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物实验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物实验方案

篇1

关键字: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教学方案 实验过程

一、合理的教学方案

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是进行生物课实验的重要基础。教师在制定实验方案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利用身边的工具、资料,制定出操作性强、合理、科学的实验方案。制定教案有三种方法:一是教师自己制定实验方案,老师先行示范,让学生跟着老师示范的步骤再自己操作;二是老师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指导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三是指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发挥每个人的力量,集思广益,共同制定一个实验方案。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

生物课程的学习只有在不断地实验中才能够快速增进知识,所以,生物实验必须要求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自己动手操作。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生物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常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堂实验课,多设定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证明,学习的过程必须是一个不断思索的过程,只有在思索的过程中才会发现问题。没有提出问题的学生,证明思维僵化,处于被动的思维状态,只有意识到有问题存在的学生,才是主动思考的学生。面对动手能力差,不善于思考的学生,授课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通过长期的接触,慢慢改变该学生的思维状态,从而达到调动该学生的积极性的目的。

另外,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多利用故事、游戏、影像等趣味十足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的观察、思考,然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长时间练习,能够使学生无论在何种形式下都会主动观察事物,然后质疑事物的合理性。

总之,在初中生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实验的主体上,让学生独自操作,老师担任指导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付勇.如何处理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活动[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于凤娟.浅议初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篇2

【关键词】校本实验课程 研究 开发 有效途径 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59-01

《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学科的阐述中有这样两句话:“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对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科教学中作出了明确的定位。实验教学是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生物学科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前生物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

生物课程资源是指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所开发的各种教学材料以及生物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与场所。具体说来就是教材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中所有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与自然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实质上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教育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

1.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价值与意义

由于生物学科的独特性,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同时又具鲜明的地域性,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正是要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而独特的教学资源,来更好地为初中生物教学服务。《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实验室,依靠自然界可以开展许多科学探究活动。”我们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本着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分析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价值与意义:

1.1“激活”课堂

可以帮助师生超越狭隘的教材内容,让学校、社会和自然的教育素材以及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

1.2体现新课改理念

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生物探究实验课能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通过简单易懂的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

1.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可以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实践的真谛,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明显增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由于生物实验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较符合中学生的特点。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又是推动人进行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关键。

1.4开拓教师的教育视野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的研究与开发校本实验课程。生物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开发出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的校本实验课程,能够弥补现行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不足,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的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初中生物,亲身体验科学、技术和社会。校本课程开发正是以国家及地方制定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生物校本实验课程是运用生物学科为主要知识,辅以其他基础学科知识进行的有关观察、考察、种养、实验、研究等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课程。对于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健康成长,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就必须面向社会,面向自然,超越书本,超越课堂,将我们的视线投向更广阔的空间。

2.1以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课程素材

淮安地处我国北方南端,南北气候、文化的过渡地带, 淮安是物产富饶的淮河明珠。西有“日出斗金”的洪泽湖, 东有盛产鱼虾蟹的高邮湖、白马湖。土地资源类型比较丰富,耕地和水域是主要地类,面积较大。其中水域面积达31.26万公顷。园林众多,有比较著名的铁山寺森林公园,第一山公园 ,钵池山公园 ,清宴园等园林,这些资源可作为生态系统、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及鸟类的调查等实验课程的最好素材。

2.2充分挖掘当地动植物资源

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就是要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选取本地最佳的实验材料,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对部分课本实验进行替代或补充,开发出一系列颇具地方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

3.研究与开发初中生物校本实验课程资源的实施过程

基于以上的认识,对于生物校本实验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必须立足课本,密切联系本地资源和特点,这样才能开发出富有鲜明特色的校本实验课程。在研究和开发校本实验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本着这样的原则,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来推进:

3.1梳理教材,选择可供开发的校本实验课题项目

首先对初中生物4册教材中实验进行分类和整理,逐一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将能够作为校本实验课题进一步开发的实验挑选出来,深入研究,进行改造和加工,使实验能够更好地利用本地区的资源。

3.2联系实际,研究可供校本实验利用的本土资源

联系淮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根据不同的实验课题,选择能够利用的,同时又比较便利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篇3

关键词:生物实验;问题;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96-01

从初中生物教学的总体情况来看,实验教学形式化、重点不突出等问题还比较普遍,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关注这些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改进对策,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现实问题

