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计划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4-03-05 18:1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管理计划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质量管理计划的内容

篇1

关键词:海外;子公司;质量管理

中国中车作为国内最大的轨道车辆制造企业,一直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企业,而在国内市场饱和及自身产能过剩的不利环境下,中国中车已经充分意识到了“走出去”的重要性,而国家的“一带一路”政策则提供了契机。澳大利亚墨尔本地铁项目的中标,是中车继悉尼双客项目之后的又一个海外大单,标志着公司在国际市场上首次参与竞标PPP(公私合营模式)项目获得成功,也是中车正式进军澳洲市场的标志。由于项目涉及到的相关方和制造地点较多,且涉及采购/生产制造/人员等合同条款中的本地化率要求和技术转让,使项目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也给质量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保证海外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整个项目,从质量管理体系及流程建设、多场地管理、供货商管理、制造过程管理、整车交付、质量人员培训等方面着手,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出适合海外项目使用的质量管理模式。

一、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充分有效,除了要了解项目整体情况外,还要了解各个相关方的角色及关系、采购、生产制造、交付等各阶段的人员、场地安排,做好前期质量管理工作规划。由于PPP项目相关方较多,且涉及到制造场地、设备、操作者的租借及制造技术转让,以及采购产品本地化率要求等,在前期质量策划时,需要认真分析母子公司质量工作关系、与分包商制造场地的质量工作关系,梳理质量工作,制定项目质量管理总体方案和质量工作详细分解,明确子公司质量人员工作内容及分工,制定质量人员培训和支持计划

1.质量管理总体原则

(1)供货商管理供货商管理按照现有流程和质量策划管理,编制质量检验标准和检验文件,完成料件检验工作,子公司质量工程师全程参与,并负责管理其本地供货商,对批量入库的所有产品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国内供货商采用现行质量管理模式,国外供货商管理按照现行质量管理程序和要求执行,且须加强过程审核,每季度对供货商进行过程审核。质量文件具体内容及检查项点的调整和删减视情况而定。(2)生产制造过程管理母公司分包部分采用现行质量管理模式,由母公司全权负责质量管理。按照项目与制造分包商签定的分包合同,对其制造过程采用监造模式,我方提供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要求、质量管理方法、质量文件、质量记录、质量控制点、实物质量标准、检验工具策划等,并派出质量人员提供质量技术支持。制造分包商完成车辆制造并应通过自互检达到我方的质量标准。母公司派驻质量工程师对子公司进行质量体系和项目质量管理的支持,必要时,母公司派驻质量工程师和质量检查员对制造过程进行现场支持,进一步明确母公司与子公司质量人员的分工。由于分包合同中中未明确具体分工,因此需要与制造分包商进一步协商。开工质量门、质量里程碑、工序首检、现场NCR管理、质量问题统计、文件管理等事宜。

2.质量管理总体方案

(1)项目质量文件策划①质量计划根据《ISO10005质量管理质量计划指南》的定义,按照客户要求,编制项目质量计划。质量计划中除了要明确质量门、质量里程碑、首件检验、过程审核等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的应用方法,及影像化和实名制管理、工程变理质量管理的要求之外,要特别包含多场地管理、母子公司质量工作模式及接口描述。②质量控制计划《采购件质量控制计划》至少包含:采购产品分级管理、质量保证协议、供应商资质、制造过程控制、放行检验、入厂检验、过程监督、供应商评价。《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计划》至少包含:质量门、首件检验、产品检验与试验、质量里程碑、工艺评定、不符合管理、可追溯性管理、人员资质、设备/工装/工具/检具、履历管理。③检验和试验计划(ITP)根据项目合同要求,需要编制车体ITP、转向架ITP、装配ITP、调试ITP,明确检验和试验项点、检验指导文件、检验工具、检验比例和频次等内容。④质量体系审核计划根据项目合同要求,需编制项目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计划、供应商质量体系外部审核计划(含资质、过程审的总体计划),另外,根据公司工作程序要求,需编制详细的供应商资质评审计划、供应商过程审核计划。⑤采购件FAI计划、采购件放行检验计划根据现有工作程序要求,需编制采购件首件检验计划、采购件放行检验计划。⑥工序首检计划、工序过程审核计划根据现有工作程序要求,需按照工艺部门编制的工序首检计划组织开展工序首检工作,需编制工序过程审核计划,并按照计划组织开展工序审核工作。⑦质量技术转让方案根据合同情况,编制专门的构架质量技术方案,明确我们与供应商双方的质量工作内容,对供应商提出具体的质量要求。⑧采购件检验规范针对同一类采购产品编制相应的检验规范,检验规范中明确该类产品所有需要验证的质量要素、验证阶段和频次,并明确验证所需的资源和方法,用于指导质量工程师策划具体的首件检验、放行/入厂检验、装车前检验的记录,同时作为检查员检验的参考文件。(2)项目质量记录策划按照前期的质量策划安排,最终形成质量体系内部审核报告、供应商资质评审报告、供应商过程审核报告、采购件FAI报告、各制造阶段的质量门检查表、质量里程碑检查表、工序首检报告、工序过程审核报告、采购件检查卡、车体检查卡、转向架检查卡、装配检查卡、调试试验报告。(3)质量人员分工策划编制需要明确分工的质量工作清单,分别与制造分包商、子公司商定具体的工作分工,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后续严格按照分工表完成各自的质量工作。

二、结束语

通过上述这些质量管理工作的前期分析和策划,使海外子公司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在项目执行初期便能掌握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也为其后续开展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了方向。

篇2

[关键词] 科研项目 质量管理 有效控制

科研部门的主要产品是科研成果,为了提高科研的质量,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以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为借鉴,对科研部门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些探讨。

1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

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称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它可以有效达到质量改进。ISO 9001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是质量管理体系。

2 科研项目质量管理的全程控制

2.1 项目立项阶段(设定质量目标)

科研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科研项目的质量目标很难完全用量化的方法控制,只能是定性、定量方法的结合,在科研项目的计划中对项目的质量计划往往也是作部分量化,大多是规范性的要求。结合科研项目的特点,以管理过程为基础进行质量控制,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科研项目能够在合理的工期内,用尽可能低的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质量水平,并注意在管理和效果间取得平衡。

从提出需求开始,到签定科研项目协议为止,是项目管理的关键。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组织和评审项目申报书、组织项目可行性论证和签订项目合同。

2.1.1 项目申报人应根据《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以及当前的研究热点,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明确项目的研究方向,确定拟申报的项目名称和关键词。

2.1.2 项目立项查新。项目申报人应查阅与项目相关的研究内容,了解该项目的研究背景,判断自己的项目是否已有人开展了相近的研究工作或其研究深度。

2.1.3 项目申报人应综合以上内容填写《科技项目计划申报书》。科研管理部门根据项目情况组织本部门学术委员会和有关专家(与自己项目有关的专家应回避)进行审核,科研管理部门应将专家评审意见及时反馈,合理归纳与采用。

