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风建设范文

时间:2023-03-29 14:3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风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风建设

篇1

一、校风的价值

校风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其潜在的文化引领、精神熏陶,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校风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校风的价值体现在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校风是学校在长期的工作中经过不断积累和总结而形成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校园风气和精神面貌。校风可以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面镜子,其好坏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性指标。良好的校风能使学校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凝聚力,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和身心健康带来积极影响。

校风是一种重要的校园文化,浓烈的氛围影响着师生的心理和行为。一所学校的校风一经形成,就会让师生触感,精神焕发,犹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沐浴在良好校风中的师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吮吸着校风的甘露而茁壮成长。校风是不成文的精神契约,让师生逐步接受并适应学校整体、班级集体或校内团体的一切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共同认可的文化价值意识和共同的目标取向。

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摇篮。一所学校植根于一个地区,其校风既受制于当地社会风气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社会。良好的校风必定会影响社会大气候,促进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校风作为学校宝贵的财富,既是学校精神的支撑点,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保持已形成的良好校风并形成优良的传统,代代相传,将对学校所在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产生现实和深远的影响。

二、校风的建设与开发

有效整合学校资源。资源不仅仅限于教材、教参,它是信息、能源等的有机整合体。在学校教育中,只要能促进学校发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素,都是有价值的资源。在校风建设过程中,要提高学校师生对建设良好校风意义的认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校内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人人为建设良好校风建建言献策的氛围,从宏观上进行规划、设计,在实际工作中扎扎实实入手。比如红领巾园地、毕业树、班级花园,大型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制作校旗、校徽,谱写校歌,规定校训,整理校纪。充分利用学校的升旗仪式、开学典礼等有利时机对师生进行教育,在具体工作中认真挖掘潜力,寻找开发校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从本校实际出发,开展爱校、护校、建校活动。在实实在在的活动中,让学生从个体中解脱出来,融入共同体发展的行列,感受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意识到:学校有你有我,学校是我的家,我是学校的一员,我的一言一行都与学校息息相关。在校风建设中,要教育学生明确目标,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掌握知识,努力实践,积极进取以成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学生政治思想导向,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人才观。加强制度管理,保障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开展,从而让学生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推进学校建设的必要前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优美的校园环境、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等。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这些无声的文字以独特的内涵影响学生,陶冶学生,提升学生。

篇2

[关键词]校风建设;德育;向上向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6-0005-02

[作者简介]韦家强(1973―),男,广西隆安人,本科,隆安县南圩镇中心小学教师,小学高级。

2014年春节期间,同志在孔子的故乡――曲阜考察时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倡导要“传承家风家训,坚守向上向善”的作风。

2014年2月6日,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全国包括海外随机采访,上至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儿童,问的问题就是:你的家风、家规是什么?大家的回答有:吃亏是福、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等。2月18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召开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良好家风,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我们又如何加强校风建设,弘扬向上向善作风呢?

一、校训引领校风建设的方向

校训是一种训导或行为规范,它对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学生、员工都具有警示和激励作用,是学校师生的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好的校训是学校的精神象征,是学校办学理念、价值判断、文化积淀的集中体现,是展示师生精神风貌的重要载体。我校在传承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现代办学理念,经过讨论确定了“明德、励志、乐学、尚美”的校训,明德是品德的修炼,励志是理想和信念的向往,乐学是求知的境界,尚美是心灵的追求。学校师生每天都在“明德、励志、乐学、尚美”的校训激励下健康成长。

二、领导作风是校风建设的关键

优良的领导作风影响着教师的教风,也影响着学生的学风。所谓“正人先正己”,我们十分重视领导与教师队伍的作风建设,要求领导干部和教师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自己优良的行为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事实表明,领导和教师队伍的模范行为和表率作用,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而领导和教师的以身作则、带头实施又是校风建设的重要保证。

三、良好的教风是校风建设的重点

好的教风,要有一支师德高尚、教学业务能力强、有人格魅力的教师队伍,要做到让社会、家长满意,让学生喜爱。我校的教风是“爱生、敬业、求实、创新”。爱生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平等教育、诲人不倦;敬业是指教师要忠于职守、教书育人、勤勤恳恳、乐于奉献;求实是指教师要遵循规律、严谨治学、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而创新则是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不断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教风是教师师德水平、教学行为和教育理念的综合体现。

四、良好的学风是校风的基础

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形成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我校的学风是“尊师、勤学、活泼”。尊师是指尊敬师长、举止文明、谦逊诚恳、彬彬有礼;勤学是指刻苦学习、好学上进、善于思考、不耻下问;活泼是指朝气蓬勃、热情积极、性格开朗、勇于实践。学风是学生应有的学习态度、精神与行为准则。

五、建设优良的校风,必须从班风抓起

学校教育、教学、文体、卫生等活动,大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每一个班级的班风好了,学校的工作就会安全、健康、有序地开展,良好校风也就形成了。如何抓好班风建设?首先,班主任要做好表率。一个班级想要有一个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俗话说得好,“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可塑性大,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如果教师在他们心中树立了光辉的形象,那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发展就有着难以估计的影响。其次,要重视培养班干部。班干部是班级中最宝贵的财富,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班主任要善于发挥班级管理小助手的带头与监督作用。再次,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对学优生和“学困生”更要平等对待,让他们觉得老师对每位学生都是公平的。用爱激发学生上进的动力,让他们努力学习,展示自我,健康、快乐成长。最后,要利用班队会、各种纪念日,开展健康向上的主题班会活动,弘扬正气,引导向上向善的优良作风。良好的班风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教育和训练,不可松懈。

六、建设优良的校风,必须全员参与

培育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任务。首先,要通过教工政治学习会和班级会、团队会进行宣讲,强化教育,使师生明确:建设优良校风人人有责,大家都要为校风建设添砖加瓦。其次,加强学校优良传统的教育,通过向全体师生解读“校训、教风、学风、班风”的内涵,佩戴“校徽”,唱“校歌”等形式,时刻激励师生以“一训三风”为奋斗目标和行为准则。再次,要调动德育队伍和科任教师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培养校风有机结合起来,如引导学生讲文明、遵法纪、讲公德、勤学习等。总之,教师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平时严格要求学生,反复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七、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创建特色学校,推动学校内涵发展,近年来,我校组织开展了“诵读经典诗文”的特色教育活动。我们的活动理念是: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从经典国学文化中汲取智慧、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规范言行,学习传统美德、培养人格,懂得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尊敬师长,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从而构建和谐、文明的书香校园。

总之,校风是一所学校的风气,是校园之魂,立校之本,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校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我们要遵循学校教育发展规律,结合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经常抓、反复抓,不断强化,从而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丰慧,黄希庭.中学校风因素结构的探索性分析[J].心理科学,2005(5).

