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固定资产如何融资范文

时间:2024-03-05 17:50: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固定资产如何融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固定资产如何融资

篇1

笔者就上述准则和《指南》中的规定,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准则中“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对于“正常信用条件”下的付款期限准则及《指南》中均未作具体的规定,这将导致财务人员在界定所购入的同定资产是否是属于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上产生差异。企业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也可以利用这一点,使延期付款购买的同定资产在固定产和其他资产之间进行人为的选择。

(2)准则中“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现值的计算必然涉及到折现率的选择,而准则和指南中也没有明确规定如何确定折现率,这将导致不同企业或不同会计人员在对同样价款取得固定资产确定的现值不同,从而影响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的计量,也会影响各期成本和损益的确定,为企业调节各期利润埋下了隐患。

(3)准则中“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指南》中规定:对于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差额应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并摊销计入各期损益,但准则和指南都未明确未确认融资费用如何摊销。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摊销方法。

对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正常信用条件”下的付款期限,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可补充规定,如固定资产等其他非流动资产交易付款的正常信用期限为六个月或一年。这样将有助于财务人员在确定固定资产入账成本的时候是否要以现值为基础确定。

(2)折现率的选择笔者认为可参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折现率中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这样可以避免折现率的不同选择所带来的成本和损益的差异。

[例]2009年1月1日,天天公司与A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从A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价税合计1000万元,合同约定,款项分三次支付,2009年12月31日支付400万元,2010年12月31日支付300万元,2011年12月31日支付300万元,假定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10%作为折现率。

购入时:

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1000万元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400(P/F,10%,1)+300(P/F,10%,2)+300(P/F,10%,3)

=400×0.909+300×0.826+300×0.751

=363.6+247.8+225.3

=836.5(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1000-836.5=163.50(万元)

会计分录为:(单位:万元)

借:同定资产 836.5

未确认融资费用 163.5

货:长期应付款 1000

(3)《指南》中应明确规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各期摊销金额的计算方法,如可明确规定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现接上例说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各期摊销额。

每年年末应确认的融资费用摊销额:(长期应付款年初余额一未确认融资费用年初余额)×折现率

表中“应付本金余额”实际上是为购入该同定资产的实际融资额,故计算各期应确认的融资费用时应以应付本金余额(即融资额)乘以折现率,而各期分期付款额中不仅包括归还的部分本金还包括由该期承担的融资费用,故各期实际归还的本金应是各期付款额扣除融资费用部分。

2009年12月31日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 83.6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83.65

2009年12月31日支付款项时:

借:长期应付款 400

贷:银行存款 400

其他年度会计分录从略。

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 计量 折旧 管理

固定资产是每个单位开展业务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因素,也是单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的计量、折旧以及它的管理,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对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单位的竞争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同时满足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确认条件是指: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有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是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确定,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

固定资产的取得方式主要包括购买、自行建造、融资租入等,取行的方式不同,初始计量方法也不相同。

1. 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等。有时,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有可能会延期支付,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项物资,应按实际支出的购买价款、增值税税额、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并按各种专项物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应当按照“借款费用”的有关规定处理。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企业采用融资租入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虽然在法律形式上资产的所有权在租赁期间仍然属于出租人,但由于资产的租赁期基本上包括了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承租企业实质上获得了租赁资产所能提供的主要经济利益,同时承担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因此,承租企业应将融资租入资产作为一项固定资产入账,同时确认相应的负债,并采用与自有应折旧政策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地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一),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因素,1.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2.预计有形损耗或无形损耗;3.法律或者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

(二),固定资产折旧范围,除以下情况外,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各年数总和法等。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计提的折旧,应当根据用途分别计入当期损益,管理部门计提的折旧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计提的折旧计入销售费用,未使用固定资产,其计提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企业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管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不同的折旧政策直接影响产品和劳务成本中的折旧成本的多少。即使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折旧政策的改变都会使企业在同一期间的可分配利润金额有所差别,从而影响企业分配。为了更好的调节企业中各方的利益,我们必须采用合理的办法,来对企业进行合理分配。

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是重要中最重要性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企业领导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会计法》规定:“负责人对本企业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单位领导必须认真执行好《会计法》,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起到带头作用,这是解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薄弱的关键所在。

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由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没有明确的手续,致使固定资产流失;早该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做报废手续,账面上仍大量的反映。企业财务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造成固定资产账与实物不符的情况。

3. 增强企业人员的责任心。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主要取决于设备的自身质量及运行过程中的使用、保养和正常维护情况。要注重日常使用和维护,延长其使用年限。

篇3

[关键词]石化企业 供应链融资

供应链融资能有效规避投融资双方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高融资风险,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加强资金约束企业的现金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绩效水平。石化行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国民经济基础行业,资金约束是制约其经营发展和战略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结合石化企业特点,有效运用供应链融资解决其资金瓶颈,无疑对石化企业的二次腾飞有重要意义。

一、供应链融资的内涵

当前,国内外专门研究供应链融资的文献不多,并不存在供应链融资的通行定义。国外学术界一般是把供应链融资作为供应链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来研究,主要涉及供应链的资金筹措和统筹安排;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则有供应链金融、物流金融等多个相似概念。这里所指的供应链融资涵盖所有裨益于供应链良性运转而采取的融资方式,包括了供应链金融和物流金融中的有关融资理论。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看,供应链融资是指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基于供应链的关系结构及企业自身特点,依托供应链上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联结或关联方的责任捆绑,从其交易伙伴或供应链外部金融机构处获得金融支持(包括资金和信用增级)的活动及其方式。

