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7: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认识

篇1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 ; 实践与认识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特别是在农村幼儿园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

要想做好幼儿园的管理,关键是做好幼儿园各个班级的管理。所谓幼儿园班级,是指幼儿园进行保教活动的基本单位。各个班级的管理成效对整个幼儿园的管理具有重大的影响,管理好了则会促进幼儿园的发展,反之,则制约了幼儿园的发展。所以,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的基本任务。

1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①活泼好动;②好奇好问;③认识具体形象;④模仿性强;⑤无意性大。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例如:我校幼儿园全部幼儿都出生在农村,所接受到的东西不如城里的幼儿多,农村中好多庸俗,无聊的话语容易被幼儿带入园内传诵,行成顺口溜,久而久之,就容易行成难改口语而流传下来。至于某些下流式的动作,有些幼儿也会模仿,甚至在老师面前大胆做作。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2及时沟通园内信息,使管理更具针对性

一个单位如果没有信息的沟通,那他就会像失控的风筝,难以把握。领导与被领导间总是有点距离感,老师对领导在与不在所反映的心理状态总是有差别的。为此,领导要想了解教师的真实想法,必须要有信息渠道。我园的做法:一是亲自下班,观察交谈;二是通过中层年级组长及时反馈,了解老师所思所想,合理的就积极采纳,不合理的,及时进行教育疏导。而后,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满足老师不同层次的需要,使管理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

3言传身教,注重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交往能力的全面人才,然而今天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现代生活使孩子封闭在自我的小圈子里,失去了共同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养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不合群、自私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为了保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良好的交往素质,应重视从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3.1父母的社交技能、兴趣、态度,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父母应有意识地给孩子一些良好的社交影响,平时要注意以自己的真诚热情的态度待人接物来感染孩子,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社交技能。如怎样使用礼貌用语,怎样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样给同伴以关心和帮助,怎样参与到别人的游戏中;还可以选择一些适合交往的场所。如:儿童乐园、游乐场所,带孩子走亲访友,到邻居家串门。家长对孩子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要给予正面强化,使孩子能在一个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中获得各种交往的技能。

3.2幼儿园中老师要积极地引导孩子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注意观察他们交往的过程和方法,再通过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是如何与同伴交往的过程和方法,或者通过老师的一些正面示范来让孩子积累一些和同伴的交往技能,不断提高交往能力。如:在创造性游戏中,孩子的交往能力最能体现出来。“娃娃家”游戏中,老师通过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来间接地引导孩子和同伴的交往,如扮演客人到娃娃家作客,先有礼貌地敲敲门,见到主人后说一些问候的话等,对其他扮演客人的孩子起了引导作用。

4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我国思想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揭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应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健时期,家庭教育和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重要。

篇2

关键词: 幼儿园 小班班级管理 管理策略

一、概念界定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不断得到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大量实践中率先提出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概念。管理是一种社会活动现象,指领导者对组织成员进行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幼儿园班级的保教人员对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高质量的保育和教育的目标,使幼儿获得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由此看来,幼儿园里的一切保教活动最终都要通过班级管理实现。它繁杂琐碎,既具有生活性,又要求科学严谨,具有教育性。

二、小班幼儿发展特点

身体发展方面,3-4岁幼儿的大脑皮质完全与小脑相连,皮质对皮下的控制和调节作用逐渐加强,大脑协调能力显著提高,可以实现对精细动作的控制和四肢的协调合作。比如自己洗手、如厕、穿脱衣服和鞋袜、用勺子熟练地进食、灵活地上下楼梯、平稳地向前跳。但受身体机能发展制约,有些行为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独立意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语言方面的发展,3-4岁幼儿词汇量年增长率最高,达到73%。累计词汇量达1730个。掌握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词汇增多,如3岁能使用描述外貌特征、个性品质和情感的形容词。这个时期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想到哪里说哪里,缺乏连贯和条理,大人往往要边听边猜才能听懂。

认知发展方面,小班幼儿独立性增强,常常离开大人自己活动,从而获得体会、印象、经验等。他们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加上自己的观察发现问题并简单地解决问题。这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过程以无意识为主,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思维和记忆依靠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边做边想或者先做后想。比如在拼图之前,幼儿往往不会说出将要拼什么,而是拿到图板就开始拼,拼完之后,才说明自己拼的是什么、怎么拼的。

社会性发展方面,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增强,懂得自尊,如犯了错误会羞愧,怕别人嘲笑,喜欢当众夸奖不愿意当众责骂。开始主动寻找同伴,喜欢和同伴做游戏、参加活动,但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和同伴的友谊脆弱易变,一般很快形成,又很快破裂。此外,情绪不稳定,有很强的情感依恋。

三、小班班级管理的内容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特点不同,其班级管理的内容也有差异。对小班幼儿而言,一日生活都是学习的内容,而班级管理是幼儿一日生活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结合3-4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小班幼儿处于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的适应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分离焦虑,情绪波动大。加之小班幼儿的语言、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都不够完善,故小班的班级管理内容应聚焦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与生活,让幼儿对群体活动感兴趣,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好奇,并喜欢上幼儿园,同时,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小班幼儿班级管理现状

