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建设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05 17:4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文化建设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浓厚社区文化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居民群众文化素养。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文化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提高文明素养、争做文明居民”、“除陋习,树新风”等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读书、健身、歌咏、舞蹈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加居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自豪感。二是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做到文化上墙,文化入心,文化育人,在继承民族精神、弘扬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塑造富有时代特征、地方特色的文化精神,组织社区居民群众追求崇高道德,弘扬先进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创建文明和谐社区。三是在全社区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居民”等活动,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不断扩大文明创建活动的覆盖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全社区文明程度,推动社区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社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区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
什么是社区文化,社区文化应当怎样建设?社区和上级部门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把社区文化看成是单纯的文娱活动,而没有从满足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上考虑。检查、指导、考核社区工作时,社区文化建设往往不受重视,处在可有无地位。
2、社区文化建设经费严重不足
社区文化建设没有固定费用,平时开展文化活动所需经费主要是靠街道补助和社区收入补助,存在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导致许多文化活动因缺乏经费无法正常有效开展。即使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受经费制约,质量和品位不高,难以获得社区居民群众的满意。
3、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社区没有固定文化活动场所,开展文化活动要租借场所,对开展文化活动带来很大不便。电视机、VCD、音响设备等文化设施设备陈旧单一,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图书室图书数量少,报刊杂志少,且是各个单位捐赠,内容陈旧,针对性差,不能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
4、社区居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热情不高
社区绝大部分居民群众满足于“你演我看”、“你画我看”、“你唱我听”的阶段,真正热心参与文化建设的人不多,对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存在不利影响。
三、解决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提高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扩大社区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群众喜爱的社区文化活动,广泛传播积极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充实社区居民群众精神生活,提升社区居民群众文化素养。
2、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适当增加并逐年提高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社区要广辟渠道,寻找资金途径,广泛吸收活动资金,调动一切力量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以此改善社区文化设施,增加文化活动的次数,吸引社区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3、加强社区文化队伍建设
社区文化队伍建设离不开社区文化干部,选拔任用社区干部时,要充分考虑社区文化建设的必需人才。上级部门要定期对社区文化干部进行培训,提高社区文化干部的文艺素养与组织活动能力。社区要加强文艺团队建设,把既有文艺特长又热心文艺工作的居民群众组织起来,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质量,增强对社区居民群众的吸引力。
篇2
(一)可进入性良好。督公湖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城区206国道东约5公里,北临台儿庄古城30公里,南距“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5公里,交通设施完善,进出便捷。景区门口有公交车站台,252省道据此1公里,310国道距此4公里,京福高速贾汪出口距此8公里,景区有旅游专线交通工具――电动观光车。
(二)停车场和船舶码头。有与景观环境相协调的专用停车场和湖内观光船舶码头。约100亩生态停车场,管理完善,布局合理,容量能满足数百辆汽车停放,能满足10万人/日次以上游客接待量要求。场地平整坚实。标志规范、醒目。
(三)区内游览路线。布局合理、顺畅,观赏面大。绕湖路面有特色,是一条长4公里的环湖景观大道,沿路有桃园、竹园、松园、桂花园、樱花园、紫薇园、银杏园,景区入口处建有大型牌坊、停车广场以及督公山庄等配套设施。区内其他交通工具有自行车、小轮车、电动车、电动观光船等。
二、游览
(一)游客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咨询服务人员配备齐全,业务熟练,服务热情。
(二)各种引导标识。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应有尽有,造型独具特色,与景观环境相协调。标识牌和景物介绍牌设置合理。符合当地文化特色。
(三)公众信息资料。湖的西侧有督公山,曾是明朝硕儒贾三近(南陵笑笑生)归隐和著书立说之地,我国古代第一奇书《金瓶梅》就诞生于此。文人书画、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特色突出,品种齐全,内容丰富,制作良好,适时更新。
(四)导游员及其讲解词。持证上岗,人数及语种能满足游客需要。普通话达标率100%。导游员(讲解员)均具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本科以上大于50%。讲解科学、准确、生动。
(五)公共设施。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合理,游客公共休息设施布局合理,数量充足,设计精美,有自己特色,有审美艺术感。
三、旅游安全
(一)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公安、交通、劳动、质量监督、旅游等有关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安全法规,建立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工作全面落实。
(二)安全保障。消防、防盗、救护等设备齐全、完好、有效,交通、机电、游览、娱乐等设备完好,运行正常,无安全隐患。危险地段标志明显,防护设施齐备、有效,高峰期有专人看守。
(三)应激反应。建立紧急救援机制,设立医务室,并配备医务人员。设有突发事件处理预案,应急处理能力强,事故处理及时、妥当,档案记录准确、齐全。
四、卫生
(一)生态环境。环境整洁,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建筑物及各种设施设备无剥落、无污垢,空气清新、无异味。
(二)卫生标准。各类场所全部按照国际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规范完善。
(三)公共厕所。公共厕所布局合理,数量能满足需要,标识醒目美观,建筑造型与景观环境相协调。所有厕所具备水冲、通风等设备,并保持完好。厕所管理完善,专人负责、洁具洁净、无污垢、无堵塞,室内整洁。
(四)垃圾箱。垃圾箱布局合理,标识明显,数量能满足需要,造型美观,与环境相协调。垃圾分类收集,清扫及时,日产日清。
(五)餐饮。食品卫生符合国家规定,餐饮服务配备消毒设施,不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五、邮电服务
(一)邮政。能够提供邮政及邮政纪念服务。服务亲切,收费合理。
(二)电讯。布局合理。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公用电话,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通讯方便,线路畅通,服务亲切,收费合理。公用电话亭与环境相协调,标志美观醒目。能接收手提电话信号和无限网络信号
六、旅游购物
(一)购物场所。规划布局合理,建筑造型、色彩、材质有特色,与环境协调。旅游商品种类丰富,突显本地区特色。
(二)市场管理。对购物场所进行集中管理,环境整洁,秩序良好,无围追兜售、强买强卖现象。对商品从业人员有统一管理措施和手段。
七、经营管理
(一)监管制度及其人员素质。管理体制健全,经营机制有效。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健全有效,贯彻措施得力,定期监督检查,有完整的书面记录和总结。管理人员配备合理,高级管理人员均具备大学以上文化程度。
(二)品牌形象。具有独特的产品形象、良好的质量形象、鲜明的视觉形象和文明的员工形象,确立自身的品牌标志,并全面、恰当地使用。农产品有水蜜桃、草莓、葡萄、山楂、石榴、山地小公鸡等。
(三)旅游总体规划。国际温泉度假区规划区域1500亩。以地热资源和自然生态及结合督公湖风景区为开发主题,建设具有国际型的高端生态温泉旅游区,
国家自行车主题公园区:规划区域800亩,将建设自行车博览中心,自行车主题度假酒店,山地自行车赛道,越野自行车赛道,小轮车赛道,自行车攀爬场地,国际自盟青少年夏令营基地,国际自盟越野项目比赛基地。
野生动物观光休闲区:规划区域1.5-2万亩,将建成包括野生动物游览区、休闲区、山林观光区、生态保护区、红色旅游区五大功能区,沿着蜿蜒起伏的游览路线,融入山林的海洋,能看到汇聚世界各地的极具代表性的动物。
奇石、根雕艺术区,结合督公湖当地山区自然地形地貌,建设奇石、根雕户外展览区,户外石材、根雕加工区,奇石、玉石、根雕室内展览馆,把贾汪建成国家级奇石、根雕之乡。
国家级地质公园区:贾汪省级叠层石地质公园,包括芦山、黄山、大京山三座叠层石山,总面积达20平方公里。
旅游观光度假区:沿观光道路建设观光休闲屋,规划利用山林地,依山势自然生态建设休闲小屋400余座,于住宿、餐饮、休闲与一体的旅游观光度假区。
农业观光采摘区:督公湖周边桃树面积1万余亩,棚室蔬菜、瓜果、薰衣草园3000余亩,农产品已形成独特的品牌效应,给人们提供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以及体验农业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同时提供以观光采摘为主、兼有塘边垂钓等具有农村特色的参与性活动项目,使游客充分领略新型农业艺术和良好生态,实现回归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四)特殊群体服务。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配备旅游工具、用品,提供特殊服务。
八、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一)标准要求。空气质量、噪声质量、地面水环境质量、污水排放标准均达到国际标准要求。
(二)建筑、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布局合理,建筑物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景观相协调。出入口主体建筑有格调,景区入口处建有大型牌坊、停车广场以及督公山庄等配套设施。与景观环境相协调。周边建筑物与景观格调协调,有绿化隔离带。保护手段科学,措施先进,能有效预防自然和人为破坏,保持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绿化覆盖率高,植物与景观配置得当,景观与环境美化措施多样,效果良好。
(三)配套设施。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气氛。
九、旅游资源吸引力
(一)观赏游憩价值很高。湖中建有两个岛屿,即湖心岛、桃花岛,西南湖面建有仙履桥及大型沙滩浴场,东岸建有1298米的大坝长堤,北岸建有叠石瀑布景观。
(二)其他价值。同时具有很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农业、气象和风能科学研究),其中历史文化价值意义深刻,此地曾是明朝硕儒贾三近(南陵笑笑生)归隐和著书立说之地,我国古代第一奇书《金瓶梅》就诞生于此。有很多珍贵物种,如七彩山鸡等等。可开发资源实体体量很大,资源类型多,密度优良。资源实体完整,保持原来形态与结构。
十、市场吸引力
(一)知名度。举办全国性自行车赛事、滑翔伞培训,全国知名。国家航管中心已经在基地举办三次滑翔伞初级考试,经与国家体育总局多次沟通,举办全国滑翔伞比赛、亚洲滑翔伞中国赛区选拔赛等全国性赛事活动。
