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实验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5 18:07: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实验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成立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机构
1、领导小组:
2、指挥小组:
3、逃生引导小组:
4、楼梯纪律维持小组:
5、救生小组:
6、演习观评小组:
二、寝室消防学生逃生演练方案
1、逃生演练总指挥为:王康。
2、寝室管理员职责:具体负责男女住宿生逃生情况,负责逃生后疏散到操场上学生人数的清点工作及纪律的维持。寝室管理员事先务必要将住宿生情况及其他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寝室的详细逃生细则。全部学生均已安全从本楼撤离,同时确保无学生在楼内逗留时,所有班主任、寝室管理员、教师方可撤离。逃生到操场上的学生,要立刻找到本寝室位置,并保持安静,寝室管理员清点人数。清点完毕后在总指挥处报。总指挥做好逃生记录(详见逃生情况登记表)。
3、消防安全逃生演练技术要领:警报声响起后,全体学生起立,负责把持前后门的同学要及时将门打开,寝室管理员及时组织学生有秩序从疏散。疏散过程中要牢记自己的位置及一些其他细节,楼道中不要拥挤、推搡他人,人员众多情况下不要蹲下提鞋或系鞋带,提高警惕,预防踩踏。到楼梯口时保持安静,听从指挥,男生一排靠扶手、女生一排靠墙壁,以最快的速度,不挤不乱,撤离到指定场所。如若奔跑过程中个别学生摔倒,要及时抱头,缓移角落处,适时迅速站立起来,继续逃生。演练时各班每生自备湿手巾一条,逃生时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并且发生火灾时,弯腰前进,严禁推、拉、挤、冲。
4、逃生路线
(一)住宿生寝室楼
实际情况:共有2层,第二层是女生寝室,有女住宿生91人。第三层是男生寝室,有男住宿生79人。共有1个出口,1个楼梯。
具体逃生路线安排:
二层:疏散逃生顺序:二号寝室、一号寝室、三号寝室、四号寝室、五号寝室。二号寝室女住宿学生出寝室门、过楼道、楼梯靠墙壁成一排疏散。其它寝室疏散逃生依次进行。逃生引导教师:万平。楼门口纪律维持教师:万昌红
(注:学生逃离教学楼后,要及时赶到学校操场指定位置集合(小学教学楼背后)。寝室管理员清点人数,及时将情况汇报。)
三层:疏散逃生顺序:二号寝室、一号寝室、三号寝室、四号寝室、五号寝室。二号寝室男住宿学生出寝室门、过楼道、楼梯靠扶手成一排疏散。其它寝室疏散逃生依次进行。逃生引导教师:值班门卫。楼门口纪律维持教师:王禹
(注:学生逃离教学楼后,要及时赶到学校操场指定位置集合(小学教学楼背后)。寝室管理员清点人数,及时将情况汇报。)
5、逃生路线及逃生具体的方向学生要严格按照指定的细则进行。不要慌乱,在逃生演练开始前,学生一定要熟悉逃生细则。
6、负责计时老师:王康。要求准确地记下各寝室逃出的详细时间。并填写表格。
7、逃生到学校操场不要大声喧哗,尽可能的保持安静,方便班委及老师清点人数。同时,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出现什么情况、遗漏任何物品,一旦逃生到楼外的学生,严禁再次返回教学楼。
8、演练视察领导:宋元宝、廖昌军。并填写表格。
三、疏散步骤
1、警报铃发出后,全校师生立即启动《逃生疏散演练实施方案》。
2、寝室管理员听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告知同学:现在可能发生紧急情况,请大家不要慌乱,立即按预定方案迅速撤离,撤离过程中听从各引导员老师的指挥。
3、引导员、楼梯纪律维持教师听到警报或疏散指令后,第一时间前往指定岗位指挥撤离。反复提醒同学:保持安静,不要拥挤,听从指挥,注意安全。学生全部撤离后随队撤离危险区域。
