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8: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传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传播的重要性

篇1

论文摘要:当前新闻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化的时代,作为广播主持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己的传播效果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话题。作为主持人而言是传播中重要的一环,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通过科技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所以科技持化的应用非常重要。本文从广播新闻传播的科技化的重要性,然后分析新闻传播的科技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科技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科技应用于广播新闻传播,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作为主持人而言也要适应这样的过程,同时通过科技化的手段把受众和广播有要的结合起来,但是广播科技化必尽还有一些问题,影响科技应用于新闻传播的因素有很多,传播过程中也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科技对新闻传播的作用逐渐在增大,推动着新闻文化的有效传播,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从而改变生活。然后科技在新闻传播应用过程中,会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科技应用效率,加快新闻传播力度,是我们当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1主持广播新闻传播的科技化的重要性 

主持广播新闻传播,要通过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新闻传播的科技化,而这包括了对设备的引进,以及好的主持人培养,如果科学化仅仅停留于表面,不能达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那是很难能保证新闻媒体领域内所报道的事实的真实性,通过广播新闻传播科技化的深入,必将影响和带动新技术以及新知识,为新闻媒体面对新形势下激烈的新闻竞争,克服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做强新闻媒体,让更多公众积极地参与进来。科技应用于新闻传播,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是连接着科技与社会的媒介,通过新闻传播的科技化,可以提供新闻传播效率,正确影响人们的文化思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新闻传播的科技化发展是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目地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的文化需要,新闻媒体责任重大。新闻传播时,不注重走科技化发展路线,那么就会忽视新闻传播科技化的重要性,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当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盲目更风,大力炒作热点,对一些缺乏道德的事件大肆报道,就会存在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理论,直接影响到公众的文化思想,对科学和社会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一旦广播媒体忽视新闻传播科技化的重要性,新闻传播就无法满足新时期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会成为新闻传播中的痼疾。如何加强科技在新闻传播的应用,改变报道形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人生观,正确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文化。 

2 广播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全球科技化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对各国的政治以及经济文化都带来很大的影响。然而在新闻传播中科技化发展程度不高,新闻传播中科技使用过少,从事科技新闻传播的记者编辑屈指可数,并且逐渐在减少,这就使得新闻传播的科技队伍力量在逐渐缩小。 

新闻传播中部分新闻缺乏真实性,根本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盲目编造,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公众眼球以及注意力,虚假报道太多,为了炒作一些低俗的题材,搞娱乐化,盲目炒作,没有从事件的真实面考虑,不健康的文化思想就这样产生了,影响着大众的正常生活。 

在新闻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新闻语言类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节目创新程度不够,内容呆滞,思想停滞不前,不思进取,而且方式老套,有些甚至完全失去一些原则,盲目性很大。新闻传播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有以下几点因素:首先是我国的经济因素,我国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是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样就造成新闻传播的两极化也比较明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都需要盈利,要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这样广告收入才能源源不断,因此会不惜一切代价来炒作赚钱,以此得到广告商的青睐。其实就是文化因素,我国的社会科普水平不是很高,也存在着很多,新闻传播时难免会造成一些问题。最后是业务水平原因,我国新闻媒体水平跟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有点差距。 

3 如何加强科技在广播新闻传播中的应用 

新时期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化,给科技传播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机遇和挑战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新闻媒体工作者应不断解决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加强科技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提高新闻传播效率,用正确的思想文化来指导人们,实现新闻传播的科技化。 

新闻媒介应转变落后的传播工具,要引用科技化水平高的传播工具,加强新闻传播的科技化意识,组建一支科技水平较高的媒体队伍,新闻媒介应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迫在眉睫地从附属的传播方式转向为带有全局意义的传播方式上来,也就是改进传播方式,使之形成人人关心和重视科技的舆论氛围。 

要打造新闻媒体的科技化品牌,不断激发潜力,增大发展空间。放弃不合理的报道方式,用科技来创新报道方式,精心打造新闻媒体的科技化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且同时,注重新闻的质量,重视报道方式。我们应顺应这种时展潮流,开辟具有媒体个性的科技栏目、专题,满足不同公众的需求。 

此外,新闻传播时应注重方式,要贴近社会公众,了解公众所需要的,增强新闻传播的生活性,贴近百姓,增强亲和力以及吸引力,从而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同时,要解决思想,与时俱进,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新闻媒体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会先进设备以及采访工具,提高采访效率以及工具科技化,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要不断学习科学技术,加快科技在新闻传播的应用,同时也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多学习多研究,并掌握好采写科技新闻的角度和方法,精心制作出“科技大餐”把艰深转变为通俗,把晦涩转变畅达,将枯燥转变为有趣,以开创科技新闻传播的崭新天地。最后还有不断加强科技新闻人才队伍建设,这为新闻传播的科技化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我国政府要以积极的政策来鼓励新闻传播的科技化发展,这是实现广播新闻传播科技化高水平的重要保障。新闻传播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其生存和发展是需要政策扶持和保护的。做大做强新闻传播科技化,政府的政策支持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运用政策手段整合资源。最重要一点就是政府给予新闻媒体经济的支持。政府要对新闻媒体传播进行资助,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促进科技化不断发展。 

4结论 

随着经济科技一体化的发展,加强科技在广播新闻传播中的应用,广播新闻传播的科技化不仅能保证新闻媒体领域内所报道的事实的真实性,还能传播科技新技术以及新知识,为新闻媒体面对新形势下激烈的新闻竞争,克服新闻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做强新闻媒体,让更多公众积极地参与进来。我们坚信,在社会不断发展时,广播新闻传播的科技化发展路线是唯一的路线,是迎来美好春天的路线。 

参考文献 

[1]胡钰著.新闻传播科技化导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12. 

