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件范文

时间:2023-04-11 21:1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物课件

篇1

关键词:Flash拖动技巧 生物课件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探究性历来是教学中的追求。笔者前一段时间在一次课件大赛成功地应用Flash的拖动技巧来实现这一构想,为课件增色不少。下面我们就谈谈Flash拖动技巧的应用和实现。

一、Flash的拖动技巧在生物课件中的应用举例

1.用Flash的拖动技巧突破孟氏规律教学难点的尝试

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是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怎样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精髓呢?笔者设置了下列两组拖动练习。

拖动练习一:请把第一行的图形(代表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拖到第二行适当的圆圈内。

例如第一行的第一个图形所代表的细胞的特点是无同源有单体,应拖到第二行的第三个圆圈内,学生若拖动正确,它就会随着一段优美的音乐准确定位在第三个圆圈中;若拖到了错误的位置,它就会“砰”的一声返回原处。这段有声有色的拖动练习轻松地检查了学生对减数分裂的掌握情况,为学习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拖动练:请把第一行的图形(代表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拖到第二行适当的圆圈内。

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才能把上方的六个图形一一拖对。上边的拖动练习同样融趣味性和探究性于一体,可帮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

2.用Flash的拖动技巧完成实验组装

有这么一个例子:电脑屏幕上给出了完成某一实验所需的许多装置,要求学生把它们拖动到适当的位置组装起来。学生若组装正确,电脑会给出一段鼓励性的音乐;若组装不正确,所有的仪器又会返回原处。这就是趣味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个课件。这一切都可用Flash的拖动技巧来完成。

3.用Flash的拖动技巧设计选择题

常规的选择题是要求学生选出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A、B、C或D)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若把选项前的字母改为不同的水果,让学生把代表正确选项的水果拖动到题干后的括号内,这种设计是不是更有创意、更有趣呢?

二、Flash拖动技巧的实现

实现上述的拖动效果都可通过在Flash中设置影片的拖动属性来完成,具体的操作如下:

1.新建一按钮元件,命名为“元件一”。在工作区中画一矩形。

2.新建一影片剪辑元件,命名为“元件二”。把“元件一”拖到其工作区中,并为这一拖入的对象添加如下动作:

on (press) {

startDrag(″/anyd″);

}

on (release) {

stopDrag();

if (_droptarget eq ″/target1″) {

tellTarget (″/anyd″) {

setProperty(″/anyd″, _x, ″250″);

setProperty(″/anyd″, _y, ″280″);

}

} else {

tellTarget (″/anyd″) {

setProperty(″/anyd″, _x, ″250″);

setProperty(″/anyd″, _y, ″50″);

}

}

}

3.新建一影片剪辑元件,命名为“元件三”。在工作区画一圆形。

4.回到主场景中,拖入“元件三”,命名为target1;再拖入“元件二”,命名为anyd。

到这里,再测试影片就发现一切都成功了。

其实,这些技巧在网站“闪客成长基地”中开设的“Flash脚本语言区”就有详细介绍。另外Flash8.0的公用库中的“学习交互”也能很方便地帮助你实现这一设想。

掌握这些技巧,加上个人的创意,您的生物课堂教学一定会更精彩!

参考文献:

篇2

苏纯平  (四川省宣汉县新华中学  636157)

    摘要   CAI既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广阔领域,又是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论文结合初中生物教学内容,总结了使用生物CAI课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探讨生物学科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  中学生物、生物教学、CAI、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

1 引言

CAI系Computer-Assited Instruction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通常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来处理、控制、传输和表现教学信息,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实现教学最优化。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能把学习内容在大与小、动与静、虚与实、远与近、深与浅、快与慢、局部与整体、外表与内里、无形与有形、理论与实践等之间相互转化。特别是初中生物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看到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进化发展、生命的起源等的连续过程;看到只有通过显微镜摄影和动画技术才能表现出来的用肉眼看不到的生物体内生理生化的变化过程;看到动物的取食、洄游、迁徙、生殖等各种行为的连续过程;看到各种生物实验的连续操作过程及其结果等。这是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所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老师们制作课件的热情与日俱增,可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老师们制作的课件往往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它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2 操作部分

笔者在听课和实践过程中作了初步的统计,教学效果不佳的生物课件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2.1不易操作型。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盲目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用PowerPoint、或Flash、Authorware、Director等制作,再加上PHOTOSHOP、MP3、3DS、Animator等软件“杂交”,中间设置了大量的超级链接,把教学课件搞得机关重重。一旦上起课来,由于紧张或不熟练,常常忘了其中的机关,按错了按钮,该闪烁却进行了滚动,该切换却操作成旋转,弄得所讲的内容与所要展示的图片或文字牛头不对马嘴,洋相百出,学生听起课来,满头雾水,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2.2哗众取宠型。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跟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包打天下相比,丰富多了。但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华丽、花俏,文字术语不符合生物学要求,生物的实物图模糊不清,比例也不当,与教材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在一个课件里,往往爱设置大量的背景音乐和带鼓励性的语言,如有的在习题中学生回答正确时,计算机马上以天线宝宝的口吻 “哦!耶!你真聪明!”、“棒极了”等称赞,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还纷纷跟着学腔拿调。这些做法,对小学生也许适合,对初中生来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对老师的讲解反而充耳不闻了。这种课上完后,每个学生都兴高采烈地走出教室,嘴里却唠叨:“今天老师到底讲了些什么呀?”

