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实践经验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9: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师实践经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师实践经验

篇1

关键词:深井;试油;测试时间;方法

中图分类号:TE373 文献标识码:A

为了准确的了解到深井气井中能够产出多少的能量,我们采用的最直接的方法则是试油。当然在测量的过程之中,合理的测试时间极为重要,测试时间这一个过程将会影响到我们测量气井产能大小的所有的数据以及最终判定结果。依照深井气井的通常特点,可以对深井气井试油合理测试时间确定方法进行研究,得出相应因素和原则,然后从各个方面进行研究计算实验,最终得到最佳的最准确的方法,并且应用到实例当中。而这些研究将对我们对深井气井的设计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引言

我们对深井气井试油的测试方面来说,为了使气井测试更加的经济实惠适用,我们要减小测试期间所花费的经费,因此则我们要控制气井试油的测试时间,因为时间越长,经费当然要花费的越多。与此同时,一般来说气井神经当中都含有有毒气体的成分,如常见的就是硫,在对深井气井的测试的过程当中,我们的测试工人的安全问题需要谨慎的考虑,同时我们的测试工具也有可能被硫腐蚀,若我们对深井气井试油时间测试的时间越长,则我们的测试工具腐蚀的程度则会越严重,特别的是对于地下的深井气井都是比较潮湿的,含有部分水分的,因此工具的腐蚀程度是尤其严重的。这样看来,好像是我们不能对深井气井试油的测试时间不能太长,是这样吗?

但是,如果我们的测试时间短的话,我们会不能全面得到我们想要的所有数据,因此,只有长时间的测试,却可以有利于为我们对资料的全面分析,有利于我们分析深井气井地理位置的状况,井能量储量的大小。比较看来,真的是很矛盾的,所以我们面对深井气井试油合理测试时间确定方法研究要考虑的方面有很多,所以我们必须全面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出深井气井试油测试时间最为合理的方法,这对我们对深井气井的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深井气井试油合理测试时间确定的方法所要考虑的原则和因素

1合理测试时间的原则:首先,我们对深井气井测试期间,不能对井的储层有所损害,不能导致其出砂;在我们对气井测试之前我们必须深刻全面的了解其周边的边界情况,必须要保证录取资料能够对边界状况进行足够的分析;过程期间要容易录取资料;录取的资料要能分析得出气井产能多少所需的相关的数据;最后我们还要考虑到深井气井的腐蚀性,不可在其期间对我们测试工具造成严重损害。

2合理测试时间的考虑因素:首先,为了保证我们在对深井气井进行时间测试期间,不得对井的储层有所损害,不能出砂,因此我们要测试出不对井造成损害,不出砂的时间;不能损害开发工具,我们要的出对测试工具造成腐蚀损害的最大时间,即工具带腐蚀性的最大时间;在测试期间,井筒中的压力会上升,而我们要控制其上升到的最大压力不损害井口的装置。录取的资料也要到达能够消除井筒储集效应后的时间。

三、深井气井试油测试时间方法确定的计算:

1测试时间段的基本分析:在对深井气井测试时间的方法通常都采用两开两关测试方法,无论是在完井测试还是在中途进行测试,首先清除井中井底的污垢等过程是必要的,而这个过程通常的时间是比较短暂的,所以第一开和第一关得到的数据时不进行计算分析的;接下来是第二开和第二关,而这个过程是重要的,得出来的测试时间是主要的数据参数,被称为开井时间和关井时间。

2开井时间的分析计算:首先,我们要知道开井的时间是必须大于井筒储集期结束的时间的,所以在开井的时候,首先出来气体是我们测得压力不能用于地层特性的判断的,因为这个测试数据成为“井筒储集期数据”,最先出来的气体称之为“井底口袋”,我们首先应该要对此有所了解。

开井期井筒储集结束时间:

tD=(60+3.5s)Cp (1)

其中:tD――无因次时间;

CD――无因次井筒储集次数;

S――表皮系数;

当计算出开井期井筒储集结束时间,而实际上,要求开井时间是必须大于井筒效应结束时间的。经相关资料的查阅,我们是可以知道印象开井时间的因素是有三个的,第一个是井筒储集系数;第二个是表皮系数;第三个是底层系数,而我们要合理的选择三个相关系数,使之对我们测试试油时间的方法研究最有利。

3关井时间的计算:(1)了解底层特性参数的计算:首先我们要知道,关井的时间是必须要大于持续流效应结束的时间的,因此在这里,我们的“井底口袋”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tD=50 CD e0.14s (2)

tD――井筒续流效应结束的无因次时间;

CD――井筒续流系数的无因次值;

S――表皮系数;

(2)了解底层特性参数,了解边界状况:

在这里主要研究断层情况,我们只需要运用神琉璃学理论计算即可。

四、其他因素:

1试工具防腐蚀合理测定时间。一般深井气井中都是高温高压潮湿含有硫的成分的境况,所以在测试的期间,腐蚀是无法避免的,而测试时间要比测试工具的最大的耐腐蚀时间要小,即

t开+t关≤t耐腐性 (3)

2装置压力承受的最大测试时间。这个最大时间的测定要用到测试井测试期间井底压力变化的规律来测试,同时还要涉及到压力的损失等等,运用流体力学进行计算得出。

结语

深井气井合理的测试时间对我们深井气井的产能大小等多方面的计算和测量是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我们取得各个数据的基础。在我们测量的过程中,同样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也需要我们进行全方面的考虑。一般我们还是采用常规的测量方法,在各个因素原则的满足的条件下,寻找最有利的方式,在得到相关数据的最后,我们要进行误差分析,得出最准确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冈秦麟.气藏与气井动态分析及计算程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篇2

一、逻辑关系

1.按物体的属性求同与分类,建立幼儿初步的“集合”观念。这里说的“属性”是指事物的特性,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质地、用途、数目等。“求同”就是挑出其中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而“分类”就是按事物各自相同属性进行分组,“集合”就是指有相同属性的全体。发展幼儿的“集合”观念可以通过教师专门准备的学具让幼儿操作学习,也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如果幼儿具备了给物体分类的能力,就说明他们已能概括(抽象)出物体的共同属性,这为他们抽象出同类物体的数量特征提供了前提,是认识数量的必要准备。

2.发展幼儿“一一对应”的观念以及确定两组物体的“多”“少”“等量”关系的经验。在这一阶段,幼儿的对应能力已有了很好的发展,一般来说,幼儿3岁半以后是对应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幼儿在自发游戏中往往不经意地就运用了一一对应的方式,如在每个玩具车上放一个玩偶,他们运用最多的就是一一对应的方法。

3.发展幼儿简单模式的经验。小班幼儿可以在教师提供的范例板的帮助下,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来体验有关“AB规律”的模式,如图形排列三角形、方形、三角形、方形、三角形、方形……这项活动把幼儿的注意力引到“开头的”“后面一个”“再后面一个”“最后的”这样一些有关空间关系的理解和推理方面。做完这项活动后,再分别要求幼儿说说这些物体是怎么排的,这样还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从语言的节奏中体验到次序的规律。另外,幼儿在开始玩这个活动时往往意识不到排列的规律,因此,要备有全范例板、半范例板和填空范例板三种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水平选择使用,教师也可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推荐他们使用某种范例板。除了形状变化的范例板之外,我们还可以提供大小、颜色、方向变化的范例板。

