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推广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推广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推广方案

篇1

关键词:林业经济;科技推广;问题;新模式

林业科技推广主要是指应用科学技术及信息技术等先进生产力将农业成果快速地转化为林业现实生产力的一种专门化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将林业科技快速地应用于林业生产之中,以促进林业经济全面、高速、良性地发展。从目前来看,我国林业生产对于高科技技术成果的应用还不够成熟,许多高新技术不能快速地转化为林业生产力,林业科技信息推广成效不大,难以满足林业生产经营者对于科技信息的迫切需求,如何解决林业科技于林业生产之间的时效性差距已成为当前我国林业经济实现转型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林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林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还不够成熟与完善,尤其对于基层林业站或者个体林业户的覆盖还不够全面,当前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大多仅限于县级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或者乡镇林业站,但对于林业生产一线的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却存在较大的疏漏。林业科技的推广需要各级林业职能单位来支持,但是由于林业林权制度改革的迟缓致使县级、乡级的林业科技推广组织建设始终存在不足,对于新型林业成果的行政执行能力和服务意识不强,严重阻碍了林业科技向生产一线的推广。

1.2 科技推广队伍不够稳定

林业科技推广队伍的稳定以及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够直接决定科技推广的效果,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人员编制少、经费严重不足,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并且老龄化现象也十分严重。部分推广人员专业知识以及服务意识不够,不善于深入林区去体会林农的现实需求,也并未给林农带来增收的希望,最后导致林业科技推广队伍不稳定,推广压力巨大。

1.3 林业科技推广投资不足,对优质化成果的产业化转型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林业发展的主要基调,为此,国家在林业生产实践中的投入也相应地提高了,但是,相对于对林业科技研究的投入,推广费用投入则显得十分不足,并且林业投资结构也不尽合理。对于一些林业优质成果的产业化生产转型推广还有待加强。

1.4 科技推广与林业生产存在脱节现象

当前我国林业科技推广与林业的现实生产还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林业科技研究对于林业一线需求了解不深,研究成果与地区林业的发展不相配套,偏离了林业生产实际情况。同时,一些林业科技中心选题不够准确,对于地区林业问题的解决较为迟缓,实用性科技成果不完善、不配套,直接影响了林业科技推广的效果。

2 完善林业科技推广模式的有效途径

2.1 搞好基层林业科技推广与宣传

基层林业站是林业科技推广的“前线”,它与林农接触最多,也最了解地区林业经济的实际状况,因而,必须搞好基层林业科技推广制度建设。对此,我们需要做到:(1)完善科技推广组织建设,根据地区林业经济规模配置相应的人员编制,并提高科技推广人员的福利待遇,留住地方人才。(2)对基层林业科技推广单位实行严格的考核与监督,确保科技推广人员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3)充分保证林业科技推广人员的推广经费,加强基层林业基础设施建设。(4)进一步做好科技知识“上山下乡”宣传工作,建立一条通畅的林业科技知识传递之路。林业科技推广要加大力度发放林业法规手册,宣传果木栽培技术、造林育苗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森林防火知识以及生态护林、科学防护等知识,让科技知识能够快速地深入人心。

2.2 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生产,做好林业示范工作

林业科技生产示范基地是提高林农对林业科技成果认识的重要途径,搞好林业示范基地,使其真正产生看得见的效益,如此方能促进科技的顺利推广。对此,林业部门要建立一个多部门统筹的运行机制,将地区的科研、教学以及林木经济生产等环节结合起来,将一些最新且最符合地区林木生产现状的科技迅速进行示范推广。

2.3 加强市场建设,用市场来引导林业科技推广

林业经济最终仍然要依靠市场来进行消化,而市场经营组织模式是实现林业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以市场来引导林业科技的宣传能够有效地将林业科技成果渗透到林业经济的各个环节之中。对此,在推广林业科技时要特别注重面向市场,适应市场,让市场来选择林业科技发展的方向,并且将科学栽培、加工保鲜等技术充分地运用进林木生产过程之中,最终实现林业科技向效益的快速、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篇2

1.1思想认识不到

位,宣传不足,重视不够由于受传统林业收益慢,效益低的影响,且政府对现代林业新科技成果宣传不足,造成人民群众对当前建设现代林业的理解不够,导致民众对林业新成果应用在新农村建设中信心不足。

1.2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灵活,科技人员素质低

当前林业科技术推广机构一般只设立在县区以上一级,乡镇村级没有专门的机构,林业科技成果很难深入到农村和造林实体企业;且县、镇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从业人员缺乏,知识老化,科技素质低,人员福利待遇差,部分从业人员难于专心本职工作。科技推广缺乏针对性,特别是与服务对象缺乏正面的交流和指导,推广服务体系不通畅。

1.3推广服务手段单一,缺乏应有的科技推广服务平台

推广服务手段、方式单一、枯燥,仅局限于开展技术培训、科技咨询服务等形式,形式老套,缺乏创新性,在信息网络化和专家咨询服务平台方面做得不够;由于用地困难,基层科技服务机构缺少必要的试验示范基地。而试验示范基地是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林业生产力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物质基础,它在辐射、带动、示范方面能起到最直接的作用。

1.4缺乏推广服务经费

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很多地方没有把林业科技推广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内开支,造成工作经费缺乏,很难深入到农村基层和农户进行林业技术推广和指导;由于经费紧张,造成推广工作条件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推广设施设备陈旧,缺乏必要的推广设备仪器。

1.5科研机构缺乏联动机制

科研成果往往掌握在省级以上的科研机构和林业高校手中,但由于省级以上的林业科研机构和林业高校与县、镇林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缺少联系,造成有成果的单位没办法推广,想进行推广的单位没有实用的成果推广,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林业生产力的桥梁没有搭建起来,造成林业科技成果资源的浪费。