2.1.4 《科技项目计划申报书》经评审合格,填写《项目评审/推荐意见表》。经批准后,签订合同。合同评审记录随质量记录一同归档保存。

2.2 项目研究阶段(制定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

此阶段是科研项目全过程的重点和核心。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包括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控制两个方面:一是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提供项目合同书中确定的对项目的各种支持条件,对所依托的项目或子项目进行成本核算,对其经费开支进行监督,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审批仪器设备支出、协作费用支出等。二是对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反馈的监督检查机制,了解执行情况,及时反馈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在合同签订后,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承担科研项目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质量、进度;负责组建项目技术组。负责人应组织对实施过程进行策划。策划应建立在项目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书面的项目组织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内容应包括:项目的详细分拆情况、到某一阶段的任务与要求、实验的具体方案、人员的分工情况、重要节点的设置与检查方法、经费的使用计划、风险分析等等。项目组织实施方案应真实客观反映项目的实施路线,同时也是考核个人工作的依据。

项目组成员运用正确的设计方法进行具体的科研设计工作,对项目成品的质量和进度负直接责任。

在项目组织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制定《项目专项质量计划》。报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专项质量计划》进行科学性、合理性审核。

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全过程中项目组和各相关部门的信息交流及协调工作;负责监督项目工作进度有否按计划进行,《科技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报告表》(由项目组填报,科研管理部门核对);有关信息应形成记录,并作为质量记录在项目结束后归档保存。

科技项目计划申报书的主要内容为项目概况、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实现目标、关键技术、效益分析、项目实施方案、进度安排、经费预算、本部门审查意见。

科技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报告表的主要内容为项目概况、项目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投入产出分析、下年度实施计划。

2.3 项目审核阶段(质量改进)

对科研项目的总结评价(审核),就是对科研项目的投入与产出进行学术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性的绩效评价。福建省环科院对项目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采取项目负责人、部门审核、院部审核和审定的三级审核制度,科研项目质量管理中的三级审核制度是科研单位全面检查项目完成情况,提高科研项目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手段。对实施过程进行认真策划,注重项目负责人作用的发挥,对预研项目的主要过程实施分阶段质量控制,有利于掌握研究进度和解决关键技术,从而实现研究项目全过程质量管理。

项目研究结束后,项目负责人应组织项目组成员进行技术总结,应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单位就项目名称和关键词进行技术查新并出具《技术查新报告》。及时编制《研究报告》和《工作报告》。项目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首先进行内部审核,填写《技术文件内部审核单》。《科研项目内部审核单》的主要内容为项目概况、项目负责人审查意见、责任部门审查意见、科研管理部门意见、院技术审核意见、审批或审定。项目组应根据部门审核、院部审核的意见再次组织编写人员进行修改并编制修改说明。

2.4 验收阶段、成果鉴定(质量保证)

验收过程主要是对研究项目的审查,包括科研工作总结报告和财务决算审计报告,验收部门对照任务书的有关内容(如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预期成果、关键技术、技术文件)进行,并仔细核算财务决算报告和审计报告,确保项目以通过验收。

成果鉴定是确定预研成果水平的重要手段。鉴定时应尽可能收集证明成果水平的客观评价资料,如文章发表的档次、数量、被引频次、查新报告、成果的反响与应用情况等,鉴定结论应准确科学。

项目组根据验收意见修改完善报告,形成科研报告终稿。经审批后,项目负责人应填写《科技成果鉴定/验收申请书》,同时准备申请书附件正式向验收部门提出验收申请。科研管理部门应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专家评审工作。项目通过鉴定/验收后,项目负责人应填写《科技成果鉴定/验收证书》,送项目下达部门确认,《科技成果登记表》,报送有关部门。并按《环境科技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归档。

2.5 科研项目归档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研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科技文件资料,是科技活动的真实记录。严格规范科研档案管理在科研质量管理中十分重要,可以保证科研工作的准确性和科研记录的完整性,利于基础资料的保存并使其发挥应有的科学价值。

科研活动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技术文件和记录,科研项目验收(评审)通过后,项目责任人应按《科研项目成果归档目录表》中所要求的内容提供归档材料,以保证科研成果及时归档。

其中原始记录是科研活动的第一手资料,技术文件主要包括研究活动产生的记录:项目建议书、申请书、合同、调研报告、研究方案(实验记录、检测记录、讨论记录)、总结报告、验收报告等。

科研项目管理活动产生的质量记录记载了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的监督管理情况,如《合同评审记录》、《项目专项质量计划》、《技术文件内部审核单》、《信息交流记录表》等。科研档案工作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追溯科研成果的源头,应高度重视管理,把科研课题档案工作与科研计划、检查、验收和成果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实行同步管理。

3 结论

ISO9001系列质量体系已被世界上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广泛采用,在产品或服务责任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已成为一项重要的预防性措施。按照ISO9001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科学合理、职责明确的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建立文件化的科研过程质量管理。各机构(单位)通过第三方审核,为顾客提供了质量保证。对于通过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机构(单位),说明已建立了一个完整质量体系;能够有效控制项目研发(生产)过程的质量;具有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力。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在不断改进中得以完善的,该体系进入正常运行后,仍然通过内审、管理评审等自我评价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督控制,使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保持完善。定期评审质量目标的实现情况,寻找管理中的差距和改进的机会,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才能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使认证资质的持续有效。

参考文献:

[1] 宋永杰. 关于科技管理系统性的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2010,(7):24-27.

篇3

[关键字] 水利工程 施工 质量管理 解决措施

水利工程一般都具有投资规模大、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技术复杂,工程建设风险大等特点,使得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具有挑战性、含有高技术的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相关部门对质量管理机构重要性的认识,这样可以让质量管理人员致力于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更投入,更专注,更有成效。水利工程施工阶段是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阶段,施工质量管理包括项目施工招标至工程施工全过程。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以下就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探讨分析。

一、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行为不规范。水利工程施工时要加强企业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当前出现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停工、转包等不良现象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并且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一些行为不规范,包括所签订的合同不规范,招投标项目的管理不科学,对质量管理的执法力度不强等一系列的安全隐患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水利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2、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人的因素是质量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来说,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工程师自身的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是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针对一些施工项目高素质质量管理人员匮乏, 不能积极地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及时地发现问题,特别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强,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偏远的项目,由于环境恶劣,质量管理人员都不愿去,有时会给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3、 对质量管理的作用认识不清。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作为业主和施工单位的中介方,从这方面上讲,质量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水利工程质量好坏的利益关系到业主的利益,由此,质量管理主要是为业主的利益方面出发,力争让业主获得最好的结果。然而在当前,由于市场化经济的开放,越来越多的质量管理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认识不清楚,特别在参与施工监督的过程中,进行超越权力的行为与承包商和质量员相互协助,对工程的质量质量管理不严格,这样完全没有把业主的利益放在首位,势必会影响到业主的利益,这是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不能正确履行自己职责和义务的结果,并且这种现象在当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广泛地存在着。

