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小实验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8: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小实验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大型精密仪器的不断引进,仪器操作程序和日常维护要求越来越专业化,原有实验老师已不足以保障实验室所有仪器正常运行,仪器管理将逐渐过渡到使用人负责制,这样实验室安全管理难度进一度加大。在仪器验收过程中,仪器负责人在掌握仪器正常使用和日常维护的基础上,还应强化安全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和排除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隐患。此外,重点实验室还承担着开展学生创新实验的教学任务。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和实验操作安全教育,使其熟悉掌握实验室各项安全条例,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配戴安全手套、口罩、实验服、防护眼镜等防护措施的良好习惯,同时严格遵守在通风橱中进行有刺激性的,致病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操作和使用的规定,并保持实验室内通风良好。
2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措施
重点实验室相比专业教学实验室具有仪器种类多、操作要求高、使用人员复杂、药品使用量大、水电气使用频繁的特点,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始终以实验室安全为第一职责。只有切实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做到科学合理,具备预防和处理事故的各项能力,才能确保将实验室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在日常工作中,实验管理人员应完成以下工作:保证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完整;掌握实验室安全保护装置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确保使用电炉、马弗炉等大功率设备有人值守,不得将易燃易爆物品直接高温加热;定期对水气管路阀门进行安全检查维护,防止泄漏与爆炸,如氢气、乙炔等;定期组织实验室废液回收。
3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必须依靠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它是做好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保证。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安全卫生守则;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辐射性环境安全防护管理规定;水电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特殊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方法;压力钢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危险“三废”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有了这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制度,就有了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标准。另外,在行政手段上,应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实行重大危险源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投入,如实验室应在防火、防毒、防腐、防爆、防盗、防环境污染等方面,并安装必要的监控设备,提高安全系数,杜绝事故发生。
4结语
篇2
校本课程开发(Schoo1-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简称SBCD)的思想起源于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其目的是把课程设置的主动权交还给学校。目前,中小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地方课程资源的充分开发和综合利用。而目前现有的英语课程资源无法满足各个学校及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需求,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英语课程目标的达成,抑制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影响了英语教学质量。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从学生的需求和可接受性出发,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充分利用富有地方特色的本土文化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一位英语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现有英语课程文化资源的结构比较单一,在课程文化资源的载体上,偏重于教科书,忽略开发多样化的课程文化资源载体。学生学习方式和内容主要集中在学科内容和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上,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知识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缺少包括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
在高考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是高考考查的范围,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是学生终生受用的语言运用能力,近年的高考中测试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题目分值较大,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越来越得到英语教育者的广泛重视。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英语是21世纪公民的基本素质,是他们进行学习、工作和交往的重要工具。随着惠州市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市政府近年来推出加快惠州市发展的宏观策略,如打好文化教育和旅游两张牌。惠州是“全国文明城市”,地方文化资源较为丰厚,目前,惠州市还没有系统的地方风情英语方面的宣传资料。因此,这是一项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是《英语课程标准》:《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基本理念中第六点中提出: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要求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课题的界定与研究目标
1. 界定:课题《高中英语读写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旨在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恰当地补充,如文化背景知识,英语新闻,英语美文阅读与欣赏等等。促进教学,激发兴趣。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校教师对阅读教学策略(如阅读的背景激活策略)和模式、写作教学策略和模式掌握并不系统。学生对此也了解很少,影响阅读和写作。因此,迫切需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开发出适合高中英语读写教学的校本课程。
2. 研究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有效地指导英语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和策略,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兴趣,调动不同层次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的热情,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导学结合起来,将选拔、甄别式评价与教师指导性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结合起来,最终形成经验和资料。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及步骤、方法