    2.3简单粗糙型。有的教师课件制作简单粗糙,总共三四张幻灯片,而且图片、文字都是书上有的,而文字没有经过多大的归纳、综合,模式图也不作任何动画设置,纯粹以多媒体替代小黑板与挂图,还自鸣得意,“我用了多媒体设备!”,这种课件纯粹是为了赶时髦,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而言,它是摆设,价值不大,学生当然不会满意。

    2.4削足适履型。不少教师为了用计算机而做CAI课件,平时又不去学习做课件,临到要上公开课或汇报课了,才急急忙忙地找别人帮忙,人家他做好一个,又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干脆让人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简直就是“流水课”,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一旦学生的思路稍有出轨,提出教师没有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教师便会束手无策,因为电脑流程仍按原设计继续展示着,自己无法更改,只好忽略学生的疑问,按部就班的给学生“灌”下去,无异于削足适履。

3讨论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应用计算机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和反馈及时性,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人工智能化的双向教学过程。尤其是生物教学,其中有宏观的内容如: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等,我们无法亲自体验,但可以通过多媒体一一领略;也有微观的知识如:细胞的微细结构、细菌、病毒、基因、DNA等,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因此,我们要多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虽然它对生物教学能达到最优化,但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不是任何课堂都能适用,更不是越多越好。所以在制作课件时千万不可马虎。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只能说明这些人还没能熟练掌握这种教学手段,只把它作为一种时髦的装饰品;也说明他们还没有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挂羊头卖狗肉,穿新鞋走老路,搞的仍是老一套。要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我觉得在制作课件时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以供同行商榷。

    3.1易控原则。生物教学要求较强的直观性,于是不少老师在教学中挂图、模型、标本、网上下载的图片、超级链接的课件等经常交替使用,使得师生都手忙脚乱。为避免在操作时失控,制作出来的课件要容易使用、操作方便,最好是只要稍懂微机,会用键盘、鼠标的人,就能够使用,便于教师和学生控制。如: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设置醒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太多的交互操作。为便于教学,尽量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控制,可以方便地切换和跳转;对于以学生课堂练习为主的课件,要对输入的练习做即时应答,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训练次数,训练难度,尽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对于演示课件,最好要可以根据现场教学情况改变演示进程。

    3.2辅助原则。计算机作为电教媒体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仍需要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要坚持多媒体的辅原则。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真正使课件成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必须与常规教学相结合,不能凌驾于其上,更不能与之对立,要摆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不能取代传统的讲授法、讨论法等,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各种实际操作和实验。

     3.3必要原则。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是否有实效,必须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决定用不用,什么地方用,宜用则用,不宜用就得忍疼割爱,决不勉强。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如当地没有的动植物(南极的企鹅、澳洲的袋鼠、珍惜的大熊猫、珙桐、远古的恐龙……),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展现出来,DNA的复制我们无法看到,但可以轻松地通过多媒体进行过程再现;或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如短暂的动植物受精作用过程可通过慢细镜头细致呈现;也可以用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如:《血液循环》一节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书上的插图无法体现血液的流动与成分的变化。这就有必要运用多媒体来解决这个难题。课件制作时,①先出现空白血液循环模式图,②出现体循环血液流动方向及颜色,每经过一个地方闪烁几下,让学生说出其名称。③出现肺循环血液流动方向及颜色,仿照步骤二进行。④同时出现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流动情况,让学生识别二者分别经过的途径。⑤归纳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字幕显示。这种课件设计既形象又实用,解决了学生的难题,效果好。 

篇3

关键词:生物教学;多媒体;利弊;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10-0045-02

生物课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必修课。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是对传统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但是,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如何处理好生物课件的质和量的关系等,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一、多媒体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利”

(一)图画、文字、声像激发了学习和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培养学习兴趣是生物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学内容声画同步,视听结合,将大自然与教材中的图、文、声、像等丰富课程资源情境化,形象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生物的多样性》章节时,播放“动物世界”、“人与自然”等视频节目,讲述脊椎动物类群如鱼类、鸟类、哺乳类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激发他们热爱生物、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二)形象、直观、生动表达学习和探究内容