1、实验教学过程程式化、形式化

很多生物教师总是在实验开始之前,向学生细致地讲述各个实验器材的作用与操作方式、然后再要求学生模仿教师进行实验,学生独立思考、发问的机会很少,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2、实验教学重点不突出

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许多教师会在实验之后将考试可能会考到的知识点汇编为练习册,让学生不断练习与死记硬背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生物思维就会十分僵化,学习效率不高。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改进对策

1、创新教学理念,加速实验教学改革

不断的对我国的基础教学理念进行改革,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观点,为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打下基础。为了保证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也为了更好的开展生物实验教学课程,需要实施全面有效的教学手法,利用学生对于未知领域的热情和好奇心,保证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学好现代生物教学的基础。我国的学生需要进行综合性的教学培养,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的选取课程进度进行学习,保证完善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的同时,对于生物教学的工作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培养出一批有素质的生物科学人才。

例如:通过制定关于“动物的进食行为和行动方式”的问题上进行探讨,教师需要事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兴趣爱好询问,通过分配小组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让A、B、C三个不同的小组分别到不同的地点进行动物的实地观察,同时记录下不同科目的动物运动以及进食防御等方面的信息。还有,教师需要设定一定的情景,让学生以竞赛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确保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探索未知领域知识的精神,构建良好学习生物实验平台。

2、尊重学生意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生正是一个有着积极思想和容易迸发新奇想法的年龄,这时的学生对于生物实验类教学兴趣非常浓厚,喜欢利用各种方式完成哪怕是繁重的教学任务。这时,需要教师提供良好的互动教学平台,让学生可以尽情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老师要予以肯定,一定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想法,并适时的融入到实验教学工作中去。

例如:关于“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课程的教授,老师需要针对不同的气候季节进行课程材料的选取,老师可以实现准备实验小白鼠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其短期生长变化,发现他们在每个生长阶段时的主要特征,学生也可以自主进行饲养,方便课后进行观察。这些都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

3、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教育家陈鹤琴说:“凡是儿童能够自己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自己想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因为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学中必须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创造I生的潜在能力。每个问题的提出及整个教学过程,都必须是再现式思维和创造思维有机结合,尽可能的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创造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传统的学生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学生是被动地参与实验,实验改革就是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改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假设,然后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进行实验。学生应自己找出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方案并选择实验仪器。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历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过程,亲自参加了生物问题的提出、假设、实验及问题的验证解决等活动过程。

4、拓展实验教学时空

实验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只利用实验课时间进行实验教学难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实验分析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可以在非实验课上进行。生物课外实验是中学生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因此生物课外实验也就成为生物教材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通过动手操作、管理,亲自观察、记录,并且动脑筋去比较、分析和思考,不仅获取了新的知识,而且学会了探求新知识的方法。

5、优选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保证学校可以顺利完成给定的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方案进行改革,不断的把握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向,利用各种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当的进行合理的教学实验帮助学生记忆学习内容等。

例如:进行“生物的生长是否受环境影响”的教学课程时,可以选定一种生长周期短而且生长迅速的植物进行观察,比如“蒜苗”。首先将准备好的蒜苗分成四组,分别放在朝阳、背阴、潮湿和干燥四个环境中进行培养观察,学生需要每天进行记录和测量,观察蒜苗的生长状况。只有亲自经历实验的学生才能获取实际的知识,保证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同时,对知识的探知欲望更加强烈,同时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

总之,重视实验教学,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会的动手操作能力,才是当今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关键和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课堂效率

生物实验在生物科学领域内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生物科学的形成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案和教学重难点有意识地转到实验上来,广开自己的教学思路,丰富自己的实验教学的内容,采用多样化趣味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的科学精神奠定基础。

一、开展开放式教学模式,激发创新式的教学思路

新的课程改革下,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将差异的、动态化的和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搬入生物课堂。开放式课堂的创立会激发从事相关工作的教育人员进行必要的创新,将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生物课堂教学是将教学目标、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等几个方面进行开放。例如,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里有哪些绿色植物”,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开放式教学,将学生带到附近的森林公园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寻找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之间的差异,由此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初中生物的实验形式有很多种,有演示性的、观察性和制作性实验等。这些实验很多,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热情,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才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进步。

生物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单纯演示的实验方法,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将生物课堂还给学生,将演示性的实验慢慢向制作性的实验进行转换,让学生慢慢地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他们学习。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试着种玉米、小麦和花生等农作物,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并且做下记录,顺便可以让家长帮助学生进行这项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和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互助合作,增加亲子之间的互动。

