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8: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实习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隐;直;亲情;个人私德;公共道德
一、引言
《论语.子路》曰: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关于这段话,自古以来便有了众多的注释和见解,父子相为隐,为何谓之直?它对当今社会的道德建设是否也存在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呢?本文通过对前人注解和历史情境的分析,试就此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不妥之处,尚祈方家赐正。
二、试释“隐”与“直”
想要更好地理解这段文字,认识的关键就在于对“隐”和“直”的阐释。
1、如何理解“隐”
隐为何意?《说文解字》云:“隐,蔽也。”金文原为上爪(手)、中间干(盾牌)、下又(手),作两手抓住盾牌形,意为双手抓住盾牌,人身在盾牌后看不见,即隐蔽、隐藏;后来在左面增加阜形,增加了隐藏于山林的词义;再后来右下又增心形,增加了隐瞒的词义。至于为何要隐?古注对此多有阐述。《礼记.檀弓》云:“事亲有隐而无犯。”孔颖达注云:“隐,谓不称扬其过失也。无犯,不犯颜而谏。《论语》曰:‘事父母,几谏。’”①《春秋公羊传.文公十五年》:“齐人来归子叔姬。其言来何?闵之也。此有罪,何闵尔?父母之于子,虽有罪,犹若其不欲服罪然。”何休注引此文说道:“所以崇父子之亲也。”②《盐铁论.周秦篇》亦曰:“父母之于子,虽有罪犹匿之,岂不欲服罪尔?子为父隐,父为子隐,未闻父子之相坐也。”③从前面几条可以看出,古人的解释几无例外地都将隐瞒的原因归结为亲情。《中庸》有言:“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为什么亲情在古代如此重要,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呢?这是与当时古代宗法性质的社会状况密不可分的。在《大学》的篇首就描述了一个人从个人修养到家庭(族)管理,再到国家治理的逻辑过程。以修身为本,以治国平天下为最终目的,联系二者的中间环节便是家庭(族)管理——齐家。④在宗法社会中,家庭(族)是国家的基本单位,国家社会的稳定离不开家庭(族)的稳定,亲情正是维系家庭(族)稳定的重要因素。“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学而》)孔子之所以提倡孝悌,就是因为它既符合人伦常情,又有利于社会安定。在儒家看来,亲亲之情,特别是孝道,是行“仁”的起点。《孟子·尽心上》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这样的类比逻辑表明只有重视亲情所体现的孝,方可能通过推己及人的恕,进一步扩展为爱一切众人与世间万物,也就是仁。仁并不是抽象的,也不是违背人性的。所以在“攘羊”这件事上,历史地看待“子为父隐”,在当时社会是具有其合理性的。
然而对于隐的阐发历来注释多单方面从父子亲情出发,却似有未尽之处。在“其父攘羊,子为父隐”这样一个事件中其实包含着两个范畴:一为父子之间的关系;一为攘羊者与羊主人之间的关系。前人多注重对前一范畴进行讨论,相对缺乏对后一范畴的关注。而这件事情的争议之处却恰恰在于“隐”所引起的两个范畴之间的冲突,因此在理解前一范畴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后一范畴显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隐”的内涵。对“隐”在两个范畴之间的冲突大体可以总结为个人私德与公共道德之间的冲突。冲突的焦点即父子相隐是否会置国法乡情于不顾,只为自己小家利益而损害了大家之利益?解释仍然由“隐”入手,首先,既然“隐”被郑玄注为“不称扬其过失也”,也就意味着子不过是在冲突面前为亲情而对社会保持沉默而已。其次,“何故隐?正谓其事于理有未安耳。则就其隐时,义理昭然自在,是非之理,即在恻隐羞恶之中,并行不悖。”⑤(何焯《义门读书记》)所以此时之“隐”并非否定攘羊之过,因为若无错也谈不上隐。再者,隐其罪并不意味着不惩其罪。父之犯法,自有司法人员负责办理,而并非子之职责。通过对这两个范畴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子为父隐”并非绝对的“隐”,也不意味父亲就可以逍遥法外。所以“隐”其实并不导致个人私德与公共道德两者之间形成必然的矛盾。
2、为何谓之“直”
解释了“隐”,接着来看“直”。父子相为隐,为何谓之直?《说文解字》云:“直,正见也。”甲骨文以一直画置于目上正中,象目光直视之形,故“直”有正见义,引伸为“曲”的反义词。就攘羊这一事件来看,去作证告发似乎才是正直的表现,但孔子却把隐瞒这一事实的表现称为“直”,不由让人疑惑。然而结合《论语》中其他地方孔子对“直”的叙述,这就变得不难理解了。如:“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生理本直。罔,不直也,而亦生者,幸而免尔。”再如:“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予之。”(《论语·公冶长》)有人向微生高讨点醋,他不说自己没有却去邻居那里讨了点再给别人,这样的行为能算直吗?由此可见,孔子所谓的“直”就是凭着自己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掩饰和伪装。康有为《论语注》曰:“故义无定,在随时处中。于人,则证之为直;于父,则隐之为直。”⑥具体放在攘羊事件中,对于普通人来说,揭发偷盗之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就是“直”;但在儿子这里,由于儿子对父亲的真实情感使得他选择了隐,孔子所说的“直在其中”正是指虽然隐去了事实,却体现着父子之间亲情真实流露这样的“直”。所以朱熹云:“父子相隐,天理人情之至也。故不求为直,而直在其中。”⑦反观告发父亲的直躬者,曲己之性而证父,可谓直乎?其动机不由让人疑惑。我并不是否认大义灭亲这种情况的存在,但自古不因求功利、图虚名或畏刑罚等原因而告亲者恐少之又少。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这无疑都是很难做出的决定。《吕氏春秋》里的一段记述帮助我们了解到一些直躬者所谓的“直”实际上却恰恰是“罔”:
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⑧(《吕氏春秋.仲冬纪.当务》)
同样是父亲偷羊,儿子去告发,导致父亲被抓要被杀头,儿子又故作姿态请求代父受过,结果上感其孝而把父子俩都放了。对于此事程瑶田在《论学小记》评价道:“如其不私,则所为公者,必不出于其心之诚,然不诚,则私焉而已矣。”⑨无怪乎孔子如此不忿,此人只不过是善于钻空子博取虚名罢了,不信亦不孝,何谓直躬?
