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管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8: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壤管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存在问题
1.1 栽植前不进行土壤改良
我市土壤类型复杂多样,而各类果树对土壤的要求又不尽相同,如苹果、梨、杏不耐盐碱,桃、杏等不适宜在透气性差的黏土上栽植。许多果农栽前不根据土壤类型选择相应的树种,也不根据所栽的树种对土壤进行改良培肥,导致果树根系生长不良,新栽幼树不能正常发育,或结果大树早衰,缺素症及根腐病发生严重,果实产量、品质下降,效益低下。如我市涑水平川区上世纪90年代栽植的苹果、梨等,栽植前没有对土壤进行改良,由于土壤黏重,含盐量高,使土壤中的铁、锰等元素有效利用率低,许多果园出现缺铁黄化现象,生长势衰弱,产量低,品质差。再加上全国苹果总产量剧增,价格下跌,市场疲软,出现了大面积砍树毁园现象,到现在苹果园已所剩无几。
1.2 幼树期间作不合理
许多果农在幼树期为了有效利用土地,增加果园收益,在果树的行间间作小麦、玉米、棉花等高秆作物,果园通风透光不良;同时没有给幼树留足生长空间,使间作物与果树争肥争水现象严重,幼树生长发育受阻。
1.3 不重视增施有机肥
我市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非常低,尤其是河滩地不到1%,而果树要达到优质高产稳产,土壤有机质含量必须超过2%。多年来,我市果农偏重化肥的施用,轻施或不施有机肥,造成土壤板结、盐碱化日趋严重,有机质含量日益减少,土壤的水、肥、气、热综合肥力显著下降。同时果园的生态环境变劣,害虫天敌的数量锐减,果树病虫害发生严重,限制了我市水果产量、品质的提高及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1.4 果园土壤长期采用清耕制
我市果农受传统习惯的影响,果园长期以来实行清耕制。对于壤土类和黏土类来说,清耕制可以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通气性,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有机质的分解,能起到除草、保肥、保水作用,但是却使土壤有机质迅速减少,土壤风蚀、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果园的生态环境、土壤结构受到破坏;对于砂(沙)质土,长期采用清耕制,不仅有机质含量下降,水土流失严重,保水保肥性能降低,且地表没有覆盖物,表层土温变化剧烈,严重影响果树根系的生长,造成地上部分枯萎。如我市栽植在沿山一带的砂质土上的杏园,夏季经常出现全园树叶卷曲、萎蔫现象,经挖根检查,结果证实是高温导致根系死亡。
2 改进措施
2.1 深翻改土
深翻改土应结合土壤质地类型,灵活掌握,对于山前平原和黄河滩地的砂(沙)质土,可培塘泥、河泥等较黏重的肥土;对于涑水平川区的黏土类可培含沙较多的疏松肥土。同时针对我市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土壤pH值偏高、盐碱化严重的问题,在改土的同时,必须增施有机肥或在行间种植绿肥,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对于现有的果园,可采用扩穴深翻或隔行深翻,如果劳动力充足,也可进行全园深翻;对于计划栽植的地块,最好是先种植豆科或其他绿肥作物,刈割翻压改良土壤;对于有机肥源充足的可直接施用有机肥,进行全园深翻改土。
2.2 合理间作
对于壤土类、肥力条件好的幼龄果园,可用间作物覆盖地面,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蒸发和水土流失,减小地表温度波动,促进果树表层根系的生长发育。但必须选择低秆、浅根性、生育期短、与果树争水争肥矛盾小且无共同病虫害的作物;同时必须给幼树留下充足的生长空间。一般距树冠外缘50 cm,在间作物与果树养分竞争剧烈的时期,要及时追肥灌水,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对于土质差、有机质含量低的果园,最好选择豆科作物,如花生、绿豆等,一方面利用根系的固氮作用增加土壤中氮素含量,另外还可以将其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
2.3 科学施肥
施肥应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有机肥包括腐殖酸类肥料、堆肥、植物秸秆、沼渣、绿肥等,作为基肥结合秋季深翻施用,一般667 m2(亩)施4000~5000 kg;无机肥应根据土壤的供肥能力、果树的需肥规律进行科学配方施肥,一般在果树的需肥临界期即萌芽开花前、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果实采收后等时期进行,保证果树正常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
2.4 果园生草
果园生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土壤,但应注意选择好草种并认真管理。
2.4.1 草种选择 草种的选择应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及草种本身的生长特性,因地制宜,灵活掌握。我市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盐碱化程度重,年降雨量在500 mm左右,干旱少雨,且砂土、壤土、黏土并存,因此应选择产草量大、营养成分高、培肥地力快、耗水量小、覆盖度大、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的草种,并针对不同的土壤类型选择不同的草种。如沿山一带的砂质土和河滩地的沙质土壤,可选择改良沙地效果好的毛叶苕子。对土质黏重、含盐量高的涑水平川区,可选择耐盐碱的草木樨、田菁种植。另外适宜我市土壤种植的草种还有白三叶、百脉根、紫花苜蓿、黑麦草等,可以选择豆科草种,也可以豆科和禾本科草种混播。
篇2
关键词:罐石蜜柚园;土壤管理;施肥技术
一、引言
对于蜜柚的生长来说,土壤是极为重要的,而水肥的状况则决定着蜜柚产量的高低。因此,根据蜜柚的生长发育特点,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尤为关键。由此可见,关于“罐石蜜柚园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极为重要。
二、罐石蜜柚园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的要点分析
1.关于土壤的管理
对土壤进行适当改良,是获取高产丰产的关键。对于土壤管理,常见的措施就是土壤的改良、土壤的酸性改良以及套种绿肥等。
(1)关于土壤改良。改土和深翻是改良土壤的两个主要步骤。改土一般是在根系伸展之前进行,充分保证能够在根系生长最为迅速的2-3年的时间里完成改土的任务。深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蓄水能力,加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能力,增强土壤的肥力。深翻最好是每年进行一次,需要注意的是,深翻最好是结合施肥进行,施肥主要是以有机肥和化肥为主。
(2)关于土壤的酸性改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土壤的酸性比较强,如果不做好改良的话,就很容易导致某些元素过量或者是缺乏症,进而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以及土壤中钙钾元素的大量流失,造成土壤板结,最终导致根系中毒。对于酸性土壤的改良,常用的措施就是施用碱性的草木灰和生石灰。
(3)关于套种绿肥。对于幼龄的果园来说,套种绿肥是有效解决蜜柚肥源的重要途径。绿肥的根系非常强大,而且对于那些难溶性的养分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同时对于土壤中的磷和钾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活化作用。绿肥的种植一定要做好前期的管理,保证充足数量的基肥,而且要年年种,越种的效果越理想,土壤的肥力也就越理想。
2.关于施肥技术
蜜柚是一种常绿性的果树,可以说没有休眠期,而且果实硕大,再加上挂果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对于营养的需求量就比较高。也就是说,科学施肥就是保证蜜柚速生、丰产和稳产的关键所在。
(1)关于施肥剂量。在蜜柚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氮元素的需求量是最高的,因此,氮肥对蜜柚的生长结果也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从种植的实践经验来看,每一株成年蜜柚树的施用剂量应该控制在1-1.5公斤。在上述指标范围之内,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生长的结果也就越来越为理想。但是,如果超过了这个范围,就容易造成果实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2)关于施肥的时期。除了严格控制施肥的剂量,施肥的时机也很关键。在幼龄树的时候,施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强大功能去哪,促进新梢,加速树冠的形成,早日结果。施肥建议以氮肥为主,配合适量的钾肥和磷肥。一般在每次抽吐新梢的时候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促吐新梢,在新梢自剪转绿的三个时期分别施肥一次,主要是以勤施薄肥为主。
等到成年以后,施肥主要是等到新梢以及新根生长、花芽开始分化、开花期间以及结果的时候,根据实际的养分需求,做好施肥工作,每年施肥次数应该在4-5次。
关于促梢壮花肥,主要就是为了强壮春梢,提高花枝素质,施肥以氮肥为主,配合适量的磷肥和钾肥,多施有机肥。施肥量大约是全年施肥量的五分之一,施肥方式主要是沟施。
关于稳果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有效补充蜜柚树坐果之后的过量养分消耗,减少落果的数量,施肥主要是以复合肥为主,配合适量的有机肥,施肥的剂量在全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关于壮果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快果实的膨大,施肥以速效性的复合肥为主,施肥方式以点式穴施为主。
关于采果肥,主要目的是为了采果之后,树势能够迅速恢复,加快花芽的分化,提高树木的抗寒能力,有效提升第二年春梢的质量。施肥应该是高磷、中钾、中氮的速效性复合肥。
(3)关于有机肥的施用。有机肥中腐殖质和营养元素的含量非常丰富,因此可以满足蜜柚树生长发育期间的各项营养需求,也正是因为如此,要特别注重补充土壤的有机质。根据蜜柚的生长发育规律,如果是成年树,建议每年都施加15-30公斤的牛粪或者是10-20公斤的豆饼,最好是分2-3次进行,施肥的方式可以是沟施,可以是撒施,也可以是穴施。
(4)关于根外追肥。根外追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速叶片对各种养分的吸收,最好是能够与病虫害的防治结合进行,在一年中的任何世间都可以进行,不过一般是在花芽生理分化期、保花结果期以及幼果生长发育期使用比较多。
总的来说,合理施肥不仅仅能够有效促进树体生长良好,而且能够有效促进花芽的分化和坐果率的提高。但是,肥料并非施得越多越好,究竟什么时候施,施什么种类肥料,施多少量,用什么方法施,要根据柚树的树龄、树势、物候期、产量,依据季节、气候和土壤情况来决定。要因树、因时、因地制宜,不仅要着眼于提高产量,还要注意提高果实品质。溪蜜柚施肥有它自己的规律和特点,在生产实践中要时时注意掌握和运用,否则不仅达不到施肥的目的,浪费了肥料,有时还会起相反的作用。
三、结语
蜜柚树栽培的确给当地带来了理想的经济收益,但是,要想进一步实现更好的经济收益,就必须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努力做好土壤的管理和施肥工作,为全面提升蜜柚树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赞福.g溪蜜柚园土壤管理与施肥技术[J].福建农业,2012,10.
