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实验教学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实验教学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担任初中化学教学已经十多年了,早已熟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深深了解学生们对于实验的喜爱程度。因此,课堂上,能做的演示实验,我都一一完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尽量补充实验辅助教学。可对于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却令我头疼不已。因为教材上要求的实验,都专门安排有相应的课时让学生亲自操作,可是因为初三才开化学课,每年的中招考试中化学又是必考科目,这就迫使教师必须超前教学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一学年的教学任务,早早地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就结束了课堂教学,进入复习阶段。这就意味着初中化学必须提前二至三个月结束教学任务。课本上的知识不能不讲,于是好多化学教师就想出了牺牲学生实验课以节省时间的高招。这样一来教学时间是挤出来了些,可是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迅速递减,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甚至放弃了化学学科的学习。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常在想,能不能把实验放到学生自己手上,让学生做实验的主人。
我排查了整个初中阶段所接触到的演示实验以及学生分组实验,把有关的仪器、药品一一罗列出来,利用假期时间,到实验室把常用仪器通通借出来,根据不同形状,巧妙编排,最终在一个改进了的手提储物箱内把仪器分门别类的放了进去,又把常用药品分类,液体药品用小滴瓶,固体及粉状药品用小塑料瓶一一装进了储物箱,像镊子、药匙、滴管、试管刷等一些零碎用品也一一找到了相应的位置。这样我设计的便携式实验箱就大功告成了。为了推广,我先组装了五六个,让同事先试用了一段时间,经过反复改进,实验箱最终成型,并在师生中引起了强大反响,人人都想拥有这么一个便携式手提实验箱。根据学生们的要求,每个班内组装了三十多个便携式手提实验箱。这样一些实验在课堂上或者课余时间就可以完成了,并且原来的一些演示实验也可以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尤其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原来苦于时间不够用,学生手头缺少材料,而无法完成,现在好了,学生自己不仅主动完成教材上的编排的一些探究实验,并且还主动做一些课外的探究实验,自己去探索化学上的奥秘。这样既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使课程进度两不误。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刚开始组装时,储物箱、仪器、药品等购买时的费用问题?平时实验箱的保存问题?药品的安全问题?学生毕业后实验箱的归属问题?等等。经过几年的实践,我都找到了妥善的处理方法,既解决了学生动手做实验的问题,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又没出现安全事故,以及乱收费问题,收到了比较好效果。
这是我在实验教学上的一点改进做法,希望大家都来关注实验教学,给出更好的妙招。
篇2
关键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的要求有了新的内涵,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大纲所强调的实验基本技能目标,还应该使学生能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实验尝试科学探究、思考和研究化学问题,培养自身科学探究的能力。但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依然无法全面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如何有效推进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大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当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课题。
一、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学校教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都配备有标准的实验室,甚至实验条件一流。然而,纵观当前许多农村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可以发现,实验教学被弱化的现象依旧普遍存在。主要问题有:
(1)对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不适应。与传统教材相比,新课程教材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区分并不明显,而是将其分散在“观察活动”和“学生实验探究”栏目中。部分农村化学教师在处理这些实验时,往往无所适从,只能照搬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
(2)化学实验教学存在探究泛化的现象。探究性实验教学作为新课改下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备受教师的青睐。然而,很多时候也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甚至有部分农村教师将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对立起来,不管实验本身是否适合探究,都按照探究性实验去教学。
(3)教学管理、课时安排不能满足实验的需求。探究性实验教学一般比较耗费课时。有些教师担心会影响教学进度,而压缩实验课时,或者只做些耗时短的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不足,分组实验做得少,缺乏对学生科学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二、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1)创设探究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因而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真实的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产生。例如,在设计“CO2溶于水”实验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来引入问题:“大家一定喝过可乐,同学们还记得喝可乐时有什么感觉吗?”学生们开始带着问题回想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 CO2溶于水”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瓶可乐打开倒入玻璃杯中,学生通过透明的玻璃杯可以发现有大量的气体CO2逸出。但怎样演示“ CO2溶于水”的实验呢?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些学生开始设计起实验步骤来。有了这样的疑问,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探究兴趣得以激发。
(2)深化经典实验,拓宽探究空间。每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都有规律可循,因此做好典型实验,深化经典实验,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将知识技能内化,拓展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例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教学后,教师可以深化实验,提出问题:“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能否用如木炭、硫、铁丝乃至石蜡等物质代替红磷来做这个实验呢?”学生们的探究兴趣被激发起来,开始激烈地讨论。这时,教师可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引导: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则需要消耗掉空气中的氧气或氮气,同时又不能产生新的气体或者新产生的气体会被反应掉。很快,学生得到了答案,即不能用木炭、硫粉、铁丝、石蜡代替红磷来做该实验。经典实验的深化,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原理、操作细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探究习惯,拓展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空间。
(3)改造演示实验,培养探究能力。为了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教学相关演示实验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使其变为探究性实验。例如:在关于“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演示实验中,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室制取H2能用HCl代替H2SO4,能用Mg、Fe等金属代替金属Zn,那么制取CO2是否可用H2SO4代替HCl?是否用其他含碳酸根的物质代替石灰石、大理石?接着,给出实验所需的相关药品和仪器,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拟订一个实验方案来制取二氧化碳。最后,师生一起讨论实验方案,并评价实验方案的优缺点。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花费的时间可能稍长,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研究,其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大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丁希明.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J]. 数理化学习,2014(11).