2完善新时期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议

2.1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和建立省、地、县、镇级林业广科技推广站

建立健全的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制定林业科技技术推广服务方案,负责科技成果引进、实施、推广,完善林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制定林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培训制度,加大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林业科技推广服务能力。特别在乡镇一级,要配备专职的林业科技推广人员,强化科技推广职能。

2.2建立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建立从县、镇村到农户的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服务示范体系,大力提高林业科技成果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高标准建立一批具有带动性强的科技示范基地,培育一批支柱示范产业,发挥科技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扩大林业科技推广运用影响力。

2.3应用现代技术,创建新型推广服务机制

一是应用现代网络技术平台,搭建现代的林业科技信息、技术服务咨询平台,可以为农户和造林实体企业提供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也为基层林业科技推广技术人员进行学习、交流和向有经验的林业专家咨询提供平台。二是建立专家电话咨询服务热线,随时解答农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将林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以满足林农“随时用、随时送”的需求。

2.4提高、挖掘科技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

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组成的主体是科技推广人才,因此,定期对林业科技推广技术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活动,或组织外出参加学习,进行学术考察交流,熟练掌握各种新型推广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请大学和上级科研机构专家来进行专题培训,组织科技人员外出进修,定向培养一批科技推广骨干,提升整体技术服务质量。同时,鼓励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人员到生产一线和农户或生产企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推广、服务。同时,创办科技实体,进行技术承包,生产经营,高效示范,积累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服务能力。

2.5提高财政预算,改善从业环境

篇3

关键词:林业;科技推广;构建和完善

一、构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建立适合不同经济的林业科技推广模式 应该针对不同属性的林业科技确定不同的林 业科技推广模式。对于公共产品性质的林业科技,由于推广应用的受益面是整个社会公众,推广该类 我国林业科技推广之所以面临“线断、网破、人 散”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 合理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应逐步建立人员能 进能出、职称能上能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施展 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重在社会评价和业内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体现岗位绩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以及适应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建立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创业和深入生产第一线的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应予重奖表彰。创新推广管理机制,改革用人机制,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推广队伍,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完善考评制度,将林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林农对林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行分配制度改革,将林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落实对县以下林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倾 斜政策。完善林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实行评聘分开,取消终身制,不断提高林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其供给与消费达到社会最优状态,实行政府主导的推广模式。在机构设置上要明确行政执法、社会公益及一般推广机构的性质,合理设置。遵循“保住一头、放活一片”的原则,对公益性、法律法规授权、委托执法的机构,应由财政负担经费。 对私人物品性质的林业科技,由于其排他性、竞争性的特点,科技推广模式应该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政府以宏观指导为主,加强对各类推 广组织的管理。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团、大户进入林业科技服务行业和领域,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基层经营性科技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积极培育和发展科技要素市场,借助市场这一媒介,通过公平的技术交易,加快科技的推广应用。

二、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具体方案

推广组织以营利为目的,以多渠道、多方式、快速地向用户推广科技,使尽可能多的用户接受并使用。从自身利益考虑,各类组织在新技术推广前一般要进行技术可行性论证,选择市场需求好且效益高的科技,因而推广的效率高。这种新型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按市场来运作,科技推广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强化推广工作的力度。靠优质服务和示范带动来推动林业科技向新的方向发展,在提高县级林业科技推广工作者整体素质的同时,要加大乡镇推广体系的建设力度。通过聘用、标语、宣传车、广告牌及发放实用技术资料等,加快成果转化速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普及林业 科技知识,推广实用技术,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不断增强成果转化意识,牢固树立“科技兴林”的战 略思想,并在农村和林区积极营造良好的“科技兴林”“科技致富”的氛围。开展试验、示范、推广、培 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手段,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基层推广队伍。各级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 吸纳高、中级林业科技人员到推广工作站第一线。建立样板,以点带面。有计划地组织村社干部、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等进行林业科技。要抓好岗位培训,在加强职工学历教育的同时,继续举办各种专业学习班,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函授教育等形式,培养技术人员的实际操作经营管理知识的学习,使广大群众逐步掌握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林业科技知识,正确认识产业结构调整中科技应用和推广的重要性,不断加快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进程。把需要推广的新成果和新技能。从整体上提高科技推广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培养并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服务意识强、有农村工作经验和乐于奉献的优秀科技推广队伍。林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在林业生态、产业、市场体系建设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再生产过程中,通过试验、示范、干预、交流等手段,把新科学、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传播 和传授给林业生产经营者,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更新技能、更新观念,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技能来发展林业,获取最大的社会、生态、经济综台效益,促进农村和林区的经济发展。

加强资金投入技术,进行小区试验,小面积示范,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切实体会到林业科技成果带来的效益。有计划地向林农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索质。

提高林农科技素质各种环境,建立有利于成果推广应用的各种机制,建立一个高效率、反应灵敏、快速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而林业技术推 广工作,则是林业生态建设的有力支柱。各级林业部门及领导,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农业技术推广法》 和《科技成果转化法》。把加强科技推广工作作为 提高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 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如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使林业推广形成产业体系、实现科技兴林的战略措施来抓,推动我国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三、结束语

构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要从根本上改变林业生产经营方式和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媒介普及林业知识,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各类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林业生产者的文化技术水平,使生产者掌握和运用更多、更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辛永清.林业科技推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推动作用[J].发展,2007(4):24-24.

[2]陈金明.关于加强林业科技推广能力建设的思考[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201-213.

