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宏观环境分析范文

时间:2024-03-05 18:1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宏观环境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炭宏观环境分析

篇1

关键词:煤炭;市场营销;环境

波特一般性战略分析理论可知,微观环境分析因素有:企业的供应者、顾客、竞争对手、替代产品、潜在入侵者、以及企业内部影响营销管理决策的各个部门等所构成。如下图所示:

图 博弈的五种竞争力量模型图

不管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上述因素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许多因素始终处于变动之中。企业的营销活动就是要适应环境变化,对各种环境变化及时做出积极反应的动态过程。

一、宏观环境分析

1.政治和法律环境

随着国家对煤炭市场的开放,政策环境越来越宽松。“十二五”期间。我国煤炭生产结构还要进一步调整。对浪费资源、质量低劣、技术落后和污染环境的乡镇煤矿,要整顿和关闭。今后煤炭需求呈稳步上升趋势,煤炭供应将增加。国家对煤炭供应总量的调控是按照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等“抓大放小”;形成合理的煤炭企业组织结构,使大型企业集团逐步成为调控煤炭供需平衡的一种重要力量;同时,加强煤炭市场供求预测,及时准确信息,指导煤炭生产和销售。煤炭工业市场化改革也同时进行。长期以来,煤炭行业与电力行业形成了极大的剪刀差,随着电力行业的整体改革,特别是火力发电价格的放开,为两个行业公平竞争拉开帷幕。煤炭产品长期以来处于价格背离价值的水平,极大的挫伤了煤炭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煤炭工业的良性发展。煤炭产品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为煤炭期货市场也奠定了基础条件,而且煤炭期货市场的构建正是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煤炭产品价格最有效的手段和机制,从而为从根本上缩小煤炭行业与下游产业的利益差距提供了机遇。

2.社会和文化环境

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与方式、伦理道德观念、信仰等社会人文因素对煤炭企业的营销战略也会产生影响。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更多的自动化、清洁型的办公、生活、交通等工具。另外,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经济状况的人们对煤炭的评价不同,接受程度也不同。社会对人们消费需求和方式的影响,将是煤炭企业提升自身产品的方向。

3.人口自然因素

人口规模与煤炭需求量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数量增加一倍,需求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另外,人口的地理分布、喜好等都会影响到对煤炭的消费。城镇人口就业率的高低也会影响消费。

4.煤炭企业环境

(1)竞争形势。在进行宏观竞争形势分析时,需要分析总体经济实力,主要包括国民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及居民生活的经济统计分析,另外还应该研究与煤炭工业相关的行业(包括竞争对手行业,如电力、天然气等;煤炭的下游行业,如煤化工、发电等)的情况,以及国外煤炭企业情况。

(2)煤炭工业形势。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煤炭消费国。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为35.2亿吨,预计未来我国煤炭出口进一步减少,进口量迸一步加大;煤炭消费结构趋多元化并向关键行业集中。据统计,到2011年底,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中各个行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其中动力煤27亿吨,占我国煤炭总产量的76.7%,动力煤进口1.37亿吨,出口1106.5万吨,净进口1.26亿吨,表观消费量28.26亿吨。煤变油、煤化工的发展,将对煤炭需求结构产生战略性影响;主要耗煤行业均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拉动煤炭需求强劲增长:同时,煤炭工业形势分析时应该考虑配供现状、用煤情况等。

(3)技术因素。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要用当代先进的煤炭技术装备对煤炭产品进行改造、升级,改善其性能,提高煤炭质量。目前,煤炭企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技术经济指标不断完善。在销售领域、客户服务领域也相继引进新技术,新管理,决策的科学化进一步提高,成为企业市场营销环节的重要手段;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一些煤炭企业的应用,在市场需求信息沟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煤炭市场主体微观环境分析

只有对煤炭市场的主体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根据市场主体的行为特征、市场属性来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正如管理学中所描述,任何一个企业一般都存在五种竞争力量。煤炭市场也不例外,它存在这样几个主体:供煤企业,用煤客户(如电厂),替代能源企业,其他供煤企业。这五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煤炭市场。

1.供应者:目前煤炭供应商就是各大国有大型矿业集团,也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其主要的业务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成熟的工艺、精密的设备提供优质的煤炭。煤炭资源条件的差异,直接决定着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篇2

 

1 煤炭市场发展现状

 

1.1 内部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煤炭库存居高不下,产能过剩,缺乏完善的治理机制;煤炭进出口量下降;煤炭价格下滑;管理粗放,企业经营困难;优势企业通过降价来垄断市场,价格一旦下降难以回升;企业负债率高,财务成本压力大,应收账款增加,现金流断裂的风险不断增加;劳动力成本大幅增加。[1]

 

1.2 外部环境分析

 

面对煤炭的大量开采,我国煤炭市场外部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环境承载力不足,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主要耗煤行业产量增速放缓;[2]清洁能源对煤炭的替代率上升;进口煤影响;跨区域送电能力增强,大规模跨区域送电使东部沿海地区用煤量下降。

 

2 我国煤炭类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煤炭相关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偏向专业化

 

以M矿业大学本科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为例,第一学年主干专业课程只有采矿工程,第二学年除了有采矿工程外还有电工电子学、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和测量学,第三学年有岩土工程和矿山机械等专业课程,第四学年主要以毕业设计为主,通过以上课程设置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更多注重专业教育,轻视通识教育,无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至于本科生毕业不能马上胜任工作,选择继续读研,使企业缺失一线技术人员。[3]

 

2.2 工程实践教育严重缺失

 

由表1可知,以M矿业大学本科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为例,在整个课程设置体系中实践教学课程总学分仅为36.5学分,占总学分的 23.02%,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实践教学环节几乎分别集中在一周内完成,也就是没有贯彻到学习中去,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种课程体系的设置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煤炭行业是一个经验性非常强的行业,单纯的课堂学习往往造成“理论强、实践弱”的特点。 [4]由于培养方式和经费等条件的限制,煤炭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计划等方面与其他综合类院校存在相同的地方,这种同质化现象弱化了院校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不出煤炭院校所应具备的“专业性”和“实践性”,严重制约了煤炭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2.3 缺乏具有工程背景又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工程实践是工程教育的灵魂,工程教师只有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才能用工程的视野去指导研究和教学,才能将工程实践与讲授的课程相融合,为学生提供鲜活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6]当前我国高等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背景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工程教育实践性发展的不争事实。青年教师工程意识淡薄,工程实践能力普遍偏低且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师资队伍成分过于单一等现实问题摆在眼前。所以,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

 

2.4 煤炭企业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由从业人员职称结构可以看出(根据统计年鉴),煤炭行业从业人员职称结构不合理,比例严重失调。拥有初级职称人数约占拥有职称总人数的 88%,而中级和高级职称所占比例分别为9%、3%。高技能员工占比过低,煤炭企业具备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较少,大部分员工只能从事最基本的、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此外,从区域上来看,黄淮海区(78%)、晋陕蒙(西)宁区(7%)和东北区(5%)拥有技术职称人员总数位列前三,这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建设、工作环境等方面对从业人员有较大的吸引力,促使高技能员工在择业时选择条件较好的区域,进而在从业人员职称的分布上也出现了不均衡的现象。

 

由煤炭相关院校主体专业(主要包括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机械工程、测绘工程、矿物加工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招生人数可以看出,近年来随着煤炭行业进入下行期,煤炭相关院校在煤炭专业方面的招生和培养人数也随之下降。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各煤炭院校对传统的地矿类专业进行了调整、改造、拓宽和转向,由原来单纯为煤炭行业服务改为社会通用的宽口径专业,地矿类专业学生在全校学生中所占比例明显下降,2014年统计的29所本科院校中矿业类相关专业招生数为13672人,仅占总招生数的9.23%。从招生规模看,高等院校煤炭主体专业招生人数由2014年的18482人下降为 2015年的16931人。从2014年开始,全国高等院校煤炭专业招生人数及占比都呈下降趋势。

 

2.5 煤炭企业缺乏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高层次管理人才

 