既然孔子将真情实感的流露看作“直”,那么他为何如此注重这样的真情实感呢?冯友兰先生将其归于孔子所提倡的“仁”:“孔丘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品质……人必须有真性情,有真情实感。这就是“仁”的主要基础。”这就是说,具备了真情实感,才有可能具有“仁”的品质。他还举了“三年之丧”的例子进一步说明:“孔丘认为,人的最真实的情感是对于其父母的情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对于父母,自然有最真实的爱慕。父母死了,这种爱慕之情就表现为‘三年之丧’。这并不是算账,只是说,这是人的性情的真的流露。孔丘认为,这是‘仁’的根本的根本。所以他的弟子有若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从这个根本的根本推出来,就成为‘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孔丘认为,‘爱’是‘仁’的主要内容。《论语》记载说:‘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当然,这种爱必须是一种真情实感。亲子之爱就是这种真情实感的一个例子。这是仁的主要内容,也是人与人的关系的基本准则……有了真情实感,再把这种真情实感推向别人,这也是‘爱人’。”⑩由此可见,孔子正是借助“攘羊”这一事件,强调了真情实感——“直”的重要性。
三、父子相隐对当今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通过对前人注解和历史情境的分析,我们对这段文字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如今,传统的礼治社会已经转变成为现代的法治社会。可是这个问题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当采取扬弃的做法,认清其中不足并发掘其值得借鉴之处。从古到今,在公共道德和个人私德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张力。传统社会中,张力偏于个人私德一边,而在现代社会,则更偏于公共道德一边。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矛盾,因为无论是个人私德还是公共道德都有其各自的积极价值和消极价值,它们只是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自己必要的作用。虽然现代社会的公共道德是建立在平等法律基础上的,即所有人的观念和行为都要遵从法律原则这样一个前提,但它不代表个人私德已经失去其生存空间和现实意义。人道亲情是法治的基础,法律不外乎人情,重视个人私德并不必然与公共道德及法律相违背。相反,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怎么能想象他去爱他人呢?故梁启超曰:“公德者私德之推也,知私德而不知公德,所缺只在一推;蔑私德而谬托公德,则并所以推之具而不存也。故养成私德,而德育之事思过半焉矣。”B11所以,在现代法治社会的前提下,如果能将培养个人私德作为培养公共道德的良好起点,并充分发挥各自在不同领域的积极作用,那么在两者之间便有可能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所以,《论语》中的“直在其中”对今天我们社会的道德教育无疑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孔颖达:《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69页。
②《春秋公羊传》,《十三经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312页。
③桓宽:《盐铁论》,《诸子集成》第7册,中华书局,1996年,59页。
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05年,3页。
⑤程树德:《论语集释》,第3册,1990年,926页。
⑥康有为:《论语注》,中华书局,1984年,198页。
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05年,146页。
⑧《吕氏春秋》,《诸子集成》第6册,中华书局,110页。
⑨刘宝楠:《论语正义》,《诸子集成》第1册,中华书局,1996年,292页。
篇2
关键词: 人本主义理论 语文课堂 教学改革
引言
人文主义是近年来新近流行起来的教育理论,与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基本相同。人文主义强调在教学中,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的主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因此在课堂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再加上与其他学生交流和讨论,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才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语文人才的需求更多,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人本主义,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帮助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式,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语文人才。
1.人本主义的内涵
人本主义的最早提出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国际上引起重大反响。这项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将个人发展作为主要思想。之后将人本主义引进教育界,将自我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学生在教育中学习到要自主学习,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以求能够适应社会的各项发展和进步。此外,人本主义还要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综合看来,学习技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人本主义强调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要位置,教师要注重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充分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在学习上要依靠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传统教学中,教和学是相互分离的,教师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这样不仅难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而且严重影响人本主义在教育界的进一步发展。
2.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学生学习不积极
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都不一样,这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各不相同造成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的学生往往成绩比较优秀,而那些学习积极性比较低的学生,学习成绩比较一般。这是由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沿袭传统的学习方式,这样,非常不利于掌握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教学质量不高,达不到教师的期望值,达不到自己的目标要求,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降低学习的期望值。再加上我国普遍采取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将教师放在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的重要性,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新性,造成学习效率低下,限制人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2教师缺乏教学方式的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教导学生学习知识,另一方面要督促学生和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需要认真考虑教学方式,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放在首要位置。此外,还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耐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比如说,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交流与合作。但是实际上,很少有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做到这一点,再加上教师缺乏定期交流和培训,不利于教师提升创新水平,同时限制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合作教学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3.人本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对策
3.1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在学习和课堂中,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要重视这一点,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民主的良好环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树立良好的学习价值观,全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观,全面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在实践课堂中要注意这个问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占据十分重要的主体地位,不仅在教学课堂中占据主体性地位,在教学设计中也要占据主体地位。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将重心都放在了教师的教上,忽略了学生的学的重要性。新课改后,一些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学生在传统教育中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是单凭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教学设计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限制了课堂教学中人本主义的发展。
