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规划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9: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规划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十二五”是我市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目标的时期,也是加快我市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关系我市未来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为确保圆满完成编制任务,根据国家和省发改委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我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新规划理念,突出规划重点,改进规划方法,促进我市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主要任务
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和对策措施。全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着重在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吸收20**年以来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研究成果,重点加强对“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思路目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城乡区域、科教文化、改革开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研究,理清长远发展思路。重大问题目录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确定,以招标和委托方式组织开展研究。
(二)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总体性、纲领性的规划,在各类规划中处于“龙头”地位,是编制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制定各项经济发展措施和年度规划的依据。市“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由市政府提出、市人大审议批准。起草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直有关部门参与。
进度安排分四个工作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和研究阶段(20**年5月至6月底前),向市政府提出编制“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对规划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开展重大课题前期研究工作,做好“十二五”总体规划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工作。
第二阶段:基本思路研究阶段(20**年7月至12月底前)。研究确定我市“十二五”总体规划思路以及各个专项规划的基本思路,征求各部门对规划基本思路的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专家对基本思路进行论证。听取市人大财经委和市政协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修改完善后报市政府审定。
第三阶段:纲要基本框架、专项规划草案研究起草阶段(2010年1月至6月底前)。根据市政府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思路,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草案,完成各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研究起草工作,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就发展战略、宏观管理目标、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措施等,与市直有关部门衔接。
第四阶段: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完善、审议阶段(2010年7月至12月底前)。完成规划纲要草案起草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咨询论证,经市政府审定后,提交人大审议批准。
(三)编制重点专项规划。重点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是指导该领域发展、决定该领域重点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依据。重点专项规划由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市直有关部门牵头负责起草,报市政府审定。
具体分工及阶段:20**年7月至12月底前,市发改委在广泛征求市直各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我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题目及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各牵头部门和参与单位组成“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提出工作方案和规划草案的编制提纲。2010年6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完成重点专项规划框架性草案,并报送市发改委。市发改委就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中的重大问题,会同市直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行衔接协调。2010年12月底前,各重点专项规划专题组对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作进一步论证和修改完善后,形成送审稿,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上报市政府审定。
(四)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规划纲要在特定经济区的细化和落实。区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把经济中心、产业聚集区、基础设施以及限制开发区等落实到具体的地域空间,是编制县(市)区规划、城市规划和其它规划的重要依据。要根据省“经济区”区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我市的区域发展规划。具体工作包括:进一步完善**市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市“嫩江-爱辉-逊克”矿业经济区开发建设规划、**沿边开放带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市“嫩江-五大连池-北安”南三县农业产业综合开发规划、“五大连池-孙吴-**界江”黄金特色旅游开发规划、**市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修编起草。
(五)编制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由各地提出,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要符合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并与市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各地“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编制,应尽可能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同步并略有超前。各地发展改革部门要在“十二五”规划纲要经本级政府审定前,就规划纲要草案中的支柱产业、跨地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布局、重要的资源开发项目以及其它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规划内容,与市发改委及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各地规划纲要经同级人大审议批准后,送市发改委备案。
三、编制要求
(一)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各地、各部门要对本地、本部门“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全面总结成功经验,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同时,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经验,改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突出规划重点。科学界定规划编制领域,把规划重点放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设施、重要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领域。这些领域必须编制规划,且要做深做实,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之切实成为政府审核项目、安排投资的依据,为企业决策、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提供参考。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认真分析“十二五”期间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以及重点项目等,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对策措施。对一般性竞争领域,政府规划的内容主要是规范市场秩序,制定政策导向,以促进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三)加强重点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重点项目是落实规划建设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手段,是规划的重要支撑。在以政府为主体的规划中,重点项目主要是指应由政府配置资源的交通、能源、水利、环保、生态、市政、教育、科技、文化等建设项目,也包括一些应由政府协调建设、不直接参与投资的支柱产业大型项目。要尽早启动新建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提出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明确“十二五”期间需要建设的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项目,并做好论证工作,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四)加强规划间的相互衔接。规划之间的衔接协调是保障规划科学性、有效性的必要环节。衔接协调的内容包括:宏观调控重要指标、支柱产业、基础设施、重要资源开发以及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布局和主要对策措施等。要做好市“十二五”规划体系内总体规划纲要与重点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各地规划纲要衔接,避免冲突,保证规划思路的统一和规划的可行性;尽量使本市规划和省、国家各类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国家和省要求,以使我市发展尤其是重点项目建设获得国家及省的大力支持;增强规划的全局性,加强部门间分工合作,防止规划部门化,形成规划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合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空间规划衔接,把各项发展思路和措施落到实处。
(五)增强规划编制民主性和科学性。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能更好地反映民情,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调查、信息搜集、课题研究、项目论证等前期工作,并采取座谈会、协调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在规划编制程序上,要建立和完善规范化的民主制度、衔接制度、论证制度、公布制度、评估制度等。要改进规划评估论证方法,除本部门、本系统专家参与评估论证外,还要注重吸收相关部门专家参加评估论证。
