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转型范文

时间:2023-03-29 09:55: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增值税转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增值税转型

篇1

自去年年末开始高企的通货膨胀,在近阶段终于得到了控制,CPI和PPI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近期经济增长的放缓是显而易见的。同时。美国次贷危机的恶性影响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还难以预估。在这种较严峻的形势下,中央“保增长”的政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11月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实行价外税,也就是由消费者负担。目前世界上实行增值税的国家由于财政经济政策的不同和出于税收征收管理方面的考虑,在增值税扣除范围的处理是不同的,主要有三种类型: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和收人型增值税。增值税转型的目的、进程及展望

全面的增值税转型的方案在这时候推出一方面是“保增长”的政策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善税制体系,使税制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旧的生产型增值税越来越不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从2004年在东北地区试行以来,随着一步步地推广,增值税转型终于将在2009年全面施行。在以往的试点中,各地都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关于增量的限制还是给增值税转型地区带来了一些问题。就这次全面的增值税转型方案而言。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全国范围内”、“所有行业”和“全额抵扣”三个方面。增值税转型对财政和行业的影响

该政策减少2009年财政收入2.3%%。对整体上市公司利润增厚1.3%%,现金流增加15%%。该政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市场产生影响:一是从预期上,使投资者改变经济增长前景判断,重新审视我国经济增长内在潜力:二是从企业现金流和利润上产生积极影响;三是鼓励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对设备类生产企业的销量起到提升作用。

二、增值税转型的内容

增值税转型即是将我国先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其主要表现在增值税税基的缩减,其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短期可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刺激投资,提振内需,促进企业技术更新改造,配合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

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2007年国内增值税收入超过1.5万亿元,约占全年税收收入的31%,增值税转型将直接减少财政收入。以200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计算,增值税如果全面转型减少的财政收入占2007年全年财政收入5.92%。与市场普遍预期的税收减少规模不同,通过我们的测算,我们认为如果政府在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增值税转型,将使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约4400亿元,考虑到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推开后财政的承受能力,我们预计国家将仍然延续增值税转型分步骤推进的思路。

增值税转型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全行业设备、工具类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的机械设备、石化业、电燃水业、建材业、钢铁和食品饮料业等行业将获得较大的抵扣税额。增值税税转型可以增厚企业利润,以07年的各行业利润测算,水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的企业将能在较大程度上增厚企业利润。

三、增值税转型的意义

篇2

(一)采购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1.国内采购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国内采购的固定资产,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如果购进固定资产涉及支付运输费用时,运输费用按照7%的扣除率计算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专用发票上记载的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若购入固定资产后又发生退货的,则作相反的会计处理。

[例1]大华公司购入生产用设备一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300000元,增值税51000元,支付运输费20000元。已取得增值税合法抵扣凭证,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固定资产318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2400

贷:银行存款371000

2.进口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进口固定资产,按照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固定资产”、“工程物资”等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银行存款”、“长期应付款”等科目。

(二)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确认的固定资产价值(已扣除增值税),借记“固定资产”、“工程物资”等科目;如果捐出方代为支付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则按照增值税进项税额与固定资产价值的合计数,贷记“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例2]长城公司接受捐赠新固定资产一台,发票价格为200000元,增值税34000元,支付运输费1000元。增值税由长城公司支付,各项合法凭证均已取得,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固定资产2009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70

贷:营业外收入234000

银行存款1000

(三)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接受投资的固定资产,按照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照确认的固定资产价值,借记“固定资产”、“工程物资”等科目,按照增值税与固定资产价值的合计数,贷记“实收资本”等科目。

[例3]黄河公司接受长江公司投资的新设备一台,发票价格为100000元,增值税17000元,支付运输费1000元。增值税由黄河公司支付,各项合法凭证均已取得,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借:固定资产1009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70

贷:实收资本117000

银行存款1000

(四)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采购工程物资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项税款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业务,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工程物资”科目,按照应付或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科目;工程领用物资、原材料,借记“在建工程”,贷记“工程物资”、“原材料”科目;工程交付使用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

[例4]A企业自行建造一大型器械,为工程购入各种专用物资200000元,支付增值税34000元,专用物资与当期全部用于机器设备类工程建设,工程已竣工交付使用。

(1)购入工程物资时

借:工程物资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000

贷:银行存款234000

(2)领用工程物资和原材料时

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200000

贷:工程物资200000

消费型增值税主要是对新增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影响较大。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短期可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投资积极性,长期可以刺激投资,提振内需,促进企业技术更新改造,配合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

二、国家关于新增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

财税[2008]170号第一条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其进项税额应当记入‘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也就是说,在税法上允许扣除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只限定于一般纳税人,而且该一般纳税人自从2009年1月1日(含1月1日)发生以下业务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进行全额抵扣:1、一般纳税人购进的新固定资产;2、一般纳税人接受捐赠或实物投资的固定资产;3、一般纳税人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的固定资产;4、以上发生三项业务的运输费用所允许扣除的进项税额。

参考文献:

[1]王玉娟,浅议增值税转型后固定资产会计处理,《西部财会》.2009年第2期.

[2]范红梅,增值税转型对会计的影响,《科学教育家》.2009年第7期.

篇3

(一)重复征税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对当期购入固定资产的已征税款不允许抵扣,从而使这部分税款资本化,分期进入产品成本中,成为其价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产品以含税价格销售到以后的生产经营环节时,再增值、再征税,形成重复征税。而且产品流通次数越多,重复征税就越多。

(二)不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的产品将广泛走入国际市场。出口产品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为鼓励产品出口,我国还采取“征多少、退多少,彻底退税”的原则。但由于是执行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已征税款进入成本后,不仅导致出口产品的价格提升,而且出口退税也不彻底。另外由于无形资产不属于增值税范围,对那些知识产权含量高的产品,其产品中所含的营业税不在出口退税范围之内,这样也加大了出口产品的成本,不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三)不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由于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的已征税款,这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税负重于有机构成低的企业。如能源、化工等基础工业,其固定资产投资大,原材料消耗比重小,因而能抵扣的税款比重小,企业税收负担重;而一些加工、零售业,由于固定资产比重小,能抵扣税款的原材料比重大,因而企业税负相对轻。这样不仅对加工业的扩张起了诱导作用,而且抑制了我国本应鼓励优先发展的基础行业,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进程,不符合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二、增值税需要转型

增值税按着税基的宽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的主要差别在于对购进固定资产已征税款的抵扣上,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收入型允许抵扣当期转移到产品价值中去的一部分已征税款;消费型对固定资产已征税款允许一次抵扣。由于抵扣方式和时间上的不同,三种类型增值税对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都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历史的选择

