪违法处于职务犯罪“边缘”人员,起到了很好的威慑作用,触动了受教育者的心灵,使其自律自戒远离职务犯罪。此外,检察机关还积极组织协调医护人员,定期到检察机关的警示教育基地开展教育,通过揭示国家打击职务犯罪的“高压”态势,使其长期处在“不敢”、“不想”心理压力下,发挥警示教育震慑性。
三、借力检察机关,可以拓宽监督视野,前瞻性的开展监督工作
篇4
关键词: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制度构建
法国最先创建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参加公益诉讼,法国的检察理论认为,检察机关的职责就是维护公益;在美国,总检察长是美国政府、各州政府的首席法律官员,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机构及立法机关的法律顾问和公共利益的代表;在日本,检察官代表国家维护秩序及善良风俗,他们不仅可以对个人所犯公罪提起国家公诉,而且可以参加到民事诉讼当中。
一、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内涵。
检察机关提起的公益诉讼,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重要权利的民事案件,在无人起诉的情况下,以法律监督者的身份代表国家将案件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要求人民法院追究违法者民事责任的诉讼。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的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弥补市场缺陷,监督行政失职行为。
二、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范围。
(一)侵犯国有财产案件。侵害国有财产主要有:在国有土地、矿藏、水流、海域、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出让、开发过程中,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在公共工程招标、发包过程中,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在国有资产拍卖、变卖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
(二)公害案件。公害案件主要是通常所说的直接造成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财产损害的环境污染事件,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明显增多,然而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确立的权利主体偏离了社会的现实需要,针对环境污染提起的诉讼却寥寥无几。
(三)涉及公民重大利益并损害公序良俗的民事案件。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形成了不少行业垄断部门,如医药、电信、供电、铁路等。经济转型后,由于利益驱动,这些垄断行业常借助于其自身实力,人为地分割市场,任意操纵商品价格,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甚至是制定一些“霸王条款”,恣意侵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四)其他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重大民事案件。如行政不作为案件,在一些地方,行政机关为本地的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对企业忽视环境保护,使得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日益恶化的问题置之不理。
三、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
(一)直接以原告的身份提起公益诉讼的方式。这一诉讼方式多适用于侵害不特定的公共利益的案件,在我国,对于此类案件,人民法院受理后,确认属实的,应当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宣告合同无效,使该行为的后果恢复到合同订立之前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首起检察机关以原告的身份提起公益诉讼的1997年5月河南省方城县人民检察院对方城县工商管理论文" target="_blank">行政管理局和汤卫东提起民事诉讼案件就是这种方式。
(二)支持公益诉讼方式。在目前法律尚无明确规定,法院对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持慎重态度的情况下,检察机关以支持者的身份参与诉讼,不失为切实有效的可行之举。在2010年12月,昆明市中级法院审理的以昆明市环保局为原告,昆明市检察院作为支持起诉人的环境污染案件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检察机关与本案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不能作为本案的原告,仅作为支持机关参与进来。
四、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程序(一)公益诉讼案件的受理。民事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应同其它诉讼一样,检察机关认为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了侵害,可以自行立案;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如发现侵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益现象,可以通知检察机关予以立案调查;其它机关、个人发现相关线索时有权向检察机关控告。
(二)立案。在立案阶段有二个问题要注意:一是立案标准。
对于立案标准,目前各地检察机关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采用不尽相同的标准。但应考虑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符合法律规定的可诉案件,适合进行公益诉讼案件,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等。二是立案程序。检察部门在对案件进行初查之后,决定立案的,应制做《立案决定书》启动诉讼程序。