初中生物课程,包括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10个主题。在每个主题的学习过程中,需要研究大量的生物图片和动画视频,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课为例,我们可以配备图片(如图1)说明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讲解显微镜的操作过程,为学习《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中,要求如何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为每位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显微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对于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实验,如:观察家蚕的生殖与发育和探究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等,也可采用播放视频动画的方法让学生形象、直观、真实地了解学习的内容。同时,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一些内容还可以进行重复演示,让每位同学都再次认识的机会,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能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能突出教学重点,淡化学习难点和疑点。如《人的生殖和发育》,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课程标准要求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过程,这给传统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如果利用多媒体声像结合的功能,将有关电影、电视、录像资料将的产生过程、卵子的产生过程、受精过程、胚胎的发育过程等以短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让学生打破了生命产生的神秘感,见识了生命创生的奇迹。这样的教学,既克服了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描述人的生殖过程和发育过程的尴尬,又让学生感到易学、能懂、够用。

二、多媒体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弊”

(一)师生间的互动时间相对减少

师生互动是架设在教与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到动画和视频中,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必然会减少。同时,多媒体的使用会使得板书的数量减少,学生忙于注视连续不断的多媒体信息资料,大大减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会出现新的“填鸭式”教学——电灌。课堂又从以前的以教师为主导的一言堂很容易就演变成了现在的以多媒体为主导的一言堂,不能不说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二)抑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增大课堂教学的知识量,拓宽知识面。但是,多媒体课件均是由教师课前制作完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甚至是如何提问、时间的控制都早已安排好的。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点击鼠标完成各个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引导到既定的思路上去。同时,一段段视频,一副副图片在学生眼前一闪而过,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严重束缚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与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相矛盾的。

(三)课件制作占用了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需要让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课件的制作和视听资料的准备。这样,留给教师进行教材、教法的研究、学情分析的时间势必大为减少。以制作PPT为例,在课件生成的过程中,需要制作和寻找大量的图片,需要排版编辑、美化文字、调整播放顺序和添加超链接等。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想办法使画面更漂亮些,使更文字富于变化些,往往在一项设置上需反复设置、反复运行演示,这样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些老师由于自己的技术和经验缺乏,往往为课件苦恼甚至找一些不合适的课件简单应付,既耽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又没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三、多媒体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一)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选择使用多媒体技术

首先,一些人体生命知识单靠阅读和一般实验无法完成学习的,必须引进多媒体技术。如《血液的循环》(如图2)中体循环和肺循环路径的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状态,以及《人的生殖和发育》中的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受精、胚胎发育过程等,都是生命运动的过程,单靠阅读和想象很难达成学习目标。适当采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观看有关图片和影像资料,将神秘而抽象的生命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一些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和运动过程单靠阅读和一般实验无法完成学习,必须引进多媒体技术。如《动物的运动》和《昆虫的发育》(如图3),有的动物运动速度很快,而像昆虫发育过程又很慢,通过肉眼和普通实验很难观察响应的结果,很难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转瞬即逝和漫长发育的过程以慢放、剪接、定格等方式展现给学生。

(二)根据学生学情适当选择使用多媒体技术

篇4

关键词:生物;高校课堂;构建

一、简析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能力提高。而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1.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教师要实现课堂上的高效率,那么必须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首先,是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想动态,知道学生想要知道什么、还不了解什么、应该掌握什么。其次,是要利用好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从多个角度向学生展示教材中的知识点。最后还要下工夫仔细钻研教材,掌握其中的难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课堂练习,认真考虑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细节问题,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教学内容要精简、科学。

教学内容关系着高中生物高效课堂能否开展,决定着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化难为易,以简驭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收的机械式课堂,为学生提供精选有效的知识点,使学生学得主动、扎实,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

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最终是要体现在学生身上的,因此,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是十分必要的。生物教学不同于其他的课程,它会涉及很多新的知识点和实例,这些内容可以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求知欲。生物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场景,灵活地组织和安排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调动其参与课堂互动的主动性。学生只有通过自我思考去领悟知识,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4.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在课堂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多媒体的应用使得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抽象与直观等可以实现方便的展示,同时声音、图像、色彩等元素的加入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生物教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学生容易对这方面的理解出现偏差,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合适的课件,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5.培养自主的学习理念。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建立高效课堂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学生现有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在传授生物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疑问,引导他们去分析问题,给予学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然后指导他们去解决问题,使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索来训练学生自主的学习理念,由“学会”发展为“会学”,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5.优化课堂时间。

时间就是高效课堂的生命,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时间是高效课堂能否开展好的关键。一堂课主要由课前引导、课程讲解和课后练习三个部分组成。生物课堂上要做到精讲多练,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教师有针对的进行讲解。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是高效课堂必须要采取的一个途径。作为高效课堂教学,尝试、探索、自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批改,使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培养其迎难而上的进取心。

三、总结

生物教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授课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然而,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理念。因此,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去寻找现代生物课堂知识多元化形势下更加适合当前学生的教育方法,总结不足,积极改正教学中的缺点,才能促进生物课程更好地融入学生的生活中,使学生能够通过在物课堂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左克怀.新课程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引导的一点思考[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12)

[2]刘春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研究[J].验教学与仪器,2009(05)