篇3
[关键词] 人工林 土壤管理 林分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91
世界对木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由于大量的天然林被划为环境保护林,人工林持续生产力的维护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人工林培养出来的林木,还需要有效的抚育管理。本文笔者主要就土壤管理和林分管理进行论述。
一、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的目的是持续保持土壤生产力,就是运用适当的施肥制度、耕作制度、种植制度和土壤保护制度持续保持土壤肥入(包括养分状况和土壤耕性)并防止水上流失。适当的施肥计划在土壤管理中十分重要,它不但可以维持和提高土壤养分水平,甚至还能维持和改良土壤耕性。
1.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的时间主要在造林后至林分郁闭这个时期(3―7年),在第一到第三年松土除草措施进行2―3次,在第四年至第五年安排1―2次。松土除草季节主要根据幼树生长规律、水分动态、杂草生长习性而定,一般在幼草刚开始生长、返浆前顶凌进行。
松土深度一般在5―20cm之间,但要注意不伤害根系,分清土壤性质、季节。我国主要用人力进行人工除草,国外主要采用化学除草方法。化学除草功效快、效果好,但成本较高。
2. 中耕
中耕即翻耕。多用于集约经营林,如经济林、速生用材林。地形条件要求平地或缓坡地。中耕方法可以采用机械、人力、爆破等。
3.施肥
林地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幼林营养状况,促使其速生丰产,也是促进林木结实的有效措施。人工林通过林分内部的养分循环源源不断地得到养分供应。但许多人工林内枯枝落叶保存不住,林分的光合作用稍耗养分过多,再加上土壤自然肥力本身不能满足林木速生丰产的要求,这是培育人工林过程中迫切需要施肥的根本原因。发达国家广泛使用施肥措施来增加土壤肥力。林地施肥的特点是:第一,林木系多年生植物,施肥应以长效肥料为主。第二,用材林以生长枝叶和木材为主,施肥应以氮肥为主,辅以磷肥、钾肥;经济林以生产果实为主时,要增加磷肥比重;在缺磷的地区要重视磷肥的施用。第三,林地土壤,尤其是针叶林下的土壤,以酸性的居多,有必要加施钙质肥料;有些林地土壤上施用锌、铜、硼等微量元素也有良好效果。第四,林地杂草较多,肥分易于首先被杂草夺取,林地施肥应结合进行除草(包括化学除草)。施肥制度主要依据树种特性、土壤性质、造林密度、林龄等条件进行确定。施肥时期的选择时期主要在造林前、全郁闭后和主伐前进行。施肥措施主要应用于经济林、速生丰产林。施肥方法主要有施基肥、追肥等。
4.灌溉
林地灌溉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十分有效,但由于条件限制林地灌溉只能在较小的范围内使用。在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以安排灌溉措施。灌水流量根据造林地土壤渗透性能、灌沟长度、灌溉定额及灌溉时间而定。灌水量根据树种、林龄、灌溉季节和土壤条件而定。以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生长最佳。灌溉时间的安排主要与林木的生长发育节律相协调,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适时安排灌溉。
二、林分管理
人工林的抚育管理,根据幼林生长发育阶段进行划分,可分为未成林抚育管理和成林抚育管理。
1.间苗
采用播种造林及从植时,每个种植点内有多株幼树生长,形成植生组。随着年龄增长,多株丛生的有利作用退居次要地位,而个体间的竞争影响生长的不利作用逐突出,此时要采取间苗定株的措施,保证其中的优良单株顺利成长。
间苗开始时间,立地条件好,速生、喜光树种在造林后2―3年,强度大的一次即可;立地条件差,慢生、耐荫树种要在造林后4―5年,强度小的,分两次进行间苗。间苗过程中要遵循“去劣留优、去小留大”的原则。间苗措施无严格的时间限制,可根据幼林生长状况进行。
2平茬、除蘖
阔叶树、萌蘖力强的针叶树,在生长不良时、影响成活率时,去掉地上部分,促使长出新干或新茎,平茬后从多数萌条中选一健壮枝条作为培育对象。平茬的时间以树木休眠季节为宜。平茬一般在地表5―10cm处截断。平茬适于萌蘖力强的树种,如杨树、刺槐等。
一些萌蘖力强的树种,栽植后常在茎基部发生萌条,萌条影响顶端优势,分散养分利用,这种情况下要及时除掉多余萌蘖条,确保把主干培育成良材。截干造林1年必须除蘖。
伐去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那些树种。主要用于天然更新林分。
3.修枝
人工修枝,不是调节林木之间的关系,而是在选定的培育木上,适时的将树干下部的枝条除去,以培育无节、少节、良好干形的特殊抚育方法。修技的目的是调节冠幅大小、结构,提高材质。这种措施应用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地区或某些林种中。人工修枝的效果,与修枝方法是否正确关系很大。修枝方法又因树种特性而不同,不同树种不能用同样的修枝方法,一般遵循的通则是:量少(一次修枝强度)、次多(不要一次修成)、先死(先修死枝条)、后弱(后修生活衰退的绿枝)。贴近树干2cm高处将枝条去除,留桩太高,易发不定芽,且愈合困难。
修树的强度是一个重要问题,不同树种修枝强度不同。在修枯枝、弱枝的原则下,修枝强度宜小,但采用整形技的树种往往修枝强度较大,一般修枝的冠高比为1:3―1:2。喜光速生树种修枝耐荫慢生树种,幼龄时期保留的冠高比应大于中龄林。
修枝的季节适宜在晚秋至早春,树液没流动或慢时。修技要注意两点,一是修枝的强度对林木生长有强烈影响;二是修枝主要通过节疤而影响材质。
4.幼林间伐
幼林间伐指幼林郁闭初期,为调节分种间或种内矛盾、为目的树种创造适宜的营养环境而采取的抚育措施。幼林间伐的强度以轻度多次间伐为宜。幼林间伐的方式可以采用隔株间伐、隔行间伐、随机间伐等。要注意的是,任何间伐,都应该将病株或严重生长不良、无发展前途的植株伐去。
人工林本身生长规律、林分结构、轮伐期和适地适树等诸多林分生长特性和树种生态学特性是影响人工林主伐更新最直接的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人工林的定向培育目标和对其实行什么样的采伐方式和更新方式。反之,采用何种采伐方式,也将会对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尤其是皆伐对林地土壤、水分循环、河流、自然景观等会产生显著影响。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采伐应受到约束。但对人工用材林基地,森林采伐所受到的环境约束,可通过调整经营方式来加以保证,达到既能满足木材生产的需要,又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
加强森林的科学经营,是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措施。全面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实现在经营中利用、在利用中经营,越采过多、越用越好,为林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徐大平. 什么是人工林和天然林[J]. 今日科苑 2012(22).