(一)实验对象
全校高中30个班,高一至高三年级各10个班。高中三个年级实验班承担时文赏析的任务。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主要承担“写心集”、“惠州家乡的故事”高二、三年级主要承担“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技巧和策略”的研究任务。周期三年。
(二)研究步骤:分五个阶段
本课题实验划分五个阶段:
(l)准备与验证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开题报告,制定实验计划,课题组人员分工,搜集资料,进行验证性实验;(2)实验探索与推广阶段:(2014年3月-2015年2月):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调查研究,开展实验研究,提出改良方案,付诸实践以验证,扩大实验范围;(3)中期检查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 根据前期的实验情况作阶段性总结,撰写中期报告,交流阶段研究情况,反思研究现状,总结阶段成果、经验和存在问题,商讨下一步工作思路;(4)创新与升华阶段:(2015年5月-2016年2月):后期总结,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初步形成论文、作品集;(5)总结与验收阶段 :(2016年3月-2016年7月): 撰写结题报告 聘请专家评审结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2)资料收集法;(3)问卷调查法 (4)行动研究法
具体操作如下:考虑到高一到高三学生的年龄差异、能力水平的不同,因而选择高一年级、高二年级主要承担“写心集”、“惠州家乡的故事”高二、三年级主要承担“高中英语阅读、写作技巧和策略”的研究任务。
1. 每年新生进校的第一节课便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其中包括如何记忆和扩充单词、如何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训练等,阅读方法和策略指导贯穿于各年级教学的始终。
2. 形成限时阅读教学模式,每周保证给予各年级学生适量的40分钟左右的限时阅读训练。高三每星期做限时阅读训练4-5份,基础年级每星期2-3份,有条件的班级利用课堂时间完成,没有条件的作为课外作业。
3. 教师命题与学生自主作文相结合,高三年级确保每周一次书面表达练习,基础年级每两周一次。教师加大面批的覆盖面和频率,重点讲评不同体裁文章的写作特点,归纳常用句型,通过督查和面批作文,使学生掌握英语写作技巧,形成适合自己的相应的写作策略,从而保证方法指导到位和训练效果。
4. 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民间采风,撰写英语“惠州家乡的故事”,优秀学生日记、周记、随笔、家乡的故事、Project作品可在“惠州家乡的故事”网站上交流,以激发学生英文写作的热情,增强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5. 精选时效性强、趣味性强的不同文化背景的美文作阅读技巧的指导和文章点评,使学生了解不同文章的文体特点,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养成阅读英语报刊、杂志的习惯。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及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培养人文精神和跨文化意识。
6. 创建以英语读写为特色的网络平台“惠州家乡的故事”,关于惠州名人名胜、风俗及地方风情的作品可在网上交流。让网站成为师生学习交流和向世界介绍家乡、推介地方文化的的互动平台。
篇3
关键词:生物实验 探究性教学 能力
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的很苦。面对这个难题,我认为:应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尤其是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该怎么来提高?作为处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可以大大的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生物实验主题,根据多种思路和方案自行设计、组织和展开实验。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特点
1、自主性。2、探究性。3、灵活性。
二、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难点
1、实验设计难。 2、实验完成难。 3、实验分析难。
三、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方法环节
教给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1)确定课题;(2)提出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预期结果;(5)观察和记录;(6)实验分析;(7)得出结论;(8)修改实验方案;(9)重复实验。以上各环节不一定每个实验都需要,下面介绍一个案例:
(一)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载体,选择一个好的问题就好像学科教学中选择了一本好的教材,同时能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作为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发现、去研究。
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家包饺子时,我们经常把白菜剁碎做馅,在放盐后稍等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学生可以分组就这一问题的答案展开自由讨论,并将学生讨论的结果列在黑板上。
(二)根据问题创立假说
讨论到此,学生对植物细胞遇到盐后会流出水来的现象归纳出一种可能的解释,进而形成一种假说:“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理由是植物细胞膜和液泡膜都是生物膜,它们具有和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基本相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做菜馅时因为放了盐,菜中的水分大量流失,这与动物红细胞失水很相似。将问题升华为假说是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的目标确立,从一个现象可以引出多个问题,那么,我们要探究哪个方面的问题就要立足于一点来展开验证。
(三)根据假设设计思路
假说提出后必须得到验证,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简要讨论如何设计实验,预期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指导时要善于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将班级学生分组,每一组通过组内讨论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步骤以验证假说,然后进行组间交流实验方案。经过大家讨论,为了检验“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这一假说,设计了如下实验。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如果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透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在此,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四)根据思路进行实验
教师通过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思索空间,再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然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生物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再根据以上的思路,写出实验设计方案。
(五)通过实验得出结果
科学的实验要求要有真实的结果,因此,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实验结论。
(六)根据结果进行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要认真倾听他人的质疑和不同的观点,通过交流共享实验信息,获取更好的实验材料和装置,更易操作和效果更明显的实验步骤,从而建立新的模型,为进一步探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经验。在学生已经初步获得了实验结果的前题下,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同学们共享成果,互相质疑。听取他们的质疑并进行解释。接下来还可以进一步设计探究方案:植物细胞会由于过多吸水而涨破吗?
