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改革范文
时间:2023-03-26 17:1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字改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汉语政策汉语资源管理改革
汉语资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使用和管理好汉语资源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考察汉语资源管理的政策过程,可以发现汉语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建议。
我国汉语政策存在的问题
侧重协调民族关系和区域关系,忽视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语言关系是复杂多变的,协调语言关系是制定语言政策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流动频繁,社会阶层呈现多元化趋势,区域关系复杂性逐渐被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所取代,汉语资源在不同行业领域得到灵活使用的同时,不规范用语的现象也日渐增多,导致语言资源受损。此外,在汉语与外国语尤其是与英语的关系以及汉语的国际地位等问题上,政策依然缺乏指导和调节。目前我国语言政策中有关双语的管理主要涉及的对象是“汉语和少数民族语”、“汉语和方言”,对汉语和外国语在教学及使用中的关系问题依然是政策漏洞。
偏重语言的本体规划而不是语言的地位规划。语言规划属于语言资源管理的范畴,主要是指政府对语言资源的长期战略部署。学者姚亚平指出,“中国现代语言规划的基本问题不是地位问题,语言地位规划的色彩一直不浓,它处理的主要问题是传统向现代的转换”。①这里提到的“传统向现代的转化”是指建国以来的汉字简化和汉语拼音方案以及新时期的汉语信息化问题。语言资源主体的规划已有50多年的历史,比较成熟也具有可操作性,但是政策环境对政策的执行具有重要的作用,汉语资源的教育地位、社会地位不能得到科学的规划,语言本体的规划将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语言政策的主体:政府主导作用的弱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国家统一时代需求以及各级政府行政权力的作用发挥,我国的语言政策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实施。进入新时期,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的主导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级语言管理机构呈弱化趋势。1985年12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下简称国家语委),仍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到了1994年2月,国家语委转为国家教育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副部级),1998年,国家语委并入教育部,虽然对外仍保留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牌子,但是管理语言资源的工作范围已缩小到教育系统,相应地,地方语委的管理范围也局限于教育机构,对社会其他行业和部门的政策影响力不大,而致力于为世界各国提供汉语言教学资源和服务的“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系中国教育部下属的事业单位,并非政府机构。
语言政策客体:公民母语意识的淡化。公民的母语意识是指公民对母语地位、母语所传承的文化的认同、维护和尊重。这种意识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力量,它通过社会实践主体起作用,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着重要影响。但现实中我国公民的母语意识却存在淡化趋势。究其原因,一是全球化带来的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导致公民母语自信心的缺失;二是母语教育的机械化和功利化导致公民母语学习兴趣的缺失;三是经济利益驱使下汉语的不规范使用导致公民母语维护意识的下降。
语言政策执行凸显象征。新时期国家各级政府、各部门出台的有关语言文字的法规政策不在少数,但政策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在海南大学的调查显示:62.71%的大学生不清楚我国语言文字工作是否立法,78.81%的大学生不清楚是哪年开始有了普通话宣传周,88.98%的大学生不知道有《国家语言文字法》,只有3.39%的大学生很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而对于所在学校的推普工作,调查显示,66.9%大学生表示不清楚或从未开展,可是68.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是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的最佳途径。可见政策自上而下的执行存在形式化的问题。
汉语资源管理政策工具陈旧单一。政策工具是政府部署和执行政策的实际方法和手段。当前我国政策资源管理的工具主要是制定规制、信息和劝诫。制定规制的管理成本比较低,但是规制往往缺乏灵活性;信息和劝诫是比较温和的工具,对人们的行为只起着引导作用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进入21世纪,汉语资源交流传播已进入了网络和数字传播时代,汉语资源使用的主体掌握着现代的媒体沟通技术,网络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同时使沟通更具互动性、社会参与性、私密性和自主性。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当前汉语资源管理的工具还是单一陈旧的文字信息和一成不变的说教,对政策对象的说服力和影响力可想而知。