4、学生撤离顺序:一二层学生同时撤离。
5、学生撤离楼梯后,寝室管理员、现场指挥教师最后撤离。
6、全校师生安全撤离到操场后,寝室管理员立即组织寝室长进行人员的清点,向演练总指挥报告情况,报告内容:某寝室实际多少人,安全撤离多少人,某寝室安全撤离教室,报告完毕。班主任老师同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8、疏散结束后,由演练领导做演练点评,点评结束后各班按撤离路线返回教室。
四、演练烟雾制造:李志全、张全菊。
五、摄像小组:夏长权、文朋成、
六、信息报道:邓江陵
七、奖励:对于安全逃生演练中做到又快又好的寝室予以奖励,男寝室组两名,女寝室组两名。奖励标准;1、疏散时间考核,总分10分,疏散时间第一名10分,第二名9分,依此类推。2、寝室人数,总分10分,差一人扣一分。3、纪律考核,总分10分,有大声喧哗,推拉等违纪现象,发现一次扣两分。由观评领导打分。4、逃生技术考核,总分20分,发现未带湿手帕捂住口鼻,未蹲下疏散一人次扣一分,由观评领导打分。
八、演练时间:演练领导小组决定。
九、其他事项
1、平时加强学生防灾自救自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方法。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一次火灾逃生知识的安全教育。
2、政教处组织相关人员疏散演练方案的培训,明确岗位职责,熟悉疏散路线。
3、学校召开教职大会进行动员。
4、组建校园安全救援队,随时待命,实施紧急救护。
篇2
为了使学生了解交通事故发生时的应急避险知识,掌握应对交通事故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交通事故带来的损失,从而普及交通知识,认识交通安全标识,确保学生交通安全,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二、演练安排:
1、参加对象:全体师生
2、演练时间:2019年12月10日下午
3、地 点:各班教室及操场
4、演练内容:
演练包括交通知识学习和交通事故疏散两个内容。通过交通安全演练,在学生中开展普及交通知识,认识交通安全标识。注意交通安全。学生按村编排路队,在路队长带领下,认识交通标识,正确通行。
三、演练步骤:
演练活动基本程序:
1、交通知识教育主要内容(30分钟)
主要讲解交通常识、交通标识、交通避险常识、自救互救常识、交通次生灾害常识、应急疏散注意事项等。
2、主要学习方式
各班在班队会上组织学习。
操场上集中学习。
3、应急避险(1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车辆撞机”的口令,全体师生立即就近找到坚固的隐体避险。
3、人员疏散(3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应急避险”的口令,全体师生立即有序快速地到指定疏散集合地点。到指定地点后,全体师生应蹲下继续做护头动作。
4、演练总结(6分钟)
当演练总指挥发出“演练结束”的口令,各班集合学生,由总指挥总结。总指挥总结后,各班主任将学生有序带回班级进行演练小结。
四、 演练机构
总 指 挥:同志
副总指挥:樊文涛
成 员:王雅妮 陈金虎 各班班主任
五、管理人员职责:
管理人员及老师应做到:
1、明确职责,负起责任,演练开始前要到达所负责的岗位,每层的楼梯口、疏散路线每个拐弯处等,都要有人负责。
2、各相关人员安排:
王雅妮——负责警报信号
樊文涛——负责巡视
段航航——负责摄影
各正副班主任——负责本班教室、操场上的安全
夏敬武——负责教学楼楼梯间的安全
黄 辉——负责疏散路线的安全和疏散学生到指定地点报头蹲下。
3、严肃认真,而不是一种游戏。
4、及时纠正学生不正当的动作。
5、当发生意外事故时,要及时作出处理。
6、集合后及时清点人数。
六、演练结束校长总结演练情况.
