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实验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理学实验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理学实验方案

篇1

[关键词] 药剂学;案例式教学法;基于问题式学习法;探究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R94;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5(c)-0126-03

药剂学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均极强的学科。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涵盖内容多,应用性强,既需有多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又需与实际密切联系,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出极大挑战。因此,就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综合应用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才能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目前,在药剂学教学改革中,我们尝试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引入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 CBT)是一种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对典型案例剖析组织教学的方法[1]。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优势是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药剂学这样的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3]。

在讲授“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一章时,我们选用了曾发生于本省的药害“欣弗事件”为典型案例,以该案例为主线,组织、展开教学,既较好地阐明了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起到了警示作用。

“欣弗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因未严格按生产工艺操作导致药品不合格所产生的药害事件。2006年8月,国内多地相继发现,部分患者在使用了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商品名欣弗)后,临床出现胸闷、心悸、寒战、肝肾损伤、过敏性休克等症状,有多人死亡。经SFDA查证,这是由于厂家在生产中未严格按工艺参数灭菌,私自降低灭菌时间,增大灭菌柜载量,致使制剂灭菌、热原等项检验均不合格所致。

在确定了教学案例之后,我们按以下方式组织了“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一章的教学。①预习教材:同学预习教材相关内容,重点了解注射液制备工艺过程及灭菌制剂安全性保障措施;②资料检索:同学网上查阅“欣弗事件”及其他有关注射液安全事件的信息;③课堂讨论:重点讨论“欣弗事件”的主要教训及保证灭菌制剂安全性的措施、意义;④教师评论:根据教学要求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概括、总结,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记忆。

通过以该案例为主线展开教学,与传统的单纯讲授教学法相比,不但较好地使学生掌握了灭菌制剂安全性保障措施,树立了安全第一的观念,理解了严格执行灭菌技术各项参数的重要意义,还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举一反三地应用知识。例如在讨论中就有同学提到“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及“鱼腥草注射液事件”等药害教训,使同学们从注射液的澄明度、辅料等各方面进一步认识保障灭菌制剂安全性的重要意义,并比照不同药物特点,如氧化性、pKa等性质,分析工艺关键点,选择更为适宜的制剂方案流程;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加深了学生们对于比较枯燥、抽象的技术参数的理解,如热原的危害及去除方法等。

2 基于问题式学习法的应用

基于问题式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于上世纪50年代始用于医学教育,现已成为一种较为多用的教学方法[4]。该法有益于营建主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考,通过讨论分析充分表达自己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克服、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为主的“填鸭式”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5]。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各类制剂介绍基本上按照配制理论制剂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过程展开。若按传统授课方法逐一讲解,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内容繁杂、信息量过大,难以掌握重点内容,也会使讲课内容单调,课堂氛围沉闷,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药剂学的固体制剂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常用剂型颗粒剂、胶囊、片剂等的制备工艺都有药粉的混合、制粒、分剂量等过程,而这些过程都涉及粉体学理论。因此,粉体学理论是学习掌握的关键,自然应当作为固体制剂的教学重点;而教材中粉体学相关内容却在“药物制剂形成理论部分”中独立成章,这就容易造成学生难以融会贯通,更因缺乏具体、直观的实例而增加了对相关理论理解上的难度。

为此,我们采用了PBL教学法,在讲完固体制剂的相关内容之后,向同学提出“粉体制剂有哪些特性?它们在固体制剂制备中有何种意义?”、“在固体制剂制备工艺和质量检查等过程中的注意要点里,有哪些可以用粉体学相关理论来解释和理解?”等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总结教材相关内容,开展讨论交流,使同学们对粉体学的概念,粉体的特性如粒径、形态、比表面积、密度、孔隙、流动性、湿润性等以及微粉化技术在各类制剂中的应用等内容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再经教师总结、概括,对讨论中的疑难问题作重点讲解,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固体制剂制备过程中易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有了深入理解,对知识的应用起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也使学生学会了在内容繁多的知识中,把握重点和关键知识的方法。对药剂学中一些理论性较强、内容抽象难懂及涉及面较广的章节,尤其是物理药剂学相关的制剂形成理论等内容,如溶液理论、表面活性剂应用等,我们也试用了PBL教学法。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查阅资料、听课、得出问题的初步答案,再通过讨论交流,弄懂知识要点,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完善问题的答案。教师通过参与、引导讨论,倾听学生的见解,发现带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在归纳总结中加以详尽解答[6]。

3 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

药剂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当前该课程教学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因此,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传统的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方法滞后,多数实验项目属于验证性实验,单调的操作程序和末试先知的实验结果,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更无法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式教学法(Inquiry Teaching)是一种近年受到广泛关注的新教学法。该法旨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历亲为,进行科研式的探究性学习,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7]。该院在近年改革药剂学实验教学时,引入这种教学方法。在针剂制备实验中,我们选用维生素C针剂制为实验内容,该品种具有易氧化、不耐高温,制备过程中易分解破坏的特点,在处方选择、工艺流程设计等方面需要尽量减少成分的氧化[8]。针对这一关键点,我们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处方和实验方案,在常用抗氧化剂中选择最适抗氧化剂及剂量,确定灭菌工艺条件等重要内容,完成试验设计书面方案,提交老师审阅,指出优劣,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全过程。这种实验一改“老师做,学生看”的沉闷局面,整个实验完全由学生担当主角,教师只适时地起引导、提示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学们都能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认真复习理论课内容,认真检索有关资料,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提出质量较高的设计方案。比如,很多同学都能理论联系实际,认识到抗氧化剂的作用与溶液的pH值相关,维生素呈酸性,宜选择偏酸性的抗氧化剂亚硫酸氢钠。在实验过程中,也能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并用“正交法”摸索出维生素C流通蒸汽灭菌的最佳条件(100 ℃,15 min),求出其降解速率常数。

初步的实践表明,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能较真实地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条件和方式,给学生预留下较大的思考、探究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在学习中实现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起到传统教学方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4 直观教学法的应用