[2]尹木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新课程的实施对推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应该看到,目前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依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因此,研究新课改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更变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
一、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制实验器材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实验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实验的种类和数量是非常多的,所用的实验用具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一些教师在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更多的是习惯于使用那些现成的实验器材,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一些初中物理的实验中有时使用现成的实验用具是很难达到其应有的实验效果的,要做好这类的实验,就必须根据具体的实验需要创新自制实验用具,这是提升实验效率的有效手段。新课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自制实验用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这么说,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组织学生根据实际的实验需要自制实验用具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中要高度重视学生自制实验器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制实验器材,通过这样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促进学生实验素养提升的同时,也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
二、要重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一些初中物理教师对演示实验比较重视,一些本应是学生操作的实验,教师经常是以演示的方式来代替,这在客观上减少了学生自主动手进行实验的机会,这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新课程的实施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活动,学生参与物理实验活动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验证物理的相关理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还可以发现更多别人没有发现的物理学规律,提出更多创新性的问题,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验操作,更进一步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活动,这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中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引导学生对已有的实验方案进行创新性的改进,通过对实验方案的合理改进与创新,在潜移默化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都会运用物理知识,可以这么说,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物理知识的运用。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对于物理知识比较重视,在物理教学的实施中,更多的是关注知识的传授,尤其是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用到如何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在物理教学中很少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对于课外实践活动缺乏应有的重视。而新课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因此,这种物理实验教学缺乏实践活动的现状急需改进,要改变这一物理教学的现状,就要求教师结合实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带领学生到相关的工厂和科研单位中,让他们通过对这些地方的参观学习和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物理知识,开阔他们视野的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更好实施。
四、要构建科学的物理实验教学考核评价制度
新课程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考核评价制度的要求与传统的考核评价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课程的考核评价更多重视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这与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新课程所关注的考核与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能力的评价既包括对实验能力的评价,还包括对思维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实践动手能力的评价。而传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价更多重视的是对学生物理实验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这样的考核与评价很难适应现阶段物理实验教学考核评价的需要。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的实施中,要善于根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构建科学合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价制度,考核评价制度要考虑其应有的实效性,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翔实的考核方案,考核评价要既具有严肃性,又具有灵活性,考核评价制度的科学构建要以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科学化的初中物理考核评价制度的构建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
开展新课改视域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更变研究对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依然面临着许多的挑战,明确这些挑战的问题,提出一些实效性的更变策略,对促进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实施大有助益。
篇4
1开展“教具、学具”制作活动
器材是开展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通常实验室会购置和配备相关的实验仪器,这些器材比较精良,被合理规范地保管在实验室中,统一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使用.然而更多的初中物理实验其实渗透在学生随堂和课后的学习过程中,而实验室往往在这方面无法快速跟进,导致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之间处于脱节的困境.
为了解决学生对实验室器材的依赖,切实开展好日常实验活动,建议组织和帮助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易取的材料来自己开发相关的教学具.鉴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和动手操作的实际能力,“教学具”制作活动可按照“两线并行、分层指导” 的原则来安排实施.所谓两线并行,即面向全体学生征集制作材料和方案,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形成相对固定的活动小组,定期制作、维护和改进教学具.所谓分层指导,即面向全体学生指导其能根据课本及相关资料仿造简易教学具.例如研究重力方向时能制作简易的水平仪,研究液体压强时学会制作压强计等.同时面向活动小组成员指导其掌握的一些教学具的改良和开发方法.例如教学具设计时可采用“缺点枚举法”来发现问题,利用“功能组合法”或者“迁移联想法”来解决问题.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活动小组成员选购材料制作结构更合理、工艺更精良的教学具,再通过这些成品的累积、展览与使用,不仅可进一步激发全体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实现了随堂实验教学实践的推进目标,可谓一举多得.