汉语政策问题的原因分析
汉语资源环境的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成为人们掌握、利用语言资源的重要驱动力量。首先,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成为强势方言、经济发达国家的语言成为国人学习的重点、语言资源掌握成为社会身份的象征等现象给政府的语言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其次,信息技术革命使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各种语言通过互联网快速交流与传播,汉语资源不再是国人交流的唯一选择。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国的语言政策显出了它的滞后性。
汉语资源管理机制的制约。我国现在的汉语资源管理还是沿袭建国之初的模式,由政府自上而下运作,人民群众是政策执行对象而非政策参与者。改革开放之前,这种管理机制对于巩固汉语地位与推广普通话的确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造成了国人对汉语言资源缺乏关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汉语资源开始面临“经济决定论”的冲击与挑战,尽管如此,政府对于来自民间的政策诉求却缺乏回应。
汉语资源管理目标定位问题。虽然建国之初,汉语和国家通用语的政治地位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新时期,各个阶层平等协商对话,语言资源管理日趋去政治化,应该及时树立服务型的目标定位,即以社会语言需求与社会用语的和谐发展为导向,科学地规划汉语资源。唯有如此,汉语资源的管理才不至于远离社会大众而流于形式化。
汉语资源管理对象的复杂化。汉语资源管理对象是指汉语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涉及汉语资源本身、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关系、汉语的使用对象等。从汉语资源本身来说,其内涵日趋复杂化,开始由对汉语本体的关注转向汉语资源规划,汉语的地位及其所代表的国家利益成为汉语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汉语与外国语尤其是与英语的关系取代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成为汉语资源管理首要面对的重要矛盾;从汉语资源的目标对象来说,建国之初到改革开放之前,汉语资源管理目标人群比较单一,主要以在汉民族中推广普通话为中心,以教育、行政和宣传战线为重点对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社会阶层的渐趋多元,汉语的使用对象也日趋复杂化、个性化,原先单一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用于今天的管理。
对我国汉语政策的改革建议
不断完善和改进汉语政策制定。汉语资源管理政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要体现服务性职能,针对不同阶层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汉语服务措施,努力塑造汉语在人们心目中的母语形象;其次,要在促进语言融合的同时注意维护汉语的纯洁,保护好语言的文化基因;再次,要着力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维护国家的语言利益。
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管理机制。汉语资源环境的巨大变化,要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权力的相对集中和强化。一方面,汉语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从教育的从属部门中独立出来,面向社会公众,开展针对汉语资源的调查研究,出台有力的政策举措;另一方面,在目前追求商业利益的社会环境下,必须整合社会各界的力量,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协同各行业组织、民间团体开展各种汉语宣传和教育活动,检查督促执行,真正把汉语政策落实到实处。
建立完善的汉民族终身汉语教育机制。教育影响人的发展,教育的方向影响人的意识。汉语政策改进必须从汉语教育政策开始,合理分配从小学到大学的汉语学习任务,明确各个阶段汉语学习的目的,改革汉语考试制度,加强汉语师资力量的培养,帮助公众树立强烈的母语意识。可以说,汉语教育是争取汉语资源收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
重视通过新媒体推动汉语学习。在信息化的今天,汉语政策的工具改革也十分重要,借助网络平台,通过新媒体技术推动汉语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可以考虑建立随时更新的语料库,建立互动的语言学习平台,促进汉语辞书的多媒体化,开发寓教于乐的游戏项目等等,以便汉语学习能够适应网络时代的学习特点。
(作者为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篇2
我的家乡济源,是《愚公移山》的地方!看到美丽的景色:《彩虹的微笑》、《星星之火》。我很想《高飞》,飞到《江南》,闻《稻香》。《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要插上《隐形的翅膀》,飞上《蓝色的星球》,在这里,我看到啦《曹操》,他手拿《青花瓷》说着:《明天会更好》。我说:《我的好兄弟》。《下雨天》,我便《听妈妈的话》鼓起《勇气》跑到舞台中心,拿起《我的麦克风》唱起《许愿》。台下的观众都大叫,《爱你》!我很《光荣》!台下有个《坏女孩》,《傻呆呆》的望着我。她问我“你是什么座?”“《狮子座》”我回答。我们成为了朋友,我说“《至少还有你》《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怕我会掉眼泪》,转过了身。我《慢慢懂》《唯你懂我心》。《月光》下,我想到《简单快乐》!
我要走啦,心里想着《后会无期》,我是个《快乐女孩》《我不想长大》!突然,我听到《好听》的说话声“《宝贝》!是妈妈,我睁开眼,哦原来是《梦一场》!
