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实践总结体会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9: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师实践总结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师实践总结体会

篇1

关键词:幼教专业 舞蹈教学 幼儿舞蹈

当前,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幼教老师舞蹈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以此来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那么如何更好的发挥幼师舞蹈教学的作用,提高幼师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让幼师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对幼师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一、从幼儿教育为出发点进行教学

幼师舞蹈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师舞蹈能力,而最终的指向是用舞蹈来培养和塑造幼儿。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进行幼师舞蹈教学。不同于成人舞蹈,幼儿舞蹈应该突出天真、活泼、形象的风格,强调夸张性和拟人化等舞蹈特点,只有了解幼儿和注意观察幼儿的生活,反映出幼儿的情趣,才能达到感染幼儿与教育幼儿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被幼儿接受。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使幼师认识并掌握幼儿舞蹈的审美特征,懂得如何利用舞蹈促进幼儿的肌肉、骨骼、心脏和呼吸器官的健康发育,使儿童的神经和消化等生理机能良好发展,有助于加快幼儿的新陈代谢和促进幼儿的形体美。教师要在教学中使幼师学生知道,幼儿的认知欲极强,常对外界事物异想天开,情绪多变,这是幼儿的天性,那么在幼师舞蹈教学中,也应该探索以幼儿发展为目的,适宜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舞蹈教学。

二、渗透分层式舞蹈教学理念,实施分层合作教学,因材施教

由于幼师学生教育背景、专门学习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对舞蹈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就存在着较大差异。大致上可分为受过系统学习,舞蹈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粗略掌握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和从未接触舞蹈的学生三个层次。当然也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这三个学生舞蹈能力层面。那么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对幼师生舞蹈分析,分层区别对待。如在舞蹈教学中动作节奏学习很重要,这也是舞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对于没有经验的初学者来说较难掌握,这时教师要考虑到这一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师多给予指导,否则学生不但无法掌握舞蹈技能,还会因此丧失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按照学生舞蹈能力掌握程度的差异性原则,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使各层次学生合理组合,开展分层合作学习。在舞蹈学习过程中,通过组内学生的差异性,可以形成互助帮扶关系,有利于舞蹈基础薄弱的学生迅速赶上来,而且小组之间的竞争,能使学生在比较中竞争,在竞争中促进学生舞蹈能力的提升,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欲望。

三、积极建构实践性舞蹈教学平台,经过演出实践助推学习

幼师的培养是为幼儿园教学服务的,中职幼师学生将来职业对象是幼儿,结合幼儿教学的特点,应该突出的是舞蹈表演性和创编性,要求幼师学生能用学到的舞蹈技能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和启迪,这就需要舞蹈实践。教师应积极建构舞蹈实践的教学平台,使其不断完善。

四、注重课堂“即兴创作”教学

“即兴创作”是幼师舞蹈创编课程中的主要学习内容,在幼师舞蹈课堂上,教师不但要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还要掌握丰富的动作元素,这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即兴创作”是一种有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和弦效果刺激而起的舞蹈表演,舞蹈结构和构思完全在表演中自然流动而完成。目前,一些舞蹈教师由于对“即兴创作”的特点理解不深,教师“包办”现象较多,只注重基本知识与技能,学生只有模仿,没有真正的主体地位。教师一味追求动作的规范,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状态。这种动作技能型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个性创作。因此,幼师舞蹈课要有效进行“即兴创作”,就要以创新为目的,在课堂中应充分运用如激情引趣、情景模拟、游戏穿插等多种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包办”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舞蹈美感,让学生通过即兴创作提高审美情趣和创作能力。只有这样,中职幼师舞蹈课堂才会真正实现主动参与、即兴创作的教学目标。

总之,舞蹈教学对幼师的专业发展十分重要,在中职幼师舞蹈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欢,并且加入到其中,体会舞蹈给人们带来的无穷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探索有效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幼师的舞蹈学习效率。让学生尽可能的掌握技能,成为适应现代幼儿园教学的实践性人才,作为舞蹈教育者的我们,为我国的幼教事业贡献微薄之力责无旁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幼教事业的辉煌明天!

参考文献:

[1]刘锋.论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学说[J].求索.1989(01)

篇2

关键词:幼师 幼儿教育 舞蹈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5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265-01

1 引言

文化是艺术基础,有文化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艺术。对于幼师学生更要好好的学习文化知识,通过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与修养,这样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融入到舞蹈当中,提高学生舞蹈技能,幼师学生学习舞蹈的目标就是,首先,要学习和掌握舞蹈的知识,通过学习到的舞蹈知识来编排创造出舞蹈,增强舞蹈的本身欣赏能力,其次,通过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创作出适合幼儿时期成长发展的舞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水平,和加强幼儿学生对幼儿学习的组织能力。下面,我们从几方面分析文化因素对提高幼师学生舞蹈技能重要性。

2 幼师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日常的学习中,有写学生不注重文化素养的提高,单一的注重学习自己的舞蹈,提高舞蹈技能,但是这种技能没有同幼儿的舞蹈教学联系到一起,导致教学的单方面发展,幼师学生的基本文化素质不高,文化素养低下使他们全面综合能力得不到完美发挥,限制了他们对舞蹈教学理解和表达能力。这就使本来就需要幼师们指导的幼儿无法学习到全面舞蹈知识,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学习技能的基础同时还需要培养文化素养。这些问提需要二者融合到一起来解决。

3 通过文化学习提高幼师学生的舞蹈技能

人们常说学以致用,我们需要把学习到的文化知识运用到幼师舞蹈教学中,加强幼师文化学习需要从以下几点进行,首先充分的学习各个地区优秀的教学经验,观看教学舞蹈视频,扩展幼师学生的教育教学领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学习笔记,每个舞蹈动作做细致分析、理解,看能否运用到实践中去,看是否能让幼儿很快的学会每个动作,同专业的艺术舞蹈生比,幼师学生的舞蹈技能要更加注重实践的运用,幼师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表演还要学习专业的基本知识,同时进行专业的分析研究,运用所研究的理论,充分的理解和编辑舞蹈作品,扩展幼师学生的思维,极大的开拓舞蹈方面的知识储备。学习各地区各民族的舞蹈,向热爱娱乐的小朋友们讲述各个舞蹈的不同。加强它们对舞蹈的热爱。其次,做为幼师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熟练的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后的教学总结,通过对每节课的总结,可以了解每个幼儿的心里世界,不断改进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控制力,增强教学中的文化素养,让教学准确而生动,达到理想效果。

