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实施范文

时间:2024-03-05 18:1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规划实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规划实施

篇1

全力突破大项目。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0%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50%以上。全市竣工投产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个,开工建设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0个,洽谈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三县五区累计新引进开工建设计划投资10亿元以上、当年投资4亿元以上的项目13个。重点考核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大项目的引进个数和实际投资额,实行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额10亿元以上大项目“一票否决”制。

提升园区综合效益。科学规划园区产业布局,实现业务总收入、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三个倍增,各县(区)开发区综合指标全部跻身全省新批准省级开发区20强。*经济开发区年内获批“食品产业园”和“机械电子产业园”,其他开发区力争获批一个以上的“省”字头的专业园区。积极帮助企业招工,全年为各级开发区企业招工8万人,其中本地劳动力4万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3万人、外来劳动力1万人。

提高规模企业发展质态。重点推进5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省市重点技改项目建设,全市工业投入增长50%以上。对50强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确保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0户,其中超10亿元企业4户。继续推进企业上市工作,上半年确保洋河实现上市,双沟、绿陵、箭鹿、秀强、业事基本达到上市条件。进一步落实优惠扶持政策,促进年销售收入在*0-500万元之间的小企业迅速晋升为规模企业,年内确保微小企业进规模200户,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1650户以上。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今年全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0.25万吨/天,形成COD削减能力5500吨。宿城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配套工程上半年完成并投入运行。湖滨新城开发区工业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年内完工,苏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完成主体工程,沭阳污水处理厂、泗阳污水处理厂以及泗洪、宿豫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步工程年内建成并投入运行,*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上半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年底前完成二期主体工程及配套管网建设。实施河滨污水处理站改造提升工程,增设除磷脱氮设施,改善污水处理效果。上半年完成古黄河、马陵河截污工程,年底前完成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量的70%。加快国电洋北电厂、*玻璃集团脱硫设施建设,确保年底前投入正常运行。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和能源计量统计体系,抓好全市20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生产,全年实施节能技改和循环经济项目10个、清洁生产项目10个、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0户。

(二)大力提升城市的承载功能

高起点编制城乡规划。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前期调研等准备工作,推进中心城市、各县城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以及重要地段、节点修建性详规、城市设计等深化完善工作,年内中心城市确保完成给排水工程、消防、供热、人防等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各类规划的全覆盖。开展规划成果整合工作,加强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地下空间等规划之间的对接和协调,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

高质量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交通建设。刘老涧三线船闸、泗阳三线船闸工程年内完工;245省道沭阳至泗洪一级公路、325省道泗阳城区至开发区大道、3*省道泗阳至泗洪段二级公路、宿洪路改造、骆马湖避风港、运河*港等工程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宿新高速公路*段上半年开工建设,宿宿淮铁路*段确保年内开工建设。大力推进城区道路桥梁建设改造。老城区4条道路、市府新区6条道路、宿豫新区11条道路、宿城新区及宿城经济开发区7条道路、*经济开发区3条道路以及苏宿工业园5条道路等城区路网完善工程年底前完工,黄河三号桥改造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湖滨新城20万吨工业供水项目年内完工,市区饮水安全工程年底前完成工程量的90%;城区供气管线、国电*热电公司供热及管道工程年内完工;市区电网改造工程年内竣工。电信交换机以及移动、联通基站等6项通信工程年内确保完成。

高品位提升城市形象。积极稳妥地推进东大街区保护与开发,年内启动一、三组团的保护开发。加快启动“*1897”(幸福路特色商业街)建设,搞好道生碱店周边的保护性开发。大运河水利博物馆年内投入使用。项里公园扩建、乾隆行宫扩建确保年内启动。明城墙的修复、移建工程年内完工。认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6月底前完成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年底前完成保护规划设计。加快打造“数字*”,重点抓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全面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力争年内投入试运行。启动市区道路绿化品位提升工程,年内中心城市人均公园绿地等主要绿化指标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抓手,强化旅游项目招商,加快精品景区景点建设和星级酒店创建,年内新增国家2A级以上旅游景区5家、四星级酒店3家、三星级酒店4家。古黄河滨水核心区建设工程年内确保开工建设20万平方米。进一步完善市区环卫设施,环卫车辆停车场、小岭垃圾处理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宿豫垃圾压缩站、湖滨新城垃圾中转站确保在年底前建成使用。

高层次开发湖滨新城。加快推进核心区路网及开发区商务大厦、渔文化商贸特色风情街区、迎宾馆、徽秘堂、半岛度假村等项目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加快建设骆马湖环湖生态湿地、小轮车赛场、*风景区天和塔、农业园艺园、园林植物引种基地等旅游观光项目,规划并启动建设省第七届园博会博览园。加快职业教育集聚区建设,*高等师范学校、*市广播电视大学二期工程、*体校一期工程、*卫校新校区一期工程确保年内完工,现代农艺中等学校确保年内启动建设,年底前职教园区在校生规模达到2万人以上。

高水平发展服务业。进一步加快商业设施建设,金柏年广场、苏果购物广场、大润发超市年底前投入运营;*海关、国检大楼、阳光大厦、工贸大厦主体工程年内完工;*·义乌国际商贸城精品街工程年内开工15万平方米、建成10万平方米;中央商城、凯林瑞·巴黎都市、温州家具城、金田国际广场年内开工建设;徐淮路两侧综合开发工程在完善设施配套的基础上启动部分项目建设。年内建成泗阳江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启动建设泗洪苏皖边界服装大市场和中国洪泽湖水产品批发市场。抓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争取及早把*粮食物流中心、沭阳花木大世界和泗阳华东国际木业城等10家服务业集聚区升级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三)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加快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引进规模以上农业项目资金23亿元以上,其中利用外资4000万美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20户以上,每个县(区)至少引进1个投资额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新增高效农业种植面积*万亩以上,新增高效渔业养殖面积10万亩以上,主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平均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确保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10个。每个县(区)至少创建1个省级名牌农产品,争取实现农副产品“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确保年内启动建设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种子检测中心三位一体综合楼,基本完成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综合实验楼建设。

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市“三来一加”项目经纪人达到1500名,“三来一加”项目达到*00个,“三来一加”专业村达到800个、从业人员*万人,农民从事“三来一加”的收入占现金收入的20%以上。进一步加大扶贫“千村万户帮扶”工程实施力度,力争今年经济薄弱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并有20%以上贫困户实现脱贫、20%的经济薄弱村与苏南富裕镇村实现结对、80%的经济薄弱村建立主导产业。加大泗洪西南岗扶贫攻坚力度,完成*%水源工程建设和6.1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认真组织做好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和扶贫培训工作,全年落实扶贫小额贷款1.6亿元以上,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1.5万人以上。