(三)调查取证。检察机关可根据自己开展公益诉讼的方式,采用单独调取证据或帮助受害人收集证据的方法进行,查清问题,调查证据就会层次清楚,脉络清晰,从而有的放矢,把握调查取证的主动权。
(四)审查起诉。起诉阶段是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的极为重要的阶段,审查结束后应制作审查结论,对应提起诉讼的,可依职权向法院起诉。目前检察机关在提起诉讼时主要依据的是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及国家对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诉讼程序主要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五)出庭支持诉讼。在法院接受起诉,启动诉讼程序后,检察机关必须认真做好出庭准备工作,在庭审中要充分运用已掌握的证据,适时举证;对对方当事人所举的证据进行认真质证;并积极参加法庭辩论,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确保胜诉。判决生效后,还要密切关注执行情况。
(六)判决的效力。在一般民事诉讼中判决的效力只发生在当事人之间,那么在公益诉讼中就存在一个判决效力扩张的问题,即不仅对参加诉讼的被代表成员有约束力,而且对于那些未特别授权给代表人的集团成员也有约束力;不仅对未参加诉讼的主体具有约束力,而且可能对那些根本料想不到主体也具有约束力。
因此,对公益诉讼进行审判而作出的判决就能有效的反映当前社会大众所普遍关注的利益,能确认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2]何勤华。检察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3]徐安住。司法创新———从个案到法理的展开。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4]陈桂明。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权力配置———介入公益诉讼:民事检察工作的新任务。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3)。
[5]江伟,杨剑。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若干问题探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10)。
[6]廖中洪。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若干问题研究。现代法学。2003,(3)。
篇5
关键词:卓越绩效;工艺纪律检查;质量保证
中图分类号:TL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6-0163-02
工艺纪律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保证工艺路线贯彻执行,推动产品质量保证工作开展和安全文明生产而制定的某些有约束性的规定。工艺纪律检查的开展,是加强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质量口号的有力手段,企业追求卓越绩效,必须做好工艺纪律检查工作。
1 工艺纪律检查为什么能够推动核电设备质量保证工作的进行
核电设备质量保证工作主要指按照标准规范和质量保证大纲要求实施设计控制、采购文件的控制、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和图纸、文件控制、采购物项和服务的控制、物项的标识和控制、过程控制、检验、试验控制、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控制、搬运、贮存和发运、检验和试验状态、不符合项的控制、纠正措施、质量保证记录、监查等一系列工作,有效运行质量保证体系,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来保证产品质量。
工艺纪律检查内容是对制造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监督现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检验人员的实际操作情况符合各项制造工艺技术要求,其实施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出厂的全制造过程控制。
不难看出,工艺纪律检查工作在采购控制、过程控制、检验和试验控制、物质的标识和控制、搬运、贮存和发运控制等很多方面都与质量保证工作存在契合点,因此,实施好工艺纪律检查可以推动核电设备质量保证工作的进行。
2 工艺纪律检查是如何推动核电设备质量保证工作的开展
为了保证工艺纪律检查工作推动核电设备质量保证工作的开展,企业必须制定详细的工艺纪律检查方法、手段以及执行规定来保证工艺纪律检查工作的开展,使得工艺纪律检查成为质量保证工作中的一把利剑。
通过覆盖设备制造全过程的工艺纪律检查以及工艺纪律检查持续的监督和改进验证,将会推动质量保证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2.1 工艺纪律检查方法
总的来说是实行“二级管理,分工负责;目标统一,有奖有罚”的原则,具体为:
2.1.1 企业级工艺纪律检查应由技术部牵头组织,制造部和质量部参与,对总工程师负责。
2.1.2 部门级工艺纪律检查:由部门的技术、质保、调度人员组成的,对本部门厂长(经理)负责。
2.1.3 工艺纪律检查过程要形成记录,对检查出的不符合项,制定限期整改制度。
2.2 工艺纪律检查的开展
2.2.1 有目的地策划检点。工艺纪律检查根据检查制度,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人、机、料、法、环等作为检查对象,依据企业有效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技术标准、工艺文件、工艺守则、作业指导书等对检查对象进行策划以下重点:
(1)人:人员资格(特别是特殊岗位人员)是否符合要求。比如焊接、热处理、检验等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是否持证、证件是否在有效期内就是检查的重要内容。
(2)机:采用的设备、工装夹具、计量器具等是否合格、有效?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3)料:物料的进出、检验、存储、包装、运输、防护、周转过程是否符合要求?有没有区分标识,是否会
混料?
(4)法:工艺技术文件(包括图纸、过程卡、作业指导书等)是否有效?是否经过正常的编审批程序?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有无更改?是否受控?
(5)环:作业环境是否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健康,是否对产品质量有影响?