篇3

[关键词]校风;教风;学风

[作者简介]李清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09级硕士研究生

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在共同目标的指引下,经过长期努力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学校风尚,是培养一代新人的无形却巨大的力量。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是学校德育改革与创新的永恒主题。本文从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几所中学,总结他们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有益经验。

一、“心的教育”与“责任的强调”,构筑良好学风

学风是一个学校治学态度的集中体现, 是指一个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和治学方法, 是一个学校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它具有一种无形的气势和力量, 对每个成员的精神具有潜移默化的制约与引导作用。

(一)实施“心的教育”

日本江户取手中学创建于1978年,位于日本位于日本茨城县取手市,校长高桥键弥把校风建设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以“日本第一的规矩守礼的实力中学”为办学宗旨,用实际行动证实了“磨砺人格,提供学力”的办学方针,历经33年的江户取手中学已取得非凡的成就。日本江户取手中学比较突出的是他们多年坚持实施“心的教育”,促进教师与学生谈心,以达到“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具有自我存在感,感到学校是自己的‘心之居所’”。

取手中学“心的教育”为该校校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该校校风建设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弘扬中国儒学思想,铸造良好学风,这也成为他们“心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以孔子的《论语》为教材,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每周2节课,学习期1年,这就是让学生一入校就掌握做人的道理。日本校长高桥健弥深谙中国儒家思想在学生德育中的意义,他还将此思想落实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克己复礼、尊师重道”的精神感召下,该校的学生从我做起克制欲望、安心学习、尊敬老师、敬重学校。他说,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用《论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先学会做人。他认为,人有三个要素,即知识、情操和意志。情操包括同情心、亲切、为美好事物感动的丰富内心世界,意志是不畏困难的忍耐和坚韧。有美好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人的知识可以发挥得更充分,最终成为栋梁之才。[1]

而在我国一些学校的学风建设,常停留在“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这一宏观层面上,内容过于理论化和原则化,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需要,这就使得学风建设表面化、形式化。更为重要的是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中的第二个自我中心阶段,其思想极易受社会影响。而社会又是纷繁复杂的,这必然使中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因此,在这一时期的校风建设关键是教给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而不是用空洞、抽象的内容引导学生。日本日本江户取手中学的经验做法,使学风风建设切合实际,行之有效,很值得我们借鉴。

(二)营造有责任感的校园团队精神

对责任的强调,是美国中小学流行的校风。美国阿密斯塔特中学,是美国纽黑文市的一所初中名校。阿密斯塔特中学取得成功的原因一是对个人责任的高度强调,二是团结、活泼的校园团队精神的营造。这两点在学校的晨会上都得到了体现。晨会一开始是三两个孩子击打着非洲乐鼓让大家整队集合,随后,有节奏的集体吟诵便开始了。所有孩子都将晨会的吟诵内容抄写在纸页上,个别学生诵读提问,所有学生集体回答。在颂扬了勤奋努力与严谨认真之后,有学生喊道:“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是谁?”回答:“阿密斯塔特学校!”问:“我们为什么在这里?”回答:“勉励自己,学习,最大限度地成就自我。”问:“谁为你的成功负责?”回答:“我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掌控自己的命运。”问:“成功需要付出什么?”回答:“学习,勤奋学习!”问:“我们如何相互对待?”回答:“我们将尊重并帮助我们的同学和老师。”问:“然后我们将做什么?”回答:“我们将回报我们的朋友、我们的家人和我们的城市。”问:“我们什么时候这么做?”回答:“今天,明天,每一天。”此外,晨会还是学校学生“道歉认错”和教师“褒奖赏识”的重要时间。[2]晨会上学生吟诵的有关个人与集体美德的训诫已超出了多元文化的范畴。这是在为他们鼓劲打气,向他们传授成功之道。

在我国学校的学风建设中,“说教”和“形式主义”现象仍很严重,方法简单、形式单一。不仅禁锢了学生思想,也妨碍了学生自主性的增强。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在北京某班开展的学雷锋中队会上,孩子们讲得热泪盈眶,可队会结束后桌子却没人擦。某学校开展的献爱心活动,孩子们喜滋滋地把金额大的钱换成小的,比赛谁献的次数多。简单化的灌输,缺乏针对性的指教,没有给孩子们留下主动思考、讨论、选择与行为的空间。对此,美国阿密斯塔特中学的经验对我们如何改进以深刻的启示。

(三)实行全民辅导

芬兰中小学校风建设也有其独到之处。如芬兰罗素中学,的办学理念是:未来、信任、自由度、国际化。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芬兰的“不分年级制”有其匹配的“顾问体系”。在罗素中学两名专职的顾问负责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心理、人际交往以及职业选择中遇到的问题。大约有20个任课教师要同时担当小组辅导教师。一般每位小组教师要负责辅导约20个学生,他们每周要定期给所负责的学生开会,也要单独约见学生进行谈话,以便了解学生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另外学校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部分高年级学生担任辅导工作,即学生辅导员。他们在辅导低年级同学的同时,自己也因此获得相应的学分。

这种“全民辅导”的制度使每个学生都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关注,在遇到困惑和问题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寻求帮助。

二、教师自律好学的教风为校风建设的主导

教风是教师集体所具有并表现出来的带有特色的教学作风。它是学校全体教师在共同的目标和统一认识的基础上,经长期努力逐渐培养形成的, 反映了教师集体的精神风貌与工作风貌, 属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 是教师整体素质高低的体现。

(一)教师主动好学,牵引良好学风

美国阿密斯塔特学校不仅对学生要求严格,同时对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很高要求。但教师们却乐在其中。学校的教师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能够平等、深入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因而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强制灌输道德知识的情况,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道德的理解来端正道德行为。

(二)教师严格自律,促进教学质量

芬兰罗素中学的校长阿里・霍伟伦说:“我们成功的秘诀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老师。在芬兰,教师是个受人尊重的职业,每年只有13%的申请者被容许加入教师队伍。因此,要想迈进这一行业必须面临激烈的竞争。你必须具备硕士学位”。芬兰罗素教师爱学习是出了名的。大学暑假班开课,座中最多的就是该校的老师。被问到是否考核教师表现时,任职教育委员会会长长达30年的资深顾问劳卡南骄傲的说,芬兰根本没有不合格的老师,每一个教师都很自律好学,不需要考核。芬兰政府要求师资品质,芬兰政府也相信师资即国力,老师愈好,国家越强大。

