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册范文
时间:2023-03-26 00:1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五年级数学下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教学计划了。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更多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九年级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初中个人教学计划汇总集锦5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教案
教学计划小学5篇精选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汇总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并能体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机器人吗?同学们可以自己制作,锻炼动手能力。我们了解到2006~2012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参赛队伍支数情况,于是做了一份统计图。出示条形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二)探究新知
1、为了更明显的看出各年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增减情况,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
出示折线统计图(板书标题:折线统计图)
说一说它的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
统计图上的各点又表示什么意思?
2、分析折线统计图
小组讨论:(1)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参赛队伍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2)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小组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师带领学生从点和线两方面分析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问:在折线统计图中我们是用什么来表示数据?(板书:点表示数量的多少)
我们明明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它却叫做折线统计图你,说明这些线段中肯定藏着一些奥秘。
师问: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里面的各条线段,它们有什么作用?
(板书: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
3、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
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下面是一个小组调查的2001—2010年上海出生人口和。小组讨论:如果要看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该怎么办?
分别出示上海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4、提问:请比较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变化情况。
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呢?
(1)出示复式折线统计图,指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标题和图例在制图中一定要有。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与什么不同?
复式折现统计图可以更方便的分析两个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5、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1)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说说上海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吗?
(2)每年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结合全国2001—2010年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的规律吗?(如下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出生人口数/万人
1708
1652
1604
1598
1621
1589
1599
1612
1619
1596
死亡人口数/万人
821
823
827
835
851
895
916
938
942
953
三、知识巩固
1、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见如下统计图。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1、2
月份气温最低,从 3 月份气温上升,5~8 月份气温最高,从 8 月份开始,气温下降。
(2)有一种树莓的生长期为 5 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 7~10之间,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这种植物在甲地种植比较合适。
2、陈明每年生日时都测量体重。
下图是他 8~14 岁之间测量的体重与全国同龄男生标准体重对比的统计图。
(1)陈明的体重在哪一年比上一年增长的幅度最大?
14 岁比 13 岁增长的幅度最大。
(2)说一说陈明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变化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重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弄清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体现数据变化趋势的特点。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能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绘制完成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对数据进简单地分析
并能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及优势。
,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根据统计表所给的数据正确地完成折线统计图。
2、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问题,预测事情的发展趋势,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小组合作交流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设疑自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机器人吗?下面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思考:从这张统计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生自由发言,读懂条形统计图。
3.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解疑合探
1.初步感知
师:刚才,我们在条形统计图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学生观察统计图,指名说一说。 问:2010年有多少支队伍参赛?谁来指一指? 生:边指边答2010年489支。 追问:489在哪? 生:在2010年这一列和横着的489这个数据的交点。
2.揭示课题。
师:为了便于分析,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出示折线统计图。(课件出示统计图)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思考所有的信息都找到了,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3.深入探究。
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教材中提出的2个问题。 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你是是怎样看出来的?怎样想的?
4.读懂图意。
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
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
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
5.数据分析。
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出示问题:
(1) 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
(2) 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
(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看的,怎么想的。
(三)、质疑再探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思考:那么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参赛队伍的变化情况呢?为什么?师:你有什么感想?
(四)、拓展延伸
1.妈妈记录了陈东0~10岁的身高,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
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追问:为什么身高长的速度越来越慢?
(五)、课堂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
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能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而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
2、弄清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的区别,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在统计中,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统计量?(学生回忆)指出:前面,我们已经对平均数、中位数等一些统计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实施
1、出示教材第122
页的例1 。
提问:你认为参赛队员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进行汇报。
学生会出现以下几种结论:
( 1)算出平均数是1 .475 ,认为身高接近1 .475m 的比较合适。
( 2)算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 .485 ,身高接近1 .485m 比较合适。
( 3)身高是1 .52m 的人最多,所以身高是1 .52m 左右比较合适。
2、老师指出:上面这组数据中,1
.52 出现的次数最多,是这组数的众数。众数能够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情况。
3、提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学生比较,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交流。
老师总结并指出: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可以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它们描述的角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在具体问题中,究竟采用哪种统计量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及我们所关心的问题来确定。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
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的建议。
5、完成教材第124
页练十四的第1、2、3 题。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集体交流。
三、思维训练
小军对居民楼中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进行了抽样调查,情况如下表。
( 1)计算出8 户居民在一个星期内使用塑料袋数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以使用计算器)
( 2)根据他们使用塑料袋数量的情况,对楼中居民(共72 户)一个月内使用塑料袋的数量作出预测。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流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03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04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
(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教案精选范文五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
2、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
2、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机会的。
在中国,自20__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____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____年,参赛队伍达到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回答)
教师:刚才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合适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条形统计图。
(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
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
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____—____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课件演示)
篇2
观察物体(三)
1、根据形状摆几何体
根据从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可以摆出不同的几何组合体。
2、确定立体图形
根据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
难点:
(1)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
(2)站在任意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3)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4)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的。
(5)同一角度观察不同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也可能是不同的。
(6)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不一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
(7)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
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8)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
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如:6的因数有:1、2、3(6除外),刚好1+2+3=6,所以6是完全数,小的完全数有6、28等
4: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关系:
奇数+、- 偶数=奇数
奇数+、- 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5、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来分:质数、合数、1、0四类.