四、保障措施
篇2
整改落实阶段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重要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按照区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为做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阶段各项工作,根据《全区第一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 三、推行“五制”,力求整改取得实效。
学习实践活动要推行“五制”,即公开承诺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销号整改制,确保整改方案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具体要求:
(一)公开承诺。责任领导牵头有关单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需整改的问题逐一制定具体整改措施,排出进展,明确时限,限期完成。建立公开承诺台账、实行承诺登记、完善销号制度,确保承诺事项逐项得到落实。
(二)科学承诺。结合整改落实方案,对征求的意见建议和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梳理,按照轻重缓急和明确、具体、量化规范的要求,将梳理出的问题提交局党组会议再次研究,确定责任领导、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科学确定整改承诺事项。
(三)认真践诺。局系统各单位要根据《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边学边查边改,着力破解难题、创新体制机制的方案》(陂土资规党组[2009]16号),把整改落实工作情况作为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分管领导和有关责任人要认真制定兑现承诺的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问题 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83-01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及解决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和反思总结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初中学生养成基本的思辨的科学素养。但是,眼下中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仍未甩掉应试教育的包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仍以应试教育为基本导向,仍以学生能否得高分作为衡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尺,根本不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在这样一种落后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必然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极大地泯灭了初中学生进行探究创新的热情,不利于初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最终造就的仍然是高分低能、低创造性的学生,这有悖于国家的创新人才战略。
(二)以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案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初中化学实验,在传统的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初中化学老师采取的是满堂灌的方式,直接告诉学生标准的实验操作流程、高锰酸钾的用量、试管的倾斜方向及倾斜角度、高锰酸钾置于试管中的位置、用酒精灯的外焰进行加热、用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等,学生在整个实验中根本不具有主动权,作为一个旁观者完全是被动地接受。这样一种缺乏学生自主设计和参与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很难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化学实验老师应该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摸索什么样的实验操作流程是最优的、多少量的高锰酸钾是合适的、试管到底该如何摆放、用酒精灯内焰和外焰进行加热的区别、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搜集氧气的差别等,让学生探索式自主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化学与日常生产生活的结合甚为紧密,初中化学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索日常生产生活中相关化学现象的兴趣,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动力。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很多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考试得高分,至于化学的应用和作用,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进行关切,兴趣的缺失,导致学生丧失了探索创造的动力和热情,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质量,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创造潜能的发挥,也与国家的创新人才培养背道而驰。因此,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亟需改进。
(二)以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案
氧气的性质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各种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众所周知,不同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实验现象,这对于刚接触化学实验不久的初中学生而言是非常有趣的。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和白色固体;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发出明亮的光,产生黑色小颗粒。不同的化学实验现象会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而且,这些实验相对比较安全,可交由学生自己进行完成,观察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时所出现的不同现象,并且,学生可以尝试用更多的物质来进行实验,以期得到更多的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注重学
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动力,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源泉,初中学生承载着一代人创新兴国的重担,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以应试教育为向导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变革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式和理念。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以老师教懂、学生学会、考试得高分为主线,学生在机械化的课堂教学中,只懂接受,不懂反思、探究和创造,这样一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环境难以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平台,难以实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旦这些初中生走向社会,他们就难以达到国家创新战略的相关要求。
(二)以掌握酸碱盐的性质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案
酸碱盐的性质,是初中化学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完全透过讲解以达到让学生掌握的目的,盐酸硫酸等遇碳酸钠会产生气泡、酸的ph值会在7以下、氢氧化钠与酸反应会生产水、氧化铜与盐酸反应液体呈蓝色等,学生既没有进行亲身探究的机会,也没有进行创新的舞台,学生变成了一台被动接受的机器,无法探寻酸碱盐的性质的本源,更遑论进行创新性、发散性思考和应用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一改这种抹杀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将讲解酸碱盐的性质变成创新性探究酸碱盐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该用何种试剂去分别测定酸碱盐的性质,日常生产生活中用到酸碱盐各自性质的方面,酸碱盐的性质是如何指导日常生产生活的,酸碱盐的性质还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应用、如何应用,让学生不断进行发散性、创新性思维,进而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城区规划设计结合上面的一系列分析,笔者认为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是好的,虽然存在有一些问题但是却都是可以克服解决的,只要我们认真对待静下心来下功夫那么肯定会去的比较可观的效果的。那就是我们要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规划设计之中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具体落实到实际行动之中去。绿色理念不仅仅是在具体的边边角角之中,更重要的是要从宏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之中给予相对应的支持和指导,保证后续工作能够成功开展。因此笔者建议应该采取措施进行科学引导,让绿色建筑和生态城轨规划设计走上正确的道路。
1具体分析项目想要真正做好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规划设计工作
首先我们就必须要做好具体的项目分析工作。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做好项目分析工作我们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有意识有选择的进行规划设计工作。具体分析项目就是要脚踏实地的分析理解项目,主要包括有上位规划、资本剖析及规划愿景这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要求我们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和控制规划,此外其他方面的规划工作也需要找专业人士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得我们对于项目建设所在地的气候条件、环境条件还有资本条件等等情况进行同意综合的分析理解。这么做是为我们的后续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了解到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之中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并且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技术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同时对于项目最终的定位和建设理念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解和把握。
