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管理体系

篇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明确指出:“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实际应用于教育。”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为提高人民素质,培养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人才服务。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领域的有识之士“敢为人先”,在教育质量管理中贯彻“9000标准”,并且请认证机构进行了审核认证,获得了社会认可的“质量管理认证证书”。

幼儿园是教育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质量是幼儿园的生命线。将“9000标准”引入幼儿园,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教育质量,为幼儿将来接受义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每个幼儿园都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幼儿园管理引入“9000标准”的意义

1.首先是观念上突破,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的管理理念。“9000标准”能从根本上帮助幼儿园确立教育质量和服务观念,将幼儿园的行政管理、教育质量管理、人事管理和后勤管理等诸多方面,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通过程序文件和质量记录,预防为先,杜绝随意性,保证责任的可追溯性,从而构建起现代幼儿园的管理机制。

2.提供系统的和可操作的管理机制。幼儿教育的宗旨和目标是十分明确的,如何实现,就要靠制度化的程序文件作为保证。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就能使各个部门及其教职工明确工作步骤和程序,并自觉去执行,使各自所承担的任务和目标始终处于系统管理的状态,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升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增强竞争能力,树立幼儿教育的品牌。

3.全员参与管理,提高管理绩效。以前,幼儿园教师参加提高教学能力培训的机会较多,而参与管理的机会较少。“9000标准”强调全员参与管理,调动和发挥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质量管理持续有效。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为幼儿教育建立了一个高效的、规范的管理平台,能使教师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充分展现管理才能,以此示范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能力。

4.有助于幼儿园文化的建设。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可以将以往教学中的经验方法提升为科学、有效和细化的教育程序,形成制度,并按标准衡量教育质量。这样的幼儿教育过程,就会上升为幼儿园特有的文化。幼儿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对其今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十分有益。

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的着力点

1.注重为幼儿所需提供服务。幼儿园的功能,就是培育幼儿的健康身心,为幼儿需求服务,这是幼儿园的主题。“9000标准”强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幼儿园首要的着力点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各方面工作的规划与实施均要紧紧围绕不断改善、提高服务质量的基本点。

2.注重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对各项工作进行质量设计并全程进行质量控制,凡事做到有准则、有程序、有监督、有责任,从各个方面确保幼儿教育的质量。

3.注重质量管理的全员性。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人人都有质量责任,各级各类人员都在“质量链”中发挥作用,就能确保整体的教育质量。

4.注重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能使日常管理、内部审核和认证机构的审核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能使质量管理始终处于受控、有效的状态;能使“预防在前”的理念贯穿幼儿教育的始终。因此,引入“9000标准”能够确保幼儿园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

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的基础工作

1.质量意识的培训工作。幼儿园引入“9000标准”,首先就要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质量管理的培训,增强他们的质量意识,牢固地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明确自己的质量责任,并掌握和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2.标准化工作。 主要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对幼儿园来说,不仅要有管理标准,而且要有工作标准、教学质量标准和后勤服务标准等,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一系列标准,使衡量幼儿教育质量是否达标有“尺”可依。

3.质量信息工作。 主要是指反映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报表、资料、文件以及外部的有关信息资料等。收集有关的质量信息,可以及时地掌握幼儿教育质量的各种因素和动态,通过分析,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幼儿园要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做好原始记录,对信息分级管理,并与考核相结合,以此保持信息的畅通和有效。

建立基于“9000标准”的幼儿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21世纪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教育国际化”,我国作为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国之一,实施ISO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势在必行。幼儿教育引入“9000标准”,是教育质量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

篇2

基本理论学习现代管理理论提升幼儿园管理品质

幼儿园管理是以组织幼儿园保教工作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活动。它是幼儿园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按照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客观规律,以一定的教育目的为准则,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对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因素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调动园内外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优质高效地完成幼儿园的工作任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所进行的职能活动。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幼儿园管理与其他物质生产领域的管理不同 ,是以“育人”为目的的特殊的管理活动。②幼儿园管理是对幼儿园总体工作所进行的活动。③幼儿园管理是整个管理范畴的一部分。④幼儿园管。理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行体、智、德、美诸方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由此可见,幼儿园管理属于管理学的一部分,必须遵循管理学的一般规律。按照管理过程理论流派(又称管理职能流派)代表人物孔茨教授的观点:“管理就是设计和维护一种环境,使处身其间的人们能够在集体内一同工作,以完成预定的使命和目标。”即管理可以分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五项职能,而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之中。

基于此,我们在学习和借鉴现代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根据现代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精神及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做了深入的实践与研究。

一、管理应当预见未来——根据现代管理的计划职能来确立幼儿园的目标定位

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情况的变化使计划工作成为必需,尽管所有的管理职能在实际工作中都是交织在一起的,形成一个运行的系统,但是,计划工作在为全部的集合活动确立必要的目标方面,仍有其特殊的地位。因为,在主管人员知道为完成集体目标需要什么样的组织和人选,按照什么方针来指导和领导下级,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方法之前,必须把实现目标的计划制定出来。所以说“计划”是对未来的各种行为做出抉择的职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关键即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如何来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呢?有几个方面的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1.目标和计划的政策性与延续性。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教育部等十部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未来五年内,国家将继续坚持“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地方各级政府要合理布局,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的建设。要在城乡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性幼儿园。”基于此,从战略的高度看,我们将幼儿园的目标定位为: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南,坚持以全面推进幼儿素质教育为中心,以示范性幼儿园建设为重点,和衷共济,卧薪尝胆,将幼儿园建设成环境优美、设施优良、管理先进、队伍整齐、质量一流的现代化新型托幼园所。

“志当存高远”,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教育局幼儿园优良的传统,又顺应时展的需要,使教育系统举办的幼儿园在行业中始终处于示范和领先的地位。

2.目标与计划的前瞻性与预见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中国加入WTO,市场经济对幼儿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不仅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同时也要适应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要求,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为此,湖南省长沙市教育局幼儿园在认真分析了当前幼儿改革的发展趋势后,制定了“依托本部,稳打稳扎,逐步扩大规模和向三岁前教育延伸”的发展规划,并自筹资金近百万元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托儿部,专门收托2~3岁的幼儿,既满足了社会和家长的需要,又适时地抢占了教育的先机,可以说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2005年,我们又在教育局的支持下在河西新建了一所12个班规模上午幼儿园,形成河东河西三处办园的发展格局。

3.目标与计划的可操作性与灵活性。

为保证计划的切实可行,根据管理理论中有关论述,我们将幼儿园的总目标分解具体到年度目标和学期目标,再结合年度和学期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保证了目标达成过程中的步步为营。同时,为使目标的指向性更加明确,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作适当的调整,使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而进行,保证了幼儿园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

