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商宏观环境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电商宏观环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电商宏观环境

篇1

摘 要 本文针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十二五规划中涉及电信运营商的内容,从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上海电信运营商“十二五”规划的提升设想。

关键词 十二五 上海 电信运营商

在上海电信运营商历年的发展规划内容中,对外部发展环境的分析都是重要的基础性内容,而环境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产业政策的影响,同时,公司的整体和业务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行业发展方向的影响,由此来看,各级政府及部门的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无疑具有很大的可借鉴和参考性。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十二五”规划前期内容的发现点

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主要关注的是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规划内容的执行和推进会影响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经营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里电信业“十二五”规划是针对电信行业发展制定的规划,是在政府整体规划指导下的分行业整体规划。除了关注政府整体规划里的宏观问题外,电信业“十二五”规划更侧重于关注电信行业自身的健康和持续发展。从前期政府和行业“十二五”规划相关工作和内容的公开情况来看,对上海电信运营商而言,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关注:

1.政府“十二五”规划工作启动之初正值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上海经济产生重大负面影响之时,编制之时则是金融危机影响趋减、国家和地方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现之际,应把政府对宏观经济走向的判断和调控方向及对行业未来发展的设计作为判断行业所处发展环境的重要依据,顺应时势,借势发展。

2.在政府层面“十一五”规划内容和规划期内的历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都占据重要位置。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前期进展情况来看,“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是“十二五”规划期内的战略性任务。TD-SCDMA和TD-LTE作为国家自主创新技术的典范,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将继续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并得到政策倾斜,这对建设和运营TD网络的中国移动来说继续是一种政策优势。

3.党的“十七大”提出“五化并举”、“两化融合”。“十二五”规划期将成为“两化融合”推进的重要时期,政府规划中必然有所体现,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规划中也会有所侧重,城市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将会有新的发展。

4.三网融合将是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也是国务院再次申明的重点。三网融合的主要工作都落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必然会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电信运营商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紧跟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相关内容,做出合理判断并及早地思考应对方案。

5.在2009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关于公布中国电信业“十二五”规划前期预研重点研究课题的通告》,首次列入了“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及若干重点增值业务开放可行性分析”课题,这意味着在“十二五”规划期内,我国电信业有着对外开放的可能性。上海电信运营商的“十二五”规划中必须考虑这种开放的可能性及开放后对上海电信运营商可能造成的影响并进行提前布局,促进增值业务持续成长。

二、政府及相关部门“十二五”规划内容和编制方法的借鉴

从全国各种类型规划的层级来看,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规划:一是国家规划和地方发展规划;二是行业规划,主要是国家各部委及地方行业管理机构针对行业未来发展制定的规划;三是企业发展规划,是企业就自身未来发展制定的规划。

从各层级规划内容之间的指导和影响来看,国家发展规划指导地方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并影响企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指导企业发展规划,地方发展规划影响企业发展规划。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会影响企业经营所处的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行业发展规划会影响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环境。企业在进行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宏观经济和社会环境以及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在未来的变化与发展。

在规划的方法上,国家发展规划、地方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也有一些做法值得企业借鉴:

1.规划编制要有准备。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制定详细而完备的编制计划、对规划中重大问题的前期调研和研究。

2.规划内容要具前瞻。要加强规划内容的前瞻性,立足企业当前发展情况,把握环境未来发展趋势,制定企业未来的发展之道。

3.规划成果要可操作。规划的目的在于指导未来发展,关键是可以实施、能够操作,因此在规划过程中要摸清楚企业各方面的能力与潜力,以制定出确实有效的措施,同时也要充分听取和融入各方面的意见,以形成对规划的共识,共同推动规划成果的落地和执行。

4.规划实施要重评估。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规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适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公司发展的情况调整规划的内容,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上海电信运营商“十二五”规划的提升设想

目前,国家的宏观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期转入结构调整期,中国的电信行业整体也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入稳定发展阶段,上海电信运营商应该适时思考与调整未来“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导向和结构体系,以提升规划的质量,更好地适应和引领公司未来的发展。

1.规划目标从收入导向转向收入、利润双导向。在电信行业新的发展阶段,相比于收入来讲,利润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上海电信运营商在编制“十二五”规划时,要从原来单纯的收入目标导向转向收入、利润双目标导向,重构发展模型和发展路径,才能确保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规划结构体系从全面的结构体系转向重点突出的结构体系。在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后,企业的发展更需要重点突出、任务明确。因此,“十二五”规划需要调整原先“大而全”的规划结构体系,在明确未来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后,突出公司未来几年持续发展所需完成的各项重点工作内容,并进行有侧重和针对性的资源保障,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詹姆斯.肖.电信业战略管理.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3.

篇2

当年,以郑百文为代表的强势销售渠道,面对来自上游供应商的要挟与博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眼下,苏宁、国美们的快速崛起,已具备与厂家分庭抗礼、独自发展的综合实力。两种渠道的不同走势,一方面是因其渠道模式与机制的合理性与现代性差异,另一方面还在于上游供应商的支持与培养。

当前,我国消费电子流通渠道,在城乡二元化结构的作用,呈现出大中城市扁平化、县城及乡镇分销两种截然不同的现状。

实际上,就分销渠道本身而言,并不存在先天性的城乡两元化结构,只是受到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企业投入力度等各种宏观或微观因素的限制,导致了在一二级市场上,企业更具有开设大型家电连锁卖场的有利条件,消费购买力、物流配送、安装服务等体系也相互配套和支撑。而在农村市场上,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引发消费力不旺,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之弱,造成了物流配送体系成本高。而在服务等其它方面,更无体系可言。

这直接引发了相关企业,将新产品新技术、中高端产品的销售重点放在城市,而无法领带农村市场对这一块市场空间的支撑。企业从这一市场所获得的利润空间大、货物周转速度快。最终,三四级农村市场则变身为低价格、低技术、淘汰产品的倾销地,企业的投入缩小、渠道的建设费用减少,最终形成了当前的市场现状。

不过,随着家电下乡政策的推动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配套环境体系完善,这种渠道再度面临新的变革。一些专业化的零售渠道还将会快速复制在一二级市场的模式和架构,快速向三四级市场扩张。苏宁们的下乡进村大幕已经拉开,同时江苏汇银、浙江百诚、武汉工贸等一批中坚型家电连锁商立足于三四级市场的架构已然形成。

如此一来,全国性零售分销商、区域性零售分销商以及市级商,甚至包括众多的乡镇个体零售门店,都在这种格局下,面临新一轮的变革与走势。

就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行业格局来看,这些渠道应当说各具优势,但又面临不同的挑战。中国市场的巨大机会,引发了外资企业的投入力度。就目前来看,外资企业自建渠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就造成现阶段他们对全国性家电零售渠道的依赖性较强,特别是在大连锁的扁平化终端,已经成为许多跨国消费电子企业的新平台。而由于全国性的消费电子分销渠道已经弱化分解,地区性的分销商,仍然会获得外资企业的重视和青睐。

篇3

关键字:PEST;宏观环境;啤酒;行业前景

作者简介:王铁山(1972-),男,湖南宁乡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深圳金威集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科学。

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境外技术和资本的影响下,我国各个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在明显上升,中小企业不断沦为行业内巨型企业掌控的生产体系附庸。作为企业高管,必须未雨绸缪、审时度势,在充分研究本行业宏观形势后,因地制宜,制定适宜的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在经济全球化的态势下,省市、国家以及大到全球的企业所处行业的宏观环境(PEST分析)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至关重要。宏观环境又称一般外部环境,是指影响行业和企业的各种宏观力量,不同行业和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和经营需要,分析的因素和具体内容可能会有差异,但一般都采用PEST模型[1]从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这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如图1所示。

为避免流于空泛,论文以我国饮料产业中的啤酒分支为例,实例说明PEST模型在啤酒行业前景分析上的应用。

二、政治法律环境(P)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政府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对市场进入、竞争活动或利润这样一些市场经济关键变量进行全面限制。以啤酒市场为例,国家和地方在相关政策中有许多规定和限制,这对啤酒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产生极大的影响。

1.加入WTO的影响。加入WTO后,中国进口啤酒的关税从以前的35%下降到12.8%,啤酒行业更容易受制于外界经济运行的波动。但作者认为[2],加入WTO并不会对中国的啤酒产业产生太大的冲击,原因如下:

①受啤酒产品新鲜度和运输成本的限制,采用国际贸易进行啤酒商品进口输入的优势不大,关税的下降并非国外潜在进入者决策的主要考虑因素,即使关税有所下降,国外主要竞争者的理性选择仍然是采用以本地生产为主的方式。

②从需求的市场结构来看,中国的啤酒市场一直呈现高档产品约占10%,中低档产品约占90%的金字塔结构。进口啤酒一般定位在位于塔尖的高档啤酒市场上,一般是在5500元/吨左右的高档啤酒,而国内啤酒的出厂价一般只有2000元/吨,从整体而言,它们不会对我国啤酒市场造成很大冲击。

③大麦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目前国内注重质量的啤酒企业大部分使用进口大麦,每年尚需进口200多万吨大麦。大麦进口关税由30%降到9%,降低了国内啤酒产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了中国啤酒企业相对于国外进入者的竞争能力。