4 文化因素对幼师学生学习舞蹈的影响

从文化知识对幼师学生的舞蹈技能教学影响的角度出发,研究文化知识和幼师学生舞蹈技能的关系,说明舞蹈技能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由于每个人的文化水平决定的,固有模式的学习舞蹈技能是在套用定向思维方法,单一的追求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文化的修养,是片面的学习方法,自然这种方法不利于幼师学生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每个人对艺术的看法不同,有的学生会理解舞蹈的内涵,有的则会只看重舞蹈的娱乐性,虽然单一的舞蹈技能可以应付课堂教学,但无法使幼儿体会舞蹈自身的魅力所在,不能发挥一个幼师应具有的教育能力,不能启蒙幼儿对舞蹈的热爱。所以说只有学习更多的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舞蹈技能,使每个幼师学生成为优秀的舞蹈教师,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在幼师学生日常舞蹈学习中,通过对教育学校为将来幼儿教育而准备的职业训练内容的学习,使幼师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幼儿舞蹈的相关理论和技能,从而把握幼儿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所需技能。

5 结语

就幼师舞蹈这一门学科而言,在选择舞蹈教学内容时要强调和考虑幼师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要尽可能地将丰富多样的舞蹈种类教授给学生。就所学习的舞蹈技能和技巧难易程度来看,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上要更加合理化,更多的体现出简明的文化知识内涵。例如:在对幼儿舞蹈教学中不单单要注重幼儿的舞蹈学习,还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站姿,学生的自然体态应该做的更加规范,这样培养它们的良好习惯,已达到手脚灵活运用,协调发展。把幼儿教育融入到舞蹈学习之中,发辉教育更深层的意义。通过这些学习训练,不但提高了幼儿的协调能力,还提高了它们的灵活性,让舞蹈表达变得更加丰富,让文化知识对学生的影响体现的更加明显,提高幼儿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钟世琼.课内外结合是提高幼师舞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J].素质教育・教师教育版,2011(8).

[2]杨芳芳.幼师舞蹈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9).

篇3

【关键词】幼师 乐理教学 作用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226-01

一、开展幼师乐理教学的作用分析

乐理,我们一般称其为音乐理论基础,它对音乐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粗略的说乐理学习是学习音乐的入门课程,是学好音乐,掌握音乐技巧的基础。乐理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关声音的性质、读谱、音乐的基本要素、音与音之间结合的基本规律等,由此可见幼师要想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必须要学习相关的乐理常识。针对幼师乐理课的教学和学习,人们还不够重视,对其视而不见,其教学地位逐渐被边缘化。有的人认为乐理教学过于基础,是“小儿科”,不如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声乐、器乐、唱奏技能技巧的锻炼上,在理论学习方面也往往偏重于和声、复调、曲式、配器等,对基本乐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这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幼师只有掌握了牢固的乐理基础知识,才能正确认知和分析、评价种种音乐现象,才能进一步学习音乐的专业技能和技巧。

二、践行幼师乐理教学的对策研究

针对目前的形势,职业学校如何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转变教学思想,果断的采取有效措施来强化乐理课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为幼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已经成为必须研究的课题,也是必须采取的实际行动。

1.革新教育思想,重视乐理教学

要想实现有效的乐理教学,提高幼师的音乐素养,实现幼师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转变现有的乐理课教学现状,革新教育思想,重视乐理课教学。幼师乐理课教学是音乐学习和教学的入门常识,它以乐理知识传授内容进行知识教育、情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乐理课的教学可以让他们接受到乐理理论的熏陶,能够掌握基本的乐理常识,感受和领会乐理知识魅力,同时还可以接受到其他领域的相关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夯实乐理基础知识,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2.不断进行教学总结,授之以渔

在乐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知识学习的详略适宜,抓住重点,做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重点的部分知识要着重强调,反复练习,不太重要的内容就可以粗略地讲解,学生能够理解就行,做到主次之分,详略得当。在乐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不断地进行总结,掌握乐理教学和学习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解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的问题,其实这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以什么音为低音的问题。以根音为低音,就一定是原位和弦,以三音为低音,就一定是第一转位,以五音为低音,就一定是第二转位,把大三和弦的原位、转位的低音讲清楚了,和弦也就基本上掌握了。这就是规律,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对乐理知识进行总结,不但“授之以鱼”而且要做到“授之以渔”,提高幼师的综合素质。

3.创新教学手段,扎实乐理知识

实现乐理课高效创新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乐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助于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教师可以通过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幼师的年龄特征,学情状况,创新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音程学习的课程中,由于这堂学习内容较难,乐理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音程转位及其规则,进行音程的转位的原因等。具体教学中,可以先通过让学生听转位前与后的不同,明确转位的用处,让学生明白,根据乐曲的要求可进行音程的转位,学生学的有兴趣。单音程、复音程,主要让学生理解转位后度数的计算,这是这节课要注意掌握的,明确转位后的度数的计算方法等。教师还可以,运用教学中的发现法、讨论法、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学习设置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养成勤思、善问、好学、乐于探索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4.理论联系实际,巧用知识迁移

要想达到较好的乐理课学习效果,教师必须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不能一味的进行理论的学习,那样学生就会觉得乐理学习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学习乐理的兴趣,从而就会降低乐理的学习效果。这里教师就必须考虑乐理课的教学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只有把理论学习和现实生活有效地整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学得生动、具体,才能更好的领悟其中的三昧。如在讲音程时,说C—F是纯四度,是协和音程,C-#E是增三度,不协和音程。这样枯燥干巴巴的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和领会的,教学效果就会差之又差。特别是结合钢琴键盘,两个音程又是用的完全相同的两个琴键,学生便无法理解。如果教师能理论联系实际,结合调式音阶,通过适当的谱例听一听,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学生就会清晰的理解这些内容了。