[2] 森林抚育间伐技术要点[J]. 致富天地 2012(03).
[3] 程顺. 抚育间伐技术管理要点[J]. 中国林业. 2009(22).
[4] 王慧,郭晋平. 抚育间伐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综述[J]. 山西林业科技. 2009(01).
[5] 安长生. 抚育间伐对小陇山林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J]. 甘肃科技. 2009(08) .
[6] 杨立国,王文明等. 抚育间伐措施对天然林的影响概述[J]. 林业科技情报. 2009(02) .
[7] 翟秀春,王春. 落叶松人工林首次间伐期的确定[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1) .
[8] 周雪松. 人工幼林的抚育间伐[J]. 中国林业. 2009(07).
特快地址:
篇4
关键词 枣树;管理措施;陕北
中图分类号 S6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103-02
陕北沿黄及其支流沿岸是枣树生长最适宜区域,是我国制干枣的重要产区,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但当地枣树管理技术上比较落后,严重制约红枣产量的发展。现探讨陕北枣树科学管理技术,以为生产实际提供参考。
1 土壤管理
科学的土壤管理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机械性质,协调土壤中水分、空气的数量和比例,促进可溶性盐类的释放和各种土壤养分的转化,促进枣树根系发育,保证红枣优质丰产。
1.1 秋耕
一般在采收以后结合秋收基肥进行,秋耕可松土保墒,有利于雨、雪水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铲除宿根性杂草及根系,减少养分消耗;还有利于消灭桃小食心虫等越冬害虫;还可将落叶翻进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此期深翻,伤根后容易愈合。
1.2 春耕
在土壤解冻后及时进行,可保蓄土壤深层向上移动的水分,翻后要耙平,适当镇压保墒,春翻深度一般较秋耕浅,以减少根系损伤。在春季风大少雨地区,不宜进行春翻[2-3]。
1.3 除草
杂草不及时除治,会对枣树造成严重的肥水竞争,不能满足枣树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导致产量降低,病虫害加重。陕北枣区以人工除草为主,次数以杂草生长情况而定,一般一年除草3~4次。枣树根浅,在生长季对枣园进行多次中耕除草,可及时清除杂草,减少根系和杂草对水分和养分的争夺;疏松土壤,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促进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动,加速养分转化,提高土壤肥力。
1.4 枣园间作
陕北枣园不宜种植根系发达,分布较深,耗水量较大的多年生牧草,可选择低杆型豆科植物,此种方法应在枣树密度较稀的枣园。可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枣园生态环境,提高枣果产量和品质[4]。
2 枣园施肥
枣树生长期短,从萌芽到落叶,其生命活动极为活跃。各器官对营养的争夺激烈,应针对每一时期营养分配的特点来进行。
2.1 秋季施肥
秋季施基肥,施厩肥、人畜粪便等农家肥料。将肥料均匀撒在根系分布范围,以深耕为宜,数量根据树体大小、土壤肥力状况施用。
2.2 萌芽前追肥
此时追肥,不仅可以促进萌芽,而且对花芽分化、开花坐果都非常有利。肥力以速效氮肥为主,成龄枣园每株施尿素0.5 kg为宜,时间以萌芽前10~15 d为宜。
2.3 花期追肥
此期枣花量大,开花时间长,消耗营养多,如果营养不足,可造成大量落花,减少坐果率,以叶面喷肥效果较好,初花期喷0.3%尿素液1次,盛花期喷0.3%磷酸二氢钾2~3次,每次间隔8~10 d左右,选晴朗无风的早晨和傍晚进行;注意将肥料喷在叶片的背面,以利于气孔大量吸收。
2.4 幼果期追肥
幼果期追肥多在7月中旬进行,以磷肥为主,施少量氮肥,方法为树盘内撒播法,也可叶面喷0.3%磷酸二氢钾,是提高果实产量,增进品质的关键。
3 水分管理
枣树虽然比较抗旱,但生长季节如果水分不足容易造成减产,果实变小,品质下降,所以必须搞好水的管理工作。由于陕北大多属于丘陵枣园和旱塬枣园,灌水困难,主要抓好花期水和果实发育膨大期灌水。如果此期降雨量少,天气干旱,必须浇水,没有灌溉条件的枣园,应进行枣园喷水,尤其在花期遇干旱时,喷水可增加花粉周围空气湿度,提高坐果率。由于陕北枣园灌水一般较困难,因此要搞好枣园的贮水设施,注意雨水的截留和贮备,可以在枣园建蓄水池、蓄水窖等,利用地势截留雨水,以便在枣园需水期使用。主要是修筑水平沟、鱼鳞坑、反坡梯田等蓄水工程。覆盖地膜和中耕除草也是可行的节水措施。
4 整形修剪
枣树树体管理的目的是形成合理的树体结构,协调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平衡树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危害,提高果实品质,达到优质、丰产的目的。
4.1 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指落叶后至萌芽前的修剪,但陕北冬季干旱多风,冬剪宜在春季2—3月至萌芽前进行较为适宜。①疏枝:将过密枣头、病虫枝、无用途长枝、交叉枝、内膛细弱枝枝条从基部剪掉,作用是使树体通风透光,枝条分布均匀,集中树体营养。②短截:将一年生枣头一次枝或二次枝剪掉一部分,可使留下的二次枝粗壮,提高其枝上枣股的结果能力。对枣头进行短截时剪口下的第1个二次枝必须剪掉,才能刺激主芽萌发。③回缩:剪掉多年生延长枝、结果枝的一部分称回缩,主要用于老树更新和结果枝组的复壮,可明显增强树体生长势,在向上分枝处回缩还可提高枝头角度。④刻伤:枝干某部位需要发枝时,在主芽上方约1 cm处横切一刀,深达木质部,一般多在幼树培养主侧枝时采用,时间以枣树萌芽前后最佳。
4.2 夏季修剪
具体如下:①摘心:在生长季节摘除枣头顶端嫩梢的一部分,可增强结果枝粗、增加枣股数量,减少落花落果,提高产量。②抹芽:对芽体部分不适宜的,适时抹掉,可节省养分,促进新枝健壮生长,生长期一次枝、二次枝上正芽大量萌发,萌发后正芽长势强,营养消耗量大,若不及时抹去,极易造成枣树通风不良,消耗枣树大量营养,降低产量和品质。抹芽时该抹的要及时拌去,该留的还应选择合适的留下,一般留壮芽,抹弱芽,抹里芽留外芽的原则。③拉枝:在生长季节用铁丝或绳子、木棍使枝条角度张开,以缓和树势,改善树体光照条件。
5 虫害防治
5.1 桃小食心虫
一是结合冬季挖树盘、翻动树干周围1 m范围内的土壤,将冬茧翻到地表,以冻死越冬虫茧。二是6月中旬,在枣树林间悬挂桃小性诱剂诱芯,诱杀雄成虫,并具有干扰的作用。三是7月中旬到8月中旬,捡拾越冬代桃小食心虫危害的枣果,予以集中销毁,可消灭大量的第1代幼虫。四是在6月至7月上旬,对树冠喷施25%灭幼脲3号1 000~1 5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2 000~3 000倍液。
5.2 枣尺鳠(枣步曲)
一是结合枣树冬季管理,深翻枣园或挖树盘,使越冬蛹暴露后冻死或被天敌取食。二是3月中下旬在树干基部缠塑料薄膜或粘虫胶,阻止雌蛾上树交尾和产卵。三是在幼虫发生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利用其假死性,以树干打击枣树,使幼虫落地,予以人工捕杀或毒杀。四是保护天敌,利用益鸟、益虫自然控制害虫,降低该虫的虫口密度。五是枣芽长到3 cm长时(时间为5月初),喷施敌杀死等,枣芽长到5~8 cm长时(时间为5月中旬)可喷施溴氰菊酯或速灭杀丁等。
5.3 枣灰象
一是在成虫羽化期,于早晨趁露水未干时,以木杆击枣树几次,利用其假死性,人工捕杀或毒杀落地成虫。二是春季枣树发芽前,在树干中部刮一个20 cm的光滑带,用粘虫带或涂粘虫胶,可有效控制枣飞象成虫上树。三是4月底前翻地,杀死部分土壤中的越冬虫。四是成虫出土前在树干周围喷施25%农地乐乳油400~600倍液,成虫上树后,可喷施高效氯氢菊酯乳油1 500~2 000倍液进行防治。
5.4 枣粘虫(枣镰翅小卷蛾)
一是结合枣树冬季管理,刮除老翅皮,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蛹,或秋季在枣树主枝基部绑草绳,诱虫在草绳上化蛹,然后集中烧毁。二是在成虫发生期用诱虫灯诱杀成虫。三是在幼虫发生盛期,对树冠喷施45%高效氯氢菊酯乳油1 000~2 000倍液,或灭幼脲3号等。
6 参考文献
[1] 李新岗,王长柱,高文海.陕北红枣优质高效栽培[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新平,李彩梅.浅谈红枣丰产技术及管理[J].陕西林业,2011(2):34.