(二)美誉度高。开工建设了薰衣草观光园、房车营地、游乐场、漂流、滑雪、滑草、滑翔伞、温泉度假区、观光旅游度假别墅区等项目。
(三)市场辐射力。“三滑一漂”(滑雪、滑草、滑翔伞、漂流)娱乐项目辐射半径300公里以上,市场辐射力强。充分发挥督公湖自然风景及文化底蕴深厚的先天优势,切实把督公湖打造成集生态、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和国际航空公园区,建成全国一流的滑翔伞比赛培训基地,配置无动力滑翔伞、动力滑翔伞、无动力三角翼、动力三角翼、轻型飞机、热气球、航模等低空飞行器,打造国家一流的航空主题乐园。
(四)主题鲜明。形成“三滑一漂”(滑雪、滑草、滑翔伞、漂流)特色主题,有一定独创性。
十一、 年接待海内外旅游者
继贾汪督公湖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后,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自驾游基地,2013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预计全年游客接待100万人次以上,其中海外旅游者5万人次以上。游客抽样调查满意率达到99%以上。
十二、近期规划建设
篇3
【关键词】城市社区 文化建设 社会工作 困境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思想认识,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反映着人类社会发展方向、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党的十报告也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社会是由或大或小的社区所组成,每个社区都可以看作是其所处社会的缩影,社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素质。其作为社区的基本形式之一,文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作用显而易见,社会越发展其引导与激励作用就越显突出。它能提升城市居民的精神境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随着国家对社区文化的重视,我国社区文化建设飞速发展,特别是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不断得到完善,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迅速展开,但同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样,我国的社区文化建设也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境及原因
文化专员能力不足,缺少凝聚力。社区文化专员是社区居委会中专门负责文化活动的工作人员,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近一段时期以来,社区文化建设在社区文化专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我们也应看到其中的一些问题。
第一,在社区文化专员的挑选上过于注重任命,而忽视了社区居民的意愿。一些社区在选拔和任用文化专员时,只是随意在社区居委会里指派一人来负责文化活动,这样一来,就容易构成上下级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缺乏文化活动的自主性,使得社区文化建设在居民心中产生巨大心理障碍。
第二,过于注重文化专员的文艺特长,而忽视了对其组织能力的培养。一些社区在文化专员的任命上只考量其才艺如何,而放松了对组织能力的把关,以致于一些文化专员在组织活动时无人响应,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形成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局面。
第三,很多社区的文化专员具有一定的文艺专长,精力旺盛、动力十足具有较强的积极性。他们有干好工作的热情,也有努力工作的激情,但大多缺少工作经验,缺少组织能力;他们想干、肯干,但不知怎么干。
笔者建议每个社区推选一名文化专员,负责组织开展社区的文化活动,并开辟文化活动的专门场所,场所应包括图书阅览室、乒乓球羽毛球场地、健身器械区,有条件的社区还应建立小型图书馆,方便居民借阅图书。文化专员在图书阅览室办公,并作为社区日常文化活动的联系点,负责上下协调工作,接受上级文化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带动社区居民积极开展文化活动。只要有专人负责文化活动,社区居民就知道找谁提出建议反映问题,各社区形式新颖、内容健康科学的文化活动就会迅速传播推广开来,有利于社区文化建设。
主体认识不清,缺少参与积极性。一提到文化建设,人们头脑中浮现出的就是国家的政治宣传、标语口号,人们亲身接触的社区文化建设也大多由国家出谋划策,提供资金,所以很多人认为就应由国家为主导,引导繁荣我们的文化建设。但社区文化的参与主体是社区居民,没有社区居民的主体参与意识,社区文化建设只能是单向行为,不能有效发挥社区文化应有的社会功能。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的享有者、受益者,也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社区文化建设就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但是,在现有的社区文化活动中都是由上级部门下达任务,由社区居委会负责活动的筹划实施,因为不是社区居民自己想组织的活动,所以社区居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活动大多带有社会普遍存在的官僚气息和形式主义,让人反感,一些活动还要统计人数,组织部门为了凑数应付上级检查,强制社区居民参加。
社区居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社区文化活动是社区居民自己的事。所以,社区文化专员应由社区居民在社区内自己选择。文化专员应经过居民投票选举确定,候选人要由社区居民推荐竞争上岗。
居民选出的文化专员,一方面因为他是由居民选出,居民了解他的真实情况,对他知根知底,也容易沟通接触;另一方面他是本社区居民,生活在社区,同居民有密切的联系,了解熟悉社区的具体情况,容易开展工作。同时,上级文化组织应加强对民选文化专员进行组织能力培训,提高他们管理社区、组织文化活动的能力。
形式简单,发展途径匮乏。一些社区开展的文化宣传活动形式过于简单,只是摆几张桌子,放几个宣传牌,用这种简单的宣传方式很难收到好的效果。如果形式多样,采用一些类似情景剧的形式,那就会大相径庭。
社区文化建设包括公益性文化和经营性文化建设,公益性文化是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包括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等;经营性文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为主导,以文化产业项目为支撑来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大多只是公益性文化建设,只注重硬件设施的完善、忽略了其长期良性发展的需要。
资金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社区文化体内的血液,没有血液的社区文化将无法运转。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中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经济基础决定着文化的发展,缺少资金社区文化建设将无从谈起。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曾经指出,文化能有效促进劳动、资本等物质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了能获得文化建设资金,应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各种资源,引进和聚集国内外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利用其特点优势,出谋划策,设计挖掘出一系列带有本土特色,内涵丰富,独具一格的文化产品,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品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也可借鉴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即市场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将社区文化特色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从市场获得文化建设资金,不断完善丰富社区文化,实现社区文化建设和市场融资的双赢。
模式固定,缺乏适用性。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搞一刀切、一概而论,按照统一模式开展是行不通的,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大部分城市社区参与文化活动的社区居民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他们退休后生活节奏变慢,有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有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而具有城中村性质的城市社区,既有城市社区的共同特点,又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
城中村社区是城市化改造过程中农村土地被征用,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而演变成的城市社区。其具有农村社区普遍特点,人口密度小,亲情关系紧密,其居民以往从事农业种植,以务农为生,生活结构松散,时间观念淡漠。现改为城中村后居民失去土地变为城市居民,其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他们渴望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有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但其中的青年群体具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肯放弃追求以满足于现有的娱乐生活。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获得更富裕的生活。马克思曾经指出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社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要实现社区居民的全面自由发展。所以,在城市社区应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设立培训机构,以满足青年群体竞争找工作的需要。
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
积极推进社会文化市场化。放弃过去单靠国家扶持社区文化建设的做法,避免社区坐等国家支持资金和国家过度投资造成资金浪费的问题,要放松管制,强化社区文化市场化。如果能够将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就会充分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去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人士,丰富社区文化内容,吸引社区居民,扩大影响力,也会提高组织者的成就感,促进其继续谋划,形成文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城市社区文化的发展模式可借鉴高校社团建设模式。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已经形成了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每一个人都会找到自己的偏好与兴趣。根据美国社会学家帕克的人文区位学理论来看,社区里的每个成员都存在着相互之间或多或少的联系,这就要社区居民自己行动起来,根据自己的想法与爱好去创立文化社团,将具有共同爱好的人组织起来,由他们自己决定活动的内容与方式,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
引进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以政府为主体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由规范健全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行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服务。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可充分运用自身专业机构优势,合理运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将个人、组织、社区、社会有机结合,开展以社区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活动,提升社区居民文化道德素质,促进社区文化建设。
篇4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导论
文化是新型社区建设的精神支柱,提高整个社区居民的素质,从而建设社区群众文化的“理想精神家园”。近年来,珠海市在新型社区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与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还有一定差距,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进。