药剂学是一门工科特色很强的课程,这对药学专业理科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由于生活经历的局限,使学生对教材中许多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增加直观教学法(Visualization Teaching)运用的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素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可较好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首先,教学中我们尽量增加实物的演示。比如,讲授药物制剂时,将相关药物制剂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传看,在通过简要讲解、比较可以使学生很容易掌握普通片剂、糖衣片、含片以及颗粒剂、粉剂等类似制剂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分别讲解剂型定义、特点、质量要求等。同时,还可有意识的指导学生阅读制剂包装上的标签和药物说明书,增加学生对药物的全面认识。这样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可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已有的制药设备,是进行药物制备工艺教学的可行的直观教学法。面对压片机、颗粒机、包衣机等讲解片剂制备工艺,面对灌封机、真空泵等讲解针剂制备工艺,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些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从而全面理解制剂工艺的全过程。实物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感性的材料后,建立起正确的表象,进而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成正确形象,才能更好理解事物本质和规律。一步沸腾制粒机、流化床干燥机等制剂仪器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药剂新工艺的运用和新仪器的基本原理。

充分利用教学中的素材,应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利用本校已建立的网络资源,制备多媒体课件,是直观教学的新发展趋势。尤其是多媒体课件,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为一体,可以更形象、仿真地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例如,在教学中,我们把一些制剂的工艺流程如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等,及灌封机、滚动式包衣机、流化床制粒机等设备内部构造、运行机理等,以flas形式进行讲解;对各种制剂的特点、辅料、工艺、质控等主要内容以图表方式加以总结,以利学生比较、记忆。制备了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了他们的想象空间,降低了学习难度。

5 体会

初步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新教学法具有传统教学法所欠缺优势,应用适当,对提高药剂学的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确有极大的益处。

①新教学法较好地确立了教学中的“学生中心地位”的理念,使师生关系、作用与传统教学方法发生根本改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加工者、应用者;而教师也不再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师生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

②新教学法更着重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开放的环境和活泼的氛围,形成一种基于问题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功课、检索资料、听课复习,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获得成就感,从而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拓展视野,提高能力。

③新教学法更依赖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如预习中的阅读思考能力,信息检索中的总结分析能力,讨论中的交流表达能力,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协作中的团队精神等。新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会学、会想、会做、会讲”的能力,改善和克服了传统教学造成的“高分低能”弊端。

但也应当看到,新教学法需具备一些必要的前提和条件。①新教学法尤其是PBL教学法和探究式教学法需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之后才能实施,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②新教学法需组织者预先有严谨的设计,如案例的选择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并具典型性、针对性;PBL法中问题的提出,探究法中课题的选择,应切合学生知识面的实际,过深、过浅均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③新教学法要求组织者有较高的组织、指导、驾驭、总结教学过程的能力和技巧,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既生动活泼又不离教学主题;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始终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展开。

总之,新教学法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敦促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时俱进,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

[参考文献]

[1] 周川,主编. 简明高等教育学[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5.

[2] 宋马林,金露,余华银. 案例教学法述评:基于文献统计的视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29(2): 121-125.

[3] 张俊.案例教学法常见问题探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0): 176-177.

[4] Kaufam DM, Mann KV. Basis science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conventional carricula[J]. Medical Education, 1997, 31(3):177.

[5] 马少华,应志国. PBL、TBL、CBE三种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10):109-110.

[6] 臧伟进,王渊,刘进军,等.医学课程整合背景下的《药理学》教学改革[J]. 中国药理通讯, 2012, 29(4): 17-18.

[7] 王琪, 王慧, 宫杰. 探究式教学在医学免疫学中的应用[J]. 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6): 784.

篇2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探究式教学;研讨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26-02

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正常机体、病理机体和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1]。中药药理学是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是一门沟通中医与西医、中药与西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学科,也是近几十年才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中药药理学中的中药作用繁多,有效成分复杂,涉及内容较多,学生经常感到该课程信息量大,理解记忆存在困难,学习得吃力。对于教师,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全面详细地传授教材中药物的药理作用与机制、临床应用及近现代研究概况是较困难的,对于学生,这种单纯采取以“教师为中心,满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则非常枯燥,易丧失学习兴趣,难以达到既定教学目标。学好中药药理学,不但能够阐明中药作用的机理,对促进中药现代化及中西医的结合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在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将一些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研讨式教学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强调以教师讲授为主,而探究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体现了课堂以学生为主的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减少死记硬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研讨式教学是让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3~4人/组),根据老师课堂上布置的教材内容,利用课外时间组织资料查阅、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一位发言者,课堂上抽签决定每组的汇报内容,这迫使学生在课外必须按老师布置的内容全面准备,减少了投机取巧的概率。其他同学通过听演讲而学习更多的知识,最后教师再对重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而发言者的表现作为该组成员的评分依据,不仅加强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例如,在讲授每一类中药的药理作用前,结合概述及各个章节重点内容,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该类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中涉及哪些常用的实验方法,每种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围绕这一问题,学生们在课外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资料,集中讨论,集思广益,逐渐形成对该类药物进行药理学研究的框架思路,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式教学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与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相关的课题,或者学生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在完成课题期间教师可以对每个课题均给予学生一些启发和提示,提纲挈领地介绍主要研究方向,而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查阅文献资料,对各研究课题的发展趋势、进展、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撰写论文,进而让学生自己独立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学生之间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学习,最后教师对学生撰写的论文进行评价和总结。目前我们实施的基本步骤如下:结合课堂讲授内容提出研究型内容学生文献查阅实施研究设计得出研究结论讨论交流成绩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结合文献、实验等去探究中药药理学有关的内容,可大大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动机和意义十分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以往那种“要我学”,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我要学”,实现了教学方法由传统的“灌输式”向“研究式”的转换,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终身的行为。学习效果评价的载体,不仅仅是考试,可以是学生讨论问题的质量,或写一份报告,或提交课题设计方案等多种形式。探究式教学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例如,在教师讲授麻黄的药理作用前,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们提前准备:请设计实验方案以阐明麻黄的平喘作用原理。该问题实际上涉及学生们前期《药理学》的相关知识,该问题的设置,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先弄清楚哮喘的病理生理机制,确定控制哮喘的关键环节,上课时再向学生介绍相关的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然后针对这些关键节点,提出实验任务和要求及学生需要弄清楚的几个问题,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不做过多解释,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展开麻黄平喘的作用机制研究。问题式的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该研究方案及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既对前期的内容进行了巩固,培养了学生们对前期的药理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又让学生们尝试了中药药理课题研究的一些基本模式,初步掌握了中药药理的研究思路,通过积极参与培养学习兴趣,为今后继续从事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三、案例教学在《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利用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启发学习者分析和研究,提出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关机制及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者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法。如在介绍药物的不良反应时,可给学生讲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6年曾的通告,鉴于鱼腥草注射液等7类含鱼腥草或新鱼腥草素钠的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引起较严重的过敏反应,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暂停使用的事件[2],还有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欧洲的马兜铃酸事件、美国、加拿大的麻黄素减肥药事件等,使学生重视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毒性以及相关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以此说明中药毒性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启发大家在今后学习中注意中药作用的两重性、差异性、量效关系、时效关系及双向性,随后介绍不良反应的表现类型及如何测定这些毒性。接着可向学生介绍一些中药毒性研究的方法,如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等,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理论实验相联系,教师示范,学生动手

