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管理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施工质量管理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施工质量管理计划

篇1

关键词:配网基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质量优化管理

一、配网基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设计缺乏规范性

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过程中没有遵循相关规范,审核单位也缺乏缺乏充分的检查,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质量问题没有得到控制,影响到施工后续的质量管理。

(二)质量管理制度缺失

由于配网基建工程本身具有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对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较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进行质量管理时,对施工环节和施工流程进行全面优化控制,减少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1]

(三)施工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

由于配网基建工程的施工人需求量大,流动性也比较大,部分施工人员缺乏施工专业素养,在相关技术培训中很难达到相应效果,同时缺乏质量意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容易影响到施工质量。

(四)工程验收缺乏工作标准

配网基建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发生安全隐患的概率会大大增加,为配网基建工程应用带来严重后果。在施工完成后的验收过程中,必须做好全方位验收工作,对验收标准做好全面控制。在实际验收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质量控制意识,导致验收工作不到位,缺乏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段保障验收工作的落实控制。

二、配网基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优化策略

(一)重视配网基建工程的前期设计工作

配网基建工程的前期设计对于后续施工的质量管理优化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在前期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对配网基建工程的建设需求和建设环境进行前期调查和研究,对于设计中的质量问题进行优化,对于施工现场的自然环境和人为影响因素进行细致深入的调查,保证配网基建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技术性。在初步设计完成后要进行会审,保证施工设计合理,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2]

(二)做好质量管理的制度化工作

在配网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视相关质量控制的标准和要求,统一配网工程施工记录,规范施工标准,确定施工质量控制方案,为后续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依据,也为相关施工环节的落实提供重要的指导。在施工现场要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开展精细化培训课程,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具有良好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控能力,及时发现各类质量问题并予以解决,对于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和极易出现质量隐患风险的环节要做到重点控制,在施工前要对施工工地进行工艺标准交底,明确施工工艺要求和质量,对于可能出现的风险要进行提前的风险预测,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做好风险应对,提高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减少质量问题导致的损失。

(三)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控

实际施工阶段是配网基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对于质量工作的开展不到位会对后续施工产生严重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从科学的角度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可以利用各种技术对于质量管理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工程进度编制项目设置表,严格执行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做好检查记录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做好跟踪检查,对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要进行重点排查,并进行科学有效的解决和应对,在实际施工中,要对质量管理工作的控制目标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责任要落实到岗位,并及时问责,严肃处理。[3]

(四)严格执行验收标准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严格依据相关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做好对工程施工过程的有效管控和最终把关,保证配网基建工程质量验收工作,阶段性验收要做好对隐蔽工程的验收,竣工验收是对于施工质量问题进行最终发现的关键阶段,在工程验收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负责的质量意识,对于施工情况进行全面审查并做好记录,依据相应施工阶段的各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督促监理单位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标准进行监督,建立关键施工工序控制制度,保存相关图文资料,相关单位做好监督管理职责。

(五)合理安排配网基建工程资金

在施工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到实际的施工情况,在招标过程中要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完成招标工作,保证充足的施工时间,从而保证工程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在资金投入中也要结合配网基建工程的管理和施工,控制资金投入,根据工程进度,依据资金使用计划合理分配,加快工程验收,完成缺陷整改,避免配网工程扎堆,合理分配相应资金。

篇2

关键词:园林绿化 施工 质量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存在于园林绿化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1.1缺乏到位的企业管理和具有计划性的施工组织

“城市农民”是园林绿化企业长期以来的称呼,虽然不够严谨,但是十分明确地反映出了园林绿化企业由于缺乏对经营管理、施工现场管理足够重视而使企业管理落后的状况。缺乏对施工可操作性的施工计划的制定是园林绿化企业企业管理落后的施工过程的直接表现。

1.2在质量上面,缺乏与规范要求的相符性

在目前的苗木市场上,对于大规格的苗木供应十分紧张然而需求又十分旺盛,对于大中型新优园林植物苗木更是紧俏,价格昂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节省成本,苗木规格被施工单位大大降低,苗木数量被减少,加之欠缺规范性的施工,使景观的立体感和稠密度都受到了破坏,从而影响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景观设计的质量。

1.3在管理人员方面,人员素质待开发

从园林绿化工程的严谨性和技术性方面来讲,与其他工程来讲,要求不是很高,从而误解了园林绿化工程的真正含义,没有给予栽培技术、植物生长习性、立地条件等知识以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大量苗木死亡,加大了工程成本。 素质不高的个体队伍在园林绿化工程高利润、小风险的诱惑之下使绿化施工行业充斥了大量的低素质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的基本规范、程序等最基础的施工资料都不能得到施工人员的认知,从而使施工质量得不到基本的保证,大大地影响到了园林绿化原有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二.园林工程施工准备

园林工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工程且需要有一个持续的使用寿命和艺术寿命。组织措施是项目正常开展的基础,施工组织设计包括以下内容:编制依据及说明、施工准备工作、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主要的施工方法、工程重点难点应对措施、施工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资源需求计划、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生产保证措、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2.1技术准备工作

首先应熟悉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意图、图纸和质量的要求,并由设计人员向施工人员进行设计交底。现场勘查,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及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勘查,一般包括:现场周围环境、施工条件、电源、水源、土源、道路交通、堆料场地、生活设施的位置,以及市政、电讯应配合的部门和定点放线的依据,做好原有线管的登记工作。并根据施工图和现场的条件,做好图纸会审。

2.2 组建项目部和技术交底制度

应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健全管理网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主管组成的生产指挥系统对工程质量负全责,并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系统,推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谁的目标谁负责、谁的问题追究谁的责任。由项目经理负责制落实到各个岗位,组成一个现场质保体系网络,明确责任,层层进行质量把关,保持管理人员的稳定,并且常驻现场。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明确工程质量责任制,各有关职能人员都要明确自己在保证工程质量中的责任,各负其职,各尽其责,以工作质量来保证工程质量。

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在开工前首先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听取设计交底,然后,在施工队内部实行一级向一级交底的制度,总工程师应向项目技术负责人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及时向工序施工技术员交底,做到级级责任清楚、任务明确。对于重要内容除了口头交底外,还应进行书面交底。

三.加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3.1 重视土壤的处理工作

土壤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植物今后的生长, 要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化验分析,从酸碱度、孔隙度、透水透气性以及持水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测试,再采取相应的消毒、施基肥、客土等措施。对土壤的翻挖深度、客土质量、基肥的腐熟程度及施入量、地形的平整度都要符合相关要求。

3.2 定点放线的处理

一般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种植穴标明中心点位置,种植槽标明边线,但特殊情况又需灵活处理,放线时就须灵活处理,适当调整株间距离。行道树的栽植,由于道路两侧地下管线、消防栓较多等因素,栽植时要适当作些调整。