1994年税制改革时,我国选择生产型增值税主要基于当时的经济发展环境。首先,由于当时的投资体制还不完善,经济发展有些过热,非理性投资引起了投资膨胀,采用生产性增值税有助于抑制投资膨胀,同时为实现我国经济“软着陆”奠定了一定的制度基础。其次,由于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已征税款,也就限制了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业发展,有利于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企业迅速扩大,这可以解决当时一部分下岗职工再就业,为缓解就业提供了制度保障。再次,生产型增值税的税基大于收入型和消费型增值税的税基,因此实施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取得。

(二)增值税需要转型

相对于生产型增值税存在的缺陷及新经济环境下企业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的迫切要求,生产型增值税已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认为实现转型是历史的必然,关键在于目标类型的选择。实行收入型增值税从某种意义讲比较容易为纳税人所接受,同时对国家财政收入影响不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重复征税问题,不符合增值税立税本意。而且实行收入型增值税会给增值税管理带来难度:一是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复杂,就目前的征管水平,很难准确核定出折旧,从而增加了征管难度;二是会动摇增值税凭票扣税这个基础,给增值税的征收管理带来更大的问题。

因此,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具体情况,选择消费型增值税则是一个鼓励企业实现技术创新的政策取向。所谓消费型增值税,是允许纳税人在计算增值税时,扣除当期因生产产品或劳务而外购的原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的已征税款,同时允许一次性抵扣当期外购固定资产的已征税款。

如果实施消费型增值税,首先,将彻底消除重复征税的可能,而且使固定资产一部分投入能提前得到补偿,这有利于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充分调动企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其次,有利于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实现不同行业、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真正的公平税负、平等竞争;再次,有利于进出口贸易,在进口环节上,如果国内产品销售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可使国内产品的税负轻于进口产品,从而抑制进口。在出口环节上,消费型增值税能够实现全面抵扣已征税款,符合终点课税原则,最容易保证足额退税。

目前世界上凡征收增值税的国家,大部分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因此,我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还将有利于国际上发达国家增值税制度接轨,使我国经济和税收进一步国际化,对外资和先进技术更具有吸引力,最终达到提高我国企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实施消费型增值税,既是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我国增值税的必然选择。

三、弥补转型中的损失

尽管消费型增值税是增值税改革的终极目标,但是由于其税基小于生产型增值税,因此增值税转型必将对一段时间内的财政收入带来负面影响。为了较好的发挥转型的积极作用,可以采取如下积极政策。

(一)进一步扩大征收范围

我国现行增值税把性质上属于生产过程或生产过程延伸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邮电通讯业等排除在增值税征收范围之外,这不符合增值税普遍性原则和中性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不断上升,而且在许多领域,与商品销售紧密相关,相互渗透。比如建筑安装业既提供大量劳务,其中有包容大量的实物销售;交通运输业更是与商品采购、销售活动密不可分。因此,把征收范围扩大到与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运输业、建筑业和邮电业,既是社会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可保证增值税管理“链条”的完整性,有利于抑制利用增值税间隙偷逃税款行为发生。同时可以抵减转型中由于税基小,使财政收入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限定抵扣范围

对固定资产已征税款的抵扣可以做一些限定。如对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动产部分),在投入使用时,方可抵扣税款。如果已征税数额较大,可以核定分期抵扣。而对其他则应分别限定其抵扣范围。首先,可以暂时把新增固定资产中的不动产部分,排除在抵扣范围之外,因为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对技术进步及创新的激励作用不如机器设备。其次,新增非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按着税法规定不属于抵扣范围,也应排除在外。这样,也可以减少转型对财政收入的负面影响。

(三)进口产品全面征税、出口产品全额退税

改变现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与关税同步减免的政策,实施进口产品全面征税。这是因为作为国税的增值税等与作为国境税的关税,在性质、功能作用和征税的要求上,均有很大不同。特别是加入wto后,关税率要不断下降,在进口环节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与对国内产品征收的同样税种,更能保持本国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税负相同,以利于公平竞争。改变过去对进口的大部分产品减免税或不征税的政策,除某些特殊情况外,应全面征税,这样可以一定程度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要用足wto规则允许出口退税的条款,对出口产品的产销全过程已征的增值税,实施全部彻底的退税。

减收、增收因素相抵,特别是随着转型带来的经济发展,税源扩大,消费型增值税将不会导致财政收过量减少,而且还可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达到增收。

经济决定税制,税制反作用于经济,税制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对增值税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应以消费型增值税作为进一步改革的目标,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使增值税税制适应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国庆,wto与我国税制的改革[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1,(3)。

篇4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销售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按照增值额的内容和扣除项目的差别,增值税可以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其中,生产型增值税,又称毛所得型增值税或GNP增值税,是指对购进固定资产价值不允许作任何扣除、将其折旧作为增值额的一部分据以课税的增值税类型;收入型增值税又叫净所得型增值税,是指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只允许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的增值税类型;消费型增值税是指对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允许从当期增值额中一次性扣除的增值税类型。所谓增值税转型,则是指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即企业购入固定资产的金额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

增值税的历史并不长,但是从法国1954年首先建立增值税制以后的50多年的时间,增值税以其他税种无可比拟的受欢迎程度在超过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实施。而我国的增值税历史更短,但发展却更为迅速,1979年开始试点,1984年增值税制初步确立,1994年税制改革后,增值税已经取代产品税,成为中国第一大税种。当时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时至今日,经济形势相比当初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增值税也到了需要转型的时期。

一、增值税亟待转型

生产型增值税在初期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我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不断变化和影响,生产型增值税也开始渐渐暴露出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生产型增值税并未完全消除重复征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发展。因为在生产型增值税制度下,购买固定资产所取得的进项税发票是不能够进行抵扣的,但在整个固定资产的折旧过程中,其价值在实际上却已慢慢转移到了销售的商品中,也就是说,购买的固定资产最终是转移到了商品中销售给了消费者,理所当然地缴纳了销项税。如此一来,这部分固定资产就只有销项税,虽也有进项税但是却不允许抵扣,由此就造成了重复征税。

其次,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企业的产品也广泛地走进了国际市场。出口产品以不含税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所以为鼓励产品出口,我国采取了“征多少、退多少,彻底退税”的原则。但由于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已征税款进入成本后,不仅导致出口产品的价格提升,而且出口退税也不彻底,相当于出口产品背负着不予退税的“投资税”与别国产品竞争,不利于扩大我国的产品出口。

