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监督管理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7: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监督管理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监督管理方案

篇1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提高重点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减少一般火灾事故,切实有效地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全面提升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日常监督管理能力。

二、工作分工

(一)重点单位的消防监督检查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落实实名制管理要求,全镇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全部落实到人(附件一),各监督员要完全明确职责,落实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责任制,全面监督指导重点单位和“九小”场所落实各项消防安全措施,及时整改火灾隐患,确保消防安全。

(二)还需担负的消防监督检查

1、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监督抽查

对纳入消防监督检查范围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有固定经营场所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等行政管理相

对人进行监督抽查。

2、对公众聚焦场所使用或者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3、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在举办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4、对举报、投诉的消防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5、根据需要进行的其它消防监督检查。

(三)其它工作

1、根据本责任范围内的火灾规律、特点以及结合重大节日,

重大活动的消防安全需要,对辖区内消防重点单位的火灾隐患情况进行全面的摸排、梳理,严格对照消防法规中关于重点单位界定的标准和条件,确保重点单位调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切实找准本年度重点整治对象,并制定年度整治计划。

2、结合开展的火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消防重点单位的监督工作。

3、根据省、市、区部署的专项消防工作及我镇工作实际需要安排的消防重点单位专项整治工作。

三、工作职责

消防重点单位的监督员主要工作职责:

(一)对责任范围内一的重点单位全面检查应每季度不少于三次,抽查每月不少于一次,主要监督重点单位执行消防法规,履行消防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情况。

(二)熟悉掌握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基本情况,适时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严禁出现失控漏管现象。

(三)根据上级工作安排,及时传达贯彻上级会议文件精神部署重大节日和不同季节的消防工作。

(四)定期组织消防重点单位召开经验交流会;工作研讨会,推广典型经验,促进全镇重点单位工作开展。

(五)根据重点单位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工作状况,抓好业务档案的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

(六)依照法律程序,对重点单位的相关审批进行严格的审核、把关。

(七)定期对重点消防单位重要岗位人员进行消防教育、培训、指导,不断提高主要岗位人员的消防工作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监督员必须做到熟悉以下六种情况:

责任区的交通道路、水源情况;责任区重点单位的分类、数量及分布情况;责任区主要灾害事故处置的对策及基本程序;重点单位建筑物使用及重点部位情况;重点单位内部的消防设施情况;重点单位的消防组织及其灭火救援任务分工情况。

(二)消防监督检查的频次

监督员应根据本责任地区、单位实际组织监督检查,其频次应满足以下规定:

(1)对行政管理相对人进行监督抽查

组织监督抽查时,以分行业或者地区采取随机方式确定抽查单位。每周抽查的单位数量应不少于4家。

(2)对公众聚集场所使用或者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

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申报消防安全检查的,必须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3)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在举办前进行的消防检查。

对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在举办前申报消防安全检查的,必须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

(4)对举报、投诉的消防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对举报、投诉的消防违法行为必须按规定组织逐件查处。

(5)其他消防监督检查

监督员可以根据本责任范围内实际情况和消防安全需要,组织其他消防监督检查。

(三)组织实施责任范围内针对性的专项消防监督检查

专项消防监督检查是促进消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推动社会抵御火灾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切实有效地组织实施是实现目标的关键环节。具有很强的突击性和针对性,检查对象、范围、目标相对明确,时间、步骤、方法、标准相对统一社会知晓程度较高,督促整改隐患效果显著。监督员可根据本责任地区、单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火灾形势特点、公众活动安全需求以及涉及消防安全突发事件等综合因素,通过实施监督检查行政行为,促使监督管理对象总体消防安全状况达到预期目标或可控状态,确保不发生恶性火灾事故。

(四)消防监督检查的内容

1、消防重点单位的检查内容

是否建立有领导负责的逐级防火责任制;是否有生产岗位防火责任制;是否有专职或兼职的防火安全干部;是否有义务或专职消防队和必要的消防器材设备;是否有健全的消防安全制度;是否能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整改;是否对消防重点部位定点、定人、定措施;是否普及消防知识和加强重点工种的培训;是否有防火档案和灭火、疏散预案;是否能定期总结评比,奖惩分明。

2、监督抽查的检查内容

被检查建筑物或场所是否依法通过了公安消防机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和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是否符合规定;建筑防火设计和消防设施、设备的配置、运行是否符合规定;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被检查单位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是否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详尽规定的单位自身应履行的消防安全职责。

3、公众聚集场所申报使用或者开业前的检查内容

对公众聚集场所申报使用或者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除应当检查其是否依法通过了公安消防机构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符合规定;消防设施运行、消火栓状况以及灭火器材配置是否符合规定等内容外,还应结合具体情况,检查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对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消防设施运行、消火栓状况以及灭火器材配置等情况,检查的部位、数量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

4、申报举办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检查内容

对举办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群众性活动前申报消防安全检查的,应当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除检查室内活动使用的建筑物(场所)是否依法通过了公安消防机构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消防安全检查;室内活动使用的建筑物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符合规定和消防设施运行、消火栓状况以及灭火器材配置是否符合定外,还应结合具体情况,检查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对室内活动使用的建筑物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符合规定和消防设施运行、消火栓状况以及灭火器材配置是否符合规定等情况,检查的部位、数量可以采取抽查的方式。

(五)消防监督检查的方法

消防监督员实施消防监督检查应采取以下方法:

1、查阅消防档案

2、询问员工

3、抽查消防设施设备

五、重点单位应落实的日常监督管理六项制度

1、季度例会制度

(1)每季度集辖区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监督管理人召开例会,时间一般安排在季度末,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2)会议由分管消防安全领导主持召开。

(3)会议内容主要有:各单位汇报本季度消防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在开展消防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传达上级各部门对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的最新部署要求和有关精神,通报有关火情情况及公安消防机构监督抽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有关情况,并对下季度消防安全工作进行部署。

(4)对例会中提出的在开展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能予以现场解答的应予以现场解答,无法予以现场解答的应认真做好记录并及时进行汇总整理上报支队相关技术人员予以解答。

2、季度报告制度

(1)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季度应向所在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季度开展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报告内容主要包括:按照公安部第61号令要求建立各种消防安全制度情况、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情况、开展防火检查情况、发现火灾隐患情况、落实整改火灾隐患情况、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情况等。各单位要将开展各项工作情况填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季度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汇总表》并于每季度首月的5日前将上一季度工作开展情况报所在地公安消防机构。

(2)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季度消防

安全工作情况汇总表》要如实填写,未如实填写的单位将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消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法律责任。

(3)各村(社区)、各部门应及时对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填报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季度消防安全工作情况汇总表》进行梳理汇总,并根据各单位填报情况适时组织监督抽查,核查填报内容,督促整改存在的火灾隐患。

3、教育培训制度

(1)公众聚集场所每半年、其他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年应按照公安部61号令要求对员工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有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技能。

(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以创办消防安全宣传栏、悬挂防火标语、上防火课、组织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通过张贴图画、广播、闭路电视等向公众宣传防火、灭火、疏散逃生等常识;学校、幼儿园等通过寓教于乐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幼儿进行消防安全常识教育。