以上六个环节可以解释如下:
(1)教师提供背景材料或学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并以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2)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3)制定探究计划,提出实验步骤,列出所需要的实验材料与用具,选择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评价这些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可靠性。
(5)描述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乎实验的解释,形成结论。
(6)撰写实验报告,口头或书面表达交流探究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开展探究性实验从整体上应体现上述六个环节。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其一般课型特征。但是,也不能把这些环节绝对化。例如,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和得出实验结论,这三个环节之间有着前后关联关系,若实验方案的设计存在某些失误,就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得到错误的结论。这样的话,教师也不能指责学生,因为学生已经努力参与了实验过程,他们的探索精神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1]骆俊荣.《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模型建构和实践》、《理科教学探索》.2005年5期
[2]周晓莉.如何利用高中生物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7,(2).
篇4
高中须有更多机会选择课程
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省定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开齐开足课程。严格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普通高中要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选修课程建设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高质量的选修课程,保障学生有更多选择课程的机会。要给学生留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教材保持稳定不得随意更换
教材选用以设区市为主,在省教育厅制定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范围内选用,不得选用未经国家审查的国家课程教材和未经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地方课程教材。教材在起始年级一经选定,要保持相对稳定,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学校要严格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组织教学,不得随意增加难度和降低要求。
2014年全部实行中考改革
深入推进考试评价与招生制度改革,包括:积极推行中考制度改革,着力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录取标准的做法,力争到2014年全省所有县(市、区)全部实行初中毕业学生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录取模式,并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作用。
篇5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
【项目来源】2013年宁夏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化学师范生从师技能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168-02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学生已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碳和氮两种元素的相关知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本节内容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运用类比预测、启发探究、引导探究、问题探究法,使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
一、教学设计思路
二、教学设计方案
三、教学设计反思
本设计通过小组实验探究硫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通过对硫的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注:此教学设计改编自第三届全国化学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设计比赛一等奖作品。)
参考文献:
[1]王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1-89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9-134 ,210-273
[3]黄都,李佳.建构-探究式化学教学初探.化学教育.2004(7)
[4]张晓红.问题情境创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中小学教育研究.2010(5)
[5]李培启.探究式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化学教育.2003(5)
作者简介:
吴晓红,硕士,教授。
篇6
确定和落实科研型都队伍建设的策略,第一要正确理解和掌握什么是科研型的教师。科研型教师概念的界定是关键。“科研型的教师简单地说,是指教师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素质。教师的科研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是教育者进行教育科研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要求(包括科研的道德、科研的精神、知识、技能、科研的意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各种素养的集合体,它的作用是各种素养的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反映。”
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命题,因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国家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是不一致的。从世界范围看,人们对于教育科研素质的关注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如美国佛罗里达州为合格教师规定的能力最主要一条,就是具有研究教育问题的教学试验和教育实验的能力。近年来国际上对教师的“扩展能力”进行了多次探讨。所谓“扩展能力”主要是非常灵活地适应科学技术和时代迅速变化的综合性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扩展能力”方案的着眼点涉及到了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提高的问题,它对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强调实际上就是对教师科研素质方面的要求,因为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第二要深刻理解把握提出“科研型”教师命题的宗旨就是如何办好新世纪中小学校的教育,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教育体系。“科研型”教师是中小学教师角色的最高升华,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的关键。提出“科研型”教师意味着中小学教育,不仅要出人才――一届届毕业生走出学校,成为祖国所需要的人才;而且要出队伍――一批批素质精良、忠于教育事业的教师;还要出教育家――能够从我国国情出发,从本地实际出发,按教育规律办学的千千万万中小学教育家。
第三,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教师是科研主体的观念,教会教师搞科研,以培养科研型的教师为目标;2、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3、用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教师,并作为教师科研行为的基本理性支柱,将其融汇到教学实践中。