质数(或素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至少有三个因数:1、它本身、别的因数)。
1: 只有1个因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连续的两个质数是2、3。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质数相乘一定得合数。
20以内的质数:有8个(2、3、5、7、11、13、17、19)
100以内的质数有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100以内找质数、合数的技巧:
看是否是2、3、5、7、11、13…的倍数,是的就是合数,不是的就是质数。
关系:奇数×奇数=奇数
质数×质数=合数
6、最大、最小
A的最小因数是:1;
A的最大因数是:A;
A的最小倍数是:A;
最小的自然数是:0;
最小的奇数是:1;
最小的偶数是:0;
最小的质数是:2;
最小的合数是:4;
7、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多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
比如:30分解质因数是:(30=2×3×5)
8、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两个质数的互质数:5和7
两个合数的互质数:8和9
一质一合的互质数:7和8
两数互质的特殊情况:
⑴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⑵相邻两个自然数互质;
⑶两个质数一定互质;
⑷2和所有奇数互质;
⑸质数与比它小的合数互质;
9、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些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或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几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就说这几个数互质。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小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1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0、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些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那个就叫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除到两两互质为止,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起来)
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时,那么较大的数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数互质时,那么它们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11、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
用12和16来举例
1、求法一:(列举求同法)
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2的因数有:1、12、2、6、3、4
16的因数有:1、16、2、8、4
最大公因数是4
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2的倍数有:12、24、36、48、…
16的倍数有:16、32、48、…
最小公倍数是48
2、求法二:(分解质因数法)
12=2×2×3
16=2×2×2×2
最大公因数是:
2×2=4(相同乘)
最小公倍数是:
2×2×3×2×2=
48(相同乘×不同乘)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1、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
(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2、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
(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相
同
点
不同点
面
棱
长方体
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
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3、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
长=棱长总和÷4-宽
-高
a=L÷4-b-h
宽=棱长总和÷4-长
-高
b=L÷4-a-h
高=棱长总和÷4-长
-宽
h=L÷4-a-b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
4、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和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无底(或无盖)
长方体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ab
S=2(ah+bh)+ab
无底又无盖长方体表面积=(长×高+宽×高)×2
S=2(ah+bh)
贴墙纸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a×a×6 用字母表示:S=
6a2
生活实际:
油箱、罐头盒等都是6个面
游泳池、鱼缸等都只有5个面
水管、烟囱等都只有4个面。
注意1:用刀分开物体时,每分一次增加两个面。(表面积相应增加)
注意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表面积会扩大倍数的平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表面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4倍)。
5、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长=体积÷宽÷高 a=V÷b÷h
宽=体积÷长÷高 b=V÷a÷h
高=体积÷长÷宽 h=
V÷a÷b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 a3
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即a·a·a)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
h(横截面积相当于底面积,长相当于高)。
注意: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相等,但体积不一定相等。
6、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固体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
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L =
1dm3 1ml
=
1cm3)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所以,对于同一个物体,体积大于容积。)
注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长、宽、高同时扩大几倍,体积就会扩大倍数的立方倍。
(如长、宽、高各扩大2倍,体积就会扩大到原来的8倍)。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用排水法求体积,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公式直接求体积。
排水法的公式:
V物体
=V现在-V原来
也可以
V物体
=S×(h现在-
h原来)
V物体
=S×h升高
8、【体积单位换算】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立方相邻单位进率1000)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注意:长方体与正方体关系
把长方体或正方体截成若干个小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表面积增加了,体积不变。
重量单位进率,时间单位进率,长度单位进率
大单位×进率=小单位
小单位÷进率=大单位
长度单位:
1千米 =1000 米 1 分米=10 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相邻单位进率10)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平方相邻单位进率100)
质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人民币: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数的意义:一个物体、一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单位“1”: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也就是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
3、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4/5的分数单位是1/5。
4、分数与除法
A÷B=A/B(B≠0,除数不能为0,分母也不能够为0)
例如:4÷5=4/5
5、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
2、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假分数≧1
3、带分数:带分数由整数和真分数组成的分数。带分数>1.
4、真分数<1≤假分数
真分数<1<带分数
6、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的互化
(1)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用分子÷分母,商作为整数,余数作为分子,
如:
(2)整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得分子
如:
(3)带分数化为假分数,用整数乘以分母加分子,得数就是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如:
(4)1等于任何分子和分母相同的分数。如:
7、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8、最简分数: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像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其他的质因数,就能够化成有限小数。反之则不可以。
9、约分: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如:24/30=4/5
10、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如:2/5和1/4
可以化成8/20和5/20
11、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为分数:数小数位数。一位小数,分母是10;两位小数,分母是100……
如:
0.3=3/10
0.03=3/100
0.003=3/1000
(2)分数化为小数:
方法一:把分数化为分母是10、100、1000……
如:3/10=0.3
3/5=6/10=0.6
1/4=25/100=0.25
方法二:用分子÷分母
如:3/4=3÷4=0.75
(3)带分数化为小数:
先把整数后的分数化为小数,再加上整数
12、比分数的大小:
分母相同,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分数才大。
分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同分子比较;通分后比较;化成小数比较。
13、分数化简包括两步:一是约分;二是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1/2=0.5 1/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
4/5=0.8
1/8=0.125 3/8=0.375 5/8=0.625 7/8=0.875 1/20=0.05 1/25=0.04
14、两个数互质的特殊判断方法:
①
1和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互质。
②
2和任何奇数都是互质数。
③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是互质数。
④
相邻的两个奇数互质。
⑤
不相同的两个质数互质。
⑥当一个数是合数,另一个数是质数时(除了合数是质数的倍数情况下),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数也都是互质数。
15、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
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数。
②
互质关系:最大公因数就是1
③
一般关系:从大到小看较小数的因数是否是较大数的因数。
16、分数知识图解:
第五单元
图形运动(三)
旋转
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2)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减法
1、分数数的加法和减法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分后再加减)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同整数。