二、数和量

1.发展幼儿按顺序念数词和计数的经验。在数数方面,小班年龄段的幼儿一般只会从1开始,按顺序往下数,如果遇到干扰就不会数了。他们也不理解物体总数的含义,说不出物体的总数,有个别幼儿只能做到伸出同样多的手指来比划。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点数物体方面存在的不同困难,多安排他去完成计数5以内物体的任务,并引导他说出总数,即一共有多少个。

2.发展幼儿给大小系列和长短系列物体排序的经验。在学习物理量过程中,这一阶段的幼儿也表现出一定的学习潜力。如在玩套杯、套碗、套盒等活动中,他们能轻松地区分其中最大和最小的材料,知道通过对应的方式判断出相接近材料的大小,但是由于他们逻辑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量的比较中,还很难认识到量的相对性。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套杯、套蛋玩具等,引导幼儿两两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或提供与实物相应的排序范例板让幼儿以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出3~5个物体的序列,指出其中最大(小)或最长(短)的物体。

3.发展幼儿的时间观念。小班幼儿虽然还不能建立年、月、日、时、分、秒等时间概念,但对一些笼统的表示时间的词汇还是能够理解的。例如,表示时间段的有“早上”“晚上”,表示时态的有“以前”“正在”“后来”,表示时间长短或先后的有“很久很久”“一会儿”“先……后来……”等。由于表示时间的词语都与一定的事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事件来引导幼儿学习和领会。

三、空间与形体

1.发展幼儿区分空间关系,尤其是以自身为中心指出物体空间位置的经验。空间关系的学习内容包括区分相邻的与分离的物体,如A、B、C三者,A与B相邻,B与C相邻,A与C被B分离,教师可以利用“间隔排列”的活动来进行空间关系的教学。对于空间方位知识,小班幼儿应该能够区分并说出自己身体部位的上下方位和以自己为中心的物体的上下方位,而且也能够区分和说出以客体为中心的上下方位,并能做出相应的向上、向下的动作,如向上举起双臂、向下蹲两次等。教师可以引导这一阶段的幼儿开始学习辨别前后方位,但是要注意他们所能理解的空间方位的区域仅限于直接感知的范围内,如自己身体部位的前后方位,紧挨自己或靠近自己的物体的前后方位,离自己不太远且正对着自己的物体的前后方位等。

2.发展幼儿区分物体平的面与不平的面、封闭图形与开放图形的经验。几何形体可以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小班幼儿还不具备研究立体图形的能力,他们仅能从立体图形的某一面来发现简单的平面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篇3

石油战略储备又称为应急储备,它是指为保障一国经济安全,应对国际竞争以及战争或突发事件的需要,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或章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石油储备的一系列活动。这里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石油储备的主体是国家,是国家依法进行的;其二,石油储备的目的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应付突发事件;其三,石油储备的过程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

石油储备的建立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1962年,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提出了储备60天石油需求量的建议。经过1965年苏伊士运河事件,欧洲一些国家开始着手建立一定量的石油储备,以防突发事件。

1973年的巴以战争导致中东石油供应中断,石油价格暴涨,引发世界性的石油危机,曾一度使美国石油进口中断,给其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至此,西方各国开始着手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1974年11月,在美国等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倡导下,国际能源机构(IEA)成立,其主要职能是协调成员国的石油储备行动;直接目的是保证在国际石油供应再次出现危机时,为成员国提供帮助。IEA规定,到1980年,各成员国有义务保有相当于90天净进口量的石油储备。19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与储备法》(EPCA),授权能源部建立和管理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并明确了石油战略储备的目标、管理和运作机制。随后,国际能源机构的18个成员国都先后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可以说,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在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石油战略储备。

石油战略储备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经济作用是在油价出现剧烈波动时,通过向市场投放储备油来减轻市场的心理压力,从而降低石油价格不断暴涨的可能,以达到减轻石油供应对一国整体经济冲击的程度。对石油进口国来说,战略储备是应对油价波动的首道防线,起到“贮水池”的作用,其真正的作用不在于弥补损失的进口量,而在于抑制油价的上涨,减轻油价上涨对进口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冲击。

第一,为了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风险。这一风险或许来自产油国发生战争、内乱及其他意外事件导致的石油供应中断;或许来自海外运输的风险;或许来自自然灾害等等。对于石油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国家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石油消耗量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容易受到短期石油供应中断的影响。

第二,为了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争取时间。对于大多数国家,尤其是新兴发展中国家来说,过去那种靠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在高油价的冲击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借油价高企,加快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调整是最好的选择。

第三,为了在国际能源事务中争得更多的话语权。一国在国际社会中是经济大国还是小国,不仅仅看一国经济块头的大小,更在于一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话语权的大小,石油战略储备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它是参与国际能源事务的筹码。一国只有保持一定规模的石油战略储备,才有可能参与国际能源事务并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在国际能源合作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利益,分享国际合作的好处。

二、美日石油战略储备模式及其特点

(一)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模式及特点

1 石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和完善

美国政府早在二战期间就有了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的构想,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发生后,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才开始正式建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国。从1977年7月21日正式开始储备石油,(当时决定储备目标是10亿桶,后来最终形成的储备能力为7亿桶)美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大致发展情况如下,从1977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石油的储备持续增加,并于1994年达到5.92亿桶的历史纪录,这相当于近2个月的原油进口量。此后克林顿政府的战略石油政策发生了一些细小的改变,几次动用了储备,目的是调控石油市场和平抑油价,到2000年底,美国战略石油储备降至5.41亿桶,为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布什上台后,尤其是“9.11”事件后,迅速增加了石油储备量,到2005年底增加到近7亿桶,这也是美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启动30年来首次“满仓”。

美国的石油战略储备集中在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娜2个州,原油深藏于墨西哥湾海岸附近地下的巨大岩层洞穴里,这种储备方式的优点是安全性高,储存成本低,运输便利以及加工方便。据美国能源部介绍,这种储油洞穴约有500多个,每个可储藏600万至3500万桶原油。由于岩洞的上下几千英尺落差所形成的自然温差,使得原油在洞内不停地缓慢流动,从而使原油能始终保持良好的质量而不会沉淀变质。同时所储存的也是质量最好的轻质原油。

2 石油战略储备的基本模式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运行模式可以概括为:政府所有,政府决策;市场化运作。战略石油储备为联邦政府所有,具体由美国能源部负责管理。从建设储备库、采购石油到日常运行管理费用,均由联邦财政支付。联邦财政设有专门的石油储备基金预算和账户,基金的数量由国会批准,只有总统才有权下令启动石油战略储备。石油储备启用的决策程序是,由能源部、财政部和白宫预算办公室共同商议,向总统提出方案,经总统同意后,再向国会提出建议,由国会批准,才能生效。增加石油储备的预算是由财政部门一次性拨给石油储备办公室的,而销售石油回收的资金的使用不必经国会批准,可以用来补充石油储备。

鉴于石油战略储备量很大,其采购和投放可能对石油市场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避免对市场的冲击,石油的采购和投放基本上采取市场招标机制。具体地讲,储备的石油一部分来自于政府招标采购,另一部分来自于联邦石油资源租金征收。招标采购中的40%来自与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签订的长期供应合同,其余是通过市场现货招标采购。一般情况下,选择油价低迷时采购,既要避免引起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又要防止造成石油储备资金的损失。