从2013年全国劳动统计年鉴中可以看出,煤炭从业人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低学历人员占比高达60%,与全国采矿行业平均水平49.40% 相比高了10%左右;而初中以上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比较低,仅为2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低于全国从业人员高学历占比平均水平。从整体来看,员工队伍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效益的提高。同时,向煤炭行业输送中级专业人才的煤炭专科院校,由于招生和就业的困难纷纷向社会通用类和热门专业靠拢,在2014年统计的7所专科院校中矿业类相关专业招生人数仅占总招生人数的21.62%。

 

由各高校2014年毕业生质量报告看出,地矿类专业毕业生到煤炭行业就业的人员比例逐年下降,其中还包括各级煤炭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就职人员,高校培养出来的煤炭人才并未进入煤炭行业。除煤炭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会考虑煤炭行业外,其他高校毕业生选择煤炭行业就业的很少。高校毕业生作为企业未来的中坚力量,管理知识储备明显不足,不利于向管理岗位发展,更不利于企业为摆脱困境制定战略和转型升级。

 

由表2可知,2010—2012年在煤炭行业就业的采矿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2012年最多,为64人,占采矿毕业生总数的55.65%,这一就业趋势与我国煤炭行业的十年黄金期有关,行业的快速扩张,吸引着毕业生择业时更愿意选择煤炭行业。但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煤炭市场环境的影响,煤炭行业进入下行期,继而导致煤炭企业生存困难,多数企业日益亏损,员工收入水平大幅降低,毕业生赴煤炭行业就业人数骤减,从 2012年的56%降至2013年的29%,直至2014年的27%。根据目前形势判断,近几年赴煤炭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还会持续走低。数据显示,2012年,煤炭院校毕业生赴煤炭行业就业的比例达到近年来最高,为30.99%,主体专业到煤炭行业就业比例也高达28.36%,此后开始下降,至 2014年分别降为18.8%和15.2%。综上,在煤炭行业整体不景气的形势下,绝大多数的本科毕业生(2014年超过80%)不愿意去煤炭行业就业。薪酬待遇低、工作环境艰苦、行业形势低迷,是导致行业吸引力差、高学历复合型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无疑加剧了煤炭企业生存的压力。

 

3 优化煤炭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3.1 优化工程科技人才类型结构

 

大力引进高层次尖端一流人才,培养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努力发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7]优化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发挥工程科技人才在行业中的作用,适应行业发展的环境。

 

3.2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接国家战略

 

学科专业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宏观质量问题,教育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8]修订本科专业目录和本科专业设计管理办法,对专业规模进行控制,合理设置和优化学科专业,动态引导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对接国家战略,满足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形成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结构优化的人才培养体系。[9]

 

3.3 改造传统培养模式,加强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为克服高等学校“千校一面”、办学缺乏特色的弊端,应加强对应用型行业人才的培养。改造传统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应用型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应用型高等教育发展路径,推动从传授知识为主向培养能力为主转变;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从讲授为主向实践训练为主转变;从课堂教学为主向以现场教学为主转变;从学校评价为主向以社会评价为主转变;通过“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等措施,培养应用型人才。 [10]

 

3.4 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需要既懂教育又有行业背景的“双师型”教师

 

培养煤炭行业的优秀人才,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11]聘请企业一流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兼任高 校教师,同时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逐步构建起一支既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篇3

关键词:煤化工 产业发展 未来发展 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TQ5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220-02

1 中国煤化工发展概况分析

中国的煤化工发展,始于20世纪的40年代,在大连和南京先后成立了两个原料为煤的化工厂,生产煤化工系列产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化肥工业的大力发展,20世纪的60~70年代,中国的煤化工生产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在被石油化工崛起而受到一定影响,并且一度发展缓慢的历程之后,20世纪的80年代,一些大型煤化工生产基地再次大力建设,并且成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发挥国内资源优势,及时调整能源结构和发展清洁能源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煤化工再次成为国家战略性的选择和布局。

在中国化学工业中,煤化工历经几十年的发展,逐渐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不含石化和石油的整个化学工业领域,煤化工产品的产量基本上占据了相关类别产品总量的一半以上。近些年因为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和能源危机问题的凸显,煤化工产业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和发展机遇进一步突出。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和产业政策的宏观布局,直接导致了各地产煤区对于煤化工产业的扶持和对于制定了长远规划方案,从而对于煤化工项目的发展大力支持和促进。

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政府对于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多次出台政策进行扶持,各地也兴起了新一轮煤化工产业发展和投资的热潮。不过当前还处于传统煤化工领域的行业,比如甲醇、电石和煤制焦炭等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这些因素限制了本行业的发展。国民经济十二五计划的发展目标提出,要努力实现从传统煤化工积极向着煤制油及煤制二甲醚为代表新型煤化工产业的大力转型。政府和人民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旺盛,中国煤化工产业还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2 煤化工产业在我国的战略环境分析

2.1 发展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必要性研究

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来看,尽管煤炭在中国的能源结构占据70%以上的比例,不过消耗的煤炭量也达到了能源总比重的70%以上,这个比例远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也是我国新一轮能源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人均占有量,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却存在很大的产局,具有相对优势的就是煤炭资源情况,因此我国长期对于煤炭能源的依赖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和重要的燃料,煤炭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过由于方式非常粗放,造成非常低的煤炭利用率,并且进而浪费了煤炭资源,还对于空气产生了严重的污染。面对这个能源结构现实的状况,对于终端能源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对于利用煤炭过程中引起的相关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根本且彻底的解决,就显得非常必要,因此一定要大力开发煤化工技术并促使其产业化,从而提高我国煤炭的使用率,大力促进和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2.2 我国煤化工产业环境分析

我国煤化工产业环境整体呈现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行业集中度非常低的特征。单从区域分布来看,河南、内蒙、陕西和山西四省合计占据我国煤炭总产量的60%。虽然原煤产量在世界上我国排名第一,不过集中度不高是我国煤炭行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煤炭的定价机制在我国的发展,从解放以后到现在为止,经历了3个阶段:

2.2.1 1949年—1985年

这个阶段是国家制定煤炭价格的阶段,煤炭产业受到国家的严格管制,煤炭企业处于长期的亏损状态。

2.2.2 1985年—2005年

这个阶段是煤炭价格双轨制发展的阶段。国家和民间对于能源需求的加大,政府对于小煤矿的煤炭价格进行了放开,对于小煤矿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对于政府指导定价的总形势有所改变。

2.2.3 2005年至今

国家彻底取消一些限制性的政策措施后,初步形成了政府宏观调控和指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产生的协商定价新机制。

3 新型煤化工产品在未来发展中的分析研究

煤制油等五个类别以石化产品作为替代和导向的产业,就是新型煤化工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对于新型煤化工进行发展的战略价值主要取决于: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以煤为基础的能源格局暂时无法具备突破型的改变,开发替代能源是在高油价的基础上的必然道路和选择;另外,推动清洁利用煤炭并且大力提高我国煤炭利用率的重要方式,就是对于新型煤化工的大力发展。

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对于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产生进一步驱动作用,其主要因素在于以下几点。

3.1 新型煤化工产品,在高油价的大背景下竞争力凸显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一度回落,但是逐步恢复的世界经济决定了,油价还是会重新回到高速增长的轨道上来。发达国家对于煤化工技术的研发高度重视,并且对于煤液化和煤气化的储备和技术开发做了很多积极的努力。在油价高温不退的形势下,使得煤化工产品也具有相当优势的竞争力。

3.2 石油化工产品,因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而需求旺盛

受到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的影响,我国对于石化产品的需求也节节攀升。当前我国的主要石化产品供需矛盾还十分突出,十分需要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来作为替代性产业,对于提高国内化工产品的需求进行很好的满足,从而降低对外的依赖程度,具有十分重要而突出的意义。

3.3 大力发展新型煤化工,在石油资源短缺的背景下具备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石油的消费不断高速增长,对于石油需求的外在依赖越来越严重,这样的状况对于发展健康的国民经济显然非常不利,大力发展煤制油等煤化工产业,就具备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受到当前国际油价的影响,对于煤制油项目的炼制和开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已十分明显,对于部分具有竞争力的煤化工企业的大力支持,从而具备更多的国际竞争优势,这对于大力缓解市场需求是十分有利的。

4 结语

对于煤化工产业的当前趋势和未来前景,本文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期望政府和企业能够大力加强在产业和新产品研发上加大投入,满足国家和人民对于煤化工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武鹏,吴秀章.浅析煤化工对我国能源解决方案的现实意义[J].煤质技术,2010(7).