大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全面完成洪泽湖周边治理、众程灌区及船行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沂河整治、淮北大堤加固和洼地圩区治理等水利项目的年度建设任务。实施农村“二次改水”,年内解决45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业资源开发,新建防渗渠道150公里,改造中低产田20万亩以上,治理水土流失*.3平方公里。全面实施以清洁水源、清洁村庄、清洁生产和绿化造林为主要内容的“三清一绿”工程,全市疏浚河道252条1010公里,整村推进村庄河塘整治336个行政村2168处。完成561公里农村道路、11个客运站、400个站亭的建设任务。年内完成210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争取建成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5个以上。农村垃圾处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工作推广到全市50%以上的村,年内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4000个、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5处,完成改厕3.5万户。继续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确保全年成片造林5.2万亩、植树1000.9万株。

稳步推进镇村建设。继续高质量推进镇村规划全覆盖。突出抓好全市15个重点康居示范村建设,全年新增入住农户200户以上,其他示范村新增入住农户100户以上。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年内确保新增农家店、小超市250家,创建三星级为农服务社*个以上。切实加强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确保年内新建成500个。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巩固深化教育卫生事业改革。加快突破职业教育,全年职教招生5万人以上,普职比达到4.5:5.5,*技师学院确保年内挂牌。深入实施“三引进”工程,全年引进市内外民间资本投入教育2亿元以上、引进市外生源5000人以上、引进紧缺型教师100人。年内全部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进一步提升市区公共卫生五大中心服务能力,加快县级“321”工程建设步伐。引导乡镇卫生院、医院向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确保年内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不低于90%。加快乡镇卫生与计生服务中心工程建设,年底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全面推进惠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每个乡镇医院、村(社区)卫生室都能正常开展惠民医疗服务,按照基本药物制度指定目录备足备齐基本药物。落实财政金融改革措施。市区信用联社在年内组建为农村合作银行,争取邮政储蓄银行尽快成立。创新银企合作方式,全年举办银企洽谈活动不少于3次,达成协议贷款40亿元以上。加强担保机构建设,年内全市资本金规模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达到3家。加快沭阳村镇银行挂牌运营,依法规范小额贷款组织运行。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科学设置机构、核定编制、配备岗位,妥善分流人员,维护社会稳定。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参与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今年每个县(区)选择2个以上村进行试点,并逐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向土地股份合作转变。全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少于40家。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重点培育*玻璃及其制品检测、沭阳木业技术服务等技术服务平台,帮助华达涂层、德利恒棉业、巨豪人造板、精科互感器等企业申报省级技术中心,确保新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5家以上,开发市级新产品100个以上。实施星火、火炬计划50项,培育成长型科技企业25户。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年内新培育注册商标500件、“三名”商标20件,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10个。加快市农科院建设步伐,年内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迁”字号小麦、水稻等新品种,启动建设设施园艺、种苗产业、品种技术示范园。

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经济开发区保税仓库上半年建成使用。推动连云港港口集团在*设立集装箱场站。今年全市确保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0户,新增进出口经营企业*户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50%以上,实际到帐外资突破1亿美元。

(五)加快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

扩大城乡就业。实施“就业促进”工程,完成职业技能培训6万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万人,各类创业培训1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000人,其中“4*0”人员再就业1500人,双下岗、双失业、单亲等特殊困难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健康保障”工程,确保年内全市开发区企业职工参保率不低于*%,全市养老、失业、医疗保险扩面分别净增1万人、*00人和1.5万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补偿比例,扩大补偿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全面启动城乡大病救助工作,对无固定收入的重残人员按低保标准给予生活救助。实施“夕阳关爱”工程,扎实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年底全市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市社会福利中心创建成“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实施“爱心援助”工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实行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提供课本,确保所有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贫辍学。大力开展“慈善助孤”、“阳光助学”、“春蕾计划”等活动,加快推进乡镇(街道)慈善超市建设。组织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加快残疾人康复中心、市儿童福利院建设。实施“安居保障”工程,把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定销商品房、蓝领公寓建设纳入对各级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市区总开工面积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11万平方米以上,努力使8000户拆迁户按政策享受安置房或定销商品房、2500户住房困难户住进经济适用房、180户“低保”家庭住进廉租房,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蓝领公寓2800套。

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教师培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4%以上、入学率保持在100%。加快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认真组织实施“文艺广场周周乐”和农村“三送”工程。加强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确保完成乡镇文化站及体育活动中心的年度建设任务,有线电视乡镇联网率达到100%、通村率达到80%,新增农村用户5.5万户。坚持开展公职人员义工活动,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义工服务。推进市全民健身中心、体育运动中心及县(区)标准塑胶田径场、体育馆、标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建设。切实加强计划生育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年计划生育率达到95%。实施“食品安全”工程,大力整顿规范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创建省级“两网”(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示范县(区),年内沭阳、泗阳、泗洪、宿豫四个县(区)达到省级“两网”示范县(区)标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加大对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的整治力度,严格查处和纠正违法违规等影响安全的行为。继续开展“法治*合格县”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平安*”、“法治*”建设。深入开展“四无”示范县(区)和“四无”乡镇创建活动,实行“阳光”服务。进一步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高民兵预备役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双拥创建成果。继续发展人防、消防、民族宗教、老龄等各项事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作风,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努力建设人民放心满意的政府。

坚持效能优先、作风务实,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对微观经济运行的直接干预,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推进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办事公开内容,创新办事公开形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和“受理、办复一个窗口”的要求。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网上*”公众交互平台、市长热线、“12345”政府热线服务水平,及时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发扬务实苦干精神,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从文山会海和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确保承诺的五个方面72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协调高效的行政工作机制,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使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目标、完成时限和基本要求。推行一线工作法,到一线了解情况,到一线研究问题,到一线推动工作开展,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篇2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城市规划;新思路

Abstract: on the city planning problem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the content is very rich, this article from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view, how to understand city planning problems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s.

Key words: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city planning; new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科学发展观理论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保障,是城乡建设的保障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科学发展观适应了城市规划实践的需求给予城市规划巨大的理论支撑,赋予城市规划许多新的理念。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工作者进行战略思维、辨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科学发展观对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的科学性是最好的保障。通过城市规划的调控、引导和落实,使得国家的城市发展政策与配套的行动更加准确、更加稳定。我国目前正在向城乡一体化方向发展,城镇化成为必然趋势,而城镇化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城镇规划,确保城乡建设健康发展。本文所论述的城市规划,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市和乡镇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加强居住环境的建设,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2.1城市发展给城市规划带来的问题和矛盾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城乡一体化、城镇化在加速发展。然而这个时期又是矛盾突现的时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较多。面对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对日益增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出现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城市规划当前主要问题是:

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成果,轻人本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价值观念淡薄,人文关怀严重缺失。表现在城市规划对市场经济的研究和适应不够,确定规划目标时不够科学完善,在分析确定城市发展规模时缺乏考虑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因此超越经济和资源承受能力,随意扩大建设规模,导致了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

