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范文
时间:2023-04-04 02:18: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具体应用
一、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专院校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高专院校的图书馆管理水平。在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学生的主观阅读体验更加重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出现,让学生更加热爱去图书馆阅读。图书馆要处处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学生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更加支持图书馆管理工作,图书馆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极大的提升。
2.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仅可以培养更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更主要的是通过管理理念的更新,让学生更加喜爱去图书馆阅读。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习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培养更加高素质的人才作出贡献。
3.为高专院校发展提供动力支持。高专院校要发展,图书馆是主要阵地。图书馆的发展和图书馆文化的进步,能让学生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更新让图书馆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管理,在图书馆中进行阅读和体验,让高专院校的学校文化得到发展,为高专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高专院校整体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专院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十分重要。一是图书馆作为管理理念落实的主体,需要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必要的宣传,在图书馆内部进行必要的教育,在高专院校员工内部达成对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共识,注重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人员素质的教育。二是新闻媒体也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让让人们意识到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对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报道,在全社会达成对图书馆人本理念的构建的共识。三是社会各界也要充分行动起来,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对图书馆的管理建言献策,主动为高专院校图书馆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2.为不同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的阅读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因此要根据他们的个性需求制订不同的服务。一是要制订符合教师阅读需求的借阅制度和人本服务,让教师在图书馆中能够借阅到对自己的授课有利的图书。二是要制订符合自习学生的服务制度,让参加考试的学生能够在图书馆中找到适合自习的空间,为自习的学生提供安静的自习环境。三是为在图书馆阅读的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料、报刊、杂志、书籍,要进行必要的更新,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阅读需求。
3.实施人性化的绩效考核方法。高专院校的图书馆管理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人性化的绩效考核方法。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更加注重服务意识的提高,对于绩效的考核要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挂钩。一是绩效考核注重人的服务品质的考核,为服务理念好、服务水平高的人员进行必要的考核加分,保证人性化的管理落实。二是重新出台绩效考核制度,让绩效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4.实施民主化管理。高专院校的民主化管理不仅需要必要的民主参与还需要必要的民主环境。一要提高高专院校图书馆管理的民主参与积极性,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来。二要营造民主管理的氛围,让学生和教师在高专院校的管理中体会到民主管理的热情,管理者要实现学校图书馆的民主化转变,为图书馆提供更加民主的管理环境。
5.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制度。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图书馆管理的软制度,还要成为图书馆的硬性规定,才有利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落实。一是根据图书馆的管理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对我国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管理进行必要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图书馆管理实际的制度,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发展,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二是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积极向国外的图书馆学习,在学习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高专院校的发展实际,根据现实需要制订可行性强的制度。三是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制订要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让制度制订更加科学,在制度制订的过程中充分征询专家学者的意见,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保证人本理念的持续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有利于图书馆管理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我国的图书馆发展找到新的出路,为我国的图书馆管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保证我国的图书馆在发展中紧跟时代的步伐,引领纸质阅读的新风尚。以人为本理念是高专院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契机,在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宣传、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制度的健全,就会让我国的图书馆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篇2
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它要求管理过程中以人而非事或物为中心, 通过重视对馆员的发展与图书馆的长远目标相结合, 从而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业务能力及个人素养, 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目标和功能。
一、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具体意义
具体运用到图书馆管理, 以人为本有以下特点:
一是它以图书馆员工的提高和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目标为追求。“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力图通过对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来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 管理中注重人性化, 使馆员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尽心尽责, 而读者从馆员的热情服务中也感到温馨, 从而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达到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
二是通过各种措施激发馆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通过设定工作规程, 提出工作目标任务, 使员工把实现工作目标与自身努力结合起来, 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要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三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以读者为本, 让读者满意”的工作理念。工作理念的实现, 通过馆员自身素质的提高,让馆员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图书馆的发展过程, 有利于充分发挥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发展如同其他管理理念一样, 经历了一个以事或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1. 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种环境的改变必然反映到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的改变上。信息量的快速增长, 必然要求员工不再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相反, 他们被要求去获取和鉴别信息, 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 而保存对读者、对图书馆、对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 其次, 馆员不再是单纯的借还书工作,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推介, 对书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 作信息导航等。这些工作要求馆员对图书馆目标的高度认同, 也要求馆员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而这些是传统管理做不到的, 只能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来实现。
2.民主化和管理学本身的发展也推动了图书馆管理走向以人为本。民主化的发展瓦解了科层制带来的管理僵化, 馆员的更大自由成为完成管理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管理学的发展就是逐步由将人视为工具和机器转变为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终极追求的过程。