最后,生产型增值税不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由于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的已征税款,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的企业税负重于有机构成低的企业,如能源、化工等基础工业,其固定资产投资大,原材料消耗比重小,因而能够抵扣的税款相对来说就不多;而与此相比,一些加工、零售业,由于固定资产比重小,能够抵扣税款的原材料比重大,所以企业税负相对来说比较轻。这样一来,不仅对加工业的扩张起了诱导作用而且抑制了我国本来鼓励优先发展的基础行业,阻碍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的进程,不符合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发展方向。同时,中西部地区基础产业比重大,总体税负明显高于东部沿海地带,中西部地区本身的经济就不可与东部沿海同日而语,这就更不利于缩小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

二、增值税转型的可行性

消费型增值税可以充分弥补生产型增值税的不足,因此由生产型转入消费型也就成了必然选择,并且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增值税转型也是可行的。

第一,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不断提高,“两个比重”不断增加,相比以前,中央宏观调控经济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增值税转型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可以说是在财政的承受能力之内,是可行的。

第二,1994年税制改革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是与当时较低的税收征管水平相适应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税收征管的加强,税收制度的完善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特别是“金税工程”以及“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CTAIS)”的逐步到位,我国的税收征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一点也满足了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以后对较高征管水平的要求。

第三,东北试点的成功为我们顺利实现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之后不断扩大的试点范围也使增值税转型成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会给经济带来太大的冲击。

三、增值税转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虽然增值税亟待转型,而且也具备了转型的可行性,但是在转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风险:

首先,增值税转型会对国家税收收入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安体富教授曾做过计算,如果按照东北试点在全国推开,并且仍限于在八个行业进行增量抵扣,则税收减少约为400~500亿元,倘若在全国各行业铺开,并将抵扣范围扩大到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则至少减收700亿元,而在前不久财政部拟定的1,000亿元减税规模的增值税全面转型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来说,“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西部大开发,以及中部崛起都急需资金,1,000亿元的财政减收不是一个小数目,它可以有别的用处。同时,增值税转型也会给地方财政产生影响,会减少地方的财政收入,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本来就困难,增值税转型带来的影响虽然不像雪上加霜那么严重,但无疑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其次,增值税转型会带来就业压力。生产型增值税下,资本密集型企业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不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就大,因此税负重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消费型增值税下则刚好相反,这样以来,在消费型增值税下,同样的生产水平,企业就比较倾向于使用能抵扣进项税额的设备而不是雇佣工人,这样就会造成资本流向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行业,会带来劳动岗位的减少和失业工人的增加。尽管就业问题在长期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来解决,但是短期内就业压力的增大问题却也是我们无法忽视的。

最后,增值税转型在客观上刺激企业投资。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在经济萧条时期,消费型增值税可以起到保护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在促进投资的同时有可能加剧产生通货膨胀的趋势。而目前我国出现了局部投资过热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增值税的转型,会对我国控制投资过热的努力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四、增值税转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既然增值税转型当中存在这些不确定的因素,那么在增值税转型的过程中我们就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或减少这些风险的发生:

第一,逐步扩大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相比国外很多征收增值税的国家还是比较狭窄,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可以扩大大征收营业税的范围。这样,扩大了税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因为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而少征收的那部分税收,对财政收入的冲击也就不会那么强烈。

第二,建立良好的征纳环境。国际经验表明,良好的征纳环境是实施增值税最有效的保障,应该加强宣传舆论和监督工作,进一步做好征纳双方和办税人员的业务培训,协同解决地区性的税收竞争和打击跨地区的偷骗税活动。

第三,继续加大对投资过热的抑制,以此抵消消费型增值税对投资的促进作用,保持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

篇5

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征收范围涵盖了货物从生产到零售的各个环节,涉及的行业众多,是一种生产型增值税。我国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增值税转型,实际上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也就是应税产品生产耗用的全部外购消耗包括固定资产均可列入扣除项目范围。由于消费型增值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重复征税问题,有利于技术革新,所以它在大部分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得到了采用。

转型后的增值税会大幅度地刺激投资的扩张,进而引起投资需求增加。它允许企业为出口商品而购买的固定资产所负担的税金作为进项税抵扣,使出口产品成本下降,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对我国扩大出口贸易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由于转型后企业所缴增值税款变少,企业的资本积累变多,加速了企业的设备更新换代,企业采用更多的先进技术,有利于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企业快速发展,从整体上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从管理角度分析,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使得非抵扣项目大大减少,操作过程更简便易行、规范,偷逃税款也较难进行,这样极大地降低了税收管理成本,也提高了税务机关的征管效率。但是,由于消费型增值税的法定增值税低于理论增值税,因而从短期来看,它对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我们应该辨证的看待它的得失,从长远来看,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得大于失。

2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当前,全球的经济处于金融危机过后的“后危机时代”,我国的经济也不例外。国内宏观经济进入调整周期、经济转型压力凸现、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国内的出口和投资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使得经济下滑的危险加大,微观经济体经营状况令人担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目标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阻止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滑。这些政策举措在救市的同时,也为我国基础制度改革创造了契机,为我国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空间。

3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涵义

3.1增值税征收的对象是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转型后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的税负将会普遍降低,而小规模纳税人由于是按照简易办法计算缴纳增值税,不抵扣进项税额,所以增值税税负不会因为转型改革而下降。因此,为了平衡两者之间的税收负担,促进广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现实经济活动中小规模纳税人交叉经营现象十分普遍,实际征收中要明确划分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非常的困难,转型改革后,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不再按行业区分为两档征收率,而是把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下调。

3.2生产型增值税转型为消费型增值税后,将消除原来税制中重复征收的因素,使得企业投资于纳入抵扣范围的固定资产的税收负担大规模下降,极大地鼓励企业更新设备、提高生产力水平及调整企业产业结构。对于加大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顺利度过金融危机过后的“后危机时代”,都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3.3这次转型改革,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仍旧没把纳税人购买的应征消费税的游艇、小汽车和摩托车的进项税额包括在内。其主要是考虑到纳税人购买游艇、小汽车和摩托车到底是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还是纳税人自身消费,从客观上很难划分清楚哪些用于生产经营,哪些用于纳税人自身消费,若将用于消费的抵扣进项税款,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税负不公。因此借鉴其它国家的通常做法,规定对于企业购进的游艇、小汽车和摩托车的进项税额一律不得扣减,但是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载货汽车的进项税款允许扣除,这种从现实出发的考虑,充分的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改革原则。3.4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扣除,一环连着一环,上一个环节减免的税款将自动在下一个环节补征上来,由于增值税本身的征收特点,使得它在实际操作中重复征税现象十分严重,鉴于此,我国在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相继出台了一些增值税优惠政策,包括减、免、退税款,使特定行业纳税人得到特别的照顾,为特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新的增值税税制解决了重复征税问题,减轻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因此就有必要将与生产型增值税相关的免、减、抵优惠政策加以整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新的税制,修补好管理漏洞,尽可能地减少由于转型改革税收收入减少带给国家财政的影响。对于诸如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此类的政策,由于它们是在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背景下,为了鼓励相关产业扩大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背景下实施的优惠政策,应将它们马上停止执行。