2.2城市规划新任务和新要求

2.2.1城市化对于城市规划工作的新要求

我国已经进入了城市化时代。在这个大规模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我们将经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的时期;二是我们也将同时经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城市反哺农村的时期。这两点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标志着国家全面进入了工业社会,而且标志着城乡关系已经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我国的城市化规模之巨大、影响之深远、任务之艰难,已然关乎国家命运。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担负历史赋予的重任,迎接城市化时代的到来。

2.2.2协调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战略布局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规划面临的一项新任务。一方面,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的大趋势,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有序转移农村人口,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始终会有数亿计的人口在农村生活,进城务工农民相当一部分还会双向流动,必须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要协调推进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理把握城镇化的速度,积极稳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使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协调,努力形成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局面。

3 城市规划新思路

3.1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城市规划的全面发展

3.1.1科学的指导方针与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城市规划引导城镇化和城市健康发展,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城市规划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总理明确提出对市长们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城市规模要合理控制;城市风貌要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城市发展要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集约化道路;城市要以人为本,创建宜居环境;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城市管理,要健全民主法制,坚持依法治市,构建和谐社会。温总理指出的是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方针和原则。如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确定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保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文、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正是目前城市规划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3.1.2科学的方法论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我们提高战略思维、辨证思维、系统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新时期的“五大关系”, 即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经济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及国内国外关系。高度综合和系统协调是城市规划的基本特征。“五个统筹”的思想与城市规划的协调理念高度契合。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我们必须认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城市规划,才能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协调、平衡的作用。

3.1.3科学的发展方式

实现科学发展就要转变发展方式,从战略高度出发着力推进自主创新能力。使社会经济发展真正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走自主创新道路。城市规划工作要确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规划思想和方法体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规划新理念,指导以物质规划为主向社会规划为主转变。发挥城市规划作为一种综合的公共政策的作用,强化城市规划的调控机制,协调城市多种利益,以保证公共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的体现,对城市的发展建设进行全方位、全时序的控制和引导,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2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 ,创造宜居环境

3.2.1确立科学的人本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也是城市规划的追求目标。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把城市规划创新发展成果应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上。

城市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环境为载体,人与环境互动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大系统,城市规划固然是对空间物质要素的规划,而物质要素服务的对象是人。城市规划的实施更是直接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因此,以人为本应该成为衡量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工作的标尺。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多方面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保护不同利益群体的合法权益,努力创造一个人们平等发展的城市社会环境。这应该是城市规划工作者具有的人本观。

3.2.2创造宜居环境,满足居民行为需求,

城市是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交往、体闲等活动的空间。城市规划编制科学不科学,合理不合理,关键的一点在于其是否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以居住区规划为例,居住区规划其实是人们居住生活方式的规划。居住区是人们居住、生活、交往、体闲的空间环境,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不同的行为,如果把这些行为分类,一类是经常性的行为,如上下班,送小孩上幼儿园、托儿所,购物等;一类是选择性的行为,如晨练、休憩等;一类是偶然性的行为,如居民开会等。构成居住区的住宅小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住在这里的人们与城市其它地区的人们还要发生社会交往行为。这些行为各有不同的要求。居住区规划一定要分析这些行为,满足人们的行为需求,要为人们创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3.2.3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统筹发展,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目标。“五个统筹”涉及实现3个层面的人的全面发展:一是当代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保障人民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的目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是城市规划工作的价值观。二是必须正确处理城市与乡村、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和地域发展,以保障不同地域人们的全面发展。三是下一代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人的发展不能影响下代人的发展,并应为下代人的发展留出空间、创造条件,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许多工作要求通过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加以落实。才能保证下一代人的全面发展。

3.2.4平衡公众利益是城市规划的基本职能

内在“人本观”的形成和外界公民维权意识的提高,要求城市规划更加注重居民实际的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规划要更加重视城市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除了城市级、地区级的大型公共设施,还应特别关注居住区及以下级别便民设施的配置。同时,市民所有权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还在于规划的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反映公众利益。目前,城市规划的困境相当程度来自行政权利与公众权利的不对称,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形成城市规划的多方参与机制。在制定规划方案、提供改造建议时,要充分考虑市民的承受能力和认可程度,以市民的利益为目标导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明确指出制定该法的依据就是诸如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建设等公共目的。明确了城市规划必须注意关于公共利益的事项,如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等。这些条款所指的也都是公共利益。

3.3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着力解决片面发展、盲目发展、只顾眼前发展等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单纯追求速度,不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甚至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不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求城市发展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3.3.1把资源接续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

资源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然资源大都具有不可再生性。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紧缺,环境承载力较弱。我们要有长远眼光,要为子孙后代的福祉考虑,改善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赢得较快的、更长久的发展。这是城市规划工作者应有的资源观。我们必须转变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的状况,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路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学发展观重要的一点是要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之上。据统计中国经济每创造1美元产值消耗的能源是西方发达7国的5. 9倍,是日本的10倍。这说明当前我国经济产出的资源环境耗费是相当高的,在现状水平和理想水平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间可以改进。

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我们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对“人多地少”的情况和生态环境的现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加直接的应对。在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分析上,从过去注重对目标和规模的关注转向注重对城市最大环境容量的分析;在城市产业发展用地供给上,更加注重产业结构、投资强度和地均产出效益,在空间选择上则应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土地价值的体现,以及规模效益的生成。

3.3.2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理念贯穿到规划编制的全过程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们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运用综合比较法,着重对于环境容量与承载能力两个关键性指标进行控制。即:如果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突破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及城市的资源供给力,则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控制。根据环境指标、和资源指标再编制一个新的城市规划方案,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循环比较,直至满足为止。考虑城市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比较法是考虑将城市的资源环境消耗确定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以下要求:

(1)是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索纳入规划过程。

(2)是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

( 3)保证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谐共处。

3.3.3适时开展规划环评,使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简称规划环评)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需要。2003年9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从法律上确立了规划层次包括土地利用及区域、流域、海域综合性规划(简称为“一地三域”和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十类专门性规划及其指导性规划需要开展规划环评(EIA)。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EIA是把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战略与政策―规划与计划―建设项目”这个链节逐步实施下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在规划领域我们已感受到规划环评机制对规划工作中科学性的保证。规划环评是对区域、城市发展中各种规划实施后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的事前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标准:(1)是以环境友好作为基本出发点优化规划中的产业发展方向;(2)是以生态优先作为规划编制展开的基本原则;(3)是以环境目标作为评价规划成果的标准。实践证明,规划环评机制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从发展的源头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效保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更好地促进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

4.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法制建设

就我国情况而言,规划体系包含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和审批制度、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机构和法规条例,以及城市规划的技术标准等。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规划体系本身不够适应和不够完善的缺点日益显现,难以发挥对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指导作用,导致规划失灵。

目前看来,完善规划体系迫切需要解决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改革现有的两级规划体系,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贯穿主线、层次清楚、有机联系、形神兼备的新规划体系。我国现有的城市规划体系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混乱情况。在总体规划相关层面上,除法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外,另有概念规划、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都市圈规划、城市群规划及建设部力推的城镇体系规划等多种形式的规划同时并存。这一方面说明区域协调问题已经得到重视,另一方面也说明现有的规划体系不能满足现实要求,需要在法律上做出调整,明确这些规划的地位及相互的衔接与协调关系。