三、拓展课外生物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要想进一步提高生物课堂的课堂效率,教师就需要在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同时,在课堂之外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并且感兴趣的课外动手操作的作业,这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课外活动作为学生的一个作业,可以补充完善课本知识,激

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完人教版的初中生物的第三单元的“生物圈里的绿色植物”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植物标本来作为课外活动,这个活动需要学生花时间和精力去户外采集标本、查找资料和制作标本等几个关键环节,在

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学到很多生物知识,进一步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制作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尽量拓展一些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生物实验课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生物实验课堂的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进,陈士元.对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教师要规范更要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08).

[2]刘东亚.初探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的新亮点[J].考试:教研版,2009(04).

篇5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思考;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96-0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生物实验课是生物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观察,可以发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生物学必不可少也是最重要的"配套"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生物学所处的地位和现状

在发达国家,有许多优秀青年科学家流向生物科学,趋势越来越显著,但我国的情况却相当令人担忧,初中生物学受冷落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了,上至教育系统,下至学生和家长,都一直把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副科,“豆芽科”,学不学都可以,或让非生物专业的教师来任生物教师,所以都不重视初中生物学。这样一来,对于专业素养要求较高的生物实验教学往往却是致命的,非生物专业教师难以企及。这种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低,敬业精神不足,学科素养缺陷等等现象,使初中生物教学走了倒车路。

2.成因分析

种种问题,也许会激起人们的更大疑问,在新课程改革已有几个年头的今天,下面边远地区的初中生物实验课却迟迟开展不便,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全社会都在呼唤改变低下无效的教学,但是上述问题仍然被视若无睹。所以,以下就这些问题原因进行分析:

2.1 学校和教育领导不够重视生物实验课。没有专职生物学科实验员,仅有一些水平低,缺乏专业知识,又没有长期任教经验的老师来兼任,只满足于应付完事,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生物实验教学水平很难提高。

2.2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大部分学校具有实验室,但是学校没有购置相关教学必须的设备和实验仪器,再加学校的学生班额大,实验教学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2.3 评价体系的改革举步困难,社会观念根深蒂固。当前高考和中考升学压力很大,社会十分关注,家长和教师都希望学生能进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由于中考不考生物,所以有些学校对生物学科不够重视,把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学当作副科,担心抓紧了生物课会影响学生中考成绩, 开课只是表面上应付,甚至有个别学校干脆就不开生物课,只是在课程表上排课以应付检查,对学生的评价随意性强,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工作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

2.4 学校教学管理跟不上,教学资料少、信息少、可学习借鉴的东西少。一部分教师口头说的是新观念,实际教学是老方法,经验主义,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

3.方法与策略

3.1 争取领导重视,加强检查指导,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争取各级领导对生物学科的重视,改善生物学科目前所面临的"待遇",提高初中生物学科教师的积极性。加大检查指导力度,表扬先进。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改进实验教学工作提供方便。

3.2 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多开放,尽量给学生提供方便。不仅在上实验课中给学生使用,也可以让学生课下使用实验室,增加使用的时间。虽然会增加部分教师的工作时间,但可以给学生一个验证所学知识的机会,锻炼他们的能力,加强他们的实践。这都跟学校的管理机制有关,把握到了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3.3 加强师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开展积极丰富的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实验技能培训,进行帮带学习, 5-6个人一M开展具体的教研活动,如集体备课、专题研讨、实验课例观摩等等。把提高教师实验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培训如观察与思考、探究实验等专题研讨,使教师对这样的课有共同的认识,同时提供范例给大家参考,从而推动实验教学工作的不断提高。

3.4 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比较注重实验课的操作过程(按照老师的步骤进行实验),然后得出结论即可。改革创新实验课可以这样:要求学生能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表达,并修正自己的实验结果。 注重探究活动中的表达与交流的环节,利用1、2节课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把所探究的问题、方案、实验材料、实验结果、结论、实验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个人体会等与大家一齐来分享。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验后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交流、反思、总结,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3.5 做好实验准备,从实际情况出发,推进实验教学工作。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愿望,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七、八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对实验陌生,又缺乏科学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这都给组织实验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应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分类指导,多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的成长,采取不同的措施和不同的要求,让每位走进实验室的学生能够得到一个生动,有趣,科学的生物实验教学体验。

3.6 注重平时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

论等等。这样就达不到实验教学目标。

4.总结

总之,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诚然,生物学是"副科",但教师只要努力教学,思考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生物科学知识吸引学生,让学生走进自然、社会这个大的生物课堂,学生会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就会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热情。

参考文献:

[1] 徐建英.中学生物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3.

