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3-05 18:10: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管理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特点;分析
Abstract:Moder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work due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work compared with very big difference, from the form, content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core and goals are changed, therefore, should to moder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and only in the clear its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tter guide to modern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work'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on the modern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moder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Working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也出现了新的特点。现代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要想在复杂的环境中获胜,必须抓住人力资源这一对企业的成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因此,只有保证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质量,才能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素质以及专业知识结构的差异决定了不同企业之间竞争水平的差异,因此,现代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的战略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一大核心。所谓人力资源管理,也就是将人作为管理的对象,由于人本身具有较高的主导性和灵活性,能够通过思考来改进工作,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区别。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该注重人这一具有变动性的因素,优化管理质量。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大大不同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由于时代的发展,它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涵,且由于环境的改变,其管理目标也发生了改变,总之,无论是从管理的内容上,形式上还是管理的核心上,都不同于以往。因此,本文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具体表现在:
第一,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中,以往的管理往往是把对事物的管理作为管理的核心,例如,对企业员工档案的管理,对部门人员调配的管理,对调整工资的管理或者是对企业职务变更等的管理。但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却将人的管理作为核心,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中人才这一重要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来确保人才潜能的充分发挥,积聚各种人才的创造思维,来为企业源源不断提供创造性的活力,以力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当代是一个以人才为的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只有真正善于利用和留住人才的企业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但是,这种时代背景也会对企业造成短暂的负面影响。例如,企业由于过度地强调人才,通过高薪来吸引人才,这样可能形成人才泡沫,使得人才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其价格产生较大的落差;也可能会导致人才频繁跳槽等现象。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应该注重人的管理,将其作为管理的核心,不断优化管理的质量。
第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现代管理中,员工实际上也成了客户的一类,而管理中所提供的新职能实际上就是向员工客户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这些服务涵盖了各个方面,包括企业内部各种知识经验或者信息价值的分享;为员工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以不断提升其自身的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和员工创建其共同的发展目标,共同成长;通过建立员工的支持和援助系统,来帮助员工达到其事业目标;通过授权等形式,让员工更多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以加强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第三,在管理形式上,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静态管理,也就是说,当一名员工进入一个单位,经过人事部门必要的培训后,安排到一个岗位,完全由员工被动性地工作,自然发展;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强调整体开发。也就是说,对员工不仅安排工作,还要根据组织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做好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培训,不断进行横向及纵向的岗位或职位调整,充分发挥个人才能,量才适用,人尽其才。
第四,约束机制实现了制度规范和道德规范相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完善其约束机制,约束机制的建立可以将制度以及道德两方面的规范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当企业内部出现各种矛盾的时候,其约束机制既要根据企业本身所建立起来的制度规范,例如,在最初签订的合同中的各种规定等来执行,同时,也要通过日常在企业内部推广道德教育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平,优化企业的文化道德建设,并以这种道德思想的指导来约束企业内部的不当行为,使整个企业规范运行。
第五,动力机制实现了利益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企业人力资源在合理优化配置的基础上, 为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还应形成普遍认可的动力机制。一是传统管理中的利益激励。这主要是完善企业内部的成绩评价及绩效考核。成绩评价就是对员工工作的肯定, 这种肯定既可以使上司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 又是一种激励员工向上的工作方法。成绩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工作的质量和数量。二是对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认识, 更加偏向于“愿意承担责任、能够进行自我管理与控制、具有较强主观能动性”等层面;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 关心、尊重、理解和信任员工, 这就必需重视精神激励。
第六,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中的战略地位上升,管理责任下移。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责任,而是全体员工及全体管理者的责任。过去是人事部的责任,现在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承担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关注人力资源的各种政策。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专业职能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二是高中基层领导者如何承担履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三是员工如何实现自我发展与自我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根本任务就是:如何推动、帮助企业的各层管理者及全体员工去承担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责任。人力资源管理由行政权力型转向服务支持型。人力资源职能部门的权力淡化,直线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责任增加,员工自主管理的责任增加。
第七,人力资源管理的全球化,信息化。这是由组织的全球化所决定的。组织的全球化,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员工与经理人才的全球观念的系统整合与管理。首先是说,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使得我们的经理人才和员工具有全球的概念。其次是说人才流动国际化、无国界。也就是说,我们要以全球的视野来选拔人才,来看待人才的流动,尤其是加入WTO以后,我们所面对的就是人才流动的国际化以及无国界。人才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国际化的人才交流市场与人才交流将出现,并成为一种主要形式。人才的价值(价格)就不仅仅是在一个区域市场内体现,而更多的是要按照国际市场的要求来看待人才价值。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重要内容。人才网成为重要的人才市场形式。人才网要真正实现它的价值,就要最终走出"跑马圈地和卖地"的方式,真正通过利用网络优势来加速人才的交流与流动,并为客户提供人力资源的信息增值服务。
三、结束语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和以往人力资源管理很多不同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应该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新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开展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
[1] 李新玲.国企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探究[J].企业导报,2011(12).
[2] 陈进勇.现代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和谐管理的创新探索[J].广西烟草,2007(7).
[3] 张丽.浅析神东人才队伍的建设[J].陕西煤炭,2011(4).
[4] 少虎.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和谐管理问题初探[J].经营管理者,2010(11).