3.3 种植穴、槽的挖掘

种植穴、槽的挖掘视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土壤情况来要求,尤其是土质较差的种植穴一定要挖深些,然后更换成种植土,并对种植穴、槽施基肥,以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环境。

3.4 把好苗木的质量关

3.4 .1乔木:

尽力选择本地培育的乔木,在栽植时能更好的适应和生长。选择时要根据乔木的株形、冠幅、高度、干径、土球大小、根系发育情况等严格把关,选择符合设计要求、生长健壮、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的优良苗木。

3.4 .2灌木:

灌木要根系发达,叶色鲜艳,叶簇丰满,高度符合设计要求。

3.4 .3草坪

栽植草坪最重要的是对种植土的处理和草种的选择。种植土必须要清除杂草,杂草率不得超过5%,栽植前应打除草剂,消除种植土内的杂草种子,以免后期杂草太多加大了养护的成本,对草坪本身的生长也不利;草皮或草种应选择优良品种,以前常用的进口草坪,比如:混播草皮,由于生长过快,造成了水资源大量浪费,养护修剪成本大大提高高,生态效益差等,应逐渐淘汰,应尽量使用养护成本低、生态效益好的草皮,比如台湾二号草皮或乡土地被麦冬、吉祥草等,没有修剪量,耐旱,耐践踏、草层厚实,非常适合人坐或行走。

3.5 苗木栽植

3.5.1苗木栽植前的修剪

苗木栽植前应对苗木根系、树冠进行修剪,拆除苗木根部的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剪掉腐烂的根;修剪苗木的枯枝、断枝;对常绿植物要去掉树叶,以减少树木的水分蒸发。

3.5.2 苗木栽植

乔木栽植时,种植穴底部要踏平;裸根的,种植穴底部要将土填成锥形;填土时要分层压实,用锄把捣实,不留空隙;注意乔木观赏面的朝向。灌木栽植时要注意栽植的间距要均匀,不要稀密不一致;同时注意栽植时要压密实,灌水时才不会倒苗。同时针对不同植物的生理特征的不同要求给以不同的对待,对喜水的植物可以深栽,比如柳树、水杉等,对不喜水的植物要髙栽,不让根长期泡在水中,容易造成根的腐烂导致植物的死亡,如:桂花、广玉兰、白玉兰、含笑等,对喜阴的植物要栽植在建筑物较背得地方,比如:八角金盘、麦冬等,对喜阳的植物要栽植在建筑物的向阳处,比如:金叶女贞、红叶石楠等,根据植物的生理特征去布置植物,植物能最好的生长,达到最好的生长状态。

3.5.3浇定根水

苗木栽植后24h 内必须浇定根水,且要浇透。以后应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补水,种植后浇水不少于3 遍。黏性土壤,宜适量浇水;根系不发达树种,浇水量宜较多;肉质根系树种,浇水量宜少;对于土质较硬的应钻孔至树的根部后从钻孔处浇水,以免水分流失没有渗入树的根部。

参考文献:

[1]陈佩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管理初探[J].建材与装饰2007.

[2]王峰.综述园林绿化工程现场施工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9).

篇3

关键词: 质量管理;电力工程;经济效益;重要性;措施

引言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增加了工业领域与居民生活对电力的需求量,导致电力工程发展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然而电力工程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尤其是质量问题。质量是有效实施各项电力工程的重要基础,若缺乏质量保障,则难以发挥电力工程的功能,甚至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威胁,不利于经济的顺利发展和社会稳定。

1质量管理对电力工程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提升电力工程质量对工程的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是管理人员最重视的问题,在实际中,部分管理人员为寻求一时的利益,以损害工程质量为代价,选择的材料规格较低,通过实践可知,该做法只会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唯有提升工程的质量,才能充分保证有效使用电力工程,进而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首先,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可以为施工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保证,从而为企业带来利益。施工中,优化施工方案和施工工序、合理选择材料不仅带来了高质量的工程,还为企业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同时,工程质量必须以高素质的施工人员为保证,因此企业在前期必须为员工提供培训,员工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企业效率,降低错误发生率,也提高了企业效益。其次,企业产品的质量也是影响企业业务的重要因素,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吸引客户,从而提高企业效益。企业信用度虽然不是有形资产,但它却能为企业带来客观的利益,企业只有建立起自己的信誉才能在竞争中立足。现在电力行业内部的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企业都涌入进来,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就要看产品的质量,只有质量过硬才能赢得客户的信赖,也才能赢得长远发展的机会。

2质量管理对提高电力工程经济效益的优化措施

2.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

观念问题是所有工作的基础,员工若未能树立正确的观念,施工不符合标准要求,则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显然,质量观念不但要注重较高的质量,还必须对成本意识给予重视。若施工人员素质较高,有较强的质量观念,则在施工期间能将各个细节落实到位,进而充分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对于企业而言,若要促使职工树立良好的质量观念则应当采取相应的手段,比如培训,针对职业技能与思想观念展开,唯有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增强员工素|,提升其质量观念。提高施工技巧有利于减少施工人员施工期间产生的错误,提升效率,转变员工思想观念,促使其更加重视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自身发展。

2.2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

电力工程的建设和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亟待将电力工程建设各个环节落实到位。必须在内部构建科学的组织机构,明确这些组织机构中各个人员的职责。如果企业的制度规范能充分保证科学合理开展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则必须以制度规范为基础。有效实施一项工程或者开展一项工作的基础即为构建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良好的组织机构有利于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特别像这种关系着人民的切身利益的工程的建设,更加必须要有好的组织机构来分配所有的事情。在电力工程建设有限的范围之内,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这对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电力工程项目中组织机构中存在的一些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解决的措施,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就能使电力工程中组织机构在对人员的管理上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一个企业建设的根本就是完善的组织机构,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可以让很多事情的进展变的非常的顺利,这些机构会对当前的人员配置和材料配置以及怎样的优化结合都会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让所有的人员和材料都会以最优的组合的形式出现。

2.3明确的质量目标

一项施工任务完成必须使得工程质量合格,若缺乏质量保证,则工程效益将为零,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所以,在施工开始时必须树立和整体工程质量标准相关的目标,订立明确的目标才能促使企业实现良好的工程质量。例如,可在合同条款中确定工程的质量标准,唯有符合标准之后才能验收工程,进而有效增强施工企业对施工质量的重视。具体到施工过程中,企业又要为施工各阶段制定每个部分工程的质量目标,整体质量目标的实现是靠完成一个个小目标累积而成的,而且还要把质量保证的任务具体分配给各个部门和负责人,这样才能做好每个细节,确保每个问题不会被遗漏。