[2]郭庆光著.新闻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 

篇2

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人类文明的进程与传播技术、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经典作家说过:“劳动创造了人”。这是因为劳动使得早期的人类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工具。当然,现代研究表明,一些高级动物也会使用工具,如乌鸦使用石头来喝到窄口瓶子里的水,黑猩猩用树枝来诱食树洞里的蚂蚁等。但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是人能主动地制造工具,从而不断地提高生产力。

……

人类的历史长河证明,人类文明的诞生、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传播技术、传播媒介的发展。

在人类文明传播史上,古代中国人曾对世界做出过无与伦比的贡献。

……

纸张的发明,更突显出改进传播(刻写复制)技术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中国人在近千年前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早在公元175年,东汉蔡邕即向汉灵帝建议,将五经刻在太学门前的石碑上,以便学生拓印。碑拓可以说是雕版印刷技术的雏形。公元7世纪,雕版印刷术在刻印章和拓碑文的基础上发明,接着传入朝鲜。公元1088年,中国宋代著名科学评论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雕版印刷术到了唐代已近完善,到了宋代所印制的图书已十分精美。

……

为什么中国的造纸术,包括当今仍身价不菲的宣纸技术等专利技术和知识版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为什么活字印刷术在毕发明近半个千年之后,仍未在中国得到普及和发展,而花开德国?中国在创新发明的普及、推广机制和体制上究竟存在着哪些根本性缺陷?为什么近现代以来的重大创新发明,从原子弹、氢弹、卫星到电冰箱、洗衣机等,都与中国人无缘?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的创新发明能力为什么极大地萎缩了?

篇3

关键词 社会传播 经济发展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传播密切相关。生产力是一个系统,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因素组成。一方面,社会传播能促进劳动者素质提高、促进劳动工具生产效率提高,并且可推动生产力因素有效结合成现实的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传播能加快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速度,为劳动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从而为生产力发展提供间接推动力。所以说,社会传播是生产力发展的推动力,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一、社会传播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

社会传播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指社会传播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这种直接推动力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是,社会传播直接促进生产力因素水平的提高;其二是,社会传播促进生产力因素有效结合成现实生产力。

1.社会传播直接促进生产力因素水平的提高

生产力系统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是主体性因素,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客体性因素。社会传播,可以对生产力因素的水平会产生直接推动作用。

劳动者要发挥劳动功能,首先必须具有劳动能力,即劳动力。劳动力包括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其中,劳动者智力提高,离不开普遍的人类传播活动――知识传播与教育传播。劳动者个体获取知识、提高智力,离不开知识与教育传播,社会劳动者整体知识水平与智力提高,更离不开教育传播。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明成果,劳动者要继承这些文明成果,提升劳动者自身水平,必须通过知识传播与教育传播。在人类社会近现代,随着媒介技术不断发展,人类知识与教育传播活动模式、形式、规模、效果都得到极大程度改善与提高。借助现代媒介,借助更为多样的传播活动,人类社会整体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在不断提高,并且提高速度越来越快。从社会发展史来看,劳动力变化的一般趋势是,劳动力的体力因素重要性逐渐下降,而智力因紊重要性逐渐上升。劳动者智力因素提高的直接影响,即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前苏联著名经济学家、科学院院士斯特鲁米林,1924年发表了《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在该文中,斯特鲁米林认为“脑力劳动与教育程度有关系…教育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关系,学历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世界首富盖茨不同:如果地球的生命只剩下三天,他的‘诺亚方舟’不会带走数以百亿美元计的财产,但他却一定要带走他的精英团队。因为他明白,有了这些精英头脑中的智慧,他将很快重塑他的财富帝国。”

社会传播活动对生产力因素水平的影响,还体现在影响劳动工具。马克思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他精辟地论述了劳动工具在社会发展变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劳动工具泛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是物化的科学技术。劳动工具的改进,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包括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吸收、攻关与开发过程,而这些过程都离不开社会传播活动,即必须通过科技传播才能完成。可以说。要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工具,没有有效的科技传播是不可能实现的。科技传播对劳动工具影响主要体现在_二方面:一是科技传播是科技转化为劳动工具必经之路。二是有效科技传播可以提高科技转化为劳动工具的速度,特别是在近现代,随着现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项科技成果转化为劳动工具的周期大大缩短,速度大大提高。三是有效科技传播可以扩大科技转化为劳动工具的空间范围。因此,科技传播对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工具会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影响到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

知识创新、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但是,知识创新、科技进步,必须内化到生产力因索。才能发挥其效用。知识、科技常常以信息形态存在,在其内化到生产力因素过程中,离不开社会传播一知识传播、教育传播、科技传播等。社会传播,是知识、科技内化到生产力因素的必要条件,同时主要从时间、空问两个维度影响知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社会传播,虽然对社会生产力、社会经济发展,不具有直接动力的决定性作用,但对其直接动力因素的作用发挥,却有重要影响。

2.社会传播促进生产力因素有效结合成现实生产力

生产力系统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因素构成。但现实生产力还必须依赖于三因素有效结合。社会传播活动对生产力水平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影响生产力构成因素质量与水平,还体现在促进生产力因素积极有效结合、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三因素,细化后可包括经营管理者、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厂房、设备、资本、能源、原材料等多种类型实体形态。它们最初并没有效结合在一起成为现实生产力,而以独立的形态分别存在不同空间。生产力因素,只有有效结合后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生产力因素结合包括四种方式:(1)质态结合,指生产力各因素结合成现实生产力时,在物质属性上互相适应。(2)量态结合,指生产力各因素结合成现实生产力时。客观要求的数量配比。(3)时间结合,指生产力各因素进入或退出现实生产力系统时,客观上要求的先后顺序,以及它们在现实生产力中运行所持续的时间长短。(4)空间结合,指生产力各因素结合成现实生产力时,在空间上的分布和联系状态。现实生产力的形成,必须是生产力因素的四种结合方式的综合应用、有机结合。

企业在组织生产力因素有效结合。转换成现实生产力一进行企业生产时,依赖于企业经营者的科学决策与合理有效运作,而这又必须建立在全面获取生产力因素相关信息基础之上。获取生产力因素相关信息,必须依赖于媒介,依赖于各种社会传播活动。这些社会传播活动纷繁复杂、形式多样,内容主要包括各类经济信息、广告信息(供求信息)、政治信息,等等。