篇4

【关键词】农技;推广;到户;到人;到田;绿色通道

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难以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存在机制不活、手段单一、投入不足、科技与生产脱节等。笔者认为,要使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必须做到:

1.认清形势,增强提高农技推广水平的紧迫感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目前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保住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装备农业。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目睹的辉煌成就,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温饱问题在人口4亿、6亿、8亿时未能实现,而在人口12亿时得到解决,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这一奇迹的出现,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与使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我国仅杂交水稻一项累计增产粮食1000多亿公斤。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技术的成功使用,使该地区成为稳产高产的粮食基地。同时,还应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仍然十分落后。据统计,美国农业产量的80%,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70%得益于农业技术推广与使用。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换率一般为60―80%,而我国不足50%。正因为如此,我们要认清形势,增强提高农技推广水平的紧迫感,这既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的需要,也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

2.当前农技推广存在两个突出问题

2.1人员素质低,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随着科技进步占农业增长份额比重愈来愈大,农民对增收技术多样化需求愈来愈多,现有的农技人员半数以上学历偏低,而且由于经费不足而缺乏再教育和培训的机会,致使一些技术人员的知识老化,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之近几年一些地方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下放到乡镇管理,乡镇政府安排的非技术人员的不断增加,使目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偏低,已成为农业技术推广新的瓶颈。

2.2职责不明,推广职能难以发挥

按照《推广法》的规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以及提供技术信息服务,指导群众性科技组织和农民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但是多数乡镇的基层推广站以有偿的经营服务和围绕乡镇政府催收催种的生产指挥工作为主,有的甚至承担与推广机构毫不相关的税收、计生工作。这种职责不明,致使农技推广职能难以发挥。

3.构建农技推广到户、到人、到田的绿色通道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要形成“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推广指导员―村级农技推广员―农技推广示范户”四支队伍、层次分明、四位一体、系统完整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构筑“农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的农技推广绿色通道,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效果。

各乡镇农技推广员经过培训合格后,颁发上岗卡,详细注明指导员的姓名、单位、指导产业和投诉电话。每位指导员对技术方案和下乡次数都要有明确的规划:农时关键季节必须有方案、有指导,方案要有针对性,不能照搬照抄;平时要加强和示范户的联系、沟通,电话咨询要及时答复,答复不了的向专家反映。

3.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效的农技推广体系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技推广工作全局。要明确界定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这是构建高效农技推广体系的前提。目前,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仍然是农技推广体系的主力军,其职能应包括公益性和经营两个方面。基本思路是,区分和界定农技推广体系承担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职能,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职能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首先,承担公益性职能的队伍要认真落实“三定”方案,按照编制足、人员满、素质高、业务精的要求,做到编制、人员、经费三落实。其次,承担经营职能的队伍要面向市场,服务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化。鼓励他们创办经济实体,坚持“围绕推广办实体,办好实体促推广”的原则,增收部分用于经费不足和自我发展。创办经济实体,一是要面向农村,二是要结合实际,三是要紧扣业务,四是要依托体系,五是要发挥优势,六是要注重实效。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农技服务社会化,服务组织实体化,服务实体企业化,企业群体产业化。再次,鼓励和支持企业、民办技术服务组织参与技术推广,增强农技推广服务活力。通过改革,建设层次分明、结构优化、高效精干的农技推广创新体系。

3.2创新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稳定推广队伍

农业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取决于农技推广的深度和广度。强化农技推广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保证。第一,创新资金投入渠道,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一是对国家和省的农业开发和推广的计划项目在组织实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并逐步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二是利用“绿箱”政策,调整支农资金投入结构,设立农业科技(绿箱)基金,把以前的农产品补贴资金部分转变为农业科技推广补贴;三是除了财政供给外,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包括利用信贷资金、乡镇企业收入,以工补农资金、涉农企业赞助或入股等社会集资,以及农业部门经营收入的提成等用于农技推广。

3.3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技队伍整体素质。

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关键是人才。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农业新技术成果推广转化质量。为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政府部门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农业科技推广法》关于“农业推广行政部门和县以上农业推广机构,应当有计划地对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专业进修,使其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的规定,制定培训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加强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保证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同时,要通过考核上岗、竞争上岗,改善队伍结构,造就一支高素质、懂业务、能管理、会推广的科技人才队伍。

3.4培育新型农民,增强科技成果的普及应用能力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根据我国农村现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应把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接受科技成果的自觉性及吸纳应用能力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为此,要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院校和社会各方力量,以适应农民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建立由政府组织、农业部门主导、农科教结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系统。要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抓紧启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继续推进农民科技书屋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科]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杨树;丰产栽培;示范总结;安徽固镇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178-01

在安徽省、蚌埠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固镇县于2012―2013年度实施了杨树优质丰产经营技术推广示范项目,通过科学施肥、年龄轮生枝法修枝、防治病虫害等组装配套技术的综合运用,促进杨树加速生长,培养大径材,大大提高了杨树栽培的综合效益。

1 项目内容与任务

1.1 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选择固镇县良种苗圃2006―2007年营造的杨树片林作为示范林,林龄6~7年,建设杨树优质丰产经营技术推广示范林33.3 hm2。

1.2 推广技术的来源与内容

通过采取修枝、施肥、生物防治技术的组装配套,提高林分生长量,培育大径级杨树原木,提高木材价值和土地收入,至主伐期后可增加木材产量45 m3/hm2,增加收入4.5万元/hm2,33.3 hm2低改林可增加收入150万元。通过示范带动全县开展杨树低产林改造,整体提高森林质量。

1.3 项目建设任务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建设杨树优质丰产经营技术推广示范林33.3 hm2,地点位于固镇县良种苗圃。培训内容主要是安徽省杨树发展现状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杨树间伐与修枝新技术、安徽省杨树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等3个方面,培训100人次以上。