2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在解读完项目之后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一个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案。这是在上面工作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总体来说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是目标规划部分,第二是布局规划部分。这两部分的工作都需要以国家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计划明确的方针为指导,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意识的修改和添加,对于项目涉及到的各种问题都要进行预案设计和准备。对于建筑项目的绿色环保程度的确定与评价需要在有关科学指导之下进行。同时项目运行的定位还有功能性质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我们也要给足足够的重视并体现在规划设计方案之中。
3具体设计方案在上面两个方面的之后
接下来进行的就是具体的设计方案的制定。在具体的设计方案的制定之中我们需要根据规划方案制定的一些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细化和控制,保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之中能够将方案圆满的实现。具体设计方案就是从规划方案之中将关于建筑和周围相关方面的内容择出来并且继续进行细化,将具体设计方案作为我们在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的指导。地块施工过程之中出现的更加的具体的问题我们也要提前做预案,让建筑过程之中能够一个点一个点的进行,这样能够确保施工的质量和速度。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将要点进行量化,责任具体分配,让二级开发商上交方案并进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同时对于方案特别好的我们也可以视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
4确保方案得到有力执行在做好规划设计之后
我们还需要确保方案得到具体的强有力的实施。总结起来就是要建立健全严格的检查和审批制度,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之中按照既定方案进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二实际规划设计案例说的再多不如实际应用一次
所以笔者打算以一个具体的案例进行再分析。现在有一个项目A,首先我们进行项目的具体分析。这个项目总体面积在7平方公里左右,其周围交通比较发达。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之中主要目的在于打造活力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主要突出其交通便捷、智能化还有富有文化气息,服务对象包括金融、居住、商品贸易还有旅游等等。其次我们进行科学的规划方案的设计工作。为了更好的突出A项目的特色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我们可以从科学发展观角度进行切入,坚持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放在第一位,突出两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项目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可以重点讲解A项目所在城市的经济情况和自然环境情况以及资源情况,在社会、经济还有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协调。将A项目与环境的共生进行重点突出。重点打造低碳项目。再其次就是进行具体的项目计划设计,我们可以设定这样六个标准,即“宜居环境、城市设计与建筑控制、低碳交通、公共配套与社会和谐、能源资源利用和可持续性经济”。最后是确保方案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我们可以设立一个环保标准,只有达到这样的标准才能够进行项目建设和后续施工以及最后的验收,在招商的过程之中就要有意识的控制将绿色建设作为一个投标条件。
三总结
篇5
关键字:方案设计;重要性;影响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方案设计在建筑中的确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结构方案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其安全以及破坏的程度。但是作为一名结构的工程师在设计前期就要依据概念中的设计原理,正确的选用设计软件的参数,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的建设时期,建筑界早就应该强调合理设计,科学设计,提高了设计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和经济上的效益。但是,由于建筑的策划环节的引入,要促进建筑设计科学,合理,实用以及注重在经济效益的方向发展。
1.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现状
所谓的建筑设计就是在为了达到一定的建筑目的而进行的设计,其中包括建筑的视觉美感和施工功能等诸多的方面。同时建筑设计是将已有的施工材料和技术相结合,包含的范围较广,且涉及到的领域也相对较宽,而且,可以对建筑工程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一种较为复杂且需要较高专业性的项目之一。
但是,纵观我国的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几乎没有得到较高的重视,这和方案设计本身的特点存在着直接的关系。主要是其本身还处于发展滞后的状态,同时相关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其没有进行高度重视。而且现如今,我国的建筑行业标准还没有具体的完善,人们对于方案设计的重要性还普遍存在着不理解或者是不重视的现象。这也是我国的建筑工程存在着劣质性的重要原因。为了对这一现状进行改进,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和规划:
第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对相关的数据和资料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同时做好数据的整理工作,为以后的建筑施工提供方便。
第二,要进行资料的分析工作,同时对于其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这一环节主要是进行建筑面积相应指标的分析和比较,最后对最佳的面积指标进行确定,进而提出科学的建设方案,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以后的建筑施工提供一定的方案参照。第三,要在方案设计之后编制相应的任务书,将每个建设项目的细节进行规定,相关的设计和施工人员要对任务书进行研讨,对具体的建设工程的施工方式等进行分析,进而改进任务书的内容。
2.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确定方案设计,首先必须要弄清楚设计的目的和预期所要达到的效果,也即是说,在做一个具体的方案时,首先应该考虑到的问题在进行整体的设计工作之前,应该进行方案设计才能深入的了解整体的设计需求,方案设计是一个从没有到有的创意设计过程,进行方案设计时不仅需要对城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情怀深入的了解,还要对道路交通以及风向日照进行整体性的评估,从而以时间空间和人文而出发进行方案设计,因此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是建筑整体设计的灵魂。决定建筑设计的优劣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对于城市空间以及城市外貌有直接的影响城市的空间以及城市外貌是由众多市政设施,景观和建筑排列组合形成的一个综合体。其中,尤以建筑在人们的视野中占据的画面较多,一个好的建筑作品会充分考虑和城市轴线、空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建筑体量造型和立面风格以及建筑次空间和建筑色彩,能够和城市空间相呼应,和周围的城市环境相协调,使之相得益彰、并且增添了不少色彩。
2.2方案设计需考虑建筑是城市文化传播的载体
建筑是城市以及人类发展的历史印迹和活的雕塑,背负着历史的责任以及使命。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的长久形象,是人们生活和习惯的合集,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的城市由于地域位置、气候环境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文化。
2.3方案设计可以对城市的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建筑的设计需要依托周围的环境,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方案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周围的环境。只有对其进行把握,才能在图纸的设计和工程的施工中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把握。尤其是对于周围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来说,会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4进行方案设计可以对建筑成本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在方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工程建筑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在内,因此优秀的方案会对建筑设计中涉及到的各个因素都考虑在内,包括工程预算,利于控制成本。
3方案设计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方案的设计是所有建筑设计工作上的第一步,首先,能不能打动业主,让他把设计任务给你,方案的水平占据非常大的因素,另外,大部分人们都喜欢用方案的水平来评价一个建筑师的水平,因为方案设计不是每个人都会做好,而施工图则相对比较简单一些。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案交底是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工程技术资料,正确的应用工程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以及工程技术交底是工程施工的前提保证。研究和试验表明尽管在项目实施和运营的全寿命过程中都可以进行价值工程,但就其效益和效果来说,方案设计研究还是越早越好。越在项目的前期采取办法,项目节省成本的可能性越大,随着时间的推移,施行规划变更所花费的成本将越来越大。根据这个结论,如果在规划阶段就进行价值工程研究活动,其节省成本的可能性会大大的提高;进而为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社会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修建策划是建立在项目有关规模的实态调查和剖析的基础上,规划根据涵盖了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人文地理气候环境等一应俱全的有关因素。依据有关规划方案深度和规划质量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基本要求完成规划文件的阶段称为规划方案周期。规划方案周期是工程项目建造总周期的一部分,依据有关修建工程规划法规、基本建造程序及有关规则和修建工程规划文件深度的规则拟定规划周期定额。关于技术和功能复杂而又缺少规划经验的重要工程,经主管部门同意,在初步规划批阅后能够添加设计的规划阶段。设计规划阶段的规划方案周期依据工程特点详细议定。
结束语:
在建筑施工之前要进行相关的设计工作,主要是对建筑工程的整体布局,其建设方案以及与周围的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其中方案设计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另外,高效的设计方案可以在保证建筑科学性的基础上减少施工成本,对于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岑. 城市外部空间构形手法对建筑复合空间设计的启示[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李频. 数字技术语境下本土建筑设计结合建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陈俊. 被动式环境调控建筑并行设计平台构建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4]王春建. 建筑工程设计全寿命周期风险分析评价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5]韩晨平. 基于数理经济学视角的建筑设计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6]徐健生. 基于关中传统民居特质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7]闫晋波. 在我国城市更新中城市营销与建筑策划的互动研究[D].清华大学,2013.