[2] 林长平.中国煤制油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0(4).

[3] 周学双,赵秋月.对我国煤炭利用与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环保思索[J].节能与环保,2009(11).

[4]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J].煤化工,2011(2).

[5] 潘连生.坚持科学发展煤化工[J].化工设计,2008(6).

[6] 徐振刚,陈亚飞.我国煤化工的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J].煤炭科学技术,2007(8).

篇4

银行外部环境的巨大改变,使萍乡国有商业银行原有管控、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用新的发展战略来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立足萍乡区域的发展现状,运用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目前萍乡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环境,最后提出了萍乡国有商业银行新战略的实施对策。

【关键词】

萍乡;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环境

0 引言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试行,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国际化和全面放开的关键转轨时期。面对外资银行和民营资本的威胁,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其商业银行都将在市场竞争中接受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金融体制和商业银行的变革也是不可避免。为此,各个银行和其他金融企业为了能够在以后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纷纷投入各种资源,加紧布局。

就萍乡地区而言,在萍乡被认定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萍乡面临更多的转型和结构调整,会有更多的要素从资源企业转向其他产业。国家也给了 萍乡很多优惠政策,并且上马了很多大的项目,目前的萍乡产业结构正在得到逐步优化。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新兴产业、更深层次的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等,再加之萍乡个人财富不断累积增长,财产增长愿望日趋强烈,消费信贷观念逐步升级等等都将催生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更多的新客户、新市场以及新业务,在带来更多业务的同时改变了原有盈利模式,当然也会出现更多的风险。因此,萍乡国有商业银行也应该转变自身思维,适应萍乡升级转型,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同时也带动自己的相关业务转型升级,无论是挖掘新的客户、抢占更大的市场、做好金融服务还是根据金融业自身的特点调整业务流程和加强风险管控,各个方面都是萍乡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1 萍乡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环境分析

1.1 宏观因素日趋复杂

萍乡国有商业银行在经历了几年高速发展后,资产负债均急速扩张,引起了资本充足率的不足。另一方面,国家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日益提高,使得萍乡国有商业银行在萍乡经济进入了转型时期,依据资本扩张来增强企业利润的旧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同时,由政府主导的很多资金流向了建设周期较长的基础建设项目,使得萍乡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中长期贷款占比和关联交易等风险指标恶化,还带来了资产质量下滑的潜在风险。也使得当经济出现下行并且我国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金融业的呆账坏账等信贷风险将会逐步显现,加之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政策风险。具体体现在:

1)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受国内外经济下行的影响,萍乡经济受到较大的影响。作为支柱产业的煤炭目前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价格一路下滑,大量的煤炭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工人大量失业,地方消费能力下降;烟花爆竹产业也是萍乡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由于受到雾霾等恶劣天气以及人民群众对于环保意识的进一步提高的影响,烟花爆竹产业在国内外受到了重创,销量一路下滑,严重影响了烟花爆竹产业的发展;水泥产业曾经作为萍乡经济的重要产业,也由于受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大量过剩产能致使企业开工不足,工人收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萍乡五大支柱产业已经有三大产业发展形势极为严峻,相关企业资金链日益紧张,大量质押物品纷纷缩水,部分老板跑路逃债等等,都给萍乡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危机和压力。此外,受宏观调控影响,部分领域的信贷准入门槛有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金融监管指标有了更大的约束,萍乡国有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扩张受到限制。

2)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萍乡国有商业银行的机制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由于全国金融行业的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全国大量的商业银行在萍乡设立分行,成为了萍乡国有商业银行的直接竞争者;还有地方性的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这些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农村市场,也在基层成为了萍乡国有商业银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小额贷款公司,民间借贷机构等机构致力于小微企业和民间资本的重要市场;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也纷纷寻求新的金融业务;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快速阶段,以余额宝为首的各种宝宝类产品大量推出,线上支付业务等等都对于资金的分流作用明显。所有的这些都使萍乡的金融机构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萍乡国有商业银行也同样处于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竞争格局中。

3)不断变化的金融需求和金融服务。随着分业经营的日益模糊,各种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纷纷进入金融市场,形成了形形不同的金融主体,民众与机构客户对于金融服务和金融需求也日趋多样化。因此,面对不同的合作机构以及不同的客户,萍乡国有商业银行要求的管理水平和风险监控要求也日益提高。由于萍乡国有商业银行自利较小,灵活性较差,如何面对快速的客户创新、合作创新以及服务创新将对萍乡国有商业银行有较大的影响。

篇5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ingdingshan Tianan Coal Mining 3rd Mine Equipment Enterpris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strategy planning in the 3 or 4 years to come.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enterprise and proposes the great strategic idea of taking paint product as the strategic advantage to win the profit battle.

关键词: 三矿装备企业;发展现状;战略规划

Key words: 3rd Mine equipment enterprise;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strategic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184-02

1 三矿公司装备企业发展现状

三矿公司装备企业总体属于为煤炭生产配套服务,产品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较低、人员素质不高,其发展主要依赖于煤炭主业,尤其是主办单位的发展。三矿公司随着综采综掘的上马,生产规模扩大,相应的2013~2017年,对于矿用产品的需求会有所增加。但是,由于主办矿煤炭资源不足和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难以有较大的发展。

2 发展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产品和技术不断涌现,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将逐步加快,势必对装备企业现有的产品造成冲击。加之三矿公司装备企业为劳动服务公司属于厂办大集体性质,前景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装备企业必须加快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速度,避免因产品淘汰造成企业的生存危机。

2.2 企业所在领域、所处行业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三矿公司装备企业产品种类虽然涉及服装加工(劳保用品)、机械、化工等行业,但经营规模有限。

为强化市场竞争能力,大中型企业纷纷兼并重组来维持市场霸主地位,这都对中小企业尤其是经营规模和资金投入有限的装备企业造成了很大冲击。加之国外的服装、机械、化工等行业持续低迷,众多主营外贸业务的企业开始将大部分资金和技术投进国内市场,国内集团公司装备企业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形势。

2.3 企业主业和主导产品国内外市场分析 三矿公司装备企业现有主导产品中,只有油漆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但是产品规模、研发能力与大型企业仍有不小的差距。未来三四年,三矿公司将以油漆产品作为企业的战略优势,重点关注油漆产品的研发和销售工作,力求在外部市场取得一席之地。

3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3.1 企业发展指导思想 要坚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培育企业可持续的竞争能力。

3.2 企业战略定位与战略描述 围绕为主业配套服务的战略定位,按照有取有舍的原则,通过技术合作、资本合作等方式,做强做大矿用支护产品和油漆。同时,根据主业需要,适时上马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扩大营业范围,配置新的经济增长点。

3.3 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主要路径 基本方向:围绕主业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做强做大支护和油漆产品。

主要路径:油漆方面,根据集团公司建设新型能源化工集团的需要,积极研发环氧系列自喷漆等气雾剂产品、防腐油漆、内外墙漆、特种油漆等新型油漆产品,丰富产品线,拉长产业链条。

3.4 基本原则 围绕服务主业目标,有取有舍,集中主要精力与资金,做大做强支护用品和油漆主业,提升产品竞争能力,实现稳步发展。

3.5 企业发展规划目标 制定发展目标要重视处理好规模与结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发展改革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道路。

4 主要任务

4.1 主营业务发展调整的重点工作 三矿公司装备企业未来三四年发展重点为油漆系列产品。主要工作为开发丰富自喷漆气雾剂等油漆产品系列。

4.2 破解瓶颈制约的重点工作 目前制约三矿公司装备企业的主要瓶颈是基数和市场。技术方面,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强化职工队伍素质,增强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企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市场方面,通过强化内部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水平,稳定和提升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满足用户需求;加强市场营销管理,稳定客户。通过一系列的工作,稳定老客户,开发新用户,破除市场瓶颈。

4.3 扩大竞争优势方面的重点工作 ①强化管理降成本,增强价格竞争能力;②加强技术开发,以领先的技术和稳定的质量争取用户;③加强售后服务,以服务稳定客户。

4.4 加快结构升级的重点工作 以支护产品和油漆产品为重点,提升装备水平,增强技术能力,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并逐步淘汰缺乏竞争能力的落后产品。