3.2加强合作学习在语文中的运用
人本主义的核心思想中,一方面要增强学生主观能动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在课堂上组建学习小组,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良好的小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谈论学习中,畅所欲言发,发表看法。很多时候,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面无表情,一言不发,但是下课后会双眼放光,侃侃而谈,这都是由于上课时教师的压力,限制学生发表看法。课堂上一直注重教师主导地位,对学生造成压迫感。学生受到限制不敢随意发表看法,但是同龄的学生相处时,处于相同的地位,在谈论学习中能够积极地说出看法。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不仅能够全面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结语
人本主义强调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项理论与我国实行的素质教育在本源上大同小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人本主义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龚由志.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与语文教学活动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2011(10).
篇3
摘要:职业精神的培养可以促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尤其是在顶岗实习期间,融和了学校、企业和家庭等社会力量,通过学校设置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体系、企业员工教育中职业精神的示范作用、家庭的鼓励作用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等实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与社会接轨,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关键词:职业精神;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顶岗实习”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此期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凸显重要意义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实习的稳定及效果;另外,作为社会人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可以加强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及促进高职学生精神成人,如何以职业精神培养引导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职业精神的定义及内涵
职业精神具有较强的职业特征,是指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精神动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体现出的行为表现。①职业精神是对待从事的职业特有精神传承和表现风貌,是一种将职业当作终身奋斗事业的道德情操,职业精神包涵了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等多种要素。职业精神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精神文明层面,是随着历史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精神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使得市场经济在这一“剂”的作用下得以诚信、稳健运营。
二、职业精神的培养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职业精神培养丰富了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涵还是着重于大学生的基本思想、道德意识、法律观念和职业素质等,其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职业精神教育,但培养的深度和广度远不及职业精神的要求,职业精神培养更加侧重于岗位范畴中的意识和精神要求,所以职业精神培养更加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职业精神培养有利于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精神,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内容已经超越学校教育的范畴,从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融合职业精神教育要求,才能满足实习教学和生产工作的稳定性、进取性,才能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3、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内涵和谐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互为基础,各自的内涵上也互为补充,从学校到社会、从思想政治教育到职业精神培养、从学生到社会人,顶岗实习成为一个转化的平台,承载着高职学生学习和工作环境的转变、思想的转变和身份的转变,最终实现社会文明的转变。
三、以职业精神培养引导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一)高校将职业精神培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其中,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精神教育主要内容,也是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结合最紧密的一部分,企业最需要的是有良好职业精神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作为职业院校,以职业精神为核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符合职业教育内在发展规律,满足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发挥企业员工教育的示范作用
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存在着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事实,但对实习生的管理和考核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系统的机制,培训机制也不完善,经常形成实习学生思想开小差――出工不出力或者实习不能长久,学校也苦于经常更换合作单位等,都是高职学生缺乏职业精神的体现。职业精神的培养要依赖于企业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和管理机制,与企业职业精神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密不可分,最好是为实习学生单独设立培训体系和管理机制,引入企业员工教育案例教学,强调职业纪律的遵守、培养职业态度的风貌、教授职业信誉的形成、促进职业理想的树立等。
(三)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和家庭等社会力量相互配合、加强引导
针对当前社会学校教育普遍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唯有发动全社会参与,营造一种家庭鼓励、学校指导和社会培养三位一体的融洽环境,才能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富有较好职业精神的学生。从顶岗实习的特点来看,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是最好的一个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时期和平台,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和家庭的社会各界形成了一个密切配合的有机体,几方力量应该形成合力,同时以职业精神培养引导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终促进学生的成功成才。
(四)学生自我教育强化职业精神学习
的德育论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提倡在人民内部让人民“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提倡“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并且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②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已经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转变,同时应该自觉树立职业精神学习意识,自我教育不是教师或学校对学生的一种放任,而是给学生提出具体的目标,同时告知学生应该遵守的底线和原则。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到的层面和人员比较多,开展的环境和条件都比较复杂,但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依然是我国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高职示范院校,也都存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的教育问题,并且也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旧是社会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难点,只有不断更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块、研究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寻找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与时俱进的探索新形势下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措施,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建设和社会需求的具有健康心态、崇高理想和过硬技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资助、立项项目《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CSZ13038
注解:
①陈长生.高职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26.