第四,构建可行性教师科研素养培养模式或制定策略。关键要把握可控性的因素。对可控性的因素既要考虑到宏观因素,又要考虑到微观因素,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如果把培养科研型的教师作为实验所追求的目标,对教师实施科学的培养并创造有益于教师科研素养提高的环境,如果我们所创设教师提高科研素质的条件被实验所证实,就会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就能培养出科研型教师队伍,就能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可控因素,至少包括以下逐项,其结构如下图:
可控因素是相对的和发展变化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应把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相结合,能量化的量化,定性的东西必须经上级鉴定、并把集体讨论与个人参与相结合。
就科研型教师水平而言:至少包括三个层次:1、专业人员水平(特别是学校科研室的负责人或分管的科研领导必须达到专业人员水平,也可聘专业人员长期指导,没有高指导绝无高水平,专业引领是关键;2、具备教育科研素质,熟练地掌握教育科研技能,能独立承担比较高层次的正规课题研究。(特别是校级领导能独立承担省部级以上的课题研究);3、具备教育科研素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能独立承担和开展一般层次课题和中短期小课题研究,特别是小课题研究。“草根小课题”研究是培养教师科研素质的最佳途径。但制定和落实政策时必须做到“五需”:需提高认识,需平衡价值,需抓实过程,需持续研究,需科学总结。 从“九五”起开始我校的课题研究基本策略是:每五年必须承担国家级、部级课题至少一项;省级两项;市级骨干教师每人一项;市、县级、校级课题不限量。(每位教师都要做)
待续(二)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培养及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总课题组〉实验方案》
2辽宁省教育学院《〈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培养及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总课题组〉实验方案》
篇7
【关键词】初中生物 探究性实验 教学实践
新的中小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追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在生物学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推进上述理念的贯彻、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重要途径。本校目前未参加新版教材的试点,使用的仍是原《生物》教材,那么,立足于课堂教学和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来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否可行呢?对此,笔者进行了思考和尝试。
一、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大量资料显示:初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对未知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是知识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看,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已经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能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进行推理,相信演绎得到的结论;能产生、理解和验证命题。
2.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关于某一实验的类似科学研究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收集相关实验资料,然后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获取特定的实验结果,并在实验结果的验证过程中提高实验能力的学习形式。它不仅仅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探索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最终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二、实验探究性教学的实践
以现行初一《生物》教材“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教学为例,变验证性实验教学为探究性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教学目标
知道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淀粉;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实验设计的基础上了解实验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进行“绿色植物制造淀粉”实验教学,通过学习,学生不仅知道叶片中含有淀粉,而且还了解了对叶片中的淀粉进行鉴定的方法和操作过程。而这些方法和过程是在研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所必需的。因此,实验“绿色植物制造淀粉”是知识和方法上的铺垫和准备。
在学生得出“绿色植物制造淀粉”后立即设疑:光是不是绿色植物制造淀粉必需条件,教师不作任何讲解而引导学生分析作出假设;接着学生分组,以实验“绿色植物制造淀粉”中所学的方法和知识为基础设计实验方案;然后教师组织各组讨论交流,并且改进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学生实施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同时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
在此过程中,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并在各组交流讨论过程中,通过学生质疑以及教师提问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本组设计的问题所在并且加以改进。在此过程中渗透进行“对照设置”和“变量控制”等实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实验探究性教学的体会
1.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从本次探究性实验教学实际看,学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都能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并且能够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尤其是在实验设计这一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中,基本上所有小组的组员都能彼此合作、相互启发,各小组都能较好地解决溶解色素、检验淀粉和设置对照等问题,仅仅在控制变量上有所欠缺(许多组提出:取两盆植物,一盆放在光下,一盆放在暗处)。而且经过分析讨论后,学生们也能知道自己的设计存在欠缺的原因,并且知道变量控制在实验设计中的重要性。
2.实验探究性教学需要相关的知识基础
如前所述,实验方案设计是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难点,涉及到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例如:设计本实验时,需要在明确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对淀粉的鉴定方法、叶片中的色素去除方法、对照设置和变量控制等知识有所了解,否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顺利地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因此,需要教师在让学生开始设计之前,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巩固或知识介绍,作好铺垫,以保证课堂上的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