(一)教师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

幼儿教师的价值观、教育观、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等综合素质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直接因素。有的教师学历低,理论基础薄弱,并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学教具准备不充分,甚至存在工作倦怠;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幼儿常常处于被动地位,只需要服从教师的指令,达到教师理想的整齐有序的班级秩序。幼儿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掌握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相关理论是管理和经营好班级的前提。但实际上,一些幼儿教师因为日常工作的繁重琐碎,基本没有时间认真系统地学习班级管理理论知识,对于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方法和重要性并不了解。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一日生活都是课,但有的教师仅对教学活动很重视,准备充分,讲究方法和策略,对课后幼儿的生活活动就较随意,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实时教育的意识和智慧比较欠缺,导致幼儿在卫生行为习惯、生活基本技能和文明礼貌方面的培养不足。

(二)班级管理中教师占主导,忽视幼儿主体地位。

小班幼儿因为身心发展的限制,非常柔弱,相对无能,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往往以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方式呈现。无论是在教学活动管理中、游戏活动管理中,还是生活活动管理中,幼儿总是处于依顺、服从的被动地位。比如在游戏活动中,通常是老师说今天我们玩什么、怎么玩、玩多久,幼儿只要照着老师安排的去做就好了,并没有参与游戏的选择与组织。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小,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有限,对很多问题充满好奇,凡事喜欢问为什么,有的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教学计划,有的教师认为这些问题没有价值,对幼儿的疑惑置之不理。对于幼儿犯的错误,一些教师忽略小班幼儿的心理特征,以教师的权威给予严厉的指责甚至体罚和恐吓,让幼儿慢慢失去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甚至对幼儿园产生恐惧心理。

(三)班级管理中家长参与度不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表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家长对教师的管理工作不了解、不重视、不参与,导致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表现存在脱节现象。比如在日常卫生行为习惯方面,有的幼儿在幼儿园因为有教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影响,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而在家里却表现不佳;有的幼儿在学校能做到乖乖自己吃饭,回到家不仅要大人喂,有的还要追着喂;有的幼儿在学校能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在家却很任性,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小班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家长对教师的班级管理工作不积极、不配合、不参与,使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回到家得不到同样的重视和巩固,教育功亏一篑,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五、做好小班幼儿班级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理论学习。

幼儿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应紧跟幼儿发展的脚步,加强班级管理理论学习,把握时展的新思想,不断更新教育和管理观念。首先,要重视并加强幼儿园园长培训,因为园长的办园理念、管理水平是办好一个幼儿园的关键所在,园长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先进的管理方法,成为教师把握正确班级管理方向的引导者。其次,幼儿园应重视教师班级管理理论的探索,对系统理论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整体的思考。最后,应保障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建构健全的培训体系,积极组织教师进修,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培训制度。幼儿教师要积极学习相关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深入领会文件精神,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科学的幼儿教育价值观、学习观、发展观、儿童观。

(二)开展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

由于小班幼儿的幼稚性,教师在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除了承担教育任务外,更多的还有保育任务,教师对他们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给予关心和帮助,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安全而舒适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基本需要,包括生理需要、交往需要、情感需和人格需要等。其次,教师应该发自内心地关心幼儿,给予幼儿理智的爱,并且一视同仁,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幼儿园像我家,老师像妈妈”,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再次,教师要给予幼儿尊重和信任,让他们有自由活动和选择的权利;要多与幼儿协商、合作,多征求幼儿的意见。最后,对待孩子的错误和不足,应该就事论事,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相信幼儿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绚丽的花。将和谐有效的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在知识和爱的海洋中温暖地成长。

(三)家园共育。

优质的班级管理效果离不开幼儿园和家长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遵循家园共育的原则,将有效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效度,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比如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不可避免地出现分离焦虑,家长应该积极参与新生家长会,配合教师的家庭访问,陪幼儿参观幼儿园和自己的班级,熟悉班级的教师,认识新的小伙伴,带领幼儿和老师、同学一起做游戏,帮助幼儿消除对新的生活环境产生的焦虑和陌生感,拉近幼儿和教师的距离,使幼儿尽快接纳老师,爱上幼儿园。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应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利用入园、离园的时候或者电话、短信、微信、QQ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分享,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同时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引导家长配合班级管理工作,使家园达成共识,互利互惠,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第2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86-189;223-225.

[2]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M].华中师大出版社,2006:227-229.

[3]张富洪.幼儿园班级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金晓梅.幼儿园班级管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曹佳琪.“三性并茂,阳光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班级管理研究[D].延边大学,2014.