②.论人民民主.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12-1413.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商振.职业精神[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 高校 辅导员 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231-01
近年来,我国高校德育体系处于不断的深化改革的中,教育者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理论和模式,其中建构主义因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引起了教育者的重视,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建构主义理论及学习观分析
1.1 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同时认为有效的学习也要配合教师的指导,因此在学习方法方面,其强调学习者本身的认知主体作用。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学习者应该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习得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在获取知识时应该用主动思考和建构所获信息的意义;第二,在意义建构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涉及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第三,尽量将当前所学内容的意义和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建立内在逻辑联系,并使其成为自己更新了的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时也非常重视教育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作用,认为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育者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引导其形成学习动机;第二,创设符合当前所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此来帮助其理解和把握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第三,为加强意义建构过程的有效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其更积极地思索和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
1.2 师生关系定位方面的变化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习是将外部获得的信息内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强调学生已有的社会人文经验和认知结构对理解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学生在进入新的学习情境,展开学习过程时是根据已有的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对当前情境进行分析,依靠已有的认知能力对当前问题提出假设,进行验证,并形成对问题的积极理解。
(2)教育者在对学习者进行教育时不能强行从外部对其进行知识的灌注而忽略甚至无视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的存在。正确的做法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当下来自外部的新信息与自身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适合的部分相结合,形成新的意义建构。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内化和处理。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过程在教学双方必须发挥协作作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互动良好的,在具体实践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教育者的角色是学习者进行新的意义建构时的支持者。也就是说其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辅导者。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其职责在于引导学生将当前信息与已有认知结构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也就是形成意义新的建构。
(2)教育者应该设法激发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符合当前所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此来帮助其理解和把握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在具体实践中,为提高学习效率,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
(3)学习者的角色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形成更积极的学习心理模式,进行更积极的学习,也就是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和认知加工策略,来主动学习。具体来说就是建构所获信息的意义时,必须采用发现法,主动分析所学知识的意义;积极主动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涉及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最后还必须尽量将当前所学内容的意义和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起来,建立内在逻辑联系,并使其成为自己新的认知结构的一部分。
(4)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应该是积极协作的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经常针对当前内容展开探讨,交流经验和观点,双方协作,共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2 建构主义理论背景下大学辅导员如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2.1 改变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体验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辅导员应该对学生当前道德认知能力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所了解,在教育过程中设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德育内容。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应该是建立在学生自身已有的社会经验和认知结构基础上的,是对新的道德认知体系的主动建构。当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分强调极端情境和特殊情况下人的反应,这不利于发挥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体验的作用,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加强真实场景和内容的设置,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其自身体验。
2.2 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互动
当下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过分强调向学习者灌输道德经验和知识,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不够。建构主义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强调知识内化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因此,在未来的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必须放弃高高在上的知识灌输者的形象而是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给予学生更充分的话语权,允许学生保留质疑辅导员权威的权力,就疑惑之处与其展开交流和讨论,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
2.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新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强调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对当前学习的影响,所以社会环境的影响力作用极为重要。对于大学辅导员来说,必须自身道德水平十分出色,以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使其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而且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洞察力已经成型,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只停留在口头的话,极易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道德素质也无法提高,所以辅导员的素质和良好的校园文化也是极为重要的。
2.4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其它课程的配合
要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实现与其它课程的相配合,最终通过完整的教育体系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也就是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突破德育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的局限,而是实现与其它课程的配合,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教育。而且也可以在其它活动中渗透思想政治内容,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3 结语
对于大学辅导员来说,应该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全面探讨和分析,研究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并与当代大学生的情况相结合,探索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篇5
建构主义英语阅读教学语境交际协作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简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一个积极自主的建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主动发现问题,收集、分析和整理有关资料,并将所获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建立实质的联系,进行意义建构。因此,教学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意义建构的过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的创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应帮助、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加工,意义的建构。理想的英语教学与学习环境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
2.协作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进行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三、目前我校英语阅读教学课的现状