3.5增值税转型改革后,由于纳入抵扣范围的还有矿山企业外购设备的进项税额,将会使矿山企业的整体税负有所下降。因此,为了完善税制、公平税负,鼓励企业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响应国家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将金属矿、非金属矿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税率从13%恢复到17%。

4增值税转型改革存在的问题

4.1不利于对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抑制一直以来,外延型扩大再生产是我国实现扩大再生产的主要形式。如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正在艰难地启动。转型后的增值税不利于内涵扩大再生产,相反的对外延扩大再生产有着较强的推动作用。增值税转型形成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效应,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在经济增长旺盛的时候,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对投资的促进作用有可能加剧通货膨胀的程度。实际上,在资本有机构成越来越高的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越快,固定资产投资越多,投资的膨胀就越会被消费型增值税刺激。增值税转型形成了对通货膨胀的刺激效应。要保证我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我们不能不对消费型增值税刺激投资膨胀造成抑制外延型扩大再生产的影响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

4.2固定资产存量问题难以解决统计表明,近些年来我国固定资产净增加值数量巨大,导致所含的税额更加大。这些数量庞大的存量固定资产所含税额,将会使新购进固定资产与以前的存量资产在抵扣问题上出现衔接不上的情况,还会使新办企业与老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公平竞争,不利于企业兼并等资产重组的进行。由于被兼并企业的存量资产进项税额不能抵扣,本来打算实施兼并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宁愿选择购买新的固定资产,而放弃实施兼并。要不然,企业的关联企业可把企业原有的固定资产买下来,使企业原来不能抵扣的存量资产进项税款得以抵扣,导致存量固定资产所对应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的政策形同虚设。

4.3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压力较大自实施增值税以来,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力度不断加强,但由于受现有的管理手段的限制,还不能从根源上杜绝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转型改革后,可以抵扣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压力将会进一步加大,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与之相关的管理机制,尽所能的减少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

总之,增值税转型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但是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对改革我们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研究,制定严谨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税制改革,以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容应对金融危机过后的“后危机时代”带来的严峻挑战。参考文献:

[1]孟劼.陕西日报.增值税转型及其影响探究.200.3.

[2]王长勇.财经.增值税转型方案要点.2008.11.

[3]孙浩轩,孙乐.产权导刊.增值税转型改革意义何在.2009.2

篇6

根据财税[2008]170号的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下同)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下同)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可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和《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在该条及细则中应当注意:

(1)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在实施中,如何才算与“生产经营有关”;是否包含“间接相关”?如企业为了办公、职工培训、医疗服务而购入的设备等固定资产,是否属于可抵扣范围。笔者认为对于这种间接相关的固定资产进项税应根据相关的密切程度来判断,办公、职工培训主要是为生产服务,应归属于可抵扣的范围,医疗服务更倾向集体福利,应归属于不能抵扣的范围。对于专业的培训机构及医疗养老机构,其医疗服务属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购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

(2)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因此企业用于自行建造厂房等不动产的货物(包括存货和工程物资等)所负担的增值税不能抵扣,需记入“在建工程”。

(3)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二、注意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时间界定

财税[2008]170号规定,纳税人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含1月1日,下同)实际发生,并取得2009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或者依据增值税扣税凭证计算的增值税税额。值得注意的是,对于2008年12月31日前已经签定固定资产购买合同,但增值税发票于2009年1月1日后开具的,不能够在2009年享受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的待遇。

准确把握好以上两个界定非常重要。对公司而言,税收筹划(节税)是企业经营理性的选择。而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规定的许可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对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与合理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尽可能减轻税收负担,获得正当的税收利益。这就要求财务人员要准确把握税收政策的时间和抵扣范围的界定,在纳税义务确认之前对相关经营行为事先筹划与合理安排,以达到节约税金支出的目的。对税务人员而言,如果没能正确理解,在税务稽查中就很难对运用这一政策时存在偷、漏税的纳税行为作出正确判断,从而严重影响国家的利益。

三、适当细化相关科目

增值税转型对允许扣除增值税的固定资产的范围作了严格限制,不包括不动产和存量设备中所含的增值税款。这将导致:固定资产计价基础不一致;固定资产重估计价发生困难;销售已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已抵扣或已记入待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改变用途需进项税转出。已抵扣或已记入待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改变用途,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集体福利等不予抵扣的情形的,纳税人应该在当月正确计算出应从增值税抵扣额中转出的税额。对此,建议增设相关明细账分别核算,如“固定资产——××设备(含税价)”、“固定资产——××设备(不含税价)”;“累计‘折旧——××设备(含税价)”、“累计折旧——××设备(不含税价)”;“应交税费——增值税(待抵扣固定资产进项)”、“应交税费——增值税(已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等。

(1)增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明细账,将含税和不含税的区分开,为报表披露提供数据,给税务稽查提供方便。新晨

(2)增设“应交税费”待抵、已抵明细科目,将企业自己核算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与税务部门经审核后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分开核算。这可避免在实际操作时,给企业的会计核算、报表披露和税收征、纳带来不便。

(3)增设相关明细账便于固定资产评估。当企业在发生重组、固定资产投资、捐赠以及非货币换等特殊行为而需要重新评估确认固定资产价值时,企业应就含增值税固定资产与不含增值税固定资产分别加以评估。由于企业在购入新设备时就已经分别核算了含税与不含税固定资产,因此在评估时可以按类来评估。

四、适当披露会计报表的影响

篇7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行业效应;微观效应

中图分类号:810.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2-0016-03

一、文献回顾

2009年1月1日起,中国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允许纳税人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金,增值税转型后的政策效应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进行增值税转型政策效应分析前,本文先对国内增值税转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主要研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增值税转型对宏观经济影响。有代表性的成果是陆炜、杨震(2002)《中国增值税转型可行性实证分析》,作者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构建计税依据的实证模型,阐明了不同类型增值税对政府税收收入、国民经济投资活动的影响,结论是:消费型增值税具有良好的政府税收收入自动稳定器作用及对投资的反经济周期直接鼓励作用。二是研究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行为的影响。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企业的财务活动和会计政策会有相应变化,因此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李长春(2006)《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筹资和投资活动的影响》一文,对上市公司转型前后ROE变化进行了分析,以说明增值税转型对配股融资的影响;通过对上市公司利润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转型后企业的融资能力会获得提高;通过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增值税转型后企业投资活动将会增加。

