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社区创建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05 17:48: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健康社区创建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健康社区创建实施方案

篇1

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区卫生局印发的《区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经研究,定于年5月23日起,组织医政、疾控、妇幼、社区办部分专业人员对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半年工作考核。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年5月23日---年6月3日。

二、路线安排

三、考核组人员组成

区卫生局成立考核工作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副组长:成员:由区卫生局医政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社区办等专业人员组成。

四、考核形式

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档案、资料等形式,现场打分反馈。

五、考核及督查内容

《市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方案》、《区星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标准》中所列的考核的内容。主要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国家九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社区中医药工作;六项基本医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日常考核情况等。

六、考核分工:

1、医政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6项基本医疗(家庭医疗服务、双向转诊、社区现场应急救护、社区康复医疗)工作开展和建档情况;开展试点社区中医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中医服务工作情况。

2、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慢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保健、重症精神病管理、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和建档情况。

3、区妇幼保健所: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儿童保健、计划生育咨询指导工作开展和建档情况。

4、社区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础档案资料建档情况;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开展及建档情况;社区机构标准化建设情况;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工作,公立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实施情况;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情况。

五、有关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考核,认真做好自查和通报工作。医政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保所要熟练掌握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市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方案》和区卫生局《区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区创建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要求,严格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篇2

一、创建信用乡镇实施方案

㈠组织领导(4月15日-4月30日)

成立镇创建信用镇办、信用社区、信用企业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镇“三创”办),制定创建方案。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同志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办(站、所)、工作片分管领导、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创建工作。

㈡宣传发动(4月30日-5月31日)

1、镇政府召开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社区)、信用企业动员大会,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创建信用乡镇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明确有关部门工作职责和任务,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

2、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支持和参与信用乡镇创建工作。综合利用横幅、喷绘、会议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诚信教育,积极营造“争当信用户、争创信用村(社区)、信用乡镇”的良好气氛。在开展农户经济档案调查过程中,向农户面对面宣传创建信用乡镇及信用村(社区)的目的和要求,详细讲解被评上信用农户(居民)的好处,引导广大居民自觉参与和积极配合信用乡镇、信用村(社区)创建工作。

㈢创建实施(5月31日-10月30日)

1、农户建档评级。建档评级由村(社区)密切配合金融机构相关人员进村入户逐户调查摸底,准确记录农户家庭人口、经济收入和资产状况,除采集农户身份证或户口信息外,必须对农户房屋、大型资产和上规模种养殖产业进行照相,认真组织开展农户评级授信工作,完成农户经济档案录入,向信用农户强调重合同、守信誉的益处。建档评级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85%以上,信用农户占农户总数80%以上,信用村占行政村总数60%以上。

2、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辖内中小企业和“三农”信贷投入,重点推广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

3、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村(社区)班子成员要带头树立诚信意识,不得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积极协助银行工作人员对辖内农户不良贷款进行催收。在清收工作中要做到依法清收,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

4、推进农村金融“全覆盖”工作,加强便民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在乡镇营业网点增加ATM机、POS机、转账电话等便民服务机具。

5、抓好其它创建工作。抓好保险服务“三农”和“农村青年示范户”创建等工作。

㈣总结申报(11月1日-12月15日)

1、信用村(社区)评定工作。由各村(社区)向镇“三创”办提出评定申请,镇“三创”办召开评定会议,并形成会议纪要。对符合评定条件的在《市信用村(社区)申报评定表》填具审核推荐意见,镇“三创”办对评定指标真实性、资料完整性、档案管理的规范性进行检查验收,并提出验收意见,对符合评定条件的应正式给予评定信用村(社区)的批复,报市信环办办备案。

2、信用乡镇申报工作。在信用村(社区)评定的基础上,由镇“三创”办提出评定信用镇政府验收申请,市信环办组织开展验收工作。

㈤工作要求

1、各机关部门及各村(社区)要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信用乡镇创建活动,严防搞形式、走过场、摆样子,做到真正为中小企业、农村经济、社区发展办好事、办实事。

2、各机关部门及各村(社区)要大力支持信用乡镇创建工作,切实做到个个关心、人人参与,努力打造信用。

二、创建信用社区(村)实施方案

㈠组织领导(3月1日-3月31日)

村(社区)成立创建信用社区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小额担保贷款评审工作专班,信用村(社区)创建日常工作由村(社区)会同劳动保障工作站负责,在市信环办及镇“三创”办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㈡宣传发动(4月1日-4月30日)

1、强化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通过举办信用村(社区)培训班、办宣传栏、诚信文艺宣传等形式,组织开展创建信用村(社区)建设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金融知识、诚信知识及优惠政策、便民措施、服务品种,让社区居民明确创建信用村(社区)的目的、方法、要求以及创建信用村(社区)所带来的实惠,形成人人关心信用村(社区)建设,支持信用村(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2、完善村(社区)基层性工作。各村(社区)要建立和完善自主创业人员、小型企业经营状况和下岗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台帐,对借款人的贷款用途、收益情况、有无违法经营情况要有文字记录。村(社区)建立《诚信居民户评定台账》、《诚信经营户评定台账》、《诚信企业评定台账》、《失业就业人员监测台账》、《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台账》等五类台账。