篇3

一、确立理念,把握管理方向

幼儿园是一个整体。一个整理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先进理念的支撑。理念先行,理念正确,办学的轨迹才不会偏向,管理工作才有所依托。所以,确立幼儿园办园理念应该先行一步,以指导后续的一些工作。这种理念的确立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要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这是我们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此,我们要以先进的科学的理念,来构建幼儿园的一个管理体系,以促进幼儿园工作的全面落实与提高。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什么呢?有什么依据呢?笔者认为,应该依据本地实际及当地的文化特点,确定办园理念。比如说,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办园理念:“平等尊重,以人为本”;然后,在此理念的支撑下,相应地提出“亲爱儿童,自主发展,激趣启智,文明好学”的办园目标与“健康快乐富朝气,情感丰富善表现,自信大方有个性,行为文明爱学习,善于表达乐交往,勇于探索喜创新”的培养目标,并把这些理念与目标形成文字资料,一则写入幼儿园整体规划,二则打印纸质材料分发给每位幼儿园老师,三则根据文字配上图案,设计成广告那样,在幼儿园内合适的地方张贴上墙,形成一种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浸染广大师生。久而久之,这些理念及目标就能深入人心,自然而然地化作了一种自觉的行动。这对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建章立制,构建管理体系

大家都知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道理。幼儿园的管理同样需要“规矩”,没有“规矩”就会乱了套,就会涣散,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工作就无以落于实处。而这个“规矩”就是制度。俗话说:“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理管住人。”可见,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建章立制,构建一整套的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制度的建立,最起码能规范幼儿园的办学行为,规范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规范教职员工的工作秩序,做到有章可循、有文可依,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那么,怎样做到建章立制,构建管理体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努力:一是思想重视。一切行动都是由思想意识支配的。也就是意识决定行动。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为我们提供的一个理论基础。只有重视了,才能去钻研,才能去拟定制度,才能去修订与完善已经拟定好的制度。二是要通盘考虑,立体式地拟定制度。比如说教育教学工作、班级管理、行政后勤工作等都要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管理体系,自上而下,统揽全局,分工协作,有序推进,全面落实顶层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与要求。三是要不断完善与优化。一些制度的拟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制定完了,不可能一劳永逸,实施一段时间后要依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本地幼儿园的一些人与一些事的不同而有所删减或增补以优化,让制度有可操作性,更加实用,更加人性化,更加有可发挥的余地,更加有利于幼儿园工作的不断发展。四是要善于学习与吸纳。要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就得善于学习与吸纳,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所以,要多学习一些兄弟幼儿园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要多学习幼儿园的一些管理理论,丰富自身驾驭幼儿园管理的底蕴与脚力。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要耐心倾听广大教职员工对于管理制度的理解之心声,才能更好地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使制度更加符合幼儿园教职工的心理期望值与幼儿园的工作实际,以便工作制度的落实。

三、以人为本,营造和谐氛围

每一项工作的展开与落实是离不开人的。这“人”字,就一所幼儿园来说,上至领导,下至教职员工,再下去就是幼儿。制度再好,一旦离开了“人”,就会束之高阁,就会形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了摆设,中看不中用。所以,对于“人”的管理,虽然有完善的管理体制,但也要以人为本,才能使管理制度发挥到极致,实现管理制度的效果的最大化。教职员工要为领导“卖力”,要为公家的事业去“死”,那么,一切工作就会势如破竹,多快好省地落实到实处。因此,我们要以人为本,实行民主、平等的管理体制,努力营造和谐的幼儿园工作氛围。要怎样做呢?笔者认为:一要心中有全体教职员工,实行人本思想,尊重、爱护、关心、服务每一位教职员工,让全体教职员工从心底里感到幼儿园集体的温暖。比如教职员工家庭有困难,幼儿园要主动伸出援手,帮助教职员工尽快摆脱困境,走出阴影,以便全身心投入工作。二要在合情合理又合法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比如说培训,可以多给教师以机会,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又比如说,给每位教师配备手提电脑,便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使用。三要学会赞赏,多鼓励与肯定。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幼儿园的教职员工也不例外,他们同样有爱得到表扬、赞赏、肯定的心理期望值。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位教职员工身上的闪光点,而且不要吝啬表扬、赞赏,以激发教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是能这样做且持之以恒,那么教师的工作就会有更加强烈的激情与信心。四是要多倾听教师的心声。幼儿园的教职员工虽然“幼”字出头,但思想水准与业务能力并不“幼”,蕴含着巨大的正能量,有很好的策略与谋划,这种策略与谋划有时还很前卫,颇有前瞻性。为此,我们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与教职员工促膝谈心,倾听一线教职员工的心声,才能了解他们的一些迫切需求,以便落实。

篇4

关键词《指南》幼儿园幼儿园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2.3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部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一大环境下,我国幼儿园教育也随之更新了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儿童的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指南也逐渐被应用在我国幼儿园管理中,对儿童的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引导,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因此,指南应用在我国幼儿园教育管理中便显得尤为重要。

1《指南》背景下进行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意义

《指南》全称为《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该书的颁布说明我国幼儿教育行业已经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指南》中对幼儿园儿童的健康、语言、社会交往、科学认知以及艺术感受等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为儿童日后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对其进行全面发展的培养。因此,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逐渐将《指南》作为幼儿园管理的标准,并对指南中所提及的对儿童所进行的指导作为幼儿园管理的主要依据。基于《指南》的背景下进行进行幼儿园管理不仅可以进一步规范原有的管理方法,从而提升其管理模式的科学性,还可以更好的对儿童在幼儿园中的生活和学习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理论性的指导,从而进一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将《指南》向我国幼儿园管理进行普及势在必行。

2当前幼儿园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

当前我国幼儿园在对儿童进行教育管理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我国幼儿园内老师缺乏一定的专业性。首先,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中的幼师尚未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没有对自身的职业给予更多的重视和理解,导致在日常对儿童的教育管理中,仅仅是陪儿童玩乐,而没有进一步的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当前我国很多幼师并不具有一定的教育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很多幼师尚未考取相关的幼师资格证便直接上岗,在面对不同性格的儿童,幼师并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从而不利于幼儿园管理水平的提升。最后,部分幼儿园教师的自身素质不强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幼儿园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这些幼儿园教师一方面对工作产生懈怠,另一方面对幼儿园儿童太过严厉,甚至出现体罚责骂的现象,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2对儿童的管理过于片面