实验方法是中药药理学的基础,但课本中对这部分内容介绍较少,而实验大多是动物实验,在介绍相关章节药物作用机制时,我们可以联系实验,将实验方法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描述,如介绍抗炎作用时,可以同时向学生介绍抗炎药物的研究方法[3],即大鼠足肿胀法、白细胞游走实验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法等,并通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示范,边讲边操作,对操作的重点反复强调,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结合具体实验内容反复练习,而成绩则根据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报告、结果分析三者相结合的方法评定,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得学生可以很快掌握实验技术,为后期的实验研究等打下基础。《中药药理学》中药物的药理作用很多是建立在功效主治基础上的,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介绍了药物的功效主治后,通过相关的动物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动物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对中医中四气五味等进行思考,根据中药相关功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判断该药物可能具有的药理作用。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该科目的意识,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课后能主动探究相关药物的作用机理,进而能证实相关实验现象及结果,并对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总结,使学生建立了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和思考

教学不仅是一个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调动学生注意力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传授并激发、生产学习的过程。总之,自主式、探索式的教学法有力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助于系统、综合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掌握必备的实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教学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今后,笔者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方法,并在探索中完善、总结和创新,使《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社会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较强实践能力和良好道德素质的实用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映君,陈长勋.中药药理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

[2]赵玉丛,李利红.浅谈中药药理学教学中的几点体[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2):61-64.

篇3

英文名称: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药理学会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安徽省芜湖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9-2501

国内刊号:34-1206/R

邮发代号:26-16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6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4

[关键词]自主开放式 药理学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药理学是一门与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以及作用机制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药理实验教学是药理学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其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为医学生以后从事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或者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然而,传统的药理学实验课主要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故所开设的实验内容都是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而实验课结束了也没有相应的测试来检查学生实验技能操作的成效,实验成绩仅仅用写实验报告的方式来给分,忽视了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2]。近年来,随着我校科研条件的改善,逐步形成了以教促研、以研带教的“科研教学型”办学理念。在科研与教学相统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对药理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探索,提出设计性、研究性的自主开放式的设计性实验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提升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特点

(一)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一般是老师按照实验讲义要求准备实验仪器,然后在实验课开始阶段,由老师讲解实验原理、仪器的使用和测量方法,并提出数据处理要求,最后让学生按照实验讲义中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目标明确,容易组织实施,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这种教学模式下,实验的知识面比较窄,思路难以打开,很难实现在实验过程中去补充理论教学的不足。与之相比,自主开放式实验需要学生自行设计,在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促使学生广泛地去阅读,深刻地去理解各个相关知识点。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提高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3]。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研究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传统实验在内容设置上注重对药理学基础理论的验证,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是传播知识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造成实验内容固定,学生在做完实验后不会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因此,传统实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而培养了学生的因循守旧的意识。在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中,学生需查阅文献,选择实验题目,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实验课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增强他们理论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协作精神和探索精神,为学生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提供了较大空间[4]。

(三)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有利于将教学与科研统一

自主开放式实验,大多数是事先无定论的、带有探索性的实验,学生在长期的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不断创新探索的思维得到训练。这种教学模式使大学生提早接触到专业研究领域,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引导大学生转向更为深入的学术研究领域,为高校学术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对于老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发现新的创新点,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启示。自主开放式实验既能够培养学生多向、反向思维能力,培养求新求变的意识,又能够及时吸纳当今科研与教学前沿的最新成果与意识,这是传统实验教学不具备的优点[5]。

二、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习能力是科研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从众多纷繁复杂的资料中获取有价值的知识,而实践技能是从事科研能力的基本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经常以自己为主,只注意重点地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步骤等,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很容易形成依赖性,缺乏学习主观能动性,对实验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经常有学生以实验操作困难为由寻求老师的帮助以求早点结束实验,从而导致他们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明确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有目的地预习实验指导,写出预习笔记。实验操作前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实验目的、操作步骤、观察指标的认识,尔后对有关错误加以纠正,并提出实验中的难点和注意事项,如果时间充分的话,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试讲,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同学要及时加以肯定,并让其帮助指导其他同学,做到以身示教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提高其实践能力

实验进行中,教师不再给出菜单式操作步骤,而是要求学生学会看实验指导,从而培养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学生分小组独立完成实验内容,为提高动手能力,教师尽量减少“包办”(为此对实验中的手术步骤均作了详尽说明,重要的内容还拍了录像,比教师现场做示范效果大大提高)。因为对实验结果有了预期目标,当出现意料之外的结果时,学生可及时与教师进行探讨,得到教师的帮助。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随之提高。这种教学方式正符合当前“以问题为基础(PBL)”的教学方向[6]。

(三)实验内容的优化设计

针对传统药理学实验的实际教学和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教学采取了以下改革。具体就是采用“三阶段教学法”,第一阶段是基础训练阶段,实验内容应以基本操作和理论验证型为基础;第二阶段是综合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岗位能力;第三阶段是设计实验,体现出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三阶段相辅相成,构成药理学实验课程计划。