二、增值税转型的行业效应

1.样本的选取。本文相关原始数据全部来源于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选取2008―2010年三年间各行业每年年初、年末固定资产原值的样本数据。样本选取标准为:(1)2008―2010年间所有上市公司各年年度财务报告中的固定资产原值。(2)公司净利润和各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均为正值,剔除固定资产原值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为负值的上市公司。因期末减期初差额为负值,表明该公司当年固定资产不仅没有投资,反而进行了固定资产处置,故这种情况与增值税抵扣没有关系。(3)提供的数据资料足以进行增值税转型计算,即净利润为正值,股东权益为正值,且有关财务数据完整的公司。(4)样本中排除了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行业等非增值税实施范围内的行业。选取农林牧副渔业、采掘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制造业、信息技术业等增值税转型潜在影响较大的行业。

根据上述标准选取样本,2009年符合条件的样本公司291家,2010年符合条件的样本公司428家。

2.行业影响分析。各行业年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于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减去年初固定资产原值。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所含增值税额可以抵扣,这里的“固定资产”指外购的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设备、工具和器具,由于在公开的财务数据中无法取得设备、工具和器具的投资额,本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各行业每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设备、工器具投资额,计算出全社会行业设备、工器具投资比例,然后,根据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计算出上市公司行业设备、工器具投资额。

各行业不含税设备工具投资额=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行业设备、工器具投资比例

当年抵扣增值税额=不含税设备工具投资额×17%

下页表1为全社会各行业设备、工器具的投资比例。《中国统计年鉴》已公布2007年、2008年、2009年的数据,2010年的数据尚未公布,为了计算分析的需要,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计算出2010年全社会各行业设备、工器具的投资比例(见下页表1 )。

假设购进设备、工器具的适用税率均为17%。下页表2是根据表1和各行业2009年和2010年数据计算的购进设备、工器具投资总额和已抵扣增值税额。

由表2可以看出,增值税转型后采掘业、水电煤气供应业和制造业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抵扣进项税额较多,增值税转型使这三个行业每家上市公司受益都在千万元以上。就2009年来看,采掘业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抵扣进项税额在12亿元以上,水电煤气供应业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抵扣进项税额近2亿元,制造业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抵扣进项税额6 000万元以上;就2010年来看,采掘业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抵扣进项税额在13亿元以上,水电煤气供应业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抵扣进项税额近7 000万元以上,制造业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抵扣进项税额3 000万元以上。就二年期限看,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和信息技术业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抵扣进项税额,2010年比2009年有所增加。为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的具体受益情况,下面通过计算财务指标来分析。

三、增值税转型的微观效应

本文通过分别计算生产型增值税下和消费型增值税下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来分析增值税转型的微观效应。

消费型增值税下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度末股东权益

消费型增值税下每股收益=净利润/当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因消费型增值税下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在生产型增值税下计入设备的原值,因此,可抵扣进项税额通过影响每年折旧额而影响会计利润,使得生产型增值税下的会计利润少,消费型增值税下的会计利润多。本文假设设备的平均折旧年限为五年,2009年是实施消费型增值税的第一年,无累计折旧额影响,故:

生产型增值税下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当年抵扣增值税额/5)/年度末股东权益

生产型增值税下每股收益=(净利润-当年抵扣增值税额/5)/当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因2010年需要考虑抵扣增值税额的累计影响,故:

生产型增值税下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当年抵扣增值税额+上年抵扣增值税额)/5]/年度末股东权益

生产型增值税下每股收益=[净利润-(当年抵扣增值税额+上年抵扣增值税额)/5]/当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1.净资产收益率的统计分析。通过对2009年291家上市公司ROE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2009年291家上市公司消费型增值税下ROE平均值为11%,生产型增值税下ROE平均值为10%。因本文需要考虑折旧额的累计影响,故删除了2010年有相关数据而2009年没有相关数据的公司,因此,2010年样本公司只剩下181家了,这181家公司在消费型增值税下ROE平均值为12%,生产型增值税下ROE平均值为11%,即增值税转型使得上市公司ROE平均值提高1个百分点。表3列示的是增值税转型后两种增值税下ROE差异排名前十名的上市公司。

由表3可知,受益增值税转型的上市公司中,600339公司2009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提高6个百分点,201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提高9个百分点,600230公司2009年和2010年都提高4个百分点,000898公司2009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这说明增值税转型确实使得一些上市公司受益。

2.每股净收益的统计分析。每股净收益是持有每股股票带来的收益,它是考查上市公司的重要财务指标。经过分析,2009年291家上市公司消费型增值税下平均每股收益是0.47元,生产型增值税下平均每股收益为是0.46元,即增值税转型使得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提高0.01元。2010年181家上市公司消费型增值税下平均每股收益是0.55元,生产型增值税下平均每股收益是0.53元,即增值税转型使得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提高0.02元。可见,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经营业绩产生了明显的有利作用。

从表4可知,增值税转型确实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受益最大的是000898公司,其每股收益2009年提高了0.24元,2010年提高了0.29元。这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某些上市公司这二年每股收益提高并不一定是其盈利能力真正提高了,而是受益于国家的税收政策。

四、研究结论与局限

通过对上市公司行业投资额和财务指标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增值税转型受益较大的行业是采掘业、水电煤气供应业和制造业;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了明显的有利作用,使得样本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提高了1个百分点,每股收益平均值提高了0.02元,某些上市公司远远超过平均值。

在本文的研究中,由于样本公司购入设备的具体使用年限无法获取,文中以五年为折旧年限计算增值税抵扣额对公司会计利润的影响,这很可能与购入设备的实际折旧年限不一致,进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结果。

参考文献:

[1]陆炜,杨震.中国增值税转型可行性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2.

[2]王素荣,蒋高乐.增值税转型对上市公司财务影响程度研究[J].会计研究,2010,(2).