篇2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性
财务管理做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战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所以,现代企业必须具有战略管理思想,支持和服务于战略管理的要求。
一、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化的目标
以往,我们在财务管理上,通常把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自身的目标,其不足之处一是只考虑了硬资源而忽视了软资源;二是在资源配置上只追求狭隘的自身利益,只考虑股东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相关利益者的需要和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三是在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指导下,只注重财务指标的评价,而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财务主体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财务主体不仅包括股东、经营者与员工、政府、顾客,还包括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及所在社区,这些利益相关者及其财务要求都是战略型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1 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即不仅追求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资本增值最大化、债务人的偿债能力最大化、政府的社会经济贡献最大化、社会公众的社会经济责任和绩效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更要追求人力资本所有者收入的最大化。
2 有关的社会责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与物资资源之间的一个明显差别是知识资源具有可享性、增值性和可转移性,使得企业与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企业对知识的要求和应用,更取决于社会对知识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而也就要求企业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如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维护生态平衡、防止公害污染、支持发展社区的文教和福利事业以及赞助社会的慈善事业等,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其经营目标,而且可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什么是战略型的财务管理观念
1 人本化理财观念。在泰罗制为代表的传统管理中,由于机器大生产是以机械为中心的,工人只是机器系统中的配件,因此,人被异化为物,管理的中心是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要求管理的中心由物转移到人。20世纪末,联合国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人类的最终目标,人是发展的动力和最终体验者,从而把人类发展提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知识经济的客观要求。科技创新活动本身就是人的活动,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活动又都是由人操作和管理的,其结果也是取决于人的知识智慧和努力程度,因此,战略型财务管理应贯彻“人本化理财观念”,增加人力资源投资,围绕人的价值管理来展开财务管理活动,协调以财务关系为表现的人的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这是最终实现战略型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
2 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理财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必然加剧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谁在信息和知识上领先一步,谁就可能获得竞争的优势。因此,战略型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在作出财务决策和日常管理中,必须善于抓机遇,灵活地处理和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竞争与合作相统一,使各方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
3 风险理财观念
(1)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明显加快。如果企业的内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来源于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选择和利用,均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
(2)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有专家估计,人类可运用的知识有90%尚未创造出来,而今天的大学生到毕业时所学的知识就有60%~70%已经过时。可见,企业更需要的足创新型人才,如果一个企业及职工不能随着社会知识水平及结构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其知识结构,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就不能快速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从而也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
(3)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目前,一般产品的寿命周期已缩短为5年左右,而像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产业,其产品更新周期更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也会加大产品的设计、开发风险。
(4)“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性以及网上银行的兴起和电子货币的出现,使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使得货币的形式及本质发生变化,如从有形形态演化为无形形态,从直接价值演化为间接价值,这些均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货币风险。
(5)无形资产投入加快,变化加大,且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所以,为使企业在追求不断创造发展与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中取得成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观。
4 信息理财观念。知识经济时展最快的是信息产业,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在当今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已有2/3以上的产值与信息行业有关。市场中一切经济活动必须以快、准、全的信息为导向,信息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媒介。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成为先导,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加快从而使交易决策可在瞬间完成,经济活动的空间相对变小,出现了所谓的媒体空间和网上实体。
5 知识化理财观念。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知识化理财观念。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档案;现代化管理;光盘;载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涌现出大量的电子文件,这无疑要对档案工作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数量庞大的档案资料不仅占用空间,更重要的是给资料的分析、检索、传播和保存带来极大的困难,胶片、磁盘等档案载体已不能满足档案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所以迫切需要一种高密度、大容量的存贮载体。
光盘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和记录方式,与纸张、缩微胶片、磁盘等信息载体相比具有一系列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光盘技术在解决大容量信息存贮、快速随机存取方面,在适应不同形式信息存贮的需要和满足人们对信息利用的各种要求等方面,都显示出了无以伦比的优势。
一、光盘的类型及它的特点
光盘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1、只读式光盘(CD-ROM)记录面是银白色的,是把信息记录在衬底上,用铝膜作反射层。这种光盘是在工厂中“压”出来的,适用于大量复制的信息和资料的传播。
2、一次性写入光盘( CD-Recordable)记录面有黄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它们都是用染料聚合层记录信号,以金膜做反射层,我们一般把这种盘称为金盘。这种光盘是用光盘刻录机把电脑制作好的信息用激光“烧”在光盘上的。只能允许你把数据信息一次写入数据,不能更改数据,为用户提供了安全、稳定的保护措施。这种光盘最适合档案部门应用。