1.基础训练实验

这一阶段内容主要为实验动物的选择、编号、捉拿及给药,模型制作,药物的半衰期测定,有机磷中毒及解救,药物对血压的影响等,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这样的实验内容较简单,做一个实验解决一个问题,初学者易于接受。重点是加强基础训练,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在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每一次基础实验、每一步操作都要作严格规范操作,以养成学生科学、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

2.综合型实验

这方面实验内容的设置主要是联系岗位实际,选择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素材,开设综合性实验,变枯燥的原理为活生生的具体工作。本类实验中干扰因素多,给实验带来一定的难度,实验条件不再是前期实验那种理想状态,这就要求学生多动脑,利用前期的基础知识,想办法排除干扰,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3.设计型实验

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的实验技能逐渐提高,有一些学生可能不再满足于教师安排的实验内容,他们想尝试自己感兴趣或好奇的东西。对于这部分学生应给予鼓励,并给机会让他们大胆创新。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对以前不注意的现象或不足以关心的问题重新建立概念,进而激发兴趣,完成实验。这类实验可以由学生自由选题,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题目。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可给予必要的原则性指导,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审阅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写出实验报告。这一层次的学习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实验难度较大、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7]。

(四)建立合理的自主实验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个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的作用不仅仅是完成对一个实验的考核,更大的意义体现在培养学生们良好的开展实验工作的思维和习惯。合理的考核评价过程应与实验开展过程相对应,进行分阶段评价。一个完整的实验评价过程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组织与操作、实验报告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既向学生展示了每个实验阶段的重要环节,又完成了对一个自主实验客观的全面的分析,尤其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进行合理的分析[8]。

总之,药理学相对于其他自然科学类学科,现象明显、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为自主开放式药理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先天性的优势。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检验过程与有力支撑,成功的实验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从更广的角度和更多的层面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可能产生的实验结果,而且能在实践环节中有新的发现或发明的闪光,这在中外科学史上已屡见不鲜。自主开放式药理学实验教学具有学生主导、灵活、开放、探索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纵观国际国内教育教学的现状,自主与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是大势所趋。

在高校的实验教学中要推动实验教学的改革,使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需改变以往单一模式与目标的实验教学方式,大力推广自主开放式实验教学,并在保证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任务、达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手段与途径引导学生去尝试更高层次与水平的科学探索。培养创新思维与意识,对学生的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与科学研究而言,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闫燕艳,白建平,李丽芬,马存根.对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吉林医学,2012,33(5):1119-1120.

[2]高建平,沈旭华,陈长勋,马越鸣.多模式药理学实验教学探索与改革[J].中医教育,2012,31(1):50-52.

[3]张剑,金京顺.改革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4):451-454.

[4]王桂香,臧林泉,王素军,潘雪刁.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2,(3):41-42.

[5]杨东旭,熊杰,罗大力.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0(3):307-309.

[6]刘玲丽.浅谈如何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管理教育教学,2012,10(1):276-277.

[7]张旭,张忠泉,许彩红.设计性实验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科技信息,2010,147(16):280-281.

篇5

关键词:PBL教学法;药理学;自主学习能力;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对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创新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而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扎实的临床技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专业医药学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药理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及规律的学科,是医学专业基础必修课,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为临床防病治病和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lecture-basedlearning,LBL),该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逐章、逐个知识点地按照药代动力学药理作用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顺序传授理论知识,使得教学内容枯燥,知识点繁多,机制抽象,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教好这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药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研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法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提出的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性教育模式[2]。其具体实施过程和遵循的程序为:教师组选取案例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查阅资料、分析思考小组展开讨论查阅资料班级讨论总结反馈[3]。近年来,我们教研组将PBL教学法运用在药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和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2013级临床医学(免费定向)A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共55人,分为5组,每组11人,每组选组长1人,负责组织、协调本组的整个学习过程。

2药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

2.1PBL教学法在理论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4-5]及教学实践,将《药理学》(杨宝峰主编,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十章“肾上腺受体激动药”、第十一章“肾上腺受体阻断药”、第十九章“镇痛药”、第二十章“解热镇痛抗炎药”、第二十二章“抗心律失常药”、第三十九章“β-内酰胺类抗生素”6章内容采用案例式PBL教学法,其他章节采用传统教学法。具体过程如下。1)选取案例。选取临床药物治疗方面的案例,如关于镇痛药吲哚美辛和硫酸吗啡的使用、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和抢救。2)提出问题。授课教师针对上述案例,提出如下类似的问题:医生可以随便开具麻醉性镇痛药吗?医生加大硫酸吗啡控释片剂量并叮嘱按时、按量服药的依据是什么?如何预防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发生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应如何抢救?3)学生围绕问题查阅资料、分析思考。授课教师在讨论课前1周将上述案例发放给学生,由小组组长组织成员利用课外时间提前预习《药理学》中“肾上腺受体激动药”“镇痛药”“解热镇痛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药”等相关章节的内容;查阅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的选药依据和原则,复习《病理生理学》中有关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准备回答问题。4)展开讨论。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以11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就教学案例讨论20min,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辩论。由组长总结讨论结果以及存在的分歧,同时上报教师。对于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再次查阅资料,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5)总结反馈,精讲。讨论课结束后,教师通过总结学生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及辩论等相关内容,围绕问题进行该部分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肾上腺素、解热镇痛药和镇痛药的药理作用,通过举一反三,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2.2PBL教学法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因而药理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要验证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动手能力,培养科研思维,从而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有的药理学实验多为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应用型实验所占比例较少。因而通过PBL教学法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期让学生从“抱着走”“扶着走”到“自己走”“如何用”,由传授知识的被动教学向培养认知和动手能力的研究型和创新型主动教学模式转变[6]。我们参考文献[7]及实验教学实践,将机能实验中的药理学部分“西利和硫酸钠对小鼠胃肠运动机能的影响”采用PBL教学法教学。具体过程如下。1)提出问题。教师定好实验题目,明确实验目的,限定实验药品为西利和硫酸钠、实验动物为SPF级昆明种小鼠36只。2)学生围绕问题查阅资料、分析思考。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学习资料,拟定实验方案。3)展开讨论,拟定研究方案。以11人的小组为单位讨论药物作用、可能涉及的作用机制及试验方法,每个小组将拟定的研究方案提交指导教师进行审阅修改,教师根据实验室条件和设计可行性确定最终方案。4)研究方案执行。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研究方案进行操作,得到药效学结果以后取材,进行机制探讨。5)总结反馈。每组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写出实验报告,全班进行总结。