二、核心概念及目前发展状况
(一)新型社区定义
目前新型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新型社区是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构建成的社区组织体系,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高,社区内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
(二)社区文化的定义
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文化现象的集成,即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一定特点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群体意识。将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结合起来,才能揭示出社区文化的全面内涵。
三、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社区文化建设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有效载体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1.社区文化建设是传播文化知识,增强社区向心力的有效方式。通过演出、展览、讲座举办各种“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同时,通过各种表演、娱乐等共同的本文由收集整理社区参与增强了居民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社区文化建设是促进社区发展的有力杠杆。社区文化的多样性、兼容性、熏染性和沟通凝聚功能、教育感化功能、协调发展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等特点和功能可以改善社区的人际关系,居住环境,归属感等,维系良好的生活水平,最终促进社区的全面发展。
3.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环节,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只有从社区这个社会基本单元入手,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从细微处入手,才能最大程度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不断深化的社区建设进程和群众日益高涨的社区文化需求,社区文化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
1.社区文化建设与社区发展目标还不协调,需要进一步发挥社区文化在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上的作用,倡导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和现代文明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社区精神”,促进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形成。
2.社区文化服务能力与群众日益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还不适应,需要更加贴近社区群众,坚持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造更多符合区域特点、体现人文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3.社区文化场地资源不足,社区文化硬件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文化设施和文化资源利用率不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学校、社区图书馆等硬件尚未达标,导致居民文化生活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无法满足,质量不够高,需要在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社会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扩大社区文化服务的覆盖面。
4.社区文化工作者整体素质较低,队伍不够稳定,管理不规范。社区文化工作者存在着人员少、兼职多、素质低、业余化、老龄化、任务重、福利待遇较差、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差、干部流失严重等问题,而且在管理上缺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5.区域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认识不全面,参与意识不够强烈。
6.社区文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发展后劲不足。
五、加强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对策及建议
推进社区基层的文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开拓,在社区文化功能定位、工作方式和保障机制上不断创新,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努力创造更多更好的文化物质产品、精神产品,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强社区文化“软实力”,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一)对社区文化功能的认识
街道除了广泛组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以外,正结合和谐社区建设的需要,逐步把社区文化向教育、科普、体育、社区服务、凝聚力建设等多个方面延伸,拓展了社区文化的功能,受到群众的欢迎。为此,结合调查情况,对社区文化的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情感满足: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生
转贴于
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紧张程度和精神压力随之增大,人们的精神、情感需要更为迫切,文化消费需求和娱乐方式更为多元多样多变。要主动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体科教活动,满足居民求新、求美、求知、求健的要求,净化美好心灵、充实精神世界,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
2.居民教育: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生活质量。现代社会需要具备现代劳动技能和文明素质的人。提高人的素质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构筑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体系,开展知识、技能、礼仪、文明素质培训等,使居民不断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现代生活质量。
3.民风塑造:保持良好的民风民俗。社区特有的民风民俗正越来越受到现代文明和流行文化的冲击。要从社区实际出发,开展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教育,形成正确的社区舆论,培育健康向上的社区精神,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
4.价值引导:强化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文教化,自古有之。在当前居民日益多元的价值追求面前,更需要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引领社区居民群众追求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公民。
(二)推动社区文化工作创新发展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是实现社区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准确把握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立健全面向群众、服务群众的社区文化体制;要适应群众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和审美情趣的新变化,进一步推动社区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让社区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居民。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需要着重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1.着力构建区域性文化平台
要继续深化社区文化建设从“区属”到“区域”的转变。一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力量整合。充分发挥社区群众文化工作共建委员会的作用,打破行政管辖、条块分割的界限和“围墙”,发动社区单位建言献策、出人出力,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二是进一步推进社区资源共享利用。发挥社区党建共建联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在继续组织好中小学文化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提高场地利用效率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把开放的对象从学校向社区内的“大院、大所、大厂、大校”四大资源延伸,把开放的范围从场地资源向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服务资源拓展,进一步放大资源共享利用的效应。三是进一步营造各方广泛参与的社区环境。一个有活力、有创造力、和谐的社区,都是公众参与率相对比较高的社区。要加强宣传动员,搭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区域性参与平台,加强街道的统筹协调、分类指导,不断探索符合社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和居民群众各自特点,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的社区文化参与机制,进一步为凝聚各方力量、共建社区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2.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社区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人民,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一是加大街道财力投入。逐步扩大街道财力用于建设基本文化设施、购买文化产品、扶持文化服务上的直接投入,为文化资源免费开放、文化设施维护、文化活动组织和意外伤害保险等工作提供保障。二是完善社区文化服务配送体系。继续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居委活动室等现有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培训文艺骨干、指导文化活动、调配文化资源、建设文化网络上的作用,加强运作管理,挖掘服务潜力。利用现代网络手段传播先进文化,实现市、区、街道三级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推进街道和社区单位网站的文化内容建设,提高网络文化建设、服务水平。开展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深入小区、学校播放经典影片、优秀曲目,组织“送演出、送培训、送科普”活动。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等方式,利用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为居民提供低价优质的社区文化服务。三是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社区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加强社区学校师资配备、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针对不同居民群体,开设各类培训班、报告会、读书会等,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完善终身学习的社区教育体系,努力构建学习型社区。
3.充分利用社会性文化载体
通过文化阵地、文化团队和文化活动等多种载体,充分调动和运用社会多种资源、力量,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力。一是文化阵地体系化。以社区文化中心为骨干,以居委文化活动室为支点,以向居民开放的社区各单位场地、小区广场、健身苑(点)为补充,形成深入基层、覆盖广泛的社区文化阵地的体系。二是文化团队多样化。进一步开发社区优势资源,实行社区专业性文化团队和各类兴趣协会、主题俱乐部、演出团体、体锻小组等群众性