3.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管理领域的不断拓展也促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实施。科技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知识载体的媒介物由单纯的纸发展为纸、存储设备乃至网络。这就需要馆员不仅熟练掌握现代通讯技术, 还要当好信息导航员的角色, 做好网络信息的组织整序工作。信息也不再是单向地流动, 而是在馆员和读者之间双向流动, 这种交流和沟通使图书馆管理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 图书馆馆员的发展就是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要求馆员发展与读者需求形成互动、相互促进, 加强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三、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中的推广应用
1.读者第一与馆员素质提高并重, 开发人才资源,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必须不断组织学习, 提高馆员的整体文化水平, 给渴望得到提高的馆员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有效的人本的管理, 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和环境, 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 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 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 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这种环境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 一是指管理激励机制创造的人际关系; 二是指管理制度所创设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因此, 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 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成为人本管理理念实施的必然要求。
3.实现民主管理, 重视馆员参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每位馆员的意志和能力。因此, 通过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 增强馆员的主人翁意识, 让馆员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能够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满足其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图书管理作为一线的服务工作,本身是一项群众性、渗透性很强的综合性活动, 必须动员馆员积极参加到本馆的建设当中, 从而强化馆员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欲望。在管理过程中, 馆员上进心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自主管理意识; 馆员参与意识强的优点可以引导他们增强主人翁意识; 青年馆员个性张扬而解放的优点也可以引导他们争当管理改革的先锋……总之, 多种民主管理手段的综合使用, 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拓宽馆员参与的渠道,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篇3
【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
作为现代好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政策理念,是同时能够满足读者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需求的,而不是以往很大部分图书馆,只讲究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方便。同时,如同市场,读者是顾客,遵循着“顾客至上”、“顾客就是上帝”的良好服务理念,进行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时候应注重想读者所想,忧读者所忧,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工作,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需求层次的顾客群体的要求,只有真正地把图书馆环境创造成读者学习、阅览之家,图书馆管理工作才能持久健康地发展。图书馆学家施莱格也曾经说过,“人本价值观念是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以人为本,创造人性化图书馆服务环境,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1.以人为本管理定义
以人为本的管理。其更注重人文关怀,倡导和谐、轻松而愉快的氛围,领导方式灵活。其是将“人”作为管理和图书馆资源的重要核心,同时平衡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一是平衡好读者与图书馆员之间的关系,注重顾客至上理念,坚持为读者做好服务摆在第一位,倡导所有工作以满足读者需求为出发点的宗旨,从而极大限度地使图书馆自身价值得以展现。二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之中,注重民主,尊重、和平,尊重每一位工作人员,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管理员,爱护关心员工,从而调动管理员的积极主动性,大家共同努力为促进图书馆管理科学发展管理健康发展出一份力。
现代图书馆人本管理实质是一种注重人情味的新型管理理念与模式。管理者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之上,注重尊重、认识、培养并发展人,进行人文关怀,善于组织团队人才,充分调动发挥馆员积极性;对读者切实关注不同群体的不同价值,引导读者奋发图强,把工作重点都放在对读者更好的服务上去,让读者感受到图书馆环境亲切、温暖,感受到读书是一种享受,图书馆更如家。
刚性图书馆管理让读者感觉冰冷、机械僵化。而以人为本是一种转换图书馆员管理工作理念,让馆员以积极热情愉快心情,尽职尽责投入工作,而被服务者即读者也能从中极大感受到温馨,从而可在两种主体,馆员与读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让读者感受到满意的服务效果。
2.将以人为本管理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中
2.1普及新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更新观点
强化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的思想如同市场销售产品一样,图书馆的价值大小在读者对其利用程度,而图书管理工作是单调、繁琐的。影响图书馆对读者的吸引因素很多,其中图书馆现代化设备,以及书刊资源等是硬件设备,除去这些,我们依然可以利用另外的特色服务――人文关怀服务。我们应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馆员之中强化普及,让馆员知道,图书馆管理工作也是一种服务性质工作,试想,自己出去享受服务的时候,接受的是一种机械、冷冰的服务之后,整个服务过程是不是在自己接受完之后再毫无印象甚至有反感心里。因此我们应注重想读者之所想,换位思考,应注重在管理工作中树立新的方向,即以人文本,而轻松愉快的人文图书馆管理环境,读者与馆员之间很易形成愉快互动,进而自己的心情也会轻松愉悦,如此循环,更易唤起馆员的工作服务热情与动力。因而,提倡强化并普及人本管理思想,可以极大提高图书馆馆员积极与热情,从而提高效率,进而实现图书馆管理的全面和谐。
2.2提高图书馆素质,并开发和培养人才
图书馆的素质自然包含馆员与读者的素质。图书馆馆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服务形象与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图书馆员的时候要注意筛选,并不断组织培训,提高整体馆员的文化素质水平,同时给期望更大提升自身的馆员创造学习发展的机会,例如,可进行岗前、在岗培训、以及外派、互换馆员借鉴学习等不同途径。同时注重宣传读者应注重的基本文明素质。这样同时提升馆员与读者的素质,进而有利于促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和谐环境。
2.3图书馆管理制度进行不断完善与改进
良好的以人为本管理,可以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而不是一种消极被动状态。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方式,需要我们建立良好的,公平、公正地激励机制,促进激发着每一位馆员的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人都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的,激励馆员积极性、让馆员自主富有热情除了公平、公正地奖励机制之外,还需要管理者注重对馆员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位馆员都感觉到工作环境舒适、和谐而不是压抑甚至会有一种被排外的感觉。因而,建立并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奖励机制,是建图书馆立人本管理必不可少的。
2.4创建民主图书馆管理环境
在图书馆内管理决策方面,通过让馆员加入决策民主决定方式,加强每一位图书馆馆员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位馆员都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自身对图书馆的存在价值,让每一位馆员充分感受到自己受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极大带动馆员的积极性。图书馆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群众和参透性都很强的一线综合服务性工作,让馆员参与到图书馆的建设中去,既有利于增强馆员的参与欲望同时又利于做出切合实际的方案。而对于读者,可设置意见箱,对于读者来信意见搜集,让读者感受到受尊重,不同程度地加强读者责任感,利于维护图书馆管理工作。
2.5建立一种柔性管理
柔性管理是一种关注馆员内心,而从其内心需求进行引导的管理方式。建立图书馆管理柔性管理,是指关注研究每一位馆员内心和行为规律,比如研究每一位馆员的工作目标、技能以及所渴求等进行研究,建立起较全面的奖励制度,最大程度地让每一位馆员的目标都能得到不同程度地满足,进而激发其更高的需求,从而对馆员建立起的一种潜在心里舒服力,使其将组织意志转为化个人自主的行动。这种方式是一种通过制定更加灵活而多变却又比较切实可行性很强的激励机制,可以从根本上更易持久的激发馆员的积极能动性,从而实现每一位馆员的自主管理。
2.6创造明亮舒心的阅读环境
环境与人之间是互相影响的。而舒适的阅读环境可以让读者心情舒畅,易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吸引读者的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舒适、适合阅读的良好环境包括:明亮不昏暗,装饰清爽典雅,挂饰易是陶冶人情操或激励人积极向上的名人名言,或者是书法绘画等。而设置的读者条款应是爱护公物等条文,而图书馆员更是耐心、面带微笑的接待读者等,环境要遵循着人文,大器,为读者创造舒适的阅读氛围。
总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不断完善,将其应用于图书馆管理之中,体现了图书馆管理正在转向向科学发展方向。人本管理最大的优势是其无止境的可创造性、灵活,同时顺应着新时代提倡的民主、和平、公正等新理念。而笔者更相信,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没有终结的,而图书馆的人本管理思想在等待着进一步开扩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小俊“.人本管理”是建设和谐图书馆的根本保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6):24.