二、石化企业及其供应链的特点

1.供应链结构复杂,管理水平不高。石化企业是石油及其化工企业的简称,主要包括专用勘探设备制造企业,原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采企业,以原油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化产品的企业,以石化产品及其附属产品为基础进行深加工的企业。石化企业数量众多,规模不一,产品品类庞杂,供应链结构很复杂。而且由于产品品质的同质化,贸易对象的随机性很强,供应链企业之间关系不够紧密,供应链管理水平不高。

2.固定资产价值高,资金流约束较大。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石化企业有数量众多、价值昂贵的厂房、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量大、资金周转较慢,且大多数石化企业的固定资产周转率偏低,企业资金流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石化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和扩建时资金缺口更大,单纯依靠传统融资方式往往不能很好解决问题,严重影响着石化企业乃至整个供应链的发展水平。

3.石化装备业存货资产数量大,流通变现能力强。存货是指企业采购的原材料、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半产品、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石化企业有数量庞大的存货资产,并且存货周转率普遍不高,占用了相当数量的流动资金,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绩效水平。同时,石化装备存货性能稳定、不易变质损毁,易于计量、仓储、保管,价值贬损的风险和物流成本较小;其中很多属于基础工业材料,通用性强,价格相对稳定,流通变现能力较强。

三、石化企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分析

石化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低的特性,给有效应用供应链融资带来了很大挑战,但是,以下几种融资模式的风险责任主体主要基于企业自身资产,不需要供应链企业之间紧密的责任关系;同时,固定资产和存货资产可观等特性也使一些供应链融资模式应用于石化企业有着天然的优势。

1.厂商租赁融资模式分析。厂商租赁是指由机械设备的制造商或经销商推荐或选定其设备用户,租赁公司根据融资合作协议为其用户提供金融租赁服务,使得设备用户只需在租期内支付约定的租金,即可获得设备使用权的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方式将融资和融物相结合,融资的需求者同时作为设备的需求者,有效增强了资金投向的确定性,既降低了资金提供方的融资风险,又使资金融通接受方获得了融资和采购过程合二为一的便捷性,使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石化企业生产设备价值很高,采用厂商租赁模式采购生产设备,实际上就盘活了这种固定资产,加大了现金流动,还能以每期支付的租金冲减企业所得税从而产生抵税效应,改善财务报表,是石化企业进行价值较大的设备采购时首选的融资方式。

2.售后回租融资模式分析。售后回租是指企业先把拥有所有权的固定资产出售给租赁公司,然后作为承租企业将所出售的固定资产向租赁公司回租使用,并按期支付给租赁公司租金的融资模式。售后回租融资是将固定资产向流动资产转换的过程,增强了长期资产价值的流动性,提高了回租资产所占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利用现有资产加速资金再循环,产生资本扩张效应。石化企业的固定资产占比很高,适合采用这种融资模式缓解流动资金困难,盘活固定资产。特别是石化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和扩建时采用售后回租的方式筹集资金,再以现款购买急需的新设备,实际上就兼顾了长期投资的需求,是石化企业战略升级时良好的融资方式。

3.存货仓单质押融资模式分析。存货仓单质押融资是企业把存货作为仓单质押给银行,银行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仓单并根据一定质押率向借款企业发放短期流动资金的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应用于石化企业能充分利用其存货资产数量和价值可观的优势,加速企业现金流动,增加投资回报。采用该融资模式的存货资产要有良好的流通变现性,质量稳定不易变质,易于计量、仓储、保管,否则质押物价值贬损的风险或物流成本高等因素将导致总体融资成本过高而降低应用效果。结合石化企业的特点,其存货大多适合作为质押仓单的商品。一般而言,存货仓单质押融资模式涉及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成本较高,是石化企业进行供应链融资的次优选择。

参考文献:

[1]“供应链金融”课题组. 供应链金融[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 财务管理

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高速公路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截至2011年末,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35万公里,总资产已超兆(亿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占80%以上。高速公路资产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如何有效地按照市场经济机制去运作和管理其庞大的固定资产,确保高速公路资产的保值增值,已经成为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

一、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内容

(一)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定义

财政部、交通部1997年颁布的《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中规定,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和其它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而财政部2006年制定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则对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没有作出明确界定。

(二)高速公路固定资产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公路及构筑物:包括路基(土方和石方)、路面、桥梁(跨线桥和跨河桥)、涵洞、隧道、防护工程等。

2、 安全设施:包括标志、标线、护栏、护网、灯杆、灯具配电控制柜等。

3、通讯设施:包括数据传输设备、业务电话系统、指令电话系统、紧急电话系统、电缆光缆外线路系统等。

4、监控设施:包括外场设备、控制中心设备等。

5、收费设施:包括中心设备、收费站设备、车道设备等。

6、机械设备:包括清扫车、压路机、洒水车、摊铺机、路缘机等。

7、车辆:包括巡逻车、生活用车、拖车、工程抢险车等。

8、房屋及建筑物:包括服务区房屋、收费站房屋、管理控制中心房屋、道班房、车库、油库等。

9、其他:包括复印机、打字机、计算机、摄像机、录音设备等。

二、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是指固定资产的购建、核算、保管、使用、调拨、租赁、出售、毁损、报废、封存、启用等业务的财务管理及实物管理。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固定资产应该由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管理,管用结合,责权结合;定岗定人管理,责任到岗,责任到人,实行固定资产归口管理:

(一)财务部门基本职责

组织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与分析工作;设置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岗位,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登记簿、台帐、明细帐、总帐;全面反映固定资产增加、转移等的动态变化,准确进行价值核算。