3、可擦重写式光盘(CD-Erasable)可擦除型光盘的特性与硬磁盘性能相近,可对数据信息进行读、写、删除、修改等操作。
光盘最主要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存贮容量比磁盘高。
一张光盘可存贮信息达650MB字节,相当于450张目前广泛使用的3.5英寸软磁盘;若记录文字,可存贮汉字约3.4亿个,一套《二十五史》便可存贮于一张光盘中;若记录视频信号,可存入能供放映74分钟的高质量彩色电视节目;若存贮高清晰度普通彩照大小的照片,可存入2500余幅。若采用压缩技术,存贮量还可大大增加。
2、易于同计算机联机使用。
通过标准接口,光盘驱动器可与各类电子计算机相联。目前光盘驱动器已成为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配置。在光盘库与计算机相联的状态下,可远距离传输信息,用户终端即可对索引数据、文件影像进行方便的提取,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读写速度快,精度高。
由于光盘采用了能量高度集中的激光作为读写光源,而且整个机构是在伺服系统的高精度的跟踪控制下运行,因此可进行十分精确的快速读写。光盘驱动器采用激光柬读出光盘片中信息。光盘驱动器在工作时,光学头和光盘片之间是不接触的,因此不存在光学头和光盘片之间的磨损问题。多次读出也不会损伤盘面。光盘的检索速度快。存取速率可高达每秒几兆位,并且拥有多条件叠加全盘检素,快速检索及智能检索功能。单张检索的情况下可在0.25-1秒之内检索到光盘内的任何资料。如使用光盘库与计算机直接连接,其容量增大,也可极快地检索数据。
4、易于大量复制,便于信息长期保存。
记录在磁介质上的信息,一般说只能有效保存几年,而记录在光盘上信息可保存达100年。利用复制方法,可制出大量复制品光盘,经过多代复制,光盘上信息质量也不会下降。
光盘在保护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规范排放和使用。
光盘的存放应置于盒中直立放置,避免大量堆叠,以防光盘翘曲,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磨擦和划痕造成光盘的损伤。
2、保持良好的温湿度环境。
高温会使光盘氧化、变形呈老化,潮湿度环境。高温会使光盘氧化、变形或老化,潮湿会使光盘片基霉变,为此,光盘存放的温度控制在摄氏14℃-24℃,相对湿度45% -65%。
3、注意避光。
光盘材料的塑料保护层对紫外光极为敏感,阳光的直射会使光盘过早老化。
因此,光盘要十分注意避光。
二、光盘与缩微技术的比较
1、缩微技术已历经百余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技术”,其启示介质和设备已完全成熟。
早在几十年前缩微设备就已基本定型,主要以机械设备为主,其中只有控制部分使用少量的微电子。我国也拥有一套完整的缩微标准。
2、缩微品具有法律凭证作用。
缩微技术从拍摄到阅读出想要不留痕迹地对原文进行更改是极困难的。
3、在存储容量上,缩微品与光盘各有高下。
由于缩微品与光盘处理信息的原理不同,故光盘的存储密度相对较大,但这并不是绝对的,需依所存储信息的形式不同而定。
4、缩微设备的前期投资较大。
缩微品的生产及检验设备有:拍摄机、冲洗机、检片机、密度计、拷贝机及阅读复印机等。这些设备需用房近100平方米,且冲洗间供电要大,要有上下水,配有暗房等。一套较为齐全的缩微系统设备费约在200万元左右。
光盘载体同缩微胶片相比:
1、光盘载体的应用成本大大低于缩微胶片。
按目前计算机流行配置和价格,一台奔腾Ⅱ多媒体计算机,配置一台光盘刻录机、一块视频压缩卡、一台录像机和一台扫描仪,价格不过3万元。而光盘片的成本已经很低,视质量高低每片7-20元不等,几近一片3英寸磁盘。而配备一套缩微胶片摄影设备至少需要20万元,且胶片的成本也较高。因此,应用光盘作为存贮载体,成本大大低于采用缩微胶片。
2、光盘载体与缩微胶片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以前有专家认为,光盘载体不具有法律效力。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扫描仪的技术发展和普及已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扫描,完全可以保持档案文献的原貌,而且可以更清晰。《黑龙江省档案管理条例》中规定:“各级各类档案馆提供利用的档案,应当逐步实现以缩微品或磁盘、光盘等电子文件代替原件。档案缩微品和其它形式的档案,载有档案收藏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者印章标记的,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
三、光盘载体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
档案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计算机,而目前的计算机基本配置已经包括了光盘驱动器,加之各种应用系统、软件的不断开发和网络的发展,光盘载体的应用更能适应大容量、快速检索查询的现代化管理要求。由于光盘载体可以增大信息存贮容量,加快检索速度、为建立文件级目录检索提供了可能,可以更加准确地进行查找,尽快地制出可以代替原件利用和保存并能表现档案原件原貌的复制品,以达到有效的保护和抢救档案原件。
光盘载体的应用简单、操作简便,硬件配置价格更适合于基层档案部门的实际,光盘载体更易保存,可以减少档案装俱等等,因此,推广光盘载体,应用光盘载体更容易、更适合档案的发展。
在具体的应用上,光盘可以应用于下列方面:
(1)存贮录音、录像、照片、影片等音像档案原件。
(2)存贮需要经常检索的档案目录、统计数字、科研数据、法规等。
(3)利用扫描设备,存贮馆藏纸质档案原件。抢救历史档案,字迹扩散、洇化、褪色以及纸质污染等特殊形式的档案原件。经光盘转换后,其还原复制件的字迹或图像清晰度一般高于原件、可大大提高信息的可读性。
篇4
[论文关键词]传统型企业 现代型企业 管理特征
[论文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加速,市场竞争的深化,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已日益突出,中国管理要现代化已成为共识。但是何谓现代化管理?其实质内容是什么?由于人们自身所处环境、地位的不同,观察问题所选角度的差异,各说不一,莫衷一是。我认为,进行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思想特征差异和行为特征差异的比较分析,将有助于我们建立起较为合理、较为系统的现代管理观念。
一、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比较
传统管理体系与现代管理体系的差异源于两种管理思想体系的差异。在近代由于面对的生产力水平不高,管理环境的复杂度展示不够充分,人们对管理本身的认识还不够完整和深入,因此其思想特征具有五方面的集中表现:一是突出物本观念,即偏重于对设备、厂房、物料等的管理。二是突出个体观念,即管理的对象总是针对某一孤立的对象,面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大多是就事论事,通盘考虑不多。三是突出简单决策观念,即决策是直观的、经验的、线性思维的决策。四是突出战术管理观念,即管理问题的揭示、分析、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方法的调整大都是针对企业内部的,或某一工作环节的、或眼前的状态变化而进行的。可归为五个方面:一是突出人本观念,即一切以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注重对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的管理思想。二是突出系统观念,注意个体与整体的配合协调,强调一切从整体出发,旨在优化整体功能的管理思想。三是突出择优决策观念,即决策必须是多角度、多因素分析之后的多方案比较,然后择优。四是突出战略观念,即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进行的,它强调管理行为要高瞻远瞩,管理者要具有超前思维。五是突出权变观念,即管理行为必须是随机应变,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
二、传统企业管理行为与现代企业管理行为的比较
第一,人与物管理的侧重点差异,即传统企业管理重在管物,重在对物的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而现代企业管理重在管人,重在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
第二,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差异。传统企业管理重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宗旨是用周密的制度约束,确保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而现代企业管理注重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和人的自控。它旨在通过较高的领导层素质和员工素质,以及合理的人力资源配搭,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和自律自激机制,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每一次接受媒体采访,老总们大都会说,它的企业最重要的是人才,是员工。这是一句绝对讨好、“永远正确”的话。
第三,单维管理与多维管理差异。传统企业管理行为总是针对某一管理因素实施,不管是在对问题的揭示、问题的分析、或处理措施的制定基本上是直观的线性思考。思想管理问题的交错联系,复杂关系。
第四,数量优先与技术优先的差异。传统企业管理偏重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和产品实物量的增大。现代企业直接利润的大小决定于企业产品是否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决定于产品从质量到包装,从内容到形式,从基础使用价值到延伸消费功能是否能为消费者所青睐,以及能否适应市场的变化,这一切实质上都取决于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有先进的技术才有先进的质量,先进的功能,甚至也才有先进的生产规模,因此技术优先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品牌与商誉: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在市场中持久生存的关键所在。
三、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关系