2.政府产业政策的影响。中国酿酒工业的产业政策有“四个转变”,分别是:粮食酒向果类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作为中国酿造产业的主力军,啤酒产业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度较高,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高度化具有一定的拉动作用,因此中国的总体啤酒产业政策就是积极鼓励、适当发展。

中国轻工业总会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将啤酒工业的重点放在结构调整上。制定了三项具体政策:一是国家经贸委设立啤酒工业结构调整改造专项投资;二是择优扶强,重点支持10个民族品牌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使其在国内市场的集中度达到40%以上;三是以品牌为龙头,支持大型啤酒企业集团实施跨地区、跨产业的联合兼并,或采用其他多种形式的控股、参股、企业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实施资本化经营,使知名的优势企业实现低成本地扩张、高起点发展。

3.税收影响。国家对啤酒业采取了高税赋政策,除征收17%的增值税,3%的营业税外,还从量定额地对每吨啤酒征收220元的消费税以及33%的所得税。这种高税赋会给啤酒企业增加了运营成本,但这恰恰造成了中国啤酒产业市场集中度低,因为高税赋能给当地政府财政收入带来的可观收入,使其有了盲目建厂的冲动。

另一方面,国家从2001年5月起对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在维持现行的出厂价的25%和15%消费税税率的从价征收办法的前提下,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同时取消现行的以外购酒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此次税收调整使白酒产量大幅度下滑,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作为白酒的替代产品,此举却有利于啤酒、葡萄酒的行业发展。

4.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中央政府已经多次运用宏观政策的力量,力图整顿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但是地方保护主义具有一定的“惯性”。一些既得利益者唯恐市场化后他们的利益丧失,因此尽量维护这种“惯性”,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啤酒市场竞争中的地方特色。

地方政府为追求本地经济增长,争相投资于见效快、回报率高的消费品加工业,结果导致各地出现大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重复建设,使地区间的竞争加剧。所以许多地方政府都实施各种保护措施以维持本地企业的生产销售和利润,用行政力量阻挡更有竞争力的外地产品的进入,让消费者喝本地产的啤酒。从总体来看,不让更有效率的企业生产而让效率较低的企业生产,显然是不利的。所以,我国啤酒市场具有明显的地域色彩,缺少强势的全国品牌,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

三、经济环境(E)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1.GDP情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的一大亮点[3],如图2所示。

解三明等人利用生产函数和计量经济模型对我国“十五”及2006-2015年的经济增长潜力和实际经济增长率进行了预测,得出以下基本结果:“十五”期间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在7.5%左右,2006-2015年间,可实现7%或略高的经济增长[4]。

林毅夫认为,美国能长期维持3%的增长速度已经是相当不错,而中国经济则可以再维持30年左右的8%-10%的快速增长[5]。

2.中国居民收入增长情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对啤酒产品的购买能力越来越强,这成为我国啤酒产业迅速发展的良好基础。

图42002-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扣除价格上涨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4%,如图3所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实际增长10.4%,如图4所示。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8%[3]。

四、社会文化环境(S)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2006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14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9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584万人,出生率为12.09‰;死亡人口892万人,死亡率为6.81‰,自然增长率为5.28‰,每年15-65岁新增人口数量在1200万左右。

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啤酒年消费量显然与一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变化有很大关系。在中国,一般而言年青人的啤酒消费量大于老年人,而城市人口的啤酒消费量要大于农村人口。笔者认为,在中国啤酒消费能力的变化上将取决于以下两种相反作用的因素对比:

①中国有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并且,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3],见表1。这种趋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可逆转,这可能会弱化啤酒消费市场的消费能力。

②中国农村向城市的人口流动已是大势所趋,2006年到大中城市的农民工占到跨省流动农民工总数的60%以上,外来工人口比重排在前4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北京、广州,比例较高的17个大城市占了全国外来人口总数的45%。随着中国政府“城镇化”政策的纵深推进,以及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中国的城市化趋势将不可避免,这种居民身份的变化又可能导致啤酒消费能力的上升。

表1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表

年龄结构标准

1982年

1990年

2000年

2025年(预计)

2050年(预计)

占总人口的比例(%)

0岁~14岁

33.6

27.6

21.3

~

~

65岁以上

4.9

5.6

7

>12%

>20%

老少比(%)

14.6

20.2

29.5

~

~

年龄中位数

22.9

25.3

32.6

~

~

虽然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啤酒生产大国,但是这个称号只是从总量意义上而言的,从人均消费量上看,并非如此。可喜的是,中国的人均啤酒消费量正快速上升,中国啤酒市场的潜在市场容量大有可观:

①中国酒类消费者的偏好正在发生改变。90年代初,中国人均的年啤酒消费量只有6升,而到2006年则攀升为23.5升;并且中国啤酒占饮料酒的比重也不断攀升,啤酒正在成为极受欢迎的饮料酒。

②人均年啤酒消费量仍有上升空间。目前,世界人均啤酒年消费量为28升,而捷克已达到了163升,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费国美国是82.51升,作为和中国居民生活习性相近的邻国日本,也达到了56.8升。

③农村市场大有潜力可挖。国家推行“三农”政策,2006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为214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7万人,农村低收入人口比上年末减少517万人。庞大数量的农民存在消费需求却长期得不到满足,随着他们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势必会改变农民的消费观念。

五、技术环境(T)对行业前景的影响实例

行业的每一次大的发展,都是与科学技术大的飞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9世纪,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啤酒生产告别了手工作坊进入工业化阶段。20世纪,以微电子及自动化技术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啤酒生产规模急剧扩大,啤酒也从原来的贵族产品变为平民产品。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的到来,将掀起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作为传统产业的啤酒工业也将发生革命性和彻底性的变化。

①生产技术发展的影响。上个世纪,日本朝日啤酒凭借对啤酒文化的深刻理解,发明了“纯生啤酒”,给世界啤酒工业带来一场革命。而我国广州珠江啤酒公司,也正是由于这项技术的引进走向了辉煌。日前,随着PET瓶涂层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塑料化包装的轻便、安全、环保等优点日渐突出,这种科技进步降低了运输成本,有利于拉动广大农村市场需求。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上述技术创新可以达到使整个产业跳跃发展的效果。G-K模型中提出了关于创新的思想,也就是说在产业中出现新产品替代以前的旧产品的情况可以避免产业走向衰退期,而直接走向新的增长期。

②信息技术的影响。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捕捉有效的信息才能果断决策,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以更短的反应时间来进行更多的协调和控制工作。将营销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建立包括销售、采购、库存、财务管理和控制等核心业务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成为现代啤酒企业的重要的特征。在传统的信息环境中信息的传递过程强调了正向流:由制造商——>消费者;而忽视了反向流:消费者——>制造商,消费者只是产品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今,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为信息双向传递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点对点的信息沟通成为现实,并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调研工具。制造商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消费者的偏好等等,更好,地实现营销的最终目标——满足客户的需求。

六、PEST行业前景探究结论

通过以啤酒行业为例进行的外部宏观环境分析,我们就不难对我国啤酒行业前景作出如下推断:未来十年中国啤酒行业整体看好,产量继续稳步上升,外资收购和资产重组持续加剧,市场结构趋于垄断竞争型,会形成几个大的啤酒集团控制国内啤酒市场70-80%左右份额的局面,其余为一些二级啤酒集团所占有。我国啤酒企业数量会继续下降,一些品牌号召力比较强的老牌企业或拥有雄厚资本实力的大企业通过不断地兼并、外地建厂的手段不断扩张,完善全国布局,积极扩大产能,成长为中国本土啤酒企业第一梯队,以青岛、华润、燕京为代表。以珠江、金威、金星为代表的的第二梯队也明显感觉到了近几年啤酒行业大军压境的局势,一方面积极与国际啤酒巨头结盟,如珠江与英博,金威与喜力,另一方面都在纷纷走出自己的根据地,向外拓展,以巩固自己在第二梯队的位置,避免被兼并的危险,并同时积极向第一梯队靠拢。而一些地区性的中小企业最终或者难逃被兼并的命运,或者倒闭退出市场。

总之,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想成功的制定本企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就应该熟练运用PEST模型,全面采集,认真分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美)Petersen,H.C./Lewis,w.c.《管理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版社,2002,p69-79

[2]王铁山,KW啤酒集团市场拓展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商学院,2007,P18

[3]国家统计局网站,2007

篇4

(一)划入的职能

1、将原地区行署经济贸易处负责的产业政策、技术改造和投资管理、重要工业品及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等职能划入;

2、将原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职能整体并入。

(二)增加的职能

食盐、烤烟、成品油等国家重要物资的宏观管理以及成品油的网络规划、布局建设等职能。

(三)转变的职能

1、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和技术改造投资管理整合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2、加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面性工作。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重大问题协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并提出全市实施产业政策的意见。

3、取消商有关部门确定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总量和确定商业银行贷款、直接融资用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职能。

二、主要职责

(一)研究提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组织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衔接、平衡各主要行业的行业规划;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及调控政策;作好社会总需求总供给等重要经济总量的综合平衡和重大经济指标比例的协调。