3 石油战略储备的基本功能

2005年以来,美国在动用战略石油储备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是增加了战略石油储备数量,且动用条件更加严格;其次是在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方面,加强了与西方国家的协调,主要是同包括美国在内的26个“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成员国协调一致,采取“集体行动”,通过调控力争更好地改善石油供应情况。

截至2007年底,美国的石油战略储备大约相当于国内2个月的消费需求,由于美国国内原油生产能力较强,即使国外进口

原油完全中断,其国内自产原油加上自身的战略石油储备和商业石油库存,也可使美国维持175天左右的基本石油产品供应。而从现有能力上讲,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每天最多可动用430万桶,以现有储备量并以最大动用能力提取,储备量可以持续155天左右。

(二)日本石油战略储备模式及特点

1 石油战略储备的建立和完善

日本是个贫油国,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其石油几乎完全依赖进口,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原油进口国,这也意味着日本比其它国家更容易受到石油危机的冲击。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起因同样源于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爆发。197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石油储备法》,并依法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根据当时的法律规定,日本所有从事进口石油、石油制品的商社,以及从事石油提炼、批发的企业必须储备90天所需的石油或石油制品。同时,从事石油、石油制品进口或经销的企业必须定时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其石油、石油制品的储备量等情况。日本通商产业省的有关部门也会不定期地抽查有关进口商或石油企业的储备情况。到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总储备量已相当于其121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水平。到20世纪90年代初,储备量增加到14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水平,1995年则增加到157天石油净进口量水平,目前,日本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储备国。

2 石油战略储备的基本模式

日本的石油储备分三个层次:国家石油储备、法定企业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1994年,日本正式加入“国际能源机构”(IEA),随后,便积极地建立和完善政府石油战略体系。政府建立了石油专门账户,并通过征收石油税来筹集储备资金。同时,修改后的日本石油储备法还特别强调,规模以上的炼油厂、销售商和进口商都要按规定比例承担石油储备任务,企业向市场投放储备石油时,要通过通产省批准。政府在资金等方面给予法定企业储备以支持,如提供低息贷款、加速折1日等优惠措施。法定企业之外的企业商业性储备由企业自理。总的来讲,日本战略石油储备模式可概括为:政府规划指导下,规模以上企业分散储备。

日本的石油战略储备方式,是从最初主要依靠油轮储备,逐步过渡到主要通过建立石油储备基地储备。1996年,日本在九州地区相继建成了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共储存石油或石油制品3400万千升,从此宣告了油轮储油时代的结束。目前,日本的主要储油方式有:海上油罐方式、半地上油罐方式以及地下岩洞油库等。除了已经建成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外,日本政府还从民间租借了21个石油储备设施,可供储备石油1700万千升。

3 石油战略储备的基本功能

经过30多年的建设,日本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已逐步完善,成为国内经济安全和石油消费安全的有效保障。据报道,日本政府已拥有的石油储备量可供国内使用3个多月,民间的储备量也可使用79天左右,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其总储备量足够全国使用半年以上。

三、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几点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安全,特别是石油安全问题凸显出来。石油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各方的政治经济利益等一系列因素。分析比较他国石油战略储备模式,是为了更好地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石油战略储备模式。

第一,构建以法律为支撑的石油储备体系。美日等发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制度的建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依法而行。从储备体系的构建,到运行机制的创设、储备量的确定、动用储备的条件等等,都是依据相应法律、法规,这使得整个石油战略储备工作步入法制化的轨道。如美国的《能源政策与储备法》(1975年),日本的《石油储备法》(1975年),正是由于有法律作为支撑,所以石油战略储备具有了强制性、权威性以及长期性的特点,真正起到了保障一国石油安全的作用。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先后出台了《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从2006年起,我国正式启动了“能源法”的起草工作,能源法的核心问题一个是能源安全,另一个是石油储备。在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从国情出发,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我国石油战略储备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二,构建国家、地方、企业多层次的石油储备体系。如前所述,美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是政府所有和决策,采用市场化运作;日本则是分为政府储备、法定企业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三个层次,法定企业储备是法律规定的企业储备任务,政府对法定储备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根据我国地域辽阔、各省市能源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特点,我们可采取中央、地方和企业根据相关法律和地方法规分担储备,将地方、企业储备的权利和义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国家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的前提下,实施谁储备谁优先使用的原则,这将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第三,构建进口和自产来源多样化的石油储备体系。美国石油消费量居世界第一,石油储备量也是世界第一,其储备的对象主要是原油;储备的来源主要是进口原油,也有部分来自国内自产。日本是世界石油第二大消费国,自己不产石油,石油消费的99.6%依靠进口,其储备对象原油和石油制品全部来自进口原油。我国是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快速增长,虽然自己也产石油,但石油生产量的增加远远赶不上消费量的增加,而且随着消费量的逐年上升,石油缺口越来越大。这就决定了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绝大部分来自进口,少部分靠自产。同时,我国的石油储备对象除了原油外,还应当有石油制品,这样有助于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并兼顾各方面的利益。

篇4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旅游经济 实践研究

作为一种特定形式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旅游业的具体呈现形式,它为旅游者提供积极的体验,同时做到经济上可靠、环境上适宜、社会文化上可接受,因而大力加强生态旅游研究,推动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的含义不仅是指所有游览自然景物的旅行,而且强调被观赏的景物不应受到破坏。当前发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在合理的管框架下,生态旅游能够促进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通过实施诸如游客管理,功能分区、监控手段,旅游教育等形式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其次在合理的分配机制中,促进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通过开展生态旅游及其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进而改善地方的基础设施,增强经济发展的能力。最后,通过生态旅游的倡导和发展,可以提供旅游者的意识和体验。生态旅游的参与和引导有利于提高参与者的环境意识和价值观,提升他们对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认知。

2.生态旅游推动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态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刺激消费。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能够满足人类对生活品质不断增长的需求,在生态旅游的参与中,参与者不仅可以获得适当的身心运动和体魄锻炼,而且身体也会更加健康;同时活动中的静态休闲活动以及净化心灵活动满足了人们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人类情愿花钱去获得更好的旅游质量。旅游参与者旅游的项目及其附带消费直接刺激了消费的发展。(2)刺激供应。生产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而消费又可以促进生产的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态,其实现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性条件,如公路交通,住宿餐饮,旅游纪念品等,发展生态旅游必然有利于刺激这些配套性产品的供给,从而通过刺激供给实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3)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生态旅游发展所获得的税收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强地方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经济能力。总之,实践证明生态旅游通过刺激消费、增加供给和政府财政收入等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展了重要作用。

3.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生态旅游促进经济发展和文明提升,良好健康的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是实现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有利保证。

(1)当前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和利用,导致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生态旅游风景区的环境严重恶化。部分地方政府在发展生态旅游时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的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的损害与浪费。有些地方政府随意在保护区内修公路、造宾馆、建索道,甚至修建一些缺少审美意识与自然景观不相称的人工建筑景点,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不但使自然资源和景观遭到破坏,而且过高的基础建设投资使保护区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其次管理体制混乱,管理方式落后。我国旅游资源分属于林业!宗教!文化!环保等不同的部门,因此,在开发建设中各自为政,缺乏全局观念,客观上造成开发建设以及管理上的无序局面。有些自然保护区缺乏规划和管理,甚至将旅游区承包给旅游部门,致使旅游部门在缺乏指导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随意经营。