3结果评价

3.1发放调查问卷,对教学进行评估

课程结束后,对该班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8-9]。选取能够反映PBL教学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15个指标作为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态度(项目1~2)、能力和素质(项目3~11)、增强学习和科研思维及专业知识(项目12~15)3个方面。

3.2问卷调查结果

共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5份,回收问卷55份,有效问卷5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结果详见表1。由以上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在药理学理论和实验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主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增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对于其他调查项目也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3.3PBL教学效果评价

授课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不记名满意度调查,其中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分别为25人(占45.45%)、21人(占38.18%)和9人(占16.37%),总体满意度为83.63%,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对此次PBL教学比较满意。

4讨论

PBL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和自学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乏味和被动的缺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间的团队协作创新精神。因此,在药理学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非常有必要。本次在2013级临床医学(免费定向)A班55人中进行了药理学PBL教学模式探索,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该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增强各学科知识的联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有少部分基础较薄弱、自学能力较差的学生无法适应,PBL教学法占用时间多,有些疲于应付。充分发挥PBL教学法的优势,还需克服一些限制因素,如要求教师具备更丰富的知识,投入更大的精力到问题和病案的准备上;要求学生不断提高独立学习和相互协作的能力,避免有些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因学习目的不明确而放任自流;与LBL教学相比,PBL教学需要更多的学时,需要小班教学,需要更多的网络及图书资源。因此,现阶段我校实施PBL教学应根据学校特点、学科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学时安排上不宜过多,要结合PBL和LBL各自的优点,相互补充,实现良好的教学目标,使药理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少燕,谭海珠,蔡琮,等.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3):255-256.

[2]周森.浅谈PBL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以呼吸科临床教学为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1):62.

[3]张勇,胡莹莹.CBL和PBL在药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J].药学教育,2015,31(3):40-43.

[4]王春玲.案例式P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8(1):137-138.

[5]许丽萍,孙虹.PBL教学理念在我校药理学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索———以镇痛药教学为例[J].北方药学,2011,8(12):60-61.

[6]张蓉,胡世颉,张峰,等.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7):5349-5351.

[7]王鹏,吴国华,王涛,等.PBL教学模式在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3):217-218.

[8]蓝星莲,潘龙瑞,龚新荣,等.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2):1133-1135.

篇6

关键词: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研究药物与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新兴学科。它以人为对象,以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并吸收利用其他邻近学科的知识,内容涉及临床用药实践与研究的各个领域[1],是药学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临床药理学发展历史不长,其教学内容和形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实验课,目前没有正式出版和统一的实验教材,各个学校根据本校教学条件各自编写教材,教学形式也基本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在传统的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的继承性教学方法下,学生易产生畏难甚至厌学心理。如何开展临床药理学的实验教学,注意理论与临床用药实践的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药学专业学生成为合格的未来临床药师是现今临床药理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这几年,我校药理教研室根据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和本学科的特点,在临床药理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现介绍如下。

1根据培养目标,精心编写、修改实验教学内容鉴于目前没有统一出版的临床药理学实验教材,在我校药理教研室以往开设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内兄弟院校开设的相关实验内容,自编了新的实验教材。根据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医药复合型人才及药学专业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大都是做临床药师,要求他们必须熟悉药物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能够指导医生、护士和患者的合理安全用药,并能开展临床药物科研工作,为此我们精心挑选了临床病例用药讨论、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关知识讨论、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4个内容,每个内容6学时。重点培养学生对临床药物合理、安全应用的能力,提高其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与药物临床研究的能力。

我校以往的临床药理学课程开设的实验内容主要是临床病例用药讨论。根据现在药师的工作职责范围,这些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对未来药师的培养。药师的职责已由简单的配方发药扩展到走向临床,直接参与临床用药与科研。且理论课学时有限,主要是教师讲授为主,涉及的知识面有限,同时学生的自主性发挥受到限制。如在学习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要求章节时,共4学时,学生对于一个完整的药物临床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注意事项、流程等认识不足,有必要开设这方面的实验来弥补。且我校的附属医院是新增的国家心血管药物临床研究基地,有开展实验的很好条件,故我校药理教研室开设了药物人体生物利用度实验、药物临床双盲双模拟实验设计。ADR危害日益成为社会的焦点,提高对ADR的认识也是我们医药工作者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挑选了2个关于ADR的专题节目视频录像作为教学材料,引发学生的讨论,进一步提高学生对ADR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到临床上挑选一些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临床用药分析讨论的病例,让学生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制订药物治疗方案。这种病例既真实又具体,培养了学生对药物合理、安全运用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实验内容设置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LunWenNet/Com]

2选择适宜的开课时间,挑选合适的教学人员各院校药学专业的临床药理学,一般都在大三下学期或大四开设。我校药理教研室选择在大四学生下临床实习之前开设临床药理学。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概论,具备了一定的药物和临床医学知识,能够把药物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更好地学习、理解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安全使用,更重要的是对即将到来的实习起到一个很好的过渡作用。如通过对临床病例用药的讨论,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和临床上常用药物的商品名,进入临床实习后能够很快适应实习工作。我校临床药理学共72学时,理论占42学时,实验占30学时,实验课的比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掌握。学生对此表示很满意。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边缘应用型学科,要求教师必须要有非常扎实的医学和药物学知识,还要熟悉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很多学校的临床药理学教师就是基础药理学教师,对临床上使用的药物不熟悉,存在着临床与教相学脱节现象。鉴于这种情况,我校药理教研室这几年引进了一些获得药理学硕士学位的临床医生组成临床药理学教学组,这些教师本科学的是临床医学,并从事过临床医疗工作,有着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用药经验;通过三年的药理学硕士课程学习,其掌握了丰富的药物知识,能够很好地把医学与药物知识以及临床用药经验灵活地结合运用,并在教学中充分地发挥此特长。