篇5
果园生草是在果树行间或全园种草覆盖,不使土壤暴露,每年刈割1~2次覆于树盘下或刈割利用,以达到生产果品优质、丰产、稳产及安全的目的的土壤管理模式。果园生草与间作、种绿肥、秸秆覆盖不同。生草是指种植多年生草,使果树行间、株间常年有植物活体覆盖,果园土壤充分得到利用,但产品并不收获。
1.1 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果园生草是一项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施。果园生草后,土壤不进行耕作,土壤管理省工。遗留土壤中的草根,植物体腐化分解,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改良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综合肥力水平。生草还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田间用工,降低生产成本。
1.2 防止水土流失,保肥保水,抗旱
果园生草种类具有须根发达、茎叶密集、覆盖性强的特点,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地表水分蒸发,保肥水的作用。
1.3 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提高果品质量
生草可以缓冲地表温度变化,夏季可使果园温度降低5~7℃,对防止果实日灼有积极作用;冬季可提高地温1~3℃,有利于果树抗寒越冬。生草还能利用夏季高温多雨季节过多的水分、养分,可促进果实成熟和枝条充实,提高果实品质,稳定树势。
1.4 为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和生产绿色果品创造条件
果园生草可使害虫天敌(草蛉虫、食蚜虫、瓢虫等)种群数量增加。利用天敌生物有效控制各种害虫,减少农药用量。
2 果园生草技术
2.1 草种选择
果园生草主要是在树冠下和行间进行,要求草种具耐阴、耐踩、抗旱、须根发达等特点;选择草矮须根发达,固地性强,有利保持水土;选择浅根性生长时间短的草种,根系分布于地表10~15cm,以减少草与果树争夺水分和养分;选择生长快,产量高,富集养分能力强,刈割后易腐烂的草种,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选择与果树无共同病虫害又有利于保护害虫天敌的草种。目前公认较好果园生草种类:禾本科牧草黑麦草、早熟禾;豆科牧草白三叶草、紫花苜蓿。江苏地区梨园应选择白三叶草、紫花苜蓿。
2.2 果园生草技术
2.2.1 生草方式。果园常用生草方式有全园生草和带状生草,应用较多的是带状生草。
2.2.2 播种。大多数草种最佳播种期为春秋2季,温度为18~25℃。一般春播可在3月上中旬,秋播可在9月中下旬。采用条播行距20~30cm。
2.2.3 苗期管理。及时清除杂草。
2.2.4 草的刈割。果园生草不能让草长得太高太旺而影响果树生长。一般高30cm以上时应及时刈割,一年2~4次,刈割的留茬高度一般10cm左右,太低的茬不易较快地再生。割下的鲜草应覆盖树盘。
2.2.5 肥水管理。在春夏季草生长旺盛期适当追施氮肥,缓解草与果树争夺养分。初冬或早春在草的覆盖面喷药防治病虫害。
2.2.6 更新。一般生草的寿命5~8年,太久草老化,土壤表面根系盘根错节,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因此每隔2~3年,结合果园施肥,将树盘草深翻30cm宽。5~6年进行全园深翻,把草层翻入地下,休耕1~2年再种草。
篇6
摘要:
通过设置对照(只栽桃树不种草)、生草栽培(栽桃树种植百喜草)和常规耕作(油菜-棉花轮作)3种不同处理,测定土壤硬度、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量、地表径流量和干土流失量等项目,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验前相比,果园生草处理使土壤硬度降低19.69%,土壤有机质增加23.44%,高出对照40个百分点;生草处理土壤流失量分别是对照、常规耕作处理的1/60、1/88;生草处理土壤的保水能力是对照和常规耕作处理的2~5倍;果园生草栽培对改良果园土壤、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果园;生草栽培;土壤生态环境;土壤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分布较广,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面积37%[1],土的流失量每年仅黄河就达16亿t[2]。大量土壤被冲刷,养分淋失,造成耕作层变浅变瘦和湖泊、河流淤塞。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人类不断地向山坡地及较贫瘠地区扩张。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丘陵农业资源开发,其中,果树果园已成为丘陵地区的一大特色产业。由于种植水平有限,有的果园杂草与果树并生,相互竞争生存、生长条件;有的果园使用化学药剂除草,果园寸草不留,引发土壤冲蚀与污染。果园生草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果园土壤管理方法,19世纪中叶始于美国。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于开沟旋耕割草机问世,解决了割草问题,加上果园喷灌系统的发展,这种果园土壤管理模式在美国得到大面积推广。随后,世界果品生产发达国家新西兰、日本、意大利、法国等果园土壤管理55%~70%采用生草模式[3],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及经济效益。果园生草是果园土壤管理制度一次重大变革,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果园生草作为绿色果品生产技术体系在全国推广,建立了许多典型示范样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践中清耕果园面积占果园总面积90%以上,果园生草尚处于试验与小面积应用阶段[4]。本研究开展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探索种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结构、保水保肥及减少雨水径流量、控制水土流失的影响,以期让农户了解果园生草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提高果园土壤管理技术水平提供借鉴,为果园生草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区概况试验于江苏省句容市春城乡干果场(东经119°07′,北纬31°56′)坡度为10°的岗坡旱地进行。该生态区属北亚热带中部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季风特征,干湿冷暖,四季分明,热量充裕,无霜期长,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年平均气温15.2℃,日平均气温高于10℃的作物生长期平均为226d,总积温4859.6℃,高温年可达5270℃,无霜期229d。年降水量1059mm,常年各季雨量分配:春季256mm,占24%;夏季498mm,占47%;秋季194mm,占18%;冬季112.0mm,占11%。光照常年平均2157h,日照百分率49%,光照的四季分配:春季506.6h,占全年23%;夏季全年光照时间最长、强度最大,总时数为683.3h,占全年32%;秋季光照515.4h,占全年24%;冬季光照最少,总时数461h,占全年21%。土壤为第四纪下蜀黄土发育的马肝土(黄棕壤),试验前0~20cm土层土壤基本性状:有机质13.6mg•g-1、全氮0.76mg•g-1、速效磷10.25mg•kg-1、速效钾112.1mg•kg-1、pH5.26,属中低等肥力土壤。
1.2试验设计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1:只栽桃树(对照),杂草长出后人工拔除;处理2:栽桃树种植百喜草(生草栽培),前期人工拔除杂草,百喜草在6月、8月各刈割一次,割下来的草覆盖在桃树下,桃树3年龄,栽植密度3.0m×4.0m;处理3:常规耕作区,栽植桃树的同一坡地(紧靠生草栽培区),设置同样小区不栽桃树,实行油菜-棉花轮作。各处理3次重复,小区坡度为10°,面积为3m(宽)×20m(长),各重复按照1~3的顺序在同一坡面依次排开;在各小区斜坡下方用水泥混凝土浇筑3.0m(长)×0.4m(宽)×0.6m(深)的积水池,承接径流雨水,各小区间埋石棉瓦隔离,以防径流串流。