转贴于
文化团队有机结合,强化组织保障,推动高雅文化和群众文化、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互动协调发展。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积极为团队建设提供支持服务的过程中,有效实施管理。三是文化活动系列化。街道搭台,社区参与,举办社区群众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节等系列活动,打造符合社区特点、群众喜闻乐见、能够持续发展的社区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4.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创文、创卫等发展主题,丰富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广泛开展文明小区、楼组、单位、家庭创建活动,让群众评、评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使群众成为文明建设的主体,扩大文明创建的影响力、渗透力。二是积极培育居民特色团队。开展“一居一特”创建工作,鼓励群众建设贴近基层的社区文化阵地,培育排舞队、民歌队等居民特色团队,使基层文化迈入自我创造、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性轨道。三是拓展基层群众文艺演出交流活动。发挥社区名人名家本文由收集整理的专业服务功能,指导群众文艺创作、培训群众文艺骨干、组织文艺演出交流。积极引进来、走出去,举办百姓戏台、群众艺术巡展等各类活动,发挥群众文化在加强情感沟通、促进人际和谐上的作用,通过文化参与来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强化社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共建社区文化家园、精神家园。
(三)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领导
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形成社区文化发展的合力。
1.提高思想认识,把社区文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要进一步提高对社区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切实把社区文化建设摆到社区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纳入街道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社区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监督检查,确保社区文化工作落到实处。
篇5
在城市建设中,经济是形,文化是神。没有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有形无神的城市。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换言之,城市的竞争力最终表现为文化的竞争力。因此,重视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以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推动城市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城市文明的象征,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因此,城市文化建设与图书馆的互动可以促进城市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一、社区图书馆的特征
(一)地域性
这是社区图书馆最鲜明的特征。目前我国各类型图书馆中,除公共图书馆外,其他类型图书馆都是为某个社会组织服务,不具备地域特征。现有公共图书馆虽然理论上是为一定地区的公众服务,但其服务边界模糊,服务范围的实际状况与理论差别悬殊,而社区图书馆强调主要为本地区的居民服务,其服务范围清晰,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二)便民性
社区图书馆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民众,它借阅便利,服务便捷,方式灵活,手段多样,内容丰富,总之一切以居民的便利为原则。
(三)需求牵引
社区图书馆是按人口分布、地域位置来设置的。要不要设、在哪里设、设多大规模、购什么书、开展什么服务等,都是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并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四)面广量多
社区图书馆建在社区,有社区就有社区图书馆,这就极大地弥补了目前公共图书馆覆盖面不足的缺陷,而社区图书馆也因社区的发展而成为覆盖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图书馆类型。
(五)居民参与程度高
社区图书馆直接面向居民,服务居民,因此对居民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由于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对本社区的图书馆一般比较关心和爱护,愿意为社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六)规模不大,注重文化娱乐性
社区图书馆是一种小范围的文化场所,一般规模较小,藏量也不大,内容一般为科普类、生活类、娱乐类为主,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信息需求、休闲娱乐为主要原则。
(七)投资渠道多元化
我国现有的社区图书馆不同于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由政府财政单列经费保障其建设和运行。目前,社区图书馆的投资渠道以政府出资为主,同时也因其规模较小、投资不大、与居民生活贴近等原因,容易得到社会各界和居民个人的资助和捐赠。
二、社区图书馆建设对城市文化的促进作用
(一)传承文化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人类拥有的知识文献,最大量、最集中地储存在图书馆,图书馆因有“文化”的历史积淀而生存发展,文化因有“图书馆”这一载体而被传承于后世。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地球上一切文明被毁灭,而地球上的文献资源被保存下来,那么用不了多少年人类照样可以再造文明的辉煌;而如果文献资源也被摧毁,那么人类社会将再次回到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这一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反映出了文化传承的无比重要性。
(二)传播文化
文化的传播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面向世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另一方面,是面向社会公众,传播文化知识,开展公众教育。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碰撞。公共图书馆是弘扬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抵制西方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图书馆作
转贴于
为重要的文化设施,起着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的重要作用,是传播文化的最佳场所。
三、城市文化发展对社区图书馆的推动作用
社区图书馆是城市文化事业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同样,城市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区图书馆的进一步向前迈进。经济和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双翼,经济的发展,必定带动新一轮文化需求的高涨。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文化发展与民众的需求将呈现五种趋势:一是民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二是民众对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质量要求更高;三是民众的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四是文化产品的制作、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将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五是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扩大。针对民众的文化需求,许多城市纷纷制定了新世纪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建设设施是基础,借助文化建设的东风,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必能乘势而上。
通过确立社区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应有地位来促进社区图书馆建设。当前,许多城市正走向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有五个综合评价指标:一是经济效益指标;二是社会结构及产业结构指标;三是基础设施水平指标;四是生活及环境质量指标;五是人口素质指标。其中人口素质又包括三项指标: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每10万人中科研人员数。“既然,图书馆的发展对城市现代化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社区图书馆理应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纳入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体系中去。
四、公共图书馆如何推动城市文化建设
篇6
关键词:AGIL模式;功能协调;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101(2014)03007605
收稿日期:2014-01-09
基金项目:淮南市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1A08007)
作者简介:周学锋(1963-),男,江苏武进人,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学和社会学研究。
The city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ed on AGIL model
ZHOU Xue-feng1,MIU Bao-ai2
(1. School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Huainan,Anhui 232038, China;2.Office of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Anhui 232038, 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highly developed social labor division and intense heterogeneity of community residents, the modern city community lacks a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and belonging. So, strengthening of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community cohesion and promoting its residents’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and belong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GIL model, community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sub-system of community system. Meanwhile, the community culture per se is a system, composed respectively of the following four subsystems: the resource system playing the adaptive function,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playing the target-acquisition function, the community awareness system playing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function and the community culture education system playing pattern maintenance function. As a resul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culture system and enhance their respective systemic function so as to play the role of an organic integrity.
