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4-03-05 17:4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土保持变更管理办法

篇1

第二条凡从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单位,必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

凡从事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通过水利部组织的监测人员上岗技术培训,持《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以下简称“上岗证书”)开展工作。

第三条水利部负责资格证书和上岗证书的统一管理。《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和《水土保持监测人员上岗证书》由水利部统一印制。

第四条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分为甲、乙两个等级。取得资格证书的单位必须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开展监测工作。

第五条甲级持证单位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承担各类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乙级持证单位可以在本省范围内承担省级以下项目的监测工作。

第六条申请甲级资格证书的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法人资格,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健全,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二)从事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中,至少有3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和5名具有中级技术职称。

(三)具有从事水土保持、土壤、地理、水文、生物、遥感、计算机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超过80%。

(四)具有与监测工作相适应的专业设施和设备。

(五)固定资产在500万元以上。

第七条申请乙级资格证书的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备法人资格,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健全,有固定的工作场所。

(二)从事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中,至少有5名以上的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超过70%。

(三)具有从事水土保持、土壤、地理、水文、生物、遥感、计算机等专业的技术人员。

(四)具有与监测工作相适应的专业设施和设备。

(五)固定资产在300万元以上。

第八条申请取得资格证书的单位,应当填写《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申请表》,并按照本办法规定准备相关材料,报请所在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初步审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资质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将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材料报送水利部审批。

流域管理机构的下属单位申请取得资格证书的,由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前款规定进行初步审查。

第九条申请资格证书的单位,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表一式4份。

(二)法人资格证明(复印件)。

(三)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的简历及身份证明(复印件)。

(四)在职技术人员统计表、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的学历和职称证明(复印件)

(五)承担过水土保持监测相关业务的业绩证明。

(六)必备的工作场所和专业设施、设备证明。

(七)单位章程或有关的管理规章制度。

(八)审批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水利部应当自收到初步审查意见和全部材料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同意颁发资格证书的,应当自作出审查决定之日起十日内向申请单位颁发《水土保持监测资格证书》;不予颁发资格证书的,应当向申请单位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单位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一条水利部负责对持证单位资质的考核。考核分定期考核和日常检查,定期考核每3年进行1次,日常检查不定期进行。考核结果分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种。对考核不合格的予以吊销或降级。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情况。

(二)遵循有关水土保持技术标准情况。

(三)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四)持证单位的机构和人员变动情况。

(五)监测人员持证上岗与参加培训学习情况。

(六)设备仪器及其使用情况。

第十二条持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到水利部办理变更手续:

(一)单位发生分立、合并的。

(二)单位名称、注册地址变更的。

第十三条持证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被吊销或降级资格证书:

(一)在领取资格证书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二)出借资格证书的。

(三)超出资格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开展工作的。

(四)以不正当手段承接业务的。

(五)转包或变相转包所承担业务的。

(六)从业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七)取得资格证书后,3年内没有开展业务工作的。

篇2

准予水行政许可决定书

 

宝水行许字〔2021〕51号

许可事项:关于批准宝丰滨河小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行政许可决定

宝丰县大地园林大酒店有限公司:

本机关于2021年3月25日受理你单位提出的《关于报批宝丰滨河小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申请》。经审查,该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水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三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批管理规定》的规定,许可如下:

一、宝丰滨河小区项目位于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区,人民路东段南侧,属新建房地产工程。项目以通湖路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区,总占地面积68571.9m2,总建筑面积209783.99m2(其中地上159303.14m2,地下50480.85m2)。北区建设内容包括3栋11F住宅楼、6栋18F住宅楼、2栋27F住宅楼,1栋2F商业楼,地下车库及配套设施,建筑密度23%,容积率2.5,绿地率35.1%。南区建设内容包括4栋7F住宅楼、2栋11F住宅楼,地下车库及配套设施,建筑密度25%,建筑容积率1.7,绿地率35.1%。

本工程总占地面积68571.9m2,合6.86hm2,全部为永久占地。工程建设土石方总挖方量14.70万m3,总填方量14.70万m3。本项目总投资55000万元(土建投资3850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本工程已于2020年11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21年10月完工,总工期12个月。

项目区位于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中北方土石山区(Ⅲ)-豫西南山地丘陵区(Ⅲ-6)-伏牛山山地丘陵保土水源涵养区(Ⅲ-6-2th),地貌类型为浅山丘陵区;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6℃,极端最高气温44℃,最低气温零下21℃;多年平均降水量747.3mm;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15d;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631.8mm;日照2134.2h;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13.8m/s,多年平均大风日数约20天;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林草覆盖率为22%。

项目区属河南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范围,水土流失强度以微度侵蚀为主,侵蚀类型主要以水蚀为主,容许土壤流失量为200t/km2·a,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为190t/km2·a。建设单位编报的水土保持方案,符合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技术标准要求,对防治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十分必要。

二、同意方案的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一致,方案编制依据充分,内容全面。项目及项目区概况介绍基本清楚;方案编制原则正确,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与评价较全面;方案实施进度、保障措施基本可行,符合生产建设项目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可作为下阶段水土保持工作的依据。

三、同意确定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水平年为2022年,届时方案确定的各项水土保持设施应全部按设计要求建成并发挥作用,达到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要求。

四、同意水土保持预测内容、方法和结果。经预测,本工程在方案服务期内征占地面积6.86hm2,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332.77t,新增土壤流失总量为306.17t。

五、同意本工程采用建设类项目一级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设计水平年时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为:水土流失治理度95%,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渣土防护率为97%,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7%,林草覆盖率为27%。

六、同意该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项目建设区面积6.86hm2。

七、同意将水土流失防治区划分为建筑物工程防治区、道路景观工程防治区、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和临时堆土防治区共4个防治区。基本同意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和措施体系。

1、建筑物工程防治区

施工过程中,采用密目防尘网对施工中的临时裸露面进行临时覆盖。

2、道路景观工程防治区

施工时,采用密目防尘网对施工中的临时裸露面进行临时覆盖,并在施工道路一侧修建土质临时排水沟,排水沟末端顺接沉砂池;根据主体工程的施工时序布设雨水管网,对广场等实施透水铺装;施工结束后对绿化区域进行土地整治和景观绿化。

3、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

施工时,修建土质临时排水沟,排水沟末端顺接道路景观区沉砂池。

4、临时堆土防治区

场内的临时堆土区,可直接堆放,采取临时拦挡、覆盖措施进行防护。施工后期,场内临时堆土区随主体工程进行硬化。

八、基本同意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进度安排,要严格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所确定的进度,组织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

九、基本同意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和方法,釆用实地调查量测、地面观测和资料分析等三种监测方法。

十、同意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原则和方法。本工程水土保持估算总投资为860.13万元(工程措施25.47万元,植物措施投资723.00万元,临时措施投资53.84万元);独立费用48.28万元(其中科研勘测设计费14.00万元、水土保持监理费6.0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15.84万元、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报告编制费12.00万元);基本预备费1.31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82286.4元。

十一、建设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切实落实《水土保持法》规定的“三同时”制度,按照方案落实资金使用、项目管理等具体措施,将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纳入施工合同管理,加强施工单位的管理与监督,保证方案的依法实施。水土保持措施设计需要变更的,应经原审批部门同意。

2、认真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和工程监理工作。委托有水土保持监测能力的单位承担监测任务,及时向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监测报告;同时做好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3、积极主动与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联系,依法足额及时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

4、定期向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情况,并接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5、依照水利部16号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和《水利部关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的通知》(水保〔2017〕365号)的规定,自行组织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验收结果按规定及时向水土保持方案审批部门报备,并接受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核查,水土保持设施不按期验收或抽验不合格的,我局将依法查处。

 

篇3

第一条为了防止和整治水土流失,合理使用水土资源,减少自然灾害,改善生态,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土保持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本法所称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第三条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统一领导,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安排专项资金,并组织实施。

国家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

第五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范围内依法承担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农业、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第七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水土保持科学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水土保持技术,培养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人才。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水土资源、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水土资源、造成水土流失的行为进行举报。

第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对水土保持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

第十条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在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的基础上,遵循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的原则编制。

第十一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全国水土流失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调查并公告调查结果,公告前应当将调查结果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划定并公告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

对水土流失潜在危险较大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应当划定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第十三条水土保持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任务和措施等。

水土保持规划包括对流域或者区域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作出的整体部署,以及根据整体部署对水土保持专项工作或者特定区域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作出的专项部署。

水土保持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资源规划、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协调。

编制水土保持规划,应当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水土保持规划一经批准,应当严格执行;经批准的规划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修改的,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五条有关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中提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并在规划报请审批前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三章预防

第十六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水土保持规划,采取封育保护、自然修复等措施,组织单位和个人植树种草,扩大林草覆盖面积,涵养水源,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

第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取土、挖砂、采石等活动的管理,预防和减轻水土流失。

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范围,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的划定,应当与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相衔接。

第十八条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应当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严格保护植物、沙壳、结皮、地衣等。

在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河流的两岸以及湖泊和水库的周边,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或者有关管理单位应当营造植物保护带。禁止开垦、开发植物保护带。

第十九条水土保持设施的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与维护,落实管护责任,保障其功能正常发挥。

第二十条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种植经济林的,应当科学选择树种,合理确定规模,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可以规定小于二十五度的禁止开垦坡度。禁止开垦的陡坡地的范围由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告。

第二十一条禁止毁林、毁草开垦和采集发菜。禁止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铲草皮、挖树兜或者滥挖虫草、甘草、麻黄等。

第二十二条林木采伐应当采用合理方式,严格控制皆伐;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等防护林只能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对采伐区和集材道应当采取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并在采伐后及时更新造林。

在林区采伐林木的,采伐方案中应当有水土保持措施。采伐方案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由林业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实施。

第二十三条在五度以上坡地植树造林、抚育幼林、种植中药材等,应当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在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荒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应当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规定。

第二十四条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无法避让的,应当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

第二十五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

水土保持方案应当包括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范围、目标、措施和投资等内容。

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生产建设项目的地点、规模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当补充或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并报原审批机关批准。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需要作出重大变更的,应当经原审批机关批准。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办法,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二十七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当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