2.4加强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

对施工质量来说,材料时重要的基础,若材料缺乏良好的质量,则难以建造高质量的工程。项目的材料管理主要涉及成本与质量两方面。首先,采购人员必须对材料市场进行有效把握,确定在市场价范围内的购买价格,并且要联系生产厂家,得到更低价。其次,在购买材料过程中要仔细检验材料的质量,安检证明以及型号规格等等,以确保材料的可使用性和安全性,同时购买材料要根据施工需要购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以符合成本要求和质量要求;对暂时不用的材料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储存,不能全部堆在一起,有些材料容易氧化,有些材料不能受潮,各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储存,施工场地的材料必须确保是合格的。

2.5强化质量管理手段

对于工程而言,施工过程是一个重要部分全部前期工作都为施工奠定基础,应当对施工中的质量管理进行强化,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进行施工时先要监督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的人与事进行调控。监督即为为保证现场的工作制度,落实程序,并对现场施工进度进行合理把握。尤其是要监督那些具有较强隐蔽性的工作,防患于未然,对现场的各个环节给予重视,强化监督并及时找出和解决问题。另外,还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其次,对已经制定的计划不能随意变更,如果确有必要进行修正,要经过严密论证,并报管理人员审批,然后提请委托施工方审阅,确保客户的满意度,但同时又要保证工程质量。再次,要发挥合同对施工方的约束作用,合同中对工程质量和施工规格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果施工方不按照合同条款施工,会被视为违约,将承担法律责任,特别要注意监督施工方的转包、违法分包现象,以及技术人员配备等问题。通过这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可以确保工程质量,又不给企业造成浪费,最终提高企业效益。

2.6提高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获得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其发展也需要配套建设作为支撑,因而必须大力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的电力工程。部分电力施工单位对施工的进度过于重视,而忽视了施工质量及其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为产生这些情况会带来一些事故。若要避免电力工作企业产生事故,或者尽可能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则应当构建完善的施工监管制度。在一些管理部门内,增加一个监管部门,这个部门就是对所有的在建工程和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避免他们对工程的质量和自己热人身安全放松警惕。施工单位人员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保护好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这就要求所有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的管理需要加大监控的力度。在有限的范围内,建立健全施工的监管制度,监管制度的建立对施工过程提高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监管制度要求所有在施工单位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否则一律不准出现在施工的现场。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施工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没有过大的影响,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企业若不能充分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不但会使企业成本增多,而且对其信誉也有影响,最终不利于企业在行业中良好的竞争力。因此,企业应当对电力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进行严格控制。■

参考文献

[1]胡建安. 电力工程质量管理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2011,05:190-191.

篇4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1、引言

城市园林绿化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和建设国家园林城市为目的的一种新型园林。它的总体目标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它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文化娱乐、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场所,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它是通过工程技术来表现园林,使地面上的工程构筑物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本文就园林工程施工前期准备、施工方案设计、质量控制措施等进行阐述。

2、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2.1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2.1.1 工程正式立项

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前期,我们首先要对园林绿地建设进行一般程序和主要工作内容的详细规划。在实施每一项城市公共园林工程或一般绿化工程时,都应根据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环境建设的需要,并经过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证,证明该项目确有必要建设,并且已经具备了基本建设条件,能够修建成功。然后,就制定工程项目建设计划,经上级领导部门和城市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确立工程项目。

2.1.2 施工队进场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把工程做好,在施工队伍进场之前,首先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配备现场项目经理等管理人员;施工队伍的培训及落实情况;主要材料的采购;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办公用房及生活用房的落实措施等。

2.2 工程方案的确定

工程方案的确定是标书的核心内容,它应体现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水平及管理能力。第一,要制定出工程的施工流程,施工流程的安排要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第二,根据施工流程,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操作方案,进一步阐述各道程序应掌握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所表述的内容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立地条件和气候特点。第三,不能忽略养护期的管理。

2.3 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通常是以表格的形式加以表达,在表中要具体列出每项内容所需施工的时间,哪些内容的施工可同时进行,或交叉进行,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那么该表所列的时间也就是完成整个工程所需的时间。制作该表时,既要注意听取投资方的意见,也要考虑到客观的施工条件以及实际的工程量,切不可违背科学和客观可能而盲目制定。

2.4人员物资的配备

根据工程各分项内容的需要,科学地安排劳动力和工具设备。劳动力配备时还要注意技能的搭配,同样,工具设备也不仅要准备充分,而且要检查其完好及运行状况,只有如此才能保质保量,如期完成向投资方所作出的工期承诺。

2.5 质量保证措施

主要是强调如何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来保证工程的质量,通常应包括现场技术管理人员的配备、实施网络管理、做好设计交底、保证按图施工,建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等。

3、施工方案的设计

3.1施工流程

工序安排:清理场地平整场地放线定点挖种植穴和施基肥苗木规格及运输苗木种植种植浇灌养护施工后的清理

3.2根据地形设计合理的方案

首先要通过检测,分析土质是否符合种植条件,确定是否需要更换种植土。勘察地表以下1m左右的土层结构情况,如有建筑残基,需确定可行的清除方案,进行彻底清除。建造地形是为了解决园林绿化中的平面呆板、单调、缺乏艺术性的问题,使园林景观更富于变化。

一方面要依据设计要求,另一方面要依据视觉效果不断调整修改,从各个角度不断对比,依据自然地势进行再创造。由于建设工程中土方的进出需动用大笔的施工费用,因此土方量一定要测算准确,尽量减少误差,降低施工成本。一般做地形所使用的土方将平均下沉5~19cm的高度,并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方可沉实,因此在施工中要考虑到整体与长远的实际效果。

3.3植物的配置

植物的层次结构采用乔、灌、草相结合,以乔木为主。乔木的栽植密度不宜过大,株距一般为5~7m,为林下的灌木、花草留出生长空间,同时要注意植物喜阴阳的特性,在光照不足的地方,尽量选用耐阴的树种。耐阴的灌木品种有珍珠梅、金根木、接骨木等植物。另外,植于西侧的植物要选择一些不怕风吹的品种,因在冬季常刮西北风,会导致新栽的植物发生倒伏和抽条,从而使植物受到伤害,影响成活率。植物的配置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同时还要体现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明显的季节性,避免单调和雷同,要达到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红叶满目,冬季苍翠迷人,做到四季风光景观各异,使游人能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万千景象。

3.4 工期安排

应按施工方案中的施工流程及合同约定的工期安排,可列表完成。建议较大的工程可将种植施工细分为:落叶乔灌木种植、常绿乔灌木种植、花卉草坪种植、不宜在种植施工期间完成的植物的种植等几个部分。由于每项植物适宜的种植时间各不相同,有的植物在合同规定的种植施工工期内不适宜种植。如果未在施工进度计划中单列出该不宜种植植物的计划种植施工时间范围,会给施工单位留下违约隐患。注意在养护期中明确冬季暂停养护的起、止时间。苗木进场计划时间表,按合同中的苗木表编制。注意不能忽略预期需补植苗木的进场时间,补植苗可标注为大致月份。此举可避免建设单位过分频繁地要求换苗。机械使用计划,应明确运输机械、园林机械的种类、数量及在现场使用的具体时间。注意不要忽略养护施工期间使用的剪草机械、喷药机械等园林机械。

