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监督检查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监督检查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监督检查制度

篇1

关键词 企业内控现状;理顺监督关系;发挥监督职能

一、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监督的关系

(一)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随着企业对内加强管理和对外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必然产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侧重通过建立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达到规避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产品市场占有层面。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收支、生产安全、研究开发、物资采购、工程项目建设投资、销售与收款、人力资源的配备、信息管理与披露等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内部控制监督

内部控制监督是经济监督职能,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授予内部审计监察机构独立行使监督检查的权利。他是根据国家有关财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依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而行使经济监督职能。而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控制监督最基本的职能,是以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为依据,是帮助企业管理层在开展经济业务过程中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并监督所有的活动都在董事会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秉承董事会的战略思想。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对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经营风险防范措施进行客观评价。目的: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纠正各种错误、舞弊行为,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完整和股东的利益。

(三)二者之间的关系

1、内部控制制度

是企业最高层赋予经理层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保证企业在健康中求得发展而制定的生产及经营环节内部控制制度。但良好的书面内部控制制度并不等于与实际执行是一致的,它需要企业高层领导进行不断的教育、贯彻、执行、总结、修正。

2、内部控制监督

是内部“审计监察部门”依据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他侧重于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及任何经营活动的控制点是否得到了有效的约束;相关环节损失的予警风险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

二者之间的共同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自我约束、规范企业经营管理、适应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不同之处是,前者是制定制度并执行: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按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贯彻执行;后者是监督检查: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及企业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在监督检查中不断发现问题和经营中的漏洞。提出整改意见及建议上报董事会审议、批准、落实,以达到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企业内部监督检查机构的现状

2001年6月,财政部印发《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标志着我国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进入新阶段;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它具有统一性、普适性、通用性、科学性和公认性,这标志着我国监管部门联手打造的具有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规范性文件取得了重大突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已逐渐为企业经营者所重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逐渐成为企业加强经营各环节管理的内在需要。但基于我国的国情,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结构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立了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但重视程度不够

成立了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隶属公司董事会领导,并建立了各项审计制度,制定了年度审计检查计划。并按计划实施。但由于企业经理层对内部审计监督检查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够,对中层管理干部的宣传不到位,使之被检查的单位对查出的问题整改不及时,或整改效果不理想。特别是人员的配备。由于各种专业操作软件开发滞后,审计手段基本是依靠手工操作;审计机构缺少实践经验及综合素质人才,对理论与实践的论证缺少有力的佐证,使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成立了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但处于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双重领导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构设立较晚,由于对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的职责范围、隶属领导层的实质性划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所以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机构的职责及权限划分不明确。有的企业成立了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但处于董事会和经理层双重领导。既日常工作安排及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由经理层管理及考核。岗位工资及效益工资等由经理层提议,董事会决定,这样对内部“审计监察部门”拓宽审计范围和审计检查深度受到局限和制约。

(三)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但由被监督者直接领导

有些企业虽然成立了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但隶属被监督层(总经理)直接领导。大多数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是由总经理具体布置实施:相应的制度规定、各项经营支出都是由总经理签署意见方可执行;中层干部的考核、任用都是由经理层评价决定。企业一般都重视生产环节、销售环节,认为只要生产出合格产品能够销售出去有盈利就行。因此,要求内部审计监督检部门定期检查会计核算,没有将控制活动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各个操作环节,这就造成了审计监察部门被接受监督者考核的状态。因此,无法发挥“内部审计监察部门”独立审计的作用,使之内部控制行同虚设。

(四)未成立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对企业的管理没有约束力

目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未成立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多数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认为企业内部控制既是“会计控制”。企业基本停留在财务自身检查中,主要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成本费用、损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查证上。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还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参与内部控制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由于高级管理层对企业的管理理念决定了经理层制定的制度的侧重点,因此,企业财务事后自身检查对内部控制显然受到了局限,那么也就很难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经营风险和内部管理环节潜在的经济效益。未成立内部审计监督检查机构,对企业的管理没有约束力,也就不可能对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的决策正确与否及时作出评价和修正。

三、如何有效的发挥内部控制监督监察职能

国外内部控制、我国内部控制的经验表明,企业出现的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多不是控制制度本身的问题,而是执行与监督及跟踪落实的问题。因此,必须有效的发挥内部控制监督监察职能,而如何有效的发挥内部控制监督监察职能,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理顺内部监督控制的关系

公司内部控制架构应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组成,分别行使权利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能。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形成了权责明确,相互制横、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关系。

1、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与内部审计机构的定位

如果将内部控制监督部门置于总经理的领导之下,那么董事会对总经理的领导就缺乏监控措施,产生的问题是加剧了内部人控制。因此,对于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的定位问题。应看其规模情况而定:企业规模较大、业务也较复杂的应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审计监察部门;对于企业规模较小、业务不是很复杂,可由专人负责。但不管是设立审计监察机构还是委派专人负责,他的隶属关系都应在公司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其审计活动受董事会的领导和监督,审计监察部门独立行使职权,定期与不定期地对职能部门及子公司财务、内部控制、重大项目及其他业务进行审计和例行监督检查。控制和防范风险。不受其他部门或者个人的干涉。审计监察部门对有关责任人有问责的权力;对查出的问题和相关责任有追究的权力;有告知对责任人处理处罚的依据;对触犯刑律的。审计监察部门有权提出行政处理建议报请董事会批准,并提请司法机关处理。审计监察部门隶属董事会直接领导,其原因在于:审计监察部门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董事会对受托经营的经理层的监督。因此,审计监察部门只有直接对企业主要经营决策的董事会负责,才能保证这种监督的效果,才能有效遏制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行为,才能有效地减少高级管理人员舞弊的机会。

2、审计监察部门的主要职责及权限

内部控制制度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对每一个部门的责任与权利应予以明确规定。审计监察部主要职责:负责对公司及各子公司的经营活动、财务收支等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实施独立的审计、监督检查。并评价内部控制的效果。其权限:①检查公司现有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是否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是否涵盖公司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②检查内部控制制度是否保证公司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是否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③检查公司是否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信息管理是否顺畅;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有效。④检查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兼顾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是否尽量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是否能够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是否为股东创造最大利益奠定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二)完善内部控制监督监察方案

应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方案》。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方案的制定应向事前控制、事中重点部位检查、事后风险评估及重点纠正落实等方面转变。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的目标和原则;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对各部门业务处理过程申的关键控制点的落实;必须监督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企业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方案》,应按照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随着国家财税政策及相关法规的变化、企业职能部门业务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监督检查方案》。

