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3-05 18:1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认识

篇1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效果事关幼儿能否健康成长,事关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高低。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要树立起正确的幼儿班级管理新理念,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让幼儿在快乐、积极、健康的环境中得到有益发展。

(一)做好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是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教师应深入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尊重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做好幼儿园班级生活常规管理与学习常规管理工作,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增强幼儿的自控能力。做好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工作,就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每一位幼儿做起。比如,在吃饭时,就要对幼儿进行节约意识教育,让幼儿意识到每一粒饭都来之不易;在睡觉时,就要对幼儿进行公众教育,避免幼儿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在领用物品时,就要对幼儿进行自觉教育,让幼儿学会自觉排队。可见,幼儿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无处不在。

(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从转变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开始,用爱心、细心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首先,让爱心充满班级。每一位幼儿都是一个小天使,需要幼儿教师用爱心呵护。幼儿园班级管理,就是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幼儿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主动亲近每一位幼儿,下课时主动询问幼儿是否需要喝水,对于部分年龄偏小的幼儿要主动关心他能否自己上厕所等。同时,当班上某位幼儿生病了,还要主动打电话询问幼儿的病情,让幼儿和家长都能够体会到来自班级的温暖。其次,让细心充斥班级。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幼儿活泼好动,不守规矩。对待这部分幼儿,幼儿教师不能过分训斥,要多问一个为什么,深入了解幼儿作出不良行为的背后原因,并细心开导幼儿,让幼儿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当的,进而引导幼儿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当我发现班上一位幼儿总是在课堂上打瞌睡之后,我就特别注意这位幼儿的一举一动,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这位幼儿对所有的事甚至包括游戏都提不起兴趣,我就试图向其家长询问情况,从家长口中得知该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已经为幼儿报了音乐辅导班和数学辅导班。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我与该生家长进行了细致的谈话,最终该家长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让孩子自己选择了喜欢的绘画,从此,该幼儿不仅上课不在打瞌睡了,而且更加积极活跃了,并展现出了一定的绘画水平。

(三)积极开展“家园”合作

幼儿园班级管理离不开幼儿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要想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就要深入挖掘幼儿家长资源,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积极开展“家园”合作。幼儿教师要以平等谦虚的态度和家长对话,真诚接待每位家长,取得家长的信任,让他们成为班务工作的合作者,让家长感受到班级教师们对孩子的爱与真心。同时,还要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通过家园栏、家长会、便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及时沟通,共同切磋育儿经验,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在沟通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真正让家园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结束语

篇2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0

幼儿园班级管理一般是指幼儿园教师通过完善的计划和有组织的实施流程等等将幼儿园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如将人、财、物等等方面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他们的合力,从而高质量完成幼儿园教学工作及达成机构目标。

一、平时注重安全教育有利于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

幼儿由于年龄还比较小,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因而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保证每个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比较重要的一块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平时多注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根据幼儿的日常行为有针对性的实行安全教育

由于缺乏安全观念,幼儿的很多日常行为都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果不及时的纠正,可能会发生安全事故。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及时的发现每个幼儿的不安全行为,并针对不安全行为向幼儿解释可能会对其造成的伤害,告知其正确的做法,则会将隐患消除掉,从而保证整个班级的顺利运行。比如,针对幼儿走楼梯不扶栏杆或者不集中精神的做法,教师应该及时的向幼儿师范正确的走楼梯法,并告之如果不慎摔下去的后果。

2、让幼儿认识一些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安全标识

认识安全标识可以提醒幼儿哪些行为不能做,哪些行为是可以做的,但是教幼儿认识安全标识时所选择的标识既要是生活中常见的,又要简单易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标识,超出了幼儿的能力,教师尽量不要选择,否则可能会引起幼儿的厌烦。比如禁止玩火的标识、红绿灯标识等,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

3、引导幼儿看一些安全方面的课件

如果一味的对幼儿进行说教或者向幼儿讲述书本上的安全知识,恐怕是不能收到良好效果的,因为对于一些文字性的东西,幼儿基本上都不太喜欢。他们比较喜欢图画,尤其是动画,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看一些比较形象的安全教育动画,通过动画使幼儿了解安全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悲惨后果以及如何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通过火灾的有关动画课件让幼儿知道玩火是非常危险的。

二、班级规则制定要有针对性、实效性

1、幼儿在班级中要遵守的规则

古言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了可以实际操作的规则才能使幼儿园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促进幼儿能够在校园中遵从基本的行为规范,各级班集体也要根据其年龄制定各自的班规,可以对大中小三个层次的幼儿班分别规定不同的规则,小班可以根据需要而多进行一下自由交流。比如说幼儿不必经常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而一动不动,因为这与幼儿的年龄段所体现出来的行为不相符,但是教师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诸如谁能最快坐在位子上或谁能坐的最久就可以给一个小红花及其它有益奖励。而大班的小朋友可以由教师直接下命令让他们迅速坐回位子上,对于不能做到的同学,可以让他看看其它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这样就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学习和进步。

