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实习小结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师实习小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师实习小结

篇1

(一)中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频率

本研究以调查幼儿园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抽取一个中班,并对其两名带班教师的介入行为进行观察,教师取代码为a、b,两名教师的教龄依次为5年、1年。教师介入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频率是指在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在单位时间内的发生介入行为的次数。幼儿园中班每次进行角色游戏的时间为40至45分钟,除去游戏的准备时间和游戏后的整理,本研究以每次角色游戏活动时间为30分钟为观察区间。所以下面表格显示的是30分钟为时间单位记录的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次数与平均频率。根据观察后的记录下的数据,统计得到以下的结果。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

(1)两名教师在笔者观察的时间内介入中班角色游戏的频率较高,两人介入次数总数为46次,在每三十分钟内教师平均介入次数为11.5次,也就是说教师平均每分钟要介入0.38次,每隔4分钟就要对幼儿游戏发生一次介入行为。根据调查发现,教师介入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行为如此之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①教师对幼儿游戏的重视。幼儿在游戏中是自由、自主的,游戏兴趣也是很高涨的,所以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发展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因此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机会。②中班幼儿的特性让教师对于他们进行角色游戏时的介入行为增多。处于过渡阶段的中班幼儿,其游戏内容和情节较小班更为丰富,而且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合作性都有一定的提高,但还不具备大班幼儿的交往技能,常常与同伴发生纠纷,会出现较多违反游戏规则与纪律的问题,而且幼儿角色游戏时的角色意识不强,游戏主题不稳定,出现频繁换场的现象,是规则逐步形成的阶段。所以中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游戏水平更需要教师介入后进行支持,并给予更多的关注。这就是教师对于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介入行为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2)a教师的两次介入次数及介入平均频率都相较于b教师要低。根据调查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教师的教育经验有关。介入次数较高的b教师是教龄为1年的新教师,她认为教师需要积极的参与幼儿的游戏,但是对于哪些游戏情境是教师必须介入的有利时机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她在各种适宜的或不适宜的情况下均介入幼儿游戏。这样就使介入次数及介入平均频率偏高。而介入频率较低的a教师有着5年的教育经验,她认为介入行为并不是想当然说介入就介入的,有时不介入会比介入更好,有时只有介入才能促使游戏的继续发展,关键是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收获经验,培养教师自身的观察敏感性,把握好适当的介入时机,促进幼儿在游戏发展。

(二)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教师介入时机选择

本研究对介入时机的分类,发现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有六种介入时机情境,具体见下表。通过上表的统计记录,可以得出:

(1)当教师发现游戏中蕴含提升幼儿经验的教育契机时,教师介入次数为20次,是所有介入时机的情境中比重最大的一个。这说明了教师在选择介入时机上首先关注的是为了引导、支持和发展幼儿游戏而介入的介入时机。在尊重幼儿为游戏主体的前提下,教师的任务是发现幼儿游戏过程中的教育契机,引导幼儿游戏向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向进展。因此,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及观察敏感性,时刻关注教育契机的出现,把握好适当的介入时机。

(2)当幼儿在游戏中主动寻求帮助时,教师的介入次数为11次,居次。这说明幼儿主动为教师提供了很多的介入机会。幼儿的主动寻求帮助,使幼儿对教师的介入行为较容易接受,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类介入时机,主动把握幼儿的需要,把这种机会转化为有利的介入时机,使介入的正向效果达到最大化。

二、教师的介入效果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是为了强化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那么以上介入时机情境下的介入都是适宜的、不可缺少的吗,它们是否出现了教师希望达到的效果?为此,本研究对教师的46次介入行为进行了效果的考察,分析在这些介入时机下,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给幼儿的游戏行为带来的影响是否具有积极的意义,即是否支持了幼儿游戏,是否对幼儿的游戏意愿给予满足。本研究对教师的介入行为进行了效果考察,得出每种介入效果类型的介入次数及占介入总数的比例,见下表。从表2.3的数据可以看出:

(一)正效介入为最多,却只占介入总数的54.35%。从整体的介入效果来看,教师的有效介入最多,占了一半多。这肯定了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的介入对幼儿的游戏开展是起到一定支持作用的,但这也同时说明了,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有效指导率并不理想。教师对幼儿游戏的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体现在承认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因此在介入幼儿游戏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幼儿自身的游戏意愿。当教师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游戏意愿时,就会选择适合幼儿游戏情境的,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介入时机,幼儿也就会主动的接纳教师的介入,从而达到介入的效果,实现正效介入。

篇2

那么,我们该如何从生活中撷取浪花,把故事写精彩呢?