篇4
[关键词]高校本科 教学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 建设路径
[作者简介]张鹏(1978- ),男,辽宁抚顺人,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招生与就业工作。(天津 30038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038-02
高校本科注重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高校管理者研究的永恒主题。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小康的今天,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当代社会得以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本科的教学管理制度需要转变,管理者的教学思想需要与时俱进,传统的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需要向个性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转变。
“以人为本”概念是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的,人本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重视,高校也不例外。高校为了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和适应经济发展的全面性的大批创造型人才,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进入21世纪,人本管理理念渗入了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潮中。高等本科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包括培养学生,也包括对于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是高校本科的最终目标。现代的教学管理理念,即人本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即制度管理,是一次很大程度上的突破。人本管理强调以人的自我管理为基础,其核心是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主要是通过人的自我管理使学生自主发展,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一、我国传统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不足及矫正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高校本科开展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及培养新世纪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环节,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本科的教学质量。良好的教学管理体系对于学校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反,不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会直接阻碍学校教学的开展。具体分析来看,传统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存在以下方面的不足:
第一,教学管理机械化。许多教学管理者对于教学管理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他们工作的动力不是因为教学管理工作主动吸引,而是外在的报酬。他们认为学生学籍的管理、成绩的考核查询、学生的排课与调课等活动都是常规性的简单机械工作,并不需要自己的创造力,认为教学管理者只需要一般的素质就能够保证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正常运行。教学管理者缺乏现代管理的思想理念,使教学管理比较局限。
第二,教学管理应试化。传统高等本科教育模式并没有把学生当成求学的个体,而是认为他们是知识的容器和应付考试的工具,只重视外在学科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其实考试只是检查学生对于某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并不是学生对于相关能力的运用。
第三,教育教学决策的集权化。教学管理者在作出相关决策时并没有深入各个教学部门去了解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即使相关人员反映了一些教育教学问题,教学管理部门也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这都是由于教育决策的集权化造成的,教育决策往往是由上而下,即最高层进行最后的表决,整个过程具有严格的等级性,下层反映的情况很少被采纳。
针对上述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转变高校教学管理的理念。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是一个整体,不能孤立地去改变某一个环节,必须从认识上树立整体的观念,将教学管理看成一个系统。高校教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凭借教学管理本身的价值来推动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运行,应依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不同的人格特征来采取有效的管理制度。其次,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队伍。优秀的教学管理团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其中教学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与效率在提高管理水平上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学管理者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头脑中的知识,通过专业的培训,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拥有现代的管理意识,使高校本科的教学管理走在时代的前沿。
二、“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管理理念
(一)“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的内涵及特征
1.“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的内涵。“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的价值,教学管理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动物,不是一台自动化程序的机器。大学生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考虑,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是基于人的个性特征不同而进行的管理方式,所以教学管理者在管理中要融入人本的关怀,重视对师生的情感和信念等方面的培养,从而发展师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师生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高校教学的活力和竞争力。
2.“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的内涵及特征。“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其一,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驱动作用。它重视个体的个性发展,尊重不同个体的不同需求,考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怀,能激发人体内在的潜力、主动性和创造力。高校中的学生和教师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进行的互动是自发的,具有很强的自觉意识,不是外在的权力和压力的推动,而是自身力量在维持自己学习的进行,因而能更好地体现自主性。其二,这种模式具有很浓的文化性。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整合自身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准则而实现的。高校置身于社会这个大群体中,无论是学校的制度还是教学管理都受到文化的影响,而“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不仅仅依靠国家政策的执行,还借助了其创造的文化氛围来激励人,它能够满足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自我实现的需要,进而全面发展自我。
(二)以学生为本的内涵
“以学生为本”强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满足社会对于新兴人才的需要。以学生为本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的设置。高校在设置课程时要充分考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职业,这些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基础条件等。在学生选择专业时还要考虑到自身的性格特点和优势,变更自己的专业,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设置课程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2.课程的选择。给予学生选课的自由,各种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进行的,而以学生为本还体现在课程的选择上,包括专业课程的选择、公共课程的选择还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等。学生可以结合老师的意见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时间来安排自己的课程,全面推进自主选课、选老师和选时间的机制,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版本的课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有所用。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加强了,学校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改善。
(三)以教师为本的内涵
1.重视教师的精神需要。对于高校本科的教师,除了满足低层次的物质需要外,高级的精神需要也要考虑,精神需要是教师前进的根本动力,它激励着教师在教学方面不断地创新和突破。所以在精神食粮上,高校教学管理者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理解,在允许的范围内,不断创造条件,激发和满足教师的精神需要,激发教师的教学动力。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管理。教师是管理的对象,同时也是管理学生的主导,所以,在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优缺点以及生活需要方面,教师比管理者更深入,这样教师才能够根据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了解来设计课程,真正关心学生的需要。这不仅能使高校教学管理更实际、更有针对性,也能够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更重要的是能使教师和管理者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真正为学生服务。
三、“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建设的实现途径
传统的高等教学管理模式太整齐划一,不具有灵活性,而现代的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个不足,“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了主体自身的意识,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具体途径如下:
第一,创建研究型的学校。培养人才是高校的职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管理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人才是提高教育竞争力的关键。研究型的学校对于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教师的教学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学校对自身的要求,学生会更有动力去吸收不同的知识,教师也能更高地要求自身,对于自身的教学方式会有更多的思考;这样的激励下,学生能掌握更深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建立以人为本的研究型学校,能更好地激发师生的潜能,也能更好地体现现代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势。
第二,制定合理的高校发展策略,包括组织策略和公关策略。组织策略表现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目的上,学校管理人员按照学校的人文精神和管理理念,合理科学地设置学科项目,规定师资力量的多少,进行合理的分配。在搞好这些组织策略后,师生都能清楚自身的权利和职责,使得学校能基本上完成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目标;公关策略表现在利用各种有效的渠道来向外界宣传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学科优势以及教学发展前景,这对于树立学校的形象、接收更多有价值的生源、吸引更专业的教学人才和管理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21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开放的教育,是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是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的终身教育。在高校本科现代教学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和教师以及管理人员个性发展的理念,即“人本管理”理念正在快速发展,且日益成为管理的主流理念。人本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管理理念,构建高校本科教学管理中的人本理念,需要高校转换思路,不固执于传统的模式,深入认识时代的要求,在各个方面强化人本化的理念。首先,在实施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时,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时代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进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大学生成为新型的创新型人才。其次,在实施以教师为本的理念时,注重运用科学的激励方法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针对各个教师的教学特点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更好地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另外,在培育专业化的管理者时,针对不同管理者的认识和经验的差异进行管理,使教学管理人本化更切实地被执行。总之,在高校本科教学管理中有效地落实人本化的理念,既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能够促进高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会金.“以人为本”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社会心理科学,2011(2).