[2] 曹刘英.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J].学周刊, 2015(8):124-124.

[3] 吕莜.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J].旅游纵览, 2013(5).

[4] 梅建生.浅谈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与改进[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03(4)

[5] 王晓勇.论培养学生的生物学观点[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1).

篇6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途径新课改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其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学生自身的学习行为等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始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地接受这些新知识。

一、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

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堂教学,而在课堂教学中,其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所利用的教学方式。因此,要想适应新课改初中生物的教学,首先生物教师必须要转变其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断研究与改进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倡导实施探究性学习,通过教师自身的引导以及启发,为学生提供一个适于探究的氛围以及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体验到这种自主学习所带来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能力以及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不断地研究和开发一些新课程资源,充分地利用当前现有的课堂资源,不断地深化课程改革,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优化教学方式,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传统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只是按照教学大纲中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在灌输生物知识的时候过于单一化,使得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一旦学生长期在这些被动的学习环境下学习,很容易导致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就会长期地被压制,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循环。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详细把握其教学目标和相关的知识点,将这些教学知识点有效且合理地安排在教学情景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地进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于生物学科比较特殊,大部分教学内容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而这一特性也要求老师应该鼓励并引导学生多观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初中阶段,由于该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很多事物都存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可利用当前一些多媒体技术来辅助其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展示一些现实无法进行的生物实验,从而提高其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好的教学氛围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扩展,激发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的学习欲望。对此,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科学地提问,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比如,在讲解《植物体的组成》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这样提问,我们常见的植物有什么,这些植物的功能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接着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通过自己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加深学生对该堂课所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在学生问答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

三、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进行实验活动是人类认识以及研究生物学科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利用生物实验,制定科学、合理的生物实验计划,通过不断地优化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应该加大对教材的研究和分析,制定相应的生物实验方案,防止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其主要的调控者和指导者,其实验操作自身的规范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其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制定实验方案的时候,应结合生物实验教学中的相关要求,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自己应该先试做几遍,从而保证该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四、加强课堂测试练习

检验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效果,就必须要加强生物教学的测试练习,教师可结合所学内容对测试题目进行合理、灵活的安排,及时地巩固和复习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其中练习的时间可以为课前、课中或课堂结束的时候。而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应该有一定的梯度以及差异,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对其能够灵活使用。通过课堂测试练习结果,不仅可以有效地检测与巩固该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根据结果对一些不符合的教学策略及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以及优质。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渊博的理论知识以及很强的动手能力,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且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樊创功.学习、思考、探究、反思――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140.

[2]邰玉韦.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体验真实快乐――初中生物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与体会[J].中学生物学,2009,25(1):19-20.

篇7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心。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教师在传统课堂中的地位,形成了新的教学方式———“主导和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师,教师从原来的单项知识传输者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上课之前,教师要做好资料准备,学习资料的形式很多,最著名的就是翻转课堂的实践者———美国的两位老师用PPT录制了一款自己的微视频,通过网络传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家里观看。考虑到学生的课外时间和精力不多,教师不应给学生准备太多资料,不要给学生过多的学习压力,教学视频应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还要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学习资料,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课前准备工作。翻转课堂需要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这是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自主学习的程度关系到翻转课堂的实施能否顺利进行,但教师难以深度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了问题,教师也不能第一时间解答,教师和学生之间由此产生了对知识理解的分歧,因此,很多翻转课堂的实践者对此提出了一些实验方法,比如,北京一所中学进行初中生物翻转课堂的实验,让学生在家里观看视频,然后会接受4~5个的问题检验,看看他们对教材的内容掌握了多少,并且根据检验的结果进行研究和讨论。

3.课堂活动。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活动是一个将知识转为学生能够消化的过程,对一些知识的了解学生已经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那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就不能再用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应深入到学生中,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学。

4.结论与评价。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结论与评价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翻转课堂模式教学是新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新的挑战和要求,有很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那么,如何才能发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呢?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除了要求学生对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做出评价外,参与的教师也要互相指导,进行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讨论,从而提升翻转课堂这一新教学模式的课堂效果。

