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规定范文

时间:2024-03-05 17:51: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电算化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电算化规定

篇1

    一、各种各样的宣传和发动

    为推动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使其能够适合我国国情健康地发展,财政部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下大力气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发动,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向全国普及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等。

    1991年,由财政部会计事务管理司、中国财政杂志社《财务与会计》编辑部、北京用友电子财务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会计电算化知识普及有奖读书活动”,历时六个月,推动会计电算化知识普及和提高,增进广大财会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共收到答卷7088份。

    1994年9月21日到9月25日,由财政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会计学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会计电算化成果展览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举行。参展单位共100多个,观众达数百万人次,是检阅我国会计电算化丰硕成果的一次盛会。参展单位既有管理会计电算化的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实际应用的基层单位,也有为会计电算化服务的软件、硬件公司和从事会计电算化科研、教学的单位。展览会比较集中展示了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管理单位和部门的丰硕成果。为了推广这些成果,鼓励先进,展览会组委会组织了“会计电算化事业贡献奖和鼓励奖”评奖活动。山东省财政厅、广州市财政局、上海市财政局、万能公司、用友公司、远方公司、安易公司等16家单位获得贡献奖。大连市财政局、金蝶公司等获得鼓励奖。展览会上,中国会计学会中青年会计电算化分会同时举办了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10名会计电算化专家报告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展览会上鉴定的财务软件销售合同200多万元,意向性协议2000多万元。

    从这次展览会的全面胜利召开并取得丰硕成果来看,我国企事业单位已经普遍意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于企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实施会计电算化的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在财务软件的设计方面有新的突破。从这次展览会上,我们也看到了国外的财务软件公司正凭借自己雄厚实力虎视眈眈的紧盯着中国巨大的财务软件市场。

    1995年3月15日,中国会计学会中青会计电算化分会与计算机世界报在在北京联合召开《财务软件技术发展研讨会》,与会代表围绕我国财务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的问题,从软件开发平台的选择、财务软件功能和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于提高财务软件的质量,不断进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同年11月24日,财政部会计司组织向全国推荐的安易、万能、华正、用友等15个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教学软件和6本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教材。

    1996年4月北京召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上,与会者一致同意,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算型”财务软件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国“管理型”财务软件,并就开发和运用“管理型”财务软件中的各个方面提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会后一些财务软件专业公司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都为开发和应用“管理型”财务软件投入了一些力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99年4月在深圳召开了有各省市财政部门管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同志参加的会议,会上提出了财政部和各省市财政厅(局)不再组织商品化财务软件的评审和替代手工记账验收等建议,并形成了“关于改进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意见”。会后,进一步酝酿和建立在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向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二、政策与法规

    作为财务软件管理部门,财政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会计电算化作出了政策指导和支持。1987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国营企业推广应用电子计算机工作中若干财务问题的规定》,文件规定:“凡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需要购置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应尽量先用企业发展基金解决,确有困难的,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对单个系统价值在5万元以下,可分项摊入生产成本。”在当时国营企业成本支出管理严格,计算机价格又相对较高的情况下,这一规定无疑对于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988年在上海召开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议,对制定各省(市)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规划、实施对财务软件的评审等工作作了统一部署。随后,又把会计电算化列入我国“会计改革纲要”,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可以说,这次会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988年8月在吉林市召开了“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注3,会上提出了实现财务软件通用化的几项措施。后来实践证明这套方案是可行的,不久按这些方案开发设计出了一批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事业单位的通用化财务软件,并相继成立了几百家专门开发与营销商品化财务软件的专业公司,形成了庞大的财务软件市场,促进了我国财务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计算机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推广应用。

    1990年,财政部正式成立了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委员会。按照规定,我国企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同时,必须使用通过财政部门评审的软件。由于境外软件的本地化偏弱,因而要通过评审并不容易,这无形中就形成一个壁垒,这也在一定程度给了我国财务软件一个成长壮大的时间。「注2

    1994年,财政部又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对培训、长远的发展目标提出了要求。「注4

    2000年7月1日开始生效的新《会计法》,更是对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为各企业单位使用财务软件提供了法律依据。

    以上这些政策、法规的推出,都在社会舆论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推动力,为财务软件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和较好的外部环境。

    同样,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从1989年起,财政部先后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1989年)、《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1990年)、《关于加强对通过财政部评审的商品和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通知》(1991年)、《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规则》(1994年)、《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1994年)等法规。这些法规对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非常快,使得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常处于不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形势发展需要的情形,管理制度也就面临着经常修改与变换的过程。

    三、大力开展会计电算化培训

    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离不开大量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会计电算化人才,大致可以分为管理型人才、操作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1994年5月,财政部在《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初、中、高三级培训计划。拟到2000年,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的会计人员有60%—70%接受初级培训,有10%—15%接受中级培训,5%接受高级培训。在财政部文件的指导下,各地的培训工作发展迅速。1995年年底,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安、大连、哈尔滨、沈阳、深圳、广州、宁波、武汉、成都等各市财政局共审批电算化培训点215个,培训会计人员17万。「注5

    在对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培训方面,主要由财政部会计司牵头举办。例如1995年4月由财政部会计司和全国财政干部培训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三次会计电算化管理人才培训班。同年12月,会计司又在重庆市召开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座谈会,对电算化审计方面的知识、各地开展会计电算化的情况和经验、会计电算化培训具体做法以及今后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计划和任务等进行了学习和交流。

    同时,为了使各地的电算化培训规范化,1995年4月27日,财政部印发了《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共14条,对会计电算化培训的具体实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随后,财政部会计司又公布推荐了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上机实习教学软件,包括安易、万能、华正、用友、润嘉、益和、四方、金蝶、华兴、远方、新星、汇理等共15个财务软件。

    截止1998年年底,我国1200万会计人员中已经有200万人接受了比较正规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并取得了合格证书。事实证明,通过培训和发放会计电算化培训合格证书的形式使得大多数会计人员了解和掌握了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无疑对加快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四、会计电算化资料的出版