2、通过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隐性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教育资源过程中应该重视对环境的依重,通过对环境的创设有效推动幼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马克思哲学曾指出:"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环境,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促进或制约人们的活动。"所以,环境对幼儿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以操作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发展心理基础,可塑性强的幼儿来说,他们受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和深刻。在环境的创设过程当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进行不同的设置,比如小班幼儿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思考思维,他们做事往往依靠的是直觉,一些有趣的活动或事情往往能够吸收其注意力,比如说过家家的游戏,可以让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玩耍,培养集体情感;而对于大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心智相对成熟一些,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所以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游戏素村或各种半成品,让学生去制作各种有趣的东西和完成相应的任务,比如用挂历纸做服装、用各种果壳做拼图等等。此外,大班的幼儿已具备了初步的思考能力,对一些事物比较感兴趣,喜欢提问,那么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有利的环境来促进幼儿的思索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如,教师可以与幼儿们一起收集各种不同的树叶,进行相互传阅,并对每种树叶进行详细介绍,让他们具备从树叶看出哪种植物的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家园有效相互沟通与联系有利于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家庭及家长的密切配合。双方应该本着平等与尊重的原则进行相互沟通和合作,在幼儿园工作过程中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同时提高家长教育幼儿的能力。"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幼儿教育过程当中,开展各种亲子活动;鼓励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提出各种切合实际的建议,解决突出问题;对家长的行为与言语进行引导,让他们做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来感染幼儿。

四、班级管理要制定各种计划实现班级有效发展

管理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计划理论,它强调任何项目的进行与落实都必须以计划为前提,有了计划就有了行动目标,同进也为计划之外的其它事情的进行做好铺垫,班级规划就是老师根据幼儿园规划制定本班某个时期的目标定位与发展方向、发展步骤与发展路径所进行的全面和系统的思考、选择、策划与部署的活动过程。有了规划,班级所有成员依照规划制定计划,计划也就是规划实施的具体化。计划制定完成班级各项事务逐步逐项灵活调整贯彻落实,保障班级有效发展。

五、定期对班级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总结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需要教师、幼儿园领导、家长的共同努力,不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班级管理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同时要围绕《幼儿园纲要》来开展。这就需要教师、幼儿园领导及其他参与者定期对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后续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从而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尤静玉.试谈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9).

[2]谢敏.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1).

篇3

人类发展生态学强调主动成长的个人与其生活的环境中不断变化的各要素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双向互动的过程。本文结合班级管理的关键概念变迁:“人治”—“法治”—“德治”,从人类发展生态学角度分析影响班级管理的微观系统的各要素,即教师、幼儿、家人等,并从实践出发,从教师、幼儿及家长方面提出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启示与策略。

关键词:

人类发展生态学;班级管理;启示;策略

1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最初是由布朗芬布伦纳(UrieBronfenBrenner)于1979年在《人类发展生态学》一书中提出的,它强调主动成长的个人与其生活的环境中不断变化的各要素之间直接或间接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幼儿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理论,可分为四个子系统,即微观系统(microsystem)、中间系统(mes-osystem),外系统(exosystem)和宏观系统(macrosystem),每个层次的系统都和上下级系统相互包含、交互作用。这种模式,将直接经验的微观系统放在了由两个或更多的微观系统组成的中间系统中,按照次序,每一个水平的系统又嵌套在外系统中。[1]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微观系统主要包括家庭、班级、邻里等,更具体来说,微观系统包括能对幼儿产生直接影响的家人、教师、同伴等。中间系统即微观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家园关系、邻里关系等。中间系统的丰富程度由微观系统间的关联量、价值认同程度及差异水平来衡量。[2]外系统涉及中间系统所处的社会组织,如家长所在的单位、家长的朋友关系、教师的家庭、社区等。宏观系统则指社会的文化、价值观等。四个系统互相包含、层层嵌套,对幼儿的发展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班级管理的关键概念的变迁

班级管理是教育管理者按照教育管理的规律和要求,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不断进行组织、指导和协调的职能活动。班级管理为班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是实现班级组织目标的基础。[3]幼儿离开家人,步入陌生的集体环境,即意味着迈开了社会化的第一步。幼儿的意识分化程度较低,身心发展均不完善,因此在刚入园期间,班级管理主要处于以教师为主的“人治”化阶段。当幼儿园生活逐渐步入正轨,班级生活制度与常规都已初步建立,这时的班级管理则转变为“法治”阶段。随着幼儿的社会性、道德水平的发展,幼儿试着将外部的准则内化为内部的习惯,当外部准则与内部追求相统一时,班级管理上升为“德治“阶段。从人类发展生态学角度来看,幼儿园班级管理也存在着微观、中间、外部及宏观系统,由于中间、外部及宏观系统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比较间接,且不易控制,因此笔者将主要论述微观系统,即教师、幼儿、家长与班级管理的关系。从“人治”到“法治”再到“德治”,班级管理关键要素变迁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着教师、幼儿、家长的影响与作用。“人治”阶段:教师的主导作用比较明显,幼儿基本处于被动状态;“法治”阶段:教师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削弱,但幼儿仍处于服从状态;“德治”阶段:教师“退位”,幼儿的自主管理与自主服务成为班级管理的“主力军”,三个阶段中,家长均起到辅助作用。