(三)严格教师选拔,保证教学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真正的校长,必须通晓教育科学,必须是一个掌握教育教学的能手和具备能影响青少年艺术的教育家。为此,帕夫雷什中学一直坚持实行校长选举制,每年由教育委员会(包括校长、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图书管理员、校医、共青团代表、教研组长、教务主任及家长代表)选举产生校长,以使学校始终有坚强的带头人。教师的选任也是帕夫雷什中学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基本标准为:热爱、相信、接近并同情儿童,热爱所教的课程并有丰富的知识,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掌握某种劳动技能。

在帕夫雷什中学早就形成一个惯例,亦即每年开学之前,常常由教师集体作出决定:“如果集体得出结论,认为某个教师不称职,这个教师就要离开学校。”据悉,20年间也确有5名教师因此不得不离任。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结构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从《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可以得知,当时学校共有教师35名,大学毕业生25人,肄业生1人,中师毕业生7人,普通中学毕业生2人,25~35年教龄的4人,20~25年的9人,15~20年的7人,10~15年的3人,5~10年的6人,不足5年的4人;其中25人在该校工作10年以上。[3]

可见,选配优秀人员包括校长和教师,由此形成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育群体,是帕夫雷什中学建设良好教风的秘诀之一,是学校之所以真正做到“使全体工作人员都来实现教育思想”的根本保证。

三、校园环境孕育良好校风、教风、学风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办学宗旨和教风、学风的综合集中的体现。

德国华德学校1919年由奥地利科学家、教育学和哲学家鲁道夫・斯坦纳根据人道学的理念创办,被认为是未来教育的典范。鲁道夫・斯坦纳认为,物质环境对正在成长的儿童非常的重要。所谓的物质环境,不仅包括儿童身边物质性的东西,也包括儿童感性所能达到的一切活动,包括一切被学生看在眼里,有道德和没有道德的行为,理性和非理性的活动,这些都能从外界深入,影响到儿童的内在精神活动。

另一方面人和周围的环境也是一个整体,如果说学校的建筑物是环境的躯体,人就是建筑物的灵魂,一所学校的建筑物可以丰富人的灵魂。教室设计和布置要让学生感到美、亲切和温暖,孩子可以像一家人那样在一起玩、聊天、和分享喜乐。“我们学校的教学也是以艺术的方式展现,如植物教学的第一目标是培养孩子对植物的欣赏和喜爱,了解植物呈现在大地上的多样性” [4]。鲁道夫・斯坦纳强调人和自然界的万物息息相关,校舍周围充分的自然空间,使得生活其中的学生能够观察和感受自身和大自然的变化节奏,引导他们体悟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天地万物之一。

前苏联帕夫雷什中学特别强调环境对教育儿童的价值,认为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校内的各种设备以及由学生自己栽种的花草果树构成的物质基础和整体背景条件,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无不起着极大的作用。为此,师生们付出了艰巨的努力来美化和爱护教育环境。学校周围有冈峦山谷、有河流水库、有一望无际的田野和小麦、苜蓿、荞麦等农作物,还有遮天盖日的防护林带以及浓密的橡树林和繁茂的丁香丛。校园内也到处都植有核桃、樱桃、杏树等果树和针叶树木,是学生们用短短的20年和辛勤的劳作,把40公顷粘质土壤的贫瘠土地变成了肥沃的良田和孕育着希望的果园。

学校除设有专门的教室外,还有各科教研室、音乐室、少先队活动室、共青团活动室、家长会议室、摄影室、雕刻艺术室、操场及室内体育馆等,各种场所都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合理的安排。特别重要的是每幢楼的每一层都设有一个阅览室,陈列这不断更新的各种书刊,即使楼道里也设有书记陈列架,陈列这适合相应年龄阅读的图书,简直是一片书的海洋。难以想象的是,这些图书全是由学生自己管理。可以说,学校的一切物质设备和自然环境无不出自学生辛勤的双手,无不凝聚这学生灵动的智慧,这自然也彻底成了教育儿童、启发儿童、影响儿童思维和身心健康的手段。[5]

四、启示

良好的校风决定着学校的品质、特色,是学校提升软实力的主要体现校风建设,是学校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的一项基本建设工程。今天的学生,明天是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今天的校风,也就是明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起点和基础。建设优良的校风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塑造健康的人格有重大的影响。对整个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特殊意义。纵观日本、美国、芬兰等国家中学风、教风、校园环境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联系当今我国中小学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实际,特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加强学生心的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近些年信息化社会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有些学生贪恋网吧、陷于不正常的早恋而不能自拔,还有一些独生子女自以为是,目中无人,在家不敬父母、在校不敬老师,对父母和老师的教导,置若罔闻,令父母和老师哀叹不止。面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的教师不仅要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同时还应是学生的心灵的导师。心的教育应成为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我国应尽快完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实施不同层次的心理教育。其次,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和专兼职的心理教师队伍,加强师生之间尤其是问题学生、差生的心理交流活动,在平等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谈心,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不良心理障碍。

(二)重视教师以良好教风带动学风

教师自身的治学态度、治学精神、人格修养、一言一行都对学风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着学校风气的好坏。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学校应把师资队伍和师德建设作为校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坚持“师德立教”,不断提高师德建设水平。师德是教师在履行本职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包括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感情、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作风和诚信立教等。作为教师应当加强自身业务学习,潜心研究教学,精心给学生授课,同时也要加强自身人格修养,关心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要体现对每个同学的爱心,细心爱护每一位同学的进步和成长,对全体同学做到一视同仁,严格要求。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信念,在日常班级工作中形成积极进取,精益求精,严谨缜密,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

(三)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营造良好校园风尚

学校可以建立诸如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家长联系制度,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形成的作用。学生道德品质的启蒙,首先受教于家庭。父母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社会价值观念传给子女,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往往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也是对学校道德教育的积极有益的补充和深化。社会各界力求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各个方面一起来关心、支持和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

参考文献:

[1] 赵国忠. 外国优秀校长最有效的建议[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9.