一、努力写出小事的情趣之美

“江河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应该说,小事,琐碎事,才是我们生活的主色调,而且不少小事、琐碎事中不仅蕴涵着真情,还包含着生活的情趣之美。关键是,如何用我们的眼睛、用我们的笔写出小事的情趣来。比如,“挨打”的滋味并不好受,可偏偏这样的事也能写出情趣,也能写得精彩。不信,你看:

小个子陈星辰实在抵抗不了,身子稍稍动了一下,教官的火眼金睛一下子觉察到了他,陈星辰也心知肚明,立马站好,但教官仍然走到他面前,一声怒吼:“手伸出来!”此时大家便不约而同地望向他,陈星辰的脸上也显现出一丝慌张与害怕。只见他慢腾腾地伸出颤抖的手,小心翼翼地伸向教官,教官却丝毫不讲情面,狠狠地打了两下。陈星辰龇牙咧嘴,眯着眼睛,不断地叫痛,但最终他还是心领神会,忍住了,然后立即回过身去,用心地站好。

这是《我们的军训》中“教官惩罚陈星辰”的一个精彩片段,“慌张与害怕”“慢腾腾地伸出颤抖的手”“龇牙咧嘴”“眯着眼睛”……描写细腻逼真,读后让人忍俊不禁。

再欣赏一段:

我一马当先,站在队伍之首,顽强地走了起来。黄老师则虎视眈眈地逼视着我们,大概他没有料到还有这么倔强的部下。一圈又一圈,都在沉默中度过了。第四圈,快到墙角边时,我偷偷瞟了周老师一眼,他正在喝水,注意力集中在杯子上。真是天赐良机,还有6圈,要消耗多少体力啊!何不趁机偷偷懒,我撅起屁股迅速跑了大半圈,谢天谢地!还好老师没发觉,我心里却像敲着的小鼓“咚咚”地跳个不停,真是验证了“做贼心虚”那句话。这时,门“吱嘎”一声响了,我的心不由得提到嗓子眼儿,只见一位戴眼镜的老师满面春风地走了进来,“嘿,新鲜事天天有,唯独今天最新鲜,一(一)班的女生竟走起了鸭子步!”口出此言的声音又在我耳边响起,“What's your name?”“My mame is Zheng Fangyuan!”“不错,是个挺坚强的女孩嘛,学习成绩肯定不错!”办公室里除了单调的脚步声外,又多出了我们和眼镜老师友好的交谈声。7圈的鸭子步在融洽的交谈中艰难而又愉快地结束了。

同样是接受批评,你看,班主任独到的“惩罚”,学生聪明的躲“祸”,老师善意的调侃,只有热爱生活、充满情趣的学生才能体会到这些。只消变换一下角度,就能写出情趣盎然的作文来。相信,这样的事每天都在你的身边上演,就看你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眼光去看待它。

二、尽力写出故事的波澜之美

故事普通,小事平凡,自然会减少几分神秘和悬念。然而一样的材料,不同的火候和做法,绝对能成就两道不同的菜。同样的故事,在我们的笔下毫无波澜,而一旦到了文学大师手里,就会被侍弄出波澜起伏的情节来。面对生活中的小事,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是采用倒叙、插叙,还是运用误会法、推迟亮底线?多思考一下,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找到恰当的产生波澜美的办法。请看《精彩足球赛》的开头:

突然闯入的一群不速之客,让我们的足球比赛告一段落。

每个人都站起来,抬着头,望着这群不请自来的家伙。两个矮子,却像是两个头领。还有一个家伙嘟着嘴,肥脸蛋――像一只戴着假发的猪。一群喽罗和一个破足球跟着他们。

“这是哪里来的一群人渣?”声音很冷,好像来自另一个国度。没有人回答他们,也没有人离开。

难以忍受的沉默……

余下的部分绝对是悬念叠出,精彩纷呈。如此,从生活中来、充满悬念的情节肯定能吸引读者读下去。

生活处处有矛盾,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产生了。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矛盾,在作文中巧妙表现,就成了悬念,文章情节也因此而摇曳多姿。一次走山路的经历,被学生拟题为《山路历险记》,一个悬念就产生了;再采用矛盾法,一系列悬念就产生了。开始,“我”想走山路又怕吃苦,矛盾;“向导”想趁机抛掉“包袱”,领我们“豁出去”走山路,矛盾;终于决定走山路了,一个走路狼狈,一个却偏偏在一旁欣赏“狼狈相”,矛盾;一个警告要“快走”,一个偏偏“不理会,始终如蚂蚁在山路上蠕动”,“索性”置警告于度外,“原地休息”,又是矛盾……在矛盾交织中悬念顿生,情节曲折了,文章自然引人入胜。

再欣赏片段:

就这样一耽搁,等我们慢腾腾地“爬”到山顶时,“向导”早已不见了影儿。看看天空,太阳快没有了踪影,茫茫山道,多多“歧”路,该走哪条?茫然不知所措的我们将“向导”诅咒了一百遍、一千遍、一万遍,还觉不解恨。

望着渐渐落下的太阳,我们心中一阵阵发怵。

一切只有听天由命了。我们择了一条小路,迷迷糊糊地乱走了一通。也许是命不该绝吧,一户人家的出现使我们一阵惊喜!