其一,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管理者尚未转变教育观念,也并没有将指南融入幼儿管理中,并认为只要然后儿童在幼儿园中愉快健康的玩耍便可以了。基于这种较为片面上的思想,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并没有对儿童的其他方面进行管理和加强。其二,当前我国很多幼儿园都没有建立较为全面且专业的管理系统,很多幼儿园老师以及园内的管理人员都仅仅是负责自己的工作,而没有加深对儿童管理的交流,往往对对幼儿园内的儿童进行管理时,并不能更好的将管理细则统一化。从而不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其三,对于一些经济较为落后地区的幼儿园来讲,更是缺乏相关专业且系统的幼儿园管理体系,不论是在儿童的课程安排或是儿童在幼儿园中的休闲时间都没有对其进行更为合理的安排,致使幼儿园管理过于片面,较为片面的幼儿园管理模式现在已经不能更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2.3对儿童的教学缺乏一定的目的性

当前在我国很多幼儿园中,教师仅仅是带着儿童玩耍,并安排儿童午睡吃零食而已,孩子在放学后边直接回家了,并没有更为系统的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也不利于《指南》背景下对儿童的一系列要求和引导。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我国幼儿园的整体教学管理缺乏一定的目的性,教师以及院长的思想意识尚未与当今时代的发展以及对儿童的崭新的要求相结合,仍然运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对儿童进行教育,甚至部分教师认为只要相安无事的度过在幼儿园的时间便已经达到了工作的目的。对于儿童的教学缺乏一定的目的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的身心发展以及创造力和的培养,更不利于我做幼儿园教育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基于《指南》背景下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3.1提升幼儿园老师的专业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并積极落实指南中对幼儿园儿童的培养标准,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势在必行。首先,幼儿园内管理者需要提升园内教师的整体专业素质,并对其进行统一的能力培训,其中包括要如何对待不同性格的儿童,如何培养儿童全面发展等等。在对园内教师进行阶段性的培训过后,幼儿园内的管理者需要对教师进行阶段性的考核,以此来检验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情况。例如,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内整体教职工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幼儿园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对园内的整体教职工开展专业的幼儿善心健康教育讲座,并让教职工更加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特有的心理动态,并更好的对儿童进行专业且科学的教育,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其次,幼儿园管理者需要引入更多具有高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来对园内的儿童进行教育,从而打造一支具有极强专业性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最后,幼儿园中的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个人素质,不仅要更加善待幼儿园中的儿童,并做到关爱每一个儿童,还要提升工作的积极性,禁止对学生进行辱骂体罚等动作,从而更好的落实指南中对教师的要求,从而加强幼儿园管理水平。

3.2完善幼儿园教学管理模式

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的整体水平,并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幼儿园管理的差距,完善幼儿园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首先,幼儿园的管理者需要转变以往的管理思维,并做到与时俱进,完善原有幼儿园管理内容的不足,幼儿园的而管理者可以建立更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例如,对幼儿园大班的学生进行较为自主化的管理,对于刚刚上幼儿园,年龄较小的儿童给予更加具有辅的管理,从而使幼儿园的管理更加符合《指南》中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要求。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幼儿园的管理,其管理者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网上幼儿园内儿童的系统管理档案,并要求所有职工以及幼儿园老师都需要学习运用计算机知识,对园内儿童的生日属相以及兴趣爱好以及家长的练习方式进行有效的统计,从而进一步规范幼儿园管理的科学性。最后,幼儿园管理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要合理划分儿童在幼儿园内的上课时间,加强幼儿园的辅助人员与幼师之间的沟通,从而进一步的符合《指南》对于儿童发展的要求。

3.3提升对儿童教育的目的性

提升对儿童教育的目的性是基于《指南》背景下加强幼儿园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幼师以及园内的领导需要对幼儿园的儿童给予一定的期望以及教学的目的性,并对儿童从幼儿园毕业后所掌握的技能做一个合理的规划,并带有一定目的性的去教育儿童,从而更好的提升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幼师需要以《指南》对教育儿童的主要标准,并从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以及思想意识,并做到寓教于乐,让儿童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习更多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设立兴趣角,包括音乐、阅读、运动、绘画等,并让儿童可以选择自己较为喜欢的方面去玩耍,其他兴趣角也要逐渐的渗透到儿童的日常学习中,从而带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更为专业化的管理。

4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管理,并培养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将《指南》应用到幼儿园管理中显得格外及时。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幼儿园儿童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提升我国幼儿园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为儿童未来生活学习打下坚实牢固基础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方慧,朱铖佳,许雨菡等.《指南》背景下“学习故事”本土化实践方案——台州地区A幼儿园为个案[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8):66-66. 

[2] 潘文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的改革与探究[J].南北桥,2017(03):203-204. 

篇5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 精细化管理 幼儿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以及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体系和管理方面都越来越规范,办学质量由原来的低质向优质转变,管理方面也由原来的粗放型逐步转变为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幼儿教育阶段,学业上面的成就并不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点,家长更注重的是幼儿园的管理。民办幼儿园在这方面面临的是更严峻的挑战,相比起公办幼儿园,它们在资金和设备方面都处于劣势,要在这种严峻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民办幼儿园就更加要走精细化管理之路。只有在管理上建立一套规范的、操作性强的制度和管理体系,才能保障民办幼儿园在这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所幼儿园的精细化管理质量和水平决定了这所幼儿园在其他方面的质量和水平,如教育教学,保教服务等方面,如果管理方面都没有做好,那么很难在其他方面取得好的成就。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就代表着这个幼儿园的形象和精神。精细化管理要求在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做每一件事都要精心,工作要从小处入手,把目标细化,把责任落实,建立起一套可操作性强的管理体系,提升服务,强化教学,打造一个优质的、精品的幼儿园。如何建立幼儿园的精细化管理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突破。

一、让所有教职工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来

幼儿园的管理并不仅仅只是管理者的事情,而应该是幼儿园所有教职工共同的事情。任何一项管理措施和制度都应该是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共同去完成的事情。精细化管理强调的是大家的共同参与,在幼儿园中,每一个教职工的每一项工作都要用心,要精心,每一件事都是重要的事情,每一项工作都是重要的工作,都关系着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有些看起来很琐碎的事情,要更加用心去做好,才能真正提升幼儿园的服务和管理,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得到应有的关爱,让每一个教职工都能明确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的重要性。