第二十八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其生产建设活动中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应当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确需废弃的,应当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并采取措施保证不产生新的危害。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四章治理

第三十条国家加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坡耕地改梯田、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力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建设管理,建立和完善运行管护制度。

第三十一条国家加强江河源头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治理工作,多渠道筹集资金,将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纳入国家建立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第三十二条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应当进行治理。

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应当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专项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水土保持补偿费的收取使用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和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水土保持费用,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处理。

第三十三条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按照水土保持规划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并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予以扶持。

第三十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承包治理荒山、荒沟、荒丘、荒滩,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并依法保护土地承包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承包治理荒山、荒沟、荒丘、荒滩和承包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农村土地的,在依法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中应当包括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责任的内容。

第三十五条在水力侵蚀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以天然沟壑及其两侧山坡地形成的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保护性耕作等措施,进行坡耕地和沟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在风力侵蚀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因地制宜地采取轮封轮牧、植树种草、设置人工沙障和网格林带等措施,建立防风固沙防护体系。

在重力侵蚀地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采取监测、径流排导、削坡减载、支挡固坡、修建拦挡工程等措施,建立监测、预报、预警体系。

第三十六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单位和个人,采取预防保护、自然修复和综合治理措施,配套建设植物过滤带,积极推广沼气,开展清洁小流域建设,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水土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水源。

第三十七条已在禁止开垦的陡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退耕,植树种草;耕地短缺、退耕确有困难的,应当修建梯田或者采取其他水土保持措施。

在禁止开垦坡度以下的坡耕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修建梯田、坡面水系整治、蓄水保土耕作或者退耕等措施。

第三十八条对生产建设活动所占用土地的地表土应当进行分层剥离、保存和利用,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减少地表扰动范围;对废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存放地,应当采取拦挡、坡面防护、防洪排导等措施。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在取土场、开挖面和存放地的土地上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对闭库的尾矿库进行复垦。

在干旱缺水地区从事生产建设活动,应当采取防止风力侵蚀措施,设置降水蓄渗设施,充分利用降水资源。

第三十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采取下列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免耕、等高耕作、轮耕轮作、草田轮作、间作套种等;

(二)封禁抚育、轮封轮牧、舍饲圈养;

(三)发展沼气、节柴灶,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以煤、电、气代替薪柴等;

(四)从生态脆弱地区向外移民;

(五)其他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措施。

第五章监测和监督

第四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经费。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对全国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

第四十一条对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自行或者委托具备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对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并将监测情况定期上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从事水土保持监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保证监测质量。

第四十二条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情况,定期对下列事项进行公告:

(一)水土流失类型、面积、强度、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

(二)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三)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情况。

第四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流域管理机构在其管辖范围内可以行使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职权。

第四十四条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就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有关情况作出说明;

(三)进入现场进行调查、取证。

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拒不停止违法行为,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报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查封、扣押实施违法行为的工具及施工机械、设备等。

第四十五条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对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如实报告情况,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不得拒绝或者阻碍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公务。

第四十六条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土流失纠纷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不依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或者办理批准文件的,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或者有其他未依照本法规定履行职责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在崩塌、滑坡危险区或者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对个人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在禁止开垦坡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或者在禁止开垦、开发的植物保护带内开垦、开发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退耕、恢复植被等补救措施;按照开垦或者开发面积,可以对个人处每平方米二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每平方米十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毁林、毁草开垦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采集发菜,或者在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铲草皮、挖树兜、滥挖虫草、甘草、麻黄等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草原地区有前款规定违法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五十二条在林区采伐林木不依法采取防止水土流失措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采取补救措施;造成水土流失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处每平方米二元以上十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手续;逾期不补办手续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生产建设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批准而开工建设的;

(二)生产建设项目的地点、规模发生重大变化,未补充、修改水土保持方案或者补充、修改的水土保持方案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的;

(三)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过程中,未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对水土保持措施作出重大变更的。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将生产建设项目投产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直至验收合格,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法规定,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以外的区域倾倒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理,按照倾倒数量处每立方米十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仍不清理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清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清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不进行治理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仍不治理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篇4

20xx年,在局党委的领导下,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大队全体队员紧紧围绕水政水资源、水土保持、渔政中心工作,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将20xx年度工作汇报如下:

一、进行多种形式宣传相关法律、法规

1、配合局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宣传,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宣传主题。在县城滨江广场向市民发放了宣传画报、宣传手册,举办了水利知识有奖问答活动。现场还向市民展示了水行政执法、水资源管理、渔政管理、水土保持等相关展板近xx余幅,发放相关资料xx余份,利用新间媒体(报纸、电视、户外LED显示屏等)、农村(社区)宣传栏,广泛开展水法、水土保持法、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活动。

2、我们利用大篷车下乡活动这个平台,采取悬挂标语,发放水行政、水土保持科普读本、渔业法宣传资料,并对群众的咨询进行现场耐心解释、解疑答惑。

3、通过网络新媒体,对进行的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其中在水务网上发表相关工作报道,水产品安全信息报道5篇、水政水资源管理信息报道xx篇,在水务局工作交流微信群上发表图文宣传报道xx篇。

4、参与组织相关培训。xx月xx日上午,在局三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初级水产品三大一严整治推进暨质量安全培训会,全县XXX个乡镇(街道、度假区)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管人员及xx名水产养殖单位(户)人参加了会议。渔政站工作人员就做好本次三大一严专项行动时间节点、监管对象、重点检查内容、休药期规定、无害化处理以及违反投入品使用规定应负的法律责任作了说明。局分管副局长xx要求各乡镇(街道)要高度重视此次专项行动,加强基层监管网络建设,共同保障属地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会议期间,他还与参加会议的全体养殖业主进行了集体约谈,要求全体业主不使用国家禁用的违禁药、人用药、原料药和假劣过期药及非法添加剂,不要购买来路不明的渔药,并严格执行水产品体药期规定。会后,养殖业主与我局现场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xx份,表示将信守承诺。

二、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秩序

为确保水事活动、渔业资源保护依法有序进行,我们大队将专项执法行动与日常巡查有机结合在一起,有针对、有重点的进行执法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年共开展水政巡查xx次,共计xx人次,重点加强对水利工程保护加盟颉⒉榇Ψ欠ú缮凹叭∷砜傻确矫娴闹捶ㄑ膊榱Χ取

1、大队共组织了取水户取水情况专项检查、生产建设项目贯彻实施水土保持专项大检查、春潮20xx渔业执法专项行动、春雾20xx渔船安全专项检查、春安行动、三大一严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行动等行动,将大队日常工作结合其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取水户取水情况专项检查中,我大队将我县办理取水许可证的取水户20xx年的取水情况总结以及20xx年的取水计划申报进行全面的收集工作,并在检查过程中,要求取水户对取水点的计量设施、年取水量5万立方米以上取水户的取水实时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维护工作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继续规范了我县取水户的管理工作。

有些取水户已经由于政策原因搬离原来厂区,有些取水户因经营不善将工厂关闭,有些取水户由于取水情况的变化,已经停止在取水口取水改用自来水等等,针对这些变化,我大队取水户再次进行检查,将变化及时与水资源科进行对接,确保水资源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在生产建设项目贯彻实施水土保持专项大检查中,对已编报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下发武水(20xx)XXX号关于开展生产建设项目贯彻实施水土保持专项执法检查工作的通知,并于近日组织人员对已编报水保方案的56家生产建设项目开展了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专项活动。

为使监督检查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我局配备了强有力的监督检查小组,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及时向项目单位领导宣传此次活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通力合作,在专项监督检查活动中,各生产建设单位抽调专职人员配合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活动,有效的保证了该项活动的顺利进行。

在检查活动伊始,我们对全县在建已编水保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了认真梳理,根据平时的检查情况,在这次活动中,有的放矢,要求各单位首先进行了自查,在自查的基础上,对已编报在建且尚未申请验收水土保持设施的项目全部予以了认真详细的检查,重点检查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情况,弃渣的处理方式,以及水土保持方案有无重大变更,对存在问题的建设项目,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并限期整改到位。为使水土保持方案切实落到实处,我们根据自己巡查和水土流失监测报告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加强监督采用回头看的方式,重点检查存在问题较为严重的生产建设项目督促落实整改,有效的保证了监督检查效果。

通过监督检查,将进一步促进水保三同时制度的落实,也更好的为全面贯彻实施新水保法创造了条件。

在春潮20xx渔业执法专项行动、春雾20xx渔船安全专项检查、春安行动、三大一严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行动等活动中,结合G20峰会在杭州召开的大背景,以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为侧重点,根据三大一严的工作要求,摸排出安全隐患2个,并建立了清单。上半年,大队组织执法人员结合水产品安全三大一严的要求,对全县持有水产苗种许可证的鱼种场进行了一次执法检查;并加大了对全县6家温室甲鱼场及30亩以上水产养殖场的执法检查力度。4月15日上午,当执法人员来到桐琴某甲鱼场例行检查时,发现养殖场庭院内的水泥地上晒有甲鱼背甲及骨头。经询问养殖场老板李某,确定该甲鱼背甲及骨头取自病死甲鱼,根据《xx省渔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法人员当即责令养殖场管理人员对该批甲鱼背甲及骨头进行清理包装,经称重后为5.6公斤,并在执法人员的监督下在养殖场大门外予以焚烧销毁。及时消除了一起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隐患。

以孔雀石绿、氯霉素、硝基呋喃类代谢物、乙烯雌酚等违禁药物使用为重点,加强对甲鱼、加州鲈鱼等高密度养殖品种的抽检力度,现已完成8甲鱼样本、1个鲫鱼样本、1个加州鲈鱼和1个青虾样本的采样工作,现正在检测之中。我们将对在检查及抽检过程中查实非法使用违禁投入品的,一律启动行政处罚程序,并实行封存及监督实施无害化处理;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部门查处。

根据县食安办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春安行动及三大一严的工作要求,大队共组织出动执法人员19次XXX人次,检查水产单殖单位(个人)30多家。

在开展执法专项检查的活动中,大队始终将安全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包括在日常渔业生产活动中,对渔船的使用、对温室甲鱼场中的锅炉的操作、对户外作业中人身安全,以及对病、死水产品的无害化处理等方面,都对生产者进行了提醒,确保安全事故零发生。