当我们绕到那户屋前,一条大黄狗“汪汪”地扑过来。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可怜我和小玉只有抱头“鼠”窜了。幸亏狗的主人及时唤回了大黄狗,并热情地给我们指了下山的道,才使我们避免了更尴尬的局面。

精彩,缘于细腻的描写。一波三折,富有层次感,怎能不抓住读者的心?

三、巧妙放大故事中的精彩细节

要想让小事打动人、震撼人,除了必要的铺垫和伏笔外,抓住精彩感人的镜头或瞬间,把它放大,于细微之处显精神,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可细腻刻画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特别是人物的动作。别小看这些小小的动作,我们完全可以从中管窥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来。还记得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经典动作吗?一个“排”字就把孔乙己的思想、形象鲜明地揭示出来了。假如我们能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上多用一点功,一定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我们可以定格瞬间的动作,以此反映人物的内心情感,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将动作分解、定格,从而给读者以强烈的情感震撼力。如:

车出站了,东子在回望中看见父亲贴在候车室玻璃窗后,脑袋被窗子框着,像一张拍得不成功的照片。

父亲把手举了举,学电影里再见的姿势,很生硬,很难堪。父亲的手还没有伸上去,车已经开了,父亲的脸就像一个小白点涂在玻璃上,久久地定格在东子的脑海里……

作者将父亲举手送行的动作进行定格,刻画出木讷父亲内心的丰富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对人物进行动作刻画,我们还可以精写连续动作。连续动作描写除了要突出人物动作的连续性,还要精心锤炼动词,恰当运用关联词,如此也能产生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看作文《看书之乐》的片段。

唉,这种读书方式实在不好受,我必须把头缩进被窝深处,被角必须压得密不透光,然后打开手电筒,开始看书。略有声响,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熄灯、伸头、察看,直到“警报解除”,再缩头蜷腿,开灯……没想到效率还真高。只是憋得满头大汗,脸上发烫,呼吸不畅,必须定时伸头呼吸,实在是美中不足啊!

这段文字刻画的是躲在被窝中偷偷看书的经历和感受。作者挑选了一组具有表现力的动词,细腻地刻画出人物动作的连续性,让人忍俊不禁。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点”,来放大故事的细节呢?

一是趣味点,即在最具有情趣处写好文章的细节,如《我们的军训》“教官惩罚陈星辰”的精彩片段。

二是独特点,即在与众不同处、个性显示处写好细节。写人的文章大多如此,最具个性的特征总是用笔之处。

三是动情点,就是那些最感动人、最震撼人心的细节。

请看作文《平凡的父亲也美丽》的精彩片段:

“爸……我……我不想……上学了,我想回家帮家里挣钱!”

“什么?你说什么?”父亲一下子呆住了,浑黄的灯光在父亲的脸上涂上了一层腊黄色,父亲眼里流露出从没有过的失望与愤怒,与黑影交错着,更显出一种可怕的绝望。

“浑小子,你怎么这么没出息,没见识。养儿不读书,只当喂口猪……”父亲几乎咆哮一般,脖子上的青筋条条绽露。我从来没见父亲如此愤怒过。

篇3

目前,很多教师对试卷讲评课认识不清,有的教师上课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有的教师上课就是对对答案,就题论题,学生只注重答案,却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今天我有幸听到新中初级中学钟文平教师的《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复习卷》试卷讲评课,给我们展示了一节有效的试卷讲评课,让我对试卷讲评课有了新的认识,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

一节有效的数学试卷讲评课,不仅要求学生会做题,更需要教师课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充分准备,把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暴露出知识、思维和能力等问题,并对症下药。

一、课前准备充分

做到对学生、对成绩、对试卷心中有数,钟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统计工作,不仅包括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分数段情况、最高分、最低分、本次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名单,还包括每道题的得分率,做到充分准备。有了明确的得分率,课堂重点就清晰了,教师上课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突破重难点。

二、课堂环节精心设计

1.错题分析

钟老师对学生出错较多的题进行分析归纳:在做题过程中反映出的审题问题、因式分解、完全平方公式、几何图形的面积等问题进行分析,找规律。通过分析,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对症下药。

(1)课堂片段

钟老师拍照展示学生错误的因式分解:

4a2-64=(2a2+8)(2a2-8)

师:这样做正确吗?

生:不正确,他没有分解彻底,还可以继续分解。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要先提取公因式,再分解。应该是:

4a2-64=4(a2-16)=4(a2+4)(a2-4)=4(a2+4)(a+2)(a-2)

(2)分析

钟老师将一些学生的典型错误拍照展示,并让学生一起纠错,这样不仅能够让出错的学生对此影响深刻,也可以提高其他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错题分析。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课堂片段

师:a与b的平方的和的倒数是什么?

生:。

师:有同学答案是,,错在哪里?