3.实施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教师进行适当控制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宗旨之一,但它在笔者所尝试的基于课堂、基于教材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在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时,学生会提出温度、光和水等多种因素;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过程中,各小组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提出各种各样的实施方案。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让每一种方案在课堂上都得以实施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本人采用了“民主讨论”与“重点聚焦”相结合的方法,再选用其中少数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课堂实施;同时指出各种方案在实验方案上的共性以及可行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其它方案的实施和其它课题的研究。
四、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由于其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实验方法探索性,思维训练的独特性等特点。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对于教师自身素质问题的思考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应从知识的权威者变为学生探究的参与者、学习者与合作者,从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策划者、研究者,教师应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
2.对于教材中实验方法的思考
教材中实验方法的阐述比较少,教师实施实验方法的训练有一定的困难,学生对实验室方法也没有系统的认识。若能在教学中更多融入实验训练,学生可以系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又可以在具体实验学习中得到运用、巩固,教师在教学中也有据可依。为了结合具体实验项目、更好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教育,通过实践,建议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对实验材料不做过死的规定,为学生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实验材料留有余地;在方法步骤方面注意体现控制实验条件、设置对照等方法,并注意规范化引导等等。
我们相信: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果不亲自参与探究,学生就无法理解科学探究的艰难,无法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一次的尝试来解决问题。参与探究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狄瑞环. 关于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实验教学[J]. 学周刊,2013年05期.
篇8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物理力学 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135-01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尝试了多种改革,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除此以外,新课改还带动了初中物理教材的改革,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及认知水平,插入了更多形象、生动的图画,有效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愈加频繁,在相互启发、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生解题能力的不断提升。
一 培养学生浓厚的力学学习兴趣
在物理力学教学过程中,应格外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力学教学时可针对力学基本知识点、重点与难点内容,进行PPT格式或短小视频的制作,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更为生动、形象地展示力学知识。同时,采用多样化教学工具与手段,将传统枯燥满堂灌式的课堂进行改革,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他们主动汲取和传递知识。除此以外,情感教育必不可少,教师应当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沟通,关注学生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其对于物理力学学习的兴趣,并积极探索各种力学难题,逐步提升力学解题能力。
二 设置生活化问题,提高学生深入挖掘解题思路的能力
物理力学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在物理力学学习中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以生活化案例入题,提高学生深入挖掘问题的能力,并借助物理力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学习时都经历着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往往对于生活化的问题表现出更多的兴趣。因此,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时,应抓住物理力学知识同生活方面的联系,将力学问题有效穿生活实例中,增强学生的解题欲望,增强其自主解题能力。
例如,在进行磁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虽然磁场广泛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因其十分抽象,学生学习时难免感觉费力。教师应意识到物理知识的生活化,设置生活化问题。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我国下个目标即登上月球,有关月球物理现象及规律仍有许多猜想和问题,如月球的磁场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制定一定的实验方案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检验。有学生认为:月球同地球相似,自身即一个庞大的磁体,四周存在着磁场,并具有月磁南极、月磁北极。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拟定了如下实验方案:(1)取一磁针,采用细线悬挂于月球表面,待其静止后所指方向即可证明月球四周存在着磁场;(2)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方向即月磁北极。请其他学生对该同学的猜想及其实验方案正确与否进行讨论,并予以说明。这样一种将生活与磁学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三 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何学科的形成都是人类不断摸索、不断追求与丰富的过程,物理学科更是如此。只有引导学生多进行实践和探索,才能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提高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以力学知识的特点为依据,进行探究性力学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实验操作情况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某同学想检测液体A的密度,他只有一个石头、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线、两个烧杯与水。他依据所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步骤的设计,但并不完整,请同学们加以补充:(1)采用细线将小石块系住,取适量水和液体A分别置于两个烧杯中;(2) ;(3)采用弹簧测力计将水中小石块所受拉力F进行测量;(4) 。请根据该同学所测量的量表示出液体A的密度:QB= 。
该操作实验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实验操作,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其在辨析过程中掌握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探究提升解题能力。