(三)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方法

内部控制制度检查的方法:要偏重于全面、综合、前瞻性的审计内容。确定年度审计监察工作计划,明确不同的审计对象,选择不同的审计方法与策略。在关注个性和共性的基础上。审计要做到“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每次检查要编制审计方案,确定被审计单位、审计时间、实施审计区间(特殊情况可以延伸)、具体审计内容,经董事长批准后,下发审计通知。采取生产经营现场检查、工艺过程询问、库管人员谈话及财务凭证抽查等。对查出的问题明确源流,寻找内控薄弱环节,得出准确的审计判断,编制审计底稿,同时提出整改意见。对重要岗位在执行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由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及主管领导签署意见。审计监察部门根据底稿形成审计报告上报董事会,经董事长批准后,对被审单位下发审计决定,要求被审单位在接到审计决定十五日内。将整改情况上报审计监察部门。审计监察部门及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填列“复检情况传阅单”,包括:具体整改情况、被检单位相关人员及负责人签字、审计监察部门评价及复检意见。对未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审计监察部门限定最后整改日期,报给主管该单位的高管人员签署意见,并报董事长批阅。按批阅要求继续监督整改,并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四)完善内部控制跟踪检查制度

内部控制的发挥,不仅取决于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取决于严格规范的内控监督检查方案的支撑。从而夯实了内部审计权限的实施。要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不当管理措施,并保证问题整改的彻底性,就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跟踪检查制度》,使企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责、权、利的行为必须在制度的约束中进行。职权的分工一旦形成,高层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任何人不能超越限定的权利。审计监察部门不仅是能够发现问题,而且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并通过跟踪监督检查纠正问题的进度及效果,从而控制因管理继续失误带来的损失,否则,被查出的问题不能立即整改,上行下效。的氛围一旦在企业形成,就会损坏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造成任何制度的落实将是一句空话,甚至给企业带来破坏性影响。

(五)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考核制度

控制与被控制是一种固有的矛盾,要想使被控者自觉地遵从控制者的意志,单靠内部控制制度约束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还应制定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在制定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前,必须先明确考核项目的责任归属,明确管理的权责范围,使考核工作更公平合理。考核内容应根据国家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重点考核各项业务的控制点。内容包括:采购与付款、成本费用核算、会计信息披露、筹资活动、存货管理、企业担保、对外投资、工程项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销售与收款、预算执行等。为使考核制度有章可询,可制定《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考核细则》。发现一处问题。除扣相关责任人一定比率的岗位工资外,还应按规定限期进行整改。并根据被审单位的“整改回复”进行复审,对不能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除加大力度考核外,还要在企业内部进行通报批评。严格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考核制度是企业内控制度贯彻执行质量的根本保证。

篇2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各种检查,是指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中省直单位及其所属部门对企业的各种专项和综合项目的检查。

第三条凡未经法律、法规确认的和国务院、省政府没有明文规定的对企业的各项检查,一律取消。

第四条未经市委、市政府授权的监督检查部门的审查、批准,任何机关和部门不得擅自对企业进行检查。

第五条各级机关对企业进行检查,应当事先制订检查计划。检查计划应当包括检查依据、检查时间、检查对象、检查事项等内容。

第六条全市各部门、各单位对企业的各种检查,必须报送市委、市政府授权的市监督检查部门履行审批手续。其中党群部门的检查活动一律报送市纪律公共行政纪检监察室履行审批手续并申领《党群部门检查工作审批表》;涉及行政执法的检查一律报送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履行审批手续并申领《行政执法检查审批表》。市监督检查部门应当对有关部门报来的检查计划进行严格审核,能够合并的,应当合并;可以联合实施的,应当实施联合检查。

第七条各级机关对企业进行检查时,应当出具《行政执法检查通知单》、行政执法检查证和收费许可证,并如实填写收费登记卡。《行政执法检查通知单》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检查的法律、法规依据及相关文件;

(二)检查项目和内容;

(三)检查时限和标准;

(四)实施检查的人员。

第八条同一机关对同一企业的常规检查,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一次,超过一次的要报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批准。

第九条实施垂直管理体制的行政机关应当对下一级机关的检查计划进行必要的协调,能够合并的,应当合并,避免上、下两级重复检查。

第十条行政执法机关在对企业进行检查结束后,要请受检单位认真填写《行政执法检查受检单位信息反馈单》,并由受检单位将该单直接送达或邮寄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

第十一条执法机关接到举报,认为企业存在违法行为,依法进行调查的,不受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的限制,但必须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对无端怀疑和编造企业有违法行为,并以此为借口擅自对企业进行检查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

第十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政府决定进行的专项检查,分别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政府确定的专项检查的范围、内容、时限和程序进行,同时报市监督检查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机关对企业进行检查,除法律、法规、国务院和财政部以及省政府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不得以任何形式将检查费用转嫁给企业。

第十四条机关工作人员对企业进行检查时,不得接受被检查企业的任何馈赠、报酬、福利待遇、公款旅游等,不得在被检查企业报销任何费用,不得通过检查工作为本人、亲友或者他人谋取利益。

第十五条凡未经市委、市政府授权部门审核批准和违反本办法对企业进行超时限、超范围、超项目的检查,企业有权拒绝,并可向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投诉和举报。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受理投诉和举报后,要认真负责调查。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七条对企业开展的各种达标、竞赛活动和相关的检查评比活动一律停止。需要继续开展的,要经市委、市政府重新审定。今后凡未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各级党政机关不准对企业开展任何形式的达标竞赛活动和相关的检查评比活动。

第十八条市委、市政府授权的监督检查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对针对企业的各类检查实施全方位的监督,定期考察和抽查各类检查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查处,情节严重的要公开处理。

第十九条县(市)区委和政府及其各部门开展的针对企业的各项检查遵照本办法执行。

篇3

关键词:供电企业;纪检监察;内部审计

一、供电企业纪检监察、内部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项目经营收益、经营转移风险的监察控制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所从事的内部控制活动,主要围绕企业的财务资金、业务进展,以及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多种风险等,进行多种要素的可行性分析、调节控制。这一过程中,纪检监察部门要找到控制活动的关键点。首先,实施供电企业内部监察控制的主要一点,就是做好各种潜在风险、存在风险的纪检监察分析,依据《审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审计法实施条例法律》等法律法规,对电力项目执行的决策风险、财政转移风险进行监管,核查不同业务主体的行政违法、财务犯罪活动,将其交由相关部门处理。其次,供电企业更注重经营成本、收益的纪检监察,针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业务执行效率和盈利状况,完成主要内部控制要素的监察工作,再采取多种必要措施加强成本、收益的管控,以尽可能减少正常经营带来的经济损失。