2组建“互助、互评”实验小组
不可否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的主阵地还是实验室,然而“学生人数多、实验器材少、实验教师紧”也是很多初中实验课实践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现实.这一现状导致每个学生实验时间有限,实验效率低下,教师管理难度增加,实验教学效果不明显.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甚至发现不少自觉性差,基础薄弱的学生往往在实验室虚度时间.这不仅抑制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发展,也消耗了教师的精力,严重打击了教师开展学生实验的热情.
如何改善这一困境,创设相对有效的实验课堂呢?
笔者的做法是把班级学生划分成8~10组,每组6~8人,组建了男女搭档、强弱互补的实验小组.从而化班级管理为小组管理,化师生垂直指导为小组分层互助,这样既有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又有利于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更有利于学生的实验考评.
具体来讲,在课堂教学实践运作时,教师可要求每组先按要求自主完成实验设计和操作训练,然后分组考评.考评时,教师可指定考查每组中任一位成员,其考评成绩作为全组得分,考评过程中,组内成员可以相互提醒,这样可以促进组内合作和实验效率,达成课堂目标.如果实验内容较多,时间紧张,也可以配备小组长,让小组长进行小组间相互考评,教师巡考督查的方式进行.如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训练,学生们就会形成良好的实验室行为习惯,自觉创建有效的实验课堂.
3制定“分步、定分”评价方案
实验考评和标准制定可以说是推进实验教学的关键.没有标准或标准模糊都会造成学生实验行为的混乱和实验教学的低效.那么考评方案怎样设计?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关注初中生实验基本能力的考评,例如数据表格的设计,实验操作的规范,实验数据和现象的记录,实验习惯的培养等.其次是考评方案必须给分明确,易于实施.
例如以《探究水的沸腾特点》为案例,可设计如下10步合计30分的“分步、定分”评价方案:
【实验准备环节】
1.合理完整地选择好烧杯、温水、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细线、火柴等实验器材.可得2分
2.在实验报告单上设计好数据记录表格和安排好实验步骤.可得3分
【实验操作环节】
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可得2分
4.点燃酒精灯,根据酒精灯外焰高度确定石棉网、烧杯位置,由下而上、由外而内组装实验器材.可得3分
5.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水中发生的各种实验现象并记录在报告单上.可得3分
6.当水温升到95 ℃时,每隔0.5分钟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同时注意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直到水沸腾2分钟后停止读数,注意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可得6分
7.移开酒精灯,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可得2分
8.用灯帽盖灭酒精灯再整理,使器材恢复到实验前状态.可得2分
9.实验报告单总结实验结论:沸腾时,水中形成的气泡是从小变大,由下向上到液面破裂,水沸腾时虽然继续对它加热,但它却保持一定的温度.可得3分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学习情感体验,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能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的进度,使学生喜欢物理学科、学习物理知识、掌握物理实验,进而形成综合的物理素质。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传统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方式是“灌输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机械地接受,学习效果的好坏全凭个人,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索和探究的时间。而探究式实验教学,保证了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自己的见解,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物理学科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学生在参与探究式实验教学时能够将知识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摆脱了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提高学生在现实中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
1.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物理研究始于问题,发现问题是物理研究的前提。有时候,当学生能对知识提出一个问题,要比他解决一个问题对其影响更大。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要认为学生没有问题就是对知识已完全理解和掌握,往往有可能是学生没有学通、学透,应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面前大胆提出质疑,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创新者,而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2.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假设、猜想
猜想是想象力的基础,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正是对别人没有发现的现象或未曾认识的领域提出了大胆的猜想和假设,进而不断地进行实验探索,才为我们总结了今天的物理规律。同样,物理实验教学如果缺少了猜想和假设,教学过程就变成了单纯的知识输入过程,根本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对实验提出猜想和假设,可在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后,为学生设置合适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适时引导学生对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学生在假设和猜想的驱动下,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实验探索中。
3.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是提高学生实验思维的重要环节,动手实验是物理教学中训练学生实验能力的主要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猜想和假设以及教师的相应指导,尝试设计实验方案。由于学生的思路差异,针对同一问题必然会有多个方案,有的设计方案从理论的角度看无懈可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难以实现;有的方案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根本不具备实施的意义等等,对于学生的这些思路,教师不能一句话就否定,而是要先鼓励学生的创新想法,再适当地指导、纠正,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实验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差异,要做到有所区分、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4.指导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总结思维方法
实验操作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记录、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比较、推理、概括、归纳、总结等物理思维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后,与学生共同探讨和分析,得出实验现象的准确成因,去伪存真,引申探究目标。学生通过小组性的合作和交流,不仅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打下基础。