幼儿园是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集体。在这个小集体中,教职工们却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幼儿园要靠所有教职工这个有机的整体去共同管理。在精细化管理中,只有全部人的参与才能实现真正的精细化管理,如果只是部分人参与的话,那么很多工作将很难落到实处。通过提高所有人的参与意识来实现精细化管理。因此,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和管理意识,让每一个教职工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获得工作上的归属感,那么每一位教职工在工作上将会更加尽心尽力。在工作上各自分管好自己的工作,每个人负责好自己的岗位,每个教师都负责好自己的班级,这样就可以建立起一个团结协作的管理队伍。让每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中来,这样不但可以让管理更加有秩序,还可以增强每一个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二、细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

在一个校园内,没有哪一件事可以当成是小事。每一项工作都要做好,这就需要把每项工作都细化,制定出一项项可以操作的具体目标,再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负责人的头上,这样就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如果工作目标不细化,很多工作表达得过于笼统的话,工作就很难落到实处,因为会让人感觉做也可以,不做也可以,反正也没有说清楚到底要做的是什么。在责任方面最好也是要有明确的分工,如果职责不明确,那么有些可管可不管的事情将不会有人去管,这样就会留下管理的空缺和漏洞,容易出现问题。有了明确的分工才会提高每一个人的责任感,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就会对事情认真负责。否则出了问题的时候,就找不到应该承担责任的人。

在明确工作职责的同时,还要明确奖惩的计划。有奖励才能更好地激励每个人尽心尽力,有惩罚才能鞭笞每个人努力工作而不偷懒。如幼儿园教职工每个月的工作考核细则、工作绩效考核等,把考核标准细化,让每个教职工更明确自己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使上下形成一个互相合作、积极向上的队伍。通过对教职工日常工作的细化,从根本上保障了幼儿教育工作的质量。

三、管理体系要更加规范和人文化

管理体系要规范才能更让人信服,也更易于执行。因此,管理体系的制定要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出实际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再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考核细则来保障制度的实施,使幼儿园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管理也要注重人文化和人性化。不单是对每一个幼儿的管理要人文化,对于所有教职工的一些管理细则和方针政策都要人文化。比如教职工的孩子要参加中考或者高考,可以适当放一两天假让其陪陪孩子。又比如说教职工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也可以适当发放一点奖金。教职工的生日,也要送去祝福等等。这些生活上的细节,更能体现管理的精细化和人文化,这不但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更有利于增强每一个教职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齐心协力管理好幼儿园。

四、总结

总之,幼儿园要实行精细化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在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调动所有能够调动的力量,制定出规范的、人文化的管理措施,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每一个人都明确自己的责任,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位。这样就可以营造一个和谐、快乐、不断发展的精品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彭开荣.对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的理解和落实.现代教学研究.2011.10.

篇6

一、儿童受虐的现状

幼儿身心发展不成熟,具有爱玩的天性,对规则的遵守、指令的服从等处于不稳定状态,会表现出顽皮、不懂事、不听话现象,这要求老师对幼儿的耐心引导、细心呵护和爱心帮助。但是幼师打骂、甚至虐待儿童的现象不断地被媒体爆料出来,反映了幼师的总体素质、以及幼儿园和社会监管方面的基本现状。笔者通过网络手段对“虐童”现状进行了案例调查,如右表所示:

当前幼儿受虐的主要特点有:(1)地域分布广。无论幼儿教育发展较好的大城市,还是幼儿教育刚刚起步的乡镇幼儿园都有虐童行为。(2)多发生在私立幼儿园,教师多不具有资格证。公立幼儿园发生虐童的现象较少但也存在,幼师来源杂乱、私立或不被承认的幼教机构发生几率大。(3)事发原因荒唐、惩罚手段多样且狠毒。调查显示:虐童的直接原因多是由于幼儿的不听话、顽皮、不配合,或幼师心情不好、好玩等。虐童的手段五花八门:割耳朵、封嘴巴、扎针头、后背刺字、轮流鞭打、狂扇耳光、猥亵等。(4)发生的频率高、难以制止。据调查显示,虽然各地教育局加大了监管力度,甚至依法惩办了相关老师和幼儿园,但是虐童现象频繁发生,并无停止迹象。如:2012年出现了多起虐童事件之后,引起了广泛关注,各个地区也加强了监管力度,但是到2013年春季就已经出现了多起虐童案例,仅虐童就出现了“20天内至少8起”的情况。

二、屡现虐童现象的原因分析

虐童现象屡次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直接原因可能是由于儿童的不听话、不配合等方面的因素引起,但是主要系于老师、幼儿园和社会环境。

(一)幼师本身职业道德的缺失

出现虐童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儿老师,幼师的职业道德决定此类现象的是否发生。陶行知曾经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虐待儿童的案例中不乏有高学历教师,有的甚至也具有教师资格证,但是职业道德的缺失使这部分人不能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据调查显示,凡是涉及虐待幼儿的教师都缺乏作为一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爱心、耐心、奉献精神等基本的职业道德,而最缺乏的就是爱护儿童的爱心。幼儿园教学可能不需要高深的知识,但必须要拥有爱心,爱心是幼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组成部分,缺乏爱心从而导致职业道德的缺失是出现虐童现象的主要原因。

(二)幼儿园自身管理不完善

虐童事件频发给幼儿教育敲响了一记警钟,也暴露出幼儿园遍地开花、管理无序、监督脱位的状况,具体表现在三种幼儿园中:(1)不合法或无执照的幼教机构。在利益的驱动之下,有部分人抓住父母都甘愿为孩子花钱的心理,开设不具备相关执照的私立幼儿园或非法幼教机构,目的是攫取钱财而非教育儿童,导致部分幼教机构根本就不能从事幼儿教育。这种幼儿园,主要以社区幼儿园的方式存在,具有离家近、收费低的特点,但是其硬件设施不足、师资标准低下、监管体系漏洞百出,易导致虐童发生。(2)私立幼儿园。当前我国开办私立幼儿园的准入门槛较低,造成幼教质量良莠不齐,教育设施、师资水平、考核管理等方面无法保证,而教育局或监管部门只能对其进行例行性检查,无法排除其潜在隐患,这使得一些合法的私立幼儿园欠具备真正培养幼儿的资格,成为出现虐童现象的主要滋生地。(3)部分公立幼儿园。园长或相关领导在监管方面存有疏忽,也能导致虐待幼儿现象的发生。例如:有的园长对监控录像监管不细致,到家长找到幼儿园的时候才发现有虐童现象的发生。