[8]李晓俊. 基于能耗模拟的建筑节能整合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3.
[9]刘虹. 岭南建筑师林克明实践历程与创作特色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以地理信息系统和工作流为核心,在建立土地利用规划信息库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基础地理为基础数据,建立集GIS和办公自动化(OA)为一体的功能全面、性能稳定、操作简便的专业化信息系统,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的窗口式办公自动化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和高效化。
1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设计方案
1.1建设思路
义乌市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结合义乌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状况成果和2005年义乌市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革数据,结合2005年以来规划计划实施情况和义乌市基础地理数据,科学合理进行规划基数转换工作,使用GIS等信息化手段,依照上级下达的主要规划控制指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具体的地形、地理数据等,设计好规划的主要流程。所建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需要满足规划的编制、管理的成果以及规划实施等规划管理工作全过程。
1.2总体框架和设计方案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体系包括相关的技术人员、编程软件、网络系统以及操作的标准方案。方案设计时,需要包括软件开发的检验、建设数据库的方案、规划软件、制订方案、研制规划管理的系统等方面。实现的技术中,要扩展GIS集成,探讨属性数据和地理数据的集成,并且了解多种的GIS的应用技术。在人员的准备中,由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土地规划实施的具体工作,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作为协作单位进行土地规划。技术准备中,由技术协作单位和规划实施单位共同成立技术组和专家组,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应明确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报告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任务,明确工作的技术路线、主要方法、步骤与时间进度安排,确定工作的分工、预算、成果要求等内容。
2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是,结合义乌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地方特色,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动态监管土地规划的实施情况,掌握规划目标执行情况和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及时了解规划的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提高土地规划的预见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土地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逐步实现乡级、县级、市级、省级四级规划系统联网,充分利用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来安排用地计划、建设用地预审、规划修改等日常规划管理工作,最终实现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
3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
义乌市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规划辅助编制子系统、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子系统、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管理信息子系统等内容。
3.1土地利用规划辅助编制子系统
土地利用规划辅助编制子系统主要利用计算机来辅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能够使操作者方便、准确的进行规划布局。主要包括图形编辑、信息统计、规划基期信息统计、用途分区划定、规划调整、土地规划项目选址方案的比较、成果输出等;规划局部调整和修改包括对规划指标、用地布局等的调整。
3.2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子系统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子系统基于规划成果,采用了双向管理,即系统既能按上报项目要求提供方案、指标、图件等材料,又能在项目通过批准后在系统中更新规划库及相关库内容。主要包括年度计划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局部调整方案、建设用地预审、农转用规划审查、项目选址、专项统计分析、图件管理等内容。
3.3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管理信息子系统
成果管理子系统主要是对经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成果及在规划实施中形成的相关规划成果进行管理,包括文档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专题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文字资料等)、图件管理(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基期)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规划专题图或专项规划图及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产生的其他图件、影像资料等)、指标管理。4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成效
义乌市已经建立了涵盖县乡两级的土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市范围内第一次实现了土地规划成果管理和建设项目合规性审查、用地报批、用地预审等土地规划实施管理两大主要业务的信息化办公。从全省来看,浙江省第一次实现了规划修改的网上审批,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可以通过预录端口登录省级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录入规划修改方案相关数据,并上传保存至省级规划数据库。省厅在受理纸质件后,各处室根据职能分工实现并联同步审核电子数据,极大的提高了规划修改方案的行政审批效率,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实时性和准确性,获得了比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可减少大量的人力成本,节约大量的纸张耗材,节约了成本,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可以说从纸质件串联流转审批到电子件并联同步审批,这在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5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意见
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历史突破,对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作为一种全新的土地规划管理模式,还需不断完善。
5.1存在的问题
缺乏后期资金投入和缺少专业的人才,是困扰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而缺乏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无法实现各级规划信息系统联网管理,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此外,在人机交互、数据导入导出、地图投影和坐标转换等方面系统还不够成熟稳定
5.2建议意见
加大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基层规划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充分利用近年来,地理信息软件技术取得的进展,通过软件重构和设计模式为信息化系统提供整合的技术支持,创建更加友好的人机互动界面,逐步实现乡级、县级、市级和省级四级系统联动,数据实时更新。
参考文献:
[1]玛依努尔·米吉提.土地规划对环境的影响评价研究[J].科技风.2012,(18).