(3)积极配合公安消防机构组织对重点单位法人代表、消防安全管理负责人、专(兼)职防火员以及消防控制中心、化危品管理、电焊、气焊等岗位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每两年轮训一次,每次轮训时间为2至5天,并由组织培训的公安消防机构发给培训证。对消控中心等重要岗位的人员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对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开展内部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督促和指导。

(4)各单位、各部门应按《福州市落实政府及其部门消防安全责任制若干规定》要求,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的消防意识。健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团体员工消防安全培训制度。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和冬夏火灾多发季节,组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宣传教育。

4、季度抽查、公告制度

(1)各村、社区应当根据本地区火灾规律、特点以及结合

重大节日、重大活动的消防安全需要,每季度组织一次对辖区内各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监督抽查工作,组织监督抽查时,可以分行业或地区采取随机方式确定检查单位。但在半年内每次抽查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不宜重复。监督抽查的时间量为每个在岗监督员每周不得少于1个工作日,其中用于抽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时间量应占80%以上。监督抽查的单位数量按照每个在岗监督员1个工作日至少抽查1个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或2个其他单位的工作量确定。

(2)各村、社区、各单位组织季度监督抽查时,可以事先公告检查的范围、内容、要求和时间。监督检查的结果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予以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的重大火灾隐患应当每季度公布并报支队备案。

5、灭火和应急琉散预案演练制度

(1)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按公安部第61号令要求制定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制定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①组织机构,包括: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一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②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③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④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⑤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2)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按公安部第61号令要求制定灭

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其他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参照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与此同时,各单位应将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情况的文字或影像资料报所在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3)各单位、各部门每名监督员每半年现场参与指导消防全重点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不得少于3次。

(4)各村、社区、各部门要加强对各消防安全握单位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的督促和指导工作。

六、资料收集、归档

镇安办都要建立重点单位消防安全工作专项档案,将消防重点单位消防档案,工作部署,年度工作计划,季度安排,责任范围的划分,日常检查监督情况记录,重点部位隐患排查、整.治情况,基础台帐建立情况,以及与消防工作有关的材料等应归集到专项案卷,作为年度考评钓依据之一。

篇2

建筑行业是安全事故的多发行业,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消防生产形势十分严峻。据统计,我国每年仅建筑施工消防安全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加上间接损失高达5000多万。因此,做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的建筑行业,应该逐渐改善消防事故频繁发生的现象。本文就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消防的监督管理问题和奖励机制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建筑;安全消防;监督;奖励;施工

随着我国建设工程投资规模的逐渐扩大,建筑施工队伍也在持续增多,这就给建筑安全消防生产监管带来了难度。建设工程的安全消防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如此严峻的建筑安全形势,建设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建筑施工的安全消防监管力度,及时督促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隐患,避免安全消防事故的发生。

1建筑工程消防安全管理监督与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1.1监督与制约机制不够健全

首先是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不到位。监理单位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普遍不到位,部分监理单位没有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建设单位持迁就态度。其次是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混乱。由于多数企业存在以包代管现象,部分企业不按规定设置进行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在建筑工地的现场,一些易燃可燃的材料以及杂物到处任意堆放,严重影响着影响着消防通道的顺畅,一旦遇到火灾消防车很难接近着火点。材料管理混乱,对一些安全防护用品未按规定进行检测,最后是内部执法监察和处理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个别公安消防机构和监督执法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影响到消防机构建筑消防管理的实际绩效。有的消防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提出的整改意见。

1.2激励机制不够健全

单纯消极的监督难以满足行政制度改革的需要,消防机构既要通过惩戒制度制约违纪违法行为,也重视利用各种方法激励机制实现制约和激励之间的平衡。而目前建筑消防管理体制在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因此,无法调动消防监督人员的积极性。

2建立健全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

2.1发挥监督制约的作用

首先是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筑施工单位应该严格对于建设方、施工方以及监管方的责任应该进行明确的划分,把责任落实到人,避免失控局面的出现。同时也可以将负责人的防火责任与其经济利益相挂钩,建立起有助于调动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积极性,加强消防安全的监督和检查,制定好紧急预警方案。设计单位应根据建筑工程特点,针对消防安全保障措施向建施工单位作出详细说明。监理单位要依法按规监督并消除不安全因素。各责任单位应根据消防安全职责与所属责任部门及特殊工种人员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其次是规划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布局。针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合理划分各作业区,特别是危险物品库房等区域,尽量采用难燃性建筑材料来提高临时建筑的耐火等级且相互间留有必要的防火间距。同时在施工现场还要配置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及必要的消防通讯、报警装置。临时施工现场应该配备应急抢险器材,临时用电坚持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为确保防火安全,检查时保持消防通道畅通,尽量将消防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再次提高公安消防机构的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质量,重要的一点是在机构设置上进行改革。一是提高建筑企业管理层对建筑安全消防生产的认识,只有企业领导加大安全方面的投入,并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的操作人员才能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较好的消防操作水平,才会自觉抵制违章作业及冒险施工;二是采取有效措施规范人的行为。要确保证施工的安全,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法人代表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使之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是使施工人员按照程序进行标准化作业,并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消防技术的教育培训,认真学习新的安全消防技术标准,从而采取各种途径保证施工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第三方面是改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任何行业的安全基督方式上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结合。我们可以采用动态跟踪抽查与专人定点负责制相结合的方法,指定一名安监员负责对该工地的平时技术指导及监督现场安全教育和防护措施的实施。这种一人定点服务的方法,既解决了工地现场安全员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又培养确保了安全检查的公正公平。

2.2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激励的方式有多种,物质性激励的作用首先来自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每个人对物质性需求表现出的是主动的力量。公安消防机构应调动成员在精神上、心理上和事业上努力向上的同时,也不应忽视物质性激励的作用。这两种激励方式均属于拉力,而竞争性激励来自于外界压力,行为者被动接受其作用,通常会表现为一种推动力;如果存在不公平竞争则会起到消极作用。首先是要积极推进建筑行业“奖励制度”的建立,完善建筑施工企业的奖励方案,建立不同项目的统一的信息化平台,采取信息化手段记录在建设过程中安全和文明施工情况及不良市场行为,并进行屏蔽。其次是在工程招标和资质年审中进行量化扣分,从建筑市场建立联动处罚机制,对于按违反现行建设工程管理法规及时实施违规行为处罚,确保施工人员时刻牢记安全消防问题,确保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总之,在建筑工程中,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利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增加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健全的管理制度需要通过合理的措施对员工进行激励与鼓励,这样才能保障住户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

作者:吕付思 单位:齐齐哈尔市公安消防支队

参考文献:

[1]司戈.对建筑工程消防验收的再认识[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2(08).

[2]吉林市火博士软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简介[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08).