在乐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革新教学方法,采用图式理论和知识迁移的方法,实现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效率。我们知道基本乐理的许多内容,如音、音程、和弦、调式音阶,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旋律都是一脉相承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如果能做到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不但可以复习和巩固新旧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和框架。如讲和声调式的特性音程及其解决,就可以联系什么是和声调式?和声调式有几种?什么是和声调式的特性音程?和声调式的特性音程都产生在哪些调式音级上?不协和音程如何解决?增音程与减音程解决时有什么不同?等等。把以上问题都搞清楚了,和声调式的特性音程应如何解决,也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柳青琳.浅谈幼师乐理课有效教学的对策研究[J].甘肃教育,2011(5)

篇4

关键词:生本教育;中职;幼师专业;专业理论课

生本教育是新时代新型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强调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完善学生人格。所以,深入理解并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在如今的教育中显得极其重要。下文将结合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重点探讨生本教育理念在中职幼师专业教育教学实施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

一、幼师专业学生现状及幼师专业理论课现状分析

1.幼师专业学生现状的分析

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和随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步伐的加快,引发了高中增容和私立高中的崛起,再加之生源总数的减少,使目前的职校教育陷入困境,生源情况和学生素质堪忧,幼师专业学生也不例外,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幼师专业学生大部分存在如下问题:

(1)多数学生偏科现象严重,教育教学基本功不强。选择读幼师专业的学生大多都是中考落榜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当薄弱,而且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没有清晰的认识,认为幼儿园教师只要掌握技能技巧如舞蹈、音乐、钢琴、美术等科目就能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务,为此很多学生都是重技能轻理论。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因为偏科影响自己不能全面发展,造成教育教学基本功也不强。

(2)学生自信心不足,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差。职校学生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学生自卑心理比较强,自信心不足,因此,她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总爱为自己找借口,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作为幼儿园教师必须做到理论能够联系实践,实践动手能力要比较强,但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却很难达到。

(3)不少学生专业兴趣不强,专业精神缺乏。据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很多学生在选读该专业时是家长选的,自己根本还没有专业学习意识,认为在校混三年,领个毕业证就可以。为此不少学生对所学专业提不起兴趣,更不用谈专业精神了。

2.幼师专业理论课教学现状的分析

幼师专业理论课多强调学科体系,教师们通过精心备课力争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这对打牢学生的专业和理论基础无疑是具有相当作用的。但是由于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偏多偏深,学习过程不但枯燥乏味,而且抽象难懂,使知行脱节、知能脱节,为此教学效果不明显。

另外,当前幼师专业理论教学中的问题还表现在:一是教材与现实脱节较严重,理论深奥难懂,实例欠缺,不能体现近年来幼教改革的迅速发展;二是教学辅助资料少,幼师专业理论教学的应用研究成果较少,教师可借鉴和学习的辅助资料非常难得等。再加上幼师专业的课程结构设置应该是理论课占30%,技能技巧课占40%,实习、见习占30%,但由于客观原因影响,一般实习、见习这一块很难达到30%,为此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动手能力比较差。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职校幼师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采取“小组学习”

“小组学习”在生本课堂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课堂上的开放式交互学习,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很多研究也表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增强思维技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而且还能增强平等意识,促进相互理解,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为此,笔者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按学生能力强弱搭配,用“五领域教育活动模式”命名,分别是:健康组、艺术组、科学组、社会组、语言组,然后由组员推荐选出组长,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2.课前设置前置任务

根据各理论课教材的教学目的,设计前置任务,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后对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自学。一般根据各组学生特点,有侧重布置并要求各组认真完成本组任务。在设置前置任务时笔者一般还注意做到“低”“明”“简”“趣”。

3.提供锻炼平台

为了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锻炼平台,每次课的前10分钟,笔者都会让学生轮流上台模拟幼儿园老师讲故事,然后对其表现作简短评价,让学生初步体会做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课上,笔者还根据分组设置的前置任务,由各组派代表为其他组员板书、讲解,释疑,然后本人再作知识点的补充和点评,不但收到很好教学效果,而且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

4.运用小组评价方式

每次课后我们都会进行小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优点,找不足,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另外,为了使评价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笔者还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个比较客观的小组评价表,每次课后根据各组表现,对照评价表给各组打分,让学生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对比,激励了学生要通力合作,积极进取。

三、生本教育理念在职校幼师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的成效

1.活跃了职校幼师专业的课堂氛围

由于职校幼师专业学生文化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加上学生整体素质都偏低,如果上课内容是相对理论化的知识,教师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肯定事倍功半。而生本教育理念却改变了这一局面,学生由被动听、被动学变成我要学、我要表现,课堂气氛由沉闷变得活跃,再加上幼师专业是清一色的女生,只要课堂氛围被调动起来,接下来便会向良性循环发展。

2.弥补了职校幼师专业课程设置的缺陷

为了弥补学生实习、见习经验不足等缺陷,学校可以采用一些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弥补这个不足,为此,笔者在上专业理论课时便采用生本教育理念进行授课,如在进行专业理论课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班分组,然后课前先布置前置任务,各组负责相关章节内容,相互讨论,课上组员轮流板书,结合前置任务讲解知识点,提疑、释疑,最后教师再点评,不但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也得到了较好的课堂实践经验。

3.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实施生本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前,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而在生本教学下,许多学生已经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他们会认真地去看书上的每一句话,查找每一个知识点,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虽然幼师专业的理论课程是枯燥的,但学生们已经能够把自己投入到书的海洋中去,这可以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而这也为他们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好处。

4.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幼师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就是从事教师这一行业,而合格的教师就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如自然的教态、清晰的表达能力、规范的板书等。生本教育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得到这些方面的锻炼,他们根据教师布置的前置作业,课后小组合作完成,课上他们自由发挥为同学板书、讲解、释疑等的尝试无疑让他们得到最好的锻炼,一定程度提高了学生的驾驭课堂的实践能力

5.建立了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生本教育的课堂里,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彼此沟通。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自由发挥,自主地创造,敞开地交流。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断地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与尝试失败的教训,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再以亲切、友好、大方的教态及幽默风趣的语言,那么学生便能进入最佳的学习心理状态。久而久之便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生本教育作为一种出色的教育理念,为一线的职校教师提供了理论指导,使职校课堂氛围变得生动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成就感,课后也更乐于学习。为此,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职业学校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转变观念,经常总结教学经验,摸索出一套真正适合职校理论课教学的方法。