篇5
1.1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仍有待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指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以怎样的规则和原则进行管理活动,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工作准则和规范,以及通过工作准则和规范表现出来的企业管理者对员工资源的态度和管理目的。我国各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虽然已经进入了科学管理的时代,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仍受到传统管理的影响,这在国有企业和发展中的中小企业中表现的极为明显。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性极强,但实际管理力度却比较弱,与“以人为本”管理制度灵活但管理效力强的管理要求相反;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则明显存在着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与“以人为本”管理思想趋同,但管理方法却刻板的问题,例如,强调企业文化的建设,试图从员工思想建设入手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效力,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方式还是加强制度建设,以过多的条框规定来约束员工。这说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还有待发展,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的拟合度还有待提高。
1.2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有失偏颇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定制、员工激励、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管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影响着管理效力,但是,纵观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状态,却不难发现,大多数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都存在着重点偏颇的问题。企业肯在员工招聘的过程中寻找猎头公司网罗优秀员工,也采取与优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的方法不断储备人才,但是,大多数企业在吸纳人才之后,却忽视了对人才的进一步培养,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处于固定或者贬值的状态。大多数企业因为没有看到长远利益,不舍得对组织中的人才进行投资;或者因为担心不能长期留住培训后的人才,所以不敢大规模对组织中的人才投资,进行培训与开发。“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强调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是,人力资源管理重点的偏颇以及企业对员工入职后的能力发展的忽视,使得大多数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资本,呈现出动力性不足的状态。
1.3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必然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而呈现不断进步的趋势,但是这个发展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发展也不会有“最优”的结果和终点。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按照企业发展的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当今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常常重视员工招聘、绩效考核、工作考勤、档案管理等有关事项,却忽略了对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视,所谓人力资源规划不外乎是按照企业岗位的需求和企业增设的部门进行员工招聘,很少将员工作为企业资本的收益、员工个人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方向等纳入到人力资源规划当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从实际出发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这个“实际”不仅包括了员工本身能力的实际、员工的身心特征的实际,还包括了企业对人力资源整体发展要求的实际,事实是,只有企业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才有可能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展成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规划不利,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始终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只能起到表面上的促进作用,并不能表现出其对企业发展的真正意义。
1.4对管理方法生搬硬套不符合国情目前,我国企业中没有大量的专业性人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的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他们经验不足,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实践也较浅显。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很多企业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发展的重要性,在员工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采用“360度考核”的方法,认为这种考核的模式是符合人本管理要求的,但实际上,企业对生产、运营责任的分配不平均,企业的薪酬结构不合理,企业利益分配不公平,360度绩效考核方法非但不能起到公平、公正、全员参与的“人本化”绩效考核作用,反而成为了员工之间互相排挤、员工表达对上级管理者的缘分情绪的一种途径。这实际上并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说明,我国企业目前还没有完全把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转化为适合本国企业特点的可操作性的制度、手段和途径,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管理思想的生搬硬套,成为制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发展的一种阻碍。
2.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2.1建立人力资源管理长效机制“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强调企业对员工作为企业资源和发展资本的重视,但并未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单纯地将员工作为企业流动资产进行管理,而是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将员工作为企业的分子进行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的挑战均由企业员工共同承担,着眼于一时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不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对员工个人发展也是不利的,员工发展不足必然会造成企业发展动力不足。因此,建议各企业从宏观的角度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长效机制,例如以三年、五年、十年为期制定与企业规划协调一致的人力资源发展计划、聘任专业的人力资源测评师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进行测评并预测发展趋势,发现人力资源发展的不足并进行改进;根据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分析制定人力资源风险规避制度和措施。这些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长效机制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组织结构,使组织实力稳定增长。
2.2重视并创新员工的职业培训“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企业对员工的全面了解、认识、尊重,在此基础上使员工对企业有所贡献,这就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从招聘员工、分配岗位和进行绩效、薪酬管理方面转移到员工的职业培训方面。通过职业培训,企业才能够对员工了解的更为深刻,也正是符合员工发展的职业培训,才能表现出企业对员工的重视,而职业培训本身,也是发展员工职业能力,使员工作为企业资本不断扩张的主要途径。很多企业为空对员工培训投入多,导致员工离职时遭受损失,因此建议企业对员工培训进行一些创新。首先,对于新入职的员工,企业可以采用“业绩比赛”的培训方式,除了对员工进行企业制度和工作规范的宣传之外,新入职的员工并不需要马上投入工作,而是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项即复杂由极具创造性的编程任务。在“业绩比赛之后”,大多数的新员工都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能力的特点:有些员工善于创新,有些员工能够承受压力比较大的工作量并获得成就感,管理者根据这些员工在培训中显示出来的特点进行不同种类的岗位分配;其次,企业在新员工入职半年后,可以针对全公司的技术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培训,企业并不需要送员工进行进修,而是将员工职业能力中的有点和短处进行匹配,在企业内部形成了一对一的互助小组,通过三个月的互相培训,再次进行职业能力测评,根据测评的结果进行调岗、调薪。企业对员工培训的创新,使企业员工从客观上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能力,并且通过企业的培训活动感受到企业对自身职业能力的有意识的培养,员工之间的“培训小组”使整个企业处于“学习型”的发展模式之中,他们对企业的认同和依赖感增强,员工流失量也会有所下降。