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1、 水利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协助业主进行施工招投标和签约;承包商质量体系的检查与认可;设计图纸提供;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施工控制测量成果验收;进场材料、设备检验;业主提供条件检查;开工令等。

2、 施工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施工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应以合同管理为核心,有效控制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加强信息管理,并协调建设各方。质量管理单位对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施工进度和工程投;资费用等目标的控制承担合同责任。合同管理内容涉及合同履行管理、违约管理、变更管理、索赔管理、保函与保险管理等。

3、 工程移交与缺陷责任期的质量管理工作。工程移交与缺陷责任期的质量管理工作包括:监督承包商按计划完成尾工项目,协助业主验;收尾工工程;监督承包商修补缺陷、保修工程,督促承包商移交工程资料等。

三、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 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编制。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是:合同工期目标、工程阶段目标、承包人应达到的施工水平与能力,以及施工布置、施工方案、施工资源配置、设计文件、工程设备加工订货周期、现场施工条件及业主提供的条件等。在工程项目开工前,由质量管理机构协助业主(或按业主委托)完成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编制,并随着工程进展进行调整、优化和完善。控制性总进度计划经业主审定后,将作为审查承包人施工进度计划,制定业主供应计划以及对合同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实施控制的基础性文件。

2、 施工过程进度控制。质量管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按合同规定的总工期目标与报经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按章作业、均衡施工文明施工,避免发生突击抢工、赶工局面。出现施工进度严重拖延,并可能因此影响合同目标时,质量管理机构应及时发出加快工程进展或加速施工指令,或直接向承包人发出调整、修改施工进度计划的指示。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施工进度计划在执行中必需进行实质性修改时,承包人应提出修改进度计划报质量管理机构审查。工程被指令暂停施工时,质量管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妥善照管,争取创造早日复工条件。

3、 施工进度计划工程项目(包括分部、分项工程)。开工前,质量管理机构应督促承包人向质量管理机构报送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进度计划或施工措施计划。承包人向质量管理机构报送的施工计划内容应包括工程项目概述,施工程序与施工工艺,工程形象进度与关键线路网络分析,施工资源配置计划,施工机械台班或台时利用率、材料消耗定额指标分析,工序循环作业时间分析,进度计划横道图,业主提供条件工程设备、供图、材料、场地、资金等)的供应计划等。

4、安全管理.要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重视。建设单位必须监督参建各单位切实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安全生产管理落到实处。督促施工单位配备数量充足的专职安全工程师,与项目经理一同负责整个工程的安全管理。定期组织监理及施工单位对工地的安全生产经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要求施工单位停工整改,安全隐患未消除前,严禁其重新开工。安全管理关键是要提高参建人员的安全意识,尤其是项目经理的安全意识,因此,可以通过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安全知识,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组织是保障,资金是基础。参建单位必须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施工单位若不按照要求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或发生安全事故,直接将该部分费用在计价中予以扣除。所有的特殊工种(吊机司机、挖机司机、电焊工等)必须持证上岗。大型的模板支架、深基坑开挖等施工方案必须报监理工程是批准后方能实施。

结束语

施工质量管理规范规定了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要求,对工程质量、进度、费用的控制,对安全及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合同管理职责等。为控制水电水利建设项目工程质量、施工工期和工程费用,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及工程管理水平,促使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了《水利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规范》(DL/T5111-2000),于2001年1月1日开始实施。

参考文献

[1]贾卫兵,工程建设监理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4).

[2]聂相田,水利工程建设现场监理人员配置标准及验证[J].水电能源科学.2012(08).

篇4

文件编号

X-WI-QM03-2016

受控状态

受控

版本号

B/0

文件名称

质量体系运行监督管理

制度

生效日期

5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目的

为加强对公司各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管,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符合《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2条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各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审核监管。

第3条

权责

1.质量管理部负责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审核。

2.各部门负责配合质量管理部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监督审核。

3.各部门依据本部门职责和管理制度及时完成相关工作,保证审核活动顺利进行。

第二章

工作程序

第4条

质量管理自查与评价

各部门应对本部门质量工作开展自查活动。质量管理自查的依据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公司质量管理制度及支持性文件。

第5条

质量管理自查内容

1.

质量管理自查内容包括质量管理制度的符合性,质量管理制执行的有效性。

2.

公司各部门需严格按依据《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条款的要求进行作业,并建立相关记录,定期对本部门工作进行检查;

第6条

质量评审类别

1.

质量部定期对公司部门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对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各部门需及时整改。

2.

一般审核:各部门按时间节点完成本部门内部质量记录的汇总,并将质记录提交质量部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由质量部对各部门质量工作完成情况作出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部门主管领导,并提交人力资源部存档。一般审核每月进行一次。

3.

定期内审:为使质量管理体系运行适宜、充分和有效,质量部定期组织开展质量内审活动。开展内部审核可以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发挥预期的作用,并将内部审核过程中识别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进行整改,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定期内审每季度开展一次。

第5条

审核范围

1.

人力资源部:

a)

员工档案,包括劳动合同、简历、学历、岗位职责;

b)

人员培训:包括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

c)

人员健康档案;

d)

员工绩效考核;

2.

行政部

a)

经营场所、库房,产权证明、租赁协议;

b)

经营场所环境卫生管理文件;

c)

基础设施设备管理文件及管理记录;

d)

档案管理、外来文件管理;

医疗设备事业部:

3.

销售部

a)

年度工作计划;

b)

销售人员资质证明;

c)

销售合同;

4.

商务部

a)

收集、审核二类医疗器械供方加盖企业公章的企业资质文件和销售人员授权书。

b)

收集审核二类医疗器械购货方加盖企业公章的资质证明文件;

c)

合格供方名录、供方评价;

d)

建立销售记录,记录内容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资粮管理规范》要求;

e)

客户满意度调查的实施情况,客户投诉的解决情况;

f)

数据分析:包括顾客满意度调查分析、顾客投诉问题汇总分析等相关记录;

g)

合同评审;

5.

市场部

a)

年度营销计划;

b)

市场活动策划、实施、输出文件;

c)

市场分析、发展、规划文件;

医疗服务事业部:

6.

采购部

a)

供方资质收集审核,收集加盖供方企业公章的企业资质文件和销售人员授权书。

b)

提供首营企业现场审核报告或书面质量调查报告;

c)

采购合同或采购协议内容与应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d)

采购记录内容应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

e)

采购合同评审;

f)

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开展供方评审;

g)

退换货、不合格品管理文件及记录;

7.

仓库

1)

现场

a)

仓库布局、区域划分明确;

b)

办公区与储存区由隔离设施;

c)

保持环境要求:整洁无污染源、内墙光洁、地面平整;

d)

设施设备:保持货架、隔离设施完好,做到物尽其用;

e)

产品包装标识符合《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要求。

2)

计算机系统和文件

a)

计算机系统应符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北京市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功能要求》的内容;

b)

提供库房管理制度文件及环境监测记录;

c)

提供盘点记录做到帐物相符;

d)

提品维护记录;

8.