3.5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

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注意不要忽略养护组,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注意不要忽略养护期间人工除草的人员。

4、园林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4.1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园林工程施工准备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工程建设建立一切必要的施工条件,确保施工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控制:

①会审图纸及技术交底,了解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难点,控制质量;

②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全面的技术文件,使园林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及保证质量,确保工期短、成本低、安全生产、效益好;

③现场勘察和临时设施的搭建。③物质准备和劳动力准备。

4.2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计划,编制具体的施工作业计划和相应的质量计划,对材料、机具、工艺、人员等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以保证园林工程产品总体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4.3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

工程进入完工验收阶段,应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收尾工作的清理,找出遗漏项目和需要修补的工程,并及时处理。由施工项目的上级部门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说明及竣工验收标准,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鉴定,评定等级,作为竣工交付的依据。

篇5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科室的根本目的。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在医疗质量内涵建设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严把医疗质量关,科室内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人会诊制度、重危病人及病案讨论制度。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按《病历书写规范》和评分标准执行,处方书写桉《处方管理办法》和处方评价执行。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认真落实患者权利,把科室服务的标识规范化。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医疗流程,方便患者就医。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就医环境,努力为患者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

加强科室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使科室全体医务人员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质观、职业道德观;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科室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医疗安全工作、学习,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比、学、超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

篇6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1、质量管理制度

1.1 项目经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经理确定后,公司企业经理应就本工程质量管理目标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落实项目经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这既是项目经理接受企业管理层检查、监督的依据,也是项目经理落实项目质量管理的保证。有利于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目标的达成,从而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1.2 施工技术人员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 项目经理部成立后,项目经理应就本工程质量管理目标颁布施工技术人员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作为对施工技术人员自身的约束,也作为项目检查、考核的依据。确定施工技术人员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有利于调动施工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项目经理部日常管理,有利于工程质量目标的达成。

1.3 施工班组质量目标责任制 项目经理与施工技术人员应就本工程质量管理目标颁布施工班组质量目标责任制,作为对施工班组作业质量的约束性文件,增强施工班组的质量意识,有利于施工工作的开展和提高作业效率,有利于工程质量目标的达成。

2、质量管理措施

2.1 组织措施

2.1.1 加强组织成员间协调与沟通 质量目标管理贯穿于园林绿化工程始终,期间存在多种关系,做好各组织成员间的协调与沟通,是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这些关系包括施工企业与发包方、设计方、监理方、监督机构之间,企业内部之间等。做好这些关系间的协调与沟通,才能传递准确无误的质量管理信息,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达成,从而保障工程的有序开展。

2.1.2 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参加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是工程质量的主要保障因素。要提高工程质量,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技术人员应有较高的质量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加强管理人员培训,以保证施工管理人员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从而以出色的工作质量,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质量。

2.1.3 加强工人专业技能培训 重视对各施工、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工人掌握更多的施工、养护知识,为更好地进行施工养护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以确保园林绿化工程质量。

2.2 技术措施

2.2.1 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工程开工前,有关人员应到现场搜集资料,了解施工现场的各种情况等。一般主要搜集环境、水、电、土地、交通、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材料、人力资源以及对工程施工有利或不利条件等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并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分析各种可能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因素,排除不利条件,利用有利条件,,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及时做好相关应对措施,才能避免不利情况的发生,从而避免影响园林绿化施工的不利因素,做到园林绿化施工质量良好管理与控制。

2.2.2 强调技术标准

1) 材料方面苗木的采购和种植,是园林工程绿化部分占的比重较大、技术风险较高的部分,注重材料采购质量是园林绿化整体效果的直观体现。苗木从采购到种植,要经过选苗、起苗、运输、种植、养护几个主要阶段,对于苗木的品种、树冠、形态、高度、根系等必须严格进行把关。

2) 起苗和运输 对大树、难移植的苗木,除加大加厚土球规格外,起苗上车前,除常规的土球包扎外,对树干进行草绳包扎并浇水后外加薄膜保水,效果更佳,能更好地提高苗木成活率。

3) 种植 栽种前应对苗木树冠、根系进行一定修剪整理,对树干的草绳包扎进行重新整理和加强,拆除带土球苗木根部的不易腐烂的包装物等。填土时要分层压实,不留空隙,栽种后24h内必须浇定根水,且一定要浇透,使土球与树穴周边的种植土充分粘实,这样可提高种植成活率。

4) 养护 苗木养护必须依据其生长习性及时对植物采取施肥、浇水、中耕、除草、修剪、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定时定量,严格把关,以确保其正常生长。坚持"三分种植,七分养护"的理念。

2.2.3 深化应急处理 建立健全园林绿化工程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员工应急处理能力,高质高效完成应急任务。这对提升企业形象、城市形象乃至国家形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3.1 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目标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经理部应针对每个工程的不同特性和需求,拟定与之相适应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目标,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力求做到事前控制。

3.2 严格执行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目标 确定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目标后,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此目标指导施工,坚持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施工,做好事中控制。

3.3 做好事后控制,最终达到目标质量要求,圆满完成施工任务。

3.4 施工质量问题反馈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经理部应定时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召开会议,要求施工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就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做出汇报,收集、整理问题反馈情况。

3.5 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总结 针对施工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反馈的质量问题,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经理部应组织高级技术人员、专家及有关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或总结出一些更好的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同时,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及相关人员应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未来能更好的处理相关问题,提出更为深刻的建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质量管理措施的明确,以及现场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等情况的分析讨论,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关于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方法和要点,为园林绿化质量管理提供了方便。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迅猛发展,园林绿化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参考文献:

[1]路银山,朱丽娟,白兰.如何对绿化工程进行质量控制管理[J].宁夏农林科技,2007.

[2]江石萍,彭易兰.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研究[J].中国园林,2003.

[3]张琳,胡广霞.浅谈居住小区绿化[J].河南林业科技,2000,(20).

[4]姚芳;园林绿化工程档案的管理与控制[J].城建档案,2008年07期.

[5]王建桥,陈宝军,王藏虎.强化科学管理 提高施工质量[J].水运工程,2003年02期.

[6]蔡成样;论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控制[J].科技资讯,2009年17期.