(二)贯彻落实国家、省上关于西部地区开发的方针、政策,研究提出全市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提出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研究提出我市吸引人才的政策建议。

(三)依据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和制定全市相应的产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全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四)研究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提出全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改革开放促进发展的建议,指导和推进总体经济体制改革。

(五)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点项目和生产力布局;建议安排财政性建设资金;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和监督管理重点建设项目;编报、下达利用外资项目、境外资源开发类和用汇投资项目;负责全市投资体制改革工作。

(六)负责限额内政府投资项目即全部或部分使用了国家补助资金、国债资金、省级财政预算内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资金以及政府承担偿还或担保责任的国外贷款项目初步设计、概算审查上报、竣工验收工作。

(七)负责搞好纳入省计划的基本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概算(含概算调整)、竣工验收的审查上报审批工作;审批限额以内基本建设项目,审查申报限额以上项目。

(八)组织和管理重点项目稽察工作,督办省稽查办交办的案件。

(九)依据国家《招标投标法》和省上制定的实施办法,指导和协调全市招投标工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有关《招标投标法》配套规定;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进行监督检查。指定招标公告的媒体;组建全市跨部门、跨县(区)的综合性评标专家库。

(十)拟订和协调全市国土开发、整治、利用和保护的政策意见,编制区域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计划,扶持国扶贫困县(区)发展经济,搞好资源开发、生产力布局,推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搞好项目方案的审查、上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验收,促进扶贫开发工作。

(十一)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出全市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并协调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衔接农村专项规划和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强市”战略,研究并制定工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十二)研究分析市场事关群众生产、生活切身利益的供求状况和重要商品供求总量平衡,组织制订重要农产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规划、调控政策;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制定粮食储备和物资储备计划;指导、监督重要物资的流通:提出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

(十三)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衔接平衡,协调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全市科技发展的方向、重点及相应的政策措施;组织制订科技项目攻关计划和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并转化为生产力。

(十四)搞好宏观经济预测、预警和分析研究,参与研究运用税率和价格等主要经济手段的政策建议;组织或参与地方经济法规的起草和协调实施;指导协调全市国民经济动员工作。

(十五)根据国家和省上提出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和利用国外资金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提出我市利用外资的总规模和投向。

(十六)搞好各类项目的前期储备,推介招商项目,职责范围内的项目评估、咨询服务工作。

(十七)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意见,协调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的重大问题。

(十八)负责库区移民工作和库区经济建设项目工作。

(十九)承办省发展改革委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十)承办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主要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9个职能科室。

(一)人事秘书科

负责组织协调机关日常政务工作;负责会议的组织与服务;负责草拟委机关有关重要文件;负责文电处理、政务信息、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以及督查、保密工作;负责办理全委机关工资福利、干部考核、人事调配、编制管理以及机关财务、总务保障、财产管理、车辆调度和接待等后勤服务工作;负责离退休职工管理工作;承办委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国民经济综合科

研究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组织制和协调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编制、分解、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年度计划,提出全市经济总量平衡、发展速度、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措施;进行宏观经济预测、预警,组织宏观经济调查,提出分析报告和对策建议;负责全市粮食宏观调控,协调粮食购销政策和储备库建设;负责全市高新技术、利用外资计划和外贸、经贸流通等计划和建设项目。

(三)固定资产投资科

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有关投资宏观调控政策,规定,积极引导投资方向;编制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度计划及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建设投资计划;负责城市基础设施、行政事业单位基本建设项目;汇总下达国债资金,省下达的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省资本金基金计划,向省发展改革委汇报、争取、落实建设资金;负责全市基本建设计划和重点建设项目等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投资许可证管理工作。

(四)社会发展科

研究提出全市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协调拟订社会事业发展政策,负责安排和管理政府投资的社会事业项目;衔接国家和省上安排我市的教育、卫生、体育、旅游等社会事业项目专项资金。

(五)工业科

研究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和方针政策,收集分析工业信息,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对策。提出相关产业总量指标和结构调整建议,研究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研究编制全市工业生产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工业生产计划;编报工业建设项目计划,上报、审批工业建设项目。协调有关工业发展工作。组织贯彻国家和省上产业政策,研究分析全市工业产业发展情况,组织拟订工业综合性产业政策,组织和协调我市工业专项产业政策的制定,监督产业政策的落实。负责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管理、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计划编制,研究并协调重点工业基本建设及技术改造项目的布局,提出指导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定意见。

(六)交通能源科

提出全市交通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交通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交通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交通项目的布局。研究编制全市交通运输、邮电、农村能源中、长期规划,上报下达年度交通运输计划;编报交通、邮电、能源建设项目计划,农村能源建设计划;上报、审批交通能源建设项目。协调有关能源、邮电等业务工作。收集分析交通、能源、邮电信息,提出全市能源的发展和改革思路,编制能源中长期规划,衔接平衡相关行业规划,研究产业政策及改革措施,监测和分析能源发展建设状况,规划重大能源项目的布局。研究节能措施,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七)农村经济科

农经科职能:组织编制和实施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农村小康建设和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战略。衔接统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及资金支撑。负责权限内项目审批、指导、协调、建设项目实施。负责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

库区移民办公室职能:组织编制全市在建、新建水库电站移民搬迁、补偿、安置规划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已建水库电站的移民遗留问题,并扶持移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移民脱贫的组织协调服务工作。组织审查移民专项工程概算及年度计划的编制实施。参与拟建水库电站的库区淹没损失和所在地经济。环境分析、移民搬迁安置与迁建规划等前期工作。

(八)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科

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研究提出全市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投资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组织、协调汇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情况。

(九)小城镇建设发展科

负责研究提出全市小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建议等。

纪检、监察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机关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机关人员编制24名(含原体改办并入的5名编制),其中行政编制20名、事业编制4名。领导职数:主任1名、副主任4名,纪检组长1名,科级干部职数14名。

非领导职务职数按有关规定另行核定。

根据“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规定,原体改办6名工作人员随编制划转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五、其他事项

(一)保留市以工代赈办公室(挂市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办公室牌子),正县级建制,主任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兼任。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职数2名。

(二)保留市项目办公室,副县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5名,其中副县级专职副主任1名、科级干部职数1名。

篇5

(一)批发、零售业对消费品市场发展拉动明显。全县批发、零售业共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06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7%,拉动全县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个百分点。

(二)住宿业增速回升,餐饮业增速持续减缓。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全县自然旅游资源比较优势逐渐显现,乡村旅游接待量明显上升,经济实惠、轻松温馨的“自驾游”受到热捧。随着乡村民宿和传统村落发展力度的加大,住宿、餐饮各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全县住宿业消费品零售额0.26亿元,同比增长13.2%,较二季度分别增加14.1个百分点;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2.05亿元,同比增长10.2%,但增幅较二季度降低2.9个百分点。

(三)限额以上单位支撑作用较弱。今年1-9月,全县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比全市平均低10.2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升4.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四大行业“三升一降”,批发业、零售业和住宿业分别增长0.5%、6.3%和8.9%,餐饮业下降14.1%。

(四)主要商品类别零售额同比下降,但降幅收窄。据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和个体户统计显示,今年1-9月全县10类主要商品中只有家用电器及音像材料类、中西药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和石油及制品类商品的零售额较上年同期保持增长态势,其余6类商品的零售额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降幅较二季度收窄。

二、当前消费品市场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实体企业效益持续下滑。受整体经济形势和金融环境的影响,银行投向中小企业的资金比例在缩小,目前只占全部贷款的三成,融资抵押难、成本高,影响企业投资意愿,新投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受成本刚性上升等多重压力,企业利润微薄,个别企业因技术含量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只得减产或停产。从1-8月限上法人企业财务报表看,全县限上住宿餐饮业亏损面达71.4%(其中1家停业),亏损0.08亿元;限上批发零售业亏损面达35.7%。

(二)企业规模小,“上规”难度大。目前,全县商贸流通业依然呈现小规模经营的局面,限额以上批零和住餐企业23家,限额以上企业个数少。今年前三季度,仅一家新开业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入库,纯批发企业没有零售额数据,无法直接对社会零售总额的增幅起到拉动作用。另外,商贸年度审批制度改革,“下升上”单位必须以税务部门纳税申报数据为基础,且截至申报时已达到限额标准,这大大增加了企业“上规”的难度。严苛的审批条件导致2014年度新增单位目前仅筛选出1家,下阶段全县社会零售总额快速增长动力不足。

(三)新兴业态抢占传统商贸企业市场份额。不可否认,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有效拉动了消费增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传统零售业的商品交易。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电商热”的环境下,县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全县电子商务协会(商会)正在逐步发展,各个电子商务公司逐步成长。但目前,县域电子商务主要分布在个体工商户中,而大部分以网络销售为主的个体经营户为无照无证经营,无固定经营场所,隐蔽性强,其产生的商品零售额无法反映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内。

(四)政策环境影响消费稳步增长。在中央严控“三公经费”、规范津补贴福利发放等背景下,当前市场上又无明显刺激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市场消费热点迅速降温。截至目前,全县消费品市场中尚未出现持续稳定并占一定比重的增长品类。