销售

a)

三类耗材购货方资质收集审核;

b)

销售合同、合同评审记录;

9.

质量管理部

a)

组织制订质量管理制度,指导、监督制度的执行,并对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和持续改进。

b)

负责收集与医疗器械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实施动态管理;

c)

督促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的法规、规章及规范;

d)

组织验证、校准相关设施设备;

e)

组织开展内审管理评审工作;

f)

产品入库验收和出库复核记录;

第6条

审核方式与奖惩办法

1.

一般审核:

a)

每个月10号开展月度质量记录审核工作审核期为一周,各部门应在10号前提交各自质量记录。

b)

审核过程中对不符合《记录控制程序》要求和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记录填写方式进行标注,并发回提交部门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再次提交进行审核,审核无误准予归档。

c)

对不能按时提交记录或不能按时完成整改的部门,将情况上报人力资源部,对部门或个人当月绩效进行相应减分。

2.

定期审核

a)

质量部制定审核计划,并将计划下发相关职能部门,各部门按计划实施内审工作。具体内容依据《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b)

个部门应积极相应、大力配合完成内审工作。内审首次会议与末次会议部门主管领导应到场。对内审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并按要求及时完成整改。

c)

内审结束后由质量部形成内审报告,对体系运行情况作出评价,并对内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进行汇总,将不合格项上报总经理审批,并针对不合格项目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各部门根据纠正预防措施开展整改活动并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

d)

整改完成后由质量部编制,上报总经理批准后关闭纠正预防措施。

e)

对不能提交审核资料以及未按时间期限完成整改的部门,质量部将具体情况上报总经理并提交人力资源部,对相关部门或个人年度绩效考核进行相应减分。

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Ryzur-QP4.2.4-2016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Ryzur-QP8.2.4-2016

条相关记录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篇5

摘?要:学校基于数字化校园下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是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及现代数字技术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要求,是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质量管理体系?资源管理?质量评估

学校基于数字化校园构建质量管理体系,是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理念及现代数字技术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和现代质量管理理论要求,是改革传统管理模式,实现现代化管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以济南市技师学院数字化校园平台为例,简要介绍学院质量管理体系数据管理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一、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构架

ISO9001标准给出了质量管理体系框架,由于它考虑了全行业的通用性,不能单纯照搬条文,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分析传统教育质量管理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找质量管理的嫁接点,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和过程方法,建立职业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体系有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教育教学过程实现、测量、分析改进四大板块组成。在质量管理的四大过程中,高层管理过程是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和指挥系统,教育服务实现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中心过程,资源管理是提供质量管理体系物质基础的过程,监视与测量过程是保证前三个过程得到持续改进的基础。

二、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1.质量目标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ISO9000族标准质量管理体系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管理原则。学校要以企业、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为学生、企业服务,以培养的技能人才达到企业满意为目标,围绕着这一目标制定质量目标。质量目标主要包括毕业率、就业率、违纪率、退学率、学生满意率、企业满意度、师资合格率等项目。

2.质量管理机构

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要实现预期的质量目标,需要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学校建立决策体系、管理体系及保障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管理人员职责及教职工职责,确保质量管理的实现。学校管理体系实行院系两级管理体系。

3.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制度)

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方针及质量目标,制定较为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学方面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培养目标标准、课程建设标准、考核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评价标准、教材建设及选用标准;实训安全规程、实训室标准、实验标准、设备使用办法等管理标准。

4.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以事实为依据,通过定期收集来自学生、教师、企业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调整,以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信息反馈可建立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师评学制度、企业调研制度、教务处工作例会制度、教师座谈会制度等制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

5.过程监控及考核评价体系

(1)建立过程监控制度,保证预定质量目标实现。建立每周常规教学检查制度、月度教育活动开展检查制度,教研活动检查制度、工学交替审批制度,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等制度,使教学始终处于监控状态,能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改进。

(2)建立院系两级管理框架,形成三级考核体系。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体系主要是对全面质量管理处室及人员的考核。学校组织人事处是学校考核的主控部门,负责对综合部门进行考核,综合处室是系部考核的二级部门,负责对系部完成的业务工作目标进行考核;系部对教师的工作目标进行考核。

三、质量管理体系数据管理平台的构建

质量管理体系数据平台的构建主要围绕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三个方面进行建设,系统主要分为三大功能模块,一是设备、师资、学生资源库,二是教学过程控制系统;三是质量评价系统。

四、质量管理体系数据平台的具体应用

1.资源管理

(1)师资队伍。系统建有教师数字档案,每一位教师除包含有基本的人事资料外,专门建有教师业务数字档案,包含有专业特长、主要教授的课程、曾承担的课程、课时等资料,还有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学成果、等资料。作为学校数据库基础数据,一方面为相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为系部的跨系师资共享提供服务。

(2)设备管理。设备管理平台主要记录设备的购入年限、金额、管理人、使用人、使用状态,通过设备管理平台可以查询各部门设备台账,同时能实现管理各部门的设备调拨、报废等功能。

(3)学生管理。入学、退学。学生管理平台为教学和学生管理部门实时提供学生的数据,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将各种数据记录到数据库中。在招办办理入学手续后,获得唯一学号,学号由年纪代码、系部代码、专业代码、入学顺序号组成,该学号也是学生将来在数字校园中登录的用户名,学生管理平台中记录每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所有在校的情况,学生用学号登陆后,能查看到自己每个阶段学业成绩和综合评定的情况。根据不同的权限,不同部门或人员可以对学生数据库进行访问,班主任能添加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在校表现,为退学、休学的学生提交申请等;学生处对学生的入学注册和退学、休学进行审核等。其他部门如教务处、分管的院领导等能通过平台实时了解到全院、各系或者是一个班的学生人数等情况。所以,学生管理平台不仅是提供学生相关数据的平台,同时也是监督学生管理工作的平台。

2.教学质量过程管理

(1)计划管理。主要是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执行计划以及教师的教学进度计划。每届新生都要制定相应专业的教学计划,包含开设课程、时间和学时数,是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什么知识,掌握哪些技能,达到什么标准的重要依据。每学年结束的前两周,各系部通过教学计划审核模块,向教务处提交新生的教学计划,教务处进行审核。教学执行计划是教学计划在每学期或学年的具体执行,是教学计划的细化和具体化,可以根据每学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小幅的修订,是一个学期或学年进行教学活动的计划依据,一般在每学年末提交下一学年的执行计划。教学进度计划是教师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分段时间表,教师提交给各系部,由系部的教务员进行审核确认。为保证计划的严谨,所提交计划一经教务处审核通过,就不能再更改。教务处根据教学执行计划,对各系部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所有审核通过的计划,系统自动提交到数据共享平台,向分管教学的院长和具有查阅权限的部门公开,提供查阅。