2.2.2 有计划性地开展工艺纪律检查。工艺纪律检查按照每期策划的重点对现场工艺制造过程、检验过程、质保过程开展一系列的检查活动。
2.3 工艺纪律检查中不符合项整改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不符合项整改是否有效、彻底,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是关键。只有针对不符合项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针对原因采取适当纠正和预防措施,做到对症下药,才能防止问题的再发生。同时,要举一反三,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确保整改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2.4 整改的验证和评估
对相关单位提出不符合项后,工艺纪律检查对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和实施过程需进行验证和评估。
2.4.1 责任单位对不符合项是否进行了原因分析。
2.4.2 制定的纠正措施的陈述是否清楚、简练,措施是否彻底;是否准确地引用了特定的文件、程序等,是否
适宜。
2.4.3 不符合项是否已得到纠正。
2.4.4 纠正措施是否有效,能否保证类似问题不再
发生。
2.4.5 通过现场直接检查的方法来验证通过纠正措施得到了怎样的结果。
2.5 持续保持的重要性
2.5.1 促进严格管理。领导通过工艺纪律检查结果,对违纪者罚,奖罚分明,带动劳动纪律和其他各种管理工作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为企业追求卓越创造条件。
2.5.2 保证工艺技术与管理的有效实施。工艺技术和工艺管理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基础,而工艺纪律又是工艺技术和工艺管理有效实施和发挥作用的保证。
2.5.3 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企业建立严格的工艺纪律检查制度,就能使保证产品质量的要素,如操作者、设备、原材料、毛坯、图样和工艺文件以及文明生产、环境卫生等,都处于受控的合格状态,工序质量就能稳定。
2.5.4 促进文明生产。在工艺纪律的引导和约束下,可以在毛坯和零件在加工、周转、装卸、运输过程中,减少不文明的加工、装配和野蛮的装卸、周转,使生产井然有序,消灭零件磕碰、划伤、锈蚀和错装、漏装、丢失零件等现象,就可能做到文明生产。
2.5.5 严格保证特殊工序的的受控。设备制造的特殊工艺过程,例如热处理、焊接、无损探伤等都是专业性强、具有复杂技术的工序,需要通过评定进行过程控制才能达到产品质量要求,对于这些工序的质量,工艺纪律检查要严格按作业指导文件来控制,严把质量关。
3 工艺纪律检查取得的相关经验和实际成果
围绕核电设备质量保证工作,核电设备制造厂开展了一系列的工艺纪律检查工作,在检查过程中主要取得的经验如下:
(1)加大工艺纪律培训和相关文件的学习,促进相关单位不断养成遵守相关程序文件、技术标准、工艺文件、工艺守则、作业指导书作业的好习惯。
(2)工艺纪律检查由技术部门牵头开展,促进了技术人员对现场制造各环节的了解程序,对制定和修订相关标准和规程提供了良好平台,有利于企业和技术人员的共同进步。
(3)工艺纪律检查的整改责任人为各单位最高管理者,这有利于管理者了解本单位存在的问题,对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4)工艺纪律检查通过数据汇总分析能够发现系统性的技术质量风险点,为企业防止质量事故创造有利条件。
(5)工艺纪律检查建立奖惩制度,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形成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核电设备制造过程的工艺纪律检查是保证核电设备在制造阶段的质量要求,把好设备质量关的重要措施,这不仅关系到核电设备的质量,还关系到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保证核电设备满足核安全法规要求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必须加强对核电设备制造过程中的工艺纪律检查工作,在产品制造全过程实施工艺纪律检查监督生产活动,推动核电设备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林修齐,席国荣.质量体系教程[M].北京:中国标
准出版社,1997.
[2] 郭强,王东.“生产制造”过程职能活动浅说[J].中
国质量,2003.
