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的核心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茶文化的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茶文化的核心

篇1

关键词:闽台;茶文化;旅游;产业;开发

一、茶文化旅游产业概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文化产业定义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具体来讲,主要涉及报刊服务业、出版印刷发行业、广播影视业、演艺娱乐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创意业、动漫游戏业、文化会展业、广告业、工艺美术业等领域。中国文化旅游业主要包括民族文化旅游业、红色文化旅游业、影视旅游业、民俗文化旅游业、宗教文化旅游业、茶文化旅游业与非物质文化旅游业等。以此类推,茶文化产业的涵义是按照工业生产标准,将茶叶的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其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广义的茶文化产业是以茶产业为基础的,包含茶叶及茶叶相关衍生产品的生产蒋生产、储存以及分配产品和有关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也是将茶文化进行产业化的过程。其外延是与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基本重合的。狭义的茶文化产业不包含茶叶本身,仅仅是茶产业的衍生,是茶产业涉及文化方面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因此,狭义的茶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化标准,生产和提供与茶相关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狭义的茶文化产业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核心层,包括涉茶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文化研究、文化社团、其它文化等。二是层,包括涉茶:互联网、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租赁、广告会展、休闲健身娱乐。三是延伸层,包括涉茶文具、照相器材、乐器、设备、工艺品生产等。因此,茶文化旅游产业是以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产业,将茶产业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

二、闽台茶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的条件优越

福建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茶文化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台湾地区与大陆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在人缘、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天然的联系台湾地区的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与大陆息息相关。近两百年来,由于闽台两地的这种文化地理与血缘关系,台湾早期茶叶,不论品种及技术,几乎都来自福建。闽台地理条件都适合茶叶生长。福建与台湾的名茶,都是以乌龙茶为特色的。闽台茶文化活动大同小异,茶文化是人们在茶叶生产、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闽台两地冲泡乌龙茶的茶具、茶艺表演,基本上是相同的;闽台茶文化活动相似,两地都隆重地举行过茶王赛。茶王赛的源头,应该来自古时的斗茶或茗战;闽南茶乡和台湾的某些茶歌,词曲完全一样。

福建是大陆最早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福建省对台湾地区旅游外汇管理暂行办法》、《海峡旅游区域协作备忘录》、《共同打造“小三通”黄金旅游通道合作协议》、《闽台旅游品质保障合作协议》等开始实施,具有独特的政策优势。无论是地理区位还是文化传承、经济贸易联系,福建省都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联系最密切的省份,客观上促进了福建省对台文化旅游的发展。《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未来5年要把旅游业培育成新兴的主导产业,涉台文化旅游是福建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头戏,是相对于大陆其他省份的优势和亮点。

近年来,福建省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大力培育和发展茶文化产业。《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要重点发展十大文化产业,其中重点投资五大文化产业工程:文化产业精品、国产动漫产业、茶文化产业、影视基地建设和广告创意基地建设工程。茶文化产业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福建省文化旅游产业2010-2012年规划》指出“充分挖掘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畲族文化、朱予文化、闽茶文化、瓷艺文化等福建特色文化的内涵,围绕表现文化、延伸文化,积极整合、包装我省文化资源,努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多元文化旅游产品,有效发挥文化资源的最大价值”、“深入挖掘闽南、闽北的茶文化内涵,将旅游与闽茶文化相结合,设计多样的茶文化专题旅游产品,打造一批以茶为主题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参与采茶、制茶、泡茶、品茶等活动。加强保健茶、茶具、茶食、茶工艺品等开发,做大茶文化旅游业。”因此,闽台两地应注重茶文化旅游氛围的营造,培育更为广阔的客源市场。以茶文化为主题,深度开发茶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多种形式的演艺活动,广泛进行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养生及休闲功能宣传,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三、深化闽台茶文化旅游产业合作的建议

(一)注重茶文化旅游资源整体规划

要立足资源优势,整体规划,突出区域特色,以市场和竞争为导向,闽台整体旅游规划要、形成协调、完整的茶、文化旅游规划体系。按照《海峡旅游区域协作备忘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市场优势,设计、编排连接两地的适合旅游者需求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应尽快与国际接轨,开发个性化旅游产品。要重视旅游的深度开发,突出文化和生态主题,多开发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兼备的旅游项目,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型旅游产品,优化对台茶文化旅游产品结构。高标准规划和开发旅游产品,提升茶文化旅游产品包装、行业经营品质和服务水准,提高茶文化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加强景点景区、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之间的协作,做大茶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还要借助旅游业与其它行业的相互合作、渗透,延长产业链,使各种资源产生叠加效应。

(二)加快制定闽台文化旅游相关开放政策

发展闽台茶文化旅游产业首先重在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是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不同于大陆其他地区的主要特色。国务院支持海西的意见中提出“支持开拓对台旅游市场,适时扩大大陆居民从福建口岸赴台湾旅游。支持福建试行便利两岸人员往来的管理方法,包括为台湾本岛居民办理来往大陆通行证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证件等”。福建应充分利用对台优势,积极争取中央支持尽早落实。

1、开放福建居民赴台旅游“自由行”。大陆居民赴台自由行于2011年6月28日正式启动,首批试点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厦门。两岸双方同意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个人旅游,具体实施时间及相关安排,两岸双方将再行商定。福建应主动与台湾当局协商,积极争取中央比照大陆居民赴香港自由行时广东省先行先试的做法,尽早进一步开放福建居民赴台旅游“自由行”。

2、进一步放宽福建与“金马澎”的旅游政策。争取扩大福建的旅行团组团去金马澎的权限,除了福建居民,还可以组织异地旅游团的外省市居民赴金马澎旅游。特别是针对参加在福建举办的全国性会议或展览的外省市代表,允许其在福建办理相关证件和手续赴金马澎旅游。

3、放宽闽台旅游投资限制。率先允许台商在福建投资旅行

社,经营中国内地居民出国旅游业务以及赴港澳台地区的旅游业务。允许台商在闽投资旅游项目,提升福建省旅游项目科技含量和服务品质。

(三)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茶文化旅游业

发展涉台旅游电子商务,构建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建立对台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系统,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建立“涉台旅游资讯网”,可加快旅行社、景区、旅游客车公司和游客间的信息沟通,加快整个旅游行业的产品流通。减少旅客滞留。系统投入使用后,游客可在家里直接从旅游集散中心网站上预订旅游产品,支付费用。茶文化旅游项目可进入这一平台,充分依托该平台,降低成本,扩大影响力。

(四)打造精品茶文化旅游项目

要加强旅游市场研究,倡导、推动对台深度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市场向广度、深度发展。如结合地方土特产、工艺品、美食小吃、休闲购物等,开展专项营销,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体验。培育度假旅游、体验式旅游和各类主题旅游活动项目,增加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吸引力。开发多元化的特色、专项文化旅游项目,如生态、文化、商务、会展旅游产品和主题公园(乐园),美食、保健、修学、节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专题旅游,以适应出游能力强的新一代旅游者的需求。