中心小学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一、指导思想:
交通事故是学校人身伤亡事故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交通事故的伤害程度来看,如果抢救及时、方法正确是极有可能使伤者获救的。编制“学校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的目的是,尽最大努力把受伤者从危险线上抢救出来。
二、交通事故应急机构:
1、学校交通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主要职责:
(1)对学校师生宣传交通法律法规,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2)健全交通事故应急小组,明确职责,强化工作责任心。
(3)遇交通突发事故,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救护工作,把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2、通讯组。
组长:
组员:
主要职责:
(1)在第一时间,将事故发生的情况第一时间通知教职工家属或学生家长。
(2)迅速和医疗机构及学校校医取得联系,并引导救护人员进入现场实施紧急抢救。
(3)及时与交通部门取得联系,做好调查取证工作。
(4)负责对上、对外联系及时上报。
3、救护组。
组长:
组员:
主要职责:
1、利用就便器材对伤病员进行紧急抢救,联系当地医院送救。
2、保护现场不遭到破坏,配合交通部门做好高层调查取证等工作。
3、做好老师或学生的医疗保险报销工作。
三、应急行动。
1、各班主任要经常在班内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醒学生进出校园和经过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特别是对走读生经过马路要经常提醒,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2、教职员工如遇在校外马路发生交通事故,要对肇事车辆进行记录(记清肇事车辆的型号和牌号),要及时拨打电话(110)报警,并自行或向行人求助做好紧急处置,第一时间打电话给120医院,并通知家人和报告给学校领导。
教职员工如遇学生在校外马路发生交通事故,要对肇事车辆进行记录(记清肇事车辆的型号和牌号),及时拨打电话(110)报警,对发生伤害的学生进行紧急处置,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校医和120医院,派车将受伤学生送往最近医院救治,还要报告给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
3、学生一旦在马路上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学校教职员工都要负责地保护好现场,电话报警,通知交通警察到现场勘察,并配合交警部门做好调查、取证、事故处理等工作。
4、一旦发生交通事故,经过现场的教职员工要对学生做好疏散工作,保证交通的畅通与安全。
5、学校门卫要对学生进出校门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对违反交通安全规定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不听从教育的学生及时报告给相关的年级主任和班主任进行处理,严重的交学校大队部和校长室处理。
6、学校门卫要在学生放学和上学时间维持学生过马路,在马路上摆上警示牌,教师、学生骑自行车进出校门要下车。
篇3
二、活动目的:
引导队员自己撰写教育箴言、选选喜欢的箴言、展示的优秀箴言,在锤炼语言中碰撞思想,在文化的熏陶中提升追求。既丰富校园文化,又践行了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
三、活动时间:2014年3月10日~2014年4月30日
四、活动地点:校内
五、活动对象:全体少先队员
六、活动内容及要求
㈠ 活动内容:
1、 队员撰写各类教育箴言,内容可包括:文明礼仪、励志进取、绿色环保、爱心
互助、生命礼赞等方面。
2、 组织全校少先队员参与“我最喜欢的教育箴言”评选。
3、 教育箴言牌子制作。
㈡ 箴言要求:
1、队员自拟。
2、语言要求生动形象,贴近生活,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七、活动程序:
1、第一阶段(3月10日~3月17日):发动队员收集相关材料,思考撰写内容,
进行撰写、修改并上交辅导员老师处(每位队员争取撰写2条箴言)。
2、第二阶段(3月18日~3月21日):中队(或班级)内汇总,辅导员老师组
织队员评选本中队优秀教育箴言,汇总后上交大队部(上交的箴言内容每方面内容至少3条)。
4、 第三阶段(3月22日~3月25日):初步评选,大队部组织有关教师进行初
步筛选,初选出100条入围箴言。
4、第四阶段(3月26日~3月31日):全校少先队员参与“我最喜欢的教育箴
言”评选。
5、 第五阶段(4月1日~4月30日):评奖、表彰,并选取优秀的教育箴言,由
学校制作标牌,印上教育箴言、作者姓名和所属的届名中队名,安放在校园的绿化带
和楼梯走廊处。
篇4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区域、学校;优秀示范区域、学校
认定标准:
一、示范基地区域
1. 区域内已开展“吉林省学校(幼)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深化研究”实验校10所以上。
2. 积极组织、参加我研究中心举办的各项科研与科普活动。
3. 积极组织2013年3月举办的“吉林省中小幼生命与安全教育科学普及60天”活动。
4. 在我研究中心举办的科研成果评选中,成果显著,获奖率达区内参研教师的50%以上。
5. 组织区内实验学校、幼儿园,普遍选用2012版省编《生命教育》教材。(2013年试行)
6. 全面开展区内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与实践,形成相对科学、良性运行的操作体系。
7. 承办或确定承办市级以上生命与安全教育科研论坛、经验交流、教育考察等现场会。
二、示范基地学校
1. 具有鲜明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校本特色。
2. 积极组织并参加省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各项科研培训与研讨考察活动: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首届科研培训会 (2011.6,长春市朝阳区)
吉林省学校(幼)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深化研究开题暨考察 (2011.10,云南昆明)
吉林省学校(幼)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深化研究中期部署现场会(2012.8,长白县)
上述三次会议均派代表参会,并按要求提交开题报告,中期自检报告合格。
3. 积极参加“吉林省中小幼生命与安全教育科学普及60天”活动(2013.3),表现突出。
4. 在我研究中心举办的成果评选中,成果显著,获奖率达校内参研教师的50%以上。