篇3

人们对存在于消防管理过程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发现有以下几点:①社会单位设置的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②人民群众不能很好的掌握消防知识,对消防安全也没有充足的意识;③消防保障措施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在消防管理中存在的这几点,引发众多消防安全事故出现,火灾频频发生,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但是我国却没有控制火灾发生的良好方案[1]。这说明我国还没有健全的消防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政府改变了经营体制,在这种情况下,日常消防管理已经不能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形式相符合了,其具体有如下状态存在:①有部分单位,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对安全置之不理。对消防管理工作不积极,安全制度的落实不够严格,只是形式上的进行巡查检查,忽视消防器械的维修和养护工作。所以,火灾隐患一直不能被阻止。②不遵守消防法的相关规定,并且一意孤行,不予以改正。近些年来,加大了对社会单位的监督检查,促使消防管理取得了成效,可是,依旧有很多问题存在在单位日常管理过程中:部分商场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强行进行改造,对消防通道加以占用,有的甚至将消防设备关闭,在通道处堆放大量的物品等,造成众多的火灾隐患出现。③部分单位和居民没有基础的消防知识。社会单位安保部门虽然会经常组织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一定程度上将火灾预警机制落实,让单位员工了解了部分消防常识,可是,培训一般都是“走过场”,得到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特别是部分公共场所,因为职员不固定,不能落实入职培训,致使职员不能掌握相关消防知识,不能进行正确救火,或是自救能力不强。④消防安全和火灾控制的相关负责人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部分持有上岗证的工作者经常会发生岗位变动,而那些非专业的人员却一直工作在关键的岗位上,甚至有些单位负责消防安全的人员由物管进行管理,这些人员多数都没有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且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消防设备根本不能合理应用,安全知识非常的薄弱。

2消防管理中具体的创新监督管理模式

2.1被动式检查转为主动式自我排查

公安部门曾明确规定,消防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将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作为检点,定期对人员密集的场所进行监督检查。现在消防工作逐渐的增多,而警力却严重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此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达到要求,所以,一定要探究新的管理模式,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促进消防工作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之前消防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多为由消防监督检查人员带单位进行检查,依赖消防部门来检查时替单位发现问题,久而久之社会单位形成了懒惰的思想不能自己主动的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而是,针对此类问题监督检查时应加强社会单位自我动手能力,由社会单位牵头进行检查出现不懂不会的问题由消防部门进行指导,由被动式检查转为主动式自我排查的理念,这样社会单位才能充分保证就算在没有消防部门监督检查时也能保证自身的消防安全。

2.2多元合作的消防管理模式

工程服务和决议应该向多元化方向迈进,多元化是较为理想的公共治理观念。我国现在消防力量非常的薄弱,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给消防管理提供新的力量源泉。除此之外,消防监管实际上也是一种较为社会化的行为,因此,只有保证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才能进一步提升社会以及群众对于安全意识以及消防技能认知水平。在进行消防监管时,消防部门、公安派出所、消防设施检测机构、消防志愿者等要构成系统的管理体系,此体系的组成主要就是为了使消防更加的安全,可以将竞争机制适当的加入到该管理体系中。消防部门是在日常监督检查中要将查到的火灾隐患逐一下发法律文书,要求单位将隐患一一整改,对于较为重大的突出问题要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政府部门进行汇报梳理;公安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最基层的单位也是与社会单位、老百姓接触最密切的一个群体,就要求他们要充分发挥自我优势在管理好辖区单位的同事做好消防宣传工作[3];设施检测机构主要就是社会单位消防设施检测单位,帮助社会单位实施管理工作,定期对单位现有的消防设施进行检测,如果发现有存在火灾隐患、设施损坏的情况,要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并出具检测报告告知社会单位存在的隐患问题,协助单位整改火灾隐患并将隐患清除。消防志愿者也是消防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队伍,他会将消防宣传遍布到每一处,志愿者会发挥他们应有的力量。目前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很多,这就对单位消防管理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日常一定要加强对消防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增加安全知识,使此消防队伍可以应对消防现状,为消防管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结束语

篇4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20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GB 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建筑包括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 含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商住房) 、建筑高度超过 24 m 的公共建筑。高层建筑不但在高度上与普通建筑有明显的差别,而且结构和功能复杂,如果发生火灾,那么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是巨大的。

1 高层建筑火灾特点

1. 1 建筑火灾蔓延迅速

高层建筑的设计,竖井管道多,如疏散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风道、电缆井、排气道等等,如果防火分隔或者防火处理不好,一旦建筑内部发生火灾,其火势就会顺着竖井不断向上迅速蔓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建筑中的竖井起到了烟囱的效果,形成立体燃烧,其次,高层建筑受风力影响大,高度越高,风速越大,火灾扩散的速度就越迅猛,另外,高层建筑往往要求智能化程度高,内部的强弱电线路复杂,电器设备较多,增加了建筑因漏电短路引发火灾的可能性。

1. 2 火灾中人员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的特点:

1) 层数较多,垂直疏散仅限于疏散楼梯,通道有限,而且垂直疏散距离较长,从各楼层疏散到地面或者其他安全场所所需要的时间就相应地延长;

2) 人员比较密集,发生火灾时,人的本能恐惧心理和求生欲望强烈,极易发生拥挤和堵塞现象;

3) 发生火灾时各种竖井拔气力大,烟囱效应明显,火势、烟雾向上蔓延快,进一步增加了疏散难度。

2.现阶段高层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现状

高层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在整个高层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全寿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尽管我国现行的建筑法律法规对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与审核规定,在实际的设计施工操作中,仍存在着大量导致消防隐患的不利因素,成为当前阶段我国高层建筑消防管理工作的重点。

2.1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管理工作不完善

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在建筑防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消防检查中经常出现高层建筑消防内部设施只是流于形式的情况。大量的内部消防设施常常处于闲置甚至没有接通水电的状态,并且设备的开关与阀门也常常处于关闭状态。长此以往导致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由于配件老化而失去使用性能。大大提升了建筑内部的消防隐患。另一方面,在高层建筑装修施工时,常常由于管理不善导致建筑材料乱堆乱放,堵塞消防通道的情况。消防通道一旦被废材占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同时,由于建筑施工单位的消防安全意识不足,在建筑施工现场同时也存在建筑材料随意堆放、遮挡通道的现象。另外也有灭火器等材料失效这类问题的存在。

2.2 消防设计不规范

各地消防管理部门监督人员在工程设计防火审核时发现,有些建筑设计人员在做防火设计时未加以足够重视,未严格执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简称高规)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规范标准。比如,高规中对高位消防水箱的消防储水量规定,一类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18 m3,但有些设计人员图简便,或者受建设方要求,减小消防水箱容量或者干脆不设计消防水箱。还有某些高层建筑存在先天不足,公共通道内未设置消防自动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疏散楼梯间宽度不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有的高层居住建筑为了经济利益或为了节约用地,随意加大建筑密度,导致消防通道狭窄,消防扑救面被占用,影响了整体消防工作。

2.3消防维护管理工作职责不清

当前,高层建筑的消防维护管理工作比较混乱,有些职责划分不清,造成推诿扯皮现象。包括开发商、物业公司和业主在内的相关各方对于自身的消防安全职责不清楚; 消防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及专业人员的配备有不到位的地方; 消防设备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管理人员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消防意识不强,致使前期投资的消防设施出现损坏等现象,形同虚设; 有些高层建筑从属产权多、应用范围广、消防管理分散,管理责任制核心不确定,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各自为政,都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消防安全职责,最终导致整个高层建筑的防火系统失去应有的预防、报警、初期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的作用。