1、合作推广观光生态茶园,将茶文化与名胜景点相结合,推出精品生态旅游线路。要积极推广生态茶园,实现茶业与观光旅游的有机结合。往往产名茶的地方就是风景名胜区,闽台两地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双遗”武夷山、安溪、福鼎太姥山、阿里山、玉山、日月潭等诸多名胜。闽台合作发展茶文化旅游’可以使传统的茶叶生产过程转变为人类观赏与体验茶事活动的全新过程,使茶业具有生产和观光的双重属性,同时将农事活动和旅游休闲融为一体,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跨越式对接和优势互补,对实现茶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安溪开发了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茶叶生态探幽等旅游精品,天福在漳浦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茶博物院,中华武夷山茶博园等,把茶和旅游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福建省文化旅游业2010-2012年发展规划》,明确我省将构建文化旅游片区,而闽南文化旅游区将成为片区的重中之重。安溪县感德一品茶都人选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重要项目。

2、结合历史文化,多层面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茶文化是一种蕴含文化理念的审美活动,对有些文化内涵的理解,还需要旅游者掌握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因此,对茶文化内涵进行发掘和外化并进行适度的推广和普及就成为必要。在茶文化旅游的宣传促销中应注意挖掘和介绍茶文化内涵,让潜在旅游者对福建茶文化的特色有一定了解,进而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闽台都处于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亚洲茶文化圈内,在饮茶习俗、茶道、茶艺方面,都有相通之处。重点推出以“茶乡访古游”为中心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和产品,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联手开发多种形式的茶文化演艺活动,培育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一方面,进一步规范两地茶艺表演,普及传统茶文化演艺项目。闽台乌龙茶的泡饮技艺都别具特色,通过闽台两地茶艺的交流和茶艺小姐的联合培训,规范和创新茶艺,普及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茶文化热潮。另一方面,联手茶文化文艺演出,打造精品茶文化演艺项目。2003年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专题栏目走进安溪,推动了铁观音的宣传。由当红影星范冰冰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婀娜公主》,剧中融入了厚重的闽南风土人情和茶文化,主人公吟诵茶诗信手拈来,乌龙茶的渊源娓娓道来,闽南生活风俗比比皆是,茶艺茶道成了该剧不可或缺的情节,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演绎了丰富多彩的安溪茶文化。目前,武夷山《印象大红袍》是全世界唯一展示中国茶文化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武夷山借助著名导演张艺谋等人的高水平创意策划,把悠远厚重的茶文化内涵用艺术形式予以再现,使之成为可触摸、可感受的茶文化旅游项目,和美丽的自然山水浓缩成以一场高水准的艺术盛宴,打破了传统旅游方式与审美方式,不仅首次展示了夜色中的“双世遗”武夷山之美,同时还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今后闽台要联手推出更多高质量的茶文化文艺演出,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大型文化旅游演艺活动,不断提升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活动的多样化需求。

篇2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跨文化意识;翻译;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94-02

一、信息化环境下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对于信息化环境下的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有着很深的了解,这样才能保持比较强烈的敏感程度,强烈的敏感程度能虬镏翻译人员在翻译的时候尽可能多地保留源语言的基本信息,并且还能够将源语言讲述者的想法和启迪较为完整地获得,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具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主要是文化底蕴、认知方式、思维体系三个类型。

(一)文化底蕴带来的文化差异

文化底蕴的累积主要是在该文化传承的悠久历史中实现的,各国的语言由于长期使用因而承担着记录历史的责任,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语言衍生出了很多新的理念以及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词汇,这些新概念以及词汇往往是具有实际意义的,代表着该文化中所特有的理念和事物,有着十分强烈的民族色彩和文化特性。如果翻译人员仅仅是对源语言本身进行翻译而忽略该语言所在的文化特性,往往就会对翻译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会使得翻译结果南辕北辙。具体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来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看下面这一句话:“I do not have a crystal ball,I cannot predict how long it will take”,对于这一句话我们如果只是简单地通过翻译该语言就会得到这样的翻译结果:“我没有水晶球,我没办法估计它会持续多久”。很明显这样的翻译结果是不正确的,根本不是源语言的正确翻译方式。

这就是翻译人员在翻译的过程中忽略该语言所在文化的底蕴而造成的错误翻译,翻译人员明显不具有强烈的跨文化意识。这句话出自一位挪威官员之口,这位官员当时致力于缓解斯里兰卡政府与某个民间反政府组织之间的紧张局势,目的在于解放斯里兰卡饱受战争之苦的广大民众,在长期的谈判工作没有结果的情况下,这位官员说出了这样的一句话:“I do not have a crystal ball,I cannot predict how long it will take.”这句话中的“crystal ball”就是该文化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衍生出的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代表性词汇,这个词汇的意思就是西方文化中经常被提到的水晶球,而水晶球在西方文化中是女巫用来占卜的常用工具之一,因此这句话的真实意思是“我对于未来会怎样不能预示,我没办法估计它会持续多久”。

(二)认知方式带来的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对于同一事物往往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主要体现在社会价值取向的不同、信仰对象的不同以及教育方式的不同等方面。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直接导致人们在面对同一种事物时,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认知。在对于在语言中经常会使用某一种被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来表达对另一种事物的看法,翻译人员在翻译此类语言时需要十分慎重,因为这种被人们所熟知的事物有时候在不同国家的文化中代表着不同的形象,比如“龙”作为我们国家的图腾是十分高贵的,然而在西方国家的神话中总是作为邪恶而强大的形象存在的,如果翻译人员按照自己国家的认知方式对别的国家的语言进行翻译,龙的形象在语言中所代表的比喻就是完全不同的。

(三)思维方式带来的文化差异

对于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国家由于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其描述方式也不同。以中文与英文为例,在描述一件完整的事件的时候,中文比较习惯于先描述事件的起因从而引出事件的结果,先对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假设进而进行理性分析推论,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描述。与之相反的是,英文的描述方式就有着很大的不同,英文比较习惯于先点出事件的结果,然后再给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当翻译人员对英文进行翻译的时候需要注意翻译的先后顺序,将之按照中文的描述方式进行翻译才能保证语序的通顺。具体我们将以下面这个例子来鉴别中文以及英文之间的表达方式的区别:“Pakistani forces battled Taliban fighters on Monday as the militants denounced the army and government as U.S.stooges and said a peace pact would end unless the government halted its offensive”。按照英文的表达方式就是将结果先点出来,然后再将原因叙述出来。与之不同的是中文的表达方式就是先原因后结果,对于同一事件的描述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翻译人员翻译的时候就需要注意两者之间的文化差异。按照中西方语言习惯的不同,我们将英文中相应的结构做出调整并用传统的汉语方式进行解说,得到的译文如下:“由于武装分子指责军队和政府为美国的走狗,并称政府不停止进攻则终止和平协定,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周一发起对武装分子的打击行动”。

三、信息化环境下翻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篇3

关键词 黄灯时间;优化配时模型;停车路标

中图分类号:O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31-031-02

在道路交叉口,都会设置红绿灯,为了让那些正行驶在交叉路口或离交叉路口太近而无法停车的车辆通过路口,红绿灯转换中间还要亮起一段时间的黄灯,近几年,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对路口信号灯灯序及黄灯闪烁时间进行了“标准化”设置。以保山市为例,将黄灯过渡信号时间统一设置为3 s,那么如何优化配时问题至关重要。怎么设置科学合理的路标,才能让驾驶员作出正确的决策,避免由徘徊在停车还是继续前进的两难中引起的交通违法、交通事故。为此,本文将研究如下两个优化配时问题:

1)在给定的黄灯过渡信号时间下,在什么位置设立停车路标,即优化配置停车距离问题;2)要正确作出停车还是继续驾驶的决策,司机应在停车路标处以什么样的速度驾驶。即速度的优化配时问题。

1 黄灯时间确定的数学模型

下面给定一个道路交叉口,如图1。

图1 车辆在十字路口的平面示意图

1.1 模型假设及符号说明

1)设十字路口的长度为L,车身长度为l,停车线的路标为s,停车距离为吨ds。

2)设驾驶员反映时间T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时间T2,距停车线距离的驾驶时间T3,刹车的时间和距离为Tb、db,则黄灯应亮时间为T=T1+T2+T3。

3)设汽车质量为m,刹车摩擦因数为,g为重力加速度。

4)汽车从刹车时经过时间t的行驶距离为x(t),速度为v(t),且记汽车到路标s处的时刻为t=0时刻,且记v(0)=v0。

1.2 模型的建立

由牛顿第二定律,刹车过程应满足如下微分方程:

1.3 模型的求解

对式(1)积分,将初始条件代入得

显然,停车线(路标)s处是驾驶员在看到黄灯后确定停车还是继续通过路口的临界线。黄灯时间应包含当汽车驾驶到s出时,驾驶员仍按速度v0均速通过的时间,即

根据资料[4],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见表1。

表1 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对于模型(7)中的系数,取重力加速度g=10m/s2,路面类型为=0.8,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1=1.5s,典型车身长度为l=4m,路口宽度L设为10m~40m,不同黄灯过渡信号时间、不同路口宽度下,模型(7)算出优化配置速度v0及停车距离 ds的值。为此用matlab编程求解如下:

结果解释:由表2中的数据可看出,当给定路口时(如L=10),随着黄灯过渡信号时间的增长,速度v0及停车距离ds都在增加;当黄灯过渡信号时间T给定时(如T=3),随着路口的长度为L的增加,速度v0及停车距离ds将不存在,即大路口不能配置短时间的黄灯过渡信号,这些都与实际情况吻合。取定路口长度L=10,黄灯过渡信号时间T=3,则应在离停车线 ds=51.0 m及 d's=17.0 m处设立两个路标s,s',且在路标s处标明,当车速v>v0=21.7时看到黄灯不需刹车,继续往前走,当车速 时看到黄灯需刹车,停车等待红灯;在路标s'处标明,当车速v>v0'=10.3时看到黄灯不需刹车,继续往前走,当车速时看到黄灯需刹车,停车等待红灯。

3 结论

由表2及(7)式得出如下两个结论:

1)大路口( )应配置较长的黄灯过渡信号时间( );2)要让驾驶员作出正确的决策,应在离停车线ds及ds' 处设立两个停车路标s,s'。且在路标s处标明,当车速v>v0时看到黄灯不需刹车,继续往前走,当车速v

参考文献

[1]赵静等编.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5-1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马子斌,商学岭.道路交叉口处信号灯的黄灯时间和优化配时问题[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5(1):8-14.

[4]王秀良,乔木.十字路口黄灯时间及困境区域的数学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5):896-900.

篇4

关键词:茶文化;高校教育;思想教育;应用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提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以及“四个服务”要求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积极探索“多元化”教育模式,应当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必须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茶文化作为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以及能够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文化体系,茶文化中的“理敬清融”理念,能够与高校学生思想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价值观塑造。尽管当前一些高校已经开始重视思想教育与茶文化的结合,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仍然没有对其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而且运用的也不够到位,还存在一些误区,因而必须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将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1茶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茶文化起源于中国,其意为在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主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学、茶艺等。茶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并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它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中国茶文化发展形成过程中不难发现其蕴藏了大量丰富的教育素材,深入发掘其教育功能效果显著。从古至今诸多文人雅士将品茶作为体悟人生和励志的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党的十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文化,由于其具有很多思想性,因而能够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当前高校学生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将茶文化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更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能够提升学生思想境界。茶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在全世界都具有很高的声誉,特别是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茶文化已经形成了洒脱、宽容、仁爱等一系列文化体系和文化内涵,因而其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引导价值。从这一点来看,茶文化可以与大学生思想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使茶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用来开展思想教育,比如“茶艺、茶德”可以用来教育学生提升自身的修养以及培养自身的能力,特别是“理敬清融”文化,能够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因而一定要重视茶文化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价值,通过有效的结合,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二是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当前很多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普遍性问题,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比较薄弱,这与“德才兼备”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很多大学生心灵十分脆弱,因而一定要加强对他们这方面的教育工作。将茶文化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能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特别是茶文化“和敬融礼”的精神,使大学生能够对此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能够解决大学生的一系列困扰和困惑。茶文化还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使大学生通过茶文化让自己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能够使大学生的人生观得到升华、世界观得到改进,这必然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三是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是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这就需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在思想教育方面,要在这方面下更大功夫。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茶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还属于“集大成”的文化,可以说属于中华民族的财富,对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比如“茶道、茶礼、茶德”蕴含是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且也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修养,更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升,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为人处事上,都会使学生变得成熟,同时也会提升自身的承受能力,而不再是“玻璃娃娃”。

2茶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尽管当前一些高校在开展思想教育方面,已经对茶文化进行了一些研究,而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说明茶文化在促进思想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但从总体上来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引起重视。一是重视不足。高校在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尽管一些学校已经开始运用茶文化,而且也有目的的开展了一些课程,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重视程度仍然不够,还没有将运用茶文化作为重中之重,只是开展了一些渗透的工作,因而效果并不理想。还有个别高校在开展思想教育方面,虽然认为茶文化具有很强的作用,但在教育教学方面,却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不要的问题,这样的思路根本不可以将茶文化更有效的应用于思想教育当中,而只能是一种形式主义,效果也不可能理想。二是缺乏融合。从当前一些高校的运用情况看,尽管已经将茶文化纳入到思想教育当中,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融合度相对较低,同样会制约运用的效果。比如从茶文化来看,不仅包括简单的茶事活动,而且还有很多的延伸以及文化活动,比如茶戏剧、茶故事、茶诗等等,这些都能够运用到思想教育当中,但当前很多高校还没有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没有与思想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特别是很多教师本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就不够深入、也不够到位,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时也根本不可能起到很好的融合效果,这一点一定要引起重视,教师一定首先要深入了解、体会和理解茶文化,进而进行融合教学。三是实践较少。当前一些高校在运用茶文化的过程中,实践内容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一些“理论说教”,但与茶文化相关的一些实践活动少之又少,这就无法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茶文化的内涵,而只能是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行合一”的目标根本无法体现。众所周知,对于茶文化来说,既来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应当多开发一些与茶文化有关的实践项目,并且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引导以及服务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茶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有效运用的对策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按照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来看,在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方面,应当将茶文化作为重要的内容和模式,坚持问题导向,着眼解决当前高校学生思想教育运用茶文化方面存在的不足,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对于高校来说,要想使其文化的作用得到发挥,首先必须高度重视茶文化的运用,要鼓励、支持、引导,这样才能起到作用。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学生思想教育方面,一定要将茶文化纳入到思想教育体系当中,特别是要充分发挥茶文化“集大成”的重要优势,积极探索运用茶文化开展思想教育的有效模式。高校应当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比如可以建立“茶文化学堂”,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直接、更加具体、更加深入的接触茶文化。而是要真真切切的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入手,积极引导教师学习茶文化、运用茶文化。二是强化相互融合。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方面,要想使茶文化更好的运用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做好“融合”这篇文章,否则根本不可能起到效果。要想使茶文化更好的融合于思想教育当中,一定要对茶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找出茶文化当中能够与思想教育相融合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茶文化的作用得到发挥。比如教师在运用茶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茶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找出茶文化当中的“现代气息”,并与之有效结合,进而融入到思想教育当中,这需要广大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自己就要成为“茶道、茶艺、茶德”的“高手”,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思想教育,才能让学生信服。三是加大实践教育。“知行合一”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目标,同时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运用茶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教育。在这方面,高校一定要为教师开展茶文化实践教学开辟渠道,应当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力度,比如可以多与茶艺馆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对茶艺馆进行宣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茶艺馆开展一些实践教育,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茶文化的生活气息,而不只是简单的说教。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内容的拓展,高校以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成立“茶文化社团”,既有利于宣传茶文化,同时也有利于让学生在“茶文化社团”中进行实践锻炼,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茶文化论坛、茶文化相关方面的比赛活动,更应当开展一些庆典,这样能够使学生参与其中,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通过对高校思想教育如何更好的运用茶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由于茶文化属于传统文化,而且还具有“集大成”的特点和优势,因而能够更好的应用于思想教育,特别是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必须下力气解决,特别是要在提高重视程度、强化相互融合、加大实践教育等方面下功夫,使茶文化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使其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模式,推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取得新的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15(5):58-60.