篇7

关键词:机械化施工,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许昌至扶沟高速公路起自许昌县张潘镇北,经许昌县五女店镇,鄢陵县陈店乡、大马乡、马栏乡,止于鄢陵县张桥乡,全长27.83公里,全线均为平原微丘区,设计行车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8米(按六车道布置),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为18cm,其中上面层厚4cm,中面层厚6cm,下面层厚8cm,上、中面层均采用改性沥青混凝土。双向6车道,沿线设有互通式立交2座、收费站1座,服务区1座。

2.施工关键环节质量控制

2.1混合料材料

拌和沥青混合料所用的矿料要干净,无垃圾、尘土等杂物,堆放要严格用隔断墙分开,防止不同粒径的料混杂,料场地面须经过硬化,并按地势顺坡排水,地面坡度宜2-4‰,其中细集料应该存放在高处并搭棚或覆盖以免遇雨水增加含水量。

2.2混合料出料温度的控制

按工程设计及规范要求,保证混合料出料温度,拌和不要超时,更不要欠时,成品混合料的温度过高过低都是不利的。同时需要根据天气变化早晚出料采用规范限定的高值,其它时间可采用规范规定的中值偏上温度。

2.3混合料的装车及运输

运输车辆车厢要保持干净,且在装车之前喷洒少量的1:3植物油混合水,以免高温的沥青混合料粘车帮和车底。装料时要尽量缩短出料口与车厢的高度并前、中、后分装。成品混合料在运输途中必须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如加盖苫布等,应尽量缩短运距,减少运输时间,以免沥青混合料温度降低过多。

2.4摊铺方向及速度

摊铺方向决定碾压方向,摊铺机摊铺时应按上下行车道前进方向进行,这样有利于道路交付使用后的行车舒适和道路的质量。在规范容许的速度范围内按照沥青混合料的供给情况调整好摊铺速度,以保持连续、稳定、均匀的摊铺作业并保证螺旋送料器不停转动,混合料不发生离析。速度不宜小于1m/min,否则摊铺机运行时其振动夯

锤带动熨平板起跳,摊铺后的表面起波纹。速度也不适宜大于4m/min,速度过快,则不能保证其摊铺层的初始压实度。同时施工现场根据生产和运输能力确定摊铺速度,尽量不停机。论文参考网。

2.5压实度及平整度过程控制及检测

压实分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压路机应以均匀速度行驶,压路机速度应规定。按铺层料温控制压实过程,及时检测压实后的平整度和密实度,如发现问题应趁热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为提高路面平整度,确保良好的压实效果,初压一律使用双钢轮压路机先轻后重,先使摊铺层得到初步稳定;复压用轮胎压路机,碾压过程中,由于轮胎对摊铺层混合料的揉搓作用,使结构层碾压密实,是结构层成型的主要阶段;终压用钢轮压路机,使摊摊层表面消除轮迹并最终碾压成型。压实度检测时宜采用连续之字行路线,并在每个碾压遍次后及时检测。施工碾压过程中的平整度检测使用六米铝合金方梁按行车道顺序取中连续排检,发现平整度不合格的地方用白色粉笔标出位置,以便及时找补,找补碾压时先静压,如果静压不能完全找补时则采用高频低幅碾压。

2.6卸料

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处停住顺序排队,正确指挥自卸车给摊铺机卸料,防止碰撞摊铺机,以免影响摊铺质量。同时避免洒落沥青混合料。混合料在装车过程中,料车做前后移动,以免形成锥形料堆,使粗细颗粒分离。注意摊铺机接料斗操作程序,以减少粗细料离析。摊铺机集料斗在刮板尚未露出,尚有约10cm厚的热料时拢料,这是在运料车刚退出时进行。而且做到在料斗两翼刚恢复原位时下一辆车即开始卸料。如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混合料要及时清出,不得撞击摊铺机。论文参考网。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2.7压路机喷水

喷洒在压路机钢轮上的碱性水是为防止钢轮上粘附沥青而用的,喷水量应控制好,在不粘钢轮面的情况下尽量少喷水,水量过多会使沥青混合料急速冷却,增加碾压的困难,并易使铺层产生裂纹。胶轮压路机不喷水,为防止粘轮可采用人工在压路机前后用喷雾器喷洒1:3植物油混合水。

2.8碾压速度

碾压速度应在规范中已有明确的规定。若使用振动压路机,其振幅和振频的选择很重要。一般压路机有高低两个振幅和振频30Hz和50Hz。对碾压沥青混凝土,最佳振幅在0.4mm-0.8mm之间,振动频率应高于25Hz,高频碾压的压实效果好,路面不会产生波纹和搓板,这一技术特性,特别适宜对改性沥青面层的碾压,它完全满足了改性沥青面层需要快速压实的要求。实际操作过程中,下面层采用低频高幅,中面层采用中频中幅,上面层采用高频低幅,因此对于碾压不同厚度的沥青混合料铺层,使用多振幅振频压路机可有更好、更多的选择,能完全保证压实质量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下中面层沥青砼施工碾压中震动宜使用高幅低频,面层沥青砼施工碾压时宜使用高频低幅。

2.9摊铺和碾压

摊铺和碾压是保证沥青路面平整度和密度的两个重要环节。在铺筑混合料之前,必须检查下承层。下承层应干燥、清洁和无任何松散的石料、灰尘与杂质。表面层铺筑前要对底面层进行平整度检测,尤其是桥头、接头等部位,凡满足不了平整度要求的进行处理。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不得在雨天、路面滞水及平均气温低于10℃时进行。要保证摊铺的均匀、连续、平整。当一台摊铺机作业时尽量将其夯锤振幅在材料及设备容许的范围内调整为最大,若两台或三台摊铺机联机作业时须调整好每台摊铺机的夯锤振幅,经现场检测使其每台摊铺机摊铺出的沥青层初始压实度一致,并达到或超过规定的初始压实度要求。其后的压实也很重要。因为即使是摊铺得再好,但如果碾压不当也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碾压不决定于碾压遍数,而取决于压实效果。碾压初始段和终了段应采用双钢轮单轮振动并将碾压遍数增加一倍。碾压时应该先路幅两边各碾压一遍然后从低处到高处碾压。

2.10接缝的处理

纵向接缝应是连续和平行的,并应是热接缝。采用两台摊铺机摊铺,应呈先后梯队,摊铺机之间的最小距离保持在15m左右;采用一台摊铺机时,应严格控制摊铺机行程,使纵缝的长度,始终保持热接缝的要求。 在纵缝上的混合料,应在摊铺机的后面有一台静力钢轮压路机以静力进行碾压。碾压工作应连续进行,直至接缝平顺而密实。纵向接缝上下层间的错位至少应为15cm。 横缝应与铺筑方向成直角,严禁使用斜接缝。横缝在相邻的层次和相邻的行程间均应至少错开1m,并且应有一条垂直的边缘。在下次行程摊铺前,应在上次行程的末端涂刷适量粘层沥青,并注意设置整平板的高度为碾压留出适当预留量。采集者退散