(4) 结果要是最简分数
2、带分数加减法: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结果合并起来。
附:具体解释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1、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
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第七单元
折线统计图
1、单式折线统计图
用一定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起来,所得到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同一个统计图中用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或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不同数据的变化情况的统计图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3、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单式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出数量的多少,又可以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
(2)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各组数据的多少和增减变化情况,而且可以比较各组相关数据的差异和变化规律。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找次品
找次品的最优方案
篇3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1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期教五年级,共有学生29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看,该班学生大部分学生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有个别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加上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导致与班级整体脱节。针对本班的数学教学现状,本学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采取以优带差促中等赶优等的办法,同时不忽视优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五、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地表的变化及保护"、"能量的表现形式及相互转换"、"宇宙天体的构成及探索"、"科学探索历程及科技未来展望"等研究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相关主题及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引领学生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征及事物变化的相互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本册教科书注意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整理,注重用联系的观点构建教科书整体结构。随着学生科学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在教科书中的呈现越来越淡化,相反,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知识经验的积累逐渐丰富,这些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条件,并在教科书中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从每单元的结构分析,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并且相互关联得更加紧密,表现出学生知识经验纵横交错的"网络化"结构特点。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5、各班建立科学小博士协会,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8、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一、全册教材内容分析及改进意见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七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下: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图形的变换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学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来教学,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还编排了一些"你知道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时,考虑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二、本册教学任务和目标
1、基础知识和技能:
①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②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
2、
3、5的倍数的特征;
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③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④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以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⑤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⑥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⑦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⑧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②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一、以课堂为核心,提高教学效率
1、认真备课。
认真准备课堂内容,做到具有实效性。对我来说,去年已经带过一年的五年级数学,但版本不一样,对人教版的教材比较陌生,要想在课堂上运用自如,课下必须下足功夫,所以我熟读教材,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课下,针对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为什么,究竟是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没有把握住教材的重难点,然后在下节课查缺补漏。此外,在备课本中我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再联系以前的教学经验认真设计练
2、上课。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我在教学中积极利用多媒体的动感性,直观性,尽可能的把教学中的重难点,简单化,然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在轻松的课堂中掌握知识。
(2)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学生身边的事和数来创设问题情境,对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动手操作比说教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在自主探索中获取知识,获得快乐。
(3)注重评价。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一些奖励措施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同表现,采用加分的形式对其进行鼓励,每个学生都渴望被表扬鼓励,老师不经意的一句鼓励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鼓励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我不会吝啬我的掌声、我的微笑。
3、作业批改。
与上学期相比,本学期在作业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改变,注重了作业的实效性、情感性、沟通交流性。作业本不仅是检查学生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还是我和学生情感交流的通道、教师改进教学的镜子。我从不搞题海战术,每次的作业量不大但我要求他们要有质量,通过作业本,我会发现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掌握的不够,需要在下节课上加以强调。同时我也注重作业的评价,对做得好的表扬称赞,画个大大的笑脸,做得不好的加油鼓励。
两个班的数学程度不同,所以辅导时也不可能同步,二班的差生比较多辅导课就去的次数多,然他们反复练习一些较容易的题目,增强他们的信心。
二、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轻松快捷地学好知识;不良的学习习惯,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习知识就会事半功倍。所以在本学期,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书写、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及时总结反思、学会阅读课本等一般习惯养成和特殊习惯养成,并在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接受知识更快更有效了。
三、积极提高自身修养积极
1、不断充实自己。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时代在变迁,如果不及时充实自己的大脑,你就会被淘汰。所以,在本学期我认真阅读学校订阅的一些小学教育报,认真利用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
2、积极参与学校的专项研究,打造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
通过积极参与学校的优质课教学活动、各种教研活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运用于自己的课堂。
3、积极参加学校的论语背诵活动,提高自己文学修养的同时可以借鉴古代教育大家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受益颇深。
总体看来,这学期有进步,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如在教学中,课堂语言不简单明了等,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理念,争取更加的优秀、完美,继续保持我所教学生的优秀,超越自我,挑战自己,既是,还要更好!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43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本册教科书有关数与代数的知识安排了倍数和因数;
分数;分数加减法和方程。这几部分内容联系是紧密的,倍数和因数的学习为学习分数做准备,分数的学习是学习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分数加减法的学习以及学生前面掌握的整数四则计算是学生学习方程的基础。
2、空间与图形在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中,充分体现“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通过观察物体、制作模型、数学实验等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表象,在这些表象的支持下,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学生获得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本质特征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推导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统计与概率这部分内容不但出现了单式的折线统计图,还出现了复式的折线统计图,并且把学习重点不放在如何制作统计图上面,而是放在如何运用折线统计图来了解信息,应用信息上面,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统计观念的目的。
4、实践与综合应用本册安排的综合应用在编写方式继续采用了程序性的活动方式,为学生设计出基本的活动程序并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活动,并在每个程序下面都给学生留有记录、分析、计算和写建议的地方,明确要求学生参与整个活动过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在1~100的非零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识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知道什么是因数、公因数和公因数。