生:第一个是a与b的平方和的倒数,第二个是a与b的和的平方的倒数。

师:很好,那这些错误答案是如何产生的?

生:审题不清。

师:那么怎样避免这样的审题错误呢?

生:读题画线,圈划关键词。

师:非常好。下面进行巩固练习。

(2)分析

钟老师不是就题讲题,也不只是公布答案,而是拿出学生的典型错误,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如何避免这样的问题,由学生分析比教师直接讲更容易让其他学生接受。从学生条理清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钟老师平时就重视学生语言的规范性与逻辑性。

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本节课也体现了一切以学生为主,学生的错题由学生分析解决。试卷讲评课的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学生出错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学法指导。在讲评时,教师对学生的出错原因分析特别重要。钟老师不是自己讲,而是通过让学生圈划关键词,帮助学生分析题意,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教会学生审题,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巩固拓展

(1)课堂片段

因式分解(a-b)2(3a-2)+(2-3a)b2

矫正练习:25(x-2y)3+9(2y-x)

(2)分析

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节能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ergy-sav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imperativ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ergy saving measures.

Key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scene;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节约能源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而节约电能不但能缓解国家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也是企业自身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建筑施工现场电能浪费仍很严重,同时也影响安全用电。笔者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多年,现结合施工现场耗电现状,谈谈节约电能的措施。

一、 建筑施工现场耗电现状

1. 建筑施工现场使用旧式变压器多,甚至还有六十年代的SJ系列老式变压器,电能损耗大。建筑施工现场变压器的负荷变化大。建筑施工连续性差,周期变化大,同时与季节气候变化有关,用电有高峰有低谷。工地变压器的年平均负荷一般都在50%以下,变压器的空载无功功率占满载无功功率的80%以上,变压器在低负载时,输出的有功功率少,但使用的无功功率并不减少,功率因数降低。同时在施工高峰期变压器超负荷运行,短路电能损耗大;在施工低谷期变压器长期轻负荷或空负荷运行,空载电能损失惊人。

2. 电动机的负载变化大。建筑施工现场的电动机负荷变化很大,建筑机械用电量选择总以最大负载为准,实际使用时,往往处在轻载状态。电动机在轻载下运行对功率因数影响很大,因为感应电动机空载时所消耗的无功功率是额定负载时无功功率的60%~ 70%。加之建筑工地使用的电动机是小容量、低转速的感应电动机,其额定功率因数很低,约为0.7左右。

3. 建筑施工现场大量使用电焊机、对焊机以及各种金属削切机床,而这些设备的辅助工作时间比较长,占全部工作时间的35%~65%,造成这些设备处在轻载或空载状态下运行,从而浪费了部分有功功率和大量的无功功率。

4.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量的估算公式不尽合理,选择配电变电器容量大,不利于节约电能。

5. 部分现场管理人员甚至个别领导对施工用电抱有临时观点,断芯、 断股、 绝缘层破损的旧橡皮线仍在工地上使用。在断芯、断股处往往产生电火花,消耗电能。也极易引起触电、火灾事故。

6. 建筑施工现场低压电源铝线与变压器低压端子的连接多不装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直接将铝线绕在变压器铜质端子上,用垫圈、螺母紧固。显然,铝线与铜端子两种不同材质在接触处产生电化学腐蚀,加之接触面积也不够,造成接触电阻加大而发热,消耗电能,由于连接不可靠往往造成低压停电,甚至引起火灾。

7. 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不善,部分工地长明灯无人问津, 白白浪费电能; 建筑企业大量使用民工,一旦进入冬季,民工用电炉取暖也是屡见不鲜,浪费电能又不安全。

二、节约电能的措施

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现场临时用电的设计,在考虑使用功能和安全用电的情况下,把节约电能作为一项主要内容考虑,对大型施工现场要编制临时用电专项施工组织设计,要把节约电能作为重要内容考虑。 同时要加强安装及日常用电管理。

1. 选用合理的计算公式,正确估算用电量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量的估算是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正确地估算施工用电量,选择适当的配电变电器供电对节约电能十分重要。建筑施工现场施工用电大体上分为动力用电和照明用电两大类。还有的分为照明、电动机和电焊机用电三大类。目前有关施工用电量估算的计算公式繁多,因此要选择合理的计算公式,从而得到正确的估算用电量。