3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对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有效性的启示与指导策略

3.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营造温馨民主的班级环境:

传统观念认为,教师是班级的管理者,幼儿由于年龄小、身心尚未发育完全等特点,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因此必须听从教师的安排。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在幼儿园中,幼儿眼里的权威即教师。尽管学龄前阶段幼儿尚且无法凭借自己的独立判断来辨别道德与非道德,但这并不表明幼儿没有判断能力。事实上,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作为成人的我们切不可轻视他们。教师必须转变高高在上的体态与思想,改变“高控”的班级氛围,把自还给幼儿。班级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及心理环境,宽松、愉悦、温馨、民主的班级环境有利于激发幼儿积极活动的欲望。教师尊重幼儿的自尊心、人格,建立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帮助其建立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提高师幼互动的效果,增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3.2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性,发挥榜样模范作用:

班级管理的主体就是幼儿,幼儿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如何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这是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关注的要点之一。笔者认为,幼儿能做的我们要让他自己做,幼儿能说的我们要让他自己说。课程游戏化是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正是课程游戏化的核心。在班级管理的“法治”及“德治”阶段,幼儿的自我服务与自我管理即有所体现,幼儿在班级制度或公约的约束下,尝试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可能地管理好自己,以形成规律、有序的班级管理模式。此外,学龄前幼儿极易受到同伴的影响,良好的同伴榜样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及品质的形成。

3.3积极引导家园合作,统一家园教育模式:

家庭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从刚出生开始就时刻受到家庭的影响,其性格、情绪情感、道德判断等的形成均与家庭教养方式息息相关。有效的班级管理工作离不开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存在着一种延续关系,双方就教育理念及方式方法达成统一,幼儿园的教育模式能在家庭中得以延续,班级管理工作的效度将大大提高。此外,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需及时与家长交流沟通,双向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交流观点。教师应秉持着公开、诚挚的原则,积极吸引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从而尽可能地达到教育上的共识,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

作者:程玮伦 单位:江苏省昆山开发区绿地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原晋霞.幼儿园班级课程个案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

篇4

关键词:幼儿园; 大班额; 小学化倾向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09-00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认识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研究的开端,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认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应对之策。笔者认为在我国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教育投资不足的城镇,大班额问题是加速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根源之一,通过对幼儿园大班额问题的探究与思考,以期能够为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处理正本清源。

一、大班额成因分析

1.经济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不足

落后地区的教育困难重重,其首要的仍是教育经费极度匮乏。反映在教育上,自然就没有保证教育发展的资金。在现行的教育投资体制下,贫困地区地方政府牺牲大量一般学校,将主要的教育资源用在了中心幼儿园、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这就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平衡,中心幼儿园的招生数量逐年增加,大班额现象也随之出现,而且呈现上升势头。

2.家长、学校幼儿教育理念的不科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不断发展,孩子学前三年的教育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加之我国“独生子女”的基本国策,使孩子成为了家庭的中心,被寄予过高的期望。对“优质幼儿教育”的渴望,使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压力与日俱增,同时也给幼儿园管理、教科研等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办学历史悠久,管理质量好,师资力量强大,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重视,这些无可厚非的优越条件,使得占据着优厚教育资源的“中心”幼儿园无疑成为大多数家长唯一理想的选择,他们会竭尽全力将孩子送进“中心”幼儿园。“中心”幼儿园的班级人数逐年上升,一个班60人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中心”幼儿园为迎合家长不科学的教育观念,在幼儿教育活动组织中出现一些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完全不顾及幼儿自身身心发展特点等小学化现象。大班额、小学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学前教育的新常态。

二、大班额危害分析

1.影响幼儿安全及健康

“大班额”人多为患,给幼儿园的安全卫生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幼儿都有渴望被关注的心理,在家庭中一个孩子会得到几个成人的共同关注,而在幼儿园每班2个老师却要关注60多个孩子。幼儿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受关注程度形成巨大反差,这使幼儿,特别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心理上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50~60个活泼好动的孩子挤在一间并不宽敞的教室里活动,跑动时可能会互相碰撞,安全隐患很大。

2.影响幼儿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大班额幼儿园,一方面,人员密度越大,活动空间越小,容易产生噪音干扰、碰撞纠纷,增加了教师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过程中的难度,影响活动效果。另一方面,班额越大,教师与单个幼儿的“对话”机会减少,幼儿在集体中展示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也会减少。这样可能会挫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相对的时间里人太多,只能轮流等待,很难及时满足每个孩子想表现自我的愿望。班额大将会存在更多的安全隐患,老师迫于“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压力,一些探究性的活动,如校外参观、野外观察、郊游等活动,也不敢大胆组织。

三、应对策略

1.引导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现阶段家庭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又直接传导到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教育工作形成制约,产生影响。因此,扭转家长心中不正确的成才观、教育观,帮助家长逐步确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是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创造科学幼儿教育良好环境的重要条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引导和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第一,健全家长和学校沟通交流机制,引导家长了解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以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与自己的实际条件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学校,避免“中心”幼儿园招生扎堆现象,降低大班额出现几率。第二,规范幼儿教育宣传,避免不正当宣传误导家长。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幼儿教育宣传的管理和规范,严禁不恰当的超前教育宣传,大力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现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人才观。