河南焦作济源市文昌路小学六年级:高雅
篇3
(一)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这种情况在学校中时有发生,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1.随着各院校为了吸纳更多学生采取扩招政策,这导致了扩招来的学生质量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方法不得当以及学习积极性不高等。
2.由于电工电子是一门较为复杂的综合性课程,其内容涉及多个技术领域,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扩招来的学生多处在被动学习方法下,因而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
(二)教材中知识相对枯燥,激发不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由于电工电子是一门相对繁琐的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并且大部分知识是纯粹的理论,这种知识难免显得枯燥乏味,课堂教材急需创新。
2.对于电工电子学科来说,除了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外,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对教材的整体性把握,而且又要求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然而当前的状况却是教师比例严重失衡,以往的教师原本就不多,加之扩招政策,就更使教师资源严重不足。
3.目前,现行的多数教材都只是对电工电子进行简要的概述,缺少深度,还有的教材知识内容过多,实用性的知识太少。
(三)电工电子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电工电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各院校总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忽视这门学科的实践教学,这就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够强。此外,实际教学中教师将课程的重点放到理论知识上,强化学生电工电子的基本理念、技术经验等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基本处于模仿教师的技巧。课堂上,任课教师专门进行过细知识讲解、故障排除示范,忽略了学生自主操作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二、电工电子教学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明确电工电子教学目的,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应首先明确电工电子的教学目的,进而再不断结合实际的理论知识以及生产生活经验,不断加强培养学生自身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从而输送给社会以及国家都满意的电工电子方面的高等技术型人才。这也就决定了电工电子学科的主要工作应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着力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分清轻重关系,有所侧重,切不可样样通、样样松。
(二)电工电子教学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当前,社会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在加紧进行教育改革。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普及多媒体技术,在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前提下,将所学教材中的知识,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重组和归类,这样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更生动、更具体,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基于电工电子学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实现因材施教,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学习效率。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资源税改革完善
一、资源税的现状分析
现行资源税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征收资源税调节资源级差收入,使各个资源开发企业在较为合理的盈利水平的基础上开展公平竞争,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但没有表达政府对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无法通过征收资源税表达保护资源、限制资源开采的意图。单纯的级差性质的资源税没有正确反映资源的价值,不但不能体现资源本身的内在价值和不同资源在经济中的不同作用,而且不能将资源开采的社会成本内在化,无助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不能将资源开采的可持续成本内在化。不利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也就无法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现行资源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思想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悖
我国现行资源税的指导思想为调节级差与普遍征收相结合,但实际上却以调节级差收入为主,属于级差性质的资源税。单纯的级差性质极大地局限了资源税应有的作用。一是它没有表达政府对资源的所有权和管理权,无法发挥保护资源的作用。二是单纯级差性质的资源税没有正确反映资源的价值。不但不能体现资源本身的内在价值和不同资源在经济中的不同作用,而且不能将资源开采的社会成本内在化,无助于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无法起到遏制资源被掠夺和浪费的作用,不能达到促进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三是纳税人具体适用的税额主要取决于资源的开采条件,而与该资源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无关。资源税这种立法精神、设计思想显然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不相符。
(二)资源税课税范围狭窄
我国资源税只囿于矿藏品,对大部分非矿藏品资源都没有征税。范围过窄的资源税难以保护所有的资源,致使大量的资源遭到掠夺和破坏,造成资源后续产品价格的不合理。
(三)资源税的计税依据不科学
从量定额计征方式使资源税丧失了对资源级差收入的“自动调节”功能。这种计征方式割断了资源税与应税产品价格的联系,使资源税对应税产品价格变动完全丧失了“弹性”,国家失去了对企业因价格变化而产生的利润调节手段,公共收益流入小集团手中,产生了新的不公平。
(四)资源税单位税额总体偏低
目前,应税资源品中最高税额60元/吨,最低税额0.3元/吨,税额偏低而且多年来很少调整。资源税单位税额偏低导致资源税在公司销售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比较低,企业承担的税负较轻,不利于资源税对资源的保护作用。
(五)资源税调节级差收入的作用难以发挥
资源税调控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调节级差收入,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资源税单位税额各档的差距过小,使资源税调节级差收入的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
(六)资源税费关系混淆,征收不规范