篇5

关键词:实验;幼师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8-0252-02

幼师化学实验基本可分为:基本操作实验,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和制备实验,说明基本概念和理论实质的实验,化学小游戏实验。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极为重要的内容和手段。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将来能圆满地完成幼儿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化学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校双语幼师班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而且大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很差,他们对学习文化课没有兴趣,加之幼师课程任务重,有些学生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丧失学习兴趣。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凡对化学实验有兴趣的学生,学习成绩进步就快。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正面教育外,直观有趣的化学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更好的加深和巩固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例如,在“绪言”课里,我讲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将来你们面对的是思想比较活跃,爱提问的幼儿,当他们接触到一些跟化学有关的事物,不懂即不理解时,就会向他们尊敬的在坐的各位教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汽水是什么做成的?节目晚上五彩缤纷的礼花是怎么回事?”等等,告诉学生今后我们均要学习。我又提问,当幼儿不小心打破了体温计时,应当如何处理,学生无一人能答出。我先讲清道理,然后做了演示实验,学生们都认真观看。通过几个实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到,如果今天不努力学习较多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基础技能,将来就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使她们更加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需要。

二、化学实验可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实质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理论来自实践,实践可再次验证理论,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有助于理解和巩固知识。在幼师化学材料中物质性质的验证性试验,可以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上的飞跃。实践证明,性质各异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离开了化学实验,仅凭任课教师的口头描述,难以使学生形成牢固的概念。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学部分糖类里单糖-葡萄糖的结构及性质时,教师若只是口头讲解,它是羟基的醛类,它与我们前面所学乙醛性质相似,结构中都含有醛基,它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如生活中利用此性质镀镜子及保温瓶的内胆。又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反应,利用此性,在医院用于糖尿病人的尿液化验上。学生若光是听,一定是半信半疑,如果亲自做一下实验,而后阐述实验过程中,总结实验的性质,学生就容易理解,而且印象深刻。从而使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很多实验都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可以指导生活,化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奇妙的化学现象,生活中的美丽化学,又可以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没有课内教学实验的课程中,加进课外趣味化学小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等,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魔棒点灯,准备的仪器:玻璃棒、酒精灯。药品:高锰酸钾、浓硫酸等。操作:用一根玻璃棒蘸取少量浓硫酸,再沾少量高锰酸钾,去点燃酒精灯,立即燃烧起来。老师演示完后,同学们感到非常惊讶,学生讨论原理,交流,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好奇心,新的兴奋点,随之就会有不断求知的兴趣,就会形成今后愉快、主动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三、化学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就必须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如学生观察一个化学变化的全过程,就要观察反应物(颜色和状态),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特征及反应物减少等的情况。通过对实验细心、正确的观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幼师班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时,上实验课前,我先提出高的要求,不准带书进实验室,要求实验前学生必须熟悉实验的目的、内容,并写出预习实验报告,实验时两人一组严格按规定及步骤和方法进行实验,并要求细心、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认真、如实地写出实验报告,并分析清楚实验的成败关键所在。通过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四、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篇6

无论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在专业和职业的衔接中除了要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而外,还需要个人具备以服务对象的利益作为自身工作的出发点的职业道德修养。学前专业学生将来要成为培育祖国下一代的人民教师,职业道德对学前学生来说十分必要,如果要成为幼师,就需要树立起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信念,这不仅是职业需要,也直接关系到将来对幼儿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可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表现为职业理想缺乏,职业目标不明确。在学前专业的人群中,多数学生表现出对教师职业的不热爱,许多学生比较容易“跟风”,看见别人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没有职业目标可言;再者,学生的职业规范不到位。学前的教育课程知识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品德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并且多数为传统性质的硬性灌输,在职业规范上缺乏针对性,缺乏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此外,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上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把职业道德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内涵无法体会;最后,许多学生把教师职业作为最后选择,意味着学生在其他行业无法更好的完成就业时才会选择去做幼师,且大多数学生认为做幼师档次低,社会地位低,工资收入少,和其他工作比起来显得太寒碜,因此,大多数学生不选择幼师职业,即使选择了幼师职业,也只是把教师职业当成跳板做的暂时性选择,对教师职业缺乏兴趣,得过且过等,为将来更好的选择其他工作做准备,缺乏职业情感。

学前教育没有走出传统模式,就选择幼师职业的学前专业学生来说,进入幼儿园这个工作单位,幼儿园数量不少的学生一下子感觉难以适应,其次,一味重视音乐、舞蹈、绘画和手工等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训练,对专业理论熟悉程度不够;再次,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重视程度不够;最后,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较之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逐渐发展的幼儿心理和教学现状,学前教育学生在校教育体系和幼儿园管理体制衔接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幼儿教师工作的自然衔接意义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幼师的培育地,做好学前教育学生与幼儿教师的工作的衔接啊培养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由“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角色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担负着培育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所以,衔接工作具有十分重大深远的意义。专业与职业衔接是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知和对其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所持有的看法和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和期望一致,它本身也包括学前专业学生对幼师的个人看法以及具备的素质。

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幼儿教师工作的自然衔接能让学前专业学生自身对幼师这个职业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能够为更好的适应幼儿园教师工作做好职业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准备,更好的度过由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初的不适用阶段,尽快做好做教师的准备,进入教师角色。

三、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幼儿教师的自然衔接的方法措施

要使学前专业学生能更好的做好与幼儿教师的衔接工作,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专业跟职业的沟通和衔接,应该从学校的专业教育和课程设置上入手,更要从个人因素着手,才能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过程中,除了幼儿理论教育和技能培养之外,重视学生的职业信念和职业理想的培养,更具有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做好衔接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专业意识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正确认识职业做正确引导

专业知识固然十分重要,但是加强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认识是必要的,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对学前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部分学生把学前教育专业看成“保姆”专业,觉得以后发展空间小,是帮别人看孩子的,不用学都会,也有人把幼师职业看成女性职业,认为男生做幼师不适合等等,这些都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误解,这对学前教育专业产生了消极影响,不利于更加广泛的招收学生,挫伤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对幼儿教师角色和学前教育专业认识影响了学生对择业的选择,学校方面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并且贯穿在校学习的始终,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到自身需要担负的责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应该秉承让学生儿童得到启蒙教育,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与爱的思想理念,以儿童的思维去与他们建立起友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担负起教师角色,又担负起朋友和管理人员的多重身份,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应该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幼教改革的过程中,逐渐摒弃封闭式的班级教育,逐步把家庭和社区融入教育的行列,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创造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教育环境。