3以学生为主,开展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既往的临床药理学教学大体上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它以在“封闭式”的课堂教学中获得间接经验为特点,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处于消极接受的地位,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重视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推行研讨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强化能力与提高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通过教师指导选题、学生独立探索、小组交流、班内讲评、总结提高5个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共同讨论、各抒己见、互相激励,从而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而教师的指导则表现为示范性讲授,平时启发思维、答疑解难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2]。下面以病例用药讨论为例,讲述我们如何在临床药理实验教学中开展研讨式教学。

我们把每个实验分为两次课,每次课3学时,学生6人一组。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病例,根据病例中提供的诊断和治疗计划原则,每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共同探讨、制订一套药物治疗方案。要求收集好治疗方案中所用药物的类别,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资料。上第一次课时,每组派代表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汇报本组的治疗方案及用药选择依据,全班学生讨论该组的用药方案是否合理,应如何改善该组治疗方案,教师在其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通过药物治疗方案的制订,加强了对理论课中所学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药物合用方面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大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短时间内接受了较多的信息,了解了新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同一种药物的不同商品名,尽快适应了当前临床用药,跨越了教科书上所讲述的药物与临床实际用药间的“鸿沟”,提高了尽快适应日新月异的临床用药变化的能力。治疗方案讨论后,教师再把临床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查阅临床医生所用药物的信息,评价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和用药有无合理性。上第二次课时,同样每组派代表发言,就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出评价。通过对临床医生治疗方案和医嘱的学习、评价,学生提前熟悉了医嘱的书写,对以后作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指导医务人员及患者合理用药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用药问题的能力。

研讨式教学模式,强调了对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密切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人际交流和合作共事的能力;也突出了实用性很强临床药理学的特色。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采用研讨式教学的满意度达到了100%。[论-文-网]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关键词: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科研思维;双语教学

论文摘要: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实验教学上进行了探索,分别从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思维的培养、声像教材及双语教学的开展等几方面进行改革,以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专业沟通能力。

中药药理学学科的任务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医临床疗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参与中药新药开发,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促进中医药理论发展[1]。中药药理学属于中医药学范围,与中医药学各领域保持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同时又必须与现代医学及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2]。中药药理教学包括理论和实验,其中实验教学是中药药理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3]。它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应与理论教学所学的知识相联系,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科研思维习惯。传统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以实验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操作过程,因而在实验课上学生主要依赖教师的示教操作和详细讲解进行实验,无需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造成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4]。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实验教学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1 加快实验教材的更新,与科研实际紧密联系

对实验课教材的建设的忽略,会造成教材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跟不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且实验方法与现有的仪器条件也不相符合,很多方法目前已少用或不用,而一些新的方法已在科研实践中广泛应用。所以我们教研室老师应对实验教材进行反复的讨论修改,并随着实验室建设和仪器设备的增添和更新,编写出合适的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材,并且每1~2年即对教材重新组织修订与编写。

2 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硬件设施水平

实验室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近年来,我校加快了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已有部省共建中药药理实验室,增添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整体动物实验室、离体器官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分子药理实验室、多媒体教学电教室等。实验课尽可能采用近代实验手段,逐步增加实验内容,使学生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加强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需要。

3 强化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应时代要求

一般的实验课,是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营养液及药液,装配好实验装置,学生则是按教师的操作示范和讲义中的给药顺序,机械地重复一遍,很多学生甚至在完全不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的情况下,得出了完全不理解的实验结果。这样也就失去了实验课的最基本意义,不利于锻炼独立实践的能力。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以期加强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

3.1 预习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自己事先预习实验讲义,并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弄懂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及注意事项,并用来指导及完成实验的全过程。同时要求学生自学相关背景知识,以了解该实验所研究的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2 实验设计与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进行系统的方案设计,包括实验用液的配制、实验具体的操作步骤等。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从营养液、药液的配制、动物用药的计算到实验仪器的调试和实验动物的麻醉等都必须能独立进行。同时培养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掌控,请学生自主安排实验时间和步骤,教师提出建议和意见,使学生学会掌控时间,使实验能在合理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转贴于

3.3 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注重中药药理实验的基本规范操作的锻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动物给药方法、常用手术操作等,提高动手能力,以期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很快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

3.4 实验报告的撰写与科研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

科学实验的结果需要发表,需要将成果展示给同行,为自己和他人的继续研究提供积累和可能的思路,因此,科研论文的写作和表达是中药药理工作者必备的能力之一。我们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规范书写实验报告,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报告中体现思考的过程。

3.5 讨论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讨论在实验课中是非常重要的,以往学生的实验报告中,看到最多的是雷同的实验结果,简单的结论,没有自身想法和新意。科研实践归根结底是为解决科学问题而进行的,讨论应与实验研究的问题相呼应,讨论通过该实验是否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若解决了,其成功的因素是哪些;若没有解决,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就使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3.6 设计性实验[5]与科研思路的启发

针对中药中有许多尚未阐明和尚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实验课的内容中安排2~3次综合设计性实验。针对中医药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讨论,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结合实验室条件设计合理的综合性实验方案来解决该问题。设计性实验的开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中药药理的兴趣,加深了对中医药的理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加声像教材与电化教学的利用,拓宽视野

中药药理学的实验方法广泛,涉及内容多,并且可以利用任何最新的分析和检测技术,教学学时内安排的实验内容只能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因此造成学生知识面不宽,难以开阔思路、举一反三;另外有些实验内容周期较长,学生仅能通过示教教学接触,不可能了解到实验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拟添置或拍摄录像片进行实验的辅助教学,比如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及周期较长的实验等。通过声像教材与电化教学,拓宽学生视野,学会灵活运用药理实验方法及现代分析和检测技术。

5 开展双语教学,提高专业交流能力

由于英语在专业领域内是通用语言,我们采用英语进行双语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进行知识的讲解,但不绝对排除汉语,避免由于语言滞后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教师可利用非语言行为,直观、形象地提示和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以降低学生在英语理解上的难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提高学生日后的专业文献阅读及与同行专家的交流能力,英文文献阅读是科研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以便掌握最新研究进展;并且随着对外交流的逐渐增多,需要我们具有与国外专家进行学术问题交流的能力。因此在中药药理实验课中,我们拟采用双语教学,有意识地使学生掌握专业词汇,了解专业英语的表达方式,提高专业交流能力。

总之,中药药理实验课的教学应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内容,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促进理论与实验课教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应侧重于综合与设计性实验,尤其是针对中医药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技能、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1.