㈢规范社区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发放和回收的流程(4月1日-10月30日)

1、村(社区)与劳动保障部门、担保机构、经办银行签订创建信用村(社区)合作协议。

2、村(社区)居民向村(社区)提出小额贷款申请,村(社区)初审,经办银行、就业局、担保公司按程序发放贷款。村(社区)向居民宣传《个人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流程》。

3、贷款居民与村(社区)签订还款协议,村(社区)协助担保机构、人社部门清收贷款。

㈣开展诚信经营户、诚信企业评定(11月1日-11月30日)

诚信经营户须占经营总户的90%以上,诚信企业占贷款企业总数的90%以上。

㈤、总结申报(12月1日-12月15日)

信用村(社区)评定由镇“三创”办初审确定名单后,报市“三创”办复审。

三、创建信用企业实施方案

㈠组织领导

创建信用企业由镇政府主导,企业的主贷款行给予配合和指导,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全面摸清全镇企业基本情况。

㈡创建实施

1、根据市信环办年初信用企业培植目录及标准,由镇“三创”办配合市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重点培植。

2、请金融机构帮助企业建立规范财务制度,提供投资顾问、理财等服务,指导企业熟悉贷款流程和融资产品。

3、镇政府将督促贷款企业按时还本付息。企业要遵章守纪确保在银行无不良记录,无偷逃税及违规经营行为。

4、由银行或第三方机构对贷款企业实行信用评级,并报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核查。

篇3

一、继续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按照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要求(试行)的通知》和省卫生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继续加大全面落实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力度,确保2013年各镇(街道)对照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考核细则(试行)总得分在700分以上,全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得分率在90%以上。一是要修订出台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考核办法,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的拨付直接与考核挂钩。二是市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和卫生监督所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对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较为规范的台帐资料和其他业务的指导工作。三是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对照工作要求和考核标准,结合各单位实际,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把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责任分解落实到社区责任医生团队或社区责任医生,加强工作过程帐资料的积累和分类管理工作,积极做好当地政府参谋,促进镇(街道)、村和公共卫生联络员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莼湖镇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表率作用,要按照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手册(试行)的通知》精神,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工作实际、操作性强且相对规范各类档案资料的建立,并适时在全市推广。

二、加快推进服务网络建设。

尽快出台《市村级卫生网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规划要求,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工作,溪口镇和大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积极做好当地政府参谋,确保市经济欠发达乡镇2013年度村卫生室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重点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建设,严格实行对下属站的人员、业务、财务、药品、信息等方面一体化管理,健全考核制度。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的建设,明确责任医生团队的工作任务和团队中责任医生的职责分工,加强团队内部的合作,建立健全中心对责任医生团队及社区责任医生的考核、督查制度,完善内部分配机制,将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使用与责任医生团队或社区责任医生的工作量实行量化挂钩,努力提高专项资金的绩效。

三、扎实开展农民健康体检工作。

继续实行每年一次上门入户家庭健康状况调查及物理体检工作和确定重点人群进村(企业)集中体检相结合的方法,为实现当年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及建档率≥45%的工作目标,今年重点人群体检对象为60岁以下婚育妇女(含妇女健康促进工程体检项目和合作医疗健康体检项目,具体要求另行制订),按专项体检工作要求,认真做好0—7岁儿童和在校学生的体检工作。今年的健康体检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应按我局要求,在5月底前全面完成59岁以下男性和未婚女性健康体检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统筹安排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的工作。亦可合理利用现有的乡村医生队伍,在确保上门入户的家庭健康状况调查和物理体检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注重工作质量,努力提高社区责任医生对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掌握率。

四、全面推进规范化中心的创建工作。

以规范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载体,深化服务内涵,疾控中心、妇保院、卫生监督所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创建的业务指导工作,努力使卫生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沉”,逐步建立“疾病防控立足社区、卫生监督进驻社区、妇幼保健融入社区、城市医院支援社区、责任医生扎根社区”的服务模式。溪口镇、松岙镇、大堰镇、西坞街道、萧王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2013年省级规范化中心创建单位,在确保顺利通过4月份我局对创建工作进行初评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年终市卫生局复评和省卫生厅验收的迎检工作。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创建工作应在年底前完成(个别单位受硬件设施限制的部分条款可不作要求)。

五、进一步加大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力度。

2013年要在继续加大药枕防治高血压工作力度的同时,适时在全市开展运用中草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中草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优势,使这一妇科常见病患者享受到廉价、有效的中医药服务,稳步推进我市的中医药进社区这一亮点工作。江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按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在2013年完成市级规划化中心的创建工作,其他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应根据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六、认真做好双向转诊工作。

双向转诊工作是逐步实现农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一项重要举措,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充分认识双向转诊工作的重要性,社区责任医生对有转诊需求的患者,必须按规定出具转诊单并进行详细的告知。市级医院在进一步规范接诊流程的同时,要加强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纵向联系,做好出院病人回社区的康复转诊工作。各单位要积极探索和创新适合我市实际的工作机制和方法,开创双向转诊工作的新局面。