二是加快规划编制和执行程序的相关制度建设。建立城市规划委员会、派驻规划师等制度是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大幅度提高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力度。保障公众参与也是公众监督的过程,既可以防止城市规划罔顾公众利益的行为,也是支持城市规划“向权力诉说真理”的坚强后盾。在规划程序上明确公众参与的地位、形式和内容,健全法律诉讼体系以保障公众不同意见的有效表达,形成“倒退”机制,推动城市规划方方面面的改革步伐。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科学化;城市设计

1引言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快速崛起时期,人民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对城市规划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其规划任务也愈加困难重重。在实际的规划工作当中却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问题,城市规划工作正在为社会的现代化推进而面临一个重大的挑战。为迎接这个挑战,城市规划必须更加科学化,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城市规划科学化的概念,以及目前规划当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将科学化结合到城市规划当中,解决当前的不足,使规划工作能与时俱进,符合实际要求。

2城市规划科学化的概念

2.1城市规划的科学属性

①实践性:城市规划这门学科是需要经过实践来检验的,任何城市规划的蓝图都需要用实际行动来达到目标,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具备可靠地实施性和操作性。②社会性:某种意义上来看,城市规划是社会多方利益的交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若规划工作出现问题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只有考虑周全才能协调各方利益,维持社会稳定。③政治性:在市场经济当中,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用来优化经济结构和实现经济平稳发展。

2.2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内涵

城市规划科学化是为解决我国目前规划工作当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实际的问题而提出的。城市规划科学化是为了使各项规划工作当中的主观意识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科学,更加客观。城市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城市规划也要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完善。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实质是在特定经济条件下的期望目标与执行过程的规律和知识的加和。也是一种科学精神,即务实求真,客观理性,批判的人文精神。并要求规划师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更好的协调各个利益集团所需求的空间利用,而城市规划科学化是利用客观科学的精神来协调各种利益的有效手段。

3城市规划所面临的问题

3.1规划编制的质量制约规划水平的提高

我国目前存在的普遍情况是总规具有偏深偏细的特点,不符合实际发展的情况。原因:①决定规划工作的指标不具备客观科学的理论依据,缺少对城市的设计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光靠主观意识决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②在划分土地之前没有对土地的权属惊醒深入的调研,致使地块划分过于随便,实施过程缺少可靠地操作性;③在地块开发过程缺少合理性,不够灵活,规划土地的性质偏绝对化。这些问题造成了规划过程需要不时的做出调整,使规划工作表现出不切合实际,缺少严谨的缺点。

3.2城市设计的质量影响城市空间环境的品质

由于在空间环境的设计工作中存在着粗放性和随意性,造成城市设计成果质量不高。而想要做到高品质的规划建设就必须以管理和法定规划编制两方面为基础实施。从宏观来看,总体的规划结构不是非常令人满意,规划结构缺少创造性,同时也缺少科学化的深入探究;而从微观角度出发,规划设计带有粗糙性,不够细致入微,而不必要的细节却没有进行删减,这样便大幅降低了城市空间环境的品质。

4如何实现城市规划科学化

4.1树立明确的发展观

做到真正的将科学化落实到城市规划当中,就必须从唯物辩证的观点作为出发点,做到:①每一步规划工作都要严格遵循科学发展观,把发展经济摆在首要位置,规划工作的实施要围绕发展的大局来进行,不能偏离实际,过分的主观理想化;②规划工作要做到自我批判,时刻紧跟发展的变化,符合形势的需要,切合实际,惊醒自我完善和优化。以与时俱进作为城市规划科学化的精神。

4.2敢于自我否定

城市规划要紧随新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时刻保持着客观实际的严谨态度;敢于接受批判,自我否定,切合实际,在对过去和现在局势的改变有了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之上,查漏补缺,对欠缺的地方有目的的修正更新,及时校正规划工作的不足。下面以冉家坝龙山大道为例:在重庆的渝北冉家坝地区,修建的龙家大道被总规确定为城市景观大道,规划工作已在行进当中,而从实际来看存在三个问题:①偏于交通化,却没有体现出景观大道的实际用途;②道路的空间利用率不高;③道路的绿化带缺乏实用性,偏重形式。针对这些缺点勇于自我否定,决定修改现有的规划方案,将景观大道的功能确认为休闲和生活性的交通功能,确保满足通行要求。进行调整之后,市民拥有了近九万平方米的开阔城市空间,形成良好的城市公共环境。

4.3勇于创新的精神

世间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一切都在发展进步,当然,旧的规划设计以及理论规范都不能完全适应今天的要求,要在旧城市规划设计的基础上大胆的创新,取长补短,既要为其注入新鲜的血液,也要保留有价值的经验。规划设计人员不要墨守成规,勇于创新,使规划工作适应发展的需求,符合实际,这是实现城市规划科学化的关键所在。

4.4加强规划设计的研究

首先对目前的发展局势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①中外结合,广泛吸收国外先进的规划管理理念,结合国内的经验,双管齐下,取长补短,制定出最具可操作的规划思路;②结合规划城市的实际发展方向,符合当地的政策与重要纲领;③规划工作要客观实际,提高理论水平还要保证规划的可操作性。

4.5高度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更新

在如今这个知识经济和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规划工作必须要以先进的理论知识为基础。①狭义来说,规划工作当中的理论理念与经验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出现新的变化,要求设计人员及时的做更新;②规划设计本身就是一门交叉性的综合学科,需要规划者对其涉及的方方面面都有一定的了解,要广泛的汲取先进的知识,充实自我;③在借鉴与学习的时候,试着加入自己的创新,不要完全照搬,要善于思考,灵活多变的运用固有的知识理论体系。

5总结

城市规划作为一门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特点的自然学科,必须遵循求真务实,客观理性,自我批判的人文精神,不断创新,随经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规划设计者要学会审时度势,客观务实,敢于自我否定,为实际的需要作出合理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康.有关城市规划科学实施的研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年35期

篇4

关键词:城市规划;科学化;几点思考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city planning position more and more high, its for the whole city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city planning in the city can optimize the 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city 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for urban residents to create the good life environment. Bu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many cities are not implement good urban planning, in the plan there are a number of problems, go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therefore, need to urban planning this concept are discussed, in clear its meaning for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basis, take measures to realize the scientific city planning, city better for our country to offer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urban planning,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urban planning scientific, finally to promote the urban planning scientific way is analyzed.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Scientific. Some though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部门加强了对城市规划的关注程度,但是很多城市在规划中遇到了各种困难,例如,规划成本过高,或者是规划的任务多,难以实施到位。因此,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状况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城市规划是一门支撑城市规划以及发展的重要学科,但是这门学科在指导城市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首先,在理论层次上,这门学科没有形成一种城市规划的专用模型,而处在探索阶段;在实践层次上,城市规划工作中很多确定的规划被修改,其规划的成果达不到人们的要求;有的人认为城市规划这门学科的意义不高等等。人们不明确城市规划中具体的研究对象,也不明确其性质,不明白其对于城市规划中所起到的指导作用。因此,我国的城市规划目前还存在很多缺陷,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城市规划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城市规划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规划对于促进城市发展的意义,最后分析了推进城市规划科学性的主要途径。