Key words:AGIL model; functional adaptation; city community; culture construction
我国正经历从“总体性社会”向市场社会和行政社会的转型<sup>[1]</sup>,也即是说从以国家对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和垄断向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为主、政府宏观政策调控为辅的转变,相应的是社会管理的方式也在发生变革。
改革开放前,在城市对社会资源进行全面控制和垄断的就是国家成立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单位,而绝大多数社会成员都被纳入到单位之中,他们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都与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逐渐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单位的功能由大包大揽演变为单一的生产经营,人们的生活逐渐脱离单位更多存在于社区之中。当人们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之后,“社区”也逐渐取代“单位”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基本单元,伴随着社会管理中心的下移,社区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城市社区由于社会分工较为发达,人口异质性强、人际关系较松散、生活方式多样化等特点,使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在现代社区缺失<sup>[2]</sup>,社区文化对于社区意识的培育和社区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概念
(一) 社区及城市社区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最早提出社区这一概念,他认为社区就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积极的关系而形成的结合,呈现出现实的和有机的生命,这就是社区的本职。在社区中,人们与同伙一起,从出生之时起,就进行亲密的、秘密的和单纯的共同生活,就休戚与共,同感共苦<sup>[3]</sup>。简而言之,社区就是指基于共同利益或价值,生活在一定区域具有紧密联系和活动的人们共同体。
城市社区是基于空间特征对社区的一种分类,一般是相对于农村社区而言。城市社区,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社会<sup>[4]</sup>。
(二) 文化及社区文化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简单来说就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也有学者认为文化特指意识形态,不包括物质文化,如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社区文化是文化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社区文化是“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之内的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走向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社区文化是社会的地域特点、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社会生活的反映”<sup>[5]</sup>。
二、基本理论
AGIL功能分析模型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塔尔科特・帕森斯,于1953年在系统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功能分析模型。他把行动系统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行为有机系统、人格系统、社会系统和文化系统,而每个子系统又可以分为子子系统,如社会系统又可以分为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社区系统和社会化系统,这些系统紧密联系、相互依存,每个系统都承担着特定的功能,以维持整个系统的运行。
具体来说,这四种功能包括:适应功能(Adaptation),即任何系统应能适应环境并从环境中获得系统所需要的资源,以维持系统的生存和发展目标;获取功能(Goal attainment),即应能够制定系统的目标和确立各种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并调动资源和引导社会成员去实现目标;整合功能(Integration),即任何系统应能够维持其各部分之间的内部协调,维持一定的和谐,使得系统各部分整合为一个起作用的整体;模式维持功能(Latency pattern maintenance),即任何系统应能使各部分具有动力和动机,使得系统各部分在基本价值模式下参与系统内部的动态过程,以维持系统原有模式的正常运转。
三、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
在社区建设中,经济和物质资源在社区中发挥适应功能,决策机构在社区中发挥目标达成功能,政府、民间管理机构和组织在社区中发挥整合功能,社区文化在社区系统中起着维系功能<sup>[6]</sup>。但是就社区文化系统来说,社区文化系统也由四类子系统构成,资源系统发挥着适应功能、组织系统发挥着目标获取功能、社区意识系统发挥着文化整合功能、社区文化教育系统发挥着模式维持功能,因此必须加强社区文化系统建设,增强各自系统功能,从而发挥有机整体的作用。
(一) 增强社区文化的适应功能: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经费支持则是一个关键因素,因此要广开资金支持渠道,确保建设经费充足。
1.政府支持。
从我国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实际来看,社区自治并非是主流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sup>[7]</sup>。中办和国办于2010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社区建设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要基本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明确“要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可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在社区建设和发展中仍居于主导地位,社区建设和发展的经费绝大部分仍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社区文化体系建设也不例外。因此社区文化建设要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市区两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确保经费来源可靠。
2.社区自筹。
随着社会管理重心的下移,社区将承担起更多的社会管理职能,政府对于社区建设大包大揽的局面将会逐渐打破,发展的总体趋势将是社区自治与政府有限参与的结合。因此,社区自筹是社区文化建设经费的又一重要来源渠道。《意见》同时也提出“社区居民委员会兴办公益事业所需费用,经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按照自愿原则,可以向社区居民或受益单位筹集”。社区文化建设的受益群体将是社区的全体居民,社区可以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向社区居民筹集,或是通过社区自办的营利组织进行筹集,或是通过社区企业组织、公益组织赞助的形式筹集,但都必须要坚持自愿的原则,不能搞乱摊派。
3.社会融资。
经费不足一直是制约社区文化建设的瓶颈,有专家指出政府要抓社区建设的大项目,一些中小项目应让市场自身发挥更大作用<sup>[8]</sup>。就社区文化建设来说,由于社区文化具有群众性、普惠性、共享性、多样性等特点,社区文化建设所需资金就可以通过市场方式运作,采取社会融资的形式加以解决,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社区成员享受文化服务的时候,根据实际实行免费、少费或者完全付费。具体来说又可以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社区与社会融资实体(社会融资实体可以是公益基金会、企业组织、法人实体等)共同投资,按照比例分成,社区投资收益部分最终会用于社区文化建设;二是社会融资实体单独投资建设,收益自享;三是由社区成员共同融资,根据一定方式进行管理,但最终受益的还是全体社区成员。
(二)增强社区文化的目标获取功能:提升社区自治能力
社区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必须提升社区自治能力,就社区文化建设方面来说社区自治能力主要包括文化发展能力、文化发展能力、文化共享能力和志愿服务能力。
1.文化发展能力。
首先是要做好文化发展规划建设。文化发展规划建设制定的科学与否,不仅指引着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社区文化建设方向和内容,而且影响着文化建设的成效。科学合理的社区文化发展建设规划应包括文化的硬环境和软换建设,包括社区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目标、内容和主要措施。其次是要挖掘文化发展的动力。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之所以要进行改革,就是因为动力不足,因此要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倾斜力度,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把可以市场化的文化行为转让一部分给市场,挖掘社区文化建设的新动力,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社区文化服务。再次要是强力发展文化服务项目。根据城市的历史和特色,将一批健康、文明、向上的时代经典普及到社区,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又可以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地方特色文化。
2.文化组织能力。
通过鼓励发展和建立社区文化中介、文化社团、老年协会等各种文化活动组织机构,提高广大社区居民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的自行组织和自行管理的能力。同时注意把群众自发、分散的活动组织起来,通过请专家、名人、学者和具有文艺特长的居民等方式,加强对社区文化活动的指导,提高活动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大型文化活动,引导居民文化消费,倡导居民自办民俗文化项目,形成规模消费。以大型社区文化艺术节为依托,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社区舞蹈、戏曲、腰鼓、书画、棋类等喜闻乐见、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项目,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3.文化共享能力。
社区文化作为公共资源,虽然受限于建设资金短缺的影响,一些服务项目会收费,但是普惠和共享将是社区文化建设最终的目标。增强社区文化共享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及社区组织应着眼于社区居民的长远利益,将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内,加大建设投入,在社区内形成小规模,在街道内形成大中心,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较大的投入,从而实现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社区居民对先进社区文化的需求;二是加强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关键,社区文化人才队伍包括专职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两支队伍,要统筹考虑、协调发展,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高素质的人员,还可以通过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挂职锻炼、外出学习等方式加强两支队伍的建设,提升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管理服务水平。