2. 合理确定变压器台数,选用新型节电变压器选用变压器时,最好采用两台变压器并联运行。大家知道,变压器一次侧功率因数不仅与负荷的功率因数有关,而且与负荷率有关。若变压器满载运行,一次侧功率因数仅比二次侧降低3%~ 5%;若变压器负载率小于60%时,一次侧的功率因数就显著下降,可达10%~ 20%,所以,变压器在负载率为60%以上运行时才较经济,一般应在75%~ 80%比较合适。为了充分利用设备和提高功率因数, 变压器不宜作轻载运行。 当变压器的负荷经常低于其容量的30%时,则需更换容量较小的变压器。在条件允许的地方,采用两台并联运行或把生产、生活与照明用电分开用不同的变压器供电。这样,可以在轻负载的情况下,将一台变压器退出运行,以减少变压器的损耗,同时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选用变压器时,应考虑低损耗新型变压器。目前建筑工地大部分使用的是S3、S5型旧式变压器,电能损耗大。建议建筑企业对旧型号变压器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更新,以国家重点推广的低损耗新型变压器或节能产品干变压器和箱变取代。如国内生产的S9、S11系列变压器,与旧型号S5系列变压器相比,空载损耗减小45%~ 50%,负载损耗减小25%~30%; SC9、SC10系列干式变压器空载损耗比S9系列变压器相比又下降30%左右。

3. 找准用电负荷中心,周密确定变电所位置

当工地附近有高压电网输电时,可在工地设降压变电所,将电压从10kV或6kV降到380 /220V,通常变电所有效供电半径不宜超过500m。大型工地可根据用电情况分设几个变电所供电。

在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过程前,要认真调查研究,周密考虑,跟据用电设备的位置找准用电负荷中心,确定好变电所位置,尽可能缩短低压线路长度,以降低线路的电压损耗。据有关资料介绍线路负荷为500kVA, 全年用电时间为2000h,变压器向用电中心移近180m,则每年可节约电能5320kW •h,而180m高压架空线与低压架空线相比,投资是微不足到的。可见,确定好变电所位置,是节约电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5. 推广使用节能用电设备,提高用电效率

电动机是建筑施工现场消耗无功功率的主要设备,一般工地电动机所需的无功功率在总用电功率的50%以上,甚至高达总用电功率的70%。目前建筑工地使用得电动机主要是Y系列和Y2系列,对新建项目应选用YX、Y2- E系列高效节能电动机,YX、 Y2- E系列高效节能电动机总损耗平均较Y系列下降20%~ 30%。

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电动机,经常处于轻重载交替或轻载下运行,功率因数和效率都相当低,电能损耗比较大。因此,除电动机的容量应根据负载特性和运行状况合理选择外,还采取节电措施,对空载率高于60%的电动机,应加装限制电动机空载运行的装置,JDI型自动转换节电器能提高电动机在轻载时的功率因数和效率,节约有功电能5%~30%,降低无功损耗50%~ 70%;对工地用的水泵、通风机,由于流量变化较大,可采用变频调速节能等措施。

三、结束语

建筑施工现场电能浪费严重,目前大多数施工现场缺乏完善的节电措施。 建筑企业应从临电施工组织设计开始,正确估算临电用量, 合理选择电气设备, 科学地考虑设备线缆布置,重视临电安装,加强用电管理,快速地将施工现场电能浪费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秦振刚,浅谈节能建筑施工技术[J], 四川建筑,2011.

篇5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今天,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断探索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为实现学生的“六大解放”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现实的可能。

一、项目学习案例:音乐门铃制作

学习项目名称:音乐门铃

学习项目实施年级:初中二年级(小班化实施教学)

学习项目实施计划: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安排课时,一个学期完成。

学习项目实施流程:①项目规划;②原料选择;③使用工具;④制作产品;⑤展示成果;⑥考核评估

项目学习目标:

1 通过音乐门铃项目的学习,学生习得有关音乐门铃所涉及的知识与制作中练就的技术和能力;

2 通过音乐门铃项目的实施,学生在做学合一中得到个性发展,学会新型的学习方法;

3 通过音乐门铃项目的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升、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得到养成、智慧来自于创新的意识得到强化。

项目学习实施过程:

项目缘起。此项目源自于一位学生的亲身经历:那位最初提出学做“音乐门铃”的学生,星期天去一位同学家,叫门,里面没有反应,回家再打电话,知道同学就在家里,于是他想到要制作一个音乐门铃送给同学,免于今后叫门之苦。

项目规划设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音乐门铃的功能、作用、种类、市场需求等;其次,走近生活,走向社区,走进商场进行社会调查,观察音乐门铃的外形、结构、价格,了解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再次,把收集来的资料进行比较性的研究;最后,确定自己设计的音乐门铃项目。

原料选择和使用工具准备。学生根据设计和制作要求,列出清单,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分类准备,有的学生自己收集准备,如门铃外壳材料等,有的由项目指导教师统一向学校申请购买。

项目产品制作。先主件制作;(课时根据操作情况而定);再附件制作(课时根据操作情况而定)。

说明:①在制作过程中自然而然会涉及众多学科知识,如电路原理即物理学科中的知识;线路、组件焊接即金工教材(劳技教材)中的常识;门铃外观设计即美术中的知识;门铃外壳的制作即木工教材中的锯刨常识。倡导利用和挤出课外时间去完成。②制作过程中可以组织几次研究性活动,可以对自己和他人产品进行评价和改进。③制作过程中教师在指导中强调安全,如用电器的安全、刨锯的安全等。