篇5

随着生物课件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老师们在制作使用上出现了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合理使用、思路清晰、面向学生、适当板书、浓缩课件、动静有度等措施,强化了课件在运用过程中的有效性。

关键词

生物教学;教学课件;有效运用

随着课件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老师们在制作使用上出现了很多问题:课件的过分使用减弱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削弱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内容呈现的片断性影响了知识内容的系统性;视频动画过多和页面的过度修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既保证了课件的正常运用,又在运用过程中增强了有效性。

一、合理使用

现在,有些老师对课件的依赖越来越强,几乎每堂课都要用到课件,把应该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变成了由课件控制的程序化过程,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课件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上课时,教师不能只忙于操作电脑,而忽略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的生动语言、睿智目光和体态变化与精彩课件的有机结合,将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情况适度地使用课件,才能使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知识传播过程,成为充满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例如,在讲述人体的消化系统时,有两段现成的视频材料,放映时间加起来有二十多分钟,各有精彩之处,我们在上课时先后进行了放映,但在课堂检测时,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经过进一步推敲,发现其中有较多并不合适的地方,既过多地占用了时间,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后来,我们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对这两段视频进行了重新组合,制成了约8分钟的视频,将课件分成几段分别呈现,还编制了多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师生交流。经过精心准备,虽然视频时间大为缩短,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思路清晰

如今,教师在网上看到同一个课题的很多课件都有精彩之处,于是,希望能在一个设计里集中所有精华,而结果是,不同特色的“精彩”集合在一起,反倒稀释了每一个“精彩”,使课堂变成了没有重点的杂烩。老师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所以,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一定要先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再去寻找相应素材进行制作修改,让材料为思路服务、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思路流畅、目的明确、效果良好。例如,“珍爱生命,拒绝”这一节内容的教学,在课题引入部分先开展一个有关青少年吸毒戒毒方面的调查,然后展示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等不同类别的图片,接下来“的特征”也从依赖性、危害性和非法性三个方面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来组建幻灯片,其中又包含了与犯罪、主题,之后是有关青少年吸毒的现象、危害、原因等不同主题的幻灯片,最后,防止青少年吸毒内容重装出场。可以说,此课件集众多精彩案例、多种视听元素和不同个性色彩于一身,处处是重点,反而看不到重点,还淡化了知识脉络。因此,课件制作者应有自己的风格,按自己的价值取向、能力特长、学生特点、教材体系等取舍资料,做到条理清晰、内容流畅、特色鲜明。比如,可把本课内容设计为“认识、分析危害、拒绝”三个依次递进的环节展开教学过程。

三、面向学生

有些老师感到,运用课件上课,教学过程很顺畅,不自觉中会加快节奏,很多需要深入推敲的问题被学生表面上“听清楚了”的现象忽略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实际上是一种看似懂了却不全懂、不能严谨表达的“假懂”现象。因此,要真正让学生理解知识,学生的深度参与是必须的,不能让电教媒体的展示过程挤占学生的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时间,应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例如,在学习苏科版15章第1节第四课时《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内容时,老师运用人体血液循环的动画演示循环路径,因其结构清晰、内容顺畅就加快讲解速度,学生在听讲中也觉得顺理成章,浅显易懂。但是,在面对知识测试时会出现各种问题:血液循环中的动脉血、静脉血的转化?血液单向流动的原因?平面图带来的对人体血管分布的误解等。所以,我们在使用课件时,通过重新设计,采用模型操作、图片分析、讲演结合、停顿补充、质疑设问等环节相结合的方法,还增加了交互设计,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给予正面鼓励,对于学生出现的失误,教师给予启发诱导,从而,真正地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适当板书

有些教师习惯于把教学内容尽可能详细地呈现在屏幕上,但是,课件的知识是以单页方式呈现,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某页时,就容易遗忘前面出现过的内容,教师虽然会在结束阶段出示知识概念图作为课堂总结,而学生只看到知识结构的最终结果,却看不到构建过程,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老师边讲解边板书的过程就是老师构建知识结构的过程,知识点有何联系、如何应用,都呈现在板书上,这就能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明白知识的内在关系。因此,教师使用课件时,一定要联系课件适当板书。例如,有些教师在上《生态系统》一节时,使用了视频导入,课内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引入概念,顺利地完成了教学过程,全班学生气氛活跃,踊跃参与,到最后总结时对着本课结构图,学生们的反应却不尽如人意。因此,可以把知识结构分步写在板书中,这样,学生看到板书后就能在头脑中反复浮现整个教学过程,更能从整体上把握本课结构,理解知识联系,强化学生记忆。