[2]李瑞.中国礼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教育导刊,2013(1):33-35.

篇5

关键词:校本课程 茶文化 茶艺课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85-01

1 茶文化和茶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根据茶产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针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高职茶文化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组优化确定了茶文化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构建了包括专业社团、专业技能竞赛等环节组成的课外实践体系。

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实训室的时间和空间,强化学生茶艺技能和茶叶品质感官鉴定技能训练。课内实践教学体系与课外实践体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专业社团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形成了“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发挥社团作用,提高实践技能”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完善了学生的素质结构。

目前,由于缺少对茶文化的准确定义和认识,这不利于茶文化的教学,以及进一步把握茶文化的发展方向。茶文化的内涵是以自然为基础,进而上升到人文精神领域。茶文化的重要内容涉及人文史哲的较多,以茶学代替茶文化,或以“可口、可乐”型的茶文化教学方式,也是有背于茶道精神的茶文化教学目的。通过研究,形成个性化校本课程,促进学校课程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打造成为学校的又一张“名片”。

2 茶文化和茶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与难点

2.1重点

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在于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基地,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社会资源,协同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建立一套适合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够突显该专业学生自身优势,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量,增强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并适用于与茶文化传播、茶艺表演相关的旅游休闲服务行业需求的专业综合性教学内容体系,并借此提升茶文化与茶艺表演课程专业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意识和能力,形成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提升休闲旅游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2.2难点

2.2.1校本课程开发主体课程开发意识不强、课程开发能力相对较弱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是课程资源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无法回避,也不能缺失。教师如何有效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怎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问题的系统研究还有所欠缺。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观念薄弱、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欠缺及校本课程的评价基础薄弱、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缺乏动机也是教师正在面临的一大问题,也是本项目的难点之一。

2.2.2课程开发与建设过程涉及面广,可操作性难度大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掌握相应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学习能力不足而动手能力较强特点,而茶文化与茶艺课程属于典型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课程。茶文化内容广博、深奥,茶艺表演属于实操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观赏性,茶文化知识的学习与茶艺表演学习的关联度极强,由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思维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思维,教学内容由浅及深、由易变难,提高学生学习探索茶文化的兴趣,茶艺实操课程既要体现其观赏性与表演性,更要结合茶文化体现其文化性和实用性。此外,该课程对教学环境与条件要求也较高。因此,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开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度增加很多。

3 茶文化和茶艺课校本课程开发的预期效果

3.1更新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专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识与理念

解决教师“愿不愿”进行课程开发的问题,才能保障开发主体的能动性。校本课程开发意识的觉醒与课程理念的更新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提高的前提。长期以来多数教师只考虑“如何教”,很少考虑“教多少”、“为什么教”,教师只有教学意识,缺乏课程意识。课程意识的核心是课程观,这就要求教师要超越以往狭隘的课程观,树立科学合理的高职教育校本课程观。

3.2提高茶文化与茶艺课程专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师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共建课程开发团队的能力和搜集信息、课程资源整合能力以及课程反思能力。通过开展茶文化与茶艺课综合实训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提高本专业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提高教师课程、教学及科研等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及课程开发能力。

3.3建立合理的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通过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立合理的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评价机制。对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评价打破以学生成绩为唯一标准的传统评价方法,采用自评、他评和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多样的评价方式。

3.4营造高职茶文化与茶艺专业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良好环境

通过本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形成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提倡民主、合作、交流的文化氛围。

3.5提升旅游休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服务河南地方经济发展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这个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所独有的、其他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所没有的、与众不同的能力。开发出适合旅游休闲行业需求的茶文化与茶艺校本课程,无疑可以成为培育和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最佳突破口,为河南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佶.关于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2]彭茜.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8.

篇6

关键词:生态美学;茶文化旅游;发展

中国茶叶历史悠久,不仅丰富了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深厚的精神文化———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之中,融合中国儒、道、佛三家思想之精髓,形成了独具民族韵味的文化现象。在近代社会中又衍生出以茶产地山水和人文景观、茶的历史传说、茶俗、茶诗词歌赋、茶道、茶制品、茶器具等为内容的茶文化旅游,即以游客体验、感悟和品味与茶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古朴的民情民风,以此来获得教益的过程。[1]面对污染日益严峻的生活环境,以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为核心的茶文化旅游深受大众的喜爱。本文从生态美学角度探索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建设与发展,首先从人与自然、人文精神角度,剖析生态美学思想内容;其次,在生态美学思想指导下,从“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构建“三位一体”的产业链等方面建设我国茶文化旅游,旨在为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1生态美学思想内涵

人类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再到当代的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人类文明发展始终是以破坏自然环境为代价的。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在文化、思想以及技术等方面比较落后,对土地、水以及生态景观造成极大的破坏。在工业社会中又因工业污染、人口急剧膨胀、汽车过量等问题对能源过度消耗、空气等污染使得人类生活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近些年来,学者们提出生态文明,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综合,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文化伦理形态。[2]而生态美学则是基于人类面对城市污染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和现实需要,也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时期的理论指导,其内容涵盖面较广。本节抓住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来概述生态美学思想的内涵,以此来探讨我国茶文化旅游。

1.1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

审视以往的社会发展路径,生态美学基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和谐之美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道家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儒家提出以“仁”为中心,提出中庸、和谐之观点,生态美学以此作为理论立足点提出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相处。[3]首先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地位平等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自然环境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可谓是“节节败退”,人类占据了主导权,但也因此受到自然的惩罚。其次,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还体现在对自然合理开发基础之上,生态美学思想要求人类在面对自然开发中,要避免粗放式的开发方式,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通过人类科学方式更好地体现出自然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还应该体现在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共荣共生的关系上,城市生活被困于钢筋水泥之中,生活压力、各种污染也使得人们身心疲惫,人们内心渴望“返璞归真”,旅游能给游客带来心灵上的放松,但自己的生活方式无法在旅游中展开,因此,景区整体自然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茶文化旅游是自然环境与文化的结合,基于自然环境和茶园景观设计更应该以生态美学思想为指导内容,构建回归自然的生态文化旅游。