5. 开设生命与安全课程,配备专任教师,选用2012版省编《生命教育》实验教材。(2013年试行)
6. 开展有特色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校园文化与实践活动。
三、优秀示范基地区域
1. 区域内有“吉林省学校(幼)生命与安全教育深化研究”实验校15所以上。
2. 全部参与并积极组织了我研究中心举办的各项活动,取得显著效绩。
3. “吉林省中小幼生命与安全教育科学普及60天”活动中(2013.3),业绩突出。
4. 在我研究中心举办的成果评选中,成绩显著,获奖率达区内参研教师的60%以上。
5. 区内实验学校、幼儿园全面选用2012版面省编《生命教育》实验教材。(2013年试行)
6. 区域内学校、幼儿园生命与安全教育成效显著,形成科学、系统的教育操作体系。
7. 承办或确定承办省级以上生命与安全教育科研论坛、经验交流、教学考察等现场会。
8. 组织参与省编《生命教育》系列教材、挂图、科普读本等正式出版读物的编写。
9. 拥有“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核心专家”成员3 人以上。(2012年12月聘任)
四、优秀示范基地学校
1. 具有鲜明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校本特色。
2. 积极组织、参加省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举办的各项活动: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首届科研培训会(2011.6,长春市朝阳区)
吉林省学校(幼)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深化研究开题暨考察 (2011.10,云南昆明)
吉林省学校(幼)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深化研究中期部署现场会 (2012.8,长白县)
上述三项科研活动有两次派代表参会,并按要求上交出色开题报告、中期自检报告。
3. 在我研究中心举办的成果评选中,成果显著,获奖率达校内参研教师的60%以上。
4. “吉林省中小幼生命与安全教育科学普及60天”活动中(2013.3),成绩突出。
5. 开设生命与安全课程,配备专任教师,选用2012版省编《生命教育》实验教材。(2013年试行)
6. 培养出省内知名的生命教育拔尖教师,成功推广其先进实用的教学经验。
7. 骨干教师参与省编《生命教育》系列教材、挂图、科普读本等正式出版读物的编写。
8. 学校形成完整、系统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校本操作体系。
9. 拥有“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核心专家”成员。(2012年12月聘任)
【申报表请按要求填报后于2012年11月30日前,寄送至我研究中心(附电子版)】
邮寄地址:长春市湖波路65号 0431-85336718 E-mail:
篇5
目前我区部分幼儿园、小学仍然存在着使用三轮车、农用车、报废车或拖拉机接送小学生和幼儿的现象,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严重危及小学生和幼儿的生命安全。为确保中小学生和幼儿交通安全,决定对接送小学生和幼儿车辆违法违规问题进行集中查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全省公安机关坚决遏制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为指导,根据国务院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要求,结合创建“平安河东”活动,进一步加强全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本着对国家的未来,对小学生和幼儿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决杜绝使用三轮车、农用车、报废车或拖拉机接送小学生和幼儿,严厉查处违反交通法律法规行为接送小学生和幼儿车辆,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确保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接送小学生和幼儿车辆严重交通违法进行集中整治的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集中查处接送小学生和幼儿车辆严重交通违法领导小组,由甄仔文副区长任组长,区教育局局长郑福建、交警大队大队长翟玉平任副组长,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树峰、交警大队副大队长时少华、河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建平、付庄街道人大主任张俊举、盛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宋连瑞、册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建军、高都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孟宪伟、罗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孙成刚、双月湖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杨继华、汤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明邦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交警大队,时少华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李树峰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整治活动的组织、协调、检查、督导工作。
三、整治重点
这次集中查处接送小学生和幼儿车辆严重交通违法的统一行动以区乡道路和农村为重点,重点查处下列交通违法行为:
1、三轮车、报废拼装车辆、农用车、拖拉机接送小学生和幼儿的行为;
2、车辆严重超员的行为;
3、超速行驶、强超强会、无证驾驶、无牌上路等严重交通违法的行为。
四、方法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16日—8月19日)
交警大队在前阶段签署交通安全责任书的基础上,深入学校、村庄,围绕严禁使用报废车、农用车或拖拉机接送小学生和幼儿这一主题,由区教育局和交警大队集中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区教育局要对全区接送小学生和幼儿的车辆进行一次调查摸底,排查出隐患问题,8月20日前登记造册,对存在问题的学校和幼儿园下发交通事故隐患通知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争取群众对集中查处接送小学生和幼儿车辆严重交通违法的理解和支持。
(二)集中整治阶段(8月20日—9月20日)