(三)社会监管体系有漏洞

从社会层面上讲,虐童现象的发生还与幼师的招聘制度、职后培养与管理、相关法律的缺陷与实施等方面有关系。

1.幼师招聘不合理。幼儿教师是虐童现象的始作俑者,而幼师的招聘是使一个普通人转变为幼儿老师的第一步,招聘制度直接影响幼师的质量和标准,从而关系着虐童现象的发生:(1)公立幼师的招聘中,着重考察知识技能而忽视或者难于进行具体的思想品德鉴定,能够导致潜在虐童老师的存在。(2)私立或其他不正规机构中,过分追逐经济利益,招聘标准底而无法保证入职教师的素质水平,从而成为出现虐童现象的主要根源。

2.缺乏相关的职后培养和管理。有些人蒙混过关成为幼儿老师之后,幼儿园或社会上的相关部门缺乏考察和培养,这部分人一旦具有体罚儿童的倾向就可能导致虐童的发生。当前幼儿老师入职之后,参与很多方面的学习活动如各种技能竞赛、研讨会议、学术讲座等,但是较少涉及师德培养。而对幼师道德素质的成长与完善缺乏针对性措施和相关性考核,任由其按“良心”教学,也可以导致虐童现象。

3.法律上的缺陷。“目前我国尚无全国性的专门的学前教育法律,其最高层次的专门法规是国务院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仅处于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的第四层级,法律层次较低,法律规范的效力较弱。”具体表现在:(1)相关具体法律的不完善。国家尚未实施学前教育立法,相关法律不够细致、有关虐待儿童的法律细则未出台,导致难以定义虐童行为、出现虐童现象后无相关法律依据进行处理。据调查,出现虐童现象后,其处理方式多以支付赔偿金的形式进行。(2)已有法律实施力度的缺陷。调查中发现,有些幼儿园出现严重问题之后才被发现不具备办园资格,这反映出当地相关部门的监管执行力度存在疏忽。

4.家园合作方面的欠缺。据调查,出现虐童现象的事件中,多出现家园交流生疏的情况,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具体情况、对儿童的行为观察不够细致,不能发现轻微体罚现象,从而逐步纵容了严重的虐童行为的发生。并且,在出现虐童现象之后,有些家长选择逃避行为,只顾及自己孩子不再受虐,也助长了虐童行为的发生。

三、抑制虐童行为的策略

(一)加强幼师自身的师德素质建设

幼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与虐童行为是否发生存在着直接的相关性,加强师德素质建设、提高幼师的情操修养与职业道德,有利于抑制虐童行为。其一,提高幼师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师德素质。据调查,有的幼师并未受到师德教育,甚至出现“不知道自己在虐童”的现象。私立幼儿园和不合法幼儿园中的幼师道德素质有待于大力加强,而应该在学生时代就进行有意识培养并实行相关考核才能有所保障,高校应该“把德育放在较其他各类教育的优先位置,并同时让其发挥主导的作用”。其二,完善在职幼师自身的道德素质。对于在职幼师来说,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发展完整人格,在已有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完善师德素质。

(二)完善幼儿园管理体系

幼儿园是出现虐童事件的发生地,因此,完善幼儿园管理体系是抑制虐童行为的有效途径。(1)明确权责,加强园长责任制建设。幼儿园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责任,杜绝人事监管上的漏洞,尤其对于民办性质的私立幼儿园,必须“实行园长负责制,投资者仅作资金方面的扶持,避免幼儿园管理中受到过多利益和商业因素的干扰”。(2)规范园内硬件监管体系。必须建立统一的、专人负责监控网络,这对完全处于成人监管的幼儿来说,是对其人身各个方面安全的有力保障。(3)建立师德考核制度,制定个人德育发展档案。幼儿园在注重教学技能、科研评估等方面的同时,应建立师德量化考核体制,促进个人的道德发展。“从道德规范的角度来看,师德是可以进行量化考核的”,幼儿园建立自己的师德考核办法是可行的、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个人德育发展档案,对于教师的德育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构建层次化的社会监管机制

社会层面上的监管体系是防止虐童行为发生的重要外在屏障。与虐童行为相关的因素除了幼师、幼儿园外,还主要有家长、当地教育局和最高层次的国家政府部门,要逐层分级地完善社会监管机制,起到预防、监督作用。

1.推进学前教育法定化和义务化进程

有效抑制虐童行为的发生,必须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相关法律作保证,而对政府来说,“对幼儿园的管理与监督,既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法定权力,也是其法定义务”。只有在法律中明确地规定有关虐童方面的细则,才能更好地规范幼儿园秩序、抑制虐童行为。在日本,“设有专门的制定法来保护和预防儿童受虐,最典型的是将语言暴力也纳入了虐待的标准里”。将学前教育义务化,有利于幼儿进入师资质量保障、管理规范的公立幼儿园,必定推动公立幼儿园的兴办和私立幼儿园的规范,客观上减少了当前幼师招聘中出现的“随意性”现象、普遍提高了准入职幼师的质量,从而在源头上降低了出现虐童幼师的概率。

2.加强地方监管,完善考核督导体系

首先,地方教育局及其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具体的关于幼儿园中可能会出现的体罚、虐待等相关行为的细则性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据调查,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中大多都有相关条例,但是比较宽泛、不够细致,且执行力不强,有的甚至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如虽有“不准侮辱、虐待幼儿”的条例,但是没有指出侮辱、虐待的标准,以及行为后果,操作性不强。其次,要建立幼师的个人成长档案,将日常表现、工作态度及家长的反应等情况纳入考核体系中,缩短教育局与幼师个人的监管距离,并针对虐童现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帮助幼师提高师德认知。第三,应与行政司法部门合作,加强对本地区的监管,严禁非法幼儿园的创设,加大对私立幼儿园的督导力度。据调查,有些幼儿园出现了大问题而受到社会关注之后才被披露为非法幼儿园,私立幼儿园也出现了因为缺乏常规性督导而滋生虐童的现象,这反应出了监管督导方面的漏洞和缺失。

3.完善家园合作,积极发挥家长的反馈作用

除幼师之外,和幼儿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频繁发生虐童现象与家长的监督不力、责任缺失以及出现虐童现象之后的简单了事不无关系。(1)应主动与园方联系,保持密切沟通。当前家园合作过程中往往是园方主动和家长联系,而家长主动和园方联系的情况较少,家长应定时、按周期地主动询问幼儿的在园情况,在信任幼儿园的同时也要掌握幼儿的状况。(2)对幼儿进行每日观察、询问。家长应对幼儿的身体作每日睡前检查,一旦发现红肿、刀痕等情况及时搞清楚并进行相关处理;应观察幼儿的情绪表现,掌握其心理动态,一旦发现如厌食、情绪低落等现象应及时解决;应每日都与孩子进行语音交流,及时掌握孩子的在园情况。(3)出现虐童现象后,家长应该追究到底。家长应本着对自己孩子负责、对其他孩子负责的态度,一旦发生虐童现象之后应该通过正规渠道捍卫幼儿的权利,而不应该抱着“以后不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就行”的态度采取退学、转学或简单个人赔偿的方式了事,要为杜绝虐童现象而尽心尽责。

参考文献:

[1]袁勃,熊旭.20天连发8起校园案判死案例很有导向性\[N\].华商报(手机看新闻),2013-05-30.