20世纪下半页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推进,世界经济运行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内外政治信息、经济信息、广告信息的重要性开始凸显。因为这不仅关系到生产力因素有效结合成现实生产力,进行社会生产,而且关系到产品分配、交换、消费,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同时我们看到,国际社会传播活动积极活跃、不断增加。包括政治传播、文化传播、经济传播等。这些国际社会传播活动,都直接或间接促进世界经济运行,因为这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生产力因素,也有利于促进产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促进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所以社会传播,可以促进生产力各因素积极有效地结合

成现实生产力,促进产品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二、社会传播对经济发展的间接推动力

社会传播,不仅直接推动生产力发展,而且对生产力可产生间接推动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社会传播会加快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速度,另一是社会传播会为劳动者提供精神动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产生反作用。适时、积极调整生产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国家政府在做生产关系调整、改进时。必须依据真实有效的社会信息,才能科学决策。因此,获取真实有效的社会信息,对国家政府做出科学决策、调整生产关系,具有积极影响。并且,获取真实有效信息的速度,也会直接影响国家政府调整生产关系的速度。现代传媒技术的特点是,覆盖范围广泛、传播速度快捷。因此,社会传播活动,特别是借助现代传媒技术的社会传播活动,有助于统治阶级、国家政府及时地、快捷地、广泛地收集种类社会信息(如新闻传播、危机传播等),为其科学决策、调整生产关系提供依据。所以,社会传播有助于及时调整生产关系,进而有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人类社会发展,不仅需要物质动力、需要不断地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且需要精神动力。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相对物质动力而言,精神动力会显得更为重要。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虽然人类社会多次遭受大规模战争重创、自然灾害浩劫,有时部分区域社会经济几近崩溃。但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精神信仰。为人类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持人类社会重振旗鼓、恢复生产、发展经济、重建家园。社会传播。则是这种精神动力的放大器。通过社会传播活动,可以让更多人精神受到鼓舞、形成强大社会凝聚力,更大程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三、结语

人类社会由若干个体集合而成,在人类社会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社会传播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离不开社会传播。

社会传播,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直接积极推动作用。这主要体现在,社会传播不仅可以促进生产力因素水平提高,而且可以促进生产力因素有效结合成现实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自20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推进社会信息化,其目的在于为促进社会信息传播创造条件,进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为什么整个信息工业在过去的30年里成为明星产业,那是因为信息能帮助企业提高其生产力”。另外,社会传播还可对经济发展提供间接推动力。社会传播,不仅可以加快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速度,而且为劳动者提供精神动力,这都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永应,生产力经济学纲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2]顺青等,技术经济学[M],武汉:武汉理工走学出出版社,2003年版.

[3]范先佐,教育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赖茂生等,信息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扬克磊,技术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宋涛,政治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篇4

关键词:社会网络;重要节点;关系强度;页面排序

0引言

评估和发现复杂网络研究中的重要节点(Keynode)是复杂网络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社会与物理网络中发现重要节点,对其重要性(影响力)进行评估,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例如疾病传播中寻找最具有感染力的节点、定位网络攻击和防御中的重要节点、确定工程中需要优先控制的节点、确定复杂网络社区结构中社区中心等,这些都涉及到节点重要性评估计算问题。

一般意义下的重要节点依赖于社会网络的拓扑结构,根据网络结构定义和衡量节点的重要性。节点的度中心性、介数、接近度、特征向量中心性(EigenvectorCentrality,EC)等是常用的统计指标。这些指标衡量了节点在不同意义下的重要性[1-3]。节点度中心性可以衡量一个节点的连接节点的个数,表示节点是否处于多数节点的中心;介数反应了节点在网络中是否处于不同子群的连接地位,能刻画节点与不同子群的连接能力;接近度则能表示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的平均距离。在社会网络特定的拓扑结构下,这些度量蕴含着节点的重要性、声望以及地位等信息[4-6]。

文献[7]发现了重要节点的一些新的特征。作者分析了具有小世界特征的随机网络中的传播行为,发现传播速度远不如规则网络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也没有后者大。文献[7]揭示了一个重要的性质,在复杂网络中,消息的传播和边密切相关。在社会网络中,边表示节点之间的社会关系,而社会关系的重要体现形式是交互。节点之间存在不同类型、不同次数的交互,这些交互构成了社会网络的边的属性。在社会网络中消息的传播、扩散以及结构的演化等与边的属性相关,所以度量和发现社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不仅应该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还需要考虑网络的边以及节点的性质。据我们所知,目前社会网络中重要节点发现的相关研究还没有考虑边和节点的属性,利用节点和边的属性,融合网络结构共同发现社会网络的重要节点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文献[8]也验证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作者从Facebook抽取了5400万个用户进行实验,要求实验用户向非Facebook成员发出邀请。研究发现决定一个人是否接受邀请加入Facebook的因素中发来邀请的朋友的类型比朋友的多少更重要,同一个社团的朋友邀请的影响力比来自不同社团朋友邀请的影响力大。作者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社会网络中,边的类型与强度影响着用户行为和行为的传播,也就是衡量社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需要考虑边的类型和强度。

线上的社会网络关系通过用户交互体现,用户交互的强弱刻画了社会关系网络用户关系的强弱。这种关系的强度可以作为边的权值,另外用户在线上社会网络上活跃度不同,活跃度高的节点对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具有较高的重要性。所以社会网络是一个加权的网络,我们将结合交互关系与用户活跃度刻画节点的重要性,从而发现重要节点。本文主要贡献如下:

1)基于用户交互,提出了一种度量社会网络中不同用户间关系强度的机制,该机制能较好地发现网络中关系密切的用户对。基于节点的行为特征,提出了一个度量用户活跃度的机制。

2)基于PageRank算法,提出两个改进的加权PageRank算法,改进的算法可以有效地发现加权社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1相关工作

复杂网络上的很多统计性质都可以用来度量节点的重要性,其中节点的度、介数以及中心性等都是常用的指标。对于不加权的网络,节点的重要性只能通过网络物理特性分析。一般情况下,节点的度高(具有更多连接的节点)被认为是复杂网络中的重要节点[1-3]。但在社会网络理论中,介数可以表达一个节点与不同社团的连接性,一个节点的介数越大,表示该节点可能拥有更多的人际影响,这样节点的重要性越高[4-5]。因为高介数的节点有更多的最短路径通过。于是在疾病控制、免疫、工程控制中要重点控制这样的节点。