[6]钟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篇3

【关键词】班级管理;转变理念;引导;家园合作

所谓班级管理,即班级教师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学校与班级有关的各种事物、资源充分运用起来,进行合理的组织调配,达到班级管理的教育目标,提高班级服务质量的综合性活动。

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既有对不同个性的幼儿的管理,又有对教育教学的管理;既有对人的管理,又有对物的管理。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多种能力:要有凝聚力,要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班级工作不断完善改进;要有处理各种关系及矛盾的能力,如与其他班级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等等,创设一种相互尊重、和谐、民主、团结的育人环境;要有顾全大局、公正无私的精神,避免各种不良风气的形成;还要有工作扎实、无私奉献的品质,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带动班级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等等。21世纪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相比,他们具有知识面越来越宽,求知欲越来越强,他们聪明、好动、调皮、好探索,不喜欢受老师、成人的束缚的特点,这就需要老师根据这些孩子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办法。

一、转变班级管理理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说“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幼儿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班级管理者必须由权威观念向服务观念转换。传统意义上的班级管理者是管理整个班集体的权威,所有班级的一切活动计划、活动安排、活动规则都是班级管理者一个人制订,孩子和家长都听从安排,被动地配合开展活动。我们应该让孩子、家长都走到班级管理的前台来,尤其是尊重孩子的意愿,适当放权,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如:在环境的创设方面,区角如何摆放,墙面如何布置,都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知道自己就是班级大家庭中的一员,积极参与,共同商量、共同创设,这样更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创造性,使孩子有改变环境的成功感和责任感,也有助于对孩子进行爱惜劳动成果和爱护环境的教育,这样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走近孩子,正确引导

新的儿童观认为,正视儿童在其年龄阶段固有的未成熟性、可塑性、开放性、独特性,同时儿童具有发展的、学习的、教育的潜能,且其发展具有可变性、阶段性、个别性。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属品,他们是独立的人,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独具个性特点的人。这是一种全新的儿童观,这种儿童观是建构幼儿园教学管理新理念的基础。新的儿童观对幼儿园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与合法权益。儿童与成人一样,其人格的价值是等值的。二是发展儿童的独立个性。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养成独立的个性是形成创造能力的原动力,是开拓进取品质的心理基础。开展幼儿教学管理活动,首先要了解、理解儿童,承认儿童有他们自己观看世界的方法,独特的需要。其次要在尊重幼儿的需要、兴趣的基础上,满足幼儿在情感上、身体上和心理上的需要。

教师只有尊重幼儿,也才能使幼儿喜欢自己,幼儿才会配合教师的工作。很多老师都喜欢高高在上的感觉,觉得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从来不从幼儿这一方考虑。如自由活动时,这本来就是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幼儿有自主选择权,这是幼儿一天生活中唯一可以自己做主的时间了,可老师们还是给剥夺掉了。幼儿有抵抗意识在所难免。在自由活动环节,我总是会问幼儿想做什么,充分尊重幼儿的自主选择权。如果意见不统一,我就会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决定。对于我这样的做法,幼儿都非常满意,在进行自主游戏时,由于是他们要求要进行的游戏活动,他们都能认真听我安排,按照我定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三、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促进班级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所以想要管理好本班幼儿,我们教师根本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帮助。每对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师的重视,都希望老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更是定讨公道的。面对这么多个个性迥异的幼儿,我们老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呢?这首先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提倡家长加入到班级管理中来,不仅使家长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时也使班主任工作变得轻松许多。家长加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后,他们对班级的责任感也加强了,也会从班级角度出发,为班级考虑,什么事都可以跟班主任一起讨论。得到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后,班主任也就能更快更好的开展班级活动了。

(一)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并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开展

篇4

一、努力创设愉悦的班级氛围是班级管理的前提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环境,可以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保护。于是,我和两位教师经常商讨:教室里可以设置几个活动区?各个区域应该怎样去布局?怎样投放材料才会更适合本班的孩子?对此,班级三位老师共同商讨并及时征求孩子们的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师生一起动手制作。每月的主题墙根据孩子的兴趣与孩子共同完成。就这样,活动室的装扮充满了童真童趣,活动区的材料丰富而又富有创意,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极大地发挥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师生关系也会更加和谐。这样的环境让孩子们更爱老师,也更爱这个班集体。

除了物质环境的创设,还应该特别注重精神环境的创设。如:经常蹲下来与孩子近距离接触,以一颗童心与孩子进行交流。课间、游戏或闲暇时,孩子们也会歪着脑袋跟老师交谈,抱抱老师的身体,摸摸老师的衣服,牵牵老师的手,这些动作都表达了他们对老师的接纳和信任。可见,师生共同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是班级管理成功的前提。

二、建立健全的班级常规是班级管理的重点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生活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一直主张孩子们应学会自我控制、相互监督。于是,班级中的评比栏成了约束和评价孩子们的法宝。当孩子自信、大方、乐于助人、遵守规则时,个人表扬栏中会有一朵漂亮的小花、一张灿烂的笑脸或一颗耀眼的小红星;当孩子团结协作、积极向上、有集体荣誉感时,小组评比栏中会有一面鲜艳的红旗、一张精美的卡片或一朵漂亮的大红花。在相互监督和榜样的激励下,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正是教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给了孩子们努力的方向,让孩子们更加自信地成长。虽然表扬栏的设立和管理非常耗时耗力,但它的确非常有利于幼儿园的班级管理。