    自1990年以来,财政部为了便于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单位和使有关人员了解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法规制度、理论动态、工作规划、实践经验、国外信息等以及为帮助广大的会计人员全面理解和掌握财政部1989年65号文件及1990、1991年有关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的补充规定的精神实质,由会计事务管理司分别编写了《会计电算化资料选编》第1、2辑、《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讲解》和《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等书。

    同时,财政部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委员会工作组为了系统介绍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工作的方法、步骤、组织程序等,推动这项工作更好的开展,并且让广大的会计人员更好的了解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工作,也于1992年7月编写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方法与实践》。

篇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职能 软件模式

会计电算化促进了会计工作职能的转变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为会计管理工作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我国财会电算化工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发展,本文就会计电算化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目前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培训教材陈旧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会计电算化培训上岗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现在大多教材为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培训的内容和单位会计电算化所使用的软件脱节,实用性不强。

(2)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

各会计软件开发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在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上不一样,也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

(3)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差

财务上的数据往往是单位的商业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单位的生存与发展。不少单位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性,保密性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一些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操作者未能按照一定程序操作,对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防范意识不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毒和黑客的侵入,从而导致会计资料的丢失或错误的出现。

(4)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

在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有些单位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等模块,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功能不全。

(5)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

二、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几点对策

(1)会计电算化培训教材要与时俱进

首先,会计电算化培训教材不要一成不变,要时常更新,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目的性强,效果好。此外,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在购买财务软件时,要结合单位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否则一方面将会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会因财务软件的复杂难以操作,结果事与愿违,反而影响了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2)注重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适应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要求财会人员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还应对计算机和财务管理知识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只有掌握了比较丰富的管理知识,才能根据本单位的自身特点,利用电算化会计的特点,为单位预测、决策和控制等管理工作服务。因此,在各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会计一一计算机一一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发展。

(3)加快财务软件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化

管理型会计软件不但可以实现或辅助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中的主要功能,而且可以使它们和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尽快开发出以管理为导向的会计软件并推广使用,有关部门应结合单位的管理特点,制定全国统一的、具体的管理规定和标准。有了可操作的管理规定和考核指标体系,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才有据可依,单位的管理才能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4)规范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

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或者是通过行业会计协会制定统一的财务软件标准,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政府行政手段规定哪些行业必须使用哪种财务软件,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和开发商的管理,免得不同开发商开发的软件形成技术壁垒。无法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从而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

(5)做好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

单位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意识,把数据安全问题放在工作首位,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于财务数据应定期进行备份,重要的数据最好制作两个以上拷贝且存放在不同的地点,保证数据在损坏后可以及时恢复。并且对计算机操作系统制定合理的数据访问的用户账号、权限设置、密码,保证数据的安全。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财务软件本身有安全漏洞,要及时安装的补丁程序或升级,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6)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确保系统历史数据信息安全完整

篇3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地推行会计电算化,但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目前仍还处于生长期。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急需解决。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会计电算化必须与之适应,才能促进工作的高效率。从会计系统的情况看,各级各部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程度不一,当前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如下:

(1)一部分单位没有实行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已使用的部门、单位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的应用阶段,如工资的发放、报表的简单汇总等;(2)会计电算与手工核算并存,不具备“甩账”条件;(3)所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的规范性、适用性差,不能满足会计核算工作的需要;(4)缺乏既懂会计又能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5)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展缓慢。总之,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跟不上需要,操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门管理不够科学、安全,相应的管理措施明显与现实不符,存在漏洞;优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少,性能不完善,使用说明书不规范,不详尽;会计软件之间缺乏兼容性,致使重复开发过多,造成资源浪费;会计软件频繁升级,无法保证会计数据处理的相对稳定性;当前会计软件无法满足会计数据保密性的要求;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电算化中未充分应用,商品化软件开发推广与实际应用存在差距。

二、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力度不够

对会计电算化认识存在偏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部分财务人员错误地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只是一个形式,较为方便,没有意识到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重大意义,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会计软件的使用只局限在核算上,对于其他作用、功能不加以使用推行。其次,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加上目前各项管理都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要改变人们长期形成的习惯方式,有较大难度。再次,是许多企业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仅把会计电算化认为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标志,把计算机作为主要因素,把财会人员作为次要因素,不重视财会人员的培训;最后,由于一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不掌握,对电算化管理很陌生,只习惯于手工记账的管理。尤其对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可靠性发生质疑,造成不会管,不敢管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推广。

(二)缺乏会计电算化所需要的专业人才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在岗的会计人员虽经过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要求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表现在:(1)会计人员知识不全面。许多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比较熟悉,但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有限,而年青人则相反。要使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还有待时日。(2)计算机培训教材老化。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几年时间,计算速度提高了几十倍。软件操作系统也有质的变化。而现在的教材大多是几年前的,所介绍的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经过这样培训并通过考试的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差,只是拿个证书为而已。(3)缺乏对会计人员的再培训和定期考核,培训没有系统性。

(三)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不够

会计软件的质量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物质基础,目前财政系统使用的软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不足。财务上的有些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当前大部分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上大伤脑筋,却没有多少软件公司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系统一旦瘫痪,或受病毒侵袭,系统恢复起来比较困难,要恢复原来的数据就更成问题。尤其是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来自泄密和网上黑客的攻击等,所以,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更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性。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逐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法规政策

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例如,有些涉及软件技术开发上的具体细节规定,不能起到推动的作用,反而因规定的太死抑制了软件的自我发展,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财务软件功能的不断增加,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准则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同时,对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内部也应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规章,结合单位的实际建立单位内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以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作。

(二)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要积极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就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提高会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对电算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经常进行,并结合经验交流,使培训收到实效。只有普及型的速成人才培训,难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水平。在吸纳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三)会计软件信息系统的开发

会计电算化的有序发展离不开会计软件信息系统的开发,由于目前实施电算化还属初级阶段,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立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现状,尽力开发“傻瓜型”软件,简化操作和去掉不必要的功能。建立起完善的会计软件服务体系,对用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并针对用户反馈的意见和要求对软件进行修改和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帐的基本方式。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

参考文献:

[1]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北京:财会出版社,2003.