在保护渔业环境方面,我大队积极调查处理渔业污染事故。全年共受理渔业污损案件13起。已成功处置5起,为渔业养殖生产者挽回生产损失4万余元。主要污染物有:禽畜粪便污染造成水体严重富营养化、酸、锌、氟化物等。

2、日常巡查方面,大队将执法人员分成三组,每组2人,日夜值班,与公安110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做到闻警必出,及时赶到事发现场进行处置。据统计,全年共开展水政巡查135回,XXX人次,接到110关于水事违法行为举报电话8次,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1起;渔政巡查方面,开展每周不少于二次巡查,巡查不少于半天,并及时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接到110举报电话100多次,开展渔政巡查276次XXX人次,没收电捕工具78套,没收丝网15副。并根据110举报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夜间巡查活动。

三、其他工作具体情况

1、水政

积极开展取水实时监控终端安装管理维护工作

全年来,我大队加强对取水计量设施的运行维护工作。针对已经安装了取水实施监控的企业,我大队运用水资源管理平台的网上监控功能,针对运行出现故障的,及时联系运维单位上门检修。自2月份以来,对我县已安装监控的10家取水单位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修,并对其中出现故障的5家取水单位的设备进行了检修。目前已对柳城自来水厂已损坏的监控设备进行了重新安装,保证了取水量的准确计量,对xx自来水厂、xx县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xx温泉、xx省xx温泉度假有限公司等处设备进行了检修。xx月xx日,运维单位将仍处在异常的监控点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修,其中更换了沪江线业的流量计,保证了取水监控设备的稳定运行。

今年,我县新增年取水量5万方以上的企业2家,目前已经将取水实时监控设备安装完毕,进行实时在线监控。

积极开展水资源费征收工作

积极开展水资源费征收工作,20xx年度水资源费现已基本征收到位,对少部分未征收的取水企业通过发放《限期缴纳水资源费通知》进行催缴,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共收取水资源费xx万余元。

自20xx年1月1日起,公共供水企业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提高至0.2元/立方米。由于我县物价部门未及时调整供水价格,我县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的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形成了很大的困难。市水利局也为此专门发函催促我县尽快落实公共供水水资源调整。虽然我县公共供水水资源费标准未调整到位,但我大队对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征收水资源费已经按照现行标准0.2元/立方米征收,已完成本年度对城市自来水有限公司的水资源费征收,我大队将以抓大不放小的工作原则,对取水户及时足额征收水资源费。

获得荣誉

我大队参加了20xx年9月由市局组织的xx市水行政执法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大队xx同志获得了市水行政执法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在随后的xx省水行政执法竞赛中,荣获xx省水行政执法技能标兵称号。

今年由于水政大队人员调动,加之综合执法改革推进,导致水政大队人员队伍捉襟见肘,但是大队内提素质,外重形象,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水土保持

规范、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为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有效控制生产建设活动引起的人为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抓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根据《xx省水土保持条例》及《xx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占地面积五十公顷以上或挖填土石方五十万以上的,没有能力自行监测的应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测,为此,我们及时向生产建设单位做好宣传工作,加强沟通,取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使我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落实率达到XX%。

在督促做好监测的同时,依据监测单位监测数据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联系,对水土保持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及时予以整改,

水土保持监测的开展,及时准确的掌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效果,从而可以针对性的提出水土保持改进措施,减少人为水土流失,也可以及时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及时回复。

开展低丘红壤改造治理

为合理利用我县丰富的低丘红壤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在省围垦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计划20xx年投资XXX元万元在xx镇xx村和xx乡开展低丘红壤的改造治理。我们在多次实地勘察的基础上,由项目业主委托局水利设计所编制了《xx县xx镇xx村低丘红壤改造治理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和《xx县xx乡xx红壤改造治理开发项目实施方案》,目前已经我局审查通过,设计单位正在根据审查意见完善设计方案。下一步,待设计方案批复后,着手进入招投标和具体施工建设中。

篇5

关键词:竣工验收;技术预验收;水利工程;实践;思考

验收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性程序。从一定意义上讲,通过竣工验收即为工程建设划上了圆满的句号。竣工验收分为竣工技术预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竣工技术预验收为竣工验收的前置条件,属于政府验收范畴。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简称《规定》)和SL223-2008《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简称《规程》),以及《江苏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管理实施办法》(简称《办法》)对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技术预验收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改进和加强,进一步提高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1竣工技术预验收基本情况

1.1适用条件《规程》强调,由中央、地方财政全部投资或部分投资建设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含1、2、3级堤防工程)应进行竣工技术预验收,是竣工验收的前置条件。《办法》要求,基础处理不复杂、技术较简单的中小型水利工程可不进行竣工技术预验收或者将竣工技术预验收与竣工验收合并进行[2]。1.2实施方式《规程》明确,竣工技术预验收应由竣工验收主持单位组织的专家组负责。技术预验收专家组成员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相应职业资格,成员2/3以上应来自工程非参建单位。工程参建单位的代表应参加技术预验收,负责回答专家组提出的问题。1.3主要内容检查工程是否按批准的设计完成;检查工程是否存在质量隐患和影响工程安全运行的问题;检查历次验收、专项验收的遗留问题和工程初期运行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对重大技术问题进行评价;检查尾工安排情况;鉴定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工程投资、财务情况;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3]。

2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江苏范围内,泵站工程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大型水利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的覆盖率不断上升。各地级市的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或者水行政主管部门作为验收主持单位的工程以及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刚刚起步[4]。扬州市水利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起步较早,从2014年即开始这项工作,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从2015年开始基本做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全覆盖。2016年12月6~10日,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持召开了扬州市乌塔沟分洪道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会议,成立专家组负责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专家组下设规划及前期、建设管理、财务审计、运行管理和质量安全五个工作组,专家组讨论后形成《扬州市乌塔沟分洪道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组工作报告》,拟定了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初稿,从而为工程的竣工验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7年1月5~6日,扬州市水利局主持召开了扬州市古运河瓜洲运河整治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会议,该工程分为四个标段,初步设计由省水利厅分别批复,概算分别为2928.13万元、2957.73万元、2914.05万元、2911.38万元,工程投资均不大,但仍展开了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

3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存在问题

3.1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从国家层面,《规定》和《规程》对水利工程验收管理工作做了基础性的规定。这两部规程规定更适用于全国范围内较大水利水电工程的验收管理,对于许多结构简单、规模较小、投资额不大的工程显得不太适用[5]。结合江苏省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特点,江苏省水利厅出台了《江苏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管理实施办法》,《办法》中融入了中小水利基建项目的特点,简化了部分验收管理的要求。但对于范围的界定显得较为模糊,规模较小、技术较简单等描述没有明确界定,且诸如农水项目等其他类型项目如何参照没有明确的规定,使得部分工程验收时标准难以确定。3.2预验收工作行政化色彩较浓工程竣工预验收工作原目的是要避免在正式验收时因为时间紧、专业性不够、工作深度不到位等原因而导致的验收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发生。但有些地区验收工作行政化色彩较浓,将验收工作纳入行政主管部门的任务考核中,使得部分验收主持单位由主动变为被动,验收质量大打折扣,使通过验收来检查工程建设质量的功能趋于弱化[6]。3.3预验收工作滞后,项目法人力量薄弱部分工程由于尾工处理、审计决定、专项验收等问题导致迟迟达不到验收要求而导致竣工验收工作滞后。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距离合同工程完工验收时间较长,部分项目法人、施工、监理单位很难到位解答专家提出的问题,加之部分资料的缺失,导致专家组预验收工作开展困难。水利工程临时组建的建设单位成员一般是兼职,同时承担着机关职能事务;工程完工验收以后,大部分成员将奔赴其他岗位,工程扫尾工作显得仓促,待竣工预验收工作开展时缺少人员协助专家组查阅资料和解答问题,导致专家组预验收工作开展困难。3.4验收准备工作不到位部分工程工作报告质量较低,未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来填写,各参建单位数据不统一等问题也影响专家组进度。专项验收资料收集中,多数中小型工程进行了档案专项验收,多数中型工程进行了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大部分工程未进行环境保护专项验收,验收标准不一,使得专家组较难形成统一意见。3.5专家责任难以落到实处竣工验收主持单位在竣工技术预验收阶段组织了专家组进行预验收工作,专家组成员一般本职工作就较为繁忙,很难抽出集中几天的时间来从事预验收工作,导致预验收工作时间不足,使得验收工作质量得不到保障。由于专家组成员的临时性,验收工作的效果也无法考核,即使验收工作出了较大问题也只是撤回鉴定书,最多取消专家参加验收工作的资格,对专家本人影响不是很大,使得专家责任落不到实处。3.6抽样检测、观测资料缺失检测资料是判断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竣工预验收工作内容包括鉴定工程质量,如果没有抽样检测,专家组只能根据合同工程验收的结论判断。有无抽样检测,可能会对结论有影响。近年来我国对于安全监测工作的认识已经逐步提高,水利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关规范,对于水电工程监测工作从设计到施工都已经非常成熟,监测内容占主体土建工程的投资高达2%左右。对于水利工程,特别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监测工作进展缓慢。中型建筑物工程基本布设了水平位移、沉降、扬压力观测点,许多小型工程及河道堤防类中型工程监测设施缺少,观测数据缺失,在预验收过程中专家很难对工程的安全运行状况作出完整评价。3.7重大设计变更确定重大设计变更原则上要经过原批复单位同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对于属于重大设计变更还是一般设计变更存在争议。如国家发改委批复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批复投资约30亿元,包含切滩、河道、建筑物、堤防等工程),其中一段堤防因征迁问题,不得不改变堤线200m;一个小型建筑物(建安投资200万元左右)由于城市防洪规划的调整,引水流量增加了30%,结构由单孔改为双孔;一座中型水闸由于城市路网调整,无法建设公路桥,需取消建设。上述问题调整的工作量从整个批复的工程来看微不足道,但是从每段工程本身对比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均属于重大设计变更,是否属于重大设计变更专家意见不一。3.8运行管理单位职能弱化运行管理是工程建设完成以后投入运行能够发挥应有效益的重要工作。运行管理单位的运行管理报告是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组评价工程是否达到建设要求的重要依据。诸多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尚未明确运行管理单位,故管理单位并不能参与工程建设过程,对工程的各工期节点不能深入了解,不利于工程运行管理。运行管理报告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专家的评价结果。