二、初中生物实验翻转课堂的支持系统

初中生物实验翻转课堂支撑系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将教师和学生维系在一个虚拟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中,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支持翻转课堂的进行。

1.在线课堂的实施。在线课堂分为教师上传视频和学生观看视频两部分,教师要上传知识资源,这需要教师专门制作,此外,还包括一些相关学习资料,如初中生物实验的链接、实验练习作业,等等,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则应学习老师提供的资源并提交作业,由此,翻转课堂才算得以成功开展。

2.进行交流。交流是学生之间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方式,它包括多种途径,如撰写实验博客、参与论坛讨论和微信聊天,等等。实验博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记录自己是怎么进行学习的,也可以在论坛上进行话题探讨,通过话题探讨进行沟通和研究,以利于学生和师生之间的沟通。

篇8

一、从课程设置看衔接

小学从三年级至六年级均设置了《科学》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有8个分册;初中在七、八年级设置了《生物》课程(江苏教育出版社),有4个分册;高中设置《生物》必修和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各3册,本文只涉及必修3个分册。下面表1、表2分别是小学《科学》各分册和高中必修3个分册中与初中《生物》有联系的部分内容比较。

仔细比较上述两表中显示的各教材分册中所涉及的内容可知,在有关生物学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之间有关联的内容很多,并且在初中《生物》中这些内容的阐述比较仔细、深入,涉及面更广,技能要求更全面;而高中《生物》在遗传变异、生态系统、生命活动的调节、科学探究的过程、生物技术等方面与初中《生物》联系紧密,在初中《生物》的基础上,更加加深拓展了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再加上选修的内容,为学生以后接受专业生物学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其中,初中《生物》教材的设置起到了很好、很明显的衔接作用。

二、从教材内容看衔接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小学《科学》中的有关生物学的内容,较少涉及生物体的组成结构、生理功能,较多描述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例如“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吃的学问”“养蚕”“我们长大了”等,因此明显侧重于宏观知识方面。

高中《生物》加大了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学习,例如:细胞膜的有关知识、酶的作用和本质、核酸、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及基因的有关内容等。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从小学、初中的定性分析的要求向定量分析转化。随着高中学生身体、心智、能力的水平发展,研究学习的内容也向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高中《生物》更侧重于微观知识方面。

而初中《生物》在比较详细阐述各典型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宏观知识外,也开始涉及生理功能的实现等一些微观方面的学习,例如: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过程、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细胞核的作用等,知识认知开始由宏观向微观发展,初中《生物》教材的这些内容安排起到了“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

三、从教学策略看衔接

生物科学不仅是事实和理论众多,也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因此,在小学、初中、高中的生物课程中安排有不少科学探究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理解、掌握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策略,3个阶段也各有侧重。

小学《科学》侧重于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用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达到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识记。例如:观察小动物、怎样搭配食物、养蚕、种油菜、做酸奶等。学生通过观察,亲眼目睹了一些奇妙的生命现象的产生、发展,而对怀有极高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说,没有比看一看、摸一摸、种一种、养一养等更好的策略来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了。

高中《生物》的教育策略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研究,即科学探究,并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1]。在高考试题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题型是“实验设计”,强调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较高,能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该题型完成的程度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这一策略实施的程度。

在初中《生物》中也安排有不少实验,绝大多数是科学探究的验证性实验。要求学生在了解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基础上,要会“提出问题”、要知道如何针对问题“作出假设”,并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在探究的过程中已开始对“如何让实验更准确”、设法排除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提出了初步的要求。

从小学《科学》的观察,到初中《生物》的验证,再到高中《生物》的研究,初中《生物》无疑又处于“承下启上”的衔接阶段。

四、从学习方式看衔接

无论是小学《科学》,还是初、高中《生物》,其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中,有两点是一样的,即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2]学习小学《科学》如此,学习初、高中《生物》也是如此。学生在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探究能力,在获取生物学知识的同时,也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为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只需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精心组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即可。在此过程中,初中《生物》中的一些实验,理所当然在小学《科学》和高中《生物》之间起到了“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

五、从本地区教育实际看衔接

众所周知,初中生物学在初中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却又“无足轻重”。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社会对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等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市的“中考”科目中没有生物学,小学毕业会考当然也不考《科学》。所以,初中生物学的“地位”一直不高。