[2]王亚平: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J].现代会计,2006(2)

[3]路长永何玉德:会计电算化基础工作不容忽视[J].中国审计,2006(16)

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现状;建议

一、我国电算化下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无纸化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记账形式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后,均会有纸张文字的记录,并会有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文字材料。纸张上的书面资料形成会计人员所熟悉的会计证据原件,纸质材料等数据不容易被修改,使得会计业务发生后有据可查。但是,在使用电脑进行电算化处理会计业务时,纸质会计原始凭证的资料就会被记录在磁片或光碟上,由于对电子资料非法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就使得电算化显得不是那么的完美,即使使用电算化也不能避免将会计数据进行纸质化的备案,这也就使一些企业放弃了电算化的应用,而仍然采取手工记账方式,从而使得电算化的软件失去市场,也就会影响到会计电算化的进程,使其难以加快。

2.会计电算化的复合型人才的缺乏

我国长期以来会计工作相对比较落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长期处于手工化的会计核算方式,因此,我国的会计人员都是以手工记账为主要的核算方式,对计算机的使用还不够专业与娴熟;而对计算机使用脚娴熟的却又不具备会计的专业知识,这就会影响会计电算化的进程。

3.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安全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应用的软体系统在设计、开发等阶段,普遍存在着重视开发设计而缺乏对安全轻视的现象,软体设计选用的语言和资料库考虑安全性能也少,由于电算化下计算机资料库呈开放状态、易於打开也易于丢失,所以软件投入运行后会暴露诸多安全隐患,使得财务管理存在一些安全问题。目前,法律法规对电算化的管理也不够健全,这就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非常困难。

4.资金、软件等硬件的落后与匮乏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市场上所见的会计软件几乎都是针对各种大中型企业的,而对其他中小型企业通用的会计软件却十分罕见。偶尔能够找到一种两种小型企业适用的会计软件,也往往因其设计不规范或适用范围小而难以满足其他需要。所以,财务软件的缺乏便成了企业财务管理中推行会计电算化的又一障碍。

二、对解决电算化下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及措施

1.加强电算化系统管理的内部制度建设

管理系统的完善是电算化完善的关键,只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管理系统才能为电算化提供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环境。所以,要在各个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电算化系统,从硬件的系统到人员的管理都要完善。

同时,还应建立和制订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1)实行会汁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以计算机打印的书面形式保存备案,保存的有关规定需要按《会议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2)采取妥善保管存有会计数据信息的介质的措施。注意其硬件的完整保护。

(3)保证会计档案安全与完整。应将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账簿按全文档案的有关规定装订成册。只有当企业的全体员工共同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通过不断地完善和努力,才能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2.加强会计人员会计电算化的培训

会计电算化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并且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会计电算化需要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但目前,我国建立在手工操作条件下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专业的会计人员计算机知识不全面,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还不够熟练,但专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却又不熟悉会计方面的知识。因此要使得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有机结合,这就需要一些时间,来对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的培训,使其充分熟练计算机的操作。实施会计电算化,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因此,必须建立全面的培训系统,培训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并且还要培养一些对于电算化有充足的管理能力的人才,这样就将会计与计算机全面的结合在一起,使得电算化系统有充足的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形成足够的后备力量。

3.加强防止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建设

我国的电算化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而与此有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赶上发展的步伐,因此,一些利用电算化的法律漏洞犯罪的行为比较猖獗。为此我国应该制定专门的法规对此加以有效控制,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大环境,加强防止电算化犯罪的法制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建立严厉惩治利用会计电算化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舞弊行为及惩处方法;(2)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保护法律法规,明确电算化系统中哪些东西或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硬件、软件、数据库)及受何种保护和保护程度。

4.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开发会计软件

政府的正确引导是推进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直接动力。领导者要自觉充分认识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运作,各级管理部门也可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介加强对会计电算化意义的宣传,重点宣传会计电算化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提供准确、提高财务公开质量、规范会计核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各级管理部门认识到电算化对农村经营管理的深远影响,并在资金、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支持,使软硬件厂商认识到电算化的无限商机,主动加入,使广大使用者了解其意义,热情积极投入这项工作,从而加快会计电算化事业在企业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篇5

由于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提供信息全面,因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质量,改变了会计工作的面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电算化以其高效、自动、方便、准确和及时等优点正日益受到广大会计人员的欢迎。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及发展很快,但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飞速发展,相应地产生了许多新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以求共勉。

一、会计处理错误的隐蔽性

在手工操作中,操作人员要进行证证,账证,账账,账表的核对才能报送报表。因此一般非人为性错误比较容易发现并纠正。而计算机操作中,只有凭证的录入需要核对,而账证,账账,账表不再需要核对,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对一些串录或非金额性错误只有在对账时或再次检查时才能发现,因此,应加强对凭证录入工作的审核,不仅要对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进行核对审核,而且要在计算机上结合明细账进行审核,以防串录现象。

二、数据备份隐患多

在会计电算化法规中曾明确规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应坚持每天备份,且要双重备份,并分处分人保管。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部分单位不能坚持每天备份,致使机器一旦出故障,部分账务数据丢失。

2.备份的数据盘没有定期检查,一旦发生问题没有相应补救措施。

3.数据备份没有符合要求的存放场所,容易导致软盘被磁化,发生数据丢失现象。

三、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难以保障

目前市场上有数百种会计软件,有些单位还使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各软件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企业使用的软件安全性与保密性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使得舞弊者有机可乘;许多软件缺乏操作日志记录功能,对操作人、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没有具体记录,出现问题不便于追究责任;另外,数据库缺少必要的加密措施,可以很方便地从外部打开和修改,特别是一些商业软件为了占领市杨,为用户提供修改以前年度账目等功能。这些都为舞弊提供了便利。