2 项目执行情况

2.1 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总体情况

项目任务指标:完成示范林、修枝、施肥和防治病虫害都为33.3 hm2;实际完成指标及面上推广情况:实际完成示范林33.3 hm2,推广200 hm2,修枝、施肥和防治病虫害都为33.3 hm2。

2.2 项目建设任务具体完成情况

2.2.1 及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建设任务下达后,固镇县林业局于2012年10月底组织编写了《固镇县杨树优质丰产经营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并报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将县良种苗圃北场青年沟堤坝和窑场杨树片林作为项目示范林,进一步细化了建设内容和时间安排。

2.2.2 做好设备购置和前期准备工作。11月初,由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统一购买了20把ARS牌伸缩式高枝锯,县森防站购进了防治草履蚧使用的胶带10 000 m,同时做好其他相关准备工作。

2.2.3 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按照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的安排,12月6日邀请省项目专家来固镇县开展了1 d的技术培训,进行了室内业务授课,并进行了外业操作ARS牌伸缩式高枝锯杨树修枝实习,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李孝良讲授了杨树间伐与修枝新技术,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中能讲授了安徽省杨树发展现状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局高级工程师张卫兵讲授了杨树常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参加人员126人,包括林业局全体人员、各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造林大户、企业代表、林农等,使大家掌握了杨树优质丰产经营技术,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2.2.4 组织开展杨树修枝作业。培训班后,县林业局组织苗圃技术工人12人,采用ARS牌伸缩式高枝锯,对项目示范林杨树进行修枝,修枝方法为年龄轮生枝法[1-2],至12月25日已全面完成33.3 hm2示范林修枝任务,经林业局检查修枝质量良好。

3 项目资金与效益分析

3.1 项目筹资及资金使用情况

固镇县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预算安排,有计划地支出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户存储,一支笔审批,确保资金安全,发挥项目资金的应有作用。目前,已完成支出103 271元,主要有购买ARS牌伸缩式高枝锯20把和锉刀等,投资20 000元;技术培训费10 161元;人工修枝费26 640元;施肥费用40 970元;病虫害防治费用5 500元。

3.2 项目效益分析

3.2.1 经济效益。实施杨树优质丰产经营技术推广示范33.3 hm2,通过修枝产枝桠材510 t,价值420元/t,销售收入21.42万元。同时,缩短木材培育期3~5年,至2014年底主伐期后培育出大径级优质无节良材,提高木材价值,增加木材产量45 m3/hm2,增加收入36 000元/hm2,33.3 hm2示范推广面积增加收入120万元。

3.2.2 生态效益。实施杨树优质丰产经营技术推广,科学修枝、施肥、防治虫害,林分郁闭度保持在0.6左右,不会降低森林覆盖率,不会影响森林生态效益发挥,林分内部生境改善,林木生长加快,林木质量提高,抵抗病虫害能力增强,森林生态效益能更好地得到发挥。同时,本项目采用人工做巢招引啄木鸟系成功的生物防治天牛技术,无毒无公害,有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3]。

3.2.3 社会效益。通过示范带动全县推广杨树优质丰产经营技术,整体提高森林质量,全县5 333 hm2杨树低产林可通过优质丰产经营技术抚育出材8万t,供给本县东升木业作原材料。固镇县有大小板材厂60余家,年可加工吸收杨树原木25万m3,目前原料50%以上系从外地调进,所以实施杨树优质丰产经营技术推广项目,可以为本县板材加工厂提供更为充足的原材料。

4 主要做法或经验

4.1 高度重视,成立组织

县林业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杨树优质丰产经营技术推广项目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营造林、森防站、财务管理等人员共同参与,监督检查项目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业务科。业务科负责编制实施方案、作业设计和审批、组织实施、检查验收、档案管理、工作总结等,森防站负责病虫害防治,财务部门负责资金拨付。

4.2 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加强资金使用管理

省计划下达后,固镇县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根据有关要求编写了《固镇县杨树优质丰产经营技术推广项目实施方案》,并上报省林业厅和市林业局。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实施任务、建设地点、时间安排、资金分配和使用、保障措施等,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依据。同时,严格按照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和实施方案的要求,规范资金管理和使用,及时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没有违规使用资金。

4.3 精心安排,周密实施

一是签定协议,县林业局与固镇县良种苗圃签定了项目实施协议,明确技术标准、资金使用等要求。二是购置必要的施工机具,购买了20把伸缩式高枝锯、修枝剪、卷尺等工具,做好相关准备。三是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组织120余人参加技术培训,在施工现场进行技术培训,讲解修枝技术要点,明确工作标准和要求。四是精心施工。项目施工地段的杨树为2006―2007年营造的中龄林,根据生长状况,按照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制定的《杨树修枝技术推广要点》,提出原则上修除最下一轮枝条,修枝后枝下高接近树高的1/2,锯口要求平滑,严禁劈裂,树干保持光滑,林地清理干净。

4.4 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建档管理

坚持以督查促工作开展,以督查促综合平衡,以督查保质量达标,抽3名同志组成工作督查组,由主管领导亲自任督查组长,实行分环节分阶段督促检查,对达不到工作要求的,现场指正,限期整改到位;施工单位逐一建档,将相关文件资料一一归档,及时收集整理工作中的实施方案、施工合同、检查验收、资金兑现等资料,装订成卷,建立项目档案,由专人管理。同时,建立项目电子档案,将项目小班的各类信息输机备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4]。

5 结论

实施杨树优质丰产经营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固镇县属淮北平原县,杨树是主要的造林树种,市场前景广阔,在全县推广杨树丰产经营技术必将全面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促进全县林业经济和木材加工产业快速发展。

6 参考文献

[1] 马永春.杨树人工林修枝机理及修枝技术体系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2] 冯慧想.杨树人工林生长特性及生物量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