2.3管理制度发展与人本管理方法共同使用企业应该将精细化管理制度与人本管理方法共同实施,首先,企业应对现行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改革和调整,从企业员工的岗位说明书编写开始进行精细化的责任确定。企业应将企业发展规划细化成为每个部门的发展规划,再细化成每个员工的岗位责任。员工的岗位说明书应该包括员工在工作中所担负的责任,在一定时期的工作任务量、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准。根据企业员工的岗位说明书编制绩效考评制度和企业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将各部门的精细化管理规范综合起来,形成企业管理制度并执行,这个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企业规划的实施而不断变动的。其次,在精细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人本管理,对精细化管理制度下规定的企业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特征进行总结,并对照企业员工自身的工作习惯、生活习惯和个人性格特征、能力、基本需要等,制定每个岗位的人本管理形式,例如是否可以实施弹性工作制,或者将绩效工资转化为带薪假期等。这来以来,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就能够为人本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补充和奖惩依据,在人本管理无法全面涉及和控制的员工主动行为方面,精细化管理制度给予了妥善的解释,使员工的个人行为在自主的情况下有所约束,提高人本管理的效力。
2.4从企业实际出发进行全面的人本管理制度建设“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企业全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管理,为了使人本管理真正发挥这个作用,必须进行全面的人本管理制度建设,这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极为必要。我国目前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个各环节之间衔接的不紧密,致使人本管理行为效力不高,实际上是因为对企业实际把握的不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因此,在进行人本管理制度建设时,还必须从企业实际出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和建设时,应至少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对企业目前正在实施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进行总结,从“以人为本”的管理角度分析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和缺点,并从企业发展需要角度,对优势进行发展方向探究,对缺点提出改善建议;第二,对企业目前已经实施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效果分析,评价管理效力的高低,如果管理效力低,则从影响管理效力的因素角度进行改善,例如,在薪酬管理方面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但受绩效考核的影响,管理效力并不高,则对绩效考核方法进行改革;第三,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效力和发展等级评价,无论是已经实施人本管理的环节,还是以制度作为约束的环节,只要是效力高的就进行保留,保证人力资源各个环节的发展等级水平一致;第四,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分析的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建设全面的,以“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并不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每个环节都完全符合人本管理的要求,但是要保证“以人为本”为核心,并保证管理效力。
3.在“以人为本”理念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3.1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要与管理方法相匹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过程中诞生的,代表着先进的、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而人力资源管理的效力和实际作用的发挥,是以管理者的能力和管理行为为基础的。这就意味着,尽管企业建立了比较全面的人本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仍然有可能受到管理者的影响,而不能体现出全部的管理作用。因此,要实施人本管理,必须是管理者的能力与人本管理的方法相匹配。不断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自身的职业能力是十分必要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参加高级管理研究班、人力资源管理研讨会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3.2不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创新和开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核心在于合理地利用人,进而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而员工作为时刻变化的企业资源,必然对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起到反作用。这意味着,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实施人本管理,就必须重视到员工集体发展的特征,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并开发新的管理方式,使其更加符合员工的发展需要,只有这样,人本管理的效果才能持续下来。
4.结语
篇6
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服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服务性质的学习机构。在图书馆管理上,要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忧读者所忧,想读者所想,切切实实地为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读者群的精神文化要求,把图书馆办成读者之家、学习之家。
一、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方向
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在21世纪的一个发展方向。这对于提升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潜力,改善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环境,树立现代图书馆的自我形象,有着积极的作用。
以书为本还是以人为本,以藏为主还是以用为主,是传统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的最本质的区别。尽管仅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却从本质上反映出传统图书馆与现代化图书馆不同的办馆理念及运作模式。
传统图书馆是以藏书建设为主,重视的是书的保存和传承,它在选藏图书上注重的是书的本体价值、未来的价值,为的是更多、更好地收藏有保存价值的书,它往往很少关注、考虑当前读者和社会对信息的需求及其变化,对读者满意与否并不在乎。
而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不同的是:无论是文献的收集与加工,还是文献的传递与为读者服务,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对文献信息的多样化的现实需求,重视文化知识在现实社会的传播和运用,所选藏的图书更侧重于书的信息价值、现实价值、使用价值,目的是更好地为现代读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二、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具有历史必然性
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发展如同其他管理理念一样,经历了一个以事或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具有历史必然性。
1.信息化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环境的改变必然反映到图书馆管理学的改变上。
信息量的快速增长,必然要求员工不再机械地完成任务,相反,他们被要求去获取和鉴别信息,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而保存对读者、对图书馆、对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而且,馆员不再是单纯地借还书工作,还必须对读者进行信息推介,对书目和信息进行深加工,作信息导航等。这些工作要求馆员对图书馆目标的高度认同,也要求馆员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民主化和管理学的发展
民主化和管理学本身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管理走向以人为本。民主化的发展瓦解了科层制带来的管理僵化,馆员拥有更大的自由成为图书馆管理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管理学的发展就是将人视为工具和机器转变为以人的自我实现为终极追求的过程。
3.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多样化
科技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知识载体的媒介物由单纯的纸发展为纸、存储设备乃至网络。这就需要馆员不仅熟练掌握现代通讯技术,还要当好信息导航员的角色,做好网络信息的组织秩序工作。信息也不再是单向地流动,而是在馆员和读者之间双向地流动,这种交流和沟通使图书馆管理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图书馆馆员的发展就是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要求馆员与读者需求形成互动、相互促进,加强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三、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构建
1.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
我们要变图书馆馆员为“知识导航员”,其职责就是帮助人们选择信息、评价信息,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创新。网络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瞬息万变,面对浩瀚无垠的信息世界,图书馆服务如果停留在延续旧制的收藏和墨守成规的借还上,那么最终将被这个多变的时代所遗弃。
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增强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一切以读者的需求为准则,从读者的利益出发,为读者服务。图书馆的整个业务环节,应该自始至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的图书馆方向迈进。