五、课件浓缩

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对问题理解透彻,课件制作时常常内容很全、页数很多,而教学过程中,过多页数无形中侵占了过多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同时,一些页面中字体太大,使知识提示与问题思考分别放在不同页面上,学生思考时看不到前面的信息,缺少思考空间和判断依据,加大了理解难度。因此,设计课件时,对每一个页面要给予充分利用,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将一个问题能解决的内容尽量显示在同一个屏幕中。例如,在《生物的命名》一节课的教学中,因教材内容多,教学课件承载的信息量就相应很大。对此,充分利用一张幻灯片的版面,将学生对双名法的自主性学习浓缩成了三个小环节,即“方法、内容、要求”,每个小环节中又有具体项目,字体大小适当,布局得当,既充分利用了空间,体现教材内容的整体性,又对学生即将进行的自主学习有一个提示和指导作用,体现了课件在教学中的辅和导向性。在“内容”这个环节,教材文字量很大,涉及的方面也多,就采用了给出关键词条的形式来提示学生,即:学名、书写、文字、组成、利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条目,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获得了自信,也很好的体现了所学知识的条理性。

六、动静有度

篇6

关键词:生物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件 积件

当下,全国范围的生物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师范生物教育作为生物教育的一部分,也面临着改革中的各种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国力的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技术现代化也得到较好的发展,课堂教育技术的变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之一。教学中广泛运用的各种媒体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它不仅使教学视听化、形声化,而且使课堂的直观性更加突出;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活化”了教材,所以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因此,课堂教育技术现代化,将集中体现在课堂教学现代化的改革中。然而,在课改实践中,我们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现实问题:如何使计算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哪里呢?它可以帮助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突出重点和难点并帮助教师调控教学进程。由于生物课程本身的特殊性,可以说,根据教学目标借助多媒体传递知识信息是个很好的达成学习目标的手段。

然而,在生物课改中运用多媒体特别是课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尴尬。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都在反思:为什么过去我们辛辛苦苦制作的大量的课件,却很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现在新搞的多媒体课件,除了观摩教学与现场会之类活动外,也很少为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普遍使用?

实践出真知。课堂教学中课件运用的种种不便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积件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什么是积件呢?积件(Integrable ware)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它不仅仅是在技术上把教学资源素材库和多媒体著作平台的简单叠加,而是从课件的经验中发展出来的现代教材建设的重要观念转变,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课件之后的新一代教学软件系统和教学媒体理论。因此,我们认为,在生物教学中由课件向积件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课件的特点和局限性

课件是用于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件和电教教材,反映了人们对CAI的认识。可以认为课件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常见的生物课件的基本模式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无论何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课件具有以下特点:

(1)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是编制者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

(2)课件成品后不可修改,不能由教师和学生重组改造以适应自己当前的教学;

(3)适用于事先确定的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

(4)有的课件完全与教科书配套,按教科书章节安排课件内容;

(5)具有整体性、固定性、特定性、封闭性。

优秀的课件能够按照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课件自身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范围很窄,受到很大局限。

无论多么优秀的教育专家和特级教师根据科学的学习理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设计开发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学情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情况。人们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世界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就我国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地区、学校、社会环境、师资素质与个性、学生对象等因素各不相同,因而同一课件很难为不同的教师应用于各自不同的教学情境中。即使参与开发设计课件的教师本人,随着时过境迁,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也需要调整课件以适应当前新的情况。师范教育更有着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相对而言,它具有广而浅的特点和要求。目前我们所能运用的生物课件很多是为高中生物教学服务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这些课件很难得心应手。

课件的编制者力图按照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和优秀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来设计课件,其结果却往往是以少数人的经验和智慧“包办”千百万师生的实践。显然,这是课件编制者与学校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在角色上的“错位”,即课件设计者取代了教师的地位,教师变成了计算机软件的“用户”。

生物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这种事先由教学设计确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节的、模式化的、封闭的、整体型的第一代教学软件,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挥,不适应于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需要从课件思想向一种更灵活的适应不同教师不同教学情境的方向发展。

二、课件向积件发展的必要性

积件由积件库和组合平台构成,包括教学信息资源、教学信息处理策略与工作环境。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可将大量的知识信息素材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使用。积件库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①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包括图形、表格、公式、曲线、文字、声音、动画、电视等多维信息的素材资源库。

②微教学单元库。微教学单元是以帮助教师讲授某个教学难点,或帮助学生学习某个知识技能点为目的,或为学生探究认知而创设的学习环境等而设计的“小课件”和“微世界”。它短小精悍,且又符合积件组合平台要求的接口格式,方便教师学生检索和组接在当前的教学情境中运用。

③虚拟积件资源库。将网络上的资源作为积件库资源。

④资料呈现方式库。供教师选用的各种教学素材表达的方式。

⑤教与学策略库。我国生物学教学中教师们授课和学生们学习经常使用的方法就几十种,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几种,如讲述方式、问答方式、习题演练方式、记忆背诵方式、动手操作方式等,将不同的策略方式设计成可填充重组的框架,以简单明了的图标表示,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自己需要将不同的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教学策略方式相结合,将产生“组合爆炸”式的效果,灵活地应付各种教学情况;让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需要将不同的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学习策略方式相结合,更能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探索和认知学习。

可以说,多媒体教学资料库中的各种素材类似于生物的细胞,微教学单元库中的各种教学“小课件”类似于生物的组织或器官,这些基本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可以构成千姿百态的生物世界。