三、注重学习、学会反思是班级管理的关键

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笔者认为,教师平时的工作要做到“三勤”:一勤是指勤写、勤画、勤做教具,并且不轻易放过每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比如赛课、听课、评课,撰写教育笔记、观察案例、教学论文等;二勤是指勤观察、勤记录,每名幼儿都是一本生动的书,只有认真地翻看,仔细地阅读,深入地分析才会读懂他们。在实践中,笔者运用了多种手段进行观察并及时记录,遇到问题积极思考、认真应对,以积累更多更好的经验;三勤则是指勤反思、勤总结,在观念调整之后,管理过程中的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与实践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教师才会变得更加充实和专业。

四、做好家长工作是班级管理的宝贵资源

篇5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角色

教师在班级里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又重要的问题,对教师角色的认识与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大多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是教育活动的领导者、表演者;而幼儿则处于绝对服从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只能当听众、观众。所以,正确的树立教师的在班级中的角色定位,是极为重要的。

一、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与管理相辅相成

对于一位资深的幼儿教师而言,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应该是相辅相成,无法评价其孰轻孰重的。教育重在疏导,是非强制性的,意在启发自觉,提高觉悟程度;管理是用法规制度调节、规范行动,带有强制性,目的在于使被管理者从不习惯到习惯,养成自觉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幼儿教育也在面临着信息化的要求,特别是在素质教育中要对幼儿进行信息素养、信息知识和信息获取、处理以及管理的能力的启蒙教育,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性游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社会化的水平,拓展幼儿认知新领域。在这一背景之下,尽快促进连续剧儿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关系到幼儿园、幼园教师个人,乃至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是新世纪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界的强烈呼唤。幼儿园教师应扮演怎样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二、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我认为在当今的教育中,这种重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和谐的朋友关系。在新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教师在实施教育和管理时正向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看齐。

(一)教师作为班级常规的引导者,在管理班级幼儿的同时更应该让幼儿学会管理自己。

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班规制度――有效的规则秩序有利于班级活动的管理和师生互动,班级混乱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幼儿不知道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他不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教师应该与幼儿互动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甚至是应该被禁止的,违反班规的结果将会如何,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师生共同规划、订立全班遵守的班级常规了。

1、所谓引导,就是指引教导幼儿向好的方向发展,培养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养成积极的好奇求知欲望。教师在进行引导时,最重要的是让幼儿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要求,自我实践。只有当幼儿自我认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时,才能说教师的管理是基本成功的。①《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作为幼儿教师要向幼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应做幼儿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诱发者。②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具有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又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在组织方式上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趣味性、活动性,把对幼儿的教育寓于生活和游戏之中,幼儿在玩中学,乐中学。③要让幼儿觉得学习既是一件愉快的事,又是一件富挑战性的事,要通过努力才能完成而获取新的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④其次,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做幼儿智慧潜能的发掘者。

2、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主体精神,把开发的幼儿智力和潜能做为首要任务。①平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多听、多看,以多种感官来获取信息,养成爱观察、会观察的习惯 ,善于从中发现问题。②有了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幼儿思维 ,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③在上述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要进行有效的、科学的引导,让幼儿明白自己准备做什么,并能积极思考自己该怎么做,怎么做会更好,把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到活动的内容上来。④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教育信息,及时地给以点拔;要以常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幼儿,一旦发现幼儿有了成绩,哪怕是一个闪光点,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即使是不合情理之处,也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从而激起幼儿学习和创造的愿望,让幼儿的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1、老师要成为幼儿的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老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包括假造丰富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揽基础;在幼儿缺乏或需要某些学习资源时及时地提供给他们。2、心理上的支持首先是指老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还有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灵活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耐心的倾听和接纳等等。3、教师还需对幼儿在班内的表现与家长多沟通,多交流,得到家长支持,达到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发展。家长对幼儿园,对班级老师的支持其实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与家长的交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教师还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合作者,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

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 管理模式 优化 方法

孩子们都是天真烂漫的精灵,幼儿园是作为这些小精灵们接触社会和接受教育的起跑线,其在孩子们的教育生涯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我国目前的幼儿教育情况来看,虽然各个幼儿园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教学管理模式,但是这些教学管理模式都还不是相当的成熟,存在着一些管理、教学的不足之处,对幼儿的教育和自身发展起不到良好的启蒙作用。 科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建立,必须有一套先进的管理机制作为基础,遵循一定的管理基本规律,从而实现这一工作的有效实施。从幼儿园的建设角度来看,温馨可人的环境设施自然重要,然而加强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管理同样不可或缺。

一、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常规管理模式优化

1.教学活动的常规管理。

对于教学过程的优化管理是提高幼儿园常规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活动的进行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重视备课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备课中的重难点,逐步实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目标达成,从班级目标到学科目标,都应做出具体且合理的规划。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注重因材施教,同时,应把握学生的年龄特征,切实有效做好幼儿园的教学工作。课堂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必须承担不同的教学课程的讲授,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心理变化。此外,对幼儿进行合理的分组合作也能促进幼儿的心智发

展和知识习得。力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物品分配习惯,并就上课时间和活动时间做出合理的规划。

2.班级常规管理。

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突出教师的指导作用,并适当安排学生中的“小能手”从旁协助,激发学生自觉完成课堂任务的意识和能力。可以在班级中举办“劳动之星”“、学习之星”“、未来小主播”这样一系列有趣的竞选活动,帮助老师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同时,对于班级活动的实施也应该有一定的计划和安排,合理确定目标,并鼓励学生积极达成这一目标。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并不只是老师单方面的职责,学生自身应树立一定的主人翁意识,从而有效地帮助老师完成班级常规管理的相关工作。