篇8

一、分析增值税转型税收经济效应的思路和方法

分析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税收经济效应的思路和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局部均衡的思路和方法,二是一般均衡的思路和方法。

(一)局部均衡的思路和方法

局部均衡的思路是:增值税转型改革作为一个政策冲击,降低了设备购进和使用价格,推动设备需求上升,进而导致设备价格开始上升,供给也随之增加,最后在新的价格体系下形成设备市场的新均衡。在新均衡下得出设备需求量,再根据税收政策计算增值税的减收效应。

局部均衡的思路和方法假设政策变化仅影响设备供求市场、及此市场内的经济主体的决策,而其他市场--比如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和国际市场—及这些市场的经济主体决策是不受影响,是静止的。这种假设的优点是简化了分析过程,降低了分析难度和数据要求。缺点是它割裂了整个经济系统,分析过程是不完整的,得出的结论与实际差距较大。较适合于短期效应分析。

(二)一般均衡的思路和方法

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如图1所示,经济活动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各个市场及其主体是普遍联系的。在一个政策冲击进入经济系统后,通过价格体系传导改变所有市场主体的决策,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相互影响、博弈后,各个市场达到新的均衡。比较新老均衡数据计算政策变化对税收和经济的影响。

如图2所示,增值税转型改革降低了含税要素价格,即资本的使用价格,设备需求者(主要是生产者)首先直接感受到政策变动的影响,开始调整其生产决策。生产决策的变化既包括其设备和劳动力等要素需求,也包括商品生产数量和价格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变化首先影响要素市场和要素价格,要素市场逐步进入新的均衡,从而影响要素收入及消费者收入。生产者的商品供给决策的变化一方面影响商品的生产者价格和消费者价格,另一方面影响商品供给量以及进出口,最终在商品市场上达到需求和供给平衡。在新的均衡下,增值税转型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引起消费、投资、物价、就业、进出口等指标变化,也带来税收收入增加;同时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降低了增值税收入。增减相抵,则可以得出增值税转型改革税收收入的影响。

图2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税收经济效应示意图

与局部均衡方法相比较,一般均衡把政策冲击的税收经效应描述的更系统、完整和细致,得出的结论误差更小,比较适合于长期效应分析。但是,一般均衡方法比较复杂,需要用联立方程组来刻画各个市场、各种主体的行为,以及收入、消费、投资、进出口以及物价、税收政策等变量;对数据的要求也更高,需要描述整个国民经济运程成果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及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等数据。

二、分析增值税转型改革税收经济效应时需要注意的若干关键问题

国务院会议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取消进口设备免征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根据上述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内容,在分析其效应时需要注意以下关键问题:

(一)此次增值税转型并没有完全转为消费型。一般来说,在消费型增值税情况下,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均可以抵扣,而当前政策仅允许抵扣固定资产中的设备购置进项税额,仍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中的建筑安装工程和其他费用进项税额。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现行增值税征收范围较窄,主要对采掘业、制造业、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及批发零售业纳税人征收。

(二)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不同地区影响各异。由于各地区产业结构差异,所受影响也不同。总地来说,资本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财政让利受益较大大,但也可能税收减收较多;设备器具生产企业较比重大及矿产品生产能力大消费较少的地区税收增收效应较大;在电力价格不变情况下,火电生产能力较大的地区税收减收较多。

(三)购进设备进项税额抵扣条件。我国增值税采用发票法抵扣,所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中的“所有行业”是指所有征收增值税的行业,并不包括第一产业和除批发零售业外的其他第三产业纳税人。购进的设备进项税额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取得合法的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凭证,比如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海关凭抵扣证等;二是申请购进设备进项税抵扣者应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也就是说营业税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即使取得购进设备增值税抵扣凭证仍然不能抵扣。

(四)购进设备进项税额抵扣的时间要求。2009年1月1日起购进的设备所含进项税额可以抵扣,2009年1月1日以前购进的设备存量所含进项税额不可抵扣。

(五)由于政策规定允许抵扣2009年1月1日起购进的设备,很有可能引起2009年设备购置大幅度增长,进项税额激增,短期内对增值税收入造成较大影响。所以分析转型改革的短期影响时,采用局部均衡思想和方法较合适;分析长期影响时,采用一般均衡思路和方法较合适。

(六)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等政策不会对税收和经济产生影响,应从总体分析转型改革影响的结论中减除。

三、分析增值税转型改革税收经济效应时的数据需求

总的来说,不论是局部均衡方法,还是一般均衡方法,不同研究者构建的模型各异,方程和变量不同造成数据需求也不同,无法笼统说明,但是基本上都需要设备购置数据[1]。如表1所示,行方向表示设备的生产行业,也就是设备来源;列方向表示设备购进行业,是设备的使用者。表中数据满足所有行合计等于所有列合计的均衡条件。根据购进设备进项税额抵扣条件,只有当设备来源于增值税行业并被增值税行业企业购买时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即表中有阴影表格单元。

从设备器具的来源方向看。仔细观察投入产出表可以发现,固定资产主要来源于农业、制造业、建筑业、商业和其他行业中的部分行业。其中设备器具类固定资产应主要来源于制造业和商业。根据此次转型改革的规定,还应剔除摩托车、小汽车和游艇等应征消费税的设备器具

篇9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纳税人;固定资产;纳税筹划

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行业、所有地区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实物投资)或者自制(包括改扩建、安装)固定资产发生的进项税额,凭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购进的应征消费税的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不得抵扣进项税;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降低为3%,将矿产品的增值税税率由13%恢复为17%。增值税转型减轻了纳税人的税负,消除了重复征税,有利于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金融危机正对实体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出现明显放缓势头。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应关注增值税转型这一重大的减税政策,积极调整转型后的纳税筹划策略。

一、纳税人身份的筹划

增值税转型后,不管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都减轻了税负,选择何种纳税人身份成为企业纳税筹划考虑的首要问题。纳税人身份的选择可以通过增值率判别法进行分析。在适用增值税税率相同的情况下,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进项税额的多少或者增值率的高低。增值率与进项税额成反比,与应纳税额成正比,假定销售额和购进额均不含增值税,计算公式为:

增值率=(销售额一购进额)÷销售额

或者:增值率=(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销项税额。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销售额×适用税率×增值率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销售额×征收率

按照17%的基本税率和3%的征收率计算出应纳税额无差别平衡点为:

销售额×17%×增值率=销售额×3%

增值率=3%÷17%=17 65%

因此,当增值率=17.65%时,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相同;当增值率17.65%时,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按照13%的低税率和3%的征收率可以计算出应纳税额无差别平衡点为23.08%,分析同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除国家税务总局另有规定外,纳税人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因此,对于新开业的企业,应合理估计企业的年应税销售额,经测算增值率若低于应纳税额无差别平衡点,在办理税务登记时申请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手续。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经测算增值率低于应纳税额无差别平衡点,为减轻税负,需要变更为一般纳税人,关键在于如何具备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条件,可以通过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扩大销售额,达到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标准,并将增值率控制在平衡点以下,向税务机关申请变更成为一般纳税人。若经测算增值率高于应纳税额无差别平衡点,需要由一般纳税人变更为小规模纳税人,只能通过缩小销售规模来实现,分拆机构是常有的缩小销售规模的方法。

