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3-05 18:1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管理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管理的概念

篇1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规范化

作为一个幼教管理者,不但要了解与幼教相关的各种管理知识,而且还应该不断地吸收幼教新理念。以下为我从事幼教工作10年来的一点点认识。

一、幼教管理的概念

幼儿园综合管理工作是一门艺术,它是指幼儿园管理人员遵循一定的教育方针和保教工作的客观规律,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将人、财、物等各种因素合理组织起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优质高效地实现国家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园工作任务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传统的幼儿园管理者专注于繁琐的事务,因为他们只是关心发生的事务,所以这些管理者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处理别人的事情上,而忽略了对人的培养,他们总是不相信下属,认为他们做事总是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任何事情都亲力亲为,但结果却总是事与愿违。

真正的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做到“有效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确定优先顺序,根据事情重要性进行统筹合适的安排,确定每一件事情都有时间的设定,都能够合理地解决。此外,对于人的培养是管理者最根本的职责所在,如果可以让每一位员工成长起来,管理的绩效就会得以发挥,如果可以让每一个成员胜任职责,组织的效率就会提升,因而幼儿园管理者应该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力,才能让幼儿园顺畅、高效地运转。

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幼儿园管理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1.部分幼儿园管理者素质偏低,不能处理好教育理念与市场理念问题

有的管理者只重视幼儿园的市场开发,而忽略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有的只注重教学,而忽略了园所生存与发展,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都是不对的,这就要求管理者不但要懂教学基本技能,而且也要懂得市场经济导向。

2.我国现行幼儿园管理大多都以奖惩性评价为主

幼儿园教师的每项工作都有严格的考验标准,评价制度过细、过于量化、过于机械,评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评价方法、手段不健全,而且经常与晋升、奖金等奖惩性措施挂钩。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制度,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如何做好幼教管理工作

1.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将直接影响到园所老师的工作表现和潜能的发挥,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树立榜样,在工作中,要在其位谋其职,在困难面前要勇挑重担,对任何事情都必须严于律己,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在员工中起到表率作用,这样才能带动老师们一起努力工作,共同提高。此外,新的思想、概念层出不穷,管理者应时常对决策进行反省,并用开放的态度广泛地学习,持续不断地吸取知识和磨炼自身技能,以维护作为管理者、领导者的地位。

2.提高沟通与协调技能

一个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要善于倾听,唯有如此,才不至于让下属离心离德,或者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提议。管理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不仅能解决许多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问题,还能让团队成员知道团队需要他们,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形成和谐的团队。对待园所员工应该要有真心、爱心,不要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员工感觉到你我之间有一条不可跨越的鸿沟。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尽可能地多给员工以体贴、关爱,让员工感受到温暖、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工作起来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才愿意为集体全力以赴。

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矛盾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及时、巧妙地解决问题,不让问题遗留、严重化是幼儿园管理者的责任。管理者应该能敏锐地觉察教师的情绪,切勿等到矛盾扩大后,才出面排解。对于情节严重的冲突,或者可能会扩大对立面的矛盾事件,更应该果决地加以排解。即使在状况不明、是非不清的时候,也应即时采取降温、冷却的手段,并且在了解情况后,立刻以妥善、有效的策略化解冲突。只要把握消除矛盾的主动权,任何形式的对立都能迎刃而解。

3.要学会授权

选一个适合的人,比选一个优秀的人更重要。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所以,作为园所管理人员应该把权力授予适合此项任务的人,信任他们,给他以责任,并赋予权力,使员工认识到自身价值。同时,我们也要帮扶老师们学会工作中自我协调,提高自身能力。

4.管理的科学规范化与细致化

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应该走科学规范化与细致化的道路,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经被淘汰。幼儿园管理者在决策执行某一项工作时(如计划某一项大型活动),应该首先将所有计划信息传递到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可以在计划中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供管理者更好修正计划,使计划性更加全面,更加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然后分析每一订细节,制订出有效方案,并不断有效修正,最后实施,同时保证有相应的监督机制。

总之,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技能,以身作则,围绕以人为本的方针,走向科学规范化与细致化的管理道路,注重人才培养,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管理的目标,提高管理的效率,开创幼教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徐永宏.谈管理者的管理艺术[N].中国教师报,中国幼儿教育周刊,2005.

[2]董汉民.我国当前幼儿园管理者有效领导行为的调查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篇2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精细化管理 措施

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要强调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将精细化管理原则渗透到生活管理和教学管理之中,搭建起园内外共同管理的桥梁,为幼儿设置更为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本文重点分析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建议。

1.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精细化管理首先是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概念出现的,将这种管理理念应用于幼儿园管理中必然会使得幼儿园管理出现全新的局面。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模式,面对的是年龄更小、更需要呵护的群体,因此精细化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专家所接受,可以说精细化管理就是幼儿园内部急需实施的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

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对幼儿园文化行为的建立方面,有着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幼儿园自然就能够从管理细节方面得到好评,并在长期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沉淀为一种管理制度、一种常态管理机制,就会使幼儿园管理和服务成为一种品牌,就会提高幼儿园内外部的公信力,从而推动幼儿教育得到更好地发展环境和市场竞争力。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做到“事无巨细”,而是应该全面地进行组织、梳理、监督、控制,进而形成有效的细节管理控制,并变成新的标准、规则和机制。[1]

2.幼儿园日常精细化管理措施

幼儿园的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对幼儿的安全、食品、游戏、教学等多方面的日常化管理几乎包括了幼儿园管理的所有层面。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开展精细化管理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精细化组织

日常化管理要有精细化的组织结构,精细化的组织结构能够使得幼儿园内部的所有工作都有迹可循,能够人人尽其则,保证管理的实效性。精细化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明确的精细化分工。从教育教学、家长沟通、卫生、安全、档案等日常机构着手都要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并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避免出现管理漏洞。例如:当前很多小型幼儿园也认识到了精细化组织的重要性,往往会在设立“班级主任”的情况下,再次设立“生活老师”,将幼儿生活与教学划分,保证工作管理的完善性。当然,这种简单化的划分还是不够的,应该从多方面进行精细化的组织设计,并及时进行负责人的公布,保证制度的健全,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2.2精细化整顿

任何管理工作都不可能完全没有漏洞,为了避免出现幼儿园管理问题,应该设立精细化的管理整顿措施,具体来讲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

2.2.1深入调查,调整方案

针对现有的幼儿园管理组织和措施要深入化地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对象包括:幼儿教师、家长、幼儿。方式应该采用园长直接深入和问卷调查、家长会、电话询问等形式。通过深入化的调查,管理部门要切实地进行方案调整,形成全面化的精细化管理方案,使得管理措施更为精细,突出重点。[2]

2.2.2科学指导,自查自评

幼儿园管理部门应该协调管理组织和社会教育专家进行幼儿园内部的考察活动,针对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科学的指导,这种指导活动应该是经常性的,并对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同时,园内部也要经常性地开展自查自评活动,与实际管理工作相结合,确定精细化管理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预设成果,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自查自评活动,不断创新方法,提高效益。

2.3精细化自律

2.3.1教学自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学是最为精细的的思想情感艺术。的确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必须要运用最为精细的思想情感艺术,而这种艺术的体现不是通过硬性化的制度控制所能够实现的,必须要通过教师的自律行为才能获得。教师自律的行为获取渠道要通过培训和教育导入,因此对于幼儿园的精细化管理来讲应该要实现“精细化自律”的培训,通过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得教师认识到精细化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通过精细化工作考核实现对教师的物质奖励,最终实现对精细化自律管理的全面约束。通过精细化自律的培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问题就会自动自觉地进行问题研究。例如:特级教师朱静宜老师的文章《女孩子回答,男孩子补充》就是通过对日常教育工作的研究发现的问题,并针对“男孩踊跃,女孩不愿意发言”的情况设计的教学措施。因此可以说精细化自律管理和培训,使得幼儿园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教育能量,并最终将工作与个人发展融为一体。[3]

2.3.2生活自律

当然,精细化自律也涉及到日常化的生活管理,要针对幼儿的安全和健康问题进行自律教育,使得生活教师能够随时注意幼儿的健康状况,自动自觉地进行全面化的呵护。管理组织者则要对有自律行为的教师进行表扬和鼓励,在幼儿园管理文化的影响下形成全面的自律行为,并通过现场管理规范,加强工作指引,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管理错误带来的损失和意外事故。

2.4精细化沟通

幼儿教育过程中,与家长的沟通有利于建立家庭、学校的双方教育机制,本文重点分析了日常化的沟通艺术,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2.4.1审时度势,采取主动