三、下阶段走势判断

今年以来,伴随宏观经济环境的下行压力和复杂性,消费品市场增速明显放缓。尽管在中央系列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经济出现企稳迹象,近期部分宏观数据有所好转,但宏观经济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并未减轻。从全县来看,虽努力通过抓休闲养生和传统村落来促进批零、住餐等各方面的增长,但第四季度没有较明显的增长点,消费品市场下行压力不减。

四、对策及建议

(一)鼓励传统企业建立网销平台,拓宽销售渠道。网络购物无店面的经营方式,突破了地域限制,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商品以满足顾客需求。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构建网上销售平台,开展产品网上促销、网络分销和批发等;激励中小型企业加入网络分销平台,通过开设网络旗舰店等方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加强物流运输等配套产业设施建设,推动电子商务产业蓬勃发展。

(二)培育新增力量,发挥限上企业龙头效应。限额以上企业及个体户因其聚集、辐射和支撑带动作用,能有效拉动全县商贸经济增长。落实财政补助、税收减免、信贷支持等扶持政策,对发展潜力大、行业特色明显、成长性好的企业实行重点引导、重点扶持以提升企业档次及综合素质。加强经贸、团县委、工商等部门沟通协作,着力抓好小升规工作,加大中小企业服务力度,引导一批企业落地上规。此外,对于达到一定规模并有资格享受政策优惠的企业,譬如“龙头企业”等审批当以企业统计报表数据为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激发企业上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6

一、金融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金融系统在支持经济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金融宏观调控成效显著

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实施,并不断加强微调预调,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创新和发展货币政策工具。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补充和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创设并运用了包括抵押补充贷款(PSL)、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在内的一系列流动性管理工具。

二是稳健货币政策成效显著。中国人民银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增加流动性供给,2015年5次降息和5次降准,降低了社会融资成本,同时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稳步增长。与此同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调控作用。改进合意贷款管理,适当调整政策参数。3次实施定向降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重大工程水利建设和中西部地区的信贷支持;有效发挥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抵押补充贷款在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作用。2015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9.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3%;狭义货币(M1)余额40.10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流通中货币(M0)余额6.32万亿元,同比增长4.9%。2015年全年净投放现金2957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1.72万亿元,同比多增1.81万亿元。2015年全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涨幅为1.4%;全年GDP67.67万亿元,平均增速6.9%,与预期增长目标基本一致。

三是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立了更为全面、更有弹性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更好地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在保持对宏观审慎资本充足率核心关注的基础上,将单一指标拓展为七个方面的十多项指标,兼顾量和价、兼顾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由事前引导转为事中监测和事后评估。将外汇流动性和跨境资金流动纳入宏观审慎管理范畴,对远期售汇征收风险准备金,扩大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对境外金融机构在境内金融机构存放执行正常存款准备金率。

(二)金融改革取得重要成果

2015年金融系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改革”的要求,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中国人民银行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金融改革发展。2015年10月23日,央行宣布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我国利率管制基本放开,利率市场化进入新的阶段。2015年3月31日,国务院公布《存款保险条例》。2015年5月1 日《存款保险条例》施行以来,按照国务院工作部署和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扎实做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各项工作。全国3000多家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部办理了投保手续,2015年5月至12月的保费已归集完毕。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对完善金融安全网、加强存款人保护、推动形成市场化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与贸易投资便利化取得新成效;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优化做市商报价,有利于提高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扩大市场汇率的实际运行空间,更好地发挥汇率对外汇供求的调节作用。2015年12月1日,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无疑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件大事,SDR货币篮子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5种货币。2015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12.1万亿元,同比增长22%。

国务院于2014年12月批复同意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于2015年3月批复同意国家开发银行深化改革方案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2015年7月,国家外汇储备分别向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注资480 亿美元、450 亿美元,顺利完成改革方案要求的资本金补充工作。4月,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深化改革范围扩大至全国,进一步提升三农和县域的金融服务水平。交通银行深化改革方案于6月获得国务院批准。改革方案从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深化内部改革并加强外部监管等方面提出若干改革举措。12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功引入中国人寿、中国电信、瑞士银行、摩根大通等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股权多元化工作进展顺利。8月,国务院批准同意长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改制方案,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进一步推进。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行业从此进入有法可依、规范发展的新阶段。2015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12月11日,人民银行等部委《浙江省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和《吉林省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方案》,同日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

二是银行业较快发展。2015年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不平静、不平凡的一年,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存款利率上限放宽、存贷比监管取消等多重因素叠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稳步增长。截至2015年底,银行业资产总额为194.2万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98.1万亿元人民币。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信托业资产规模迈入15万亿时代。全国39家金融租赁公司的资产规模逐步扩大,金融租赁行业总资产近1.5万亿元。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有效地提升了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通过持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强化农业发展银行职能定位,推动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有序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和支持证券、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设立分支机构,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我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金融服务实现了全覆盖。2015年,全国农村信用社实现利润2233亿元;截至2015年末,不良贷款比例为4.3%,资本充足率为11.6%;涉农贷款余额和农户贷款余额分别为7.8万亿元和3.7万亿元,比上年末分别增长9.8%和8.8%。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1299 家,农村商业银行859 家,农村合作银行71家。截至2015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910家,贷款余额9412亿元。金融机构结合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特点,积极探索扩大抵押担保范围,运用微小贷款管理技术,扩大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覆盖范围,涌现了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信贷+保险”产品、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涉农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等在全国范围内较有影响的创新产品。农业保险已由试点初期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到全国。人民银行提供了灵活多样的接入方式,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加入人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通过组织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广大金融空白乡镇的农村居民提供家门口式基础金融服务。按照“政府主导、人行推动、多方参与、共同发展”的思路,人民银行联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共同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小微企业和农户信息征集体系,开展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和“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完善信息共享与应用,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是保险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15年,保险业在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的功能与作用日益凸显。相继启动万能型和分红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人身险费率改革基本完成。稳步开展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试点范围由黑龙江、山东等6个地区扩至18个地区。继续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提高投资蓝筹股票比例,拓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范围,规范资产支持计划业务和保险资金设立私募基金的有关事项。拓宽保险公司资本补充渠道,允许其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保险交易所,为保险业提供市场化的交易平台。强化偿付能力监管,中国风险导向偿付能力体系监管规则,并进入实施过渡期。2015年末,保险业总资产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1.7%。2015年,全国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0.02%;保险业支付各类赔款和给付共计8647.66亿元,同比增长19.84%;保险业整体净利润创历史新高,增长接近73%。

四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2005年,中国网民数量111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只有8.5%;到2015年10月,中国网民已达6.68亿人,比整个欧盟的人口还多。科技及互联网技术日趋强大,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垂直搜索引擎是公认的互联网金融四大技术支柱。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普及,通过互联网渠道和电子化手段开展金融业务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众筹融资、网络销售金融产品、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也在快速涌现,部分互联网金融组织还在支持“三农”领域开展了有益探索。截至2015年末,全国网贷行业运营平台2595家,比上年底多了1020家,全年网贷成交量高达9823亿元。

五是金融市场稳步发展。我国初步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全国中小企业股权转让系统(“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券商柜台交易市场构成的多层次股权市场。已设立37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共有挂牌股份公司3375家。截至2015年末,新三板挂牌企业5129家,交易家数2296家。证券期货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针对程序化交易建立了申报核查、接入管理、指令审核、收费管理等监管制度。2015年11月6日,证监会决定恢复新股发行,并同步提出了取消新股申购预缴款制度、简化发行审核条件、突出信息披露要求、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建立包括摊薄即期回报补偿和先行赔付的投资者保护机制等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措施。《货币市场基金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货币市场基金投资范围、期限及比例等监管要求,对货币市场基金流动性管理做出了系统性制度安排,对货币市场基金的互联网销售活动与披露提出了针对性要求。我国证券业创新业务对行业业绩的支撑作用逐步凸显。截至2015年末,全行业125家证券公司总资产达到6.42万亿元,净资产1.45万亿元,具有公募牌照的资产管理机构112家,公募基金管理规模8.4万亿元,同比增长85%;150家期货公司总资产932.21亿元(不客户权益),同比增长30%;已登记私募基金基金管理机构2.5万家,基金认缴规模5.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

中国人民银行大力推进货币市场基础建设,增加市场主体和丰富产品体系,促进市场加快发展。积极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丰富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群体。截至2015年末,已有5家私募基金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取消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审批事项,明确依法发行的各类债券发行完成后即可直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流通,并强化了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保护等要求。允许境外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境外参加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回购交易,并为其提供了新的人民币资产流动性管理工具。截至2015年末,已有106家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境外参加银行可参与银行间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主权财富基金等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现券、债券回购、债券借贷、利率互换等中国人民银行许可的交易,提高其投资银行间市场的效率。截止到2015年末,共有50家上述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2015年累计发行各类债券2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8.3%。年末国内各类债券余额48.8万亿元,同比增长38.1%。2015年,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457.8万亿元,日均成交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8%;同业拆借累计成交64.2万亿元,日均成交2579亿元,同比增长71.2%;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86.7万亿元,日均成交3483亿元,同比增长115.8%。交易所债券回购累计成交128.2万亿元,同比增长41.3%。2015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22.4万亿元,同比增长1.3%;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10.4万亿元,同比增长5.4%。2015年,金融机构累计贴现102.1万亿元,同比增长68.2%;期末贴现余额4.6万亿元,同比增长56.9%。