(二)管理部门基本职责

按资产类别和职能范围,实行部门归口的科学、有效管理,肩负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和技术数据的追踪、反馈,协同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监督、检查资产的管理使用情况。

(三)使用部门基本职责

保管、使用各类固定资产实物,配合财务部门、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工作,准确提供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和分布情况,保证固定资产完好、无损。

三、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

由于管理部门、使用部门接触到的只是某一类或某几类固定资产,而财务部门接触所有类别固定资产,所以财务部门应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认为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夯实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协调资产相关部门之间的业务衔接,办理资产管理的具体业务等日常性工作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资产管理工作规定和公司规章制度,负责制定公司资产管理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按照公司对资产管理的要求和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结合公司现状和管理需要,逐步建立健全公司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具体细则;

2、根据公司资产管理规定,组织或协助办理资产管理的具体业务。负责协调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及业务衔接。组织统购公司计划内资产的竞价采购手续,协助办理公司资产的报废、出售、调拨等处置手续,协助办理建设资产的竣工移交手续,协助办理其他涉及资产交易和处置事项等;

3、夯实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及时准确计算各类资产价值,编制各类资产统计报表。设置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岗位,配合其他部门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帐,准确计提资产折旧,逐步完善资产管理的原始和基础资料,定期编报各类资产统计报表,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公司固定资产实际情况;

(二)强化资产预算管理、推进资产项目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分析等阶段性工作

1、强化公司年度资产预算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审核公司固定资产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加强对计划外资产的审批控制,监测公司年度资产预算的执行进度,协调资产预算的期中调整, 考核资产预算的年终完成情况。对年度资产预算进行全面、动态管理;

2、推进资产项目管理工作。包括组织专项资产的评估,参与公司资产项目的收购以及重大资产处置工作,并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组织做好资产减值测试工作;

3、加强资产管理的分析工作。编制各类对内对外资产分析报表,针对资产管理活动中产生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公司经营层,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合理配置固定资产,努力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组织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和专项检查工作

1、根据资产管理工作实际需要,在年度财务决算前组织协调公司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协调成立资产清查盘点小组,督促清查盘点进度,报送报送清查报告及处理建议。

2、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要并结合清查盘点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资产的专项检查工作。

(四)完成资产档案管理等其他资产管理工作

1、加强资产档案的管理工作。及时整理并移交各类资产管理档案,包括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各类统计分析报表以及资产项目的评估报告等;

2、组织对各级固定资产管理单位和人员的业务指导和日常考核;

3、完成其他资产管理工作。

四、高速公路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提升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经营公司已经形成了数量庞大的固定资产,而高速公路具有投资周期长、资金积聚程度高等特征,鉴于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性, 高速公路经营公司迫切需要把自己所掌握的庞大公路资产变现, 让固定资产流动起来,获取资产现金流。这是固定资产财务管理的升华。

本文推荐用资产证券化的融资方式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不失为获取高速公路资产现金流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因为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基础是具有可预测的稳定现金流入的资产,这对流动性较差但现金流稳定的高速公路资产是一种较好的存量变现方式。

(一)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及条件

1、资产证券化是以项目所属的全部或部分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资产所能带来的稳定的预期收益为保证,经过信用评级和增级,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证券来募集资金的一种项目融资方式。通过资产证券化融资,将流动性差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净流量的资产,通过一定法律和融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的风险和收益要素进行分离和重组,将其转变成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的证券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这种融资方式是由原始权益人将其特定资产产生的、未来一定时期内稳定的可预期收入转让给特殊目的机构(SPV),由SPV将这部分可预期的收入证券化后,在国际或国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由于资产证券化的方式隔断了项目原始权益人自身的风险和项目资产未来现金收入的风险,使其清偿债券本息的资金仅与项目资产的未来现金收入有关,加之由证券市场发行的债券由众多的投资者购买,从而分散了投资风险。

2、资产证券化应具备资产、制度和市场三方面基本条件。资产条件包括基础资产必须能够产生稳定可测的现金流,具有低违约率、低损失率的历史纪录,本息的偿还能够合理分摊在一定的时间区间,具有一定同质性和分散性,具有广泛的地区分布等。制度条件主要是指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通过一系列交易过程实现的,交易过程是在现行的法律和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条件主要是指现阶段的市场必须具备能够履行职能的相关主体,如投资者、信用增级机构、评级机构、资产证券化产品有可以发行和交易的市场等。资产证券化实质是对证券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要素在发起人、发行人、信用担保机构、投资者等主体之间进行分离与重组,保证证券化资产能产生预期稳定的现金流,并按时支付给投资者。资产证券化这种融资方式对高速公路项目来说具有许多超越传统融资方式的优越性。

(二)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流程

1、资产证券化融资的首要任务是根据资产重组原理构建资产池。原始权益人(发起人)根据自身融资需求和现有金融资产情况,选择在未来可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具有一定的同质性的资产作为基础资产,汇集组成资产池。

2、根据项目融资的需要设立 SPV。原始权益人把基础资产真实出售给 SPV,资产从资产负债表“资产”栏目中剥离,从而实现受托资产与发起机构破产风险的隔离,这是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核心所在。原始权益人与新成立的 SPV签订销售合同或协议,将资产池中的部分资产出售给 SPV。根据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如果原始权益人发生破产清算,被证券化的资产将不作为清算对象,从而用破产隔离的办法实现证券化资产的“真实出售”。

3、为增加基础资产的信用度,SPV 必须对整个资产证券化交易进行信用增级,以提高所发行证券的信用级别。

4、完成上述步骤后,特别目的机构聘请信用评级机构对将要发行的证券进行正式的发行评级,然后由证券承销商负责向机构投资者发行证券,并将募集的资金用于项目建设或购买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