(2)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应坚持以下原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统一的原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是在一定历史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有其发生发展的形成过程与结构特征,人文景观是在大自然中人类作用和影响下的产物,与自然景观的生成密切相关;开发经营与保护管理相结合的统一。发展生态旅游必须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做到保护与经营相统一;建立科学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生态旅游能否做到集自然、保护、科教、创收于一体,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关键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完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是极为重要的;加强旅游者教育和人才培养,加强生态旅游者的教育有利于生态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时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及引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生态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生态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我国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的,其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消费的需求,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16(01):106-112

[2]申葆嘉:国外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6,(1):62-67

篇5

做好学情分析――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在《多位数的读法》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之前,已经能熟练地读万以内的数,而且有的学生可能还会读超过万的数。但对超过万的数为什么这样读,学生是不清楚的,其实就是不明白“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之间的联系。这个联系一旦建立起来,教学目标也就能够得以实现。

学生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时,思维往往停留在“基本法则”的浅层认识上,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后,应该使学生发现一级与含有两级数读法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学生悟出万级的读法与个级读法相同,只是加一个“万”字,这样就能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概括,引向深层。从而能进一步运用这一发现迁移、类推出含有三级数的读法。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相对完整的认知结构。

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对于新知学习的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比如《角的度量》的教学,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之前掌握的是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学生测量长度的经验又会对测量角度带来负面影响。学生最初使用量角器尝试量角时,往往从量角器左边量,用量角器的一端顶住角的顶点。因为量长度就是从左边开始量的,0刻度线在左边。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市特级教师曹培英在《技能教学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一文中谈道:“既然学生已经习惯于‘一端对齐’,为什么我们非要和他们‘过不去’,从一开始就试图彻底扭转呢?能不能突破我们自己的思维定式因势利导呢?”曹老师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可以先出示只有一圈刻度的“半个”量角器,让学生用它来量锐角、直角。这样做“既顺应了学生‘一端对齐’的习惯,又暂时回避了分辨外圈刻度、内圈刻度的麻烦。”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需求:要想能够直接量出钝角的度数,就需要整个量角器;要想使开口向左、向右的角都方便度量,就需要有两圈刻度的整个量角器。不管量角器经过怎样的变换,其本质与现行的量角器是一样的。这种变换测量工具的方法,是让量角器“迁就”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相对复杂的测量工具。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关注已有经验在新知学习中的影响,根据学生的需求因势利导。

挖掘生活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学生产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中。

吴正宪老师在执教《相遇问题》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吴老师请一名同学走上讲台,走几步,引出速度、时间、路程三个量。随后又请一名同学走上讲台,两个同学分别从不同方向往中间走,体现了同时和相对;在走的过程中,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就是相距,它随着行走步数的增加会越来越近,碰到一起就是相遇。短短3分钟,学生兴趣盎然,唤起了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2.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篇6

一、幼儿的特征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1.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幼儿身体尺度

在心理学上,幼儿的成长时期大体可以被分为:新生期、乳儿期、幼儿早期、学前期以及学龄期五个时期,这里所指的成长期并非是分割开来的,是一个持续的整体过程,当然不同的幼儿所经历的成长时期点划分也不尽相同。整体来说,成年人相对于幼儿的成长速度是比较慢的,幼儿的学习与心理转变是非常迅速的,也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年纪越小的幼儿特征变化速度反而更快一些,儿童对世界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声音、形状、色彩等方面,因此环境的转变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对于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首要注重的是安全性,这些条件不仅来自于人为的情感给予,也来自我们为幼儿所营造的适宜外部环境。幼儿对于外部环境的选择也有一定的主观性,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舒适度去选择相应的环境。幼儿对于环境有自己独特的习性,他们喜欢选择喜好的空间进行游戏、玩耍。幼儿对于不同空间的敏感度是不同的,不论是较大的空间还是狭小的空间,幼儿都有自己独特偏爱的地方。幼儿园在对环境进行设计时,最重要的考量依据是幼儿的身体尺寸,这在幼儿园环境设计时是十分需要注意的,一是对幼儿的安全方面进行考虑,另一个既是根据幼儿自身的身体高度设计适宜的环境设施,以达到让幼儿能够合理成长的效果。大部分幼儿都有站到高处的习性,这是由于儿童对于新事物的好奇感所致,居高临下的既视感能够满足幼儿的这种好奇心理。而幼儿园在考虑幼儿安全性的同时,也会根据此点对幼儿环境进行特殊的设计,例如幼儿园房屋窗台、栏杆扶手等的设计,宽阔的视野以及适宜的高度设计更能够吸引儿童的兴趣度与参与度。根据这些小尺度的设计,能够很容易的分辨出这些环境设施是为儿童所建,使人一眼即可看出所建设的场所为幼儿园。

2.幼儿的行为特征

根据幼儿的年龄不同,幼儿的行为特征也有所不同,不同年龄的幼儿行为特征大体可分为五种:(1)三岁以前的儿童在学会走路以后,主要的行为特征为跑、跳等,这时期的幼儿大部分表现为精力充沛,不知疲倦;(2)3-4岁的儿童在体力方面以及身体控制方面都有相当大的提高,身体平衡度也有了一定的掌握,短距离跳跃、单脚站立一般已可掌握;(3)4-5岁的幼儿可以掌握单脚跳跃,并且具有良好的攀登能力,在注意力方面也有所提高,但时间不是很长;(4)五岁的儿童已可独立穿衣,并且有独立的思维,他们可以稳稳的跑步或攀登,父母对于幼儿的监督也不需要太高;(5)6-8岁的儿童已经初具相对的协调性,在参与协同的游戏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解决能力,且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有不同于他人的理解方式。幼儿在玩耍时,这些行为特征将会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人们通过对这些行为特征的观察与研究,进行对幼儿园环境的特殊设计,以此满足幼儿的玩耍需求。在心理学上,环境心理学同样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涉及的是人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这些研究为幼儿环境设计提供了经验与理论依据,这样才使得幼儿园空间环境设计更加合理。

3.幼儿行为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空间的定义十分广泛,在不同的层面所理解的概念也有所不同,然而在本文中我们所指的空间是从建筑空间方面来考虑的,以人为限定的场所来定义的空间,即指一定的实体空间范围,是以人的实际感觉与认知所限定的空间范围。本文的建筑空间又指客观存在的物质空间,然而我们所讨论的既是客观空间与幼儿行为活动的相互关系。幼儿园空间环境是以幼儿为主体,围绕这一主体的周围事物都被称为空间环境,国外的研究者曾指出:空间环境作为事物、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存在的,是作为联系两者的实体而存在的,且这种联系是有按照一定规律而来的,形成井然有序的联系规则。由此可知,事物、环境与空间环境的存在密不可分。人类需要活动就离不开空间的需求,而人的行为特征与空间又相互制约相互规范,不同行为特征的人对于空间环境的选择有独特的选择,然而空间环境对于人的行为特征又有不同的约束与规范。幼儿具有好动性强、好奇心强、注意力弱的行为特性,对于新事物具有好奇心理,精力比较旺盛,对于新事物的关注力又比较低,幼儿园的空间需要根据这些行为特征进行特殊的改良与设计。通过幼儿园特殊的环境设计可以影响并且调动幼儿的趣味性进而促进幼儿行为的发展。这是由空间环境对幼儿行为的影响。反观,幼儿行为特征对于空间环境也有独特的影响,幼儿的行为特征与空间环境属于一种互动关系,环境是需要根据环境生活者的行为特征来进行设计的,因为空间环境设计的初衷即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生存需求,幼儿具有特殊的行为特征,因此设计者在考量空间设计的时候必须满足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以达到所需的效果。儿童的行为大部分是具有破坏性的,同时也包括创造性的行为,然而这些行为都会导致环境的相应改变。