对于富含信息的社会网络或者其他具有一些含义的网络,也有一些重要节点发现的研究。这些研究初步可以分为两类方法:

1)发现加权网络上的重要节点。

现在的重要节点发现研究对于加权网络指的是节点加权,对不同的节点赋予不同的重要性,以便区分初始重要性,然后采用特征值等方法计算节点重要性,这些方法本质上度量的是节点对于加权矩阵的贡献。这类方法没有区分边的差异,所以难以衡量节点在消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性。

2)发现消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在社会网络中,节点对消息传播的作用也是衡量节点重要性的一个特征,所以有些研究者利用消息传播的范围以及结构来确定节点的重要性。这些算法依赖于特定话题的传播结构,Lappas等[5]提出kEffectors模型,即在给定的传播模型下,挖掘k个活跃节点,并使这k个活跃节点最能表达当前网络的激活状态。Chen等[9]提出NewGreedy算法和MixedGreedy算法,MixedGreedy算法是NewGreedy算法的改进算法,MixedGreedy算法的第一轮采用NewGreedy算法,之后使用CELF算法。作者经实验验证,MixedGreedy算法的性能确实得到了提高。但是,这些方法依赖话题传播,对于真正有价值的连接信息很少被涉及。

由于单纯考虑网络物理特性和话题传播而没有综合社会网络不同属性,所有一些综合性方法,也就是系统科学方法被提出来,K Shell、PakgeRank方法、labelpropagation等是其中的代表。

篇5

【关键词】高校;体育;校园文化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专业技术,在很多的高校中,其人才的培养都是以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基础,忽视了学生体育课程的学习,让高校学生产生了误解。对于一个人才来说,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无法全神贯注贡献自己的才华与能量。因此,对于高校而言,要重视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建设校园体育文化,传播校园体育文化。

一、上好高校的体育教学课程

在传统的高校学习中,很多的大学虽然设有体育这一门课程,但是在事实上却没有十分的重视,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是简单的进行一些训练、锻炼和学习,完全没有把体育课程放在很重要的位置。而要想传播体育文化,建设高校体育校园文化,教师就要重视上好体育课程,利用好每一节体育课,让高校的学生重视起体育课,同时灌输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认识到体育的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首先,在体育锻炼方面,教师要认真教学,不论是教学任何的体育运动,都要展示自己认真的一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比如,在练习武术和舞蹈的时候,很多的动作都是有规定的,在踢腿、舞剑或者是各个动作要领方面,学生的学习都必须要符合其规定,达到一定的角度,最后其展示结果才能更加完美,而长期的规范的训练和学习也能够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如果长期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教师能够加强训练学生,保持体育锻炼应有的态度,再加上教师在体育课程中的思维引导和纠正,保证大学生体育锻炼以及终身锻炼的思想,那么高校的学生自然就会在体育课程的学习中或者是课下的锻炼中重视体育课程的学习,在潜移默化当中传播了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大学生在高校的体育课程中了解体育学习对自身将来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为体育校园文化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要想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建设体育校园文化,传播体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就要重视在高校中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例如,一方面学校要重视体育运动会的举行,鼓励大学生集体参与运动,让大学生了解体育运动带给自身的激情和魅力,鼓励全校的大学生积极参与运动会的各个项目,对于那些坚持不懈以及优秀的体育运动者给予丰厚的奖励。每个学院可以举行联谊赛,通过一些体育运动的方式加强对于体育运动的宣传,增进学院不同专业学生的友谊。除此之外,学校要定期举办一些大型的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拔河比赛、踢毽子大赛以及关于体育运动方面的多种比赛,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行体育运动,就能够激发全校大学生运动的热情,而在大量的比赛当中,不仅仅锻炼了身体,还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的健身当中来,这样在通过多样式的体育运动之后,无形当中就会让大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了解体育文化的精神,同时通过多样的体育运动,激发起了更多的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重视大学生个性差异的体育教学,同时从实际出发,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去关注健康和体育,潜移默化当中宣传了体育文化的重要性,让高校的大学生体验体育运动的激情,感受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所蕴含的意义,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宣传。

三、重视传播体育文化的魅力

在体育文化的宣传与建设方面,除了要重视体育课程的认真学习与活动参与之外,还要重视体育文化的宣传。例如,在高校的校园里,学校要悬挂一些关于“体育运动”的横幅,在食堂的电视上或者是学校的一些宣传栏上,学校也可以贴一些关于体育健康运动的海报,让高校的大学生在无意之间就能看到学校对于体育运动的宣传,从宣传的细微之处了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校在一些大型的宣传活动中可以把体育运动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包括高校学校举办的一些文艺活动中,学生也可以把关于体育文化的思想通过小品或者歌舞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大学生在观看节目的同时接受更多的体育文化的洗礼,从而间接宣传了体育文化。最后就是在大学的社团里,不论是一些关于健身、轮滑、游泳还是舞蹈社团,都要积极发挥自身社团的力量,在平时的社团活动中组织一些和社团相关的各种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社团的游戏、互动以及体验当中来,让更多的大学生真正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从中了解体育运动精神。不论是学校的横幅悬挂、学校活动的体育运动宣传和社团的体育运动展示等,都能够直接或者间接传播体育运动与体育文化,如果高校能够重视学生平时的活动,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那么整个学校的大学生就会展示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最终营造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

四、结语

体育文化是体育学习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将来的整个身体素质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师要重视体育文化的宣传,既要上好体育课程,也要重视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活动等多种方式来宣传体育文化的魅力,让大学的校园充满生机的活力,也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从而更好的锻炼和挖掘体育的魅力,使大学生更健康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梁.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3,06:81+168.

[2]谢挺.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7:207+191.

[3]裴军.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6,16:54-56.