例1:假定某市一家商业企业2009年不含税销售额140万元,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符合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适用增值税税率17%,但该企业的进项税额较少,只占销项税额的60%,经测算增值率为40%,高于应纳税额无差别平衡点,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如果将该企业分设为两个独立核算的下属企业。销售额分别为75万元和65万元,符合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条件,适用3%征收率。

分拆前应纳增值税=140×17%-140×60%×17%=9.52万元

分拆后应纳增值税=75×3%+65×3%=4.2万元

显然,将该企业一分为二,按小规模纳税人身份进行纳税。每年可少纳增值税5.32万元,同时少纳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0.532万元。年节约间接税款5.852万元。

当然,这是仅就增值率而言的,利用纳税人身份进行筹划还应考虑以下因素:不是所有纳税人可以自由选择作为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企业一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分拆机构注销原企业。成立新企业的成本支出;纳税人转变身份后销售额的变化、可能引起客户群体、数量的变化,导致企业利润的变化等,企业应权衡利弊,使税后收益最大化。

二、固定资产购入方式的筹划

增值税转型后,取消了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税收因素在设备投资时的重要性降低。在同等条件下,选择国产设备,在降低投资成本的同时,也能获得进项税额抵扣,对购销双方都有利。此外,外购固定资产(小汽车、摩托车和游艇除外)所支付的运输费用,根据运费结算单据所列运费金额依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准予扣除,企业外购固定资产时,可以根据情况把自营运费转成外购运费,或者由销货方将运费补贴转成代垫运费,使购货方获得运费的进项税额抵扣,降低税负。

在固定资产结算方式的选择上,如果企业以现金购入固定资产,需要支付大量的现金。在企业资金周转不充裕的情况下,应尽量延迟付款,为企业赢得一笔无息贷款,可利用结算方式进行筹划:未付出货款先取得对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销售方接受托收承付和委托收款的结算方式;采取赊购或分期付款方式。如果企业资金充裕,可要求销货方提供现金折扣的优惠,在折扣期内付款获得现金折扣。

此外,企业也可考虑以下特殊的购货方式:如果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以企业存货换入固定资产。在扩大销售的同时,可以节省现金支出;采用以旧换新的方式购入固定资产。企业既能较好地处理旧货,又能以优惠的价格取得新货;如果采用还本销售的方式,在购入固定资产一定期限后,销货方将价款全部或部分退还,可降低购入成本。这些购货方式虽然没有直接获得节税收益,但购货方可以获得税收以外的收益。

三、固定资产租赁方式的筹划

根据国税函[20001514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规定:其他单位(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或商务部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租赁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的,征收增值税;租赁货物的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的,征收营业税。对于经营租赁收入征收营业税,对租赁净收益征收企业所得税。由于不同的租赁方式会影响企业税负,下面对固定资产的三种租赁方式进行探讨:

例2: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兼营融资租赁业务(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2009年6月按照乙企业的要求购入一台大型设备,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5000万元,增值税额850万元,该设备使用年限5年,采用直线法折旧。为简化计算,不考虑残

值和清理费用,也不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假定租赁期为5年。每年获得租赁收入1200万元,分别比较租赁期内不同租赁方式对甲、乙企业税负的影响。

甲企业:

方式一:融资租赁,不转移所有权,到期收回原固定资产,只征收营业税。年租赁成本=(5000+850)÷5=1170万元。应纳营业税=(1200-1170)×5%×5=7.5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1200×5-5850-7.5)×25%=35.63万元,5年税负合计4313万元

方式二:融资租赁,转移所有权,到期不收回原固定资产,只征收增值税。甲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该设备的进项税额允许抵扣,应纳增值税=1200÷(1+17%)×17%×5-850=21.79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1200÷(1+17%)×5-5000]×25%=32.05万元,5年税负合计53.84万元

方式三:经营租赁。以营业额全额按服务业征收营业税,甲企业每年计提折旧费1000万元。应纳营业税:1200×5%×5=300万元,应纳企业所得税=(1200-1000-60]×25%×5=175万元。5年税负合计475万元

乙企业: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分期扣除。经营租赁方式租人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限均匀扣除,无论哪种方式,乙企业每年均可少纳企业所得税300万元。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对甲企业而言,选择方式一税负最轻。对乙企业而言,由于租赁费可税前扣除,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企业资金状况选择租赁方式:若企业资金比较紧张,只是短期使用固定资产,可选择经营租赁;若需要较长时间使用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技术更新换代较快,为降低财务风险,可选择融资租赁。

四、固定资产折旧方式的筹划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一般来说,在税率不变的情况下,选择加速折旧方法可以使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初期较大的折旧额会使企业缴纳的所得税降低,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的节税效果比采用直线法明显,尤其是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节税效果更为明显。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换代较快或者常年处于强震动、高腐蚀状态,可以选择缩短折旧年限或者选择加速折旧的方法,合法地减少税款。此外,企业在创办初期享受减免税优惠时,可以通过延长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将计提的折旧递延到减免税优惠期结束以后计入成本,获得节税收益。

五、固定资产处置方式的筹划

根据财税[2008]170号、财税[2009]9号、国税函[2009]90号文件,增值税转型后,销售旧固定资产的政策有三大变化:第一、取消了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符合条件的固定资产增值税减免优惠,扩大了征收范围;第二、取消了统一的税负和单一的税额式减免形式,征税方式复杂化;第三、取消了对旧机动车经营单位销售旧机动车做出的专门规定。纳税人应关注销售旧货政策的变化,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处置方式减轻税负。

例3:青岛市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6月15日拟将一台已使用过的机器设备以200万元价格出售。该设备购人时的含税价格为234万元,比较销售旧固定资产在增值税转型前后的变化。

(1)增值税转型前,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应税固定资产,一律按4%的征收率计算税额后再减半征收增值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应纳增值税=200÷(1+4%)×4%×50%=3.85万元。

(2)增值税转型后,纳税方式会因固定资产购八时间不同有所区别。

假定设备是2008年12月31日前购入的,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应纳增值税=200÷(1+4%)×4%×50%=3.85万元。

假定设备是2009年1月1日以后购入的。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应纳增值税=200÷(1+17%)×17%=29.06万元。

由于购入设备时进项税额34万元允许抵扣,处置旧固定资产售价未超过原值,不会增加企业的间接税负;如果售价超过原值。处置旧固定资产的增值额需交纳增值税,增加了企业的间接税负。企业处置已使用过的旧固定资产,通常售价会低于原值,企业为弥补固定资产出售损失,可以寻求关联企业或者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企业,双方签订协议,以低价出售固定资产的同时,以优惠价购八原材料,通过以物易物的销售方式获得双赢。