积件是针对课件的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软件模式和新的教材建设思想,它的主要特点有:

(1)注重人的主体性。积件将教学信息资源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自己的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工具,因而适应任何类型的教师与学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充分体现了面向21世纪尊重人、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2)积件与教材版本无关性。积件是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这样,无论教材课程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积件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这一点对于师范生物教育尤为重要。师范生物教育所用的教材往往与高中教材有很大差别,即使与高中所使用教材相同,也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积件这一灵活性的特点更适应于师范生物教学。

(3)基元性与可积性。教学资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边界约束条件愈少,其重组的可能性就愈大。

三、课件与积件间的关系

积件与课件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积件包涵了课件的特殊性,课件是积件的特例。它们的不同点是课件适用于某一具体的教学情境,积件适用于任何变化的教学情境,积件更适宜教师学生相互交流为主的课堂教学情景。课件经过适当加工(去除冗余部分,规范接口标准),就可纳入积件的微教学单元库,为其他教师重组使用;积件经某教师组合成为适合当前教学情境的内容,也就构成了一个“临时”的课件(准确地说,是“堂件”)。课件与积件可以相互转化、相互组合、相互包涵。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全体师生的参与,积件的迅速发展将一日千里,就像今天Internet的信息爆炸一样。可以说,过去的多媒体课件,画面是运动的,思想和方法却是静止的;其超文本结构是多维的,但整个程序的组合却是一维的。积件实现了静与动的统一、一维与多维的统一、教学素材和教学理论的分离与结合的统一、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统一,解决了教学活动中人的主体性与媒体工具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积件集中了当代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精华,它有大量丰富的教学素材,用起来很方便,操作界面直观、明白、人性化、教学化,适于全体师生,更适用于师范的生物教学。它适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成为当今生物课堂教学的实用工具。

参考文献:

[1]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

篇7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形象化教学,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促进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核心,它将图示、声音、动画、视频影像等多种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实现了有声可听,有过程可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不同信息渠道得到的知识吸收比例是不同的,只从听觉获得信息大约能记住60%,只从视觉获得信息大约能记住70%,若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使用,那么将会记住感知信息量的86%。大脑中存储的信息,绝大部分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与视觉有关的图像信息包括生物情景信息,占有绝对高的比例。解决生物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问题时,若能提供一定量的动态生物情景,展示动态的生物过程,当它与大脑中储存的对该事物的已有感知一致或相近时,原有的感知记忆就会被激活,就能使新旧知识处于“共振”状态,思维被最大限度地激发,从而使学生处于最佳思维状态。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促进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比如:七年级下册运用《血液循环》、《尿的形成和排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呼吸的过程》、《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吸收》、《眼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等视频课件,使创设的生物课堂教学情景更加丰富多彩,使生物教学更加形象化。以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模拟再现一些生物体的结构,生理活动的过程,将瞬息即逝的短暂过程或现象延缓、拉长、重现,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但生物体的结构非常鲜明形象,而且可以无限地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感受的时空领域。

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化静为动,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一些复杂的生理过程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在初中教材中讲述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时:这两条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其中肺循环的途径比较单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在体循环中由于有很多的分支,如血液在经过肾脏时,肾小球有滤过功能,能够将血液中的废物过滤到肾小囊中,这些废物通过肾小囊进入肾小管中,此时还要与它周围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物质的交换,最终形成尿液排出体外,而肾脏中的血液通过出球小动脉进入肾静脉最后回到心脏,这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这些内容需要安排好几个课时才能学生能够理解每节课的内容,但是把这些知识联系到一起,对于那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是相当困难的,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内心的疑问就会越积越多,慢慢他们就会觉得生物太过深奥,随之他们就会放弃这门学科。我将这些内容制作成多媒体动画,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对形象的动画过程的观察和理解,很容易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采用多媒体课件将知识系统化,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在生物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变课本知识为自己的学问。为了使复习课不致单纯重复,防止教学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复习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复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一章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把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知识融到一起,结合图形和文字,学生能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对比,从而形成网络化的知识体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的近年来,由于在复习教学中重视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我从中尝到了一些甜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采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篇8

生物制药专业发展概况及培养目标

生物制药是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成果并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造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生物制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目前,全世界的医药品已有一半是生物合成的。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大加快了生物与医药类等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发展壮大。其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领域方向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本专业领域方向的技术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并能从事药物的研发、药物的生产、药物的质量及安全检验、药理分析、药物的经营和销售等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微生物课程教学地位及教学目标分析

半个世纪以来,微生物转化在药物研制中一系列突破性的应用给医药工业创造了巨大的医疗价值和经济效益。随着新微生物资源的发现、新的药物筛选模型建立以及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从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新药所显现的优势将继续存在,事实证明微生物制药在整个生物制药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微生物学在理、工、农、医、师范院校与生物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由此可见,微生物课程也必然是生物制药专业的重要职业基础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微生物的分布、分类、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以及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等理论与实验操作技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其后续课程包括发酵工程概论、生物技术制药、制药工艺学、药品分析与检验、药剂学、药事管理与基因工程技术概论等多门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微生物分类、结构、生理活动等基础知识,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有关微生物生产的必要基本技能操作,并掌握应用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从而为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与生产实践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