4.幼儿对环境的认知

幼儿对周边环境的认知主要来自家庭、幼儿园两个途径,家庭是幼儿时期儿童所待时间最长的地方,幼儿最先的认知来自家庭的生活空间,幼儿早期的玩耍、休息、学习都来自家庭,对于环境最初的认知与了解也来自家庭环境。当幼儿到了进入学前教育的年纪时,幼儿园则成为除家庭之外的第二认知学习场所。通过幼儿教师的引导,幼儿对于空间中形状、大小、色彩等的特性有了新的体验和认知,在幼儿园里的玩耍与学习使幼儿吸收更多的环境体验,进而也形成了幼儿不同的行为特征。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幼儿身心的决定因素,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既是指幼儿园的客观空间环境。幼儿通过与家庭成员和幼儿园的社会团体的交往,促进其身心的发展。幼儿园相当于幼儿接触社会环境的起点,而这一环境也给幼儿身心发展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幼儿对于环境的认知与环境之间是属于相互作用的,并且这一体系中两者相互促进,两者互相给予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幼儿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设计原则

1.满足幼儿需求的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为了设计出满足幼儿需求的空间环境,首先需要满足的主要基本要求有:(1)空间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自由思维;(2)具有鼓励运动的多样化空间;(3)能够培养幼儿主观能动能力;(4)空间环境为幼儿提供舒适、安全的活动场所。当幼儿身处幼儿园中时,适宜的空间环境能够使得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这种环境能够促进幼儿身心的良性发展。此外,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在运动能力培养上要符合幼儿自身条件,运动是幼儿智力发育的基础行为,因此相应的体育设施必须健全。

2.幼儿空间环境设计原则

幼儿园空间环境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即客观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自由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既是物理空间的设计原则,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的温度、采光都是设计者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幼儿园的环境要能够使幼儿有一种舒适感,那么就一定要有充足的阳光,光线的强度对于幼儿对环境的认知是有一定影响的,幼儿园合理的采光设计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园设计的另一个原则也十分的重要,即安全性原则,幼儿园安全性问题一直作为社会各界最关注的问题,仍需我们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例如幼儿园设计中常见的锋利边角、悬挂物、突出异物等等都有可能导致幼儿的受伤,对于高度差较大的地方也可能导致幼儿的跌伤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进行改良的地方。一般来说我们要注意的有: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交点应设计为弧形;在存在高度差的地方应设计相应的提示标志;减少幼儿园中的障碍物存放等。除此之外,我们也要注重自由性原则和趣味性原则,这两项原则的遵守有益于幼儿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的发展。要营造一个适宜的幼儿园空间环境,就要合理的运用以上设计原则,才能更加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三、幼儿空间环境设计

1.幼儿室内与室外空间环境设计

从广泛的定义上来区分,幼儿园空间环境可以分为室内与室外两种,顾名思义,室内空间环境即指幼儿园建筑物内的空间环境,一般包括幼儿的生活用房、服务用房、供应用房等。其中生活用房的使用时间占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的最大比例,生活用房又可细分为:活动室、睡眠室、盥洗室、衣物储藏室以及音体活动室等。这些生活用房在设计时往往会以明确的特征来体现,例如明确的地理位置、可见的划分范围、展示器材的活动区等,都能够让幼儿清楚的辨认出来。在室内空间的活动范围内,设计者们又将其划分为安静活动区、复杂性玩耍区和活跃性玩耍区这三个区域,以便让幼儿对规则界限有更好的认知。相对于室内空间环境,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就相当的广泛,幼儿园的选址、幼儿园内总空间环境的划分、室外的活动场地、道路设计、幼儿园内的水体、植物的种植以及动物的圈养等等都属于室外空间环境设计的范畴。

2.室内空间环境与室外空间环境的相互关系

一个内部空间的氛围对外部的依赖是高于其他任何因素的,人们喜欢待在有窗户的房子里,因为这样能够更好的接收外部的阳光与外部信息,不同的季节给我们带来的照明体验是不一样的,人的心情与生理也会随之而产生变化。同理而言,幼儿园室内空间环境同样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给内部环境营造一个舒适的氛围,同时内部环境也将信息反馈给外部环境,两者得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四、总结

篇7

①每周的周六全天必须保证上午至少3小时,下午2小时,晚上至少2-3小时的学习量,因为这是暗中积蓄力量的绝佳时机。

② 每天的完整时间:

早上6:30-7:15读英语,预习课本。

中午1:00-2:00必须午休,可以保证下午和晚上的状态。

下午5:10必须马上去吃饭,争取在6:20以后来到校区。

6:20-7:00之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篇8

关键词:竞争力优势;战略;能力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因固有劣势:资金少、规模小、技术低和管理差等,处于弱势被动位置,竞争力优势缺失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建立持久的竞争力优势,更好地参与竞争,获得更快发展成为中小企业的紧急任务。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优势建立可从以下着手:

一、以战略制胜

在企业的谋略中,战略意味着方向,决定着未来的发展。中小企业要建立竞争力优势并持久保持,须在战略上进行选择,战略越得当,其竞争力优势的体现越明显。

1、集中战略,也就是埋头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领域。

“人有所长,尺有所短”,企业和人一样,不可能样样精通,中小企业要“量体裁衣”,从自身实际和特点出发,优化组合自身资源,专致于最擅长的领域或某一专门业务,并持续保持专注,力争把握该领域的最新动向和趋势,同时要加强钻研,力争在该领域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

2、差异化战略,强调独特性,即要有自己的特色。

中小企业在集中优势资源专业经营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产品、技术、服务等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产品的独一性是一种差异,独到的营销是一种差异,独特的管理是一种差异,特有的服务也是一种差异。在发展自身特色过程中不断形成独有的技术、方式、方法等,对市场形成吸引力,构成企业的竞争力优势。在市场需求多变和竞争趋于激烈的今天,差异化不仅适用于大企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根据关键意义,差异意味着特色,意味着市场风险的降低。

3、先行战略,即引领行业潮流。

一是所选的行业领先,首选新兴产业、朝阳产业。行业平均盈利能力决定着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企业优势再大,但处于过度竞争或前景暗淡的行业,其获利与发展必然有限。二是行业中领先。任何行业,不管其平均盈利能力如何,总有部分优势企业能实现超额利润。因此,中小企业要时刻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性,要么成为先行者,率先进入新兴行业,要么力争成为行业领先者,大获其利。

二、以能力制胜。

企业的成长和人的成长一样,拥有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具有获得知识的能力,不断获得新知识更重要。从长远来看,中小企业具备保持和改善竞争力的能力更重要,这就是“能力制胜”。