首先,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有着质的区别。传统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和处理基本上是静态分析、个态分析、近态分析,把经济系统基本看成一个封闭系统。而现代管理对于管理对象的认识、处理基本上是动态的、系统的、前瞻的。如2003年,我国造纸行业整体进入了供大于求的不利环境。由于竞争激化、价格下跌、利润下滑,使得降低成本成为造纸企业的共同关注点。淄博博汇纸业把市场与企业经营动态地联系思考,把公司各部门、各环节、各人员有机地联系思考,把成本构成作为一个成本系统来思考,从而建立起了具有较强市场适应力的目标成本控制系统,最终在成本降低,利润增长方面取得了令同行惊羡的业绩。反之一些就成本论成本、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寻求降低成本的做法,或只图一时见效而采取偷工减料、掺杂使假行为的企业却始终未走出买方市场带来的困境。
其次,传统管理是“基础结构”,现代管理是“上层建筑”。传统管理并不是现代管理的完全对立物,现代管理也并不完全扬弃传统管理,而是包含了传统管理,提升和完善了传统管理。如淄博博汇纸业的“目标成本控制系统”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中的系统思想,现代管理会计原理、行为科学、目标管理等作为理论基础的,可谓不折不扣的现代管理,但如果缺少了科学合理的定额制定,缺少完备的岗位责任制度,缺少规范的工作操作程序,这套现代管理方略能否奏效,恐怕没人敢持肯定的态度。事实上,实行现代管理并不意味着传统管理中的制度约束、定置管理、生产过程管理、数量规模效益等就不需要了。恰恰相反,没有这一切成熟的传统管理的实施,就不可能有效开展现代管理。
第三,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的适用对象不同。传统管理与技术水平较低、规模程度较小的企业相适应,而现代管理与技术水平较高、规模程度较大的企业相适应。实践中,为什么会出现一种方法在彼企业有效,而在此企业失效;一种管理模式在甲地区失败,而在乙地区成功一个管理者在小企业得心应手,而在主管一个大企业时却步履维艰、困难重重,其启示在于企业管理不能不看对象搞一刀切。如满负荷工作法作为改革年代的新事物在石家庄诞生并应用成功,却在移植重庆后难以立足;曾在中国企业管理舞台叱咤风云一时的马胜利、步鑫生、史玉柱等,在其创业之初时管理方略频频得手,而在其企业壮大之后又都频频出现管理失误,最终退出了企业家舞台。这一切事实都说明了不同生产力水平的企业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能奏效,它并不绝对取决于是否采用了完全的现代管理或曾经非常有效的传统管理。
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是不同的思想体系,这不同的思想体系作用于实践,造就了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从传统管理到现代管理本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实现的。但是从空间角度来考查,即使在现代,由于生产力在空间布局的不平衡状态存在,即手工技术、半机械化技术、机械化技术、自控技术等的同时存在,因此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自然具有共存的条件。我认为,根据不同的管理对象的特点针对性地开展管理,是管理能够取得最大成效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王迎军《战略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2]《现代企业管理模式》[M],北京,经济出本社,2007,8
篇5
关键词:关系;现代企业;管理;传统企业
DOI:10.19354/ki.42-1616/f.2016.17.23
一、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比较
与传统的管理体系不同,现代管理体系在管理思想上的差异是很大的。在近代时期,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管理环境的复杂程度展示还不是非常到位,这就造成了人们对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完整,也是停留在一个较浅层次的方面,没有深入理解,其思想特征主要是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物本观念是比较突出的,对厂房、设备、物料等方面的管理更加侧重。(2)个体观念较为突出,通常情况下,其所管理的对象大多都是某一孤立的对象,而在处理问题过程当中,很少进行通盘考虑,只会就事论事。(3)突出简单决策的观念,在这里所指的决策指的是那些具有直观、经验和线性思维特征的决策。(4)战术管理观念比较的突出,一般情况下都是针对企业的内部来解析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调整管理的方法。根据以上所述的内容,能够相应的总结归纳出以下五个方面 :(1)突出以人为本的观念,所有的一切都应该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对于人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激励的管理思想要着重注意。(2)突出系统观念,所有的一切都要从整体来考虑,要协调好个体与整体之间的配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对整体功能的管理思想起到优化的效果。(3)突出择优决策观念,首先,要分析多个层面以及多个因素,在将多个方案进行比较,最后再做出最优的抉择。(4)突出战略观念,它作用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管理者要要具备超前思维,同时能拥有高瞻远瞩的管理行为。(5)突出权变观念,管理行为必须能够根据人、事、时、地四个因素来进行随机应变。
二、传统企业管理行为与现代企业管理行为的比较
首先,传统企业管理行为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对于人和物的管理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传统企业管理都是比较重视管物,对物品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这些相关工作的监管比较严格 ;而现代企业管理的重点则是在管人,也就是非常的重视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与工作积极性。其次,传统企业管理行为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在制度管理和人本管理上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一般而言,传统企业管理主要是制度管理,这样的企业都比较重视制度的建立,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制度也会逐渐的完善。旨在利用严格的制度来对员工进行行为约束,以此达到实现企业管理的目的。但是,现代企业管理则是将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以及人的自控作为管理的重点,这就是所谓的人本管理了,非常重视人本身。这种管理方式注重培养领导者的素质以及员工的素质,希望结合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员工自律性与自我激励,以此达到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的目标。再者,传统企业管理行为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在单、多维管理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正常情况之下,传统企业管理行为主要是就企业中的某一项管理因素而实施的,这种直观的线性思考其实是存在弊端的,不够科学合理。而现代企业管理则是多维管理,考虑的因素更多,更为周全。最后,传统企业管理行为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前者是注重数量优先,而后者则是注重技术优先。传统企业管理侧重于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加大产量,但是却往往忽视了对产品科技水平的提高。但是大家都知道,低端市场的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一家企业想要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掌握核心科技,只有紧跟时代的潮流,才不容易被市场淘汰,而现代企业管理行为恰恰重视技术的提升。
篇6
[关键词] 战略管理 会计 现代管理 新思路
一、战略管理会计的含义及特点
何谓战略性管理会计。它是会计学一个新的分支,是企业战略管理与管理会计相结合的产物。战略管理会计的形成是以企业生存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强为背景的。战略管理会计是未来管理会计发展的方向,是明确关注企业发展方向的全局问题和与之相关的一切会计行为的管理方法。最终随之管理会计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会以一种外部性和长期性为核心作用的管理会计形式,会计理念将渗透到整个管理会计体系,最终为全局的把握和掌控提供所需资讯,进而加大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影响力。
1.战略管理会计的外向性
与传统管理会计区别之处,在于,战略管理会计不再局限于单一企业这一个狭小的空间范围之中,会去更多的关注企业的外部环境,比如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环境、法律状况等
2.战略管理会计的发展战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未来发展的选项目标越来越重视,经过相关调查表明,对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市场的占有率;产品的品质;可依赖程度;顾客的满意程度;技术领先地位;非常优良的财务业绩。
3. 战略管理会计的非财务信息
企业如果想要更持续的发展,不应该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只单单保证财务业绩已经不是企业目前的关注重点。战略管理会计可以提供与战略相关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4.战略管理会计的相关性和及时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因此,做为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之一,也就要求其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只有准确无误的信息相关性才可据此为依据,评价信息风险,调整适时适当的战略决策。