总之,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选择设备、制作仪器、收集处理数据、评估交流结果等一系列探究性教学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正是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生物实验;问题;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96-01
从初中生物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实验教学形式化、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还比较普遍,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关注这些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改进对策,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实问题
1、实验教学过程程式化、形式化
很多生物教师总是在实验开始之前,向学生细致地讲述各个实验器材的作用与操作方式、然后再要求学生模仿教师进行实验,学生独立思考、发问的机会很少,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实验教学重点不突出
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许多教师会在实验之后将考试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汇编为练习册,让学生不断练习与死记硬背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生物思维就会十分僵化,学习效率不高。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对策
1、创新教学理念,加速实验教学改革
不断的对我国的基础教学理念进行改革,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点,为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打下基础。为了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为了更好的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课程,需要实施全面有效的教学手法,利用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热情和好奇心,保证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好现代生物教学的基础。我国的学生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教学培养,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的选取课程进度进行学习,保证完善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的同时,对于生物教学的工作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培养出一批有素质的生物科学人才。
例如:通过制定关于“动物的进食行为和行动方式”的问题上进行探讨,教师需要事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兴趣爱好询问,通过分配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让A、B、C三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到不同的地点进行动物的实地观察,同时记录下不同科目的动物运动以及进食防御等方面的信息。还有,教师需要设定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知识的精神,构建良好学习生物实验平台。
2、尊重学生意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生正是一个有着积极思想和容易迸发新奇想法的年龄,这时的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类教学兴趣非常浓厚,喜欢利用各种方式完成哪怕是繁重的教学任务。这时,需要教师提供良好的互动教学平台,让学生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老师要予以肯定,一定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想法,并适时的融入到实验教学工作中去。
例如:关于“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课程的教授,老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气候季节进行课程材料的选取,老师可以实现准备实验小白鼠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其短期生长变化,发现他们在每个生长阶段时的主要特征,学生也可以自主进行饲养,方便课后进行观察。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3、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因为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I生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传统的学生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实验,实验改革就是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自己找出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4、拓展实验教学时空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利用实验课时间进行实验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非实验课上进行。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
5、优选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学校可以顺利完成给定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方案进行改革,不断的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向,利用各种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的进行合理的教学实验帮助学生记忆学习内容等。
例如:进行“生物的生长是否受环境影响”的教学课程时,可以选定一种生长周期短而且生长迅速的植物进行观察,比如“蒜苗”。首先将准备好的蒜苗分成四组,分别放在朝阳、背阴、潮湿和干燥四个环境中进行培养观察,学生需要每天进行记录和测量,观察蒜苗的生长状况。只有亲自经历实验的学生才能获取实际的知识,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同时,对知识的探知欲望更加强烈,同时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
总之,重视实验教学,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会的动手操作能力,才是当今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和目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 探究实验教学 教学理念
学校教育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不再认为教育只是传授知识,它还承担着开发学生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责任,这已经成为我们对于教育质量的硬性要求。初中生物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给学生传授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的职责,我们不得不认真的思考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与缺陷。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
1.理念缺失
教育方案的贯彻,往往依赖一线教育工作者,他们才是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者,是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保障,当下部分教师观念缺失,不重视实验教学,仍然秉持着“应试教育”的思维模式,这是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①。
2.方法落后