英语学科是幼儿师范学校的重要学科,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我校英语阅读教学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其一,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忽视对学生阅读技能的培养,学生被动地接受语言知识;其二,受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影响,教师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拼读讲解生词,补充词组,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结构、语法。以理解篇章的内容作为主要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在对英语语言文化缺乏了解的情况下,学生不能形成有效的英语交际能力。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幼师英语阅读教学
(一)选定“问题”,确立学习内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选定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和情感意志的培养。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英语综合教程》注重“实用”,单元主题往往就是很合适的阅读教学的问题。如课文“The Millennial Generation Go to Work”就提出了千禧一代的年轻人即将踏入职场的问题。这一问题对于“90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习者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他们很希望通过这一主题的学习,获得一些间接经验和知识来指导以后的工作。教师可以就此问题选定具体的学习内容,也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材料,以鼓励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学习,主动地建构意义。
(二)分析学生特征
学生特征涉及智力与非智力两方面因素,每个学生都不同。笔者的教学对象是江苏省首届免费男幼师生。对于大部分五年制免费男幼师生来说,他们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好,但由于缺乏专门的阅读训练,导致部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较弱,加之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知识、经验、能力、意志、态度和兴趣。因此,设计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
(三)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征,教学目标在注重整体性的基础上,还应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变性。不同学生由于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其学习目标也不同。如课文“Don’t Let Anyone Steal Your Dreams”的教学目标,除了要求学生学习基本词汇、语法外,还强调培养学生根据字面文字推测理解“字面下”含义的能力。根据该教学目标,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基础差的学生学习目标可以是理解课文内容,操练课后练习;学习情况较好的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同样体裁的课外阅读,以达到学以致用。
(四)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1.协作交流。根据阅读篇章的主题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教师要启发学生在协作交流中自己发现答案、补充认识。如学习“Beautiful Smile and Love”一课时,可问学生这样的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Mother Teresa?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目的性更强、兴趣更浓,效果更好。
2.拓展训练。要有一套可供不同程度学生使用、并有一定针对性的拓展练习材料以检测、巩固、加深所学知识。五年制高等师范教材《英语拓展教程》注重基础,强调实用,练习紧扣教学内容,并涉及读、写、译、听等语言技能和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练习形式丰富,生动活泼,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达到有效的意义建构。
3.效果评价。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学,因此,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效果的评价要注重总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形成性评价。
(五)设计教学策略
1.设计学习情景策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景中学习,教师要设计学习情景,还原被教科书抽象和提炼的知识内容,为学习者提供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如课文“Music in America”的学习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摇滚音乐之王Elvis Presley和一些著名爵士乐手的视频,从而引出美国音乐的历史、起源等,使学习者产生学习的需要,驱动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意义建构。
2.提供信息资源策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及时地提供给学生所需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Background Information),帮助其克服因跨文化而带来的阅读障碍。以课文“Hurricane Hunters”为例,要使学生理解Hurricane Hunters的含义,教师就需要向学生介绍“美国第五十三气象侦察中队”的来历与工作特点,达到较好的阅读理解效果。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扮演一种辅助角色,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如课堂上阅读“Music in America”之前给出以下问题:
What musical instruments do Rock and Roll players use?
Please introduce some Rock and Roll musicians.
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进一步整理已有的背景知识,在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培养自己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语
广泛的阅读是获得大量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外语,需要大量的阅读(刘润清,1996)。阅读是获取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师有责任调动学生自身的、一切潜在的、积极的因素,使阅读过程变成一种欣赏,享受的活动过程,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法;数字艺术;实训
中图分类号:F27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1
Construction and Thinking of Training System of Digital Art Professional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
Fang Jingli
(Anhui Zhong-A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efei 230031)
Abstract:The professions of digital art have been opened in great majority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how to improve vocational ability of such professionals is the problem which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are exploring.This theory is based on the action-oriented to establish such professional teaching system of the sessions of training,and discusses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odel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Keywords:Action-oriented teaching;Digital art;Training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德国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某项行为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为目标,通过设计项目或任务进行引导,以学生的行为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既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创造出有助于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情境。
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为一个包括收集信息、提出项目或任务,制订计划(包含分小组)、做出决定、实施工作计划、检查质量、评价工作成效等环节在内的完整的行为模式。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从教学的组织者变成教学的引导者、学习的辅导者和教学活动的主持人。使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团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以达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教学目标。
二、目前高职数字艺术类专业实训教学现状
随着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国内大多数院校都开设数字艺术类专业,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数字艺术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该类专业涵盖了动画、游戏、数字影视、平面设计、环艺设计、室内设计、网页设计、插画/漫画等领域,但目前学校培养的专业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提高此类专业的教学实践性,特别是在实训环节中解决学生动手能力问题,积极推进我国数字艺术事业的发展,在今天就显得尤其重要。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院校设立的数字艺术设计类专业,因缺乏科学的培养流程,培养出的学生也离市场的实际要求有一定距离。分析其原因:(1)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设置存在极大的盲目性;(2)教师队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实训环节表现出无所适从。因此,造成了此类专业毕业生真正能符合企业用人需要的寥寥无几,甚至很多企业陷入了不愿接收应届毕业生,却又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尴尬局面。
三、“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实训体系的构建