3.课外活动的常规管理。

幼儿天性比较活泼好动,单纯的课堂教学势必会影响幼儿的兴趣和热情,制约幼儿的正常发展。由此可见,幼儿园定期举办一些有意义的课外实践活动是极为重要的,这对幼儿的整体素质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园在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时必须深刻思考活动开展的意义,安排好每一活动环节的设置,体现实践活动的价值。此外,对于活动的安排可灵活多样,比如雨天还要上学,幼儿的心里肯定是极不情愿的,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雨”这一元素,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积极分享一些跟下雨有关的话题和趣事,从而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保证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科研管理模式优化

1.注重科研课题选择的实用性。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科研管理当中,课题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只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科研课题有利于促进幼儿园工作。比如说,针对当下幼儿动手能力广泛缺乏的前提下,幼儿园大可选择这类的课题进行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一系列有趣的动手活动,类似剪纸比赛、橡皮泥制作、绘画评比等活动,既可以大大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又可以帮助幼儿园完成相关的课题研究。

2.在日常科研工作中注重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确立了科研课题之后,学校应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一系列的科研调查,从而来展示科研课题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得以运用,完成相关的科研课题。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根据课题的选择,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灌输和实践能力训练,力图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完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有效指导科研实践活动。

三、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资料管理模式优化

幼儿园工作中的档案资料管理对于幼儿园的长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资料管理,对于完善幼儿园的管理制度、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以及提高幼儿园的教学管理质量等方面至关重要,应该引起幼儿园管理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可以看到,不少幼儿园的管理中正日渐重视对于自身档案资料的管理,安排了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幼儿园日常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总结归纳与及时归档,以便日后查阅。同时,在遇到相关的管理问题时,也可以从档案资料中找到类似的解决方案。此外,幼儿园的资料管理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类,比如师资人员管理、科研资料管理、学生活动管理、教师工作档案管理等,这样有效准确的管理方式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保证资料管理的质量。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册、妥善保管,既成为了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又很好地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在提升幼儿园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其教育教学的质量。

四、结束语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教育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教学管理对于学校自身和学生的重要意义,从实际的工作中体现教育教学管理的内涵,实现管理工作的真正价值。同时,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对于其自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7

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一日活动常规,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习惯的培养,教师的长远发展离不开相互的学习与交流。为提高教师互动交流力度,促进各自日常工作的科学与合理化发展,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一日活动常规,特组织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相互了解,彼此交流,学习别的班级管理班级的科学方法和有效策略。

2.角色互换,彼此体验,尝试在不同的班级之中不同管理方法的运用。

3.认识、了解幼儿园各班每位幼儿,加强师幼之间互动与情感交流。

三、操作方法

1.互换班级实践活动

每位教师利用自己的配班时间与其他班配班教师互换班级,在所换班级内进行保育和配班活动,观摩所在班级主班教师的组织教学及一日活动各环节落实。安全责任随所在班级而改变。

2.互换班级研讨活动

两个教研组分别利用各自教研活动时间研讨这样做的好处,发现自己所换班级在管理班级方面的优势,反思自己在日常管理中的不足。相互交流,探讨优化一日常规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3.互换班级反思活动

根据实践活动和研讨活动,写出个人对于本次互换活动的反思和小结。意在发现别人优势,体验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班级工作的辛苦,找准下一步自己工作的努力方向,达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教育质量的目的。

一、换班实践活动让教师充分学习

经历了两周互换班级实践活动,每位教师与其他班配班教师互换了班级,在所换班级内进行保育和配班活动,观摩了所在班级主班教师的组织教学及一日活动各环节落实。每位教师都与幼儿园内其他7位老师进行了一次配班,每位老师都有两次机会去另外3个班级进行组织教学,充分为教师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换班期间教师的责任心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更加认真负责,同时,让全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认识了解了幼儿园的每位教师。

二、换班研讨活动让教师畅所欲言

换班活动结束后,两个教研组分别利用教研活动研讨了相互的心得体会,发现了自己所换班级在管理班级方面的优势,大家就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畅所欲言,纷纷肯定其他班级工作的亮点,对比自己工作中的不足,起到了相互学习交流的目的。如大家一致感受到小班两位教师工作的细心、耐心与责任心比其他班级更为突出;感受到中一班两位教师对幼儿倾听、进餐、户外活动等一日常规的良好培养;看到到中二班幼儿自我管理的效果与提高幼儿自律性的优势;了解到了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和起床后对幼儿喝水环节的有效组织。

三、换班反思活动明确班级管理思路

篇8

一、幼儿园班主任的重要性

幼儿园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影响着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幼儿园班主任的管理能力的提高,是幼儿教育可以顺利进行的根本,幼涸鞍嘀魅涡枰在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对幼儿进行适当的生活和学习指导和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这不仅是为了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还可以帮助幼儿从小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园班主任目前的主要管理内容