篇6

利用搜索引擎,对新闻关键词进行多角度或多时段的搜索、统计和研究,可以使网络传播得到有效、全面、系统化的量化评价。本文以讲述新闻网络传播中关键字的作用为切入点,对关键词如何选定进行阐述,并探讨建立关键词库的重要性与意义,进而列举以新闻关键词的搜索和统计为基础的网络传播量化之方法,期望能为现实中的新闻宣传实践提供具有借鉴价值的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网络传播;量化研究;新闻关键字;选词原则

根据2013年初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所的统计报告,截止2012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达到5.6亿,2012年度新增网民共计超过五千万人。当今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互联网,并将互联网融入自己的生活、娱乐和学习当中。互联网对于新闻传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通过网易、新浪等新闻门户网站或者微博、人人等社交软件获取新闻资讯,并进行社会讨论和发表意见。面对当前中国网民日益增多、网络效应日益明显的现实状况,如何更好地优化新闻传播方式,使新闻信息得到更快更好的传播,以更好地增加新闻的关注度,实现新闻的价值,是当下新闻从业者值得深思的课题。新闻关键词,就是具有高度凝练性的、高度概括新闻主题的、在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缩影或符号。新闻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可以通过网络上的搜索引擎来进行量化,通过对其所出现在不同地域和时间的频次进行搜集和统计,并加以量化分析和聚类对比,能够得出该词的升降变化,从而能够反映新闻热点的转移和形成过程。通过上述的一系列过程,人们能够从中得出新闻在网络传播上的效果以及现实状况。

1新闻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

所谓新闻关键词,就是指能够对新闻主题进行准确反映,并对核心内容有精准解释的关键词语。这一词语首先来自于传统媒体,而后被网络等新兴媒体所使用,并被使用到新闻检索、新闻标引当中,在新闻网络传播中具有重要意义。新闻关键字具有以下多个特点。首先,它具有简洁醒目的特点,它的出现形式通常是词的形式,这样便能确保新闻的速读性,使得大众的注意力被迅速抓住,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其次,它具有高度凝练性,通常是一个对事件有高度概括的词语,能够使人们对事件核心一目了然;最后,它具有易记易传性,往往简单直白,极具特色,容易被人们记住,也易于被社会大众口口相传和简单搜索。这些简单直白、形象生动而又凝练的新闻关键词是对新闻事件进行宣传、渲染的最佳推手。对新闻关键词的作用进行挖掘研究、认识和探讨,是当前每一个新闻从业者当下都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2新闻关键词的选定原则和词库建立

2.1选定原则首先是专属性原则,即必须选取与新闻主题、新闻内容的范围相适应的关键词,关键词范围既不得过于宽广,也不得过于狭窄,否则会导致在传达新闻信息中心内容上达不到精准的效果。比如《合肥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今顺利建成》该文中,若新闻的关键词选取“实验室”则显得范围过于宽广,因此该新闻的关键词选取“国家实验室”则最为合适了。又如《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开始推荐》,该新闻关键字就应当选取“国家科学技术奖”,如果选取“技术奖”则会显得范围太广,难以体现新闻的中心内容。其次是通用性原则,即关键词应当具有通用性,是能够被公众所熟悉和知晓的。关键词不能采用过于罕见和生僻的词语,这样大众难以对其进行辨识和记忆。只有当关键词有着较高认知度和辨识度的时候,社会大众才会对它有较深的印象和记忆,这样的新闻才能更容易地被群众记住,才能大大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实现新闻的价值。再次是全面性原则,即关键词应当全面、简洁而精炼地反应新闻内容。它应当具有高度凝练性,通常是一个对事件有高度概括的词语,能够使人们对事件核心一目了然。只有具备高度概括性的关键字才能使人们瞬间能够抓住新闻报道的中心内容,减少人们获取信息的阻力,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比如《APEC峰会上提出四点主张领航亚太和平发展》一文,关键字应当是“”“APEC峰会”“亚太和平发展”,而不能只选择其中一个作为关键词。最后是专业性原则,即关键词不能是与专业内容无关的词汇,应当选取具有较强专业性的词汇,突出文章的专门性和深度,使得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性大大提高。比如《特高压直流套管关键技术研究获突破》一文中,不应选择“技术”或者“研究”这样的非专业性的词语,而应当把“特高压直流套管关键技术”作为新闻的关键词。

2.2建立词库的策略分配汇总关键词、建立新闻关键词库具有不容小觑的重要意义,它能够使新闻关键词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作用,使得新闻传播的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取得显著的传播效果。关键词通常会有以下几种分类汇总的类别,包括专有项目类、人物类、工作内容类、单位名称类,综合类、重要时间段类、其他类别等等。将新闻关键词依据上述各项类别进行分类汇总以后,一个较为体系化和完善化的关键词库便诞生了。这个关键词库对于提高新闻工作者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日常工作里,新闻关键词库可以帮助新闻工作者根据某种挑选条件和标准,对关键词进行有效挑选。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同样内容的新闻信息进行表达方式上的统一,防止内容相同的新闻关键字由于表达方式各异而出现在不同的搜索结果当中,进而难以被人们所搜索和捕捉到。比如,将“艳照门”事件统一表达为“艳照门”而不是“艳照泄露”、“不雅照片泄露事件”等等的各种表达,能够使该新闻有更好的传播效果,降低人们对该事件的辨认难度。同时,将“艳照门”作为新闻的关键词,能够使人们更直观地搜索到与该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由此可见,建立规范的系统的关键词库,对于工作人员选取关键词、提高新闻工作效率、增强新闻传播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基于新闻关键词的搜索统计而进行的网络传播量化之方式

现阶段,国内网民进行新闻信息搜索的最常用、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关键字搜索”,当前众多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谷歌和百度。这两个引擎所分别提供的两种工具——谷歌关键字以及百度指数,能够让网络用户较为直观地感知以及分析关键词的传播效果。本文选取的分析工具是百度指数,以“神舟十号”作为搜索的关键词,以开展对网络传播量化的研究和分析统计。打开百度指数的页面以后,在搜索栏中输入“神舟十号”,并进行搜索,便会呈现出百度指数在一个月以来关于这个关键词的媒体关注度、用户关注度以及这两个参数的表述趋势。在这个页面当中,百度指数会依照用户的关注度高低,把同一时期里所出现的新闻报道罗列在右侧,并附上对应的标注,这就能让使用者得知关于这新闻的网络传播情况以及量化的指标,通过分析新闻用户的关注度的量化指标,使用者就能够从某个角度获知网民当月所关注的热点。百度指数不仅可以获取以月为单位的量化指标,还可以得知以季度、年、半年或者多年为单位的量化指标,供使用者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以获取不同时期内网民对于网络热点的关注程度以及相关的变化趋势。