七、加大健康教育工作力度。

在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全面开展各项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上,2013年重点要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健康俱乐部的建设。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要建立会员制形式的俱乐部,并定期开设健康教育课,为会员在中心就诊提供相应的优惠服务,要在有条件的行政村积极争取村两委的支持,逐步建立村级健康俱乐部,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二是做好镇(街道)、村干部参谋,落实行政村健康宣传专栏的设置,充分利用健康宣传专栏,结合季节防病重点,每季不少于1次更换健康宣教内容。

篇4

一、总体目标

到2014年,全区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村居民健康需求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建设示范化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318个,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2013年已建成的6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进一步加以完善,2007年建成120个,2008年基本完成,到2014年,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到90%以上,乡村卫生服务网络健全率达到95%以上,农村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到60%以上;乡村卫生服务人员资格合格率达到100%,继续教育参与率100%,合格率85%以上。

各乡镇卫生院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发挥应有的功能,积极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14年基本达到机构网络健全,基础设施完善,基本设备齐备,人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规范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二、实施要求

按照《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评估验收标准及细则(试行)》开展工作,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严格按照《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配套相应的房屋、设备和人员,并实施规范化管理,业务用房使用面积80M2-120M2,功能分区合理,流程科学,环境温馨,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在醒目位置使用全省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标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应设全科医疗诊室(包括中医诊室)、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健康教育室和药房等室。有条件的可单独设立中医诊疗室、康复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处置室、值班室和洗手间等,达到绿化、美化要求。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13年省卫生厅将我区确定为第二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省级试点县(区),为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区政府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要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的组织,明确职责,认真组织实施。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任务。各乡镇、村(居)和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和发动,大力宣传社区卫生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用地、用房、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卫生、建设、国土、环保、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积极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对涉及到的相关费用,除上缴省、市部分外,其余给予免除。劳动保障部门要逐步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机构,积极帮助社区医生办理养老保险。人事部门要做好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工作,招聘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落实好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政策。计划生育部门要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提供宣传资料和避孕药具,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民政、残联等部门要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部分康复器材,使残疾人的康复工作能够在社区开展。区督查部门要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列入各乡镇目标考核内容,加强督促检查,推进全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二)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体化的要求,本着方便群众的原则,农村以行政村(居)或3-5千人口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附近的村(居)可不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产权应保持集体所有,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及医务人员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一体化”管理。各乡镇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措施,按照示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要求,切实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问题。可采取以下一些方法:一是可利用闲置校舍、村部或具备条件的村卫生室改造;二是由村委会提供土地,乡村医生借资、工程队垫资分期偿还新建;三是由村委会提供土地,乡镇卫生院、村委会、乡村医生借资以及能人大户捐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新建;四是可利用扶贫资金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完全或部分由乡村医生个人出资建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按房屋折旧逐年返还其建设资金等办法,转为集体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帮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搞好内部设置、软件资料建设等工作。对已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区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1万元的补助。

篇5

关于开展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自评工作的总结报告

根据《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沙坪坝区创建

全市及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通知》(沙府办发〔XX〕7号)、重庆市沙坪坝区卫生局《关于成立沙坪坝区创建全市及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工作组题通知》(沙卫创建办发〔XX〕1号)以及重庆市沙坪坝区卫生局《关于开展创建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自评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本着从实际出发,按照《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地区建设标准与评审细则》要求,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沙坪坝区井口医院座落在歌乐山下,212国道旁,沙区

井口场镇上,负责井口镇3.5万人常住人口,3万余流动人口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医院是政府举办的非盈利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系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沙坪坝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重庆市急救中心技术指导医院。医院现在职工60余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8人,占总人数80%,医生23名,中医医师6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占医师总人,数26%,中药药剂士1人,占药剂人员数14%护理人员15人,其它卫生专业人员10人,50%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医院由沙区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塘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南溪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天枰医疗工作站组成。开设科室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口腔科、皮肤性病科、五官科、中医针灸理疗科、妇幼保健科、特检科、检验科、住院部、老年康复托老科。能开展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初步形成了体系健全、网络完善,在临床服务中广泛运用传统中医中药技术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格局。自开展创建工作以来,我院经过积极筹备,成立了创建小组,制定了创建计划和实施方案,将创建工作细化后,责任落实到相关科室。

二、自评情况概述

经过近几个月的积极创建,我中心已基本形成了独具中医药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完善了相关制度,创建任务细化落实到相关科室,并打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医馆。中心要求党员干部作表率,带头了解学习中医药常识,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带头下社区宣传,带头学太极拳,以便宣传达到全民普及,起到全民健身作用。

三、工作分析

1.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坚持公益性

井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下属站点是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非盈利性国家医疗机构,其相应的设施、设备、及人员配备均符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的要求(7分)。主要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服务对象以社区居民为主,有效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充分体现疗公益性。(15分)中心根据走访调研,形成了井口地区社区诊断报告,根据报告显示,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在临床一线设置卫生专业技术岗位,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卫生技术人员。(10分)结合“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心对人员及开展项目的准入严格把关,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依法进行注册登记,按照登记科目执业,执行各项技术规范,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预防服务差错。(10分)