因此,企业要完善和健全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鉴于采用电算化,原有手工操作下的内部控制制度部分丧失作用,同时计算机数据处理易于篡改、舞弊等问题,必须采取严密有效的措施。如:健全管理制度,授权控制制度,建立操作时序控制制度及操作日志记录控制制度等措施。

四、沿用传统的会计分工模式不利于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和分工协作

目前,大部分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的分工仍按照原来的手工模式进行岗位设置,这种分工模式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和电算化的有效发展。因此,应建立职能分工制度。系统维护员、操作员和数据管理员应合理分工,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根据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求,企业应配备以下人员:操作员及档案管理员各一名,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及审核员各一名。

五、会计电算化归档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资料保管期限受到限制

按《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规定,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后,其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要打印输出,而且要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但目前一般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其会计档案都是通过针式打印机打印出来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字迹往往会褪色,到不了规定的保存期限,字迹就难以辨清。为了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应明确要求所有财务资料全部用激光打印机打印,并装订成册,随同电算化备份资料一并保存。

对电算化资料保管应提出明确的存放要求和定期检查要求。明确要求企业配备必要的场所保管软件。档案管理员应熟悉这些条款,并按规定保管。财政部门可加以研究并对原有规章作必要的修改。单位应当建立计算机档案管理制度。为了防止非法改动数据,必要时可把计算机文件定义为可读文件、专用文件或保密文件,重要的文件予以加密,以加强文件数据的保护。

六、有些单位对会计电算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有些单位会计电算化开展的程度非常低,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部门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会计人员认为实行会计电算化要从头学起,以至于有些单位花钱买了计算机和软件,却没有真正使用。

因此,企业应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由于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计算机学、管理学、会计学、信息学于一体的应用技术,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已接受计算机等级培训,但与实际应用能力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缺乏既懂会计又熟悉计算机的人员,这势必会影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进程,因此单位一方面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是对现有的会计人员加紧培训。

二是会计电算化培训内容滞后,实用性较差。目前的会计电算化培训教材一般落后于会计核算对电算化的要求,会计人员通过培训所学的知识回去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七、同一行业内部财务软件的使用情况混杂

部分行业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没有从整个行业角度考虑。下属各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品种多,各种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不一样,导致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对此,财政主管部门可以规定某些特殊行业必须使用指定的财务软件,这样国家可以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财务检查、专用资金使用情况分析,单位也可以利用网络及时地进行财务报告的传送。

八、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不太成熟

目前我企业应用的财务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多,难以适应会计处理过程中的各种情况。主要有资产重组调账难,业务调整不能随经济业务的变化随时调整等,制约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会计软件应用过程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财务人员应用软件时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因此,有关部门应尽快地制定出一些具体法规加强对财务软件销售公司的管理,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市场。

九、会计电算化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

篇6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

一、背景简述

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使得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系统越来越多地被计算机所取代,会计电算化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成为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现代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为适应会计工作规范化、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伴随着电算化会计产生的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既相互配合,又密切联系的全新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二、会计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新特点

要了解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首先要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什么。国内外对会计电算化定义可一般表述为: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通过对电算化会计的明确定义,笔者结合电算化应用的硬件基础以及电算化规范,总结出以下几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新特点:

(1)会计档案的载体本身发生了变化。根据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不仅要电子会计数据,而且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这就使得电算化会计档案拥有了双重的会计档案载体,即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与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以其他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等形式在内的电子会计档案。

(2)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新的特点。由于不具备传统会计档案的直观可视性,电算化下的电子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中才可视;电子档案易被修改;电子档案的保存,受到载体本身的质量、存放环境、存储信息有效期等因素的影响。

(3)电算化操作流程及电算化信息系统维护要求带来的会计档案涉及范围的新特点。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条件下,从原始凭证的制作到会计报表的编制,都是靠人工完成的,因而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仅指那些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有关的附属资料。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所有的会计核算业务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由于计算机是一种特殊的操作工具,财务人员首先需要设计能被计算机识读的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然后才能借助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处理。由于这些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以及各种代码既是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能够运行的前提条件,又是保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故障维护查询资料,因而这些资料虽然不是会计核算活动的产物,没有具体的数据和表格,但是由于没有它们的支持,整个会计核算过程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作为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殊部分予以保存。

(4)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人员的素质与系统安全操作提出了新需要。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所从事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核算工作的各项专门方法,还必须同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知识;而对系统安全性,则更因为网络与计算机本身的原因而提高,同时也对个人安全操作使用提出了新的需要。

三、会计电算化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结合电算化下档案管理的新特点,作者归纳实际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有果必有因,笔者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电算化会计操作与规范要求,对以上问题发生的原因作出以下可能的判断;

(1)对会计电算化本身理解的偏差:许多企业的会计人员,仅仅将电算化看成自动运算做帐的工具,而忘记了它本身所应包含的管理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等功能,从而心理上缺乏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重视。

(2)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论是档案管理部门还是档案形成部门,对归档工作重视不够,档案部门缺乏必要的措施及相应的业务指导,造成档案形成部门交什么、交多少都任其自然的状况,严重妨碍了电子文件、数据的归档。

(3)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由于没有完善的、针对电子文件的制度规范,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处于无序状态。归档时仍旧沿袭手工管理时的老做法,只归档纸质文件,而且是将原来用手工记录的账簿、报表,改成了用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账簿、报表。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会计软件,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a、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b、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c、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d、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e、建立电算化软件内的会计档案管理多用户、分权限调用制度。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各项内容要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普通数据,可较大范围共享;涉及单位机密的数据,仅供一定需要的人员使用;而设计原程序文件、数据结构文件等,则只有主管人员或程序开发人员才能使用。通过这样设置,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减少人为修改的可能。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由于电算化会计,不仅仅是要实现传统会计的功能,更有其他利用计算机高速度计算、分析能力的功能,所以必须相应增加专业人才,加强对电子档案的管理,为提供更有效的会计信息打好基础;同时电算化软件维护及系统安全的要求较高,这也需要会计部门相应增加一定数量的电脑高级人才,维护日常运作,开发更合理、高效的软件。