(二)企业内部生产经营决策、财务审计的监督核算

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主要从财务资金核算、会计报告审核、生产经营决策指导等方面着手,开展严格的内部审计、业务经营管理控制工作。通过由供电企业会计部门、审计部门,搜集业务经营外部宏观环境、内部运营流程的数据信息,对涉及的多种经济资本、业务经营内容作出统计核算,包括固定资产、存量货款、有价证券等的内控分析,得到准确可靠的财务运转结果。

二、目前供电企业纪检监察、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纪检监察、内部审计制度设计不合理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体制、内部审计制度等的设计,存在着监督职能不完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等问题,这使得内部纪检监察、审计监督的约束力较低。从目前各供电企业监审制度的建设来看,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的监审工作,受到监审制度、上级领导的双重制约,在具体纪检监察任务、工作内容的执行时,往往出现避重就轻、形式大于实质的问题,长此以往不仅造成监察人员查错纠弊职权的丧失,而且会带来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的连带责任。另一方面,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业务审计流程不规范、财务审计核算错误等,都将影响到企业后续的项目经营、业务管理活动。

(二)纪检监察职能定位不清、执行力不足

当前纪检监察在多种供电经营活动的执行中,主要负责对企业主体人员、供电业务内容作出管理,但多数职能部门对于重大业务工作的推进,往往与纪检监察部门形成连接,这使得纪检监察人员承担着一部分不属于自身的工作职能。比如纪检监察人员对企业领导的例行检验,需要内部审计部门的参与,而这其中原本属于审计人员的监督审核工作,就可能落到纪检监察的头上,导致监察部门出现职权定位不明确、工作内容不清楚的状况。同时纪检监察部门监督职权的行使,会由于现有监察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足,出现纪检工作执行不认真、监察责任落实不清,以及监察追究、惩戒效能难以得到发挥的现象。一旦纪检监察机构在企业管理中的管控失位,很大程度上会产生包庇犯罪、经济腐败查处不力等问题。

(三)企业内部审计流程、审计成果不客观

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是按照省级、市级、县级等多层级审计结构,对不同企业部门、业务内容作出审计核算。而且由于企业财务资金运转、人力资源等数据信息的获取,需要在每年或每季度才能进行核算,所以供电企业的内部审计属于事后审计。其中县级供电企业的审计部门,为财务账目审计、其他业务事项审计的主要人员,这些人员的工作任务量大、审计经验缺乏,在项目审计事项参与、审计核算流程执行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审计工作形式化、审计数据错误的问题。而且限于省级、市级等高层审计部门的压力,通常秉持着审而不究的工作理念,使得最终的审计成果不客观,难以为供电企业生产决策、经营活动作出指导,甚至导致国家经济利益遭受损害。

三、供电企业纪检监察职能、内部审计监督的融合策略研究

(一)制定各监审部门明确的分工协作内控机制

供电企业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的联动服务,需要围绕现有的经营范围、项目业务内容,建构一套完善的纪检监察、审计制度,对不同监审主体进行多种工作任务的明确划分。首先建立多层级的监审报告制度,其中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主体,在开展多种业务经营、财务核算时,要向上级领导做好工作执行前、执行时、执行后的情况报告。其次,根据纪检监察审计制度的规定,加强不同部门工作内容、职责权限的明确划分,并做好相关联业务的数据共享、任务紧密对接,帮助纪检监察人员、审计人员完成自身的分内工作,保证纪检监察内容事项、财务审计核算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监察审计的网络化业务互联、风险共担

网络化社会环境下的供电企业监察审计,可以借助于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内部审计管理系统,加强不同经营项目、业务内容、财务资金运转等工作的监审连接,其中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纪检监察数据资源获取的基础。通过多种网络信息传输渠道的搭建,以及供电项目审计、财务资金审计、人力资源审计等信息的集合,能够实现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业务信息互联。如现阶段山东莱芜、湖北孝感等地区的供电企业,都建设有业务互联的监察审计工作小组,企业内部存在完善的网络化纪检监察审计平台,监察审计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对供电经营项目、业务内容执行、经济风险、决策风险等进行分类监审,并完成不同监审业务结果的分析与管理,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规避监察审计风险。

(三)注重纪检监察职能、内部审计成果考核评价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人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实效性,对各项经营生产活动、财务资金运转、潜在风险等要素,进行监察审计的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在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完成监审工作后,企业领导、管理部门等主体要作出监察审计的评价,包括监审业务工作执行状况、监审成果的考核评价。一方面,企业管理部门要依据纪检监察审计制度,围绕项目经营决策、业务执行度、财务资金核算、人力资源素质等内容,对监审人员工作完成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针对内部财务审计、经营风险审计的成果,提出较为客观可行的监审工作执行方案、风险防控办法,发挥纪检监察与审计的应有价值。

结束语

供电企业纪检监察、内部审计,是对供电企业以往某一段时间内,所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财务资金运转状况的评估,其不仅能够反映企业多种项目开展、业务执行的基本情况,也能对供电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作出指导。因此形成纪检监察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之间的职能融合,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项目风险、电力供应调配等的审计监督,有助于供电企业内部经营业务、严重经济违规事务的内控与管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公司制度;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构建

从制度经济学的视阈下来考察公司制度环境,其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大要件。正式制度体现为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规和章程,如《公司法》、《劳动法》;而非正式制度则内含了公司所处地域的风俗习惯等元素。从现有文献的论述中不难知晓,对于制度环境对企业治理机制的影响,同行们更倾向于在正式制度环境下寻找根据。其实不然,作为植根于社会文化环境下的人来说,他无论是在进行战略设计,还是在实施具体的制度设计,都无法摆脱传统意识对他的影响。正因如此,本文将从公司正式和非正式环境下,来探讨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问题。

在具体的探讨中,笔者会将问题纳入到组织资源的范畴内来讨论。首先,对公司制度环境进行理解;之后,给出企业治理机制的目标定位;最终,在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构建内部治理机制。

1 对公司制度环境的理解

“公司”与“企业”的区别只在于,公司是现代企业的统称。因此,本文的“公司制度环境”与“企业制度环境”作为同一词义来对待。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分类下,以下可以从两大方面对公司制度环境进行理解。