2.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适应中医药服务要求

为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服务,我中心积极创建打造社区卫生服务特色,在中心一楼规范打造中医药馆,并配备相应设施设备。(5分)中心下属三个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但处方量未达标准要求,在30%左右,(4分);为提高诊治水平及效果,我中心与重庆市嘉陵医院,沙区中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并签订了转诊协议。(3分)

3.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中医药水平

为突出中医药特色,我中心积极引进人才,中医师总编制占中心医师编制的26%,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的2名,各站点均有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中医师。(5分)随着中心“三基”学习的深入开展,中医药人员基本知识、技能水平测设,正确率还需进一步提高。(8分)

4.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体现中医药的特点

自井口医院成立以来,中医药均积极参与传染病与慢性病的防治,并形成了中医社区诊断报告。制定了适合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的中医保健方案,对亚健康人群制定了保健方案,并组织实施。通过中医药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普及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疗法、体质调养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法。(8分)

5.建设标准

我中心及站点均将中西医结合康复纳入社区康复体系,结合现疗手段,运用中医疗法开展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的康复训练治疗。通过义诊、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巡诊、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10分)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咨询和指导,参与孕产妇保健;(1.5分)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和独特的治疗方式(针灸、火罐等)的优势,对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通过在门诊、病房、家庭病床以及出诊等方式进行治疗。大大提高了中医门诊量,提高了中医药治疗率。并根据中医科的需求,增加了中成药及中草药额品种数。满足了辖区居民的需求。(10分)

6.严格社区卫生服务的中医药监督管理

我中心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示范区的创建活动,通过义诊、巡诊、健康教育讲座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方式,大量宣传,及时了解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提高中心中医药特色服务的知晓率和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度。(4分)

四、工作成效

通过积极创建中医药特色社区活动,我中心及站点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优势,给居民普及了中医药知识,部分掌握了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参与了医院“六位一体”的医疗服务,推出了中心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提高了居民对中医药特色服务的知晓率和对中医药服务的满意度。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为核心,以创建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的宜居社区为重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和以人为本、施惠于民的工作理念,以为群众服务、靠群众参与、让群众满意为创建主题,切实落实创城机制。

二、工作目标

(一)坚持一人为本,提高社区居民素质。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大力实施素质工程。强化理论武装,坚持党工委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加强理论研究、理论宣传,提高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广泛宣传和普及社会注意荣辱观,积极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组织多种形式的文明养成教育,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着力提高公民的科学意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落实未成年人所办的实事、好事,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加大建设和谐文化力度,加强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家庭文化建设。开展文化示范户创建活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积极开展文明社区创建。进一步抓好社区文化大院、社区夜校、社区电子阅览室、社区图书室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创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二)坚持重在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坚持搞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社区的规划要求,完成为民服务五大工程:

一、宏伟新区开发建设工程。变更宏伟社区幼儿园建设手续,6月份规划建设面积3600平方米的新区8号楼一栋,12月份竣工。

二、社区银雀山路沿街楼建设工程。年内开发完成银雀山路沿街楼2000平方米,12月底前交付使用。

三、银雀山片区宏伟社区拆迁改造工程。按规划实施拆迁改造一期工程,拆迁民房65户,面积1.5万平方米,实现当年开发建设。

四、城镇医疗保险工程。继续扩大社区医疗保险覆盖面,实现城镇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五、社区平安创建工程。深入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继续推进家庭治安保险工作,社区参保率达到100%,不断创新治安保险机制,为社区居民创造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

三、工作措施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既是全街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大事,又是一项广泛的群众性活动,更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市、区两级都十分重视,全社区要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群策群力,全力以赴,抓紧布置,立即行动。真正把文明创建工作宣传好、发动好、落实好。真正把气氛烘托好,把工作做扎实,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创建合力。进一步提高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创城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创建深入。

(二)强化目标管理,实行责任追究。要根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责任分工》的要求,把工作量化、细化、具体化。严格实行目标管理,把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个责任人,用“倒计时”的办法,明确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间和进度要求。

篇7

一、基本情况这次督导检查分成两组分别由市创卫办主任助理和市卫生局副调研员带队,先后对六个办事处、八个社区、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健康教育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同时,针对新区社区刚刚组建,社区健康教育刚刚起步的实际情况,检查组利用半天时间,组织人员对新区办事处、社区主任和主管健康教育专兼职工作人员进行了健康教育网络建设、组织机构、资料完善和健康教育具体操作等方面的专题培训。通过督导检查来看,我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已全面起步,网络体系已基本形成,主要表现在:一是各区、办事处、社区领导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建立了机构,有行动、有安排,做了大量工作;二是办事处所在辖区单位基本落实了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三是大部分社区建立了健康教育资料档案;四是多数社区设立了专门的健康教育专栏并且能够按时更换教育内容;五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普遍设立了健康教育室,适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咨询活动。全市社区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大市民的健康知识进一步增强,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有了较大提高。

二、主要成绩这次检查采取听汇报、看资料、实地查看和现场指导方式,重点检查了各区办事处、社区的健康教育网络机构建设,健康教育规划计划制定,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宣传栏设立,宣传资料归档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率行为形成率等情况,从检查来看,各区、办事处、社区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好的方面主要有:

(一)印台区区、办事处及社区领导普遍重视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社区向居民发放了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表,举办了公务员和居民(村民)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受教育人员面广、健康知识普及率高。城关办事处还在河东村举办了灭鼠知识讲座,芳草堤社区领导包抓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普及,群众参与率、资料入户率较高。

(二)区高度重视健康资料入户工作,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健康手册进社区工作,通过层层落实,健康教育资料入户率比较高。红旗社区开展健康知识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的宣传承诺,为社区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探索出新的方法。

(三)耀州区注重抓好健康教育长廊建设,利用工地、单位临街围墙在公共场所建立了20多个健康教育知识长廊,对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教育知晓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新区咸丰路办事处创新宣传载体,通过印制健康教育知识手提袋、折页等入户发放,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设立在市职防所的金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耀州区邻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开展了高血压、糖尿病社区防治,举办了多期社区居民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充分发挥了卫生行业优势,展示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新形象。

三、存在问题自我市创卫工作开展以来,各区在社区健康教育方面做了一定工作,但与省级卫生城市标准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问题是:

(一)健康教育网络不完善。按照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应建立区、街道、社区、单位四级网络。这次检查虽然绝大部分办事处、社区建立了网络,但不规范、不详细、需要罗列的数据没有罗列,网络图该上墙的没有上墙。

(二)健康教育资料收集不完整、种类不齐全、分类不规范,没有建立专门的健康教育档案;宣传资料入户率达不到要求;资料发放登记不完善或没有登记。

(三)宣传栏面积不够,宣传内容无档可查。各办事处、社区虽然都办起了健康教育宣传栏,但面积多数达不到3平方米要求。宣传栏内容基本能做到两月更换一次,但大都没有标明日期,没有留底稿,考核无档可查。

(四)多数社区未开展居民健康教育知识问卷调查,一些已开展调查的社区既没有问卷记录,也没有调查分析报告。

(五)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力度不够,居民健康行为干预措施少,效果不明显,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不到要求。

四、工作措施针对这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照省级卫生城市社区健康教育验收标准要求,下一步各区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完善教育网络,明确工作职责,保证四到位。各区要建立完善社区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明确各级工作职责,保证机构、经费、设备、人员四到位,建立健康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扎实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骨干培训,规范开展工作,做到六个有。各区要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强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培训,建立骨干队伍,确保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按照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标准要求有序开展,切实做到有机构,有专干、有阵地、有资料、有活动、有评价。

(三)健全健康教育资料,及时做好归档立卷工作。各区要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健康教育资料,健全资料种类,形成完整的面向不同人群的教育材料。并按照市上要求,及时做好创卫健康教育资料收集工作,分类归档,建立专卷,便于考核检查。

(四)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区要注意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发现培养典型,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带动面上工作。

篇8

一、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建全

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创文明城市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并把这项工作摆上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成立了由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和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时传达和学习上级有关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性强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领导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学校要求各个部门及相关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做到有的放矢,注重细节,对照创建指标,逐项落实创建项目,确保达标。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本工作总结来源于kxren.com)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氛围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但仅靠领导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全校师生真正发动起来,形成全面动员、全民动手的态势,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利用升旗仪式、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校园标语、宣传橱窗,班级墙报等宣传形式,让广大师生能充分认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并积极参与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来,同时又把这些知识带入家庭、社区,影响他人。

少先队大队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文明礼仪宣传教育为主线,精心设计活动载体,认真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道德实践活动,着力实施了学校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千名学生净街道”、“千封倡仪进家庭”、“千户家庭树新风”的“三千工程”,紧紧抓住学校、家庭、社区三大环节,以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实现“学校、社区、家庭互动”为目标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模式,推动了思想道德教育向纵深发展。

三、全面落实施活动方案,关注工作细节

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学校以实施方案为抓手,关注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位。

(1)在全体教师会上,进行创建全省文明城市工作的教育及宣传。

(2)在全校开展“四个一”活动。即学校出一期宣传栏、挂一条宣传横幅,班级办一期黑板报、各班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

(3)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进行礼仪教育、文明行为的教育。

(4)通过校红领巾广播站大力宣传文明知识,表扬身边的好人好事,鼓励文明行为。大力宣传我校在文明创建活动中的特色及好人好事。

(5)开展“小手牵大手”系列活动。

(6)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文明创建对社会影响。参加活动的学生穿校服、戴小黄帽、佩戴绶带、带上袖章、打好横幅上街宣传。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以食品放心工程为基础、“三网”建设为重点、专项整治为手段、增强综合监管能力为保障,全面提升全市食品安全水平,确保消费者饮食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市工作的领导,成立*市创建省食品安全示范市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市府办)、*(食品药品监管局)

成员:*(食品药品监管局)、*(农业局)、*(工商局)、*(质量技监局)、*(卫生局)、*(经贸局)。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察等日常事务。*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一)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1、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构建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市政府对部门和镇乡、街道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市政府与镇乡、街道及相关监管部门,镇乡、街道与各行政村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各监管部门与食品相关生产经营者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镇乡、街道和部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将食品安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管理。

2、加强社会监督和群防群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群众监督网络,镇乡、街道设有食品安全监督站,行政村有食品安全协管员或村公共安全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统一举报制度。