我国现行资源税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性质作用趋同而且关系紊乱。在资源税费并存的局面下,税和费由不同的部门征收,尤其是收费,各地在管理上不一致,缺乏规范性。其结果导致各地资源企业的税费负担高低不同,无法在资源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七)征管体系建设不完善,征管漏洞依然存在
从近几年的税收征管情况看,税务部门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征管手段,使资源税的税收总额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但在实际中,依然存在许多征管漏洞,税收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一是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二是资源分布分散,征管部门不重视。三是资源税征管基础薄弱、征管手段落后。
三、资源税改革的设想
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必须进一步完善和改革资源税。通过调整资源税税率,影响资源成本、资源价格的变化。间接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市场,杜绝一切非法占有利用资源和浪费资源现象的发生,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资源税的立法宗旨
资源税的立法应当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资源税在原有调节资源开采企业级差收人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资源开采的外部性成本,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同时,对于资源开采者所发生的任何环境保护或恢复支出在计税时给予相当扣减。构建起“监督合理、激励有效”的资源开采和利用机制,从根本上提高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效率。
(二)扩大资源课税范围
从世界各国资源税的征收范围看,资源税税目可涉及到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以及海洋资源、地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等,其中以矿藏资源、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为主。我国现行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显得过窄,仅限于7种矿产品和盐。应按照公平税负的原则。将资源税的征收范围逐步扩展到所有自然资源,按照“宽税基、低税率、少优惠”的基本思路设计。资源税的征收不但要包括矿产资源,还应逐步包括土地、森林、山岭、草原、水、动植物、海洋、空间等自然资源。基于目前的征收管理水平,可以考虑先将国家目前已经立法管理的一些资源纳入其中,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海洋资源、渔业资源、滩涂资源等。对现行资源税范围进行重新调整,将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水资源费等并入资源税,成为资源税的一个税目,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所有权性质的生态物质资源税制。
(三)合理确定资源税单位税额
在确定资源税的单位税额时应充分考虑和认识到以下因素:
1政府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让渡价格应以劣等资源为基础:
2政府作为资源的所有者应将自然赋予的利益收归国有,根据优质资源高税、劣质资源低税的原则制订单位税额:
3表达资源的稀缺度越大,政府对该种资源的限制程度就越强。资源税税率就越高:
4反映资源开采形成的外部成本,即资源的有害物质含量越高,在开采过程中给予环境造成的损害越大,资源税税率就应当越高:
5应考虑资源再培育的资金需要。
(四)完善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现行资源税按应税资源产品的销售量或自用量作为计税依据明显不合理、因为自然资源被开发后,无论资源开采企业是否从资源开采中获得收益,资源都遭到破坏,对不可再生资源尤其如此。因而,规定资源税的计税依据应当使资源开采企业或个人为其开采的所有资源付出代价,而不仅仅是已获利的被开采资源。最理想的办法应当是按储存量计税,即接照开采应税资源的单位或个人实际消耗的可采储量作为计税依据,这样,开采企业如能合理有效地开采资源,等量的资源储量消耗可以生产出较多的产品,单位产品的税额也就相对较少,企业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这就能促使企业合理地开采资源。这种方法尽管符合资源税的立法精神,但其操作难度较大。:
目前,现实的选择是以应税资源的实际产量为计税依据,而不必考虑该产量是用于销售或自用。这样能够从税收方面促使经济主体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以销定产,尽可能减少产品的积压和损失,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五)合并资源税费
就资源税而言。已形成地方固定收入;就矿产资源补偿费而言,其收入已构成中央和地方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专项资金和矿产资源使用费征收机构的经费。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并入资源税的关键是:1,顺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财产权益的经济关系和级差收益的关系,要求以资源税取代矿产资源补偿费,维护国家作为矿产资源所有者的权益:2,行资源税按照资源产品的销售数量为计税依据普遍从量征收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实质含义类似;3,家目前已对矿山企业实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使用和公开出让制度,应将矿产资源补偿费并入资源税,实行国际通用的权利金。
(六)减少资源税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保留《资源税暂行条例》中规定的优惠政策,明确可以享受优惠减免的条件和优惠减免权的归宿,杜绝资源税中各种非法减免和越权减免的发生。同时。将税收优惠政策重点由鼓励资源开采转为鼓励资源节约,制定必要的鼓励资源回收利用、开发利用替代资源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资源循环再生的利用率,使资源税成为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税种。此外,适当调整消费税、出口退税、企业所得税等相关机制,以协调发挥资源保护效应。
篇5
人们只惊慕她现实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题记
三十年改革开放成就的丰功伟业,让人民走向了幸福的道路,改革开放收获的累累硕果,是那么甘甜。然而,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走的路是那么艰难。因为改革开放的使命是艰巨的,改革过程是漫长的。
但翻过来看,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为中国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这些画卷就像闪烁的繁星,点缀在中国的星空。
亮点一:北京奥运会取得重大胜利。我们能够呛把这一届精彩的奥运盛会奉献给世界。能够以如此成熟、包容、开放、自信的心态去拥抱世界。正是得益于三十年改革开放养成的民族自信。今天,中国的表情是充满自信的,它告诉世界我们是NO.1。
这点二:5.12汶川大地震面前的坚强挺立。三十年的伟大实践已把十三亿中国人锤炼得无比坚韧,空前的团结。即使遭受到前所未有的5。12汶川大地震,我们不仅没有倒下,反而比以前更加的坚强,以改天换地的中国力量创造了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奇迹,以感天动地的中国精神震撼世界。
抗震小英雄林浩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中国精神,中国人民警察用他们钢铁般的意志,为受灾的人民点亮希望之灯;唐山叔叔用他们的双手为灾区遇难群众掘起希望之城;华夏子孙用们赤诚之心,温暖受害者几乎冰冷的心。
篇6
你就让我萌发一种感觉
凝望着你纤细的背影
我的心里是那般寂静
是你
令我接触到爱情的一角
窗外的蝴蝶在飞舞
后面的我在想念你
你嘴角弯弯的时候
我是那样地开心
知道吗?