2.4消防审核部门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在实际的高层建筑审核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由于消防审核人员综合素质不足而导致消防安全隐患。一方面,建筑项目审核人员的数量明显不足。在高层建筑审核的全过程中,没有设立专门的建筑审核类人员。管理方面松懈零散。另一方面,建筑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有待加强。建筑工程开始施工的一段时间里,审核项目的工作量十分繁多,极易产生计算错误或数据遗漏。这种情况下对于建筑消防审核人员的技术素质要求更高。如果在审核计算上出现较为严重的失误而未被检查出来,可能造成十分严重的人员与经济财产损失。在建筑施工期间这类问题也严重影响着工程施工进度。

2.5 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不完善

高层建筑消防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是现阶段我国设计施工消防管理单位面临的普遍问题。建筑用材的存储与堆放、建筑内置消防系统的管理、消防审核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等这类直接影响建筑高层消防安全的因素,都与法律制度的完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在合理有效的制度的控制下,才能带动全建筑行业消防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而现阶段的规范中对于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监督主体、监督流程以及相应的监督手段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与规划。在实际的现场操作中,往往存在监督工作随意、管理松懈甚至管理误区等情况发生。设计与施工单位对于消防监督管理不够重视,管理随意化、不规范。消防管理无法可依,无章可行。施工现场经常呈现出一种混乱化、无序化的不良状态。建筑垃圾废材随意堆放堵塞消防通道,内置消防设备的检查和养护不到位,严重的影响了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同时,法规条例的不完善也体现在监督管理职责不清这一点上。

3.针对加强高层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3.1加强消防行政审批力度

消防行政审批力度的增强对于高层建筑消防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审核部门人员的数量与综合素质都要有相应程度上的提高。实际的审核操作中,要致力于改变传统的仅仅由消防部门完成整个项目的消防检查的现状,提倡或者允许社会性中介机构一同参与建筑项目的消防审核。对建筑物的构造性能,防火分区和防火系统统一进行监督审核,而消防部门也仅仅负责基于日常的消防监督工作。

3.2树立全员消防安全意识

消防意识的提高对于建筑消防监督管理也有积极意义。特别是打破传统模式,建立由业主直接负责、全员参与的消防管理模式。提高业主和群众高层建筑消防管理意识,发挥业主的直接管理作用。在业主选择物业管理企业的时候将消防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树立正确的建筑消防安全意识,提升群众防控火灾的意识与能力,实现全员消防监督管理的良性循环。

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的消防监督管理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占有重要意义。不同于中低层建筑,高层建筑防火对于建筑安全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具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消防审核与监督体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管理工作不完善,消防审核部门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不完善,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等等这类问题都可能成为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隐患。只有加强消防行政审批力度,树立正确的消防安全意识,才能保证建筑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沈友弟.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技术研究[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 2) : 130-133.

篇5

关键词: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优化策略;安全意识

火灾的发生不仅会对建筑场所造成较大的损坏,还会威胁建筑场所内部人员及周围人员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城市的稳定和谐发展。如果能够开展全面合理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强化中国每位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消防人员的专业能力,完善消防设施及消防技术,提升火灾救援水平。但目前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并没有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所以需要相关人员能够针对问题结合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需求进一步优化监督管理模式,促进消防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

1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消防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较低

消防事故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近来年发生频率也逐步增高,这种情况下带给消防管理人员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更多的工作量[1]。同时消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危险性,对消防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但整体薪资待遇较低,导致单位人才流失量较大。这样会造成消防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很多消防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较弱,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效率和质量较低,难以真正发挥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价值。

1.2消防安全意识薄弱

虽然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一直在强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并没针对管理工作制订具有实质性的策略,导致很多人员缺乏消防安全意识。比如中国很多人员都能够了解相关消防器材,也能够准确辨识消防器材的类型,但在真正操作过程中却不知道正确的使用方法。还有部分企业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成本,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并未设立专门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导致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安全保障。另外,企业发展过程中未对员工进行全面有效的消防安全培训,很多员工对消防知识的掌握水平较低。

1.3缺乏完善的消防法规和制度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能够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但目前中国对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没有进行优化完善,且很多消防部门及企业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也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合理性,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流于形式[2]。另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未采取对应的奖惩措施,在实际消防安全检查工作中很多人员对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安全隐患不予整改和重视,长期下去只会慢慢削弱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1.4消防设施及消防技术落后

消防设施和消防技术是火灾救援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但很多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对消防设施未做到定期检查和维护,导致很多消防设施存在故障、老化等情况,在真正出现火灾时无法发挥应有作用。而消防技术应跟时展不断更新优化,以提高消防技术在火灾救援中的应用价值,但由于缺乏重视导致很多较为落后的消防技术未得到有效升级和改进[3]。

2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2.1加大消防安全教育宣传力度

重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利用互联网等多种方式加大消防安全教育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中国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和知识掌握水平,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消防安全工作中[4]。具体如下:①线上互联网宣传。借助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软件对消防安全知识进行宣传教育,这种方式既符合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人们在观看浏览的过程中还可以针对消防安全问题进行评论和询问,有利于实现信息交流、加快信息反馈的目的。②线下宣传。有消防部门等相关单位组织开展消防知识讲座、消防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消防专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还能促使更多公民接触消防安全,通过参与活动等方式真正了解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另外针对老年人群,可在各个社区的公告栏增设消防安全专题,供老年人群观看和了解,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群的消防安全意识。

2.2建立消防分级分类管理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火灾是小概率事件,极易忽略很多安全细节,最终引发火灾。城市的建筑数量、道路、电气设备等较多,消防工作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注意到城市每一个角落存在的火灾隐患,加之目前中国消防人员数量严重缺乏,整体消防工作开展过程中效率较低。所以需要进一步建议消防分级分类管理模式,首先根据火灾类型、性质、危害性等方面进行合理分类,对将每一类合理纳入不同特性的公共建筑场所中,以促进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有较强的的针对性。其次市级消防支队、县级消防支队以及建房监管机构等重要消防部门,应明确进行分级管理,落实各个消防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责任制度,制订对应的奖惩措施,一旦出现工作错误必须接受相应的惩罚,达到提高消防安工作管理水平的效果[5]。

2.3提高社会消防安全监督检查队伍建设水平

一方面需要政府及部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组建一支社会消防安全监督检查人才队伍,与消防部门形成消防安全联动机制,共同制订两个级别层次评价监督标准,以此约束负责人的行为[6];另一方面建设社会消防安全监督检查队伍可将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到各个小区,联同社区负责人共同开展消防安全监督工作,提高各小区的消防安全水平,促使小区每位人员都能够拥有较强的自救能力。

2.4促使消防安全监督执法过程更具透明化

消防部门在开展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时,应确保执法过程的透明化和公平性,才能对中国公民提供更全面合理的消防服务。消防部门可借助互联网构建网络服务平台,群众可以通过登录消防网站查看消防安全监督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流程,便于群众了解,也可直接通过网络对生活中出现的不法行为和安全隐患进行反馈举报。另外,消防部门应在线下开设投诉举报窗口和反馈窗口,多方面提高群众在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除此之外,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循消防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为消防部门的监督执法行为提供有力支持。