在1~100的非零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非零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公因数。
3、知道什么是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互质数和最简分数,会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4、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知道分数和除法、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5、会进行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运算及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会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6、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用方程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7、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些特征,并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8、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单位长度的实际含义。
9、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这些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0、进一步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11、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获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初步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1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和统计观念。
五、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共包括小数的乘法、对称、平移与旋转、小学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与倍数、统计、总复习七个单元内容。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28人。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信息窗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算的口算;
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式和综合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图案。
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互化。
并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工具测定直线和测量两点间较远距离的方法,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以及初步了解密铺,能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密铺图形。
6、进一步学习统计表,会填写较复杂的统计表;
了解统计表中的“合计”、“总计”的具体意义,会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对统计表进行初步的分析;理解统计表中的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权平均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通过一些简单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7、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和计算公式。
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方程。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
8、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以及综合应用等领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数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能力得到发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
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正确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4、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
5、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建立“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
6、渗透转化、对应思想,
7、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8、掌握实际测量的方法。
9、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正确确定小数乘、除法中积、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2、利用图形特征解决一些较灵活的实际问题。
3、对学生户外学习活动的组织及任何一种测量方法的掌握要有一个反复。
4、实践的过程。
5、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6、如何找等量关系
四、教学措施
1、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思品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题、练习题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及思品教育因素,结合教材内容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思品教育。通过计算和应用题的解答,培养学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以及题后验算的良好习惯。
2、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小数乘除法要求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关键是理解意义、掌握方法。重点要让学生知道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是根据积德变化规律来确定的。
(2)重视基础,要求适度。小数乘除法的计算要求“比较熟练”,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达到“正确‘。同时对口算的训练要给予一定的重视,要掌握口算的基本技能,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运用规律,合理计算。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观察题中的数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
(4)验算检查,养成习惯。小数的乘除法计算可以进行相互验算,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要进行“步步为营”或者“一步三回头”式的检查,重要的是使检查和验算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检查和验算,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认真、塌实的学习态度和作风,让学生终生受益。
3、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
结合教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数学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蕴含的因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能力培养目标: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形象感受——抽象概括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进一步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渠道,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学习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课时安排
1、小数的乘法7课时
2、平移与旋转4课时
3、小数除法11课时
4、简易方程9课时
5、多边形的面积13课时
篇4
充分利用教材中有意味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倡以情导入,注重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1一、班级情况
五年级学生已初具一些基础美术知识,本学期着重学习设计知识、中国水墨画知识、手工知识等,为学生以后的创作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十册教科书编者在编写时本着以促进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理念,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五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形成了新的美术教材新体系。全册共有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在本册内容的教学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时和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造型、表现)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材料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设计、应用)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欣赏、评述)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综合、探索)
四、教学内容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
2、学习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3、学习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和结构比例知识。
4、结合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运用方法,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
5、学习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进行绘画实践。
6、学习泥塑、纸雕等方法,制作作品。
7、初步学习计算机辅助绘画的方法。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学习简单的图案基础知识,并进行装饰应用。
2、用塑料瓶、废旧材料等进行玩偶、生活实用品、交通工具模型等的设计制作。
3、与同学合作,进行风筝的扎、糊、绘全过程的制作,并进行放飞活动。
4、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
5、学习陶艺的制作方法。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
2、介绍一件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3、鼓励学生从课本中选一件最喜欢的作品,通过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欣赏作品的心得。
4、通过观看录像、图片等,欣赏雕塑和现代工业产品,感受不同材质的美。
5、介绍一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6、欣赏我国的石窟艺术。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结合传统节日及学校的班队会等活动,设计、制作、展示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
2、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3、运用平衡、运动、光、电等科学常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4、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或展示活动。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2一、学习情况分析(知识、能力、学习习惯等)