我国外汇市场稳步健康发展。截至2015年末,共有即期市场会员518家,远期、外汇掉期、货币掉期和期权市场会员分别为123家、123家、99家和61家,即期市场做市商30家,远掉期市场做市商27家。推出以双边授信为基础、自动匹配的标准化外汇掉期交易产品。推出银行间外汇市场清算服务,降低参与机构交易成本。优化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扩大全国性和做市商银行头寸上下限,满足银行管理汇率风险和外汇市场流动性的需要。2015年人民币外汇即期成交4.9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7.9%;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累计成交金额折合8.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6.0%;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累计成交372亿美元,同比减少29.7%。全年“外币对”累计成交金额折合1202亿美元,同比增长98.4%。

我国黄金市场较快发展,国际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黄金询价期权业务,进一步完善黄金市场产品体系;开展有价资产充抵保证金业务,提高市场效率,降低投资者成本;银行间黄金询价市场做市商制度稳步推进,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2015年,国际黄金价格年末收于1062.25美元/盎司,较上年末下跌11.4%。国内金价跌幅小于国际金价。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最高价为265元/克,最低价为210.79元/克,年末收于222.86元/克,较上年下跌7.4%。2015年,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规模继续大幅增长。其中,黄金累计成交3.41万吨,同比增长89.6%;成交金额8.01万亿元,同比增长79.4%。

二、金融业面临的挑战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因此,金融业改革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一)银行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未来一段时期,商业银行仍将面临较大经营压力。一是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随着中国制造业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和实体经济去杠杆持续推进,银行业信用风险明显增大。二是银行利润增速放缓。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从2011年的9.5%下降至2015年的6.9%,银行业利润增速从2011年的39.3%陡然下降至2015年的2.3%。2016年商业银行息差收窄、拨备压力加大,将成为影响其净利润增长的主要负面因素。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

我国经济转型期间,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一是信托业发展深度仍不足。从以信托资产规模/GDP的发展深度指标看,我国信托业还有一定差距,日本和美国当前该指标约为2左右,中国台湾接近1,我国该指标仅为0.32,较之日美成熟信托业发展情况看,仍需要加强信托行业发展深度。二是融资租赁业发展存在较多困难。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银行短期贷款,尽管融资租赁企业也较重视通过发行金融债等渠道进行融资,但受融资条件、跨境使用、融资成本等限制,所能提供的资金量非常有限。融资租赁项目大多是中长期业务,银行短期贷款与租赁业务期限不匹配,将给企业留下了流动性风险隐患。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数量明显不足。

(三)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村金融发展也将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是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仍有待健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已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在内的金融体系,但与目前农村市场主体的多样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多样性相比,无论是机构数量、种类,还是服务功能上仍存在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二是现有金融产品和服务尚不能有效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当前,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经营特点,决定了金融服务在规模上已不再仅仅是“小额、短期、分散”的周转式需求,也包括“长期、大额、集中”的规模化需求。在现代农业服务方式上,已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扩大到产业链和价值链上各个环节,金融服务上已不单纯是融资需求,而是扩展到保险、期货、证券等大金融领域;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更为信息化、网络化的金融服务。目前,农村融资渠道仍然比较狭窄,需要拓宽包括银行贷款与直接融资、融资租赁、信用贷款与抵押担保等多样化融资渠道。农村经济风险分散补偿机制不健全,农业保险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

(四)保险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保险业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就在保险业实现跨跃式发展的同时,保险业与银行业的差距却不断扩大,保险服务贸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对比国际市场,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处于较低水平,保险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对比欧美国家资产配置,我国险资配置仍具备优化空间。

(五)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产能过剩、地方债务、影子银行、房地产等领域风险逐步显化情况下,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较大。2014年7月开始,我国股市出现了一轮过快上涨行情,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上涨152%,深成指上涨146%,创业板上涨178%。2015年6月15日至7月8日的17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下跌32%。2016年开始,沪市股指下跌18%,两周股票市值蒸发10万亿元。这几次股市的异常波动,充分反映了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机制还不成熟,监管制度还难以适应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金融业发展展望

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更趋复杂多变,主要经济体增长态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分化,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扰动因素增多。我国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经济转型即将加速,但经济增速则可能放缓。因此,需要加快金融业改革发展,支持经济稳步增长和转型升级。

(一)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和审慎监管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一个“再平衡”的过程,这意味着经济将在外部均衡和内部均衡两个方面上实现内外均衡。再平衡过程中,货币政策调控对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起着关健作用。货币政策需加速转型以应对再平衡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将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2016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以及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和信贷的合理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继续探索利率走廊模式。未来利率调控会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对于短期利率,将加强运用短期回购利率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以培育和引导短期市场利率的形成。对于中长期利率,将发挥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对中长期流动性的调节作用以及中期政策利率的功能,引导和稳定中长期市场利率。中国人民银行从2016年起将现有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5年人民币加入SDR,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生效。为促进SDR机制的有效运作,中国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一系列金融改革,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使用的便利性,以使国际货币体系更加多元化。有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外汇市场的突出问题是干预过多与国内外资源配置效率需要提高的矛盾。未来要进一步减少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直至甚至退出常态干预,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资本管制限制资金自由流动会阻碍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因此要加快资本账户开放。

(二)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

一是银行业深化改革和防范风险。2016年,要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扛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依然需要金融改革继续发力,完善金融体制机制,发挥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仍将面临较大压力,但经营风险相对可控。银行负债业务将更趋主动性和多元化,资产业务将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策略创新,逐步降低对传统产业的依赖,积极拓展制造业与服务业客户,开发符合新兴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探索完善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全力推进业务经营转型,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常态,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做好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作,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1998年我国面临通货紧缩,通过发行国债来刺激经济发展,商业银行购买了国债,不仅筹措了低利率和中长期资金,而且优化了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此外,日本,韩国等国家在经济转型中,通过政策性金融配合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都值得借鉴。银行业要综合排查治理重点风险,严守金融风险底线。1999年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先后剥离和处置了约4万亿不良资产,目前银行业不良资产不断增加,应该提高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功效和能力。

二是推进非银行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信托公司继续增资扩股,增厚其发展和风险化解的财务实力,并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例如土地流转信托、家族财富管理等。互联网信托等平台型、服务类的创新和发展符合信托公司战略转型要求。各信托公司的“触网”虽发展步伐不一,但总体来看,信托行业的互联网化探索正在起步,未来应该有极强的可塑性和较大的协同发展空间。我国租赁业将加快发展,有可能于2020年达到12万亿元的规模。随着租赁行业政策的进一步完善,以及融资租赁社会认知度的进一步提高,行业规模将会持续增长,行业布局趋向平衡,融资渠道逐步拓宽,行业创新步伐加快,将大力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三是农村金融加快发展步伐。2016年1月15日,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作为我国首个发展普惠金融国家级战略规则,确立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财政、扶贫、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沟通协调。继续合理运用宏观审慎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开发信贷投放。要进一步完善定向降准政策的正向激励机制,增强宏观调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要运用和管理好支农再贷款,提供更优惠的支农再贷款利率,开展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要继续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支持农村地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支持。大力发展政府支持的“三农”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完善银担合作机制。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费财政补贴标准,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建立和完善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共存、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大中型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改革,支持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邮储银行等大中型银行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提供期限更长、利率更低的资金。深化区域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推动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金融支持“三农”的经验。继续适度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小型金融机构和引导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提高农村信用社资本实力和治理水平,牢牢支持立足县域、服务“三农”的定位。

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积极稳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鼓励金融机构组合运用信贷、租赁、期货、保险、担保等工具,创新供应链融资等金融服务,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规模化、多元化、长期化的金融支持。要针对贫困地区不同经营主体多元化融资特点,增强创新产品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切实符合“三农”的实际要求。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和开展涉农信贷资产证券化,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开展大型农机具融资租赁试点,提供农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金融支持。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与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平台“对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篇7

关键词:农产品 批发市场 现代化

一、某果菜批发市场的发展情况

某果菜批发市场建于1994 年,是一家主要从事蔬菜、水果批发的专业市场。目前市场占地面积达40万m2,主要经营蔬菜、水果2个大类近1000个品种的果蔬产品。2008年市场年成交量近40亿kg,年成交额达165亿元。蔬菜交易区占地面积18万m2,拥有500多家经销大户,主要分为干货、鲜菜、精品菜和本地菜交易区,每天的蔬菜成交量700万kg左右,高峰期可达 1000万kg,自2004年引进水果经营以来,市场的水果交易量一直在稳步增长,进口水果交易量占全国的80%左右,同时也带动了国内优质水果的销售。