[2]庞丽娟,韩小雨.中国学前教育立法:思考与进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3]董国强.运用德育弦论解读“德育为先”理念的本质内涵\[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4).

[4]田华英.从虐童事件透析民办幼儿园管理的缺失\[J\].大观周刊,2012,(47).

[5]安仲森.高校教师师德量化考核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22).

[6]余雅风.从平等权视觉看学前教育中的政府职能\[J\].学前教育研究,2008,(7).

[7]慕全智.从法律视角看虐童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3,(1).

篇7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管理目标 法规

随着十精神和一系列新的幼教法规的贯彻落实,幼儿园实施精细化管理愈加显得至关重要,它是提升内涵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实现让孩子快乐、家长放心、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提高精细化管理实效,逐步让“精细化理念”成为每个教师工作的一种责任、一种习惯、一种追求,达到一种管理的自觉、文化的自觉?多年的实践证明,实施多元的管理模式,唱响精细化管理“三部曲”是我们在更高水平办人民满意幼儿园的有效法宝。

一、目标管理——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是组织体系内人员的共同理想和事业基础。在目标的牵引下,可以增强全体职工的凝聚力,形成工作合力。因此,细化全方位的管理目标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园长要善于阐明目标,并积极倡导发展的理想化愿景,要构建系统、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目标要细化和明确,不能模糊和笼统,目标制订得越全面、越具体,就越有利于管理计划的落实。比如每当新学期,我们要及早着眼幼儿园发展,结合各科室主任的工作设想,遵循继承、创新的原则,制定出科学细致、切实可行的整体工作目标,为了目标的达成,我们将总体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分项小目标,将小目标转化成具体的行动事件,印制出本学期《目标分解暨大事安排一览表》,把各项工作细化到每一月、每一周、每一个负责人,并分发到各科室、各班组,张贴在醒目位置。每学期开学工作会议上园长为全体教职工逐项解读目标及要求,在各科室工作实施过程中,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使许多看似纷繁复杂的任务由于事先准备工作的充分到位而显得一切井然有序,按照目标方案、组织实施、考核评比、反馈总结、经验分享流程,把每一项活动做实、做细,做出成效,学期结束召开中层干部述职及班主任管理经验交流大会,还进行工作目标总结评比表彰。

通过这样的目标管理,真正让目标管理看得见、摸得着,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求最好,不仅可激发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教师自我成就感,增强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由于教职工参与幼儿园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感,使幼儿园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人人明确自己的成长、发展与幼儿园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制度管理——精细化管理的保障

制度是文化的载体,是目标在工作规范上的具体体现。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制度,便没有管理,更谈不上精细化管理。实行制度管理既可以保证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秩序,又可以促使全体教师理智地、自觉地遵守工作纪律,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细致、科学全面、操作性强的制度,用制度引导教职工日常工作规范,约束教职工个体工作行为,明确教职工遵守或者违反规定的奖惩措施,保障幼儿园的政令畅通。精细化管理强调求“精”、求“细”,制度也应“细”和“全”,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就能使幼儿园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避免“粗放型”管理现象的出现。

当然,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一成不变,还应随着发展改革要求和问题实际及时进行完善补充。比如我们在2009年重新就38个工作岗位、31项管理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的基础上,结合近年工作实际和师德问题,先后出台《在岗教师从事第二职业和有偿家教的处罚制度》《教师不文明言行处罚制度》《班级管理量化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20余项,填补管理上的空白,让管理不留死角。而制度管理的关键在落实,否则说而不做,就是一纸空文。作为园长首先要身体力行、榜样示范,带头遵守,俗话说得好,“群众看干部”。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领导者的率先垂范无疑是一项制度实施成败的关键,我园在制定各项制度时,要求所有中层领导必须做到“打铁先得自身硬”,强调中层以上领导要在制度执行上以身示范,正其身,严其行,规其言,以“己正”带动教师,使幼儿园各项制度得以在精细化的正常轨道上运行。实践证明,有制度和规范做保障,工作才能更有品质。加强制度管理,带给我们的不是约束和烦恼,而是处处彰显着勃勃生机,形成处处有管理、办事讲程序、人人守秩序的工作局面。

三、个性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境界

班级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细胞,是幼儿园各项目标达成的具体执行者、实施者,精细化管理当然也包括班级管理的精细化。需要指出的是,精细化管理并不是管理的最终目标,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性化”管理,毕竟具有个性才是幼儿园发展的必要条件,才是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

篇8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事故;预防管理

近些年来,幼儿园安全事故不断的频发,给幼儿的正常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从频发的大多数事故原因来看,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还需要做好相应的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形成一个健全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

一、当前幼儿园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

1.树立安全防范理念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属于低领儿童,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处于成长完善的关键期,他们对于外界未知事物认识的并不多,对于危险的辨认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因此,就需要校园的管理者切实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树立安全防范的意识。

首先,幼儿园管理者要把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把其作为日常管理的要点,并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让幼儿养成自觉主动的行为。

其次,对于幼儿园的其他教职员工来说,他们与幼儿接触的更多,更能给幼儿传达一种良好的防范意识,他们和幼儿之间的关系更为亲近,幼儿也更为容易的学习,这就要求教职工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不断的培养幼儿的自护以及他护的思想意识。

第三,幼儿园的一大义务就是除了要培养幼儿的基本学习知识外,还要对他们的人身安全担负起责任,那么幼儿园的管理者就有义务对幼儿的家长进行引导,及时的灌输安全预防意识,让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给孩子们讲解必要的安全注意点,注意细节上的安全性把握。

2.做好三个落实工作

首先,安全防范的制度方面。幼儿园的管理者要从管理的整体上入手,建立健全学校的安全事故预防制度,形成一个体系,具体的包括安全教育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报告制度以及安全工作责任制度等,使每一环节的安全责任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这样在制度上就会有可依赖的保障。

其次,安全组织的落实方面。目前来说,很多的幼儿园管理者在安全事故的防范上大都实行的是“三级”分管制,所谓的“三级”制就是学校的安全工作最终归结到一个副园长进行分管;各个班级的安全工作由班级的教师进行分管;后勤部门的安全工作由后勤的组长来分管。