例4:青岛市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09年6月15日拟将一台已使用过的机器设备以30万元价格出售,该设备购入时的含税价格为46.8万元。销售旧固定资产在增值税转型前后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1)增值税转型前,应纳增值税=30÷(1+4%)×4%×50%=0.577万元。

(2)增值税转型后。假定设备是2008年12月31日前购入的,应纳增值税=30÷(1+4%)×4%×50%=0.577万元。

篇10

关键词:增值税;转型

1增值税转型的主要内容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动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所谓增值,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得的收入,大于购进商品和取得劳务时所支付的金额,是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制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已征增值税,只允许扣除用于生产经营的流动资产的价值,如原材料、燃料等。因此,生产型增值税的增值部分实际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其税基最大,重复征税也最严重,收入型增值税除允许扣除流动资产的价值外,还可以扣除固定资产的当期折旧价值,其增值部分实际上相当于国民收入,税基小于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允许纳税人一次性扣除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全部价值,实际上相当于只对消费资料征税,而生产资料不征税,因此其税基最小,消除重复征税也最彻底。我国2009年1月开始实行的增值税改革,就是将原来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即增值税转型。

在全社会鼓励投资和扩大内需的新形势下,我国推行的增值税转型旨在降低企业的税负,促进宏观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其核心内容是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与以前实施的增值制度相比,此次增值税转型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改变:

(1)允许企业新购譬如的机器设备所含进项税额在销项税额中抵扣,并明确:①除专门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等的机器设备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外,包括混用的机器设备在内的其他机器设备均可抵扣;②不动产在建工程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所谓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土地附着物,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③根据其上位法授权,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具体明确为应征消费税的游艇、汽车和摩托车。个人拥有的上述物品容易混入生产经营用品计算抵扣进项税,为堵塞漏洞,规定凡纳税人自己使用的上述物品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但如果是外购后销售的属于普通货物,仍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2)对企业新购设备所含进项税额采用规范的直接抵扣办法,不再采用先征后退、增量抵扣的办法,增量抵扣是指纳税人当年新购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额,只能在纳税人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增值税额中抵扣,没有新增增值税额的不允许抵扣,而直接抵扣办法,纳税人当年新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其应缴纳的增值税额,抵扣不完的结转以后年度抵扣。

(3)为平衡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在扩大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抵扣范围、降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的同时,调低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把增值税的征收率分别由原来的6%和4%统一调低到3%。

(4)与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相配套,取消了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用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同时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

此次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总的来说都是利好,它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税负,增强了企业的获利能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2.1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1)实行消费型增值税与生产型增值税相比可以增加企业盈利。消费型增值税允许企业购置设备的进项税额直接抵扣,减少企业税收支出。虽然同时降低了新增固定资产的折旧提取额造成所得税有所增加,但总的来说企业利润还是有所提高的,如购入价值10万元的设备,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增值税税率为17%,所得税税率为33%,在生产型增值说形式下,企业新增固定资产11.7万元,每年的折旧额为1.17万元,每年可使企业少缴所得税0.386万元,折算成年金现值为2.3724万元。在消费型增值税形式下,企业新增固定资产10万元,可少缴增值说1.7万元,虽然第年折旧额为1万元,使企业少缴所得说为0.33万元,折算成年金现值为2.0277万元,比生产型增值税形式下少0.3447万元(2.3724—2.0277),但企业总利润还是增加了1.3553万元(1.7—0.3447)。

(2)增值税转型提升设备当年的现金流量,增值税转型最终通过降低产品销售成本,来提高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固定资产投资的当年,由于企业可以少缴增值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由于增值税支出的大幅减少而有所上升,但以后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再受增值税转型的直接影响,同时投资当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除了受增值税抵扣的影响外,还有可能由于新增固定资产的作用而使净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有所增加,因当年投资固定资产对于现金支出的影响一般高于新增固定资产。而且,受其影响,融资现金流量中的利息支付也会有所上升。

2.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其他方面的影响

(1)有利于促进设备的更新改造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在原有的增值税制度下,高新技术企业既要承担多投固定资产的压力,又要承担多缴税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投资者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增值税转型可使技术密集型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得到更多进项税额的抵扣,获得更多的减税收入,有利于企业改进技术,采用先进设备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产业改造和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2)有利于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生产型增值税条件下,由于固定资产增值税额不能抵扣,使许多企业不愿意更新设备,造成设备老化、技术陈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增值税转型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企业进行投资,更新设备、提高技术,从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此次增值税转型中将矿产品增值税恢复到17%,有利于矿产品的合理开发和利用,进一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3增值税转型下企业的应对措施

此次增值税转型总体上说对我国极大部分企业都是有利的,但对不同行业、企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设备、工具类固定资产投资额比较大的资本密集型企业,如橡胶制品业、印刷业和木材加工及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纺织业、家俱业、电力、熱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因这些企业在新税制下能得到较大额度的进项税抵扣,因此受益较为明显。而一些固定资产投入较少的企业,如劳动密集企业、商业企业以及还没有开征增值税的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受增值税转型的影响相对较小。小规模纳税人在此次增值税转型中因将税率统一降至了3%,也能不同程度上受到制度的激励,获取一定的利益,各不同行业、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抓信增值税转型带来的有利时机,采取相应措施,促使企业长期稳步发展。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要加快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进行产品更新换代,以省下更多的资金,增加利润,扩大生产,同时要注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购入时机,加强发票管理等内部管理机制,配合增值税转型的实施以获取更大利益,(1)采购固定资产应尽量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对除房屋、建筑物、土地等不动产以外的购进固定资产(包括接受捐赠和实物投资)、用于自制固定资产(含改扩建、安装)的购进货物或增值税应税劳务,应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才能享受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的政策,如果购进时不能分清固定资产用途的,也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待明确购进固定资产的用途后,再最终决定是否能进行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2)采购固定资产必须选择供货商的纳税人身份。在采购固定资产时,供货商的纳税人身份有两种,即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企业在采购固定资产时应选择一般纳税人供货商,因为这样才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进项税抵扣,(2)合理选择固定资产购入时机。因为当期进项税额只能在当期销项税额中进行抵扣,未抵扣完的将结转至下期抵扣,所以企业应在出现大量增值税销项税额时期购入固定资产,以实现全额抵扣,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投资做出财务预算,合理规划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期分批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与企业财税目标的配合。

小规模纳税人要加快商品的生产与销售,时刻把握政策的变化,根据政策变化搞好生产经营。此次增值税转型中,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至2%,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提供了资金支持。小规模纳税人可利用这些资金加大生产投入力度,扩大经营规模,加速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