二、战略管理会计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应用战略管理会计,需要企业具有较高的环境条件
当前,我国要想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建立并完善管理会计师培训的制度。管理会计人员,要积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同时,多参加一些权威机构组织的培训,上升一个新的高度,以具备一个专业财务人士的综合素质。
2.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不受重视
就目前而言,很多大中型企业中,战略管理会计的岗位都不受到重视,很多企业在日常会计实际工作中,均认为,财务会计才是公司的根本,才是最重要的,.当战略管理会计需求增大时,却由于投入的人力和财力不足,而导致其难以展开和实际应用。
3.整体而言,大多数会计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水准也程度不一
导致战略管理会计的高级人才更为缺乏,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准不高,在会计披露上弄虚做假,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所有的方方面面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战略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进一步应用。
三、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例出的决策
1.创造企业外部环境,保证战略管理会计应用
想要为企业创造出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就必须积极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会计制度。企业的体制设定和会计的作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的外部环境有很多方面的因素,而法律制度的保障,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健全的法律体系下,各个企业能可以自由竞争,公平竞争,在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中良性发展。
2.提高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普及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认识
普及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加强对战略管理会计领域的认识,要对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予以对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培训和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才能更好的保障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的实施,创新,发展及开拓。
3.时时不忘加强战略管理会计人员指导,提高综合素质
前面已经分析过,目前而言,我国战略管理会计人员的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才能够促进管理会计的研究与应用。要想提高当代的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就决定了,会计教育的范围应该更为宽泛,学生不光会合理利用信息化设备,而且同时也应该对经济学、金融学、货币学、管理学、心理学及统计学等领域进行涉及,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会计教育中的会计继续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也可针对现实实际会计作业中出现和发生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在深入应用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要在实践的应用中,积极的推行战略管理会计
目前,在我国已经有很企业在实践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众所周知的青岛啤酒集团,就是一个大力实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好例子,通过应用战略管理会计,不仅提高了自身的企业竞争力,还为很多其他企业做了示范和开河前锋。
四、战略管理会计给现代管理带来的新思维、新方法
在新形式下,战略管理会计给现代管理带来的新思维、新方法,它不仅是现代管理会计领域的重大变革,也对财务会计发生着深远的影响。
会计问题绝不是单纯的技术性问题。通过会计的技术方法进行收集、加工、综合、分析所形成的会计信息,要使它对现代管理充分发挥积极作用,首要的问题是,必须正确的认识到战略管理会计的意义和特点,问题及解决方法,由于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远比财务会计更为复杂而多样,重视问题的这方面,尤为必要。
1.在预算管理领域中的决策影响
战略管理会计给预算管理领域带来了冲击性的影响力。众所周知,预算就是预期的计算,是企业根据现存与未来产生的收益进行的合理化配置。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利益最大化,如何更好的发展,扩大自身的发展空间,如何达到更为长远的商业目的已经成为高层们更为关注的问题。按照我们现有常见的预算体系,传统上把历史数据作为编制预算的最根本依据,而得出的结果往往与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扯不上什么特别的关系。而实施应用战略管理会计,既已经成为跨越了传统会计期间的限制,更关注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决策和企业的经济利益最大化,也从此方向更着重于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及其发展方向,把企业的最终利益目标视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最终成败标准,切实的应用和实施战略管理。
2.战略管理会计对现代管理中成本管理的影响
由于企业逐步转向战略管理会计,企业也从过去单一的降低生产成本观念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以更高要求和目标追求成本的管理,通过综合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中的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法,重新对成本实行战略性的管理。这就又再次回到现代管理中,就目前我国所处的竞争环境激烈的当今局面,能够把成本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分析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真正的去评估企业自身的成本水平,以求找到真正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
3.战略管理会计对现代管理中投资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当企业站在战略管理会计的高度上,整体高度都有所提升,因此投资方面的决策就会更倾向于以智力为主。在现代会计管理领域中,战略管理会计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决定其关注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重视新产品的开发,新市场的拓展和新产品在市场的重新定位等。当做出对企业长期投资方案的提案,相对于财务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不考虑到财务经济效益方面的指标和统计,也会同时对非财务方面的指标进行分析和重新评估。因此,战略管理会计为投资管理领域也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4.战略管理会计对现代管理当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推进
众所周知,现代管理的核心为指标的认定和准确估算。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中灵活多变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分析法,可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得力助手。它的强大的测算功能和准确程度,可以应用于企业在对个人考核中,测算个人绩效,而最终为人事的战略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大大加强了资源管理效率。
5.战略管理会计给现代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带来的好处
由于战略管理会计主要研究长期长远的战略性目标问题,时时刻刻都会对未来的风险进行考量。它既需要时刻关注企业自身生产经营的活动,也重视辅助活动;既关注生产制造的过程,也重视其他竞争企业的价值链活动;既关注现有的经营范围内的活动,也重视各种可能的活动。因此,由于战略管理会计涉及的广泛的活动范围,使之能够高瞻远瞩地把握各种机会,回避各种可能的风险,最大限度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创造能力。
篇7
【关键词】 现代管理 水库管理 工作探讨
水利工程中的水库管理非常关键,在传统的管理方法中,重点在于水库建筑物及相关设施的管理,而现代管理方法更注重水库的可持续发展,是传统管理的发展与进步,对水库工程更好的检查与观测,有利于水库的健康长远发展。
1 现代管理角度下水库管理的主要内容