本年级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厚,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材料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浙江人民美术版第十册教科书编者在编写时本着以促进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理念,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五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形成了新的美术教材新体系。全册共有19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
在本册内容的教学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时和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教学目标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材料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材料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五、教学措施
1、多给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开阔视野,在平时教学中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进行的“玩”中各种想象画训练,各种不同美术知识技能渗透,以提高学生作品的表现力,对自己美术能力充满信心。
2、结合不同班级情况与学生各自不同表现,多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术带给他们的感觉,经过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3、在教学方法上不宜过分强调严谨的素描结构、透视规律、色彩原理等,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想象和个性发展。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3一、总体思路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已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五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全册共有16课。
二、教学目标
1、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才,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才,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设计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三、教学方法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达到自身进一不发展的目的。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6、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7、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8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万绿丛中一点红》
第二周《色彩的和谐》
第三周《美丽的纹样》
第四周《礼物的外套》
第五周《趣味文字》
第六周《地球的新生》
第七周《古朴精美的华表》
第八周《鸟语花香》
第九周《陶泥的世界》
第十周《诗情画意》
第十一周《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
第十二周《会跳的玩具》
第十三周《电脑美术》
第十四周《美术学习记录袋》
第十五周《元宵节里挂彩灯》
第十六周《珍爱国宝》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总复习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4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和理念,并运用新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美术教学工作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我担任一至五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周课时每班两节课,本学期一共280节课。我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针对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情况,通过美术课教学,将欣赏、绘画、工艺、手工融合贯通在一起,以多种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使学生掌握绘画技法,继续接受色彩的传统教学和画画的技法、方法、设计和手工继续深入学习。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并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脱离开书本教材,自己独立的、大胆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三、具体工作:
1、继续加强美术新课程标准和业务培训,深化教学观念和理念。
本学期,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利用一切时间,自学、勤练、寻找自身的不足,要以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研究活动,加强自己对案例研究,使自己由认识新课程到走进新课程。
2、课堂教学活动。
加强课堂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及新教法的研究。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开展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同时发挥自己的创造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开发教材内容、运用新理念、尝试新教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针对于学生在心理上渐渐成熟的特点,针对于对知识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研究的心理,我在课堂上将讨论交流、分工合作、资料调查、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欣赏等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有主,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展学习的兴趣和技能。
3、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我在教学中改变过去的评价观念,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兴趣、投入、积极、对探讨问题的贡献、对问题反应的敏感程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主动探究,能否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否汲取信息和运用信息形成个人观点,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效果和对自己观点的自圆其说,以及的体验和对学习方法的领悟等方面的评价。评价用语也要改变。过去教师习惯的“选出谁画得”、“那张最差”之类的语言,应改为“选出你最喜欢的画”------强调个性审美取向;“你能改进他的创造吗?-----启发创造思维,完善他人创造的语言。
四、教材的特殊处理:
1、新课程改革中虽然不提倡教师板演,但是我觉得一年级可以适当的示范,也能促进课程的学习。
2、一些手工课需要涉及一些现成的实物,而课本中的平面实物图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为克服这一不足,我在教学将准备一些实物,使教学更直观,提高教学质量。
3、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将有些课题进行删减或增加其它的内容,从而更利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本校美术课的特色教学。
4、要求学生作好材料的准备工作。
要做到:课前布置,课时检查,课后整理。材料的准备宁可充足有余,不可临时不足,影响教学进程。
五、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课堂秩序,防止意外发生。
美术课在操作过程中比较活跃是正常的。但不能因此影响教学秩序,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2、自调颜料比较难把握,应该注意课室卫生,用品的清洗。
总之,美术教学活动在遵循基础课程改革精神的前提下,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兴趣、经验、知识的发展为目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以及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学会简单的美术技能和美术创造意识为教学的目标,提高美术教学工作的质量。本学期的科研小课题------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教学研究。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计划5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布置了14课,其中有欣赏课2课,绘画课8课,工艺美术课4课。本册绘画课中布置了三课《学画中国画》,工艺课中布置了版画,由于实际情况和授课条件的关系,完成有一定困难,拟据实际情况选学。其它的和同学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完成。
二、同学情况分析
同学已经到了五年级,学习任务比以前更重一些,时间不多。但是本年级同学对美术这门课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愿意学。还有局部同学特别喜好,在这方面也有特长。针对这些优势和缺乏,只要扬长避短,适时点拨,点滴渗透,同学在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都可以有一定的增加和提高。
三、重点难点
根据同学情况和地域的情况,我决定把本期重点放在工艺课上。本期工艺课中的《美化板报、墙报》与同学活动关系密切,有实用价值,所以把这一课和其相关内容作为重点。本学期教材布置的素描基础:物体的结构比例和透视基础。这两方面的内容共有四课,专业性很强,概念笼统,同学没有接触过,比较难于理解。这是本期学习的一个难点。
四、教学模式
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和同学实际情况,在本期的教学活动中,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室内和室外教学相结合,知识讲解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想像与写实相结合,教师引导和同学自主学习相结合。
五、课时布置
1、封二画页(欣赏)1课时
2、难忘的一件事(欣赏、绘画)1课时
3、比例的美感(绘画)2课时
4、立方体和长方体的透视现象(绘画)2—3课时
5、圆柱体的透视现象(绘画)2课时
6、物体的结构(绘画)1课时
7、美化板报(工艺)5课时
(其中美术字2课时,板报设计制作3课时)
8、做风筝(工艺)1课时
9、纸筒人(工艺)2课时
篇5
简易方程(1)
纠错锦囊
用简便方法计算。
2.5×7.1×4
16.12×99+16.12
5.2×0.9+0.9
5.2×0.9+0.9
0.75×199
0.86×15.7-0.86×14.7
0.25×36
7.28×99+7.28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简易方程(2)
纠错锦囊
用简便方法计算。
26×15.7+15.7×24
1.2×(9.6÷2.4)÷4.8
4.8-4.8×0.5
8.05×3.4+7.6
(3.275+0.625)×3.32×25
32+4.9-0.9
(1.25-0.125)×8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简易方程(3)
纠错锦囊
用简便方法计算。
4.8×100.1
7.09×10.8-0.8×7.09
12.5×0.4×2.5×8
0.657×279
0.96
÷(4.2
-3.4)×
1.25
9.5×99.8
4.8
×(15
÷
2.4)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简易方程(4)
纠错锦囊
用简便方法计算。
8.7
×
17.4
-
8.7
×
7.4
2.5×(3.8×0.04)
3.8×299.9
2.5×1.25×0.32
0.125×72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折线统计图(1)
纠错锦囊
4.8×9.1-0.5
2.9+0.6×7.5
4.2×1.8-0.1
8.6×6.5+6.4
5.59-3×4.3
0.2×5.6+2.5
3.053-0.1×5.3
9.4×8.4+5.8
0.5×4.6+7.1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折线统计图(2)