4.志愿服务能力。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社区服务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由于资源的有限,社区服务单靠政府、市场或者个人供给都无法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而志愿服务活动则可以很好地弥补不足,在特定情况下甚至会成为社区服务提供的主要方式。所谓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和参与状况决定着社区建设和社区志愿服务的效果<sup>[9]</sup>,作为社区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文化服务应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这也是反映社区自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提高志愿服务能力,应着重从培育社区居民的志愿精神入手,通过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培养社区居具有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
(三)增强社区文化的整合功能:大力培育主流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的发展是多元化的,既有主流社区文化,又有社区亚文化,但是对社区影响最大的还是主流社区文化,培育主流社区文化主要还是体现在大力塑造体现时代特征的社区精神。
1.社区公共精神的塑造。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开放的社会,相对于传统社会来说,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社会成员之间的异质性较强,这就使得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尤其社区意识观念较为淡薄,缺乏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关心社区事务,不关心社区发展。因此,应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社区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起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塑造具有时代特征又能体现社区文化特色的社区公共精神,增强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社区成员间的凝聚力,将社区居民独特的个性、多元的个人利益转化为基于社区公共利益的个人利益。
2.睦邻友好精神的塑造。
社会分工的不同,一方面的结果是社区成员之间的异质性较强,而以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们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缺乏联结的纽带;另一方面的结果就是职业的多元化导致人们的社会地位产生差异,出现不同的阶层。职业的多元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理应不是阶层划分的标准,但事实上多元化的职业导致了人们的财富、社会地位和声望方面的不平等,社会分层的结果注定会产生精英阶层和弱势群体。睦邻友好精神的核心思想就是平等,倡导的不仅是形式上的平等,而且还包括实质上的平等。睦邻友好精神的塑造有助于改变因阶层差异而导致的不平等,就社区文化建设来看,睦邻友好精神的塑造主要是体现在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上,应坚持人民的、大众的社区文化,而不仅是少数精英阶层的社区文化。
3.守望相助精神的塑造。
守望相助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已有之并延续几千年前流传至今。相比于传统社会而言,现代社会由于社会分工的发达导致了职业的专门化,社会成员根据职业分工发挥着各自独特的功能,彼此之间异质性较强,相互的依赖程度也更高。而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多的体现在业缘关系、地缘关系方面,传统的血缘关系影响力大幅降低,社区成员之间的守望相助显得更为重要。守望相助的精神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临时的救灾济贫方面,更多的应体现在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互相的关心、相互的帮助会增进社区居民彼此之间的了解,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的整体道德水平,让异质性很强的社区居民能够凝结在一起,形成一致的利益,有利于和谐社区的建设。
(四)增强社区文化的模式维持功能:加强社区文化教育
社区文化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教学,应根据社区实际情况,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文化教育。
1.依托社区居民。
社区居民是社区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即是社区文化教育的服务对象,也是社区文化教育举办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社区文化教育的受益对象。由于城市社区居民的异质性比较强,居民间的互补性和依赖性较强,因此,应以自愿原则为基础,由社区自治组织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不同职业群体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有别的文化教育,提升文化水平,做到文化教育的自我举办、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2.发掘社区资源。
应充分利用社区内的资源,通过对辖区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争取辖区单位的支持,将辖区内大专院校、各类单位的操场、礼堂、舞台等活动场所与社区共享,形成家庭、楼栋、驻地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文化教育模式。尤其是要充分发掘辖区内大专院校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服务的功能,通过利用大专院校的教育教学场所和优秀师资,提升文化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有效性,从而弥补社区居民自我教育的不足。
3.寓教育于活动。
教育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尤其是对于社区文化教育来说,要不拘泥于一般的教育方式,创造性的开展教育。社区文化理论教育有必要,但不宜过多,否则效果就不好。社区文化教育应以各类活动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各种休闲娱乐活动来发挥活动的教育功能。社区居民一方面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受到教育或展示自我,得到精神的满足,另一方面通过参加文化活动加强了与其他居民的联系和了解,增进了友谊和感情,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有助于推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城市社区文化相对于农村社区文化而言,由于城市社会分工的高度发达,社区居民的职业多样化,异质性强,社区文化承担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社区文化既是社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又是由若干子系统构成的主系统。作为子系统的社区文化,如果建设的不好,没有很好的发挥功能,就会极大地影响社区系统的正常运转。作为主系统的社区文化,各个子系统也需要发挥好相应的功能,否则就会影响到社区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春光.加快城乡社会管理和服务体制的一体化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9.
[2] 夏峰华.浅谈“以人为本”的新型社区文化构建[J].社会科学家,2005(6):144.
[3] 斐迪南・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52-53.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75.
[5] 胡乔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367.
[6] 毕天云.社区文化:社区建设的重要资源[J].思想战线,2003(4):86.
[7] 闵学勤,黄灿彪.适度的社区自治及其路径选择――基于香港和内地社区治理模式的比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42.
篇7
筑牢防腐墙。机关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观看专题片《学习新》、警示教育片《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等,接受警示教育。举办廉政书画展、反腐倡廉知识竞赛等活动,大力弘扬廉政文化。建立健全廉政文化进机关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议事决策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机关公车管理制度、干部任前推行“廉洁双承诺”制度,与干部签订廉洁承诺书,与其进行廉政谈话,形成广泛的监督机制。
打造廉品牌。企业把廉政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企业廉洁品牌形象,把廉政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建设之中,为企业负责人及职工上一堂以“诚信经营、守法经营、廉洁经营”为内容的廉政课。完善了党务、政务公开栏,建立职工代表议事规则,发挥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作用。建立企业内部及其行业自律规范,引导企业廉洁诚信、依法经营。
营造廉氛围。学校以培养廉洁意识为目标,举办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手抄报活动。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中小学生行为规范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争做“四好少年”。在教师队伍中开展师德师风、党风党纪、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建设平安区。请社区党员、群众担任党风廉政义务监督员和宣传员,为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献计献策。组织社区干部、居民在节假日开展廉政书画摄影、廉政故事、廉政小品创作活动,使居民了解廉政文化知识。在老年活动之家设立了廉政文化墙,张贴勤政廉政标语,开辟的廉政图书角每天向居民开放。在学习和参与廉政文化活动中,增强社区党员干部群众的廉政意识。
扩大监督圈。团纪委牵头组织宣传、科技、卫生、司法等部门到各连队开展党纪法规、法律及科技知识讲座,发放廉政宣传单,赠送廉政书报杂志等。规范完善了涉及连务公开等方面的制度,做到连队大事小情都能公开透明。团场把廉政文化活动与全员教育培训活动结合起来,团领导为15个连队2500多名职工群众作了反腐倡廉报告。团纪委充分利用团场开干部会议的时间,组织各单位副连以上干部到师党风廉政教育基地接受教育。
建设安全港。编印《廉政家庭拒腐防变读本》发给领导干部,内容分学习要点篇、警言警句篇、廉政风范篇、漫画赏析篇等,引导领导干部家属当好宣传员、监督员、守门员。以“树立廉洁家风”为主题,向领导干部家属发放“廉洁家庭”倡议书,《致干部家属的一封信》,向领导干部家庭发放廉政贺卡,家庭成员共签廉政承诺书,征集廉洁治家格言。以培养家庭“廉内助”为出发点,开展家庭助廉知识竞赛,算好“政治账、经济账、人生账和家庭账”。
篇8
在了解什么是社区图书馆之前,需要先来了解一下社区和社区文化的概念。社区就是某一特定区域的居民区、商业区、文化市场等构成的社会系统。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社会心理、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及审美情趣等文化现象的总和。一个社区的文化建设首当其冲就是图书馆建设。那么,什么是社区图书馆呢?社区图书馆就是指在某一社区范围之内建设的,能够向社区居民提供文献信息和文化休闲服务的主要文化设施。它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和内容都是本社区居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无论城乡居民,社区的文化建设将越来越成为社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而社区图书馆在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搞好社区图书馆建设,对于满足本社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社区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现状