(4)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有关领导应当高度认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并督促有关制度的建立。现今不少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单位,对会计档案资料的管理仍局限于手工管理阶段的经验,因此,应当进一步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把磁性介质档案资料的管理落到实处。

五、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展望

电算化会计档案作为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它与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如果说传统形式的会计档案是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基础,那么电算化会计档案就是电算化独特的个性,它代表着未来会计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的强大功能,必须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这一基础会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前,《电算化环境对会计档案的影响及管理要求》,《交通财会》,2001年第10期

2.李新惠,《电算化会计档案应注意的问题》,《档案管理》,2002年5月

3.郭利萍,《电算化会计档案制度的建立》,《档案管理》,2002年5月

4.部莉君、赵伟,(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的相关影响),《现代审计与会计》,2001年第12期

5.支华,《会计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财务与会计》,2002年9月

6.马玉昆,《浅谈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第l期

篇7

关键词: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质量控制

一、前言

水利系统中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大大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负担,以往的会计核算工作死板、繁琐、单调、机械,现在直接交给计算机进行简单的处理。这样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把会计电算化的准确性和效率以及规范性都改善起来。当然,在思考和提高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的质量并充分发挥自身条件的优势,从而为水利工程系统做出更多更好的服务,都要以水利系统以及行业的相关特点为基础。

二、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特点

与水利系统的传统人工会计系统方式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特点比较鲜明:首先是水利系统在处理数据时效率更高。水利系统的会计数据处理电算化一方面可以确保快速便捷,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完整以及一致,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从根源上减少由于人工计算出现的误差、返工等问题。其次是水利系统的电算化质量控制能够实现数据的代码化。水利系统的会计电算化要求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编码化,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会计数据在输入输出的过程中实现介质化。在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整个过程中处理最慢处理最复杂的就是会计数据输入输出介质化的这一个节点,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数据错误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这一问题设置相关的输入输出检验策略以此来保证数据输入输出的准确性。第四,会计数据的存储隐蔽化。会计数据都是大量的审计线索是审计人员肉眼不可见的,因为它是凭借电磁信号以及光信号的方式能够存储在相关介质里,这样对系统的改正、销毁以及复制等工作都不会有相关的记忆留下,这样就会对水利系统电算化质量控制造成很大的风险威胁。随之人工会计系统所采用的划线盖章等功能也就没有了相关的工作效应。第五,系统内部质量控制工作的程序化。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实施后,要求在系统内部质量控制中不能有任何的人工直接接触,例如权限控制和数据管理都要在相关的程序内完成。第六,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求具备现代化。在水利系统的会计电算化的质量控制工作中无论是管理、实操还是后期维稳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既具备相关水利系统电算化相关的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关的技术,还要具备一定会计知识和法律以此来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稳定。

三、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工作的问题

1、没有充分的会计电算化知识

①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以机代账”,而且还需一次投入,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出现不注重软件升级,只重视硬件换代的死板现象。②有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了解的太少,只熟练于人工的用手来在纸张上的记录,对相关的电算化工作流程并不熟悉,特别是利用计算机电算化的安全性、高效性以及保密性等特点都不了解,从而也不会想要去掌握相关的技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工作的进程。③由于人们习惯于用传统的手工记账,而且长期的习惯难以改变,并且在这之前的工作的各个方面的管理都是在手记记录的基础上的。

2、对水利系统电算化的管理基础不重视

虽然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一些工作量,但是却增加了系统的维护以及实操工作的压力,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要想实施会计电算化、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就要建立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电算化相匹配。现在,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的原因是因为水利系统的不少单位没有专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人员,只是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摸索出的经验及软件公司的指导,从而很容易出现加长人工和计算机同时工作的事件以至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任务加大。

3、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的问题严重,安全重视程度较低

在处理系统内部的质量控制等工作上必须要与其他的工作相沟通,与其他工作人员明确地进行分工,出现问题要共同商议,杜绝自行解决的现象。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在技术和要求上都有所提高,一个人身兼数职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工作效果甚至还容易出现种种问题。减少会计人员使用,以至于很多的工作规则的重要程度减少了,大家也没有了强烈的安全意识,导致大家疏忽了各个工作岗位之间相关沟通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的原则。

四、加强水利系统电算化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出现误差以及各种不确定是我们进行决策的前提,会计电算化的法制要求是质量控制。在会计电算化实施后,计算机按规定的程序生成会计资料。为了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和保证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安全,关于会计的法律出台了两个相关的规定:第一个是工作中所采用的软件必须是国家规定的;另一个就是采用的相关会计材料也必须是国家制度规定的。由于技术上、设备上、管理上及操作人员水平等方面的原因,虽然我们能够通过一个较为安全的会计软件实现资料的真实全面,但是因为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我们所收集到的材料可能会不符合相关的规定。

五、如何对会计电算化的质量加强控制

1、加强程序控制

第一,加强数据输入的管理。不仅要确保输入的数据具有准确性和完整性,还要在保存处理之前对其进行反复的检查和审批,设置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数据输入工作的监控,采取口令方式进行操作。另外,要不定时地对数据进行复检。第二,所谓的数据输入控制工作也就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工作处理控制。主要有:流程控制的处理、数据修改控制程序化处理和数据有效性检验。第三,水利相关企业要确保数据输出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输出方式主要是:屏幕存入磁性介质、显示输出和打印输出。第四,保证会计系统保密软件的安全性。水利系统的电算化系统工作中,要注意在每一个工作环节设置关卡保证安全,注意层层把关,加强监督,从而防止数据的损失和失真,和非相关人员的操控,减少问题的产生。另外还要建立相关的工作日志,对系统进行操作的人员以及操作过程都要有详细的记录,方便在问题产生时尽快找出问题的源头并及时提出解决办法,以此来保证相关工作中机密文件的安全性。第五,确保数据文件的安全性。我们采用经过二次开发的会计软件来完成数据管理系统的控制工作,均以数据库文件存放一些重要的会计数据及资料,因此我们在保证文件加密的情况下还要再次对文件的安全控制进行确保。