4.5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点工作 计划以每年销售收入的1-3%作为科研经费,用于新产品开发、技术升级等工作,并积极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4.6 推动战略重组方面的重点工作 按照集团公司对装备企业战略重组的要求,积极与集团公司内外部企业合作,采取项目与产品置换、参股、控股等形式,进行战略重组。

4.7 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的重点工作 今年以来,为强化应对危机能力,三矿公司装备企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化管理措施。今后,要继续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成本倒算、绩效考核等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加强和改进经营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管理、现场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4.8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重点工作 三矿公司装备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方面,将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严格现场管理,强化考核等方式,重点做好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工作,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5 新项目研况

自主研发出一批目前具有国内技术领先的高科技产品成果,其中“矿井安全无线综合监测监控管理系统”、“矿用电容式发爆器和智能网络放炮系统”等,完全依靠我们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从产品的软件到硬件的配置以及外观结构设计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并取得多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特别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矿井安全无线综合监测监控管理系统”实现了“瓦斯监测系统、影像监控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无线广播系统及放炮监控系统“六网合一。六个系统设备可以共用一个管理平台、共用一个基站、一条通信通道。该项目已引起集团公司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

6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完成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三矿公司及战线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按照集团公司的安排和要求,积极推进产权改革。同时,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推进现有企业的体制改革、组织建设。对新上项目,一律按照《公司法》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实行新项目、新机制,完善内部管理。在人力资源方面,对装备企业进行大力支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积极推动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增强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能力。继续强化市场营销,巩固老用户,开辟新用户,确保销售渠道稳定。加强经营管理、财务资金管理工作,完善内部管理,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积极贯穿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圆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参考文献:

[1]马长玉.中小企业战略规划方法研究[J].企业研究,2005(1).

篇6

一、2013年内蒙古工业运行情况分析

2013年我区前三季度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总体上呈现“高开-低走-趋稳-回升”态势,季度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分别为12%、11.6%和12.2%。

图1 2013年前三季度内蒙古各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变化图

(一)主要特征

对比2010-2013年各年前三季度工业总体运行情况,2013年我区工业主要表现出“回落放缓、运行平稳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等特征。

图2 2010-2013年前三季度内蒙古工业增加值增速变化图

1.工业回落势头有所放缓

2013年前三季度,我区工业下滑回落势头有所放缓。前三季度全区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12.2%,分别较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同期降低了5、7和1.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国第10位,较上年同期上升5位,在西部12省区中回落幅度居第8位。

图3 2013年前3季度西部12省区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变化情况图

2.工业运行较为平稳

前三季度,我区工业运行基本维系了2012年以来的平稳态势。2013年前三季度我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季度累计分别12%、11.6%和12.2%;从各盟市看,前三季度除呼和浩特工业增加值增速较高外,其他盟市基本保持在12%左右的平均水平。

表1 前三季度我区各盟市工业增速变化情况 (单位:%)

3.结构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一方面,在煤炭和化工行业增加值累计增速持续下滑的条件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反呈温和回升态势,表明我区工业增长点正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前三季度全区规模以上中小企业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达到14.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速1.9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8.2%。

(二)存在的问题

1.有效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工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凸显,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速进一步放缓,1-9月份原煤、钢材、电解铝、化肥、甲醇和载货汽车累计产量增速分别为-0.7%、8.8%、3.6%、-3.1%、-5.3%和-33.6%,增速分别较2012年同期下降了11.9、6.9、1.8、49.6、60.3和1个百分点。

表2 2011-2013年9月份我区主要工业品生产增速变化情况 (单位:%)

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影响下,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价格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连续出现了下降,较2011年同期下降了11.2个百分点。

图4 2011-2013年9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变化趋势图

2.工业结构性单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从我区近几年各季度工业情况走势看,煤炭产业依然是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煤炭对整个工业增长贡献率仍然维系在45%左右,以煤为主的产业结构在短期内仍然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工业结构性单一矛盾仍然比较突出。

3.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比较突出

产能过剩、工业品价格下行以及动力成本上升,使得工业企业经营效益进一步降低。前三季度,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累计增速为8.5%,分别较2011年和2012年同期降低了25.9和0.1个百分点,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增速分别较2011年、2012年同期降低了62和6个百分点。

表3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变化表(单位:%)

(三)2013年全年工业运行走势预测

从前三季度工业发展情况看,在全国主要工业产品产能过剩较多、基础原材料行业增长进一步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区工业整体持续了2012年以来的下滑趋势,但幅度有所降低;在我区产业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调整前提下,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同比增速已连续2个季度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表明目前我区主要工业企业去库存化过程尚未结束,产能过剩问题在短期内仍然会存在;而从主要工业行业景气指数看,前三季度我国水电生产、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景气指数依次为137.9、128.2和94.0,采掘业景气指数依然处于100以下,表明采掘业状况仍然处于不景气状态,这必然对“以煤为主”的我区第四季度工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当然,后期支持工业生产增长的有利条件仍然存在。一方面,三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21.5,继续运行在景气区间,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19.5,总体上表明我国企业景气状态处于温和回升态势;另一方面,第三季度我区主要工业品出厂价和主营业务收入有一定恢复,表明当前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但回升幅度比较有限,经济回升的动力仍不足;此外,第三季度除煤炭和化工业增速持续走低外,其它行业均出现了一定程度回升,表明我区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区工业增速继续下滑的局面。

表4 主要行业工业累计增速变化情况表(单位:%)

图5 煤炭采选业增加值与全部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对比情况表

根据各季度工业发展趋势,结合往年同期工业增加值完成比例规律及季节性影响,初步预测2013年我区全年工业整体呈现温和回升态势,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2.5%左右。

图6 2010-2013年前三季度工业主要影响因素变化情况

图7 2013年我区全年工业走势预测图

二、2014年内蒙古工业运行环境分析及趋势判断

虽然2013年我区工业总体出现了温和回升态势,但从2014年我区工业发展环境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将为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国务院加快推进各领域的改革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推动我国工业发展及打造工业升级版。但我区“一煤独大”、工业品产能过剩、后续市场萎缩等状况近期不会得到完全缓解,有的行业还有继续恶化的势头,虽然支撑我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仍存在,但总体看我区2014年工业增幅的上行空间比较有限。

(一)2014年内蒙古工业运行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

整体看, 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中,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市场竞争更激烈,未来我国工业品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从国内环境看,有效需求不足与主要工业品产能过剩因素并存,未来我国经济总的发展趋势将进入7%-8%的中速增长期;同时随着稳增长压力的减轻,受经济总基调调整的影响,未来我区经济增长预期将进一步平稳化。

从三大需求看,我区近几年工业的快速扩张主要依托于近几年我国大范围内投资的拉动,而从2014年投资动力看,受产能过剩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长动力不足;铁路、轨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望在2014年有所加快,但受制于地方财力,投资增速也比较有限;而在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住房政策条件下,房地产投资动力的不确定性也在进一步加大。总体看,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房地产等主要行业投资动力的下降,必将影响到我区原材料产业(尤其是煤炭)和制造业自身的发展。

表5 近年我国及自治区制造业、房地产投资增速变化情况(单位:%)

2.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随着我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工业产能的快速扩张,煤炭、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主要工业品普遍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境地,而诸如有色、平板玻璃、化工、焦炭、电石和装备制造等产业产能利用率远低于74%的最低标准,产能过剩现象也比较严重;2014年国家将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推进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总体上看, 2014年我国化工、电解铝、水泥和装备制造等主要行业去产能化将继续。受此影响,我区主要工业品新增产能比较有限。

表6 2013年我区主要工业行业产能利用率 (单位:%)

3.工业发展中的支撑条件分析

同时也看到,虽然2014年我区工业经济发展面临很大压力与困难,但仍具备保持工业稳定增长的基本条件。

首先,从国内看,我国总体发展环境预期比较平稳。在此前提下,随着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城镇化的继续推进带来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进一步释放,以及投资项目审批下放和对实体经济、微小企业和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预计2014年我国信息消费和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望保持较快增长,进一步拉动我区生产用工业品实现一定增长。

其次,从我区自身条件看,在“8337”发展思路的指引下,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方面,从2013年季度工业运行情况看,我区工业发展对煤炭行业的依赖程度有一定改观,工业结构单一化风险有所降低,工业稳定增长的内生动力逐步被激活;另一方面,结合国内需求结构变化特征以及对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的加大,环保产业、信息产业、清洁能源以及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方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而随着2013年我区对这些项目招商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以及这些项目在2014年的部分落地投产,必然对我区保持工业平稳增长形成重要支撑。