四 注重道具的实验,以提高物理力学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借助于各种显而易见的道具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为了更好地展示惯性定律,可利用粉笔和纸进行演示:准备一张光滑的桌子,将多支粉笔置于白纸一端,并将三分之一部分的白纸固定于桌子上。迅速抽离纸张,此时纸张已经抽离出来,但粉笔仍屹立不倒,此即惯性定律体现。此外,在教学或习题讲解中,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己采用道具设计情境,加深解题思路的理解,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瑞玲.高中物理力学中的几种实用的简捷解题方法[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9):239~241
篇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各地各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教育部将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育人精彩瞬间”征集评选工作(具体方案附后)。
各地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育人精彩瞬间”征集评选工作作为今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使征集工作过程成为推动德育深化的过程,要做好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组织广大学校积极参与,并按要求及时高质地报送相关材料。
各省份组织开展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和“育人精彩瞬间”征集评选工作的有关情况,请以总结报告的形式与参评材料一起报送我司。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二一二年四月十三日
(详见)
附件1:“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评选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略)
二、参评对象及要求
(一)参评对象为体现学科德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理念的一节课。由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所列课程均可申报参评。
(二)参评的课堂要能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要能够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恰当处理文化知识和德育融入的关系。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所蕴涵的德育资源,把育人目标有机渗透到教学过程之中,同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申报时应提供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视频光盘。教学设计以文字(含开发的PPT或课件)形式呈现;教学实录主要记录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以文字形式呈现;教学视频光盘应包括现场教学录像和专家或同行点评录像,其中现场教学录像可以是多机位拍摄视频综合剪辑而成,但应完整记录该堂课的实施情况(小学40分钟,初高中45分钟),点评专家或同行不超过两人(时长一共不超过10分钟)。
(四)为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须事先告知参与视频课拍摄的教师和学生有关课程视频有可能网上公开等事宜。
三、报送程序及要求
(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的推荐和评选工作,确保质量,择优申报。请于2012年10月15日前向我司推荐申报,每门课程每个学段(小学、初中、高中)推荐不多于3节课,其中综合实践活动、地方和学校课程总计不超过5节课。
(二)报送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学科德育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
2.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申报表
3.教学设计(每节课一份)
4.教学实录(每节课一份)
5.教学视频光盘(每节课一份)
请将以上材料纸质版和视频光盘报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同时将精品课程推荐汇总表、学科德育精品课程申报表、教案电子版打包发送到邮箱lishuiping@ncct.省略。教学视频光盘表面打印或粘贴标签注明学科、年级、执教教师姓名、省份等信息。
有关电子表格可在教育部网站基础教育一司主页下载。
四、评选组织及程序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组织专家对参评的课堂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课堂,教育部将其纳入“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颁发荣誉证书,并在教育部网站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果实网上向社会免费开放,交流展示。
五、联系方式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联系人:刘长海陈文涛010-6609227566096369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联系人:李水平010-58556767
材料寄送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富盛大厦1座11层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邮编:100029)
电子邮箱:lishuiping@ncct.省略
中国教育电视台(果实网省略)
技术支持:杨杨010-58611815
附件2:“育人精彩瞬间”征集评选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略)
二、参评对象及要求
(一)学校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学校管理、班主任工作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典型做法、感人事例、精彩过程,均可以视频、照片或短文的形式报送参评。
(二)报送材料应真实记录中小学教育相关内容,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充分挖掘“瞬间”背后的育人内涵,体现科学的教育方法,反映学校在日常教育工作细节中能精心设计,把握教育契机,达到较高育人水平,实现良好教育效果。
(三)视频应反映连续的教育过程,可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故事、教育活动或者常年坚持做的教育项目,如一次国旗下的讲话、一次班团队活动等,不能是学校各种教育活动的简单拼接。视频长度不超过8分钟。片头、片尾时长一共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名称、视频标题、录制时间等信息。
(四)照片应同时提供纸质版和数字版,并附不超过150字的文字说明。纸质版照片大小不超过10英寸,数字版照片大小规格控制在2-3M。
(五)短文应如实描述一件真实的教育故事,须同时提供纸质版和电子版,正文采用宋体四号字,篇幅不超过1000字。
(六)为保护教师、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学校须事先告知有关资料有可能网上公开等事宜。文字描述内容如涉及个人隐私及其他敏感问题允许使用化名。
三、报送程序及要求
(一)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组织“育人精彩瞬间”的推荐和评选工作,确保质量,择优申报。请于2012年10月15日前向我司推荐报送,视频不超过20部,照片不超过50张,短文不超过50篇。
(二)报送的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1.“育人精彩瞬间”推荐汇总表
2.“育人精彩瞬间”申报表
3.省略。
相关电子表格可在教育部网站基础教育一司主页下载。
四、评选程序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组织专家对参评材料进行评审,优秀者将在教育部网站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果实网上集中展示,并颁发荣誉证书。
五、联系方式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联系人:刘长海 陈文涛010-6609227566096369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德育杂志社联系人:刘烨010-62003990
寄送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中国教科院中国德育杂志社(邮编:100088)