目前,市场建有干货区、水果交易区、水果商务区、水果冷库、制冰车间、综合交易区、果菜检测中心、大型停车场、移动拍卖区以及银行、酒楼、休闲中心、生活小区、电瓶车运输队、装卸队等配套服务设施,还有污水处理站、变配电站等环保设施,正在建设的功能区有信息系统工程、综合商务楼、1 万 t 冷库、垃圾压缩站等。

二、建设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思考

1、加强政府宏观管理,统一布局规划,积极扶持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快地方批发市场规划建设管理的立法工作,对批发市场的建设实行宏观调控,制定批发市场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防止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未来的规划建设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按照经济区划来布局,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要在政府的整体规划和部门规划相结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市场建设,监督投资者按现代化高起点的标准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中,要根据各类市场的不同功能和特点,注意不同类型的市场在功能上的相互衔接和配合,协调发展。当地市政府针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多分布在老城区,市场的交通、环境等硬件设施已渐渐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不但与市政规划开始背离,也成为自身发展的掣肘,物流、交通环境受到极大的限制等问题,应不断加大对传统专业市场的整治力度,改善专业市场经营环境。

此外,农产品批发市场作为农产品流通的中心环节,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和公共服务功能,政府要在政策导向上体现对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视和扶持,并给予信贷、税收及用水、用电的收费标准等方面给予优惠。

2、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硬件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为现代批发市场,需要相应的硬件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加以支撑。根据农业部《“十一五”时期全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应加快实施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拓展工程,推进市场地面硬化、水电道路系统改造、交易厅棚改扩建、储藏保鲜设施、加工分选及包装设施、客户生活服务设施、市场信息收集系统、市场管理信息化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系统、卫生保洁设施等 10 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运用管理信息系统,将传统批发业务中的信息收集、订货、发货、结算、出库、保管、入库等工作全部纳入管理信息系统,包括电子统一结算系统、市场交易安全电视监控系统、网上交易和交易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及市场物业、财务与人事综合管理系统、触摸屏信息系统、信息基础平台、数据交换系统等,对人员经销商、信用、商品、可追溯制度、各项综合服务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管理,提高效率。

3、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体制

某果菜批发市场在完善增加配套设施、使市场完全达到商务部标准的基础上,加强管理服务,完善管理措施,并制定了详细的服务思路:积极做好国家颁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工作,继续加强和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推进结算中心各项工作,增加统一结算的各项设备,为进场经营客商提供安全、方便、及时的货款结算服务。积极发展配送业务工作,延伸产业链,通过深加工使蔬果产品得到较大增值,扩大“南菜北运”的品种和数量,活跃全国蔬果的流通。不定期邀请生产种植商、加工配送商、物流运输商、包装冷藏商、批发零售商等商户进行合作交流,增加流通品种和数量,带动农户发展名、优、特产品增收。拟进行废弃蔬果的循环利用研究工作,争取通过技术加工将废弃蔬果转化为饲料或肥料,完成目前国内未有的废弃蔬果循环利用环保工程。

4、发展加工、配送和连锁经营

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建立和发展以农产品批发场为主的集团化经营方式。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通过自办、契约、联营、兼并的方式,向产品生产加工、零售、服务方向发展,发展配送中心,为超市、酒店等餐饮和零售企业搞好配送服务。此外,农产品批发市场还可以引进配送企业,培育农产品配送产业。有条件的批发市场可以直接投资建立连锁经营企业,依托批发市场从事农产品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通过对若干零售企业实行集中采购、分散销售、规范化经营,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商品流通方式,其核心是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经营方针、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形成规模经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追求规模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曾寅初.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的难点与对策[J].探索,2007(23):63-66

[2]丁建吾.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亟待立法和政策扶持[J].中国改革,2007(8):70-72

篇8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特点

2008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特点如下:

1、投资增长保持平稳态势

综观2008年以来各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可以看出,各月之间的投资增幅基本保持了一个平稳的态势,相互之间变化不大,详见表1。

2、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仍是城镇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

目前看,城镇投资增长主要由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带动的格局并未改变。1-5月,制造业投资增长30.5%,房地产业投资增长34%,分别比城镇投资增长高4.9和8.4个百分点,占城镇投资的比重分别达到32.5%和26.7%,合计占到59.2%。制造业投资增长对城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房地产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33.2%,二者合计达到70.5%。

3、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和自筹资金增幅较高

从资金来源看,作为占比最大的自筹资金(60%左右)增幅比较高,同时国家预算内资金今年也一改往年占比不断下滑的局面,增幅是各资金来源中最高的,其他方面的资金增幅均低于平均增幅,详见下图。

4、行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

1-5月全国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264亿增长25.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509亿元、17846亿元和219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6.1%、25.6%和25.0%。与此同时,高耗能行业投资平稳增长,部分行业投资增幅回落。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与供应业投资2471亿元,增长4.4%;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114亿元,增长24.5%;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658亿元,增长41.5%。具体详细见表2。

5、中部和东北地区投资领先增长

2008年以来,各地区投资增长有一定差别,1―5月,增幅最高的是宁夏,增长57.4%,增幅超过40%的还有安徽、江西、海南,增幅最低的上海市,仅增长1.7%,是唯一一个增幅为个位数的地区。分区域看,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增速比较快,投资比重上升,西部地区与全国水平相当,而东部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江浙沪地区增幅较低,比重下降。

下半年投资增长趋势

目前看,促进下半年投资增长的因素有:

1、短期惯性仍存

尽管截止到5月底,新开工项目84368个,同比增加9667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7212亿元,同比下降2.5%。但从施工项目情况看,截止到5月底,城镇5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累计168508个,同比增加17369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06150亿元,同比增长17.6%。特别是2007年新开工项目增加比较多、计划总投资增幅较高,起码为2008年下半年投资增长保持较高水平提供了基础。

2、促进投资增长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

一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快速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西部开发建设稳步推进,产业升级和产业地区间转移不断加快,这些促进投资增长的因素2008年下半年继续存在。

二是保持较高投资的理念在许多人特别是地方政府方面仍占据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以“高投资、高增长”为特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居于40%以上。同时,为保证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较快发展并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保持较高的投资率和投资增长率是必不可少的条件。特别是地方政府在面对经济增长、居民生活改善、财政收入增加等压力下,固定资产投资热情一直不减,投资欲望和信心依然较强。

3、节能减排项目受到政策支持

从国家调控政策方面来看,为了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需要加大对先进产能和节能减排设施的投资。2007年,财政部安排了70亿元资金支持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发改委也安排节能技术改造资金,支持了800个节能减排项目。2008年,国家在经济政策上会加大力度支持节能减排项目,包括信贷、税收等。

4、采掘业投资动力充足

长期看,能源、矿产需求,特别是中国需求在短期内还难以明显降低,而在高油价下背景下,上游资源类行业,如煤炭、铁矿石、非金属矿产、石油等采掘业的投资前景普遍为大家所看好,起投资动能比较强。

5、农业投资受惠政策支持可望继续高增长

按照中央要求,今年发展改革委继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全年初步安排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1521亿元,比2007年预算增加217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农村的投资近740亿元,占全部安排的49%,比上年增加93亿元。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央初步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央投资70亿元;安排农村沼气中央投资30亿元;安排农村公路中央投资203亿元;安排中央投资29亿元,重点用于无电地区电力建设、中西部地区农网改善和农村小水电(含代燃料试点)建设等。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下半年农业投资可望继续高增长。

6、重大投资项目的带动作用

2008年,诸多关系民生的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比如京沪高铁、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以及第三代核电站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将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

此外,灾后重建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一定的拉动作用。

抑制投资增长的因素有:

1、外贸出口增速下滑对中小企业投资将起抑制作用

2008年以来,受世界经济环境变化、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口增速开始下降,由于目前我国许多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出口的下降将会明显地影响到企业的销售和盈利状况,沿海地区一些中小企业已经步履维艰。企业利润增长的下降甚至由盈转亏,将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投资产生抑制作用。

2、股市低迷不振,对企业资金来源产生一定影响

2008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震荡向下,跌幅巨大,目前尚未看到真正向好的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IPO明显放缓,企业发行股票融资的规模缩减。同样,由于股市环境、理念的变化,以前被视为利好的增发,目前却一味地被理解为利空,增发面临困局。这样,作为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最重要的企业自筹资金增长就会遇到一定的难度。

3、资源价格上涨对下游产业投资有所抑制

2008年,在投机资金的炒作下,国际石油价格加速上涨,不断创出新高,高油价时代已横在人们的面前。考虑到各类能源之间的比价关系,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已对国内煤、电、油、天然气价格产生了影响。前不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高国内成品油价格和电价,就是为了应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促进产业升级。同时,大家热议多时的资源税改革方案已经酝酿多时,一旦出台,将会对企业特别是中下游企业的投资成本产生影响。此外,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国家提高了许多行业的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的实施,短期内将会加大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成本,抑制企业的投资。由于目前一些投资项目之所以在经济上可行,是基于较低的资源价格进行评估的,随着上述几方面因素影响的显现,一些投资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就会出现问题,有可能在经济上变得不可行,从而对投资产生抑制作用。