在与幼儿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家长对老师谈话内容的反应,也就是要注意察言观色。在沟通过程中由于谈话的内容是以“幼儿”为主的,因此家长往往会特别重视谈话的内容,也在教师言语的字里行间来分析孩子在老师心理的地位。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家长出现反感的反应,教师就应该转变沟通方式做出纠正。另外,教师要注意采取主动沟通,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利用网络和电话等信息手段进行主动沟通,主动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教育关系,尤其在孩子在学校内出现问题的时候,主动沟通能够减少摩擦,避免家长对突如其来事件的不理解。

2.4.2真诚教育,寻找共鸣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建立在对“孩子”的教育共鸣之上的,因此幼儿教师必须拿出十二分的诚意来对待教育工作,实现教育上的优势作用,这是与家长沟通的基础。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真观察每一名幼儿的表现,把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印象,如孩子的饮食习惯、常规习惯、兴趣爱好等说给家长们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自然就增高了,也形成了双方的教育共鸣,在家长心理层面形成了“共同教育”的心理认可度,这自然更有利于沟通艺术的实施。

2.4.3激励沟通,表扬渗透

如今的幼儿教育理论推崇“激励教育”,这种教育方法也可以应用于与家长的沟通之中,因为家长也需要表扬。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善用激励沟通的机制,通过谈话鼓励家长了解更多的教育新理念。例如:“我发现你对教育孩子很有办法呀。”或者是“你说的真的很对呀,就应该这样教育孩子。”诸如这类的语言能够激发家长重视孩子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得家长与老师的关系更为融洽,便于老师向其宣传新的教育理念,讲明孩子教育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精细化管理教育来讲,必须要重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并根据具体的情况设立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通过幼儿园内部文化的建立实现对教师自律行为的引导;通过与家长的精细化沟通实现共同教育的目标,最终搭建起管理的桥梁,共筑幼儿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吴小青. 浅谈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效益提升[J]. 学校管理, 2011,(01).

篇3

【关键词】幼儿园;园本式;创新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管理是一所幼儿园的灵魂,它决定了幼儿园运营的情况和发展,其管理意识的发展应该成为所有管理者思考的命题。目前幼儿园管理缺少规范化和创新性,部分幼儿园虽有较长的办园历史,但在管理中仍遵循常规,导致幼儿园队伍缺乏生机和成长,幼儿园创新性的管理意识与方法需求迫在眉睫。本研究基于幼儿园本身的实践,以一线管理的真实事例与实践探索为基础,思考在幼儿园队伍建设、园务管理、保教工作、家园工作等方面运用创新意识形成新的方式方法以及管理成效的实现。

二、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创新管理

以幼儿园组织结构和体制上的创新,确保整个组织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物质、新方法成为可能,通过决策、计划、指挥、组织、激励、控制等管理职能活动和组合,为社会提供新产品和服务。管理的创新是社会组织为达到科技进步的目的,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而实施的管理活动。

(二)“园本式”创新管理

基于对幼儿园环境、文化、资源、特色以及幼儿园幼儿、教师团队等情况的分析,采取创新有效的管理行为,优化管理效能,有效实现幼儿园发展。根据园本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和筛选是关键,探索适宜各自幼儿园的独特管理方法。

三、运用与实践

(一)创新一:制度建设与“人”本建设融合

以往的幼儿园管理中都比较注重常规制度的建设和管理,常常将制度摆在第一位,而忽略了教育以人为本的特殊内涵。在园所的管理中应该加强制度与“人”本建设的双融合,以增强意识为主,让幼儿园焕发真正的成长动力。1.强化班子建设,发挥引领作用班子成员应不断强化“三种意识”,即责任意识、整体意识、服务意识,弘扬“四种精神”,即真抓实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开拓创新精神。领导班子还要坚持做到以正直廉洁的品格影响人,以民主严谨的作风感染人,以团结进取的精神激励人,以扎实娴熟的业务带动人。班子成员自觉增强党性锻炼,努力勤奋工作,大家既能按各自分工要求落实管理目标,又能做到互相支持、互相协调,在重要事情上都能在充分讨论、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再作决定。大家本着“原则问题统一、细小问题互补”的精神,起好单位的核心、首脑、决定性的作用。同时,注重精神建设和精神引领,树立班子统一思想,同舟共济、超前创新,形成发展合力。园领导在工作中有预见性和超前思想,具有求新、求异、求特的意识,能站在未来的角度考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拓宽幼儿园发展的空间。整个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勤奋廉政,好学上进,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2.理顺管理网络,发挥奖惩功效幼儿园内部应进行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为重点的改革,进行人员结构的改革,调整人员结构,提高保教人员的专业素质。各教学班人员采用优化组合,如由领导班子指定各教学班负责人,然后由负责人与教师、保育员自由双向选择,调动人员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保证其可行性和稳定性,对各类人员定岗、定职、定责。在幼儿园内部管理中注入竞争、超前要素,是内部改革关键的一环。在工资、奖金上应拉开分配档次,实行效益工资浮动制。解决幼儿园的“大锅饭”、“干多干少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管理弊端。因此,必须要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奖惩要分明,优质优酬,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同时奖惩制度体现多劳多得,方式灵活多样,即按时间计算奖励、按工作效果计算奖励、按工作量计算奖励。每一层面的内容相互对应,如表1所示。案例:某园是聘任制的民办园,制定“聘用合同制方案”,成立核心小组,由每位教工填写本人志愿。意愿书中提及:“你的第一岗位意向是什么?如果不能满足你的第一意向,你的第二岗位意向是什么?你是否愿意承担你岗位以外的工作?”最后根据本人意愿,核心组全面平衡,由园长作为法人代表同教工签订大合同以及岗位合同。这样的岗位合同每年签订一次,这都是反复宣传、学习、讨论的时机,学职责、评实效,各班组长之间,各特色教师之间,班主任与配班教师之间展开了积极的岗位竞争。在竞争中让每位教工找到了充分发挥优势的岗位,不断从“要我做”转化为“我要做”,促进了教工队伍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创新二:以队伍建设为主要突破口

幼儿园的最终竞争力就是教师队伍的质量,在管理中不能只关注幼儿园财物、资源,而忽视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打造和培养。在现实中,许多幼儿园对自身的教师队伍建设漠不关心,不关注教师的心理调试和专业成长,造成了教师队伍素质和专业水平低、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教师队伍难管难动的现象。将创新意识融入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中,可以有效激活教师的动态性和生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1.倡导敬业、乐业、专业的精神精神反映了一个单位的整体素质和一个人的面貌、风范。幼儿园应把敬业爱岗、求实创新作为提高教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线,在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除了必须具备保教工作需要的特殊素质,还要善于针对园内教工每个成员心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以园长的品德、能力、知识、情感等因素的非权力影响来引导和施展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实施总体目标。使教职工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内驱动力下,不怕困难、开拓创新、求实奉献、全身心地投入各项工作。2.抓好教职工的业务素质创新管理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以人为本。教职工队伍应加强学习和培训的自培,建立让新手教师、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打造一支全面加特长的教工队伍,把幼儿园作为提高教工素质的重要基地。(1)确立“名师名园”思想,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推优选拔,重点培训,树立典型,“铺路架桥”等措施,力争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进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行列,并做到一切从幼儿视角出发。(2)抓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通过铺路子、搭台子、压担子、教法子,使更多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脱颖而出。(3)抓好教工整体素质提高。切实加强领导,严密组织,改进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师德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创师德建设新局面。在师能培训上,继续强化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能为主的基本功训练;鼓励保教人员利用休息时间进行高一层次学历的进修学习;加强对教师教研的指导工作。努力营造一种“比能力、赛水平、求发展”的环境氛围,促进广大教师整体素质显著提高。(4)提供外出学习参观的机会,让教工扩大视野,吸取信息。根据不同的对象,组织教师赴外地学习、考察。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自培,尽快提高教职工队伍的素质。根据幼儿园的性质提出“全面+特色”的目标,鼓励教师在自身的基础上求进步、求发展、讲特长、有特色,电脑、英语应作为全体教师的必修课,并分层次逐步进行培训。

(三)创新三: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篇4

张稳艳,现任天津市河北区第一幼儿园园长兼党支部书记。

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学校,特别是幼儿园,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实现幼儿园管理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要有新思想、新思路,大规模幼儿园管理更需要精细化管理,以最优的策略、最简便的操作达到最大的效益。基于园所发展实际,借鉴企业管理的模式,河北一幼大胆尝试“走动式办公”,强化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对幼儿园各个园区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督,实现现场管理控制,试图达到管理“无盲区”。“走动式”办公是精细化管理的一个手段,通过实行“走动式”办公,形成“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落实”管理局面,提升了园所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把握“走动式”管理的理论