(三)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及意义

1、对于高速公路的建设来说,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对其建设资金多元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一可有效的改善财务结构,提高资金利用率。第二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等级,降低融资成本。第三可以实现真实出售,进行破产隔离,规避融资中所存在的风险。第四对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高速公路项目都适用,不会受到局限。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的原始权益人可以通过证券化获得所需资金,而那些希望获得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机构或个人购买了资产支持证券,各得其所。

2、简言之,借助资本市场的平台,资产证券化为原始权益人创造了流动性,为投资人提供了投资机会,高速公路资产盘活了,同时新建公路项目也获得了资金。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最终促进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因此,在拓宽我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融资渠道势在必行的情况下,将资产证券化这一通过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方式引入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中,无论是从盘活巨额的存量资产角度,还是从资产证券化在高速公路建设融资的实践发展角度看,高速公路进行资产证券化融资都是一件十分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

总之,在我国当前阶段,高速公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日益庞大的固定资产如何管理必将引起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的高度关注。希望财务部门站在整个公司的层面,和资产管理、使用部门一起对高速公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盘活资产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交通部.高速公路公司财务管理办法[R](1997)财工字第59号

篇5

关键词: 用益物权; 公路收费权; bot业务

一、引言

用益物权是物权的一种,用益物权人以对他人所有的物直接支配为前提获得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我国《物权法》具体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四种用益物权,但是用益物权的范围是比较广泛的,需要特别法进行规范,比如《公路法》中的公路收费权。用益物权人具有使用物的无形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又必须以实物为依托,然而实物又不为该权利人所有。因此,用益物权具有“有形资产无形化、无形资产有形化”的特点。

对于用益物权会计处理问题,国内学者曾经做过许多有益的探析,如刘文成(2003)、马贤明和郑朝辉(2004)、张维宾(2004)等,但是这些学者都只是根据当时我国会计实务中对用益物权的会计处理提出理论上分析并提出建议。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用益物权的会计处理问题日益凸显,2008年8月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财会[2008]11号,以下简称《准则解释第2号》),该解释的第五项首次提出了对“企业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ot)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的会计处理,其中涉及公路收费权的会计处理问题,用益物权的会计处理得到进一步明确,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本文将以公路收费权这种用益物权为例,浅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用益物权的会计处理原则和其中涉及的问题。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路收费权的会计处理

为了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国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其中bot方式是一种重要的方式。bot是build operate

transfer(建设-营运-转让)的英文缩写。bot方式主要是政府吸引非官方资本加入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投融资方式。这种方式的运行特征是:政府与非官方资本签订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将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一定时期的经营权交给非官方资本组建的投资机构,由该投资机构自行筹集资金进行项目建设和经营,在特许经营期内收回投资成本并取得合理利润,经营期满后将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bot方式早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利用bot方式吸引外资的首例是深圳沙角b电厂。我国各级政府对bot方式非常重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建成了很多bot项目,首例规范化bot公路项目是于1995年竣工通车的京通高速公路,此外广深高速公路等bot试点工程也取得了预期效果。

对于企业的bot业务如何恰当地反映资产、收入和成本等的会计核算问题一直没有统一的规范。这不利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评价、投资建设企业的发展以及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管理。《准则解释第2号》的对企业bot业务的会计处理指出了依据,也为企业公路收费权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调整和规范。

企业bot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主要涉及通过bot业务建成的项目的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项目建成营运后的收入和成本的计量。以公路投资建设企业为例,实际上就是公路收费权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以及公路收费权的后续计量问题。

《公路法》第59条规定国内外经济组织可因依法投资建成公路和受让方式取得收费公路的公路收费权。以前我国会计实务中对于通过投资建成取得的公路收费权作为固定资产核算,而通过受让方式取得的公路收费权则作为公司的无形资产核算。然而实际上在此之前深沪两地上市的路桥类上市公司基本上将路桥收费权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准则解释第2号》规定bot业务应当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就是围绕“特许经营权合同”进行的,对合同授予方和合同投资方以及特许经营权合同的约定提出的要求。其中,对企业bot业务描述为:“合同投资方按照规定设立项目公司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项目公司除取得建造有关基础设施的权利以外,在基础设施建造完成以后的一定期间内负责提供后续经营服务。在合同期满,合同投资方负有将有关基础设施移交给合同授予方的义务。”因此,可以认为该项解释规定是针对上述“项目公司”对建设项目的资产入账、项目营运收入和成本确定的会计问题的规定。

《准则解释第2号》解释中规定“bot 业务所建造基础设施不应作为项目公司的固定资产”。既然基础设施是由项目公司进行投入建设的,为何不能作为项目公司的固定资产?根本原因在于项目公司不拥有该基础设施

的所有权,而只是通过bot方式取得的用益物权。这类似于具有融资性质的租赁,如果将其确认为项目公司的固定资产,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不协调。

项目公司建设取得的该项资产不能作为固定资产,只能作为金融资产或无形资产。《准则解释第2号》规定将该项资产确认为金融资产的条件是“合同规定基础设施建成后的一定期间内,项目公司可以无条件地自合同授予方收取确定金额的货币资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或在项目公司提供经营服务的收费低于某一限定金额的情况下,合同授予方按照合同规定负责将有关差价补偿给项目公司的,应当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金融资产,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处理。”实际上是将资产确认为一种“应收款项”;而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条件是“合同规定项目公司在有关基础设施建成后,从事经营的一定期间内有权利向获取服务的对象收取费用,但收费金额不确定的,该权利不构成一项无条件收取现金的权利,项目公司应当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无形资产。”比如对于公路经营企业来讲,这项无形资产就是其获得的公路收费权。