2.优化大班额班级管理

结合大班额班级管理中的难点问题,要强化班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班级保教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职责以及班级管理的目标任务,在确保班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鼓励班级保教人员结合本班的实际,有针对性的、有创造性的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第一,科学合理配置班级人员结构。班级保教人员配置做到“两教一保”,人员素质、能力做到“优势互补”。第二,统一班级管理目标,职责明确。依据园务工作计划,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务工作计划。第三,家园共育,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拓春晔.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3,29(2):97-99

[2]常利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14(1):46-48

[3]王廷廷.“镣铐”下的孩子-多重视角下的公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4]刘璐.我国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4

[5]王开瑛.幼儿园“大班额”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幼教研究, 2011,13(2):31-33

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对立性自我抉择健康个性

班级是幼儿园实施保教任务的小集体。对幼儿来说,班级是具体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班级内进行的,因此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班级保教工作的实施和管理。作为一名带班教师,如何有效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我们天天在面对、又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

通过二十年的带班实践,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要能组织好孩子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孩子一片充满爱的天空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爱应该作为前提。有一句话大家都知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知识经验少,是非观念差,独立生活能力缺乏,他们不仅需要成人对他们生活上的细心照料,行为品德上的耐心引导,而且更加渴望得到教师情感上的关爱与呵护。每当我接手一个新班,都要求自己尽快地熟悉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等,同时用真诚的爱心、恰当地运用表情、动作、语言去感染孩子。对于小、中、大三个层次班的幼儿在方法上有所不同,比如对小班幼儿,适宜多用肢体语言,如摸一摸、抱一抱、拉拉手等来传达爱意,让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关心,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一种安全感、亲切感。到了中、大班,则适宜多用表情、语言去感染孩子,一句真心赞美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幼儿感受到你的爱。教师的爱一旦被孩子理解和接受,他们同样对老师充满爱,就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从而使教育能够更加顺利有效地展开。

二、角色转换,人人参与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

在传统观念中班级管理者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级管理者一个人制订,配班老师、孩子及家长只能听从安排,被动地配合开展活动。目前,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要求人人都是管理者。因此,班级管理时教师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班级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安排,班级管理者要大胆放权,由权威的前台走向服务的后台。让孩子、家长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规划开放自取、丰富有序的教学空间,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实现的,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兴趣,运用整体规划原则将活动室布置为多个活动区,如语言区、认知区、角色区、美工区、音乐区等。每个活动区都提供数量充分、种类齐全的玩具及操作材料,其中材料物品的摆放是开放的,学习资源柜架结构可以移动并便于物品分类和幼儿自由观察、取用与学习。提供的学具、材料应有挑战性,符合幼儿兴趣及能力发展,并随课程内容定期更换。

四、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有良好的常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热爱他的学生,而没有常规,没有教育、引导,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因为无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去做,教师也不知道期望的是什么,应该怎样做会更好。我们知道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制定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常规一经订立就要共同遵守,教师也不例外,若要改变班规也需要征求大家的同意。

总之,教师应为幼儿积极创造一个肯定、激励、民主、宽松的氛围,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生存、最终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万晶晶,周宗奎.国外儿童同伴关系研究进展.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3).

篇6

关键词: 幼儿园 班级管理工作 “三心三性”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在幼儿园里,一个班级无疑就是一个“器官”,班级组织与管理的成效直接制约和影响幼儿园这个大系统的运作与发展。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有这样三个不容忽视的人员结构:保教人员、幼儿及幼儿家长。而此三种人员之间是否能够和谐发展并具凝聚力,直接展示了班级的管理是否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因此,在近两年的班级管理中,我也在探索一种和谐管理模式,尽量使班级始终在良性循环状态下运行。要追求这种和谐,作为管理者的我们需要有“三心三性”。“三心”指对待孩子要有爱心、对待家长要有耐心、对待管理工作要有责任心;“三性”指班级管理中要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常规训练的目的性、保教结合的合作性。

下面我首先围绕“三心”谈谈如何开展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对待孩子有爱心

爱孩子,爱每一个孩子。幼儿教师必须对孩子充满爱心,并且是每一个孩子,只有公正地爱每一个孩子,才有利于形成善于与孩子交往的能力,才能更合理地对孩子实施教育。

我们班有个孩子,他的父母离异了。在刚开学的时候,我并没有发现他的不同,但是在后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他最喜欢说的话是:“我早就知道了。”在吃点心和进餐时最喜欢说的话是:“我还要。”在排队的时候他总是想要来拉我的手……一开始对于他的插嘴、不满足和依赖我很不理解并且很生气,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晨间游戏时,他告诉我:“老师,我没有妈妈的。”这么一句话,使得他之前的不合理行为都有了合理的解释。是啊,孩子虽然刚上小班,但他幼小的心灵却似明镜般,看透了大人的心理,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没有妈妈的孩子,他知道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所以他渴望被关注,渴望更多的爱。于是,我与他的爸爸进行了多次沟通,在生活中给予了他更多关注,我还经常与他进行沟通。现在他在学本领的时候,知道了要举手回答问题,插嘴的现象也没有了,生活中,他也不会什么都艳羡别人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孩子需要爱,班级管理工作更离不开爱。在工作中我们要时时心中有爱,用爱这一无可代替的教育手段拉近与幼儿的距离,使幼儿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从而热爱老师。