(二)以就业为导向,提高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相对如今变更发展的幼儿教育发展的要求,学校的课程设置远远滞后于现实,学前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的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这就导致了学生毕业后再就业岗位上无所适从,对幼儿园日常工作缺乏了解,需要从头学起,从业能力不足等入职适应不良现象,为了更好的衔接好专业知识和职业要求,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能更加贴近幼儿教师工作的实际要求,设置定期走出校门去幼儿园实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尽量拓宽实践课程的范围,增强学生的从业能力,逐步树立起学生坚定的职业自信心。还应该广泛开展顶岗实习,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真正的幼儿园工作环境,而不是纸上谈兵,通过对幼儿园的了解,提高自身的从业能力,为更好的适应幼儿园工作做铺垫。

学生学习的不仅是正规课程,还学到了与正规课程不同的东西。我们不仅要学习正规课程的知识,隐性课程越来越成为学习教育的一个重点。理论上来说,学前专业学生的我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是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活泼好动,喜欢突发奇想的儿童,所以学前学生必须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才能满足儿童的要求,做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其次,要关注一个学生是否真正获得知识,不是仅仅关注非计划性和非与星期的教育影响,还应该把专业课程扩展升华,以就业为导向,丰富专业技能,培养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广博的知识,这样才能胜任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个人方面加强实践,培养自身的教师职业素质

我们要想增强自身的能力,实践是最好的培养方法,实践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中,我们每年都会有计划针对性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可以在实践中较早的接触和理解将来从事的职业,还能在实践中培养自身的教师职业素质。首先,实践可以不断接触幼儿学生,儿童的纯真可以从内心深处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去了解儿童,对儿童萌发热爱之情。幼儿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就是要热爱儿童,喜欢孩子,只有对儿童产生兴趣才能让学前专业学生自身坚定幼师的职业理想。再者,在实践中我们能了解到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有了使命感才会对从事教师职业有着向往,才能树立起终身投身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童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所以儿童的启蒙教育在其一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感受到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我们,也许儿童的幼年时期,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会对儿童影响颇大,在不断的对儿童的认识和了解中,产生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今天是学前教育的学生,明天就是祖国的园丁,为祖国幸苦的培养着下一代,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儿童的当下或未来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加强学前专业学生个人方面的实践是培养自身教师职业素质的有效措施,能更好的做好专业和职业的自然衔接,奠定良好的职业素质基础,在走上教师职业这个岗位伊始能够更迅速的适应职业的需要,成为祖国优秀的人民教师,肩负起幼儿教育的神圣使命。

篇7

[关键词] 英语儿歌 幼师学生 英语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幼儿英语教学近年来也迅猛发展。低龄化现象也越演越烈,与之相对应的师资力量需求也随之增大。职业学校也相应地开设了幼儿师范双语专业应对幼儿园师资力量的缺口。

一、幼师英语专业学生的现状

1.英语基础知识差,听说能力薄弱,对英语学习缺乏信心

目前幼师学生的现状令人担忧。学生来自全市各个学校,外语水平相差很大。而且他们大多是因为没考上高中才不得已选择中职学校,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学校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并没有对学生实施最低录取分数,只要愿意来读都可以进入到幼师专业学习,而且报考之前也不了解幼师专业,这部分考入幼师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听说能力差,有的只认识26个英语字母,而且还读不准;一小部分考重点高中的学生落榜到幼师,这一小部分外语基础不错。这就形成了两极分化。所以在教学中,差的学生听不懂;好的学生认为学得太少,太慢,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缺乏兴趣

从学生对学习外语的兴趣来看,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认为外语是非常有用的,不论是自身的素质提高还是今后的工作应用都有帮助,故表现积极,愿意学习。但又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是对英语学习失去信心,在英语课堂上抱着“爱听不听,能混则混”的学习态度,表现懒散。

二、英语儿歌的概念和特点

后来,在我三年的幼儿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正确使用英语儿歌教学对幼师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他们英语教育教学的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在此,得阐释一下本文中英语儿歌的概念。英语儿歌统指童谣,诗歌,歌曲,手指游戏,它们大多都以chant的形式出现。句式多重复,语言浅显易懂,旋律优美,节奏感强,形象具体生动、富于动作性(摘自学前儿童英语教育,科学出版社,杨文主编),主要有以下几种:

1.英语数数儿歌

数数歌是一种着眼于培养幼儿数学概念的儿歌。它把初步的数学概念和具体可感的形象结合起来,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有效培养幼儿对英语数字的认识。数数歌中有的是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和掌握最基本的数的序列,如儿歌:“One,two, three, four, five, once I caught a fish alive, Six,seven,eight,nine,ten,then I let it go again. Why did you let it go? Because it bit my finger so. Which finger did it bite? This little finger on the right.”(选自《幼师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邱耀德主编)还有的是着重于训练幼儿简单的计算能力,如边唱边算,起到了训练儿童思维敏捷、语言准确的作用。

2.英语游戏儿歌

游戏儿歌是配合游戏活动的儿歌,它伴随着幼儿的游戏动作而吟唱,能够激发和加强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愉悦感。儿童边玩边唱,使整个游戏富有节奏感,从而提高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的内容。如《Ten little Indians》,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大圈,请一名幼儿出来按歌词点矮人,要间隔点,被点到的小矮人在间奏处走成一个小圆圈。音乐重新开始,内圈人按顺时针方向学作矮人蹲着走;外圈人学高人按逆时针方向踮脚走。两个乐句交换一次动作,歌曲结束。矮人听前奏回原位站好,游戏重新开始。(选自幼儿园活动英语指导大班,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余珍有主编)。

3.英语问候儿歌

英语问候儿歌是一种把日常对话融入到歌曲中的儿歌形式,它伴随着幼儿的吟唱自然习得英语日常对话。如,“Good morning to you, Good morning to you, Good morning dear teacher, Good morning to you.”“Hello,hello,how are you? how are you? how are you? Hello,hello,how are you?I’m fine. Thank you.”