2、加强制度控制

第一,档案资料的管理和控制,可通过以下三方面。①控制备份,定期备份数据文件,可以用分层的形式对于重要文件进行保存。②对工作环境进行管理,最基本的防火、防潮、防尘等措施一定要做好。③对工作人员的接触进行控制,让相关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对数据存储介质进行接触,配备专门的人保存档案资料,并且制定借阅、归档制度。第二,相关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权利限制。控制系统主要存在于两个工作方面,即:实操控制和规程控制。系统操作权限的管理主要是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让每个岗位的人员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操作。要想保证系统的安全,就应制定适当的权限标准体系,使系统不被越权操作。例如,设置相关的口令才能进行操作的规定。第三,系统操作环境的控制和管理。这里主要指系统维护和系统操作。系统维护防止程序文件被非法修改,就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采取各种措施。系统操作是设置一系列的相关完整严格的工作机制确定工作方法,以防出现各种问题以及失误操作。第四,会计工作组织的管理。水利系统的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工作实施之后,会计系统工作的技术以及岗位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工作的特点和机制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工作的交流作用进一步加强,分工制度更加明确,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专人专项,减少了重复工作,各个部门之间也会相互制约,相互控制和检查,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准确性。

六、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会计电算化技术在水利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技术凭借着自身快速、便捷等优势将复杂繁琐、单调机械等会计核算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处理,在减少人工劳动时,大大提高水利系统工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针对水利系统核算工作的特点,如何利用会计电算化技术实现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完善内部的工作机制,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好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和优势,从而提高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何珊红,任泓颖.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J].商,2016,(05):125.

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档案

当今,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计算机应用到会计的实务中,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对会计核算工作走向管理的现代化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数百万家企事业单位使用了计算机和会计软件来处理会计的核算工作,有效完成了会计日常工作的记账、算账、报账等任务,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烦琐的手工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是会计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会计电算化后档案的新特点

传统的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专用材料,它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这些史料和证据具有严格的数据平衡性、时序性和严肃性,不得随意篡改。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由于产生了许多依附于计算机磁性介质上的数据与文件,财务人员的所有日常工作以及历年会计资料的调阅均在计算机上完成,随之而赋予会计档案许多新的特点。

(一)档案的范围比传统的会计档案更广。会计电算化后档案不仅保留了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档案,即纸质档案,而且还包括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和其他磁性介质上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电算化档案需要一定的软硬件环境支持。传统的会计档案不需要软硬件的支持,而且比较直观,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会计信息,而存储在磁性介质上的会计档案必须在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系统环境支持下才可以使用。

(三)扩大了会计档案的保管的范围。由于会计电算化档案实行的是纸质档案与磁性介质档案并行的管理模式,会计电算化档案的载体不仅是通过打印等输出的传统意义上的纸张,更主要的是磁性介质或光盘,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等。

(四)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档案具有易遭破坏,难留痕迹的特点,同时又受载体的质量、载体存放环境、载体存储信息的有效期等条件的影响,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更高,实行电算化的时间越长,会计档案与财务软件的升级的版本越多,即会计电算化档案更需要科学地管理。

(五)电算化会计系统对人员的素质与系统安全操作提出了新需要。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求所从事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核算工作的各项专门方法,还必须同时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和维护知识,而对系统安全性,则更因为网络与计算机本身的原因而提高,同时也对个人安全操作使用提出了新的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后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后档案资料收集不完整。会计档案收集的不完整直接影响着会计档案的内在质量,有的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使得会计电算化档案不够完整。

(二)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制约手段。会计电算化后多数单位在归档工作中,没有制定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制度、办法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单位将会计信息存储在磁盘、光盘等磁性介质上后就万事大吉了,对磁盘、光盘中的会计信息疏于管理,从而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丢失。由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升级换代很快,在不同版式本下的会计数据结构有可能不同。许多单位没有把会计软件的版本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造成会计电算化档案不能被调阅,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作用。

(三)会计人员的电子档案管理意识较弱,计算机操作能力较低。由于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操作能力较低,对电算化档案的重视不足及操作人员的时间观念不强等原因,以致不能及时按规定将财务系统中的会计资料备份到外存储中保存,有时又不能正确进行电子文档的备份和检查,造成会计资料的假备份,使磁盘上的标签与电子文档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旦因意外或人为错误造成系统数据的丢失、破坏,就不能在最短时间、最小损失下恢复原有的会计资料,影响电算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四)会计电子档案尚未真正纳入会计档案管理范畴。《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然而受企事业单位规模条件等限制,大多数已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并未将存储会计资料的磁盘、光盘等资料作为会计档案予以保存,而会计电子备份数据一般由系统管理人员自行保存,电子档案处于一种无序的、不连贯的管理状态,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随着会计岗位的调整,电算化资料大都无档可查。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的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是会计核算的信息及资料,是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各单位的领导必须加强对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建立和健全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由于实行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具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原来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有关规定没有包括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修订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制度。对采用计算机打印输出的书面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应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保存期限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二)加强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存放管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数据(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会计数据)是在会计电算化情况下的新的会计档案形式,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留有副本。为了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查询及在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时进行恢复,这些介质都应视同会计资料或档案进行保存,直至会计信息完全过时为止。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账簿、报表,由于具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作为会计档案保存,其保存期限应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会计数据(书面形成的会计账簿、报表)一致。对于电算化形成的磁性介质档案保管,要做到远离磁场,注意防火、防潮、防尘,应定期对磁性介质档案进行检查工作,防止数据的丢失。对重要的会计档案应进行双份备份后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总之,对会计档案的存放管理应做到存放有序、查找方便、妥善保管。

(三)经常进行会计数据的备份工作。由于会计电算化的会计数据都存放在计算机中,为了避免计算机意外故障和人为错误引起会计数据的丢失,要定期把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