篇4

关键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21-02

校风、教风、学风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形象,也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在部分公办院校连年扩招,并且民办院校办学竞争激烈的今天,加强“三风”建设,对于提高民办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显得更为重要。一所民办院校要想在如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

一、当前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校风有待规范。校风疏于管理和规范表现在很多方面。一是班级学风不良。班级学习风气差,好像学习只是少数几个同学的工作,课余时间谈论学习变成了很无聊的事情;在学校大家比的不是学习,却是谁的衣服好看、谁的发型帅和谁的游戏打得好等等,这使得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匮乏。二是宿舍门禁不严。学校存在学生外出晚归甚至夜不归宿现象,这一方面体现了我们的宿舍管理不够严格,更重要的一方面体现了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强。三是宿舍楼风气不雅。学生宿舍存在着电灯不亮、门窗不严、供水不足甚至私人物品丢失等现象。部分宿舍不整洁,东西随意乱丢,垃圾、脏衣服随处可见,有极个别的宿舍甚至都没有下脚的地方,这都说明了我们的学生缺乏公德和基本素质差。四是就餐风气不良。在食堂打饭不排队或随意插队现象时有发生;用餐不节俭,随意浪费粮食,餐后不收盘等现象随处可见。五是开会风气不严格。开会迟到、早退、交头接耳,会议期间打电话、发短信并且频繁进出,不认真听取他人的讲话等,这些都是不尊重他人,对他人十分不礼貌的行为。六是校园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校园是公共场所,本应文明整洁,但是总有一些人不够自觉,有意或无意地破坏这个老师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如有些人在校园里高声喧哗,满口粗言秽语或者是话语中带有浓重的社会风气;一些人奇装异服,部分女同学着装暴露,以及穿拖鞋进课堂等。校风中存在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将导致校风建设可持续发展机制受到削弱,这些都应该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2.教风不够严谨。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不能做到言传身教,对学生不够关心,缺少交流,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少数教师会随意调课或请人代课,使得教学秩序紊乱。有少数教师认为以自己所学的知识足以应付上课,因此他们不认真钻研业务,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课前也不做充分的准备,这使得课堂组织不力,教学方法呆板,内容陈旧枯燥、没有新意。通过调查发现,某些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灌输式”教学比较突出,重授课数量、轻教学质量,重知识灌输、轻方法指导等。

3.学风比较松懈。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入学分数低,这是存在于民办高校中的客观事实,也是造成民办高校学风不良的因素之一,但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造成学生学风松懈还有许多主观因素。首先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没有具体的规划,也没有远大的理想。有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学就是为了那张毕业证,以后的工作就靠父母给找了。还有部分同学认为民办院校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相去甚远,感到心理不平衡,无心进取。其次是学习不努力,学习自觉性差。学生中存在迟到、早退甚至随意缺课现象,很多学生之所以高考不理想就是因为他们在高中的时候学习就散漫,并把这种学习态度带入了大学。校风、教风、学风不正的种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如果我们不积极地想办法来应对,引领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势必会影响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解决民办高校校风、教风、学风问题的对策

1.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校风建设。学校教育的成败关键不在于它有什么样的校舍,或有什么样的现代化的教育设备,而在于有什么样的校风。校风虽然无形无影,但它是一个实实在在存在的最终决定成败的东西。视而不见,或稍微的轻视,都将对教育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失。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要通过各种渠道、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氛围。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兴趣小组、社团组织来带动、繁荣、提高校园文化。例如可以组织电子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课余的时间有事情做,又可以细化他们的专业知识,培养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加上很重的一个砝码。②提升管理理念,提高服务能力。针对目前学风中的种种不良现象,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但是所谓的管理不是原来的硬性管理,而是要改变管理的思路,提高管理理念,能够做到以服务促管理。加大校园值班力度,有效地将不安全、不稳定的苗头遏制在萌芽之中,及时地发现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和文明。以学生权益为中心,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保障学生学习、生活基本条件和环境,构建法治社会下的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机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建立健全贫困生扶持制度,通过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等渠道帮助那些确实有困难的同学。

2.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优化教风建设。①优化教风建设,首先,应该加强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怎样的态度、表现怎样的道德风貌,直接影响着学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种影响常常是无形的、潜在的,又是长远的、深刻的,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其次,深入开展“师表工程”建设,促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热爱学生。再次,有效地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最终达到教学相长,优化校风,引领学风,进而形成优良校风。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加强教风建设。教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关键都在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健康人格、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基本功综合形成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要经常开展经验交流、教学竞赛等不断提高教师的基本功。③科学开展教学工作评价,倡导教风建设,采用“教师互评”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实现以评促建。积极组织教研室工作评价、实验室工作评价、课程评价、课件评比等教学评价工作,奖励先进,倡导教风建设。

3.加强教育,完善管理,促进学风建设。①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学生,良好学风的形成最终取决于学生。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应切实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让他们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②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学生管理。健全的规章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风建设。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管理上要严格,如果有学生达不到要求就要予以淘汰,决不能放松。另外,严格管理一定要把好考试关。考风考纪是体现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学风优劣的关键所在。因此一定要严肃考场纪律,杜绝考试作弊现象。③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在我们民办院校,辅导员老师经常深入到学生课堂和宿舍中去,他们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辅导员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形式来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动态,分类展开有针对性的辅导和教育。但是辅导员切忌讲空话和无休止的理论说教,要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注重心理引导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辅导员老师也可以组织班上的同学针对学风问题开讨论会,听听学生的心声和想法,并且开展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④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学习风气需要带动,我们要在班上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这就要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要求学生干部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能做到努力学习。然后通过学生干部带动身边的同学,相信假以时日会产生明显的作用。

总之,民办高校“三风”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认识到它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常抓不懈,开创民办高校“三风”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昌勋.关于高职院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理性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3).

[2]范琦.浅谈当前高校教风建设[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3,(2).

[3]魏芳,陈嫡.民办高校学风现状及对策探究.法制与社会[J].2009,(11).

篇5

一、实施背景

恢复独立办学后,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高度团结,顽强拼搏,使学校平稳度过了起步阶段,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但随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少数教师开始出现信念动摇、意志品质滑坡的现象,在执行教学常规、钻研教学业务上有所松懈,责任意识、协作意识有所退化。由于招生政策的变化,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后进生的面进一步加宽,年级班级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学生中出现了不少纪律意识差,上课打瞌睡,自习课自由散漫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到学校的校风、学风,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认真落实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校情,进一步落实“修德育人、励学养慧”“勤学善思、励志求真”的校风学风,落实“学生发展最大化、教师价值最大化、管理效益最大化、办学成果最大化”的办学理念。

三、工作目标

坚决扭转目前学校教风学风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的校风意识,进一步树立敬业务实、团结协作的教师精神风貌,进一强化勤奋刻苦、力争上游的优良学风,进一步形成克难奋进、勇攀高峰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校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积蓄强大的精神力量。

四、任务措施

(一)加大对教风学风建设情况的查纠力度

1、教务处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教学常规执行情况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检查,完善检查方式,加大检查密度,把阶段性检查和随机抽查、每日巡查结合起来。