一是加强源头管理。交警大队和区教育局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各小学、幼儿园、社区、村庄,加大对学生家长、学校教师、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多措并举,多形式、全方位地宣传交通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常识,提高他们的交通法制观念和交通文明意识,自觉抵制使用三轮车、农用车、拖拉机接送小学生和幼儿。
二是加强路面巡查,对使用农用车、报废车、拖拉机接送小学生和幼儿的,一经发现立即暂扣其车辆,对违法驾驶员依法进行处理;对报废车辆要集中停放,强制报废。同时要通知学生所在学校安排好小学生转乘车辆,确保不影响正常教学。
三是加强学校和幼儿园自备及单位接送学生专车的管理。交警大队与区教育局要加强联系,强化对接送学生专车的管理,对接送学生的专车要全部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测,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达到报废年限的坚决报废,并对驾驶员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区教育局、交警大队要分别与学校等有关单位签定安全责任书,确保行车安全。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三轮车、农用车、报废车或拖拉机载客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尤其是接送小学生和幼儿的车辆,一旦发生事故社会影响极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本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搞好治理工作,区政府将不定期对此项整治工作的部署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
篇6
一、做好演示实验,激发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验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正是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活动的基础。而从心理学角度看,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面对实物,亲手操作、尝试,体会“发现”和“成功”的喜悦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了兴趣才会去探索、去创新。
因而,我在每学期第一节科学课就把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作为本节课的主要目的和教学重点。改变过去单纯用说教的方式告诉学生“科学是有趣的”,而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演示实验活动中。为此,我准备了神秘的摆、美丽的卵石、通电线圈吸大头针、显微镜等。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真正感受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勉励学生要像科学家那样孜孜不倦研究、探索科学的奥秘,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探索创新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沉与浮》这单元时,我告诉学生我有一支听话的滴管,然后演示实验:将滴管放进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中(滴管口朝下),盖紧瓶盖,我说沉,就用力挤压瓶子,滴管就会往下沉;我再说浮,就松开手,滴管又会上浮。这个实验引发了每一个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对整堂课产生巨大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上好学生实验,提高兴趣,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从创造学的角度看,学生实验最能够活化学生学到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要使科学实验教学取得最佳效果,充分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显现,首先做好实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用科学的知识、思维方法来指导科学实验教学的设计;又要以科学的有关教学原则和新的教学思想指导科学实验教学的设计。例如在“通电的线圈”一课实验,首先变模拟实验为自行设计实验,让学生人人设计通电线圈,让学生回忆上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启迪学生思维活动,找出磁铁的南北极,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做一个电磁起重机。这一自主活动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创造了一个宽松环境,每个人都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交流设计电磁起重机时,有一半的学生设计的电磁起重机用了一块电池,有四分之一的学生用了两块电池,而余下的四分之一的学生用了三块电池,学生很快得出了:串联电池越多,产生的磁力越大。
这样,学生在积极参与设计电磁起重机的实验操作中,不仅训练了实验操作能力,还加深了对实验的理性认识和思考。如当试验验证了串联电池越多,磁力越大时,他们就思考如果并联电池会出现什么效果呢?等等,每个小组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亲自实验,既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又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学生实验时,通常采取分组实验的形式。所以,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学生实验,学生能更细致地观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现象,验证一些规律,熟悉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和性能。而说到分组实验,我们知道又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启发性实验和整合性实验三个层次,那么,在不同的实验层次中,又是如何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呢?