[3] 国家核安全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规汇编
篇6
一、基本情况:
院党组对执法廉政档案工作高度重视,将建立执法档案作为促进广大检察干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的一个重要举措,作为衡量检察机关执法水平、执法能力的一把客观标尺,作为推进检务公开、加强内外监督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我院按照真实客观、简便易行、及时有效的原则,在执法档案工作中切实做到三个涵盖:即涵盖全部执法职能、涵盖全部执法过程、涵盖全部执法人员,推进执法档案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案中过程监督。建立了《检察干警廉政信用档案实施办法》、《内部执法监督工作实施细则》、《干警个人及家庭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为每一名干警分别设立专门的廉政档案,在办案部门推行“四卡”制度(即刑检部门和民行部门《办案纪律检查卡》和《办案纪律监督卡》,自侦部门《廉洁自律卡》和《执法监督卡》),实行“一案一登记、一案一测评”。要求办案人员在案件办结10日内填写《办案纪律检查卡》或《廉洁自律卡》,如实反映本人在办案过程中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和办案纪律的情况,处理说情、送礼、请吃等情况,并交由部门负责人审签;同时,由办案部门兼职纪检监察员及时填写《办案纪律监督卡》或《执法监督卡》,寄送有关单位和人员,征询意见建议,接受外部监督。
(二)、强化案后绩效考评。成立了以检察长为组长的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执法档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院政治处、纪检组、内督组将对业务部门执行执法档案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年末集中汇总存档。将执法档案执行情况与季度岗位目标管理考核相挂钩,对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填写的,提出纠正建议,情节严重的扣本部门当季岗位目标考核分。
(三)、强化错案责任追究。对检察人员在办理案件中故意或过失办错案的,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按照我院《错案责任追究办法》追究法律或纪律责任。检察长是追究错案责任工作的主要责任人,检察委员会行使错案确认的审定权,内督室是追究错案责任的主管部门,实行责任倒查,层层进行责任追究。
三、初步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打算:
篇7
组织建设一般指党的组织建设,是指党的组织制度、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党的纪律、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党组等内容。主要包括民主集中制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内容。
党的组织体系是依据党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要实现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必须始终把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一、思想教育方面
1、坚持每班定时点亮思想明灯,照亮同学们的心灵;
2、坚持每周一的班会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德育室安排布置具体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3、3月上旬配合团委会开展学雷锋活动;3月下旬举行迎校庆书画展;
4、加强住宿生管理。贯彻学生住宿规章制度的同时,住宿生实行日报告制度,报告住宿情况,保证了在校住宿生的安全5、坚持每周六晚上在大成殿举办素质教育大讲堂----黉学大讲堂。
6、坚持和违纪学生谈心制度。政教处老师和班主任遇到违纪学生,要与之谈心,进行说服教育作好其转化工作。
7、高考前夕,对高三学生进行文明离校签名活动。
二、安全秩序方面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落实,组织专人进行检查,做到天天检查,周周通报,月月小结,学期总结。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主管领导,并及时填写好值班日志。要求德育室工作人员做到7个坚持:一是坚持上课时间的巡查制度,及时了解校园情况;二是坚持晚自习上课前清场制度,保证自习没有干扰;三是坚持晚自习下学护送学生制度,做到风雨无阻;四是坚持每天空挡时间值班巡逻和节假日24小时值班制度;五是坚持上课时间锁门制度;六是坚持男女生宿舍区门卫晚上住宿看管制,七是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检查制度。并作好以下具体工作:
1、德育室的工作人员纪律检查继续坚持“四定”方针即:定点(规定地点)、定时(规定时间)、定人(专职人员)、定责(规定检查项目责任)。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对较严重的问题要及时上报主管领导。要认真查迟到、查旷课、查早退、查自习纪律、查教室卫生、查思想明灯、查及时熄灯、查关闭教室门窗、查寝室纪律、查宿舍安全、查宿舍卫生、查班主任上岗情况等,并认真作好记录。