水库是调节径流的工程,要随着水库本身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对其进行管理,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水库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按照相关的行政法规,应用合理的措施合理组织管理水库运行,对水库维修和正常运行进行管理,在最大程度上发挥水库在农业、旅游、养殖等多方便的功能与作用,运用科学合理的手段保护水库安全,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水库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综合性较强,不仅要将水库本身的功能进行管理,还要对水库内水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现代水库管理较传统水库管理相比,其管理内容上有所延伸和扩展。现代化水库管理对管理职责、管理范围、管理方法、管理标准、管理形式、管理要求等做出新的界定,与传统水库管理相比有很大的突破。水库管理主要内容是工程资源管理、工程设备运行安全管理、水质质量管理以及水量管理。现代水库管理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实行自动化标准管理,对管理质量及工作量做出标准规范,有利于提高水库管理的水平。
2 现代水库管理的特点
2.1 标准化管理
现代化水库管理的标志之一就是标准化管理,其优点是减少不必要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将内容复杂的水库管理工作进行有序处理,实现标准化管理,是管理制度规范化的具体表现。要想实现标准化管理就要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按照工程管理目标并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技术标准制定定量指标,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管理质量标准。主要是对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程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管理,保证设备的运行质量和运行安全。第二,管理工作量标准。工作量标准是以质量标准为前提,将质量标准具体化处理。水库管理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将标准进行量化管理,有利于发挥管理的功能和效用。除此之外,标准化管理基础上的工作标准要明确相关项目,对具体项目明确要求,对管理周期进行明确规定,明确人员和组织,明确管理方法和手段等。对每一项管理内容和项目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记录,方便及时分析和资料储存。
2.2 信息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传播速度不断加快,水库管理模式也朝着信息化管理模式发展,这也是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现代水库管理要想实现向信息化管理转变,就要从培养信息化人才入手,通过高等学校的教学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设置,满足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对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也非常重要,培养既具有管理知识,有具有信息管理技术的人才。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信息设备实现数据管理数据化,保证数据储存的安全性与便捷性。此外,水库信息化管理具有高效率、规范性强、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够实现水库管理信息化效益原则。现代水库管理中应用信息化管理,引进先进的网络与图像检测系统,建立动态的远程监视系统,能够方便对水库水质质量及工作量进行实时监测和信息采集,进而实现水库管理调度的优化处理,有利于实现整体水利工程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
2.3 科学性管理
现代水库管理比传统水库管理更加科学、合理,水库管理不仅要对水利工程建筑物进行科学管理,还要对配套设备、水库岸坡、流域植被进行科学管理。通过定期检查岸坡是否稳定,有无塌方、滑坡,定期调查了解库区植被、水土流失,定期调查了解流域范围内污染源及水污染状况,按照科学手段对以上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强化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护水库的水质及蓄水能力。水库科学性管理还涉及技术资料的档案管理,在保持连续的基础上,建立严格的加密措施和数据储存系统,完善内部控制。水库管理科学性是保证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能够做到预防为主,提高管理的主动性,强化管理水平。科学性管理还包括责任制,对管理人员进行责任划分,责任到人,出现问题时追究责任,有利于严格管理。
3 现代水库管理注意事项
总体上看工程管理的内容是看管、运行、检查观测、维护保养、安全鉴定、更改修理、除险加固、直至工程报废。现代水库管理注意事项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检查观测和维护保养。首先,监测观测,这是水利工程管理的重点,也是水库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检查观测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工程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保证水库管理的安全性。检查观测还包括对大坝等建筑物进行检查,保持水库蓄水池运行安全稳定。检查观测中最高级别的是安全鉴定,安全鉴定要对整个工程负责,当设备性能发生变化时,要采取相应的性能恢复技术措施。除此之外,检查观测的工作标准要根据工程设备的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保证标准的科学与合理。
其次,维护保养。维护保养的重点在于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观测设施等,其主要作用不仅要保证工程设备外观完整、运行状态良好,还要延长设备的使用使用寿命。维护保养的标准也要根据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设定,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对工程设备承载的负荷及工作制度进行科学计算和可靠分析,预测出实际的需要,在原有的规程规范基础上,通过总结分析,提出非等强度寿命分析。此外,还要对工程设备固有的关键点关键部位分析。通过科学分析而制定的工作标准,通过严格的执行,能够在较小的投入基础上,满足水库管理的客观需要,实现高水平的水库管理。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库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对水利工程整体运行稳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水库管理向现代水库管理的转变,强化了水库管理的科学合理性,有利于水库管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王飞,宁金金.水库管理工作体系初探[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14).
篇8
关键词:项目管理;通信工程管理;应用;问题;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284,F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26-2
0 引言
目前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各种新型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特别是通信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地域空间、时间的限制,使人们的信息交流更加快捷和便利,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通信工程的建设是发挥通信技术,满足人们通信需求的根本基础和重要保障,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也必须做好通信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社会。将现代项目管理方法应用到通信工程建设管理中,充分满足通信工程的建设需要,使通信工程施工管理更加的高效、快捷,保证通信工程高质量的竣工。
1 项目管理法在通信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1.1 项目管理法概述
项目管理本质上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管理体系,尤其是对建设工程项目而言,其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建设工程的方方面面,同时还要协调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资源,实现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管理方法具体包含工程进度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成本管理等内容,使工程建设满足建设质量、功能性、经济性的需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的根本建设目标。项目管理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并且具有动态管理的特性,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中。