[2]周大兴,李岚.从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论中药特色[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2):68-69.

[3]陆茵,方正.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医教育,1999,18(5):18-19.

篇8

    1药理学实验教学原有模式传统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作为一种基础训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接触较多的有代表性的药理学实验,使学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其教学内容和方式存在的缺陷就慢慢地表现出来。

    1.1实验教学内容方面从原有的教学计划和实验教材看,大多数是理论验证性的实验和规范化操作练习,基本实验过程大致雷同,实验结果大致确定。这种明知道结果却还要去做的实验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当然也就收不到应有的实验效果。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学生也找不到具体的原因,而仪器出现问题,他们也束手无策。

    1.2实验教学方法方面对于实验方法,教材偏重于“菜谱式”的操作程序,使学生在每一个操作步骤上,必须按规定程序进行。这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却存在着压制学生想象力和主动参与意识的缺陷,学生缺少在选择、尝试和失败中学习的机会。科学的思维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1.3原有模式的弊端旧有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在这种体制下培养出来的只能是那种只懂得生搬硬套、没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他们的综合素质未得到提高。当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后,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情况,就感到在学校所学的书本知识与本岗位能力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旦遇到具体情况,他们将感到无所适从,不能很快地适应岗位的需要。这主要是由于教学模式没有完全与岗位目标有机结合,导致学生的岗位能力不能达到应有的要求。

    2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措施针对以上现状,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使教学适应社会需求,在实验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

    2.1实验内容的优化设计针对传统药理学实验的实际教学和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教学采取了以下改革。具体就是采用“三阶段教学法”[2],第一阶段是基础训练阶段,实验内容应以基本操作和理论验证型为基础;第二阶段是综合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岗位能力;第三阶段是设计实验,体现出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三阶段相辅相成,构成药理学实验课程计划。见表1。

    2.1.1基础训练实验这一阶段内容主要为实验动物的选择、编号、捉拿及给药,模型制作,药物的半衰期测定,有机磷中毒及解救,药物对血压的影响等,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操作。这样的实验内容较简单,做一个实验解决一个问题,初学者易于接受。重点是加强基础训练,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实验基础,在不断更新实验内容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对每一次基础实验、每一步操作都要作严格规范操作,以养成学生科学、严谨、求实的实验作风。

    2.1.2综合型实验这方面实验内容的设置主要是联系岗位实际,选择与本专业紧密相关的素材,开设综合性实验,变枯燥的原理为活生生的具体工作。本类实验中干扰因素多,给实验带来一定的难度,实验条件不再是前期实验那种理想状态,这就要求学生多动脑,利用前期的基础知识,想办法排除干扰,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1.3设计型实验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的实验技能逐渐提高,有一些学生可能不再满足于教师安排的实验内容,他们想尝试自己感兴趣或好奇的东西。对于这部分学生应给予鼓励,并给机会让他们大胆创新。而另外一部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启发下,对以前不注意的现象或不足以关心的问题重新建立概念,进而激发兴趣,完成实验。这类实验可以由学生自由选题,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题目。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可给予必要的原则性指导,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经教师审阅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写出实验报告。这一层次的学习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实验难度较大、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2建立实验保障体系

    2.2.1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引导学生研究问题(1)对于理论验证型实验和综合应用型实验,教师应事先进行预试,了解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2)对设计型实验,应从药理学发展的方向入手,引导学生去研讨一些药理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写出可行性报告,教师给予评价。通过此过程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

    2.2.2建立科学的评分标准及完整的考核方法为了使实验教学评价定量化、科学化,应建立科学的评分标准和完整的考核方法。课题组在教学中采取了分段考核的方法,在基础实验中把评分标准印制成表,发给学生,使学生的操作有章可循,每一个实验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次小的考核,每一次的成绩都登记在册,在基础实验结束后进行一次考核。在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中没有统一的答案,教师应更多地从学生采用的原理、实施的操作去综合肯定学生的能力,对于实验的异常现象及出现的问题、甚至是实验的失败只要能够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应是一份合格的实验报告。对于期末实验成绩的评定,取各阶段成绩的平均值即为该学生的最终成绩,取消了以前一考定终生的考评机制。

    3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成效为了验证改革的具体成效,在2009级药学专业大专1、2班和3班做了平行对比试验,见表2。

篇9

1.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案例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