(一)幼儿园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幼儿们在幼儿园接受智慧和生活的启蒙,幼儿园对幼儿的一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足够的重视。新课改也对幼儿的教育提出了要求,要求幼儿园按照《三到六岁儿童发展指南》来实施和开展教育工作。而幼儿园的班主任,正是奋斗在幼儿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这样一个重要角色也必然随着新课改的要求,而改变其工作的内容。幼儿园班主任作为幼儿园各项工作开展和实施的核心人物,其主要职责是要关心和留意幼儿每天生活的各个细节,带着高度负责任的心态,带领其他老师共同为整个班级的幼儿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在启蒙阶段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还要关注幼儿的身心是否健康,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不能忽视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不但拥有创造性的思维,还可以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培养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幼儿园班主任的具体要求:要实现幼儿园班主任的主要任务,就要求幼儿园班主任怀着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孩子,对每一个孩子都同等的关心和爱护,并细腻观察班上幼儿的身心变化。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班主任应该及时按照每个个体的不同,来调整对幼儿的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帮助幼儿身心健康和幼儿园的和谐发展。同时其他老师也要协助幼儿园班主任的工作,使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成为一个整体。老师可多与幼儿的家长交流,全方面了解幼儿的成长动向,并根据所了解观察到的幼儿的信息,来制定班级的周工作、月计划等。这将有利于帮助班主任创建一个平等、和谐的班级气氛。同时,幼儿园班主任也应当注意在班级管理时,应当多采用积极、正面的语言,以鼓励幼儿为主,而不是用强制的、否定的语言来打击幼儿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在儿时就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帮助幼儿全方面健康成长。

三、如何提高幼儿园班主任的管理水平

(一)提高幼儿园班主任自身的管理水平

专业的、管理水平高的幼儿园班主任是幼儿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要求幼儿园班主任必须自己就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强大的责任心和对幼儿的耐心。有多年幼儿管理经验的教师更加有优势。同时,幼儿园班主任需要提高自己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视,要虚心学习,定期参加有关于幼儿园班主任管理方面的交流活动,如参加专业的培训和幼儿管理相关的知识讲座。在班主任每周一次的会议中,幼儿园班主任要向上级汇报和总结班级上一周的管理工作情况,根据班级的情况调整自己的工作。班主任之间也应该加强交流,交流如何形成班级的特色文化、如何更好开展班级甚至是跨班级的活动,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班主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通过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班主任的管理办法来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同时也通过和别的班主任的交流认识到自身管理工作上所存在的不足,从而可以及时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管理方针。总而言之,幼儿班主任不能骄傲自满,要不断学习和总结经验,来提高自身管理能力。

(二)幼儿园班主任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创建良好班风

幼儿园班主任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协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习惯。我们也可以这么说,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好坏反映的是班主任的工作是否成功。因此,班主任对幼儿的影响非常大,只有班主任带头规范自身的行为和动作,才能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从自己做起,让幼儿从入园的第一天,就感受到言传身教的魅力。用心对他们进行培养和管理。要求班主任密切注意幼儿在生活学习中的一言一行。及时纠正其中不正确、不规范的行为,并对幼儿进行纠正和引导。比如班主任要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就可以从管理和引导幼儿每天在吃完饭后收拾自己的碗筷和桌子。在放学的时候整理好自己的座位,通过这些小的行为使幼儿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或者班主任要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就可以引导幼儿每天上学自己收拾书包。要培养幼儿的自觉性,可以给幼儿安排小任务,如画一朵花灯。而不是以布置作业的形式强迫幼儿完成任务。要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可以让幼儿观察小动物的习性,或者是给班级的植物浇水等。班主任自然要首先做到这些,才能要求幼儿也都能做到行为规范,那么一个良好的班风也就能顺利形成了。

(三)注重和家长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幼儿的成长状况

想要做好幼儿园班主任,除了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幼儿园班主任目所能及的幼儿的情况都是在幼儿园中的情况,而幼儿在下课和放学以后,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是否出现了状况和问题,这些信息都需要家长及时反馈给班主任。家长可以通过打电话的方式来通知班主任幼儿的成长情况,班主任可以通过写评语的形式来告诉家长幼儿在学校的情况。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园内和园外都能健康成长,家长正确的监督和管理对幼儿的成长也非常重要。

篇9

幼儿园跟岗学习心得体会1:

10月13日,我参加了示范幼儿园一日活动跟岗实践。在一天的跟岗学习过程中,我很珍惜在这里的每一时刻,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观察,认真做好每个环节的笔记,通过一天的学习,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悟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一、班级环境布置合理。班级中的小环境,主题墙、区域材料、种植园地、家长园地等都是以孩子的角度去创设,美观大方,温馨合理。

二、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性。无论是晨间锻炼,还是如厕洗手喝水,还是点心午餐等环节,孩子们都是井然有序,无需老师提醒,充分体现了孩子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三、教师非常注重把良好的习惯渗透在幼儿一日常规生活中。每次活动回来用图片直观的形式评价小结,让孩子们自觉认识到自己好的方面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老师也会以身试教,用自己自身的榜样去带动孩子。