2.11自动找平及高程控制

目前大多数摊铺机摊铺时采用纵向找平方式的有钢丝基准线、铝合金基准梁、浮动移动式均衡梁、拖杠、滑靴等。一般下中层控制方式是两侧用基准线,中间用基准梁。需要说明的是:现行的高速公路路拱一般都是直线坡,施工中两台或三台摊铺机中间所用基准梁的高程须高于设计高程1-2cm,这样铺出的表面经碾压成型后更接近设计的直线坡,否则容易形成凹拱。用该方式时需准确施放设计高程。平面上直线段十米一根基准钎,曲线段五米一根。在纵断上竖曲线段也应该加密基准钎,并以竖曲线中心往两边均匀设置基准钎。摊铺表面层时可以采用浮动移动式均衡梁、拖杠、滑靴。但必须将浮动移动式均衡梁、拖杠、滑靴通过的地方清扫干净。

3.结语

本文从十一个方面简述了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关键环节质量控制,其它影响方面还很多。论文参考网。在施工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从设备选型、技术准备、施工工艺、保证措施等各方面作好充分的准备,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本文如有不妥之处肯请同行和及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1]交通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0,30.

[2]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9.

篇8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优化管理

随着我国对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其专业性施工企业的发展,也使得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往往以低价获得项目标的,致使工程质量下滑,也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面对此种状况,施工企业只有不断更新整个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理念,对施工现场进行统筹规划,优化管理,才能确保项目建设能够达到质量标准和要求,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本文就此对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质量优化管理措施。

一、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原材料质量控制问题

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却往往出现由于原材物料不合格而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如有些施工企业会因为工程进度的“急需”而凑合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从而造成混凝土质量的不合格现象。另外,由于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具有多个单项目的特点,有的工程项目被层层转包,致使项目转包价格偏低,于是有些承包单位就会不择手段的搞偷工减料来欺骗监理单位,如擅自改变水泥浆配比、使用脱硫粉煤灰、使用劣质钢材等,严重影响了整个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给工程未来的安全运行留下隐患。

2.施工机械、设备调度不均衡

在一些小型的水利水电项目,有的机务管理人员会忽略对机械合理选择的要求,认为只要能按进度完成任务,机械型号并不重要,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质量达不到要求。如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最常用的对焊机、水泥浆搅拌机、震捣器以及制造水工金属结构件的闸门,还有启闭机焊接、加工、防腐防蛀设备等,如果不按照项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合理选用,就会造成金属结构加工制造工艺粗糙和焊接质量不牢固现象,导致闸门漏水等严重问题。

3.专业人员匹配问题

从项目建设管理角度来看,水利水电工程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复杂工程,无论是大型的还是小型工程项目都具有一定难度。如果项目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综合素质低下,缺少应有的专业管理水平,在项目建设中就会是管理决策减少,随之相关的先进技术支持减弱,给工程施工进度造成影响。因而如果使用先进的大型机械和设备,就应该配备专业操作人员个维修人员进行施工,以保证施工现场的每一道工序都落实到位,使工程顺利进行。

4.施工现场环境的影响

现场环境因素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控制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特别是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地质、水文、气象等外部环境条件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有较大影响。譬如在极冷或极热天气都会影响混凝土凝固的强度,带来质量隐患。除此之外,施工现场环境还包括水利水电项目内部的施工技术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建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制度、劳动人力组合以及施工作业场所等问题都与工程质量问题有关。

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的优化管理措施

1.规范施工现场材料

合格的材料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顺利施工的基础条件,工程项目施工离不开原材物料的支撑,材料的优质是工程建设质量的保障,如果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工程项目的质量就无从谈起,因而加强原材物料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整个项目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如工程实施中的混凝土浇筑,所使用的砂石骨料、水泥、粉煤灰、钢筋、钢材等材料都应采用达到国家标准的正规厂家的产品。对于材料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以及半成品的控制,即在材料购进或进场前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并且应该建立相匹配的管理台帐和进行收、发、储、运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以避免混料或不合格物料的使用,减少影响质量的不利因素。

2.专用机械设备的管理

由于微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扩展和应用,目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设多使用现代化的施工机械设备,因而针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特点,对所采用的机械设备的型号、性能参数、操作程序等都具有较高的使用标准,要求使用机械适合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特点。同时还应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从保证工程质量角度出发,对机械操作人员是专业技术水平应严格要求,以避免由于机械作业问题而产生的质量不合格现象。

3.施工人员的合理匹配

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合理的人员匹配是提高施工现场核心凝聚力的有效途径,人力是施工现场的直接参与施工的者,也是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的主要对象,更是实现优化管理的承载者。人作为实现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除了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外,还应进行必要的水利水电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其岗位责任能力。同时还要加强人力的合理匹配,使项目施工团队形成一个同心协力的局面,和而不同,异而不乱,共同为铸造高质量的项目而努力,以真正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

4.施工工艺流程管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水利和电力部门对建筑物的设计要求规范施工,使现场每道施工工序都严格执行设计标准,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如在待建物基础开挖施工中,不能因为加快施工进度,而忽视工艺流程的程序化,应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爆破,以避免造成基岩面的爆破裂隙增多,而导致基岩面整修与混凝土回填工作量的加大。再如在基岩灌浆处理和混凝土浇筑中,水泥石浆应该按照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规范要求进行,否则就会出现浇筑后混凝土的骨料分离、振捣不密实以及漏振等问题,以致于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不仅受水文、气象、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自身生产流动性强、施工工艺复杂等条件的制约,这些均给施工现场质量控制和管理带来难度。但随着水利水电施工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逐渐成为水利水电施工企业优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在项目建设中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钟汉华,薛建荣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李俊,王林霞,浅谈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02期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设部推出了《全国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标准》《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标准》和《 建设领域应用软件测评通用规范》等多个信息化标准。

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的意义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可以预见在今后数十年内,我国的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建筑市场正面临历史上重要的发展机遇。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投融资体制和公用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等,都为建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建筑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工程质量既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又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的重点。这是因为建筑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本身的适用性和建筑项目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还会直接影响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因而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量工作,建筑工程质量一直是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工程质量的法律、法规、规章相继出台,面向市场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体系初步建立;一大批在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方面堪称上乘的建筑项目在各地陆续建成,全国单位工程优良率逐年提高,这些都充分反映了我国在建筑工程质量方面取得的进步。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承认我国仍面临极其严峻的工程质量形势。首先,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次,在民用建筑工程特别是住宅工程中,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通病比较普遍,已经成为群众投诉的热点问题。另外,一些已建成的工程还存在着结构安全隐患,例如使用不合格材料或者施工质量达不到国家规范标准的要求等,直接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一环,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包括建筑工程可靠性检测、建筑工程专项检测、建筑工程材料见证取样检测三个项目类别。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监督管理工作也一直是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因此研究如何利用现代的信息化技术来提高检测部门的工作效率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效果是具有相当意义的。