一门学科,是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医学和药学联系起来的一门桥梁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在课堂上以教师传授为主体,教师单向的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重知识传授,忽视教学中的感受、体验和双向交流过程,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制约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较差,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从而难以适应日后的实际工作。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问题的抛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譬如超前式提问、探究式提问。如在讲到抗心绞痛药物时,开篇首先利用两、三分钟介绍诺贝尔的心脏病史,然后就抛出问题:为什么他没有采用药物有效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哪些药物具有抗心绞痛作用?抗心绞痛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然后,如回答问题似的展开全章节内容教学。在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以案例作为主线展开教学,以案例的分析材料带出教学内容,通过案例教学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案例式教学中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题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与掌握该章节相关的内容,并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如在学习难逆行抗胆碱酯酶药时,结合案例教学进行讨论式学习。“患者,男,45岁,农民,既往健康。3小时前在田间喷洒农药昏倒在地,家属将患者急送如院。体查:呼吸24次/分,脉搏110次/分,血压90/60mmHg,昏迷,角膜反射消失,双瞳孔针尖大小,呼气有蒜味,多汗,流涎双肺可闻及湿啰音,肌肉间断颤动”该病人最有可能的医疗诊断是什么?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瞳孔缩小、多汗、流涎的症状?肌肉间断性颤动的原因是什么?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是什么?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如何解救?在解救有机磷农药中使用阿托品的作用原理是什么?阿托品化的标志是什么?与阿托品中毒有何区别?为什么有机磷农药轻度中毒单用阿托品,而中重度中毒时阿托品必须联用解磷定?这种应用病例进行讨论式学习,既可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又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不仅只是对学生“授之以鱼”,而是更注重对学生“授之以渔”。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2.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指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自我提高学识、自我长进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相当有限,教师不可能在课堂内将所有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只能把一些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在课堂内所能讲授的内容少之又少,而当今医药科学发展迅速,知识信息量庞大,做科学研究必须了解本学科最新的发展前沿。因此,大学生补充新知识就必须依靠自学,这样才能在走出学校后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定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可就自学内容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在讲授完阿托品的体内过程、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后,让学生自学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提出问题,比如为什么要合成阿托品的人工代用品?人工合成的扩瞳药和阿托品相比其特点是什么?普鲁本辛和贝那替嗪的异同点是什么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自学之前,教师也可以不提出问题,在学生自学完指定内容之后,就学生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进行提问,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会自学内容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学完一个系统的内容后,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些学习方法,既可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又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针对特点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药理学实验课是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验证理论课所学的基本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药理学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的实验课,往往是教师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才开始实验。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实验课敷衍了事,使其在实验前不愿预习,在教师讲解时不愿听讲,在实验时不愿动手,在课后不愿独立思考问题而相互抄袭实验报告,对于理论知识不相符合的实验结果不愿也不会去分析问题,或出现结论与实验结果相互矛盾的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不上实验课。因此只有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们可以将实验课分为三类:基本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通过基本技能实验如小鼠的捉拿与给药、钙镁对抗实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抗惊厥实验等,让学生掌握药理学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通过综合性实验将多门学科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如狗血压实验为联接解剖、生理、药理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可以观察出神经系统不同药物对血压、心电图和呼吸的影响,可以观察α、β激动剂和拮抗剂对血压的影响有何不同,观察受体拮抗剂对受体激动药的影响,在实验前要学生将设计的给药顺序写在黑板上,大家讨论,其余同学可发表不同意见,并说出其理由,经过讨论,意见基本统一后,老师再把学生的意见综合、分析,统一制定实验的给药步骤。又比如离体蛙心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结合中药学分析观察,让学生观察强心苷和熟附片对心衰的作用有何不同,中药的生附片及炮制后的熟附片对离体蛙心的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通过这些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通过设计性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逐步认识、理解和掌握药理学的有关研究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实现其由书本到实践、由实践到创造的转化。在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时,教师可以给出几个由学生能够完成的特定实验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也可让学生自行选题。实验题目定好后,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查阅文献,如何撰写文献综述,要求学生在提交文献综述的同时提交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经学生讨论教师修改后进行实施,在实验完成后学生不是提交实验报告而是提交实验论文。通过这种设计性实验教学,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这种设计性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和运用信息工具,提高其处理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也使学生能够掌握综述性文章和实验性论文的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其论文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篇10

学生实验技能熟练与否,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进行实验,以及能否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涉及小白鼠实验时,学生心里或多或少对小白鼠有恐惧感,经常感到无从下手。为了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更好地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我们把原有的4h的录像实验课改为观看录像和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小白鼠基本实验技能训练”。第一部分仍然是录像,录像时长70min,主要涉及药理学实验常用的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如大鼠、小鼠、豚鼠、家兔、犬的捉拿,给药,处死等。录像结束后,每位同学可以领取三只小鼠,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的训练,练习如何捉拿小鼠、给小鼠灌胃、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最后处死小鼠,解剖观察是否将碳末阿拉伯胶灌入小鼠胃中。通过这样的训练,大多数同学都可以掌握小白鼠的基本实验操作,为以后的各项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和授课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的药理实验课在三年级开设,学生的课表上只有“机能实验”的字样,并不标注具体课程。学生来上实验课,根本不知道是何内容,更无法提前预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不清楚实验目的,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不高。如果清楚地在课表上标注本周实验课的内容,学生可以提前预习相关知识,有利于理解和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将双盲实验的思想引入药理学实验,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药瓶中具体的药物,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复习有关的理论知识。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等,设计相关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的结果,分辨药瓶中具体的药物。教师进行相关总结,最后由实验师揭示结果。每组的学生知识背景不同,思维不同,所设计的实验也有差异,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开拓学生的思维。由于学生和老师都不知道具体的药物,这样就可以减少无意识的暗示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生更不可能凭空编造实验结果。实验项目“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兔血压的影响”是验证性实验,主要验证了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我们把双盲法引入这个验证性实验。上课一开始,老师会出示3种药物,标注为A,B,C药,并且告诉学生这是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中的3种激动剂,请大家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动物对这3种药物进行区分。给学生提供的动物是家兔,主要仪器是压力换能器及BL-420实验系统,可进行血压测定。学生可以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明确给出ABC各是什么药物。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不知道ABC具体是何种药物,只有实验室老师清楚。实验课完成后,由实验室的老师揭示谜底,同学也可判断自己的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如果与老师给出的答案相符合,说明这些同学认真预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深刻理解了这些药物的作用;如果与老师给出的结果不符合,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3],分析究竟是因为理论知识没有掌握,还是实验过程出现了问题,从而影响了对结果的判定。在药物镇痛实验中,三种药物分别是0.7%醋酸、强痛定、生理盐水。醋酸腹腔注射可以引起小鼠腹痛,小鼠出现“扭体反应”,强痛定有镇痛作用,生理盐水没有镇痛作用。老师引领同学复习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请同学根据已提供的实验条件,辨别这三种药物具体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通过闻气味很快就找出醋酸。有的同学则是把三个药物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后,观察引起扭体反应的则为醋酸。找到醋酸后,再进一步区分生理盐水和强痛定。给小鼠皮下注射强痛定和生理盐水,强痛定可以减轻疼痛,15min内小鼠扭体次数少。通过这样的实验方式,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最后结果符合标准答案的同学,欢呼雀跃,非常兴奋,而实验失败的同学,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失败原因,可以再进行一次验证实验。

3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自由学习的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项目”,每年都有20-30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金额在2000元左右,其中不少项目与药理学相关。这时,我们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实验场所和实验条件,学生可以自行完成项目,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选题、实验、结题汇报。教师只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给予帮助,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题。除此之外,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学生有机会真正接触科学研究工作,协助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甚至独立完成某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既锻炼了动手能力,也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科研的意义,培养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兴趣。教师可以节约时间,更快捷方便地进行科研工作,提高效率。

4完善考核手段,建立实验课程考查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