(二)2014年内蒙古工业发展总体走势判断

总体上看,2014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步入中速增长以及主要工业品去产能化并存期,对我区工业增长提出了很大挑战;另一方面,随着项目审批和垄断行业准入等方面改革的推进,以及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的全面贯彻和2013年新进项目的部分落地投产,必然对我区工业实现稳定增长产生重大支撑,初步判断2014年我区工业会呈现稳中回升态势,但增幅上行空间比较有限,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望保持在12.5%左右。

三、促进2014年我区工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综合来看,2013年第四季度及2014年我区工业将继续保持平稳回升态势,但运行中的结构单一和产能过剩问题仍会比较突出。因此,要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围绕我国城镇化的继续推进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重点通过“调结构、促改革和优环境”,不断增强工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推动我区工业经济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一)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

要按照“存量提效、增量调优”原则,重点加快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一要抓好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相关规划和意见等政策措施的落实工作;二要积极稳妥推进传统产业延伸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三是加快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重点支持包括云计算在内的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环保等产业发展;四要加强对产能过剩比较严重行业的调整力度,重点针对水泥、电石、焦炭、电解铝以及装备制造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二)加快推进工业相关领域改革

一要深化区域合作,围绕国家加大治理大气污染对清洁能源需求增加的机遇,继续推动沿黄沿线规划和东部盟市重点产业发展调整规划的实施,积极推进跨区域合作共建试点。

二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跟进国家行政审批改革的前提下,进一步全面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审批效率,同时要把审批项目的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年度考核主要内容。

三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细化国务院已出台的鼓励民间投资细则,创造条件鼓励民间资本尽快进入能源、电力、公路、公租房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领域。

(三)进一步优化工业发展环境

篇7

摘要:产业转型是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曲靖市麒麟区存在生产过剩,产能过多的情况。麒麟区应立足区位优势,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治理环境污染,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等举措来加快产业升级优化,实现产业转型,进而促进麒麟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麒麟区;产业转型;探讨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及曲靖市麒麟区产业规模分析

(一)产业转型的含义

产业转型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主要构成中,产业结构、产业规模、产业组织、产业技术装备等发生显著变动的状态或过程。从这一角度说,产业转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了产业在结构、组织和技术等多方面的转型。另一种解释是指一个行业内,资源存量在产业间的再配置,也就是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的过程[1]。

(二)曲靖市麒麟区产业转型的环境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

当前,曲靖市麒麟区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时期,“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滇中城市经济圈战略的深入推进,曲靖将继续实施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全面深化改革将不断释放新活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将催生巨大需求空间[2]。2015年麒麟区区内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31.5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7亿元,同比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67.7亿元,同比增长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1.1亿元,同比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1∶61.7∶34.2调整为4.3∶50.3∶45.4。曲靖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489元,同比增长1.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然而曲靖也是一个多民族的都市,其中有回族、彝族、水族、壮族、瑶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和汉族在曲靖这土地上共同繁衍生息,共同创造曲靖的辉煌。

2.微观环境分析

微观环境指与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直接发生关系的组织与行为者的力量和因素。企业通过产业转型制造出新的产品需要消费者,然而消费者在这过程中就起到关键作用,消费者对这产品提出的宝贵意见就间接促进产业转型,产品的种类增多就促进竞争,这样一来有的企业为了更多的销售产品,就要进行技术创新,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利润。通过微观环境分析,紧密的把这几个环节互相配合好,那么转型就能很好很快的完成。

(三)曲靖市麒麟区产业规模分析

1.农业规模分析

曲靖是个农业大市,素有“滇东粮仓”的美称。根据曲靖市麒麟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麒麟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0.5亿元,同比增长3.7 %。其中,农业产值为15.7亿元,同比增长3.4 %;林业产值为0.2亿元,同比增长0.7 %;畜牧业产值为23亿元,同比增长3.9 %;渔业产值为1.6亿元,同比增长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325万元,同比增长2.9 %。全区粮食总产量为22400万公斤,比上年增产348万公斤,同比增长1.6%。烤烟移栽面积为11.5万亩,烤烟收购1667 万公斤。蚕茧产量为88万公斤,水果产量为4577万公斤,蔬菜产量为19069万公斤,油菜籽为102万公斤。

2.工业规模分析

根据曲靖市麒麟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支柱行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完成情况如下:烟草制品行业总产值为150.8亿元,其增加值为124.2亿元,同比增长4.1%和3.5%;供应业和电力生产工业总产值为163.6亿元,同比下降0.8%,其增加值为43.3亿元,同比增长2.6%;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总产值为50.1亿元,其增加值14亿元,同比下降16.4%和4.6%;炼焦业总产值为39.3亿元,其增加值5.6亿元,同比下降43.9%和33.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总产值为22.7亿元,其增加值4.1亿元,同比增长11.3%和14.7%;汽车制造业总产值为13亿元,其增加值2.4亿元,同比下降27.4%和2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总产值为24.9亿元,其增加值3.7亿元,同比增长18.8%和29.7%;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总产值为0.3亿元,其增加值0.03亿元,同比均下降99.3%。

3.服务业规模分析

根据曲靖市麒麟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麒麟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08.1亿元,同比增长13%;经济开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亿元,同比增长13.1%。按地区分城镇市场完成119.1亿元,同比增长12.8%;乡村市场完成32.5亿元,同比增长13.6%。按形态分商品零售完成129.5亿元,同比增长12.8%;餐饮收入完成22.1亿元,同比增长13.8%。2015年麒麟区出口总额5126万美元,同比下降27.2%。2015年,麒麟区的公路通车里程达 1935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3.2 公里。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15年全区共有各类学校337所,其中,高等教育院校3所,在校学生2.5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2所,在校学生5.38万人;普通中学30所,在校学生5.24万人;小学103所,在校学生6.6万人;幼儿园156所,在园儿童3.38万人;特殊学校3所,在校学生448人。服务行业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服务业整体呈上升趋势。

二、曲靖市麒麟区产业转型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实力薄弱

根据世界经济网数据显示,2015年,云南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3717.88亿,全省人均GDP为29100.91元。但从各市GDP和人均GDP来看,昆明、曲靖和玉溪GDP总量领先,分别为3970.00亿、1630.30亿和1245.70亿;在从人均GDP来看,昆明、玉溪和迪庆州位列前三,昆明市人均GDP为59915.48元,玉溪市人均GDP为52985.96元,迪庆州人均GDP为39582.31元。曲靖的人均GDP为27130.97元,,在全省人均GDP排名第6,相比昆明和玉溪来说,人均GDP相对较低,说明曲靖的经济实力还相对薄弱。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因为分工的出现和分工越来越细,所以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然而这些不同的生产部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便会在增长速度和就业人数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2015年麒麟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31.5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2.7亿元,同比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67.7亿元,同比增长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41.1亿元,同比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4.1∶61.7∶34.2调整为4.3∶50.3∶45.4。虽然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是调整不太明显,依然阻碍曲靖的经济发展。曲靖的产业结构为二三一型[3],第二产业比重占GDP最多,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所占GDP比重最少,这样的结构严重阻碍了曲靖的经济发展。

(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麒麟区虽然是曲靖市政府所在地,但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尤其是交通建设从一定程度影响到了到曲靖的经济发展。2015年曲靖市公路总里程达28770公里,其中高级公路达1234公里,占云南省公路总里程的12.61%,公路网密度为97.16公里/百平方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26874公里。与全省的公路里程相比较,所占比相对较低。曲靖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健全,但是有的农村地区几乎还没有通公路,大多是砂石路。与全省的基础设施相比较,曲靖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阻碍曲靖的经济发展。

(四)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曲靖市麒麟区资源大规模被开采、加工和消耗,造成资源短缺,使资源不能很好的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同时,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带来了“三废”问题,而 “三废”却以不同方式对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污染和破坏,过多占用和损耗生态环境容量。只要这种损耗和占用没有打破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容量的界限时,在环境自身恢复作用下,环境将不会受到影响。但当这种破坏超出了环境容量的界限时,就会造成环境质量的急剧下降,从而制约地区经济的发展。当前,曲靖市麒麟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受到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较大影响。