“走动管理”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管理学者1982年出版的一本书。

通过学习了解,把握精髓,我认为“走动式”办公特征表现为:一是了解实情。通过深入一线走走、看看,全面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使管理者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沟通交流。通过与教师沟通,掌握及时、可靠、全面情况,为准确决策打下基础。三是现场管理。通过检查各部门、各项工作,将走动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督促教师积极工作。四是建立情感。通过和教职工交流形成和谐、融洽、平等的关系,拉近上下级距离,相互信任与配合。

二、梳理“走动式”办公的含义和形式

我园所倡导的“走动式”办公基本含义是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师、幼儿、家长服务的思想,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管理者深入各园区,走进班组,走动中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为幼儿园工作指明方向,减少工作失误,在走动管理中提升幼儿园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保教工作质量。

“走动式”办公的形式:园长“走动式”办公,园长对三个分散园区进行“走动式”办公,搜集最新讯息,并结合园区实际情况作出最佳判断,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领导班子“走动式”办公,班子成员对一个园区(意奥园)的走动办公,是弥补意奥园缺乏干部,把办公室搬到意奥园区,通过班子成员分工不同对教学工作、后勤工作进行现场管理,以确保意奥园管理顺畅,把管理落到实处。部门负责人“走动式”办公,事务员、食堂管理员对部门工作“走动式”办公,到非长期办公园区(昆石园、意奥园),协调指导该园区分管或兼职人员工作,研究解决具体工作问题,制定工作计划。

三、探索“走动式”办公的主要做法

在探索“走动式”管理过程中,主要采取“四一”方法,即做好“走动式”办公四部曲、完成“走动式”办公记录。

1.做好“走动式”办公四部曲。

“看”,就是观察。领导干部走进园区部门、班,观察教师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观察教师工作的精神状态、教师的行为等,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如全景观察、重点观察、比较观察等。

“访”,就是访问。领导干部走进部门、班,倾听教职工的需求、合理化建议,倾听幼儿家长的意见。倾听、互动,创造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得到积极应答和人际沟通环境。

“查”,就是检查。领导干部走进教师工作、课堂实践,巡查过程中用幼儿园评价标准和幼儿园工作规范,检查教师的日常工作,指导保教行为。

“追”,就是落实。领导干部在“走动式”管理中发现了问题,第一时间现场解决不了的,需要进行上报反馈、讨论研究决定,要带着问题开领导班子会,明晰问题,制定有效措施,落实精细化管理。

2.完成“走动式”办公记录。

篇5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模式;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60-01

管理是一门艺术。我国当代管理学家立林认为“管理是通过组织计划来行动,把一个机构所拥有的人力、财力、物力充分运用起来,使之发挥最大效果,已达到机构的目的,完成机构的任务。”一个成功的管理模式,应当是现代管理经验和创新思想统一的管理模式。幼儿园虽小,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其管理工作的内容多、面广,即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幼儿园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形势,出现了许多新问题。而管理的关键就是管好人。幼儿园的人员是个特殊的群体,有95%以上是女性。如何把这群“孩子王”带领好、发挥好她们的长处,使她们成为你工作中的得力帮手,这也是幼儿园管理者面临的严峻问题。

1 实施以人为本、知人善用,建设和谐团队

要建设好一个幼儿园,靠园长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始终坚持团队精神,团结协作、各负其职、各尽所能,在决策上集群众的智慧,在行动上聚集体的力量。在人员的管理上,以“打造和谐团队,树立园所良好形象”的管理思路,树立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的概念,不断地调动教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增加集体的凝聚力。在考虑人员的组合搭配时,要了解每个老师的优势和弱点,根据她们的业务专长、实践经验、教研能力、年龄结构及相互之间性格的可溶性等进行搭配。通过优势互补,使人员搭配更优化和平衡,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通过节日以班或以级为小组进行各种提高团队精神的体游活动的竞技比赛;开展教师卡拉OK比赛、钢琴演奏比赛及参加交谊舞学习班等。通过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使大家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在竞技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准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最终获得共同提高的双赢效果。同时,园内的大事、热点、难点问题都让大家共同讨论,形成认同感、归属感,鼓励大家共同参与园内的管理工作,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敬业精神,增强园荣我荣的主人翁意识。并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教师,使他们充满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在工作中注重人性化的管理,才能形成很强的凝聚力,教师的工作热情高涨,具有主人翁意识,大家就愿意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

2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

2.1 建立完善的制度:自古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流的管理培养一流的人才,只有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工资报酬适当拉开差距,达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真正目的。通过加强对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使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幼儿园内部体制改革能够真正贯彻与落实,使幼儿园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特别是加强了对日常工作考核和年终工作考核工作方案的研讨,在耐心征求全体教职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对年度目标奖惩考核方案、教学专项奖等进行了适度调整,并且由教职工大会通过,落实实施,充分显示了幼儿园管理的公开化与人性化。通过出台合理可行的考核方案,将教师工作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保教工作质量的提高。为了稳定一支优秀的幼儿教师队伍,与聘用教师签订《聘用合同书》,办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建立和健全各级管理网络,严格实施责任倒置责任制。进行园部――教研组――班组的管理层次,科学的管理网络达到条线分块,层次管理的局面。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落实,规范了教职工的工作行为,提高了保教工作质量,为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严格执行制度:相对于建立制度而言,执行制度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如果形容建立制度是“纸上谈兵”,而执行制度可谓是“真枪实弹”了。因为制度只是一种存在的形式,而是否真正发挥管理的职能作用就是看贯彻执行的情况。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体现“公平”二字,也就是执行“法治”还是“人治”。中国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讲人情”,而最大的弱点也是“讲人情”。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首先要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如果在不违反执行制度原则和落实“公平”二字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讲人情”,其“度”如果把握得好,可谓落实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了人性化管理。如果“度”把握得不当,违反了“公平”二字,面对不同的人执行不同的制度,奖惩不同,对人不对事,“人治”替代“法治”,这样的管理品质,有再好再多的规章制度也是无用的。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不公平”现象,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1)制度公开。一旦建立和形成的制度,要公示上墙(例如岗位职责),没有上墙的制度要复印人手一份,重要的制度还要组织教职工反复学习讨论(例如奖惩方面的制度和涉及到安全方面的制度),让所有的教职工都基本了解制度的内容,即使忘记了也能随时查阅到。

(2)过程公开。凡是涉及到执行奖惩的事情,首先进行调查取证确认事实(如发生安全事故由事故调查小组在幼儿、教师、家长中展开事故调查,掌握事故发生的真实经过情况,并通过摄影、录音等作好调查记录);其二知会当事人知道(如事故调查的结果情况、在日常工作中有那些违规情况);其三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是否召开相应的会议(如事情比较特殊、情况比较严重、园长不能一个人作出决定的事情,就需要召开相应的会议进行研究);其四对照制度确认奖惩相关条款。

(3)处理公开。对所有涉及到幼儿和教职工切身利益、影响大、有教育价值的事实(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是好的还是坏的,是领导还在群众,是骨干教师还是一般教师),我们都要通过行政会议、园务会议、班长会议、教师会议或全园大会,通报执行制度的处理情况(包括事实处理经过),让全体教职工评判处理结果是否公平。

由于做到了几个公开,使“法外留情”很难立足,而“讲情面”就只能体现在做思想工作、情绪转移、精神安抚上。依法治园,以章办事得到了保障,制度的可靠性、权威性显现了出来。

3 园长适时地做旁观者

园长要放权。虽然园长负责幼儿园的全面工作,但并不意味要包揽所有的工作和责任,因此必须分权和学会宏观调控。例如幼儿园的所有会议,园长负责行政会议、园务会议、全园大会的主持召开;行政助理负责家长委员会、家长会议的主持召开;教研主任负责教师专业培训和教研会议的主持召开;保健主任负责保育员业务培训会议的主持召开;后勤主任负责后勤人员培训学习会议的主持召开。教职工请假,一天以内由主管主任审批,一天以上由园长审批等。这样将权责分散和下放,充分发挥每个主管领导的职能作用,那个行政组的教职工违规或有事情,由那个主管主任负责提出处理意见和负主要责任。作为园长要阔达、开明,给予教师充分的自、提供表现的机会,有利于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放心的让你的老师放开手脚去干时,园长要发挥好旁观者清的作用。要适时地进行评价,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对老师取得工作成绩时,应及时认可和赞美,不要吝惜赞美之词。