4.英语猜谜儿歌

谜语是一种不直接叙述本意而运用比喻、影射来暗示某个事物、现象的隐语,一般由启示猜者的言辞──谜面和猜测对象──谜底组成。谜面所提出的问题与谜底答案之间由事物的共同点相联系。用儿童歌谣的形式表达谜面的谜语就是猜谜歌。猜谜是富有游戏趣味的活动。含蓄的谜面中所蕴含的强烈悬念正投合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猜谜是一种机敏和智慧的竞赛,对于开发幼儿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摘自百度《浅谈幼儿园儿歌教学》)如:“What’s?this?guess,guess,guess.What's?this?guess,guess,guess.What’s?this?a?pen,a?book,a?pencil book.Yes,yes,yes.”(选自《英语儿歌大家唱》,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

5.英语手指游戏

英语手指游戏是以发展幼儿小肌肉能力和锻炼幼儿英语语感的儿歌形式。它富于动作性,深受幼儿喜欢。如,“《躲猫猫》peek, peek, peek-a-boo, peek, peek, I see you.”“《Two little black birds》, two little black birds sitting on the hill ,one named Jack, one named Jill, fly away Jack, fly away Jill, come back Jack ,come back Jill.”

三、英语儿歌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听说能力,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英语儿歌以其生动活泼,行文简单,节奏明快,充满童趣,琅琅上口的说唱形式不仅深受幼儿的喜爱,而且也深受我们中职幼师英语专业的学生所喜爱。前文讲到学生英语基础差,听说能力薄弱,不敢开口说英语是普遍现象。一年级的基础英语科目也没有适合幼师专业学生特点的教材,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方法还延续初中的学习习惯,而且到二年级开设幼儿英语教学法的时候,学生还不能转变角色,总认为自己是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是未来的老师,而且根本就没有去引导幼儿,激发幼儿英语学习的意识,单纯地认为就是教幼儿认识单词和句子,教学方法单一。但是在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中用上述提到的以英语儿歌为载体进行穿插教学,却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从英语儿歌生动活泼,行文简单,节奏明快,充满童趣,琅琅上口的说唱形式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乐于开口,大胆表现,不仅增加了英语基础知识还觉得学习英语不枯燥,非常有信心,愿意去学英语。

2.加深对幼师学生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习这样的儿歌其实很简单,用情景表演,角色对话,动作演示,分组比赛,音乐游戏,体育游戏等方法,学生也比较乐于接受,容易学习。而且让学生了解到英语儿歌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形式,简单易学易教。所以,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大大提高,对幼儿英语儿歌有了浓厚兴趣,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积极,课外还主动收集英语儿歌,在宿舍里相互传唱,相互学习。这样有了信心和兴趣,学生就愿意学习了。

四、英语儿歌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笔者在幼儿英语教学法教学实践中就充分应用了英语儿歌,现作一下介绍:如讲授幼儿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原则。教学过程如下:

1.Say hello.和学生互唱《Hello》歌和学生互相问好。

2.Warm up.一起做手指游戏《Five little monkeys》《Walking walking》,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导入新课。

3.New lesson.引导学生思考幼儿在什么样教学中才能主动开口学习英语。并分组思考体现趣味性原则具体有什么形式(游戏法,表演法,说唱法,手偶法,声调法,故事法等)。教师用英语儿歌《Father finger》《I’m a little teapot》《Two little black birds》《Dog and cat》《This is my family》《Tiger or cat》引导学生体会理解。

4.Practise.学生分别以上述儿歌为载体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组模拟教学。

5.Say goodbye.教师和学生相互评价和总结。以《Say goodbye》结束上课。

学生反馈说这样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知识面,提高了英语教育教学的能力,自然习得了幼儿英语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参考文献:

篇8

在实施美育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地区学生与本地学生之间的差异。一方面,教师要重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在尊重藏族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接纳其他地区的文化,并通过相互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与传承发展意识。这不仅是内地班应有的教育意识,而且是审美教育中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认知的重要手段。教师应以自身的深入理解为基础,通过主动了解地区文化的基础表象、深刻内涵以及文化价值,找到其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差异和共通之处,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融合或对比,由此彰显不同地区文化在美育方向上的引导作用,让内地幼师生能够在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同时认识到其他地区文化的多元性,进而为地区艺术与文化的推广、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本地学生与地区学生之间的审美差异。内地幼师生从小就接受地区文化的熏陶,在审美上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更容易判断、接受地区文化的特点与审美风格。同时,部分学生对于其他地区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拥有更客观的认知,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与问题,尤其在审美教学中,既要从基础处讲解,又要以综合面拓展,让学生能够在课程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对文化的学习。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内地幼师生的审美习惯,并能够借助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审美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而找到其中的契合点,让学生能够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不同的方向思考审美问题,并在审美差异中寻求共通之处,在对比中展现审美的特征与要素。

二、内地幼师生美育实施的对策

1.在作品赏析中感受美

在美术教学中,作品赏析是实施美育的第一环节。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优秀的作品往往可以给人无限的启发与引导,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总结规律、找寻特征,建立正确的审美意识与观念[1]。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教师可以塑造情境,深化学生的体验。如,在赏析地区的壁画作品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音乐作品,以烘托氛围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又如,在赏析山水画时,教师可以配上古风音乐作品,利用电脑软件,将作品中的部分内容进行动态化处理,如随风拂动的柳枝、飞翔的山鸟、钓鱼的蓑翁等,给学生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与体会,帮助他们理解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式与艺术处理效果。第二,要充分展现学生的思考与自我表达。在作品赏析中,教师不能强行将自己的理解或课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表达自身的审美意识与思维。在欣赏之后,教师可以先让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赏析成果,而后让多名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提出不同的观点,并在辩论中不断深化[2]。如,在赏析藏绣作品时,笔者将课程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由学生赏析作品,让其主动表达自己的欣赏成果;其次,学生根据提出的不同观点展开探讨,从更加深刻的角度分析作品的内涵,以丰富赏析成果;最后,笔者结合课程表述自己的鉴赏结果,并让学生进行综合思考,找出自身审美判断与意识中不足的地方,同时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第三,要注重不同文化的对比呈现。教师需要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融合,以此强化学生的审美包容性[3]。如,在赏析壁画作品时,笔者整理出不同的壁画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鉴赏:一方面,从时间上,选择从石器时代的到现代的壁画;另一方面,从地域上,可以选择敦煌的石窟壁画、景德镇的陶瓷壁画以及其他地区的壁画等。通过时间与区域文化上的对比,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