篇6

×

×罗田县林业局

×

×罗田县位于大别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全县版图面积万亩,林业用地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是个典型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县。全县各类经济林面积现已发展到万亩,是全国知名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茯苓之乡”和“桑蚕之乡”,并先后获得了“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板栗优质丰产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等荣誉。全县共建立了个乡镇林业工作站,现有人员人,其中获得技术员以上职称的人,中级以上职称人,专科以上学历人,平均年龄岁,是一支技术型、年轻化的基层林业科技推广队伍,也是我县两大体系建设领域的中坚力量。我县确定“生态立县,产业兴县”的战略目标以来,广大基层林业站技术人员立足岗位,积极工作,成为传播林业科技、服务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通过广泛开展林业科研和技术推广,我县成功地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板栗、甜柿、茯苓、花卉、木本药材等优势主导产业,日益壮大的林业经济已成为罗田强县富民的重要支柱。在充分发挥基层林业站科技服务职能方面,我县的主要作法是:

×一、立足罗田县情,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ד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我县的基本县情,林业的结构、比例和产出块头较大,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打造林业经济强县,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务林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县就抓住了国家大别山科技扶贫的机遇,把板栗作为林业的一大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广大林农通过学科技、用科技,相继从中得到了实惠,林业支柱产业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特别是每年举办一届“大别山农民科技节”的带动,为我县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得到了全面迅速发展。广大基层林业科技人员已成为活跃在农村的科技传播者,成为林农致富的贴心人,基层林业站的建设也日益得到巩固和加强。(,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

×一是组织机构不断加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县林业局专门配备一名科技副局长,主管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科研项目推介和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等工作。各乡镇林业工作站加挂“林业科技推广站”的牌子,并配备一名科技副站长,具体负责本乡镇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林业站的职能作用,进一步稳定基层林业队伍,我县在年的乡镇机构改革中,明确保留了乡镇林业工作站,并对其机构性质、经费来源、机构级别和人员编制实行了“四定”,把保持林业站机构和队伍稳定作为加快林业科技推广和林业产业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为林业科技推广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科技队伍不断优化。开展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最宝贵的是人才。我县通过不断吸收优秀大中专毕业生来充实林业科技队伍,始终保持技术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定期对林业技术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活动,使他们熟练掌握各种新型林业致富项目的推广技术。并通过与县电大联合开办“林学”专业大专学习班,让符合条件的技术人员接受系统的理论学习,及时进行“充电”,不断优化文凭结构,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与人事部门开展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对技术过硬、服务质量优的人员及时聘任,定向培养了一批科技推广骨干,从而提升了整体技术服务质量。

×三是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为满足科技推广的需要,我县每年都要投入近万元的科研和推广经费,并先后建立了板栗、甜柿、银杏丰产技术试验基地,联合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张力田、罗振荣等国内知名专家通过科技攻关,成功完成了“降低板栗空苞率增产技术”、“板栗增雌去雄技术”、“甜柿优良品系选育”等项课题,取得了项科研成果,其中有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通过参与科技攻关,培养了一批自己的专家队伍,锤炼了一批技术骨干,为深入开展林业科技推广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我县通过积极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按照“完善县级,充实乡级,健全村级”的原则,建立了全县三级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县级主抓林业科技的开发和研究、制订技术推广方案和开展技术外援活动;乡级是技术服务的主体,林业技术人员分布在乡镇林业站,林业科技的推广应用也主要是靠他们来完成;村级依靠“科技示范联系户”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点促面来实现林业科技应用为农村经济服务。

×一是建立科技示范户。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和“绿色致富工程”等一批重点林业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我县通过对林业生产大户进行定点科技培训和指导,建立了第一批科技示范联系户户,用林业科技的推广辐射来建立各种经济林基地,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板栗种植示范户方荣华依靠科技实现年纯收万余元,天麻种植示范户朱贤贵实现年纯收万元,茯苓种植示范户叶成武实现年纯收万元,银杏种植示范户金昌明实现年纯收万元……如今,全县的科技示范户已发展到户,覆盖了全县个村。正是通过这些示范户的致富效应,从而带动了周边群众学科技、应用科技的热潮,林业科技推广的链条不断延伸。

×二是注重形式多样性。我们把加强科技服务的普及率当作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不断活化服务形式,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通过举办五届“大别山农民科技节”和一年一届的“板栗食品交易会”活动,利用化学校、农校等多种载体,先后举办了各种林业科技培训班多期,培训林农近万人次;通过召开季节性技术推广现场会,及时将各种经济林的生产管理技术传授给广大群众,扩大技术推广应用的覆盖面。仅板栗管理一项,每年就要召开春季嫁接、夏季花期三喷、秋季栗园施肥、冬季除虫修剪现场会不少于次;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和技术咨询等活动,对生活贫困且无一技之长的林农实施技术扶贫,推广一批短、平、快的林业致富项目,使他们走上了科技兴林致富的道路;通过建立专家电话咨询热线,随时解答群众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将林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以满足林农“急时用、急时送”的需求。

×三是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为进一步扩大科技推广力度,我县组织编印《板栗科技》、《银杏丰产技术》、《甜柿栽培》等科普书刊、资料多种,每年都要翻印季节性管理重点技术资料余万份,各乡镇林业站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科技下乡小分队,免费将各种资料送到基层干部和林农手中,并现场解答林业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特别是从年以后,我县将每年春、秋两季的科技下乡活动固定下来,并组织放映队在农村巡回播放林业科教片,科技人员现场传经送宝,使这项活动真正成为广大林农的科技大餐。现在,全县以上的林农都不同程度掌握了一到两门林业生产应用技术。“发展林业生产,增加家庭收入”已成为广大林农的自觉行动,科技推广应用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以上。