按照《准则解释第2号》的规定,公路经营企业通过投资建造取得的公路收费权,只能确认为金融资产或无形资产,不能作为项目公司的固定资产,这就从制度规范上否定了此前我国公路经营企业将投资建造取得的公路收费权确认为固定资产的会计实务操作,也是对《公路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19号)中相关规范的重要调整。

那么,项目公司确定的该项金融资产或是无形资产应该如何计量呢?若项目公司提供实际建造服务,在建造期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确认相关的收入和费用,若项目公司未提供实际建造服务,将基础设施建造发包给其他方的,不应确认建造服务收入。另外,建造过程如发生借款利息,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处理。项目建造完成后将资本化金额全部转入“金融资产”或“无形资产”。

对于确认资产的后续计量,《准则解释第2号》提出了三条相关的规定:第一,基础设施建成后,项目公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确认与后续经营服务相关的收入;第二,按照合同规定,企业为使有关基础设施保持一定的服务能力或在移交给合同授予方之前保持一定的使用状态,预计将发生的支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处理;第三,按照特许经营权合同规定,项目公司应提供不止一项服务(如既提供基础设施建造服务又提供建成后经营服务)的,各项服务能够单独区分时,其收取或应收的对价应当按照各项服务的相对公允价值比例分配给所提供的各项服务。

综上所述,对于公路收费权这种用益物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或者无形资产,其中涉及建造和借款费用的,按照相关准则处理,后续计量则同时涉及收入准则和或有事项准则。因此,对于用益物权的会计处理散见于各项具体准则,而没有独立的具体会计准则进行规范。

本文将分析这些会计处理涉及的问题及企业会计准则对用益物权相关处理的合理性。

三、相关问题的分析

公路收费权具有初始投入大和后续支出大的特点,因此,本文将从公路收费权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以及后续计量两个角度来分析相关问题。

(一)公路收费权初始确认和计量套用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准则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会计实务中曾经将公路收费权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但是毕竟公路实物资产并不属于企业拥有,因此,如同土地使用权和融资租赁资产一样,不能作为企业自身的固定资产核算。

但是公路收费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也存在一些问题。正如周国光(2009)认为将公路收费权确认为无形资产还需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在现实中大多数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公路经营企业由地方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或交通部门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这些企业一般不需要参与竞标,建设的经营性公路一般也没有明确的经营年限,所以不应该把这类公路建设视为bot业务;再如,《准则解释第2号》中没有明确哪些属于公路收费权所依托的实物资产,即收费期限届满后应该移交给合同授予方的实物资产,这部分应该确认为无形资产,而其他相关实物资产如收费设施应该确认为固定资产。因此企业在资产初始确认中应该很好地区别两者。与以往的无形资产准则相比,新的无形资产准则有了很大改进,特别是在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方面,并且允许运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使得新的无形资产准则比以往的无形资产准则更适合于公路收费权的会计处理。但是毕竟公路收费权是特殊的无形资产,因此在初始计量时应该区分哪些属于费用化部分,哪些属于资产化部分。

(二)公路收费权后续计量问题

公路收费权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可操作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在后续计量中,固定资产准则对于后续计量提出了详细的规范,特别是对于其支出的资本化和费用化作了规定;而公路收费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后所发生的收费公路养护支出以及经常性支出等的会计处理不论从《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还是从其应用指南来看,都没有明确。因此,实务中采用固定资产核算反而更具有操作性,这就是很多企业把公路收费权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原因之一。

对于公路收费权的经营成本计量,如果将公路收费权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应该考虑其摊销方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17条规定: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这样,在企业无形资产的摊销方面给予企业较大的盈余管理空间。

四、结语

我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很多自然资源和关键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是这些资源往往直接由某些经济组织使用和收益,因此我国存在大量的用益物权,如土地使用权、公路收费权、采矿权和捕捞权等。同时,用益物权具有特殊的性质,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双重性质,而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准则各具特色,在各方面的规定详略有别,无论是使用固定资产准则还是无形资产准则都有缺陷。因此,本文认为最好能够出台相对独立的会计准则或是准则解释,对我国用益物权的会计处理进行更加系统、合理的规范。

【参考文献】

[1] 马贤明,郑朝辉.用益物权会计初探:以路桥收费权为例[j].会计研究,2004(7):35-38.

[2] 辛焕平,和丕禅.关于我国开展bot方式的现状及思考[j].商业研究,2003(10):124-126.

[3] 张维宾.bot方式建设项目运营后的会计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04(10):37-40.

篇6

一、增值税转型提供更稳健的资本结构

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允许抵扣购进固定资产的增值税,消除我国转型前重复征税因素,降低设备投资的税收负担,有利于鼓励设备投资和扩大需求,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升产品品质、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转型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因不再包含购置时的进项税额而相对降低,从而致使企业在有效使用年限内相应折旧额减少,推动企业盈利水平提升,进项税额抵扣当期销项税额,使企业应交税费减少,减少货币资金的占用,从而提高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提供更稳健的资本结构。

二、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对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影响

消费型增值税税制下,可以抵扣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计入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减少,同时企业的应交税费也相应减少,固定资产与流动负债同时等额减少,企业的净资产相应增加因进项税额抵扣,少计入资产价值部分对当期折旧减少而增加的净利润,因抵扣的进项>当期折旧,所以企业购置当期的资产总额减少。