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长期以来,全国各高校微生物学教学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配合适量实验课。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方法常常是课上勤笔记少思考、课下不复习少作业,考前死记硬背、考后“完璧归赵”。为了提高微生物课程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践技能,我们于2008年申报了《微生物及其应用》院级精品课程,并与全省其他高职院校的同仁一道对生物制药及相关专业的微生物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教学手段与方法

主要教学手段 合理利用学院优越的教学条件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手段。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学院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电视显微镜设备组织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标本与即时的实验操作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同时,加强与本地区制药企业的联系,与企业一线生产人员共同探讨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探索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依据高职类学生文化基础、思维特征,针对不同的具体内容选择采取了项目教学法及案例导入法等多种“教学做合一”的形式开展教学,从而实现了将过去以教室为中心的学习形式向以实验室工作过程为中心和“边教、边学、边做”形式的过渡。例如,将基础知识部分组织成多个承前启后的项目,微生物应用部分(如微生物与发酵、食用菌栽培与药品的微生物污染检测等)采用案例法组织教学。通过启发与讨论、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提高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提供适量学时,鼓励有积极性的学生自选教学内容,采取合作或独立查阅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的形式实现了师生主体角色的转换,从而使学习以形成综合能力为目的而非单纯的知识摄取。同时鼓励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兴趣进行微生物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在有了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基础上,我们认为利用适当的幽默或英文等教学技巧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良策。比如在要求学生列举已知的病毒时“特意提醒”不要自作聪明地制造“人瘟病毒”。在课堂中偶尔适时地穿插一个英语单词或简单的句子能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往往能让喜欢或不喜欢英语的学生激发兴趣。

(二)认真整合教学内容

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007年下半年,在长期从事企业生产实践的“双师型”教师共同参与下,我们编写出了一本较为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理念的湖北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及其应用》并获2009年湖北省高职高专优秀规划教材奖。本教材根据当前高职院校生物制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湖北省示范院校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要求建立课程教学标准与内容,按照“教学做合一”模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合理融合。在内容的组织上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思维习惯,适当降低了理论知识部分的深度,强化了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将课程内容按照微生物由大到小、由表及里的原则进行重新组合,首先使学生通过显微镜对各种微生物进行最基本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渐了解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从而顺其自然地完成对整个微生物课程内容由感知到认知的知识延伸与拓展过程。

教学组织与实践 为了较好地落实高职教育所推崇的“边做边学,边学边练”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我们采取的是理论与相应实践操作(单元实验)相互融合的模式开展教学,并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和“知识与能力运用”两大模块,其中包含了“微生物形态观察技术”、“微生物分布与生长控制技术”及“微生物应用与检测技术”三个单元与七个项目来实施教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发了《微生物及其应用》院级精品课,并在教学中认真践行“边做边学,边学边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较好地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强化了教学效果。

重视第一次课设计 第一次课是一门课程的序曲,它是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增强课程魅力的最佳向导。本课程的第一次课是通过“一个富有创造和启迪性的故事(列文虎克)”、“多幅彩色动静态图片的展示”和“一系列惊人的数字”等具有鲜明特色和感性认识的内容逐步展开的,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让学生产生了对微生物的浓厚兴趣,进而较好地激发了他们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心理,当然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强化实践教学与考核

加大实践教学比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学习与生产实践打下良好基础,满足生物制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微生物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因此,我们按照“教学做合一”的模式将理论知识与有关实验内容进行了有机融合,因而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理论学时,相应增加了实验操作学时,使理论与实践学时之比将近1∶1。将课程的实验分为平时的单元实验、期末整周的综合实训、培养兴趣的自主实验(如对口腔、霉变水果中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等)几项,并着重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技能和微生物实验安全意识。

篇9

关键词:初中生物;导学案;高效课堂;学习能力

初中生物导学案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进行自主预习,同时学生能针对教师的导学案思考一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构建了高效课堂。那么,如何利用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何巧妙使用导学案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导学案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更有效,从而更容易构建高效课堂

初中生物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科的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实际,构建的供初中生在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教师在预设导学案时,要兼顾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要能够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以及课前的预习学会学习,自主发展。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学习能够达到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导学案实现了先学后教,改变了原有的先教后学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和学的契合中寻找到学习生物的兴趣,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

1.导学案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的能力

高效课堂的构建依靠的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以及学生切实、踏实的参与。学生只有认真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学生学习生物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辩证思考能力才会得到充分的提高。导学案的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合作学习以及探讨、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以及课后延伸等环节,在课前根据导学案提出的预习要求进行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并提前预习要学习的教学内容,思考教学内容中还不能弄明白的问题,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讲,课堂效率自然定会大幅度提高,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就具备了基础。