2.在课堂训练中创造美

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创造美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在思考、尝试、绘画等过程中不断深化对美的认识,从而逐步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与审美思路[4]。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创作思路与审美风格,既要彰显其创作风格的独特性,又要使其作品符合大众的审美。学生作品既要突出民族特色与区域特色,又要融合不同地区的美术要素。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拥有更客观的审美思维。首先,在创作训练中要给予学生自。教师不需要提出完整的主题方向,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创作思路与方向,鼓励其通过思考和判断找到合适的创作方式与内容[5]。如,在教授水彩画时,笔者会应用更自主的话题选择方式,通过为学生展现一幅儿童水彩作品,让学生由此展开想象进行创作,从形式上进行融合拓展。如:有的学生用水彩的方式,将儿童画绘制成唐卡的形式,以此展现出不同文化的交融;有的学生则用水彩的方式回归儿童视角,采取抽象涂鸦的方式完成创作。其次,在创作训练中要坚持职业导向。幼师生是以幼儿教师为职业目标的学生,因此,高校在美育中应落实职业技能教育。如,在教授素描知识时,笔者为学生布置了儿童画的创作任务。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绘本,根据其文字描述创作相应的儿童绘本作品。这样既展现了学生的职业发展目标,又落实了美育的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儿歌、漫画、诗词等作为创作的条件,以此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与文化修养。

3.在作品展览中分析美

在美育中,除了引导学生创作,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现作品的平台与机会,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展览、思考与分析,让学生在自我审视中不断成长,在交流分享中拓展认知,进而接纳不同的审美风格与特征,能够以客观、广博的角度分析不同艺术作品的美感与价值,由此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6]。这样的教学指导过程不仅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与优势,而且能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使其能够从作品中找到创作根基与审美情感。笔者还组织了学生美术作品展览会,搭建了学生作品鉴赏平台。首先,笔者一般会选择每学期临近结束时设计一些活动,全面审核与鉴赏学生在本学期课堂训练环节中完成的作品,从中选出达到一定艺术标准或具有学生个人特色的作品,并将这些作品纳入学生美术作品展。其次,笔者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日期,一般选择周末,在大多数学生与教师不需要工作、学习的时间正式组织作品展览会。在展览会开始之前,学生需要成立若干小组,设计展览会邀请函。邀请函既要彰显展览会的主题,又要凸显学生的审美特点,由此作为吸引师生参与展览会的基础作品。最后,在作品展览会开展期间,笔者要求学生作为作品讲解员,从色彩、线条、结构、民族文化等角度,为广大师生分析自己的作品。尤其是内地幼师生,其可以向其他学生和教师讲解地区的文化与艺术,并通过融合不同地区的文化,达到文化交汇与审美交流的效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氛围的熏陶,而且能增强创作信心与审美自信。同时,笔者会将学生的作品进行数字化处理,将其上传至校园网平台,引导全体学生进行赏析与评价。尤其是本班的学生,要品评同班同学的作品,并撰写相应的评价手册。在作品分析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增强。4.在场景参观中发现美无论是艺术工作者还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在实施美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与发现美的能力。教师需要全面拓展他们的视野,使其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欣赏不同地方的山水风景,品味不同地域中的植被、建筑、服装等具有美感的内容,以此引导学生真正发现生活中的美,捕捉生活中美的要素,并将其作为创作素材[7]。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场景参观的实践活动,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观察与体会,将一路上看到的美景通过相机、写生等记录下来,引导学生养成用眼睛与双手捕捉美的良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具备发现美的能力。如,笔者利用清明假期,组织学生开展外出活动,带领学生外出踏青,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形成新的审美认知,并在游览结束后,要求学生将游览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画下来。这样既可以作为学生外出活动的重要纪念,又可以作为审美训练的重要方法,实现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培养。在该过程中,内地幼师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地区之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文化。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内地幼师生对于高原景观有着更高的熟悉度,但是对于平原、丘陵、山峰、森林等往往缺乏直观的审美认知。同时,内地幼师生对于其他地区的人文文化的了解往往也相对不足。因此,教师在外出活动设计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欣赏到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美景,又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与民族影响下的民俗文化,由此让他们形成更加宽广的审美视野,能够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展现出更高水平的艺术修养。

结语

针对内地幼师生而言,在文化差异与审美差异的影响下,教师在开展美育时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与策略,一方面要在作品赏析与课堂训练中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另一方面要在作品展览与分析、社会实践与观察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由此达到美育的目的,让学生成为具备审美素养的学前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2]胡霞.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育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71.

[3][4][5]李文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育实施现状的比较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94-195.

篇9

一、立足现实,科学发展,遵循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突出中职特色,不断完善幼儿教育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我校总结了2006级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2007级幼儿教育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有关专业实践教学的部分不断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由三部分组成:课程实践环节、综合实训项目、顶岗实习。在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的同时,也不断更新学生的幼儿教育理念,通过组织2006、2007级学生联谊,带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学习,主题班会,园长专题讲座等多种活动,使学生热爱本专业,具备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以此制订了2008级和2009级幼儿教育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2008级、2009级幼儿教育专业学制三年,其中四个学期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年到校外幼儿园进行顶岗实习。在教学计划的修订过程中,我校充分吸取2006级毕业生就业反馈信息和市场调研分析结果,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内外现有的教学资源并立项新建了音乐舞蹈实训中心,积极开发了以广州市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50多家幼儿园的学生顶岗实习基地。

二、积极开展校内专业技能竞赛与专业汇报活动,充分延伸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

幼教学生的专业技能体现在说、唱、弹、跳、手工艺术等方面。我校针对每项技能特点为学生创造锻炼、演示和竞赛促进的机会。技能竞赛和专业汇报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锻炼的有效途径。每个学期,在各年级分别举办幼儿教育专业幼儿故事、声乐与钢琴比赛、现场手工作品比赛、幼儿英语教学技能比赛、幼师三笔字等比赛。特别是幼儿英语教学技能比赛,既增强了学生在幼儿英语教学中融入唱、画、跳、演、说的实践能力,又突出了幼儿教育专业艺术与英语特色。同学们在参加各项技能竞赛活动中,巩固提高了自身专业技能,同时锻炼了胆量,还提高了活动组织能力。每年一度的大型汇报演出,既可以充分展示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在校期间练就的扎实职业技能基本功和良好的幼师专业素养,展示幼儿教育专业师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突显幼儿教育专业办学特色,同时又可以对幼儿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效果进行一次年度检验。