我握起笔杆的时侯
我踏着草坪的时候
我浸在雨中的时候
我仰望星空的时候
我闭上眼睛的时候
太多太多的时候
我都是第一个想起你
那秀美的脸庞
那微翘的嘴角
那单纯的眼神
那披散的长发
那惊艳的气质
是你
让我落入爱情的河流
还记得
你送给我的圣诞卡
那简简单单的卡片
那普通平凡的字体
都深深地打动着我
第一次
收到你的礼物
第一次
心莫名其妙地跳
第一次
学会了静静遐想
还记得
那次夜晚送你回家
灯光下的叶子
是那么地安静
街道上的空气
是那么地寥寂
第一次
和你如此的接近
第一次
捕获到你的呼吸
第一次
狠狠地爱上了你
繁星璀璨,夜幕之下
却只有我黯然失色
繁华的夜,华灯之下
却只有我遗留下神伤的影子
为何世界如此美妙
却我总是悲哀
为何有人可以创造出华丽
我连触摸都不配
我们的桌椅
隔遥远的距离
还不能仔仔细细
写下你的关于
描述我如何爱你
现在该给个决定
你是友情
还是爱情
篇7
三个火(梗概)
广东省湛江市八小五(3)班 陈姝帆
初出毛庐,达达安尼衣衫褴褛,囊中羞涩,身骑矮马,腰挎长剑,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携带着勇敢和机智,踏上了追求荣华的功名之路。
在巴黎,他有幸与沉着冷静的阿多斯、大胆鲁莽的波托斯、足智多谋的阿拉米斯,成为肝胆相照的挚友。达达安尼与他们一起站在国王一边,开始了与手握大权、老谋深算的红衣教主对抗。
在复杂的政治漩涡里,四个伙伴彼此信任,相互合作,同心协力。先是帮助王后取回了她送给白金汉公爵的钻石坠子,让王后逃离了红衣教主设下的陷阱。后又战胜了艳若桃李,心如蛇蝎的红衣教主密探米莱迪,将她逼入绝境,得到正法。
篇8
黄心怡 福建省永安市北门小学五(一)班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的祖国一步步走向富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改革开放如同春风吹绿了神洲大地的每个角落,我国各项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90后的新一代,我们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茁壮成长的一代新人,我们无法真正领悟到30年来改革开放的艰辛和险阻,但我们确确实实亲身体会到改革开放带给我们幸福安康的生活。我感觉最为明显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吃、住、行等生活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在吃方面,改革开放30年前,听爸爸说,城市和农村差别很大,特别在农村,当时大家很少吃白米饭,吃的大都是一些地瓜、野菜、酸菜、腌萝卜等,而且总是吃不饱。那时买肉要凭肉票,是限量供应的,每天农村供销社门前都会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去晚了有时有票还买不到肉,只有春节时才能难得见到肉,平日里想吃上一口肉那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农村的家庭承包制以后,人民温饱问题已经基本不成问题,如今我们在吃方面不是讲究温饱问题,而是特别注重营养、风味问题。现在市场、商店、饭店里各种各样的食品数不胜数,水果、蔬菜、海鲜等已经不再有季节性,随时随地你都可以挑选到自己喜欢的食品,想吃什么就有什么,每天的日子比以前过年过节还好好多倍。
在住方面,三十年前,听说大多数人特别是农村住的普遍是茅草房、石头房、土瓦房等,而且大都是平房,两层以上房子那简直是“凤毛麟角”。当时我爸爸老家住的是平房,没有卫生间,祖孙三代都住在一座十几平方米的屋子里。春天的时候,每逢雨季,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经常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夏日的时候,没有空调,蚊虫繁多,酷暑难奈......就这样,我爸爸祖孙三代硬是挤在一起生活了十几年。如今我家住在花园似的小区里,有一百多平方米,室内的装修、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而语,有空调、电视、电脑、冰箱......。小区周围还有假山、超市、开放式公园、老人活动室、卫生所等,还有我最最喜欢的游泳池。原来大片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楼大厦。
在行方面,三十年前,农村人大多都走路,城市里才有摩托车啊、自行车啊等等。走路是个艰苦的活动,腿会瘫软,脚会酸痛,而且速度又慢。城市里骑摩托车、自行车的,速度也没有多快,也累,特别是自行车。所以,以前如果要“跋山涉水”,起码也得好几个钟头。可是现在不同了,农村农民有了以前没有的摩托车、自行车,甚至还有三轮车。有些富一些的农家,竟也有了汽车。城市里处处是车,小轿车、客车、面包车、货车、火车……,还有水里的船,天上的飞机,地下的地铁……特别是地铁,是近几年才有的。