(二)对待家长有耐心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只有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协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家长也承担着重要角色。

1.建立信任。现在绝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些家长老是怕孩子在幼儿园不习惯,会吃亏,对老师缺少一定的信任。这时,教师应该“以心换心”,真心与家长交朋友。如在平时的工作中,孩子的衣服穿反了,鞋子穿反了,等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引起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不信任与不放心,这就需要教师和保育员齐心协力,把任何小事当做大事来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家长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彼此的关系也亲近了。在家园合作中,我认识到: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平等的合作与互动,能使家长参与家园合作的愿望更强烈,态度更积极,参与活动更主动。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虚心听取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耐心对家长进行解释、沟通等。

2.注意沟通技巧。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讲话技巧非常重要。教师不可以总以教导的口吻对家长说话,有的家长可能比你懂得多。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最关心的问题是吃、穿、睡等,所以,教师要经常把幼儿在幼儿园的事情主动向家长汇报,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事情,不要让家长乱猜、乱想,尽量把“大事化了,小事化无”。

还记得小班刚开学的时候,每个家长都对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很好奇,放学时的面谈、放学后的电话、论坛,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孩子的情况,我们要理解,并耐心地针对他们的疑虑一一解答。又如气温变化时,孩子多有感冒现象,家长的担心体现在一个个短信、一句句嘱托中,这是他们对教师的信任。班级中,我准备好了一本便签,把孩子们的特殊情况记录下来,贴在明显的地方,不仅能提醒我,还能够提醒另一名教师和保育员。同时我们也会针对幼儿特殊的表现,与家长进行积极沟通。我们班的航航挑食现象很严重,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是因为家中也不吃蔬菜的缘故,于是我也给了家长一些建议,家长非常配合,经过几个月的共同努力,他对于蔬菜也没有那么排斥了。

(三)对待管理工作有责任心

小班的孩子在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难以适应自理的日子,而良好的一日常规又是班级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孩子到了幼儿园后首先要做的是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班级常规不仅能保证课程教育的顺利实施,更能大大降低常见事故的发生。同时,没有好的班级常规,孩子们就会像一盘散沙,抓不住,聚不拢,班级工作出现混乱局面,教育活动将无法开展。因此在抓幼儿常规管理时要求严格。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严格管理。孩子们逐渐明白该怎么做,不该这么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接着我来谈谈如何通过“三性”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1.给予幼儿自助选择的权利。新《纲要》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以前很多老师都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觉得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从幼儿方面考虑。就像自由活动,这本来就是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幼儿应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可还是被老师们剥夺了,幼儿就会产生抵抗意识。而在我们班的自由活动的时间中,我总是问幼儿想做什么,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权。如果意见不统一,我就会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这样在进行自主游戏时,由于是他们自己要求开展的,因此都能认真听从安排,按照正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发挥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作用。宽松、愉悦、温馨的家庭式氛围的营造,对班级的常规形成十分重要。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更加热爱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

就拿主题墙创设来说,我们班的主题墙上能明显看见幼儿参与的痕迹。有家园合作的调查表、幼儿的作品,这些在经过老师的再加工后更有艺术感。孩子们在课间的时候,非常喜欢翻翻同伴的调查表,也很喜欢几个人聚在一起说说自己的画在哪里,这样,孩子们在学画画的时候,为了有漂亮的作品放在墙上展示,都更认真地看老师示范,更仔细地进行操作。同时在翻阅同伴的调查表中,他们会获取更多的与活动有关的知识经验,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有话可讲,就不会开小差了。

(二)常规训练的目的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教师应从幼儿一日生活基本要求入手,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有计划、有目的地抓好班级常规培养工作。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包括入园、盥洗、进餐、午睡等。这些活动虽然很平常,天天如此,但是这些琐事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规定幼儿来园时间,并请家长配合做好这项工作,从而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作息制度的习惯;吃饭时,要求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挑食;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讲话,不浪费粮食,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培养幼儿快速午睡和正确睡眠姿势,不趴着睡,不把头蒙在被子里睡,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上课时,要求幼儿认真倾听、积极举手发言,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可以选择幼儿比较熟悉喜欢的歌曲或律动作为男、女小朋友如厕、喝水、收拾玩教具时的音乐,这样既可减轻老师的负担,又可让幼儿在音乐中建立常规意识。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不怕反复练习,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三)保教结合的合作性

在一个班级中,虽然老师和保育员在某一工作中的“踩点”、“站位”不尽相同,但三个人的工作目标、方向是一致的,是三位一体的。保教人员必须坚持保教结合、保教并重的原则,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做到在目标上达成一致,在观点上达成共识,在行动上共同承接责任,真正将保教结合落实到一日活动之中,才有利于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如班里每次在组织大型亲子活动前,我们都会先共同讨论交流和活动有关的各项事宜并进行合理安排。即主班老师承担设计、组织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配班老师协助主班老师做好材料准备、观察记录等工作,保育员老师要全面了解活动的内容、目标,全面做好配合工作,保证任务的顺利完成。