[2]沈明,王璐,陈飞香.土地规划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与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18).
篇7
关键词: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前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面临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的境况,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于是人们开始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并对工业园区的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也就是说,在建设工业园区之前,除了考虑其经济效益以外,还考虑其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生态工业园区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一)生态工业园区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我们能够留给子孙后代的绿水青山越来越少。在国家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形势下,人们开始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规划并逐渐投入到建设中,同时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对工业园区验收的基本指标进行规定,协调经济发展、资源再利用与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在对生态工业园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建设工业园以及建成投入生产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于是产生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概念。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能够对工业园区的规划进行科学评价,有效的避免由于规划、决策失误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建设优秀生态工业园区的前提,成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1]。
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离不开工业经济的发展,要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就不能阻碍工业规模的继续扩大,但是面对资源的紧缺、环境的恶化,我们又必须停下脚步反思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了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能够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这种大趋势的影响下,我国工业发展逐渐摆脱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陆续开展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工作。而在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决策都能够对日后工业园投入生产的实际情况产生重要影响。为了避免由于规划决策的失误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人们提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这一概念,并逐渐应用到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中,形成了系统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能够对规划中的生态工业园进行多方位的评价,指出能够对环境造成破坏的潜在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不断完善规划。因此,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改善工业的高污染状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2]。
三.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思路
(一)保持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
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最终目标就是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此,在对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扣这一主题,将评价内容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从宏观上来说,环境影响评价要建立在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基础上,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结合,分析该规划与上层规划、同层规划之间的协调性,确定园区建设的可行性。从微观上来说,环境影响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资源储存情况以及环境的承载能力,分析建设园区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由此决定开发规模,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3]。
(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方法
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范围比较广,应用方法也比较多。在选择最优方案时,通常使用对比法,就是将具有不同环保优势的规划方案进行对比,选择出一种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案。在评价建设园区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时,通常使用数学建模法,对该方案可能会对周围土地、水资源、大气等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以数学模型的方式呈现结果。另外,还可以使用生态适宜度评价法,对实施方案是否适宜当地生态进行分析,如果不适宜,提出相应的措施后重新评价,确定生态园区建设的可行性及规模。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公众参与
在对生态工业园区进行规划的过程中,涉及到多方的利益,规划政策可能会对周围的相关产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公众参与度,使规划能够兼顾多方利益,形成最优化的规划方案。一方面,工业园区的地方官员、人大代表要参与其中,掌握整个园区规划的大致方向;另一方面,环境方面以及技术方面的专家必须对评价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提出改进方案的策略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最后,受到园区建设影响的相关部门、企业要积极参与,关注规划对自身产生的影响,对每个决策的落实进行监督。整个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比较复杂,涉及的部门、人员也较多,因此一定要注重公众的参与度,对规划做出科学的评价[4]。
(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内容
首先,要对规划的工业园区进行具体分析,包括规划的整体布局、每一步的目标、具体实施方案等。其次,对规划方案与其他方案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包括判断该方案与上级政策是否符合,与同级规划之间是否协调等。第三,对生态园区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判断这些不确定因素对园区建设、运行的影响。第四,结合当地实际环境与规划方案,确定评价过程中的重点,选择最优方案。第五,对规划中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设计出不合理部分的替代方案,完善初始规划。第六,对规划园区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掌握基本的环境资料,在园区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测,将监测数据与最初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产生了哪些变化及变化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第七,结合规划过程中公众提出的意见,对受影响方提出的问题一一解决,尽量满足各个部门的利益。第八,完善生态园区的环境管理方案,落实具体的管理措施,减小园区投入生产以后对环境的影响。
总结: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实现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相连的原则,通过对比法、数学建模法等进行科学评价,注重公众的参与度,尽量保证受影响企业的利益。对规划目标、方案等进行科学分析,与当地实际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判断规划可能会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尽量使生态工业园在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常高峰,宁斌,李万庆.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S1:446-448+466.
[2]黄文足.探讨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思路[J].北方环境,
2011,04:45+51.