但在七八年前,为了使高中生物学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加强了对初中生物学的要求,我市实行了在初中八年级进行生物学会考,并将会考成绩纳入中考考生的总成绩的方法。从一开始的只统计“优、合格、不合格”,到以满分5分计入中考总成绩,再以满分10分计入中考总成绩(最近几年又不计分数了),近几年来小学毕业会考也将《科学》列入考查范围。

在小学毕业会考、初中中考、高中高考三级考试制度中,初中生物学要为高中生物高考作铺垫。而初中生物学会考的内容当然更注重与高中生物学的接轨,凡高中生物学中涉及初中生物学的部分(如表2),都成为会考重点。这更实际地体现了初中生物学“承下启上”的衔接作用。当然,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全心全意为学习服务。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学在小学和高中相关学科间起到了桥梁作用。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初中生物学的教育教学,应该对小学《科学》、高中《生物》中的相关内容了然于胸,做好学科知识的“承下启上”的衔接工作,为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实验教学法 初中生物课程 问题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b)-0187-02

实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实验要求自主选择适宜的实验场所,实验室或教室均可。鉴于物质条件对生物实验的限制与生物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的运用中情况,下面对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

1 当下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易受影响

受实验设备条件、课时安排等因素的限制,许多学生可以充分参与生物实验、进入实验室的机会并不充裕。许多学生由于好奇心的作祟,在进入实验室时对内部陈列的实验设备、器具等充满了无限的好奇,这大大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难以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实验质量;甚至有些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没有得到教师的允许和指导,擅自触碰生物实验器具,往往容易导致教学器具发生损坏,严重者还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1]另外,由于身处实验室这个新环境中,或对教师的实验演示各抒己见,学生在生物验教学过程中更容易在课堂中出现交头接耳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不利于教师对课堂纪律的管理。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难以实现对教师传授的信息和知识做到完全接收,尤其疏忽了对生物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技巧等关键知识的掌握,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情况。

1.2 学生的实验操作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是导致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分心、走神的重要因素。学生一心扑在实验器具上,无心聆听教师对实验技巧、注意事项等一系列问题的讲解,致使部分学生在动手实验期间出现失误,导致实验的结果或是得出的数据出现较大偏差。举例来说,在“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这一实验中,对于鱼鳍的捆扎要“因鱼而异”。不同的鱼鳍,所采用的捆扎方法不同。用橡皮筋捆扎鱼鳍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与方法,捆扎使用的力度也要适宜而行;小鱼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将会造成小鱼严重缺水甚至死亡。由于缺乏实验经验,又没有深入领悟教师的讲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学生在对鱼鳍的捆扎上多次尝试无果,导致小鱼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过长,因缺水而死;部分学生的捆扎不当给小鱼的机体带来了损伤,或是导致了小鱼的掉落,打翻了盛放小鱼的水盆,破坏了实验环境的干燥和整洁。

1.3 学生在实验中往往只顾进行实验过程的步骤,而忽视了对实验数据的及时记录和整理

某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并未做到认真操作,但迫于教师的压力[2],在实验过程结束后选择借鉴其他同学的实验数据,严重影响了生物实验的效果。生物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得出有效、真实的数据,为进一步的生物研究提供资料。有些学生视生物实验为游戏,忽视了生物实验的科学性与严谨性,致使生物实验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对生物课程的认知大打折扣,通过生物实验推动对生物的学习也更无从谈起。

1.4 生物实验设备、器材陈旧,影响教学质量

部分学校在生物实验设备、器材上较为匮乏,一方面,可供教师筛选、利用的生物资源与设备极为有限,无法为教师的生物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提供高效的支持,严重阻碍了学科教学的设计与创新,不利于生物实验的开展。另一方面,生物实验设备过于陈旧,难以达到生物实验要求的标准,难以为学生的生物实验提供专业、便捷的实验环境。举例来说,在《认识和联系使用显微镜》实验中,最重要也是必需的实验器材就是显微镜。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地区的中学,所拥有的显微镜数量较少,且购置时间较早,部分显微镜已老化,无法为实验活动提供高效服务,严重影响了学生开展生物实验以及更加深入的探究和学习。归根结底,实验设备与器材的新旧标准不达标,最终将对学生的实验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带来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无益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 初中生物实验的改进意见

2.1 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提升学生的实验自主性

促进教师在生物实验活动中角色的转变,由实验过程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3]。教师要精简发言次数和发言时间,杜绝教师对有限实验时间的不合理侵占。教师做实验过程的引导者,在必要的实验注意事项交代完成后,鼓励学生积极动手操作,将生物实验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形式,充分发挥组内人员互相帮助、自主讨论的作用,鼓励学生勇敢应对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出现的状况,分工合作,做好实验数据的统计。保证了实验的高效率,同时也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尊重学生的实验自主性。