(2)课程管理。课程管理主要为系部提供排课系统,帮助教务员实现自动化排课,自动生成课时管理。

(3)教学检查管理。教学检查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数字化管理系统中,保证检查结果的唯一性和时效性尤为重要。系统提供两大项检查记录,一是教学文件检查,二是课堂教学检查,每项又分系部自查和教务处检查两种结果的记录。教学文件检查主要是常规的如教案、听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等的检查,课堂教学检查是对理论课堂、实训教学场地的教学情况的检查,主要检查教师到岗、教师仪表、上课的教案、教学内容、教学秩序、学生到课率、教室卫生等。检查前,具有检查权限的部门(如:教务处、系部管理人员等)根据系部的课程表、教学进度计划等信息,在教学管理平台上查阅当天谁上课?上什么课?在哪里上?计划的教学内容等信息,生成当天的教学检查表,按表的内容进行检查。为保证检查结果的唯一性,结果必须实时录入,经检查人员确认提交后即不能修改。为保证检查结果的时效性,当天的检查必须当天下班前输入结果。系统自动生成检查记录单,以通知的形式发到相应的系部,同时保存到数据库,以备以后数据统计时调用。所有检查的记录都可被分管教学的领导查阅,查阅形式可按日期、按系部等条件进行。

为能实时反映当天的教学情况,系统专门设计了电子课堂日志,由教师填写当天上课的情况如:教学内容、学生出勤情况、纪律情况、作业的收缴等。具有查阅权限的部门(如:教务处、系部管理人员、班主任等)可通过查阅每天的电子课堂日志,了解到班级的上课情况,根据情况做出积极的响应。同时,是否按时填写课堂日志也是对教师工作的一个检查。

(4)成绩管理。成绩管理是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为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学生的成绩只能由任课教师提交,提交的成绩直接进入数据库,无需任何部门审核。如发生输入错误,需要修改的,则需要向系部和教务处提出修改成绩的申请,系部和教务处同意后才能修改。每科成绩由作业成绩、平时成绩、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并对应相应的学分。成绩提交后,系统自动进行统计、汇总,形成分析图表,可按班级形成奖学金候选、补考名单等表格,供各系部使用。根据不同的查询权限,可查询班级或个人的单科成绩、总分、平均分等。学生用学号登录系统后,能查看到自己在每个阶段的每科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评定等情况,为自己的学业计划提供参考。

毕业前学生必须参加技能鉴定,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同时,成绩管理平台对学生的毕业成绩进行审核,对不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进行统计,并生成名单表格,通知各系进行补考。成绩仍不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不能通过毕业审核。

3.质量评估管理

(1)学生评价。在每学期的最后一周,学生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在系统的学生评教平台上进行,学生选择所在班级后,系统自动显示出所有的任课教师,学生依次给教师打分。评价内容主要是工作态度、教学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责任心等方面。为客观公正,在开放时间内,每个学生对一个教师只能评价一次。每位教师的分数按两种方式统计,一是分别按所任课的班级统计,二是按所有打分学生的总分进行统计,系统对所有教师按第二种方式的分数进行排序。

(2)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类似,在每学期的最后一周,在系统的教师评教平台上进行,系统自动显示出所在系部的所有教师,依次给教师打分。评价内容主要是工作态度、教学水平、为人师表、关心集体、团结同事等方面。在开放时间内,每个教师对其他教师只能评价一次,系统对所有教师的分数进行排序。

(3)教研成果。教研成果考察的是教师的教研能力和水平,考察内容主要是、著作、省市及国家级教研成果比赛的获奖等情况。教师的教研成果的情况由教务处、系部和教师本人都可添加,除项目名称、成果级别外,同时提交成果的PDF格式的电子文档备查,最终由教务处审核确认。一方面系统以学年为单位,对教师的教研成果进行量化赋分,作为教师考核的一个依据。另一方面审核后的成果进入资源共享数据库,供相关部门查阅、统计。

五、质量管理体系数据平台的优势

1.源头采集、公开透明,及时反馈

运用数据信息进行质量监控,所有的数据不仅是全程在线公开透明,而且能够做到及时反馈;计算机系统对所有数据处理级形成的统计分析,更具有科学性、务实性,因而更具有权威性。

数据信息的另一大特点是时效性,规范高效的数据采集过程一旦开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质量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反映,利用网络化信息传输的全天候不间断特性,这些问题可随时被相关方面浏览或有目的地加以查阅。而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的专职管理人员将这些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类整理,形成数据报表,用专门的信息传输渠道,直接发送给相关方和学院领导。

2.用数据说话,建立教学质量管理的权威性

真实、全面的数据采集和及时、透明的信息反馈,不仅可逐步养成全体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还可为领导的决策、为相关职能部门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质量建设工作提供咨询帮助。通过校内质量管理数据平台,定期公布学校质量信息,则可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在各个部门的落实与共同推进。如,资源管理模块收集的教师信息,通过分析职称、学历、职业资格等,可为每年的新进教师提供可靠的数据分析和依据,同时为各系部的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提供发展思路。如,学生评教模块收集的普遍受欢迎的教师中发现教学表现优秀的教师发信息,可为每年的考核和年终表彰提供令人信服的数据材料,从而推动学校的教风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晓东.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数据采集与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0).

篇6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是整个项目的主要目标以及最重要的标准。首先,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主要是指房屋实际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指标房屋建筑的坚固度,房屋的实际使用功能,房屋的隔音效果以及民众关心的最主要的几个问题,包括采光问题和功能的完善程度等等。

1.制定房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质量管理计划是整个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房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主要内容:项目的质量方针、项目的范围说明书、项目施工的标准和规范以及项目的相关其他信息。

房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计划的编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成本,收益分析法――经济质量法以及流程图法。

1.1成本/收益分析法―经济质量法

经济质量法主要是指基于对于房屋质量管理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从而确定项目的质量管理活动的开支。房屋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成本主要包括两种主要类型:一方面是质量保证成本,另一种类是质量故障处理成本。

1.2流程图法

流程图表明了在整体中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个相互关系,最经常使用的就是因果流程图。因果流程图的制定首先需要分析影响房屋施工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基于这些基本分析进行预防和处理措施的制定,例如要想保证主体施工质量,就必须保证模板分项的质量、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混凝土分项工程的质量、现浇结构分项工程的质量的验收合格和规范。

2.房屋建筑施工工程全^程质量管理

房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主要是指为了保证房屋工程项目的质量能够达到相应的标准,从而采取的作业技术以及作业程序。其中房屋工程项目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技术规范以及技术质量标准等等。具体来讲房屋工程质量管理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主要包括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以及事后管理。

2.1事前管理

事前管理主要是指在施工的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管理的一系列程序,主要包括制定详细周密可执行的质量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是整个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因此在计划制定时一方面需要注意计划的可执行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计划的可调整性。