三、充分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长期不懈坚持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见习

1.积极与多家幼儿园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建立幼教实习基地经过四年努力,我校与广州天河区合一国际幼稚园、广州市天河区福龙中英文幼儿园、广州市海珠区怡海中英文英文幼儿园等50家中英文艺术幼儿园建立了合作关系。

2.建立行之有效的观摩见习制度结合不同年级每学期学习课程组织安排幼教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见习,制定了严格的见习纪律与制度,每次见习后同步进行评课活动,使学生对见习内容能够及时消化吸收,并要求学生撰写见习报告和心得体会。通过见习,学生对幼儿园常规教学有了初步认识,对幼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为后续学习提供了更强的动力。

四、创设生动的就业指导平台,积极组织往届毕业生和实习生返校举办交流活动

组织在幼教工作岗位上有突出成绩的往届毕业生回校与在校生座谈,邀请2008级实习生回校为2009级学生做实习专题报告,组织往届学生到幼儿园观摩见习图片及艺术表演,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2009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们从往届毕业生的现身说法中得到了信息和启发。毕业生的演讲和演示,受到了同学们欢迎。这样的交流活动在引导学生就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以园长专题讲座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

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使学生养成强烈的就业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职业道德观,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郑少凡摘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目标。现总结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激发学生投入未来幼儿教育事业的热情,我校经常邀请实习基地幼儿园的园长来校举办专题讲座。2010年6月10日下午,我校语言与艺术部邀请幼儿教育专家和幼儿园园长在学校学术报告厅为我校2008、2009级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走出校园,走向卓越”的专题讲座和现场招聘活动。出席这次活动的有乐贝家幼儿早教中心教学总监杨秋雅、台湾智慧鸟广州幼儿英语教研中心教学总监李宏庆先生和广州松洲中心幼儿园张月馨园长。讲座环节中,杨秋雅园长就优秀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九个特征、如何做同事喜欢的教师、如何做幼儿喜欢的教师、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如何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和当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等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杨园长用身边的典型事例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们诠释了新的幼儿教育理念。本次活动是幼儿教育专业“走出去、请进来”培养模式的有效实践,让学生受益匪浅。学生们在聆听中得到了启发,在互动中深深感悟,更在应聘中得到了成长,并对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实习就业充满了信心。

六、积极开展现场招聘会,提供供需双方见面平台,顺利完成学生的实习就业双向选择

篇10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52-01

幼儿在学前阶段通常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在这一阶段,我们不难发现,音乐教学贯穿在整个教学的重要性及迫切性。音乐是表达情绪宣泄情绪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幼儿具有喜形于色、内心外露的特点,由此,音乐教育是幼儿和教学间的共鸣点。本文就幼儿音乐教育进行简浅的分析。

一 幼儿音乐教育的创新

现今孩子音乐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都有利于孩子各方面素质的提升,这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1.教与学能力双提高

幼师在教学中的教不仅仅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指标,如何在教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是现代音乐教学的关注点。幼儿学习理解能力还很弱,幼师要教幼儿学会学习和怎样学习,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幼师来说,让幼儿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而通常这一点,会被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传统的音乐教学我们往往只是要求幼儿学会唱,并且记住歌词,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对幼儿来说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时就需要幼师去引导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去扩充幼儿的知识层面,让孩子运用大脑来感悟歌曲的表现力。

2.教与用的积极推进

传统幼儿教学通常只是把幼儿教会,并不会过多地强求孩子的运用能力。如何让幼儿从不懂到学会,再到运用层层递进,是现代教育对幼师提出的新要求。在幼儿的音乐教学中,幼师应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把整个音乐学习融汇进去。也可以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进行独自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由幼儿自己得出答案,教师给予指导。这些学习方法会使幼儿宽泛地学习到各种与音乐有关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幼儿的求知欲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二 幼儿音乐教育的意义

通过音乐,孩子能够在音乐的环境中从内而外地改变自己,使自己产生幻想在音乐中流淌的是美妙和智慧。

1.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

音乐能代表一个人的灵魂,甚至让全世界的人为之疯狂。音乐隐形地表达人的情感,情感是活跃的表达形态,因此音乐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和体会。音乐是人内在的情感活动,音乐能发展人情感认知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运动或活动会使自己身心愉悦,从而使机体得到锻炼,动作更加协调。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情感则会使幼儿做出不同的举动,每一次活动都代表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也会使身心感到无比的舒畅。

2.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

幼儿在对音乐有了充分的认知后,就会随着音乐的情感宣泄点找到自己最愉快的方式,当然这种表现会出现在幼儿自己的性格及爱好等方面,也就是孩子的个性。好的音乐会熏陶孩子的辨识能力,当孩子看到美与丑、恶与善时能表现出正确的态度。由此,孩子的心灵被一些美好的事物影响,被一些善的事情感动,性格也会变得高尚完美起来。音乐教育是一门陶冶情操、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

三 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1.审美感受的教育

音乐审美感受是幼儿在学习音乐过程中,产生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儿童音乐作品往往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天真活泼、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音乐背后的思想情绪会包含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音乐艺术不是单刀直入,而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出现在歌谣里,激发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的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2.娱乐性

音乐具有娱乐性,这就使天性活泼的幼儿喜欢并且积极地参与。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师应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歌曲,并引导孩子把这种娱乐性放大,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牢记,把教育通过愉快的音乐形式传递给幼儿,让其在音乐的感受中无拘无束,尽情地表现自己。

3.潜移默化

音乐教育不像其他教育,直截了当地表达,而是通过音乐触及孩子内心世界,也可以让孩子发挥自己无穷的想象力。音乐这时就像润物细无声一样播撒到孩子心中,而这种播撒和灌溉往往比直接的说教在孩子心中持续的时间久远。音乐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使孩子有多大的艺术造诣,这需要一个很长的潜移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