(二)对企业各财务指标的影响

在资源即定的情况下,增值税转型后较增值税转型前,同一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均较增值税转型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好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等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和确定利率的重要指标。一般来说,一家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越高,其偿债压力就越小,企业财务风险越低,银行的贷款就越有保障。

(三)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减少企业的增值税支出和以应交增值税为税基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的支出;同时,由于增值税转型从而降低新增固定资产每期提取的折旧额,从而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或管理费用,不考虑企业因增加固定设备而提高的生产力,提升产品产销量,在企业销售不变的情况下,销售成本,管理费用,主营税金及附加的减少,必将等额增加企业利润总额,净利润的增加额为利润总额×(1-所得税税率)。

(四)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当年投资固定资产对于现金支出的影响一般高于新增固定资产使净经营现金流量有所增加的影响,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中的利息支出也会有所上升,以后各年的现金流量变化,取决于新增固定资产对经营现金流量的增加额与利息支付及债务偿还所流出的融资现金流量之差。

(五)对企业固定资产项目更新改造的促进作用

增值税实行消费型税制,可以抵扣购进设备所含的增值税,节约了企业货币资金,可以调动企业增加机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大再生产。

三、 转型后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在固定资产采购中如何充分利用好政策优式

1、适时的选择采购时机

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必须对固定资产投资作出财务预算,结合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合理规划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分期分批进行固定资产更新,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与企业财税目标的相互配合。

2、选择有条件的供应商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设备投资有促进作用,企业存在扩大设备投资的政策激励,从而对企业收益产生影响。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时除条例规定不得抵扣外,必顺选择能提供增值税转用发票的供应商,固定资产在购置时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固定资产运输也需取得相应的可用于抵扣的运输发票。且同等条件下,选择购置不需自己安装的固定资产,充分利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值收益;如设备购买后需要自己安装,安装过程中耗费的材料费用,取得增值税专用发发票尚可以抵扣,而安装过程中耗费人工费及无法取得增票的支出无法实现抵扣,不能将增值税转型的投资正效应充分为企业所用。

(二)企业购入并抵扣的固定资产的管理

1、确保所采购的固定资产均为企业所需

消费型增值税较生产型增值税有节约当期税收支出,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采购固定资产时应充分合理、用活、用足这一政策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服务。忌讳盲目扩大节税,创利等正面效应,在购置新设备时选择少支付税费多方案,不考虑或少考虑,设备日常运行成本、维修保养成本、使用效率、安全系数、对促进企业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因此企业采购新固定资产时充分考虑经济环境、企业的财务状况、新设备的运行成本、使用效率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决策。

篇7

[关键词]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1. 019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1- 0030- 01

1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相关问题

1.1 固定资产范围的界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三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可见,前者界定的固定资产范围比后者的小,是不包括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的。

1.2 不得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处理

(1)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如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等。机器、机械、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专门用于非应税项目、免税项目等,其进项税额也不得抵扣.

(2)非正常损失的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如因管理不善而造成固定资产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的损失。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因自然灾害导致的损失不属于非正常损失,不需作进项税额转出。

(3)纳税人自用消费品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对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但如果是外购后销售的,属于普通货物,仍可抵扣进项税额。

(4)房屋、建筑物以及用于不动产的在建工程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一是房屋、建筑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不管是否与生产经营有关,房屋、建筑物均不得抵扣。二是用于不动产的在建工程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

1.3 出售固定资产的处理

目前,出售固定资产要征收增值税,财税[2008]170号文件规定,自 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应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1)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9年1月1日以后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适用税率征收增值税;(2)2008年12月31日以前未纳入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试点的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2008年12月31日以前购进或者自制的固定资产,按照4%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

2 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2.1 “与生产经营有关”难以判断

税法规定,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但在实务中,如何判断是否“有关”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比如是“直接有关”还是“间接有关”;管理行为是否“与生产经营有关”。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建议对于“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固定资产,只要不在反列举之列,都可以进行抵扣。

2.2 “实际发生”时间很难确认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国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70号)规定,纳税人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2009年1月1日以后实际发生,并取得2009年1月1日以后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注明的或者依据增值税扣税凭证计算的增值税税额。首先,税务机关和企业对“实际发生”时间的理解不同,企业认为应按固定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或工程决算完毕交接使用时间来确认,税务机关认为应按销货方销售该固定资产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来确认。其次,企业以各种理由不提供固定资产的实际购货时间资料,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设备品种多或销货方在外地,难以核实确认固定资产购进时间。再次,付款方式、设备验收方式等的多样性也给“实际发生”时间的确认增加了难度。因而建议采用货物交付与付款双重标准来判断“实际发生”与否。

2.3 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大额进项税抵扣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8号的实质:生产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进行采购,增值税视同一般的自我采购处理,其进项税按现行增值税有关规定予以抵扣而无须转出,且允许

追溯调整。那么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进口的设备,比如租赁租金上亿元,在10年内分20期支付,在进口该设备时需要按融资租赁设备的租金总额一次性在海关交纳增值税,能否在取得海关完税凭证的当期,将该进口发票的增值税一次性抵扣呢?目前没有明确规定,笔者理解为可以一次性抵扣。