1.1 公司正式制度环境

与公司经营管理有关的正式制度主要包括:《公司法》、《劳动法》,以及公司内部的管理章程。由此,正式制度环境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1 《公司法》方面

公司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广义的公司法是指,规定公司的设立、组织、活动、解散及其他对内对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除包括《公司法》外,还包括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中有关公司的规定。结合本文的中心论题,笔者采纳广义公司法范畴。其中,有关公司的组织、活动等要素,则直接影响着企业治理机制的构建。如,价值取向、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

1.1.2 《劳动法》方面

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之所以其仍深刻影响着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则需要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待。组织资源的配置作为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主要内容,实则体现为人员结构的调整,从而使之与现有物资资源相匹配。而劳动法所规定劳动者的权利,又是影响人员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如,工作时间、工作报酬、工作环境等。

1.1.3 公司章程方面

相比较于以上两类法律要件而言,公司章程更显灵活且具体;具体的主要表现便在于它的易操作性。那么它与企业内部治理模式的联系又是怎样的呢。如果说上述法律要件作为国家层面的意志体现,那么公司章程则因企业发展战略之需而人为构建的正式制度安排。由此,章程与企业内部治理机制构建联系的更加紧密,同时也是对公司法、劳动法的规定做出的某种具体化的要求。

1.2 公司非正式制度环境

梳理非正式制度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不仅在于要件的发散性,更在于诸多非正式制度间的耦合相融特性使然。根据制度经济学的解释,非正式制度包括:社会文化、习俗、惯例等元素。不难发现,无论是企业管理者也好,还是企业基层员工,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受到非正式制度的约束。这就意味着,非正式制度更能形成支撑他们社会行为的动因。因此,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中的目标定位、手段设计,以及对最终结果的评价,无不受到本土或本区域文化环境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在对跨国企业间的治理模式比较中更为明显(如,企业文化的特质)。

2 环境导向下企业内部治理模式的目标定位

企业内部治理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的关键环节,其核心在于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和员工之间如何建立权力与利益的分配与制衡关系。那么在公司制度环境下怎样整合这些组分呢。笔者认为,首先还应确立环境导向下企业内部治理模式的目标定位。

2.1 经济目标定位

企业内部治理的经济目标受到其本身社会角色的保障,也是它之所以成为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标志。将经济目标具体到可以度量的水平,企业的治理模式应满足这样两个要求:(1)全员生产率达到满意的程度;(2)“产出/投入”比值达到满意的水平。上述要求的满足与公司制度环境形成了契合状态,如在正式制度方面:由劳动法所规定的企业员工合法权利的实现,惟有在经济目标实现下才能最终得到保障;在非正式制度方面:中国传统的“家文化”在企业经营中的实现,也只有在经济目标实现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物质支撑。

2.2 社会目标定位

诸多文献都是从企业外部来定位社会目标,自然得出了应增强企业经营结果的外部性。对此,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应建立完整、封闭的产权形态,从而能最大化的激励其实现自身的经济目标,并有助于社会目标的达成。为此,本文以企业内部社会目标为考察对象指出,应建立符合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环境的员工福利持续增长机制。这种福利增长机制将为组织资源的配置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进而确保企业经营的有效开展。同时,在适应本土或本区域的习俗、惯例等非正式制度时,还须强调企业治理模式与社会环境的共生性。这一点也符合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篇5

2016年10月8号,财政部颁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其中指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研究制定《小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对于强化和推动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和管理将具有积极的意义。广电网络企业内部控制审查和监督是一种财务活动的引申,如何有效确保财务信息真实性,成为广电网络企业关注的重要话题。内部控制审查和监督是为保证广电网络企业财务信息质量、防范财务信息失真而对财务信息进行的各种监督。本文从广电网络企业内部控制审查和监督存在问题研究入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一、广电网络企业内部控制审查和监督存在问题分析1.监督体系不完备虽然现行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对保证广电网络企业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规范行为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现行广电网络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广电网络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实际上是单位负责人对财务行为以及财务人员进行相应的监督。因此,单位负责人已经成为财务信息真实性的主要承担者,这就要求单位负责人不仅仅需要全面的推动单位财务工作,而且还需要对单位财务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2.财务系统缺乏监督职能和监督动力当前,广电网络企业缺乏有效规范的监控机制和控制管理机制,管理混乱,只花钱不管理的的现象普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没有任何数据来源和数据支持,以至于预算数与最后的决算相差甚远,使单位财务管理活动混乱。同时,广电网络企业的财务人员依附于单位,对单位财务监督行为难以主动控制,如:广电网络企业财务人员的实际利益由单位领导掌握,对单位领导的违规审批和违反财务制度的行为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且可能因为监督受到不必要的打击。这种监督即使成功了,财务人员并不能得到多少切实的利益,而一旦不成功,却可能会失去现有的利益。 3.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监督急需完善内部控制作为广电网络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和环节,其制度制定是否完善,执行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广电网络企业的财务管理质量高低。目前,我国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单位制定的,涉及广电网络企业的相关内容较少,也使得广电网络企业会计核算和内部控制监督水平难以有效提升。同时,广电网络企业普遍缺乏执行内部控制监督制度的主动性,导致广电网络企业内部控制无章可循、无标准约束。4.缺乏财务信息公开制度一是财务信息属于广电网络企业的商业秘密,从公布动机来看,是属于被动性公布的,全面公布很有可能让同业竞争者获取了信息,从而使企业陷入了不利的局面。所以企业本着能不公布就不公布的指导思想,导致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二是自身利益的需要,广电网络企业在信息披露中,对有利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大量披露,甚至还充分的炒作;而对不利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甚至隐蔽。如应收账款以及其构成的披露,公司治理和详细的发展概况方面的披露,以及不利或有事项的披露等,财务信息披露不充分现象都比较突出。

二、如何强化广电网络企业内部控制审查和监督的对策思考1.建立多层次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可以按不同层次进一步分为单位负责人的财务监督、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的财务监督以及内部审计部门和单位其他部门的财务监督等。其中广电网络企业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的财务监督是财务监督的基础,内审部门财务监督是单位负责人进行监督所利用的手段,监督的效果与单位负责人有密切的关系。间接监督的形式是一种委托的监督形式,即通过委托第三方来进行监督。同时,在广电网络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过程中,需要提高内部控制监督的持续性。通过单独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可以适当扩大审计的范围,逐步由财务收支审计、设备购置审计向管理审计转移,进而不断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