1.3测试项目和方法测试项目为土壤硬度、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含量、径流量和干土流失量。20cm×40cm取样坑挖50cm深,做一垂直面,然后分层取直径50mm×高50mm、容积100cm3的土柱,立即盖上盒盖带回采用断裂法测量土壤硬度;采用常规取土土钻(直径约3cm)取样,采用外加热-K2Cr2O7容量法测定土壤有机质,采用铝盒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每次下雨结束后立即测量积水池中水的体积,计算径流量(积水池中水的体积/小区面积),同时,从水池中量取1L搅拌均匀的水,带回蒸干测量干土流失量。
2结果与分析
2.1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硬度的影响土壤硬度是土壤重要的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土壤硬度大小直接影响果树生长,硬度越小越有利于果树根的延伸,便于果树根吸收更多的养分。考虑到草根主要分布于0~20cm土层,而桃树根主要分布于0~30cm土层[5],对土壤硬度进行分层测试。由表1可知,桃树下种草处理各层土壤硬度变化缓慢,土壤硬度随土层加深逐渐增加,而对照处理从5cm以下各土层硬度显著大于栽树种草处理。种草处理有大量的草根留于土壤,腐解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利于土壤变得疏松。随着土层加深,草根逐渐减少,土壤硬度增大。对照处理仅有桃树根在土壤中生长、延伸,土壤有机质以分解为主,造成土壤硬度变大。这与王敬根等[6]研究结果相似。
2.2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综合指标之一。果园生草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种草处理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远远高于对照处理,其中0~20cm土层高17.61%,20~35cm土层高119.44%,35~50cm土层高46.30%,差异极显著(表2)。种草处理有大量的草根及枯叶残留或进入土壤,部分缓慢矿化为桃树提供养分,部分腐殖化成为土壤有机质,廖绵浚等[7]曾有类似报道。由于草根大部分集中分布于土壤表层,造成各土层有机质含量增幅不同。与试验前相比,种草处理各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其增加幅度提高。各处理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纵深比较,对照从20cm往下层出现突降,果园生草从35cm层开始出现突降。而对照处理仅0~20cm土层有少量增加,其余各层均有所下降,而且在20cm以下就出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突降,果园生草草根大部分集中于表层,随土层加深,草根逐渐减少,而对照处理桃树不断消耗养分,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多积累少。由此可见,果园生草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起着积极作用,这与赵钢等[8]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2.3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9月份连续干旱21d后各处理土壤含水量见表3。0~10cm土层生草处理土壤含水量为24.40%,而对照及常规耕作区分别为10.20%、5.33%;10~20cm土层,生草处理土壤含量为23.40%,与表层相比稍有下降,而其他2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3.5%、8.27%,与表层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在连续干旱条件下,生草处理一方面有利于土壤含蓄水分,另一方面可通过草根的吸收及草根周围形成的毛细管作用使地下水连绵不断地往上输送,从而保持土壤各层含水量变化不大,上层含水量甚至略高于下层土壤,而对照及常规耕作处理土壤含水量却基本遵循从上往下递增的趋势。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与土壤硬度的变化规律完全一致。
2.4果园生草栽培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由表4可知,处理1(对照)、处理2(生草栽培)、处理3(常规耕作)全年地表径流分别为178.00、59.64、81.75mm,径流率分别为21.04%、7.05%、9.66%,全年每公顷土壤流失量分别为19.715、0.328、28.814t。无论是径流量还是土壤流失量,对照远高于生草栽培,对照、常规耕作土壤流失量分别是生草栽培处理的60倍、88倍,差异极显著。若把全年分成1~5、6~8、9~12月3个时段分析,1~5月径流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1、处理2、处理3,而干土流失量依次为处理3、处理1、处理2。这主要是因为5月前果园生草没长好,对雨水拦截功能表现不明显,而春天耕种突出,所以常规耕种土壤流失最重。在雨季集中、暴雨较多的6~8月,果园生草处理对拦截水土流失的功效表现突出,径流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处理1、处理3、处理2,而干土流失量依次为:处理3、处理1、处理2。生草可以蓄积水分,减少雨滴直接到达地面,增加地表阻力,对径流产生减缓作用,增加雨水与土壤的接触时间,从而增加降水的土壤入渗量,减少径流量。这与前人研究[8-11]结果相类似。
3小结与讨论
果园生草栽培,大量的草根残留于土壤中腐烂分解,可为桃树提供生长所需的各种养分。同时,部分有机物质通过腐殖化作用成为土壤有机质,有机质与土壤颗粒结合,形成团粒,土壤结构改善。草根主要集中于土壤0~20cm土层,桃树根系集中于0~30cm土层,造成在0~20cm土层,对照处理土壤硬度显著大于生草栽培处理,而随着下扎草根的减少,在20~50cm土层,土壤硬度虽有差别,但差异变小,生草栽培各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明显。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本身有机质含量减少,草根量虽然减少,但草根增加引起的土壤有机质增加的比例较大,而对照处理的增加比例却较小。生草栽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硬度,有利于土壤团粒增加,使土壤变得疏松,赋予土壤较好的保水保肥功效。果园生草栽培,生草覆盖果园土壤表层,雨水经桃树及草两级拦截缓冲,对土壤基本没有冲击力,很难带走泥土,雨水缓慢渗入土壤,只有在雨水较多、强度较大时,来不及入渗的雨水才形成径流。本试验中,对照、生草栽培、常规耕作各处理全年地表径流量分别为178.00、59.64、81.75mm,径流率分别为21.04%、7.05%、9.66%,全年土壤干土流失量分别为19.715、0.328、28.814t•hm-2,可见全年地表径流量、径流率、土壤干土流失量3个指标中,果园生草栽培处理均最小,说明生草发挥了关键作用。对照处理的全年地表径流量和径流率均比常规耕作处理大,而土壤干土流失量却小,可能是因为对照处理土壤板结,雨水下渗困难,而耕作处理由于常翻耕土壤,表层土壤酥松,雨水易下渗,但也容易被冲刷所致。综上所述,果园生草法是一项先进、实用、高效的土壤管理方法,果园生草栽培,枯叶及根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有机质及有效态矿质元素,不断补充土壤营养,增加土壤有机质积累,降低土壤硬度、改善土壤入渗特性和持水能力;果园生草栽培能有效截流雨水,减少径流,避免雨水冲刷,减少土壤流失,增加土壤有效水供应,并在防洪护坡保土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德文.水土保持学科在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1(2):88-91.
[2]何乃维.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1(2):18-21.
[3]刘士余,聂明英,卢建生,等.生草栽培在南丰蜜桔生态桔园中的生态探讨[J].人民长江,2007,38(8):80-81.
[4]刘廉海.坡地果园开发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初步研究[J].水利科技,2007(2):16-17.
[5]阎永齐,芮东明,刘亚柏,等.深翻改良丘陵岗坡地黄棕黏土的效果[J].落叶果树,2007(4):26.
[6]王敬根,储国良,付反生,等.百喜草对红壤丘陵地区保持水土效能的技术研究[J].江西园艺,2000(1):12-14.
[7]廖绵浚.百喜草在水土保持上之研究及其应用[C]//台湾水土保持论丛.1990:8-12.
[8]赵钢,赵秀芬.果园种草生态效应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8):68-69.