会计资料拷贝到磁性介质或光盘上,从而形成了脱离于原计算机系统的会计档案,财务部门应把会计数据的备份文件保存好,并且在每份上要注明档案形成的时间、会计数据的内容和时间、操作员的姓名。对备份的数据资料要定期进行检查,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以防意外事件导致单位整体会计资料丢失与不可恢复性,给单位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造成无法挽救的损失。凡业务量较多、财务比较集中的财务部门应采用磁带、光盘、微缩胶片等介质存储会计数据,尽量少采用软盘存储会计档案。

(四)加强会计电算化后软件的管理和计算机的维护。会计软件是会计电算化运行的重要程序及资料,对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及会计软件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限截止到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但一般情况下,单位如遇到会计软件升级、更换以及会计软件运行环境改变的情况时,旧版本会计软件及相关的文档资料应与该软件使用的会计资料一并归档。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维护人员要经常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持机房和设备的清洁,使计算机有良好的运行环境。健全必要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措施,预防、检测、清除计算机病毒,防止病毒和意外事故因素导致计算机工作终断,影响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健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故障排除的管理措施,保证会计数据的完整性。在日常工作中还应注意收集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操作系统等方面的资料,关注软件更新换代、升级等方面信息以便为本单位财会电算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五)做好会计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好会计档案。会计档案记录着会计核算全过程的重要信息和资料,必须做到内容正确、资料完整、字迹清楚。对年终会计电算化形成的凭证、账簿、报表等要按照会计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整理、立卷或装订成册,对进行归档的会计资料要检查有关人员的签名、盖章是否齐全。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会计档案的安全保密制度,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坏、散失和泄密。对各种会计档案未经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经领导同意调阅的会计档案,应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调阅人员不得擅自复制会计档案,对调阅的会计档案在归还时,还应认真检查,防止感染其他的病毒。

篇9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覆盖面在急速扩大。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功能不断扩大。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提高工作效率、运用计算机技术代替手工记帐的基本方式。会计电算化推动了企业财会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加强了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促进了企业管理的各方面工作。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人们对会计电算化认识不足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不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经费短缺,更主要的是企业领导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正确认识,因此在软件更新及硬件投入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

(二)会计软件的局限性限制了我国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1.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过分重视财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还处于会计核算电算化的水平,仅仅实现了财务会计的电算化,没有实现管理会计电算化,更不是完整意义的会计电算化。我国大部分企业使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报表等核算内容较多, 具备管理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以及资金供求预测模块,却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查询功能也不健全,限制了电算化的管理功能。

2.软件开发商编程角度与理念不同,导致电算化软件通用性差

目前,不少财务软件厂商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导致不少实行电算化会计的企业,仍需会计人员做大量的辅助工作。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暴露出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如系统初始化工作量大,系统体积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等等,缺乏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和系统性。

3.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得不到保障

企业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至于安全,则更让人担忧,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三)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国际化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强。我国刚刚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与世贸组织还有许多差异,而世贸组织不会迁就我们,所以只有引进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则和制度,我们才能同世贸组织接轨,才能同国际接轨。国内的企业不可避免的要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市场接轨,它们所使用的软件也就必须与国际接轨。

(四)电算化专业化人才缺乏,业务技能有待提高

由于会计电算化对员工的要求比较高,既要求会计人员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技术以及保养和维护。而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大多数会计人员都已接受过计算机培训,培训的人员却主要是年轻的初级人员,熟练操作会计核算的老一代的会计人员不精通计算机,根本满足不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

(五)电算化法律法规严重滞后

目前,我国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存在着阻碍其发展的规定,影响了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另外,由于法规的不健全使电算化犯罪的控制很困难。

三、改进和加强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企业领导要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重视会计电算化。即使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也应适应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兴起的新形势,结合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方法,对现有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更新。

(二)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

系统操作员在进入系统时不仅仅增加用户口令,还可以增加一些诸如声音监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以防其他人员的进入。数据库可以采用二进制数据、函数运算方式加密,通过正常途径进入系统后,再将数据库还原操作,这样非法用户即使进入数据库也无法查看和修改数据,达到保密效果。

(三)会计软件开发走国际化的道路

会计软件开发企业应注意全面考虑产品的开发性,如软件支撑环境、开发方法和工具、软件结构、网络技术等,使软件能够跨多种平台运行、多语种支持,多种应用系统间能够实现数据交换等等,更好地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服务。

(四)加大对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力度

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维护软件正常运行。在吸收高校会计电算化毕业新生的同时,还应选拔具有一定计算机知识的会计业务骨干到高校进修计算机专业,这样新老结合,高、中、低结合的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就会形成,必将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五)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

国家应制定并实施计算机安全法律,加强对计算机安全的宏观控制,政府主管部门还应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算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明确规定每个用户的身份及允许对数据访问的范围和内容。

篇10

内容摘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现状 发展对策

会计电算化就是以先进的数据处理工具和一些实用技术,来开展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目标应是将会计电算化系统与企业的会计工作需要相统一,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服务。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了完整和准确的财务信息,提高了管理者的决策效率,从而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过程中,也不能忽视财务工作的自有属性限制,使其在发展中难免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间隔越来越短,会计电算化只有在不断的发展中完善,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自身的需要。

与国外会计电算化实践相比,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原本就起步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然而,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毫无疑问的,其当前的工作重点应是正视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在实践中获得不断的发展,为企业发展提供有益的信息支持。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发展对策,以期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虽然我国财政部对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目标作了具体的规定,即到2010年,我国80%的基层单位要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人们的思维观念中对会计电算化的地位还没有清醒的认识,会计电算化对很多企事业单位仍然是一种新兴事物,对其的认知度较低,更别说普及应用了。

特别是对于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而言,由于企业自身实力所限及降低经营成本的考虑,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更是有限。即使对于那些已经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企业来说,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的一种工具而已,只是简单地替代了手工核算,应用的重点一方面是为会计人员减轻工作负担,另一方面是提高企业财务的核算效率。然而,对于会计电算化在企业发展规划中有什么意义、其对于企业发展有什么长远影响,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二)会计电算化流于形式而缺乏实质的内容