篇8
本次规划修编以《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为依据,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八八战略”,文秘部落围绕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和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战略部署,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发展、坚持“三保“主线,正确处理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张、全面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水平,推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次规划要充分与上一轮规划相衔接,继承和发扬在规划编制、实施中的经验。同时要与时俱进,做到六个“转变”,即规划定位向区域规划转变,工作任务向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并重转变,规划方法由指标控制型向空间控制型转变,规划内容由耕地保护研究向综合研究转变,决策方法逐步由领导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变,规划实施由目标导向型向过程导向型转变。努力使修编后的规划更具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服务于全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
总体上要坚持“保护、保障、挖潜和集约利用”的原则。保护就是依法依法保护耕地、保障基本农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就是千方百计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挖潜,就是清理消化闲置土地和盘活存量土地;集约用地,就是努力提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平。
1、用途管制原则。
土地用途管制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要统筹合理安排各业用地,明确各土地利用区块的用途,严禁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用途管制的重点是耕地保护,特别是加强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的保护,要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努力推进耕地保护向数量、质量和生态上并重转变。
2、占补平衡原则。
根据《绍兴市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力度,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大力推进农村居民点的撤并和退耕,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实现全市耕地占补平衡。
3、合力建设原则。
“工业立市、开放兴市、合力建市”是这几年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按照明确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安排的原则,遵循市场化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资金和资源的互补和互流,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4、集约用地原则。
一是要加强土地利用水平评价,调查闲置土地情况,制定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措施和方法。二是要研究促进新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完善“双控”指标体系。
5、公众参与原则。
规划编制要充分利用“外脑”,依靠科研单位、专业技术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技术力量,提高规划编制的客观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广泛征求公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相关信息的交流和互动渠道,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听证或公示等手段,完善规划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努力做到规划“以人为本”、公正透明。
6、三规衔接原则。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正确把握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科学预测用地需求,认真分析土地供应潜力,合理土地资源布局,正确处理“保护”和“保障”的关系,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十一五“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结合。同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要与矿产资源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
7、成方成块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边界理论,按发展阶段、重要程度和资源供给能力,合理界定城市和开发区的外延扩张边界,开发区块尽量做到成方成块,以利于资源配置、规划实施和耕地保护。
8、可持续利用原则。
要按照生态绍兴建设的要求,充分考虑“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价,进行土地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分析,减少对生态脆弱地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不合理的开发,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9、信息化原则。
要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规划编制、规划审批、规划实施,满足规划要素实时更新、快速统计、共享互动等要求,增加规划科技含量,有效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计划及时间安排
工作时间总体上按省厅和市政府有关要求安排,即计划在本年度完成整项工作。如遇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及安排的影响,则作相应的时间调整。
1、健全组织机构。
(1)由市政府统一成立“三规”领导小组。(时间根据市政府安排)
(2)在成立“三规”领导小组后半个月内设置联络员、专家咨询组。
(3)成立市国土局规划修编工作组。(4月1日---4月15日)
2、落实资金。(4月1日----4月23日)
已编制经费预算,由办公室具体落实。
3、落实编制单位。(4月30日前)
(1)确定落实编制单位的方法、程序和要求;(4月4日前)
(2)收集编制单位的资料、信息;(4月11前)
(3)按规定落实编制单位,签订委托协议。(4月23日前)
4、调查研究阶段(4月24日至7月23日)
这一阶段与下阶段的工作将穿行,主要工作包括资料收集、实地踏勘、召开座谈会。总体规划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多,需要进行多方调查。走访各有关部门,调查各部门规划期内用地需求,征求各部门对总体规划的建议。深入各重点地块进行实地踏勘和典型调查。
5、专题研究阶段(5月24日至7月23日)
在前期调查研究和全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批准的基础上,开展上一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土地供给与需求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态势与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等专题研究,为规划大纲及规划文本草案的编制提供依据。
6、规划大纲拟定阶段(7月24日至9月23日)版权所有
规划大纲文本包括绍兴市基本概况、规划总则、规划目标、土地利用总体布局与结构优化、主要用地规划和空间管制引导、规划修编方法与实施机制创新、预期规划实施成效等内容。规划大纲编制完成后须报市、省批准后方可开展下步工作,时间进度较难把握。
7、规划草案拟定与选优阶段(9月24日至11月23日)
本阶段主要是落实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确定土地用途以及完成规划草图。
需拟定的方案包括:全市、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重点建设项目和城镇建设用地布局方案、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方案和土地利用分区方案。最终提供2~3套供选规划方案。
确定规划供选方案的主要要求:⑴在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方案过程中,应分析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拟定规划供选方案。⑵每个供选方案均需保证规划主要目标的实现。⑶对每个供选方案的实施,从组织、技术,资金投入、公众接受程度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评价其实施可能达到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综合评价后,提出推荐方案,供领导小组审定。
8、规划协调、编制规划成果阶段(11月24日至11月30日)
对推荐方案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干部和公众意见,必要时召开规划协调和论证会,对有关问题进行协商处理,形成最终规划方案,编写规划报告。