篇7

1.教学活动的常规管理。对于教学过程的优化管理是提高幼儿园常规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的进行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重视备课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很据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备课中的重难点,逐步实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目标达成,从班级目标到学科目标都应做出具体且合理的规划。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注重因材施教同时应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tD实有效做好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必须承担不同的教学课程的讲授庆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心理变化。此外,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分组合作也能促进幼儿的心智发展和知识习得。力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物品分配习惯并就上课时间和活动时间做出合理的规划。

2.班级常规管理。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并适当安排学生中的“小能手”从旁协助激发学生自觉完成课堂任务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在班级中举办“劳动之星”、“学习之星”、“未来小主播”这样一系列有趣的竞选活动帮助老师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同时对于班级活动的实施也应该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合理确定目标并鼓励学生积极达成这一目标。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并不只是老师单方面的职责掌生自身应树立一定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有效地帮助老师完成班级常规管理的相关工作。

3.课外活动的常规管理。幼儿天性比较活泼好动单纯的课堂教学势必会影响幼儿的兴趣和热情,制约幼儿的正常发展。由此可见肋儿园定期举办一些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是极为重要的,这对幼儿的整体素质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注意的是肋儿园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必须深刻思考活动开展的意义安排好每一活动环节的设置,体现实践活动的价值。此外对于活动的安排可灵活多样,比如雨天还要上学肋儿的心里肯定是极不情愿的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雨”这一元素赴学生仔细观察并积极分享一些跟下雨有关的话题和趣事从而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保证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科研管理模式优化

1.注重科研课题选择的实用性。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科研管理当中课题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只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科研课题有利于促进幼儿园工作。比如说针对当下幼儿动手能力广泛缺乏的前提下肋儿园大可选择这类的课题进行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皮排学生进行一系列有趣的动手活动,类似剪纸比赛、橡皮泥制作、绘画评比等活动,既可以大大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又可以帮助幼儿园完成相关的课题研究。

2.在日常科研工作中注重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在确立了科研课题之后掌校应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一系列的科研调查从而来展示科研课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得以运用完成相关的科研课题。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很据课题的选择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灌输和实践能力训练,力图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肩效指导科研实践活动。

三、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资料管理模式优化

幼儿园工作中的档案资料管理对于幼儿园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资料管理对于完善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以及提高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质量等方面至关重要,应该引起幼儿园管理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可以看到,不少幼儿园的管理中正日渐重视对于自身档案资料的管理安排了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幼儿园日常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总结归纳与及时归档,以便日后查阅。同时在遇到相关的管理问题时池可以从档案资料中找到类似的解决方案。此外肋儿园的资料管理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类,比如师资人员管理、科研资料管理、学生活动管理、教师工作档案管理等,这样有效准确的管理方式既节省了时间汉可以保证资料管理的质量。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册、妥善保管既成为了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又很好地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在提升幼儿园社会影响力的同时池提高了其教育教学的质量。

四、结束语

篇8

一、“爱心”是常规管理的奠基石

对于年龄小的幼儿来说,充满爱的班级氛围对孩子的常规形成十分重要。这个“爱心”中包括各方面的爱。只有给予孩子爱,孩子才会因为你的爱而感动,从而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1.理智关爱

当我们给幼儿爱护和关心时,这种情感必须是理智的,应善于把这种爱渗透到教育活动和日常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做到爱中有教,严中有爱,从而使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是爱他的、喜欢他的,感受到老师的亲切。

2.全面关爱

幼儿年龄小,课上,从教态到语气都要十分真挚而亲切,使幼儿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课下,要主动接近幼儿,幼儿,给他们讲故事。要真心体贴幼儿,既要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还要注重幼儿的养护问题。从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都要事事关注,事事细心。

3.人格关爱

我们要把幼儿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如平时和幼儿讲话时可蹲下来,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在一般人看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是这件小事体现了教师的一种观念,一种尊重幼儿,和幼儿建立平等关系的观念。

4.科学关爱

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及运用移情训练的方法帮助幼儿认识善恶美丑,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塑造幼儿美好的心灵,并注意引导幼儿建立友好合作的同伴关系。让孩子们在老师、保育员的关爱之下,逐步养成了一日活动常规。

二、“童心”是常规管理的双仞剑

孩子的心灵是一方最纯净的沃土,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真、善、美”的童话。我们应该走进童心,了解孩子内心世界。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尝试把常规管理与多种游戏方式结合起来,可以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

1.在儿歌故事游戏中学习常规

儿歌琅琅上口,孩子很容易就能记住和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并且能熟练地掌握要领。故事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把常规管理内容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幼儿从故事中来理解常规的内容,按故事情景来做。既符合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又收到了意想不到教学效果。有了琅琅上口的儿歌和生动有趣的故事,不用刻板地说教,这些规则便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