2.4 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转出难以操作

篇8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问题思考

一、 企业筹集资金的有关处理

新准则中,企业筹集资金的来源主要有债权人的资金投入和所有者的资金投入。对于所有者的投入资金按其所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份额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超过份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企业应当以实际收到的金额入账。这种处理方法与新的《公司法》中的有关规定有一些矛盾。新的《公司法》出台以前,《会计法规》和《公司法》中所规定的企业所有者的出资额相一致,企业在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的注册资本和企业实际收到的资本金是相同的。而2006年新出台的《公司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第八十一条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发起人认购的股本总额。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在缴足前,不得向他人募集股份。”因此,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新《公司法》允许企业在成立时,所有者可以分期缴付注册资本。这样,就与企业实际收到的资本金有差异。现行会计准则要求按实际收到的金额计入“实收资本”或“股本”,未收到的部分不在账面上加以反映。笔者认为这种处理方式不妥当,没有完整的反映企业的债权。因为在新的公司法第二十八条中规定:“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所有者对公司实际上已经形成了法定的出资义务,因此已认缴还未缴付的部分实质上已经形成了企业对所有者的一种债权,并且金额是确定的。因此 ,根据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将其作为公司的一种应收而未收的债权,单独设置会计科目“应收出资款”进行核算。并且为了体现资金的时间价值,对于“应收出资款”按一定的折现率后的“现值”进行核算,差异部分记入“未确认融资费用”,在规定的期间进行摊销时冲减“资本公积”。

二、固定资产的有关处理

1.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二章确认中,固定资产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同时还规定了固定资产还必须同时满足下列的确认条件,才能予以确认:(1)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同时符合上述要求的资产才能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笔者认为这个判断标准太过粗化,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差。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关内容再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列出每种具体的判断标准。

2.关于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有关问题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三章中规定:“固定资产应当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不同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其成本的构成不同。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该规定没有考虑存商业折、现金折扣的问题。而现实交易中大量存在这样的问题。在IAS16规定:具备确认条件的不动产、厂房和设备项目,应按其出版计量。其中成本中的购买价格是扣除商业折扣和回扣的、包括进行关税和不能返还的购货税款在内的购买价格。因此,在IAS16中就这些问题考虑了。笔者认为,对于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区分情况加以规定:(1)存在商业折扣的情况下,应扣除商业折扣;(2)存在现金折扣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成本按扣除现金折扣后的净额计价,现金折扣的金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在实际发生现金折扣时,确认为“财务费用”。

3.关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有关问题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二章中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笔者认为该规定太过笼统,存在有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经营在这个规定中的“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固定资产,而没有包括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因此,关于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应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在本准则中没有规定。(2)后续支出的入账金额金额如何确定。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应作为资本化支出,单独设置“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科目进行核算,在改良后剩余的租赁期内按其受益的对象进行摊销。对于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入账金额应该以后续支出后的固定资产所能带来的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入的现值为限额。当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实际成本大于后续支出后的固定资产所能带来的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入的现值时,其差额作为当期损益,计入“营业外支出”。 当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实际成本小于后续支出后的固定资产所能带来的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入的现值时,按实际支出的成本金额入账。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增值税改革

我国现行的税制制度是增值税营业税并行,两税并行存在着税负不均衡的现象。营业税改增值税后首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税负,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减轻企业的负担;其次,营业税改增值税后,无论是在购买钢材、水泥、施工机械都可以获得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实现进项税的抵扣,促使增值税形成一条完整的价值链;再次,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可以促进施工企业扩大运营规模。税收政策的变化必将对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等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营业税改增值税对账务处理的影响

根据税额与价格的关系,税可以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从销货方或者劳务的提供方来看,营业税被取代前后,其主营业务收入由不含营业税在内的营业收入变为剔除了增值税税款后的营业收入,入账金额变小。从购货方和劳务接受方来看,因增值税的可抵扣性,营业税被取代前后,固定资产中的不动产与无形资产,他们的入账金额也不一样。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1、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 其价值变动对企业总资产的内部结构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并引起资产负债表内如固定资产原值、应交税费和累计折旧 等相关项目的变动。增值税取代营业税后,固定资产原值的入账金额会减少,累计折旧会减少,应交税费中,应交营业税将不再有,其期末余额也将减少。短期来看,资产、负债都会降低,但是提高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例。从较长角度看,增值税取代营业税后,随着利润的增加,资产规模的扩大,无论是企业资产总额还是负债总额,都会不同程度的增加。

2、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

从短期来看, 营改增后原来列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营业税将不再在此科目核算,减少了相关的营业税金及附加额,相关的成本费用会减少,利润就会增加。从长远来看,企业税负减轻,成本费用降低,利润增加,会刺激企业扩大投资促使企业不断发展。

3、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三类实际上,增值税代营业税后,有很多因素在影响着企业的现金流量。

对投资活动的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大型施工企业会新购进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以满足生产需要,由于增值税的可抵扣性,在现金流量表上显示为公司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但相比营业税,现金流出较少。

对经营活动的影响:营改增后,企业的成本费用降低,增值税额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也由于增值税额减少而有所上升。

对筹资活动的影响:建筑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必然会扩大投资,加大融资力度。从短期看,由于借入本金和募集到的股权影响,融资产生的现金流入将增大;从长期看,融资的阶段性以及融资产生利息压力将使筹资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下降,也增加了企业的还债压力。

二、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对建筑企业财务会计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

目前,很多建筑企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在市场进行着激烈竞争。但,我们知道,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快,从而导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因此企业面对的工资与成本不断增加的压力,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所以建筑企业应大力鼓励技术革新,提升水平,实现产业转型,结构不断优化。

(二)优化内部管理,提高核算水平

在建筑企业中,增值税很容易被忽略,因为日常接触很少,而且通过科目或者财务报表的方式直接表现出来还是比较不常见。为了更好的适应营业税改增值税,建筑企业及期财务会计人员应注意一下方面:

首先,应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学习力度,加强对增值税税法、建造合同等专业知识的培训,在健全完备的会计核算制度下,财务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先进的会计核算能力与技巧,能够精准地核算销项、进项等税额,并配备有效的发票体系。