2.5采取多元主体合作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

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消防部门、社会公民、公安部门等相关主体需构建健全的基于消防安全的管理网络,促进社会各个部门各个公民都能够参与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7]。政府及消防部门需要全面规划消防安全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责任,制订符合社会发展的消防安全标准和要求。公安部门等部门需对所在管辖区域内的各个单位和建筑场所完成相关安全检查工作,有效排查各个区域角落存在的安全隐患。消防组织则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节约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成本。社会公民参与到消防安全工作志愿者行列,一方面能够有效监督相关单位开展的消防安全工作;另一方面也可积极参与到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各个主体的有效配合能够提升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开展的完整性、有序性和实效性。

篇6

关键词:消防安全;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

现如今,人们居住的环境非常复杂,公共空间也非常的复杂,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导致消防安全事故发生几率逐渐的上升,引起各个方面对于消防安全的重视。社会在不断的发展,消防安全管理的方式也需要及时的进行更新,为消防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

一、消防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一)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责任主体不明确。消防管理工作需要政府部门、行政部门、社区以及广大民众的支持,才能顺利的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由消防部门负责,因此,消防部门在开展监督工作时工作量大、任务重,消防监督的效果不尽人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仅如此,在实际工作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也没有明确的落实,忽视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二)群众对于消防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有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对于消防安全管理并不十分的重视,对于消防安全常识知之甚少,更不用说自救能力了。有关部门在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宣传工作时候大多流于表面形式,采用发传单这种单一的宣传方式,鲜有民众会真正参与进去,这样宣传的效果便没有达到。除此以外,在小区里居住的还有老年人群体,他们对新媒体的接触非常少,一般都是从电视上获得消防安全知识,对于灭火器的使用也不了解,导致消防安全工作的开展受到较大的阻碍。(三)消防设施不完善。消防站、消防基站、消防车道等都是消防公共设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大火灾的发生,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发挥巨大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会有很多特大或者是重大消防事故发生,发生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私家车占据消防通道、消防基站供水量不足、消防设备老化等等,这些原因看起来并不致命,但当所有的问题一起发生的时候就会对火势失去控制,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威胁。虽然说各地的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加强消防设施,提高了火灾预防能力,但是因为安全隐患较多,解决的时候并不十分的顺利。一般情况下,在市中心建立消防基站的可能性不大,很多都是在偏远的郊区或者是城市的次中心,一旦市中心发生火灾,消防车在短时间内不能赶到现场。而且在城市偏远地区,消防供水系统也有很多问题,供水管道的口径小、压力不足等等,这都对消防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阻碍。

二、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一)对管理模式划分等级。国家明确的规定,在每一个场所都要有消防设施,消防设施的质量必须达标,而且当地部门会不定期进行检查,这样的措施对于保障消防安全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各项安全检查却增加了消防部门工作量,加上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有限,传统的消防管理措施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需要创新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寻找科学、合理的方式来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我们可以采取消防安全分级管理模式,跟城市各个区域发生火灾的几率以及消防规模来展开分级管理,针对火灾发生的几率、出警率等进行评估,对于那些火灾发生几率小、消防设施健全地方进行抽查,而那些火灾发生几率大,消防设施不好的地区则需要重点检查,有针对性、有差别的管理模式才更加有效,便于消防部门更好的开展工作,节约人力、物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二)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保障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不仅需要从消防部门出发,更重要的是从人民群众入手,提升人民群众的消防意识,让他们意识到火灾爆发后的危害。我们在开展宣传工作时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①利用多媒体进行宣传,在大城市,政府部门以及消防部门可以利用室外的大屏幕滚动播放关于消防安全的视频,在视频中普及消防安全的知识,人们在等红绿灯或者等人的时候抬头就能看到,碎片化时间学习关于消防安全的知识。在农村地区,没有条件利用大屏幕播放视频,可以在社区里面开设消防安全专栏,每隔一段时间组织群众开展消防安全活动,在宣传过程中还可以准备一些小礼品,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或微博等互联网平台扩大消防知识普及的范围。除此以外,消防部门还可以组织居民、学生以及职工来参观消防站,演示消防逃生的知识,让人民更加直观地了解消防安全知识。②在节假日进行宣传,11月9日是消防宣传日,消防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天,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开展消防安全活动,当地特色加上消防宣传日,人们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宣传中来,还可以建立消防博物馆,向人们表明火灾的危险性,强化人们对于消防的认识。(三)从源头加强防控力度。治标不如治本,在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工程中,可以从源头进行火灾的防控。这就需要建筑施工设计更加的合理、科学,在建筑兴建之前就要进行施工设计,从消防安全监督的角度考虑,重视高层建筑的消防管理工作,建立设计图纸审查制度,保障设计图纸能够为消防安全服务,从源头杜绝可能产生火灾的因素,每一层建筑中一定要有足够的灭火器,消防管道的压力也要有保障。另外,在消防工程设计结束、工程结束以后需要进行验收工作,保障各个环节的质量都符合消防标准,最大程度上杜绝消防安全隐患。(四)强化设备维护管理。设备的质量关乎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在进行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以及检查,这关乎到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因此,消防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于消防设备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维修,遇到老化的设备需要及时上报进行更新。消防工程的项目非常繁杂,但由于消防管理部门的人员有限,为了减轻工作负担,个别工作人员会私自删减工作内容,这样会影响消防安全水准。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高层建筑消防工程的监管力度,防止出现安装偷工减料的情况,预防工作失误,在第一时间更正错误,推动高层建筑的消防工程发挥出应用的作用。在消防工程安装结束以后,要定期的对设备进行维护以及检查,特别是在火灾发生以后,更要进行检查,保障下次发生火灾可以正常的使用,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水平。(五)加强基础消防设施建设。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水平。我们需要加强消防基站的建设,消防基站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于消防管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加强消防基站的建设,政府部门在建设消防基站的时候需要根据地区的面积、人流量以及救援需求来建设,并且按照国家规定为消防基站配备相应的设施以及工作人员。除此以外,还可以对原有的消防基站进行迁移或者扩建,扩建以后的消防基站能覆盖更大的面积,保障居民的安全。现在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快速开展,很多地区在进行旧城改造,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这一契机,改善消防基站的基本情况,更新消防基站的消防设备。而且,政府还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设置微型消防站,这种消防站移动方便,快捷有效。政府部门还需要强化供水设施建设,在进行城镇规划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这一问题,合理的预留消防水站以及消防栓的位置,计算这一区域所需要的供水量以及地下需要掩埋多少消防管道,保障火灾发生时有足够的水源,最快控制火势。

总的来说,在进行城镇规划的时候,政府部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消防供水设施,例如,我国南方城市有很多的护城河或者是天然湖泊,可以在水源的附近建立便捷的消防取水平台,节约消防用水。针对于商业区、居民聚集区,这些没有天然水源的地方需要强化消防供水设施,对设置消防栓,地下消防管理的口径也需要适当的扩大,避免发生火灾以后水势不足的情况,强化消防安全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是以后消防工作发展的方向,也会保障消防安全的基础。

三、结语

消防安全问题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消防安全管理问题。虽然说,我们在消防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还会有很多的问题困扰消防安全,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消防监督管理模式,让消防安全管理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旺姆.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J].价值工程,2016,(31):6-7.