2、各年级要加强对本年级教风学风情况的检查,重点检查早读、晚读、晚自习班主任及教师到岗情况,检查学生上课、日常自习、晚自习时的守纪情况。

3、教务处、各年级都要安排好每日检查人员,检查与纠正同步进行,设立教风学风检查记录本并认真详细填写。记录做到三公开:公开班级、公开教师姓名、公开学生姓名。

4、加强行政值周对教风、学风的检查。轮值行政干部每天都要对各年级教风、学风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良现象应该及时纠正并做好记录。

5、实施教风学风建设月通报制度。各年级将教风学风检查记录本于每月底交教务处,教务处将各年级记录与本处记录、行政值周记录进行汇总,制成教风学风建设月通报报表,并向全校公开。

(二)完善对教师教学过程与教学成绩的考核评估

1、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跟踪。进一步提高行政听课的效果,加强课堂教学质量跟踪的随机性和针对性,更大面积地实行推门听课和实时跟踪,使教学跟踪能更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

2、完善评教评学方式。进一步完善期中的教学民主测评,测评内容要根据形势变化和管理需要进行调整,对测评数据要进行更为准确、科学的分析和总结,评教评学的结果要在一定程度上公开,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3、进一步发挥学科组、核心小组的作用。学科组要承担起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每学期召开教学民主评议会,所有教师都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总结。核心小组成员要更广泛地深入课堂,发挥在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4、加强教学意见箱的管理与反馈。要更多地鼓励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监督教师教学行为,提出意见和建议。收集的意见要及时反馈,并要求有关部门、年级、教师进行整改。

5、完善教师教学成绩考核方式。要采取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同科比较和异科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教务处牵头,各年级参与,每学期对四次大考进行成绩比对分析。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任、评优评先、职称晋级的重要依据。

(三)加大对学生违纪的处罚力度

1、加强学生守纪教育。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结合自己的岗位持续地对学生进行守纪教育。每学期的第一个月要作为守纪教育主题活动月,要结合学校纪律管理规定,表扬一批,处理一批,强化学生的守纪意识。

2、完善学生违纪处理办法。针对不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学生纪律管理规定和处理办法要进行必要的修订和补充,以对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纪律教育并产生应有的警示作用。

3、强化违纪学生处理的时效性和教育性。各年级、部门要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学生违纪处理规定,按照程序及时对违纪学生的进行处理和通报,注重时效性和对其他学生的教育作用。

4、加大学生考试违纪的处罚力度。考风考纪是影响学风的重要因素,对考试中出现的违纪现象一定要从重从快处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

(四)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1、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要高度重视校学生会及各年级学生分会的学生干部选拔工作,完善学生干部的民主推荐和选举工作,要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学生会干部。

2、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要健全学生干部的培养机制,学校和年级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干部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学生干部的自律意识和管理能力。

3、进一步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学生干部是学校管理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各年级、班级都要进一步发挥好学生干部在学习、守纪方面的榜样示范和自我管理中的突出作用。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增强紧迫感。校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教风学风是校风的重要体现,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当前学校办学形势非常严峻的情况下,抓好教风学风是我们突破阻力,提高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

(二)明确职责,提高执行力。各年级、部门应该围绕教风学风建设,认真思考自己肩负的职责,提高执行意识和执行能力,全面落实学校在教风学风建设方面制定的相关制度。

篇6

“学风”,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诸多资源中的宝贵财富。学风建设水平对于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了良好的学风,大学生中的良性竞争、互相鼓励的氛围才能得以生成;有了良好的学风,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帮助在学业、生活、交往等方面暂时后进的同学;有了良好的学风,在落实具体的资助工作时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网络行为失当影响良好学风建设,降低了资助工作的有效性

很多高校大学生上网目的以网上娱乐(游戏、打牌、视频、音乐)、网上聊天等为主,这些行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影响着他们对日常时间的分配和对学习的态度。个别大学生大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不仅自己玩网上瘾,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有调查显示,分别有10.96%、52.0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大学学风的影响非常大、比较大,有35.9%的人认为“网络使学习氛围变差”,这充分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人对这些行为失当的大学生也能获得相应资助很有看法,说明加强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工作已迫在眉睫。

(1)沉溺于网络,学习风气不浓。

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学校而言,主要是大学的教育方法、教学理念有待更新。一些高校普遍重课本知识讲解,实际技能传授培养做得不够,大学生只要把课上听的、课本上写的知识背会,考试及格就行了。另外,一些大学的管理往往是形式大于过程,不能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大学生从网络中摆脱出来,再加上寝室里几乎没有上网时间的限制,这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休息和学习。

(2)依赖于网络,主动学习的热情不高。

网络以其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然而,也有一部分同学过分依赖于网络,依赖于精品课程,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课件。没有认真研读教科书,没有带着问题做作业,没有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全面掌握,这样不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以学风建设为基础,提升高校资助工作水平的若干策略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是建设优良学风和校风的需要。资助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事务性工作层面,应该有一定的学生教育管理功能,这也是任何教育工作本身必然具有“教育性”的应有之义。为此,我们必须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扎实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1)树教风立学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风是学风的先导。教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校办学的社会声誉。抓教风,就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加强建设为重点,以加强管理监督为保障,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使努力提高师德水平、不断强化教学能力、争创优良教风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树教风立学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2)将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学生生涯发展和具体的资助育人工作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入学教育,开展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深层次问题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增强大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加强导师制建设,导师在大学生学业、道德、行为,甚至生活经济方面都给予指导和帮助。还可开展新老生班级帮扶制,让新生较早了解并初步确立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以避免出现各种消极因素。大学生要把精力用于学习,用于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上来。将具体的资助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的个人实践中去,提升其自身规范行为的意识,不断形成必要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行为;高校;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8.3;G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1-0024-01

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和高校学风建设研究,努力培养和造就具有时代意识、适应以“知识经济、虚拟经济和网络经济”为标志的新时期建设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网络正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信息交流。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群,已经成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用户。在此大背景下,如何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行为并以良好的学风圆满完成学业,既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高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学风建设水平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基础

“学风”,就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诸多资源中的宝贵财富。学风建设水平对于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有了良好的学风,大学生中的良性竞争、互相鼓励的氛围才能得以生成;有了良好的学风,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帮助在学业、生活、交往等方面暂时后进的同学;有了良好的学风,在落实具体的资助工作时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网络行为失当影响良好学风建设,降低了资助工作的有效性

很多高校大学生上网目的以网上娱乐(游戏、打牌、视频、音乐)、网上聊天等为主,这些行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影响着他们对日常时间的分配和对学习的态度。个别大学生大多数时间沉溺于网络,不仅自己玩网上瘾,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有调查显示,分别有10.96%、52.0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大学学风的影响非常大、比较大,有35.9%的人认为“网络使学习氛围变差”,这充分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人对这些行为失当的大学生也能获得相应资助很有看法,说明加强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工作已迫在眉睫。