篇10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艺术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
1.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切实把艺术教育摆在学校教育应有的位置上。
2.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农村学校为重点,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要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生动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自觉精神追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要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滋养,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基础。
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3.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是保证艺术教育质量的前提。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9%-11%(总课时数为857-1047课时),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订本地区课程实施计划时,应按照上述规定设置艺术类课程,课时总量不得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下限。条件较好的学校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类课程,其他学校开设艺术类课程不低于总课时的9%;其中,初中阶段艺术类课程开课不低于艺术课程总课时数的20%。普通高中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相当于108课时)。非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类必修课程不少于72课时。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类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4.中小学校艺术类课程应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有关教材,并加强教学质量检测。要积极探索艺术课程评价改革,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中,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内容以及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参考依据。
5.要加强艺术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省、市(地)和县(区)要充分依靠本地区教研、科研机构,多渠道配备音乐、美术学科专(兼)职教研员。各地要以条件较好的学校为依托,建立艺术教研基地,定期组织艺术教研活动。
三、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6.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要大力开展小型、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民族地区的学校要积极开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课外艺术活动。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定期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学校应每年举办一届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节。
7.要加强对艺术活动的管理。任何部门和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媒体或其他社会团体举办的有收费营利行为的艺术竞赛等活动。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等级不得作为学生奖励或升学的依据。
8.组织群体性艺术活动,要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制订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中小学生人身安全。校园内不得出现有悖于素质教育、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文化现象。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师资水平
9.各地要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规定配备艺术教师。城市和有条件的县、镇(乡)学校要以专职艺术教师为主,农村学校可以专、兼职教师相结合,镇(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至少要配备音乐、美术专职教师各一名;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应按规定课时及教学需要配备专职艺术教师。
兼职艺术教师由具有一定艺术基础或艺术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要逐步实行兼职艺术教师培训上岗制度,兼职艺术教师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
10.各地要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城镇学校艺术教师、中青年艺术教师和骨干艺术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可采取“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定点联系”、“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解决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11.各地要针对本地区艺术教师缺额情况,发挥和依托普通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以及教师进修院校等教育机构的资源优势,为本地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校艺术教师。要以提高农村艺术教师质量为重点,把艺术教师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艺术教师应和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艺术教师组织、辅导课外活动应合理计入工作量。
五、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艺术教育教学条件
12.各地要在办学经费中保障用于改善艺术教育设备设施、添置和更新消耗性器材、举办校园艺术活动等经费。要按照相关规定,检查本地本校的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器材的达标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添补有关器材设备,并结合校舍改造、扩建工程等项目,积极创造条件配置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学校要管好、用好艺术专用教室和有关器材,提高使用效益。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规划、协调下,把艺术教育纳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项目之中,切实改善艺术教育教学条件。
13.各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缓解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的不足。学校要根据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提供便利条件,支持、鼓励、辅导艺术教师用好教学光盘等多媒体设备,用好农村远程教育网资源,并根据本地实际,不断丰富网络艺术教育资源。
14.各地要依托社会文化场所免费或优惠开放的相关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和社区的艺术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鼓励、支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教育资源。
六、加强管理,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