2.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的业务进行综合管理,对在工程质量检测活动各阶段中产生的数据进行采集、存贮、处理、提取、传输、汇总、加工生成各种信息,从而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它是现代化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支撑环境。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系统,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其管理模式的规范性、操作使用的简便性和技术实现的先进性。为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要严格把握好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环节。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的部分。而检测系统的完善程度又决定了其检测报告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而检测的过程通常要用到检测系统: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等。广东省中山市大多数检测单位都在用粤建三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软件系统。

2.1规范性和标准化是信息化的基础

在建设信息系统前,必须按照 ISO/IEC 17025 和《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验收)评审准则》( 以下简称新《 评审准则》)等检测机构的基本管理要求,来规范自身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模式。因而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过程,应是检测机构自身规范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的过程。

2.2实用性是信息化的目标

近年来,各级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都在逐步向社会化和中介化发展,因而信息化的最终目标应是改善检测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尽可能将检测机构的各业务流程和管理要素都得到体现和落实,并以最为简洁实用的操作方式来实现。

2.3先进性是信息化的保障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技术在工程质量检测领域的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在系统设计上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充性和开放性,才能确保信息系统能够适应检测机构业务不断发展的需要和信息社会技术持续进步的要求。

3.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化应用的前景与设想

事关人民生命财产的建筑工程质量始终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如何做好工程质量的管理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主题。在新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下,传统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式面临严峻的挑战。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迎来了全球信息化的大潮,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传统的质量检测管理控制模式显然无法适应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需求;同时,信息技术在建设领域里的成功应用又给人们带来新的思路和视角,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过程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以下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与安全控制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3.1质量数据采集与处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所涉及到的数据量大而且不停地在变化,管理者往往感觉难以及时把握,若要随时掌握动态的数据并加以汇总处理,更显得十分困难。计算机可以发挥其处理和运算的优势,把大量纷杂的信息进行有序的组织处理,大大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

3.2质量信息沟通。质量信息沟通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的核心问题之一,各质量责任主体间的信息通讯和沟通、专家知识的传递和共享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的基本前提,利用信息技术将能有效地实现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提高管理者工作效率。

3.3质量文档管理。与工程质量控制相关的一些文档,如工程管理资料、工程图纸、工程测量资料等,量大而且一般以纸面的形式保存,查找、保存及重复利用非常困难。利用信息技术海量存储、快捷检索、复制传递便捷的特点,能有效地进行质量文档结构化管理。

3.4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现场采集到的大量质量数据,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可以完成工程质量安全的事前控制,把握区域质量安全控制的整体状态。

3.5质量控制决策支持。决策支持系统是综合利用各种数据、信息、知识、计算机、人工智能和模型技术,辅助高级决策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决策问题。决策支持系统可以辅助质量管理中的决策层提高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

3.6质量集成控制。包括质量控制硬件设备跟计算机的集成,如一些质量检测的设备和工具,直接跟计算机连接,传输数据和资料;项目控制计算机软件的集成,如投资、进度、质量等系统的集成,实现控制数据抽取、信息的共享。

3.7质量监督管理。工程建设各个责任主体的数据、行为、资料、档案、图像甚至施工现场实时监控影像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方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随时掌握动态,了解质量状况,节约人力、财力和各种资源,提高监督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4.结语

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建筑行业,提高建筑业的知识含量是我们的共同目标,但愿更多的同行、专家、学者和仁人志士加入建筑行业质量控制平台的研究行列,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信息时代建筑设计的“复杂性”理念及其表现》.

篇10

论文关键词:国防计量师;考核;素质

论文摘要:解析了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职业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实施的要点。

0引言

国军标GJB 6465一2008《计量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以下简称标准)已由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于2008年3月17日,并将于2008年10月1日实施。标准规定了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计量检定、校准、检验、测试等计量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对人员学历、实践经历和资格鉴定考试的通用要求。标准的实施标志着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管理将步入一个职业化管理的新阶段。本文将结合该标准对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职业化管理模式做一个简要介绍和分析。

1职业化管理模式的内容

1. 1以素质教育为主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原有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短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主要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或考前培训形式来提高计量人员素质,师傅怎么教,徒弟就怎么做,对很多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出现了问题自然就无所适从。多数计量人员获得计量检定员资格的方式通常是考试前突击自学、临时抱佛脚,或是参加短期计量培训,取得计量检定员证之后,就书本一扔,万事大吉;而计量人员取证的类别也是按所从事的计量标准仪器或参数分类,计量十大专业共有243个种类之多,这种取证方法导致计量人员的知识面狭窄。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的迅猛发展,对于计量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国防计量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国防计量的水平,针对国防计量服务对象特殊、技术水平高精尖、工作方式特殊、计量保障贯彻科研生产全过程等特点,新的计量人员管理模式强调以素质教育为主,对计量人员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包括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

1)思想素质。国防计量是法制计量,是对国防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标准设备进行检定校准。计量人员出具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武器装备的质量安全,可以说数据的客观公正代表着计量人员的人格和尊严。所以,计量人员的责任重大,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2)知识素质。新的管理模式要求计量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计量基础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标准的资料性附录A中,列出了新的计量人员考核项目,将原来的104个项目、243个子项目,合并为56个项目,国防初级计量师和国防中级计量师都按项目取证,国防高级计量师按计量专业取证。这样要求的目的,就是要拓宽计量人员的知识面,提倡一专多能,因为现在我们所面临的计量仪器设备大多是多参数、多学科的,要独立完成某一项计量工作,就要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甚至要求有良好的英语和计算机知识。比如做长度计量的也应该掌握一些力学、电学等方面的知识,甚至要了解产品制造技术和控制技术。

3)能力素质。能力素质是计量人员实际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要求计量人员首先要有选择测量设备和测试方法的能力,常规的计量检定是按照检定规程一步步完成的,但更多的型号计量保障问题是综合的,无现成规程可依的,需要按照具体情况选择测试设备和方法;其次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现在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计量人员要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吸纳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走在科研生产的前面;最后是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是发展的永恒动力,规程上的、教科书里的、师傅教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未必都管用,计量人员要具备不被固有的方法所束缚、勇于创新计量测试技术的能力。

1. 2统一的考核标准

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原来按两个考核模式管理,国防一级、二级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人员由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主管部门统一考核,国防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人员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防科工委(办)组织考核。由于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主管部门与各地方工办以及各地方工办之间的具体的考核要求、考试方式、考试内容都不尽相同,导致了各地区计量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保证计量人员素质的全面提高。