4 园长应当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就是把自己放到对方的位置,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往往能够带来新鲜的感觉,带来另一种分析结果,甚至改变自己的思维和判断,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充满活力。一句广告语说得好,“只有经历才能懂得”,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才能记忆深刻,才能让人刻骨铭心,才能知道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是最佳的。

在工作中员工或多或少会有与园制定的政策有不同的想法和意见。那园长必须善于真聆听她们的想法和意见,并对她们发表不同意见的态度表示赞赏;而且要把自己代入到操作者中的角色中,从操作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还要经常深入到工作的一线,以一个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各项活动。这样做出来的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更完美。有时,员工做出来的工作效果未如预期的理想,只要不是大原则的错误,那么园长就要有一个宽大的心和多一份体谅,理解教师的辛劳付出。因为,每个人都有惰性,只要在适时帮她们抓一次懒虫,相信她们日后一定会提省自己抓懒虫的。

因此,当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特别是遇到阻力和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要学会换位思考,因为问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往往旧的问题刚刚解决,新的问题也就随之诞生,我们只有学会了换位思考,遇上问题时,才能迎刃而解,才能化干戈为玉帛。

园长是“一家之主”,是教师们的楷模,全体教职工以你俯首视瞻。要求教师们做到的,你做不到,那就会失去说服力。当教师们出现工作失误或者问题后,作为园长首先要冷静地分析处理,同时也要敢于承担责任。幼儿园里无论出现什么问题,园长是第一责任人,都要承担相应责任。因此,作为新时代的管理者,应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成为新型的管理者,办出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

篇6

关键词:

继续教育;教育理念

一、继续教育的概念、特点

“教育”是以知识为媒介教会他人学习、思考的过程,是思考如何利用已有知识条件创造更高、更丰富的社会财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继续教育是在1930年左右兴起的,称之为CEE,是技术人员进行再教育的活动,以满足新的发展需求。现代继续教育是继学校全日制教育之后的各种成人教育,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当今,科技、知识更新速度飞快,原有的知识结构难以应对发展需求,提高队伍素质、挖掘人才的潜在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继续教育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是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幼儿园发展要求

幼儿园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是是满足幼儿日常活动的基本需求,是保障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精神环境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营造符合幼儿审美趣味的人文环境。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对各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对幼儿园环境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创设符合幼儿成长特点的幼儿园环境是及其重要的。

1.硬件设施建设

符合幼儿成长特点、与当地的文化特色相结合的幼儿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物质环境对幼儿园设计者提出了很多要求,来满足幼儿园发展的需要,例如:1.园所结构设计要以幼儿安全为第一要务;2.幼儿园应设立环境优良的区域内;3.园所内布局要合理,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本土的文化特色相结合;4.教室区域布局得当,各区域(游戏区、手工室)要根据其职能合理安排;5.配备幼教相关的杂志及幼儿图书;6.配备必要的卫生消毒用具以及防火设施。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而设计的幼儿园基础设施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物质基础。

2.教育理念

俗话讲“三岁决定孩子一生”,说明幼儿教育对儿童身心成长尤为重要。做好幼儿园教育,就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过去的多数幼儿园教育以“学生安全不出事”作为教育的标准。幼儿园应以“面向未来,服务家长,以人为本,全面育人”为办园宗旨;“以德治园,质量强园,特色立园,科研兴园”为办园目标;“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办园园训;“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培养目标。

3.幼儿园师资

幼儿园教师是引领幼儿学习、认识社会环境并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参与者。良好的师资团队是幼儿园发展的基石。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是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原动力,是幼儿园发展应探讨的永恒性课题。一,建设合理规章制度激发全员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二,确立教师的职业发展目标,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确保各层面教师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进步。三、通过教学展示、课改讲座、师带徒、公开研究成果等形式,培养幼儿园学科带头人教师,进而提升教师整体水平。四,教学、研讨相结合,提升教师科学研究能力。教师在参与课题的规划、实践、反思和修正等过程,系统的研究课题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互相分享教学、研究经验,进而使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提升教学工作的水平。

三、幼儿园的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体制不断的深化改革,幼儿园也面临着改革,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整体的发展趋势是伴随着激烈竞争,幼儿园数量会继续增加,要求提升办园质量,使之成为品牌幼儿园。

1.园所数量会增加

根据国家十年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前后,全国幼儿入园率会达到80%以上,预计全国平均每个省未来十年将增加3000所左右幼儿园。目前城乡幼儿教育水平是较为落后的,因此农村以及县级地区是未来幼儿园发展的重点。

2.公办、民办幼儿园竞争加剧

相较于民办幼儿园,公办园的收费较低,缘于其办学的成本。从我国民办中小学发展历程的实际情况来看,无法从根本上降低民办幼儿园的运营成本。因此未来公办、民办幼儿园各自的发展趋势是:公办园为普惠性园所,私立园发展成为优质园、名园,这就要求教师的能力素养不断提升,提高办园质量。

3.数量增加逐步过渡到质量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九年义务教育到普及高中,再到21世纪初期大学全面扩招,对各个年龄阶段教育重点开展,却唯独没有涉及幼儿教育。在当时无完善监管机制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中小城镇,一些托儿所、私立幼儿园在这个大背景下油然而生。这些托儿所、私立园大都以“照看好孩子”为办学准则。在幼儿园教育发展问题中,必须解决现有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的办园质量问题,并且在各乡镇建设中心幼儿园,提高幼儿园的办学质量。4.幼儿园品牌化随着幼儿园教育的普及以及家长的经济能力、文化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能否得到家长的认同成为幼儿园能否生存的关键所在。从我国中小学发展进程来看,非名校、无名师、无好口碑的学校便无人问津,招不到生源,未来幼儿园发展无论公办园还是民办园也必将面临一样的问题。在高等教育领域体系中,国外人们会联想到牛津大学和哈佛大学,国内会联想到北大和清华,这是品牌学校的效果。因此在学前教育领域中,幼儿园品牌化建设是未来幼儿园教育的趋势。

四、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发展要求具备良好的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进而逐步发展成为具有高办学质量的品牌幼儿园。这就要求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者需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满足幼儿园发展需要,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1.幼儿园师资建设的需求

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幼儿园发展的基石。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进修,丰富理论知识,是提升幼儿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学前教育专业以函授、中专、大专的教育为主,在学时间较短,理论知识薄弱,这些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一线教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理论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幼儿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完善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教师本人的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促进幼儿园全面发展的保障。

2.提升幼儿教师的科研水平

在我国,广大的幼儿园教师与儿童接触最多,最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在一线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总结。同时,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缘于理论知识较为薄弱,难以将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投入到现实的课堂教学中,难以将有代表性的教学经验转化成已有经验。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通过继续教育的形式系统的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科研能力;反之,教师在一线教学实践过程所得出经验转化成理论,指导实践。另外,各地区幼儿园之间要通过会议、课题、竞赛、精品课程等形式加强研讨,互相借鉴经验教训。

3.提高幼儿园、幼儿教师的管理水平

管理的目的是综合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取得个人单独行动无法取得的效果,发挥出团队最大的优势,起到发展的作用。在学前教育领域体系中,幼儿园组织与管理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课程,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幼儿园的发展程度与管理水平密切相关。幼儿园管理的任务是通过组织、协调、控制等的管理职能,有效的利用幼儿园建设与幼教事业发展的各种教育资源,确保幼教质量的提高。处理好以人为本的管理、组织文化建设、幼儿园规章制度的建设、运用社会资源、改善管理的思维方式等发展因素,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发展需要提升管理水平,做好幼儿园管理就要求园内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提升素养,对外多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营造创设良好的幼儿园教学环境。

五、结语

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是落实终身教育理念、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学前教育事业和未来幼儿园发展的保障。在继续教育学习上,要进行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提升科研素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未来幼儿园的发展趋势是优质园、名园,而优质园、名园的基础就是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自身素质,顺应发展需求,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建立教育发展均衡系数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J].人民教育,2003(06).

[2]孙爱琴,吕瑞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文化难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4(03).

[3]张向红.邵东县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10(24).

[4]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郭平.我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5).