4推进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的建议与措施

4.1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办法》适用于基本建设项目,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小型水利工程、自动化和信息化工程等建设项目应在相关办法中明确。农田水利工程虽然一般单体工程规模不大,但工程整体投资较大,对于验收工作要统一管理。加强制度规范的宣贯工作,使得从政府部门到各工程参建单位高度重视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对验收监督管理单位也应定期加强培训、座谈,将竣工预验收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推动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良好进行。4.2预验收工作去行政化验收工作进展如何取决于工程参建单位的配合程度,应该作为建设单位及其他参建单位工作考核的指标,不应作为验收主持单位或监督单位的考核指标。验收主持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规范,对待验收工作,不符合要求坚决不组织验收。专家组成员严格按照工作手册要求形成专家组工作报告,上报验收主持单位。使得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成为纯粹的专家行为,专家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对工程的建设情况作出一个接近真实的评价结论。4.3强化项目法人建设建设单位队伍应相对固定,工程完工验收以后建设单位人员有可能参与下一个工程,但人员组织架构基本相似,可以很快地重新回到竣工技术预验收的准备工作来,并且对工程较为熟悉,为工程竣工技术预验收提供了方便。并且是否及时进行竣工验收,也可以成为考核建设单位的主要成员的重要指标,可促进验收工作顺利完成。4.4加强预验收准备工作建议较大工程在单位工程和合同工程完工验收时组织相应的预验收工作,邀请专家全面把脉工程建设管理及工程质量,提高过程中验收质量。专项验收作为竣工验收的前置条件,诸多小型水利工程并未专项批复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许多中小型水利工程不能完成。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相关办法,细化专项验收要求,初步设计批复中专项达到一定规模的进行专项验收,达不到的在工程主体中一并验收,使得各建设单位有章可循。4.5落实竣工预验收工作责任建议建立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库,验收监督部门对专家定期培训与考核,确保专家能胜任验收工作。每次竣工技术预验收专家从专家库中选择,专家组成果也提交验收监督单位备案,专家对成果负责,若验收结论有明显问题追究相关专家责任。建议也可以委托咨询服务机构进行竣工技术预验收工作[7]。中小型水利工程可以委托具有技术鉴定资格的单位进行竣工技术预验收,这些机构更能作出较为专业的评价和结论。咨询机构可以通过行业管理规范其工作,并进行适当考核,保证工作质量,也使得预验收工作的责任有了明确的着落[8]。4.6严格做好检测、监测工作竣工技术预验收阶段的质量抽样检测尤为重要,而且应该对检测内容、频次有明确规定。抽样检测可以对比工程与完工验收时的状态,对工程运行管理也有好处。抽样检测工作需科学、民主地制定抽检方案,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监测工作应区分水电工程和水利工程,小型水利工程参照大型水电工程的监测规定实为不妥。应将水利工程的监测工作纳入强制性条文范围,必须实施。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监测资料缺失较为厉害,很难判断工程的运行状态良好与否。对于没有监测数据,没有观测设施的工程应该拒绝验收[9],在建设过程中加以控制。4.7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各地应根据相关重大设计变更管理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不同单位对重大设计变更的理解可能有所出入,验收主持单位和监督单位应在项目法人无法确定变更属性时应及时给予指导。对于存在争议的变更,有些变更也无法及时报送原审批单位,建议设置较大设计变更,明确可以由原审批单位的下级机关批复并报原审批单位备案。4.8强化运行管理职能加强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行管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在工程建设初期确定工程运行管理单位,管理单位全程见证工程建设[10]。运行管理单位应作为分部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及竣工预验收的重要参加单位,采取运行管理一票否决制,不利于工程运行管理工程竣工预验收不通过。

作者:陆春华 刘金生 张伟 单位:1.扬州市水利局 2.扬州市瓜洲泵站工程建设处

参考文献

[1]水利部令第30号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Z].

[2]江苏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管理实施办法[Z].

[3]SL223-2008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

[4]黄海田,沈建霞.水利工程技术预验收的若干思考[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03):68-72.

[5]高山,黄海田.改革和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验收管理的若干思考[J].人民长江,2011(05):102-105.

[6]张金华,叶森.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人民长江,2008(24):101-102.

[7]刘洪.丹阳市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现场验收新措施[J].中国水利,2015(21):35-37.

[8]陈建军.对水利前期工作成果验收管理办法的建议[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12):1-2+25.

篇6

最近,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水利建设动员大会,书记和省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次全省水利动员大会,是我省自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年向水利进军誓师大会”后,第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水利大会,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的高度重视。全省水利建设动员大会后,市委常委会议对我市的水利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水利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及市委常委会议精神,总结以来全市水利建设的成绩和经验,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水利建设任务,迅速掀起我市水利建设新。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客观总结以来我市水利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

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市水利建设呈现完成投资多、项目规模大、建设质量好、发展速度快、开发效益突出的良好局面。

一是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各县(区)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狠抓粮水、蔗水、茶水、烟水等工程建设,新增库容4155.4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9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63千公顷,新建渠道三面光衬砌847.76公里,新建小型水利工程8366件。年终责任目标考核从年开始连续3年获得省政府一等奖。

二是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型水库续建4座、新建2座,中型水库病险处理完成1座,新开工小(一)型病险处理3座。南汀河孟定段一、二期治理工程顺利完工,共治理河道20多公里,完成投资7082.36万元。4件水库工程列入了“润滇工程”项目。

三是农村人饮解困取得新成绩。市政府将解决农村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作为惠民实事之一,共投入资金6678.2万元,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24.1万人。

四是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取得新突破。共治理水土流失77千公顷,累计达208.8千公顷。

五是农村水电实现新跨越。全市农网改造全面完成,城网改造基本完成,永德和镇康的农村电气化建设进展顺利。全市新增水电装机10万千瓦,累计达20.2万千瓦。累计签订了42个地方水电开发协议,总装机120万千瓦,协议投资63亿元。目前全市在建电站14座,总装机12.4万千瓦。

六是防汛抗旱能力得到新提高。在抓蓄水、保抗旱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水库工程安全度汛。共治理河道82公里,全市累计治理246.4公里。

七是水利改革迈出新步伐。顺利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市县(区)在工程安全运行、水价改革、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水管单位自身建设、多种经营、花园式水库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深刻认识我市加强水利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一)全面把握国家和省的水利建设投入政策和投资导向

近年来,国家和省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坚持把水利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来部署,确立了优先发展水利的战略思路,加大了水利建设投入。在年1月召开的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水利部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灌区“两改一提高”和落实水库移民政策四件大事,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集中力量用2-3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讨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时,明确将原定“”期间解决1亿人饮水安全的目标提高到1.6亿人,用10年时间解决现有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连续四年在保证原有投入的基础上,每年再筹资10亿元加快以“润滇工程”、“五小水利”、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干渠防渗为重点的水利建设。省水利厅提出,年将重点推进“润滇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重点小(一)型水库工程、干支渠防渗工程等“五件大事”。以水源工程为重点,择优开工建设7-10件中型水库;争取中央安排68件重点小(一)型病险水库开工,积极争取将30件左右中型和150件左右小(一)型水库列入第三批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争取中央“”期间帮助我省解决7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争取今年全省下达1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计划,确保解决100万以上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省级补助10件重点小(一)型水库项目开工建设;开展1000公里小(一)型以上水库干支渠的防渗工程建设。

为把握这些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推动我市水利建设的发展,市委常委会对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今后一段时期,水源工程建设的思路是“努力争中,重点搞小,普遍建微”。即要努力向上争取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推进“润滇工程”;重点加快开展小(一)型、小(二)型水库病处和新建工作;优先开展投资少、效益好、易争取上级扶持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针对我市骨干水源工程少、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实际,全面开展以小坝塘、小水池、小水窖、小水沟、小泵站为主的山区“五小水利”建设,实现县乡有重点工程、村村有“五小水利”工程,为山区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二)充分认识我市水利建设瓶颈制约因素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客观上,我市的地形地貌特殊,有水留不住,利用难,广大山区山高水低,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雨季水量有余,旱季水源不足,导致要水的时候没有水,不要水的时候泛滥成灾。另一方面是我市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尚有近100万人饮水不安全,骨干水源工程少,大部分水库带病运行,旱涝灾害损失严重。

主观上,我市在建和已建重点水利工程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工程进展缓慢,很大程度上制约水利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新上项目的争取。如县刘家箐水库由于移民超投资、工程设计漏项、料场变更等原因,投资严重超概,需上报调增投资3655万元;水库县级还欠3500万元;等水库枢纽工程市县自筹加上经营性资产分摊部分,总计为8466万元,目前县级欠3458万元,由经营性投资筹措的3900万元事实上无法落实;凤庆两岔河水库县级配套资金未到位;沧源勐董水库欠施工方工程款、未完工程款990万元;除险加固工程县级未配492万元;二期治河防洪工程县级尚有252万元的缺口资金未配。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的工程还有凤庆黄草坝、双江回努、沧源团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永德青树河、铁厂河水库工程。以上12个项目共欠工程配套资金近1.2亿元。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严重影响我市的水利建设进程。各县(区)一定要充分认识问题的严重性,改变争取工程上马积极,开工后放松的思想,克服困难,积极应对,认真研究落实资金问题,努力推进各项工程建设,改善水利设施基础。

三、明确任务,创新思路,推进水利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加快“”水利建设步伐,要着力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在建重点水源工程建设

一是要抓好等水库建设和回努水库病处等在建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为争取新上工程创造条件。二是要抓好黄草坝病处工程和青树河水库建设工程验收,争取段治理二期工程年全面验收。三是要力争大雪山水库开工及3件小(一)型水库病处开工建设。

(二)组织群众大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以市场引路,引导群众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实行“民办公助”、“一事一议”,积极开展山区“五小水利”建设。持续抓好“粮水”、“蔗水”、“烟水”、“茶水”等配套工程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基础。