第三,安全责任的落实方面。责任落实也就是把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具体到各个部门和个人,实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制度,明确学校的安全事故组织责任以及主管人员的责任,避免责任落实的交叉混乱。

3.保持必要的日常安全检查

安全事故的预防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日常的防范措施,把防范管理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处。作为常规的一项工作,它是安全事故预防的重要环节。通常情况下,常规的安全检查主要涉及到综合检查、专项检查、领导检查、自查、定期检查以及随机检查等方面,其中需要幼儿园管理者重视的是自查,要求各个环节的负责人都要时刻的对自己的工作责任进行反省和检查,发现存在的不足就要及时的处理,如果情况较为严重的话就需要进行上报处理,不能使隐患的苗头增长,此外,还要做好监督惩罚的措施,要求每一个教职工都有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可以切实的对幼儿的人身安全起到保护作用。

二、幼儿园安全事故的管理措施

1.安全预防责任制的落实

我们进行安全管理措施的中心就是需要有一个健全的责任制来做保障,它是其他相关制度的核心所在,可以实行一岗双责的制度,形成一个有纵向深度和横向宽度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框架。例如医务室要做好必要的晨检和午检工作,做好日常必备的药物准备;门卫部门,要时刻做好校门的严守工作,禁止闲杂无关人员的随便出入,做好外来人员的登记工作;后勤部门,要对幼儿园的必备设施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对出现的建筑物损坏有事前的准备工作,做好应急处理的相关工作。

2.安全隐患的管理工作

大多数的安全事故发生都是由于安全隐患的不及时排查造成的,尤其是针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来说,他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潜在的安全隐患相对较多。

首先,要对幼儿园内的所有基本设施进行有周期性的检修,基于孩子们爱玩的天性要对设施的性能进行优化,把隐患降为最低,包括校门、路灯、门窗以及运动器械等。

其次,楼梯楼道的安全检查要作为重点,这是与其自身学习和成长有密切关系的,在上下课以及放学要有专门的负责人组织幼儿进入,维持良好的秩序,并对消防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并在校园内隐患可能存在方位设立明显的标记,让幼儿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国学习成长。

三、总结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幼儿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这一阶段的特殊性,他们对于很多的安全隐患并没有明确的认知,从幼儿园的本质教育目的来说,就是要让孩子们在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这就需要管理者切实的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把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幼儿园 保育 建议

幼儿园是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一直以来,幼儿园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教学上,忽视了保育工作对幼儿身心发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基础教育,在幼儿未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教工作者不仅要注重幼儿的智力开发,还要注重幼儿的情商培养,而“保教”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现实中,幼儿园保育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较低,直接影响保育工作的发展,这就要求保育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来弥补自己在保育方面的不足,也要求幼儿园管理者在提升保育员水平方面起到促进与监督的作用。

一、 认识保育内涵,形成保育新理念

新时代的保育员应树立新的保育理念,重新认识保育员的工作,保育员不仅要负责幼儿园的安全,卫生,饮食等生活方面的琐事,还要关注幼儿的性格培养,心理保健,生活习惯的养成。转变思想是提升保育员整体水平的前提。

(1)逐步形成明确的“健康观”。保育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幼儿健康上,世界卫生组织赋予了健康新的含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也就是说保育员要把传统的“身体健康保健”的理念转变为“生理、心里、社会适应健康保健”。根据新的健康理念,保育员既要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还要促进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发展。

(2)树立“以人为本”的专业思想。幼儿保育工作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幼儿生理心理的实际需求为目标,保障幼儿生活质量,创造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提供安全卫生的生活设施,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要合理安排幼儿膳食,做到食物来源安全,制作过程卫生,食材搭配有营养味道好;要定期对幼儿用品,园内的教学和娱乐设施进行维护消毒,避免意外伤害;要热爱保育工作,爱护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换位思考了解孩子的心理。因材施教,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寓教于乐,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气氛;要深入幼儿生活,切身体会孩子的喜怒哀乐,兴趣爱好,耐心抚慰,正确引导;要帮助孩子养成讲卫生,讲文明,讲道理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礼貌,谦让,友爱,互助的优良品格。

二、完善幼儿园的培训体系

通过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开展具有特色的内部培训,提高保育员的业务素质,教师与保育员的基本素质和内在涵养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保育员的整体水平比较低,更应该提高自身修养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现代幼儿园的发展,这就需要幼儿园加大培训力度,提供培训资料,改进培训方法,为保育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打造高水平的保育队伍。

建立完善的园本培训体系,幼儿园办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幼儿园的硬件和软件的配置,硬件指的是幼儿园的建筑设施、教学设施、娱乐设施等基础设施,软件主要指的管理者,教师,保育员等人力资源。硬件的提升来源于资金支持,相对比较单纯,而软件的提升是一个漫长和艰苦的过程。长期以来,幼教系统存在重“教”轻“保”的现象,只重视教师队伍的选拔培训,忽视了保育员的专业成长,使幼儿教育发展缓慢,所以我们要发展幼儿教育就应该重视保育员的专业培养,提升保育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明确保育员的工作目标。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发扬实干精神,创造安全、清洁、

愉快的教育环境,确保幼儿身体健康发育;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及参加体育娱乐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和身体的协调能力,有了目标就有了工作方向,就能把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加强保育员对自身工作的正确认识。知道保育工作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提高保育员的思想觉悟,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认识到幼儿期是孩子发育成长和性格养成的基础时期,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需要保育员富有爱心和耐心,对孩子精心照护。提醒保育员不能轻视自己的工作岗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面前时刻保持正面形象。

三、完善幼儿园内部管理体系

幼儿园内部管理制度,决定着幼儿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教师和保育员的工作起着指导、监督、促进的作用。许多幼儿园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特别对保育员的录用,管理,考核没有具体规范的制度要求,有很大的随意性,这就造成了保育员水平良莠不齐,人员流动频繁,工作目标不明确,缺乏责任心,工作效率差、质量低。因此,加强保育员管理,健全保育制度,规范保育员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是提高保教质量的前提。第一,制定保育员录用细则,要高标准严要求,选拔录用身体健康,人格健全,有文化,有爱心的专业保育人员,录用标准是提高保育队伍素质的源头。第二,制定保育员守则,引导保育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增强责任心,加强责任感。第三,制定保育员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范围,工作要求,工作时间,工作程序,让保育员知道如何有效、有序地完成工作任务。第四,制定保育员考核制度,为了加强管理力度,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顺利执行,要定期对保育员的工作进行评定考核,考核范围包括考勤,卫生,安全,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反馈意见,工作执行等方面。做到有奖有罚,优胜略汰。第五,制定园长问责制,明确管理者的责任范围,加强保教工作的管理力度,制定工作目标,合理改进管理体系,科学调控幼儿园的工作重心,把发展保育工作提上议程,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保育员把工作做好,做实。