(二)加强食品安全综合基础建设

1、信息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市食品安全信息网站,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制度。强化企业诚信意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扎实推进以饮料行业为试点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2、应急体系建设。制定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操作手册》,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理保障机制,组织应急演练和培训。及时有效地应对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事故的报告率和处理率达100%。不发生Ⅲ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延伸到重点镇乡、街道,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

3、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整合和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资源,逐步做到统一检测计划、统一信息。

4、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机制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五进”活动。重视校园食品安全教育,年内每所学校要举办一次食品安全知识讲座或组织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征文活动。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千家社区、入万户家庭”宣传活动,食品安全知识进社区覆盖面达100%。利用政府门户网站、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农村广播、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建立宣传栏目或宣传版块。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70%以上。

(三)深化食品安全“三网”建设

切实做好“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扩面、提质工作。乡镇连锁超市向较大行政村和学校延伸,放心店向厂区、社区和较大自然村扩展;农村放心店改造成便利店,食品统一配送率达到90%以上;着力探索解决“无店村”的食品安全保障问题。

(四)加强食品种植养殖环节监管

1、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管理工作。加大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力度,杜绝损农事件或因使用违禁药物引起食用农产品中毒事件发生。鲜活农(畜、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2、广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推进活动。制定全市主要农产品和特色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图。完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目标任务,并抽检合格。无公害农产品和无公害水产品基地面积达到放心工程规划要求。

3、深入开展“千场无公害万户信得过”工程,对水产养殖生产者开展源头管理培训。组织渔药和饲料监控及初级水产品的残留监控,落实整改措施,完善追溯制度。

4、全面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监测。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生产档案,严格查处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

5、积极推进“农产品标识计划”,明确示范核心区与示范龙头企业,建立以产地准出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产地标识准出制度。

(五)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

1、开展打击违法违规生产加工食品专项行动。加大无证生产加工查处力度,基本消除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食品行为。严厉打击黑窝点和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使用非食品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加强巡查普测和专项抽查,年抽查、普测批次数不少于监管企业数的1.5倍。

2、开展小企业、小作坊综合治理。对28大类无生产许可证食品企业无证查处率100%,城乡结合部以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建档及目录监管率100%,城乡结合部以内已进入无证查处期的28大类食品企业关停取缔率100%,积极探索城乡结合部以外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临时准产制度。

3、食品抽检合格率85%以上。

4、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全面实施食品添加剂使用申报制度,使用申报率达100%。

5、不发生因区域性食品质量问题被省级有关部门“红色警告”和“黄色警示”通报。

(六)加强食品流通环节监管

1、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经销病死禽畜肉制品及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活动,查处打击印制和使用食品的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等违法行为。

2、积极推行食品流通企业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并严格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购销台帐制度、销售食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市场主办者责任制、不合格食品退市召回等六项制度。

3、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质量安全监管的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设立或委托质量安全检测机构承担日常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检验工作。

4、有计划开展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测和市场快速定性检测。在200个商位以上的农贸市场建立检测室,开展市场流动快速定性检测工作,规范市场快速定性检测的记录、结果汇总(包括设施、设备)及信息公布。

5、严格实行生猪定点屠宰。加强定点屠宰场畜禽检验检疫和上市肉品检验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全面遏制注水肉和病害肉上市。上市猪肉“瘦肉精”等β类兴奋剂检测平均检出率控制在0.5%以内。积极推进牛、羊定点屠宰和禽类集中屠宰工作。

(七)加强食品消费环节监管

1、严格食品卫生许可管理。加强餐饮单位开办前审查工作,做好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杜绝无健康证人员上岗。旅游景点、农家乐、大排档等集中经营场所的餐饮企业(单位)卫生许可持证率达100%。

2、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大、中型餐饮单位和学校食堂开展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100%,积极推行小型餐饮单位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在大型餐饮业、快餐供应企业和学校食堂开展“五常法”试点。餐饮卫生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

3、加强源头管理。在学校食堂等重点消费单位建立食品索证制度,重点食品和主要原料的可溯源率应达100%。

4、全面实施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开展农村厨师登记、卫生知识培训工作,300人以上的农村集体聚餐现场指导率为100%。

5、至20*年底,完成卫生监督派出机构设置任务。

四、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分动员部署、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和总结提高等四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年3月—6月)。按照《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统一思想认识,部署工作任务。

(二)组织实施阶段(20*年7月—2009年3月)。镇乡、街道及部门按照实施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辖区或本监管环节的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于20*年7月底前报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做好创建任务的分解落实,扎实开展创建工作。创建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对创建工作开展督促检查。

(三)检查验收阶段(2009年4月—8月)。镇乡、街道及部门完成本辖区、本监管环节示范创建工作资料整理、归档,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特点和主要成效,按照要求开展自评,并于2009年4月15日前将总结材料和自评情况上报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创建领导小组将组织人员,对创建工作进行初查,做好查漏补缺,迎接省考评组考评工作。

(四)总结提高阶段(2009年9—10月)。按照省考评验收组的考核反馈情况,做好有关工作的整改和落实,并及时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建立和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巩固创建成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镇乡、街道和部门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工作是全面提升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水平的有效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篇10