1.“做好”验证性实验,在被动模仿中开发小学生科学探究的潜力
验证性实验通常是指在一致结论的基础上,小学生通过被动地模仿前人已经做过的实验过程所进行的验证结论的实验。这种实验的特点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这对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或丢弃这种实验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不但能使小学生追寻科学家的探索足迹,能使初学者体会和领悟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而且这是快速步入通过实验探索自然奥秘大门的捷径,同时我们通过变换方式亦能达到开发小学生科学探究潜力的目的。
2.“做活”启发性实验,在主动探求中发展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智力
启发性实验(国外称发现式实验),是在给出课题、提出要求、准备多种仪器用品等材料的基础上,由小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并创造性地独立完成实验任务的实验方法。这种实验方式集增长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科研能力于一体,使小学生重在参与,在探究实验结论过程中发展小学生智力,而这种实验方法的掌握,将使小学生获益终身。其实验的一般步骤是:教师创造情境(或从录像、报刊、网上查询),启发小学生思维――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及有针对性的假设――正确设计科学性、可行性方案(常有对照组)――按要求操作实验(常多次进行,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实验得出与假设相关的结论――进一步引申到实践中应用,同时检验整个实验的正确性。
3.“做全”整合性实验,在多维探索中培养小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整合性实验就是把各类有依从和制约关系的实验内容,通过一系列相关的多因子探究实验,完成一组或若干组实验任务的实验方式。这种实验方式通过多角度拟题、设计方案、分析矫正(相关实验间交叉、重合等因素影响)、思考结论、撰写综合报告等程序进行,相对单因子因素实验要复杂得多,故属较高层次的探究实验。在要求高年级小学生做此类实验时,应尽量将各种因素考虑周全,最终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篇7
子长县芽坪小学 高永峰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其表现在高年级,根源却在中年级,关键在于拼读未能及早过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跟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不是科学地从音到形去记单词,而是从字母到拼写形式去死记硬背,就这样忘了又记,记了又忘。另一方面,用汉字注音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就出现过用“破烂”给“飞机”注音的情况,读出来的单词和句子令人啼笑皆非。在底中年级不打好语音基础,给以后的英语学习就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四,五年级,甚至六年级,有许多学生还要求老师给他们补上语音课。但是,尽管有了良好的愿望,由于在起始阶段失去了机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后果是:学生单词念不准,缺乏自学能力,学习兴趣锐减,最后导致放弃不学。
二、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的理论分析。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而音标是基础中的基础。扎实的音标知识是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的前提,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教会学生英语国际音标,教会学生拼读记忆单词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单词“音”、“形”之间对应关系,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寻找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低下(词汇记忆不牢固;词汇理解应用能力差。)的原因。
2)探求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
3)通过研究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4)降低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度,提高小学中、高段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保证措施
1、师资力量优化配备:本课题组成员有较好的师资配置,全部是专业专职小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年青又富有经验,且富于创新精神的队伍,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担任班主任主任、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分别获得市、县各级优秀教师称号。
2、基础条件保障: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实现了“班班通”;学校部分教室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屏幕、多功能讲台等,能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小学各阶段,各层次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行动研究法:用分段,分层次,小组对比的方式进行研究探寻,从而找到适合并有效提高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途径、方法、措施,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推进课题研究顺利而有效地开展。(用于中期实施阶段)
3、文献资料法: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收集英语词汇教学成功经验,尤其是英语英标教学有效方式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用于后期成果的整理及结题鉴定阶段)
五、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研究第一阶段
1、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搜集相关文献。
2、拟定问卷测试题,了解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情况,统计结果,并进行原因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3、课堂实施,课堂观察,并作好记录。(做好课题研究准备)
(2)研究第二阶段
1、学生词汇学习效率低的成因的分析研究;
2、建立相应的词汇学习比拼机制;创设良好的词汇学习氛围;
3、收集小学三至六年级教学的初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
(3)研究第三阶段
1、进行小学英语词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实践并修改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课堂实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4、收集学生词汇学习竞赛;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保证下阶段实验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对实施阶段进行情况总结、反思与改进,进行阶段小结
2、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六、研究组织
组长:高永峰
做好课题申报;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课题组成员碰头会议,反馈信息,积累资料,阶段总结,修改方案;收集整理课题组研究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组员:折丽丽:负责各项课题研究任务的按计划执行
李艳玲:负责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
七、预期研究成果
1.《优秀案例设计》