除了车的方面,别忘了更重要的是公路的变化,不说城里的柏油路、高速公路了,就说农村的路,以前农村的路根本称不上是路,路是自然形成的,坑坑洼洼全是石头和粘粘的泥巴。如今连自然村也都修建了水泥路,个别经济条件好的,甚至还铺上了板砖路呢。交通便利多了,道路宽敞多了,出行方便多了。
篇9
【关键词】资源税;最优税制;博弈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在当时对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企业公平竞争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源税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因此资源税改革势在必行。资源税的改革和完善,难点究竟在哪里呢?这决定了我国资源税改革是否一帆风顺。因此,对资源税的难点进行分析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并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最优税制理论看资源税改革的难点
最优税制就是在税收总额和公共支出一定的前提下,怎样征税才能使社会福利损失最小或者税收的超额负担最小。拉姆塞(Ramsey,1927)认为,为使超额负担最小,税收应当使所有商品需求量以同一比例减少。罗森认为,如果在对所有商品课税的同时,也能够对人们拥有的闲暇课税,就不会产生超额负担。狄格特商品税的最优结构(《美国经济评论》1970年第6期)对拉姆赛规则作了另一种表述,为使税收的扭曲程度最小,应对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的商品课以较高的税率。狄格特认为,因为商品的需求弹性越高,对其课税所造成的扭曲程度也就越大,所以,对需求弹性高的商品,应课以较低的税收。这种反弹性规则其实与拉姆塞法则的结论是相同的。科特勒和哈格认为,当存在3种商品时(不课税的劳动和两种消费品),应该对与闲暇互补性很强的那种商品课征较高的税率,对与闲暇互补性较差的另外的商品征收较低的税。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最优税制理论主要体现在税收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上。这是因为:社会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有效使用是人类谋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人在社会生产中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公平,也是人类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作为政府所追求的目标,这两者间的内在关联和制度安排,必然会在国家上层建筑包括税收中加以表现。一个良好的税收制度,也应当充分体现效率原则和公平原则。
(一)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讲求效率,遵循效率原则。对于效率原则,从历史的发展看,先后有两种认识。最初的效率原则是指中性原则,即要求税收不干预资源配置,以免扭曲当事人的经济行为。从税收效应的角度讲,就是税收只产生收入效应,而不产生替代效应。如果税收只产生收入效应,则税收的课征只是资源由私人部门向政府部门的转移,是资源转移的零和情形,但如果还存在替代效应,则还会由于对个人行为的扭曲而产生效率损失,出现负数和的情形。即对纳税人而言,还会发生消费者剩余的净损失,这一损失称作超额负担(excessburden)(见图)。
假设在资源税改革之前,某人有一定的货币收入,其预算线用XY表示,说明他最多可能消费数量X的商品A,或者数量y的商品B,或者AB两种商品的一部分(数量轨迹为直线XY)。直线XY的斜率表示商品B和商品/A的相对价格。消费者的偏好可以由一组无差异曲线表示。其中商品A和商品B,表示两种资源产品。在资源税改革之前,这条无差异曲线为L1L1和XY的切点为A1,A1,点就为商品的消费组合。当对商品/A征收或者提高资源税时,这时候消费者消费组合为A2点。其中,QA3QA2为收入效应,QA3QA1。为替代效应。而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由L1,减少为L2,说明消费者的效用减少。QA2QA1为效用减少量,即税收的超额负担。
基于效率中性认识的最优税收,就最初的含义而言,所谓税收中性是指在不存在收入分配问题或该问题已经解决了的前提下,探讨征税如何不构成对人们行为的扭曲。那些不会引起商品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从而不改变纳税人行为的税收被认为是中性的。其目的在于使超额负担最小化。从其政策主张看,它相信个体的选择是有效率的,主张减少来自税收的外部干预。从经济学上讲,在市场有效运行的前提下,不影响人们的行为,意味着不破坏现实中资源配置已经达到的一系列帕累托最优条件。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理想的最优税收呢?