2.2事中管理

事中管理主要是指在房屋施工的过程之中对于房屋质量的相关活动以及技术的管理,主要目标是要求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材料、技术、程序以及人员行为必须达到相关的标准。

2.3事后管理

事后管理主要是指对于施工的成果即房屋的成品进行质量标准的评价和认定以及相关质量偏差的纠正等等活动。

3.加强房屋工程项目质量影响因素的管理

在房屋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影响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材料的因素、机器的因素、方法的因素以及环境的因素。

3.1人的管理

人主要是指在房屋施工工程中的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以及相关的操作者。人的因素是质量管理的最主要的管理对象,是避免出现房屋质量失误的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在人的因素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从而发挥人的因素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需要进行成员培训,从而在全体成员范围内树立起正确的“质量观”

3.2机械因素的管理

施工机械是房屋工程项目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化范围建设的必要条件。对于施工机械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房屋施工项目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在进行施工机械质量管理的同时需要关注施工现场的条件、房屋建筑的结构以及这些相关因素与机械设备性能的匹配度等等。

3.3材料的管理

材料主要包括建筑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以及相关的构配件。材料是房屋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也是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单位。材料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材料的质量标准、性能、材料取样、试验方法以及使用范围和施工要求等等。

3.4方法的管理

方法的管理主要是指施工方法的管理,主要包括整个建设周期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组织措施、检测手段以及组织设计等方面的相关控制。

3.5环境的管理

环境的管理主要是指施工环境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施工环境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前一项工程工序是后一项工程工序的环境,因此对于施工环境的管理也需要按照流程进行。其中,主要包括对于地质水文等相关因素的管理以及对于天气气象等相关条件的审查。

4.强化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

房屋施工工序质量管理主要是指项目经理将质量审核以及质量检验的反馈数据与工程成品的性能进行结合分析,进而进行纵向横向比较,进而针对存在的差异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从而是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

对于工序活动效果的管理主要是指在产品质量标准以及性能标准方面的管理,主要包括检测质量、分析质量标准和性能标准、判断房屋成品是否达标,以及之后的认可或者纠正。

5.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执法力度

篇7

关键词:内部审核 问题 管理工作者 重视

内部审核过程就是一个实验室组织自我评价“自身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是否符合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得到保持”的过程。因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组织对内部审核都很重视,不惜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来学习内审知识和培训内审员,策划并实施内审,试图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存在问题的部门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期达到提高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的目的。但是,在实施内部审核过程中,由于某些组织不能有机地将标准要求的机械认识、内部审核实施的方式方法与具体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所以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达不到内部审核的效果。

一、内部审核的重要性

1.内审的重点是推动内部改进

每次内审应致力于发现问题和改进,这是衡量内审有效性的标准之一;内审对纠正措施的跟踪控制比较及时有效。对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的跟踪控制,内审不但能做到及时,而且能将有效部分纳入文件,因而也较有效;

2.内审更有利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效果

内审不仅对质量管理体系,它还可涉及组织其他系统的改进;而外部审核关心的主要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内审在时间上比外审更充裕,在内容上比外审更广泛。内审员可与被审核方共同研究制定纠正措施,第三方审核员通常只提纠正要求,不提纠正措施建议。

3.内审是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重要工具

内审可作为管理者介入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来使用,其目的是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有效地运行;

二、内部审核经常出现的问题

1.内审员存在的问题

1.1内审员对标准内容不熟悉,在现场审核时往往要现翻书本,造成审核效率低、审核呆板,同时又对所发现的问题判定不准确;尤其是对于初次参加内审的内审员,开展现场审核时不知如何切入,显得很被动;审核方式简单,往往采用简单的问答式或者就事论事、孤立地审查问题,导致仅仅发现表面问题,不能挖掘深层次和系统性的问题。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改进和提高。

1.2实验室领导对内部审核员缺乏有效管理;对审核人员的重大审核发现缺少鼓励措施,使审核人员因怕得罪人而不愿意参加内部审核工作。审核人员不愿得罪受审核方,受审核人员也千方百计掩盖问题,造成内部审核难以发现问题

2.审核的组织与准备存在的问题

2.1内部审核实施计划未经授权批准,也未提前下发至受审核部门,使审核活动与受审核部门在工作时间上有冲突。

2.2审核准备不充分,未能合理安排审核准备、审核实施和审核报告,不利于实现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审核目的。

3.审核计划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3.1在一个完整体系的审核计划中,必须有对管理层、质量管理部门及其对实施标准项目、要求的过程的审核。但是,在进行第三方认证审核时却发现,这是内部审核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不符合项的内容。

3.2 内审员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中,作为内审员工作文件的检查表被编制得过于简单,检查表的检查内容与审核计划规定不符甚至存在漏项。从而导致不能指导审核员进行有效的工作,甚至会造成审核员不能完成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的后果。

3.3审核检查表未覆盖审核计划所规定的部门和条款,检查表照抄标准条文,与实验室文件规定和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影响审核效果。

4.审核策划经常出现的问题

4.1内部审核程序中对内部审核的时间间隔规定不正确,没有明确规定两次审核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未制定年度审核计划或审核方案,也未根据上年度审核报告确定本年度内部审核工作重点、审核次数、审核时间和审核方式(即滚动审核还是集中审核)。

4.2未能按照规定的进度和时间间隔开展内部审核,审核延期无正当理由,且不能提供授权领导批准延期审核的书面证据。

4.3内部审核范围未能覆盖实验室的所有部门和标准的所有条款,也未按文件规定的要求对体系的适宜性进行专题审核。

5.内部审核报告中出现的问题

5.1不合格事实描述不具体、不准确,导致不合格报告因事实依据不充分而被受审核方;不合格项的判定依据超出标准要求,审核结论不能被受审核人员所接受;不合格项的判定标准条款引用不准确,误导受审核方的改进方向;不合格报告中未明确不合格项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利于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效果的分析评价;审核报告中未对不合格项的分布情况进行矩阵量化分析,未对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质量目标的程度做出评价,未明确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审核结论和改进建议,不能为领导决策和下阶段审核策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篇8

 

关键词:企业;研发项目;质量管理

1 企业研发项目质量管理的意义

企业研发项目质量不仅直接影响项目本身的效益,其中的产出物质量将带入其后的生产运营中,对企业的产品、技术、效益、形象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企业研发项目不仅具有一般项目所共有的目的性、独特性、一次性、制约性,更具有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因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更应加强质量控制,通过质量投入来保证工作质量和产出物质量。

2 企业研发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研发项目的质量是在研发过程中形成的,靠研发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来保证。通过对项目的时间、成本、质量、风险等实行综合有效的控制,达到项目的期望值,不仅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增加了市场竞争力,而且使企业在项目中的投入更加经济、高效,从而保证利润最大化。

一个研发项目的管理属于现代项目管理的范畴,其质量管理一般由质量计划、质量保障、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系统组成。