三、曲靖市麒麟区产业转型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外资,逐步增强经济实力

加大资金投入,利用财政支持、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等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创业和创新;建立政府和社会、政府和个人资本合作模式(PPP),建立PPP试点项目库,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和个人资本投资。建立健全银行和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合作平台,鼓励企业和个人开展直接融资,鼓励民间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利用政策引进全国百强企业来曲靖市麒麟区投资建厂,并给予这些企业在财政上的支持,以此来增强经济实力。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稳住存量做大增量。全面整顿和关闭一些高耗能企业,如煤矿企业和火力发电等。解决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和附加值低等问题,以创新带动技术的革新来形成新的化工工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引擎。加快综合物流园区的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园区建设工程,发展园区主要的产业,完善产业信息。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通过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来带动传统农业的稳定发展,打造曲靖特色农业产品品牌,使曲靖农业结构呈现多样性。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滇中城市经济圈战略,巩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三年的成果,继续保持曲靖综合交通大发展和快发展的强劲势头,增加高速公路里程数和铁路里程数,新建和改建农村公路,形成一个巨大的交通网。加快城市化进程,能促进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四)改善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治理环境污染

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对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保护力度,控制农业中的化肥使用和农药使用带来的污染。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中,控制“三废”的排放量,使之达到标准才可以排放。高耗能企业以创新、技术革新来解决资源利用率问题,使资源得到多次利用和回收。加大对中心城区空气质量监测,时时刻刻为市民提供清新的空气。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对耕地的保护,合理利用耕地,做到不浪费一寸耕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耕地。

四、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到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在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产能过剩问题严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唯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保持“十三五”时期经济中高速增长,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通过分析曲靖市麒麟区产业转型存在的问题,探讨产业转型制约的因素,进一步提出产业转型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努力解决在产业转型中的瓶i因素,从而促使曲靖市麒麟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扬淼.地方政府在在地方产业结构转型中的作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篇8

关键词:国能巴楚生物发电有限公司;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一、引言

煤电产业本身对环境就有很大的污染性污染,而且大量消耗资源,对于资源储备不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制约性的凸显,从长远来看,我国必须要找一个新的能源发展突破口来减少对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生物质发电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其最大的优点为生物质废弃物可再循环利用。同时产出绿色电力,保护生态环境。其生产过程中排出的炉渣,俗称草木灰可以再次返田地,作为很好的肥料使用。生物质标杆热值2500大卡/千克,平均每2T热值相当于1T煤炭热量。

二、国能巴楚生物发电有限公司简介

国能巴楚生物发电有限公司隶属于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新疆喀什巴楚县城东南约90km的色力布亚镇阿色轻工园,以燃烧植物秸秆为燃料的专业环保型发电公司,设备是引进丹麦技术额定蒸发量为48t/h高温高压振动炉排锅炉,配套12MW汽轮发电机组。从2009年投产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本论文力图通过对巴楚生物发电有限公司问题的剖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论点,解决问题,改善其公司面临的处境。

三、成本分析

1.材料费控制现状分析

从预算对比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全年材料费用在68万元左右。材料费占据了总成本的1.6%。在预算控制数字以内。按照发电量计算成本计算其比例约占到0.0096元/千瓦时,用上网电量计算成本约占到0.0112元/千瓦时。发电量预算值为0.0108元/千瓦时,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与上网电量预算值0.0125元/千瓦时来计算,也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但是由于利润调整,项目调整了大部分出库单据,延迟到次年入账。部分影响了材料费的核算范围,实际情况应该超出预算值。

材料费的消耗主要以出库单据为主,设备材料的出库的多少侧面反映了机器设备的磨损程度与人员维护保养情况,巴楚项目设备材料出库一直在集团公司保持较高的水平,一方面反映了设备保养维护不到位,对于许多设备没有做到及时维修及时保养,大部分进行直接零部件更换,这样导致设备材料费支出较高。所以应加强设备定期维修与检查,做到对设备定期维护检查,对于需要修理的零件做到“应修必修,修必修好”。尽量减少零件出库。

2.员工工资与福利费控制

在预算对比表中看出员工工资471万元,占主营业务成本的11.62%,用发电量计算人工成本0.0667元/千瓦时。用上网电量计算为0.0773元/千瓦时。均超出预算范围,侧面反映出项目领导想给职工谋福利的措施,但是预算定指标是在偏低。按照国能正式工120人左右核算,人均收入约3.92万/年。整体待遇太低。这是巴楚项目乃至整个国能公司目前的情况,虽然人均成本控制较为得力,但是由于人力成本过低导致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更有大部分员工因为待遇低跳槽,导致公司人员更换频繁,新人学会了东西因为得不到相关的待遇而跳槽导致大量优秀人员流失

4.修理费用控制

巴楚项目2012年修理费维持在61万元水平。占总成本的1.5%。按照发电量计算成本为0.086元/千瓦时,按照上网电量计算为0.01元/千瓦时。与预算相比0.017元/千瓦时,节约了0.007元/千瓦时,约46.3万元。维修费用主要是A-D修费用,其中部分费用项目自行进入技改费用,这样可以大幅度减少费用在当期利润的体现。巴楚电厂虽然是新建电厂仅仅四年,但是由于设备磨损程度高,机组运行环境差、运行人员普遍年轻等问题导致设备问题突出,不得不经常进行设备修理,如果加强设备维护与保养,那么设备的修理费还能进一步控制。

4.其他费用

2012年巴楚项目为400万元,其他费用高于预算费用(300万元)100万元左右。其他费用占总成本的9.8%。用发电量计算成本比例为0.056元/千瓦时,用上网电量计算成本比例为0.066元/千瓦时。预算为0.045元/千瓦时,超出每千瓦时0.021元。计算超出128万元费用。

5.折旧费用分析

巴楚生物电厂截止到2012年固定资产总额1.6亿元,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分为11大类。

2012年全年累计折旧为648万元。折旧费用占据总成本的比例为15.9%。以发电量计算折旧成本为0.0918元/千瓦时。以上网电量未基础计算约为0.106元/千瓦时。预算中折旧值为0.152元/千瓦时。与预算相比节约280万元,其中主要原为为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折旧年限调整。从以上折旧明细与所占比例也可以看出,折旧费所占的比例也较大。而且此类固定成本一旦建设完毕后其折旧就更不可控。所以虽然生物质发电厂机组小,但单位造价也很高。与同等机组燃煤电厂相比,前期投入比例要高达三倍左右。在高成本建设之下,生物质发电厂建设成本必然较高。成本回收期必然也很长。所以生物质电厂的建设工期时间一定要注意控制,在不影响工程进度的情况下尽量缩短工期。

参考文献:

[1]沈明忠,王新雷.我国生物质发电的发展环境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01).

篇9

美国会计学界的库伯和斯拉莫德认为,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SCM)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成本管理方法以达到加强战略位置和降低成本的目的。这基本反映了SCM的目标导向,也是一种直观的表象,从内在的更深的层面去分析,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本管理中导入战略管理思想,实现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便形成了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icCostManagement,SCM)。

二、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关系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要实现简单的“降低成本”,强调以企业内部价值链耗费为基础,通过管理手段对现实生产活动加以指导、规范和约束,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各种经营活动成本,以实现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其弊端突出表现为缺乏对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丧失了成本管理前瞻性,约束了成本管理创新,难以与战略管理协调,不能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决策有用的成本信息。

战略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要关注企业在不同战略下如何组织成本管理,即将成本信息贯穿于战略管理整个循环之中,通过对公司成本结构、成本行为的全面了解、控制与改善,寻求长久的竞争优势,正如波特所讲的取得“成本优势”,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主要是指企业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相同的使用价值,或者使成本小幅升高,而使产品使用价值大幅提高,进而产生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其不仅拓宽了成本管理空间范围,将成本管理对象从单纯地关注企业内部活动延伸到企业外部活动,而且拓宽了成本管理时间范围,将成本管理的时间跨度从日常管理的层次提升到战略管理层次,同时也创新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满足了战略管理对成本信息的需求。

战略成本管理是对传统成本管理的发展,而不是否定,战略成本的提出基于战略管理需要,是将成本信息的分析与利用贯穿于战略管理循环,以有利于企业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创造。