随着社区在我国的逐渐发展和日益壮大,社区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时至今日,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作为社区建设重要组成部分,仍然没有受到人们足够重视,绝大部分社区的图书馆建设仍处于待起步阶段。现在城市内比较缺少的就是社区图书馆,即百姓家门口的图书馆。根据国际图联的标准,城市里每1.5平方公里应该有一座社区图书馆。如果对照这个标准,我们还差得很远。我国现有公共图书馆大都在城市的中心地区,而许多新形成的社区却集中于城市周边地区。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城市中心地区图书馆的投入,图书馆纷纷扩建、翻建,楼盖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可社区图书馆建设却跟不上。究其原因,一是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的决策失误,二是各级政府和领导重视不够,三是资金不足,四是图书馆人才缺乏,五是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缓慢,六是图书馆法制建设滞后等等。因此,目前,我国城市的社区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图书馆建设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住宅的小区化,人们渴求的不仅仅是居住面积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环境设施的配套及生活质量(包括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社区文化的建设已不容忽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迫在眉睫。
三、社区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性
1.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文化学习场所,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素质。21世纪是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知识时代必将进一步扩大读者阅读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主要是“知识的差距”。我们现在已步入学习化社会,学习化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终身学习。图书馆则是全民接受终身教育的大课堂。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缩短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我国社会劳动者的素质则势在必行,为广大劳动者打开图书馆这座知识宝库也势在必行。从现实来看,许多劳动者文化素质知识偏低,必须为他们提供学习场所,以帮助他们提升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搞好社区图书馆建设非常重要。应该说,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没有比建设一所社区图书馆更为重要的了,程焕文先生曾指出:“社区没有图书馆的配套,是不完善的社区。在城市社区规划中不硬性规定图书馆(室)的配套,是政策的一个盲点。”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图书馆作为社区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发挥越来越突出的作用。
2.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知识和咨询,为建设法治社区做贡献。社区图书馆有相对丰富的馆藏资源,其中有不少是法律书籍和法律文献等资料。社区图书馆可以提供给居民法律书籍,帮助居民守法、学法、用法。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人才,从网上寻找答案,从而为居民提供法律知识咨询。还可以不定期在馆内馆外搞些法律宣传,从而使本小区的居民增强法制观念,人人争做学法、用法的模范,为建设法治社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能够陶冶人们情操,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建设和谐文明社区服务。在现代社区文化构建中,社区图书馆的作用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现代社区文化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现代社区文明的象征。社区图书馆在培育社区精神文化、构筑现代社区道德和价值观方面,都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它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读书活动和社会文化活动,如举办各种讲座、读书报告会,开展优秀图书推介,举办科普知识展览,组织多种多样的读书联谊活动等,来陶冶人们情操,提升社区文化品位,为建设和谐文明新社区服务。
4.建立社区档案,保存社区历史文献,为社区科学发展做贡献。图书馆的一大功能就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正是因为有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人类的社会实践所取得的经验、文化、知识得以系统地保存并流传下来,成为今天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作为社区图书馆,可以保存社区的历史文献,包括社区重要活动记录、重要文件,等等。通过保存社区历史文献,可以为社区今后的发展提供历史参考资料,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历史见证。可以为社区领导决策服务,为社区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四、社区图书馆建设的发展思路
1.领导重视,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各级领导要对社区图书馆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提高对社区图书馆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转变旧的观念,建立社区图书馆建设就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新理念。各级政府要把创办市民身边的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作为现代图书馆运动的一个基本执政理念。政府要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政府在鼓励和支持这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可利用优惠政策来调动开发商的积极性,比如建设社区图书馆可减免一切政策性收费,也可用谁开发、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市场化手段建设和管理。尤其是对没有图书文化设施的小区或社区,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社区图书馆建设这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搞起来。
2.全社会都来关注社区图书馆建设。要提高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要使全社会都来关注社区图书馆建设。要使社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由部门行为变成政府行为,由政府行为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全社会都要认识到,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是社会整体文化事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只有每个居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社区的文化事业才能前进。而没有社区文化,也就没有城市的文化事业。只有将社区图书馆事业做好,城市文化也就有了内容和灵魂,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此,要鼓励社会一切力量来赞助或支持社区图书馆事业。为了更好地发挥居民的积极性,社区居委会可把居民手中散落的、有价值的图书集中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的阅读率和利用率,以满足社区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3.坚持走公益之路,坚持多层次、多元化服务。图书馆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读者创造最大的利益,要把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程度作为衡量图书馆自身工作的主要标准。因此社区图书馆建成后要坚持处处将读者利益放在首位来考虑,要坚持走公益之路,即坚持面向社区所有居民免费开放。要坚持多层次、多元化服务。比如社区图书馆可以通过传播科普知识、举办读者论坛、开办学习培训班、举行读者联谊会、开拓网上服务等形式,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文化、科普、教育、娱乐活动,从而满足社区居民日常工作、学习的需要和休闲、娱乐的需要。
4.培训专职的图书管理人员。图书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强的业务工作,它包括分类、整理、编目、缩印、采集文献研究等内容。就目前社区情况来看,这方面的人才十分奇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和开展。为此,市、区的文化部门和图书馆的管理部门一定要重视对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把这些人员的培训提到议事日程。首先,是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措施。要建立起全新的激励机制,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变成一种制度。其次,是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人才。图书馆是个专业性很强的社会文化机构,图书管理员除了掌握专门的图书馆学及相关的知识外,还应掌握计算机知识以及信息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应该既是一位理论上有造诣的研究人才,又是专业上的行家里手。
5.自觉接受社区居民监督,探索社区图书馆管理新模式。社区图书馆既然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应该一切以服务社区居民和方便社区居民使用为原则。社区图书馆应该就其建设内容、发展思路、开放时间、开放内容、服务方式等等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意见,并自觉地接受居民的监督,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另外,应该想办法调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可以把喜欢阅读、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无私奉献精神的居民,比如退休职工和暑期放假的学生,聘请为义务管理员,让他们共同参与和组织社区图书管理活动。上岗前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业务知识培训,使他们学会查找图书及图书归类上架的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利用本社区的居民来宣传本社区图书馆和扩大其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来关心支持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既然社区图书馆不同于公共图书馆,就应该探索适用于社区图书馆的灵活机动的管理新模式。
总之,社区图书馆建设关系到社区和谐文化建设,关系到城市和谐文化建设。城市的管理者如果要让老百姓享受到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就应该着眼于城市社区图书馆的建设。事实证明,只要当地政府和社区领导重视,将图书馆建设工作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加上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帮助,社区图书馆就一定能取得较快的发展。相信随着我国城市住宅小区和农村居民小区的不断建成,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会越来越高,社区图书馆建设必将很快兴起和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玉霞.公共图书馆开展社区信息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2,(3).
[2]张康康,周晓蓉.浅谈图书馆社区信息服务的推广[J].图书馆论坛,2002,(2).
[3]吴建中.21世纪图书馆新论[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
[4]王晓颖,马英.试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5).