2.强化内部控制管理首先,广电网络企业建立授权批准制度。授权管理是防止非法进行业务处理的关键措施,通过各种授权的方式来提高各个岗位进行具体业务操作的制度性和规范性,减少各种可能发生的非法操作行为的发生。同时,需要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管理,各个岗位需要按照相应的岗位责任制要求进行相应的内部控制点的设计。其次,业务与会计协同化处理。广电网络企业的内部各个岗位之间应进行具体的业务协同管理,防止各种非法管理行为的发生,通过相互协调管理,可以实现内部控制的管理控制有效性。要结合单位财务部门的相关制度要求,进行相关岗位的设置,并明确其具体的工作职责。同时,根据财务岗位和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具体性质和内容要求,建立岗位之间的内部控制制度,利于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和系统模块能够协调统一。再次,广电网络企业要加强授权审批控制。有效地内部控制要求每项经济业务活动都须经过适当的授权批准,以防止内部员工随意处理、盗窃财产物资或歪曲记录。广电网络企业管理高层不可能亲自参与企业的每一项交易活动,就产生了职责分离、适当授权的需求。对于广电网络企业一些不常发生的、例外的经济业务,因为没有既定的标准可依,则基层管理人员需要报请上级主管并得到最终授权才能进行处理。在授权审批时,应注意明确授权的目的、权限职责权利应适当、强化监督控制等。

3.改进和完善会计核算通过强化广电网络企业会计核算水平,可以有效的推动广电网络企业的内部控制审核和监督的效果,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作用,对广电网络企业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纠正,杜绝不规范行为发生,有效发挥财务监管作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构建以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为主要监督内容的财务监督机制,促进广电网络企业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提高信息沟通水平信息和沟通指的是在员工能够在履行其责任的方式和时间的范围内,识别取得并且报告相关信息的有效程序。为了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内部信息沟通的效果,应收集大量及时的外部和内部信息,实现信息在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迅速地传递和交流,把握先机。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重视广电网络企业内部信息生成和传递系统的建立,建立一个统一、高效、开放的企业信息系统,是内部控制运行的沟通平台,才能提高沟通效率,应当成为广电网络企业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

篇6

关键词:住宅小区;抄表到户;建筑给水;图纸审查

珠海市是国内起步比较早的,对居民住宅小区用水实施全面抄表到户管理的城市,根据《珠海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规定:居民生活用水实行抄表到户,结算水表以前的供水设施(含结算水表及住宅小区居民生活用水二次供水设施),由供水企业负责维护和管理。条例从政策上明确了供水企业是住宅小区供水管网等设施的管养单位。

作为供水企业的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为有利于执行上述管养业务,从项目给水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开始,就积极参与到图纸审查的业务中,严格把关。现在笔者从供水企业的角度出发,浅析住宅小区建筑给水施工图纸审查的要点,以供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供水同行作参考交流。

1 审查项目的室外生活给水系统与消防给水系统是否已经分开设置,计量

部分建设单位因为工程造价等原因,室外给水管网采用了生活与消防合建的设计,而供水企业要求住宅小区从市政引入管端开始,就将生活、消防管网分开设计,引入管位置分别设置生活总水表及消防总水表。地下消防水池的引入管,必须从室外消防管网接入,不得从室外生活管网接入。其依据是:(1)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建筑物内不同使用或计费的给水系统,应在引入管后分成各自独立的给水管网。(2)根据《珠海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珠海市消防条例》的有关规定,生活给水系统与消防给水系统的管理责任主体不同,生活给水系统由供水企业管理,消防给水系统由物业公司或业主自行管理。(3)如生活给水系统与消防给水系统合建,消防给水系统的水质会影响到生活给水系统的水质。(4)因住宅小区实施抄表到户管理,如室外生活、消防管网合用,每个室外消防栓各自安装计量水表,造价高且不便于管理。消防管网与生活管网分开后,仅需在引入管位置设置消防总表即可计量,便于管理。

2 审查项目设计的引入管位置和周边市政供水管网分布情况是否相协调

(1)供水企业建议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设计引入管位置时,尽可能靠近现有市政预留口位置,其优点是:①可以减少市政水表接入时安装管段的长度,减少开挖路面范围,节约工程费用。②使用现有预留口,可减小接驳用水时的停水区域,降低对周边用户的影响。

(2)如项目用地周边市政管网存在以下情况,必须在现有市政管段上重新开口接驳:①市政预留口位置与项目引入管位置相隔太远,或用地红线边市政管段上未有设计预留口的。②现有预留口已有接驳相邻用户,考虑到用水负荷情况,不适宜在同一预留口接驳更多用水户的。③设计引入管口径大于市政预留口口径的。如市政预留口一般常规设计口径为DN200,当设计引入管大于DN200,则需要重新开口与之匹配,开口口径除要满足本项目用水量需求外,尚要考虑到周边其他项目日后的用水需求,开口口径应适当增大。

3 对有两路消防用水需求的项目,审查其周边是否具备两路用水接驳条件

供水企业在审图过程中,结合周边管网实际布置情况,对项目周边具备环状供水管网条件的,要求两路消防必须从环状供水管网不同方向,且设有独立阀门分别控制的管段分别接入。或者在同一方向同一条管道,但在市政给水管"两个引入管"之间有隔断阀门,也可以视为不同的管段。此情况下,当某段市政给水管段故障需要关断时,确保另一市政给水管段能正常供水。

4 审查项目设计采用的供水方式是否合适

供水企业根据项目所在地段的供水压力、地面标高,在充分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压力的前提下,审核项目适合的直供层数。对生活用水二次加压供水方式的选择上,根据珠海市已建成的住宅小区运行情况,常用的二次加压方式建议采用设置地下生活水池(箱)的变频调速供水加压方式,宜以8-10层为一个区,各压力分区宜独立设加压供水系统,分区并联供水。采用低噪音、高效能、节能型的水泵,从能耗和设备成本造价综合考虑,单个加压分区水泵组应设2台或2台以上,但不宜多于4台。

5 审查管材、阀门选用是否合适

根据《珠海市供水工程设计、施工及管材选用规定》,供水企业在国家推荐使用的管材的基础上,结合珠海市实际情况及管理经验,对管材选用作出以下规定:

(1)室外埋地管道,DN≥100采用经外层喷锌和退火工艺的球墨铸铁管,DN

(2) 室内给水管道,采用钢衬塑复合管、PE、PPR、不锈钢给水管。推荐理由:这些管材具有抗腐蚀、寿命长、阻力损失小、重量轻、连接方便且保证水质等优点。

(3)阀门选型要求,选用关闭灵活、耐腐蚀、耐压、使用寿命长的阀门,可采用铜、不锈钢材质或球墨铸铁阀体,阀杆、阀芯为不锈钢或铜材质的阀门。阀门的阀杆应用铜或不锈钢制造,并应选用暗杆阀门。不得使用铁杆阀门。

6 在审查过程中,对水表安装位置、安装尺寸的规范性作出具体的要求

因为水表抄收,维护是供水企业的核心业务,供水企业在审图过程别着重对水表安装位置、安装尺寸严格要求:

(1)水表安装在户外便于抄表与维护的位置,住宅水表统一设置在每层水表井内,水表井内要预留足够安装、维护空间(维修人员工作通道净宽不小于0.6米),设置外开的检修门(不小于600mm(宽)X1800mm(高)),并设置照明、排水措施。

(2)水表应水平安装,水流方向应与水表的标准方向一致。水表之间、水表与水表井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间距,以便于安装、读数(保证表盖能顺利打开)、维护及拆卸。水表立柱距离墙表面净距50-100mm,水表法兰盘底高出地面200-300mm,水表间距不小于200mm,水表外壳距离墙表面净距10-30mm。

(3)水表安装尺寸:水表的前后方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应具有足够的直管段:(1)螺翼式水表表前应不少于8倍水表口径,表后应不少于5倍水表口径。(2)旋翼式水表表前应不少于5倍水表口径,表后应不少于3倍水表口径。

7 结束语

供水企业作为住宅小区供水管网等设施的管养单位,越早参与图纸审查工作,就能越早发现建筑给水设计中的存在问题,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确保工程质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差错,造成返工。同时,供水企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各方应就项目建筑给水设计方面进行更多交流、协调,以使给水设计更人性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珠海市住宅小区公用供水管网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珠规建建〔2011〕6号)

[2]《珠海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

[3]《珠海市供水工程设计、施工及管材选用规定》(珠水务[2008]233号)

[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

篇7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监事会年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一、年监事会主要工作回顾

年,市国有企业监事会在市国资委党委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国资监管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督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扩大监管范围,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一是加快外派监事会(监事)工作步伐,及时扩大监事会监督检查范围。根据市政府授权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监管企业名单,向全部36家企业派出监事会。二是根据监管范围变化,及时对专职监事进行了重新分工,确保每一家监管企业有2名专职监事,并明确责任人,确保监督检查到位。三是按照《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按照外派内设原则,督导已派出监事会、监事的企业履行相关法律手续,选举产生了企业监事会,完成了登记注册工作,健全了监事会工作机构。

(二)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重点抓好落实。一是为使监事会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更好地促进监事会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和《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紧密结合我市监事会工作实际,研究制订了《市国有企业监事会监督检查工作细则(试行)》等六项规章制度,系统地规范了监事会机构设置、工作原则、工作职责、日常管理等一系列基本制度,并下发至各市出资企业及监事会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了监事会工作的制度体系。二是为加强市出资企业对监事会依法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支持配合力度,使各市出资企业充分认识监事会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建立和健全支持配合工作机制和制度,确保监事会各项工作有效开展,起草制定了《市出资企业支持配合监事会依法开展监督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要求各市出资企业认真学习领会,严格贯彻落实,并对落实情况逐家进行了督促检查,为下步监事会的监督检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围绕监事会参会权、知情权、检查权等基本权利的落实,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监督检查,通报监督检查结果,保证了监事会各项法规制度的落实。

(三)强化监督检查,为出资人提供真实信息。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全面加强监督检查工作。一是监事会始终把维护国有资产运营安全、防范重大财务风险、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参加企业重要会议,听取企业工作汇报,掌握有关情况。二是以企业“三重一大”事项为重点,使监督检查工作呈现出“宽、深、专、活”四个特点。“宽”,即监督检查工作的覆盖面拓宽,将企业财务监督决策行为、执行力、经营管理状况、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状况、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状况等整体纳入监督检查范围;“深”,即监督检查工作从集团(总)公司层面逐步延伸到企业各子、分公司等二级单位以及企业内部职能部门;“专”,即根据实际需要开展专项检查,严格按要求选聘专职中介机构,及时在市国资委及监事会网站上公开选聘信息,在综合考虑机构资质等情况后,最终从8家报名中介服务机构中选定了3家,为监督检查质量提供保证;“活”,即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多样,监事会通过列席会议、查阅资料、现场调查、财务审计、跟踪重大投资项目、会同国资委相关科室检查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年薪执行情况等多种途径开展监督检查。三是认真实施监督检查并撰写报告。各中介机构在2个监督检查小组配合下,重点对市一运集团、二运公司、省三建公司及龙门国家粮库4家企业2008年元月至2009年底经营效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资产运营及绩效等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提交监督检查报告4份;同时,完成了对新黄河水泥有限公司、市新型建筑材料厂2家企业财务状况的专项监督检查,提交专项报告2份;完成市水务集团公司存在重大潜在风险问题报告1份。这些监督检查报告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企业情况,正确评价了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准确揭示了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上级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注重成果运用,规范企业行为。各监事会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按照分类整改的要求,认真督促企业整改规范。对企业能够自行解决的一般性问题,通过多种形式与企业负责人交换意见,督促企业抓好整改;对企业在财务管理、项目建设等方面存在的较大问题,下达整改通知书,与企业一起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导;对企业存在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调查核实。对于监督检查中反馈给企业的问题,各企业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截至目前,要求整改的事项大部分已得到落实到位,确保监督检查成果得到较好运用。

(五)深入企业实际,监督服务并举。一是分层次开展调研活动,主动了解企业情况。监事会不定期深入企业进行督查调研,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向、资产状况和重大投资等第一手资料,通过“听、看、查、询”等方式,熟悉、掌握企业各方面的真实情况,为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有效监管奠定基础。二是正确处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监事会力求做到寓服务于监督之中,在落实监查工作的同时,体现出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剂、推动剂作用,在监督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监督。在不干预企业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务,与企业一起总结经验、寻找差距,理清发展思路,提升管理水平,使监事会与企业的关系更趋和谐,各项工作开展更加有效。