(1)沉溺于网络,学习风气不浓。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学校而言,主要是大学的教育方法、教学理念有待更新。一些高校普遍重课本知识讲解,实际技能传授培养做得不够,大学生只要把课上听的、课本上写的知识背会,考试及格就行了。另外,一些大学的管理往往是形式大于过程,不能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大学生从网络中摆脱出来,再加上寝室里几乎没有上网时间的限制, 这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的休息和学习。

(2)依赖于网络,主动学习的热情不高。网络以其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的特点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教”与“学”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然而,也有一部分同学过分依赖于网络,依赖于精品课程,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课件。没有认真研读教科书,没有带着问题做作业,没有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全面掌握,这样不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三、以学风建设为基础,提升高校资助工作水平的若干策略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是建设优良学风和校风的需要。资助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事务性工作层面,应该有一定的学生教育管理功能,这也是任何教育工作本身必然具有“教育性”的应有之义。为此,我们必须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扎实推进高校学风建设。

(1)树教风立学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风是学风的先导。教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校办学的社会声誉。抓教风,就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加强建设为重点,以加强管理监督为保障,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使努力提高师德水平、不断强化教学能力、争创优良教风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树教风立学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2)将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与学生生涯发展和具体的资助育人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入学教育,开展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深层次问题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增强大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加强导师制建设,导师在大学生学业、道德、行为,甚至生活经济方面都给予指导和帮助。还可开展新老生班级帮扶制,让新生较早了解并初步确立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以避免出现各种消极因素。大学生要把精力用于学习,用于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上来。将具体的资助工作渗透到大学生的个人实践中去,提升其自身规范行为的意识,不断形成必要的自我教育管理能力。

四、结束语

学风建设水平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基础,而网络行为失当影响良好学风建设,降低了资助工作的有效性。要以学风建设为基础,努力提升高校资助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核成.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2(12).

[2]王淑文.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书育人,2008(04).

篇8

(一)社会大环境。社会的发展对学校学风有一定的影响,社会环境影响着学校环境,学校环境其实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这两者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影响着学风的建立。学校扩招,虽然让学校规模增大,但是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了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学校学风建设环境。学院的发展与学校学风有着直接关系,学校校风建设直接推动着学风的发展。学校在发展学风建设时要起到主动和带头的作用,对于研究对象的处理要有合适、合理的尺度,建设和发展现代学风制度是有章可循的,做到有章可循的首要条件就是对相关规定的制定和实施。(三)学生自身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作为学风建设的对象,在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成年人,在学风建设中,要对学校的正确引导做出合适合理的判断,这对学校的学风建设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大学建设中良好的学风归根到底还是要通过学生自身提高对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四)家庭环境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孩子学习的重要因素。有些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忽视了与子女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得家庭中的亲情淡化,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的困惑得不到来自家庭的关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这种情绪蔓延到学习上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出现偏差。

二、对策与建议

(一)学生方面的对策建议。1.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日益便捷,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作为大学生也更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想的影响。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出人头地,获得金钱与权力,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仅仅在于找一份好的工作。要加强学风建设,就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2.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可以大大影响一个高校的学风建设。然而对大学生来说,外部环境的影响终归有限,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自制力。同学之间也应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环境和氛围改善了,大学生才能从本质上对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促进作用。大学生是一个学校立足之本,只有学生的学习态度改善了,愿意去主动学习,该校的学风建设才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二)学校方面的对策建议。1.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也是高校进行学生学风建设的主要承载体,加强学风建设,一定要创设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首先,高校应从教学入手,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增强师资力量,进行多元化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其次,学校应该注重校园的文化建设。将学校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当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培养,更应当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培养。2.加强高校管理制度建设。对于高等院校来说,要基于制度文化来确定自身的学风建设目标。对于全体院校人员,包括中高层管理和基层教职工等都要明确自身的建设目标,来配合推进整个学校的学风建设工作。我们知道,良好的学风和学校的教育理念、综合素质水平直接相连。如果一个高校不重视自身学风的建设,墨守成规,那么便无益于学校良好校园文化的培养,也不会养成优良的学风。而在全校学风的建设过程中,辅导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家庭方面的对策建议。1.加强家庭基础教育。家庭对于个人的影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经济关系、情感关系等为基础紧密联系起来的,这些关系贯穿个人生命的始终,具有长期性、持久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在学风建设中家庭所扮演的最基础、最独立的角色。2.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形成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样不但能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还能促进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获得来自家庭的心理和物质支持。(四)社会方面的对策建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高校与社会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众多高校开始推行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助推下,高校的一些科研成果能够迅速转变为市场效益,其带来的经济利益也直观地体现了知识文化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有了更强的求知欲,特别是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养成。每个人都身处社会的大环境中,时刻接受着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并受到其影响,大学生也不例外。

篇9

关键词: 高校考试管理 影响因素 对策与途径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检查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考风考纪,有利于对“教”和“学”进行客观评价,调动和提高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近年来,各高校在抓考风建设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把端正考风作为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考试作弊、考风不良的现象仍然存在。

一、影响考风建设的因素

1.社会不良风气的负面影响。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良风气,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等价值取向突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造假作假蔚然成风,道德的滑坡与诚信的缺失在大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厌学、考试作弊、混文凭等。他们不但没有深刻认识到考试舞弊行为的可耻性、危害性,反而抱有侥幸性心理和舞弊的倾向,抓住一切可能伺机行动。

2.放松的学习态度和不良的心理影响。

有些学生认为考上大学是进了保险箱,认为只要能考试过关,毕业后能找个工作就行了,于是放松了学习要求,学习目的变得不明确,学习态度变得不端正,整天沉迷于小说、电游、网络、谈恋爱;有些学生因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处理不好专业与兴趣、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因而学习缺乏动力,为了毕业拿到文凭,只好考试舞弊。

另外,一些不良的心理,如随大流、你抄我也抄的“从众心理”,作弊侥幸得手的“侥幸心理”,得高分评优评先、入党就业的“虚荣心理”,争奖金的“趋利心理”,考不好怕家长批评责骂的“畏惧心理”等都是学生作弊的心理动机和行为动力。