2、原则上每月第一周进行安全排查,其他时间不定时排查安全隐患,(如消防设施检查、食品安全检查、电路电线排查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
3、推行相互制约机制,实行班主任监督德育室工作人员,德育室工作人员监督班主任的工作;同时实行班主任老师每日早上、中午、晚上三次签到制度。
篇9
为更好地推进公司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落实吕煤电办字(20__)40号文件精神和《关于重申副处级以上干部请销假制度的函》的相关要求,经公司研究,做如下规定:
一、组织机构
公司成立强化干部作风建设检查考核领导组
组长:
成员:
负责对劳动组织纪律、“两下两抓”及“四不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考核。
二、检查考核范围
1、各二级单位领导班子成员
2、公司机关全体工作人员
三、检查责任部门及职责
政工处,为对各二级单位作风建设检查考核的牵头部门,主抓劳动组织纪律的检查考核。
安全处,主抓干部“两下两抓”情况的检查考核。
纪委、审计处,主抓“四不准”(手机24小时不准关机、不准在外留宿、不准参与不文明娱乐活动、中午不准喝酒)执行情况的检查考核。
办公室、劳资处,协助检查公司机关的劳动组织纪律。
企管处、财务处,监督考核各部门的检查执行和处罚兑现情况。
四、检查内容
1、对各二级单位的劳动组织纪律检查,主要是检查是否在岗、请销假手续是否完备,通过向公司主要领导询问二级单位党政领导请销假情况、约见拜访、电话询问等方式核实矿(厂、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在岗和外出情况;“两下两抓”方面主要是以公司调度值班汇报、各单位的小分队活动安排等为依据,核实矿(厂、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下井下基层情况,杜绝弄虚作假现象发生。
2、对公司机关的检查,主要侧重于工作人员的在岗情况和工作状况。
3、根据公司领导、调度室、办公室等进行工作安排、会议通知时的手机畅通情况、根据举报进行突击检查的结果以及检查各单位办公室客饭单等方式对“四不准”情况进行督查。
五、检查要求
1、对各二级单位检查的覆盖面在达到100%,每月组织8—10次,各单位不少于2次。由领导组统一安排检查时间,进行不定时检查、抽查。
2、对公司机关的检查采用集中考勤与不定时查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
六、检查结果的通报
1、对当日检查结果,由检查人员签字,政工处统一汇总,在次日早班前会进行通报。
2、对副处级以上干部的在岗外出、“两下两抓”及“四不准”执行情况及时通报公司主要领导和被检查单位,并在每月的经营考核会上进行书面通报。
3、对公司机关劳动组织纪律的检查结果在综合楼大厅公开通报。
七、考核处罚规定
1、不能正常执行请销假制度,一律按旷工论处,取消当月基础奖励工资。
2、公司机关工作人员以当月制度工日为基数,出现旷工取消当月基础奖励工资;迟到、早退一次罚款50元,累计达五次以上者取消当月基础奖励工资。
3、对于在“两下两抓”中弄虚作假者,取消当月安全抵押奖励。
4、手机不能24小时开机者,取消当月通讯费补助。
5、违规中午喝酒,对责任单位一次处以1000元处罚,对责任人给予一次性200元处罚。
6、无故在外留宿、参与不文明娱乐活动,按公司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八、处罚兑现程序
根据检查结果和考核处罚规定,由政工处提出具体处罚意见,经检查考核领导组组长签字,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同意后,分别由企管处执行对单位和个人的罚款、后勤管理中心执行通讯补贴罚款、安全处执行安全抵押罚款,财务处监督兑现。
九、相关要求
公司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此次作风整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真执行公司相关规定和要求;各检查考核责任部门要明确自己肩负的职责,认真做好基础工作,切实履行监督职责,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扎实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为完成全年各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10
1.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的人事、干部政策,负责岗位管理、人事制度建设工作。
2.负责内设机构领导及非领导干部职工的选拔任用、考核推荐、监督管理工作,建立人员考察、任免纪实档案。
3.负责人员的考核、奖惩、请销假制度及劳动纪律检查监督工作。
4.负责人员交流选调、挂职、借调、辞职、外聘及劳动用工、临聘返聘、实习、个人事项报告及出国境人员政审工作。
5.负责职称评审、推荐、职业技能鉴定、送学培训审批等工作。
6.负责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工作。明确干部职工待遇、制定工资计划、绩效工资管理及工资标准的调整和核定、社会保险核准缴纳及抚恤等工作。
7.负责人事档案、人事工作资料的管理及人员信息统计工作。
8.负责拟制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人才情况分析,承办人员引进、接收、分配等计划管理工作;负责拟制教育培训计划,组织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及学历教育工作。
- 上一篇:仓储作业的要求
- 下一篇:员工消防安全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