(六)加强交流培训,提高监事会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为提高我市监事会成员及国资监管队伍的整体水平,切实增强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年6月,组织监事会全体人员及各市出资企业监事、财务总监、财务、审计部门负责人等有关人员,进行了为期7天的专业培训。特别邀请了国务院国资委大型重点企业监事会正局级专职监事熊梦主任主讲监事会知识及操作实务,从理论到实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监事会工作机制及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及操作性,为监事会更好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在监事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市国有企业监事会在监督企业行为、维护企业国有资产安全和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监督检查报告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部分监管企业对于监事会工作的认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检查的意识需进一步提高;监事会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年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努力克服。

二、年监事会主要工作安排

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避免国际金融危机余波侵扰、降低国内通胀压力、稳定经济上升态势的关键之年,同时,年也必将成为市国有企业监事会围绕我市“环境创优年”的目标任务,深入领会2月9日市委书记毛万春同志在“环境创优年”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作风硬、兴”的思想,继续深化作风建设,强化国资监管职责,监督服务并举,助推市国有企业实现科学化、和谐化、可持续化发展的拼搏之年、进取之年!

经研究,年市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继续解放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主线,以增强监督的有效性、及时性和前瞻性为目标,以企业“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检查为重点,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不断改进和完善监事会工作制度,切实履行好《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法》和《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努力开创市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新局面,实现监管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上述思路,重点做好以下6方面工作:

(一)积极探索,完善我市外派董事、监事管理制度。充分借鉴外地经验,积极研究探索国资委外派控(参)股公司董事、监事工作,形成一套董事、监事的产生、派出及管理的可行办法,建立健全企业监事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具备派出条件的企业力争实现董事、监事工作的全面覆盖,为切实加强市出资企业经营管理,规范企业行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监事会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实践和探索,我市已制定出台了一些监事会工作制度,形成了一套有效做法。但是随着监事会工作的不断深入,制度也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一是积极探索依法建立监事会与董事会、经营层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进一步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的职权,构建完整的责任体系。二是建立健全监事会依法履职的制度保障体系。三是研究制定监督检查基本规范,提高监督检查的质量。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灵敏性。一是加强风险预警,重点是健全财务预警监测机制。要及时分析研究企业财务状况、资本结构、现金流量状况和重要经营活动情况。要向重要子公司延伸,着重检查资产比较集中的子公司的资产质量、改制情况、盈亏状况、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对异常变动事项进行跟踪检查,做到动态监测,及时预警。二是建立适时动态监督机制。在采取多种方式获取有效信息基础上,实时动态了解、掌握和跟踪企业“三重一大”事项情况。加强动态监督,重点是监督财务管理、运行情况,董事会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和程序,经营层的执行能力和执行结果。三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有针对性地建立企业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及时报告制度,构筑信息快速通道,加强监事会信息专报工作。

(四)扎实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不断提高监督检查工作质量。进一步把监事会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和年度监督检查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一是强化日常监督检查。通过定期经济运行分析,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经营结果,抓好重点问题检查,对日常账务往来、审计披露的问题、职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影响企业发展与稳定的重大事项,进行调研和检查。二是深化监事会监督检查职能。今年计划选择4-6家市出资企业重点进行监督检查,以点带面,发挥典型示范和警示作用。

(五)监督、服务与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并重,拓展监督检查成果运用。以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壮大为出发点,不断拓展监督检查结果运用的范围和方式方法。一要积极与企业交换意见。监事会在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和年度监督中发现的可以让企业了解并需要由企业自行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多种有效方式及时与企业交换意见,使企业从监事会监督检查成果中受益。二要大力督促企业整改。要注重揭示问题与推动整改问题并重,加大整改落实力度,及时了解汇总企业整改进展情况。三要不断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企业的实际,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思路,提高防范生产经营风险意识和能力,建立健全企业内控机制,提高资产运营质量,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四要积极寻求和配合国有企业监查优势力量,增强监查效能。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及时与市大中型国有企业经济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大企办)进行交流沟通,充分发挥大企办的专业优势和案件查办优势,形成集体监查合力,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使监查工作的震慑作用、教育作用及惩办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年,经监事会配合,大企办共排查有关违法违纪线索20余起,其中向市检察院、公安局等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13起,由大企办自行办理5起,目前已结案10起,通过案件办理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对11人进行刑事追究,其中判刑1人。

(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监事会人员履职能力。监事会人员要做到善于监督,提高工作能力、业务素质,改进工作作风、工作方法是必备条件。继续开展培训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交流培训,坚持组织监事会人员外出进行考察学习;上半年,再组织开办一期培训班,重点对监管企业的主要领导进行一次国资监管的专业培训。通过考察学习和交流培训,进一步开拓国企领导和监事会人员的视野,掌握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提高履职能力。

篇8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收效显著

——市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经验介绍材料

2014年,我局围绕“监管能力提升年”活动的各项工作部署,结合**市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实际,努力提高自身监管能力,积极宣传、贯彻《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认真执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暂行办法》,坚持依法管粮,以确保粮食流通市场稳定和粮食安全为核心,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和整体监督检查工作水平为重点,切实做好各类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查处不法行为,为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促进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从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实践中,不断提升整体监管能力

2014年我局结合“监管能力提升年活动”,及时制定了工作安排,对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程序,执法文书填写、建档和回访督查、自由裁量权行使以及工作纪律等提出细节要求,确保粮食库存、夏粮收购、“转圈粮”等重大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其他综合监督检查的落实,同时在实践中使整体监管能力得到提升。截止目前,市局共开展粮食监督检查45次,出动粮食行政执法人员275人次,检查企业390家次,发出书面整改通知5个,口头整改意见45个。

一是加强粮食流通行政许可工作,提升把关能力。我局从粮食收购资格行政许可和资格证审核年检入手,并通过年检督促企业建立完善粮食质量安全信用档案、经营台账及统计报表工作。到2013年底,**市三区两县一市共办理许可证214个,其中因停业、停产或转产注销17个。2014年许可证年检通过企业共190家,通过率达89%。

二是开展市场综合检查,提高粮油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按照年初监督检查计划,到七月末,我局对粮食流通市场综合检查达7次。主要开展了“元旦”、“春节”、“ 五一”、“ 开斋节”等节日市场监督检查及其县域督查。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55人次,检查粮油经营企业(门点)205家次。通过高频次的监督检查,有效增强了经营主体食品安全的“红线”意识,从而保障了成品粮油市场的质量安全,收到了良好的监管效果。