1.2 项目管理法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通信工程在我国发展迅速,其建设水平和建设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使通信工程建设存在一些较大的难点:一是,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使通信工程建设跨度非常的大,通信网络体系覆盖面积十分地广,给通信工程建设带来很多的难题。二是,我国的人口分布受经济发展因素以及地理因素的影响,人口分布十分不均匀,致使通信网点不聚集,通信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各个网点有序串联,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打破地质条件的限制,还要考虑工程建设成本,这也加大了通信工程管理的难度。同时这也要求在通信工程建设的管理过程中,要不断地优化管理方法,保证通信工程建设的科学性、有序性,使建设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将项目管理法应用到通信工程管理中,有效改善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使通信工程建设更加的科学化、有序化,提高通信工程建设的管理效率。项目管理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贯穿于通信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从通信工程建设前期的组织规划工作、工程建设中的资源配置以及工程竣工后的总结和评价,项目管理都参与其中,指导通信工程建设更加的科学化、专业化,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工程建设的效率,使工程建设管理更加的全面、科学有效。同时,项目管理在通信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不仅注重工程项目本身的质量性和经济性,还加强了对通信工程周边环境的管理,实现通行工程的持续化发展。
2 项目管理法在通信工程管理应用中的影响因素
2.1 通信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影响因素
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直接涉及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加强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也是提高工程建设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在通信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例如技术因素、材料因素、资金因素等的影响,使工程进度管理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影响通信过程的建设进度。并且一些通信工程建设在施工的过程中还与其他的工程建设存在交叉的部分,其工程协调管理难度加大,因此还需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保证通信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
2.2 通信工程项目远程管理影响因素
上文中已经明确提出,我国的通信工程建设具有地域跨度大的特点,因此在通信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远程管理项目。远程通信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建设团队之间的良好沟通,还可以有效保障通信建设队伍的凝聚力,提高工程工程建设的效率。反之,在远程通信过程建设过程中,项目管理团队缺乏有效、及时的沟通,将会影响项目管理措施的落实,项目管理的协调工作将无法有效完成,进而影响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项目的有效性。因此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远程项目管理,保证管理的动态性、有效性。
2.3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影响因素
通信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制约通信工程的项目管理,使项目管理的进度、成本、质量等都大受影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风险存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部分,如果不能及时地把控工程中的风险、消除风险隐患,将会给工程项目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将风险管理纳入项目管理中,及时有效地防范项目风险,为工程建设提供稳定的外部环境。
3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措施
3.1 科学地进行现代项目管理模式的选取
首先,要在进行现代管理模式选择之前,对通信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对通信工程领域的一系列因素进行分析,使通信工程可以更好地进行施工方案的调整。要正确地进行项目管理特点的分析,使通信工程的项目能够得到更好地承包处理。也可以使用项目的方法对项目当中的部分因素进行处理,使项目的全部质量能够得到完整的发挥。要根据通信工程的建设需要,对现代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案进行设计,可以按照工程的建设流程和不同建设步骤的工作量特点,对现代管理模式实施选取,使通信工程的施工可以获得与之相对应的现代管理模式的支持。在进行辅管理工作设计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现代管理模式模型的研究,根据模型的特点,对现代管理模式的辅助措施进行设计,使辅措施能够更高水平上适应现代管理模式的实施要求。
3.2 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评价体系
完善的项目管理评价体系能够保证通信工程建设在实施当中能够及时进行信息的有效反馈,对于当前的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有充分的掌握和把控。施工中进行严格监督和评价,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更正,采取有力措施对施工中出现的缺点进行改正,以求取得良好的监督检查作用,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项目管理的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的保障施工的整体质量。
3.3 强化风险管理
为了更好地把控通信建设工程中的风险因素,在正式施工之前,根据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全面分析其中的不确定内容,并且对运行风险较大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提出防范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因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还要制定风险预防机制、工程应急机制,合理、有效地规避工程建设中的风险。同时,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可以实行风险转移政策,这也是工程项目建设之初最主要的内容,要尽可能的将合同责任以及风险转嫁给业主方,减少经济风险。在正式的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通信工程防范措施,并且依据通信工程的建设实际,合理调险防控措施,同时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通信工程建设风险防控能力,保证通信工程的持续化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而通信技术的有效利用离不开通信工程的有效建设,并且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更好地保证通信工程建设的科学性、高效性,必须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方法的科学性、全面性,而项目管理法的应用满足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经济性、功能性以及社会性的需求,符合通信过程的建设实际。但是由于项目管理方法在通信工程中的时间还较短,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项目管理方法,使管理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实现通信过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刘云凤.通信建设项目管理漫谈[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5(2):60-63.
[2] 谢建强.通信建设工程的施工方项目管理浅析[J].电子制作,2013(13):287-287.
篇9
【关键词】管理 科学管理 管理哲学化
管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需要应运而生的。总体来说,人类的管理经过本能、经验、科学三个阶段,而当下,正在由科学管理向哲学化进步。
一、从本能管理到科学管理
人类由聚居部族到城邦,最原始的管理,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供参考,主要依靠管理者的“悟性”和个人的地位与魅力。那个时候,大凡优秀一些的管理者通常被视为圣人,他们是“上帝”或者“道”的化身,他们凭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开创了一些初始的管理理念,例如中国的“仁政”。东周“百家争鸣”的时候,诸子开始总结前人的智慧,本能管理已经进入了尾声,开始进入另一个时期――经验管理时期。
当人类积累一定管理经验的时候,借鉴前人经验成为管理智慧的主要来源,在这个阶段,管理者一般都精通历史,从历史中找到管理的得失和方法,《资治通鉴》也就是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但是,经验管理容易厚古薄今,而且经验毕竟是前人的经验,不可直接使用。更让人惋惜的是,中国的经验管理因循色彩和习惯都很浓重,以至于没有朝科学管理的方向发展。
科学管理源起于西方的企业管理,经过工业化的催动从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到今天为止,从泰勒到德鲁克,管理科学已经成了一门内容丰富、使用范围广泛的科学。这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构成了现代社会管理科学,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推进作用。
二、从科学管理向哲学化管理是大势所趋