(一)实训体系构建的原则。实训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实训体系不应该是固定的、封闭的,而应该是动态的、开放的,这是由经济发展的需求所决定的。数字艺术类专业的实训要将课堂搬到企业中去,或是将企业项目引入实训中来,坚持以企业的用人需求为依据设置实训项目和确立实训目标,同时实训体系的建设方案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模式、课程内容相衔接。
(二)实训的具体过程。具有“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实训过程大体可以分五个步骤: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每个步骤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根据实训内容设计若干个学习情境。资讯阶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理解任务的基本思路;计划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寻找与实训任务相关的信息,制定实训计划;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计划完成作品设计,同时做好文字记录;检查阶段,学生对照任务要求检查实训成果;评价阶段,学生自我评价作品,其他同学提出问题,教师评价实训过程和实训成果。
(三)资源库体系的建立。建立专业的资源库体系,具体有项目库、案例库、辅助课程库、专题讲座和资料参考库等。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学校的教学情况,动态调整实训内容。项目库、案例库是核心建设资源库,主要来源于企业,并更加实训的具体需要进行调整。辅助课程库和专题讲座是辅助建设资源库。辅助课程库主要包含实训项目前期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专业讲座指包括行业的技术讲座和职业素养的讲座。资源参考库是指实训教师自主开发的项目、案例等。
(四)实训室建设与实训管理模式。作为艺术类院校和此类专业所属的系部,在当下建立数字艺术实验室是非常必要的。院校在构建数字艺术类实训室时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逐步完善实验基本配置。同时,参照公司的管理制度来制定实训管理模式,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思维。实训管理体系是实现实训过程的规范化,即实训过程管理和监督体系,采用的措施和手段对实训项目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明确质量要求,在实训过程中,规定实训的过程、手段及形式等方面,综合运用项目指导、案例讲解、团队协作、专题讲座等实训形式。
四、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从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模式下的高职数字艺术类专业实训过程来看,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师生共同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学习兴趣和信心显著增强,综合能力得到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都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性,需要时间来共同调整。对于教师,工作量比原来增大,同时在自身缺少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常常会措手不及。对于学生,从原来的教师做学生跟着学的教学模式下,突然改变了学习方式,自我学习表现出不适应。这些都需要教师加强专业理论和技能学习,主动去了解岗位的能力需求,增强课改意识,需要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培养自我学习的思维观念。第二,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淡薄,缺少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采取一定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应用型;转变;高校;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推动辽宁省高校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为辽宁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辽宁省厅研究决定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开展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并根据《意见》下发《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外贸学院成为辽宁省首批试点的10所高校之一。
一、外贸学院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实践
外贸学院自1997年建校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以“一二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为当地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来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为外贸学院校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办学经验。
(一)办学目标明确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99
外贸学院结合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为对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发展战略和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哈产业聚集区的进程,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金融学、英语、日语等专业;适应大连重点发展的软件外包业、会展业、滨海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学校根据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用为宗旨,按照“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构建“以专业为主体,以计算机和外语为两翼”的理论教学体系,以增强操作能力为向导,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强化实践 实业+平台+基地+小学期581
外贸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努力打造适合的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教融合育人,立足学生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探索多元实践教学模式,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次,构建“实业+平台+基地+小学期”实践教学模式。
(三)校企合作 不断创新拓展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需要持续不断的探索,外贸学院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五个二级学院在学校“五进五融1”的指导思想下,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有了一定的创新,建立了三种校企合作运行的新模式。其一是“订单班”模式[1]。其二企业进校园模式。其三教师兼职模式,即教师到合作企业任职、提供科研论证或担任顾问等[2]。
(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搞科研应小、精、实、新
科研对于促进教学、参与社会服务的作用无可取代。更为关键的是,它关系着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外贸学院认为: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科研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科研工作既要符合其区域特征,还要承载国家改革发展的先导作用。
二、外贸学院应用型本科建设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进一步明确转型发展的思路
外贸学院要充分认识做好这转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将其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从战略高度开展这项工作,切实通过转型发展真正增强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要针对学校改革发展和专业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聚焦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要求和市场需求,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整体提升学校、专业服务地方的能力、支撑力和贡献率。[3]
(二)开启新的治理模式
应用型高校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融为一体,需要积极开展与产业、企业的合作,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办学模式,更是一种基本的治理模式。我们应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以制度推动改革创新,扩大二级学院自,鼓励它们与行业、企业、政府深度合作,建立联合管理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校外成员比例不少于50%。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通知》指出“有足够数量的行业企业专家承担实验实训教学,“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到50%以上。[4]” 《指导意见》、《通知》均没有对“双师双能型”进行解释,但“双师双能型”肯定要比“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更高。外贸学院学校现有教师数664人,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171人,占本科专任教师的31.09%,其中42人具有行业背景。这《通知》的精神差距比较大。转型是否成功,教师是关键。教师没有实践能力和产业视野,怎么能够要求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呢?所以转型高校需要调整其教师结构,在岗教师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或开展定向培训,新进教师应该有产业工作背景,还需聘请企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建设带头人或兼职教师。
(四)加大实训实习课时的比重
《通知》指出“建设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协同育人平台,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5]”2014年外贸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经济类学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32.88%,管理学类专业为32.71%,文学类专业为30.82%,艺术学专业为45.59%,数字上已经达到了通知的要求,但是目前外贸学院的实习实训的质量还需要切实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学校在旅顺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优化实训、实践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2]潘文丽.中职会计课程教学改进探索[J].广西教育,2015,(03):31-32,51.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10―21.
[4]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Z].2015―11―19.
[5]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Z].2015―11―19.