全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办学规模、校容校貌、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40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28所,公办幼儿园3所。

1.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2008年以来,先后争取新农村卫生新校园、灾后重建等项目资金累计2亿元,新建、改扩建了一批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中小学实现了“远程教育”项目全覆盖,学校基础设施面貌发生较大变化。

2.“两支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积极组织全区教师参加中省培训,开展校本研修,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一批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推行校长管理制度改革,一批懂业务、会管理的中青年教师走上了学校各级管理岗位,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教育质量稳中有升。积极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育质量管理年”、课堂达标、课改成果展评和评教赛教等活动,重视教育科研和“两考”质量管理,中考升学率和高考录取率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教育强区”骨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李台等3个镇办先后被命名为“省教育强乡镇”;中学、高新中学晋升为省级标准化高中;区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晋升为省级示范化幼儿园;高新小学为省级艺术教育示范学校。2004年,我区通过“普及实验教学区”验收;2005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2007年通过国家“两基”复查验收,“教育强区”骨干指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区教育发展还面临不少矛盾和困难。教育文化体育管理职能繁杂,督导、教研力量薄弱;教师队伍长效补充和流动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校长的选拔培养机制不够健全;教育投入不足,城乡办学条件不够均衡;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距离,亟需进一步提高。

教育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增强竞争实力,都需要人力资源支撑,需要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力振兴教育事业,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科技、人才、园林、富裕”服务。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双高双普”、创建“教育强区”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城乡统筹和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强化管理和加大投入为保障,以“振兴教育工程”为载体,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教育改革,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实现教育全面振兴。

(二)主要目标

2013年“双高双普”达标并通过验收,“教育强区”骨干指标体系基本建成,2015年“教育强区”通过省级验收。

——学前教育得到全面普及。到2015年,每个镇办建成一所中心幼儿园,城乡社区建有配套幼儿园,消除入园难问题。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95%以上,全部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义务教育实现城乡均衡。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100%达标,教育信息化普及和应用水平得到提高,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均衡配置,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99.5%;打造2-3所省内知名的特色学校。

——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进位。

——职业教育得到发展。2014年建成区职教中心,以大职教的发展思路,整合区内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把区职教中心打造成以现代农业教育为特色的省级示范化职教中心。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学前教育普及工程”

1.加快幼儿园建设。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公益性、普惠性、多形式”的建设原则,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并安排配套资金,推进镇办中心幼儿园建设,规范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制度,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到2015年建成5个镇办中心幼儿园,10所以上城乡社区幼儿园,基本满足幼儿入园需求,彻底消除入园难问题。

2.全面普及学前教育。在幼儿园园舍条件基本满足入园的基础上,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到2015年全区3-5周岁儿童的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以上,全面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3.实施科学保教方法。加大幼儿园管理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加强对各类幼儿园教育教学和科研的管理指导,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和城乡结对帮扶长效机制,促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

(二)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

4.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抓住省统筹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改革试点区的有利契机,按照“城乡一体规划、建设标准一致、设施配置相当、师资配备均衡、服务质量均等”的思路,重新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中小学校,全面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确保适龄少年儿童免试就近入学,着力解决好择校和残疾儿童就读问题。

5.推进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按照“配置科学、设施完善、装备合理、功能齐全、分步实施”的要求,对全区中心校以上的学校进行教育装备均衡配置。根据有关规范标准,配齐配足实验仪器、信息技术装备、图书和体卫艺器材等设施,完善部室、操场建设,建成校园安全监控及报警指挥系统,实现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达到信息技术教学“校校通、班班通、人人会、天天用”。依托教育网,建成覆盖全区、连接省和国家的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和校园校舍管理、学籍管理等为一体的教育信息化平台。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力营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提高校长文化自觉意识,引导学校把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策略,用文化建设推动学校主动发展。要在价值文化、活动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建设一批“书香校园”、“墨香校园”,实现校园文化人文气息浓郁,教育内涵丰富的目标。

(三)实施“高中教育提质升位工程”

7.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高新中学、中学的扶持力度。每年从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化解高中办学债务;安排专项经费,资助和奖励高中优秀学生、优秀教师;给高级中学在人、财、物等方面充分的办学自,对学校在人才引进、教师待遇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

8.激活办学机制。进一步激活高中办学机制,鼓励和支持各中学根据本校实际,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内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推行校长公选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规范和完善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实行岗位管理;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轮岗转岗机制,畅通教师进出渠道;完善内部分配绩效制,完善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促进目标责任的落实,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9.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普通高中内涵优质发展思路,引导高中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出名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为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因材施教,推进分层教学,集中优质师资,强化质量管理,教育质量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并逐年进位。增加升入国家名校优秀生数量,走优质特色发展之路,在省级标准化高中的基础上晋级省级示范化高中,引领全区教育水平整体提高。

(四)实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工程”

10.规划新建区职教中心。按“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区职教中心选址新建(原校址划归张家岗小学扩建),重点解决目前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落后,场地校舍不足,设备设施和实训基地匮乏等问题。完善职教师资补充机制,出台地方性行业准入制度,探索建立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促进职业教育良性健康发展。