一、城市规划的内涵

城市规划这门学科具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它是由多种知识体系构成的。城市规划主要对城市的布局进行优化,对各项工程建筑等进行安排和部署,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但是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它只能对城市某一时间段的整体局势进行规划,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城市的发展而不断产生变化。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以及管理、运行等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有利于协调和解决城市中的各种矛盾,规划不科学,有可能在某一点上引发人们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带来较大的利益冲突,不利于城市的文明发展。城市规划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在城市规划中,最常引起的社会矛盾是工程技术以及建筑艺术两者相互协调的矛盾。城市规划还具有很高的政治性,虽然目前是由市场起主导的引导作用,但政府仍是实现宏观调控,优化经济结构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机构。有的人认为城市规划并非科学,而将其定位在政策体系或者工作的认识上,忽略了城市规划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质。邹德慈研究中指出,现代的城市规划包含了自然、社会以及艺术等知识体系,这些知识通过融合,形成了城市规划独具一格的特色。

二、我国城市规划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国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管理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城市的规划,促进规划的合理化,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城市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中出现很多误区,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城市规划没有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在城市规划中具有较高的随意性,没有将城市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规范结合起来,进行良好的规划,导致很多规划可行性差,需要更改。

其次,城市规划中缺乏保护重要文化遗产的意识。城市规划中,出现很多将见证城市发展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随意破坏的行为,不利于城市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

再者,城市规划中随意破坏生态环境。只有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发展才具有保障,虽然目前城市规划对改善城市面貌起到重要作用,促进了经济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城市规划也严重破坏了城市原有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城市的长期发展。

篇5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科学发展观

引言

城市规划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一项重要决策,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国一直本着实事求是、以人文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对城市的规划不断的探索者,在这个过程中公众科学参与的建设理念一直在不断的融入着,为我国城市规划的进步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目前,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一般都是由政府或者专门的规划管理部门来实施的,但是在这个规划过程中,很多规划设计者都是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来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这样就无法从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中出发。城市规划其所涉及到的学科非常多,但是具体的实施却要从当地居民的需求出发,因而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公众科学性的参与就可以避免规划脱离实际所造成的与判断中的失误,进而使城市的规划更加合理与科学。公众科学参与的过程,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可以使规划的行为在一个透明的状态下实施,而公众的参与也增加了公民权利的执行[1]。同时,公民的价值观念是一种多元化的趋势,政府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想更好的为公民服务,就要使公民更多的参与到城市的规划与管理之中。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城市规划中公众的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科学性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公众利益实现的有效途径;是一种新的城市管理理念。

2.城市规划科学参与体系设计

在城市的规划中,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和谐社会发展目标的确立为公众参与到城市规则之中提供了有效的制度支撑,其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公众参与的地位和作用,但是这种参与方式的实施并不是说要让每一位公众都采用同样的方式参与到城市规划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因为,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城市空间分布的不同和社会阶层的分化差异决定着公众参与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只有采用了差别化的参与机制和形式实施到城市规划之中,其公众参与的目的才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2.1 基于阶层化的公众参与和垂直体系

从西方有关公众参与的理论观点中可以看出,公众参与只是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一种手段,而适用的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情况下,公众参与只是在一些小型的会议之中,而公众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广泛性的概念,从这就可以看出,公众参与只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来存在的。因此,公众参与不是那种宽泛性的参与,而是要根据城市在规则中的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执行,公众的科学参与就是要在保证公民具有参与机会的前提下,以尽量减少参与成本的目的有效的提高群众参与的水平和参与的质量。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中,其规划的体系是按照从抽象到具体,从发展的战略到操作管理的层次决策原则上来实施的[2]。如表一所示,基于阶层化的公众参与主要在发展战略层面和建设控制引导层面两个方向实施。城市发展的战略层面主要在城市发展与概念规划和总体规划之中,其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对城市的发展目标、原则个战略部署这些比较重大的问题进行统筹的管理,对规划进行的现期目标和长远目标都有一定的了解。城市在规划中不同的层面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而公众在城市规划中与这个不同层面的科学参与就要按照不同的需求来解决。

表一 公众参与的垂直系统

发展战略层面 建设控制引导层面

参与群体 全体 规划地块涉及居民

参与形式 以象征性参与形式为主,辅以有限的单向沟通 象征性形式以及单向沟通,加强对话

参与程度 非参与、象征性参与阶段 象征性参与、市民权力阶段

参与效应 公众参与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保障公众权益,注重效果

2.2 基于空间分异的公众参与水平体系

公众参与中的绩效实现制度和其所居住的社区环境以及社区的基本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3]。在分配型社区和传统型社区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层社会阶层,这一部分的居民不仅在空间分异上的差距比较小,同时社区的环境也是比较稳定的,文化内涵的积淀也比较深厚,在这种情况下,中层社会阶层居民的行为就比较保守,生活也比较单一,但是居民之间的互动是比较频繁的。所以,在这种类型性的社区中,其所应该提倡的管理制度为公众自治,在对政府权利逐渐放松的情景下重视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在社区政府组织结构的管辖中,其由街道处的派出所机构来担任,按照当地社区的实际情况让公众参与到规划之中的社区设施规划和城市社会引导方面。

在城市中,边缘型和混合型的社区在社会阶层上的构成是比较复杂的,居民间不仅份异性比较大,同时在流动性上也比较复杂,社区间的组织形式往往是处于一种离散而又多元化的状态。对这一类型社区的管理其主要是由政府来干预的,在公众科学参与的过程中,边缘型的社会是处于城乡结合部,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在使用上的有效控制是其参与的重点;对于混合型的社区,受社会阶层差异性和居民流动性大的影响,此地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比较多,因此在此类社区之中,公众的参与主要是集中在城市规则中非常容易出现的用地控制和设施配套两方面的矛盾之中。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公众的科学参与并不是渗入到规划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而是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来行使自己的参与权。公众参与的科学性是一个有机制的范畴,只有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出发,公众在参与城市规划中的实际价值和作用才可以得到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勇,李广斌.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城市问题.2012,(12):89.