篇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堂上的实验材料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有着丰富内在联系的材料,是蕴含着某些关系和规律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通过实验材料,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磁铁的性质》一课,教师就要为学生准备好磁铁、各种铁质和非铁质的小物品,学生通过磁铁与各种物品靠近的探究实验后,发现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质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都是铁质的物品。在次基础上,教师揭示磁铁的吸铁性质水到渠成。为了加深学生对此性质的理解,教师还要准备各种材质的硬币,让学生再次实验,判断哪些是含铁成分,哪些不含铁成分。课堂短短40分钟,因为有了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才能够经历正确的科学历程。对宏观、微观和不易搬到室内来直接观察的物体、现象,可以利用幻灯、录像等电教手段来弥补,这样既能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又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求多种实验方案并进行反思,找出其特点和不足,并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实验手应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真开展实验方案的全方位、多角度反思评价,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拓展实验,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这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与技巧及科学实验教学摄影师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指导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节点,是使课堂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课堂调控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感情、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可以用适当的评价来吸引学生,也可以采用口令、树榜样、呈现新鲜材料等方式来调控课堂。学生探究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排查最佳方法,理清思路,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甚至手把手地帮助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不能完全等待学生自己的发现。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由于年龄的特点,加上认知水平有限,缺少教师适度和合理的指导,学生的科学探究就会变得目标不明确,甚至偏离方向,导致探究失败,虽然说失败也是一种对生命的磨练,但反复的失败对于小学生这种幼嫩的心灵是无法承受的,经常的失败必将导致学生丧失探究的信心。《点亮小灯泡》中,我指导学生在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用A、B表示,电池的正负极用+、-表示,点亮小灯泡有不同的连接方法,最后用+、A、B、-或者+、B、A、-来表示电路的通行状态,最终总结出点亮小灯泡的正确方法就是“两极连两点”。教师蹲下身子,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合理指导,帮助学生把握住探究的方向,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
三、探究实验后注重交流,力求挖掘提升
实验操作之后的集体研讨中,学生常常各抒己见。也许是实验结果的差异,也许是认识角度的不同,交流中往往会有出入,甚至产生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巧妙地予以挖掘提升,让矛盾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小学生的思维往往趋于表面,深入思考的主动性不够。心理学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大致处于复合思维和前语言思维的层次上,会出现语言思维障碍,出现交流研讨内容与实际操作迷路的状态。在科学学习中,不正确的、幼稚的语言和思维只能在感觉器官、思维和情感同时并用的基础上,通过与师生、生生互动发展来完成。如果教师任凭学生回答哪里算哪里,在研讨时单往结论看,会使汇报研讨处于肤浅的状态,缺乏思维的深入,极大地扼杀学生的思维积极性,造成学生揣摩答案,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分析。相反,如果教师能把握学生的特点,充分相信孩子们的潜在能力,多一些追问的细节,抓住学生的一个个思维点,创设师生、生生互动的状态,就能使研讨层层深入,从表面深入到本质,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在顺利地交流之后,学生们往往都“松了一口气”,这时是提出新问题,引起研讨新问题的好时机。例如我在教《植物的叶子》一课,在叶子分类的研讨环节中,各个小组分别谈了自己的研究,有的以形状的来分,有的以叶上的细毛毛来分,有的按颜色来分。之后,我拿出采集的同一颗树上的叶,但大小、老嫩、颜色有所区别,问学生是否算同一种树叶?新的讨论就此展开,最后基本认为应该分在一组,虽然大小和颜色不同,但它们长在同一枝条上,形状、叶脉、边缘的锯齿都类似。这也是植物的叶具有生命特征的表现之一。
学生研究后延伸的内容同课堂学习应属同一个内容范畴,它们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它应该是课堂研究内容的扩展、深化。教师要敏锐地捕捉这些转眼即逝的“信息”。例如教学《空气的热胀冷缩》一课,在最后小结时,突然有个男生说“老师我想利用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膨胀的原理在课后制作一个玩具”。这时我马上用赞许的目光对全班学生说:“非常好!今天我们利用所学空气受热膨胀的知识,回去设计或制作一个小发明。”学生课后探究的积极性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篇9
关键词:听讲;观察;提问题;探究;总结反思
小学生“主动”习惯的养成不仅影响其当前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对学生的将来甚至终身的学习和事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小学科学课程有效地综合了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等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是一门有趣的、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综合性课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的“主动”习惯,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几个主要的“主动”习惯的培养进行简单总结。
一、主动听讲
在小学阶段,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而又有很强的表现欲,所以,很多小学生更善于讲而不善于听。学生获取知识、多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因此,能主动听讲就能获取更多的间接经验,获得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学内容来说,小学科学是一门比较贴近生活而又有趣的课程,教师如果能适当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声音的变化”这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体验中直观学习,那么,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听讲的欲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身作则,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学生就会效仿,养成愿意听的习惯。再者,教师如果能适当制定一些有效规则来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处于善于倾听的教学氛围中,可更好地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二、主动观察