(三)着力抓好人饮安全工作

要加强工程规划、实施和管理,积极筹措地方配套资金,并发动受益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投资,确保完成11万人的饮水安全计划。要采取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建后管理,保证各类饮水工程的长效利用。对缺少水源的灰岩地区,要大力推广小水窖建设,把山区小水窖建设作为解决饮用水的重点来抓。

(四)持续抓好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

一要筹集资金,全面开展44件小(一)型水库病处工程的大坝安全鉴定工作;二要做好解决16万人的饮水安全规划;三要抓好市康家坝、大雪山和区城市供水工程等前期工作;四要抓好南伞国际界河治理、南汀河孟定坝段三期工程和坝段工程前期工作。

(五)着力抓好地方水电开发建设管理工作

一是要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为待开发资源牵线搭桥。二是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和服务。对已签订开发协议,但没有开展前期工作、工程建设进度缓慢或无能力开发的要进行清理,该收回要收回重新招商。三是要加强地方电网建设,抓实“矿电结合”,采取“内联外送”,积极拓展省外和缅甸市场,有效解决我市电力电量平衡和供求矛盾。在农村水电快速发展和体制转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公共安全及社会稳定的问题。部分县(区)在管理上仍然存在职责不清、以批代审、违规建设、无证从业等现象。对此,市发改委和市水利局要加大对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的“四无”水电站的清理整顿力度,消除管理、建设、运行等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六)着力抓好水土保持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南汀河流域水土保持争取立项工作;二是要将水土保持和市委、市政府的核桃产业发展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全力为主导产业提供优质的水利服务;三是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监测,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管理水平;四是加强已建项目的维护管理,确保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

(七)继续抓好水利改革工作

要继续深化水价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农业灌溉节水改造和计量设施建设,分类定价,分步实施,促进水价逐步到位,提高水费征收率,为实现工程的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继续加强小型工程改革,灵活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方法,搞好小型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组织引导群众“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工程自己修”,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发挥工程效益。

四、加强领导,合力攻坚,努力推进水利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加强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水利工作,落实领导和部门责任,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强化支持水利发展的各项措施,加强对水利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为水利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主动介入项目建设的各项环节,积极做好项目计划和资金安排、土地审批等方面的工作,共同推进项目申报和建设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利建设强大合力的发展局面。

(二)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落实已完工程的县级配套资金

为有效解决县级水利拼盘资金不足的问题,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建立新的融资机制,由市财政设立一个水利专户,每年由每个县(区)筹集100万元,市财政筹集200万元,共筹措1000万元,由市财政担保向银行争取贷款5000万元,由市级统筹安排,解决水利建设项目资金缺口问题。各县(区)要创新机制,多方筹集水利建设资金,切实增加水利投入。同时,各县(区)要认真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关于加快水源工程建设与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落实增加水利投资的有关要求,合理合法增加投入。对于各县区水利建设经费,特别是项目配套经费的落实情况,市委、市政府将进行专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三)加强监督和管理,提高水利资金的使用效益

篇7

关键词 林地;保护利用;福建长汀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166-02

林地既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林木及林内野生动植物生长的载体,是林业生产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基础,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林地保护利用是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1-2]。笔者对长汀县林地资源现状、资源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林地保护与利用的措施,以促进当地林地的保护与利用。

1 林地资源现状

截至2009年底,全县林地面积259 991.52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3.70%,其中,有林地238 802.66 hm2,疏林地417.38 hm2,灌木林地9 422.9 hm2(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7 802.6 hm2),未成林造林地10 491.74 hm2,苗圃地12.79 hm2,无立木林地265.97 hm2,宜林地578.08 hm2。生态公益林(地)面积77 552.73 hm2,占全县林地面积的29.83%,其中,国家级公益林42 041.73 hm2,占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的54.21%,省级公益林35 511.0 hm2,占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的45.79%。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 111.6万m3。森林覆盖率为79.40%。

2 林地资源特点

2.1 森林资源总量较大,森林覆盖率高,生产率低

长汀县林地面积26.00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83.71%。其中森林面积24.66万hm2,森林覆盖率为79.40%,与全省平均相比,高出15.08个百分点。全县活立木总蓄积1 111.64万m3,也处在全省中上水平。但是由于长期粗放式经营,森林以次生林为主,树种单一,森林质量不高,现乔林地生产率只有55.25 m3/hm2,远低于全省林地的平均水平(全省林地生产率为86.17 m3/hm2)。

2.2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修复任务重

长汀县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全县31.5%的国土属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历史之长、面积之广、程度之重、危害之大,居全省之首。经过10年的综合治理,如采用坡面工程与植被措施有机结合的“等高草灌带”技术控制水土流失,发展“草牧沼果”改良植被,采取封禁、生态林草种植等巩固治理成果,流失面积已减少逾5万hm2,但仍有逾2万hm2面积需治理,生态修复任务依然很重。

2.3 城市化进程较快,对林地需求总体趋势逐步增加

长汀县属海西经济区范围,是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迅速扩张,城镇、工矿、道路、水利、旅游开发等建设用地急剧增加,对林地需求上升,自2004—2011年,累计已办占用征收林地审核手续达1 045.4 hm2,130.7 hm2/年。其中,2010年审核林地233.9 hm2;2011年审核林地237.1 hm2,林地需求总体趋势增加明显。

3 林地保护利用面临的突出问题

3.1 林地旺盛,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日趋突出

长汀县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阶段,新城区建设、工业园区、城镇、道路、旅游等建设项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政策尤其是耕地的严控政策,耕地可供建设资源十分有限,需要林地承担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较多供地责任。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尤其是产业承接转移和南方稀土中心的建立,势必进一步加大交通运输、能源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各类建设用地也势必大量向林地转移。同时,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首要条件是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加强林地保护。2008年开始实行林地保护,长汀县的林地开发定额离实际需求差距很大,林地供给有限。因此,林地既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又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使林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更加突出。

3.2 森林资源管护经费不足,群众林地保护意识不强

因森林培育周期长、更新难度大等特点,森林的经济效益低,其最大效益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从生态战略考虑,划出了大量防护林、特用林作为生态公益林,但给予的补偿费低,导致森林资源管理经费严重不足,大大影响群众的森林资源管护积极性。同时造成林地保护意识不强,只考虑自身需求和眼前利益,受开矿、养猪、筑路、建房及工厂建设等工程影响随意占用林地及采伐林木的事件时有发生[3]。

3.3 森林经营管理粗放,水土流失严重,森林总体质量不高

一方面长汀县80%以上的森林由集体或个人经营,由于森林所有权主体多样,规模小,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经营管理较为粗放。另一方面,长汀县水土流失严重,其面积占国土面积的近1/3,中度以上流失面积超过2万hm2。目前,低效残次林比重较大,约占林分总面积的1/2。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林分中纯林多、混交林少,林地生产力较低,森林质量总体不高。

4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总体目标

根据《福建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分解到长汀县的规划指标为控制依据,围绕建设绿色长汀,促进长汀县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西南翼的重要产业集聚中心、绿色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加工中心、具有客家特色的红色旅游中心的总体目标,制定如下规划目标:一是林地总量基本稳定,略有增长。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为260 300.06 hm2以上,比初期增加308.58 hm2,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保持在83.81%;二是森林保有量稳步增长。到规划期末,森林保有量达249 913.8 hm2,比2009年净增加3 308.54 hm2,增幅1.3%。森林覆盖率增加1.0个百分点,达80.46%;三是建设项目占用征收林地规模得到控制,到2020年全县占用征收林地面积严格控制在省市下达指标范围内;四是林地生产率明显提高。现有林地生产率为55.25 m3/hm2,通过封山育林、幼林抚育、低产林改造等措施,规划到2020年,全县林地生产率达到73.70 m3/hm2以上,提高18.45 m3/hm2以上;五是重点公益林地保持不变,重点商品林地适度增加。

5 林地保护利用的规划布局

5.1 区划布局与保护利用方向

根据长汀县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对林业的不同要求,以及该县现有森林资源特点和规划期内林业发展方向的不同,按照自然条件、生产能力、林业在区域上的功能地位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似,林地经营沿革、发展方向和经营措施相对一致的方法,划分4个功能区。

5.1.1 东部防护林、速丰用材林建设区。该区位于长汀县的东部,包括馆前、童坊、南山3个乡镇。国土面积63 893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0.57%。现有林地面积53 427.2 hm2,其中公益林面积9 611.9 hm2,商品林面积43 815.3 hm2。该区域地貌是中山、低山、丘陵三分天下,夹有少量谷地。林地现状是用材林与防护林并存。与周边县交界的中山地带是防护林,设有多个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小区;城镇周边的低山丘陵立地条件良好,是全县另一个重点用材林主产区——杉木速丰林基地。利用方向:中山地带低质低效林分采取封育结合方法,适当改良林相,构建结构复杂、功能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保障重点商品林基地用地,通过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提高商品林地生产力。重点建立杉木、马尾松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满足区域需求。

5.1.2 北部水源涵养林、毛竹丰产林建设区。该区域位于长汀县的北部,包括铁长、庵杰、古城、大同、新桥、汀州6个乡(镇)和圭龙山自然保护区、楼子坝国有林场部分工区,共8个单位。面积73 813.79 hm2,占全县面积的23.77%。现有林地面积63 201.67 hm2,其中公益林面积24 435.4 hm2,商品林面积38 766.27 hm2。地貌类型为中低山,区域地势较高,是汀江源头之一。该区坡度较陡,天然林分占多数,分布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县城饮用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同时是“红色汀州”的主要活动地,省苏维埃旧址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集中于此。利用方向:坚持“保护为主”,严格限制林地的开发使用。严格保护自然保护区,维护和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重点做好汀江源头的生态公益林保育,培育以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为主的生态公益林树种结构,提高江河源头森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增强水源调蓄功能;依托原有布局和基础,重点发展速生丰产竹林,满足区域需求和提高林农收益;充分利用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资源,培育壮大旅游产业[4-5]。