四、保育员应持证上岗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日益成熟,教育工作者走上岗位都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教育行政部门对保育员也应进行职业培训,推行保育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培训内容包括保育员职业道德,儿童保健,儿童心理学,营养学,儿童常见病,基础文化知识,幼儿教育发展方向等,从不同领域提高保育员的职业素养,通过统一考试,选拔优秀合格的学员,为幼教机构招聘保育人才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

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路径,而幼儿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源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下转247页)(接下241页)是父母的希望,世界的未来,承载着我们的理想和建设未来的责任,所以我们要从根源做起,重视幼儿教育,重视幼儿保育事业,建立一支有文化,懂教育,有爱心,有追求的高素质专业保育队伍,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各方面关爱孩子,辅导孩子,使他们在幼儿园期间“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为未来的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

一、落实园本化的管理模式,推进幼儿园管理不断改革创新

1.整体管理――坚持按照各种章程管理幼儿园的各项事宜,目标化管理取代经验式管理。根据《教育法》《教师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健全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以目标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我们对各工作岗位情况进行科学研究,按照工作实效,规定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做法。采用日常考核与综合考核,考核每个教职工的工作质量,完善管理目标,有效增强了全园教职工的凝聚力,较好地保证了总体目标的实现。“量化评估考核法”便于职工自我检查、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这是一个包括多方面因素的评估考核体系,体现一定的人对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的基本原则,把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按章治园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促进了园所管理科学化。

2.行政管理――按照工作思路组建管理网络,形成“目标合,责任分;局部分,整体合”的高效率管理集体。一是加强纵横联系。幼儿园的管理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系统、多要求的综合体,只有在行政管理工作中明确分工,各部门才能指挥畅通、协作有力,提高管理效能,反馈信息迅速。我园针对中层力量薄弱的特点,设立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保教主任、后勤主任等,既考虑了横向管理,又照顾了纵向管理。此外,我园注意发挥党、团组织、工会、妇女组织的作用,使群众参与管理,做到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使领导和群众的信息传递和反馈达到了多层次、多渠道。二是加强职、责、权统一。实行职责挂钩,在行政分工中,每个职务都分点、线、面,定岗、定责,形成层层负责的领导机制;实行责权挂钩,定责、定权后让中层管理人员享有决策权、指挥权、检查权与考核权,把园长总管全局的权力下放到每一个行政领导身上,形成几个纵向的管理职能。

3.业务管理――更新管理理念,不断理清教育思路。一是加强保育工作制度化建设。为克服保育工作随意性、非规范性和非系统性,形成系列化保育措施,我们首先确定并实施了保育人员要达到的“四知”“四会”目标,“四知”即(1)知职责要求;(2)知幼儿生理、心理一般规律;(3)知幼儿生活护理和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4)知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方法。“四会”即:(1)会做幼儿生活护理工作;(2)会做卫生清洁、消毒工作;(3)会预防幼儿安全事故;(4)会协助教师配合班里工作。由于订出了保育工作职责、每日工作程序和自评、他评、园长评的量化考核要求,保育员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大幅度提高,工作目标越来越清晰。二是教学工作中我们注重各领域目标相互渗透,以实现总的教育目标。在选择目标内容和活动形式的制定上我们始终把教师的注意力引向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引向评价与反思,并建立了完善的评价体系。为达到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我们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次教育,为他们提供不同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创设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区域、角落、墙饰等环境,让幼儿享受教育的愉快,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使幼儿综合发展水平显著上升。

4.教师队伍管理――“干什么?怎样干?干得怎样?”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是在队伍管理上应该做什么?作为管理者,对教师我们应做到了解其需要,满足其需要,充分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教师的需要有发展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物质需要。幼儿园的发展,成败靠的是教师。园长和中层人员作为领导者,在软硬件建设上均要实现“以人为本”,创设良好环境,建立科学机制,实现教师自主管理,给每位员工施展自己能力、挖掘个人潜能的机会,形成人才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教师在培养幼儿语言创造能力时,为了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给幼儿创设宽松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练习说话,发展了幼儿的语言创造能力。如教师可以组织“故事大王”比赛,幼儿逐个上台表演。按照得分的高低,幼儿可以依次挑选自己喜欢的小红花。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小记者团”的活动,通过“小记者”的采访让每一个幼儿得到锻炼,使幼儿会想、会问,经过几轮淘汰后,选出优胜者。活动中,教师满意的微笑和夸奖的话语,最终的小奖品及伙伴们热烈的掌声,都是激发幼儿表现欲和兴趣的催化剂,这些鼓励能促使他们更加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家长们普遍反映,参加完活动回到家以后幼儿喜欢与人交流了,能绘声绘色地讲述在幼儿园的生活和见闻,能大方地为客人表演儿歌、讲故事,性格比以前更活泼开朗了。教师一定要做到,相信幼儿并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幼儿指导,多给幼儿思考和讲述的时间,让幼儿有独特的思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用词、语句的连贯方面给予指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变化,启发幼儿观察和讨论。通过多次的共同参与,幼儿们变得很愿意在一起讨论。如以“七彩世界”为主题,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画并介绍。有的幼儿画了《彩色花瓶》,画完就给大家介绍:“这是我画的,上面的花纹是七色彩虹……”“有七色小花,可漂亮了。” 教师还可以在“自然角”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说说他们现在长得是什么样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等等;在“饲养角”,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方式,说说小动物最爱吃什么,喜欢什么活动;春暖花开的时候把幼儿带到附近的农田,看看柳树、小草、庄稼、小河的变化,让他们边看边说,这些都会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在队伍管理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1.目标激励,晓之以理。我们将幼儿园发展的思路和设计方案进行全园通报,征求教师的想法、意见和建议,既尊重了她们的民利、心理需要,又发挥了导向作用。比如,2003年“创十佳”,我们召开全园大会,征集教师建议近100条,为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帮助,同时园班子的意见得到认同和响应,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此外,我们还以谈话形式,将园里的师资培养计划、工作方案以及教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随时进行交流,有效激励她们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形成了骨干教师争一流、优秀教师带中游、青年教师帮新秀的良好氛围。

2.心细脑细,深入师心。在管理中我们要做到一看、二听、三读、四反思,注意经常到班内去看,看教师组织的活动,与教师谈话,从细微处发现一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