篇7

【关键词】六西格玛;和的天才;规模;品质;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12-0033-04

【作者简介】沐文扬(1967-),女,江苏姜堰人,扬州市机关第三幼儿园园长,特级教师。

近年来,随着幼教事业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和幼教机构开始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之路,有名园办分园、有名园办民园、有连锁经营等。我园也先后创办了三所不同性质的分园,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的不断增多,原有的优质资源是否稀释、领导者的精力是否分散、优质的教育质量是否能够得到保证等,成为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在管理中,我们学习借鉴企业的“六西格玛” 管理理论,将品质管理引入日常管理中,使幼儿园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保持幼儿园的品质与水准,不但不降低优质度,而且总园与分园之间能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共同成长,从而不断提高品牌的亮度和广度。

借鉴“六西格玛” 实现规模发展

六西格玛(Six Sigma)作为品质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摩托罗拉公司的比尔・史密斯于1986年提出,西格玛(Σ,σ)是希腊文字母,在统计学中称为标准差,用来表示数据的分散程度。六西格玛原指:一般企业的瑕疵率大约是3到4个西格玛,以4西格玛而言,相当于每一百万个机会里,有6210次误差。如果企业不断追求品质改进,达到六西格玛的程度,绩效就几近于完美地达成顾客要求,在一百万个机会里,只找得出3.4个瑕。

有位哲人说过:研究科学的要学习文学,研究文学的要学习科学,相互借鉴,互相融通。如果我们在教育管理中学习借鉴企业管理理论与经验,也会触类旁通,收获颇丰。

一、共同愿景――为规模发展明确方向

愿景是人们为之奋斗并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六西格玛管理理论认为: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融入和升华为共同的团队目标,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能优化团队内部环境。如果园长善于将幼儿园规模发展成为所有教职工共同奋斗的目标,所有教职工都为之努力与奋斗,就会使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所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教师,一所幼儿园品质的提升,也离不开教师的共同努力,一所幼儿园在规模发展和品质提升中,都要靠所有教师在工作中去实践、反思、去总结、提炼。沃尔特・迪斯尼先生有句名言:“在我做过的所有事情当中,最重要的是把那些为我们工作的人的才能协调在一起,并把这些协调在一起的才能引导向某个目标。”我园在办分园之前,组织教师多次讨论研究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多次通过问卷形式征求所有教师的意见,最终形成了所有教职工的共同愿景: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自主发展、规模发展之路,成为规模大、影响广、质量优的知名品牌园。

二、储备人才――为规模发展打下基础

幼儿园规模发展不同于常规发展, 人才的选择、培养、储备尤为重要,俗话说:手有余粮心中不慌。人才是扩大规模的第一要素,没有人,一切无从谈起,要想在办分园时能够高起点,成长快,要在总园中寻找思想素质好、专业能力强、有工作激情和进取心的好苗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首先提供舞台尽显芳姿,创造机会给她们参加各类比赛、交流、研讨等,让她们在比赛中增强才干,在交流中提升自我;其次是给予机会尽显能力,提供机会让她们参与或主持课题研究、主持教科研活动、带徒帮教等,给她们压担子,让她们不断思考,不断提升自我;第三争取机会让她们参与外出培训等,扩大视野,拓展思维,提升内涵及专业气质。这部分教师不仅在总园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领头羊”,在创办分园时可以作为园长和骨干教师派往,能够协助园长迅速打开新局面,成为“生力军”。幼儿园不断培养这样的“领头羊”,不断储备优秀人才,不仅能为幼儿园规模发展打下基础,也有利于总园品质的不断提升,使幼儿园规模发展和品质提升都成为可能。

三、制度管理――为规模发展提供保证

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制度是集团化、规模化幼儿园实现统一管理、达到统一要求的必备条件,是保证幼儿园规模不断扩大,品质不降低的根本保证。只有制度才能职工的思想、约束教职工的行为。制度管理是制订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管理过程。制订制度要符合国家法律、切合本单位实际,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有规模发展目标的幼儿园,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科学制订各项制度,制度还要通过民主程序依法制订并通过讨论、研究、学习,让全体教职工知晓、理解,成为教职工自觉的行为。有了科学的制度还要严格执行制度,执行落实是制度管理的最关键环节。许多幼儿园在规模扩大后,质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制度的执行力不够是主要原因之一。总园与各分园虽然办园时间不一、规模大小不一、师资水平不一,但制度执行标准应同一、执行要求应同一、执行落实应同一,领导与教师之间、新老教师之间也要一视同仁、一样要求,这样才能确保园园统一、人人平等,确保园所之间质量不打折、资源不稀释。

四、把握速度――为规模发展留有空间

把握速度就是把持质量。质量是幼儿园的生命线,速度与质量之间,虽然不是对立关系,但在很多时候无法兼得――为了追求质量,速度难免会牺牲,反之亦然。幼儿园作为教育单位,不同于生产企业,只要有机器,就可以扩大再生产,师资队伍是幼儿园质量的第一要素,而师资队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过程,一所新幼儿园的创办,不仅需要一定数量的有经验的教师,将总园的办园理念、园本文化、课程要求、特色建设等带到新园、传承给新教师,还要有会管理、乐奉献、敢挑战、勇创新的园长引领,只有这两支队伍都具备了,才能创办新园。在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处理上,中国的奶业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由于过度追求发展速度,片面追求数量,忽略了质量,导致问题频出,使消费者失去了信任,结果是速度与质量皆失,令人非常遗憾。幼儿园规模发展应该吸取中国奶业的教训,在人员保证、质量保证的前提下,实现规模发展,注重发展速度与教育质量同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追求品质提升 通往“和的天才”

对大部分企业或组织来说,稳定与变革是矛盾的,质量和效率是冲突的,顾客满意和创造高利润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有少部分企业或组织却能够打破这一“魔咒”,他们把这种“看似不可能”变成了“可以同时做到”,人们膜拜他们为“和的天才”(Genius of the And)。

幼儿园发展中的规模与品质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它们并非互相排斥、无法兼容,而是可同时兼顾、同时兼得;规模是发展的基础,品质是发展的核心, 在幼儿园管理中,能否做到传承与创新、数量与质量、规模与品质同步,实现“和的天才”,需要园长去思考,需要教师共同努力。

一、控制质量――为品质提升架设桥梁

控制质量是规模发展的根本,也是规模发展的前提,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首先考虑的也是幼儿园的质量和办园水平。冯晓霞教授说:幼儿园的质量分为两种,一种是“条件质量”,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只要提供一定的经费,按照一定的模式、一定的规划、一定的条件,在可能的范围之内,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这一点并不难,一般规模化的幼儿园都有这样的条件;另一种是“过程质量”,是指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是如何进行的,为孩子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学习经验,这些经验是怎么提供的。过程质量比较难以控制,它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我们既要控制教什么,控制教师怎么教,还要控制幼儿怎么学,既让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经历感到快乐,感到安全、温暖;还要让幼儿能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建立起对教师和同伴的友谊和信任感,能够体验到成功和自信,这样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优质的教育质量是规模化幼儿园所应追求的。

我们把控制质量分为前控制、中控制和后控制。前控制即教育教学未实施前的控制,我们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一课多研、讨论研究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提高,做到准备充分、考虑充分,才能实施充分;中控制即教育过程中的控制,我们通过互相观摩、检查督导、幼儿反馈等形式加强过程控制,提高教师的质量意识;后控制即实施教育后的控制,我们通过点评找错、反思自我、剖析释疑、帮助提升等形式帮助教师实现快速提升。

幼儿园规模扩大,从表面看,优秀教师分到各个分园去了,优质教育资源会稀释,但从深层次看,优秀教师到分园去带领其他教师共同研究、共同提升,优秀教师更优秀了;一部分年轻教师担当起骨干教师的重任,更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激情,他们有舞台、有压力,更有奔头,使集体的激情得以迸发,优秀教师就会越来越多,不仅不会影响教学质量,相反会促进质量的提高,提升幼儿园品质。

中国的联想、海尔等集团都是借鉴六西格玛全面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不仅没有影响质量,反而质量不断提高,企业可以做到,幼儿园规模化发展同样可以做到。

二、文化传承――为品质提升推力助行

文化是一种力量、文化是一种情怀,文化是一代人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是根植于所有教职工灵魂深处,并落实在行动中的,也是规模化幼儿园园与园之间,互相传承并相互感染的。它可以是同样的色彩、同样的园标、同样的装修风格的外显的物质文化;可以是人手一册的、每人都必须遵守的、统一的制度文化;也可以是经过多年总结、提炼的能言传的、代表幼儿园特色的精神文化等。我们在规模化发展幼儿园时,除了将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带到新的幼儿园,使每所新办分园都烙上总园的“文化印记”,还通过营造精神文化氛围、加强精神文化学习、建设团队合作精神等加强教职工的师德教育、提高教职工精神素养、提高教职工人文品位,从而使幼儿园的文化成为每个教职工“骨子里”的精神,使幼儿园的文化象一双隐形的翅膀,伴随每个教职工每时每刻,调节和激励教职工的思想行为,培养和激发教职工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文化使每个教职员工的精神得以振奋和升华,促进了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促进教职工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幼儿园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幼儿园品质。