×三、围绕产业重点,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通过广大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坚持不懈地在农村推广应用林业科技,全县已建成亩以上连片板栗基地个,年产量过万斤的乡镇个,年产量过万斤的村个,年产量斤以上、收入过万元的农户多户,使全县板栗总面积现已发展到万亩,年板栗总产量达万斤,系列产值亿元;具有天然脱涩功能的优质品种罗田甜柿纷纷走进大都市的商场、超市,成为市场上的紧俏林产品;在清末时期就享受“免检”待遇的罗田茯苓继续漂洋过海,备受东南亚国家客商的青睐……林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在不断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林业产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继我县传统的板栗、甜柿、茯苓之后,一大批森林食品、食用菌、青茶、水果等特色林产品已发展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年全县林业总产值亿元,占农业总产值亿元的。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广大基层林业技术人员的优质服务是分不开的。也正是这样一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甘守清贫和清苦的林业科技人员塑造了林业部门的新形象,林业的社会地位得到了全面提升。全县以上的乡镇林业站每年都被群众评议为“优质服务单位”,并先后有九资河镇林业站、河铺镇林业站等个林业站获得了“全国先进林业工作站”和“全省先进林业工作站”的荣誉。由于我县基层林业工作站服务职能突出,创造的成绩显著,深受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和赞誉,在罗田县第十二届党代表和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全县共有位林业站长分别当选为县党代表和县人大代表,这也是全县人民对林业科技人员的支持和信任。

篇7

按照省厅精神和孝感农业局统一布置,结合我市实际,我局对畜牧科技入户工作十分重视。我局成立了“畜牧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由畜牧局局长艾德斌同志担任组长,亲自抓此项工作,副组长由分管生产局长担任,成员由生产股及各乡镇站相关人员组成。可以说这为我市畜牧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畜牧科技入户工作为更好地推进畜牧科技入户,切实转变畜牧科技推广方式,充分发挥畜牧系统人才、技术优势,更好地整合资源、资金、项目,全面提高畜牧科技水平,加强畜牧生产能力建设,做大做强我市畜牧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效、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锻炼了一批畜牧科技干部,培养了一批养殖专业人才。畜牧科技入户人员有80%以上的年龄在30岁以下,他们2/3的时间在生产第一线,与畜牧科技示范户共谋发展,了解了我市畜牧工作实际情况,从而转变了工作作风,增强了为民办实事的意识,提高了科技推广技能,创新了畜牧科技推广方式,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善管理、影响力强的畜牧科技示范户,使其素质和能力明显提高,带动作用增强。

二、畜牧科技入户工作的主要作法

为了落实贯彻省市精神,加快畜牧科技入户的应用和推广,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结合我市实际,2012年我们畜牧科技入户工作的主要作法是:

1、领会指导思想,明确任务。畜牧科技入户要立足我市资源优势,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培育、建设畜牧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实现品种、技术、信息到村到户,加快我市畜牧业发展速度,努力提升我市畜牧产业综合生产力和技术、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

2、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畜牧科技入户是提高畜牧综合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效、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实施畜牧标准化养殖的重要举措,更是锻炼和提高畜牧技术人员、养殖人员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根据省市精神,认真调查研究,结合我市畜牧业实际,制定了《畜牧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成立了由畜牧局局长艾德斌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编写了“畜禽无公害养殖标准”,并印发到各乡镇养殖专业户;对畜牧科技入户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建立责任制,进行考核管理;局长亲自抓此项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层层抓落实。

4、突出重点,帮扶养殖大户,以点带面促发展。为把畜牧科技入户工程落到实处,认真分析研究,把帮扶对象集中在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养殖大户上。今年共选派畜牧科技技术推广员29人,帮扶养殖户1896户。通过抓重点,技术人员直接到户,科学技术直接到户到人,促进和带动了畜牧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

6、推广草地畜牧业,调整畜牧业结构。湖北加澳草业公司推动了我市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我们科技人员到各乡镇大力宣传草地畜牧业,推广种草养畜模式,现在赵棚、巡店、辛榨、棠棣、雷公、王义贞、烟店、伏水、接官等9个乡镇形成了一批专业村、场、户,目前全市种草面积达

篇8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状;对策

一、汉源县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现状

四川雅安市汉源县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开发农业和90年代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取得一定成效。一直致力于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能力,着力建设有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机制、精干的人员队伍、稳定的经费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的 “五有”乡镇的农技推广体系。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建设情况

1.县乡两级推广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情况

汉源县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根据自身的职能设置农技、植保、果树、蔬菜、土肥等13个事业机构。全县40个乡镇设置了40个农业服务中心。县乡两级职能根据所属管辖范围,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所辖范围内的农业中、长期规划,组织实施指导全县和乡镇的农业技术的引进、宣传、培训、推广,指导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

2.县乡两级推广人员的编制及现有人员情况

乡镇级推广人员编制,1993年按照国务院“三定”方案,经过全县各乡镇按系数测定,报县编委批准211个编制。1996年机构改革,批准40个乡镇农技、农经站编制为211个,其中农技123个,农经88个。2003年机构改革,将全县40个乡镇农技站和40个乡镇农经站合并成40个农业服务中心,职能也随之合并,汉源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编制137个。

3.县乡两级推广人员业务建设情况

据统计,2010年汉源县级农技推广事业人员为65人,其中已聘任的研究员4人,占在岗人员的6.1%;高级农艺师22人,占在岗人员的33.8%;中级师16人,占在岗人数的24.6%;初级职称14人,占在岗人员的21.5%;无职称的9人,占在岗人员的13.8%。

从学历情况看,县级推广人数65人中,本科学历40人,占在岗人员的61.5%,专科学历的13人,占在岗人员的20%,中专学历的5人,占7.6%,中专以下学历的7人,占10.7%。