2.2 推动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现有初中生物教材中所涉及的生物实验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在进行实验前已经对实验的对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实验目的是为了验证某种假说或认识的科学性。验证性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为学生思想的拓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我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与验证性实验相比,探究性实验对学生综合能力与自身素质的塑造更具深远意义。在探究性实验中,学生在对实验结果不知情的前提下进行实验操作,经由实验、观察、探究、分析、得出结论等步骤,探究性实验灵活性较强,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学情或相关生物知识的兴趣点,因材施教,以此为背景设计便于学生操作的探究性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出现的疑难问题、错误等进行及时、适当的指导与纠正,重点还是要放在推动学生独立构思与创造上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创造力与潜力,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4]。

2.3 强化师资力量,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验环境

作为生物实验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拓宽眼界,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增强生物教学经验,创新生物实验方案设计,以便于为学生提供最新鲜、最科学、最真实的学科信息和生物知识,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研究水平;还要加强生物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水准,为学生展现正确、熟练、零失误的生物实验演示提供保证。

生物实验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有益助手,能够将学生从枯燥、单一的,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5],赋予学生极大的自主创造性。首先要从学校抓起,要对生物实验教学引起极高的重视。加大对生物实验器具的投放力度,增加实验室的数量,能够保证多个班级的同时使用,满足生物实验教学对硬件设施的要求。另外,还有增加生物实验课程的课时量,提高生物实验课程在整个初中生物课时中的所占比重,为学生创造更加宽裕的实验时间。

3 结语

实验作为初中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能够更加生动、直观的为学生提供知识与数据;也是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验证的有效渠道,有利于学生独特生物思维的养成,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生物教学在各方面均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与发展。面对不足与问题,不能自怨自艾,要及时调整教学模式,汲取有利条件弥补自身的不足,为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教师研发、创新教学方案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曹寅.中学生物实验课程一体化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13.

[2] 马丽娟.基于生产实践活动改进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 王晓蕾.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篇10

关键词:生物 课堂教学 探究式学习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特别强调倡导探究式教学和学习,在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模式仍发挥生命力的状况下,转变教学观念、增强教学创新能力、落实探究式教学仍是很多一线教师的挑战。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结合新教材,钻研探究式学习的理论,把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从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实施的必要性和策略等三个方面就初中生物教学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探究式学习的内涵

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二、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

生物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偏重知识点的教学。受“学科本位”的影响,课程改革之前的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仍是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学的分科教学体系,虽然分科体系有系统性强、基础知识扎实等优点,但三者并存而分立的状况,必然造成学科间知识不易衔接,影响学生整体认识结构的建立。在教学中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把每个知识点讲到、讲透,教学模式必然大多是“注入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师生的合作层次较低,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无法养成。为了赶进度,本来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变为演示实验或讲实验、看实验,如此一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从何谈起?由于师生之间是完成某个任务的关系,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融、价值观交流就很少了。由此可见在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改变教学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显得十分必要。

三、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一)启发引导,激发探究兴趣

课堂教学的启发引导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但切不要摆花架子,要实中求活,要将知识性、趣味性结合在一起,务必视其为一个具体的任务,具有明确的目的。在设计启发引导任务时,要了解学生,根据学生求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对整个课堂的感知,使学生很快入境,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真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效果。

如,本人在讲授《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容时,作了如下设计以启发引导:首先设计引言:“大家都知道,人类有很多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等等,过节的时候,这些主人公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们是当天的焦点,备受重视。那么,人类有没有给其它生物制定节日呢?”接着引导:“你们知道有哪些有关生物的节日吗?”这个问题可让小组竞赛抢答。在学生抢答完毕并作了一定补充后,再问:制定这些生物的节日是为了什么呢?(提醒人类,要保护生物,保护地球),最后要他们思考如何保护生物来顺利过渡要讲的课题。如此的引导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情感需求,教学内容也就顺理成章地展开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究——深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质疑,把需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最佳的状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究欲望。

如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节内容时,本人从复习上节课呼吸系统的组成开始,让学生重温了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而且也知道人的呼吸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然后抛出几个问题:①为什么气体能进入肺?又能从肺内跑出来?②更奇妙的是,人吸入肺内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大,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了。那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这些问题就为进入新课的第一个环节“体验气体进入肺的过程”创设了问题情景。