新的管理模式要求所有国防一级、二级计量技术机构、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的计量人员,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认证的原则,由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授权的计量考核机构统一管理和实施,从而保证了考核标准的一致性,今后分布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将按照统一的考试要求参加考核,这样确保了所有国防科技计量人员的考核质量,有利于整个国防计量人员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1. 3国防计量人员进行分级管理

国防计量人员原有考核要求不分等级,不管计量人员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差别多大,考核要求都一样,获得的资质都是国防计量检定员证书。但实际上,国防计量人员的服务贯穿于国防科技工业科研、生产和试验的全过程,计量检定校准的对象多、范围广,计量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难易程度都不尽相同,对计量人员的能力要求自然不同,按一个等级考核不利于计量人员能力与所从事岗位的一致;另外,对于计量人员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而言,考核标准单一会缺乏激励性,限制了人员自身发展,也不利于对人员的统一管理。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国防系统内从事计量检定、校准、检验、测试等计量技术工作的计量人员,必须通过认证,获得国防计量师资格后才能开展工作,国防计量师按其相应的能力水平分为三个级别:国防初级计量师、国防中级计量师、国防高级计量师,不同级别计量师的能力要求、执业内容、报考条件都不相同。申请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按照申请条件进行相应级别国防计量师的认证,各计量技术机构也可据此制定不同级别人员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效率。

2新模式的显着特点

2.1与国家的管理模式接轨

2006年,国家人事部与质检总局联合了《注册计量师制度暂行规定》,对从事计量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职业准人制度,纳人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规划。凡是从事计量法律、法规所规定计量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取得注册计量师资格,注册计量师分两级:一级注册计量师,二级注册计量师。

新管理模式坚持与国家注册计量师制度接轨,国防计量师的要求涵盖国家注册计量师的要求,其中国防初级计量师能力要求涵盖国家二级注册计量师要求,国防中级计量师能力要求涵盖国家一级注册计量师要求,同时增加国防特殊能力要求;由于国防计量的特殊性,设置了国防高级计量师。这样就保证了取得国防初级计量师资格的人员,必然达到国家二级计量师能力要求,取得国防中级计量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必然达到国家一级注册计量师的能力要求。

另外,新模式也鼓励国防系统的计量人员,特别是对国家开展服务的计量人员,积极考取国家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对于获得国家注册计量师资格的计量人员,国防系统认同其计量基础知识能力,如果报考国防计量师,可以只考核基础知识之外的内容,考核合格后获得国防计量师资格。

2. 2考核与培训分离

新模式坚持考核与培训分离,即凡是参与考试工作(包括考试试卷的命题、审题、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不得举办与考试内容有关的培训,从而保证认证的公平、公正。但是,由于国防计量人员责任重大,出具的测量数据关系到国防军工产品的质量,在标准里还是对培训教师和培训机构进行了要求,目的是要在考培分离的前提下,对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把好关,确保培训质量,从而保证计量人员素质的提高。

2. 3突出国防计量的特色

新模式具有鲜明的国防特色。首先,标准的管理对象是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计量人员;其次,由于国防计量人员所属单位都具有军工属性,同时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所以对计量人员的学历要求高于国家的要求,均为大专以上学历,而国家注册计量师对计量人员的学历规定为中专以上;第三,标准中参照武器装备型号计量师的相关规定,在国防中级计量师和国防高级计量师的能力要求中都加人了承担武器装备型号工程相应计量技术工作的能力要求,以提高国防计量人员型号保障能力,适应型号工作的需要。

2. 4高标准、严要求

人才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国防计量要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计量人员,所以新模式对计量人员可以说是高标准、严要求,在标准中体现如下:一是考试合格条件提高,不是以前的60分万岁,而是提高到70分或80分(具体见标准);二是资格确认要求高,对于国防计量师证书有效期满准备延期的,除了提供相关证明外,还要参加资格确认考试,重点考核知识更新的能力,考核合格后才予以延期;三是对培训机构组织的取证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时间都有最低要求,取证培训时间不少于60小时,继续教育培训时间不少于8小时。

3新模式的实施要点

新的管理模式下,计量人员的管理将由原来的两层管理变为统一管理,管理对象涉及到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万余名计量人员。而各地区管理基础和计量人员素质各不相同,所以,在新模式开始运行前应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3.1做好过渡工作

鉴于现在整个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人员特别是国防企事业单位计量人员与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的现状,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职业化进程,同时保证国防计量工作的连续性,建议在新模式实施前有一个过渡过程,出台相关过渡办法,保证原来持证的计量检定人员继续开展工作,同时对于资历较高、经验丰富的计量人员开展认定工作,即经过资料评审后不通过考试直接获得国防计量师资格。

3. 2规范管理,提高认证质且

新的管理模式建立在对计量人员的资格鉴定与认证基础上,要尽快制定运行的配套管理办法,不断规范管理,提高认证工作质量。应根据国防计量师的能力要求,尽快制定不同级别的考试 大纲,作为考生复习和指导考试的依据;应优化考试试题,提高试题质量,建立考试试题库;同时,强化能力考核内容,逐步解决“会考的不会做,会做的考不过”的问题。

应进一步严格考试制度,保证考试客观公正,对不参加继续教育或继续教育不合格的人员不予资格确认,对违法违规的人员要予以严肃处理,维护国防计量师制度的严肃性和国防计量的权威性。

3. 3完善考核手段

考核手段直接影响到对计量人员的管理质量,我们看到,从2006年开始,国防计量人员考核手段已由纸质答卷形式逐渐改为计算机上机考试形式,并在航空304所建立了国防科技工业计量人员考试中心,这样一方面使考试更加科学化、标准化,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公正性、客观性,另一方面提高了考核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方便了考生。下一步,应按照大区域的原则继续建立区域考试中心,构建覆盖全国的大区域考试网络,将这种考试方式大力推广,在方便考生实时就近参加考试的同时,减少考生异地考试所花费的时间和考试费用。

另外,实际操作技能考试是国防计量师考试中最重要的内容,但由于实际操作的考核条件有限,考试用的计量标准器具与实际工作所用差距很大,有些考试又由于设备本身精度高,价格昂贵,实际操作只能“观摩”,影响了考核质量。下一步应积极研究实际操作计算机模拟考试系统,把实际中典型的、原理性的知识模型化,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三维仿真技术,模拟计量检定人员的实际操作过程,从而实现计量人员操作培训和考试的网络化、数字化,这样既达到了考核要求,又大大提高了考核效率。

3. 4做好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指国防计量师为保持和提升其专业素质、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进行的学习。是否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国防计量师资格确认的一个必要条件,国内外的很多实践证明,继续教育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学习方式。今后应将继续教育培训作为提高计量人员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鼓励计量人员参加各种培训班、新规程宣贯班、学术研讨班和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工作基础上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与同行、同事、老师或国外技术人员的讨论、交流来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