篇9
关键词:协作式规划;土地整治
中图分类号:F321.1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30日
土地整治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对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毁损的土地进行恢复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统称。当前土地整治已成为破解“双保”难题的重要手段,2010年国土资源部组织有代表性的河北、黑龙江等十个省份开展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整体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在以往的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规划方案难落实、利益关系不清、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都阻碍了土地整治的深入开展。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理顺管理机制,也需要在规划方法、理念上创新,协作式规划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一、协作式规划理论简介
协作式规划的理论基础是沟通理性,也称沟通式规划。沟通理性概念基础源于1981年哈伯马斯提出的“畅谈的内容具有合理性”。自从哈伯马斯的畅谈性哲学被引入到规划理论中以来,该概念的内涵已被大大扩展。如联络型规划、辩论型规划、协作式规划。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欧美越来越多的规划师都提倡进行沟通式规划。
沟通式规划是对理性规划理论的批判、吸收,Habermas认为理性化并不一定导致工具化、科层化、控制与统治。理性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在可能导致工具化、科层化、控制与统治的同时,也包含了使人们获得协作、解放与自由的可能性。
如阿尔伯特和德纳耶尔的观点,沟通式规划是“规划师与其他利益主体合作的一种方法。作为规划的方法,沟通式规划的目标是关注公平和社会权力分布”。那种“政府和精英主导”的工具理性规划正在让位于可持续的动态沟通规划,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规划方案中通过权衡个人和集体的利益而得以真正实现。在这个过程中,规划师不是扮演外部观察员或者价值中立的专家角色,他们必须是生活的参与者。
协作式规划理论的方法主要是要求不同利益相关者采用辩论(Argumentation)、分析(AnaIysis)与评定(Assessment)(即3A)的方法,通过合作而非无序竞争来达成共同目标。Tore Sager以沟通理性原理为基础,提出了协作式规划的复合原理,其主要内容包括修正(反复磋商)、个人成长(关注人的价值)及保真的沟通(真实、正当、真诚、理解)。Dryzek认为协作式规划要求创建一个真实的公共领域,在这个领域内能够理想的表达,要求避免目标导向,即政治中的强制命令,而是通过反馈最终达成的一致。因此,协作式规划不是工具理性过程,而是沟通的过程,但是沟通往往需要工具理性辅助。
在实际操作中协作式规划无一个固定的范式,各国、各地区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与程序。如加拿大20世纪九十年代后基本通过“分散-集中-再分散-再集中”的沟通程序展开;英国则采用“磋商、质询和修改”三个阶段展开;我国城市规划中也逐渐实行了协作式规划的方法,主要采用多方座谈的形式展开。
二、协作式规划在土地整治示范项目中的作用
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是选择有代表性区域设置项目区。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要求,整村推进,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往往涉及十几个村,因此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具有乡村规划的性质。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涉及问题复杂,社会影响大,协作式规划方法应用到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的编制、实施和监督环节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协作式规划能够提供不同利益相关者发表各种不同意见的工具。协作式规划有利于规划师、政府等了解社会不同阶层的价值观,从而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整治工程的内容和任务,使规划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提高可操作性。
协作式规划从长远来看能够减少调整成本,通过建立共享知识和相互理解,为创造性的合作提供前提条件,这种方法更具有政治合理性,从而提高解决共同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协作式规划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解决规划任务中的矛盾,通过不同形式的调节、谈判来实现这一目的。
协作式规划能够促使政府与公众间的协调和交流,有利于解决更复杂的社会问题。虽然协作式规划和公众参与概念不同,前者强调对话,后者强调决策。但是,协作式规划能够改变我国土地整治项目规划与实际不符、工程安排缺乏严肃性和科学性的状况。
三、协作式规划在土地整治项目中的应用
协作式规划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基本方法停留在会、公示会、展评会之类的形式层面上。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社会环境不配套,协作式规划过程中对话和达成共识要求延长规划编制时间,降低决策者关注的效率,同时对政府官员、规划师权威的削弱和限制;二是公共领域的沟通平台难以建立,村民小农意识、文化程度及参与意识淡薄限制了其沟通;三是规划师并不理解其在规划中扮演的社会改革、社会动员、政策分析、社会学习的角色,导致沟通仅止于形式程序。当然,利益相关方寻求一致的意见非常不易,规划师充分发挥其协调的作用。目前,土地整治示范项目规划一般过程为:准备阶段、方案编制阶段、方案论证阶段、规划实施与反馈阶段。为解决其效率及沟通深度问题,协作式规划具体操作如下:
(一)项目准备阶段。土地整治示范项目规划准备阶段主要是对项目区现状进行仔细踏勘、清查和研究,为规划方案编制阶段创造沟通平台。该阶段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召集项目区其他部门(包括水利、交通、电力、农林等)代表与之沟通,了解其相关规划及要求,邀请其共同编制规划草案。同时,与项目区部分群众沟通,并与之商谈有关设想,了解其需求。在该阶段,需要明确项目区内群众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明确土地整治项目各类限制条件,包括投资标准、土地用途管制、其他相关部门要求。然后,根据参与方的建议和想法,提出多种初步方案(农田水利、农村道路、村内整治主要工程)供项目区内利益相关方选择,根据协作式规划中沟通的要求、原理,修订敲选初步方案。
(二)项目规划编制阶段。该阶段包括工程安排的沟通协作内容,也包括规划初步完成产生新争议的再权衡阶段。工程安排的具体编制应充分发挥村民群众的自主性,在初步方案的框架下,村民可自主完成土地整治的具体工程安排,为弥补其文化程度低、小农意识强的缺陷,规划师应充分发挥其改革、分析、引导、协调的作用,明确告知其各类限制因素,如资金、政策限制等,通过多次沟通的方式,引导规划方案能够达到各利益相关方一致的意见。规划方案拟定以后,应将规划方案公开,邀请村民代表、其他管理部门再次沟通,听取新的建议,再一次权衡,完善规划方案。
(三)方案论证阶段。土地主管行政部门负责审查土地整治示范项目规划内容的科学性和可用性,并邀请专家进行评审。若需调整内容不涉及基本思想及主体方案的改变,则可告知利益相关方并征求其意见,达成一致后进入下一个阶段,若涉及基本思想或主体方案改变,则前两阶段需重新进行,为避免沟通效率低的问题,可邀请评审专家亲临现场征求意见,确定整改方案。
(四)规划实施与反馈阶段。当前规划方案的报送仅最终方案和决定,为编制规划过程中各阶段的意见及沟通的内容,沟通式规划理论要求方案中包括规划过程中沟通意见的总和,以便反馈时翻阅。规划师亦应从规划设计到实施监督全程跟踪、协调。
四、成功经验总结
河北省是国土资源部确定开展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的十个省份之一。河北省土地整理服务中心负责编制相关规划。为了切实达到示范的效果,中心对个别项目运用协作式规划理论编制了土地整治项目规划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群众充分参与,自主安排部分工程。在规划编制阶段,将项目区勘测图提交村民代表,规划师负责讲解构图要素,商讨基本方案,由村民群众安排具体工程位置,确定整修的道路、机井、防渗管道位置,规划师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方案,调动参与方的积极性,将规划师的权力适当分散和扩展,从而实现真正的有效沟通。
(二)适合国情,即是目标导向型,又是面向理解型。在实际操作中协作式规划由于对话和达成共识要求延长编制规划时间,降低决策效率。河北省土地整理服务中心通过建立多方面的良好协作关系入手,在准备阶段明确项目所面临的各类限制因素,如土地利用规划的限制、用途管制以及各类政策、标准规范的要求,此类要素由规划师负责讲解,不宜列入具体沟通事宜范围,从而提高规划编制效率。
(三)充分发挥设计师的作用。在编制土地整治示范项目规划中,设计师从准备阶段到实施过程,全程负责项目的监督、实施。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设计师充分发挥社会改革、社会动员、政策分析、社会学习的角色,既要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又要扩大公众参与的深度,同时负责各利益相关方及其与政府的协调工作,在沟通中向社会学习,最终实现群众理解规划,确保各类工程顺利实施。
主要参考文献:
[1]Habermas.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the critique of functionalist reason[M].Boston:Beacon Press,1987.