在同一个页面当中,百度指数还会针对同一时期里的不同区域的网民搜索该关键字的数量实施量化的统计对比,并分类为不同色彩,分别一一标注于全国的地图之上。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个现实网民所在的城市分布的柱状图。百度指数还能根据入群的属性,对搜索了该关键词的网民进行量化分析,比如年龄分布、学历分布、性别比例、职业分布等等各方面,经过统计和分析之后,用柱状图或者饼状图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在使用者面前。针对上述的各个示意图开展系统化、全面化的分析和树立以后,用具备高可比性的其他关键字来进行辅助,所得出的量化结果和统计结果,能够使使用者较为客观全面地对该关键字的传播效果和现状进行总结和统计。经过对多年来新闻热点变化的规律和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新闻从业人员就能够更加科学地对今后网络新闻传播的规律和发展方向进行系统性客观性的预测、定位和研究,也能更好地部署、调整今后的网络新闻的宣传工作。

4结束语

通过对网络传播中的新闻关键词之重要性和作用进行定位和分析,能够对关键词的选定方法进行掌握,从而建立起科学系统的关键词库,能够发掘基于关键词的搜索和统计来进行的网络传播量化指标和规律。利用搜索引擎,对新闻关键词进行多角度、多时段的搜索、统计和研究,可以使网络传播得到有效、全面、系统化的量化评价。本文以讲述新闻网络传播中关键字的作用为切入点,对关键词如何选定进行阐述,并探讨建立关键词库的重要性与意义,进而列举以新闻关键词的搜索和统计为基础的网络传播量化之方法,期望能为现实中的新闻宣传实践提供具有借鉴价值的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篇7

一、档案文化内涵的主要表现

档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档案是一种文化财富。文化这种社会现象不是零碎的、转瞬即逝的画面,而是一种社会沉积、一种深厚的符号积累。什么是符号?符号是人类文明的记录手段。如果从人类传播活动的角度考察,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因此,声音、手势、文字、图象、数码等都是符号。档案是由传达制文者讯息意图的文件转化而来,档案文件的内容无不是以符号的形式依附于甲骨、金石、竹木、绵帛、纸张、胶片、磁性介质材料上,且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能全方位地反映以往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档案不仅忠实地记录并再现了人类文明的全貌和过程,而且它还具有了延续人类历史、人类文化科学技术的作用。所以说,档案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第二,档案是文化的积淀。由于人类文化的不断创造和积累,文化才日趋丰富多样。文化积淀的时间越久,也就越深厚。没有文化的积淀,也就没有文化的进步。档案是人类积淀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人类文化的贮存器。如果没有档案,也就失去了连续地、全面地直接记录和积累文化的原载体。因此,档案作为文化的积淀,又是衡量文明的标准.现代国家把档案保存的多少,档案馆事业的发展作为衡量这个国家文明的发展的尺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三,档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文化传播是指—种文化传递扩散的迁移继传现象。众所周知,文化的积淀必须通过人们世世代代的传播而继续—下去,没有传播会造成文化的“死亡”。文化传播的媒介很多,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图书等。档案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因此,档案不仅具有贮存人类文化的功能,又有传播文化的功能。从古代史官专门守藏档案,他们的知识子孙相传,到打破“学在官府”制度,而将档案中积累的文化知识在民间传播,以至在现代文化科学技术发展中对档案的广泛利用,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档案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在传播过程中还会促使文化增值。

第四,档案反映了文化的变迁。文化变迁是指社会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发生转变特别是结构性转变的过程。比如,我国历史上的“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对传统的旧封建文化摧枯拉朽,导致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次较大的文化变迁。我国历史档案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一脉相承,为我们研究文化变迁及变迁的规模提供了可能。文化变迁规律的认识对于指导我们现代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确认识档案文化内涵的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档案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档案文化观,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我们从理性的高度把握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文化属性。从国际档案界来说,自1945年后,档案界对自己的职能包括行政职能和文化职能两方面进行了认真的重新评价,称之为档案界的革命。这样,档案机构在传播自身的档案馆藏方面成为主动的文化单位。我国《档案法》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这就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档案馆的文化属性。因此,从文化的高度重新认识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性质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应当认识到,从文化角度出发,一个国家的档案是研究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宗旨就埋藏在她的档案中。作为文化传统的重大领域,档案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喉舌。没有它,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将停滞不前,因而每个国家都需要档案馆作为记忆的仓库,存贮、保护和传播以往的经验和知识。

篇8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高校师生员工的独立意识、自主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强烈,精神文化需求也迅速增长,呈现出多方面、深层次、高要求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因应形势要求,正视矛盾问题,不断增强高校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一、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宣传工作,是指围绕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由院校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借助各种信息传播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公众传播特定信息,在精神层面影响和引导受众的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凝聚思想,鼓舞士气,振奋精神,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对于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性,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服务教学中心,推动院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高校工作的中心是教书育人和教学科研,这也是高校树立品牌,增强影响,扩大知名度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二)是加强舆论引导,维护稳定大局的重要手段

高校是各种思想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最为集中的地方,加之受国外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和国内社会结构、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影响,高校师生的思想更加多元,行为更为多样。

(三)是凝炼先进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高校先进的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它反映了院校特有的价值追求和品格魅力,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支柱。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共同的价值取向等精神元素,也包括整洁的校园环境、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等物质元素,还包括以人为本、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制度元素。而高校宣传工作注重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对共同发展目标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是从精神层面凝炼先进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高校宣传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必须正视以下矛盾和问题。

(一)传播信息内容与师生内心诉求有差距

高校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传播的信息内容也应该涉及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当前有的高校开展宣传工作重上层,轻基层,主要是围绕领导转,对基层师生员工的报道很少;有的重教学,轻生活,只偏重于跟踪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亮点,而忽视了对师生员工日常生活中真善美的发现;有的重说教,轻服务,将宣传工作单纯理解为发号施令的“传话筒”,轻视了对师生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服务功能。