[9]程金花,张洪江,史玉虎.林下地被物保水保土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3,1(2):96-101.
[10]张华明,王昭艳,杨洁,等.红壤坡地不同果园套种模式水土保持效果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140-143.
篇7
想要有效地提高冬枣的产量,最为重要的就是选择正确的栽培技术,经过近些年来的不断探索和总结,积累了一些成功的栽培经验,下面对冬枣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要点进行介绍。选址建园(1)应尽可能选择地势较为平坦、排水条件较好、易于灌溉、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地方进行建园,需要注意的是,园址的前茬应当未种过瓜菜或是棉花等作物。园址选定以后,先进行深耕,然后做畦,畦的长和宽应以适合灌溉与管理为宜。(2)确定栽植时间。冬枣树栽植的最佳时间为冬枣进入休眠的秋冬季至翌年春季枣树发芽之前,根据大量的实践种植表明,在山西地区尽可能选在春季冬枣临芽前进行种植成活率较高。(3)栽植密度。应以园内每亩栽植111株为宜,植株的行间距为2m×3m,这样有利于确保植株行距的通风性和透光性,并且便于生产操作,同时还有助于实现冬枣丰产。(4)栽植。在实施栽植前应当先对苗木进行检查,看苗木是否存在轻度失水的情况,若是少数细根有变硬的迹象,应当将苗木根部浸泡在水池中12~24h左右,直至苗木补足水分后再进行栽植。在具体种植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先将伤残的根系进行修剪,并确保栽植深度较圃内原有深度略深3~5cm左右,该深度最大不得超过5cm,也尽量不要过浅,否则有可能导致苗木受旱死亡;枣树栽植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灌水,并对穴土进行沉实处理,以此来使树根与土体紧密结合,这有利于促进枣树生长发育;截干封堆应当及时,定干的高度应控制在50~70cm为宜。如果选择秋季栽植的话,还应在苗木主干的周围进行培土,待到次年枣树发芽后,再及时将土摊平;若是在冬季栽植,则应当做好防风干措施。土壤及肥水管理土壤管理为了进一步提高冬枣的产量,可于枣树幼年期时,在行间种植一些矮秆类作物,如花生、苜蓿,等等。当枣树成年以后,应加强土壤管理,具体内容包括深耕及中耕除草,深耕可在枣树采收完成后结合施基肥工作一并进行,这对于次年枣树的萌芽、开花和结果都非常有利,深耕的深度应当控制20cm左右为宜;中耕除草可在枣树生长季节浇水之后进行,中耕时应当切断毛细管,以此来减少水分的蒸发,同时中耕还能够使土壤的通透性有所增强,有助于促进肥料分解,杂草被去除以后,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中耕每年进行3次,深度应控制在6~10cm左右为宜。
施肥在冬枣栽植的当年中,除了应当对穴底施基肥以外,还应在缓苗后进行追肥,具体可在树冠下进行多点穴施肥;第2年以后,每年可分为4次进行施肥,首次施肥可选择在春季,主要以基肥为主,可在树冠四周挖20cm左右的深沟,然后混合施入圈肥、磷肥等;可在7月中旬左右进行第2次施肥,为了进一步确保果实的品质,可在9月末至10月上旬果实采收完成后增施有机肥,并适当追加施用一些复合肥。浇水冬枣丰产的关键在于对土壤水分的调节,必须对该环节予以重视。对于干旱的季节可采取浇水保墒的措施,若是多雨季节则应开沟排涝;对于长势比较旺盛的幼龄枣树,为确保其能够尽早结果丰产,应加强灌溉,并保证冬枣从发芽前直至果实发育期阶段土壤的持水率始终保持在65%~75%左右;对于已经结果的枣树每年浇水的次数应当控制在5次为宜,如果是干旱的年份,在开花期进行浇水时,应当注意调节好湿度,这有助于提高座果率。病虫害防治冬枣树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桃小食心虫、红蜘蛛、绿盲蝽、枣瘿蚊、枣步曲、枣锈病、枣缩果等等。
为了确保冬枣丰产,必须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可在冬枣树发芽展叶期喷洒1~2次乐斯本或是毒死蜱,以此来防治枣瘿蚊和绿盲蝽;红蜘蛛多发生在5月下旬至6月中上旬,此时可喷洒15%的扫螨净油2500倍液1~2次;可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左右喷洒绿色环保的菊酯类农药2~3次,借此来防治桃小食心虫和枣步曲;7~9月可每隔20d左右喷洒一次杀菌剂,这有助于防治枣锈病和缩果病的发生。花果管理冬枣的花果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盛花期枣头摘心。可按照冬枣生长势头的强弱,保留3~5个二次枝摘心。②喷水。从枣花初期直至盛花期应当每隔1~3d左右喷一次清水,尽可能在夜间喷水。③激素处理。当冬枣树进入到盛花期以后,应喷洒1~2次赤霉素。④花期放蜂。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加授粉媒介,可以显著提高座果率。
作者:仝敬云 张杰 单位:山西省永济市国营林场 山西省永济市农业委员会
篇8
【关键词】樟子松;培育技术;密度;加强管理
我国从五十年代开始营造樟子松人工林,至1993年止,东北三省樟子松人工林面积多达37万公顷。但由于缺乏合理的经营管理加之技术方法落后,其自然整枝不良,严重影响木材质量。对于现有的人工林,寻求合理的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利用模型和模拟技术,建立树冠结构模型,准确描述不同林分条件下的樟子松树冠动态生长变化规律,以三维可视化方式模拟林分树冠动态生长对于实现可视化经营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樟子松的育林措施
1.1选地整地
根据樟子松幼苗的生长习性,育苗地宜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为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的地块不利樟子松生长。翌年春季平整土地,深翻细耙后修筑南北走向的高床,床高15cm ,床面宽 40~50cm ,间距100cm 。做床时一定要做到床面平整,床面土壤细碎无土块。整地工作完成后即可进行1 次春灌,以增加土壤墒情。
1.2种子处理
购进的国标三级(千粒质量 6.9g,发芽率 60%-70% ,净度达90%以上) 樟子松种子进行播种,播种量控制在150kg/hm2以内。在播种前先将樟子松种子清洗干净,用体积分数为3% 的硫酸亚铁溶液浸种30min 进行种子消毒。种子捞出后漂洗干净,用清水浸泡,然后将种子与湿河沙按 1∶1 的体积比混匀,放置在阴凉的地方进行层积。层积温度不可超过 15℃,每隔 3~5d 翻动1次并洒水保持层积湿度。一般层积 7~10d 即可用于播种。
1.3播种
在黑龙江省的气候条件下,当春季 5cm 土壤温度稳定达到15℃以上即可播种。播种前应土壤消毒,对床面土壤进行喷洒质量分数为3% 的硫酸亚铁溶液 1kg/m2,播种时先用耙子将床面耙成麻面,然后将催芽后的种子和干沙混合,均匀撒播在苗床上,随后用锯末、河沙混合物进行覆盖,厚度 1-2cm,最后铺地膜,以保持土壤湿度和提高地温。
1.4苗期管理
樟子松幼苗出土后即进入扎根期,此时地上部分生长明显,幼苗的主根生长迅速,其它部分生长缓慢。从5月上旬到6月初,是幼苗顶壳阶段,主根扎入土中达8-10CM。当种壳脱落,子叶大部分露出时,大部分苗木主根上已长出4-5条侧根,根长0.3-0.5CM 。防止根腐型立枯病,加强土壤管理。生长旺盛期:从顶芽形成到生长速度下降时为止。(从6月末到8月初)除苗高不生长外,根、茎、叶都有明显的增加。有的苗木还长出二次侧根,这一时期的生长状况,决定苗木的质量,此时要加强土壤管理,主要是促进苗木根系生长。这一阶段可以追施磷肥和腐熟的稀薄的人粪尿。生长后期停止生长。樟子松幼苗生长延续到8月末,除叶生长有少量增加及侧根继续生长外,其它器官均停止生长。苗木逐渐木质化进入休眠。要防止霜冻、秋涝。霜降后及时覆土防寒,做好越冬防护工作。为防止樟子松幼苗遭受日灼,必须进行遮荫处理,以降低地表土壤温度和减弱光照强度。一般在播种后 10d 左右,幼苗即开始出土,待出苗量达 60%以上时即可撤掉摸。应在傍晚时进行揭膜,以免幼苗受到日光灼伤。9月上旬气温降低,幼苗已基本停止生长并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时即可拆除遮荫网,以利于幼苗积累有机物质,提高木质化程度,安全越过寒冷的冬季。另外,在幼苗整个生长期内,应勤松土除草,改善土壤水、热状况,减少土壤水分、养分损失,为樟子松幼苗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条件。
1.5施肥