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相对合理,有利于农技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度建设情况

1.乡镇推广机构实行的管理体制

1993年以来,汉源县对乡镇农技站、农经站的管理实行是以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辅的管理方针。推广机构负责人任命,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工资调整,年终考核,由县农业局负责,办公用房等大型固定资产由乡镇政府管理使用,所有权归县农业局。推广机构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办公条件由乡镇人民政府提供。

2.人员聘用制、推广责任制、工作考评制及多元推广制度的建立和运行

1993年以来,汉源县对乡镇推广机构的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并签订聘任的任务合同书。2004年起,实行全员聘用制,聘期为5年,任期届满后或年终考核后不合格的,不予晋升,不予聘任。对县乡两级推广人员,实行县级站股室对其进行逐行打分,对乡镇级的年终考核优秀指标单独考核测评。并实行农业推广责任制到乡镇,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宣传、试验示范以及重大项目的实施,实行站长负责制。制度建设相对完善。

(三)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1.资金来源

县乡两级推广机构的经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全县县乡两级推广机构人员的工资属财政全额拨款,每月按国家政策规定全部兑现。二是工作经费。由县财政局按县级机关和乡镇标准分别按人头拨付到县农业局和40个乡镇政府。三是项目经费由国家和省、市、县直接按项目实施经费拨付到位,并进行专款专用。

2.工作条件保障

县级推广机构的办公用房、仪器设备等由县政府组织建设,目前项目资金已到位939万元,正在组织实施建设中,预计2012年底能全面竣工。全县40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计划18个乡镇新建,每个乡镇计划新建250㎡办公用房,投资46万元;配备设备仪器19台(套),投资10万元;每个乡镇总投资56万元,18个乡镇共投资991万元。其余22个乡镇,只有待重建的18个乡镇竣工,等待乡政府机构改革后再决定是否新建还是修复。

二、近年汉源县农业科技推广情况及成效

(一)近年汉源农业科技推广情况

1.在宣传方面

一是利用有线电视和宣传车在重要集镇进行宣传。二是组建了农业执法大队。对全县农业种植生产、销售的单位和个人,每年不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对严重违反《农业技术推广法》有关规定的必须严重查处。

2.在技术推广方面

结合汉源县的实际,开展水稻旱育抛秧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肥团育苗技术、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良种三级繁育体系、高山蔬菜栽培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水果高枝换头和套袋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无公害水果、蔬菜栽培管理技术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在农民科技培训方面

据调查,1993年以来,每年组织县、乡镇、村、组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宣传、培训人数达10万余人次,农业技术推广率达95%以上。每年印发各种技术宣传资料达15万余份。

(二)汉源县农业科技推广成效

1.果树产业方面

汉源县依据当地气候等环境条件,先后建成了优质金花梨、甜樱桃、晚熟黄果柑和伏季水果四大特色生产基地,其中汉源樱桃基地面积达2.95万亩,投产面积0.7万亩,在西南地区位居第一。对加快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截止2010年,全县果树种植面积达到23.3万亩,生产优质水果18.9万吨,产值达到2.33亿元,农民从水果中获取的纯收入为800元。

2.蔬菜产业方面

通过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汉源蔬菜已形成了“高、中、低”,“早、中、晚”的生产格局,河谷坝区早淡蔬菜、低中山区秋延蔬菜、中高山区反季节蔬菜“竞相争艳”,特别是汉源蒜薹,以其早、脆、嫩、香远近闻名,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8年汉源县被列为四川省蔬菜产业十强县;2002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蔬菜基地县”和“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据调查,2010年,全县商品蔬菜基地面积已达11.15万亩,总产量12.37万吨,总收入2.61亿元,占全县农村和农业经济总收入的12.98%和30.33%,蔬菜产业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890元以上,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01%。

3.马铃薯产业方面

马铃薯是我县中高山区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历来是周边区县和川西坝子商品马铃薯和种薯供给县,2005年,我县被列为“四川省马铃薯优势产区”和“四川省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县”,马铃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调查,全县现有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14万亩,其中脱毒薯推广面积6.5万亩,总产量达到26万余吨。通过湖北援建全县建成了年生产原种600万粒的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同时在全县建成了1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片,高产示范片亩产达 2500公斤,最高达4100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25%,因此全县马铃薯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993年来,在省、市、县科技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已取得了国家和省、市、县农业科技成果102余项,其中:农业部科技成果奖2项,省级科技成果奖15项,市级科技奖58项,县级科技成果奖29项。

三、汉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缺乏, 推广队伍不整齐。2010年编制为137个,实有人数50人,比1993年实有人数少34人,少68%,比2000年少63人,减少126%,比2006年减少20人,少40%。汉源县40个乡镇中有15个乡镇缺乏农技人员,27个乡镇缺乏农经人员,11个乡镇双缺(缺乏农经、农技人员),相关工作人员近几年的削减给农技推广工作带来不便。同时,农业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综合素质偏低,不适应现代产业化发展。

二是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农民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关键,农民接受新科技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成效。汉源县位于四川西南地区,属少数民族。农民素质较低,市场意识差,这就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使许多科技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三是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方面没有专项经费,每年只靠国家和省级项目经费来支撑。这给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四是农业科技推广不深入。农技推广长期徘徊在传统农业技术层面,手段落后,创新不足,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举步维艰。

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培训,提高营运能力

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对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的指导、服务和监督;县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经费的投入;县级农业部门应加强与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建立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采取产业办班、集中调训和学历提升等多种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将农业技术推广参加继续教育等知识更新培训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和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聘任、晋职、职(执)业资格注册的依据之一。

(二)增强财政保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市、县两级政府应对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一是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提高乡镇农技站人头经费的标准,保证乡镇农技推广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二是积极争取落实业务推广经费,将乡镇站推广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实现长期、固定的预算。三是加大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经费的投入。

(三)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提高组织的运行能力

应对新形势,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充分利用汉源优势,进一步调整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依靠科技,实施标准化栽培,搞好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试推广,探索优化作物间、套、轮作模式和其它高效栽培技术,以示范基地建设为着力点,以辐射带动为依托,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加快汉源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形成四川省的特色区域经济区之一。着力发展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并实行县级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县级农业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四)提高农民科技意识,顺利推进农技推广工作

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农业技术推广离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将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作为首要目标。汉源县属边远山区农业大县,农民的认知能力和新科技的接受能力直接决定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实施的深度。因此,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培训的管理,加大乡镇农技推广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 张明学.曾都区免耕栽培技术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8(1).