5.1.3 西南部速丰用材林、特色经济林建设区。该区域位于长汀县的西部和南部,包括四都、红山、羊牯、宣成4个乡镇和楼子坝国有林场部分工区,共5个单位。国土面积69 299.21 hm2,占全县面积的22.31%。现有林地面积61 947.77 hm2,其中公益林面积7 660.42 hm2,商品林面积54 287.35 hm2。区域地貌类型以低山和丘陵为主,中山占一部分,西高东低。该区立地条件良好,是全县的马尾松主产区。该区是以油茶为代表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区。林地利用方向:优先保障重点商品林基地用地,通过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科技示范,重点建立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丰产竹林基地为主,以扩展和培育油茶为代表的特色经济林为辅的经济林基地,提高林地生产力,优化树种结构,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及林产品的多种需求,缓解木材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可适当利用该区域的林地资源、山水景观、人文景观和森林景观资源,加大汀州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养生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5.1.4 中部水土保持林、名优经济林建设区。该区位于长汀县中部,包括策武、河田、三洲、涂坊、濯田5个乡镇和楼子坝国有林场部分工区,面积103 587 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3.35%。现有林地面积81 414.88 hm2,其中公益林面积35 801.19 hm2,商品林面积45 613.69 hm2。区域地貌类型以丘陵和低山为主,地势较低。该区域立地条件差,以稀疏的“老头松”林分为主,是全县乃至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区域,也是南方稀土矿主要分布区,也是全县的名优经济林产业区。林地利用方向:林地以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发展“草牧沼果”改良植被,控制和改善水土流失。在条件适宜的地方,结合水土流失治理的其他工程措施,适度发展杨梅等名优经济林,既改变森林资源环境,又保持水土,还增加林农经济收入。同时该区域林地离镇村及交通干线较近,开发利用条件好,规划一定数量的林地面积作为今后城镇建设和工业化发展及稀土开采的后备建设用地,适度承担城市建设供地职能。

6 保障林地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

6.1 积极补充林地,实现林地保有量的目标

通过在25 ℃以上的坡耕地和抛荒地上实施退耕还林、废弃村整治恢复林地、矿山治理恢复林地、森林城镇建设、绿色廊道建设等生态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积极拓展绿色生态空间,大量补充林地面积,力争到2020年长汀县补充林地2 965.54 hm2,从而达到林地保有量目标。

6.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林地的意识

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林地保护普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电视、专刊、报纸等媒体,将涉及林地征占用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有关知识向普通群众、建设用地单位及地方政府大力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保护林地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设立永久性标志,使群众自觉充当林地保护义务监督员,对各项占用征用林地项目进行监督。同时增强建设用地单位合法使用林地的意识。

6.3 加大对违法占用林地的打击力度

县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开展林地专项大检查。对违法占用林地项目,依据《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符合占用林地有关要求的处罚后要及时补办审核(批)手续,不符合要求的坚决进行关停,促使其恢复林地生产条件。各乡镇林业站在林地管理中要积极发挥监督检查作用,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使违法占用林地项目在占用初期就及时得到处理,减少违规占用林地问题处理难度,有利于营造依法使用林地氛围,提高林地保护管理水平。

6.4 依靠科技,及时掌握信息

充分利用林地保护利用档案与“3S”技术,建立林地、林木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对林地利用进行动态监测,对林地现状数据进行及时变更,准确掌握全县林地利用动态变化及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和处理违反规划的行为。以数字影像信息为主要技术手段,实现森林资源分布“一张图”、森林资源数据“一个库”、森林资源管理“一个系统”的目标,探索建立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林地保护数据库的更新,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监管。

7 参考文献

[1] 曹彬.赫章县林地资源保护现状与建议[J].青海农林科技,2012(44):27-29.

[2] 廖建伟,叶慧群,胡则良,等.遂昌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J].绿色科技,2011(6):108-109.

[3] 沈新华.建水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探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2(37):90-94.

篇8

1.切实加强领导,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度。一是进一步明确防汛责任制度。市政府和市防汛指挥部分别与乡镇(街道)、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签订了年度防汛工作责任书,市防汛指挥部专门发文公布各类防汛安全责任人名单。二是完善巡查员考核制度。20*年我们就制订了巡查员考核制度,今年针对多年的执行情况制订了新的考核制度,加大了考核力度,完善了奖罚机制。三是建立遥测系统维护管理责任制度。市防办落实专人负责实时观察系统运行情况,同时委托水文站对遥测系统进行维护,并签订遥测系统维护管理责任书,把工作情况和经费挂钩,有效提高了工作绩效。四是完善值班制度。值班安排上更趋科学,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正常值班组、双休日值班组和应急值班组,每班都由局领导带队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及时应对突发事件;为了让值班人员能够及时查阅相关知识,我们将值班常用联系电话、工程资料、水法律法规等常用知识汇编成册备查,做到了防汛值班正常,调度得当,水情汛情雨情灾情统计上报及时。五是完善小流域山洪灾害预警员制度。细化了《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严格落实可能出现点地人员转移方案。根据有关村撤并的实际,调整预警员名单,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了工作经费。

2.制订完善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三大水库安全应急预案。20*年我市三大水库就按照国家范本编制了水库安全应急预案并通过审批,今年汛前要求水库管理单位对预案进行了再完善,同时建成了碗窑水库洪水预测报系统。完善乡镇防洪预案。专门组织技术人员对乡镇防洪预案、各小型水库安全应急预案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核,并按照省防指办颁布的预案编制大岗要求进行了重新编制。今年专门在大陈乡组织进行了全市性了水库抢险演练。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得到进一步完善。由于行政村撤并,今年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所有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的行政村按照新村编制了预案,并要求人口居住集中,自然村范围较大,确实存在安全隐患的自然村也独立编制预案并设立预警员。编制河段防洪预案。防汛检查中发现我市*港淤头段防洪堤堤脚淘空严重,影响下游村庄安全,市水利局迅速组织专家前往查看,及时采取工程措施,对堤脚进行加固,并指导编制了河段防洪应急预案,及时排除了隐患。

3.推进防汛信息化,促使防汛现代化。一是为实现省、市、乡镇各级防汛会议、应急会商同步举行,在衢州地区率先完成乡镇防汛会商系统建设。二是对移动短信平台进行升级。我们20*年就委托移动公司开设了移动短信平台,平台分类保存了防汛相关人员(市领导、成员单位、乡镇领导、水利员、预警员、巡查员等)手机号码,在暴雨或台风来临前,将相关信息和工作要求通过系统发送到他们手机上,确保他们能够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三是完善水库查询系统。对水库抢险线路、预案进行了更新。

4.完善物资储备机制。继续实行专储与社会化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分区块设立物资储备点。根据年初遭受雪灾大批物资被调用的实际,及时对各类物资进行填充,并要求各乡镇、村全面推广社会化储备方法,储备好相关物资。

5.做好雨雪冰冻防灾救灾工作。局成立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防御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叫停在建工程,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迅速组织抢修,确保应急供水、供电等。向上争取饮用水、小水电等工程修复资金121万元,渔业灾后恢复生产补助资金30万元,并及时拨付到实施单位发放到户。

二、围绕项目,有序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围绕年度工作目标,抓进度、抓质量、抓安全、抓廉政,确保了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并如期完成。

1.市政府20*年为民办实事工程-农民饮用水工程。我市今年实施10个乡镇饮用水工程建设任务,解决9.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共有13.02万人受益。主要项目有凤林片(含*)、茅坂片(含淤头)、张村乡、保安乡农民饮用水工程和20*年村级农民饮用水工程。今年,市政府加大了对农民饮用水工程的管理、考核力度,出台了《关于印发农民饮用水工程集中式建设考核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农民饮用水工程独立式建设考核办法的通知》等相关政策;多次召集相关部门、乡镇召开全市农民饮用水工程协调会、推进会。在工程质量方面要求饮用水管材使用国家免检产品,统一招标采购,中标单位分别与供货单位签订供货合同,确保管材质量。质监站加强了农民饮用水工程的监督,对水管的试压及材料质量进行了抽查。目前,全市已基本完成主管道建设任务。

2.市20*年“310”工程——千库保安工程和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工程。一是千库保安工程。今年实施的千库保安工程共有15座水库,全部工程在12月底前完成。同时,今年实施的15座1-10万方山塘除险加固工程也已全部完成。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浙江省千库保安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提出的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质量监督制、合同管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等制度,严格执行分部工程验收、限制蓄水检查、完工检查、竣工验收等各项建设程序。切实加强质量管理,督促各建设业主和施工、监理、质量单位各负其责,切实抓好工程质量和进度,保证工程安全和投资效益。同时,2009年度建设项目*、大坑、王坛、南垄、兰底山、苏源、尖山底水库千库保安工程已完成前期准备。

二是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工程。年内完成了大桥溪、张村溪、金星溪、四都溪、*港等河道整治任务,共建设河道25公里,农村池塘整治47亩,超额完成上级考核的河道建设21公里、池塘整治31亩任务。

3.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水库灌区改造三期工程和千里渠畅工程。一是以*水库灌区改造工程。*水库灌区改造完成三期工程建设,总投资1361万元,改造东、西干渠总长14.53公里及相关配套设施,改善灌溉面积3.38万亩;新塘边镇青口水库灌区节水项目完成改造灌溉渠20.22公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8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357亩;千外支渠灌区项目维修加固渠道4.35公里,改善灌溉面积5115亩;双塔街道花园垄水库灌区项目改造渠道总长8.7公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470亩,改善灌溉面积4530亩。二是千里渠畅工程。本年度千里渠畅工程项目总投资500多万元,实施双塔街道莲塘村、虎山街道何家山村等14个乡镇17条渠道建设,维修加固渠道总长42.2公里。

4.小水电开发。峡里湖电站建成投产,双塔底电站建设按计划顺利实施,尽力做好清湖电站建设前期准备;加大现有老电站技改和报废重建力度,英岸电站报废重建工程动工建设;采取加强培训、强化监管等多种措施认真抓好水电站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完成白水坑库区小水电开发方案制订。