1.2倡导人文精神的回归

生态美学从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指导人类行为,其最终是要倡导人文精神的回归,将真善美思想重新灌注到人们的思想中,恢复人与人之间健康、友善、和睦共处的生存状态,还原自然、健康的生态系统,从根源上化解生态危机,最终重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的关系。人文精神的回归有助于在追求经济发展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势来打造茶文化旅游,使得人类在与自然和谐发展中体会精神的愉悦,心灵的自由超脱,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统一。

2生态美学思想指导下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

我国茶文化旅游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其存在旅游产品功能单一、未充分发挥自然景观优势、茶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无法突出各地特色,导致全国茶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基于生态美学思想指导下,本节从“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观、构建“三位一体”的产业链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两方面来探讨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建设。

2.1“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观

生态美学思想与茶文化内涵均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从儒道佛哲学思想出发,构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生态观,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我国是茶叶大国,种茶、制茶以及饮茶历史悠久,孕育出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文人墨客常用诗词歌赋来表达品茶时的感悟与情趣,形成了茶艺、茶道、茶诗、茶歌舞等文化形式;平民百姓常以茶礼、茶俗以及茶事等表达特定的行为和态度,构成各个地方的不同风俗习惯,如藏族喝酥油茶、傣族喝竹筒茶、吃凉拌茶,这些不同茶俗也体现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从整体上而言,我国茶文化内涵是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茶来协调各种关系,体现出人与人之间互爱、互敬、互助的大同思想,以茶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雅心,以茶培养廉洁之风的伦理道德观。[1]茶文化旅游为游客带来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让游客了解和感受到了茶文化,欣赏到了各个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感悟其丰富的自然美和人文美。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茶园,茶叶也成为了种茶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4]当前各个地区的茶园都在积极开展茶文化旅游,依托自然景观、茶园生态景观和茶文化内涵,发挥茶产业的附加值,组合茶文化旅游产品。如武夷山印象大红袍、杭州西湖茶墅均是依据当地自然人文景观开发的丰富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武夷山和西湖是全国著名的景点,本身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大红袍和西湖龙井茶叶品牌也是全国闻名,大红袍的制作工艺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明遗产。武夷山大红袍是当地着力打造的文化旅游品牌,张艺谋将大红袍的茶文化工艺、茶道精神、茶歌舞、自然景观特色等融于现代舞台艺术中,用艺术形式展现自然、艺术和人文景观的和谐共融。无论是自然景观、茶文化还是其它的人文景观都是自然的一部分,茶文化旅游唯有坚持“天人合一”的和谐发展观,尊重自然、遵守自然规律,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生共融。

2.2构建“三位一体”的产业链,打造茶文化旅游品牌

生态美学思想要求立足于人与自然平等之上,运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重新审视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构建茶产业、茶旅游以及茶文化“三位一体”的产业链,打造区域茶文化旅游品牌。一方面通过产业链管理模式,严把茶叶质量安全关,另一方面通过茶文化旅游作为推广茶叶品牌和传播茶文化的窗口。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势头较快,但各地茶文化旅游产品基本是以观光、购物为主,并没有完全发挥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因此至今未形成茶文化旅游品牌。笔者认为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实地调研分析游客的喜好和心理需求,以体验为主开展不同形式的旅游产品。比如结合当前养生观念,茶文化旅游可以打造特色的休闲养生游,在自然优美的环境中,在欣赏茶艺表演、感悟茶道、品尝茶饮等过程中让游客感受茶文化带来的身心愉悦和精神的满足。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设计不同的旅游项目,如针对青少年求知、好奇的心理特征,可以借助夏令营活动的形式打造纯文化旅游线路,将茶的历史发展、人物传说、茶器、茶俗、茶诗歌、茶书法、茶对联、茶制作生产等等串联成整体,并突出游客的体验,如让其参与茶树的采摘修剪、施肥抑或茶工艺制作过程。茶文化旅游品牌的构建有助于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和茶文化的传播,茶产业的发展又能帮助宣传茶旅游和茶文化,茶文化内涵赋予茶产业与茶旅游深厚的人文精神,三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也正是生态美学思想和谐发展的内容。

3结论

生态美学是基于人类生存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指导,以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地位和关系为核心,倡导人类转变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旨在帮助人类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误区,形成“以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的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存在观”为科学的价值观,以此来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茶文化旅游以此作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关乎人类生存的必然选择。茶文化旅游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国家宏观调整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支持,有效控制自然生态资源开发的规模和数量,以防止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资源的浪费。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社会机制,用法律、地方法规规范市场发展,使人与自然走向和谐发展的道路,促进我国茶产业和生态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维锦.茶文化旅游: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旅游模式———以云南茶文化生态旅游为例[J].学术探索.2007(2):137-140.

[2]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45.

[3]张骏、方法林、卢凤萍.基于生态美学视角的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2011(13):7967-7969.

[4]范增平.中华茶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广东合作经济.2007(1):53-58.

篇7

茶艺和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一般是针对饮茶的艺术而言的,从讲究茶叶的品质、冲泡的技艺、茶具的玩赏、饮茶的环境、饮茶的人际关系等。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泡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学习礼法等,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王玲教授在其著作《中国茶文化》第二编“中国茶艺与茶道精神”中指出:“茶艺与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蔡荣章先生也认为:“如要强调有形的动作部分,则使用茶艺,强调茶引发的思想与美感境界,则使用茶道。”指导茶艺的理念,就是茶道。”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煮茶、斗茶、工夫茶。现代的茶艺一般分为四大类:表演型茶艺、待客型茶艺、营销型茶艺、养生型茶艺。根据所冲泡茶叶种类的不同,各种类型的茶艺在冲泡的技艺、流程、茶具、饮茶环境、品茗方式等是千变万化的。我国各民族大都酷爱饮茶,茶与民族文化生活相结合,形成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茶礼、茶艺及饮茶习俗,以民族茶饮方式为基础,经艺术加工和锤炼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艺,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表现出饮茶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不同民族的各种类型的茶艺、茶道、茶礼等,充分地展示了茶文化的民族特色。