樟子松虽耐瘠薄,但为了促进苗木健壮生长,必须施足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养分和蓄水保墒通气性能。在秋季施用充分腐熟的猪粪和鸡粪作底肥。调节土壤的酸碱性。施肥时注意将肥料撒匀,然后深翻土30cm 。一般在一年生幼苗生长高峰期,可叶面喷施质量分数 0.1%~0.2%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每7d喷1次。进入秋季后期,对苗床床间沟内深施1 次有机肥,为翌年春季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顶芽开始萌动,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二年生苗木生长最旺盛时期,此时可以加强水肥投入,每周叶面喷施质量分数0.2% 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同时勤松土除草。
2.樟子松人工林的密度管理
密度是决定林分结构的重要因子。是提高人工林生产力的关键措施,也是樟子松研究热点之一。樟子松固沙林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按兼用林经营。为取得最佳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采用定位观测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其有主导影响的密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主要林分因子和树冠发育均有显著影响。密度对林分产量影响遵循密度效应规律,抚育间伐是人为调节林分密度的重要手段,既提高林分的稳定性,又有可观的间伐经济收入。在稳定防护效果前提下,间伐调节林分密度,是对沙地资源持续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途径。不同年龄单株樟子松的合理水分营养面积及合理密度,为建立稳定的沙地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初植密度稍大一些,有利于樟子松在沙地上的生长。但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密度过大,易引起水分和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樟子松的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稳定。樟子松造林密度和经营密度的效应随着试验地域扩大和试验林分年龄的增长,对其规律的认识也逐步深化而丰富。对樟子松固沙林而言,水分条件是影响林木生长的主导因子和限制因子,水分状况决定着林分的生产力水平和稳定性,只有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和经营密度,林木才能正常生长。在确定合理密度时,可以根据水量平衡来计算年降水量不同的地区的造林密度和经营密度,同时可利用胸径与树冠面积的相关关系来确定不同径级林分的合理密度。但是这只是从某些个别的主要的因素来考虑其合理的林分密度,要真正做到科学的对林分密度进行管理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
篇9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242-1
1 土壤管理
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础,是树木水分和养分的贮藏库和供养库。树木生长好坏与土壤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土壤管理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措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提高土壤肥力。
1.1 松土除草 除草目的就是减少杂草对水、肥、气、热、光的竞争,除草的次数和季节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松土深度视树木根系的深浅而定。通常限制在6-10cm深度内,而且靠主干宜浅,远离树干宜深。一般每年一次,盛夏秋末前。
1.2 土壤改良(1)深挖扩穴,熟化土壤 根据破土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全面深挖和局部深挖。其中以局部深挖应用较广。局部深挖又分为环状深挖和辐射状深挖。挖深要因地、因时而异,在一定范围内挖的越深,效果越好,一般为60-100cm,土壤深挖应结合施肥(主要是有机肥)和灌溉进行。(2)土壤质地改良措施 土壤质地过黏或过沙不利于根系生长,黏重的土壤板结,渍水、通透性差,容易引起根腐。反之,土壤沙性强,漏水,容易发生干旱。以上的情况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质和以“沙压黏”或以“黏压沙”进行改良。
2 施肥管理
施肥时期:基肥:主要是在种植时应用。追肥:在生长上分为前期追肥和后期追肥,前期追肥又分为高峰追肥、开花前追肥和花芽分化期追肥,时间因地区、树种、树龄不同而异。土壤施肥的时间与次数,树木施肥可在晚秋和早春施肥,一般不提倡夏季,特别是仲夏以后施肥,次数,每年或2-4年施肥一次,根外施肥,在空气干燥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最好是10:00以前和16:00以后。
3 园林树木的灌水与排水管理
3.1 盘灌(围土堰灌水)以干基为园心,在树冠投影以内的地区筑埂围土堰,形似圆盘,在盘内灌水,盘深15-30cm,以树冠滴水线为准,灌水前应在盘内松土,使水分渗透。待水渗透以后,铲平围埂,松土保墒。由于树种根系比冠幅长1.5-2倍,缺点是:范围有限,同时容易破坏土壤结构。
3.2 穴灌 在树冠投影外侧挖穴,将水灌入穴中,穴的数量依树冠大小而定,一般为8-12个,直径30cm,穴深以不伤树根为佳。灌水后将土还原。较为先进技术,在离干基一定距离,垂直埋置2-4个直径10-15cm,长80-100cm的毛蕊管或瓦管等永久性灌水设施,埋好后装碎石或碳末等填充物,有条件时还可在地下埋置环管并与竖管相连。灌水后将顶盖关闭,必要时再打开。
3.3 喷灌 包括人工降雨及时树冠和喷水,可以节约水20%以上,甚至节水60-70%。人工降雨灌溉机械化,技术先进,但需要人工降雨机及输水管道等全套设备。
3.4 滴灌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机械化与智能化的先进灌溉技术,是以或小水流漫施于植物根区的灌水方法。优点:节约用水,比喷灌节水一半左右,第二是节约劳力,可以全部自动化,第三有利于树木生长发育。缺点:管材多,投资大,管道弯头容易堵塞。
3.5 地下灌溉(或鼠道灌溉)利用埋在地下多孔管道输水,水从管道的孔眼渗出,浸润管道周围的土壤。此法不致于水流失或引起土壤板结,便于耕作,节约用水,较地面灌水优越,但设备要求较高。
4 修剪的程序与要求
4.1 修剪的程序 剪的程序:概括起来“一知、二看、三截、四拿、五处理”。一知就是修剪者必须知道操作规程,技术规范以及一些特殊的要求;二看就是修剪应绕树进行仔细地观察,对于具体操作做到心中有数;三截是在一知二看后,因地制宜,因树因枝修剪等原则进行剪裁;四拿是修剪后在树上断落枝应随时拿下;五处理包括剪截后大修整,涂漆及剪后物的清理并及时运走。
4.2 修剪顺序 在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从树木的上部开始,由大到小,由内到外,逐渐向下。
4.3 修剪的一般技术要求 所有的枝死枝,折断枝,病虫害枝和交叉枝都要去除。修剪的切口应平滑、干净,病虫害枝及枯死枝应截至 病健康组织以下的分枝处,在伤口处应消毒、涂涂料。
4.4 修剪时期 园林树木可在休眠期和生长期进行修剪,但更新修剪必须在休眠期进行;有严重伤流和易流胶的树木应避开生长季和落叶后伤流严重期;抗寒性差的,易抽条的树种,宜于早春进行;常绿树的修剪应避开生长旺盛期。
5 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5.1 生物防治 应保护和利用天敌。具体方法有以生物治虫,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螨治虫,以激素治虫,以菌治虫等。
5.2 物理防治 包括饵料诱杀,灯光诱杀,潜所诱杀,热处理,截止上树,人工捕捉,挖蛹或虫,采卵块虫,刷除虫或卵。
5.3 化学防治 应选用高效、低毒、无污染、对天敌较安全的药剂,严禁使用剧毒化学药剂和有机氯、有机汞的化学农药,用药时,应注意不同的防治对象,抓住有利时机,对症下药,安全用药,不得随意加大浓度,注意不同药剂更替使用,选用新药,应先试验,证明安全有效后才能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经山.浅谈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的技术要点控制.河南建材,2010(06).