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原则;科学性探讨

无论哪个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都不能没有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以及城市内部的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的设计和考虑。城市规划的对象大多为城市的物质形态,涉及城市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陈列、道路及交通运输设施的设置以及城市工程的安排等等。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不足,土地资源尤为紧缺,如何做到合理而科学的安排城市的规划,同时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1.1 统筹兼顾的原则

城市的规划要依据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规划进行制定。同时兼顾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现实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要求等等,尽量做到统筹兼顾,综合布局的原则。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协调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矛盾等。在城市的规划区域内,土地的利用以及各个方面的规划都要服从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中需要规划的一切都要相互衔接和协调。

1.2 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原则

经济建设要与城市的生态环境相协调,这是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保护和改善城市中的生态环境是城市规划中的基本任务。一个城市的布局必须要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例如逐步降低城市中心区的密度,有计划地疏散城市中心的人口,解决基础设施短缺、居住拥挤、交通紧张等问题。此外还要加强城市的绿化规划和建设工作。要加强城市中公共绿地和风景区的建设,还要兼顾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的能力。

1.3 城市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城镇体系规划是指导城市区域内城镇发展的依据。然而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城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而且相互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区域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认真的抓好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强化其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要坚持做到从区域的整体利益出发,统筹考虑到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协调发展,特别要注意明确城镇各自的职能和分工。

2 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

2.1 城市的规划为城市未来的发展做好预算

城市规划主要面对城市的空间系统,尤其是城市中的土地利用系统。城市的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等都以土地作为表象的载体。城市规划以城市土地的利用配置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城市发展的空间结构。城市规划可以限定城市中各项未来建设的空间方位以及建设的强度等,担当了城市建设监督者的角色。城市的未来发展空间架构的实现过程,可以真正的体现出城市规划的作用。

2.2 城市规划体现国家对城市建设的调控

城市的规划是由国家控制的,主要的作用是维持和发展城市。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可以保障必要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基本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还可以在“市场失灵”情况下规范城市土地市场以及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进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性。此外,城市规划还可以保证土地在社会的总体利益下进行合理的分配、利用与开发,进而保证土地利用符合社会的公共利益。

2.3 城市规划是实施政策的工具

城市规划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政策的表述,可以表明政府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在未来时段内所要采取的具体行动,城市规划具有对公众开发项目建设的导向功能。城市的规划可以通过政策来引导并进行信息的传输,让城市的各部门在面对发展的决策时,依据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来提高决策的质量。城市的规划可以把不同类型、性质、层次的规划决策相互协调,最终达到与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致的总的方向上来。

3 城市规划要做到科学有序

3.1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规划是城市发展中的第一要务,要想把城市发展建设好,首先就要把城市的规划做好。紧紧依靠现有城市资源,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源头上把握城市规划对各项工作的指导性作用,提高城市公共资源的共享率,逐步完善城市的功能和产业的布局,对重点区做到有序的开发,为城市的发展腾出新的发展空间。在城市规划的需求、规划的合理性以及规划是否可以有效的实施上下功夫,加强研究城市中的规划,做好合理的安排。

3.2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队伍的建设

要不断加强城市规划队伍自身的建设,努力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以及业务素质,把懂规划专业的干部充实到管理的队伍中去。加强规划委员会的制度建设等,积极推进科学而民主的决策。在规划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对各个专业规划及项目建设等进行民主的讨论,提高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公开性以及透明度。土地是城市经营中的重要因素,要加强建设用地的管理,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和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3.3 城市的规划要考虑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的因素

城市建设和发展要贯彻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明确和强化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管制作用,以确保城市的土地得以合理的利用。科学的编制城市规划,可以合理的确定城市的用地规模和布局等,优化城市用地的结构。同时充分利用城市中的闲置土地,做到少占或者不占用基本的农田。按照各种法定的程序审批城市中的各类建设用地,尤其重视对城市周边地区土地的利用,防止乱占滥用现象的发生。此外,要严格查处城市中一切违法用地的行为,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提高土地收益,真正的做到统一规划,综合开发。

总之,科学的进行城市规划,预见并合理地协调各个因素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关系,使整个城市的建设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而环境优美的综合性效果,为城市人民的居住、生活、交通、休息以及娱乐活动等良好条件。要认真解决各项民生的问题,尤其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改善群众们居住和生活的环境,全力以赴做好稳定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达光,张红娟.浅谈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原则和要求___以东营市为例[J].住宅产业,2011(08).

[2]王开泳,董玛力.对我国近年来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反思[J].城市发展研究,2012(04).

篇7

一、“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的成绩和经验

__县科学技术局于“十五”期间(20__年底)建成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秉承统一、实用、高效的原则,为政府部门、各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优质、快捷、方便的网络信息服务。该平台的建设完成,可以完成各类科技项目的网上申报、审核、立项、成果鉴定、实施跟踪等过程的信息化。同时,该平台还可以作为我县科技数据中心、对外宣传我县科技的窗口和对外业务的入口。

局内部局域网基本实现了公文流转无纸化,工作任务智能督办,多人、多部门协同工作。科技信息数据库的启动,实现了我县科技内部资源与外网资源的互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作到了科技局内部信息与科技信息网站数据集成和联动,对于提高行政办公效率和质量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存在的问题有四。其一、文章版权归文秘站网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科技数据采集不够及时,存在科技信息传递的延时;其二、和各企事业单位双向沟通的力度不够,不能及时掌握各企事业单位的动向;其三、对信息服务、业务拓展的力度不够。其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滞后。

二、信息化领导与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为信息化加强领导,健全信息化机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办公室和生产力促进中心完成,其他各科室协助作好科技信息化工作。为了落实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具体要求,安全运行和数据录入的管理,全局上下齐抓共管,具体分工如下:

1、办公室

⑴全面负责管理并录入『科技新闻、『科技__、『政策法规、『科技镜像、『科技信息、『科技论坛的相关信息;

⑵负责『成果奖励、『县内人才档案、『高新技术人才库三个数据库的管理和信息录入;

⑶负责主站的安全并维护主站的日常运转;

⑷负责主站全部数据的备份;

⑸负责处理用户留言和相关邮件的回复。

2、社会发展科

⑴负责录入与本科室相关的科技新闻,科技动态及其他;

⑵负责『科技型企业数据库、『高新技术项目数据库、『其他推荐项目三个数据库的管理和信息录入;

⑶负责『高新企业栏目的管理和录入工作。

3、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⑴负责录入与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相关的科技新闻、科技动态及其他;

⑵负责管理『技贸机构数据库的管理和数据录入。

4、生产力促进中心

⑴负责录入专题栏目中“生促中心”和“科技信息”的相关信息;

⑵负责『供求信息栏目的用户数据处理。

5、专利局

⑴负责录入与专利局相关的科技新闻、科技动态及其他;

⑵负责『专利数据库的管理和录入工作。

6、地震局

⑴负责录入与地震局相关的科技新闻、科技动态及其他;

⑵负责防震减灾专题栏目信息的录入。

三、对信息化的总体需求

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具体表现为通过Internet传达国家、省、市的有关科技政策和法规,即时公开政务,为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提供一个集成信息、相关下载、数据查询、网上申报、网上办公、技术咨询和网上交流的平台,力求依靠科技进步,促进__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四、“十一五”信息化的目标、任务