2.1 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的编制包括确认与项目有关的质量标准以及实现方式。将质量标准纳入项目设计是质量计划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质量计划编制过程中,要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因为可行性研究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项目在技术上、经济上和生产布局上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作出方案比较,从而选择最佳方案作为决策、设计的依据。使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标准符合业主的意图,并与投资目标协调,使项目与所在地区环境相协调,为项目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和环境。由此可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直接影响项目的决策质量和设计质量。

2.2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以保证质量为目标,致力于对确保产品达到质量要求而提供信任的工作。质量保证包括对整体项目绩效进行预先的评估以确保项目能够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保证过程不仅要对项目的最终结果负责,而且还要对整个项目过程承担质量责任。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企业研发项目,质量保证应从项目内部管理做起,即促进项目团队合作、加强凝聚力,树立团队信心、激发成员创造性。其次,强调过程改善,进行过程评价,达到早期预防的目的。 在评价过程中,可组织与项目有关、但不直接参与或对项目不负直接责任的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以期及早发现项目中的问题,防止和识别工作中的偏差和错误。

2.3 质量控制

项目质量控制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范围涉及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其目的是确保项目质量能满足质量要求。质量控制就是监督项目的实施结果,将项目的结果与事先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找出其存在的差距,并分析形成这一差距的原因。

质量控制包括监控特定的项目结果,确保它们遵循了相关质量标准,并寻找提高整体质量的途径。这个过程与质量管理所采用的工具和技术密切相关。质量控制应贯彻“预防为主”与“检验把关”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动态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质量控制包括三点:一是对那些可能引起项目质量变化的因素进行控制(事前控制);二是对质量实际情况的监视、质量误差的确认和采取纠偏措施,以消除质量问题(事中控制);三是吸取经验教训,改进今后的质量管理工作(事后控制)。

加强过程控制,保证项目质量。过程控制是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保证研究过程的质量,才能确保最终研发项目的质量。对项目质量计划应监督实施,验证效果。检点放在对质量计划的监督检查上。检查部门要围绕质量计划对项目组进行监督和指导,项目负责人要经常对质量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符合性和有效性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4 质量改进

项目管理是开放的、连续的,为了提高过程的效果和效率,须持续改进过程,改进的目的是不断满足项目需求。项目质量改进的重点应该放在管理过程改进上。方法是:第一,建立清晰的、标准化的、系统的过程和指令,并且在项目组织内强制执行。使每个过程都能不断改进自己和相关活动的质量。第二,项目组织要经常进行自身评定、内部审核,并考虑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每一项目都有接受和拒绝的可能,不被接受的工作需要重新进行。在企业中,这种返工会造成试验原材料的消耗,甚至使生产中断,因此更应慎之又慎,推行项目质量管理可使返工的工作大大减少。

3 协调好项目成本、进度、质量之间的关系

企业开展研发项目的目的虽然是技术进步,但成功的标准仍然是以商业性的经济效益为主。因此应综合考虑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三要素。质量、进度、成本管理是整个项目管理的三大约束目标,只有将三者进行最佳的组合,才能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统一,才能达到质量高、进度快、成本低的目标。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很好地统一起来,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全面实现企业目标,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企业研发项目的质量成本是指研发项目生命周期内所有质量活动所发生的关联成本,也可理解为开展项目质量管理所需的开支。相应的,质量成本管理应注重体系建设、加强成本分析、不断优化结构、严格成本控制,以一定的质量成本形成良好的质量收益。

项目进度控制与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一样,是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主要有效途径。项目进度的合理安排和有效控制,对保证项目的质量和成本有直接的影响,科学而符合要求的进度,有利于控制成本和质量。

4 结语

研发过程的质量是影响项目绩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提高研发项目质量获得的收益是非常显著的。它在保证研发项目成果质量的同时还将加快项目开发的进程,节约开发成本。 高质量的研发过程是提高研发项目业绩的一个关键变量,研发活动的计划和决策的高风险性、研发收益评价的长期性、研发人员创造性协调的困难等特征,是研发项目进行质量管理困难的原因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可充分发动研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质量观和责任感,自觉地以工作质量确保项目质量,促使质量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促使质量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卢向南,白思俊.项目计划与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陈卫军,何有世.试论面向产品创新的质量成本控制[J].商业研究, 2003, 264.

[3]杨列勋.R&D项目评估研究综述[J].管理工程学报, 2002, 13.

篇9

全面质量管理与物资采购质量管理

采质量管理就是确保采购的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物资采购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条件,为企业稳定生产,持续发展,降低缺货风险提供了保障和支持。采购的物资质量直接决定着本油田的安全生产,它不仅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和生产进度,还有可能造成施工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甚至发生事故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建立物资采购方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确保油田企业安全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目前物资供应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质量作为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标志,成为国际市场的关注焦点。质量就是现代企业的生命,是其参与市场竞争的基本底线,也是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质量求生存,以品种求发展,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是当前企业经营管理的正确选择,也是开辟市场,谋求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应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检测设备相对落后,配套性差,此外,检测项目不全,以及专业上的局限性,也会造成许多产品性能无法测试,只好送外检验,这就给质量监督工作造成被动局面,不利于质监工作的开展。

如何做好物资供应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采购过程涉及到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供应商的选择、谈判及签订合同、对供应商的质量监督与控制、商品质量检验与验收以及用户使用回访等内容,必须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严格把好每一个环节质量关口。这也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应用。

做好采购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物资供应部门应加强物资供应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配备必要的检验检测仪器和装备,组织负责供应物资全过程质量管理和监督,并对一般物资供应质量问题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

推动物资采购标准化工作,制定本企业必检物资目录和质量控制措施,编制并组织实施本企业物资供应质量工作计划,细化采购物资相关质量规定,明确采购物资质量要求。

加强对物资采购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风险管控,包括采购决策、采购计划采购方式选择以及采购招标等,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质量风险,保证物资采购质量。

加强物资供应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加强对物资计划管理,要严格审核物资需求单位的需求计划,在提报需求计划时,应明确所需物资的名称、规格型号、有效的技术质量标准及要求、数量、交货期、用途等内容。在保证需求计划的准确率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油田企业库存资源,有效地提高采购计划准确率,从而保证物资计划的质量,为做好物资采购工作提供前提和保证。

加强采购合同签订管理,在签订买卖合同之前,应全面审核合同的条款,确保所签订的合同全面、准确、具体,明确质量条款,确定索赔依据。质量是合同标的内在素质和外观形态的总合,包括标的名称、规格、型号、标准、技术要求等。对于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产品,必须严格执行相应标准;对于没有上述标准的产品,要写明企业标准名称及代码,提供标准样本存档;对于进口产品或非标产品,必须签订技术质量协议作为合同补充附件。技术质量协议书必须载明,如果到货物资质量低于双方约定指标怎么处罚等条款,处罚后要求其签字确认并在回款中予以扣除。