其次,由于征管部门对企业的纳税控制管理要求很高,增值税采取的是凭借专用发票实现税款的抵扣,企业应促进建筑施工现场的信息化建设,努力克服因项目地域分散而带来的交通、通讯不便利等一系列困难,着力增强会计核算的效益与水平,积极建立与健全账务资料的处理系统,加强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尤其是在增值税其相关专用发票开具认证、取得、抵扣等一系列环节的配备及其防伪功能的税务控制系统广泛应用等。防止增值税的扣税凭证的取得不完整的情况发生。

(三)加强纳税筹划,减轻企业税负

营业税改增值税,税收政策的变化无疑给企业税收筹划以新的空间。建筑企业应在获取真实、可靠、完整的筹划材料的基础上,选准筹划切入点,制定正确的筹划步骤,才能做出最符合企业要求的有效的筹划方案。如对纳税人身份的筹划,施工材料采购的筹划,固定资产购进的筹划等,如何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从而达到合理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是需要每个财务会计人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的。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将进一步获得巨大空间,也将进一步地完善与发展,必将推动建筑企业在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制度与体系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胡玉兰.增值税取代营业税对企业财务影响浅析[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1.

篇10

关键词:企业核算 计提折旧 固定资产 折旧方法

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市场中迅速涌现了大批的企业,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刺激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与发展。而在这些企业的发展中,有些企业抓住机遇而迅速壮大,成为当前颇具规模的大型企业,而有些企业则因管理不善、资金短缺等原因而慢慢衰落,甚至倒闭。这些倒闭的企业或工厂最终的出路大多是被大型企业吸收合并。而在企业吸收合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以核算企业的实际资产和价值。另外,在企业日常的运行中,也常常会需要用到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方法来确定企业的总资产,为经营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明确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折旧的含义

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为企业提供长期的服务,具有为企业带来长期经济效益或服务潜能的能力。然而,与土地不同的是,建筑物、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服务能力是有限的。随着资产的使用,这种未来经济效益或服务潜能会逐渐减弱以致衰竭。为了遵循配比要求,既然企业的固定资产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的收入,那么为取得这些长期收入而投资与固定资产的成本也需要在这一长期内与这些收入匹配,这就要求将固定资产的总成本在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期间内分摊为费用,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正确配比,这一分摊固定资产总成本的过程就称为折旧。

折旧是一种成本分摊过程,并不是资产评价的程序,它既不代表固定资产市价的变动,也不代表固定资产价值的减少。同时,折旧的目的是为了将已耗用的固定资产成本转为费用,也并不是为了资产重置,更无法产生重置资金。

二、计提折旧的范围

我国最新固定资产准则认为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里所有的固定资产包括在用的房屋和建筑物、设备、仪器仪表、运输工具以及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等,也包括企业未使用、不需用的以上固定资产。

与以往的企业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准则将企业计提折旧的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固定资产,包括了会计制度所规定不需要计提折旧的未使用、那个的不定资产。显然,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到了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固定资产即使不处于使用状态但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无形损耗同样存在。

在考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范围是,要注意的是企业以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前的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未提足折旧前提报废的固定资产以及按规定单独入账的土地等不需要计提折旧。

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习惯于对当月新增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第二个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第二个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对于企业的运行管理与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算呢?在进行折旧时,如何合理的将企业固定资产的投入资金分摊到资产使用年限内的企业资产开支中去呢?一般来讲,固定资产折旧可以通过匀速折旧、加速折旧和慢速折旧这三种方法来实现。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会计工作经验,在对新会计准则中对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规定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采用匀速折旧和加速折旧的方法来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更符合现代市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

1、匀速折旧法。

匀速折旧法假定固定资产对每个服务单位的效用是相同而定,因而可以按一定的标准平均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每个服务单位分摊的成本额都一样,单位折旧额相同。根据服务单位的不同,常用的菌素折旧法主要有直线法和工作量法。

(1)直线法。

直线法又称年限平均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总额平均地分摊到估计是用年限内的方法。它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是随着时间的消逝而减退的,与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程度没有关系。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每期折旧额都是相等的,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表现为一条直线,直线法的称呼也由此而来。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又称作业量法,是指按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计算折旧额的方法。这种折旧方法是以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将这个比率称之为折旧率,以后每期的折旧额就直接根据固定资产原值乘以这个“折旧率”即可。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量有不同的量度,如机器的工作时间或生产数量、卡车的行驶里程、飞机的飞行时数等。工作量法实际上是直线法的一种变形,它考虑到了固定资产对公司收益的实际贡献,比较适用于运输汽车和大型精密机床等价值较高、损耗取决于使用程度,并且使用情况在各期有大幅度变动的固定资产。

2、加速折旧法。

所谓加速折旧法就是指在对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时,将固定资产的预期使用年限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开始使用的初期阶段对固定资产进行较多的计提折旧,而在后期则相应的减少计提折旧,进而加快固定资产的折旧速度。

企业之所以会广泛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主要是考虑到固定资产在最初使用时性能较为优良,工作效率也更高,为企业带来的收入也相对较大。而在后期的使用中,固定资产会产生一定的损耗,会降低其工作效率以及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折旧中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很好的适应企业经济收入的变化,使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不会产生较大误差和波动。通常在采用加速折旧法进行折旧时会以年度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方法进行。

(1)年度总和法。

年度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折旧率来计算每年的折旧额。年度总和法是一种变率加速折旧法,固定资产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即应计折旧总额是一个固定的数字,主要是靠折旧率的变动来达到逐渐减少折旧费的目的。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定率加速折旧法,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来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