2.在标记游戏中遵守常规

孩子年纪小,自制力差,易遗忘,我们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提示孩子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促进良好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如,我们在楼梯口画上箭号帮助孩子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让幼儿如何正确的洗手时,我们把洗手的五个步骤通过图片展现在幼儿面前,同时加上动作的辅助,使幼儿一下子就明白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娃娃家里,形象可爱的挂饰不仅帮助孩子分配角色,而且规定了参加游戏的人数;在玩具区里,小小标志可以帮助孩子强化“玩完玩具归类整理物品”的好习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发展,直观形象的标记图可以慢慢过度到抽象的符号标记,让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地去遵守各种标记规则。

3.在情景游戏中练习常规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应富教育于游戏之中。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也是幼儿开展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孩子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孩子的状态是积极主动的,所以教师要创设游戏情境,帮助孩子遵守练习常规,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

4.在音乐游戏中串联常规

音乐能给人带来轻松愉悦的感受。让孩子在清脆的乐曲中执行规则,孩子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要集中活动了,随着一曲欢快活泼的《铃儿响叮当》,孩子们骑着欢乐的“小马车”回到座位上;要洗手了,伴随一曲悦耳动听的《哗哗流水清又清》,孩子们唱着“哗哗流水清又清,洗洗小手讲卫生,大家伸出小手比一比,看看谁的最干净”,认真完成了洗手任务,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巧妙地运用音乐,让孩子主动积极地执行各项规则。

5.在竞争游戏中巩固常规

能合理运用奖励机制是促使孩子更好发展,进一步巩固常规管理的有效方法,建立了评比栏,开展“我最棒”的评比活动。根据孩子的表现在自己的风车标记上贴大苹果,大苹果的奖励在各个阶段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并开展定期、不定期或周末进行评比。小朋友在评比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改变着自己的行为,朝着目标不断努力,各种常规也得到巩固。

三、“恒心”是常规管理的护身符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们的工作习惯一旦形成,接着就必须做到严格监督。经验告诉我们,在建立纪律的过程中,一定要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严格进行,按照不同层次、分阶段练习,不强制和用说教来达到目的。”的确,规则一旦建立,只要它合理、正确,教师就有责任和义务监督幼儿遵守常规,持之以恒,逐步建立规则意识,建立起真正的“内在纪律”。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灵活采取各种方法对违规幼儿进行监督,如必要的惩罚、暂停活动、“惊叫”、眼神提醒、适时的奖励和表扬等等。总之,这个阶段属于巩固成果阶段,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只要教师奖惩得当,幼儿就会逐步建立起生发于他们内部的、真实的、稳固的常规意识和常规习惯。

四、“合心”是常规管理的剂

篇9

一、以轻松、温馨的氛围为前提,从而营造家庭式的班集体

只有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式氛围,才能让幼儿有一个愉快学习的环境。尤其小班幼儿,这点对他们十分重要。在接触小班幼儿的这段时间里,让我充分地明白,小班时期是幼儿养成各种常规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情感依恋强烈,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营造好与家庭相似的宽松、温馨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班级常规。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在刚刚接触小班幼儿的时候,让我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孩子的哭闹,让我不知从何下手,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必须去安稳每一个幼儿的情绪。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后,通过每天主动热情地接待他们,和孩子拉近距离,亲切呼唤孩子的乳名,和孩子交朋友,以自己的童心去跟孩子沟通与交流。幼儿们很快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和教师的亲近上。幼儿已经能够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这是我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是班级管理的前提。幼儿适应了班集体的生活,融入到了班集体这个大家庭,在大家的协调统一的默契配合下,逐步养成了一日活动常规。

二、以重视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衡量一个教师工作成功与否,班级幼儿的表现十分重要。知识、经验的获得可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对他们的行为培养必须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抓起,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时时都要对幼儿进行好习惯的培养。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要。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来说,处处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例如,要求幼儿做端正,教师自己就不能翘腿;要求幼儿专心听讲,教师在活动时,就必须全力以赴,充分做好准备,决不能漫不经心,找东找西的。总之,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要选择好的时机与方法。例如,从小班起,我们就要求对玩具进行分类,收拾玩具,在幼儿玩玩具之前,首先引导幼儿按类别、颜色分好类,认识每一种玩具,了解每一种玩具的玩法,这样,即便于幼儿操作,又培养了幼儿的分类能力,一举两得;又比如,物归原处,我们教会了他们如何分类、收拾、整理后就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否则就一遍二遍的反复练习,当他们发现反复练习的结果是角色游戏的时间缩短了,立刻就觉得“不核算”了,从此每次活动后,就能将玩具整齐地送回家了。

三、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家长,从而构建和谐的家园联系

一个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还要看教师对于家长工作方面,做的是否到位。

篇10

关键词:质量分析;班级管理;借鉴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44-02

班级质量分析是现今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要求,也是提高班级有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然而,有的教师却忽视了质量分析的重要性,分析只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甚至有的教师将他人的分析套用自己班,结果是现状不清、原因不明、方法不当、措施不力、效果不好,难以推进班级有效管理。因此,作为幼儿园的一线教师,必须对班级质量分析有一定的了解。

一、班级质量分析之形式

1.班级初期质量分析。这个阶段的分析主要是分析班级的现况,了解班级幼儿的基本情况,摸清底子,制定计划,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打算如何去达成,也可说班级初期质量分析重点在制定班级计划为主。