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带动各个产业领域的发展,把科技信息基础设施作为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化的教育培训提高全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通过科技信息平台促进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调整,通过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探索加快社会发展新路径。

大力扶持区内信息产业,加强信息网络的基础建设,从而保证应用的升级和服务的及时。同时,通过不断构筑区域内的信息基础网络,为网络化应用创造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积极引导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展信息化应用,构造良好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环境。大力推进科技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科技先行,进而带动整个社会信息化的战略。大力开展信息化教育与培训。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储备人才资源和队伍,提高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下大力气加强科技信息平台的建设科技信息网络平台,不断提升其数据库性能,并应用到专业信息化管理领域中,为用户的信息资源提供自动采集、数据分析、加工分类、建立索引数据库以及全方位检索功能。完善的科技信息平台将为广大合作伙伴提供强大的信息采集和检索平台,共同致力于政府和企业提供信息有化方案。

五、我局实施“十一五”信息化的条件

我局现有pc机16台,基本具备了网上办公的条件,并于20__年建成“__县科技信息网”,__县科学技术局主站使用百兆快速动态空间,借助ASP这一功能强大的服务器端脚本编辑环境完成web管理。主站框架由十一个子网页、八个专题栏目和九个数据库组成,并连接到国家科技部以及各省市相关科技站点、各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__县科学技术局主站域名:lskj.mydns.cc(百度搜索,goodle,网易等大型搜索引擎已录入本站快照,输入“__县科学技术局”即可查询到本站地址)。

尽管在科技信息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发展层次还不够高,形势发展的需求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一、科技数据采集不够及时,存在科技信息传递的延时;二、和各企事业单位双向沟通的力度不够,不能及时掌握各企事业单位的动向;三、对信息服务、业务拓展的力度不够;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滞后。

六、信息化建设所

需的外部环境 过去的信息化规划可能存在一个“规划好、体制障碍”的通病,结果规划的指导作用[:请记住我站域名/]打了折扣,原因就是在规划、执行、评价和完善的机制上出了问题。“十一五”规划应特别重视,应该把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化体制作为信息化规划本身最重要的内容,也作为信息化管理体制的一个重大创新。信息化建设所需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要有一整套运行协调的管理体制。目前信息化管理体制职能相对较为分散,协调难度较大。建议加强信息化的协调机制建设,合并和整合一些信息化管理部门,实现集规划、协调、管理、监督和研究于一体的强有力的信息化执行机构;

篇8

城市规模问题是一个长期争论的命题。我国历来强调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政策(简称规模政策),但是实施的过程却往往与之背道而驰,大上海已经够大了,偏偏又划出了浦东开发区。进入90年代以来,各大城市无不进行城市规划的大调整,而其总用地规模、大体上与经济规模一样的翻一番。一些大城市的规划目标要进入特大城市行列,据说有20多个城市的规划目标是国际化大都会”。还有为数不少的中等城市规划目标要进入大城市行列。因此,规模政策”变成了一句空话。其实,推动城市规模发展的动力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活力、区位优势的显现和投资环境改善的一种合力,是难以阻挡的客观现象,对于即将迈步进入小康社会的、有12亿人口的大国,尽管城市化的主渠道是走发展小城镇的道路,但在一个省区范围内有一、二个特大城市,有一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作为经济支撑点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也不能不顾客观条件,以不切实际的空想去代替科学的预测,更不能以大规划之名而行大肆炒卖土地之实,或叫做吃祖宗老本,花子孙的钱”。科学的做法应该是弹性规划,留足余地,阶段明确,分期实施,集中建设,紧凑发展。

城市化过程有起点也就有终点,不可能无限止的发展。从总体而言,当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0%左右,总的城市(城镇)用地规模也就变化不大了。因此,城市规划必须从区域着眼,分析各种规模级城镇吸纳人口的可能性,同时科学预测其相应实现的阶段性。这种规划还应该与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相互匹配,而不是二张皮。所以,若讲控制规模实质必须付以明确的时空观念。时间应界定在我国城镇水平接近或达到70%左右,即将进入变化曲线的第二个拐点的时间,空间则应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既保证我国粮食的基本自给,又使城市可以弹性发展,进行平衡和布局,寻求可以拓展的备用空间范围。最近江苏省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把村镇建设规划区与基本农田保护区结合起来加以划定的工作,亦称二区”划定工作,很值得各地借鉴。

布局问题。城市的布局应该有二层内涵。一是指大的地域空间内的城镇分布均衡性问题。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条件优劣的变化,在全国范围内必然出现城市分布疏密差异的不均匀性。我国东部沿海省区工农业经济基础条件较好,加之较早获得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因此近年来城市化速度也较快,同时这些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因此城市分布密度和规模趋向高密也是必然的。现在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出现所谓都市绵延带的新课题也是必然的。而大西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经济发展也受一定条件制约,即使今后城市化水平较高时,城市的分布密度也还会是偏低的。因此并不存在必须在全国范围同步解决城市布局平衡的问题。如果实行大规模的移民政策和企业搬迁政策,强制调整人口分布密度,实践证明收效甚微,甚至是得不偿失的。随着发达地区本身产业层次的升级,低层次产业必然发生梯度转移,与这种转移相伴随的结果,或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不均匀性。

就某一特定地区而言,确实存在一个城镇体系的合理布局问题。因为不同规模级的城镇发挥的能级作用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希望的是最大限度地综合发挥各级城镇的效益,因此,要寻求合理的分工,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和效益的抵消。每个城市发展的规模,还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政策的制约,环境容量的制约等。城镇与区域内可能形成的基础设施网络关系密切。如陆路、水路、航路等交通条件,通讯条件、电力供应条件等。还有城镇本身的特色产业、旅游资源、历史文化等等是否有优势条件等。所以,城镇处于特定的空间,赋予特定的发展目标,造就一个有机的、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体系,这就是加快城镇体系规划的意义所在。

城市的结构形态问题。如果讲实行城市“规模政策”难度较大,是由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观经济推动力的作用,那么,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却是可以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来加以引导的。我国很多大城市实际是在中等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扩展模式是以原有城市核心区为中心向周边不断辐射扩散,每隔若干年调整一次城市规划,不断的吃掉周边的郊区和农田,就像摊大饼一样,愈摊愈大。这种模式造成的后果是,

一原有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每隔若干年就要扩建或更新,马路一扩再扩,房屋拆了建、建了拆,人行道挖挖填填、填填挖挖”,旧的管线拆不了,新的管线不断挤进有限的地下空间,陷入一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循环之中。

二,由于是一张大饼,周围开发度较高、效益较好的农田菜地必然不断被蚕食,即使到远郊去复垦地也难以收到原有的效益。

三,人们成天穿梭忙禄在混凝土森林之中,与大自然愈来愈疏远。

四,城市的历史文化在不断的拆拆建建之中逐渐泯灭,依稀可辨的也只能是在重重高楼包围之中茕茕孓立的个别古建筑或宅院,既不协调也毫无情趣可言了。

五,不间断的旧城改造,容积率和密度不断地提高,致使城市不堪重负。特别是作为城市市区中心的黄金地段,被折腾的强度往往也是最高的,环境污染,交通阻塞,使人有窒息之感。