四、教师的综合能力素质值得我学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示范幼儿园教师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自身魅力以及饱满的工作激情。示幼教师的执教能力、教育活动组织、幼儿常规养成,尤其对户外活动的丰富开展及教师根据幼儿兴趣自制的区域活动材料特别值得我学习。

通过此次的跟班学习,我将借鉴他们的经验,不断学习、完善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吸取长补短,让一日活动组织更加有序合理,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跟岗学习心得体会2:

转眼间,三天的跟岗活动结束了。在这短短的三天中,我学到了很多。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机会,让我有机会走出园门,学习别人之长,再是感谢南山幼儿园的园长、刘老师、李老师和保育老师小梅老师们给我的指导和帮助。在跟岗学习中,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南山幼儿园老师的敬业精神。下面我就具体讲讲我的感受:

一、环境美:走进南山幼儿园,就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公共环境的每个角落都能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教室环境体现主题活动情况,并能结合主题布置。家长园地展示了一周教学和每日具体的活动,让家长对教学内容一目了然。每个班级都有一张集体照,体现了一个班级的集体感。

二、常规细:观摩了小一班的活动,我感觉老师更关注的是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如点心前要洗手、便后要洗手,礼貌问题,这是老师们一直在强调的事情。还有是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参与晨间活动时的习惯。

三、教学实:在跟岗学习中,我听到了更多的真实的常态课,它既没有过多的修饰,也没有太多的花俏。这样的课堂让我感到朴实、自然,更让我看到了老师们的工作态度、专业素质,对孩子们的热爱与关注。在活动中注重孩子语言能力的培养、和注重孩子发散思维的培养、还注重孩子经验的分享、能力的提高。

四、注重游戏与户外活动:老师每天总能保证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下雨了,能让带了雨具的孩子和老师一起去到户外感受雨天带给我们的凉。力求活动的丰富多彩,并能较好地融合了民间体育活动,如夹沙包游戏的游戏。活动中老师极具亲和力,和幼儿们玩成一片。这不仅有利于他们体质的增强,而且培养了幼儿锻炼的兴趣与习惯。

在短暂的三天里,小一班的老师都能有问必答,让我感到很清切。带着几分眷恋、几分回味,几分收获,结束我本次的跟岗活动。

幼儿园跟岗学习心得体会3:

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刘海辉教师工作室跟岗学习活动,领会了作为优秀一线教师的魅力,就是在于对工作的热诚和对孩子的负责!其中在刘海辉老师的班级管理这一方面本人感触颇多,因此有如下的感想:

班级是幼儿园的核心单位,是幼儿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都是依托班级这块基地进行的。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出了有效管理班级常规的六个字——热爱、严格、周到。

一、热爱: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做到“热爱”二字。一是创建宽松、愉悦的家庭式氛围。新教育理念倡导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环境,因此,幼儿园的班级管理应该注意这种氛围的创设。年龄越小的孩子其情感依恋越强烈,这就要求班级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物质环境,以便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自由、快乐的发展。与此同时,老师着重创设心理环境,和孩子们近距离的接触,用自己的爱心去换取他们的童心,以此拉近和孩子的距离。孩子们很快会从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对老师的亲近上,如拉拉你的衣服、牵牵你的手、宝宝你的大腿,这些动作都是他们表达对你的接受。除了动作,他们还从语言上来表达对你的认同与爱,当大家说到母亲节时,孩子们会说“老师,祝你母亲节快乐”;当老师爬上窗户擦玻璃时,总会听到“老师,小心点”;当不小心撞了椅角,孩子们会投来关心的眼光“老师,你没事吧?”。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在我看来却无比激动,这是教师们共同创建宽松、愉悦的氛围的作用。另外,老师事事关注、事事细心:如教学活动时,从教态到语气都应真挚、亲切,使幼儿感到舒服、温暖;教学活动后,主动亲近、幼儿,跟他们交流感兴趣的事,和他们做朋友。既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又注重幼儿的养护问题,从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等一日各个环节。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幼儿园教师母爱般的师爱。

二、严格:刘老师能做到为人师表,严格遵守幼教法规和幼儿园的一切规章制度;对幼儿常规严格要求。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因此,在常规管理上做到严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三位老师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朝令夕改。在一个班集体中,三位教师由于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仅被幼儿接受而且渐渐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孩子能开心的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说再见;喝水、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回自己的书包等等。

三、周到:新《纲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一个班级管理工作成功与否,还要看家长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刘老师做到了热情周到、真诚接待每一位家长,选择家长容易接受的方式与家长沟通。但在实际工作中,同行都知道: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每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刘老师的班级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助教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

篇10

[关键词]学前教育“小学化”; 纠正防止; 加强管理; 搞好衔接

学前教育“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知识的教学。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形式

1.学科化。开设写字、拼音、计算、英语等课程,教授奥数、珠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内容,甚至提出“认读200个汉字,背诵5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2.小学化。没有独立的符合幼儿园标准的园舍场地,按一般小学教室的方式编排座位,前后座椅拥挤不堪,幼儿完全没有活动空间。

3.超强化。以举办双语班、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珠心算班等为名进行小学化教学,提前学习文化知识和开展超越儿童发展阶段的强化训练活动。