三、大胆创新,强力驱动特色生态渔业发展

按照“特色+生态”的渔业发展思路,把鳜鱼作为全市一品来抓,有效促进了全市渔业结构大调整,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发展势头迅猛,质量安全意识得到提高,水产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市渔业经济指标呈现量增、价升、质优的持续健康发展势头。本年度渔业投入资金446.09万元增18.8%,名特品种放养面积31000亩增6.1%,放养名特优水产种苗1530.5万尾增9%,休闲渔业建设水面过2万亩增25%,无公害健康养殖面积达3.12万亩增1.*万亩,主要水产品价格平均涨幅达10%以上,鳜鱼、鲈鱼等名特品种上涨20%以上,加工能力达70吨增26%,出口创汇4*.2万美元增24.8%。

1.鳜鱼“131”渔业富民工程。一是扶龙头攻技术。全力扶持市志和鳜鱼有限公司,攻克斑鳜成鱼养殖和种苗繁育难关。网箱养殖基地斑鳜成活率已达80%以上,开始向市场投放商品鱼。投资50万多元建成山溪蓬斑鳜苗种繁育基地,共进行3次斑鳜人工繁殖,成功繁育斑鳜鱼苗65万尾,斑鳜规模繁育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是抓配套带产业。鳜鱼产业带动了常规鱼苗和饵料鱼小产业,消化了水库小型低值野杂鱼。仅市志和鳜鱼有限公司收购了10多万斤小鲫鱼,使往年无人要的水库清库后小鱼变成20多万元渔民的收入,公司和渔民取得了双赢。整个项目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阶段成果明显。三是抓推广重普及。采取统一供苗、统一销售斑鳜商品鱼等措施,斑鳜网箱养殖技术面上养殖得到推广。20*年全市鳜鱼养殖户达713户,养殖面积18000亩,鳜鱼年产量286.5吨,比上年提高75%。其中高价值斑鳜的产量达68吨,比例达23.7%,比上年10%比例有了大幅度提高,鳜鱼养殖品种结构得到优化。斑鳜总体养殖规模达到45万尾,成活率达90%以上。四是强宣传拓市场。积极向各级媒介投稿,宣传鳜鱼产业。先后有《衢州日报》、《浙江日报》、央视七套的记者前来作专题报道。

2.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开展“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活动,在全市范围禁止向养殖水体直接施用畜禽粪便。加强渔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并依托其抓落实水产品质量安全、规范用药、三项记录等。目前止我市取得有机水产品认证一个,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4个和无公害水产品认证5个,获得省局初级水产品信得过单位(户)44个。

四、强化执法,依法加强水行政管理

有计划地对水利执法人员和渔业执法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练好内功,做到持证上岗。严格执行水法律法规,加强巡查,强化执法,依法加强水行政管理。

1.加强日常管理。一是规范水资源管理。做好企业取水许可和新版取水许可证的换发工作,共换发新版取水许可证9本,新办取水许可证1本,建立了全市取水户基本情况电子档案。规范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基本杜绝拖欠水资源费现象,全年共征收水资源费291.98万元。开展了以碗窑、白水坑、*三大水库为重点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着手编制碗窑水库饮用水源保护规划,禁止在水库内投饵施肥养鱼,严禁在库区新建与供水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大库区的执法巡查频率,协同环保部门及时查处污染水源的违法行为。在第十六届“世界水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水周”期间,和新闻媒体联合开展了“加快水利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主题征文活动。二是规范河道管理。完成了*港河道打桩定界工作,加强对涉河建设项目、河道采砂等的审批管理和监督检查。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审批,新批砂场都进行公开招投标。全年共审查、审批涉河建设项目5项,制止违法涉河建设项目3处,收取占用水源水域补偿费30、23万元。共核发审验河道采砂许可证21本,共收取河道采砂管理费54.825万元。三是规范渔政管理。加强渔业船舶管理和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未发生一起渔船安全死人事故。年度审验捕捞许可证6本次,收取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16.7万元。签订渔船安全生产责任书65份,签订率100%。年度检验渔船8艘,责令整改存在安全隐患渔船,强制10艘乡镇养殖渔船配备符合要求的救生衣。开展全市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完成556份水产养殖业污染源普查表数据录入和复录工作。按时向国务院和农业部上报普查数据,并建立库塘养殖基本情况档案。四是规范水保监督。严格开展了预防监督执法规范化建设,狠抓“三同时”制度的落实。继续抓好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建设。全年分别审批、验收水土保持方案20份、5份,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征收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90.6万元。

2.加大执法力度。一是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巡查制度,对我市山塘水库、矿山、工厂、建设工地特别是*港河道采砂活动加强检查密度,把水事违法案件及水事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巡查人员做到有记录、有汇报、有结果。认真开展占用水域调查和河道采砂管理调研工作,积极开展水政、渔政、水保、河道采砂弃碴等执法专项整治活动。共查处违法采砂及未经审批占用河道等案件14件。查处渔业违法案件12起,收取渔业资源赔偿费6200元;及时调处渔业污染案件4起,为养鱼户追回经济损失13万元。水政、渔政行政依法行政率达100%,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后被撤销、变更现象。

五、对接项目,积极推进招商引资

紧紧围绕我市实施“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战略,局班子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通过加强领导、全局动员、责任到人、强化考核等措施,充分发挥水利行业优势,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1.全面加强规划工作。先后编制完成了11条小流域防洪避洪规划、全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市水利发展中长期规划、*市生态水系规划、*市鳜鱼产业化发展规划等,上报重大前期项目25个,为招商引资工作设计了多条路径。

2.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去年就提前完成了今年的省级项目包装,全部按要求上报。今年上半年又加强沟通,密切联系。目前省级部门已安排我市雨雪灾后重建、防汛防旱、农民饮用水、千库保安、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工程、主要堤防加固等项目补助资金8602.17万元。

3.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6个,实际到位额2340万元,超额完成了市考核的1200万元任务。同时完成了和安监局、安全站组合招商3000万元任务。

六、预防为先,扎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局党委高度重视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抓好制度完善工作,加强对机关资产使用、处置、收入情况的监管。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和公车管理等有关规定,完善用车、用餐、财务等管理制度。完善了党委议事制度、干部任前廉政谈话、民主评议等廉政制度建设,规范干部从政行为。修订了年度岗位责任考核、重点工作考核、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重大前期项目工作考核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水利资金拨付、水利工程招标投标、水资源开发权转让、招考干部职工等程序。

2.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廉政教育。健全机关干部学习、培训、评议、考核等制度,进一步增强干部思想道德、政纪法纪和廉洁从政意识。纠正干部上班炒股、在电脑上打牌、玩游戏、看电影、在上班时间做私自外揽的业务行为。开展了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开展树勤政廉政典型干部,表彰“贤内助”活动。

3.加大廉政监督监察力度。2008年度计划安排的省级及以上水利专项资金检查项目共有7项,省级及以上专项资金2449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万元。我们先后组织了千库保安项目、千万农民饮用水项目、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及管理、万里清水河道项目、特大防汛抗旱资金等水利建设项目的执法检查工作。两次开展对水政、渔政、河道、水保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积极开展民主评议基层站所暨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活动。通过开展调研、自查自纠、认真整改等措施,各基层单位认真剖析深层次的原因,认真整改,促使行风政风明显好转。

篇9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现状对策

旧州镇位于大理州云龙县西部,北接云龙县表村乡,南和保山地区瓦窑乡接壤,西靠云龙县漕涧镇,东连云龙县宝丰乡,澜沧江纵贯全镇78公里,是一个集坝区、半山区、山区三位一体的农业乡镇。全镇国土面积529.4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656米,最低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18.1℃,年降雨量850m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度明显。辖13个村民委员会,2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649户33287人。几年来,云龙县旧州镇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及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澜沧江防护林保护工程的启动实施,按照“走出去造林,市场化动作,工程化管理,标准化经收”的要求,切实加强林业工作,林业取得长足进展,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5.3%。多年的实践证明,森林在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环境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致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境内功果、苗尾电站的逐步开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的承载和要求日益增加,因此,人们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出了迫切需求。但目前,有限的生态林资源难以有效担负旧州镇社会经济以及自然条件对林业的生态需求和环境承载压力,在旧州镇建设以森林为主体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势在必行,迫在眉睫。那么,旧州镇的生态公益林目前的状况如何?怎样建设和管护好该镇的生态公益林?本文从分析旧州镇生态公益林的现状入手,对如何建设和管护好生态公益林提出了见解。找

一、现状

㈠概况

全镇生态公益林总面积32万亩,共涉及13个村,重点分布在海沧、山西、新山、功果、民主、汤涧、汤邓、旧州、下坞、水井等村澜沧江沿岸地区。

㈡结构

1、地类结构:生态公益林总面积2.13万公顷,其中林地0.7万公顷,疏林地0.3万公顷,灌木林地0.76万公顷,未成林地0.3万公顷,宜林地0.07万公顷;

2、林种结构:全镇防护林1.22万公顷,占全镇林业用地的57%;特种用途林0.3万公顷,占14%。公益林种面积中水源涵养林1万公顷,水土保持林1.13公顷。

3、树种结构:有云南松亩,占31%,华山松亩,占1%,标类亩,占41%,核桃亩,占10%,花椒亩,占5%,其它亩,占8%。

4、地貌结构:全镇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其中山区1.49万公顷,占70%,半山区0.64万公顷,占30%。

二、存在问题

㈠绿化总量小,宜林地多

从目前的旧州镇的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看,全镇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例还较小,有林地面积占公益林总面积的比例相比之下还很低,绿化总量小,另外生态公益林中,宜林地面积0.07万公顷,占公益林面积的3.3%,建设任务仍很艰巨,需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镇的生态公益林绿化总量不断增大。

㈡林分质量较差,防护效益低

一是生态公益林防护效益较差,林地利用率低,防护功能弱;二是从目前树种结构看,仅有云南松、华山松等较少的几种,结构较单一;三是从建设结构看,没有形成乔灌草复层异龄结构,存在纯林、单层林多,混交林、复层林少的问题,防护效益和防护功能弱。

㈢管护投入少,机构不健全

多年来,在全镇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中“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突出,造林投入较多,管护投入较少甚至于几乎没有投入,形成“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对森林资源的管护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只靠镇林业工作站来管护,人员、资金少,形不成合力。加之分布广泛,点多面广,对生态公益林的监管力量薄弱,手段较落后,建成完备的生态公益林监测体系任重道远。