二、茶文化的基本作用

(一)茶文化可以提升个人品格的修养

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饮用、品尝过程中,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因此在不同的时期,茶文化反映了当时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和研究员姚国坤在《从传统饮茶风俗谈中国茶德》一文中,主张中国茶德可用“理、敬、清、融”四字来表述:理——“理者,品茶论理,理智和气之意。两人对饮,以茶引言,促进相互理解;和谈商事,以茶待客,以礼相处,理智和气,造成和谈气氛;解决矛盾纠纷,面对一杯茶,以理服人,明理消气,促进和解;写文章、搞创作,以茶理想,益智醒脑,思路敏捷。”敬——“敬者,客来敬茶,以茶示礼之意。无论是过去的以茶祭祖,还是今日的客来敬茶,都充分表明了上茶的敬意。久逢知己,敬茶洗尘,品茶叙旧,增进情谊;客人来访,初次见面,敬茶以示礼貌,以茶媒介,边喝茶边交谈,增进相互了解;朋友相聚,以茶传情,互爱同乐,既文明又敬重,是文明敬爱之举;长辈上级来临,更以敬茶为尊重之意,祝寿贺喜,以精美的包装茶作礼品,是现代生活的高尚表现。”清——“清者,廉洁清白,清心健身之意。清茶一杯,以茶代酒,是古代清官的廉政之举,也是现代提倡精神文明的高尚表现。‘清’字的另一层含义是清心健身之意,因此提倡饮茶保健是有科学根据的。”融——“融者,祥和融洽、和睦友谊之意。举行茶话会,往往是大家欢聚一堂,手捧香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朋友,亲人见面,清茶一杯,交流情感,气氛融洽,有水融之感。团体商谈、议事,在融洽的气氛中更能促进互谅互让,有益于联合与协作,使交流交往活动更有成效。由此可见,茶文化在提升个人品格修养方面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二)茶文化可以调解心态,缓解心理压力

茶不仅是一种安全的饮料,也是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是能够应付人生挑战的良师益友。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的精神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需要有些东西来调节我们紧张的心态,缓解我们的心理压力,而人们进入茶楼或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在享受茶的冲泡艺术,在饮茶、品茶过程及茶叶自身的各种功效共同作用下,对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茶文化显然起着一种重要催化剂的作用。

(三)茶文化可以架起人际交往的桥梁

篇8

关健词:传统;茶文化;室内空间设计;运用

1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形成与作用

我国的传统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智慧的象征,更是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统茶文化的内容形式与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哲学、科学与空间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并在历史的发展中将茶文化的精髓提炼出来。传统茶文化有着生长环境和生产材料等丰富的物质资源,而且在审美和思想上都有着浓厚的精神财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茶文化累积了不同时代深厚的茶文化特色,包括种茶、採茶与制茶等手艺的传承,这些都体现着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更是为室内的空间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使室内的设计极具内涵与审美价值。传统茶文化是茶艺室内设计的核心,从古展到今天,室内的空间设计仍多以传统茶文化作为前提。比如,在茶室内的建筑艺术纹路都会透着浓厚的传统茶文化气息。

2展望我国传统茶文化艺术发展

传统茶文化有着丰富的内容,包括古代的图腾、纹样与宗教的符号等等,都体现着古代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并集合着多种文化元素,给室内空间形式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源泉。传统茶文化在室内空间设计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统茶文化符号是室内空间设计运用比较广泛的茶艺文化元素,通过对传统的茶艺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有效的融合,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特色,又有着现代化的先进气息,使得传统的茶艺文化得到有效的发展和传承,是室内空间设计的首选。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悠久,人们在茶文化长期的发展中有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人们为了获取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在此基础上同时结合现代化的新元素,让室内的整体结构更具新颖的审美观与文化素养,体现着时代的创新性。同时,也可以将传统茶文化的符号进行重组,让传统茶文化的形象全新化,但同时保留着传统的文化价值,让新旧文化在创新结合中焕发出新的活力。除此之外,传统茶艺文化可以借鉴外来的文化元素,这样既能体现我国的传统茶艺文化特色,又具有国际的审美风格,从而加强我国室内空间设计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传统茶文化向国际传播。

3传统茶文化对室内设计的意义

传统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结合运用,并不是对其简单符号的照般硬凑,而是将传统茶文化的深层次精神充分体现出来,让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有效发展和延伸。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传统历史文化,是难得的宝贵文化财富。而充分发挥出传统茶文化的艺术特色,然后合理的运用到现代的空间设计里,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发挥出传统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彰显出中华民族的风貌。因为传统茶文化在社会与经济中具有浓厚的艺术价值,人们对传统茶文化也越来越重视,发展至今,传统茶文化的元素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已有不容忽视的价值地位。传统文化运用到室内空间的设计中,不仅反映出人们对传统茶文化的需求,而且也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关注。传统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浓缩几千年文明的精髓,有着不可估计的艺术文化价值。所以,我们应结合时代的发展背景,充分发挥出传统茶文化的艺术内涵,通过传统的茶文化和室内空间设计的理念高度融合,创造出极具蕴含生命力与大自然气息的空间建筑。同时,要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内涵与艺术特色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切入点,让传统茶文化能更加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4传统茶文化在室内设计的运用

4.1茶文化与儒家思想结合运用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而这一理念在古代的时候就被运用到各种设计里,一直发展至今,在现代的室内空间设计中仍沿用儒家思想理念。比如,茶室的空间设计是将儒家理念运用得比较到位的建筑。茶室是传播传统茶文化的重要发展空间,人们在茶室里品茶长谈、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茶文化的丰富内涵。在设计茶室空间的时候融入儒家思想理念,将自然山水的和谐美引入其中,让人们在与大自然完全统一的境界中品茶论事。除此之外,儒家思想理念在茶室内的陈设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书法字画,这些不仅提升了茶室内的文化气息,而且也让人们有景物交融、心旷神怡的情感共鸣。人们在精神上感受茶文化特色的同时,对传统茶文化的印象兴趣也会随之加深,这极大的推动了将传统茶文化运用到室内的设计中。

4.2茶文化与道家思想结合运用传统茶文化

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一种极具意象的抽像文化形态,而道家的思想除了具有抽象性,更讲究的是高雅和平的心境。将传统茶文化与道家思想结合运用到室内空间的设计中,让整个空间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感。这种视觉上虚实结合的效果不仅令人心平气和、舒适闲静,更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生命力的气息。一些室内空间的设计也常用到极具古香古色韵味的装饰,比如屏风、竹帘等。这些装饰物不仅把室内构建进行有效隔离,从整体上创设出不同的艺术效果,而且还打造出半透明的朦胧意境美。在室内的空间设计上运用传统的茶艺文化,茶艺文化的内涵与艺术价值得以充分体现,同时搭配上质朴的茶文化装饰,将人们领入浓厚的茶艺氛围中,让人们感受香茶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传统茶文化的意境美,从而使传统茶艺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4.3传统茶文化的现代设计运用

将传统茶文化的元素运用到现代的室内空间设计中,不仅能让传统茶文化更形象的展现出来,也能体现出室内空间的简约意境美。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除了追求外观的艺术美,同时对科学知识融合的需求也在加大。将传统茶文化运用到室内的现代设计中,并不是一味的照搬模仿,而是在丰富的传统文化上采用创新手法将传统茶文化的艺术激活,使得室内的空间更有灵活的气息。首先,采用一些书画、屏风等极具古典美的装饰,根据室内的风格与理念划分出简约艺术的空间,这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艺术感,而且传统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和价值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让室内形成浓郁的传统茶文化知识气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人们在文化上的熏陶也会有大幅度的提升。其次,可以提炼出传统茶文化抽象性的语言,然后与室内空间设计高度融合,让传统茶文化有新的突破与应用。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化的室内空间设计的需求,才能充分营造出传统茶文化的艺术知识氛围。