纠错锦囊
6.908-1.3×1.6
2011.248-4.6×3.8
13.596-9.1×5.6
229.570.4×1.9
11.259-2.1×7.9
7.3+3.8×2.3
1.8×9.6-1.7
9.3+6.1×4.8
27.5×5.7+5.8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折线统计图(3)
纠错锦囊
8.7×0.1-0.1
8.999-1.7×4.7
8.6×8.9+8
1.7+0.3×7.6
4.584-2.1×0.4
9.8×4.3+9.6
7.7×9.9+7.7
8.7+3.4×9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折线统计图(4)
纠错锦囊
0.3+2.8×3.5
5×1.1-0.2
2.9×8.2+9.2
3.9×1.7+0.5
0.739-1.1×4.9
0.3×0.9-0.1
9.2+9×3.9
8.8+0.6×0.1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因数和倍数(1)
纠错锦囊
1、已知25.16÷0.37=68,直接写出下列各式的得数。
251.6÷3.7=
0.2515÷0.37=
2.516÷37=
25.16÷0.037=
2.516÷0.037=
25.16÷(
)=6.8
2、1吨36千克=(
)吨
84分=(
)小时
15千克15克=(
)千克
36小时=(
)天
3、将3.18÷1.8、3.18÷0.8、3.18÷1.2、3.18÷1、3.18÷0.99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因数和倍数(2)
纠错锦囊
1.25×3.2×0.25
4.7×1.25×1.6
1.25×88
1.25×6.4×0.25
4.6×0.35+4.6×0.65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因数和倍数(3)
纠错锦囊
2.55×1.5+1.5+6.45×1.5
12.5×5×0.16
2.95×101-2.95
3.2×10.1
0.52×105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因数和倍数(4)
纠错锦囊
10.01×4.5
59÷0.25
1.8×0.9+0.18
5.4×0.68+3.4×2×0.46
8.9×9.9+11×0.99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1)
纠错锦囊
+=
1-=
+=
-=
0.75=
+
=
2
-
=
+
=
+=
―=
―=
402=
3.14×8=
6-=
+3=
-=
-=
+=
-=
+=
3――=
--=
-=
-=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2)
纠错锦囊
+=
+=
+=
-=
+=
-=
5-=
=
1-
2-
+=
+=
-=
-=
1-=
+=
0.62=
+=
-=
1-=
+=
-=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3)
纠错锦囊
1--=
++=
1
-
+
=
5
-
-
=
1-=
-=
=
-(+)=
--=
++=
+(+)=
-+=
+++=
-+=
-+-=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分数的意义与性质(4)
纠错锦囊
+=
-=
+=
-=
+=
+=
-=
+=
+-=
-(+)=
-(+)=
3--=
+-=
-+=
-(+)=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分数加减法
(1)
纠错锦囊
+=
+=
+=
+=
+=
+=
-=
-=
-=
-=
-=
-=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分数加减法(2)
纠错锦囊
++
++
++
+++
+++
825+713+1725+613
+++
+++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分数加减法(3)
纠错锦囊
5
--
15--
11-
-
109-14-34
54+12-14
75+13-25
97+15-27
76+17-16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分数加减法(4)
纠错锦囊
++
--
2-1-
1--
1--
++
--
1++
--
++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圆(1)
纠错锦囊
3.14×1=
3.14×2=
3.14×3=
3.14×4=
3.14×5=
3.14×6=
3.14×7=
3.14×8=
3.14×9=
3.14×10=
3.14×20=
3.14×30=
3.14×40=
3.14×50=
3.14×60=
3.14×70=
3.14×80=
3.14×90=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圆(2)
纠错锦囊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圆(3)
纠错锦囊
用简便方法计算。
6.75-2+7-4=
12―0.6―6=
3+3+0.875+6=
12-5+7-4=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圆(4)
纠错锦囊
2+1=
3-1=
4+3=
5+6=
8-1=
6-2=
9-7=
5-1=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1)
纠错锦囊
+-
+-
-+
+-
++
+-
+-
++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2)
纠错锦囊
+-
+-
+-
++
+-
-+
+-
++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3)
纠错锦囊
计算,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
+-
++
2--
+++
-(-)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4)
纠错锦囊
计算下列各题,要写出主要计算过程,能用简便方法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
2--
-+
68-
7.5
+
32-2.5
-(
-)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整理与复习(1)
纠错锦囊
+=
+=
1-=
-=
+=
-=
1-=
1--=
+=
1--=
1--=
3+2=
8-7=
8+2=
6-1=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整理与复习(2)
纠错锦囊
4+5=
1+5=
6-2=
4+2=
+=
3-2=
8-6=
3+2=
7-4=
+=
+=
4/9+1/3=
7--=
+=
―=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整理与复习(3)
纠错锦囊
+=
3+5=
-=
2+1=
1
-=
+-=
0.6+=
3-2=
9-2
=
1-=
8-3=
7+5=
4+3=
5+2=
3-1=
书写:
格式:
正确率:
日期: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
整理与复习(4)
纠错锦囊
-=
+=
-=
2-=
1-=
1-=
-=
+=
+2+2=
1-=
1+=
2+2=
1+=
8-1=
2+1=
书写:
格式:
篇6
学习
内容
容积和容积单位
第
1
0课时
课型
新授
学习
目标
1、我能理解容积的含义,会给物体标注合适的容积单位。
2、我会推导出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计算物体的容积。
3、我能总结出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
重点
容积单位换算
教学
难点
容积单位换算
教具
运用
量杯、量筒、容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填入适当的单位名称.
(1)
一支粉笔的体积是8(
).
(2) 一堆木料的体积是2(
).
3.说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班级分好合作小学小组,指名小组全员接力法回答,回答完全正确加最高分10分,其他小组注意倾听,能及时纠错的个人给本小组挣分,目的的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新课讲授】
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2、教学容器、容积的概念。
(1)课件展示魔方和装米的长方体木盒,仔细阿观察:
谁的体积大?魔方和木盒能装东西吗?引出容器,举例说说在我们生活中的容器有哪些?引出容积的概念。
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
2.教学容积单位。
(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那容积单位可以用哪些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内容。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升、毫升
(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
1升=1000毫升(1L=1000mL)
(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课件演示:1升=1立方分米
推导出
1毫升=1立方厘米
(5)练习:试一试:
4
L
=(
)ml
2.4
L
=(
)
ml
4800
ml
=(
)
L
25
ml
=(
)
L
3.新知应用。
出示例5:一种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dm,宽4dm,高2dm。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指一名学生读题。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汽油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应该怎样算?
(2)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3)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5×4×2=40(dm3)40dm3=40L
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40L。
(4)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请学生想一想,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①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②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
【知识应用】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容积单位。
一瓶墨水约50
一桶色拉油约5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约6
2、判断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900升。
(2)一只杯子装满水是1升,杯子的容积就是1立方分米。
(3)一个正方体木块,棱长4厘米,容积是64毫升。
(4)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是完全相同的,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5)一个量杯装有水10ml,我们就说量杯的容积是10ml。
(6)一个纸盒体积是60cm3,它的容积也是60cm3。
3、应用题
1、一个正方体水箱,从里面量棱长3分米,这个水箱的容积是多少?
2、一个无盖长方体铁皮水槽长12分米,宽5分米,高2分米。这个水槽最多可以装多少升水?
【课堂小结】
出示学习目标小结。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1)
1L=1000mL1L=1dm3
1mL=1cm3
例5:5×4×2=40(dm3)
40dm3=40L
篇7
分数的产生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2019三上·瑞安期末)
下面涂色部分不能用分数
表示的是(
)。
A
.
B
.
C
.
2.
(2分)
(2019三下·东台期末)
如图中的阴影部分,不能用
表示的是(
)
A
.
B
.
C
.
D
.
3.
(2分)
下列图形(
)能表示出分数
。
A
.
B
.
C
.
4.
(2分)
(2019三上·大田期末)
下面涂色部分不能用分数
表示的是(
)
A
.
B
.
C
.
D
.
5.
(2分)
8本同样的练习本共厚1cm,3本这样的练习本共厚(
)cm。
A
.
B
.
C
.
6.
(2分)
(2019三上·萧山期末)
下面各图中,涂色部分能用
表示的是(
)。
A
.
B
.
C
.
7.
(2分)
(2018·海安)
把3米长的木料平均锯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
A
.
B
.
米
C
.
D
.
米
二、判断题
(共3题;共6分)
8.
(2分)
(2020三上·尖草坪期末)
把一根绳子分成5份,每份是这根绳子的
。(
)
9.
(2分)
3吨的
比1吨的
重。(
)
10.
(2分)
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可以用
表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判断题
(共3题;共6分)
8-1、
篇8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共15题;共15分)
1.
(1分)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
)
A
.
5
B
.
5
C
.
5
2.
(1分)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
)
A
.
1
B
.
1
C
.
1
3.