篇8
实习
我的主要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学生完成主题班会《诚信在我心中》及组织班级友谊赛;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完成教案数为四份,试讲次数为四次,上课节数为六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查找语文学科的资料及参与制作网络环境下自然学科图表复习专题网站;教育调查:选题,合作设计问卷,问卷发放,问卷统计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指导:为期两个星期,指导初一班部分学生完成班级主页的制作。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作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我想更应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各方面的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只有这样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信息化发展添砖加瓦。从这这几项专业实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在学校学的专业知识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还不够细致,不够深入,比如网站的制作及帮老师做一些课件时发现自己的技术还是比较欠缺的。我们所学的更多的是一些入门的基础,而且理论学习方面根本没有应用到实践中。这次实践是一次很好的练兵机会,我学习到了很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知识。
建议
篇9
关键词:毕业设计;创新能力;艺术;实践能力;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2-0128-02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社会都在转型。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高校要想更好的发展也需要转型,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始向应用型转变,这是一条特色化发展的道路。大学向应用型发展,既与地方对接又可以对接产业,而且还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一直以来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责任和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其中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于影视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培养实践动手能力更有其必要性。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对自己四年大学学习的总结验收,也是衡量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量化途径与指标,它具有本科教学中其他教学环节所不可替代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1],而以艺术为基础的影视高校尤其强调实践性、综合性及创新性,如果在毕业设计中能充分体现则必然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实践性的重要性
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中提到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其基本要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应用型本科,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因此实践教育就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以本学院为例,作为应用型艺术类院校要求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二、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是检验教育教学目标,衡量大学毕业生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成果的综合考评手段[2]。因此作为高校重要的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应该以实践为基础,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但从近年来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却发现了众多问题,总结为三个方面。
(一)论文水平方面
以学院影视类专业毕业设计为例来说,论文作为毕业设计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阐述了毕业作品的准备、制作到完成的过程,其本质就是毕业作品阐述,以毕业实践作品为基础阐述。近年来发现部分提交的论文首先出现格式错误、错别字比比皆是的初级问题;其次论文的语言应讲求学术性、严密的逻辑性[3]。但是不少学生在毕业论文中使用较多的文学语言, 甚至还用了相当分量的时髦语言和网络语言;再次论文应该有理论依据,实践也是以理论为基础完成的,但是很多论文只有流水账式的单纯记录,内容方面没有理论阐述,没有参考文献,没有把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另外还有学生因为没有真正完成实践作品,因此其论文可能就东抄西抄,出现毕业论文与实践作品脱节的情况。
(二)毕业作品方面
毕业作品类型单一、内容简单是毕业设计的主要问题,从近年的毕业作品来看类型主要是MV和短片,部分毕业作品从剧本到策划到拍摄都显得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特别是MV,简单拍摄一些镜头后期配一首歌曲,可能两三天就完成一部这样的作品了。但实际上如此的“实践作品”并不是真正的实践,对学生的能力提高没有任何帮助,也不符合毕业设计的要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部分学生应该是面临要么继续深造要么就业的选择,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升学复习考试和找工作各项准备中,因而毕业设计对他们来说就成了应付差事,只要能及格就好,因此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去完成。还有部分原因是有些学生当初成为艺术考生并不是兴趣所在,而是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单靠文化课难以考上本科院校,因此在应试教育突击培训之后考上了艺术类院校,因此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没有好好学习各项专业技能,等到四年级时无法按要求完成毕业设计。
(三)教师指导方面
毕业设计中教师的指导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学生通过实践完成毕业作品,整个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指导老师及时给予指正,学生才能学到东西,才能真正提高动手能力,才能增加综合能力,才能有能力去创新。但近年来由于学生数量增加,一个老师指导学生数量较多而且学生在天南海北的拍摄,老师会出现无法兼顾每个学生的每个问题,不能及时的给学生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时,也无法保证定期的检查学生的阶段性完成情况,或者无法严格的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这也是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下降的一个原因。
三、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的措施
既然毕业设计质量与学生和老师都分不开,那么要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需要从这些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
(一)毕业生指导分组
对于毕业生数量较多的专业,可以在大四两个学期交替实习,这样就可以避免都到大四下学期实习时一个老师指导太多学生的问题了。也可以实行每个组固定一个指导老师的情况下,两三个指导老师交叉指导两三个组的制度,这样既能充分利用老师各自的专业特长给学生提出专业的指导意见,也能保证学生及时地联系到指导老师。
(二)毕业作品选题
影视专业的毕业设计应该以“影片+论文”的形式提交。在大四实习期开始之前先让学生确定自己的影视作品的类型,然后根据类型提交选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剧本大纲、组员分工、可行性分析等。选题报告经指导老师审核后给出指导意见,对于个别学生无法修改的选题,指导老师可以直接为学生指定选题让其完成。在选题期间,指导老师给出严格的格式要求,格式不正确或者错别字太多也无法通过,从开始就让学生养成重视论文格式的习惯。
(三)毕业作品的分阶段检查
选题报告通过后,学生提交日程表来说明拍摄进度,指导老师按照日程表对学生作品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和指导。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实习期间按时且有质量的完成作品,同时拍摄期间遇到问题老师也可以及时的给出指导,帮学生解决问题。学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即使在天南海北拍摄也可以及时与老师沟通。毕业生面临找工作和进一步深造的选择,如果没有阶段性的完成情况检查,可能会有部分学生最后的作品是突击完成,这样就无法保证毕业作品的质量,学生也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实践学习。
(四)提交作品创作阐述
对于影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完成作品之后要根据作品写出论文,对于我们学校影视专业的毕业生来说,论文以作品创作阐述的形式提交,这是从另一个方面的实践性的体现,围绕自己的作品进行阐述,可以防止学生为了完成论文从网上抄袭。但是在阐述中一定要有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必然运用到理论指导,列出参考文献。实践一定是有理论指导的,在实践之前一定是有理论支持的,大量的实例作品的分析研究,然后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创作。而这样的作品阐述才有理论依据,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五)教学中的实践
事实上毕业设计与平时的教学是分不开的,专业课教师应该在大学期间对每个学生多加关注,即使当初是临时抱佛脚而考进来的学生,也说明其是有一点能力的,否则是无法拿到艺术类的合格证的,因此引导这些孩子在大一、大二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信好好学习,自然就能够在毕业的时候交上满意的答卷了。
总之,对于应用型艺术类高校来说平时的教学就要注重实践,不能单单在毕业设计时才强调实践。同时老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其综合性、创新性,这样在毕业设计加强管理、制定且严格执行好毕业设计指导流程,一定会提高影视艺术类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62-64.