篇9

关键词: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分类;布局方法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自2002年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以来,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逐步规范与完善。在坚持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与细化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实践,尝试在《城乡规划法》权限下,通过增加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层次来统筹中心城区与绿地建设,以期达到构建城乡一体化绿地系统的目的。

一、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内涵及规划目标导向

我国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内涵可理解为城市规划区域内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乡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起到美化城乡作用的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其主要目的应是从城乡一体化角度出发、构建支撑乡村区域与中心城区的绿地体系框架与结构、弥补中心城区内城市绿地系统在生态与游憩功能上的不足,并引导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绿地健康有序的发展,促进城乡绿地一体化的实现。

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目标导向应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沟通中心城区绿地和市域绿地,弥补了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市域绿地系统跨度过大的缺陷,在两者之间起到了过渡、联系的作用[1]。

2)深化与细化对城市规划区绿地的管控,保障城市规划区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健康的有序发展。

3)有效保护与管控城市规划区内对未来城市结构布局起到关键性引导作用的生态保障区与敏感区绿地,防止城市连片发展,避免城市无序蔓延。

基于以上的思路,我们认为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应作为一个独立规划,需将城市中心区绿地系统整体纳入,从结构与城乡互动层面进行总体布局。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应在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下,重点针对城市建设用地平衡内的绿地进行布局,从而有助于增强绿地系统规划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二、城市规划区绿地分类探讨

城市规划区绿地分类的科学性与指导性有利于适应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乡建设与发展对绿地的需要,有利于积极应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因城市用地无序扩展、人口大规模集聚以及因城市化带动的农业土地流转等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式对城市区域造成的生态环境危机与挑战。笔者在河南省南阳市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中对城市规划区绿地分类进行了探讨,结合南阳市城市规划区自然与人工空间特征,以及南阳市总体规划的管制要求,将南阳市城市规划区绿地类型按功能划分为5大类18中类,并依此进行了绿地分类分级空间管制规划,其5大类含义分别为:

1)自然与文化资源保护类绿地:该类型是指典型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保护和培育地区,主要包括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此类属于禁建区。

2)乡村旅游与游憩类绿地:该类型是指乡村地区以提供观光游览、娱乐健身、休养疗养、旅游度假、郊游探险等户外游憩活动为其主要功能的地区。此类属于禁建区与限建区。

3)人居生态保障类绿地:该类型是指能够控制与引导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保障人居生态环境质量与安全的生态保护与培育区,起到卫生、隔离、安全防护等作用的自然与人工林地与林带。此类属于禁建区与限建区。

4)园林生产类绿地:该类型主要指位于城乡建设用地之外,为城乡园林绿化建设供给苗木、花草、种子等的各种独立苗圃等(不含基本农田区苗圃及临时苗圃)。此类属于禁建区与限建区。

5)城乡建设用地类绿地:该类型是指城市、镇及乡村建设用地内参与建设用地平衡的各类绿地类型,其含义与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前4类保持一致,相关要求按国家规范执行。此类属于适建区与已建区。

从南阳绿地系统规划实践来看,此种分法较好地体现了规划目标导向,协调了土地利用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规划、旅游规划、林业规划、水利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关系,深化与细化了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规划区目标。

三、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对策与规划手段

在南阳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中提出了如下空间规划布局对策与规划手段:

1、二个“优先保护”:强化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区的边界与提级安排,依法分类分级优先保护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区。

2、三个“自律”:(1)“城市环境自律”:加强城市内部绿地系统建设,减轻城市对区域生态的副效应。(2)“乡村环境自律”:加强农业生产区的管理,培育农游结合型农园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破坏。(3)“景观资源区环境自律”:加强自然与文化景观资源区的建设管理,杜绝对资源的建设性破坏。

3、五区连通:重点保护与建构“城域、城城、城乡、城景、景景”5类地区绿色连通廊道。即“城市与区域、城市与城镇、城镇与乡村、城市与景观区、景观区与景观区”间的廊道。

4、网状结构:在上述工作基础上,采用绿道修复与重构手法,优化配置绿道结构,并使绿道网络化,满足动植物迁移和传播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达到培育多样性物种和营造丰富景观的目的。

5、绿色产业化:在强调严格保护并不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系统为代价的前提下,依托各类“绿色生态工程”,活用与绿色利用生态与景观资源区,构建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绿色旅游服务体系及绿色产业链体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3.

篇10

一、精心谋划、扎实推进,第一阶段工作成效良好

1、周密部署,确保三个环节不走样。为有力有序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工作,我们对整个活动作了周密部署和安排,特别是针对第一阶段的特点,狠抓三个环节,确保整个活动开好头、起好步。

⑴以组织学习培训为抓手,深化思想认识。按照第一阶段实施方案要求,校党支部先后组织集中学习了6次,每名党员均撰写了学习笔记,并进行了交流,学习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与培训覆盖面达到了100%。为进一步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深刻内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2)、以开展调研活动为抓手,理清工作思路。围绕解决影响学校工作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当前经济危机,我们深入开展了调研活动,形成调研报告5篇。其中还有两篇正在形成中。

(3)、紧密结合实际,确保自选动作创特色。

2、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准备工作走在前面。校党支部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乡党委的要求,联系实际,认真做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各项组织准备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全乡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后,为迅速贯彻动员大会精神,我们在第一时间召开党支部、党员教师会议,传达了党委学习实践活动会议精神,同时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为全校学习实践活动的全面展开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结合工作实际,精心制订方案。方案制订前,我们专门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听民生、解民意、找问题,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校务公开以及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方案形成后,又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并进一步加以修改完善。三是按照部署要求,开好动员大会。9月28日,我校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全体党员、干部、教师参加了会议。会上校党支部书记杨旭做了动员讲话,下发了《实施方案》,提出了工作要求,指出了学习的方向和活动的重点。

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破解学校工作发展难题,提升科学发展水平的重大契机,是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的有力推手,更是推动学校整体工作上台阶的必然要求。在第一阶段的活动中,我们注重联系实际,把学习实践活动的落脚点放在实践上,努力在创特色、重实效上下功夫。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着力提高分析检查的质量

根据乡委总体安排,我校学习实践活动从现在起进入分析检查阶段。这一阶段是从思想层面进入实践层面的重要阶段,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既关系到第一阶段成果的巩固和深化,也关系到下一阶段各项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成功。这一阶段还要接受群众公开的监督和检验,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活动的要求更高。我们要充分认识这一阶段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党委一系列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当前形势,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狠抓落实,切实把第二阶段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析检查顺利进行

1、领导干部带头分析检查。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开门纳谏,带头起草分析检查报告,组织好群众评议工作。

2、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查摆问题时,要对照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认真查找在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科学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在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