(1分)一个集装箱的体积大约是60(
)
A
.
B
.
C
.
4.
(1分)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25
,它的棱长是(
)cm。
A
.
5
B
.
15
C
.
25
5.
(1分)表面积是96
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
)
A
.
16
B
.
32
C
.
64
6.
(1分)棱长是6cm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相比(
)
A
.
一样大
B
.
体积大
C
.
无法比较
7.
(1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
)
A
.
3
B
.
9
C
.
27
8.
(1分)长方体的体积比正方体的体积大
9.
(1分)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10.
(1分)只有棱长是1m的正方体的体积才能是1
。
11.
(1分)表面相等的两个长方体,它们的体积一定相等。
12.
(1分)一个正方体的橡皮捏成一个长方体后,虽然它的形状变了,但它所占的空间大小没有变。
13.
(1分)把一个棱长是8cm的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底面积是32
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厘米?
14.
(1分)一个封闭的长方体玻璃容器。从里面量长是30cm,宽和高都是10cm,里面装有6cm深的溶液,如果把这个容器立起来,现在的溶液深多少厘米?
15.
(1分)某果汁饮料厂原来用棱长是10cm的正方体包装盒包装果汁。改进生产工艺后,把原包装改成了棱长是5cm正方体包装盒,请你帮忙算一算,原来200盒果汁饮料,现在要装多少盒?(包装盒厚度忽略不计)。
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共3题;共4分)
16.
(1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4
=_______
5.6
=_______
1200
=_______
360
=_______
5.24
=_______
1.65
=_______
17.
(1分)妈妈把6盒同样的饼干摆成如下形状,每盒饼干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8.
(2分)一个舞蹈室,铺地面共用了1600块长50cm、宽10cm、厚3cm的木质地板。
(1)这个舞蹈教室的底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铺地面共用了多少立方米的木材?
三、容积的意义及容积单位
(共6题;共13分)
19.
(4分)将合适的单位填在横线上。(填“
”、“
”、“
”、“
”或“
”)
(1)一个油桶能装5_______油;
(2)一小瓶墨水约是60_______;
(3)一座小型水库能蓄水80000
(4)一个火柴盒的体积约是6_______。
20.
(5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3.45
=_______
;
(2)0.32
=_______
;
(3)420
=_______
;
(4)8.04
=_______
=_______
;
(5)5.7
=_______
=_______
。
21.
(1分)一个水箱能装2
的水,说明这个水箱的(
)是2
A
.
质量
B
.
体积
C
.
容积
22.
(1分)一个长方体木箱的体积和容积相比(
)
A
.
一样大
B
.
体积大
C
.
容积大
D
.
无法确定
23.
(1分)一个油箱从里面量长0.7m、宽0.6m、高0.5m,求它的容积是多少升,列式为(
)
A
.
B
.
C
.
D
.
以上都不对
24.
(1分)一辆汽车的货箱是长方形形状的,从里面测量长是3.5m,宽是2.5m,高是2m。它能装下18
的货物吗?
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共5题;共5分)
25.
(1分)妈妈在一个底面积为60dm2的长方体鱼缸里放了一个假山石,水面上升了3cm。这个假山石的体积有_______立方厘米。
26.
(1分)一个盛有水的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2m,宽0.6m,水深1.2m,把一些石子放入鱼缸后,石子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深1.6m(没有水溢出).这些石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27.
(1分)把一个石块放到一个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高50厘米的长方体容器里,石块完全浸没,捞出石块后,水面下降了10厘米。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
28.
(1分)一颗钢珠的体积是10
。小明有5颗这样的钢珠,他把这5颗钢珠放在一个杯子中,又倒入350mL的水,正好盛满这个杯子,这个杯子的容积是多少升?
29.
(1分)一个长100cm、宽80cm的长方体水槽中放入一个长方体铁块,铁块完全浸入水中时,水面上升了4cm。如果铁块的长是40cm,宽是20cm,那么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共15题;共1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共3题;共4分)
16-1、
17-1、
18-1、
18-2、
三、容积的意义及容积单位
(共6题;共13分)
19-1、
19-2、
19-3、
19-4、
20-1、
20-2、
20-3、
20-4、
20-5、
21-1、
22-1、
23-1、
24-1、
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共5题;共5分)
25-1、
26-1、
27-1、
篇9
2.1因数和倍数
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进步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来检验一下!
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
1.
(2分)
(2019五上·龙华)
下面的数,因数的个数最多的是(
)。
A
.
36
B
.
39
C
.
40
D
.
48
2.
(2分)
一个数,它既是12的倍数,又是12的因数,这个数是(
)
A
.
6
B
.
12
C
.
144
3.
(2分)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48,它的最小倍数是(
)
A
.
24
B
.
48
C
.
1
4.
(2分)
属于因数和倍数的关系的等式是(
)。
A
.
2×0.25=0.5
B
.
2×25=50
C
.
2×0=0
5.
(2分)
8是下列哪个数字的因数(
)
A
.
15
B
.
16
C
.
20
6.
(2分)
一个合数至少有(
)个因数。
A
.
1
B
.
2
C
.
3
D
.
无数
7.
(2分)
3的倍数比2的倍数(
)。
A
.
多
B
.
少
C
.
一样多
D
.
无法比较
8.
(2分)
下面3句话中,(
)是错误的
A
.
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
B
.
奇数和偶数都有无数个
C
.
在3个连续的自然数中,一定有一个数是3的倍数
9.
(2分)
下面各组数中,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倍数的一组是(
)。
A
.
80和16
B
.
36和144
C
.
24和72
10.
(2分)
42÷3=14,我们可以说(
)。
A
.
42是倍数
B
.
3是因数
C
.
42是3的因数
D
.
42是3的倍数
11.
(2分)
古希腊数学家认为:如果一个数恰好等于它的所有约数(本身除外)相加的和,那么这个数就是“完全数”。例如:6有四个约数1、2、3、6,除本身6以外,还有1、2、3三个约数,6=1+2+3,恰好是所有约数之和,所以6就是“完全数”。下面数中是“完全数”的是(
)。
A
.