三是开展市场专项检查提高维护粮农和经营者合法利益的能力。2014年,在夏粮收购期间,我局组织开展了粮食收购专项执法检查工作,加强市场监管。重点对收购资格、价格公示、质量检测、统计制度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共检查粮食收购企业(点)70多家次。强化了夏粮收购市场监管,维护了种粮农民和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是开展市场联合检查,取人之长,提高综合处置能力。2014年,我局主动牵头协调财政、发改、农发行、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检查2次,出动执法人员25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单位30家次。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当场责令限期整改,并进行定期督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联合检查,既强化了市场监管又得到了取人之长的学习机会,促进综合处置能力的提升。

二、以全国粮食库存检查为契机,增长业务知识,提高行业监管水平

按照国家局和自治区局的部署,我局成立了由市粮食、发改、财政、农发行等有关部门组成的2014年粮食库存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我局把此次库存检查作为提升行业监管能力的“练兵”良机,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抽调27名工作人员参加区局检查业务培训,召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储备企业及相关人员,召开动员协调培训会,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高质量地完成检查工作。库存检查工作历时1个多月,共清查包括中央、自治区储备库在内的粮食收储、加工企业20家,库点45个、库存粮食511118吨,清查库存量占全区库存量的46%,圆满的完成了检查任务。通过组织开展全国性粮食库存检查,使行政执法人员粮食业务知识得到了增长,行业监管经验和水平得到了丰富和提高。

三、把应急成品粮油承储企业作为监管能力提升和拓展的载体

2014年我局严格按照《**市应急成品粮油储备监督检查细则》和区粮食局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区、市应急储备粮油的监管。做到对承担市级应急成品粮油的14家企业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对承担自治区应急成品粮油的15家企业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并采取现场百分制评分,作为拨付储存补贴的依据,逐步探索完善日常监管的长效机制。在认真检查应急成品粮油储备监管探索创新的同时,不断拓展和提升监管内涵和质量,重点是认真检查企业原粮质量管理制度、索证索票和出入库检验制度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原粮质量档案,做到原粮入库质量卫生、加工过程、批次检验等记录及时准确,成品粮质量稳定达标。另外,利用新建的粮油质监站首次开展了应急成品储备粮定期检测检验,得到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好评。

四、工作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监管工作的重要保证。

为做好粮食流通监督工作,**市局成立了“**市粮食局行政执法工作领导小组”等相关工作机构,由局长任组长,并加强了监督检查的工作力量,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妥善解决行政执法经费,使粮食流通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得已顺利进行;为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能力,又安排以内外结合的方式加强执法人员培训,提高监管知识水平。现我局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12名,今年又有4人参加了执法证换证培训,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部门联合形成合力是提升监管效能的必要途径。粮食流通市场监督检查工作内容包括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过程,涉及到质监、工商以及价格等部门,通过联合检查收效更佳。同时有助于提高粮食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水平,有助于提高监督检查效率和监督检查工作质量。

(三)加强指导协调,是提升市县粮食部门监管效能的得力方式。针对基层粮食行政管理人员配备较为薄弱的现状,我局认真践行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完善全市监督检查的方案,采取上下结合方式提升整体监督检查工作效能,不断探索了市、县粮食管理部门上下联动的粮食市场监督检查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市县级粮食部门监管效能。

(四)执法与服务相结合是提升监管能力的有效举措。在监督检查工作过程中,注意有理有节,以理服人,并利用行政管理部门的优势,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宣传服务、上门办理许可证年审等,与企业保持诚信交往,消除了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距离感,建立了工作上的相互信任,得到管理相对人的好评。在粮食流通市场监督检查工作始终,没有出现过与监管相对人发生争执和相对人提出行政复议等情况,粮食监管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

(五)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是做好监管工作的制度保证。近年来,我局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与行政执法人员签订依法行政责任书,印发了《我局行政执法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全市粮食行政执法人员行政处罚行为,减少和杜绝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从而为做好监管提供了制度保证。

篇9

一、进一步加大体系建设力度,夯实监督检查工作基础。通过努力争取获得区编委批准成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内设机构。同时专项经费在2011年已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的基础上,2012年财政预算安排5万元的经费开支,切实保障了监督检查工作的运行。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在2011年制度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相关制度的落实,规范执法行为,构建长效机制。继续做好宣传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增加社会对依法管粮的认同感,为我们今后粮食流通监管工作工作打好基础。

三、加强粮食质量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今年根据上级局粮食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四次专项检查活动。

1、按照市粮食局通知要求,开展对辖区内粮食经营者有关执行省粮食局规定的最低和最高库存量情况进行检查调研。特别是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粮食加工企业和个体零售商重点进行实际库存量的察看,以确保节日期间粮食供应,市场稳定。

2、为了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更好地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质量监督实施办法》,从源头上强化粮油食品安全管理,保障粮食消费者权益。按照市粮食局文件要求,组织力量重点检查了开发区华园米业有限公司、开发区良国加工厂、区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区军供站四个企业。对加工企业的原粮采取感官办法进行检查;对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的储备粮采取感官和理化检测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检查;对政策性用粮单位区军供站的大米和面粉采取“批检单”和感官相结合办法进行检查。

3、今年6月份,针对炎热、多雨的气候,开展库存粮食质量安全检查,重点检查两个粮食加工企业储存环节的原粮质量卫生状况。

篇10

“十二五”期间,我局在做好日常监督检查规定动作的同时,强化监督检查、风险监测、会议培训等监管方式,始终将风险隐患排查、预判隐患融入到日常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防止食品安全风险。

一是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重点监管,严防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发生。对辖区内所有高风险产品生产企业如白酒、饮料、芝麻油、调味品等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加强重点监管,重点对产品的生产工艺、产品执行标准、生产加工过程中是否使用非食用物质、产品标识标注、滥用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确保获证食品生产企业依法、合法、守法生产经营。对厂区周围环境、原辅料库、生产车间、成品库、化验室、生产记录、原辅料采购进货记录、索证索票、出厂检验等实施重点监督检查,及时发现是否存在购进和使用假冒伪劣原辅料;是否存在购买和使用非食品原辅料;是否存在购买和使用非食品添加剂;是否存在滥用食品添加剂;产品标识是否规范;产品使用包装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产品是否检验合格后出厂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二是加强动态源风险隐患排查,做到超前谋划,预判隐患。通过检查、检测等确认的风险信息,及时分析辖区范围内的食品企业和产品存在的风险隐患,做到及早谋划,及时告知企业进行预警、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