三、战略成本管理的内容

战略成本管理包括两个层面内容:一是从成本角度分析、选择和优化企业战略;二是对成本实施控制的战略。前者主要从企业战略上长远地考虑成本动因,而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通过成本管理制度、手段和措施等进行的谋划。

战略成本管理首先要进行战略定位分析。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本战略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目标聚集战略。无论采用何种战略,首先要分析企业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国家宏观政策,产业导向,国际、国内同行发展水平,行业技术发展状况;其次要分析企业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情况,资源储藏情况,市场容量情况,人力资源情况,交通运输及能源情况。通过以上分析,选译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实质上是以成本优势来获得竞争优势,成本领先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降低成本:

一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为目的方法措施,主要包括重构价值链,控制成本动因,长期成本计划与目标成本管理相结合。具体地讲,就是为实施发展战略而投资的项目,在建设时要做到如下几点:(1)根据国内、外同行业发展水平,优化工艺设计,力求科技创新,降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2)项目投资与项目产出要求最佳,力求降低产品固定成本;(3)设备实现最优配置,避免大马拉小车,从设备投资增量现金流与设备运行节约现金流现值寻求最佳实施方案。

二是以日常成本管理为主要目的方法措施,主要是指在既定经济规模、技术条件、质量标准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来降低成本。

四、我国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

首先,战略成本管理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由于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成本管理已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而战略管理的产生和发展很好的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求。成本是战略决策的关键,是决定企业产品或劳务在竞争中能否取得份额以及占有多少份额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竞争的成本核心是企业的战略成本,而非传统的经营成本。

其次,战略成本管理是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现代成本管理是企业全员管理、全过程管理、全环节管理和全方位管理,是商品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结合的管理,是经济和技术结合的管理。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战略成本管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突破了我国传统成本管理把成本局限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领域,把重心转向企业整体战略这一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再次,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应用和实施,有利于更新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观念。在我国传统成本管理中,成本管理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不可否认,在成本管理中,节约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容置疑的,但它不是唯一的手段,现代成本管理的目的“应该是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支出,获得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从而为赚取利润提供尽可能好的基础”,从而提高成本效益。从战略成本管理的视角出发来分析成本管理的这一目标,不难发现,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有限度的。另外,如果企业以较低的成本升幅,而取得更高的使用价值,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何乐而不为!企业采用何种成本战略,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竞争战略,成本管理必须为企业经营管理服。

第四,战略成本管理的有效应用和实施,有利于加强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改善企业的经营业绩。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顺利实施的基石,应用战略成本管理有助于我国企业从战略的角度把握企业的成本管理。通过战略定位、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作业成本法等各种方法,将我国企业成本管理从仅限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外部,利用不同的成本管理重点来支持企业不同的竞争战略

五、战略成本管理在湘衡盐矿的应用

湘衡盐矿在2003年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根据盐品种的单一性和同行业生产经营情况,明确提出成本领先战略:第一步用两年时间实现盐矿再造,即在职工人数不变的情况下,产量翻一番;第二步使湘衡盐矿产能在全国井矿盐企业中占据第一,质量、消耗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在实施第一步发展战略时,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首先走访了江西、湖北各盐矿,了解国内制盐行业发展水平,在项目设计时,明确提出正常生产时吨盐耗汽不超过1.15吨,比原制盐装置降低0.19吨;卤水净化引进国外石灰-CO2净化技术,使吨盐卤水净化成本控制在9元左右,比当时国内实行的石灰-纯碱法降低11元;同时优化工艺设计,将伴随制盐分离出来的芒硝由原来直接排放改为回收出售,这样既降低了盐的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对制盐的冷凝水由直接排放改为回收作锅炉用水,由于该水温度达到90℃以上,大大节约了吨汽耗煤量;在项目投资上,通过精心设计,科学规划,整合原有资源,包括栈桥共投资1.1亿元,实现了产量翻一番。

在实施第二步发展战略时,先后派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赴奥利地、德国、瑞士进行考察,回国后,针对湘衡盐矿卤水首次提出Ⅵ效生产工艺,力争吨盐耗汽降为0.9吨;在热电厂150T/H锅炉设计中提出1吨煤(发热量5200大卡)产6吨汽的要求;同时对成本发生的价值链进行重新构架,取消了大包盐人工堆码,改为托盘、叉车堆码;将输栈桥盐由原来的直接输大包盐改为先输散盐,再进行包装,以减少破包率及输送皮带维修;对制盐排放的废水进行回收,再重新送矿山采卤,这样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节约了抽水系统改造资金;同时依托总公司,较好地实现了项目融资,由于总公司权益资金的投入,优化了湘衡盐矿资本结构,降低了财务费用,避免利润费用化。

氯酸钠、双氧水项目既是湘衡盐矿实现“盐化并举”的战略,也是湘衡盐矿战略成本管理的体现。在成本上预计有以下几个方面将领先于竞争对手:一是正在建设的85万吨盐硝联产项目投产后湘衡盐矿每年将生产6万~7万吨粉盐,而粉盐价格十分低廉,如用在氯酸钠项目,则可以降低氯酸钠用盐成本;二是湘衡盐矿正在建设中的150T/H锅炉投产运行后,预计每小时产生1000KW左右电力富余,因电力的垄断性,富余的电力送上网后是没有收入的,因此如将这多余的电力用作氯酸钠项目将减少氯酸钠用电成本;三是生产氯酸钠时放出氢气,而氢气刚好是双氧水原料,这样降低双氧水成本。

在平时日常管理活动中,根据实物流转和价值流转制定了一系列成本管理制度,鼓励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大力提倡节能降耗。如为了迎接新项目投产,新成立了维修厂,将全矿维修人员统一集中,以保证在增加产量、增加设备情况下,不增加维修工。煤炭是我矿第一成本,为了降低煤炭采购成本,实行按质论价,为了避免在质量上弄虚作假,新上了一套煤炭取样装置和全自动化验装置,杜绝了煤炭取样、化验人为因素。对于平时成本发生情况按月通报,按季分析,年底考核,增强了职工成本意志。

对于未来的发展,企业应通过内部挖潜,降低成本,增强效益。具体来讲,我们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1.由于吨袋盐成本比大包盐少20元,散盐成本比大包盐少30元,因此应加强吨袋盐、散盐引导消费,力争到2009年底大化工盐全部以吨袋盐或散盐形式销售,这样既可以增强我矿赢利能力,又可以降低客户采购成本,提升客户价值。

2.到2008年末,湘衡盐矿借款达到2.5亿元,年财务费用突破1700万元,因此应加强与总公司的合作,加强资金管理,将资金成本降到最低。

3.正在论证中的氯酸钠项目,由于能耗较高,因此应加强对电解槽的了解、论证,努力降低电量消耗。同时由于电压等级不同,电力价格也不一样,因此应加强不同等级电压电网投资的比较,力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沈萍.关于企业成本管理的几点思考[J].财会研究,2000,(12):32-33.

[2]孙菊生,曹玉珊.目标成本规划解析[J].会计研究,2000,(5):41-42.

[3]王志春,孝.现代企业制度下目标成本管理的新探索[J].财会研究,2000,(5):35-36.