观察能力不是人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长时间有意识地培养。观察是科学探索的开始,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并不仅仅是“看到了”。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观察”则是看到事物的内在本质,并引起主动思考。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只有带着目的去观察才能提高观察效率;让学生体验到观察的乐趣,学生才会喜欢观察,主动观察;其次,教师要训练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对事物进行观察。如在描述事物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重量、气味、厚薄、表面粗糙的程度、软硬等各个角度进行观察。科学的发现离不开对细节的捕捉,只有学会了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才能更容易捕捉到细节。再者,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的耐力和恒心。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四季变化特征或者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情况等一些需要长期观察才能得到结论的作业。
三、主动提问题
传统的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答”,而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从启发“答”向“问”的转变是必然的。“问”就是促使学生不断地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然后,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小本子,随时把想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或者课下,与同学或者教师交流问题。学生问题问多了,学到的也就多了。
四、主动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只有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中更要重视学生探究习惯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究。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让学生遇到问题学会先自主地进行探究,寻找答案。其次,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在适当时候进行提醒和指导。例如,在“摆的研究”一课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设计好实验方案后,然后再进行指导,但并不是对他们的方案进行简单的肯定和否定,而是要在实验过程中指导他们进行正确的操作,减少误差,得到较准确的结果。对于较不完整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先调整方案再进行实验。
五、主动总结反思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一个课题的结束,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总结反思的习惯。例如,在科学探究后,不管是得到了预期的结论,还是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论,此时,教师要有耐心地引导学生从探究方法、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对该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形成主动总结反思的良好习惯。总之,“主动”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小学科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有耐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作者:黄玲 单位:安海镇养正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10
《材料与热传递》是五年级下册的课程。教材的意图是:先引导学生观察几种不同的“锅烧菜”的现象,发现问题,确定研究主题,然后制定研究方案,再通过对比性实验,得出结论:“材料不同,颜色不同,热传递的效果也不同。”有三位教师先后教授过这一活动内容。
A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大屏幕(教材“提出的问题”中的第一组图)提出问题后,在没有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方案,特别是没有明确实验操作步骤的前提下,匆忙组织学生用“塑料棒、铁棒、木棒、热开水”做实验。由于实验前学生没有经历制定研究方案的实践活动,对实验步骤不是十分清楚,导致教师边组织指导学生操作,边喋喋不休地强调:“做实验一定要注意三个小棒同时放,同一时间取出,并要一个人体验。”
B教师有所不同:先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制成的勺子:一个瓷勺,一个铁勺;然后猜想:两个勺子传热效果怎样;再选择实验方法,制订实验方案;最后动手操作实验,得出结论。可以说,B教师的教学过程基本遵循了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规律,可实验的结论令人大失所望:“瓷勺传热快”“铁勺传热快”和“两种勺子传热同样快”,三种结论平分秋色。原因很简单,B教师在学生制订方案时完全放手,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在实验的操作步骤上出现了问题:两种材料的勺子在热水中的时间长短不一;取出的时间有差距;不是一个学生同时所体验。这样得出的结论自然差距很大。
C教师与前两位教师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简化了许多过程。除了观察大屏幕、教师的演示和补充填写了研究方案之外,学生没有任何实验操作过程,也没有经历制订实验方案的过程。
以上三节研究性学习活动课,A教师的学生虽然经历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但没有经历制订研究方案这一实践过程。B教师的学生虽然遵循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但在制订活动方案时缺乏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并没有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C教师的学生缺少的体验就更多了。
研究性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是:“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学习过程而不是偏重结果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和体验研究或探究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问题上,研究性学习更加重视前者,把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过程摆在突出的地位。
大家都知道,为了突出教学活动的重点,在每一次教学活动将要结束前,教师几乎都会提出同样一个问题:“通过本节课或本次学习活动,你学到了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在《材料与热传递》的教学结束时,A教师是这样提问的:“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生总结出三点:一是物体能传热;二是材料不同,传热效果不同;三是做对比实验应注意哪些问题。A教师的问题值得商榷。试想,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仅仅是为了学习某些科学知识吗?非也。研究性学习重视的是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研究过程。“研究性学习中的知识,不是以结论或定论的形式传递给学生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通过探究实践而获得的程序性知识和领悟性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实,“热传递”是高中物理知识,小学生不必涉及过多,关于“良导体”“不良导体”等一些名词术语,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也会增加他们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