三、特色打造――为品质提升增色添彩

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同类幼儿园而属于自己特有的优势。这一优势是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并积累而成的,是以幼儿园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作后盾而日益彰显的个性。规模化幼儿园特色不是一加一的累加,而是共同的、特有的品质,不是原汁原味的继承,而是在传承基础上的超越。

规模化幼儿园的特色首先体现在在办园思想观念、价值规范上的特色,如定位不同,办园特色也就不一;其次是在制度、模式、结构等行为方式上的特色,有的幼儿园提倡全面质量管理,用制度约束每位教职工,有的幼儿园提倡和谐管理,用情感管理,使规章制度变成教职工自觉的行为;第三是在教育教学、课程设计等方面的特色,有的采用双语教学,有的艺术见长,等等。特色是规模化幼儿园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映,幼儿园特色越明显,越显示它与众不同的特质。

幼儿园如何在规模扩大后仍保持特色依旧,永葆亮色,如何实现办园思想的统一、办园水平的一致,园本教研是特色提升的抓手,通过“研”体现教育的特质,通过“研”提升教育的品质,幼儿园特色教育的建构、特色班级的创设、特色教师的培养、特色成果的体现都可以通过教科研去带动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是打造特色的有效途径,特色活动的开展,既展示了幼儿园的特色管理,凸现了教育特色、教育水平,又凝聚了人心、锻炼了教师,教师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提高了设计、组织活动的能力,更扩大了社会声誉,提升了教育品质。

追求特色是规模化幼儿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幼儿园品质发展的动力。幼儿园要在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特色的内涵,让其特色更特,品质更高。

四、考核评价――为品质提升保驾护航

随着幼儿园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类型的教职工充实到不同的幼儿园、不同的岗位上来,如何使所有教职工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按照规定完成各自的任务,做到增园、增员不降质,合适的考核评价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最近几年,我们根据幼儿园发展快、青年教师多、管理人手少,管理要求高的特点,设计了量化积分考核机制,将教职工考核分为:师德师能、常规工作、教研科研、工作实绩、突出贡献等几个方面,制定了全面细致的量化考核细则,对每项工作细化,用数字反映得分。采用行政值班人员打分、年段组长评分、个人自评、园务会讨论等方式,对教职工每天的每项工作进行记录,及时打分,及时反馈,每周、每月、每年都有专人统计所有教职工的得分。所有量化积分成绩作为年终考核、选优评优、名师评定等重要依据。通过量化积分考核机制,使教职工明确了目标和责任,使教职工的工作行为有了准则,使幼儿园的各项评比评优更加公平合理,调动了所有教职工的工作激情。

量化积分考核机制避免了考核的人情味,避免了考核尺度的不一致性,也避免了规模化幼儿园各园之间的不平衡性,使所有教职工真正体会到考核的法性、评优的准性,使教职工口服心服。

考核评价对于规模化幼儿园是管理的难点之一,不同的办园时间、不同的办园条件、不同的教职工构成等,如用同一的考核标准也不公平,因此需要管理者理性应对,智慧处理,要从调动所有教职工积极性出发,去思考、去调整,使其日趋合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面对国家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老百姓对优质学前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入园的幼儿越来越多,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会有相当数量的、不同办园性质的幼儿园不断涌现,这其中一定会有知名品牌园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拓展优质资源,利用自己的办园经验,创办分园。在创办分园的过程中,我们要力求做到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品质,做到数量与质量、规模与品质同步,实现“和的天才”,努力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更多的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马林.六西格玛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7.

[2] 何晓群.六西格玛管理理论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5.

[3] 邢利娅.幼儿园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篇8

[关键词]个人知识管理;幼儿园教师;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7/08-0048-04

随着知识社会中知识地位的不断提升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改进,知识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的提出旨在“设计、构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组织形式,挖掘固有知识,引导知识创新,实现知识共享,并通过对共享的知识进行有效利用,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自1986年“知识管理”这一概念在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主办的欧洲管理大会上正式提出之后,相关的专著、学术论文和专题会议就不断涌现,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得以丰富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知识管理理论的成熟和方法体系的日益完善,知识管理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风险管理、变革管理、情报学等专业学术性组织均开始了针对性的知识管理研究,教育领域也把“通过知识管理,以更加有效地管理知识的生产、获取、共享、转化与创新”作为今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并开始了针对自身组织特点的知识管理研究,有关学校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的知识管理专项研究也逐步显现,知识管理研究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缘起

知识管理理念引入教育机构之后,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学校知识管理层面上。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哈格维斯(D.H.Hargreaves)在《英国教育研究集刊》(Bfifish Tournal of EducationalStudies)上发表了《创造知识的学校》(TheKnowledge Creating School)一文,由此开始了学校领域知识管理的研究。2000年,OECD公布了《学习社会中的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in the Learning Sociecy)报告书,明确指出教育是一种知识产业(Knowledge Business)。2002年,赛林斯和琼斯(Edwards Sallis&Gary Iones)撰写了一部关于教育知识管理的专著《教育中的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2002年12月,ISICME和美国另一个著名的知识管理研究机构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and Silicon ValleyKnowledge Management Cluster在旧金山成功举办了全美第一次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高峰会议。会后,ISKME主席皮特瑞兹(Lisa.A.Petrides)将这次会议交流的经验撰写成一部专论《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范畴的确定》(Knowledge Managementin Education:Defining the Landscape)。这部专论集众多研究者的智慧于一体,对中小学、大学如何运用知识管理来提升学校效能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对学校知识管理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03年,OECD成立教育知识管理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KnowledgeManagement in Education),专门从事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研究。在美国,不但成立了致力于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推广、应用的非营利性机构――美国教育领域的知识管理研究协会(Insntute for theStudv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简称ISKME),还专门建立了对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进行资助的基金会,如The Devid and LuciUePackard基金会、The W.K.Kellogg基金会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如今,许多国家已开始了学校知识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一些高等和初等学校逐步建立起知识管理系统,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作为一种不同于科学管理和信息管理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自被引入学校管理领域之后,确实对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学校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教师如同企业中的知识员工一样,如果不能通过知识管理更有效地管理好个人的知识资本,即使学校进行了知识管理,也很难从知识贫瘠的教师身上获取有用的知识资源,而教师自己也难以从学校的知识管理中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强劲的学习力。教师只有首先成为个人知识管理中的“首席知识官”,才能在提升自我专业竞争力的同时,成为学校知识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并为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作出应有贡献。在此理念的引导之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才日渐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中新的研究视点。

以“高效地、有偿地开发和使用智力资本”㈨为目标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念在教师身上的应用与拓展,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管理各种知识资源,帮助个体调整和完善个人知识的运行方式,逐步形成内在的自我反省机制,并将各种知识在最短的时间内做系统性组织、整合与应用,达到以最少付出获得最大收益的效果。把个人知识管理的理论引入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将会不断增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意识,提高教师知识管理策略的运用能力,并在协助教师整合各种知识资源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价值,引领教师实现从“比较专业优势”向“竞争专业优势”的阶段性跨越。

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现状扫描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个人通过对知识获取、共享、转化和创新等过程的管理与优化,及对个人知识体系的修缮与维护,更有效地整合与补充个人知识资源,调整和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提升个人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并最终提高专业竞争力的过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当成个人特有的“资产”来管理。通过这种“知识资产”的管理,知识成为个人专业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是伴随着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而逐步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的。在国外,哈格维斯于2000年发表《教师和医师的专业知识之生产、媒传及应用:一项比较分析》(The production,mediation and use ofprofessional knowledge among teachers and doctors:A comparative analysis)一文,研究视角首次触及教

师专业知识管理方面。尽管该文主要是从教师和医师专业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方面的比较研究引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但由此引起了人们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关注。

而在国内,关于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则起步较晚。1998年刘毓在《教育评论》第6期上发表了《学校的“知识管理”探微》一文,但直到2003年,程德蓉才发表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一文,由此掀开了内地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序幕。之后,有关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开始涌现,但均是一些口号式的零散研究,且主要局限于理论的倡导和观念的引领方面。2006年河北大学赵卫华的《面向专业发展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江西师范大学沈俊慧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应用研究》和华中师范大学王兴海的《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三篇硕士论文从教育技术的层面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而从“人”的层面探究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仍然十分缺乏。