2.建立健全合理的图书馆管理机制
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机制上存在着许多不良因素。如职工岗位长期固定不变;人员缺乏合理的流动和竞争;职称、职务晋升存在着人为因素或论资排辈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着馆员的积极性,也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建立健全合理的用人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对图书馆馆员来说,是最好的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体现。
(1)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一切为馆员着想,关心馆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各方面为他们提供可靠的保障。
(2)针对不同馆员的个体差异,调动每个馆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3)建立健全科学的考勤、考核、奖惩、监督机制。根据馆员完成任务的情况,科研成果情况,思想道德等方面,建立一套良性的竞争机制。
(4)实行民主化管理,让馆员参与管理,在制订目标和计划时,应广泛征求馆员的意见,使决策取得广大馆员的认可。
3.注重馆员素质的提高
篇7
以人为本是指在管理中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高职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目前,高职在实施这一教学理念时,并未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职人才培养存在明显的目标缺失。因此,高职教育管理的推进和改革具有必要性。
1高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树立的必要性
11为高职教学管理提供思想保障
以人为本管理具有先进性,其主体思想强调人的思想意志。对教学管理来说,就是关注学生这一主体。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从这一点上,以人为本思想的实现具有必然性。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高职院校已经将以人为本思想应用于其教学管理,帮助其解决复杂的、特殊的问题。
12有助于了解教育的本质
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教学,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以人为本的思想则是其管理效率提高的关键教育的本质是确保教学效率,而以人为本思想这一新的管理模式强调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创造财富。高职教学新课程的改革过程明显受到了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人在这一指导下,新课改的方向开始发生改变,其主要表现为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13以人为本管理符合高职教育改革的需求
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对我国高职教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传统的教学管理忽视学生这一主体,而以人为本思想则强调管理层次化这一理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责和管理权利,使高职教育得以突破和发展。管理者不再只是少数人,这样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管理,既提高教学效率,又降低高职教师的压力。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要想有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动力源泉是关键。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则刚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使得高职教育教学管理顺理成章。总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符合现代管理的需求。其在教学管理中的表现如下。
2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职教学管理策略
21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管理制度创新
教学管理是教学的辅助,其目标在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管理中,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将柔性管理与以人为本管理相结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使得教师获得更多的管理空间,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在管理中,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注重对学生的多元化考核,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管理内容进行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管理,选择性地实行课堂开放,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交换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使学生能够了解教师的感受。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允许学生转换专业,对于一定专业倾向并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可将其转入其他专业,使得管理和教学更加人性化。以校园或者专业为单位建立完整的教务管理系统,规划选修课管理。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中的媒体资源,促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使管理获得学生的认可。
22建立全新的管理机制
管理下发、执行是传统高职教学管理的主要特征,随着教育改革,这种过于程式化的管理方式与高职人才目标不相符。忽视了管理对象甚至是社会团体作用的发挥,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要培养多元化的人才,高职应认识到其传统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了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趋势,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高职教务管理的服务作用。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科研,都应吸收多元化的意见,其中也包括优秀学生的意见,鼓励教师和学生认清形势并树立服务意识。将服务学生、服务教育管理作为其宗旨。使高职管理从传统的管理中脱离出来,实现“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发挥个体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推进高职教学和管理。
23以“以人为本理念”完成教育活动设置
教学管理服务于教学,教学活动是高职的主要任务。因此,教学管理还要从学生出发,确保其学习欲望的激发,并致力于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目前,高职院校在教育活动的设置上缺乏针对性,教学设施陈旧,并且在教学评价中存在明显的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则强调为学生服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知识吸收和转化的中介,其任务在于为学生提供知识和学习方法,而发挥其导向作用则需要激发其内在的潜力,满足其工作和生活需求,甚至是培训需求,这就使得以人为本的理念成为教学活动的需求。基于此,高职要从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条件的改善等角度出发,合理控制教学节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教师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消化能力,对课程的兴趣等,始终坚持以全面培养为主题。
24坚持以人为本,完善高职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关系到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为此,高职院校应对其传统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教育评价的核心。即在教学中强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具体上应从两个方面出发。其一:时刻关注人这一管理主体。注意将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所有方法、情感表达等。同时,将单项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利用适当的评价制度来提高学生的信心,引导学生不断的革新自我。在教学评价中,以学生为主体还能够帮助其将自身视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提高评价本身的实际性意义。其二:坚持主体取向。主体评价是指学生对自身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自己可以了解,因此发挥其自我评价能够提高评价的实用性。作为学习主体来说,应获得教师的支持,使其能真正参加到教学评价和教学监督中。评价过程则应实现民主性、协商性和全面性等特征,尊重多元化的发展,及时发展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其提高自身能力,这也是其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
25以“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师资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将参与企业的管理岗、操作岗等工作,为此在学生时代,教师应致力于培养其职业化能力。其中,实践动手能力是高职教学最易忽视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教学中,师资队伍不强,他们过分强调基础知识教学,而对于实践则被忽略。为此,高职院校应致力于提高教师团队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教师的自我修养与其管理能力相比,更容易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以人为本”理念还强调终身性,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重视教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教师的精神给予支持,优化校园环境,降低教师的管理压力。实施必要的奖励制度,激发教师的管理积极性,这也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思想之一。总之,高职院校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的传递,用于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其对工作的认可度,提高工作效率。