[2]杨晓锋.浅议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J].消防界(电子版),2017,(02):43.

[3]邓志明.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5):03.

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监督

1.房屋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特点

作为建筑工程的一种,房屋建筑的施工有着所有建筑工程都有的通性,比如工程复杂,工程整体规模一般都比较大,一个工程往往由各种不同种类的小工程分工合作完成,工程的施工持续时间都比较长等。这些由建筑工程本身所带来的特点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的状态和特点。具体说来,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用电设备的种类很多功效各不相同用电情况也各不一样,同时由于用电的临时性和施工现场的变化性通常在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都是采用露天作业的方式,不少线路都是临时搭建或仅供临时性的需要,这些都是现阶段房屋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在房屋建筑的施工现场,各种设备、机器的操作与运转及工地的照明、施工人员的临时生活运行,都离不开对电的使用和依赖。特别是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工业化水平的逐步提升,施工现场设备与机器的机械化程度和自动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这些都增加了对电的使用需求。因此,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除了临时性和复杂性,还有着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用电的频繁性。

2.房屋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人员对临时用电安全的管理意识不强

上至企业的管理人员下至施工单位或者施工团队的管理人员对在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安全的监督管理意识不高是一个严重影响到施工现场用电现状的存在问题。由于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意识不够,造成很多直接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进行安全监督的管理人员一方面不够重视临时用电的安全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可能还缺乏足够的用电安全管理的专业素养。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背景,在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着诸如缺乏一套完整系统的对用电安全的监督管理体制,缺乏对临时用电安全的日常管理等多种现象。

2.2违规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电工

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专门针对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安全出台了制度规范,其中就有对专职电工的规定,要求在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过程中,必须使用经过考核合格的专业电工,且要在他人的监护下进行对临时用电的线路或设备的安装、检查、维修。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少施工单位违规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电工,有的施工单位更是由于安全用电意识的严重缺乏而直接使用连电工都不是的施工现场的普通施工人员进行临时用电的相关作业。这些操作人员大多只具备比较基础的生活用电常识,而缺乏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用电意识,稍不注意就会很容易造成用电事故。

2.3施工人员的安全用电意识不高

同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也是影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的监督管理的一大因素。由于大多数的施工作业都只要求施工人员要有足够的技术、经验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对施工人员的学历要求和专业知识的素养要求并不高,因此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的施工人员大多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他们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再加上有的施工单位也没有专门安排用电方面的培训,因此普遍的安全用电的意识不高,在平时的施工作业中也不是很注意用电的安全。

3.在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加强对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

3.1加强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意识

在房屋建筑施工现场加强对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首当其冲的应对措施就是要加强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意识,培养和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和完善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是在岗位建设上需要在安排管理人员的时候尽量专业对口,特别是需要该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最基础的用电安全方面的知识;其次是在思想建设上需要管理人员明确意识到临时用电安全的重要性和加强对临时用电安全监管的重视;最后是在制度建设上,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同时还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建设工程的岗位责任制,做到奖罚分明,对不负责任的监督管理行为一定要加以惩处。

3.2严格按照规定使用专职电工上岗作业

在施工现场对临时用电的线路或设备的安装、检查、维修进行相关作业时,施工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经考核合格且持有相关证书的专职的电工上岗作业,坚决杜绝使用不具备足够专业素养的电工或者只具有基本生活用电常识的施工人员。同时还需要加强对这些专职电工在施工过程中工作的监督。不少电工在实际操作中会由于监督人员不在身边就偷工减料,为了省事或者应付工作常常并不严格按照用电线路的安装标准就进行操作;或者电工的文明施工意识不够随意对可燃物易燃物进行乱丢乱放。因此,还必须对电工的这些行为加以规范和监督。

3.3加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用电知识的培训

针对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的普遍缺乏安全用电的意识的现状,还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用电知识的培训,培养和提高每一个施工人员在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中的安全使用和规范操作意识。同时还需要着重针对以前存在的施工人员的不文明或者不安全的用电操作的行为,加以指引和规范,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够深切认识到由于不文明或不安全的用电操作可能会造成的巨大安全隐患或者甚至会引发诸如触电伤亡之类的严重危害到生命安全的用电事故。

4.结语

房屋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关乎着每一个相关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关乎着整个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如期完工,而房屋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监督管理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通过对当前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监督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妨碍监管工作有效进行的因素进行充分研究,对症下药,加强对施工现场用电安全的安全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范柏杰.关于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问题的探讨[J].河南科技,2014,02:221

[2]李金龙.浅谈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管理及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3:218

篇8

【关键词】中小中小网吧 消防安全 监督 管理

最近几年,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对信息和娱乐的要求越来越高,互联网经营业也空前繁荣起来,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与此同时,中小网吧也逐渐遍布全国各地,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更多方便和快捷,但是这些中小网吧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中小网吧的消防安全系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小网吧火灾案例有:2002年6月16日北京市“蓝极速”中小网吧特大火灾,有25人死亡,其火灾原因是纵火,火灾发生后,国务院颁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2006年6月4日凌晨1时左右,河南省平顶山皓月中小网吧突发火灾,造成至少27人烧伤,其中大部分为未成年人。因此,中小网吧的防火安全引起了越来越多中小网吧经营者的重视。笔者现就中小网吧防火安全及对策谈点自己的见解。

一、中小网吧易发生火灾的特点

(一)中小网吧审批手续不健全。大多数中小网吧在开业前根本没有到消防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没有一定的灭火设施,疏散通道也不符合要求,加之中小网吧经营者消防意识淡薄,种种原因都给网吧留下了先天性的火灾隐患。

(二)中小网吧安全管理不善。很多中小网吧在开业前时选址设计不合理、电线凌乱、负载大很多,而其招聘的营业人员多数只懂得电脑管理、电路维修等方面的服务,没有掌握相应的消防安全方面的知识,对有效控制火灾蔓延、疏散人员等事情生疏。没有制定严格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上网人员在中小网吧内随意吸烟、丢烟头的现象较多,加之多数业主和上网人员不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一旦发生火灾,不知如何扑灭初起火灾和安全疏散逃生,难免酿成悲剧。

(三)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中小网吧在有限空间内少则几十台电脑,多则上百台电脑,由于长时间使用,电脑元件大量放热,如室内使用空调、取暖器等,更是增加了火灾荷载。

二、中小网吧消防监督和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严格对新建中小网吧的审核,从源头上消除中小网吧的消防安全隐患。国务院颁布了新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2006年3月1日起施行),各级各部门都应该严格按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要求,依法加大监督管理力度。2009年新出台的《消防法》中明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改变用途、建筑内部装修等建筑工程以及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必须主动到当地消防部门申报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未经审批的,不得开工、不得投入使用。因此,公安消防部门在审批中,必须严格把关,尤其中小网吧场所的设置部位、防火间距、消防设施及内部装修等问题,要按照《规范》的规定严格审批,坚决从源头消除火灾隐患。因此,各级公安消防监管部门在审批中,必须严格把关,尤其中小网吧场所的设置部位、防火间距、消防设施及内部装修等问题,要按照《两个规范》的规定从开始严格审批,坚决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