11.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采用“政府主导、部门合作、校企合作、依托学校、镇办联动”的办学机制,有效整合我区各部门职成教机构,将技校、劳动、农业、财政等部门的员工培训、农民培训和入区企业的职工培训统一整合到区职教中心,形成以职教中心为龙头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并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这一品牌优势,创新办学思路,把区职教中心建成以现代农业教育为特色的省级示范化职教中心,发挥科技示范、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

12.加强城乡成人教育机构建设。加强镇办农技校和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健全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以乡村化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校、其他培训机构为基础,覆盖区、乡、村的职业教育培训网络。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社区教育内容丰富,开展活跃,效果良好。

(五)实施“两支队伍建设工程”

13.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实行归口管理,统一由教育部门按规定调配。建立教师队伍常态补充机制,确保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特色教育正常开展。审慎、稳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有序进入、轮岗交流、培训培养、退出分流”机制,实行教师动态管理。完善教师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制订多层次、全方位的岗位管理细则,实行分配向一线教师和农村教师倾斜的激励机制。

14.推进校长任用制度改革。校长是实现教育突破性发展使命的关键。中小学校出现校长岗位空缺一律实行公开招聘,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进行。推行校长任期制和期满交流制度,每届任期三年,任期届满后,重新进行聘任,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期时间原则不得超过两届。加强校长队伍后备力量的选拔培养。

15.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名师带动计划”,认真做好名师、名校长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工作,不断壮大名师、名校长群体。按照三年一届、动态管理的要求,逐步扩大数量,带动校长、教师队伍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制定优惠政策,以优厚待遇招聘引进一批外地名师和名校长。深入开展“中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活动,加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队伍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一支以名校长、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为主体的高素质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队伍。

(六)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16.全面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区“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载体,探索出具有本区特色的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教学,推行探究式学习,培育推广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课程教学管理、创新高效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估机制,推进教与学两个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17.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区、校教育科研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科研规划和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和校本研究,有效解决新课改和提高教育质量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教师全员参与校本研修,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积极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强力推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到2015年建成艺术体育类和文化建设类等特色项目学校2-3所。

18.扩大教育帮扶交流合作。在城乡学校之间、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积极组织开展对口支援、结对帮扶、交流服务、网络支教等活动,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在继续抓好与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宝鸡中学、交大附小等机构教育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再选择一批省内外知名中小学、幼儿园进行教育交流合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七)实施“一体两翼建设工程”

19.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单设教育局和文体局,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增加机关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使之更好行使管理职能。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创新管理方法,全面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0.加强教研、督导机构建设。推行“以教育行政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教育督导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管理运行机制。加强教研室和督导室硬件建设,建成省级标准化教研室和督导室,配足配齐各科教研员和专职督学,设立教研督导专项经费,保证教研和督导机构能够充分开展工作。

21.充分发挥教研、督导机构作用。充分发挥教研室对教育教学的指导引领作用,全面建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指导教学、评价教学的教研指导机制;完善教育督导机制,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评估与监测相结合、监督与指导相结合,定期对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和评估,保障教育质量快速提升。

(八)实施“教育经费保障工程”

22.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强化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行为,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向学前、高中覆盖。依法保证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确保教育财政支出达到或超过公共财政支出的省定比例。需地方配套的项目资金列入区财政预算,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23.科学统筹资金使用。在保证日常运转经费需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专项经费,着力解决教育发展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问题。统筹城乡、校际之间教育经费,重点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对各类资金进行规划整合、板块整合、项目整合,捆绑使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24.加强教育经费资产管理。加强教育经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教育资金监管制度,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进一步完善财务监督制度,健全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制度,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规范学校经济行为,防范学校财务风险。财政局研究制定《教育财务管理办法》,探索为学校方便快捷服务的新机制,充分尊重学校采购教育教学用品意愿,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学校经费,做到及时、全额拨付学校,在教育局的监管下使用,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四、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实施方案》是贯彻落实省《实施意见》和区《决定》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重要措施。区上成立由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委、区政府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镇(街道办)、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创建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创建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由主管副区长担任主任,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半年一次例会,研究解决方案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工程类项目要落实项目推进责任人,对改革类项目要确定项目指导责任人,同时明确项目单位的主体责任。

(二)加大宣传,正确引导。

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教育工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充分发挥群众尊师重教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为加快教育改革创建教育强区营造更加宽松的氛围。教育部门要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分类指导,逐步实施。

《实施方案》涉及各级各类教育,是未来几年我区教育改革创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有计划、按步骤地统筹推进。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分类、分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列出工作计划和推进时间表;教育部门要加强《实施方案》推进工作的协调与沟通工作,敦促相关部门履职尽责,促进工作落实;要加强对《实施方案》实施的过程性指导,特别是对改革类项目要组织专业人员深入项目单位,实行面对面的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推进中出现的偏差,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

(四)政策支持,多方保障。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加大对《实施方案》的支持力度。要不折不扣地落实省《实施意见》中出台的各项政策,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建、人社、编制、宣传等部门和单位,要从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尽全力为《实施方案》的顺利推进提供便利和优惠,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需要向上沟通协调的要积极主动争得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与支持。要在涉及规划立项、土地供应、资金投入、资产处置、行政审批、人事管理等重大事项上强化统筹。