篇8
关键词:班主任 以人为本 班主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208-01
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要的管理对象,且其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然而,等级管理模式依然存在于班级管理中,即班主任为了确保良好的班级纪律,通常在班内设置正副班长、小组长或课代表等进行管理,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1 目前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落伍的管理手段
现阶段,我国已经普及信息化管理,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且信息化管理不仅能促进员工良好的交流,还便于领导和员工之间进行信息沟通,使得传统的单向管理转变成多元服务。不过,班级现在依然使用传统管理手段,仅用网络技术录入相关信息,使得班级管理的效率相对较低,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及时、全面的进行信息沟通;二是家长和班主任之间不能顺利进行信息沟通,导致家长无法及时掌握学生情况,而教师也得不到家长的共同配合;三是学生之间不能良好的沟通信息,由于学生太过独立,以致其在课后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答。
1.2落后的管理理念
现如今,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仍将效率优先作为管理理念,这就使得学生变成了教育产品,而管理班级只是为了督促学生学习课本知识,高度重视教育结果,却忽略了学生这个教育主体,同时也不重视教育过程和学生需求。此外,班主任还将学生作为班级客体进行管理,并利用激励或者惩罚措施对其进行约束。
1.3单一的管理模式
目前,很多班主任依然利用等级管理模式管理班级,而学校也通常根据成绩为学生划分等级,以此让学生承担各种职务,进而实现层层负责的班级管理局面。班主任在等级管理模式中往往听取少数人意见,却不关注其他学生,因而其他学生向班主任表达需求、意见或者想法,以致教师和学生之间不能尽量良好的信息沟通。
2 以人为本理念在班主任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2.1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中的主体
一般情况下,学生都具有行事能力,并享受着先进的新时代教育思想及理念,因而其具有很高的热情。由于学生可以独自解决很多班级工作,因而开展班级活动时,应将学生当作主体,所以说,班级管理体现的是互相管理的学生关系。比如,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通常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定初始制度,依然由学生综合小组制度,并利用投票或讨论的方法确定和修改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形成良好、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学生是管理主体,所以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存在的问题、基本需求、人生目标等,此外,由于班级主要服务于学生,因而更需明确学生的心声,以便充分了解学生,最终制定服务于学生的有效管理模式,使得班级管理更加重视学习过程。
2.2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理论
就构成主体而言,班级由学生和教师构成,就培养目标而言,班级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的地方,即班级管理要以人为主体开展,所以,应以人为本构建班级管理模式。那么首先,班主任要明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为其关系着班级管理模式的行为方向和内容。若想全面渗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第一,班主任要不断进修和继续学习,以便充分吸纳和了解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真正内涵,进而了解其构成机制;第二,学校应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相关交流活动,以促使全校师生不断渗透和推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让全校师生了解班级的主体是学生,而班级管理是服务于学生的,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2.3建立民主的管理模式
构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监督的民主意识,还能为学生创造民主参与和监督的相关机制。学生民主参与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是提出不合理的班级管理意见,例如,教师增设班级内部的问题反馈箱,并鼓励学生通过匿名的方式积极反应班级内的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同时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而班主任应定期查看问题反馈箱,并在班会上集中讨论典型问题,进而及时、有效地调整班级管理模式。此外,班级管理中,还可选择班长固定,副班长轮流担任的管理方式,由班长参加学校的班级代表会议,并宣布班级规则;而副班长管理班级日常事务,以促使学生在管理中得到较好的锻炼,进而更加理解管理班级的意义。另外,班内的所有学生都有监督班级管理人员的职能,若想举报班干部,则需确保举报学生不低于三人,若班长被举报,需在班会上重新选举,若轮流班干部被举报,则要取消其轮流资格。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管理模式,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班级管理中成为主人,以便班级管理更加合理、有效。
3 结语
由上可知,采用以人为本的理论实施班级管理,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促使学生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班级管理中,要彻底改变陈旧、落后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实行高效的固定与轮流的管理责任制度,以促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进而实现班级的动态管理。
参考文献:
[1]马穆容,高永玮.浅谈以人为本理论在班主任管理中的运用[J].科学导报,2014,(1):394.
篇9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037-01
“以人为本”理念作为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根本内涵是尊重人、满足人和发展人,因此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或行业中得到运用与发展。在卫生管理系统,“以人为本”的理念,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以病人为本”和“以医务人员为本”。常熟市藕渠卫生院将“医务人员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用于医院管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以人为本”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医院是社会文明的窗口,是救死扶伤的前沿,必须具备良好的自身形象。所谓医院形象,就是公众即医院的外部公众或内部工作人员对医院环境、医疗技术、医德医风、服务质量以及医务人员的素质,精神风貌等方面的一种客观感受印象,或是一种整体评价。良好的医院形象必须依靠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使医护人员具有高度的服务热情、负责的服务态度,良好的医院形象还要求医院具备优质的配套服务、整洁舒适的环境、良好的信誉和合理的价格。积极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是主动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手段。作为医院管理者,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在竞争中如何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是需要探索的重要问题。
1.1强化“以医务人员为本”的管理理念
要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行风建设教育工作,坚定医务人员的理想信念,保证政治上坚定和清醒。要求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要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自己,严格遵纪守法,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恪尽职守,当好医院形象文化的实践者、创新者。这样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才会得到提高,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注意讲究管理方法
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注重提高医护人员对医院的责任感,增强责任心,牢固树立为患者服务的思想。这不但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和吸引优秀医务人才、减少内部矛盾和医疗纠纷的主要方法。
1.3兼顾“以病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医院在重视“以医务人员为本”,提供卫生服务过程中,更要强调“以病人为本”,对当前提供优质卫生服务,满足群众不同层次需求,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具有更加突出的现实意义。
2 “以人为本”要关心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
强调“以医务人员为本”就要给医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因为广大医务人员是“三个代表”的实践者,是救死扶伤的忠诚卫士,是“以病人为本”的实施者。要爱护和关心医务人员,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通过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体现自身的价值。