(二)进一步强化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制。各级消防部门要加强消防安全管理主体责任,督促各个网吧抓好消防安全工作,排查各类消防隐患,提高责任认识,强化监督管理,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开展检查和巡查,切实制定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监管部门按要求定期进行指导与检查,提高中小网吧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水平。同时,应积极策动其他部门与消防部门配合,对没有完成消防审批的中小网吧申请者,切实不要予以办理本部门的审批手续。

(三)加强行业的消防培训,提高行业“四个能力建设”。从业人员切实做到“四会”,所谓四会就是指会扑救初期火灾、会消防宣传、会使用灭火器、会组织疏散人群。各级消防监督部门应该针对网吧行业的特点定期进行消防安全管理培训,使网吧经营者了解相关的消防知识,掌握基本的安全消防常识,懂得网吧场所的火灾规律和特点,为人们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娱乐环境。

(四)规范用火用电的设置,严禁未按要求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私拉乱接电线,避免线路老化和超负荷。中小网吧火灾大多数是因线路敷设不合理,电线绝缘老化或线路的过负荷、短路等原因所致。因此,各类网吧内的各种电器线路的敷设一定要要找规范,配置一定要合理,一定要选用质量较好的电线,同时根据用电量合理选用导线容量,设置管隔保护措施,一定不要不可贪图便宜而留各种后患。电气线路的布置应充分考虑防雷防潮等问题,电脑的通电时间也不宜过长,应尽量减轻机体过热,降低火灾危险性。电脑如果开始冒烟或有明火,一定不要向失火电脑泼水,即使已关掉的电脑也是这样,电脑内仍有剩余电流,泼水可能引起触电。切勿揭起覆盖物观看,灭火时,为防止显像管爆炸伤人,只能从侧面或从后面接近电脑。

三、结束语

现在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按照新《消防法》做好中小网吧的消防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社会性工作,我们一定按照“清剿火患”的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同时需要社会各部门协同配合和业主的高度学习和高度重视,齐抓共管,中小网吧业主和网民积极配合,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安全的娱乐环境,为社会的平安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金鹏;网吧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措施研究[J];科学之友;2011年15期

[2]高健,王;网吧消防设计审核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年03期

篇9

【关键词】消防 安全管理 监督管理模式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加快,规模扩大,对消防安全以及监督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要对消防安全管理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创新措施进行消防监督,确保消防安全。

1 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各种消防安全事故不断发生,造成火灾后经常会导致损失很大,无法有效控制火灾形势。消防安全管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相关法律法规还缺少完善性

从当前情况看,消防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各种消防法律以及技术标准都还有待于完善。没有结合经济社会以及科技发展实际状况等及时对消防技术规范以及标准加以修改。没有对溯及力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尤其是在对技术规范进行修订的时候存在滞后性,这样就导致了很多火灾隐患的存在,对消防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

1.2 没有对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建设

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首先,消防供水不是很充足。当前,我国在对市政火栓进行建设的时候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还存在基础比较差且底子薄的问题。其次,消防车道经常存在不通畅的情况。再次,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与消防安全的相关标准不相符。有的单位在建设的时候为了减少成本,对于应该在建筑内部进行安装的一些固定消防设施,没有进行安装,导致固定消防设施的缺失。最后,没有及时对消防站进行建设。

1.3 没有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消防部队需要对全国消防做好监督和检查等工作,可是,由于受到管理体制的影响,加上在对基层消防机构进行设置的时候存在不合理性,对消防工作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消防管理是安全问题,需要社会中的各个单位以及成员共同承担责任,不能仅仅依靠消防部门开展消防管理工作,比如,政府机构以及派出所还有安防人员等都需要参与到消防管理中来,形成合力,共同确保消防管理的良好效果。

1.4 单位和居民缺少消防知识

虽然消防部门会开展消防知识的相关培训工作,企业会在内部落实火灾预警机制,管理人员明确了自身消防职责,各个单位也开展了宣讲活动,可是,从实际情况看,活动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对于很多公共场所来说,其人员数量比较多,且员工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在入职之前没有对其做好消防培训工作,致使其缺少消防安全意识,在火灾发生的时候也不了解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不能进行自救。

1.5 消防人员素质不高,且人员变动比较频繁

对于一些单位来说,其安全负责人缺少上岗证书,而对于那些具备资格证书的员工来说,其流动性比较大[2]。另外,有的单位将消防安全部门安排到物管部门,缺少独立性,没有专门的部门对其加以管理,还有的管理人员属于临时员工,劳动合同是短期的,其素质有高有低,甚至有的人员并不了解消防设施,也不会使用,缺少良好的安全知识,整体素质比较差。

2 模式创新

2.1 在管理的过程中分等级和类别

在相关管理规定中,曾明确要求,在社会中所有场所需要确保消防安全,特别是对于公共场所来说,其人员比较多,消防部门在每一年都要对这些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这种传统模式比较绝对,如果采取这种模式,那么需要的警力是相当多的,消防工作也比较繁重,但是从实际情况看,警力人员数量比较少,无法和消防要求相适应。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不断摸索,采取创新的模式开展消防监督和管理工作。某地在开展消防监督和管理的过程中,采取的模式是一卡式,也就是在管理的过程中分等级与类别。在省或者是周边地区公安部门和消防监管部门共同结合企业生产规模以及特点和火灾频率等对其开展分级管理,并结合相关评定办法以及建筑设施具体消防准备,对其进行分级别地开展消防监管工作,从而对各个建筑设施需要的检查频率进行确定。如果消防安全设施比较完备,且负责人具有较强的消防意识,对于这样的企业,只需要随机抽查就可以。而如果企业中没有完备的消防设施,且负责人缺少安全意识,那么就需要对其增加检查的频次,结合企业消防安全隐患对其加以惩罚,确保消防监管系统明确重点,保证其有序性[3]。

2.2 主体实现多元化

对于公共决议和公共服务来说,需要抛弃以往的单独化,要逐渐转变为多元化,这是进行公共治理的一个核心。从我国当前的消防情况来看,其力量比较小,需要新鲜血液,也需要社会中的每一个阶层共同努力,将相关监管体制构建起来。消防监督属于社会化活动,必须要保证参与的主体多元,从而提升社会安全意识以及消防水平。对于消防监督来说,要构成一个科学的监管网络,这个网络的主要构成包括公安部门以及保险公司还有消防志愿者与消防部门等,确保其系统化,从而保证消防安全。在利用监管体系进行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进来。对消防安全进行防控的一个重要机构也就是消防部门,需要发挥其决策性的作用,将消防监控的相关规定制定出来,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同时也规定消防部门具有执法权利,消防部门需要提升公共服务的具体能力,特别是要对预警机制进行构建,避免发生重大和特大火灾,同时还要做好安全宣讲以及引导工作。对于公安部门来说,需要对辖区中的各种安全隐患找出来,落实好消防监管工作,对于重点场所,需要做好检查工作,提升检查的力度。基层公安部门主要和群众打交道,对于辖区比较熟悉,因此,要发挥其在消防监管过程中的这一作用。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其属于火灾利益相关者,需要帮助消防部门进行监管,如果发现存在火灾隐患,需要及时将这一情况向相关单位告知,从而使得火灾发生几率降低[4]。由志愿者构成消防组织,这是在开展消防治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力量,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监管的成本。从我国实际情况看,村落之间救火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消防志愿者,当前发生火灾事故的原因不像以前一样单纯,因此,对于消防组织的要求也就更高。所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确保其与消防现状相适应,能够确保消防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