3.考试制度不健全、组织管理不完善。

(1)考试以及相关制度、政策包括试卷印制管理办法、试卷保密制度、考试(查)违纪处理办法、监考人员规范,等等。各高校虽然都制订了较为完整的考试管理规章制度,对考试的各项工作的细则和要求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宣传广度、力度不够。广大师生对考试管理制度知之甚少,也缺乏主动学习规章制度的意识,学生违纪了还不知情,有的监考教师不尽职,对学生违纪姑息迁就,甚至包庇;二是贯彻不严。由于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在考试制度的执行上,尤其是在查处考试作弊行为上不规范,方法简单,取证不足,处罚力度不够,滋长了学生的违纪心理。

(2)考核方式的单一化、命题模式化。大多数高校考试在命题上缺乏科学性和时代性,只重视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考试题型固定化和单一化;在考核方式和方法上,采用闭卷考试多,而忽视了其它形式的考试,如平时测验、开卷考试、口试、小论文、实验等。在这种情况下,考试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督促、调动、激励学生认真学习的作用。

(3)考试的组织管理不完善。从考试的组织到考试进行直到考试结束阅卷评分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有可乘之机,如试卷的命题与试卷保密不够,有的监考教师未按考场指令进行考场管理,不清场或清场不彻底,使某些学生把与考试有关的资料带入考场;教师在阅卷、评分中不够严肃,有随意送分的现象。

二、考风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高校考风建设是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考风建设不仅是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且是保证公平竞争,树立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需要。本人结合我院的管理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高校的考风建设:

1.提高认识,全面动员,齐抓共管。

高校考风建设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而且是搞好学生思想工作和德育工作的突破口。目前,考风建设由教学管理部门单独来抓,这与考风建设牵涉面广、考风影响要素复杂的现实不相符合。高校各级领导都应高度重视考风建设工作,转换观念,共同参与,并建立以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副书记为领导,教务、学工为龙头,团委、宣传部门参与,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体系。严肃考风考纪,纠正不正之风,维护知识尊严,推进优良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我院就成立了以院领导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考风考纪领导小组,以教务科、学工科为主的考风考纪联合办公室,综合治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加大考试制度改革。

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考试制度改革,真正发挥考试的评价、导向功能,体现考试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1)改变课程成绩评定方式,把好成绩评定关。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考试成绩,采用集体流水阅卷、交叉阅卷等方式进行阅卷,尽可能地减少人情分、照顾分的现象。阅卷完毕后,由专人登分,并及时进入学生成绩档案。同时,成绩的评定应根据各课程不同的性质和特点,考评结合,加强平时成绩的考核,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改革考试内容,完善教考分离制度。加强试题库建设,实现题型的多样性与内容的时代性、新颖性。在考试内容上,以科学命题为切入点,逐步加大主观题的比重,减少知识再现性试题的比例;调整考核目标,把考核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减少教学和考试的随意性,有效防止泄题漏题。

(3)改革考试形式,实现考试形式、手段、方法多样化。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或者多种考试方法并用,比如开卷和闭卷结合、笔试和口试结合、理论基础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结合,采用实际操作考试、课程论文、课程综述、专题讨论等,改变过去闭卷笔试的单一考核方式,减少作弊者的投机机会。

(4)搞好试卷的分析、评价工作。各专业试卷必须备有标准答案及评分说明,试卷批阅后,应及时对试卷和成绩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写出书面材料,并定期召开考试工作总结评估会议,开展互评和监督。

3.加强考试管理,完善考试运行、监管机制。

(1)加强考试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考试命题、监考、考场规则、教师阅卷、巡视、监考人员职责、考生纪律等各项规章制度,促使整个考试工作中师生都能自觉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同时避免一些突发事件界定不清引起的争议。

(2)加强对命题、制卷工作的管理,把好命题、制卷保密关。建立课程试题库,采用集体命题等形式组织命题工作,确保考试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制卷工作由专人负责,责任到人。我院现采取的办法是,要求任课教师出难度和题量相当的A、B两份试卷,由考试中心确定正式考试试卷,另一份留存补考之用,防止了极少数教师把关不严而泄题的现象。

(3)严格考试纪律。监考人员严格清场,清理与考试有关书籍物品;打乱学号顺序随机安排座位;严格核查学生身份,学生一律凭准考证、学生证(身份证)进入考场,证件不齐一律不能参加考试;监考和巡考人员不袒护、不姑息迁就违纪学生,严肃、认真地履行监考巡考职责。

(4)落实巡考制度,加强考场巡视检查。做到场场考试有巡视、次次考试有监督,巡考人员既检查学生的考试纪律,又监督检查监考教师履行职责的情况。我院每次考试中,都有由院领导带队的巡考小组,对各个考场进行巡查,对杜绝作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加强监考人员管理,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监考队伍。考前认真对监考人员进行资格审核、岗位培训,使他们熟悉业务,提高服务、管理意识。对监考人员无故不到岗或迟到的,或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应给予一定的批评和处罚。

(6)加强考场管理,保持考场内外的清洁、整齐,维护好考点周边秩序,营造一个舒适的考试环境和良好的考试氛围。

(7)公正严明、及时到位地对违纪学生作出处理,维护考试的信度。学生作弊行为一经查实认定,视情节严重程度,根据有关规定作出及时、合理、严肃、恰当的处罚并予以通告公示,同时通过教育让学生认识错误、检讨错误、反省错误。

(8)做好考前动员和宣传工作。利用广播台、宣传窗、阅报栏、板报等进行多方位的广泛宣传,让全体学生都了解与考试有关的规章制度,告诉学生考试中的注意事项和违纪后果的严重性。

(9)采用电视监控系统和屏蔽仪,加大监督威慑力。开设试点考场,安装监控器,对考试进行全程监控;还可以安装屏蔽仪,对手机、无线耳机等通讯设备进行信号屏蔽,使那些想利用现代化通讯用具作弊的考生无用武之地。

(10)设立考风考纪曝光台,及时通告考风考纪情况,增强考试监督的透明度。

4.加强教育和引导,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树立良好学风。

(1)加强对学生诚信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要做到日常化,使诚实守信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德育课、党课、团课等,培养学生诚实和诚信的品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提高分辨是非、荣辱的能力,树立公平竞争意识和作弊可耻的意识,实现管理与教育相结合,从思想源头上杜绝作弊。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风。要在学生中营造一种努力进取、勤奋学习的良好学风,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动机,锻炼学习意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公平竞争、你追我赶的良好的学习氛围。我院每年新生入校,学院都邀请各专业专家和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专业介绍和经验介绍,及时地对新生开展教育,帮助新生明确学习目的,使新生能尽快地融入到大学学习生活,有效地激发新生学习的兴趣。