篇9
摘要:群众文化的多样性、广泛性决定了辅导不可能是"复印式"的传承,而只能是选择性的传承。只有精心选择,才能传递群众文化的精华,只有整理和加工,才能使辅导对象能够接受,只有选择性的吸收,才能使异地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融合。原封不动地世代因袭相传是不符合现代的发展和需要的。文化创新就必须打破旧的文化传统,不断地革新,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补充,不断地完善。群众文化辅导就是在传统文化意识与现代文化意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起着"联系"和"融合"的作用。它改造着传统文化中的落后,保护着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它选择外来文化的优长,发扬着现代文化的意识。基于此,本文对基层群众文化的辅导做出一番探讨。
关键词:基层群众 文化 辅导
一、文化馆辅导培训重在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馆是广大业余文学、书法、美术、音乐、戏曲、舞蹈等之家。是各个协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为管理者一定要为他们服好务,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全面提高业余人才的专业水平。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各业务门类在职人员的培训己成为文化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采取措施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一是在群众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上,组织举办短期或中长期的培训或轮训,开设文艺表演、舞蹈、摄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专业培训和优秀人才文化管理研讨班。二是群众文化活动是群众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群众接受辅导、投身创作、参加表演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得到了艺术享受和乐趣,在不知不觉中群众素质得到了提高。群众性文化活动表面上展示的是艺术作品,艺术人才,而其本质展示的是群众业务辅导人员在幕后的辛勤劳动,提高文化馆业务干部的综合素质,是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关键。
二、文化馆应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近几年党和政府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资力度,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广播电视、全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文化体系建设及设施的投放,要不断探索群众文化活动的规律,以提供文化服务为天职,除办好经常性的民间组织培训、日常辅导外,还要结文合节假日群众文化活动最活跃之机,大力发展通俗文化,使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贴近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思维和情感,直视平凡人的生活。因此,古往今来,群众都喜欢通俗的、现代的、潮流的文化艺术作品。而在现阶段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通俗文化却受到了抑制,不被重视,在今后的群众工作中,一定要改变习惯,有计划地办好辅导传授工作,向群众推荐一些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优秀文艺节目和精神食粮。促进我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的建设。对群众文化技能的辅导,首先要培养辅导对象的主动性。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对象,在看、听、想的同时也就是文化艺术的审美操作或制作的行为,他们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而是要积极地参与,在自我表演、自我创造、自我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美的陶冶,这就是培养辅导对象的主动性。其次,就是实践性。文化技能只有在审美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训练才能够逐步地培养起来。比如说对某一艺术门类非常喜爱,但不掌握其技术与技巧,那么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文化审美活动,更不可能有高度的文化审美才能。掌握技能就必须亲身实践,长期实践就必定会提高技能。
三、文化馆应加强文化广场建设的正确引导
广场文化是现代城市综合文化实力的展示,是人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重要体现。时下各地流行广场健身文化,广场文化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即街头文化、健身休闲文化、娱乐演出活动和广场美化。开展广场文化,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广场文化应该有利于减轻人们日常劳作的疲劳和压力,使人们精神享受的愉悦的生活方式;二是,广场文化要考虑大多人的审美心理和自愿参与性、广泛性、普遍性、公益性的特点;三是,要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广场文化应当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弘扬时代主旋律,必须铲除那些低级趣味与精神文明建设相违背的腐朽的、落后的精神垃圾;四是,文化馆应加强对广场文化建设的正确引导。由于广场文化的广泛性、群众性、休闲娱乐性的特点突出,文化馆要紧跟群众文化发展的时代潮流,时刻为广场文化建设把好脉。
四、文化馆应抓好社区文化建设的服务工作
社区作为我国社会发展新崛起的现代化因素,而迅速地积累和膨胀自身力量,并且以其独特的功能,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通过不断的吸纳社会领域中原有的政府职能,开辟出具有独立作用能力的自主空间和自主领域。要把社区文化纳入社区建设,是社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社区文化是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则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和灵魂。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不仅有利于培育社区精神,陶冶居民群众的情操,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而且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塑造良好的邻里关系,增强居民的凝聚力,营造稳定的社区环境。把握社区居民的需求,明确社区文化发展思路,探索和找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加强群众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牢固树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职能意识,坚持文化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坚持文化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坚持文化馆在全区文化工作中的主导龙头地位,以对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辅导、创作、研究为主业。只有这样,我们的群众文化工作就一定能够更加持久、稳定、蓬勃的发展。达到领导满意、群众高兴、同志们有成就感,为我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敏.全国基层文化建设巡礼[J].缭望新闻周刊,2009(19).
[2]沈元章.文联:以发展先进文化为己任[J].特区理论与实践,2011 5.
[3]马丹.市场·优势·政策一文联社的三个效益[J].行业观察,2010.2.
[4]巴特尔.关于加强文联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调查报告,2011.2.
篇10
【关键词】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生产
在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石油企业不仅肩负着经济责任,更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要本着对国家、企业和个人负责的精神,扎扎实实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安全物质文化是整个安全文化的硬件设施,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础。首先必须打好安全物质文化这个基础。企业的安全物质文化应包括保护员工身心安全与健康的工具设施、安全防护用品等。因此,要严格按标准为员工配齐符合劳保要求的防护用品,对安全设施进行必要的完善,并提高已有安全设施的安全性能,而且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的标准;企业要按照国家规定,在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必须将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必须依法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依法淘汰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努力提高设备、设施的自动化控制水平,依靠科技进步,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这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企业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必须切实解决好安全投入问题。
二、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依法办事是创建安全文化的制度保证。2002年起,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制定了《安全生产许可条例》等60件法律法规和100多件部门规章。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发实施为我们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在全社会营造了“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安全氛围。企业而依据此制定的内部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也是安全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制性的特点。随着外部形势的发展变化、企业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业务链的不断延伸,一些领域和环节中的安全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要加强企业的制度体系建设,把制度逐级转变成规范和流程,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坚决纠正有章不循、有禁不止的行为,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提升企业的安全工作水平。近年来,石油完善HSE制度标准,共组织制(修)订HSE管理制度17项、企业安全标准23项,补充完善了13个专业安全生产禁令等等,推进了安全文化的深入落实。
三、安全精神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精神文化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生产的方法、心理素质,安全生产的心态与环境、企业安全风貌、企业安全形象、工业安全科技水平、安全生产机制、安全文明氛围等。就石油企业而言,所开展的安全培训、安全文艺演出、安全管理经验交流与探讨、安全会议等都属于精神文化建设的范畴。构建规范有序、遵章守纪的安全行为文化,要利用一切机会对员工开展扎实有效的安全培训,通过培训使员工的安全技能符合岗位需要,并培养其良好的安全意识。要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活动,如通过“安全生产月(周)”活动的扎实开展,让干部员工亲自参与和感受安全文化氛围。要建立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真正做到奖惩分明,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要建设现代化的安全教育基地、安全文化室(街、廊),充分发挥社区教育阵地的作用,促进安全文化进基层、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认知水平。要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和局域网的舆论宣传主渠道作用,大力宣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等安全文化核心理念,广泛宣教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和出行安全知识,深入宣贯《安全生产禁令》等安全规章制度,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不断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形成“共担安全责任、共保安全发展、共享安全成果”的共识,真正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
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和安全精神文明建设三者息息相关,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和安全精神文明建设承载体;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制约和规范着安全物质文化和安全精神文明的建设;安全精神文明建设是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和安全制度文化建设的理论内涵。安全物质文化建设是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和安全精神文明建设的承载体。
石油企业的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断加大安全文化建设,使员工的安全意识根治于思想深处,保证石油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关于办公室自查自纠报告
- 下一篇:班主任师徒结对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