(二)队伍能力素质与现实工作需要有差距

在传媒手段多样化的时代里,宣传工作对从业者能力素质的需要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范畴,而是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然而绝大部分高校没有新闻传媒相关专业和可借用的资源,宣传工作队伍以前也没有相应从业经历,基本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特别是在大型活动策划、网络论坛维护、图片处理、音频剪辑、DV制作等方面,要挑选一个能独挡一面的人才比较困难,一定程度影响了宣传工作质效。

(三)载体研究设计与形势发展要求有差距

宣传工作需要依靠各种传播手段把特定信息及时、准确地送达给目标对象,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然而,当前许多高校宣传工作者由于受思想观念、理论知识、能力素质等因素限制,开展工作习惯于采用传统的载体手段,对网络社会信息传播的开放性、自由性、广泛性等特点认识不清,对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力估计不够,工作方式方法墨守成规较重,创新力度不足,缺乏实效性和时代感。

三、新形势下加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宣传工作的策略探析

对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而言,宣传工作要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必须在深化思想认识、科学确定信息、加强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方法上下功夫。

(一)深化关于做好学院宣传工作的思想认识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新形势下要做好学院宣传工作,必须树立和强化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思想观念。1、强化大局意识。2、强化主动意识。3、强化主体意识。

(二)科学合理地确定学院宣传工作内容

科学合理地确定内容,是加强学院宣传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使宣传工作更加符合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内在需要。1、要贴近实际。2、要贴近师生。3、要贴近生活。

(三)加强对学生传媒人才的培养锻炼

学生传媒人才是学院宣传工作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必须具备过硬的能力素质才能担当大任。1、加强技能培训。2、注重实践锻炼。3、完善激励机制。

篇9

传播学研究应关注什么

在西方传播学界一贯推崇的内容和效果研究声中,麦克卢汉独辟蹊径,选择了媒介本身,甚至是媒介的技术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表达了对以往研究路径的批判,引起了强烈反响。

被西方视为传播学的先驱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以其著名的5W传播模式,对社会传播的过程、结构及其功能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清晰地阐释了大众传播三功能说,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研究的最新方法也不光是考虑“内容”,而且“还考虑媒介及其赖以运转的文化母体”,并认为“过去人们对媒介的心理和社会后果意识不到”,因此,在《媒介即讯息》一文中,麦克卢汉开篇宗义:“我们这样的文化,长期习惯于将一切事物分裂和切割,以此作为控制事务的手段。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在事务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媒介即是讯息,我们难免感到有些吃惊。”

传统的传播学研究认为媒介不过是信息传送的介质,至多能与传播的其他几个要素相提并论。麦克卢汉的目光却没有停留在传播学的内部,并未仅仅将媒介视为传播学的五个要素之一,他的视野转向了媒介的属性特征――媒介作为工具,一种能够大规模复制并传送讯息的装置,因此也就转向了考察生产工具对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贡献。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的‘内容’使我们对媒介的性质熟视无睹,媒介的‘内容’好比是一片滋味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涣散和转移看门狗的注意力,这是因为任何媒介都有力量将其假设强加在没有警觉的人的身上……媒介的魔力在人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生,正如旋律的魔力在旋律的头几节就会施放出来一样”。

如果我们回首人类文明传播的发展史,我们就能体会麦克卢汉所说的“魔力”。

在前语言时代,没有传播媒介,人类只能说是处于野蛮时代。语言――传播最基本的介质的产生,使人类第一次和他们所表达的对象在时空上相分离,人类社会进入部落化,人类开始迈向文明社会。文字的出现使传受双方在时空上可以分离,纸张的发明让传播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个体能够通过文字记录的信息,获得人类整体在漫长岁月里创造积累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手抄传播的成本和效率制约了传播的范围和广度。无论是我国古代的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的历史性开创,还是德国古登堡印刷术的批量使用,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文明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媒介的作用逐步超越了其他的社会机制,成为现代政治重要的力量之一。自19世纪末起,电子媒介的风起云涌更使得人类文明的传播在消弭时空上迈进了一大步,拟态化的传播使人们得以见证历史。数字媒介――互联网的出现更是让参与其中的人不仅可以见证历史,甚至可以参与构建历史。

可见,传播媒介的本身已然在社会文明的进程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恐非具体的传播实践的影响力所能比拟,媒介自身的研究价值也就显得格外突出。

媒介的讯息究竟是什么

媒介本身在传播学研究中的至关重要性和对于人类文明的进程的作用从人类传播史中可见一斑,但是麦克卢汉的“媒介即是讯息”到底表达了什么样的意义呢?

文章开篇之后说到:“所谓媒介即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也就是说,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其实就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务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不仅从莎士比亚等人的文学作品中获得灵感,麦克卢汉还从他人的医学理论著作,经济学家的学说,电影、绘画和戏剧艺术,甚至从军事历史中获得大量的旁证,以阐述“媒介即讯息”这一思想的普适性。

“媒介即信息”的含义就是,对于整个人类史而言,真正起作用的不是那些转瞬即逝的信息,而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媒介本身。这些媒介改变着我们传播和接收信息的方法,造就了我们生活方式的本身。甚至在麦克卢汉看来,不仅媒介本身即是讯息,而且应该是任何一种划时代的技术都因其引入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而带有不可磨灭的“讯息”,“媒介的塑造力正是媒介自身”。

批评与辩证

“媒介即讯息”论断中所包含的偏重技术本身,忽略了媒介内容和传播者的倾向,在大众传播研究领域内受到激烈的批评。对于新的技术,许多人甚至大部分人认为技术意义不在机器本身,而是人们利用技术所做的事情。

英国的雷蒙德・威廉斯等学者认为“媒介即讯息”是“断言媒介的技术决定了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掩饰了统治权威关系如何建构文化生产、文化内容和文化接受,以及人的主体意识,因此在事实上非社会化了媒介分析。

针对麦克卢汉所指认的“媒介成分和内容的研究绝对不可能揭示媒介影响的动力学”,尼克・史蒂文森认为“麦克卢汉转移了人们对权力与力量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历史世界中的影响的注意力。他在理论上忽视大众传播对象征意义的生产和对各主导性社会关系的维系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这种情况排斥了与体制、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组织相关的各种批判性问题”。