2.班级中期质量分析。这个阶段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对班级计划实施的情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怎样的措施来解决,也可说班级中期质量分析是以班级管理诊断和问题解决的方式为主,推进班级有效管理。

3.班级末期质量分析。这个阶段的分析主要是对班级学期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与考评,分析学期中班级的特色亮点,班级计划实施的成效,各领域发展程度的总结,也可说班级末期质量分析重点以分析班级总结成效为主。

二、班级质量分析之内容

班级质量分析的内容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的,但是要有重点,那么我把班级质量分析的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班级情况分析、班级工作分析、班级特色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1)阶段分析。①在班级初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幼儿基本情况。

②在班级中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管理诊断问题与不足之处。③在班级末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总体发展的实际水平。(2)重点分析。进行班级情况分析是班级有效管理的前提。作为一名班主任,不管我们所负责的班级是优秀的还是落后的,不管我们所培养的班级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我们都要科学地有效地管理班级,首先必须摸清自己班级发展的实际情况,掌握和了解班级幼儿总体水平,有了调查研究,摸清了真实的情况,才能恰当地选择正确的途径和方法。班主任只有对班级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才能把握好班级有效管理的关键性问题。比如班级幼儿的自然状况:如性别、年龄、家庭结构及人员状况、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身心发育状况等等;还有班集体总体发展的实际水平是如何。

2.班级工作分析。(1)阶段分析。①在班级初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保教工作目标与措施。②在班级中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管理中问题解决的方法与整改措施。③在班级末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的成效与评估。(2)重点分析。班级工作分析主要是分析本班的教学及保育工作情况和家长工作情况,要分析这些工作情况必须要明确班级工作所要奋斗的目标。明确班级工作奋斗目标在摸清班级情况,进行班况分析以后,就要提出切合本班实际的班级工作奋斗目标。班集体目标是班级成员通过共同奋斗所要达到的结果。需要经常寻找鼓励班级前进的力量,提出远景,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和新的任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班集体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种正式的教育集体,班集体建设的每一步,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班级特色分析。(1)阶段分析。①在班级初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的特色环境。②在班级中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的特色活动。③在班级末期质量分析阶段,这个部分可分析班级的收获与成果。(2)重点分析。班级特色分析主要根据班级自己独有的亮点进行分析,如环境创设、区域亮点、特色活动等。分析班级特色时要图文并茂,结合实际,把自己班级与众不同的情况展现出来。

三、班级质量分析之原则

1.方向性原则。所谓方向性原则是指质量分析要坚持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任务及幼儿的年龄特征为依据,紧紧围绕当地幼儿园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进行,以利于正确导向。比如:小班幼儿基本是分析以保育工作为主;而中班就可以分析保教结合工作;大班可以分析幼小衔接的工作。

2.全面性原则。所谓全面性原则是指分析的内容要全面,信息反馈要多层次、多渠道,围绕总目标,有层次地、循序渐进地制定出初期、中期和末期质量分析。比如:质量分析不但要分析班级幼儿发展情况,还要分析家长与教师的引导情况等全方位进行分析。

3.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质量分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解决符合本班管理情况中的问题。比如:结合自己本班幼儿的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措施分析。

四、班级质量分析之作用

1.建立班级质量分析能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协调发展。建立班级质量分析的宗旨是搞好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分析与管理,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协调发展。班级质量分析的核心和实质是建立班级教师的集体目标,落实教书育人的岗位责任。班级质量分析,是面对一个个班级幼儿的分析,它为高层次的质量分析提供了生动的材料和依据,也为实施系统的质量管理奠定了基础。班级质量分析与管理搞好了,教书育人的任务就落到了实处。

2.建立班级质量分析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班级质量分析是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与管理、实现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分析好,大有益,定期的教学质量分析,为全面的质量管理提供了依据和保证。质量分析的导向、激励和信息反馈的作用,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3.建立班级质量分析能更好地推进班级有效管理。幼儿园每学期都会进行分层次质量分析研讨,在分析中教师可以共同探讨班级管理中的困惑,挖掘更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在分析时,将各类有效的方法进行共享、推广,并深入到各班级中,推进班级有效管理。

五、班级质量分析之体会

建立班级质量分析是为了更好地搞好教学质量,提高广大教师有效管理班级的水平。其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但多年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使我体会到:抓好质量分析对班级有效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只要认识到位,方法得当,措施有力,效果就显著。我认为建立班级质量分析的目的就是:让教师了解自己所带班级的基本情况,找出班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集中精力找攻坚战,努力推进班级的有效管理。

通过建立班级质量分析,我能体会到教师潜心研究每一个孩子,从来没有放弃过一个孩子,从学习到生活,从生活到细节管理,我们老师都是层层把关,步步落实,把师爱和母爱浓浓地融合到一起。

参考文献:

[1]张宝臣.班主任工作艺术论[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Establishing Class Quality Analysis to Promote Class Effective Management

ZHANG Guan-qi

(Wenzhou Eighth Kindergarten,Wenzhou,Zhejiang 325035,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