实验教学的最大优势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去发现问题,通过不断的实验去验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②。当下一些学校仍然使用着结论式的教学模式,课程开始阶段就将结论和注意点教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之后再去做实验,这样的模式在中国很多初级中学仍然存在,教育方法的落后只会扭曲原本先进的教育理念。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措施
发现问题永远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问题会一直存在,甚至恶化。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讨论解决方案与可行性措施,根据实际问题反思我们教学中的缺陷,改进不足之处。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针对教学中观念的缺失,需要政府定期为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主要任务,启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必须将探究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研究教学内容和实验问题,学生通过实验锻炼动手能力,通过寻找问题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拓展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需起到管理和引导作用。
2.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参与,教师在发现学生的问题后不应该直接正面否定,否则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充分的发挥引导作用,尽量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并且通过多种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实验。
情景教学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之一,每次实验前可以设置一个情景引入问题,情景的模式可以结合身边实际,最好是一些有趣的小细节,这样大多数学生都会被问题吸引住,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为实验打好基础。学生的激情与兴趣是实验教学的关键,好的教育方法以引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面鼓励学生、启发学生。
3.精心准备课前备案
成功的生物实验课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前备案包括实验课的课题选择,课题的难易程度决定着学生对实验的关注度,课题太过简单,学生没兴趣,课题太难,学生难以完成,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③。除此之外,实验的进程也很重要,学生的能力不同,教学进度也必须因人而异,现代教育必须吸纳个性化的服务理念。初中生物科学实验的实验材料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客观环境的不同,实验材料也会不同,制约实验材料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等,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以免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
4.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实验教学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生物科学实验相结合,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引导学生,书本上的知识相对比较狭义,网上的知识却是多面立体的。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优势,制作一些生动多样的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多动多思,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学生对于网络的接受能力也更强,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来引导学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上述的问题外,生物科学实验中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去发现。上文对已有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并对部分改进措施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但需要结合教学实践来实施,通过各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展现出实验教学的优越性。
【注释】
① 邓纪勇. 在初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22):61-62.
② 兰. 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性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27):4-4.
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活动单导学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也是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现象,增进学生物理素养的重要途径。苏科版物理实验较多,在实验教学目标上呈现多维性。既有实验知识的学习,还有实验技能的训练,同时还需要从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猜想能力和探究能力。但传统的实验教学被限定于“照方抓药”的教学格局,脱离实验教学趣味化、科学化、灵活化。“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应用,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经验作为问题导向,来融入物理实验原理、实验设计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验兴趣。
一、传统实验教学设计的弊端与不足
苏科版物理实验教学多依据配套的实验教材,以实验报告形式进行编排和呈现,让学生从中探究物理实验。以“水的沸腾”实验教学为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观察水加热及沸腾过程中的变化,并从温度变化中进行填写表格。其中,实验装置及器材选择较为科学、严谨,学生可以调整石棉网高度、酒精灯火焰来进行加热处理。最后,根据实验任务,当水温达到90开始记录温度计读数,然后填写以时间为横轴、以温度为纵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来探析水温与加热时间的过程变化图像。从整个实验编排与设计流程来看,整个实验教学过程流畅、步骤清晰,学生根据实验报告来进行观察、记录并填写,即可完成实验任务。不过,对于物理实验教学,不能仅仅是照搬实验过程,其成效并非理想。虽然教师在实验中也反复强调观察温度计的变化、留心烧杯里气泡的产生、以及声音的变化,还有杯口的“白汽”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于学生而言,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实验任务。因此,实验中的弊病仍然较多。如学生不明确观察的具体现象,学生不知道应该记录那些实验数据,学生不理解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如何从数学图像中来研究物理现象等等。总体来看,对于物理实验报告的照搬,并不能突出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学生也未能从中感受到不同实验器材、实验布置的合理性,反而增加了实验教学的盲目性。
二、以“活动单导学”来构建实验教学流程
藉由上述疑问,以“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为例,来应用“活动单导学”实验教学模式。从实验目标上,首先确立实验探究活动,引领学生从具体电路中来分析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其次,细化实验任务,让学生明确对“同一段导体”两端电压、电流、电阻进行测量,并学会控制变量法的使用;能够将实验数据进行填表,并处理,挖掘物理规律;能够解决实验中的一些其他疑难问题。再次,设置“活动单导学”实验步骤,分为三项:第一项为问题假设,设置物理情境,提出问题及假设;第二项为器材选择与方案设计,结合实验活动,明确研究对象,并探究实验方法,如何构建实验方案,记录那些实验数据,如何处理实验数据;第三项为实验过程实施;第四项为讨论与总结,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得出最后结论。另外,围绕该实验探究活动,制定实验数据表格。