科学管理思想是不是人类最好的管理理念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从中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的历史都看到这样的局限,尤其是金融危机以及以往的经济问题,印证了西方管理理论的局限甚至失败。
首先,科学止于人性。科学管理是以物质为基础的,原先的所说的科学层面的管理,其实都是单模块的“事”与“物”上的管理,如物流、财务、营销、生产、甚至人力资源的部分内容。当管理上升到真正的以“人”为本时,科学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其次,科学管理是分专业的,是以相对特定的领域和静止的环境为前提的。科学管理系统,大多是方法和工具,而研究这些具体的方法与工具之间的关系、研究更高层的规律,尤其是现代社会的人和化无常,确立组织的根本规律,就需要更高层次的思辨模式了,这就是管理哲学。
当人类管理进入真正的“人本”时期,进入整体思维时期,进入不是对具体表象而是对规律加以研用的状态,就是管理的哲学化开始。管理的哲学化不是否定科学,相反,管理哲学化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的。
那么管理哲学研究什么呢,有人用企业文化来代替,我认为这是不全面的,按照中国术语来说,管理哲学的内容起码应包括:立心、立制、立人,其中,立心为本。立心,就是确立企业的基本精神、性格、价值取向、基本思路,包括企业在若干问题上的决策依据,如:稳定与发展,合作与竞争,知与行,个体与团体等。这些问题与企业文化的理念部分有相似的地方,但不是绝对的相等。立制,就是建立企业基本的运行模式与规则,尤其包括企业权利体系,这是企业运行的基础。立人,在企业是培养团队,在个人则是安身、立命、智慧,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三、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哲学轨迹
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丛林”,直至今天的“企业文化”阶段。
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一阶段(1900-1930),是以F•W泰罗、 M•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主要把近代自然科学成果引入企业管理,提高效率,但其实质却把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庸。它忽视了人是富有情感、具有主动精神的主体。这个时期,泰罗尽管侧重研究管理技术问题,但他却注意到了科学管理的本质问题。他认为:“科学管理从本质精髓来说,包含某种哲学。”因此,有人把泰罗看成是首先提出管理哲学的管理论者。
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二阶段(1930-1960),是以梅奥、麦格雷戈、马斯洛等为代表的“行为科学”阶段。行为科学的崛起及其广泛应用,心理学展开了对管理科学的实验研究,社会学也开始把管理作为社会群体生活的一个方面来加以研究。此外,美学、伦理学、逻辑学等学科也日益与管理学相结合。在上述诸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管理方法论、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管理逻辑学、管理伦理学等各门分支学科相继发展起来。管理的研究方法也就由“古典管理”阶段的自然科学数量方法转向理论研究的哲学思辩方法,以探求管理主体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意义和人文倾向。
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三阶段(1960-1980),是以多种管理学派并存为特点的“管理丛林”阶段。这个阶段上的理论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力图从整体上把握管理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使得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哲学色彩大大加深。
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第四阶段(1980-),就是“企业文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上,把文化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在当今企业经济活动中,人是最宝贵的财富。许多发达的国家把聚集培养人才看成是整个管理活动生存发展的源泉。这就是说,在现代管理中,重视管理主体的价值,进而形成现代化管理的主导力量和核心,是现代化管理思想哲学倾向的重要方面。
四、中国式管理哲学
篇10
【关键词】管理科学 管理哲学 联系 区别 互补
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从来都不是分别独立的。从管理科学诞生之日起,该学科中就一直渗透着哲学的因子。随着知识文化和人才精英逐渐成为管理的主要对象,管理呼吁更多的人性化和主动性,于是,管理哲学逐渐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的联系
管理科学是研究与管理有关的理论,研究管理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管理哲学是对管理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研究和探讨。
管理科学和管理哲学相容于现代管理科学。现代管理科学在以往管理科学注重效率,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添加了对人性和人的需要的关怀,它使管理对效率的追求发生了从机械控制向激发人自身积极性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正是哲学智慧的产物。可以说,现在管理科学就是管理科学的哲学化,就是在专门研究管理本身这件“事”的基础上增加了“人”的因素,在考虑技巧性的管理的同时,考虑到艺术性的管理,赋予管理以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和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自1923年,英国管理学家奥利弗・谢尔登(Oliver Sheldon,1894―1951)出版《管理哲学》以来,从哲学层次上考虑管理实践的尝试从未间断过。从由自发式管理发展到自为式管理,再由自为式管理跨越发展到自觉式管理,这无疑是管理史上的两次飞跃。管理科学往管理哲学的转向,即管理科学的哲学化,是伴随着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管理学自身等学科的发展而具有必然性发展趋势,这种趋势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理念在管理上的印证和深化,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在这种发展中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人类生理、心理发展需要,社会物质和精神进步的需要。
“管理哲学的崛起意味着管理新时代的到来,它将在‘否定’和弥补现有管理科学缺陷的基础上,实现管理思维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化”。管理哲学是对管理科学精神的升华,是现代管理科学史上的一次较大进步。
二、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的区别
(一)分别引领两种趋势
管理科学求真,而管理哲学求善。两者分别将现代管理引向两种趋势,即管理的科学化趋势和人本化趋势。
科学更注重实证,通常要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实验和分析。管理科学的研究是通过对一些自发式的管理行为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具有一般性的即规律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此外,管理科学通过规范性研究,得出“更好地进行管理”的方法,为获得更优良的管理提供指导。总之,管理科学的研究是为了求真。管理的精确化使得管理科学成为一种可重复进行的研究活动。管理科学的作用正在于掌握这种可重复的规律。
管理哲学是对人的行为、目的、价值、心理、情绪等因素的研究,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在人的这些对管理产生主观影响的因素中找寻有利于管理的因子。管理哲学涉及管理的终极追求。它在精确化管理的基础上增添了模糊化的管理,使管理具有灵活性。同时,管理哲学更趋向于以人为本。因而,管理者能够在它的指导下,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体现出管理哲学的作用,即为管理者提供一种价值导向,为管理活动提供一种价值方向。管理哲学的出现,致力于使管理成为一种善行,而不是“以恶治恶”。
(二)分别属于两种命题
管理科学包含着逻辑的、理性的、对称性的特点,其产生动力源于管理者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寻求更高效的管理方法。自20世纪初,美国古典管理学家泰勒创立“科学管理”理论以来,管理科学在大约一个世纪内,适应着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得以蓬勃发展。基于科学管理的工厂管理理论经过爱默森、库克的推广传播,在法约尔、韦伯的理论补充下,形成了古典组织理论。梅奥的“霍桑实验”作为管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将管理科学带到一个新时期。在组织管理日益成熟之际,知识和技能管理成为管理的核心问题。在后现代管理学时代, 员工不再只是简单的被管理者, 更应该成为自我管理者。
“在工商界、政府和其他组织的主管人员中间,长时期来还盛行着这样一种观念,即认为管理是不受理论影响的――因为管理完全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这种观点更偏向管理哲学方面的理解。而理哲学艺术,是非逻辑的、非理性的、非对称性的,它既是一种人生经验,也是“对管理经验所做的一种反省”,这种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反省总结到最后就成为一种管理智慧。管理的智慧关系到对人的思考,包括对人的心理上的物质和情感需要、人际关系、人的个性等因素的哲学思辨。管理哲学是一种智慧的总结,管理科学“欲要达到其最高峰,必须借助于哲学的理论思维”,这种思维是情感性的,而非科学性的。
(三)分别处于两个层面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