1、培养企业学习能力

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企业内部学习机制,积极引进、培养人才。一是通过教育培训,学习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提高员工文化知识和科技水平,从而提升管理技能,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加速提高生产率。二是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改善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另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企业,建立完完善、高效的考评机制和激励制度,充分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是保障中小企业在业内领先的关键,具有特色的新产品、新技术,能使中小企业获得先机。中小企业的创新,一是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创造核心产品,从而占领和创新市场。二是以“合作”为突破点,积极外取新技术和能力。通过市场化手段、多种外取方式:互补的战略联盟、兼并收购、与高校合作的产学研结合等,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将外部核心技术有效地沉淀在企业内部,逐步建立完整的核心技术体系,从而达到建立竞争力优势的目的。

3、发掘潜在市场的能力

从竞争对手和市场缝隙中寻找机会,发展比较优势,并建立支撑该优势所需的能力。一是从竞争对手中寻找机会是指通过分析竞争对手,针对它们的弱点,发展对应的比较优势,以己所长,攻敌之短;二是从市场缝隙中寻找机会,通过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分析,进一步细分市场,积极寻找市场空白,并为之提供相应产品满足其需求。

4、融资能力

首先,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内部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会计核算制度,而银行在授信放贷时为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发展前景,往往要求申请信贷企业提供健全的财务报表和贷款资金营运分析报告,中小企业也因会计制度不全,难以提供相应资料,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因此,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

其次,拓宽融资渠道。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都设立有专门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应加以充分利用,积极申请和争取各种专项资金、担保资金和贷款资金,各种民间资本和国外资本也可以作为融资考虑之列。资金充足了,中小企业才有条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转型、培育和提升自身能力。

5、合作协作能力

中小企业通过合作写作,让自身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以弥补市场需求的不足。一是通过产品联盟、地区联盟等合作方式加强合作形成企业集群,在回避和降低风险同时,既能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也可以使原材料采购、销售规模化。二是通过转包、战略联盟、服务合同等协作方式把具有产业联系的产品生产分工到不同的企业,以获取外部经济。(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熊远光.基于创新视角的中小企业竞争力研究.生产力研究,2009,(18):125

[2]梁建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理论探讨,2008,(5):107

篇9

随着旅游市场的大众化、个性化,开放式景区相较于封闭式景区在游客感知、满意度体验等都不尽相同,而旅游志愿服务成为提高游客满意度和景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选取的是苏州平江历史街区这一开放式景区,通过针对平江街区开展实际的旅游志愿服务,来谈一谈开放式景区旅游志愿服务构建的必要。

一、开放式景区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开放景区的共同难题

1.开放式景区的范围。开放式旅游景区一般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场地与设施的开放,景点没有严格的空间限制;其次是指不通过门票经济来开发景区。开放式景区在这里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同时具备良好的旅游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开放式景区一般是受到当地政府强有力的财力和政策支持;开放式景区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可进入性较好;开放式景区一般所在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具备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且景区所在城市居民一般具备较高的素质等。

2.开放式景区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在开放式景区的发展中,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景区的开放,游客素质不均,不文明旅游的现象也是随处可见,使开放式景区的生态和社会环境遭受破坏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而且停留时间相对较久,这就会对本土居民的生活和习惯产生影响,产生更多的文化碰撞。景区人次多,不但会加大游客咨询中心的压力,很难能为所有的游客提供更加个性而且全面的服务,游客体验满意度受限。不限制游客的人流量,对景区的承载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二)平江历史街区运营中的瓶颈

平江历史街区不走门票经济,相较于封闭式收费景区,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游客的旅游成本,吸引了不同层次的大量国内外游客。同时游客随意游览,不同的游客交流更利于文化传承。由于时间不受限制,游客在景区逗留时间相对较长,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促进食住行游购娱的发展,带动当地居民的就业。景区游客中心作用更加凸显,讲解、咨询、医疗处理和投诉受理服务更受关注。

通过对平江历史街区游客分发的网络和现场调查问卷的统计,24%的游客对景区讲解咨询不满意;35%游客对卫生环境不满意;21%对景区医疗救助的开展表示不满意。由于开放式景区的人流量大,游客层次参差不齐,在游览过程中存在一些对景区和当地环境带来负担的情况。人满为患使得游客的旅游心理舒适度下降,旅游体验的质量下降,相应提供的服务在游客满意度上有所欠缺。

二、开放式景区开展旅游志愿服务的意义

由于旅游资源和景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接受,加上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时代的来临,志愿服务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对于在校生来说,出游旅游意愿和志愿服务的观念都在提高。大学生作为旅游志愿服务的主体在当今旅游环境下发挥了重大作用。

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显示,游客对平江历史街区能够提供相关旅游志愿服务表现出非常高的积极性。(图1)

(一)补充政府与景区投入不足

政府在平江历史街区的开发与保护上力度很大,对整体环境保护与古建筑层面的支持,并建立古街区的保护单位。但在旅游大环境下,细节方面政府的投入明显不足,比如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政府信息把握。对景区来说,就是景区相关人员的配备,软件服务提升方面资源与信息的不对称。而旅游志愿者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口。

(二)公益性弥合信息不对称

由于旅游产品所具有的不可储存和不可转移性,政府与景区在信息更新上存在滞后性,虽然网络的发达,但游客仍不能非常全面的掌握景区的相关信息与资源情况。而志愿者的加入,可以在经过系统培训之后,对街区以及周边的现实与潜在游客进行宣讲,咨询,弥合了公益性信息的不对称。

(三)提升游览满意度

旅游体验有一个临界点也就是游客的舒适度。一旦游客在旅游体验上达到临界点,对景区以及当地的旅游印象就会大打折扣。开放式景区本身就是游客进驻较多,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第一时间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很重要。志愿者的加入,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这不但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满意度,相应的也提升景区的形象。

(四)深化旅游体验

开放式景区要把自身的文化底蕴、景色景观和当地的民族风情更细致的呈现,为满足游客需求,给予游客最佳的旅游感知,志愿者的加入可以在一定成都深化旅游体验,景区在注重文化策划的同时,满足游客的观光、休闲、访迹、慢生活等深层次的旅游体验和对平江街区的地区形象的感知。

三、开放式景区开展旅游志愿服务的可行性

(一)政府为旅游志愿服务提供政策便利

自2008年定为中国志愿服务元年以来,我们正迎来全民志愿服务时代。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制度保障旅游志愿者这一群体参与到旅游服务之中,并且对他们进行相关政策支持。政府对高校进行研发支持,尤其是鼓励大专、高职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政府完善相应的旅游信息,包括平江历史街区以及周边特色旅游资源的信息,利于志愿者掌握。

(二)主管部门落实激励与保障措施

为了能招募到更有素质与敬业精神的旅游志愿者,政府、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与保障措施,以缓解旅游志愿者在就业和服务中存在的压力,以及社会对平江街区旅游志愿服务要求的提高。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与氛围,提升对旅游志愿者的社会地位的认同。如相关部门中对表现优异的旅游志愿者在就业同等选择中有优先录用的机会。

(三)景区建立高素质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开放式景区本身对市民素质要求就相对较高,由于提供旅游志愿服务属于供给的社会层面,这就要求旅游志愿者对游客以及服务有包容性意识。当下社会大环境下主流意识中志愿服务意识和愿望都比较强烈,能够进行公益性、志愿性,自愿投入到其中的群体越来越多,而且很多民众愿意成为专业志愿者为所在地的文明旅游做贡献。

从苏州各大院校实际出发,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景区实践中去,不但利于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与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提高,相应的也利于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把平江历史街区中所需的讲解、咨询、救助与服务在课堂进行讲授,并在景区实践中进行检验。也利于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升,鼓励教师参与到旅游志愿服务实践的科研课题之中,为师生提供相关支持。