与我国内地相比,台湾地区自高博铨教授1999年在《师友月刊》上发表了《强化知识管理以提升学校效能》一文之后,关于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的研究迅猛展开。2000年,台湾中正大学的王如哲博士在台北五南出版社出版了有关教育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专著《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应用――以教育领域及其革新为例》,从教育革新的高度来探讨教育与学校情境的知识管理问题。陈美玉教授则于2002年出版了专著《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从不同层面对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阐述。

与企业知识员工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一样,教师也应当成为幼教领域知识管理研究的重心。但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来看,有关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大多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附带研究,不仅成果少,而且未形成单独的研究领域。2005年5月,在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西部幼儿教育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以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主张。同年,刘丽在《学前教育研究》第7、8期发表《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一文,引出了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的问题。该文认为,教师个人知识具有个体性、实践性、情境性、缄默性、整合性、保守性等特点,个人知识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具体途径。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主要包括“使经验显性化”“对经验进行反思”“使经验理性化”等几个阶段。2006年,刘丽又在《学前教育研究》第10期上发表《知识管理:幼儿园管理的新视角》一文,从幼儿园知识管理的角度提到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问题。本人撰写的《个人知识管理:团体学习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选择》一文则是从团体学习的角度,揭示了个人知识管理对于提高团体学习效率与质量的价值,进而引申出知识管理与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这是到目前为止内地有关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中仅有的三篇文章。在我国台湾地区,“提高幼儿园教师专业信息素养,增进知识管理能力”虽然已成为幼教工作者关注的研究主题,且在很多幼儿园内建立起知识管理系统,但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知识管理的范畴内。例如,台北市仁爱国民小学附设幼儿园不仅率先应用了知识管理概念,而且还研发出一套完整的幼儿园知识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已在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同时开始了积极尝试。与此同时,关于幼儿园知识管理的各种研习班和研究活动也在热火朝天地开展,并出现了陈龙安、施宏彦、罗宇媛、谢丽燕等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到目前为止,有关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专项研究仍十分贫乏,形成单独的研究领域尚需时日。

三、幼儿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研究前瞻

篇9

201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园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之后各地政府纷纷行动,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普惠性民办园的政策。然而,如何解决长期以来民办园管理上的政策缺位、监管漏洞、法律盲区?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中国大多数城市,民办园是占了“半城”的;在老百姓的心里,这“半城”的分量不轻,因为它们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他们孩子所接受教育的好坏。那么多双眼睛盯着,那么多问题摆着,制定普惠性民办园的发展政策肯定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然而,正是因为这活儿关系到教育的质量和百姓的利益,不管有多艰难,政府的责任理应担当。

谁应成为普惠性民办园

要发展普惠性民办园,首先要弄清楚谁是普惠性民办园的问题。目前,对普惠性民办园的认识一般为面向大众、收费较低、有一定质量保证的民办园。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海英副教授指出,这样的认识直接对应“国十条”中“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三项要求,是广义上的界定。具体到操作层面,各地必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多维度、细节性的设计。

在重庆,对普惠性幼儿园的身份认证有一整套细致的考量标准。重庆规定,取得普惠性幼儿园必须具备若干条件:在办园水平方面,必须经区县(自治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取得办园许可证,依法办园且年检合格;办园水平达到《重庆市幼儿园等级标准》规定的三级及以上标准。收费标准方面,要求收费合理,面向大众定价,接受政府指导价格,保教费最高不超过每生每月400元。同时,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或捐资助学等费用。

在各地全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现阶段,究竟应将谁纳入普惠性民办园的范畴由政府来进行扶持与引导呢?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王化敏建议,应首先将低端民办园的存量部分办成有质量保证的普惠性民办园。政府必须给予相应财政支持,从而获得引导的绝对话语权,另一方面,政府应同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这样政府才有引导民办园的足够的底气,对普惠性民办园的调控也才能真正到位。

上海浦东是一个典型例证。与上海其他地区一样,公办园是浦东的“大户”,每个浦东的户籍儿童都相应拥有一个由政府提供的公办园学位。浦东现有民办幼儿园47所,占全区总量的28.8%;在园幼儿9384名,占全区总量的13.8%。民办园在浦东只是个小群体。但对这个“小群体”的管理却花了“大心思”。据浦东教育局基教处凤炜老师介绍,浦东并未专门提出普惠性民办园一说,但对民办园的“普惠”要求一点也不低。基于浦东特殊的经济发展形态,大量流动农民工子女入园难的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扫除这个“普惠”的盲区,上海和浦东分别制定了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的《上海市民办三级幼儿园设立基本条件的规定》以及《关于加强对本区学前阶段农民工子女办学点管理的通知》。按照国家《幼儿园管理条例》与《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的基本要求,在不降低安全、卫生方面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放宽民办三级园的基本条件。

当然,普惠并不是“低端”的代名词。王化敏女士认为,如果政策引导到位,“高端”园一样可以发挥普惠作用。联合国儿基会驻华办事处陈学锋女士亦认为,政府支持普惠性民办园政策的关注点应在于通过对民办园的支持让中低收入家庭儿童能够获益。即政策的最终受益面是中低收入家庭儿童,但执行者同样可以是“中端”乃至“高端”民办园。在浦东,记者参观了一所履行“普惠”责任的“高端”幼儿园——海富龙阳幼儿园。在这所空间宽敞、布置优雅的幼儿园内,科发室、阅览室、多功能厅一应俱全,儿童室内外活动空间充足,操作材料丰富多元,每个教室甚至还配有专门的餐厅。据了解,目前,像这样的民办一级园,浦东新区有10所,占全市总量的66.7%。而在这些幼儿园中享受优质教育的孩子有近半数来自该园舍服务范围内的周边区域,他们只需缴纳每月200元的保教费用。这些孩子所享受到的优惠源于浦东对民办园实行的地段生政策。浦东对租赁公建配套园舍举办的民办幼儿园,一方面力求“好中选优”,委托招标公司向社会公开招标。另一方面,也在考虑如何发挥这些优质资源的“普惠性”的功能。2005年4月,新区社发局发出《浦东新区学前教育阶段政府向民办幼儿园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对招收3岁~6岁地段生的民办幼儿园,以招收地段生的人数及上年度新区财政生均水平的一定比例为依据,给予民办幼儿园地段生生均经费补贴,同时还给予园舍租赁费的优惠。通过向民办幼儿园购买学位的方式,使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地段生”享受到与公办幼儿园同等收费标准的待遇。民办幼儿园在读地段生超过20%即可享受减免租金的优惠;在读地段生一旦超过40%,即可享受“零租金”的优惠。在监管上,新区委托教育评估事务所定期对租赁公建配套园舍的民办幼儿园进行“地段生政策执行情况”专项评估,对评估不合格的幼儿园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不再与其签订园舍租赁协议,以此督促民办幼儿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切实保障地段内适龄儿童的权利。

就这样,“普惠”的概念已扩展到各类民办园。

盘点普惠政策难题

篇10

关键词:RFID技术;幼儿园;安全管理

幼儿园教育是学前教育,针对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年纪小,无法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对于自己的安全也没有具体概念,这一时期的孩子自控能力极差,但他们却十分活泼、好动,对于外界的一切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应采用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幼儿园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也为幼儿营造一个相对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

一、RFID技术概述

(一)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

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又有无线射频识别之称,它是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借助空间耦合进行无接触信息传递与识别的,该技术具备很多优势,如响应速度极快且无接触。RFID系统包括了数据处理软件、电子标签以及读写器等部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将天线和工作芯片安装在读写器、电子标签内,当电子标签达到读写器范围时,其会接收读写器发送的射频信号,通过感应电流也能激发芯片工作。不仅如此,电子标签还可以自己传输信息到读写器,而读写器在获得信息后会将其解码并通过通信接口将其发送至计算机应用软件,从而进行信息的处理。在写入信息的过程中,该系统会先由读写器发出信号,当与标签建联后会把信号保存在标签的存储器中结合RFID系统的工作方式和频率,可将其分为有源、无源RFID以及高频、低频RFID。

(二)RFID在我国教育行业中的应用

RFID技术于2000年在我国各个行业领域开始普及。如今,RFID已成为发达国家全面推广并发展的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一,在我国公共交通以及自动收费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全面应用。在教育领域,RFID技术最早应用于高校,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也得到了运用,但相较于高校与中小学,RFID技术在幼儿园教育领域应用得极少。在教育领域中的食堂售饭系统和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等都应用的RFID技术。从整体发展角度看,该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应用要比在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中的应用范围少很多。随着国家全面发展学前教育政策的落实,学前教育的办学经费以及条件得到了全面改善,正因如此,RFID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二、幼儿园安全管理概述