成果展示和评价。项目作品完成后,可先在小组内展示和互相评价;优秀作品可在学校内展示,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比较出最优作品,或学校收藏,或成果拍卖,或送老师。

二、项目学习实施启示:六大解放有效实现

上述所举的虽然仅仅是一个项目学习案例,但在案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于以往课堂教学的情景。学生在做项目的流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形成了技能,积累了经验;同时,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能力、获得了体验、做出了创意,培养了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质;尤其在项目评价和成果展示时,提高了综合审美能力,享受到合作学习的快乐,感悟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劳动和用心创造财富的价值。

第一,项目学习,有利于解放学生的头脑。我们的学科教学,在传统和现实环境的限制下,往往局限在学科本位之上,局限在教师的指挥棒之下,学生有自己的大脑,却缺失自主的思考。陶行知倡导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就是“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音乐门铃制作”项目的学习过程,可以说充分把学生的头脑解放了。教师在整个项目学习中一直处于引导、提示及指导地位,从规划、制作到评价,全部由学生自己在动脑进行。学生在思考中确定门铃的样式,在思考中完成门铃的产品,在思考中进行发展性的评价,在自主的积极的思维中完成项目学习的过程。

第二,项目学习,有利于解放学生的双手。项目学习,能真正做到教学合一,突出的特点是用自己的双手“做”,在做中实现教师的教,在做中实现学生的学。做的过程,彻底解放了学生的双手,自己动手做规划,自己动手做产品,还要自己进行评价或展示。

第三,项目学习,有利于解放学生的眼睛。“音乐门铃”,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项目确定以后,小组人员根据分工,有的去市场观察音乐门铃的种类、样式,有的上网查看音乐门铃的结构、原理,有的请教物理教师看懂原理结构图示,有的到学校对面小区挨家挨户实地察看音乐门铃的安装位置和适宜形状,有的用艺术的眼光与美术老师一起探讨外观的设计。凡此种种,学生的眼光放大了,视野拓展了,双眼确确实实得到无限大的解放。

第四,项目学习,有利于解放学生的嘴巴。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一个项目确定以后,学生要问的问题很多,要说的内容很多,要辩的东西很多,这是案例实施过程中呈现的可喜现象,是一种常规课堂教学中难以发生的现象。因为音乐门铃的制作过程会涉及众多学科知识,如电路原理是物理学科中的知识;线路、组件焊接是金工教材(劳技教材)中的知识;门铃外观设计是美术学科中的知识;门铃外壳的制作是木工教材中的知识。这些知识一旦缺乏或不全面,就难以做出实用的产品来,于是制作者就会主动去问老师、问同学。另外,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还会引起彼此间的争论,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第五,项目学习,有利于解放学生的空间。学生受教育的空间,不能除了课堂还是课堂,应该引导他们走向课外,走进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学校和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创设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泛更加广阔的天地。实践证明,运用项目学习模式进行教学,有利于解放学生的学习空间。制作音乐门铃的想法来自于生活实际。音乐门铃的规划设计,让学生完全摆脱了学校课堂的束缚。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走向市场进行调查,利用课外时间向教师请教等都不是在课堂上进行和完成的。这样,学生活动的空间就大大拓展了。

第六,项目学习,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时间,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不能用学科作业把学生的业余时间填满,给学生活动的自由。其实这是学校最难做到和做好的工作,因为如果不用学科作业来把学生的业余时间填满,学生的业余时间就很有可能在玩耍嬉戏中自自流失,得不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实践告诉我们,项目学习可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并且自觉地“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在音乐门铃项目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为了自己制作的音乐门铃实用和美观,就去居民小区实地考察并积极向美术老师请教,小组人员还一起进行探究性的研究和修改完善。这一切都不是教师规定去做的事情,但是学生不但自觉去做了,乐意去做了,而且是充分利用课外的时间去做了。所以说,项目学习,有利于解放学生的时间。

篇6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校内实习;校外实践

现在汽车技术日新月异,车型淘汰也比较快,过去那种解放车几十年不变的情景不可能重演,这就导致学校的实习设备很难跟上汽车技术的变换,很多学校的实习设备都是十几年前的淘汰设备,与目前的汽车设备相差很远,没有任何的实习价值,更新设备又需要较大的投入,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承受的起的。所以实习设备的短缺、落后就成为职业学校教育的最大问题。职业学校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所以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素质,它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与中职教学特色、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一、校内实习阶段

校内实习是学生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在学校实习室内进行的实习。校内实习主要是对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等进行拆装、检验、修理和调试,从而掌握其结构、原理、拆装工艺、调整和检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校内实习阶段是汽修实习课教学的基础阶段,为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的示范操作