4.4茶文化在室内材质上的运用

传统茶文化运用到室内材质的设计时,其勾勒出来的典雅闲适氛围极具朴实自然美。比如,树根、藤椅的适当放置,让现代化的室内空间充满清新脱俗的氛围。如果想在室内体现出更多的茶文化,可以多采用木材的饰物和家具。木材具有纹线美、触感温和等特点,是最贴近自然的材质,这样传统茶文化的底蕴和人们的生活情调都得以高度的融合,在视觉上不仅能营造出和谐美的效果,而且更添草木大自然的生命力和人文气息。同时,在室内茶文化材质的摆设布局上,要注重陈设对室内自然风格的影响。比如,极具文化气息的传统字画、古玩等,可以放置在家居墙壁角落处,以突显出主人的高端品位。具有寓意吉祥的装饰物卷草纹、云纹等图案,可以结合窗花、观赏石等进行搭配的摆放,这样不仅更添自然的和谐美,对传统茶文化的内涵的展现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5茶文化在室内层次上的运用

室内的空间层次是整个房间布局的重要环节,一味的引用照般传统茶文化会有失室内空间的层次感,而且还会给人累赘的感觉。所以,要适宜的运用茶文化对室内空间层次进行布局,才能在视觉上构造出完美的空间层次感。在构造室内空间层次的时候,要恰当的运用传统茶文化来围合空间。比如,在对空间进行隔断的时候,可以运用屏风、盆景和竹子等具有传统特色的饰物,对区域进行不同功能的分割,从而创造出具有自然意境的私密空间。同时,可以在墙上刻画一些浮雕装饰品,在不同的区域采用不同浮雕装饰,从而在空间上传达出恬静舒适的美感。恰到好处的运用传统茶文化的元素,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带着心旷神怡的心情了解茶文化的韵味,更能加深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5总结

传统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茶艺室内设计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室内空间设计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充分发挥传统茶文化的艺术特色,然后合理的运用到现代的空间设计里,才能真正有效的发挥出传统茶文化的艺术内涵,彰显出中华民族的风貌。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茶文化对室内设计也越来越重要,我们应结合时代的发展背景,同时借鉴其它外来的文化元素,与我国的传统茶艺文化特色进行高度融合。这样传统茶文化不仅能得到适当的创新,而且结合国际的审美风格,从而加强我国室内空间设计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国传统茶文化向国际传播。通过传统的茶文化和室内空间设计的理念高度融合,从而创造出极具蕴含生命力与大自然气息的室内空间。

参考文献

[1]盛浩.浅谈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的文化传承[J].福建茶叶,2016(6):112-113.

[2]朱宇丹.传统茶文化元素在室内空间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10):91-92.

[3]唐丽雅.从茶艺室内空间设计看茶文化的传承[J].福建茶叶,2016(11):102-103.

[4]张俊竹.结构仿生设计原理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1):75-77.

篇9

茶文化的经济发展作用

1.茶文化赋予茶叶经济人文精神

“茶是和平的饮料”,茶能净化人的心灵,改善人际交往,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茶文化的影响下,人与人之间通过茶有缘相聚一起,广交天下之友,茶能使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减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将现实生活更加美化,将生活质量提高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中国茶文化有很深的底蕴和积淀,中国茶文化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茶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饮品。茶文化的传播使得茶叶经济在亲切、祥和的人文氛围中进行活动。

2.茶文化为茶叶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近几年来,各地举办各种类型与茶叶文化相关的茶叶经济活动。比如“茶叶博览会”、“茶叶展销会”、“茶叶节”、“名茶比赛”等等,这些茶叶经济活动中往往渗透着茶文化;这些茶叶经济活动通过茶文化的宣扬吸引茶爱好者。举办类型小至地区,大至全国,茶叶经济效益越来越高。世界各国举办茶叶经济活动都以茶文化为载体,这些茶文化主要有茶艺展示、茶道表演,茶歌、茶舞等,借助于茶叶文化,各种茶叶公司、茶厂和茶馆等纷纷借此机会进行市场的开拓和发展,进行业务洽谈,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人前往消费和业务洽淡。这种文化和经济的有机结合,有力地带动了茶叶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茶叶市场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篇章。

3.茶文化带动茶业经济产业链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茶文化这个载体,且茶文化不断趋于发展成熟。茶文化与茶叶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以“茶文化”为媒介,形成茶艺开发、茶会、茶礼等各种茶业经济产业链,不断扩大市场规模,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比如中国白茶之乡安吉是全国闻名的茶乡。白茶产业得到了规模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白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新型支柱产业。为了进一步促进安吉茶叶经济的发展,安吉也举办各种活动弘扬茶文化,为了使安吉白茶知名海内外,继续发扬光大,安吉县多次举办白茶节,节庆活动举办茶艺表演等各种茶文化活动。使得当地的茶叶经济呈稳健发展趋势。通过安吉实例我们可以看出,茶文化对茶叶经济产业发展的渗透力是无穷的。

4.茶文化提升品牌形象

为了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茶叶产品包装除了要体现文化的特性外,且包装需防阳、防臭、耐高温。茶的包装是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关卡。精美的包装不仅可以刺激消费者消费,增加销售量,还可以提升茶叶品牌形象。使茶文化得到推广和宣传。茶叶的外包装不仅外观图形、字体、色彩,就连材料的选用都充分渗透着文化气息。

茶文化的经济发展的方法

1、要充分树立挖掘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提炼中国“茶文化” 精神核心理念的观点,用来指导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系,加快茶叶经济发展,显示“茶为国饮”重大现实意义。普及倡导“茶为国饮”重大现实意义的宣传,推进这一战略目标在茶叶经济发展中的实现。

2、树立倡导 “茶为国饮”发展茶业经济理念,解放思想,转变单一经营观念,探索和创建茶餐结合、分时消费等多种经营模式,满足中外市埸需求。

3、编制 “茶为国饮”、拓展茶叶经济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分期实施年度计划方案。将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列入当年或规划期同级政府财政预算,并确保实施。

4、建立全国优质名茶开发基金。重点扶持和鼓励名茶生产基地,进一步发展优质名茶生产,为发展茶饮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优价、绿色环保的茶品。

5、树立品牌理念,培育精品,定期举办“茶文化交流会”,弘扬中国名茶的特定理念,探讨经营模式,交流经营经验。

6、定期举办“茶文化”论坛,宣弘学术观点探讨、产业发展研究等宣传和弘扬中国“茶文化”精神,交流茶经济、茶文化的经验,并作为中外“茶文化”交流的“桥梁”。

7、征选和培育“茶文化”形象系列代言人,为宣传整个倡导活动,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服务。

8、建立茶科研发展基金,鼓励科技人员培育新品种、优化历史名茶种,为发展茶饮业提供科技含量高、颇具市埸竞争力的新茶品。针对产地、本区域和全国三个不同产茶区域,分别建立名茶研发核心层、紧密层和联系层协作关系,促进名茶市埸开发。

9、建造“茶文化”展示馆,作为“中国茶叶博物馆”的姐妹馆。可在馆内分别设立茶礼茶仪、茶俗茶风、茶艺茶会、茶道茶德等各个展示区域,向大众展示“茶文化”物质载体和内在精神的理念内涵。

10、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契机,充分组织和精心编排“茶文化” 专题节目,向世界昭示我们倡导国饮、发展茶经济的理念和决策及方略。

 

茶文化的经济发展作用相关文章:

1.茶文化对经济发展作用是什么

2.茶文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

3.茶文化的经济作用有什么

篇10

摘要:茶文化英语课程是一门复合型学科,其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高校的茶文化英语教学内容却过于晦涩难懂,使学生在无形中对其产生了畏惧情绪。本文结合高校的茶文化英语课程,对体验式教学进行了简要分析。在论述了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内涵与原则后,又对高校茶文化英语体验式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剖析,并最后具体的阐释了其教学路径。

关键词:高校;茶文化英语;体验式教学;自主意识

1体验式教学理论概述

1.1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的认知和规律为特点,创造或者模拟实际的生活场景,以真实再现的方式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以此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有所学且有所获。体验式教学是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应运而生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是以认知心理学上的建构主义为核心,人类教育学的发展规律为导向而形成的,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力军,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知识领悟力,使学生在分组学习模式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并同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2体验式教学的原则

1.2.1主体性原则

体验式教学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强调的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参与,也就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作为知识的唯一接受者,没有谁可以替代其进行学习,所有的知识都只能靠学生自己消化吸收。而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正确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不是在被动消极中接受知识。所以,体验式教学是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是以学生的直观感受为出发点,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良好情境中感知课堂,根据自己的感悟运用课堂知识进行创新性吸收,从而使其在身临其境中可以自由发挥。

1.2.2开放性原则

体验式教学是在人文主义理念复苏下兴起的一种教学方式,不同于传统僵硬死板的填鸭式教学,其具有灵活开放的特点。我国的教育向来以寻求标准化答案为目标,每一道题都有其固定的答案,每一节课都有其固定的教学模式,于是在固定的教学理念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束缚。所有的人都沉浸于固定化的状态中,习惯以一种被动的方式去学习,最终也导致学生的天性被抑制,学习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高。而体验式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感知与体验获取新的知识,而由于每个人的主观感受与认识能力之间存在差异,也进而使得教学内容趋向于多元化。而且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亲身经历都有所不同,学生不用以固有生硬的方式获取知识,教师在情景化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并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容纳所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兼容并包的自由课堂中勇于创新、乐于创新。

1.2.3自主性原则

体验式教学是以学生的主观意志为落脚点,通过对学生潜力的挖掘来带动课堂,以积极的方式将学生的课堂情绪调动起来。在体验式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意识被激发,一切活动都需要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完成,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如鱼得水、应付自如,而自主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在体验式教学中也会逐步提高。总而言之,体验式教学是学生的自我发现过程,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环境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后,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对问题进行本质性分析,并最终以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解决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然而,体验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自主性要求较高,学生的一切事情都必须通过自己来完成,无人可以替其承担,学生必须以高度自觉的方式适应体验式教学。

2高校进行茶文化英语体验式教学的意义分析

体验式教学来源于体验式学习,其是针对当前教学与社会实践相脱节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其旨在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感知度,使学生能在教学中学会应用知识,切实地将知识转化到实践中。高校的茶文化英语作为一门晦涩难懂的课程,历来为学生所诟病,复杂的茶叶术语、生硬的英语茶语和悠久的茶文化历史等内容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传统僵硬的教学模式掩盖了茶文化英语的魅力之光,使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中对茶文化英语渐生厌恶之情。而开放的体验式教学被引入到茶文化英语中,那么也就意味着高校的茶文化英语课堂将会以学生意志为出发点,以多元化的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习茶文化英语,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对于茶文化英语的兴趣。

2.1促进茶文化的有效传承

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是在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积蓄而来的,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而历经千年未曾衰竭的茶文化,在物欲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却遭遇了断层危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茶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甚至对璀璨的茶文化持一种鄙视的态度。究其原因,现代的应试教育体系使得学生都埋于高考的故纸堆中,无暇也无力兼顾传统文化的学习。因而,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知一直停留在较为浅显的阶段,既不了解茶文化的基本内涵,也不能通晓茶文化的核心精神,更不能准确地熟知茶文化的表现形式。而一旦高校采取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对茶文化英语进行教学,那么学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了解茶文化,使其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知茶文化的真谛,也可以使学生以自己的方式从跨交际文化层面对茶文化进行深层挖掘,从而促进茶文化精神理念的弘扬与传播。

2.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体验式教学通常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性学习,使学生在分工合作中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报告的形式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与验收。而高校的茶文化英语采取体验式教学,那么也就意味着学生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学习茶文化英语。在茶文化英语的体验式教学课堂上,小组学生在获取自己的课题任务后,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优势与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分工,然后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并结合课题的目标将所有的成果进行汇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将课题任务结果呈现在课堂上。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学生也因此学会了独立思考,甚至也在与小组成员的磨合过程中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其合作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总之,体验式教学注重的是实践教学效果,强调脑与手的结合,使学生的茶文化英语理论知识能切实地应用到日常实践中。

3高校茶文化英语的体验式教学路径

3.1以教师为引导,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茶文化英语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运用课程,其对于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虽然,我国高校的茶文化英语课程是以体验式教学模式为主导而进行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于体验式教学理念的认知较为浅薄,进而使得其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潜意识地将自己作为主体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最终也使得茶文化英语体验式教学沦为了形式化的过程。因此,高校以体验式教学理念为宗旨对茶文化英语课程进行讲解时,应该首先明确体验式教学理念与目标,使教师时刻铭记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然后,在茶文化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创设语言环境,使学生在不断的情境模拟中习得茶文化英语的精髓。同时,教师也应该主动转换角色,明确自身的引导性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茶文化英语的课堂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踊跃地参与到课堂的各项活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英语课程的热爱之情。

3.2结合茶文化的思想内涵,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高校的茶文化英语课程以体验式教学的形式进行授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茶文化英语的教学内容却过于浅显,茶文化的内涵底蕴挖掘不够充分,茶文化英语的翻译讲解不够透彻,进而导致茶文化英语课程的内容体系不合理。所以,茶文化英语教师以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对茶文化内容进行课程讲解时,其必须以茶文化英语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深入剖析与研究,构建完善的茶文化英语课程体系,以科学的方式对茶文化英语课程进行合理的分层设置,使学生在深入浅出式的讲解中掌握茶文化英语的核心要义,并使其在实践生活中能更加自如地运用茶文化英语,从而促进茶文化英语的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转化。

3.3同步建立实践基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究其本质,茶文化英语是一门语言课程,其最终必然会回归到现实生活的应用过程中。高校茶文化英语课程的体验式教学对于学生课堂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提升性作用,但是缺乏实践的语言性学习也难以适应现代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高校的茶文化英语体验式课程应该同步建立实践基地,使学生的茶文化英语理论与实践知识共同增长。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茶文化英语的体验式教学时,应该主动为学生创造语言的实际应用环境,带领学生参与到茶文化英语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茶文化节的志愿者活动,让学生用英语为外国游客进行专业茶文化知识讲解,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其对于茶文化英语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积极与相关的茶文化英语组织机构建立实践合作基地,为学生的茶文化英语体验式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使学生在茶文化英语的实践活动中学习与成长。

参考文献

[1]洪丽凤,刘孟兰,王倩.大学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与教学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85-86.

[2]刘海燕.体验式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S2):81-82.

[3]郭迪福.体验式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改进[J].语数外学习(英语教育).2012(09):82.

[4]陈王超,蒋文波.体验式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