2.宋启道等.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体制现状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1(1).

篇9

关键词农技推广;专业化服务;渠道;山东阳谷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农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4]。阳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近几年来,针对全县各乡镇不同地区的生产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多渠道农技推广专业化服务,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现总结如下。

1农技推广中心—农户

近两年来,阳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科技入户”工程,即在全县18个乡镇办事处分别挑选出20户有种植经验的农户为科技示范户。认真抓好示范户的科技指导,并填好有关表册。然后由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农技推广中心专业技术人员把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和新技术、新成果直接送到科技示范户手中,使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在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下,辐射到周边农户,达到传播与推广的目的。农技推广中心还定期组织“赶科技大集,送科技下乡”活动,发放《农业知识》等科技图书1万余册,科技明白纸10万余份,让农户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农业动态,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注入了生气和活力。

2农技推广中心—专业机防队—农户

近年来,由于大量农村精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民“兼业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人和妇女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因此防病治虫难的问题更加凸显,他们迫切希望农作物病虫害由专业化防治替代一家一户防治。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技推广中心在全县各乡镇办事处分别抽调数名精干力量组成弥雾机专业机防队,对每名机防队员都进行了弥雾机操作要领及相关农业知识的培训,并制定了机防发展指标和统防统治覆盖率,进行跟踪考核,表彰和奖励完成任务好的乡镇机防队单位和个人。

3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站—农户

乡镇农技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部门,承担着主要的农技推广任务。县农技推广中心以“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现场会、观摩、参观等,如每年都聘请省市农业专家、教授对乡镇农技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指导水平,让他们掌握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新技术,然后再向广大农户进行宣传推广。乡镇农技人员要对农户进行各时期的病虫害防治指导,为农户提供病虫害防治方案,并为其配送药械,参与对广大农户的专业化服务。配合农技推广中心认真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及时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为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农技推广中心—信息服务—农户

信息服务是农技推广中心开展农业化服务的一个平台。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建设,宣传新品种、新技术,及时报道阳谷县农业新情况是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工作之一,主要通过电视新闻、专题讲座、电话热线、病虫情报及农业科技推广简报等形式将农业技术和实时信息及时,让广大农户及时得到专业防治信息,指导全县农业病虫害防治。一是在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及时通过电视新闻和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二是及时粮食和设施蔬菜病虫害情报,为指导大面积适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三是以具有高级技术职称,长期在农业生产、科技推广、科学研究第一线工作的专家为骨干开通了农业专家热线,解决农户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四是制作农业科技推广简报,及时管理技术意见。努力做到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取得了较好的指导效果,受到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好评。

5农技推广中心—示范基地、示范区

县农技推广中心在全县多个乡镇建设了高产攻关示范基地和示范区。在高庙王、阿城等乡镇分别建设了十亩示范

方、百亩示范方和万亩示范方等,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粮食的稳产、增产;在闫楼建立了品种展示试验示范区,主要展示小麦品种有良星99、济南17、泰农18、潍麦8号等,主要展示的玉米品种有浚单18、浚单20、济单7等。对示范基地和示范区无偿提供相应的农用物资,农技推广人员参与基地病虫害防治的全过程,并在示范基地实施相应的技术指导,进行配套齐全式的全程跟踪服务。示范基地的建设对于农技推广工作在全县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结语

实践证明,阳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通过开展多渠道农技推广专业化服务,把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实用的农业新技术迅速普及应于农业生产实践,使其能动地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生产力,达到了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阳谷县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

7参考文献

[1] 任付书.基层农技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8(9):26.

[2] 王爱冬,仲跻清.新农村建设中农技推广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农技服务,2008(5):114-115.

篇10

一、目标任务

本次轮训的对象是乡镇在岗的国家农技推广人员(其中包括畜牧、水产、农机等技术推广人员)。轮训的目标任务是更新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业务知识,提高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和效益意识;优化农技推广人员业务技能结构,强化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特别是共性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能力;提升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等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技推广人员及时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成为受农民欢迎的复合型服务人才。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分公共知识部分和专业知识部分。公共知识部分包括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涉农法律法规、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业知识部分主要包括粮食等大宗作物、蔬菜、园艺、茶叶和蚕桑等特色经济作物、畜牧、水产等。培训教材由省农委组织统一编印,各地可结合生产实际增加培训内容。

三、培训组织方式

此次轮训以分期分批集中办班为主要培训形式,由县农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每期培训班不少于40学时。

四、经费

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培训经费由各县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按每人200元标准一并解决。

五、组织保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步伐,关系到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关系到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进程。各地要充分认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切实把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

(二)精心组织,确保实效

各地要明确领导分工,确定专人负责,建立监督、评价、考核和奖惩机制,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要将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接受培训情况,作为基层农技人员承担农民培训和优先承担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的重要依据,推进培训工作深入开展。

(三)制定方案,抓好落实

各县要根据本地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培训机构,有序推进。有关单位要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在20*年9月30日前完成乡镇农技推广人员轮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