5.加强师德教育和教风建设。

(1)树立教师崇高的道德风范。教师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只有具有高尚的师德才能使其一言一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榜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正面的、良好的影响,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努力学习和思考,积极向上。相反,低劣的师德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会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因此,教师既要有相应的科学文化修养和业务知识,更要有坚定的的信念和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这样才能推动考风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2)加强教风建设,提高教师的治学态度和业务能力。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要制订教学规范,组织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上严格要求。现在有少数教师重商轻教、重利忘义、工作敷衍塞责,教学工作不按计划执行、对学生漠不关心,更有极少数教师在考前向学生透题、泄题,考后阅卷送分、以谋私利,等等。这些现象,虽然只是极少数,但严重损害了教师整体的形象,削弱了教育效果,助长了一些歪风邪气。因此,在抓考风建设的时候要抓住教风建设这一关键。

(3)以考促教,推进教学改革。教学是考试的前提和基础,考试是教学的评价和反馈,教学与考试相互依存。改进教学,以考促教,提高教学质量是考试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消极地接受改变为主动、积极地学习,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杜绝考试作弊。

总之,考风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期性的工作,抓好考风建设必须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严格管理,建立起公平、公正的考试机制,树立良好的考风考纪,促进教风、学风的健康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凤姿.高校考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2]赵亮宏.2004抓考风拒绝舞弊[N].中国教育报,2004.01. 07,(5).

篇10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风建设;哲学思考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国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这是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问题,总体还比较薄弱。笔者在对“三只眼睛看学风”的问题解读中,准确把握地方高校学风问题的本质和症结所在,并以“学习动力”的发动为“契机”和“支点”来展开工作。在认清“学习动力”不足这一根本问题的前提下,建议领导和相关部门以班级和学校为平台,更新建设理念,在整合和利用各方力量和资源的同时,改进学风建设方法,从过去那种依靠纪律约束、时间延长为主的“被动型”学习方式转变为依靠动力激发、效率提高为主的“主动型”学习方式上来,这不仅关系到学习“风向标”的转换与走向,而且直接影响整个学校的精神风貌乃至校风建设的进程。

一、目前地方高校学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假借“三只眼睛”的智慧,在深入调查课堂内外学风真正样态以及自然观察的基础上,对学风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从不同的方位和维度给予了梳理和总结,在座谈交流或访谈中无论任课老师,还是辅导员、班主任和广大学生都结合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体会,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谈了自己对学风的认识,并列举了学生学习中和老师教学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困惑,并认真分析其中的原因。

1.动力不足,存在厌学情绪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怀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上存有严重的偏差,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尤其对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源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大都是本地学生,等、靠、要的思想更为严重:等闲视之,靠家长关系,蒙混过关要文凭,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势必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更无兴趣可言。甚至有的同学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面对实际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2.学习态度缺乏正见,学习动机多样化

当前一部分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怀有不同的学习动机,有实用价值则学,无明显的实用价值的则排斥。在学习态度上,有的同学也存有严重的偏差,不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和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而是抱着混日子,混文凭的思想。尤其对地方高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生源素质、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他们认为进入大学就等于步入了享乐的天堂,终于可以脱离了苦海,尽情的享受,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大学生也难免幸逃,尤其是对于自制力差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靠家长关系,蒙混过关要文凭,态度决定一切,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势必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己,更无兴趣可言。甚至有的同学受到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面对实际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和状态,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而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搁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3.知识结构不够健全和完善

目前很多高校“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知识本位”的理念根深蒂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共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关于人文修养、人伦道德知识的教育基本上处于“疲软”、效果不够明显的状态,科学专业文化知识和人文道德知识,不能很好的统一到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还没有足够的关于“成人”和“成才”的理论知识和自觉意识。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认知盲点: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中过于强调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学习的概念很难突破“小”学习的概念,还没有树立“大”学习的概念。

4.对学会学习的观念认知不足

“学会学习”是高校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尤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学习能力是大学生诸多能力中的核心,对个人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学生对该观念认知不足,尚不能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来面对一切,离学会学习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学习能力有待于提高和加强,学习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很多大学生依然停留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上,一切悉听尊便,自己学习,学习方式没有随着身份和角色的转变而自觉的转型和改变,而对于如何科学安排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如何假借“他山之石”思考甚少,对于“合作学习”更是陌生,对于创新性学习方式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的重要性不以为然,甚至有不少同学抱着应付作业,混文凭的心态,更谈不上思考学习方式的问题了。俨然没有大学应具有的活力和创新精神。

二、加强地方高校学风建设的哲学思考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动力不足”是全部问题的核心与本质所在,只有从根本上消除厌学情绪,让“善知乐学”,成人成才、提升素质、价值的实现成为大学生思想深处的理念与财富,成为其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和生命成长的本然渴求。与此同时,学风建设必须重视外因的延缓或促进作用,在提升和优化校园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中,注重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统筹兼顾,着眼于主要矛盾及其主要方面,通观全局,以动力的培育、激发、内化与外化为根本,以教风带动为关键,以制度优化为保证,实施学风建设责任主体的多元化,齐心协力,方可保持优良学风的持久与畅通,惟其如此,才能把学风建设落在实处,推向另一种高度。

1.学习动力的激发是根本

在学风建设中,动力激发是重点中的难点,是一项任务艰巨而庞大的“隐性”工程,需要长期而持续的教育、培养和内化。为此,必须“以人为本”,科学引导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持久的开展教育和宣传活动,在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在认知体验中“内化和升华”,使学习成为一种思想的自觉和人生价值实现的必然选择,培养出“学会学习”的技能,塑造出善于“学习”的心态,不仅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还要树立“学到老、活到老”的理念。

2.班风建设是基础

学风的落实和体现最终主要通过班级工作来完成,所以,一个有着优良学风的班级和集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风建设中,班主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各种形式的思想交流、主题教育活动以及个体教育中。首先,定期召开“优化学风”为主题的各种交流会,乃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途径和方式。这是一种向内寻找动力的方式,通过客观认知剖析自己目前的学习现状、思想中困惑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认真查找学习动力不足以及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症结所在,反思学习方法欠佳的原因,要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要达成共识,对“善知乐学”、“学会学习”、“成人成才”的学习理念要有深刻的认识,让“素质高、能力强”成为他们的目标和追求。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上台和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发挥团队精神,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彼此的优点,在相互监督中改正和提高。

3.教风带动是关键

教风是学风的风向标和关键,任课老师的学习和工作作风对学生的影响力是最强的。“信其道,听其师。”通过调查和了解,我发现,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大程度上受任课老师的影响和左右。促教风,带学风,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人格魅力,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教风。

参考文献

[1]王立,陈正行.浅谈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6,3:26-28.

[2]李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层次[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162-164 .

[3]王德平,刘继勇.学风调查[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