在实习中学生对刚接触的新课题会感到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讲完操作步骤、实习要领之后,必须做好示范操作。示范操作是实习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成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样板。教师在做示范时对于关键部分要着重示范,较难的部分要反复示范,同时要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装配活塞连杆组时,教师讲完操作步骤后要亲自示范操作一遍,对于“活塞的装配标记(顶部的箭头或缺口)和连杆的装配标记(圆形突点)位于同侧”,以及“往发动机上安装活塞连杆组时,使装配标记朝向曲轴前端”,这些关键步骤要重点示范,在教师示范“安装活塞环”的同时要讲解各道环的安装顺序和方向,各道活塞环的开口相互错开的角度和在活塞上的布置,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安装等内容,使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中的及时指导

实习中对一些零部件磨损、变形的检验与维修,一些标记的对正,以及一些间隙的测量、调整等关键步骤,学生不可能看一遍教师示范操作就能完全模仿,有的知识点并不能完全明白,因此教师在学生实习操作时要及时进行指导,这是实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学生实习操作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指导,帮助学生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根据学生中存在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如果实习指导不到位而流于形式,那么学生的动手操作就会出现蛮干和盲从,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必须做到眼勤、脑勤、耳勤、口勤、手勤和腿勤,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准确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耐心的帮助学生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三)实习中的技能考核

严格的技能考核是保障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个课题在学生进行完毕后,都要按照技能等级的标准进行量化考核,这样在考核前的实习中,学生在近期达标欲望的驱动下,实习的能动性、主动性会显著提高,学生每做一步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主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及时找教师解决,学到的知识会更扎实。经过对学生严格的考核,会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升华,教师也能通过考核总结出实习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实习效果提供依据。还可以将技能考证与实习相结合,比如我们学校便将汽修中级证考试与实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实习中真正的有压力、有动力,真正体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不但全部通过了技能考试,还使得学生体会到了态度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相信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都会有帮助。但是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设备老旧短缺无法避免,为了避免实践教学与社会的需求脱节,就必须进行校外实践。

二、校外实践阶段

校外实践是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外汽修厂进行的在岗实习。校外实践主要是对汽车进行故障分析、判断和修理,一些常见的故障检测维修设备的使用方法,缩短学生和社会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掌握对汽车故障点的判定方法和维修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践阶段是汽修实习课教学的提高阶段,它需要依托汽修厂才能完成,对于汽修实习中的汽车故障分析和排除训练,在校内一般都是教师人为设置故障进行演练,基本上处于纸上谈兵的模拟状态,修理厂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汽修厂的车型比较多,车辆故障也不近相同,而且几乎每天都有更新,这是给学生讲授如何分析、判断和排除汽车故障的良好场所,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性,这是提高实践技能的可靠途径。此外,将教学延伸到企业,还能及时掌握汽修行业的一些新技术,还可以使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的要求,按照企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缩短了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

篇7

【关键词】小学英语 教育教学 高效课堂 关系 欢快 方法 评价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英语,学好英语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那么如何学好英语呢?这就给我们教师提高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在前进的道路上。基于此,作为宿城七区中扬实验学校的一名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小学英语优质课堂的构建有着深刻的体会,由于学生年级尚小,本文重点在人文和环境方面加以赘述,专业知识并没有大量涉及。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首先,重视课堂过程,提高学生参与度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教育教学特别要关注课堂。这个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并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部分知识的获取都来自课堂,基于这个因素,作为当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面。如今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要改变过往满堂灌的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实,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成正比。课堂参与度越高,成绩越好;反之则越差。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比如,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设计教学过程。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关系。英语学科有很多的知识点,大多数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延伸与发展。因此,在设计英语教学过程时,教师应把新知识点通过下降难度,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点的比较中,通过引申、讨论、探究,顺利完成旧、新知识的迁移。作为教师,我们还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根据需要更改教法和手段我们知道如果在某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停留太久,学生就会厌倦。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好玩的心理特点,根据英语教材每个模块或几个模块内容不断改变的实际情况,教师要不断更换教法,使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学习兴趣。教学时可以用实物、图片、录音机、简笔画、多媒体等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一节优质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深刻的认识这一点,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英语教学要注重教学评价

不容否认,不管是哪个学科,教学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很多小学生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希望得到中肯的评价。当然,评价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如对导学案预习的评价,对预习作业展示的评价,对课堂展示的评价,对课本知识提出质疑的鼓励,对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纠正错误的奖励,对完成作业的评价等。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以鼓励,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觉预习、主动展示、认真听课、积极完成作业。把这些都做好了之后.一定会对课堂教学产生有利影响,使得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高效。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值得一提的是,对学生一味地表扬未必是件好事,因此,我们应该口头表扬与非口头表扬相结合,意思明确,以及避免公开赞扬。

最后,但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师生关系的确立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 结合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62-02

21世纪,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它的核心就是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这就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它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探索问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从教学的呈现方式到学生的学习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进而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丰富的教育环境。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是十分必要的。

一、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结合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指的是,将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实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多的把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发挥出来,把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课堂教学发生变革,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会真正的培养起来。