12
B
.
15
C
.
28
12.
(2分)
在小于10的数中,12的因数有(
)
A
.
4
B
.
5
C
.
6
13.
(2分)
18的倍数有(
)个。
A
.
4
B
.
6
C
.
8
D
.
无数
二、填空题
(共8题;共12分)
14.
(1分)
写出80以内,所有9的倍数:
________
50以内,所有4的倍数:
________
15.
(1分)
从小到大写出下列内数的因数.
——2、3、4、5、6、7、8、9、10、11、12________
16.
(1分)
下面的数各有几个因数?
9________ 19________
17.
(2分)
五(4)班同学参加植树劳动,要植树36棵,要求每行的棵数相同,有________种不同的方法。
18.
(1分)
24和25这两个数字因数最多的是 ________。
19.
(1分)
一个数既是30的倍数,又是30的因数,这个数是________.
20.
(2分)
一个数既是6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_。
21.
(3分)
(2017五上·运城期末)
在1,2,3,6,9,12,15,24中,6的因数有________,6的倍数有________.6既是6的________,又是6的________.
三、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22.
(5分)
在1~100的自然数中写出9的所有倍数。
23.
(5分)
一个数字既是5的倍数,又是40的因数,这个数字可能是多少?
24.
(5分)
五年级有42名同学参加校运动会开幕式表演。
(1)
训练时,老师给他们排队伍,这个队伍可以是________行________列,也可以是________行________列……最多可以排成________个不同的队伍。
(2)
经过主席台时,这些同学要分组变换队形,如果每组人数同样多,且不少于2人,则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请列表解决。
25.
(5分)
在下面的圈内填入适当的数.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二、填空题
(共8题;共12分)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三、解答题
(共4题;共20分)
22-1、
23-1、
24-1、
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出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提倡算法多元化。应该说算法的多元化来体现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性。但是作为一线数学教师,针对学生知识掌握检测中暴露出的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不断下降,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果呢?对这方面的情况应该有何良好对策。下面结合我近几年常态的教研活动中的思考与大家展开交流。
一、重视问题情境,忽视计算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生活化,教材编写者将计算教学融入学生非常兴趣的生活情景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计算教学和问题情境融为一体,谁轻谁重?在教学中引出一些问题。
某教师在教学北师版本二年级数学“乘法的认识”时,上课开始教师就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你喜欢儿童游乐园吗?(喜欢)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儿童乐园,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儿童乐园好好玩!有很多可以玩的游乐玩具。
生2:我发现小火车在铁轨上跑。
生3:我发现飞机玩具最受人欢迎,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队。
生4:我发现小朋友不能去这个湖里乘小船。湖边被拦住了。
……
10分钟后,学生还在对自己喜欢的儿童乐园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不断对学生的汇报加以激励评价。教师引导学生“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儿童乐园汇报自己的发现。整个课堂中学生的兴趣十足。在情景和计算一体协调的前提下,教师适度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尽快引导学生从情景生活中回归计算课堂的数学模型,突出计算课堂的教学本质。
二、重视计算数量,忽视习惯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习惯的养成过程。计算教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内容,计算也是数学教学中最基础和最容易掌握的。随着新课程对计算教学的改革,计算教学也引来一种新的挑战。教师对学生的计算正确率越来越关注,但是对计算的过程越来越忽视。计算题出错的原因有很多,但学习习惯不好是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常态的教学研讨中发现的问题及我的思考。
1.记忆的弱化
九九口诀表的背诵开始弱化,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能根据算法直觉感说出结果,对计算的算理的理解增加难度。教师探讨计算教学新方法的过程中,计算教学的优势加以继承和发扬,加强学生的九九口诀表和常用数据的记忆,让学生将基本口算和基础思考转化为直觉,形成计算的“熟能生巧”,高效率地提高学生计算的运算速度和正确率。
2.不重视习惯培养
(1)书写格式不强化
书写是反馈学生的一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延伸。但是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数学教师越来越不重视孩子的作业书写格式。比如,学生字迹潦草,3和5差不多一样,教师作业批改难度加大。同时,也有部分学生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没有规范地采用脱式计算,而是直接等出答案,看不到学生的计算过程,更不明白学生错在何处。所以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明确给出计算过程的范本,针对学生的字迹和书写格式要形成统一的格式要求,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习惯。
(2)检查习惯的缺失
学生感觉计算题是一种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之间的较量不是谁的正确率高而是谁的速度快。只要学生完成就宣布完成计算而忽视了计算结果的验算,导致了计算错误率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将初步计算过程的验算过程进行示范指导,通过作业的批阅反馈验算是提高计算高正确率的必要过程。教师作业验算的提醒、强调,验算过程的督促、落实,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慢慢养成自主检查、验算的习惯。
三、重视计算多元,忽视策略优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元化,是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希望学生独立自主探索发展个人思维能力。但是在算法多元化的汇报和交流过程中,由于群体发散思维的思考角度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对不同计算方法的认知化存在差异。
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好地根据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的发展空间,不断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元化的思想。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在学生挖掘的多元化算法以一种平等的参与者身份进行引导,难道每种方法都是平等的吗?事实上,学生汇报的几种口算方法都是常见的计算方法,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方法。但是学生汇报的竖式计算方法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第一次出现的方法,它也是学生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一个基础,甚至是后面所有计算问题的通用方法。
通过强化引导学生归纳掌握竖式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在练习时,统一采用竖式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通过这样的探索、操作、比较过程,让学生体会计算题的多元性,同时感知竖式计算的优化性。
综观目前的计算教学,算法多元化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思维的舞台,它不是教学目标的追求,在学生多元展示的思维下,教师要充当最佳算法优化的引导者。作为一名教育者,教师要继承和发扬计算教学传统的优势,照顾整体学生对于算法优化的掌握,真正做到“重算理、优算法、达快算”的效果,使学生的计算能力飞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