四、开放式景区开展旅游志愿服务的构建路径

(一)把旅游志愿服务纳入整体的志愿服务体系

旅游志愿服务体系的构建是由供需两方面组成,旅游服务需求是根本,旅游服务供给是体系的核心。需求主体主要由旅游者这一直接受益群体组成,还包括景区、当地旅游环境、政府、相关企业等。供给主体就是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政府、旅游相关企业和社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分配,达到满足需求主体满意的目的,提供志愿服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地政府除了完善景区开发保护政策的同时,需要增加对旅游志愿服务的保护与支持力度,让市民更加重视志愿服务。景区要从深层次的游客体验出发,注重志愿者的选拔与培训。

(二)树立志愿服务品牌

开放式景区在日常的旅游接待中,在注重整体硬件设施的同时,要加大对软件服务的投入力度,尤其是树立景区形象上,树立景区自身的志愿服务品牌,在旅游志愿服务的提供主体选择上,也要加大对志愿者素质的考察,形成双赢局面。在具体平江历史街区提供志愿服务过程中,为我校的服务品牌提供三次旅游宣传页的制作,分别是一期:一起到平江街区旅游,二期:平江历史街区与上海田子坊旅游的对比,三期:我们的旅游志愿服务成效。

(三)保障志愿服务质量

游客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志愿者投入到景区服务当中,不仅仅是文明活动宣传期间,而是在整个的食住行游购物娱的大环境下都能提高旅游心理的期望,提高旅游体验。从4A级景区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的长远利益发展来看,志愿服务中的文明旅游与安全意识的讲解与推动利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如在对景区进行旅游志愿服务过程中,对景区的卫生和文明旅游进行旅游者宣讲,加深游客对景区和对文明旅游的认知。对4A级景区的软件服务提升有很大推动。对于参与到旅游志愿服务中的志愿者进行相应培训,利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旅游基本服务、交通以及救助等服务的完善。

通过开放式景区提供旅游志愿服务,能够提升游客对当地旅游环境和城市形象的满意度,打造城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平江历史街区在实践中也能通过相应的游客满意度测评来检测旅游志愿服务对于景区发展的突出作用,缓解游客中心的过度压力,并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在旅游过程中因为游客导致的一些环境与生态问题可以通过旅游志愿服务进行完善与改进。

五、结论

篇10

【关键词】幼儿;情境;体验;心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3-0014-05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同时,由于独生子女的特殊家庭结构,以及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心理素质的高要求,都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是心理形成的启蒙期,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虽然,现在很多幼儿园非常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具体的富有操作性的策略却很少,从已有的文献进行分析,目前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比较笼统和单一,从心育活动组织形式来看,说教较多,难以促成幼儿内心的感悟和自律的形成。经过三年的实践研究,我们发现情境体验是心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是指通过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有一定形象为主体的,便于幼儿身临其境的场景,通过幼儿的参与,获得内心的感受,从而达到优化幼儿心理品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践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情境体验式心育的多种方式和策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提高幼儿整体心理素质,促进教师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能力,促进幼儿园健康教育特色的建设。

理论价值:通过研究探索有利于丰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有利于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培养途径,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为幼儿心育提供有效的方式参考。

创新点:本课题研究以情境为心育的切入点,重视环境对幼儿心育的影响,将体验放在首位,重视幼儿的身心参与,避免了心育的说教式教育,这样的方式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情绪心理学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即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幼儿的情绪情感是实现有效教育的保障。

(二)情境教育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特定的情境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个体心理常常产生于构成、指导和支持认知过程的情境之中,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情境教学所创设的情境,因其是人为有意识创设的、优化了的,有利于儿童发展的外界环境,这种经过优化的客观情境,在教师语言的支配下,使儿童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不仅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促使儿童的情感活动参与学习,从而引起儿童本身的自我运动。因此,情境是幼儿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

在南京师范大学顾荣芳老师主编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中,曾提出“由于学习者的年龄越小,生活阅历越浅、逻辑思维水平越低,越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来感知和理解学习的内容,于是‘体验’成为当前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实践别关注的话题”。因此,体验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情境体验式心育的多种方式和策略,形成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2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提高幼儿整体心理素质,促进教师对于幼儿心理教育的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

1 研究情境体验式心育情境的分类和创设的方法。

2 研究情境体验式心育活动组织的策略。

3 研究情境体验式心育游戏的特点和内容。

4 研究情境体验式心育主题活动的内容和组织策略以及情绪创设的方法。

5 研究情境体验式心育操的特点和选材、创编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法

了解当前的研究状况,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和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搜集相关研究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丰富课题理论知识。同时,总结本园现有的资源,整合社区资源,精选适合本园的资料和教育资源。

(二)调查研究法

调查我园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发展需要和问题,分析其中的原因,并纳入研究内容。

(三)运用个案法、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实施情境体验式心育多种方式的实践研究。

(四)运用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借助所掌握的幼儿心育的知识,对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教育问题不断进行反思和集中式案例分析,然后整理归纳,总结所获得的经验,最后将其再运用到实践中,以提高教育的效果。

(五)运用个案法、比较法和经验总结法

研究体验式心育的成效。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和纵向比较,了解情境体验式心育的成效。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探索了体验式心育中情境创设的分类和创设的方法

第一,情境的分类

在情境体验式心育中,我们将可以创设的情境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类。

1 从教师的指导角度进行分类

它可以分为预设情境和生成情境。预设情境是指教师围绕一定的心育目标而事先创设的情境。生成情境是指教师从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根据某些事件,把握其中的教育契机引发的情境。预设情境和生成情境之间不是孤立的,两个可以相互穿插,预设中有生成,生成中有预设。

2 从设定的心育目标角度进行分类

心育内容有很多,所以,教师要对其有侧重地进行梳理,以一个目标为主线,选取其中富有操作性的内容。

3 从实施中的活动形式角度进行分类

情境的创设除了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还可以采取一定的形式呈现,心育中常用的情境一般包括问题情境、冲突情境、选择情境等。

4 从情境真实程度的角度进行分类

它可以分为模拟情境和真实情境。模拟情境就是通过材料或者表演再现某个事件或者场景。在幼儿心育中,我们应尽量多利用身边的资源,创设真实情境。模拟情境是在缺少条件的情况下,作为一种补充和再现。相比之下,真实情境优点在于幼儿体验深刻,利于其社会性的认知和发展,弊端在于难于控制,准备和操作起来较复杂。模拟情境的优点在于便于创设和控制,能有重点地凸显所设定的教育目标,弊端是幼儿的认识易停留于表面,其效果依赖于幼儿的想像能力和迁移能力。

5 从幼儿活动的形式进行分类

从广义的范围讲,幼儿本身就生活在情境之中,一日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种情境。它可以大致分为生活情境和游戏情境两种。教师可以借助预设或者生成的方法进行创设。

第二,情境创设的方法

1 实景烘托法

即以实物为中心,创设一定的背景和氛围,让幼儿在特定情境下活动,或者将幼儿带人到一个真实的情境。

2 图画再现法

即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不在眼前的情景,或者以形象生动的图画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暗示。

3 音乐渲染法

从心理学角度讲,音乐对人的情绪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因此,我们充分利用音乐渲染活动中所需要的气氛,引导幼儿进入一定的情境。