三、“活动单导学”教学成效
从“活动单导学”实验探究模式来看,其目标及所运用的实验器材、实验方法依然与实验配套教材中的实验报告具有相似性,但在“活动单导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成为实验探究的主体,教师从明确实验任务、设计实验流程等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如利用生活情境的构设,来引出“电流、电压、电阻”的实验假设,并让学生从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方案设计中逐步探究,突显了学生的能动性。同时,在“活动单导学”实验教学中,我们整个实验过程分成若干实验活动,对每个活动都明确了实验目的,讲究实验过程的阶梯性、层次性,逐步引导学生厘清实验思路,分析实验现象,拓宽实验思维,增进实验探究,推动实验问题走向实验目标。所以说,在“活动单导学”实验设计中,对于问题的假设与思考活动,我们围绕实验探究任务进行了细化,也考虑到“跳一跳够得着”的难度层级化特点,让学生能够在每个实验活动中,可以通过小组协作方式,将自我思考与合作讨论应用其中,挖掘学生的实验体验,拓宽学生的实验视野,增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独立思考,最大限度挖掘实验教学的作用。“活动单导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师以“总指挥”角色来贯穿于实验过程中,而“打仗”任务交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每一项实验任务都好比一场竞赛,学生参与实验活动,设计实验方案,一旦暴露问题,教师要抽丝剥茧,引导学生破解难题。
当然,针对不同实验内容,教师也要不断调整“指挥方案”,对具体的实验活动进行设置“纲领”,明确实验探究对象及问题探究的目标,指导学生从实验数据的观察、记录中,按照既定的实验表格进行填写,并完成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特别是在实验数据的“有效性”筛选上,要构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反思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对比实验任务,挖掘实验数据中的规律,真正发挥物理实验在学生知识自主建构中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文娟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周巷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陆亚东,黄建华.初中物理实验课“活动单”的设计[J].教育科学论坛,2014,(08):53-54.
篇9
一、师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务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由此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有效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意味着化学实验教学再也不是教师独自操作、学生观看,而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当然,在此之前,学生应先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基本操作,以及仪器的使用等有所了解,以便能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实验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最终解决问题。
如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会发生什么变化?是不变还是增大或是减小?在学生做出猜想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有何变化;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有何变化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若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疑问,教师既可以做补充实验,又可以让学生重做一遍,通过探究式学习获得质量守恒的知识。这样的方式,不但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其实验操作技能,最终提高了实验教学效率。
二、将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演示实验,教师通常只是进行简单的演示,忽视了学生的知识接受及掌握情况。对此,我认为,可以将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在亲手操作的过程中自主探究,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更深刻地掌握相关知识。
如在“镁、铝、锌、铁单质的金属性强弱实验”的教学中,与其按部就班地将其作为演示实验,倒不如根据学生已掌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操作,再总结出相关结论,获得知识。以这样的方式获得的知识,学生的印象会更深,也会掌握得更牢固,教学效率自然得到提高。
三、巧妙采用模拟演示实验
有的化学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有着严格的操作步骤及操作规范,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误,则有可能引起事故,进行这类实验操作,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恐慌心理,不利于实验教学任务的完成。对此,教师可以充分采用模拟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可以先由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引导他们发现探究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讨论出解决方案,然后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可模拟实验的成功,也可模拟实验的失败。通过这样的对比,既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又能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如“一氧化碳的毒性及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然后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操作,通过实验的成功和失败的对比,深刻认识到正确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实验能力。
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体现其创新精神。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选择容易操作、安全性好、现象明显的实验,鼓励学生课后参与,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探讨、自主研究:
1.前几章学过的反应中,哪些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这些反应是都能否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
2.结合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仪器、药品:仪器自选,药品有碳酸钙、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等。
4.实验操作: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做不同物质之间的实验。
5.学生自行写出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具体方法。
五、联系实际将实用性知识现实化
在学习物质的用途时,教师应避免教条化,加强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联系,使所学知识贴近生活。如在学习“几种常见的碱”时,学生已经了解到胃酸的主要成分,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探讨:
1.胃酸过多的病人有哪些症状?
2.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治疗胃酸过多?选择治疗药物的原则、依据是什么?