4、房地产投资能否持续高增长面临一定的难度

当前的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在房地产价格徘徊,开发投资资金紧张及房地产销售面积不断下滑的环境中进行,这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已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房地产企业的投资收益可能会下滑,而资金链比较紧。尽管目前关于房地产价格走势还有分歧,但如果房地产销售跟不上,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的趋势就将很难维持。

此外,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果没有变化的话,也会对投资增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综合考虑,2008年下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高增幅,不会出现增幅大幅下滑的局面。我们预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5%左右,与2007年增幅基本相当,但由于价格因素,实际增幅会有一定的下降。

实现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

1、建立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机制

这三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对投资和信贷总量与结构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是政策制定层面上的协调配合。各级政府宏观调控部门要在经济和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制定宏观调控政策,加强政策交流,避免政策制定和政策自身的矛盾和不协调。二是政策实施层面的协调配合。各级政府部门要尽量减少对宏观调控政策的行政干预,努力创造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各宏观政策调控主体要加强政策实施情况的交流和反馈,适时进行微调。三是政策监督层面的协调配合,政策监督的目的在于提高各项宏观政策在执行中的权威性和实施效果。

2、转变观念,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政府理念

传统政府是一种管制型的政府,其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力的无限性、行政权力行使的随意性、低效率和责任豁免,即权力型政府;现代政府有限政府、有效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即服务型政府。要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变,首先要实现观念更新,确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政府理念。

3、注重政府与市场的结合

投资体制中政府与市场结合,要充分运用竞争机制的两个重要方式,就是政府采购招标与政府项目特许经营权招标。两种引入市场主体的投资方式有如下共同特点:一是程序的公开性。整个采购或招标程序都在公开的情况下进行,招标信息的公开、评标标准的公开、开标和中标结果的公布等。二是竞争的公平性。政府采购招标与政府项目特许经营权招标,作为一种规范的、有约束的竞争,有一套严格的运作程序和实施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吸引和扩大投标人的竞争,同时所有参与竞争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地位一律平等,保证了竞争的公平性。三是效率的最优化。开放的公共产品市场和规范的招投标程序,可吸引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来参与投标竞争,从而可使政府以更优惠的价格采购到所需的产品或服务,更充分地获得市场利益。

4、动态修订核准目录

2004年国务院的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实际工作中,核准制和备案制还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

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制和备案制两种制度,实行核准制的范围就是由核准目录来规定。核准目录涵盖企业投资项目的范围不到20%,也就是说80%的项目是实行备案管理。从调控角度讲,制定这个目录的初衷,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核准目录已经实施三年半了,需要视情况进行适时修订和调整。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应把“两高一资”,就是高污染、高排放和资源消耗大、问题比较突出的项目纳入到核准目录范围。

5、更多地关注投资效率

目前看,投资效率低下,已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或潜在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我们关注投资速度、投资率的情况下,应把更多的目光瞄准投资效率。因为如果投资效率能够切实提高,即使投资速度略快一点,问题也不会很大,而如果投资效率没有提高甚至继续恶化,那么投资速度偏快就将产生许多问题。

篇9

生活方式告别农村,生产方式告别小农

毗邻太湖,有千年历史的江苏吴江震泽镇,居吴头越尾,苏杭之间,有天堂之美,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纺织重镇。柳亚子先生称之为“太湖湖水连天阔,中有灵区吴震泽。”

秀美的江南古镇――震泽镇,虽不如大城市喧闹、繁华,可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和工作看,从建筑外表看,与一般的中小城市相差无己。去年震泽镇新增商品房和住宅用房11.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8%,一、二、三次产业比例已为9:61:30,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占了绝大多数。在震泽,只要勤奋爱劳动,都有工作可做。许多人搬进了一排排新建的现代小别墅、一幢幢簇新的商品楼,老房子出租给了外来打工者,经济收入高的企业主则多选择在上海郊区买房。买大件商品,都去苏州、上海买。私家车也迅速增加。

城市化是世界潮流。震泽镇党委书记盛红明认为,我们也必须要走城市化道路,要让更多的农民进城,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农民要富起来必须减少农民,必须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比。从长三角乃至全国出发考虑,震泽镇的定位是“经济强镇、商贸重镇、文化大镇、旅游名镇和中心城镇”。为加快城市化步伐,今年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增加非农工资性收入,全年力争转移1000人。

产业集群,让江南古镇焕发生机

工业化、产业集群是城市化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震泽镇的集群产业依托民营经济和开放型经济的“比翼起飞”得到了迅猛发展。产业集群不仅构成了震泽镇的经济发展特色,而且成为提升震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目前,震泽镇已形成了以亚麻绢纺业、光电缆业、有色金属加工业、新型建材业等4个支柱产业为主导的集群产业体系,涌现了一批龙头型规模企业,其中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1家,超过2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行业规模度大大提升。据介绍,震泽镇还将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形成年销售超5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亚麻织造生产基地,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40亿元的国内大型光电缆生产基地,以及4到5个年销售收入10到20亿元的特色集群产业。

对于国家加强宏观调控,震泽镇从政府到企业都认为是及时、必要的。盛红明表示,我们不可能用大量资源去实现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去年在推进重点工程时,我们就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适度调整,有保有压。由于宏观调控工作要求,缓建了大船港开发区到南环路的道路、农贸市场、安息堂等,建设了热电厂、路桥维修、停车场、小学校操场和卫生监督所。民营企业家、吴江恒宇集团董事长陈雪华也表示,宏观调控有道理,经济如果像摩托车那样开得太快,就很容易出事故,企业的发展也一样,暂时放慢速度,加强内部管理,稳固一点有好处。

目前,震泽镇主动适应宏观调控,坚持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出方面。注重依托科技进步,调优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相继投产,大大增强了企业竞争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去年,震泽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3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财政收入2.136亿元,同比增长45.9%。而这个可喜成绩也离不开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在震泽,听不到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抱怨。吴江农村商业银行震泽支行行长朱竣表示,只要有效益、守信誉的企业我们都支持,贷款可由房地产抵押和担保公司担保。震泽镇政府也支持企业积极向外地银行和外资银行融资。

目前民营经济已是震泽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去年初,震泽镇政府组织赴浙江参观活动,通过强化推动,大力营造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的浓厚氛围。充分利用上海资源实力优势和浙江民间资本丰厚、机制灵活的特点,加大招商,促进内联项目上规模上水平。去年全镇私营企业和注册资本分别累计达到1045家和17.29亿元,全镇民营经济对财政收入、促进社会就业的贡献进一步增大。

对外开放一直是震泽镇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去年,震泽镇继续把发展开放型经济作为调整震泽产业结构、提升全镇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头戏来落实。通过充实招商队伍和聘请招商顾问,使招商队伍更专更强大,改进招商方法以商引商,以外引外,特别是利用市镇二级经贸活动来扩大项目源。如以西班牙瑞纳智公司落户震泽投产仪式为契机,邀请130家外方企业参加,开辟新的招商渠道,使全镇利用外资水平呈现新局面。全镇去年新增外资项目14个,完成批准注册外资5015.49万美元,完成到账外资1171.76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7.07%和62.71%。

环保投资大,效益不能立竿见影,但更看重长期效果

当前,震泽镇强调一方面要发展经济,另一方面环境又遭污染,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和谐进步,是一个重要的新课题。以纺织为例,在人们的印象中,纺织印染是污染大户。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今天,震泽镇的纺织印染,已不是过去的粗放式生产的模式了。我们在地处震泽镇、吴江市环保局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吴江恒宇集团的厂房里看到的是,先进的污染处理设备,经处理后的水池里竟然还养着金鱼,处理后的水还可回用,既保护了环境,也节约了水资源 。据震泽镇党委书记盛红明介绍,“该公司总投资在我们镇上投资排在前面,不仅经济实力强,环保理念和投资也很超前、先进。”

目前国内废水大多采用的化学药剂处理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污泥,这些污泥不管是堆积还是焚烧都会产生二次污染,而且中国现在几乎还没有使废水达标排放的专业处理公司。为实现与国际接轨,既要减少、节约能源的消耗,又要尽最大可能地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恒宇集团引进的意大利泰克皮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设备,可运用活性污泥加生物膜技术处理印染废水,回用率可达到76%,而其余24%的废水完全可达到本国乃至欧盟国家排放标准,即COD

就纺织印染而言,印染厂并非不重视环保。澳门为此长期改造排污设备,有的工厂已经改造了四五次之多也难以奏效。究其原因,除环保标准越来越复杂外,环保投资大,效益不能立竿见影,也是他们所顾虑的。吴江恒宇集团董事长陈雪华却表示,虽然环保不能马上为企业带来效益,但环保搞不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现在投资大,长期效益好,三五年后成本就低了。虽然预期投资1.2亿,一期工程已投入5000万,比投资国产污水处理设备要贵一倍,但更看重长期效果。

当然,之所以这么自信,还缘自他们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能力和产品,地处纺织产业集群重镇,与著名品牌的市场配套能力和渠道,以及完善的用人和管理机制。目前恒宇集团下属的吴江南亚化纺公司自主研发的涤锦复合纤维技改项目正在酝酿中。以涤锦复合纤维丝为原料的桃皮绒,是一种有弹性,透气性、保暖性、抗皱性能良好的新型高档面料,目前涤锦复合纤维丝主要依赖进口。该项目投产后,即会节省外汇,也能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与此同时,震泽镇也加大了水环境整治力度,加强了喷水织机废水的专项整治,落实全镇32家喷水织机企业1608台织机污水处理,加快污水集中处理进程,3万吨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20公里总管网铺设分四路联接各企业,实行达标排放。