1.拉姆塞法则
最优商品课税问题的最早分析研究要算拉姆塞。他假设政府的全部收入只能以扭曲性的商品税筹集,为使效率损失最小,就必须做到边际税收的效率损失相等,即从每个商品筹集到的最后一单位税收的超额负担相等。
即保证:MC1=MC2=………=MCn(1)
(1)式中,MC1表示第1种商品的边际超额负担;MC2表示第2种商品的边际超额负担,MCn表示第n种商品的边际超额负担。
不妨假设人们面对以下两种选择:
(1)在两种商品A与B之间选择,其中,A、B两种商品都是资源产品或者资源加工产品;
(2)在闲暇x与工作y之间选择。
相应的帕累托最优条件为:
MRSAB=MRTAB=pA/pB(1)
MRSXY:MRTXY(2)
若只对A或B征收从价税,或同时对A、B征收税率不等的从价税,即选择性资源税,必将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加人一个税收楔子。由于这一楔子的存在,将使条件(2)不成立,从而破坏了帕累托最优;若同时对A、B征收同一税率的从价税(一般资源税),则条件(2)仍然成立。由此可见,一般资源税看起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最优税收。但是,如果考虑一般资源税要做到对所有资源产品都一视同仁,就需要考虑对闲暇等特殊物品征税,而这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另外,如果上述A、B两种资源产品与闲暇有关,也必将影响到人们在工作与闲暇间的选择。即使不考虑闲暇问题,一般资源税也显然有失公平。如果对与闲暇有关的资源产品课税呢?则会影响人们
在闲暇与工作间的选择,也就是使条件(3)不成立。
由上述简单分析可以得知,基于效率原则即中性认识的理想最优税收,在现实世界中是无法做到的。并且拉姆塞法则与税收公平原则相违背。因为高收入阶层偏好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高时,按照拉姆塞法则应该征收较低的税率,低收入阶层偏好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较低时应该征收较高的税率,这样才容易保证每个商品筹集到的最后一单位税收的超额负担相等。
2.斯特恩法则
所谓斯特恩法则就是斯特恩(Stern,1987)结合公平原则,对拉姆塞法则作了修改,他认为处于公平的考虑,对于高收入阶层偏好的商品,无论其弹性多高也应该征收一个较高的税率,对于低收入阶层偏好的商品即使弹性很低也应该征收一个较低的税率。斯特恩法则的思想就是将高收入者收入通过税收转移给低收入者,实现收入均等的结果。但是,这种斯特恩法则最大的缺陷是忽略了个人被课税之后在行为上做出的反弹,即忽略了税收在激励上的代价。
(二)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在现代社会,税收公平原则更是各国政府完善税制所追求的目标之一。税收的社会公平,最早是税收的绝对公平,即要求每个纳税人都应缴纳相同数额的税。从理论上说,绝对公平,无论是税收的绝对公平,还是税负的绝对公平,都要求普遍征税,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考虑,瓦格纳在其社会公正原则中,首先提出普遍原则,即征税要普及到每个人,不应存在享有免税的特权阶层。同时,瓦格纳将公平的标准从绝对公平发展到相对公平,即征税要考虑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也就是支付能力原则。如今,在理论上,相对公平又分为“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所谓横向公平,简单地说,就是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负担相同的税;而纵向公平,就是纳税能力不同的人,负担的税负则不能相同,纳税能力大者应多纳税,纳税能力小者应少纳税,无纳税能力者则不纳税。
在西方经济学界,这是迄今为止公认的比较合理也易于实行的标准。但同意按照纳税能力征税是一回事,怎样测度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又是另外一回事,毕竟经济学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的,社会上的每个人每家企业不可能主动说出自己的纳税能力。西方经济学界对纳税能力如何测度的问题说法不同,主要存在着主观说和客观说的争议。
1.客观说
主张以纳税人拥有财富的多少作为测度其纳税能力的标准。由于财富多用收入、财产和支出来表示,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的测度,也就具体可以分为收入、财产和支出三种尺度。
2.主观说
主张以纳税人因纳税而感受的牺牲程度大小作为测定其纳税能力的尺度。而牺牲程度的测定,又以纳税人纳税前后从其财富的得到的满足(或者效用)的差量为准。这种说法认为,对纳税人而言,纳税无论如何都是经济上的牺牲,其享受与满足程度会因纳税而减少。从这个意义上讲,纳税能力也就是忍耐和承担的能力。如果税收的课征,能使每一纳税人所感受的牺牲相同,那么可说的数额也就同各自的纳税能力相符,即满足了税收公平原则。否则就不公平。
在西方税收中,公平通常是指社会公平,瓦格纳就称之为社会公正原则。而在现实中,政府征税,不仅要遵循社会公平的要求,而且要做到经济上的公平,也就是说,在现代经济中,税收原则事实上不仅包括社会公平,还包括经济公平。税收的经济公平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首先是要求税收保持中性,即对所有从事经营的纳税人,包括经营者和投资者,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以便为经营者创造一个合理的税收环境,促进经营者进行公平竞争。其次是对于客观上存在不公平的因素,如资源禀赋差异等,需要通过差别征税实施调节,以创造大体同等或者说大体公平的客观的竞争环境。这两个层次,也相当于社会公平中的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但是,现实生活中的资源由于储藏在地下,具体的矿山资源的禀赋差异是多少,很难确定。
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资源税改革中,具体的税率如何调整,等等,对以前的资源税是一种恶化,还是一种改善,我们很难加以确定。唯一比较明确的一点是,由于现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以资源高速消耗、环境急剧恶化为代价的,因此资源税改革势在必行。