他们的批评观点很有代表性,多数批评者的确认为麦克卢汉绕开了广阔的社会和文化语境,对资本主义与传播之间的关系视而不见,忽视了控制和使用媒介的机构和人的主体意识,掩饰和忽视了媒介发展演变过程中国家、民族利益的冲突和社会有关力量的干预。批评者认为,媒介技术只是生产力的一个部分,不能孤立地发挥作用,总是和所处地带的政治、经济因素一起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这种批评论调和麦克卢汉媒介思想产生时候的大众传播环境有关。

在传播学上,有关“大众传播”的定义不胜枚举,但基本要素大致相同。以德弗勒的定义为例:“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也就是说,“大众传播”的要素中,除了能够“大规模复制并发送讯息”的传播机器外,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要素――组织化的传播者,而传播者――机构或人的主体意识是传播产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报纸、广播和电视占主流地位的大众传播时代,信息传播其实是精英分子所主导的点对面的传播。传播者的主体意识当然是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因此,在大众传播时代(少数人凭借庞大的传播设备向多数人传播),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当少数人控制传播机器时,控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麦克卢汉似乎忽略了控制的问题,这可以说是其理论的一个缺陷。

麦克卢汉与雷蒙德・威廉斯等人的矛盾焦点是:麦克卢汉认为,报纸、广播、电视、电话、电报等运用了电力传播技术的媒介,对人的心理和社会造成了非集中化的效果;而雷蒙德・威廉斯等人认为,报纸、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有可能被资本主义或其他权力机构利用,造成集中化等反民主的后果。

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理论所处的环境。随着1969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斯坦福研究院4台计算机实现联网,网络世界宣告到来。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逐渐走向商用和民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让数以亿计的普通人感到“地球村”不再是梦想,甚至在2006年互联网使用者成为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年度人物,《时代》周刊对此解释说,社会正从机构向个人过渡,个人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民主社会”的公民。在网络传播时代,讯息传播方式从少对多变成多对多,从中心辐射变成多节点的传播环路,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结合,传者与受众“内爆”,内容控制的重要性下降,而传播技术本身的理论重要性日益上升,此时,麦克卢汉的理论日益显示出其独到的阐释和批判功能,也体现出该理论的前瞻性。

理论的现实意义

网络传播媒介与传统大众传播媒介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前者是后者的补充而非替代品,它们在当今社会的交流领域处于并存的局面。以网络为标志的数字化媒体凭借其独特的技术属性,改变着报纸之类的纸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就改变着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同时,数字化媒体越来越在传统媒体的变革中充当战略意义的重要角色。如《纽约时报》公司研制的识报器可以对浏览的文章进行阻塞和评阅,从而戏剧性地改变了报纸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哥伦比亚报纸已经通过传媒显示器为读者提供了全球300多张报纸的阅读和下载服务,读者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下载进行离线阅读。英国美伦电讯网向读者出售阅读服务的收入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而在我国,几乎所有市级以上的报纸都有自己的电子版,许多还推出了手机报。

美国学者波斯特的著作《第二媒介时代》将大众传播划分为“第一媒介时代”(广播、电视等中心辐射传播模式)和“第二媒介时代”(信息高速公路等双向去中心化交流模式)。波斯特认为,只有进入互联网时代才是“第二媒介时代”,手机是“第二媒介时代”的代表性媒介。第一媒介时代是由文化精英、知识分子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文化传播和;而第二媒介时代则是“双向的去中心化的交流,它是大众文化的狂欢,与尼葛洛庞帝所指出的数字化生存的四个特征之一“分散权力”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媒介即讯息”或许是麦克卢汉的一种极端化、夸张的表述,但我们不能将它拿来作极端的理论应用。它是回顾传播史的一种方式,是进行当下媒介研究的一个视角。他的思想其实与“生产工具决定生产力,从而影响生产关系”的黑格尔和的辩证法一脉相承。

传播的意义不是主要体现在讯息显层的内容上――这一思想可谓是麦克卢汉最为不朽的洞察。麦克卢汉直接把媒介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开创了媒介研究的全新视角,特别是他把媒介技术与社会文明的进程联系起来,给后来的研究者以极大的启发,我们已不必像乔伊所说的那样,花300年的时间来理解麦克卢汉了。

参考文献:

1.McLuhan.M.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C〕.In Durhan.M.G,&D.M.Kellner(eds).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Key Works(revised edition).Oxord:Blackll Publishing.2006。

2.麦克卢汉.T.E.、秦格龙.F.编,何道宽译:《麦克卢汉精粹》,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municati ons and History:Theories of Media,Knowledge,and Civilization,Connecticut:Greenwood Press,1988.

4.史蒂文森.N:《认识媒介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5.德弗勒.M.L、丹尼斯.E.E著,王怡红等译:《大众传播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6.徐凌、李宁:《对“媒介即讯息”的再审视》,《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6)。

7.顾宁:《论麦克卢汉媒介论预言的开创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1)。

8.郭建斌、吴飞:《中外传播学名著导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篇10

(一)小学自然科学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科学正确的世界观是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本身就是人类科学发展的结果,是在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理论。因此,坚持从小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的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保证小学生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在此基础上准确的认识世界,明确世界的组成部分是物质,从而培养科学的头脑,实现教育目的。例如,在小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自然科目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弄明白天气的异常变化。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世界,了解我国的名胜古迹、自然风貌、风土人情,进而提高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度,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二)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求知欲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求知欲的重要保证。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对很多事物还抱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对学生自然科学的教学,能够让他们产生对自然、对美的向往。另外,自然知识与其他各门学科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很多自然现象就与物理知识相似。所以说,增强对学生自然科学的教学,能够激起他们的浓厚兴趣,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三)小学自然科学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智慧

现如今,教育教学的目的已经不仅仅在于培养学习型人才,教育的最关键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良好能力素养和思维智慧的学生。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坚持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小学自然课程与地理课程与各学科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通过自然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大自然现象,提高卫生保健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智慧型人才。

二、提高小学自然科学课堂教学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