篇10
关键词:节能服务;电网;综合资源
中图分类号:TM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3-0126-02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压力日趋突出,那么就需要综合规划电网综合资源,这样能源供给才可以得到保证,促进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目前,传统的电网资源规划往往是粗放式的,将发电作为了重点,不注意供电和用电,这样不协调的规划,就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综合资源协调规划方法,实现节能的目的。
1 综合资源规划体系的组成
通常情况下,由组织架构以及规划流程和相应措施共同组成了综合资源规划体系,其中,体系中的各个成员以及在各个阶段内的职责就为组织结构的主要体现,规划流程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中,分为前期准备、规划过程以及规划形成和后期监督等诸多个方面;在措施方面,除了基础的规划执行之外,还需要采取其他方面的一些措施,比如监督方面、保障和激励等方面。
2 综合资源规划的几个阶段
①规划前期阶段。在前期的准备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政府来展开的,结合上一个阶段电网IRP的执行情况,依据国家的相关政策,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来对下一个规划周期的目标进行合理确定,然后电网公司结合设定的目标来开展工作。
②规划过程阶段。政府相关的指导文件,电网公司在此基础上,来组织相关的工作人员收集整理数据,结合整理结果,来预测电力需求,除了规划供电之外,还需要规划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是由政府和电力公司来共同完成的,还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政府主要发挥的是指导作用,电网公司的相关部门进行组织。电网公司结合相关的部门和参与者,做好需求侧管理工作,依据电网发展规划目标,来综合分析和规划需求侧以及供应侧,然后利用相关的计算模型来协调和平衡供给侧规划与需求侧规划,然后整合电网资源。
③规划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内,政府、电网公司以及相关的成员进行领导小组的构建,然后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对综合规划方案进行决策,促使新的综合资源规划方案的形成,政府将确定下来的综合资源规划方案颁布下去,并且严格的实施。
④规划实施与修订阶段。制定完规划之后,需要将其认真的实施下去,结合方案的目标和要求,来对那些已经通过审核的供电侧项目和需求侧项目进行严格的落实和执行。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实施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结合政府的指导,来合理科学的修订规划方案,增强它的可操作性。滚动修订IRP方案,这样方案才可以更加准确,发挥更好的作用。
⑤后期的监督和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和执行之后,政府的相关部门需要科学的监督和评估IRP的实施进度与效果,电网公司以及其他的参与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使IRP目标尽早实现,政府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将监督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之后,政府还需要结合本段周期内目标的完成情况,来制定一个周期的工作计划。
3 电力供需综合资源的全过程协调管理
①在电力供需综合资源的规划阶段。具体来讲,综合资源规划方法,指的是在资源规划时,将供应侧的资源和需求侧的资源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这种规划思路有机的结合了发电和供电,在开发的同时,注意节约,同时将供应和需求作为同样的方面来进行考虑,在电力规划过程中,将供应方以及需求方的资源同时考虑进来,然后对供电方案以及节电方案的成本效益进行科学研究,选择最为合适的那一种方案,保证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大社会效益、电力公司的效益,用户也可以因此而受益,同时,不需要较高的投资成本,能源服务可以得到有效的满足。总之,在进行综合资源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将资源、效益及环保等三个方面作为关键内容。
另外,在电力规划过程中,除了要统一规划之外,还需要合理进行布局,按照有序推进的原则,不能够仅仅考虑眼前利益,需要保证规划方案能够适度超前,有机的结合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注意开发的同时,实现资源节约的目的。要大力开发新型能源,对传统的电源结构进行优化,并且优化目前的电力网架,引导和开发电力需求侧资源,并且要平衡和协调电力供应侧以及需求侧资源,这样电力规划才可以不仅仅适应于现今这个短期阶段。社会的用电需求是不断增长的,那么就需要保证设置一定的备用容量。另外,在电力规划的过程中,还需要预见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然后对电力供需资源平衡的安全级别进行制定,结合等级的不同,采取的对策也是不同的,以此来更好的平衡电力供需资源。
②电力供需综合资源的运行阶段。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可以得知,电力供需运行阶段的实时平衡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电力供需综合资源规划质量的影响。因此,就需要产生足够的重视。要想保证电力供应,非常重要和基础的一个方法就是对电力供应侧管理进行强化,不仅需要管理电力供应资源,还需要管理网架资源。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大力建设一批电源,改造机组的现有技术,大力进行区外购电,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要大力建设电网重大基础设施,对工程进行技术改造,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对系统重要输送通道产生足够的重视,对它的电力外送和输送能力进行强化。此外,为了促使地区拥有更高的供电能力,需要大力调整系统的运行方式。将电网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科学的实施下去,实现重要通道输送能力提高的目的。要定时经常的检修设备,制定相关的计划,结合实际情况来对电网运行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大力维护机炉设备以及其他的重要设施,降低故障发生的频率,保证电力资源的供应。
4 结 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促使电力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落实节能理念。以往采用的电网资源规划方法已经不适应时展的要求,需要进行创新,综合考虑供应侧资源和需求侧资源,严格按照相关程序来进行,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康重庆,相年德,夏清.综合资源规划及其研究热点问题[J].电网技术,1997,(4).
[2] 张艳来.电网规划的方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