2.1要在政治上关心医务人员
要在院内营造出良好的政治氛围,年轻的医务人员大多好学上进、积极向上、思想活跃、富于创新,医院管理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点,及时引导教育他们,积极参加各项政治活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条件成熟的要及时吸收其入党。
2.2要在业务技术上关心医务人员
要选送有培养前途的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要求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交流活动,鼓励医务人员参加业余专科、本科的函授学习,关心医务人员的技术晋升,对重点科室重点专业进行扶持,包括人员培训、技术设备添置等。
2.3要从生活上关心医务人员 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医务人员面临很多压力,作为医院管理者,要时刻关心医务人员的生活情况,医务人员生病时要马上探望,遇到困难时,要尽力帮助解决,发现问题时要及时教育引导,让医务人员真正体会到集体的关心和温暖,让他们以足够的精力和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
3 “以人为本”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
卫生事业是一项特殊的社会事业,通过提供卫生服务能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的身心素质,发挥其他社会事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医院要立足社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1严格遵守以法办院的准则
要诚实守法,合法经营,努力维护医院的整体形象,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服务水平,降低资源消耗,形成竞争优势,赢得病人信任。
3.2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加强医务人员对道德规范的自觉遵守,教育职工以理想、信念、鼓励、荣誉来激励自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职工心灵深处引起共鸣,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主动关注医院的前途,维护医院的声誉,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3.3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
其一、管理者要努力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预防医疗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以适应卫生体制改革和医院发展的需要,适应医院激烈竞争的需要。其二、要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技术水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也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卫生服务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由“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由行政管理转向法制管理;由定向消费变为选择消费,给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注入了催化剂,在激烈的竞争中,确保医疗质量高水平,就必须狠抓医疗质量,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抓紧“三基”训练,从每一份病历、每一张处方抓起,使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规范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使各类医疗缺陷被消灭在萌芽状态。
篇10
关键词: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服务理念;整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21-02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图书馆管理要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的理念,要求图书管理要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施以人为本的和谐管理,依照人性化的服务宗旨。可以说在图书馆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图书馆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究竟如何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呢?具体又该如何实施呢?笔者结合自己在多年图书馆管理中的一些心得提出如下观点。
一、图书馆管理员要更新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
图书馆工作要倡导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主观能动性,为其提供多样化的人性化服务,是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要想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图书馆管理员首先要更新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要践行科学的发展观,打破陈旧的半封闭的管理模式,实行大开放、一站式的全新管理模式,为读者创造便捷舒适的借阅环境,使图书馆出现新的生机。相对于陈旧的半封闭管理模式,新的大开放、一站式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点优点。
1.我们可以增加图书馆的读者量,减少违规读者的数量。由于实施大开放、一站式的管理模式给读者创造了便捷舒适的借阅环境,不但给予读者一个浓厚的学习和阅读的氛围,还可以使读者更方便的借书和阅读,在节省读者宝贵时间的同时,也使读者一个愉悦的心情,因此在大开放、一站式的管理模式下,不但能够吸引大量的读者,还会大大减少在半封闭管理模式下由于读者心情与情绪影响造成的撕书、偷书、藏书、划书等恶意违规的事件。
2.我们要增加图书馆的内阅量,减少超期还书量与借书量,提高了图书利用率。由于在大开放、一站式的管理模式下,开放了进入图书馆的条件,就可以避免在半封闭管理模式下,许多读者由于受条件限制不能够进入图书馆,只能借阅图书的情况,这就能够减少图书馆外借的图书量,增加图书馆的内阅量,提高图书馆图书的使用率,可以使相同的图书数量下,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
另外,由于大开放、一站式的管理模式允许读者可以携带私人书籍进入图书馆,这也使一些读者可以方便的在图书馆里面查阅资料,不必在借阅书籍,这样在增加图书馆的内阅量,减少借书量的同时,也减少了超期还书的数量,还能够减少图书损坏的数量与几率,增加图书流通的频率,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提高了图书馆的效率。
3.我们要允许读者带包进入图书馆,避免因为使用存包柜产生的诸多问题。由于新的管理模式突破了陈旧管理模式下那种不准带包进入图书馆的规定,允许读者携带书包进入图书馆进行阅读,这不但可以节省读者大量宝贵的时间,可以避免学生在下课后为了可以进入图书馆阅读和学习,还要把书包或者书籍送回宿舍然后才能够进入图书馆,可以节省学生许多宝贵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由于存包时存包柜出现的诸多问题,例如:私藏图书、存包柜不足导致的等待与抢占现象、读者存包时贵重物品丢失现象等。新的管理模式更加人性化,在使读者感受到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增加了读者的数量,提高了图书馆的使用价值。
4.我们要增强了读者的自律意识,减少了破坏阅读环境的现象。由于许多管理模式更加的人性化,导致读者数量增加,可以使图书馆不再像以前一样人数稀少,读者的增加无疑会使读者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监督的机制,不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氛围利于读者阅读和学习,还可以减少旧管理机制下那种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喧哗和乱画书籍、破坏阅览环境的现象,有利于培养读者的自律意识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阅读环境。
二、图书管理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短信平台,提醒读者及时还书
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把鼓励与信息技术接轨,建立短信平台,提醒读者及时还书,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保障图书的流通,更好的视线图书的利用价值,还能够避免由于读者逾期还书罚款时与图书馆管理人员产生矛盾与冲突的情况。建立短信平台后,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经过查询,发现快到期的图书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及时提醒读者,这种人性化的管理不但能够避免读者支付无谓的罚款,还提高了图书的使用率,可谓一举两得。
三、图书管理员要为读者着想,增加读者学习的渠道
伴随着出版事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载体形式不再局限于图书,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而随书光盘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随书光盘不但可以延续和补充书籍的内容,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书籍。现在,随书光盘已经成为许多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的馆藏资源。图书馆管理员要为读者着想,体现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开创随书光盘的上架服务,增加读者的学习渠道。另外,我们还可以开创一些创新型的借阅读模式,如电子书的借阅、VIP式的借阅间等。由于一些学生和教师来图书馆是为了作研究。如果我们能够为其提供一套作研究用的“小间”,帮助其更好地开展工作,相信一定可以更好地提升图书馆的作用,从而更大地发挥其价值。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要尽可能地扩大各种形式的图书储量,以保证其前沿性、多样性和有效性。现在高校学生图书的趣味各不相同,我们可以前期通过问卷的形式摸清读者的需求,然后再依据这个数据进行图书馆书籍的使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四、图书馆管理要提高馆员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