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需要在有效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利用信息技术带动学生自主学习,丰富课堂环境,将信息技术更多地运用到教学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整体效应,改变传统的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措施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授课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可能。因此,教学人员必须学会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制定出更加适合课堂的课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例如,信息存储量大、传输方便等,利用网络我们可以搜集到更多有效信息,开阔视野。这些优势,能够帮助学生扩展阅读量。

2.信息技术拓展阅读渠道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师生间的交流方式,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交流的转变,交流方式更加便捷。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实现互补和信息共享,可以帮助达到多维度、多资源的交流。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通过网络就可以找到答案,在网络的形式下,可以更好的合作或者探讨,与教师的互动机会也更多。利用网络学校可以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更好地、更恰当的和社会交流,能有效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和阅读相结合,教师由原来的传统权威者变成学生的指导者和帮助者,这一转变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能力。

3.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使得课程学习的形式更加的丰富多样。学生学习起来也更容易接受,便于理解学习内容,图文并现的形式把抽象和具体结合起来,多渠道地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帮助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实现课堂内外的沟通,也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试听体验,学生在学习是时会产生相关知识的联想,这样的方式很好的帮助学生去理解课文知识,增强课堂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4.创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可以是丰富多样的,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场景来进行教学,为学生在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中,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使得声像、图文等在课堂上的呈现成为可能,启发、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只有学生自己更积极,学习才会成为一个有趣的事情。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多方面的增强学生和教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是信息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不能否认,这也会成为以后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思维。但是我们要看到,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是一个新兴的教学模式,目前还有很多需要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能力,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

积极探索和倡导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实现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环境的大转变,进而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郑玉静.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J].考试周刊.2009.

篇9

本节课是《水和人类》中第四节“水循环”的第二课时。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知道了沸腾现象中物质从液态变化到气态,并且温度需达到沸点,还学习了用粒子模型解释沸腾现象。这节课要在这些基础上,先引出蒸发概念接着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用粒子模型解释蒸发现象,学习蒸腾现象。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是设计并实施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实验,之前学生在“种子发芽”“设计简单实验分辩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等活动中设计过比较实验,有一定的设计实验的基础。但真正应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还是第一次,完整地应用探究六要素进行探究活动也是第一次。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应用控制变量来进行探究活动,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

我认为,除了要求实验教学内容和我们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外,还要重视实验教学的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本节课共作了三次修改,其中工作单细节的改动和深化,给我一些启迪。

第一次授课工作单

一开始就强调变量和不变量,学生完全摸不着头脑,各种答案都有,错误较多。器材放开让学生填写,困难重重。成员分工的填写浪费不少时间。实验现象学生大多可以写出。三个实验用同样的工作单。

第二次授课工作单

采纳了一些老师的提议,把三个实验设计出梯度:第一个实验教师演示,第二个实验以填空的形式呈现,最后一个实验,完全放手让学生设计。其中明确实验目的,让学生清楚研究的是什么。实验器材的选择,采用打“√”的方式,轻松且节约时间。增加实验步骤,让学生可以在实验操作中清楚知道怎么做。实验现象和结论保留。三个实验,两张工作单,实验一工作单同实验二,因为是教师演示实验,所以用PPT呈现。每一环节清晰,但有些啰嗦、不简洁,实验时间仍然紧张,学生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较第一次课有大幅提高。

第三次授课工作单

这次的工作单设计更简洁、有趣,教学中仍然采用递进(梯度)教学法。在前两个实验中,精简内容,实验目的在授课时就指出,完全可以节约填写时间,学生也可减少框架过多的不适感。在这两个实验中强调变量和不变量,提炼出实验方法,让学生明白“同等条件下的对比实验才是合理的”。这样第三个实验,学生就可以相对轻松的过渡,并且能顺利地找到变量和不变量,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实验。

反思

这三次实验课的变化,让我对工作单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转变。以前觉得工作单可有可无,所以,第一次授课时,在设计使用工作单时很随意,比较简单的提炼了一下课本内容就得出了第一份工作单,结果可想而知。就在打算放弃工作单时,同行的建议,梯度设计工作单,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不断修改反思实践,最终发现效果惊人,大幅度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所谓工作单就是让一群学生各自动手探究,同时把探究过程和结果写在一个单子上,然后评分者对单子中的内容进行延时评价。”(——罗国忠)工作单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工作单设计应符合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感觉要学习这部分知识必须要借助这个工作单才能获得,那么学生必然乐于使用,而不会把工作单仅仅当作一个任务。学生在工作单的帮助下会积极地去思考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获得新知识。学生动手实验的思维欲望必然会被最大地激化,学生都认真地去思考并动手实验了,实验的有效性必然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

篇10

观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中国的情人节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欧阳修(生查子)云: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书;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辛弃疾(青玉案)写道: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传统戏曲陈三和五娘是在元宵节赏花灯进相遇而一见钟情,乐昌公文与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镜重圆,《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订情。所以说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走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