2.3 利用社会检查队伍开展消防检查工作,由政府部门投入相关资金

比如,某市为了确保消防监督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消防效果,避免火灾发生,构建了社会消防检查的一支优秀的队伍,这种模式是比较新颖的,在对队伍进行筹建的时候,是由政府部门投入资金,并由消防机构对其做好引导工作。该市之前消防安全形势比较严峻,为了保证消防安全,避免出现消防事故,该市不断探索,构建了社会消防检查的相关队伍,面对严峻的消防管理任务以及监管力度差和社会秩序混乱等情况,这支队伍有效保证了消防检查和监督的顺利开展。要构建这支队伍,需要对县市级相关责任人提出高要求,同时还要将消防安全的相关联动体系构建起来,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评价监督标准,从而对责任人具体行为进行约束。另外,检查队伍还要将自己的工作进行扩展,延伸到社会居委会中,使人们具有较高的保护自我的意识,培养其自救能力,使消防安全涵盖范围逐渐扩大。在对这支队伍进行筹建的时候,可以开安全联动会,一共有两个等级,并专门设立联动办公场所,对消防责任进行落实,将不同级别以及部门的具体工作职责明确下来。面对消防管理人员数量少,力量小的情况,由政府部门投入一定的资金,将消防检查队伍构建起来,还要由消防大队对其开展业务方面的培训工作,确保人员高素质,之后将其分散至各个街区之中,对安全隐患进行检查,另外,由消防部门加以指导,对消防联动会上安排的任务进行接收,行程两级政府以及三个层次的管理模式。发挥消防检查队伍自身作用,避免出现监管盲点,确保消防管理的良好效果。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各种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越来越复杂,对消防监督和管理都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为了避免突发事故的发生,避免消防安全问题,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单位需要对消防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创新监管模式,对于各个环节都做好管理工作,确保消防安全,使社会实现安全与和谐。

参考文献:

[1] 邓志明.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6):247-248.

[2] 陈晨.消防安全管理现状与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科技传播,2013(22):148-149.

[3] 王兆河.消防监督管理模式的优化及创新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5(05):189.

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动态监管;全过程管理;制度建设;体制创新

0 引言

随着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的不断加剧,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已形成了企业对建筑安全生产实施了全面负责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面。具体来说,就是施工单位依法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建设单位、勘察、设计、监理企业以及其它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主体也都必须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保证安全生产,从而构建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我国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主要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形式,内部监督主要是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外部监督主要是政府建筑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的监督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监督。

1 运行模式的特点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运作模式的特点主要包括开放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等。开放性表现为运行模式时刻处于整个建筑业各个参与主体开放的监督管理体制中;综合性是因为运行机制每时每刻都与建筑安全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动态性是由于运行机制既能保持监督管理效果和功能的相对稳定性,又能在不断变化的建筑业发展环境中,改变或加强某个或多个主体的监督管理作用或重新调整各主体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较好的持续性。

2 运行模式的机制组成

2.1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执行机制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执行机制,仅依靠建筑安全监督法律、法规的制约、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执行规章制度的约束,停留在安全管理部门监督、各方主体相互监督和内部监督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建立起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执行机制,监督权和实施权相分离的执行机制,使得建筑安全的监督管理体制更加公开和透明。

首先从横向关系看,工程建设项目内部管理机制、建筑业企业监督管理机制、四方监督管理协调机制和中介保险机构监督管理机制共同运作,可以使得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或部门行使不同监督管理权利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之间、行业组织从事不同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分工的人员之间、建筑业企业行使不同监督管理职能的安全管理人员之间以及中介机构、保险机构进行不同安全监督管理内容的人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从而达到监督权利均衡的目的,同时也使得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各个主体内部的监督行为更具开放性。再从纵向关系看,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不同的监督主体之间涉及监督的具体程序以及监督过程中安全管理问题的反馈和处理,故存在纵向监督问题。因此不管是行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建筑业企业、中介机构还是保险机构等都应该建立起由行政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统一领导、管理和协调,各参与主体相互监督、相互配合,最终形成高效运转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执行机制。并形成横向分主体、纵向分层次的双重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执行机制。这种双重的监督管理执行机制,不但在各参与主体内部形成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又相互促进和制约的执行机制,又加强了纵向的监督管理制约效果。

2.2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评价机制

要使得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执行机制达到预期效果,就要对其进行评价,而对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执行机制的评价要做到全面、可行、科学,同时符合可测性、科学性和时效性等原则。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经过执行后,能否发挥既定的监督管理效果,实现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展现监督管理机制的作用,因为监督管理体制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一定的滞后性,由于国家法律法规、政府建设安全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手段、行业组织的监督管理方式、建筑业企业监督管理行为、中介和保险机构等参与监督管理的积极性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彼此之间的相互牵制和冲突,就会造成监督管理体制的运行力度上的阻滞,从而影响体制预期监督管理效果的实现。因此就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程序,对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各方的监督管理效果进行判断,检查监督管理体制执行的效率和效果,对体制的监督管理绩效进行衡量,并通过科学的分析和论证,确定监督管理体制的运行过程是否高效,运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要求,各参与主体间的监督管理问题和信息反馈是否及时、畅通,通过对体制运行机制的评价,克服体制执行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的弊端和障碍,从而增强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执行机制的监督管理效果,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2.3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改进机制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持续改进是我国建筑业安全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体制运行过程的必然结果。体制持续不断的改进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能使各主体真正的融入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并为体制的不断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和改进意见,因此持续改进机制也是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运行模式的重要机制。

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改进机制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与体制的执行、评价和反馈紧密结合。因为完善的执行机制、系统的评价机制是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持续改进的关键,同时信息反馈机制对于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持续改进产生重要影响,动态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查找和发现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在运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对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处理和改进,因此信息反馈机制对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运行至关重要。所以在对体制进行持续改进的过程中,要充分遵循执行―评价―改进―反馈―再执行的过程,对整个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运行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构成了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的运行模式,并在这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监督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结合监督管理体制执行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实际情况,重视对执行机制效果进行评价,对评价的结果和指标进行具体分析,对反馈的信息进行总结,从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3 结束语

总之,虽然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工程建设项目重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巨大,社会影响极坏。造成建筑安全管理形势严峻的因素固然很多,然而监督管理体制方面的不足是引起建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调动政府建设安全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构建完善的建筑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发生,是我国建筑安全生产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仕廉,董勇,潘承仕.建筑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郝生跃,柴正兴.完善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6,6.

[3]刘静,程建中.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实施[J].建筑,2005,12.

[4]黄宁强.现代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5]张沉.行走在时代背景下的行业安全管理[J].现代职业安全,2005,11.

[6]赵春政.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研究[J].今日科苑,20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