篇10
一、教育实习概要:
1、实习地点:xxx中学。
2、实习时间:9月19日—11月10日。
3、授课科目:高二物理。
4、实习主要内容:教学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研。
二、教育实习目的:
1、通过教育实习,使自身更好地认识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当人民教师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进一步热爱教育事业。
2、通过教学工作实习,将所学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教学实践,培养从事学科教学的独立工作能力。
3、通过班主任工作实习,了解班级管理的各种常规工作,熟悉班主任工作的技能与方法,增强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从而独立开展班级活动的能力。
4、通过教育科研实习,引导实践教育科研方法,熟悉教育研究基本程序,探索教育规律,为造就研究型教师打下良好的教育科研基础。
5、通过教育实习,深入了解中学实际情况,提高师范技能水平和质量。
三、教育实习的计划
1、物理教学实习工作:
物理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中心任务,教学实习在物理任教师叶老师为主的金一中物理教研组老师指导下进行,计划如下:
(1)充分锻炼提高自已的物理教学水平,多听课(物理学科的不同老师的课以及其他非物理的优秀教师的的课),做好听课记录,写好教学设计,并主动虚心向物理教师学习,做到多思、多问、多做。
(2)认真钻研高中物理的教材、新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实验,弄懂弄清,扎实掌握。
(3)利用实习时机,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并主动向科任教师请教,完善教案。每节课上课前进行检查性试讲,同组队员参加听课,并邀请指导教师参加,试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然后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指导老师批阅后再进行教学。
(4)及时的做好教学反思工作,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行总结,通过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技能。
(5)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说客、试讲、上课等活动中,虚心向指导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6)认真做好作业批改和下班辅导学生的工作,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统一正确答案,然后才着手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后,送回指导老师审阅后再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错误,进行集体辅导,个别错误,当面指导。
(7)积极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主要是开展与物理学科知识相关的研究活动,注重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教导学生物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物理研究能力。
2、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实习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细心、耐心、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如下:
(1)尽快熟悉学生特点,了解本班情况和各个学生的背景,性格和品行等,尽可能把学生的名字和本人对上号,记住学生的名字。积极参与班级工作,虚心向班主任请教各类班级管理经验,协助班主任开展各项活动,协助学校开展各种活动。
(2)坚持每天早读,早操,晚自习都到班级里督促指导学生学习,抓好自修课纪律,提高效率。
(3)提高板报质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利用班级刊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学生。
(4)开展有意义的主题班会,为每个同学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尽力动员每一个同学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
(5)定期与学生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解决学生的问题。配合班主任做好后进生工作,热心帮助走出困境,不断进步。
(6)积极向优秀的班主任学习,请教他们的成功经验和管理班级的新的体验。
(7)做好班主任日记。把自己的班级工作的心得经验与其他队友交流。
(8)班主任日常工作计划
6:20早操,班主任在签到后到达操场,检查学生出操情况。
6:35早读,检查学生早自习纪律以及早读情况,让他们安静下来等老师来领读。
12:35查寝,检查学生的午睡情况,让他们安静下来睡觉后者看书。
14:00预备,检查学生是否安静下来听第一节课。
16:30答疑,解答学生对物理的疑难问题。
20:30眼保健操,检查学生眼保健操做的情况。
22:00就寝熄灯,走访寝室,了解学生的情况并且让他们动作快点上床睡觉。
对班级日常发生的突发状况,本着热爱学生的原则,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教会学生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
在搞好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科研,锻炼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
(1)从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开展调查。
(2)写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
4、总结阶段
(1)完成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总结;
(2)汇报提交个人总结报告、完成实习成绩考核与评定;
(3)协助队长和实习队其他成员编写一本“金中实习简讯”;
(4)配合队长安排搞好实习生办公室和宿舍的清洁卫生工作,归还各种借用的材料、物品,付清各种实习费用。
教师的实习计划我是一个热情开朗的女孩,来到了红光农场幼儿园实习,已经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比如:怎样与家长沟通、怎样管理好班级等,在此我感谢园长以及各位老师在这些日子里对我的指导与帮助。我也为自己今后的实习制定了一份计划。我会按照这份计划认真做好我所要做的工作。
1、严格遵守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
2、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3、服从领导,尊重他人。
4、热爱幼儿,尊重幼儿。
5、增强团结,互帮合作。
6、虚心好学,尊敬师长。
7、勤学好问,勤记勤干。
8、不迟到、不早退。
9、认真并及时做好领导交下来的工作。
10、积极参加幼儿园的教科研活动。
11、领会到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