(三)围绕问题,引导探究合作

这个环节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长时间的探究活动中,教师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作为组织者、指导者,要对各小组进行适时的指导。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顺利进行实验,而且还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老师的关注和指导,对学生本身也是一种督促和奖励,学生为了给老师好印象而更加认真积极。引导可以分为:

1、探究前的引导。探究前的引导又称为铺垫。能不铺垫的尽量不要铺垫,而让学生自己去提取相关的知识或经验。非铺垫不可的时候,也应该侧重于向学生提供思维的“固着点”,即在提供思维的材料和方法上给学生以帮助。

2、探究中的引导。探究中的引导指在学生遇到困难探究不下去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提供帮助和建议。教师不应该把思路、方法、策略明示给学生,而应尽可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展开讨论。

3、探究后的引导。探究后的引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从中揭示探究的方法,积累探究学习的经验。教师引导、调控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是有关学习背景的说明、学习方法或策略的指点,学习范例的展示;也可以通过设问、假设来激发学生及时反思,监控探究过程;教师还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活动来调控。

下面本人以讲授“植物种子的萌发条件”这一节内容来展开具体设计:

A、探究前的引导

【复习】上一节课我们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始于种子萌发。为什么一颗小小的种子具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呢?种子内包含有哪些结构?

【展示图片】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又包括子叶、胚芽、轴、胚根,大豆种子的营养贮存在子叶中,玉米种子营养存在胚乳中。胚乳不是胚的一部分。

【提问】种子能够萌发取决于什么结构呢?(胚)

【小结】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萌发的结构基础。

B、探究中的引导

【设疑】假设一颗完整有生命力的种子掉在土壤中,它就定能萌发吗?如果不萌发,结合自己种子萌发实验的经验,分析一下有几个可能的原因。(课件演示种子萌发的动态过程,学生讨论后交流)

【展示】学生展示并交流自己的种子萌发实验。

【小结】种子要萌发,不仅需要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要有水、空气、温度等外界条件的支持。这就是我们今天探究的实验,请看课本。

【复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

【过渡】根据刚才对种子萌发实验的讨论,今天的探究实验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1、要求:根据所推荐的器材或自己设想可以达到的器材,就其中一个外界条件进行假设,并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进行证明,将讨论的实验步骤和过程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准备推一个代表上台讲解、演示,并接受同学的提问。

2、思考:

1)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粒大饱满)

2)怎样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分成几组?(对照实验,两组)

3)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只有一粒可以吗?

4)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该同时察?

(四人小组讨论并作记录)

【巡视】了解学生的设计情况。

【表达和交流】请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并演示实方案,而后接受同学的提问,进行答辩。

(教师适时的提示或提问,并对小组成绩进行肯定)

C、探究后的引导

【展示】教师事先根据三个外界条件设计了三组对照实验,让学生根据种子萌况的实验结果进一步讨论实验方案设计中变量的控制。

【提问】在这个实验观察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小结】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如下环节:

实验要求:1、每天定时观察、实事求是的做好记录;(记录在实验过程记录表中)

2、及时给个别组的种子补充水分;

3、遇到种子发黑、长霉的及时清除;

4、一周后记录结果并进行分析,填写实验报告。

【课后思考】种子萌发为什么需要这些外界条件?(营养物质才能转化为被胚吸收和利用的物质。)

(此问题根据时间关系安排当堂讨论或回家思考)

(四)交流互评,收获探究快乐

“表达和交流”是探究式学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是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即使是同一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表达,不同的学生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学生通过表达与交流,可以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学会相互倾听,尊重和赞赏别人的观点;学会平等地看待每个小组的成果;学会相互接纳、分享、互助、赞赏等等。而且,科学的、平等的、赞赏的、轻松的交流,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也可以使不同的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学习、教学、评价、精诚合作、情感交融,实现了现代教学理论所倡导的“快乐教学”。

通过初中生物教学的初中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以下成果:一是问题意识有所增强,学生提问比以前多了,学会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二是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获得生物事实和证据的能力提高。三是能正确表达、与人交流和合作。在探究中,学生增进了对科学的情感,能初步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和科学的本质,并且逐渐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和学习潜能,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名亲.对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认识[J].新教育,2010/01

[2]黄春.转变教学观念 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