加强合同签订后的质量监管。要前移质量监督关口,对重要设备、材料派专门的业务人员去厂家进行第三方驻厂监造,通过对“生产前、生产过程、生产结束后”三个阶段的监督检验,改变以前单一的入库(现场)检验的形式,使检验工作变被动为主动,防范供应商因利润减少的情况下,以次充好、降低质量标准的不良行为。

加强到货后物资的质检管理,物资到货后,要加强对标识标注的检验,增强质量责任的可溯源性。严格执行《标识标注规定》,要求验收人员、质检部门将标识标注检查作为物资检查验收的主要标准,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和验收依据,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执行标准编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等主要内容进行验收,并如实填报验收情况,对于大型设备、专用设备及技术含量高的物资,诚邀各部门、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协同检验。同时对一些暂无检验能力的必检重要物资,为了保证物资质量,委托有资质的实验室作为第三方进行检验。在检验中如发现有质量问题的物资,要及时通知业务人员与供应商进行联系,进行更换或索赔,对以后出现此类问题采取处罚措施。

加强物资采购的供应商的管理。供应商是物资供应链的源头,如果供应商管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到物资供应质量。因此,要严格控制供应商管理,对供应商的准入要坚持实地考核和网上调查相结合方式,对网络内现有供应商进行动态量化考核,实施ERP线上考核方式,全面、准确、真实、合理考评供应商,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的检查,及时清理不合格的供应商;努力提升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质量,完善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细则和考核流程。细化、量化考核评分标准,避免考核中的主观性,对出现物资质量问题与不良表现的供应商,依据规定坚决处罚、果断处理。

提高员工提供优质服务的意识,做好质量回访工作

以基层和用户满意度为前提,加强对用户的质量回访,定期深入生产建设使用单位及时征求意见,了解生产建设一线单位对物资供应工作的建议和要求,及时落实解决用户所提出的服务质量和所品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应对服务处置能力。

篇10

关键词:ISO 电视媒体 内容生产管理

电视媒体内容生产的质量是决定电视收视率的关键,也是电视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其基本观点是:ISO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国际公认的标准体系,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普适性。积极而有步骤地引入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电视节目质量的提升,也有助于电视台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是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创新之举。因此,应从多个方面创造条件:充分认识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全面了解和掌握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紧密结合电视节目质量管理的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一、加强质量管理已成为全球企业的共同选择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及其国际标准化

所谓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内容。100多年来,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和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而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MS)的制定和推广,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到国际标准化阶段的标志。

质量管理是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以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管理体系的最新标准是ISO900h2008。这一标准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它继承创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精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企业普遍采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

质量管理体系最为核心的思想:一是以顾客为中心,使产品满足顾客要求;二是为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努力改进和创新。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规定了八项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的互利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特点就在一个“全”字: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全面的质量管理。而它的工作程序可以概括为:一个过程、四个阶段、八个步骤、一个方法。它要求把企业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全面把握“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阶段的循环(简称PDCA循环),通过实施八个步骤: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2.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3.确定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4.针对存在问题制订计划和措施;5.严格执行计划,落实措施;6.认真检查计划实施情况;7.总结经验,将工作结果标准化;8.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并转入下一个循环,以及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实现对产品质量的预先控制和全面控制。

上述一系列原则和程序,从客体到主体,从过程到结果,从目标到方法,涵盖了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

(三)质量管理体系具有普适性

事实证明,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其中也包括管理科学。由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及其管理体系反映了质量管理的规律,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所以一经问世,便迅速得到世界各国企业的认同和推广。目前,ISO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并且注重过程增值和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广电媒体陆续开展了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尝试,并获得良好效果。这再次表明,质量管理体系具有普适性,它不仅适用于外国企业,也适用于中国企业;不仅适用于生产型企业,也适用于包括电视媒体在内的服务行业。

二、电视媒体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一)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是符合科学发展的创新之举

在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正积极而有步骤地在电视节目内容生产中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在日趋激烈的电视竞争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对电视媒体是挑战也是机遇,其难度不容忽视,积极效应也显而易见。择其要者,除更好地保证电视节目的质量外,在以下几个方面也可望获得新的提升和进步:通过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实现对工作质量的过程控制,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办事质量;通过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提高电视台各职能部室和节目中心的整体执行力;通过建立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不断推动宣传管理工作与时俱进;通过提高编辑记者的综合素质,使之适应全面质量管理的需要。

(二)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已成为电视媒体的当务之急

节目是电视的生命,质量是节目的生命。对于电视台来说,节目质量堪称生命线。但长期以来,这个生命线在很多电视台却没有得到有效的看护和控制,节目质量时好时坏、参差不齐,处于管理的边缘甚至真空地带。在电视台的诸多工作中,最缺乏、最薄弱、最令人头痛、最容易出问题的,正是节目的质量管理。

电视媒体因行业特殊性,在节目生产和播出上普遍依靠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建立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这种做法显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电视业的发展。当前,各级电视台在对电视节目的质量进行制度化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编前策划制、记者负责制、分级审片制、节目评估制等等,这些制度的执行对提高电视节目制作的水平和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电视节目制作总体上还是按照制片人定位、编导分头制作、台领导审片把关的流程进行,各阶段工作相对来说随意性较大,距工作标准化、操作程序化、管理科学化相距甚远。

当然,这不等于说我们的电视节目品质乏善可陈,事实上,这些年来也涌现了不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的佳作。问题在于,由于我们对电视节目内容的质量管理尚处于建立架构阶段,节目质量标准化系统尚未形成,因此,只能靠临时针对个别“越轨”节目“禁播令”的方式来维持节目品质的底限,而很多低品质节目却由于质量管理不健全而蒙混过关,顺利登上电视荧屏并获得了高额的市场回报。这种反常效应,尤其是在业界普遍以收视率作为基准的末位淘汰制度压力下,很容易产生错误的节目内容生产导向,从而损害电视业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在电视节目内容生产过程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三、积极探索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正确路径

(一)众多电视媒体的共同选择和成功尝试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媒介第三产业的属性日益彰显,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为了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全面加强质量管理,从中央到地方的众多广电媒体,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广告部、电视总公司)、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卫视频道、新闻娱乐频道)、厦门电视台等,相继开展了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尝试,均取得了积极成果。主要体现为:人员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增强;资源配置和工作程序得到规范;节目质量问题减少和播出事故风险有效降低;市场竞争能力和媒体传播能力得到提升。

特别具有示范作用的是,2002年8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证书。这是我国第一张电视传媒业的ISO9001:2000证书。这一创新举措和成功案例,为更多电视台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借鉴。

(二)引入质量管理体系要注重学习,结合实际,积极探索

从众多电视媒体的实践经验看,在研究探讨电视媒体内容生产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在电视节目生产中引入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不宜仓促上马,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注重学习,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从多个方面为引入质量管理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首先,要充分认识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培训,不断增强全体人员对于加强电视节目质量管理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这是成功引入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