篇10

摘要: 随着煤炭行业机电设备先进技术的不断提升,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在煤矿上大规模的应用,这就对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依据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各矿井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状况、日常维护效果以及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故障率等相关问题结合相关实例进行探讨。

关键词: 机电设备;故障分析;预防措施

0引言

设备安全可靠运行是矿井稳产高产的重要保证,设备运行管理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措施、手段的有效实施,规范和约束设备管理者、操作者的行为,实现设备的安全、可靠、高效运行。设备使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全矿的生产、安全和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更新思想观念,学习掌握新技术,接受新的管理理念,适应机电设备管理的新形式,进一步提高机电工作人员的管理、操作、维修、保养水平,让先进的设备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保障,所以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实力。设备的日常管理是一项重要管理工作,对整个集团公司而言,机电设备的正确调剂使用关系着各个矿井的直接生产;对于各矿井来说,机电设备日常维护的好坏,也就是设备运行的停机率直接影响着整个集团公司的生产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我们必须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机电设备的高效管理,提高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水平,分析生产过程中故障率,减少停机率,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培训。

1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

神东集团公司针对各矿井、各区队机电设备的使用情况、使用时间、设备的过煤量等情况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设备的更换调剂;各矿井根据各区队生产设备制定相应制度进行日常生产管理。

1.1 点检管理制度设备点检制度是以设备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管理体制,也是TPM的基础。对于煤矿所使用的机电设备,采用点检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维修效率,提高生产品质,降低维修费用,从而给企业带来显著地经济效益。点检体系由五个方面组成:岗位操作人员的日常点检;专业点检人员的定期点检;专业技术人员的精密点检;专家的技术诊断和倾向性诊断;技术专家的精度测试检查等。设备点检由操作人员、专业点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维修技术人员等,在不同专业和不同阶段协调于同一目标下,使这些各类专业技术的各个层次的人相互配合、协调,形成完善有效的设备管理体系。根据设备使用和实际需要编制出相应的点检计划,点检标准,并对点检工作结果进行跟踪考核,完善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

1.2 实际工况监测监控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包机责任人责任心的培养,使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机电设备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监控,保证设备在任何故障及不确定现象情况下都能及时组织人员排查;要求各包机责任人对所辖机电设备不定时测定运转温度、测定电气设备和电缆的绝缘值等,依据测定数据绘制运转设备温度曲线图和绝缘阻值曲线,以查找潜在隐患,做到超前防范、超前检修,从而把事故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将设备开机率提高到了95%以上,保证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2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

设备寿命周期的主要阶段在与设备的服役期,这也是设备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的最主要时期。所以设备运行期管理特别重要,设备运行中的维护和操作成为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和减少非正常磨损和突发故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据以往的统计资料,T公司和H公司由于使用不当或操作失误造成的设备故障占故障总数的20%~35%。

2.1 设备日常维护的内容设备维修人员或是操作人员肩负着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其当前的发展趋势是设备日常维护工作由操作人员负责,并将其培养成多技能工。在自动化流水线中,设备比较复杂,日常维护的要求较高,所以在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方面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2 设备日常维护的程序化设备的日常维护按照定点、定时、定量、定标准、定人、定记录及定路线,形成规范化和程序化。定人就是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由经过培训且实际经验较为丰富的操作员和专职设备维护人员负责;定点就是在设备结构和运行特点的基础上,根据重点部位和常见故障点将检查部位和内容确定出来;定量就是按照维修技术标准对设备的磨损、腐蚀、变形和减薄处进行略化倾向测定,确定是否需要维修;定时操作员的维修时间要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变化规律、生产要求等来确定;定路就是检查维护的线路要依据生产流程和设备布置来确定;定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运行时间段,规定判别设备劣化的标准、并制定相应的检查维护的方法、手段和操作流程;定记录为检查维护制定统一的简单明了的表格,操作员或专职的维护人员将检查维护的结果如实地填写在表格内,尤其是设备的异常现象,应全面准确记录,同时相关操作人员应签名确认。

2.3 建立企业设备的自主管理体系通过初始清洁(清洁、点检);对设备问题根源攻关;标准规范的初步编制;点检实习;自主点检;整理整顿规范化;自主管理的不断完善,七个步骤逐步形成企业的自主管理体系。

3生产过程中故障率分析

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以及企业掌握设备状况的基本工具是设备故障管理工作。分析整理设备故障既可以对设备的状况进行了解,有目的地采取改善行动,防止出现重复错误,还可以使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保证维修效率。除此,对设备制造设计单位而言,设备的故障信息也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是设备更新换代的重要依据。设备故障分析工作是非常复杂的,它涉及到很多技术领域。以金属失效分析为例,其本身就是一门专业技术。当前故障分析主要有三种。

3.1 综合统计方式这是针对工厂设备总体发生的故障概率分析。如各类设备发生故障的概率;按故障发生的现象或原因分类的故障概率;某类大量使用的设备所发生故障类型的分类概率。针对概率发生高的设备故障,制定技术的或管理的措施,找出降低改种设备故障的方法,加以实施。

3.2 典型失效分析方式一些重要设备出现的失效和缺陷,还有经常出现的失效模式,要认真找出其发生原因。这就要利用技术分析手段和专业仪器来加以解决了,即金属失效分析技术。该技术一般步骤如下:典型破坏部位取样一断口失效宏观分析一断口微观失效分析一材质分析一失效类型及机理一失效原因判断。破坏环境分析:对设备工作环境中的介质、温度、压力、有害物质、腐蚀产物,或对大气及周边条件等进行分析。模拟分析:模拟失效构件的工作条件,以验证失效分析的结论。

3.3 障诊断分析采用监测诊断仪器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监测和诊断,从而找出故障发生和发展变化的状态及趋势。一般步骤如下;设备运行中的状态监测故障诊断分析趋势预报。当设备停机后,对故障设备解体检查和检测,验证故障结论并与诊断分析对照。其方法包括腐蚀监测、振动监测、温度监测、声音监测、监测等。

4设备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培训

要做好设备操作维护人员、专业点检人员的培训,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明确培训目的,根据实际目标制定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培训计划,以及相应地培训内容;分类、分层次地组织员工参加培训;对员工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对培训结果和员工培训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结合企业设备运行情况和故障情况的变化、设备的更新等不断研究完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务求通过培训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技能素质的目的。

5案例分析

5.1 补连塔矿连采二队连采机截割滚筒抱死事故

5.1.1 事故经过2006年8月8日晚10:30分,连采二队JM5475连采机掘进过程中,突然发生异响,经检查发现左截割扭矩轴断,更换扭矩轴再次启动截割时产生截割过载跳闸,停机检查,截割滚筒无法转动,联系JOY服务工程师现场处理,确认滚筒缺油抱死。

5.1.2 原因分析

①该连采机从今年2月份开始,掘进巷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夹矸平均厚度达0.6m左右,截割负荷大是造成这起事故的客观原因。

②浮动油封使用时间长、老化漏油,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③在地质条件恶劣,煤机服役时间长的情况下,补连塔矿连采二队没有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检修注油不足、维护不到位,没有引起领导足够重视,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管理原因。

5.1.3 预防措施

①要求区队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的日常点检与维护保养制度执行,不能遗漏任何部位,更不能麻痹大意,并且认真做好维护保养记录,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②加强区队人员培训,利用班前会或停产时间,把连采队所用的各种设备的技术资料及维护保养注意事项进行全面而完整的学习,使每位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③在以后掘进过程中,遇到特殊地质构造时,对重点设备进行重点关注和维护保养,排除事故隐患,杜绝事态扩大。

5.2 石圪台矿连采三队煤机事故

5.2.1 事故经过石圪台矿连采三队10月12日6点,生产过程中连采机运输机连接耳孔断裂,停机联系维修中心技术人员现场补焊,8月13日中班恢复生产,累计影响36小时。

5.2.2 原因分析

①该连采机运输机在07年5月份、7月份连续两次拉出不明钢板,将运输机卡死,运输机耳板因受外力而损伤。队检修人员发现事故隐患后未采取措施有效措施,导致事故扩大化的主要原因。

②连采三队机电管理基础差,日常检修记录不全,设备隐患排查不彻底,发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理,设备其它部位已经受损的部件没有及时组织备件更换是设备整体状态差的主要原因。

③矿里对连采设备日常维护管理不重视,是导致设备故障多,影响掘进的管理原因。

5.2.3 预防措施

①要求石圪台矿连采三队从即日严格执行连采设备日常检修制度,细化检修程序,落实责任人,做到天天排查隐患,排查出隐患不落实不放过,并有详细记录。

②新更换连采机投入运行后,要求队里设专人跟踪运行情况,负责日常检查维护,做好详细记录,设备管理中心从即日起将该台连采机的运行及日常检查维护情况纳入公司月度机电考核中。

6结语

机电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面落实并严格执行各项机电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为推进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现代工业,不断朝着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方向发展。这使得设备维修管理的水平跟不上飞速发展的设备状态,随之就带来了设备的性能低下和设备频繁的故障,造成巨大的生产损失。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担负着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使命,生产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将完全借助于生产设备来实现。因此,设备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显得重要,企业的管理重心也将越来越向设备管理转移,传统的管理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国富,王安著.连续采煤设备电控技术.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10.

[2]陈在平等主编.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与应用系统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李昌熙,沈立山,高荣.采煤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