随着社会上幼儿安全问题的发生,国家颁布了相关安全管理办法,同时社会各界也对幼儿的安全问题进行了高度重视。

三、基于RFID的幼儿园安全管理系统设计

(一)系统整体架构

幼儿园安全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可采用高效、可行的三层架构思想进行设计,这样不仅能实现系统“高内聚低耦合”设计原则,还能将系统的易维护性、可靠性大幅度提高。如图1所示为幼儿园安全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图。图1安全管理系统整体架构示意图其中,表示层是系统的最顶层,是用户感知软件的窗口,其可方便用户输入和输出信息。业务逻辑层负责的是系统的业务逻辑处理以及系统数据的传输,可以说是系统的核心。数据访问层可为系统提供业务数据存储与访问等功能[1]。

(二)系统架构设计

在设计幼儿园安全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可遵循模块构建、分层设计原则,同时能将系统架构分为硬件层、支撑层、数据库层以及基础功能层。如图2所示为系统架构设计图。硬件层可为RFID安全管理系统提供硬件支持,是系统运行的重要硬件平台。支撑层为系统运行提供了底层系统支撑,能确保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数据库层可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储与获取支撑,是系统数据的支撑层。基础功能层是系统功能实现层,其为系统提供了界面操作和逻辑处理等功能。在该层中又涵盖了入园检测识别、教室区域检测识别、出园检测识别以及系统管理等诸多部分。

(三)网络架构设计

通过设计幼儿园安全管理系统的网络架构,能实现RFID读取器读取电子标签信息,同时可将信息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系统软件的PC机并开展系统射频识别和分析作业,如图3所示。该系统会在幼儿园各检测点安置读取器和天线,通过网络汇聚在网络交换机,并经由交换机将射频检测识别的数据传送到PC机的应用软件,之后便可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2]。

四、RFID技术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一)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对RFID卡的设置

在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中,RFID卡可用于身份识别、信息读取以及权限设置等,通常情况下,RFID卡包括以下几种类型。首先是幼儿RFID卡,其是以腕带式电子标签形式体现的,相较于常规的RFID卡,幼儿卡必须要满足幼儿的特点,同时还要具备耐用、便于携带等特点。在对幼儿RFID卡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保证RFID卡的材质环保、无毒,其外形与材料也要符合国家幼儿玩具教具标准。针对RFID读取器必须具备集成、部署方便,读卡距离也要能灵活调整,同时还要防水、低辐射。关于电子腕带,幼儿园可设计成颜色丰富且形状各异的,通过提升其美观性也能受到幼儿的喜爱,使他们愿意佩戴幼儿RFID卡。此外,卡内必须存储幼儿的具体信息,如幼儿的姓名、年龄以及所在班级,同时还要输入幼儿家长的联系信息。针对电子腕带的类型,幼儿园可使用有源RFID卡,这类卡片能进行远距离感应,同时也能保证感应的灵敏度。其次是家长RFID卡,该卡用于家长接送或探望幼儿。为了保证幼儿能安全、精准地送到家长身边,家长卡中存储的信息必须要与幼儿RFID卡中的信息一致,同时家长RFID卡还要存储幼儿卡的ID码以及家长与幼儿的照片。至于幼儿园教职人员的RFID卡,幼儿园可依据教职人员的身份以及使用权限将RFID卡分为幼儿园负责人卡、校车驾驶员卡以及保安卡、教师卡等。教职人员RFID卡可用于教职人员的身份识别,也方便幼儿园进行人员管理,同时也可用作电子考勤、安全管理系统授权等方面[3]。

(二)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RFID技术的应用范围

首先是身份识别系统,该系统是幼儿园安全管理中最基础且重要的子系统。借助RFID读取器感应RFID卡便可对持卡人的身份进行识别。利用应用软件也可对各持卡人的权限进行设置。特别是对幼儿,更要对其进行细致、严谨的身份管理,这样便可将允许、禁止等功能全面发挥。通过为RFID卡进行授权,再合理布置RFID读取点,这样不管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都能进行灵敏感应。在幼儿园校门口设置RFID读取器,其可自动记录幼儿的入园以及家长接送情况,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对班级幼儿情况的了解。通过将RFID卡数据同步到幼儿园的网站上也有利于家长的查询,此外校门口设置的RFID卡还能对教职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其可精准记录教职人员上班和下班的时间。其次是门禁系统。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在开展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在校内食堂、寝室以及班级等场所专设门禁,只有持有RFID卡的教职人员和幼儿才能进入。如果有其他人员闯进幼儿园,因无法打开门禁也会大大提高幼儿园教师与幼儿的安全系数。除此之外,在中午和晚上幼儿需要休息的时间,教师也可通过RFID卡权限设置禁止幼儿卡打开门禁,这样幼儿便无法离开寝室,也能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再者是校车安全监控系统。校车通过安装车载RFID读取器能自动感应幼儿佩戴的电子腕带,这样也可精准获取上车或下车的幼儿数量。同时校车实际乘载人数也能直接显示在车内醒目的位置,驾驶员也能直接观察车内人员数量,还能防止校车停驶关闭车门时还有幼儿遗留在车上等问题。同时借助无线网络将校车实际载人数量传输到幼儿园安全监控中心,也能防止校车出现超载的问题。而家长在站点接送幼儿时必须持有家长RFID卡,还要经过车门口的读取器证明身份,在这一过程中家长的身份信息会通过语音传送到司机和随车教师那里,之后将家长信息与幼儿FRID卡信息比对,也能防止假冒、误接幼儿的事情发生[4]。随后是危险区域预警系统,泛指幼儿园内的危险地域,通过将远程高灵敏RFID读取器安置在这些地域,并借助无线网络等连接到安全管理监控中心。如果有幼儿靠近这些区域,读取器会自动报警,还会读取幼儿信息,并将信息精准、快速地传送到监控中心。针对幼儿园的安全管理监控中心,在经过计算机应用软件收取到信息后,电脑会同时发出声音报警,还可自动定位传感点所在位置,这样工作人员便能有效做好防护工作。而在非放学时段,如果幼儿来到校门口附近,门卫处的读取器会自动感应幼儿的RFID卡,系统会自动报警同时可将幼儿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门卫也能接收到信息,这样便可防止幼儿走失或被外人带走。最后是家长接送探访系统。为了提升幼儿园管理和幼儿的安全性,在放学时间段以及探视时间,家长便需经过校门口的RFID读取器验证完身份后才能带走幼儿。同时只有在家长RFID卡读取出幼儿RFID卡ID号,并确保信息一致后,门卫和保安才能允许家长接走幼儿。为了更清晰地看到信息并进行比对,在幼儿园门卫室中应安置大尺寸的显示器,将校门口RFID读取器感应到的家长RFID卡信息以及幼儿和家长照片等同步显示到显示器上,后台应用软件也能进行信息与卡号的比对,通过语音或动画的形式进行提示,门卫和保安也能快速了解家长分身识别情况。如若临时有访客要进入幼儿园,他们需要在校门口门卫处登记并确认后,领取临时RFID卡,同时也要通过系统应用软件设定该访客要进入的区域,比如教师宿舍或办公楼等以及要停留的时间。期间如果访客进入了非访问区域,特别是幼儿的学习区和活动区,系统会将信息自动传送到安全监控中心,同时也会给门卫或保安发送信息进行提醒。在访客结束访问后,需到校门卫处归还RFID卡,这时系统会自动解除卡片的访问权限[5]。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RFID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商业、服务业等行业领域,将其运用到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中不仅能提升幼儿园安全管理的效率,还能将幼儿多且好动等问题解决,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减轻教师的管理工作强度。在应用RFID技术的过程中再制定可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这不仅能将幼儿园的安全隐患消除,还能及早发现、预警并防患于未然,这样幼儿发生的安全事故的概率会大幅度降低。通过将RFID技术的感知作用全面发挥,弥补了以往校园视频监控存在的不足,这样幼儿园的安全便可得到更有力的保护,而幼儿在校园也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曾庆勇.RFID技术在幼儿园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软件,2012,33(1):125⁃127.

[2]李鸿,王林珠,张文,等.RFID技术与ZigBee网络融合的幼儿安全管理系统[J].智能系统学报,2013(5):465⁃471.

[3]郑巍,李亚坤.基于RFID技术的幼儿园安防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4):27⁃28.

[4]李志.一种基于RFID技术的幼儿园监控系统[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9(5):164⁃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