2.课堂上导学案可以帮助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帮助学生积极展示,提高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导学案的预设,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的交流以及合作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一系列在课前预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样,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整个学习过程也被学生当成自我展示的过程。学生在课前存在的一些疑问,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问题得到解决后印象更为深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环节,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很自然地提高了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释疑解难以及训练巩固,再到拓展训练,不断加深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使这个过程置于教师的有效引导之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养成了,学习品质也得到了强化。

3.导学案的使用让学习时间更为充足

教师预设导学案,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的设计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时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减少了学习活动中的很多无效环节,节约了时间,让学习时间变得更为充足,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负的同时又能增效。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使学生改变了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导学案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在教师预设的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能巧设课前预习的内容以及课堂环节,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落实,让教师占据课堂主体的状况得到改变,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初中生物由于学生的不重视常常使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导学案让学生完全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以及合作交流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掌握得更为透彻,并学会团队合作,得到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使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落到了实处。

2.导学案教会了学生学习,并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导学案本着尊重学生的目的,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按照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可以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查阅资料,自学相关教学内容,并按照导学案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悟以及师生相互的交流达成学习目标,这样的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如何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根据导学案进行学习,也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及态度,这样学生通过教师的学法指导,就能寻求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在以后遇到相关的知识的时候,就会懂得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真正得到了学习能力的提高。

3.高效课堂的构建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

学生在导学案导学的状态下,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延伸学习中被激发起前所未有的学习激情,他们的学业成绩就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三、教师要充分利用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的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在导学案中,可以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相应的课件。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形成个性的预习成果。在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增强相应的探究所需要的教学情境,在实验教学等多种教学环境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展台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预习,进而在课堂上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样,学生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同学进行交流,就会逐渐对生物产生更大的兴趣,增强学习能力,高效课堂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导学案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呈现在师生面前。学生在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带着问题搜集各种资料,进行有效探究。在这个状态下,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也就自然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洪玉.如何激发高中生学好生物课[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

[2]郭荣辉.收集资料对优化生物课的作用[J].中学生物学,2010(01).

篇10

关键词: 新课程 高中生物课堂 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每位生物教师都必须认真探索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建高效课堂很有必要,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做好以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充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只有备课充分,对教材、对学生有了充分的认识,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我把课前的备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师自己单独备课,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逐句的思考,使教材上的知识能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查找并借鉴相关资料和优秀教案。然后是本组教师集体备课,将教师的集体智慧运用到备课和教学中去,讨论如何突破重难点,如何对课堂进行预设,最后整理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案。

二、采取有效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

1.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的前奏,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好的导入能叩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或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等,启迪学生思维,从而使得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学习新课。如我在讲《基因突变》这一节课的时候,先出示一组超大南瓜的图片,引起了学生的很大好奇(他们不但没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提出问题:这些超大南瓜是怎样培育的?这样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他们急于想知道答案。从学生的反映来看,这节课的课堂效果很好。

2.运用直观教具,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优化教学方法,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等教具,实现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静止问题动态化。这样可以造成一种气氛,使学生在欢乐中求学、求知、求会。例如在讲解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这一节时,转录和翻译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这部分知识很抽象难懂,我借助用多媒体课件,很形象地展现了细胞内的这个生命过程。学生们看过演示后都露出了笑容,而且对教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都聚精会神地看着,这堂课上教具成了亮点。因它,重难点得到突破;因它,课堂效率达到最高水平。

3.优化教学语言,解除学生的疑点。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教师把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又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优化语言应做到:(1)表达的思路要非常清晰。(2)语言要简洁、明了,不要拖泥带水,不要含糊不清。(3)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例如在讲细胞的时候,我把细胞比喻成一个工厂,细胞壁是工厂的围墙,细胞膜是工厂的警卫,监控着厂内外人员和物资的出入,各种细胞器犹如工厂内一个个设备不同的车间,如线粒体是动力车间,高尔基体对动物细胞来说是包装车间,叶绿体是养料制造车间,而细胞核相当于工厂的行政管理结构,控制着全厂的生产活动。这样比喻,把知识讲得更深透。此外还可以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妙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突出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4.练习到位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有力保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精选习题,选题的原则一:少而精,有明确的练习目标,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有的放矢。原则二:难易适中,做到不选难题、偏题、怪题等,所选题的难易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双基。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都是通过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5.注重课堂总结,让学生做好知识梳理。

“善始善终”才算一堂优质课。良好的开头虽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因此,精心设计总结这一教学环节,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巩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每节新课的最后5―8分钟,我都把本节的知识要点小结,并通过提问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再次强调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梳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规律,提高生物学习能力。

三、有效进行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每上完一堂课后,我都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后的感受、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我发现通过教学反思能有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各方面的能力,也能更好驾驭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总之,只有有利于学生的当前和终身发展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我们在今后学习和实践中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艺术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有效、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