三、发展对策

通过分析,从目前旧州镇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现状来看,本人认为旧州镇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护,必须站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在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的同时,要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特点,选择适宜的树种结构,逐步形成合理的乔灌草复层异龄结构,建设多层林、混交林、复层林相结合的生态公益林体系,提高公益林防护功能。

㈠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宣传力度

一是完善基础宣传设施。在新区划的公益林区交通路口及时设立宣传牌、监督岗、公示栏,对一些已经陈旧破损和内容有所调整的公益林宣传牌及时更新,同时丰富宣传手段,利用好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加强宣传的针对性。主要针对林区群众最为关注的公益林建设和管理热点问题,及时为他们释疑解惑,做好群众长期维护和支持公益林建设的思想工作等内容进行宣传;三是把领导干部纳入宣传对象。不断强化各级的生态公益林管护意识,把生态公益林建设当成一件关系地区生态安全的大事,长抓不懈;四是加强政策咨询和技术指导。通过开展林业部门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向林区群众发送有关宣传资料,开办专题讲座,使之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㈡科学规划,全面建设

认真搞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制定全镇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本着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增加森林资源、提高生态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扩大生态公益林总量。同时对每一块宜林地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包括整地方式、栽植树种、造林方式、造林年度等统筹考虑,将任务分解到村、社、年度,做到明确任务,明确职责,限期完成。

㈢提高林分质量,增强生态防护效益

在扩大森林资源总量的基础上,增加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分质量,培育复层异龄混交林是增强公益林生态防护效益的关键措施。通过造、封、抚、引等措施,培育复层混交林。同时加大科技力度,生态公益林地处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变化频繁的地带,造林难度较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科技含量,建设高质高效的生态公益林。

㈣出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办法,加强公益林管护

对地处澜沧江沿岸的重点防护林和特殊用途林实施生态补偿,加强其有效管理和保护,弥补其因发挥生态效益而使经营者受到的部分经济损失,是保证生态公益林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也要将生态补偿纳入县乡财政框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益林保护的实质问题。

㈤严格保护,动态监测

篇10

第一条为加强林地的管理和保护,合理利用林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病虫害除治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第三条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林地管理依法实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林地用途管制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十分珍惜林地,加强林地管理,制止侵占和滥用林地的违法行为。

第五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林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交通、财政、公安、民政、价格等有关部门,应当按各自职责协助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林地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第二章林地权属管理

第七条林地属于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个人使用。

第八条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含林地承包者,下同)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向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权属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权属证书,确认林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具体登记发证工作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第九条申请林地权属初始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林地权属登记申请表;

(二)申请人身份证明或者资格证明;

(三)林地权属证明材料;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十条受理申请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不符合规定的,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

第十一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公开发行的报纸或者政府指定的固定场所予以公告。公告期为30日。在公告期内,有关单位或个人如对登记申请提出异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其所提出的异议进行核实。有关单位或个人提出的异议主张确实合法有效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不予登记,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十二条符合下列条件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予以登记:

(一)申请登记的林地位置、四至界址明确;

(二)林地权属证明材料完备、合法有效;

(三)林地权属无争议;

(四)附图中标明的界桩、地物标志与实地相符合。

对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不予登记,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不予登记的理由。

第十三条林地被依法征收、占用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变更、丧失的,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手续。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林地权属登记申请表;

(二)林地权属证书;

(三)林地权属依法变更或者丧失的有关证明材料。

林权证有错、漏登记或者遗失、损毁的,应当到原登记机关申请更正或者补办。

第三章林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林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经同级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衔接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林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不得变更。

第十五条严格林地用途管制制度。禁止下列破坏林地的行为:

(一)擅自将林地改变为非林地;

(二)擅自在林地上进行采石、采矿、取土、取沙、建房、修筑工程、造坟等活动;

(三)擅自开垦林地种植农作物。坡度二十五度以上的山地已开垦种植农作物的,应当依法限期退耕还林。确需改变林地性质和用途的,必须依法办理相关批准手续。

第十六条因特殊需要改变国有林业单位的隶属关系或者变更其所经营林地面积的,须报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属于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须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须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七条使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负有保护森林资源的义务。

经依法批准,临时占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林地,不得造成滑坡、塌陷和严重水土流失,不得损毁批准用地范围以外的林地及其附着物。造成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和严重水土流失的,应当负责治理。

第十八条林业生产单位在以林为主的前提下,可以利用林地资源开展综合经营,提高经营效益,增加林地投入。

第十九条林地的开发利用,可以由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单独进行,也可以由林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同其他单位和个人合资、合作或以其他方式联合进行。联合开发林地的,应当以合同的形式依法确定林地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条对开发利用林地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环境保护林等公益林的,应当依法给予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

第二十一条鼓励以集约经营方式,发展原料林、用材林等人工商品林基地。人工商品林基地内的林木凭采伐许可证采伐,采伐限额实行单列管理。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严格保护、科学经营、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的方针,加强对林地开发利用的指导、监督和服务。

第四章林地使用的程序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所称林地使用分为下列三类:

(一)征收、占用林地,是指因工程建设(含农民自建住房)需要,改变林地性质,将林地转为建设用地的;

(二)临时占用林地,是指不改变林地性质,占用林地进行勘测、修筑设施、采石、采矿、取沙等活动,占用期限不超过2年。占用期间不得修筑永久性建筑物,期满后必须恢复林业生产条件的;

(三)林业生产占用林地,是指森林经营单位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林地的。

第二十四条征收、占用林地用于工程建设的,申请人应当向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审核同意后,方可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二十五条征收、占用林地的,申请时应当向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征收、占用林地申请表;

(二)申请人是单位的,提供成立文件或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是个人的提供本人身份证明;

(三)被征收或者占用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

(四)建设项目依法须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核)准的,须提交项目批(核)准文件,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还应提交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五)征收、占用林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六)与被征收或者占用林地者签订的林地、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协议或者证明;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六条临时占用林地的,申请时应当向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临时占用林地申请表;

(二)申请人是单位的,提供成立文件或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是个人的提供本人身份证明;

(三)被占用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

(四)林地现状调查报告;

(五)项目依法须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核)准的,须提交项目批(核)准文件;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七条林业生产占用林地的,申请时应当向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占用林地申请表;

(二)申请人是单位的,提供成立文件或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是个人的提供本人身份证明;

(三)被占用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

(四)项目依法须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核)准的,须提交项目批(核)准文件;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八条征收、占用林地达到下列数量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应当报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一)征收、占用防护林林地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的;

(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地及其采伐迹地面积35公顷以上的;

(三)其他林地面积70公顷以上的。征收或者占用林地面积低于前款规定数量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第二十九条临时占用林地的,按照下列批准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一)临时占用防护林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5公顷以上,其他林地面积20公顷以上的,由国务院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二)临时占用防护林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5公顷以下,其他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20公顷以下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三)临时占用除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以外的其他林地面积2公顷以上10公顷以下的,由设区的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四)临时占用除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以外的其他林地面积2公顷以下的,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条林业生产占用林地,属于国有森林经营单位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他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的,由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一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予以上报或依照审批权限作出决定。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

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临时占用林地的申请时,对拟批准的申请,应当将有关情况在林地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指定的固定场所予以公告,公告期为7日。在公告期内,有关单位或个人如提出异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其所提出的异议进行核实。有关单位或个人提出的异议主张确有法定依据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不予批准,并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请人不予批准的理由。

征收、占用林地审批时的公告程序,由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三十二条临时占用林地期限届满,无特殊理由不得续期。有特殊情况需要续期的,占用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重新办理临时占用林地审批手续。

第三十三条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林地使用批准手续。受委托的部门不得再转委托。

第三十四条一个工程项目应当根据总体设计一次申请征收、占用林地,不得化整为零。分期建设项目,应当分期申请和审批,不得先征待用或未批先用。

第三十五条经批准使用林地范围的具体划定,必须有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派员到场监督。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批准的数量、范围使用林地。

第三十六条经批准使用的林地需要采伐林木的,由建设单位、个人或受其委托的单位依法向林木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林木采伐许可证,并纳入当年采伐限额。采伐的林木归原林木所有者。

第三十七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林地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占用林地的,被占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有权予以拒绝。

第五章林地使用的费用

第三十八条征收、占用林地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并向被征收、占用的单位或个人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临时占用林地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并向被占用的单位或个人支付林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第三十九条林地补偿费,按照其被征收、占用前3年当地耕地平均年产值的4至7倍计算。平均年产值的计算方法按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林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一条安置补助费标准按照《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别,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提高当地林地补偿费、林木及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支付标准,但不得降低省定标准。

第四十三条森林植被恢复费按照国家《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标准缴纳。

第四十四条森林植被恢复费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用于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包括森林资源调查、规划设计、整地、造林、抚育、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资源管护等支出,不得平调、截留或挪作他用。

第四十五条征收、占用林地和临时占用林地双方对各项补偿(助)费标准以及对需采伐的林木在确认林种、林龄、产材量、年产值等方面有争议且协商不成时,一方或双方可以向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裁决。裁决的具体办法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另行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和第(二)项、第二十四条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擅自开垦林地,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造成林地滑坡、塌陷和严重水土流失的,由所在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擅自改变国有林业单位隶属关系或者变更其所经营林地面积的,由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责任。

第五十条擅自移动或破坏林地权属界桩、界标的,由所在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恢复的,按重新恢复所需的实际费用赔偿损失,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代为恢复,并按每个界桩、界标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伪造、涂改林权证以及其他有关林地权属图表资料的,由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收缴伪造、涂改的林权证和有关资料,并处*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对违反有关规定,多收、减收、免收、缓收,或者隐瞒、截留、挪用、坐收坐支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单位和个人,由上级或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并按《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三条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办理林地权属登记或者登记不当而不纠正的;

(二)擅自改变林地类别和性质的;

(三)弄虚作假审批林地使用的;

(四)超越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和期限审批林地使用的;

(五)对林地违法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不予处罚或者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

(六)其他、、的行为。

第五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