4.近期电视广告经常出现胃药广告,能否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其成分和作用。
实践表明,学生在讨论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景或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化学实验时,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并有成就感,尤其是通过化学实验,可获得化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认识,还能提高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六、变识记性知识为探究性学习内容
化学知识的特点是识记性知识较多,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比较零乱,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应做有心人,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一些平淡无奇的识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学习内容。如学完“燃烧和缓慢氧化”后,学生都明白白磷保存在水中,通过以下问题的设置,让学生进行探讨,学生兴趣大增。
1.水的作用是什么?
2.如何寻找替代品?
3.选择替代品的原则是什么?
篇10
关键词:三化并举;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一、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观课调研,发现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表现为:
(一)实验任务设置过于简单
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时,通常以科学教材提供的实验或者教师的经验进行类似的拓展性实验进行教学,尤其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往往会简单操作,这样操作对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不利。
(二)实验过程操作过于理想
为了追求实验演示的“理想”效果,教师一般会选择自己做;为了让实验教学流程变得“顺理”,他们一般会让学生进行验证性实验;为了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他们偶尔也会让学生“轻松”体验设计性实验。这些操作弱化了学生的操作技能,降低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实验评价方式过于功利
实验评价不只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在实际实验教学评价实施中,关注知识获取的教师仍然占据主流,他们在乎中上等的学生是不是真的“听懂”。
二、优化对策
在实验教学中,笔者采用“三化并举”措施优化实验教学,其主要措施如下。
(一)任务设置多样化
实验任务多样设置为学生提供了自主与选择的优势,它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各个层次学生共同参与。1.课前实验任务多样前置(1)实验操作前置。设定实验前置性动手活动可以为课堂实验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为课堂实验教学创造必要的教学条件。例如,利用实验包(提前发)连接各类电路。(2)实验观察前置。观察类内容主要涉及实验观察。例如设计课外观察采集:采集校园里不同植物的茎,并将相关信息进行归纳分析。(3)模型制作前置。在教学中,笔者发现设计微观实验模型可以取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水的组成》教学内容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模型的方式理解电解水模型。学生与模型有了对话后,书本上静态的图片变成了动态,他们对水分子的构成及水电解微观变化也有了深层理解。2.课中实验任务多样选择课前实验任务多样设置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体验,让他们在“做中学”。笔者通过课中多样实验任务选择,实现让学生在“学中思”。(1)实验任务展示实验展示内容主要包括课前实验任务和课中新增实验任务。比如,让学生用实验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2)实验方案优化对初中生来说,实验方案设计尤为重要。在进行伏安法测电阻内容复习时,我通过设计电压表“缺失”设计打破了学生的思维惯性,引起了学生的再思考。(3)实验方法提炼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除此之外,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运用控制变量法(影响蒸发快慢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等)、类比法(电压如水压、电流如水流等)、建立模型法(光线、磁感线等)等引导学生学习。
(二)实验操作多样化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有些实验特别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只要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分组合作实验中体会动手的乐趣。比如,将水分、无机盐在植物体中的运输,将教师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分组实验。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由于学生预学过,他们对要做的实验取得的结论早已“了如指掌”,做分组实验变成了“按部就班”,实验课变得可上可不上。因此,教师要加强实验的探索性而不是简单的验证。(1)扩充探究容量。例如“茎的输导作用”探究容量扩充。其操作为:①将纸条顺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②将环割部分树皮的枝条顺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③将除去叶的枝条顺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等。(2)增加实验变数。例如“茎的运输”补充实验。将带叶的枝条分别顺插和逆插在稀释过的红墨水中,再次让学生思考,增加实验的变数,凸显实验的探索性。3.变规律性实验为异常性实验从学生的认知“冲突点”出发,设计认知冲突型实验,以制造矛盾,引起思考冲突,让学生在这种矛盾中获得启发、顿悟。例如,在学习物质的燃烧需要的条件时,我通过木条正放和倒放燃烧实验,制造木条燃烧异常情况引起学生思考。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1.及时量化评价评价是课堂教学指挥棒,评价指向学生课前实验准备,表现优秀的学生的经验和做法将会得到及时推广;评价指向学生的实验思维,课堂实验教学将向学生思维的深处和广度方向发展;评价指向团队合作,课堂教学将会促使学生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增加相互信任感、形成“与容共荣”的团队。2.网络互动评价教师利用QQ群、微信群扩大实验评价影响力。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利用QQ群、微信群中上传照片佐证,点名表扬学生表现。作为一线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各种途径开发实验教学,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努力挖掘实验教学潜能,做到平常中出新,平淡中出奇,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实验,使学生乐于科学探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