基本实现了“失地有保、征地必保、人人参保”

在经济快速发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社会保障制度在震泽镇也全面推行。据盛红明介绍,目前震泽的社保主要有土保、农保、低保。一是征地补偿,即用土地换社保,每月200元,算起来,比种地的收益还高。二是农保,即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拿40%、市里拿30%、镇里出30%。三是低保,最低生活线以下的家庭,每月财政补贴200元。在震泽镇基本实现了农民“失地有保、征地必保、人人参保”的目标。另外,他们实行的干部和企业老板与低保户挂钩的做法,其细致和周到也令人叹服。据盛红明介绍,震泽镇的领导干部都定期走访困难户,许多企业老板也主动向困难户捐款。低保户看病可免费挂号,去医院花的三轮车费可由挂钩的老板支付。孩子上学也可免学费。恒宇集团董事长陈雪华就主动帮助了一位困难户。

“震泽镇本地人有6.75万人,外地人3万多,在各方面本地人和外地人都是和谐共处的。”盛红明说,我们对外来工很重视,工资发放到位,和本地人一样看待。企业用人不看是否亲朋好友,重在表现。打工打出老板,打出人才的情况也不少。有对夫妻都成了技术骨干,一位是车间主任,一位是班组长。外地人孩子在震泽上学,不但免费,还有补贴。还建有专门的外来工子弟学校,学费很低。

以经济与文化的和谐谋取可持续发展

古宅、古塔、古桥,是震泽镇的资源优势,也是人类的文化遗产。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震泽镇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也相当重视。目前师俭堂和震泽镇正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位于震泽镇宝塔街西段的师俭堂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代表建筑,为近代江南民间建筑所罕见。师俭堂集河埠、行栈、商铺、街道、厅堂、内宅、花园、下房于一体,街中建宅,宅内含街,其六进古宅的巧妙空间组合,凝重古朴的传统中式风格,尤其令人叹为观止,不亚于周庄。堪称水乡大宅门。

篇10

要想实现“藏汇于民”,政府就应该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增加民众对持有外汇资产的兴趣,让民众手中的外汇资产有保值增值的渠道。要做到这一点,就得让民众对外汇持有有一个稳定的预期,即汇率的变化必须相对稳定或中性(即汇率可升可跌)。“藏汇于民”并非政府一厢情愿就能做到,而是要经过市场化的制度安排才能够实现,离开这些制度安排,有效的市场无法确立,“藏汇于民”也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经济学人易宪容

安全生产要“重典治乱”

不仅要严惩事故直接责任者,同时还要严肃查处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李毅中近日在安全生产视频会议上明确表示,要查处安全生产领域的失职渎职行为,对不认真履行执法职责的部门和人员,以行政“不作为”追究责任,安全生产要“重典治乱”。

――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

知识产权管理的“四无”现象

企业竞争的实质已不仅仅是技术、资金、人才方面的较量,还包括法律、规则和标准上的较量,而这种较量依靠的主要手段就是知识产权。央企要加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规划和实施,建立健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市场营销和法律保护紧密结合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和实施机制。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

电信不是价格竞争是品牌竞争

电信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垄断就是低效率的意识,注重业务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自觉维护市场竞争格局。政府部门应代表用户、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要维护全社会的整体利益,省通信管理局要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同时也要防止价格同盟和价格欺诈,还要加强对SP的管理。要充分发挥通信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

――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

地毯式排查银行商业贿赂

对因以下六种情况造成重大案件的,将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工作人员和法人的责任:一是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进程,缺乏明确的反商业贿赂条款的;二是内部稽核工作不到位或敷衍塞责的;三是操作部门或关键岗位不执行制衡制度并引发案件的;四是掩盖案件情况,不及时移送公安、检察机关的;五是有内部控制制度却不严格执行、存在大面积不正当交易行为的;六是内部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严重的,进行用人不当、用人失察的向上问责制。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当好官就不要搞污染

随着国家在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环保工作的日渐重视,中国环保将进行历史性转变,不会再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将扭转滞后的、补救的、被动的形势。要想当好官就不要搞污染!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

保险业创新要迈出实质性步伐

当前要大力推动发展理念的创新。创新发展理念,最关键的是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到,保险业只有通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保险业要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寻求自身发展,把不断创造社会价值作为发展的动力。保险业必须正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不断迈上发展的新台阶。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

矫正贫富分化必须从原生经济关系入手

人们看到了分配关系的不公,却未能透视决定分配关系的原生关系即生产关系。马克思说过,分配关系不过是生产关系的背面,换句话说分配关系是由生产要素所有权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的。中国经济社会为什么会出现贫富差距而且有“穷者更穷,富者更富”的趋势,真正的根源在于原生的经济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

――经济学人巫继学

制度创新别成了“造牛”运动

近日,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推出了新的《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针对多层次、多样化的交易品种设计了多元化、差异化的交易规则,并且对融资融券和T+0交易等制度预留了空间。证监会和交易所除了不断出台这些“市场化”的规则条文之外,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加强市场化、法制化的监督,及时审视违规与异常交易是关键,将不合理、不合法的交易对象及早清理出局,并及时对外通报异常交易的监督信息,以免更多人踏入违规交易的陷阱。

――财经博客秀苏培科

从效率优先到牺牲公平

不是说不需要继续提高效率,而是说效率的内涵需要变化。这样取得的效率提高,比起体制改革和廉价劳动力造成的效率提高,会产生比较公平的社会结果。 即使如此,在下一个阶段也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公平优先于效率。只有通过多次相互排斥与博弈,效率与公平这一对矛盾,才能够比较好地统一起来。

――经济学人

宏观调控宜行三紧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目前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实际上比三年前更加严重。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应该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不应等到危机爆发才采取应对措施。在当前中国,有效的宏观调控需要实行“三紧政策”,即偏紧的货币政策、偏紧的财政政策和更有力的结构性措施。目标应该是在一两年内,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降至15%左右,将贷款增速降至12%左右。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

房地产宏观调控基本上失败

中国经济已重新进入过热状态。不过,此次过热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而不是两年前的工业投资领域。基建对于提高生产力、开发内陆经济、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问题是在金钱刺激下的房地产热已呈现全国性的、空前的失控。为房地产热降温的最直接有效方法,不是加息,不是行政调控,而是加税。加税的同时,央行应该逐步加息,将过度宽松的金融环境调整回“中性”。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

给工人加薪比人民币升值更好

加薪对于中国是一个好的政策,我认为,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政府加压。中国的发展成功归功于廉价的劳动力。中国面临的国际压力是减缓其出口。我认为给工人以实惠比升值人民币更好。

――摩根士丹利亚大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

国家应更多投资科学而非科技

企业必须在市场竞争中,通过兼并等方式来扩大规模。让它们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这是市场本身的问题。但是政府要为它们创造条件,比如金融开放,只有金融开放了,企业的发展才能更有力。国家应该更多地投资于科学而非科技。

――经济学家梁小民

院长是医院改革的中坚力量

作为医院管理的最高领导者,在限定的外界环境和制度下,院长是改变国

有医院激励机制、提高医院效率的核心力量,是提升医院绩效管理的核心竞争力。要真正让合格的院长在国有医院转型中发挥出持久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医院院长选拔机制必须得到彻底改革。医院院长必须实行年薪制,并在一个奖惩鲜明的制度下发挥作用。

――美国福坦莫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际MBA美方院长杨壮

新农村建设是一招活棋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农民而建的,所以就要考虑到农民生活和生产的方便,现有的自然村和农民耕作的地点最接近,最方便农民的生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房子是农民的私产,政府一般不会出钱帮农民盖房,既然如此,不能为了新农村建设而要求农民搬迁到新的地方去住,否则,农民可能未见其利先蒙其害。

――经济学人 林毅夫

中国应该拒绝联合日本搞亚元

短期来说,日元是国际货币,日元将成为亚元主导,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进程将因此极大推后。联合日本搞亚元,只有我们吃亏!如果成功发行人民币债券,由于借债国可能用美元还债,而美元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话,央行账面可能会有损失。但央行如果从本国长远的战略角度看,人民币借升值压力成为国际货币后,国内许多问题如流动性过剩问题都可以得到缓解。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

买房投资,年轻人成为房奴

房奴的主体究竟是哪些人?这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因为如果年轻人居多,出现所谓的房奴就很正常;如果中年人甚至老年人成为房奴的主体,那肯定说明这是一种不正常甚至危险的现象。从网上的帖子以及一些调查来看,成为房奴的,大多数是20~30岁的年轻人。如果在住房消费上追求一步到位,买新房特别是面积大或者地段好的新房,不成为房奴才是咄咄怪事!在收入不高以及住房市场需求强烈的情况下,只能向银行贷款。所以成为房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专栏作家邓聿文

对囤房开发商处以投机倒把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