在传统的会计活动中,会计工作人员对于经济活动的发生以及发展过程都是通过手工会计系统进行记录的,这种方式由于受限于会计工作人员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与经济活动的发展要求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没有办法为企业管理者在做出决策前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财务信息。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对传统手工会计的一些处理手段和方法等进行了改进,能够实现数据的分类以及集中存放,同时有效地实现了会计资源的共享,使企业财务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当前,很多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看到了这是会计实践的发展趋势,虽然在思想上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实践中却忽视了从自身现实情况出发,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另外,会计电算化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其提供的仅仅是核算功能,只是将会计报告由传统的手工提供改为计算机提供,浪费了会计电算化的资源,更别谈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撑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事业单位之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如何进行有效的决策,如何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对决策进行预测、控制和总结分析,是企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并在实际中加以切实的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而不能简单地流于形式,造成浪费。

(三)软件开发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催生了会计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但是,大多数会计软件开发企业过于关注会计软件使用平台及环境等与计算机技术相关联方面的提高,却不重视对会计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拓展。这不利于会计活动的规范发展,给一些人提供了进行非法会计活动的机会。

当前,会计软件企业没有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对于核算的具体要求进行相应的软件开发,往往是推出一套软件之后,希望其能适用于不同类型以及规模的用户;会计软件的集成化程度较低且通用性比较差,也是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受到限制的原因之一;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绝对机密, 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然而会计软件开发企业大多考虑的是如何对会计功能进行完善,却对财务数据的保密问题欠缺深入思考。这对于财务信息的保存和应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如果不加以切实地解决,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基础便无从谈起了。

另外,会计软件的开发应当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国际贸易不断增加且日益频繁,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也在增强,然而我国的会计软件在多国语言及多货币处理方面的能力不足,而且在与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的接轨方面还做得不到位。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会计文化,为跨国企业经营和发展服务,也是我国会计实践需要重视的方面。

(四)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缺乏

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职业,要求会计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会计专业知识,而会计电算化更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具备计算机及会计软件应用方面的知识。当前,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人员虽然在传统会计经验方面比较丰富,但缺乏计算机知识,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合,使计算机在会计电算化中的作用大打折扣。

虽然计算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会计电算化的相应培训内容仍然比较落后。会计工作人员作为企业会计活动的主体,在会计实践中具有主导作用,其所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直接影响会计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在会计电算化的要求下,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全面提高,在满足基本会计专业知识的要求之外,还要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及会计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等知识,企业应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与重视程度并加强宏观管理

在会计实践活动中,会计电算化不是仅仅改变了会计数据的存储方式、处理方法与程序,也对会计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尤为重要的是应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也是一种会计观念的改变,对会计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因此,会计电算化实践过程中的宣传工作很重要,要使会计工作人员正确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的意义及其要达到的目标,并提高企业管理者及员工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使其从思想上对会计电算化形成正确的理解。唯有如此,会计电算化的成功实施才能具有思想基础。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并不是只关涉到企业的财务部门,而且会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大部分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会计电算化活动的实施并给以积极的推动和支持,使企业各方面力量能够行动起来,同心协力建立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尽快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在提高对会计电算化的思想意识的同时,会计电算化的主管部门与机构应对会计电算化实践进行引导。在制订有关会计电算化制度时,应当考虑电算化会计信息在整个社会范围内以及在相关专业间的交流需要,对制度中诸如专业词汇、格式等的规定要做到统一规范,以实现会计电算化在全社会的推广以及相关信息的交换和应用。与此同时,要组织开展会计软件开发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引导会计软件开发企业之间共享信息,统一软件规范,以提高会计软件的集成与通用性,这样在企业层面能降低单个企业的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在行业层面也有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划

企业是否应开展会计电算化以及如何开展,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在综合各部门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的计划。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及具体实施细则。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企业间更趋向于软实力的竞争。对很多企业来说,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的要求,因此企业亟需实施会计电算化。然而,这不是一概而论的,对于一些规模较小、业务较少的小型企业而言,也许其不实施会计电算化,也能维持正常的经营管理活动,那便不用盲目开展以节约企业成本。因此,企业在决定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前,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相应的中长期规划。

会计电算化系统对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言,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要有效地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对会计电算化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具有正确的把握和认识。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应对其进行独立的开发和发展,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由于会计电算化目标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存在一致性,因此应把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使会计电算化的内容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以促进企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三)提升会计软件开发质量并规范会计软件市场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品种很多,又由于在通用性及兼容性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给会计电算化活动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会计软件开发的监管力度,统一行业标准和规范,为会计电算化实践提供技术支持,维护良好的软件开发和应用环境。

应加强在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方面的意识,因为财务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使会计数据处理手段和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应保证会计软件在数据处理和数据传输中的信息安全。因此,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并建立数据保护机构;提升企业网络的安全防范能力,对财务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密;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权限进行明确规定等。

会计软件企业应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完善售后服务,加强行业协作。会计软件企业在为企业开发出相应的软件之后,并不是一个工作周期的结束,因为加强售后服务,通过与用户的深入沟通,能够发现自身产品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为之后的技术改进提供依据,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如果将此理念和做法推广至整个会计软件行业,就能够营造良好的软件开发氛围,为推动会计电算化实践的开展和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同时也能促进会计软件行业的规范发展。

(四)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素质

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有序推进和健康发展,企业必须要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且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会计电算化人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之外,还需要具有丰富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和相关的管理理论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会计电算化实践中将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进行有效的结合,为企业管理者在预测和决策时提供数据信息支持。由于每个工作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不同,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以充分发挥每个会计工作人员的特长,在工作能力上互相补充,使整个团队的组成人员能够相互协作。在完善会计工作人员掌握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和理论结构体系的同时,也要使其能够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及企业发展对会计工作人员知识和能力的动态需求。作为会计电算化实践的推动者,企业要在内部营造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学习和应用的良好环境,鼓励和支持会计工作人员提高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能够将自身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学会自我更新知识和提升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春岚.对我国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思考[J].品牌(理论月刊),2010(6)

2.杨循杰.会计电算化的历程与展望[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5)

3.董虎斌.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及趋势[J]. 科技信息,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