4.课堂化。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缺乏玩具、游戏材料、动手操作材料,无法开展幼儿游戏活动。

5.课程化。不遵守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执行小学作息时间,有的甚至给幼儿布置写、读、算、背等家庭作业,进行文化知识考试,一些小学对入学儿童进行面试,按文化成绩高低录取入学。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违背幼儿天性。古人云,“树木以天,以致其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孩子智力开发的规律,否则,把幼儿当做小学生来教,过早开发幼儿智力,会损害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从学习之初就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费力不讨好”。

2.扭曲幼儿心理发展。幼儿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幼稚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等。过早地介入理性教育,会好心办坏事,给幼儿精神压力,让孩子形成苦闷的心理背景,失去本应该有的童真童趣和快乐,不利于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人格的形成。

3.抹杀幼儿想象创造力。把幼儿封闭在教室里,束缚在座位上,限制了幼儿活动自由;将过多的知识硬塞给幼儿,并采用填鸭式的死板苛严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今后的发展。

4.制约教师专业成长。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教师习惯于简单管理和灌输,缺乏对幼儿教育规律的探究和保教业务的钻研,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5.背离办园宗旨。幼儿园以各种名目举办特长班、兴趣班,乱买、滥购教材和教辅资料,向幼儿家长违规收费,势必加重幼儿家长经济负担和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形象,不利于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6.误导家庭教育。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专业机构,园长和教师应该是“专业人才”,肩负着实践和引领幼儿教育的责任。如果幼儿园按照“小学化”教学,就会让广大家长误认为幼儿教育就该教知识,就该和小学一样。

三、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做法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关键要“加强五大管理,搞好四个衔接”:

1. 加强制度管理。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理人服人。要在坚持科学办园,规范管理、依法办园思路的基础上,建立民主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教师专业成长和幼儿终身发展服务,全面提升管理效能。要组织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制订《教职工行为规范》《奖惩制度》《聘用教职工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完善幼儿园的量化考核评估细则,让全体教职工都感受到了幼儿园发展有我一份责任、一份功劳。

2.加强班级管理。要激活班级工作的创新活力,搭建有利于创新班级特色的管理平台。幼儿园在对各个班级常规管理常抓不懈的同时,应提倡和鼓励创造性的开展班级工作。为此,要出台班级特色工作奖励制度,对管理规范、工作创新的班级及个人进行奖励,不断强化班主任的管理意识、创新意识,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决策水平和协调水平,以良好的班级形象、优质的服务态度、创新的工作理念,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只有加强班级管理和创新,才能创造各具特色的班级活动和班级文化,进而形成富有影响力的校园活动和校园文化。

3. 加强教研管理。教研过程要针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和乐趣,畅所欲言,共同分享,在积极的教研活动中形成幼儿园学术研讨氛围,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专业水平,形成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富有群体实践智慧的合作团队。

4.加强队伍管理。要积极倡导“做有思想的教师,办有文化的幼教”,引领教师在幼儿园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专业成长。一要走出去。分期分批委派或组织教师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业务培训或参观学习。教师回来后,除分享自己的学习资料、心得体会外,还必须为大家提供现场教学示范。二要请进来。邀请课题专家来幼儿园为教师做参与式、互动式的培训,为教师拓展思路、借鉴经验提供了有效途径。三要想得出。对各种学习培训,强调教师的思考、运用与创新。每次培训学习结束后,要求教师学以致用,在日常教学中拓展运用,并积极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效。

5.加强活动管理。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孩子的基本活动。幼儿园要面向全体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科学安排幼儿活动。一要发挥“一日生活”的教育作用。科学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注重培养幼儿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二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用快乐的游戏、动听的故事、优美的音乐来吸引孩子,让孩子在快乐和充实中生活、成长。三要灵活运用多种活动形式。注重幼儿的主动探索、操作实践、合作交流和表达表现,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参与机会,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四要充分保证幼儿每日户外活动、游戏的时间。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小时以上,游戏时间不少于2小时,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3小时,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童年。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必须搞好四个衔接。

1.搞好家园衔接。家长既是服务对象,又是合作伙伴,因此,要始终坚持尊重、平等、协调、合作原则,主动与家长沟通。要通过《幼儿成长手册》《家园栏》《娃娃小报》及电话家访与上门寻访、家长开放日、家园网站等联系方式,密切家园沟通,让家长们通过网站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动态,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活动,并与教师适时沟通。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有效开发家长资源。例如,为家长过生日、请家长来园联欢、定期举办家庭聚会、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亲子运动会”“迎新年大手牵小手,亲子才艺赛”等一系列亲子活动,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更加理解和重视孩子的教育。

2.搞好社区衔接。幼儿园应有效地利用社区资源展开教学活动。例如,组织过大班幼儿参观超市活动,采访社区生活的人,采访为社区提供服务的人,使幼儿从中懂得关心周围生活的人,懂得感恩为我们提供服务的人;在九九重阳节组织教师和小朋友们来到福利中心,向老人孩子们赠送棉被、礼品和表演节目,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幼儿从小关心老人、关爱孤儿的爱心,又能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提高孩子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