[2] 皮昌道,邢晓光,徐秀强.园林绿化工程养护浅谈.河北林业,2009(04).
[3] 曾丽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措施分析.价值工程,
篇10
【关键词】: 中幼林;抚育;设计;施工;技术
幼龄林抚育技术是营林共性技术,在森林培育和经营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森林抚育是培育森林的一项重要手段【1】,幼林抚育可提高幼林生长的速度,优化林分的结构,最终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科学、可持续经营。南方林区的新造幼林前3―5年,一般植株较矮,根系不发达且入土不深,幼林地杂草生长快、草量多,易受杂草灌木等非目的树种的影响,不良环境因子容易侵害幼林,常常影响幼林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速度和林分质量。适时、适地开展幼林抚育,对提高造林质量、达到造林目的、巩固造林成果、非常必要。幼林集约抚育技术应该针对造林地的环境条件、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除草技术、土壤管理和幼树管理,达到抚育技术的因地制宜和最佳成效。应用幼林抚育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林地化学除草、保水技术、专用肥施用、修枝及其他抚育新技术),能加快调整现有的低效林业产业模式,使其从数量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调整,稳定并增加林业产值,推动林业科技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
1 除草技术
除草技术应该根据目的树种情况、地形状况和其他相关因子,科学采用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和地膜覆盖除草。
1.1 人工除草技术
人工除草就是通过人工形式,对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杂草、杂灌及藤本通过人工的形式进行清理,使幼树生长有个良好的环境。人工除草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及相关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有全铲、穴铲、带铲和劈草等。全铲就是全面铲除林地中的杂草,一般适宜目的树种生长较慢、经济价值较高的幼林。要求抚育地全面铲草,铲草须铲到土层不留草头。由于人工成本高,一般采用穴铲替代全铲。穴铲一般以目的树种为中心,在其四周1平方米范围内的杂草灌木用人工的方法清除,一般还要求适当松土和培土。带铲就是对目的树种的种植带内的杂草灌藤进行铲除,注意针对种植带规整的情况进行。由于铲草费时费工,现有对于许多幼林都采用劈草的形式进行,要求是将杂草、灌木及萌条全部劈落,草头离地面应控制在5cm以下,并将劈下的杂草归带,不伤苗,不压苗。
1.2 化学除草技术
化学除草比人工除草的无草期长、人工少和效果好。由于除草剂种类较多,根据不同的树种、植被类型、立地条件、地形坡度、取水难度、施工难度和杂草所处的生长阶段等综合考虑后选用不同的药剂和配比。以林业常见树种杉木化学除草为例,要选择风力3级以下的晴、阴天气,每亩用草甘膦和2,4-D按要求兑水32kg。选用喷口适中且根据情况装置定向喷雾罩,均匀适中喷施,避免药害保护好幼树。为加强药效和减少药害,幼树要高于杂草,一般选择在杂草生长旺季春夏季4―7月实施。此外,根据需要可选择助剂(增效展着剂、微肥或其他药剂);在作业林地提前挖蓄水穴(根据情况铺上塑料薄膜)贮存雨水,避免远距离背水。
1.3 地膜覆盖除草技术
地膜覆盖除草技术主要针对坡度较小的林地或平地进行,一般选用除草地膜(药膜)或黑膜,将需要除草部分在人工除草完成后马上进行覆盖。黑膜主要通过其遮光功能导致被覆盖杂草不能光合作用而枯死,新草也不能长出。药膜除遮光外,由于地膜本身含有除草药剂,药膜覆盖后经水药剂溶出达到除草的效果。
2 土壤管理技术
2.1改土技术
土壤改土技术就是在林地立地情况基础上,对林地土壤板结、土层贫瘠浅薄或土壤的酸碱度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一般常用的改土技术主要是整地技术、回填肥沃表土、施有机肥、采用菌根微生物肥等改善土壤肥力、酸碱性和土壤结构。整地一般用打大穴、通带和全面整地的方法,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透水性、透气性,使目的树种生长时根系易于穿透。由于改土后土壤结构的改变,土壤的保水能力及增强树盘吸水能力都会增强。
2.2 施肥技术
主要包括常规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林木专用肥技术、缓释肥技术,除因土壤情况选择肥料种类配方外,也要根据施用难度、施用季节和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常规情况一般采用中心培土施肥法,即在幼树植株中心的1m2范围内铲除杂草,在周边松土5-10cm、扩穴10cm,完成铲草松土、培土后,沿树冠垂直投影线方向挖深5-10cm的环形浅沟,按一定的施肥标准量,将肥料均匀地施放于沟内并盖土,防止流失肥料,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由于施肥的人工成本高,一般要选用高含量肥,有条件时选用缓释肥、长效肥,降低施肥成本。
2.3 保水技术
对于缺水干旱、不能满足目的树种对水的需求量的情况下,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保水技术。在种植的时候用保水剂、黄泥浆对裸根苗进行根系处理。在种植穴采用保水剂技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水凝胶、混剂(吸水剂与土壤混匀(0.1%-1%))或吸水剂直施技术。对幼树除施保水剂外,还要进行树盘覆盖(将所铲除的杂草和松泥等覆盖在幼树树盘上),这样可以使地表温度降低、水分蒸发减少(斩断了土壤的毛细传输)和蓄水能力增强。
3 幼树管理技术
3.1 修枝
对于一些干性不强、易分枝的树种和密度大的林分要适度修枝。一般根据情况对干性不强的侧枝进行剪除以培育主干。对密度大的林分的枯死枝、不良生长侧枝和部分密枝进行去除。
3.2 除萌技术
许多树种如杉木、桉树和阔叶树在砍除后萌芽力很强,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林分成林及其生长。如果是砍除后需要培育二代林的如杉木,一般根据其萌芽的生长情况,采用密度合适、去弱留强的原则,在原树根上留1―2枝粗壮萌芽。对非二代林地,要根据新的目的树种的需要进行除萌芽,一般要求将不需要保留的萌芽在保护好目的树种幼树的基础上清除干净。另外,对于新植的目的树种在根部长出的萌芽,也要除去,并且尽量培土覆盖,避免后续萌芽生长旺盛。除萌芽尽量做到除早,避免其消耗太多的林地养分。除萌要根据情况保护好需要保留的幼树,避免造成幼树的损伤。
3.3 修剪技术
对于部分药用林、经济林需要按要求进行整形修剪,以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对于许多药用林,也要根据其取枝叶、取果还是取花的要求具体修剪。以蜜桃为例,每年都要进行冬季修剪和生长期修剪,修剪后树形为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树体结构科学,成年树高度保持在2.5~3米左右。结果树修剪后要科学培养结果枝组,要求上下平衡适度修剪。常用的修剪方法包括短截、疏删、回缩、摘心、长放、圈枝和剪梢等。
3.4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包括检疫技术措施、营林技术措施、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其他措施。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在防而不在于治,要严格落实执行国有相关的监测、调查、预测预报和检疫等相关规定。一是做好检疫,对检疫对象要明确,做好苗木检疫工作。二是采用综合的营林技术措施,以仿自然的方式营建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并维持它们的复杂性、多样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三是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方法会导致环境污染、天敌减少、有害生物的抗(耐)药性不断地提高和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因此,主要在病虫害局部爆期采用。四是生物防治,如采用绿僵菌剂、白僵菌剂和蚜小蜂等。利用有益生物控制病虫害,营造有利于有益生物(虫、菌、鸟、病毒等)生长的良好环境,运用生物调控病虫害的能力,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3.5 其他技术措施
为确保幼林抚育效果,还要做好林道维护、防火和防止人为破坏等。森林保护落实到人,加强护林和宣传工作,防止乱砍乱伐及有害林木培育行为的发生,并定期检查火灾隐患,做好林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小结
幼林集约抚育关键技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科学的组织安排。在实施前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设计工作,按工序制订施工计划,并对计划执行进行严格管理。对于立项的幼林抚育项目要实行项目法人负责项目、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规范项目的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生产等管理。在幼林抚育过程中,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按要求进行施工检查、竣工验收、成效监测和绩效评价工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