4 表演体会法

表演游戏是幼儿很喜欢的活动,也是进行心育的有效形式。因此,我园开发了心育表演游戏,通过改编经典童话或者创编身边的故事,形成剧本,让幼儿从表演中获得心育。其作用可概括为:第一,通过担任角色体会不同角色的情绪变化。第二,通过参与整个过程,感受参与、合作的快乐。第三,通过给观众表演,克服胆怯心理,培养乐观、自信的品质。

5 语言描述法

这是一种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某种情景,带动幼儿情绪或者激发幼儿想象,使幼儿用心体验的一种方法。比如小班的玩具经常会被丢到地上,教师就编了一个故事《哭泣的玩具》,用生动、拟人化的语言描述了玩具不能回家的心情。幼儿听了很感动,就主动做玩具的好朋友,送玩具回家。

6 情绪感染法

教师是幼儿交往中的重要他人,因此,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着幼儿。情绪感染法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情绪,创设一种情感氛围,从而感染幼儿,帮助幼儿体验的一种方法。比如快乐情境的创设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积极的回应、身体的接触、友好的态度等等。

(二)总结了情境体验式心育活动的组织策略

在组织一节情境体验式心育活动中,其中有两个核心元素要重点把握,一个是情境中的体验,一个是体验后的理性提升,只有体验而毫无提升,或者只有枯燥提升而没有情感体验,都是很难达到教育效果的。因此,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一过程,使情感体验和理性提升密切衔接,发挥作用,我们总结了八个策略: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为了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往往需要在活动前后做许多铺垫,在这些铺垫性质的实践――体验过程中,儿童的感受才真正深刻”。只有在情境中,才能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只有在情境中,才能引发幼儿的思考。情境就是为了幼儿某些心理现象出现而创设的,是为幼儿的迁移和分析做铺垫。

2 原始体验产生冲突

没有经过教师刻意的要求和引导,让孩子真实地反映内心的行为是一种原始体验。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保持事件发生的真实性,使其更加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从而突出矛盾和冲突,激发幼儿深刻的情感体验,引发幼儿思考。

3 理性思考积极讨论

当出现认知冲突时,幼儿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思考的动力,寻求问题答案的兴趣。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引导幼儿对问题进行深入地分析,引导幼儿积极讨论,帮助幼儿理性分析其中核心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再次体验感受改进

在讨论的基础上,找到了一些简单的方法,因此,要实验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就要进行第二次体验活动。活动结束后,幼儿首先体验到的是成功感,也就是比第一次更加有效,体验到找到方法后的愉快情感。

5 对比效果开拓思维

这一环节是教师引导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地方,即引导幼儿把第二次体验活动结果与第一次进行比较,再次领悟方法的重要性和精神方面的感受。当幼儿领悟其中的道理后,再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能不能在突破难点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或者在交往合作中应该需要怎样的完善,会达到更好的效果。让幼儿积极开拓思维,不仅克服难点,还要做得更好,即怎样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6 三次体验效果感悟

当幼儿在协商讨论出结果后,再进行第三次体验活动,这一次与第二次又有不同。第二次还在忙于解决“难题”或者是处于懵懂的阶段,而这一次就是一个冷静思考、理性操作的阶段,效果和精神状态又与第二次不一样,比第一次更加专注,更加沉着和冷静,由原来对于表面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化和内化。

7 生活迁移应用拓展

当三次体验活动结束后,幼儿已经完全理解了其中蕴含的道理和社会活动中的教育目标。然而,这些仅是体验的过程,社会领域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使幼儿更加社会化,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因此,这一个环节就是引导幼儿把体验过程中的认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使其更加适应社会。教师可采用图片、讨论、举例、判断等方式进行。

8 实践强化隐形延续

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而是以后生活实践中不断的参与与强化,形成一种规则和习惯,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目的。因此,活动结束后要鼓励幼儿把自己的认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自身做起,让活动继续隐形延续下去,即活动小结和延伸的目的。

(三)研究了情境体验式心育游戏的特点

心育游戏是情境体验式心育方式的又一重要形式,它与其他游戏有很多不同点,在实践中,我们总结了它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体育游戏是心育游戏的载体

首先,体育游戏能促进身体发展,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定的物质基础;其次,体育活动的新需要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一种动力,因为在体育活动中,需要幼儿具有勇敢、坚强、自制、意志力等良好的品质;第三,通过体育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交往合作的能力。因此,我们把体育游戏作为心育的载体,让幼儿在此情境下,体验各种心理感受,从而促进心理的发展。

第二,关注心理是心育游戏的核心

心育游戏不同于普通的体育游戏:首先,游戏情境的创设来自于幼儿心理的发展需要,比如大班合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就会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幼儿相互合作的游戏;其次,教师的指导更重视幼儿的感受,比如跨跳障碍物,我们关注的不是挑战高度,而是幼儿克服恐惧心理,自信心的获得,在此幼儿的感受、体验和心灵的成长是第一位的。这是心育游戏围绕的核心。

第三,幼儿参与是心育游戏的关键

选择体育游戏为心育游戏的载体,正因为它的参与性、有趣性、符合幼儿好动的心理特征。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参与,都会有心理的感受,而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因为,心理品质的培养更多地是内在的、潜在的内化过程,而不是知识的掌握。因此,幼儿参与是心育游戏的关键。

第四,身心并重是心育游戏的目的

身体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注重身心并重才是心育游戏的目的。

(四)设计了情境体验式心育主题活动

我们以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情绪为目标,以培养幼儿快乐的感受、友好的交往、积极的合作、真诚的分享、努力的成功、满怀的自信为内容,设置了六块情境,其中包括:1.开心情境;2.成功情境;3.自信情境;4.分享情境;5.合作情境;6.交往情境。心育不同于其他教育,不是一节教育活动就能解决的,更需要在一日活动中的渗透,因此,我们以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实施点,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成长,开发了以情境为核心的心育主题活动,现以中班自信情境为例,介绍其主题框架(见表格)。

(五)开发了情境体验式心育操

早操是幼儿每天进行的锻炼方式,如何利用这一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为此,我们开创了心育操,它是借用体操的方式,通过音乐的选择、歌词的渲染、动作的编排、队形的变化、幼儿间的互动与合作,达到激发幼儿积极的情绪、优化幼儿品质目的的一种韵律操。

首先,音乐的选择非常重要。音乐是心育操的主旋律,因此,我们更多地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的音乐,比如小班应该激发幼儿喜爱幼儿园的快乐情绪和初步萌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因此,我们选择音乐《您好》《我爱你》;中班需要激发幼儿自信的情感,我们选择了音乐《我真的很不错》;大班则以培养幼儿勇敢品质为主,我们选择了《不怕不怕啦》。

其次,歌词的渲染也很重要,幼儿既被歌词感染,又可以边唱边做,情绪更加积极向上,单纯的音乐和口令是很难达到这种效果的。比如小班心育操《我爱你》的歌词:“我爱你,爸爸,我爱你,妈妈,我爱你,小草,我爱你,大象”,幼儿唱起来朗朗上口,甚至还能创编歌词和动作,在温馨快乐的氛围中得以熏陶。

第三,在动作的编排、队形的变化上,我们不仅发展幼儿的身体动作,还重视幼儿之间的合作和集体感。比如队形之间的呼应、幼儿之间的动作配合以及班级之间的配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