二、从博弈论看资源税改革的难点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间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一般认为,博弈理论始于1944年。最早最清楚而且全面认识到必须考虑经济行为者之间决策的“互动”性质的是奥斯卡·摩根斯坦。在他的《经济论著》中就提到了博弈论,说少数权势人的行为能够影响均衡那结果的情形。1944年,他与冯·诺依曼合作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出版,使博弈论在经济学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51年在他们两人的基础上,约翰·纳什引入了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并为非合作博弈提出了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一般性解概念,从而为博弈论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泽尔滕将纳什均衡的概念引入了动态分析,提出了“精练纳什均衡”的概念。在经济学界,博弈论已逐渐成为经济学中应用特别广泛的理论。本文试图通过博弈论对资源税改革的难点进行分析。
(一)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假设有同样条件的两个企业A和B,都面临着进行税收筹划和“寻租”。他们通过估计得出,如果两个企业都不进行税收筹划和“寻租”,则他们各自的收入为30个单位,缴纳10个单位的税收后,各自的净收益为20个单位;如果他们都进行税收筹划和“寻租”,各分得的收入为25个单位(因为税收筹划和“寻租”,所缴纳的税收减少,收人增多,缴纳税收为5个单位),各自付出的税收筹划和“寻租”成本为5个单位。如果一个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和“寻租”,另一个企业不进行税收筹划和“寻租”,则进行税收筹划和“寻租”的企业所获得的利益还是25个单位,但是没有进行税收筹划和“寻租”的企业所获得的利益只有20个单位。
博弈矩阵如下:
如果上述博弈中信息是完全的,A和B都知道双方的行为和可能的选择,对双方都有充分的了解,他们都是选择自己的行动且只选择一次。这样,文中所列模型符合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特征,博弈的最-优解(25,25),即是模型的最优解,也就是达到了纳什均衡。也就是说,处于竞争的需要,双方都有进行税收筹划和“寻租”的动机。
(二)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博弈分析
国家一旦选择提高资源税税率,必然会与相关利益企业之间发生利益博弈。这种博弈假设是征管部门先行的动态博弈。有些税收筹划活动可能完全在税收契约约束下展开,但是,有些税收筹划活动,其合法性需要由税务机关来界定。另外,进行“寻租”活动,由于“寻租”活动本身就具有违法性,因
此,进行“寻租”活动获得的收益也变得具有风险。企业是否进行税收筹划需要依赖于对税务机关行动信息的判断,本文仍然用模型进行分析。
现在假设:
1.征管部门加大征收力度的额外增加成本为C1通过加大征收力度所能获得的增缴税收为R1,通过加大征收力度所能获得的增缴税收R1的概率为(1-p),则征管部门预期收益为:U=R1x(1-p)-C1
2.相关利益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和“寻租”的成本为G2税收筹划和“寻租”所获得的少交纳税收利益为R2,通过税收筹划和“寻租”所获得的少交纳税收利益的概率为P,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成本为C3(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成本,主要是因为征管部门加大征收力度所增加的税收),外部环境变化的风险概率为(1-p)。则相关利益企业的预期收益为:
U=R2xP-C2-C3×(1-p)
如果相关利益企业发现其预期收益大于零,则发现自己有利可图,于是会不顾一切的与税务机关进行博弈,而且这种博弈会一直持续下去。
因此,通过博弈论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国家进行资源税改革,即使知道具体对资源税进行如何调整,但是资源税改革的效果不见得十分明显,因此,这也是资源税改革的难点之一。
三、资源税改革的其他难点分析
资源税改革中碰到的其他难点就是其收入的归属问题。按理说,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代表国家利益的中央政府占资源税的大头没有什么问题。但问题在于,按目前制度,除了海洋石油外,陆上石油的资源税收入全部返还地方财政。煤炭资源税也一样划为地方收入。资源税之所以为地方所独享,是有原因的。第一,通过《统计年鉴2005》可以知道2004年资源税98.80亿元,而各项税收(不包括资源税)合计共24,165.68亿元,可知资源税不到各项税收合计的0.41%,说明资源税是个小税种,对中央财政而言,有没有这点钱关系不大。但对地方来说,则不一样。第二,我国许多地方是依靠资源才得以生存和发展的,而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环境损失,对土地和水资源的破坏严重。资源税可以为地方政府恢复生态、治理环境解决资金问题。
篇10
有一个民族,他们是敕勒族。敕勒族的人民生活的原野在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笼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苍天浩渺无边,晶莹翠绿草原茫茫无际,一阵风儿,悄悄地,吹弯了牧草。草儿低伏的时候,放牧人的牛羊就显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远处,一只小绵羊穿过草地,咩咩地叫着,似乎请求加入正在行进的羊群。几头黄牛一边甩动着尾巴,驱赶着后背的昆虫,显得是那么亲密无间。一座座彩色的蒙古包,就像雨后的蘑菇,镶嵌在美丽的草原上。牧民朗朗的笑声,更添草原几分和谐与温馨。敕勒族的人民,几乎不约而同地提笔写下:“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五年级:乔子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